股市实战分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9 17:13:21

点击下载

作者:别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股市实战分解

股市实战分解试读:

前言

市场行情总是在多与空的争斗、牛与熊的交替中演绎着。从某个角度而言,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就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舞台中,伴随着乐章跳舞,有的人有很好的乐感,所以风度翩翩,而有的人因为缺乏天分或者缺乏学习或者其他原因,展现于人前的是凌乱的舞步。在股市中,每天都有热点板块,也有冷门,每一轮上涨或者下跌行情也是有次序地进行着,大家都想踩准节奏,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利益,或者避免亏损,但是这并不容易做到。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一直在尝试着梳理其中的脉络关系,总结每一轮行情的轮动规律,并且把总结出来的结果付诸实践,事实证明,多数时候我还是可以跟得上市场热点跳动,甚至经常可以踩得恰到好处。

我不想给你讲什么理论,因为讲理论的书有很多,我也没那么多理论知识可以传授给你。本书重点讲述的是我多年以来的投资心得,讲述一些实战中的经验教训(这是独一无二的),重点向大家呈现过去两年的熊市中如何生存下来并且有所斩获。为了证明我所讲述的真实性,我决定公开一个账户一整年的交割清单,如果有人怀疑的话,可以对应我的实时解盘和某只股票当日的成交数据进行验证。别境真人不做假事,这就是本书和其他财经书籍的最大区别,这是一本纯粹为实战而总结的书,其中的许多经验可以直接复制。

两年前我写过一本叫《股市投资心经》的书,里面重点总结了一些技术面的分析理论,该书较大的问题是图片用了黑底,虽然是彩色印刷,依然难以辨认,所以这次涉及的所有图片都采用白色底。本书作为《股市投资心经》的姊妹篇,重点讲述基本面分析,弥补前者在这一块的不足。鉴于当前的国情,许多问题也只能点到为止,有的问题甚至不能点,为此我感到有点遗憾。

探求真理的路上,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获得快乐,我们的一生有各自的精彩,在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有大家一路同行,别境深感荣幸,能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智慧更是我的骄傲,菩萨慈悲,保佑每一位心地善良的人!别境2012年2月23日于深圳第一章回顾与现状1 大盘指数历史回顾

许多新手可能不明白,何为牛市?何为熊市?在我入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不知道,后来我才弄明白,原来这是以两种动物不同的进攻方式演变而来。牛攻击的时候是把头放低,然后向上挑,而熊正好相反,它会直起身子,然后用掌把其他动物拍死(见图1—1)。所以,当一段行情持续上涨的时候,我们叫它牛市,反之叫它熊市,这是很有意思的术语。图1—1

图1—1为上证指数从1990年到2012年间的历史走势,最低点为95.79点,最高点为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最大扬升幅度差不多达64倍。在2004年之前,我对股票一无所知,只是隐约听大人们交谈,从中大概知道其意思是股票可以使人倾家荡产,这是一个大赌场,没怎么听说有人从里面发了财。股票在那个时候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种可以使人跳楼的商品,玩它不只是要钱,可能还会要命!

我所经历的时间大概是中国股市历史的1/3多点,入市的时候是A股历史最惨烈的一轮熊市的下半场。之前我没有亲身体验过,也不知道惨烈到什么程度,当我挨到第一个跌停板,看到一天损失了多少餐饭的钱之后,我算是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含义。那时候我拿赚来的微薄工资作为启动资金,生活费只留两三百块,所以,你们可知道我曾经在这个市场中是多么的卑微!账面数字的浮动你不会有太大的感触,当你因为亏了钱饿肚子的时候,那感觉真是深刻。多年后的今天,我想起来仍然觉得不寒而栗,饥饿的感觉真的可以使人奋发,所以我决心跟它干到底!

我听前辈们说,股票炒得好的人历史都学得不错,所以我从中得到启发,完全相信了以史为鉴的说法,所以我花许多时间去了解在我入市之前的股市历史。看着上面的K线,跌宕起伏,似乎无章可循,牛市与熊市交替演绎着,但总体的趋势是在震荡中上行,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低点都在抬升,每一次高点也在抬升。最先是95点起步价,然后是1559点的高度,一下子就翻了16倍,这一轮是起步牛市。市场太幼稚,许多规则还没有经历验证,所以显得混乱,大起大落,而且没有涨跌幅限制,可以疯狂拉升,也可以疯狂跳水,财富在剧烈地交换,所以有的人哭,有的人笑,有的人香车华厦,有的人惨淡跳楼。325点之后快速反弹,短时间内达到1053点,又翻了几倍,然后回落到513点,这一次的底点比325点高了许多。接下来是一年半时间的牛市,一直持续到1997年金融风暴,高点是1510点,逼近第一轮牛市的高点。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2月,邓公去世直接引发了一轮大行情,到5月中旬这3个月的时间里,大盘指数几乎翻倍。接下来是一轮长达2年的熊市,这一次最低点是1025点,比起前面已经进步了许多。当时整个实体经济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股市自然是无法避免的。与熊市周期对应的是1999年中到2001年中整整2年的牛市,这一轮牛市指数翻了一倍,但是影响面比之前要大很多,因为参与的人比以前多了不少。大盘也创造了2245点的历史新高。其实我们把目光放远点,从325点开始到2245点,整个过程就是一轮漫长的慢牛行情。2001年到2005年整整4年的时间属于熊市,而且是凶猛的大熊,2001年直接从高点崩盘,许多人来不及逃生便被套牢,中间的2003年全年虽然上涨,但是市场人气提不起来,后面更是每况愈下。到我入市的时候已经非常低迷,我的印象中大盘曾经有过一天30几亿元的成交额,现在的大蓝筹股某一天的上涨单只股票成交额就超过这个数,可谓天壤之别。2005年中跌破1000点的时候,有人慌不择路地逃窜,也有人踌躇满志地坚守,后来有一个笑话大概可以说明当中的差别:当股票狂跌了一段时间后,割肉大军和抄底大军狭路相逢,大家互相给对方投以鄙夷的目光,互道一声“傻B”,然后飘然而过……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只是听从前辈的教导,坚守到底,事实上我也别无选择了,股票已经被套牢,不想亏损也亏损了,总得想办法捞回本,那时候的我正当穷困潦倒,这是我唯一的希望。所以我没有放弃,不管别人如何笑话我们这种傻B,我们始终认为自己是智者;尽管那时候我们谁也不敢告诉别人我们在炒股,但是我们会暗暗咬牙坚守着,并且算计着下个月还有多少工资可以投入进来。很多时候我们的脸和大盘是一样的颜色——都绿了,也有因为上涨而兴奋得通红的时候,我们的脸色直接反映了市场的行情,那时候我作为新手是很不淡定的,不像现在无论涨停还是跌停都雷打不动。

