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悠然行走在教育教学之路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0 14:18:25

点击下载

作者:王莉,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且行且思:悠然行走在教育教学之路上

且行且思:悠然行走在教育教学之路上试读:

且行且思悠然行走在教育教学之路上王莉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且行且思:悠然行走在教育教学之路上/王莉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6ISBN 978-7-305-13314-5Ⅰ.①且… Ⅱ.①王… Ⅲ.①小学语文课-教学研究 Ⅳ.①G623.20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16741号出版发行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  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 编 210093出 版 人 金鑫荣书  名 且行且思——悠然行走在教育教学之路上著  者 王 莉责任编辑 孙 瑶 荣卫红 编辑热线 025-83593963照  排 南京南琳图文制作有限公司印  刷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 700×1000 1/16 印张 17.5 字数 313千版  次 2014年6月第1版 2014年6月第1次印刷ISBN 978-7-305-13314-5网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号:njupress销售咨询热线:(025)83594756*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凡购买南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序言(一)磨砺——教育者的可贵品质

最近一直被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感动着。前不久,参加作文评委工作,批阅到一篇现场作文,书写工整美观,选材真实可亲,感情真挚,语言纯真有趣,深深打动了各位评委,我们一致打了最高分。拆封后一看是第一中心小学二年级一位小朋友写的。前不久,参加了第一中心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成立仪式,其实第一中心小学现任老师中并没有特级教师,但学校的决策充分体现了师资队伍培养的着力点和美好愿景。现在又被第一中心小学王莉老师感动着,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写了一本书,着实让我很惊诧!一个孩子,一个老师,一本书,一个工作室……这是第一中心小学“立壹”而行、“臻优”创新的最好佐证。我今天主要说一下王莉和她的书。

因为校际间教师交流,我有缘和王莉老师共事;因为《且行且思——悠然行走在教育教学之路上》,我有幸拜读王莉老师的教育教学随笔。自然质朴的文字,真实多彩的案例,个性鲜活的思想深深牵引着我,走进她的教育教学字典里,我对她的感受也由陌生变得温暖起来。且看王莉的这段话:“自己为学界一无名小卒,蕞尔小辈,也斗胆写书,兴许会贻笑大方。但我有着一颗赤诚的爱生之心,有一颗醉心于教育的敬业之心。也许我的书并不出色,但是我坚信,我的爱和献身教育的心是真诚的。”真挚、真切、真情,王莉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真的很感人。这是我首先想说的。

一个好教师需要爱和敬业,这是教育人生的底色;一个好教师还需要不断锤炼和打磨,这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爱和敬业的行动标志。王莉写道:“随堂课养人,磨课炼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与反思之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师生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山高水远,几多岁月曾虚度;来日方长,应将信念自砥磨。”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说:“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王莉老师为了践行爱和敬业,不断磨砺追寻“无我”的境界,这是她从教生涯中最宝贵的品格,也是我重点想说的。

磨砺让王莉老师有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追求。她主张教育教学的“本色”,本色就是真实不加雕饰,是朴素而自然。从语文角度讲,她关注阅读的本位,关注习作的起点,关注言语内容和表达的内涵,关注教学中一个个真实的细节;从教育角度讲,她关注健全儿童的心理教育,关注弱智儿童的学习生活,关注惩戒教育的成效,关注儿童食品健康。正是这些教育教学生活中点点的回眸和反思,让教育人感受到教育人的使命,让儿童感受到本真、随行和老师的爱,更让王莉留下了一串串追寻的足印。作为语文老师,我很欣赏她提出的“本色语文”主张。王莉老师关注言语内容和表达形式,力主本色语文。从2001年语文实验版课标到2011年新修订的课标,最亮人眼球的就是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的定位。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定义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应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课标的修订不在于研究它改了多少字,关键在于老师领会和教学中的操持。操持不到位,学生还是难以享受新课标几度修订的营养大餐的。王莉老师是怎样把持的呢?她说:课堂,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途径;教学案例,乃课堂教学的真实再现、实践情景的确切描述,是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本书精选各类教学案例,有完整的常规语文课,语文课片段,设计巧妙的课堂细节,教材留白处的教学构想和教学效果呈现,课外作文课的选材、构思、预设与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法和过程等,都力求体现“本色”语文的教学特色。语文教学除了传承中国文化的需要,更肩负着“工具”这个重任。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课堂教学就不能忽略言语表达形式,如篇章结构、标点词句、语感节奏、笔法选材等为文之道。王莉老师就这样不断地在教海中探航冲浪。在教学情感上,她敬畏儿童语文课堂的多种情境状态;在教学内容上,她努力让语文生活与儿童语言发展相融;在教学方向上,她奋力追求有儿童语言生长的价值。她凭借课文中丰富的、规范的语言输入,来扩大学生语言积累,然后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输出,来促进儿童语言的同化。她的平实不是简单的平实,而是有高度、有质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莉追求的本色不是苍白,不是原生态,而是在教育教学现场中的本真,是以个性纷呈的人为本真,是变化、多彩的智慧融合。“贲象穷白,贵乎反本。”不难看出,本色的背后是思想的张力,是彰显生命的本然和跃动,我以为这才是王莉的教育“本色”。