在这之前,每一位证监会主席在位期间,大盘指数都创了新高,而接下来的这位更是了不得,在股改政策的作用下,直接催生了一轮史无前例的疯狂牛市,这一次的高点达到6124点,比上一轮牛市的高点翻了两三倍,整轮行情翻了6倍多,个股就更厉害了,翻三四十倍的股票比比皆是。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对股市已经有了记忆,之前我就像初生的婴儿,在3岁前毫无印象。现在我想起刚入市那时候也是一片朦胧,998点严重刺激了我的神经,那时候的“华润生化”(后改为“航空动力”)把我狠狠地教育了一顿,就差没把我跌得内分泌失调,晚上失眠是免不了的。后来我3块多的时候硬着头皮就给切了。那时候特害怕被人问股票行情,挺难堪的,因为周围许多人并不是真正关心你的死活,而是想看你的笑话,我不想继续被人当笑话看,所以我撒谎告诉他们哥退出了,再也不玩股票了。那时候的我绝对想不到过几年它能涨到70块(复权价),回过头去看我那时候真的做了件极其愚蠢的事——我把它杀在了地板上。所以,朋友们,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请你记住,以后你犯了同样的错误的时候,不必感到郁闷,想想别境的经历,愚蠢的事情谁都干过,而且可能不止一两次,这不是某个人的专利。

2005—2007年的大牛市直接改变了几代人对股票的看法,原来大家以股票为耻,到2007年以股票为荣,到处都在谈论股票,什么聚会都免不了这个话题,一说起股票大家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不已,仿佛有一大堆红花花的人民币在招手。傻子都能赚钱的行情持续了很久,我相信到了这里,许多人已经有了记忆,市场的成交金额甚至到了3000亿元,几乎全民皆股,同时股市也为全民普及经济学知识,这恐怕是教育部的专家想象不到的效果。说到经济学,其实这个领域的许多专家都算不上专家,大凡是个正常人都能对经济学说出个一二三来。记得前不久看到一条微博,这样写道:我总是拒绝达沃斯的邀请,因为我只懂拍电影,对经济却一无所知。但今年我的看法变了,毕竟从去年至今诸多事件看来,在座的各位,其实你们也不怎么懂啊,于是我就来了。——导演詹姆斯·卡梅隆2012年2月在达沃斯论坛上这样说。

其实,在5年后的今天,我们经历了两次过山车的行情,静下心来审视发生的这一切,股改真的是催生一轮牛市的根本原因吗?我的答案是“不是!”因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不会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们不会回到起点,而应当像美国一样,在金融海啸之后迅速收回失地,我们没有。这说明不是金融危机的问题,而是股改本身的问题,就是2005—2007年那轮大牛市的前提条件有问题,这是最基本的逻辑辩证思维。现在出台的许多政策都在为股改买单,也就是亡羊补牢,说明股改本身是错误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那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呢?是美国股市的带动吗?显然不是。因为美国股市已经涨了好几十年,所以这必定不是根本性的原因。那么,从市场本质的考虑,通过价格来调节供求双方的关系,之前经历了4年的大熊市,供方早就不行了,新股发得很少,这是利好的因素。还一个因素就是求方,也就是资金,2005年年底资金开始逐渐放大,资金的投入源源不断,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些资金逐渐增加,最后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各行各业的资金开始向股市奔涌,同时楼市也受到巨大的冲击,房价暴涨,显然,资金是决定市场的最根本性因素。那么资金从哪来呢?查一下广义货币数字,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但这只是其中之一,不是全部的答案。当时许多民众从银行向股市搬家,把储蓄纷纷换成股票,显然这也是答案之一。为什么大家不去投资别的,而是选择股市呢?很简单,这钱好赚,到了2007年傻子都能赚钱,这行情凡是经历过的人都清楚,哪个行业也不如资本投机见效快,收益高。当时我们在办公室讨论:要这么下去如何得了?中国经济不是完蛋了吗?大家都跑来炒股炒楼,没人搞生产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每一次加息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都使股市低开高走,每一次的利空都变成利好,不断催生上涨行情。那时候的我正处青春年少,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挺无知的。当时我有很好的股票分析技术,但是我的经济理论知识几乎是零,只会看到眼前的一切,并没有开阔的视野,不像今天这样有全局的思路。当然,今天也不算什么牛人,我从来都不这样定位自己,我充其量只是个有思想的战士而已。其实当时我周围的一些朋友或多或少都抱怨日子不好过,特别是从事制造业的朋友,宏观调控使得他们的日子特别难过,企业扩张缺钱,而人民币升值消灭了他们的大部分利润,有的人干脆把工厂停了,拿钱炒股,还问我买什么好。我们只要有些经济学知识,就立刻可以判断出经济已经出了问题,经济不是全面过热,流动性也不是真正的泛滥,而是该投资的地方没有投资,不该投资的地方投资了,资金逐利的本质使得投资界面失去平衡。而进入21世纪的我们,经济是环环相扣的,也可以比喻成电网,如果电网失去平衡,结果必然是全面崩溃,全线停电。所以,即使没有美国次级债危机,我们股市最终的崩溃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股市的暴涨是由实体经济的崩溃导致的,是虚胖,不是因为经济的上涨导致的,也不是因为股改,那只是个表面的理由,不是本质的原因,本质的原因就是资金流动失去平衡,股市成了突破口。

2007年下半年美国出现次级债危机,一开始大家感觉还离得挺远,不太当回事,所以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大家觉得5·30的悲剧都很快恢复了,远在美国的危机又算得了什么?甚至有人还幸灾乐祸,觉得该让老美尝尝苦果了。不幸的是,6124点最终成为那一轮大牛市的记录,之后便是迎来史无前例的熊市,这比2001年那一次崩盘行情要迅猛得多,其造成的损伤在4年后的今天还未抚平,在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大盘才刚站稳2400点(2012年2月底),2008年最低点跌到1664点,这比2005年的998点又进步了不少,1664点是2001年高点之前的那些牛市都无法达到的高度。次级债对我们的影响为什么如此之大呢?其实这和股改一样,也是表面的理由,其本质原因是经济的基本面继续恶化,甚至崩溃的结果。当时大量工厂倒闭,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这些企业直接受到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的银行体系很独立,所以从次级债危机的表面上看,我们和西方国家的银行体系没有直接挂钩,所以不会出现重大亏损。但是我们的国家定位就是一个世界大工厂,在制造业的产业链中,我们只分配到工厂生产这一环节,次级债危机摧毁了美国人民的信心,使他们减少提前消费,严重制约了我们的出口业务;我们的内需又不足,所以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加上在2008年熊市上半场,宏观调控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使得制造业大量工厂倒闭,也使得那些没有倒闭的工厂缺资金,唯一的办法就是套现股票和房产,所以股市和楼市一起往下跌,这是资金回流的结果,因为企业经营恶化速度非常快,所以回抽资金自救速度也同样快,所以股市下跌速度跟自由落体似的。到2009年9月开始转变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方向时,我们已经跌废了,整个信心完全崩溃,所以带来了高开低走的行情。

2008年年底,国家推出4万亿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这时候政策产生了累积的效应,实体经济一时半会儿是无法复苏的,只是不再恶化而已。企业获得资金之后,想通过实体投资来赚钱根本不可能,依然通过楼市和股市来赚钱,楼市和股市同步复苏,资金的直接推动作用直接激发了2009年的小牛市,大盘指数翻倍了,翻了四五倍的股票也不少,有300多只股票甚至完全收复失地,突破2007年的高点,其中有一只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航空动力”。

2008年的下跌行情中,大家都发现,2005年的股改催生了牛市之后,它所带来的是全流通的巨大压力,这个压力使得我们在外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变本加厉地往下跌,大小非的问题成为市场的焦点,因为他们得益于股改,最后大量套现,天量的流通盘涌入本已失血的市场,使得资金面更加紧张,大盘的下跌也就逐渐猛烈,尽管许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是我必须说的是,那一年的股市实际上就是崩盘!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股改其实在最终的执行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保障,那就是严刑峻法!没有司法体制的护航,最后利益会占据上风,对谁有利就往哪里倾斜,我们的股改最后变成少数人发财的机会,而损伤的是最普通的投资人,也就是投资股市的老百姓,这显然违背了股市设立的原则。股市的存在就是一个社会实现财富再分配的功能,通过社会集资使资金交到有能力经营的人手中,然后用他的劳动和智慧使这部分财富得以壮大,接下来上市公司将盈利体现在股价和分红上,使财富最终又回流到老百姓手中。司法制度就是社会各种游戏的规则,我们老祖宗讲“无规矩不成方圆”,司法制度可以保障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发挥信托代理人的作用,否则我们就会看到上市公司各种造假,信息胡乱披露,经常误导股民,他们不会因此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大问题要先解决,地基要搞好。

我希望看到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处处讲游戏规则的社会,看到实现藏富于民的行政方针,这个方针最后通过建立正确的股市体制来进行财富分配,也通过股市保障我们的全民养老体系正常运转,而不至于在我们退休的时候看到养老金出现无可填补的巨大缺口。

2010年开始,欧洲国债危机导致全球金融业的动荡,我们也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我们股市所受的负面影响要比欧洲和美国严重得多,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都是下跌,特别是2011年连跌10个月,多数股票跌幅过半,许多股票的价格已经回到2005年的水平,其惨烈程度比2008年更甚,那时至少输得明白,这回输得挺冤。国债危机是次级债危机的延续,所以从2008年以来的熊市算起来有4年了,中间2009年涨了一段,但那只是修复性反弹。看起来2132点应该是2009年以来这轮熊市的底点,比1664点又高了一些。

现在我们从整段历史行情来看,每一次底点都是抬升的,从95点,到325点、998点、1664点、2132点,相信后面再有熊市的话也不应该低于2132点,也许会在3000点附近。如果时间足够长,6124点总有一天也会被踩在脚下,每一轮牛市应该有新的高点出现,现在欧洲、美国的股市已经距离2007年高点不远了,它们要突破比我们容易得多。

相信接下来我们也将迎来一轮牛市,我估计是时间比较长、幅度比较大的那一种,而不是2005—2007年的那种爆炸性的行情。

这一次我简单地回顾历史,并没有去讲太多激发牛市和熊市的条件,因为在我的第一本书《股市投资心经》里头已经有所讲述,所以这里就不再重复。这里的回顾只是让大家对历史有个直观的认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人都在讨论大盘指数涨跌与经济的联系,喜欢在预测大盘涨跌的时候把经济的好坏作为重要的衡量基准,在我看来,这样的分析方法并不准确。经济趋势在很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稳步向前推进,更像是一根向上延伸的斜线,而股市是一条曲线,它的趋势从超长期的趋势看来也是向上推进,但过程是很曲折的,会有剧烈的波动,它属于盘旋上升的走势。而我们在作预测的时候通常不是超长期,也不是长期,而是中短期,甚至是超短线,所以我们考虑经济的因素是毫无意义的,经济因素对中短期行情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一切不过是配合炒作的借口而已。一般而言,国外的成熟市场,股市会先于经济半年作出反应,但我们国内似乎没那么准确。我们国内股市和经济远期趋势虽然挂钩,但是它要剧烈得多,中期和短期经常是反应过激,如果没有大幅度的震荡,我们国内这些大型投资机构就无法从中套利,毕竟我们的股市分红比例是很低微的,投资是不现实的,只能靠把握震荡行情引起的价差获利。