磨砺让王莉老师获取了教育人应有的幸福。有位哲学家说:“人的精神应该有一种虔敬的沉迷状态,它是沟通有限自我与无限整体的酒神似的情感,是一种宇宙的意义意识,是存在的诗的意识,也就是说,诗意化的世界,是以‘我’的精神为核心的。”长期以来,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一名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老师,王莉执著探索,不懈学习,努力丰满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系统,用自己的坚韧行走在有限和无限之间,让一切有了可能。她精准地记录课堂教学活动,注重理性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低年段识字教学到高年段阅读教学,从口语交际到绘本作文,尽可能地磨炼自己宽广的教学实践路径,反思“教”,更反思“学”。她的思考已经有了很多的学术含金量,并成了一种工作方式和研究方式。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凝神聚气的不仅仅是一节节课怎样上,更多的是关注教育人的系统工程。她力求厘清教育人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她实践着、思考着,在教育教学现场注入了研究的活力,使之呈现出蓬勃的景象。于是有了比较研究,有了创新尝试,有了调查报告,有了指导策略……一个个探索的案例诞生了,从课堂走出,又反思于课堂实践,不断揣摩、不断生成,点点滴滴,融入了教育生命,更成为儿童成长的阳光雨露。

磨砺让王莉老师有了适合儿童教育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于是,王莉老师善于“用智慧让孩子自信,用行动让孩子认同,用真心让孩子感动,用诚心和家长沟通,用成功激发潜能”。王莉老师通过一个个教育的印记,将语文的魅力带给了孩子,将教育的力量传递给了孩子。作为一名教育的思考者,我也常常反省自己,我们引领的儿童生活是怎样的。儿童,那么阳光,那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生趣和欢乐。“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一切从儿童出发,就是要让每个孩子的生长都要健康、快乐。教育者就是“只拣儿童多处行”,不断寻找适合儿童的行走方式,让童年生活惬意起来。我们深知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找到适合儿童的生长点;我们要彰显儿童个性,找到唤醒儿童的兴奋点;我们要关注儿童真情实感,找到儿童教育的激发点。基于儿童,就是基于儿童生活的世界、心灵中的世界、行为中的世界。王莉正是保持着一颗童心,在做着一个长大的儿童,坚韧不拔地找寻适合儿童的方式,锲而不舍地帮助孩子掌握未来生存的必要本领,如把控人生观念的方向、训练各种习惯的养成、增加生活手段的智能性等。而这一切的获取光靠说教和约束是很难实现的,教育就要让孩子智慧、灵感不断喷涌,激情、热望不断被点燃,生活状态变得自然、自觉。王莉老师在对儿童的尊重和释放中,时时引领着儿童、启迪着儿童,让童年之歌欢唱,是给了天真孩童以最大张力的,是真诚爱护儿童、理解儿童、珍惜儿童的。王莉教育教学案例里一个个真实的印记也验证了她磨砺的强音,有慧心教师才有幸福儿童,这是所有教育设计与行动的使然。教师的价值在于努力让儿童获得幸福与成长,我相信王莉在引领学生成长过程中,本身也在成长与发展;在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同时,她也一定获得了相应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其实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掩卷遐思,一个本真、“千磨万击”仍坚韧的王莉立体地向前走去……就让一切想说的,包含在对王莉新的期待中吧!因为,磨砺永远在铸就她生命的品格。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小学校长(2014年元月于典雅秀美的励园)序言(二)身为教师:读《且行且思——悠然行走在教育教学之路上》“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王莉就是这样一位具有教育激情、机智、活力与恒心的教师,她且行且思,悠然行走在教育教学之路上。王莉老师二十余年的研究与探索,才有了凝聚于这一卷的智慧。作为王莉老师的同事和朋友,更知其中的甘苦与不易。