2001—2005年这4年的时间里大盘是完全的熊市,而我们的经济是高速发展的。这一点足以证明经济和股市并不完全挂钩,严重脱钩是事实上存在的,而2006—2007年这两年股市飞速上升,经济的上升速度显然不及股市的零头,虽然同向,却也不能说挂钩,因为差别实在太大,2008年股市飞流直下的时候,经济依然是高速增长状态,严重脱钩。2009年股市不错,属于小牛市,经济依然是大幅度增长,两者差别不小,但可以算挂钩了,2010—2011年两年股市是完全的熊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保持了2009年的势头,脱钩严重。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基本上股市和经济是没怎么挂钩的,股市10年零涨幅,而经济是翻倍了再翻倍,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大家都在担心2012年经济硬着陆对股市造成重大的影响,在我看来,这一假设根本就不成立,就算今年经济倒退,或者未来几年经济倒退,不见得股市也会跟着往下跌,经济大幅度增长的时候股市没有跟着大幅度上升,凭什么经济倒退股市就会跟着下跌呢?这个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如果一两年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10年、15年的周期应当是有说服力的。

很多人会觉得我们的经济会领先于世界复苏,我倒不这么看,我深深地相信,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超过我们,所以,一定率先复苏,像美国、德国这样的国家一定是最先走出金融危机泥沼的,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制造业,也有富足的经济储备,不但可以向世界输出高科技产品,同时可以大量消耗低价值的日常生活用品。我们国家扭曲的经济发展结构必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纠错,而改变结构的基础在于国民的消费能力提升,藏富于民的治国方针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能达成,所以我们在全世界重要经济体中必定是最后一个走出金融危机泥沼的国家,只有西方国家复苏了才能带动我们走出困境,而这个所需要的时间比我们实现藏富于民的方针所需的时间更短。

从理论上讲,经济的发展的确可以使上市公司获得良好的业绩,促使股价上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变弱,甚至亏损,这时候股价也会相应地下跌,在欧美国家的成熟市场看来的确如此,这是一个正常的联动关系。我们国家完全靠虚拟资金的流动导致牛市和熊市,并非直接反映经济状况,所以经济在很长的时间里不景气并不能使股市长时间低迷,也许某个恰当的时刻又将引发一轮牛市。我们都希望股市能直接反映经济状况,但是,很显然我们离这个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交易制度、分红制度、管理制度都无法跟上,我们没有主流的价值投资者,连机构都在投机操作,所以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特殊国情,不能完全将经济理论套用到股市趋势分析上来。2 关于2008金融危机的看法

首先我要讲的是“危机”这个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把它拆开来是“危”和“机”,也就是“危险”和“机会”,这个词所蕴涵的意思是:危险局势的后面是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能光看前面危险的局面,被吓倒了可不行,我们应当看到的是危险的后面将会给我们带来发展、获利的机会,把握机会更重要。就像野火烧过森林,草灰是新生植物的有机肥料,会使新的生命更加旺盛、更加强壮。

在对比了大盘指数和道指以及德国、法国、英国等主板指数的时候,我发现美国已经快到2007年的高点,而我们还是十年零涨幅,我不禁纳闷: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他们国家的危机,最后我们死得更惨,而且几乎万劫不复,为什么?

为了让大家有直观认识,我做了几幅图,它们分别是美国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准·普尔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的月周期K线图,大家对比一下我们的大盘指数,就知道其中的差别有多大。图1—2

图1—2是道·琼斯工业指数,这是全球各国股市主要指数中分量最重的一个,可以说是全球股市的方向标,我们可以看到从1987年至今它一直是震荡上行的态势,到了2007年这30年下来基本是一轮大大的牛市,中间1999—2002年稍微差一些,由此可见401K计划的巨大作用。持续不断的资金注入使得股市长期上涨,2009年至今也一直上涨,即将收复失地,主要的作用是美国强有力的救市政策,美国政府直接向大公司注入资本,保障了它们的现金流,使企业渡过难关,并且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促使全社会的企业渡过难关,股价直接反映了这个过程的成效。图1—3

图1—3是纳斯达克指数,我们看到它已经完全攻克了2007年的高点,5000多点下来那一波主要是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导致了崩盘,与道·琼斯指数相比,纳斯达克指数实在太年轻了,它像个婴儿,正在走向成熟的阶段。图1—4

图1—4是标准·普尔500指数,道·琼斯指数的采集是30只盘子很大的蓝筹股,它所代表的是超大盘蓝筹股的行情走势,标准·普尔500指数是由标准·普尔公司1957年开始编制的,最初的成分股由425种工业股票、15种铁路股票和60种公用事业股票组成。从1976年7月1日开始,其成分股改由400种工业股票、20种运输业股票、40种公用事业股票和40种金融业股票组成。它以1941—1942年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以股票上市量为权数,按基期进行加权计算。可以说,标准·普尔指数所反映的面积更广,更能代表市场行情的整体走势,它可以算是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的综合体。我们看到它离历史最高点也不远了,从它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得出美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状态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科技股。

美国离我们很远,那么香港市场的走势会是什么样的呢?图1—5

从图1—5我们可以看出,香港恒生指数的走势比起我们的大盘指数要强很多,在大盘2001—2005年的熊市对应周期里,我们可以看到恒生指数更早进入熊市,也更早进入牛市,现在的点位对应的是我们大盘大概4500点的位置,比我们现在要高出一倍。

造成大盘指数如此低迷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过去2年的“大跃进”式扩容,我不能说扩容是错误的决策,但是时机和速度显然是控制错了。市场要发展壮大本身并没有错,从长期的趋势而言,这是个正确的思路,让更多的公司上市融资,然后发展壮大,使整个实体经济取得更繁荣的局面,这一策略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此高速的扩容选在世纪级别的经济危机中进行绝对是个错误的决策。哪怕发行速度稍微慢一些、从容一些,都不会把市场弄死,可是他们显然没有顾及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问题,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管理市场。相比较外面的市场,我们感到无比羡慕,把我们这些人放到任何一个地方,我想都不会比放在中国股市更加艰难。

这些年我最看不惯的就是无论搞什么都是“大跃进”的方式,高铁也好,股市也罢,公路也不例外,都是一样的搞法,似乎几十年来管理的水平就没有进步过,还是一个接一个的运动、一次接一次的高潮。我就纳闷:一个正常的人如果一直处于高潮的状态,他能活多久?