身为教师,她心中装满责任与使命。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王莉老师爱这份教育事业,为了成为一名好老师,她不断地学习,尤其爱读史书,仅《道德经》她就读了很多遍。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进步。哪怕工作再忙、时间再紧,王莉老师总是忙里偷闲地读书,这为她奠定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的良好的素养基础。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王莉老师觉得读书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责任,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有所学、有所获!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身为教师,她平日善于思考与总结。有人说“经验+反思=成长”。这是教师成长的普遍规律。教师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反思后再指导实践的好习惯。教师不但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更要有自己的独创,这种独创正是来自于教师的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素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王莉老师的“本色语文”,就是追求教学去浮华,少雕饰,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她努力践行,从日常的每节课做起,充分地去找寻儿童语言的生长点,从品词造句、布局谋篇上让学生去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自我总结学习的方法。还记得和王莉老师一起磨课,那是区级的一节研究课,为了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王莉老师光是试教就是5次,一遍一遍地研究、琢磨、探索,王莉老师俨然成了初涉教坛的一个好学的“小姑娘”。王莉老师的好学执着,让她成为一位令人钦佩的学习者,更是一位研究者。

身为教师,她心中充盈着爱与牵挂。“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王莉老师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培训,日常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小公民意识。特别是在对待问题学生上,王莉老师总是从心理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自己的爱心去融化一块块“坚冰”。其实每个问题儿童都是弱者,王莉老师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终于让他们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再次融入集体生活。转变一个“问题学生”功德无量,它保障了一个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它把一个家庭拉出了痛苦的“深渊”,为整个社会减少了负担与隐患。所以身为班主任的王莉老师二十多年来寄情于问题学生,真心地帮扶问题学生,春风化雨般育人、育德、育心,真的是“大象无形,大爱无声”。

此书是王莉老师忠实于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记录,看似有些琐碎,实则本真本色。掩卷沉思,我们会发现王莉老师是一位用心、用情的教育工作者,她和千千万万教师一样做着同样的工作,但她又是那么不同,因为她始终是教育岗位上一名忠诚的观察者、学习者、探索者、实践者、思考者……我想此书一定会为王莉老师的教育人生留下坚实的足迹。最后,由衷地表示祝贺!!李昕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副校长2014年1月8日目录

序言(一) 磨砺——教育者的可贵品质

序言(二) 身为教师:读《且行且思——悠然行走在教育教学之路上》

开篇

漫行之一——潜心研究 感悟平实 1.聚焦言语实践,追寻本色语文——例谈在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中进行言语实践的策略2.“地图”引领作文起步3.反思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4.语文课前预习中活用“学习地图”例谈5.浅谈小学生作文仿写6.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误区7.小学语文高年级家庭作业的创新尝试8.浅谈小学低年级朗读训练9.品社留白处有效生成的指导策略10.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11.教师注意力分配对学生影响初探12.浅谈提高小学随班就读弱智生学习效果的措施13.关于惩戒教育的调查分析报告14.浅谈教育惩戒

漫行之二——立足课堂 言语实践 1.关注言语表达形式,彰显语文别样本色2.《蚕姑娘》教学细节的设计与反思3.巧抓阅读奇想,让思维之花开放4.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5.小学品社留白处有效生成的导学案例及反思6.巧用学习地图,优化留白处课堂教学程序——品社留白

处案例片断分析与反思7.绘本作文:圆圆的月亮8.综合性学习案例:关注食品,关注健康,和孩子们共成

漫行之三——温暖心灵 引领成长 1.包办代替型孩子个案分析2.小学生逆反心理探秘3.孩子性格缺陷及其家庭因素的个案探究4.真情拉近了距离——一位“疏离感”强的小学生转化的

个案报告5.行为习惯异常孩子个案心理分析6.孤僻恐惧型孩子心理个案研究7.孩子,你也是老师的一块宝8.“给我一次机会,请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漫行之四——教育理想 爱心孕育 1.不寻常的“外星人”2.狂奔的女孩3.叩开幽闭的心门4.一桩蹊跷案5.可怕的“保护神”6.和孩子们一起“疯”7.失落的成绩8.特立独行的“小哲人”9.艰难的疗伤10.红脸小关公

参考文献

写在后面开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班主任,我爱着班级的孩子们,爱着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爱着课堂、记录着课堂、思考着课堂,爱着教育、记录着教育、思考着教育。在教育这片园地里,辛勤耕耘着、思考着、收获着、喜悦着。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这里,我进行着最寻常也最本色的教学工作。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我关注表达,追求“言意兼得”的阅读理想境界,积极探寻实践言语形式的策略,引领学生学会使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情达意。在这样的日常工作中,也隐含着艰辛和磨炼。每一次磨课,王学金校长、朱廷梅教研员、李昕校长、李越主任和同年级的张海燕、唐乐嘉、赖赟赟老师都不辞辛苦地听课、评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研究斟酌,力求有效。正是这样的磨炼,促进了我的课堂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深度思考。

我觉得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研究型教师,是在实践中思考总结,在思考中实践探索,循环提升。“教书”和“育人”是两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基于此思想,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力图教书和育人并举,我实践着、思考着、记录着。

多年的班主任生涯,常常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产品,老师的影响往往被家庭的教育所抵消。孩子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可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这让我认识到:教书育人的伟业光靠学校、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力量我们无法左右,但是家长却可以做得更好。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总监李红旗以自身教育经历和多年教育积累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家长的觉醒是孩子的希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沟通家长,达成教育共识是教育的捷径。欲开发家长这座“金矿”,就要和家长真诚地沟通,开启他们的育人潜能,让他们勇于担当。这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赤诚的爱。“教育教学”,总是把教育放在首位。俗话说:“先成人,后成才。”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人”这个主体而存在的,没有被教育者健康的心理,就不能成全健全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无法有效进行。从各个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本身就良莠不齐。这些孩子,6岁便聚到学校来学习,教师的任务就不只是教学,还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教育,也就是理顺他们的思维和习惯,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平和竞争的心态。

孔子,就是融教育、教学为一体的万世师表,他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因人施教”的教育方法。小学教师,教育和教学也从来没有那么明确的分工。因此我们只研究课堂教学,还不能算完整的教育者,还要研究“人”这个受教育的主体,只有人身心健康,教学效果才能彰显。

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让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参加学习各种心理培训,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问题源头,掌握和孩子以及家长沟通的技巧,并积累了不少教育特殊学生的经验和教训,也生成了不少教育案例和教育故事。

在育人的乐园中,我研究实践着;在教学的天地里,我潜心探索着。朋友、亲人常常说:你教书这么多年了,应该对教材很熟悉了,怎么还是那么忙碌?亲人、朋友们并无恶意,他们认为就那么几本书,每本书里就那么几篇课文,教过多遍,怎么还把自己整得那么累。他们不理解。

很多人把教书育人理解得那么狭隘,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现状,这就注定了教师的教育难以有效施展。时代的变迁,新课标的实施,培养新型人才的呼声,学生自身素质的千差万别,都对新时代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授之以鱼”,灌输给他们书本上的知识应付考试;还是“授之以渔”,立足于语文本色教学,教会他们思考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教会他们独立思考,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便是我的教育教学理念。

从教二十多年来,只想着踏踏实实做一名称职的教师,从来没有想过要出一本书。平常习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提炼,进行一种本色积累,想通过积累让自己的教育和教学的脚步更加坚实。我行走在教育教学这块沃土上,耕耘着、思考着、探索着、前行着,也辛苦、快乐并收获着。我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在我的育人园地里,常见鲜花盛开,也享累累硕果。每一届毕业生中,都不乏打电话给我报喜的同学。2009届毕业生中有一个女孩,多次来学校看我,都因为时间不凑巧没有见到我。后来教师节那天,她抽早晨上学前的时间把一束鲜花送到传达室,上有一张卡片写道:“王老师,感谢您几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教育,让我在各方面受益匪浅,特别是作文,我来到中学依然按照您教的方法写作,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2013年11月份,考入南师附中的一位学生打电话来向我报喜,说她这次期中考试语文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平时的每次测验和期中考试也都在前几名,这都是按我教的方法学习的,所以特地打电话感谢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这已经让我心满意足了,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的这些积累呈现出来。在2013年暑假,我先生帮我重装电脑系统,看到我的这些文章,觉得很有价值,就帮我整理归纳,于是,有了这本书的雏形: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自己为学界一无名小卒,蕞尔小辈,也斗胆写书,兴许会贻笑大方。但我有着一颗赤诚的爱生之心,有一颗醉心于教育的敬业之心。也许我的书并不出色,但是我坚信,我的爱和献身教育的心是真诚的。漫行之一——潜心研究 感悟平实

语文课教什么?从教20多年来,我时常在默默思索、探究着这个问题。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样的语文性质表述,明确了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是说,关注表达,关注言语表达形式,关注情感表达形式。落实在教学中,就是促进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追求“言意兼得”的阅读理想境界,积极探寻实践言语形式的策略,恰当地引领学生学会使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情达意,做到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升华理论,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应该成为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从低年级的识字、朗读,到高年级的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我潜心研究探索,在实践中思考,在总结中收获;从课前预习中活用“学习地图”的方式,课堂上的教学预设与生成、家庭作业创新设计到“地图作文”的启蒙,立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平实的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

关注表达,关注作者的思维方式,关注作者的言语表达方式和技巧,用这样的理论指导课堂实践,会让课堂更加灵动和精彩。1.聚焦言语实践,追寻本色语文——例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言语实践的策略一、前言

教改多年来,众多教育主张、教学流派纷呈,给语文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这些主张,往往一线教师们还没来得及完全接受,新的主张又开始盛行。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跟风。热热闹闹的小学课堂,让广大语文教师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看起来小学语文教学好像是百花齐放的局面,可是由于事实的模糊和实践的浮躁,各种流派、主张,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实践中,导致只是流于形式,语文课堂也变成了“演戏”的场所。

俗话说,教无定法。这里的“无定法”,应该只是方法的不同,而不应该是语文课堂性质的改变。二、回归本色语文

2011年,国家在新课标中对语文的性质首次界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新课标传达了这样的信息:首先,语文课就是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其次,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语文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方法的课,但又是综合性的,必须在语境中学习;它是实践性的,要多习得、多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那么,本色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然而,又怎样才能实践本色语文课堂呢?