看到整个过程,我不禁要回忆一下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2007年下半年,美国突然报道出次级债危机的消息,在这之前乃至当时,我们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牛市,我们也清楚“热钱”流入会带来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美国在这之前是20年大牛市,其基础是401K计划,养老金源源不断地注入股市,推高整体股价,指数也被推得很高,可以说全世界都处在疯狂的牛市状态中,而实体经济也正蓬勃发展。“雷曼兄弟”就像平静海面上的一座巨大的冰山,它的突然崩塌直接引发了海啸,席卷全球,原本美国政府有能力使它不破产,像后来救援其他公司一样救援它,但是美国政府没有那么做,而是放任它崩溃,然后使危机向全世界蔓延。后面花在救援经济上的力气要比防止危机的扩散要大得多,美国政府选择付出更大的代价,为何?难道真的是战略的决策错误吗?从3年后的今天来看,这一切似乎不那么简单。

2008年年底,美国新政府班子上台,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政策,同时全球也纷纷响应,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推出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接连推出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作用是很明显的,货币贬值使资产价格上涨,股市在大跌之后便强劲反弹,迅速收复许多失地,3年后的今天更是几乎完全收复失地。美国政府在很低的位置上出手买入公司债券或股票,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笔获利丰厚的买卖,其更多的是把钱注入企业,使企业获得血液渡过难关。我们国家不这样,而是直接把货币注入实体经济,由于我们缺乏监管,有许多货币资产在无形中浪费掉了。其次是“大跃进”式地搞基础设施建设,巨额的资金换来没什么车跑的高速公路,或者危机四伏的高铁,优质的货币资源都变成劣质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几年过去了,地方债务问题成了新的问题,而紧缩货币政策使许多企业资金断链,实体经济遭到重创。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这种治疗经济危机的猛药所带来的巨大副作用。美国虚晃了一枪,我们便过激反应,而1997年的金融风暴中我们平稳地度过,并没有弄出这么大的反应动作。

其实不止是我们被美国忽悠了,欧洲和印度、巴西等国家也卷进去了。特别是欧洲,2011年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面临很严峻的政府违约风险。欧盟过去一年至今都在为控制国债危机努力着,希腊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注资,但是依然没有完全渡过危机,它后面要面临的也是艰难的局面。2007年的时候,世界经济格局的强弱未可知,当时的美国是强大,但是欧盟从经济实力或者军事实力上讲都是足以与美国匹敌的,而中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也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世界的强者至少也有三席,而现在,除了美国,其他国家都在互救或者自救,忙得焦头烂额,美国倒是可以四处大打出手,这管管那管管,看谁不顺眼就修理谁,欧盟显然已经无法对抗,中国就更不用说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直接收拾了全世界各国的经济资源,借助2008金融危机之力,美国几乎收拾了全世界,现在美国政府只要回售股权和债券,就可以获得巨额资金,美国股市也达到历史顶峰的状态。2012年3月1日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的讲话中并没有作出任何推出的暗示,现货黄金立刻暴跌将近5%,这样的跌幅是历史罕见的。美国安然无恙地渡过了经济危机,并没有如我们所担心的那样陷入经济衰退,而是通过强势的货币将危机转嫁出去,如此高明的战略部署正符合美国一向的风格。

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自2010年出现的欧洲国债危机再一次使复苏中的经济承受了一记重拳,其突破口在希腊主权国债危机,但导火索却是美国标准普尔下调美国国债信用评级。继希腊之后,西班牙、意大利也接连被曝出主权国债危机,至此欧洲国债危机全面爆发,贯穿整个2010年。2011年虽然逐步平息,但是2012年希腊由于第一次议会选举组阁失败,危机再次席卷全球,使全球股市承受了一轮重创。透过危机的表面,我们自然要思考一下这一切是为什么。德国在欧盟一直扮演着老大哥的角色,这边救援那边救援,疲于奔命,由此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依然无比强大,在二战时日本的实力虽然与德国相当,但是今天论综合实力、影响力,日本被德国远远甩在了后面。我们一直只知道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国民福利非常优越,但是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有一天我在网上拜读了一些移民的人写的关于生活、工作全方位的文章之后,我深为震撼,我就拿其中一项来说吧——医疗保险。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实现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目前负责的对象有三类,即美国的老年人和伤残人士有联邦资助的Medicare,穷人有政府的医疗援助计划(Medicaid),儿童也有联邦拨款的州儿童医疗保险计划(SCHIP)。据统计,Medicare一年要花费4900亿美元;去年Medicaid开支是2040亿美元;SCHIP计划每年支出大约120亿美元,一共7000多亿美元。而全民医保的数字大约是25000亿美元,占GDP1/6左右。美国的中产阶层以上要为社会作很大的贡献,他们的体制完全是劫富济贫的模式,你财产越多,需要交纳的税就越高,而且比例是按级浮动的,而低收入者低于某条统计线的话,不但不用交税,还可以领到一笔退税,甚至比预交的还多几倍,就是变相接受救济了。美国人从出生到21岁的一切医疗都由政府买单,并且每个月还有各种生活品可以领,牛奶、水果是不需要花钱的,而且保证他吃不完。美国有许多流浪汉,但不会有流浪儿童,如果你给小孩的生活达不到政府的标准,他们会直接没收你的小孩,送进政府开设的机构,并且对你采取严厉的惩罚,坐牢都是可能的。美国医院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交不起医疗费而把人赶出医院,病人进去就必须无条件医治,直到康复出院,付款方式有很多,连分期付款都有,医院看出你没钱会变着法哄你,付50%行不?不行30%?再不行10%?如果有人耍赖皮申请破产,医院也只得让政府买单。

发达国家的国债是怎么来的?说白了就是其社会保障系统的开支实在太大,又有庞大的军费负担,所以就发国债,甚至提前透支GDP份额,如果他们把社会保障的项目减少一点,我看国债危机也就解决了。希腊为什么这么闹?因为他们的国民不愿意减少社会保障,同时他们又没法产生那么多劳动价值,矛盾就出现了。现在希腊第二次议会选举成功,他们表示接受救援,同时就国民待遇作出让步,削减开支,争取留在欧元区。其实希腊当初加入欧盟的时候就是美国高盛公司给它做的过度包装,论实力,当时的希腊根本不足以加入欧盟,所以债务才会越滚越大。这一切是不是美国人提前埋伏的阴谋现在不好说,也许几十年后一些资料解密了人们就会清楚,现在我们只有猜测。