华东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指出: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即,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

当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就把学生的课堂学习称为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所有各科都是通过言语来学习语言的。也就是说,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所教学的是教材的言语内容,而语文学科则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换言之,其他学科重在教材“说什么”,语文学科则重在教材“怎么说”,以使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具体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而要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课堂上进行各种言语形式的实践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关注言语实践的课堂才是彰显语文本色的课堂。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言语实践的策略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可以分解为: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二者交融,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有机统一;不能机械地割裂,而是理解加运用。

如果不突出语文学科“运用”的特殊重要性,就无法突出语文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实践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怎样正确处理才能行之有效?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过反复思考、琢磨、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多诵读积累,促自主感悟

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贯做法,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古人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只要是多诵几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也有人说书读不熟乃语文学习之大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更是尽人皆知。古代人上学,叫“读书”,“四书”、“五经”,尽数熟背于心,所以古人作诗写文章文思如泉,才留下来这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可见诵读积累的重要性。

人脑,某种程度上就像一台电脑,你没有输入,就想输出,甚至创造,那就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像书法大家,一开始也都是由临摹开始的。只有持续输入,在此基础上自主感悟、融会贯通,才能有所创新,不断输出。如同小孩子学说话,刚开始没见到哪个家长给婴孩分析、启发、诱导的,都是从模仿开始,等到模仿到一定程度,小孩子就会自主表达了,这就是由积累到创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诵读积累,也是言语实践的内容之一。1.优美句段诵读,感悟积累

阅读就是吸收。而小学生阅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积累语言。因此,抓好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学习,也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之一。

比如,教学12册《夹竹桃》第四段:“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教学中,我先采用齐读的方式,然后让学生反复自由诵读,思考这段话美在哪里,学生很快悟出:从“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等词句中,感受到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花开不败。还感受到夹竹桃花期长,没有任何一个季节的花能与之相比,它的韧性也就自然体会出来了。不需要老师繁琐的分析讲解,无须老师的启发诱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自己悟出了夹竹桃的品质。有了这样的感悟,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工整的排比句很快就背诵下来了。

朗读背诵训练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朗读背诵,把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整合了起来,学生通过诵读课文,不但积累了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而且积累了这些优美词句所在的优美语境,储备了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2.特色言语诵读,感悟拓展

特色言语,是指有着特殊表现力的语言,它有别于一般的平铺直叙。有各类修辞、谚语、俗语、民间口语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排比、比喻、拟人等,这样的手法运用,往往能使表达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在文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像谚语、俗语、民间口语等,这样的语言大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凝练而简洁,包含丰富的民间智慧,富有表现力,课堂上反复诵读,能够促进自读自悟,延伸拓展。

比如在《姥姥的剪纸》一文教学中,表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是勤练习的结果:“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我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当学生领悟了表达的意思后,我接着引导他们用什么谚语、俗语或者成语来赞美姥姥的“熟能生巧”。学生脱口而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在诵读中积累文中的特色言语,延伸拓展课外的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学生在积累这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同时,也在融会贯通、应用实践着。积累在不经意间完成了,言语应用的能力也在同步提高,并且深深烙上了“中国印”。(二)多驰神静思,促言意共生

言,即文本自身的魅力;意,即文本情感、思想的合称。教师要和学生一同通过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深处,实现言与意的转换,进而让言与意融合共生。那么,语文课堂如何让言意共生、绽放魅力呢?1.重点处静思,言意双赢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引导学生想象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可以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深入理解内容,深切感受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静思的时间,让他们联系上下文思考琢磨,动笔批注,然后再讨论。

例如,第7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中:“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我先指导学生朗读理解,接着提问:李时珍吃的是“一点苦”吗?然后,我创设情景,让他们闭上眼睛静静思考想象李时珍每天在野外考察药性药效,从衣、食、住、行方面看,都吃了哪些苦,想好写下来。

这样的课堂练笔,使本来相对简单的、凝固的“一点苦”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赋予了词语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言语,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这样的小练笔,丰富了李时珍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使学生进入了意象的世界。伴随这个词语的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可见,抓住一个词、一句话进行课堂练笔,“言”和“意”也就得到了双赢,在学生的言语实践中,实践着本色语文课堂。2.移情处静思,言意兼得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作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在文本中,移情是作者常用的手法,因为作者要通过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让小学生一下子读懂这些有点难度,所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静静思考的时间非常必要。

仍以《姥姥的剪纸》这篇文章为例,文中典型地运用移情手法。在文章结尾一段中,“窗花”和“田野”是理解的难点,作者想窗花干吗,想田野干吗,根本没有必要想。因此在这里窗花不是窗花,我认为是指广结善缘的姥姥;田野也不是田野,而是四季在田野里辛勤劳作的姥姥。这里是一种移情的修辞手法,同时我也觉得这是作者精心选择的两种意象。我们由窗花可以想到很多,不仅仅是广结善缘,同时还有姥姥的心灵手巧的形象。

所以在这段教学中,我设计的问题是:“什么情景有声有色、自然而然地再现于我的心境和梦境?”问题牵动学生全面回顾课文,并且是对全文的再思考,因此要给学生充分思考、消化、整合的时间。学生会发现剪纸贯穿全文,从头到尾,没有一处文字离开过剪纸。姥姥的剪纸是这篇课文的一条明线。剪纸就是作者精心选择的代表姥姥的一个意象,寄托着姥姥对“我”的爱、“我”对姥姥那深深的怀念。

学生思考后,不但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手法,而且在头脑中整合了整个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再用言语表述出来,这就是一种高级的言语实践活动。3.留白处静思,言意共生

含蓄是一种美:山水画讲究留白,书法重视飞白,音乐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精彩的文章也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细品,去深思。披文入情,填补空白,也是随文练笔的重头戏。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课文的空白点及未定点,在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静思默想,发挥想象,进行个性补白,充实情节内容,丰满人物形象。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有这样一句话:彭德怀背过脸去……我认为这是一个“留白”。我抓住这个留白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想一想,彭德怀为什么要背过脸去?并要求静静思考,批注。学生有的说不忍心亲眼看到大黑骡子被杀,有的说他和大黑骡子的情感特别深、特别浓,看了会增加心中的痛苦。我追问:彭德怀背过脸去,会是一张怎样的脸?然后再让学生们思考,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并写下来。同学们有的说彭德怀身经百战,意志刚强,但这一次泪流满面,还发出了轻微的抽泣声;有的说彭德怀紧紧地皱着眉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很快就顺着脸颊滚落下来;还有的说一向坚强的彭德怀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与难舍,泪水夺眶而出,他害怕战士们见到他脸上的泪水,又连忙偷偷地用手擦去等等。

我看到学生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经验,悟出彭德怀当时的心情,就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写法,我问:如果把这些内容写出来不是更具体吗,作者为什么不写呢?这次同学们反应更快,有的说,如果都写出来,读者就没有想象的空间了;还有的说,这样写,能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看到同学们领悟如此之快,我就赶快点拨写法:是啊,作者故意这样写,是要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想象出属于自己独特体验的那份痛苦,对于彭德怀内心世界的把握会更加深刻,这就是作者有意的留白呀!

总之,表达是理解思考后的表达,闹哄哄的场面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在理解、感悟、想象、体验的基础上以言传言,在表达倾诉中获得情思、诗思、意味、意蕴的精神生长。(三)多欣赏习得,促语用发展

课文中内容优美、结构合理的语句、段落,都是学生积累的最好素材。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欣赏这些优美的句段、与众不同的言语表现形式,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不过,只欣赏是不够的,小学语文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堂的实践性。“实践性”,突出的就是言语实践过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会运用。要想学习,模仿是最好的途径。1.修辞手法习得

修辞最具表现力。修辞的运用,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有的还能增强语势,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塞腰鼓》一课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我先让学生大声诵读,接着欣赏讨论这段话写得好不好,有什么特别的表达形式,好在哪里。学生略一思考,就说出是用了一连串的排比、比喻、夸张。用这些修辞的好处是语句短促,节奏感强烈,激情飞扬!每一个比喻都掷地有声,每一个句子表达的情感都令人兴奋不已。

在欣赏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后,再让同学们反复齐读背诵。这样的修辞及表达形式特别适合写激情的场面。于是我当堂让学生模仿练笔:足球联赛期间,我班对二班比赛印象——有同学写道:“暴雨一样,是短促的停留;狂风一样,是席卷的疯狂;战争一样,是激烈的争夺;风沙一样,是弥漫的紧张;烟花一样,是美好的瞬间。”学生果然在背诵的基础上仿出了不少高品质的语句。2.特色语段习得