大家千万不要因为我们没有国债危机而沾沾自喜。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能达到人家的三分之一,我们的国债危机一下子就爆发了。我们是建立在全民低保甚至无保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按照美国那样的标准,我们的人口是他们的3.5倍,全民医保要开支87500亿美元,按照当前汇率6.36计算,这一数字是56.65万亿元人民币,2011年我们的GDP数字是47.16万亿元人民币,全部填进去还不够,这还不算庞大的政府办公开支(占21%)、军费开支、基础建设开支、养老开支等,哦,还有比例少得可怜的教育开支,你还敢为中国GDP世界第二感到自豪吗?你高兴得起来吗?我们的GDP数字无论赶超谁都不值得自豪,至于赶超美国,我只能说,那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德国人口8200多万,他们的GDP数字是2.57万亿欧元,等于20.56万亿元人民币,平摊到人口数上比我们高得多,差不多是我们的6倍,而美国和德国这一数字差不多。2011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95位,美国第9,日本第17,泰国、毛里求斯、伊朗、阿根廷这些国家都排在我们前面。不过话说回来,GDP和生活水平并非直接挂钩,其中原因,你懂的!

就我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在这一次危机中,中国最终走出泥沼将会在发达国家的后面,不能说是全世界最后一个走出泥沼的国家,但是倒数几名应该是有份的。我们现在的情况像什么呢?一个穷人饿着肚子,存了点钱拿来救济富人,避免他的餐桌上少块面包,你们说谁会最后脱贫?

2008年金融危机可以媲美1929年经济大危机,那一次最后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解决,通过战争的消耗使经济重新获得活力。现在虽然世界不那么太平,中东随时都可能引发一场大战,但是目前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消耗也可以使经济缓慢好转,毕竟百年过去了,人们的智慧也进步了许多,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一场金融战中,美国再一次打赢了全世界,成了最大的赢家,其他各国都在忙于重建健康的体系,也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复失地。我们中国股市目前离2007年的顶峰还太远太远了,我们需要翻一倍又一倍才行,有的蓝筹股甚至需要翻十倍、八倍的,道路还很漫长,无法估计要多少年后才能实现。

我们有幸生于这个时代,亲身经历如此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我感到骄傲,尽管在2008年我们十分艰难地渡过,但这在有生之年将是重要的回忆。我们处于旋涡的中心区,在金融领域中备受煎熬,这4年中除了2009年过得稍微轻松点,我想多数在市场中的人都不好受,我还算幸运,只有2008年亏了许多钱,其他年份都还算好的,总算是平安地走了过来。看看现在的股价,我想这是历史罕见的机会,可谓遍地黄金,若干年后回顾我今天所说的话,也许我会为自己的远见感到自豪。尽管大家都笼罩在悲观的情绪中,我依然保持乐观,因为我知道在足够长的周期里,股票会一直以一定的角度上行,每一次危机都是最佳切入点,无论面对多惨烈的危机,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积极之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危机中获得机会。3 楼市的问题

楼市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毕竟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有房子的人希望房子能保值,没房子的人希望价格跌得越多越好,两者之间本来就是个矛盾的关系。本来我不愿意多讲楼市的问题,但是楼市兴衰毕竟和股市有莫大的关系,我是不想面对也得面对。

在2010年4月我在天涯经济社区论坛发表过一篇文章《立此存鉴》,里头讲的关于楼市的内容现在回头看看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在这里我把大部分内容复制过来给大家看看。

我一直在考虑一旦地产崩盘将会引起什么效应?是板块挤压效应还是海啸效应?大家都知道,地球是由若干板块组成的,板块边缘的挤压常引发地震,而地震要么使地面下沉,要么使其上升,喜马拉雅山就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在挤压欧亚大陆板块的过程中,印度洋板块下沉于欧亚大陆板块,使后者被拱高,形成世界屋脊,而这种挤压尚未停止,导致喜马拉雅山每年都在增高。而海啸的破坏力是十分惊人的,通常是泥沙俱下,摧毁一切,甚至使岛屿永远沉没于水下。两者都是自然灾难,但是结果却大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波浪理论”缘自艾略特在海边观察海浪得到的启发,江恩的“轮中轮”也充分利用了节气变更的规律,实际上这些理论都缘自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股市是由于人的情绪产生波动,实际上本质也脱离不了自然界的影响,这就是我今天思考问题的根据所在。如果楼市雪崩,资金逃离出地产业,又找不到更好的投资去处,股市就成了最佳的投资场所,这就是板块挤压效应,沉陷楼市,拱抬股市。作用的力量不再是地壳运动的能量,而是资金。但是如果楼市雪崩引起重大恐慌,使股市中的地产股跟着雪崩,同时带动其他股票一起下行,这就成了股市大海啸,也是中国式的次级债危机!作为全球名列前茅的经济体,中国的灾难必然引发世界经济二次探底,这点毫无疑问。排山倒海的资金回笼到银行的结果是储蓄资金大增,信贷出不去,坏账急剧增加,银行也将遭受重大亏损,甚至是灭顶之灾!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有人提出我这样的理论,我可以向各位保证这是我本人的原创,至于以前是否有人提出,我无从查证,我算是立此存鉴吧,历史会证明这一切。我天天在绞尽脑汁思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从不怀疑楼市崩盘的可能性,只要它是人的情绪炒起来的,情绪一退,房价自然要跌,涨得越凶,跌起来就越狠,这是最简单的规律,不过跌得再狠也回不到2003年的水平,就像2008年的股市怎么跌也回不到2005年的998点,这也是规律。

以深圳为例,2003年福田区房子均价是5000元/平方米,7年来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幅度按照10%计算,如果房价与经济同步增长,叠加计算结果是9750元/平方米,这是目前的结果,明年是10720元/平方米,后年是11790元/平方米,这个价位就是一旦地产发生雪崩时的下跌极限,因为这个价格具有投资价值(相当于大盘2000点),所以可以经得住考验。目前福田区房价2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比比皆是,四五万元/平方米的也有不少,跌起来空间还是挺大的。

我们的国民普遍不具备一套衡量价值的思维模式,一切都是情绪在起作用,股市雪崩的时候明明到2000多点已经很有投资价值了,可还是继续往下猛跌到1664点,5000点以上已经是巨大的泡沫了,大家却不停地追逐。楼市其实也是一样,现在明明已经严重超出大家的承受能力,泡沫非常巨大,却有人不停地追击,一旦跌起来,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房子要在下跌30%的地方刹住车是绝对不可能的,用我上面的价值估算方法算出来的底点我怀疑都会达到,杀过头也不奇怪。

上面两种效应,我个人更倾向于板块挤压效应多点,也就是说楼市下去了,股市可能会上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世界性的灾难,配合人民币升值,“热钱”涌进股市,大盘股那么多,农行也上来圈钱(注意我的用词是圈钱,不是上来给大家投资的,我看不出农行有任何投资价值),农行虽大,却不可能重蹈中国石油的覆辙,没准还会被用来热炒一把,所以我说股市死不了。地产股算什么,一只中国石油一拉动,指数立刻狂飙,不行还有中国石化呢,权重那么大,整个地产板块猛杀最多是影响了深圳成指,对沪深300指数的影响力都很有限,如果大家把楼市的钱撤出来买地产股,那就更好玩了,绝对是千古奇观。

2010年4月写这个篇章的时候,房价还在节节上涨,并没有任何下跌的意思,虽然政府开始搞保障房向市场提供容量,像股票扩容一样,可是进度比起股市扩容要慢得太多,所以作用是很有限的,调控不但没有把房价压下来,反而火上浇油促使房价进一步上涨。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房价倒是开始下跌,这回是真跌,但刚开始的速度也很缓慢,现在还没有到加速下跌的过程,毕竟还没引起投机者的恐慌。房子毕竟是个实实在在的有形资产,不像股票属于虚拟资产,有形资产可以从心理上给人莫大的镇静作用,所以要引起恐慌并不容易,这需要足够严重的舆论造势。政府显然也不想这么做,所以缓慢下跌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过程也显得特别漫长。

其实,调控房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低级的,就是直接让价格往下跌,但这样一来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处理起来也很棘手,但这种方式对于整个经济而言是比较安全的,只是必须在“维稳”的问题上多付出一些代价。另一种方式比较高级,那就是印货币,2012年6月公布的广义货币已经超过90万亿元,2002年3月的数字是162301亿元,2007年3月是364105亿元,10年的时间印了74万亿元出来,增速4.6倍,和房价的涨速差不多,固定资产价格会随着货币的贬值而升值(我们的物价也以同样的速度飞涨),广义货币的增速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房价只要维持在现在的水平上不涨,用不了5年它的泡沫就会被完全稀释,等于下跌50%,但是价格没变,大家就不会感觉到心痛,所以也就不闹事了,甚至你会因为手上的钱多了而对政府感恩戴德,但这种货币高速贬值势必引起恶性通货膨胀,会摧毁国家经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情况是两手齐抓:一边广义货币数字还在高速增长,一边房价开始下跌,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调控方式绝对是要出大问题的。

2012年第一季度随着房价的下跌,股市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持续上涨了两三个月,市场总体上出现了转机。进攻型的板块表现出色,像有色金属、煤炭、地产几个板块的涨势喜人,值得一提的是地产股的表现相当不错,并不因为房价的下跌而跟着大跌,而是反向上涨,我两年前提出来的板块挤压效应得到市场的验证。

楼市之所以炒起来,我认为市场投机情绪的内在以外,还有一个确实存在的刚需问题,这是外在的因素,也是舆论导向中最有力的一个多头证据。我们中国的人口问题大家都很清楚,我是生于80后的一代人,我们这代人的父母是50后、60初,那个时候是一个中国人口爆炸性增长的时期,其形成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多说了。这是两个人口增速的高峰,楼市的爆炸性上涨发生于2003—2010年,正好是我们这代人集体跨入婚姻殿堂的时期,我还没进去,但我周围的同学、朋友基本都进了,我是属于少数群体。结婚必须有房子,这是大家的共识,也成了房价上涨的最重要的理由,这个理由显得最体面。现在我们这代人绝大多数都已经结婚了,剩下的人对房价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90后的人数已经下降了许多,而且这代人的父母对应的是60末、70初那一代人,人口比之前的要少许多,而且都赶上改革开放的好环境,经济基础相对要好得多,思想也更开化一些,所以房子的重要性问题会渐渐被大家淡化。至于00后的人口规模就更小了,后面的一个人口高峰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后代,但是比起20多年前,这次峰值要低多了,而我们这代人的后代再过20几年结婚的规模显著减少,峰值会更低。而那时候我们的父辈正好处于死亡期,那时候死亡人数的规模也是空前的,和出生时的峰值速升一样,到时候也会出现两波峰值较高的时期,等我们这代人也死了,中国的人口将会严重减少(前提是不再有政策性的增长刺激)。现在就是中国人口的最高峰期,对房子的需求量也最多,往后就是不用建房子也绰绰有余了,正常情况下房子的寿命比我们人的寿命会长许多。图1—6

图1—6是我们国家过去80年间的每年出生人口数量曲线图。1949年以后由于国策的作用,出生人口快速增长,在1957—1961年这几年的时间里有一个快速下跌过程,原因大家都清楚,我不方便多说,然后就是一个强劲的脉冲,出现历史峰值,中间有十几年的时间一直呈现下坡态势,国策没变,对应的是1957—1961年那些年出生人口锐减,少了这部分人的生育,所以对应的下坡是再正常不过了。80后这部分又是一个高峰期,90后发生的这一轮长时间下坡有两个原因: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二是对应了70年代的那一次下降周期。2000年后有几年快速上升周期,对应的是我们这代人,当时是一个高峰,现在我们都20多岁了,陆续结婚,开始生育。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20年就是一个周期的重复,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基本是对应的,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到,就是后面的脉冲高峰值比前面一波要低一些,第3次脉冲显然强度已经非常低了,计划生育真正地发挥了作用,我想后面除非国策改变,否则不会再有强劲的脉冲波,人口出生数量会趋向平稳。出生人口脉冲波自然对应的是死亡人口脉冲波,这是无可避免的,现在还没有真正开始。按照平均70岁的寿命计算,最强的死亡人数脉冲峰值要到2030年,还挺久的。