有特色的段落也是文章中的精华,这样的语段,往往给文章增色添彩,极富表现力。《姥姥的剪纸》中有一段乡亲们的夸赞:“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我让学生反复地诵读过后,问他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们纷纷表示发现了,但是,至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却是挠头了。我让他们再齐读,就有学生说有点像口语,我马上肯定他说得对,就是口语,只不过是民间口语中一种固定用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却有着不可低估的表现力。我出示:“剪个娃娃_____剪个小伙_____剪只鸟儿_____剪条鱼儿_____……”让学生填空。再出示“美术老师神了_____”让学生仿写。

在每个文本中都有类似的可以学习、借鉴、模仿的语段,只要教师用心钻研教材,恰当地利用文本材料,在欣赏作者各种巧妙恰当的言语形式之余大胆地进行实践,学生的写作应用水平就会逐渐提高,语文课就会逐渐高效,本色课堂也会逐渐回归。四、结束语

追寻本色语文课堂,应该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多读、多思、多练的方法,学习着、理解着、运用着、实践着,追寻着语文本色,言语实践的尝试,让我看到一点点曙光。我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继续进行不懈的探求。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一定可以让本色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让语文学习更加灵动。2.“地图”引领作文起步引言

什么是“作文地图”?简单地说,作文地图就是作文动笔前的腹稿,是立体的作文提纲。

地图的基本特征——用图示的方式来表达,符合儿童的天性;地图的表现手法——图示,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以贴切儿童思维特点的图示结构为表现载体,以接近儿童口吻的语言来叙述。从图示作文的这些特点看,儿童天生有画图本能,他们乐画,正确引导就能促成乐写。他们几乎能自发地以图画的形式来表达所见所闻。因此,中低年级学生用学习地图带动作文写作,能使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图画的世界里快快乐乐地去作文。一、培养延伸兴趣,打好作文基础

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接触的各种动画片、连环画、故事大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孩子们对图画有天然的兴趣。(一)循序渐进,延伸兴趣

画图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娱乐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幼儿园的孩子,即使还没有学习绘画,也都喜欢拿着画笔描描画画,画出心中的喜好,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8岁的孩子,刚刚作文起步,对他们来说,作文是抽象的、深奥的,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很容易患上“恐文症”。而通过图画的形式来诠释作文的要旨,就要容易多了。这种情况下,老师鼓励学生作文前,先把要想讲的话、看到的事描画出来,然后再看图作文,老师加以指导,学生很快就能以图画的形式表达出心中的故事。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在作文前,我先让孩子们想一想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然后画下来。孩子们很开心。有的学生想画自己星期天去水上乐园玩的过程,他就会想到哪里画到哪里,没有什么顺序。比如:有个孩子就先画了一幅戏水的图画,画面是个游泳池,里面有很多人穿着游泳衣,有的在打水仗,有的在游泳,还有的套着游泳圈悠闲地看风景……下一幅画面就是一进门看到路旁的花开得很鲜艳,红的、黄的,很惹眼,树木郁郁葱葱,特别是垂柳,长长的碧绿柔软的枝条在风中飘荡;接下来的一幅图是画的游乐场的各种游乐设施,有长长的水上滑道,人们在上面滑得很开心,有水上漂流,两个人坐着一个小艇,从高高的水上冲下来,水花四溅,小艇上的人惊异地张大着嘴巴……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是那么开心,全身心地投入,可见他们对绘画高涨的热情及天然的兴趣。但是,这天然的兴趣要延伸到作文中去还不那么简单,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科学的点化、引导。(二)适时激励,调整顺序图1-1 学生的图画

很显然,这是这个孩子去了水上乐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玩乐项目。但是这只是孩子的原始表达状态,还不能算是“地图”,只能算是“图画”。老师看到这样的画面要先夸奖孩子的画技高超,让孩子感到很有成就。趁他高兴的时候给孩子提意见,他就乐意接受了:“不过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这几幅画面按照先后顺序画就更好了,你先画一进门看到的路旁的景色,再画你接着玩的游泳池景色,再就是游乐场的各种游乐项目,最后写回去时的依依不舍。按照这样的顺序像用一根竹签串糖葫芦一样串起来,或者像树一样的结构,把游玩的几个项目当作不同的树杈,不是很有趣吗?”

看到孩子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的样子,我觉得这个转变成功了。我就给他们时间鼓励他们重新画,很快,孩子们就画好了。有的画的是糖葫芦形,有的画的是树木形,树干是游玩时的高兴心情,几个感兴趣的玩乐项目是树枝,还真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当然还有个别同学自己创造出了地图的形状。我大大夸奖了他们一番,他们都感到很高兴。有个同学说,没有想到语文课还这样有趣!