我想,出生人口脉冲波和结婚数量脉冲波应该是重叠的,也就是说,上面的出生高峰期也正是房子需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刚需”)的高峰期,中国人的传统是结婚得有房子,租的一般还过不了关。前面2波脉冲房价没涨起来的主要原因是,那时候国家政策还没放开,还是计划经济阶段,想投机,没门,而房子真正的上涨被我们80后这代人赶了个正着。2003年以前房子都没怎么涨,因为前面十几年出生人口一直在走下坡,不存在脉冲式的刚需,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的国情:人口多,资源少,供应量平稳而需求猛增的时候必然导致价格上涨,再加上一些人从中投机获利,涨起来就更凶猛了。后面不会再有过去十年的房价猛涨的行情了,就算国家不调控,这个问题也不必担心,人口问题摆在那,看看上面的图就明白了。

国家高层一直在喊刺激消费,实际上喊也白喊,也无须喊。我们中国人最大的一项消费是房子,普通人这一项消费直接透支了至少三代人的财富,一般的白领不吃不喝要工作三四十年才能买到一套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子,还不能奢望比较好的那些高级住宅,如果扣除日常开销,一辈子也休想买一套房子。根据我的见闻,我周围那些同龄人买房子的基本没有靠自己,至少需要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在首付上给予大额资金的支持,然后再向银行贷款,靠自己的工资对付每月的月供。房子的问题直接抑制了大家的消费能力,房价的问题不解决,靠喊口号刺激消费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的房子价值在普通人的一生所创造的财富中占据绝对的比例,至少是70%。我们的汽车因为繁重的税收问题卖得比国外贵得多得多得多,我们油也比美国贵,如果普通家庭配置了车,就算没有按揭,养车的费用也可以消耗掉一个人的工资。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别说担忧花完了钱没有社会保障,就是当下你想花钱也拿不出来了,我们可支配的资金实在太少了,然后生病的巨大开销又是一项令人头疼的问题。美国人可以三个月换一次窗帘,我们的窗帘装上去五六年我看都不会换一次,这就是差别。我们哪来的条件更换?能用就用着,得过且过,这样一来还谈什么刺激消费呢?

如果房价跌下来,解放了最大的一块资金,其他的问题就好办多了,有条件了谁不想提高生活质量?根本不需要政府喊口号,这是人的本能反应,所以,房子的问题关系到经济转型能否成功,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过去一年的调控看来,政府显然还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压房价牵动各方利益,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时不时有关于业主因为房价下降而集体打砸售楼处要求赔偿差价的报道,每当看到这个,我总是感到可耻!这种行为和土匪、强盗无异,想想股市下跌的时候亏的钱还少吗?没见有股民去打砸上市公司或者交易所,连去门口打酱油都没有,这就是素质的体现,中国的股民应该是全世界最能克制的群体了,要是在美国,像2008年那样的跌法早就有人去白宫门口游行示威了。我们每个人在作出每一项决策的时候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是买一棵白菜还是买一套房子,时价你能接受你就买了,后面涨和跌就看你的眼光和运气了,谁规定房价必须上涨,不能下跌了?房价节节上涨的时候偷着乐,躲被窝里数钱,下跌的时候打砸谩骂,要求赔偿差价,这叫什么?这叫强盗逻辑。地产企业炒高房价固然可恨,投机分子难道就没有罪过吗?每个买房子的人都希望房价在买了之后继续上涨,享受升值的好处,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怎么办?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在于凌弱,而是在于包容、尊重和照顾比自己弱小的人或者动物,考虑或谋划每个生命的福祉。那些企求以自己的繁荣来彰显优越感的人其实是真正贫穷的人,他们殷实的物质基础改变不了精神匮乏的状况,这是真正的可悲。4 投资意识与产业发展的问题

我们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看看我们今日的社会所发生的以及面临的种种问题:高速增长的经济和不配套的社会现状,GDP上去了,人们的幸福感在下降,生活的质量也并不尽如人意。这一切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一个病重的人因为激素的刺激而获得空前的活力,但是激素的刺激只能维持有限的一段时间,一旦不能再继续承受注射激素,马上要面临的就是整个机体快速走向衰竭。高速发展的经济势头让我们国家的地位在世界上扶摇直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我们也透支了环境和子孙后代的资源作为代价,而且这一切并没有得到约束,没有任何制衡。古人所讲的“平天下”在GDP挂帅的前提下完全被忽略,平天下不光是皇帝稳定江山所要注意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表面上是权力制衡,实际上是平衡各方问题,使社会平稳向前发展,这叫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的管理高层也意识到过去的模式不可持续,所以提出经济转型,可是当人们头脑中的意识已经习惯于过去的发展模式,并且形成了一种共振,一旦这种共振形成,无论要改变什么,其冲击力之大都是旧底子难以承受的。

经济高速发展掩盖了许多问题,就像涨潮的时候海水灌满了所有的洞穴,表面的风平浪静掩盖了底下的千疮百孔,一旦退潮,这些口子全部裸露,你将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景象。现在我们的经济正在迫降,退潮很正常,怕就怕潮退了之后,这些洞该拿什么来填补?

我不是经济学专家,只是以一个正常人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周围所发生的这一切。我渐渐地感到我们国家各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资金,不是人才,也不是资源,而是人们的投资意识存在巨大的问题,严格说这种投资意识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像沙丁鱼一样成群游动,不是集体游进鲸鱼的嘴巴,就是集体游进渔网。我们的许多行业在发展之初本来挺好,渐渐地就出现无序竞争,然后演变成恶性竞争,最后把一个原本很好的行业彻底做烂,比如钢铁行业、地产行业、电子行业等等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基本上一个行业只要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进入门槛不太高,没有政策限制,通常会引起上述反应,大家蜂拥而上,利润会逐步摊薄,最后无利可图。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体系没有培养出我们每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国人缺乏独立个性,这挺要命。

说到这里,我想讲一讲我切身的一些体会。我的家乡汕头市澄海区的经济支柱产业是玩具,遍地开花的玩具工厂使澄海玩具销遍全球,论规模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从业人口占了我们那个地区的绝大多数。15年前还没真正成气候,当时也算是个低门槛的暴利行业,那时候知道玩具工厂能赚钱的人也不多,后来慢慢地大家开始关注这个产业,许多年轻人都开始用父母的积蓄开起家庭作坊,大公司将大单分拆成小单给他们生产。这些年轻人感觉自己成了老板,走路都发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