抓住他们的兴趣,我赶快做文章。把画得好的同学的画贴在黑板上展览一番,让大家互相学习,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三)看图说话,详略有序

趁热打铁,下一节课,我把图画发给大家,让他们把自己图画上画的内容说给同桌听,他们马上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然后就是自由发言,把自己画面上的话说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们纷纷举手,想展示自己的才华。

我叫了几个同学,他们表达的几乎都是流水账,顺序倒是有了,但是不具体,没有描写重点。我就把其中一个同学的图贴到黑板上,问:这幅图上画的路旁的花朵那么美,你说说怎么美?花是什么颜色?近看像什么?远看像什么?同学们请看这幅戏水图画得多么生动有趣呀!大家看到这么有趣的图画,很想知道你当时看到的情景,能用语言给大家描绘一番,让大家来分享你的喜悦吗?这个孩子一脸的自豪,马上站起来给大家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虽然还有很多语病,但是基本上能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表达出来。

经过这样的提醒,这个孩子很快就能把画上的内容说得比较具体了,偶尔还能冒出一两个精彩的句子。其他孩子也跃跃欲试,我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表达的讲给同桌听。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利用这一优势,我让学生看着图画说,学生看着自己画的图画,不但讲出自己在游玩时看到的,还把自己以往的经验也搬了上去,真是不简单!有的学生写的是事,他们能在自己图画的基础上进行不自觉的艺术加工,使自己经历的故事更丰富化了。

一个同学写的是自己养的一只小狗的故事,写小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出去玩,结果下雨,把身上弄得湿淋淋的。谁知小狗又不小心掉到河里,小狗在河里慌乱的游泳的姿势描绘激起同学们的一阵阵笑声!多么有趣的情节![见图1-2(A)]看来只要巧妙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想象力会更进一步提高,会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对作文的兴趣更浓了。图1-2 学生的图画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先画出既直观形象又充满童趣的图画,一下子就激起他们表达的兴趣,让他们用图画、语言来描写自己的想象和自己喜爱的事物,说起来自然、轻松、愉快。(四)由说而写,水到渠成

能把画面上的内容说出来,就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学生们有了画的经历,又通过说的温习,这时,把它写出来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五)激发兴趣,试写乐写

孩子因为是刚开始学写作,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是只要有一点可取,哪怕有一句、两句写得精彩,老师就要大力表扬。因为对刚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关键不是写得有多好,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乐写,千万不能要求那么高,防止以后谈作文色变,产生畏难情绪,这是最可怕的。

而这样由发挥孩子的天性——画,到孩子乐于做的事——说,再慢慢过渡到写,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刚刚作文起步的孩子来说就不觉得那么困难。孩子在画图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在他小小的心里开始了构思,这个构思其实和作文时的构思一样,但是,如果让孩子直接构思这些作文,孩子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困难重重,而让他们先构思图画,他们就觉得简单得多。学生们在构思画面的过程中,心里已经想好画面的顺序,也从自己的头脑中筛选好了印象深刻的画面,这印象深刻的画面当然就是孩子最喜欢的情节,也是作文时的重点详写的部分了。所以,这个构思过程完成了,就相当于完成了作文的构思。

这比直接构思作文要美妙得多:学生们是在不自觉的氛围下完成了前期的“作文地图”,他们会感觉到那么有趣,等于又重新经历了一次愉快的游乐过程,在这种愉悦的心情下继而照图作文就得心应手了!这和那种一开始就面对作文题目痛苦地构想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低年级是写作的基础阶段,让学生画心中所想,说画中所画,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表达、不拘形式,让其自由自在地在作文的天地里驰骋,他们心中才会有说不出的快乐,从而产生欲望对作文萌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内驱力,促使学生乐于写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二、由“绘画地图”,过渡到“写作地图”

用图画表达心中的故事,对孩子来说并不难,不过这只是图示作文的过渡阶段。当孩子对这种“图画地图”作文能驾轻就熟后,就要向下一阶段——“学习地图”过渡了。因为这样的图画虽然有利于孩子的作文兴趣,但是毕竟太繁琐,当他们树立起来作文的兴趣,这一阶段就要成为过渡阶段,也就要进行下一步的引导了。(一)轻图画内容,重结构表达

当学生能顺利而乐意用图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再按照图画的内容进行作文时,教师就要进行下一步了:尽量简化图画,以便进一步向结构式地图过渡。如果一下子过渡到结构地图,恐怕学生会不适应,产生厌烦、畏难情绪。所以,应该有个中间过渡。

老师在辅导时,在引导孩子画自己的见闻时,要让孩子明白,画得太细,浪费时间,在图画上只表达简单的内容,重点放在结构的组合上,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按照什么顺序画,哪一部分是心目中的重点,分哪几个方面来画。

比如:春天到了,请同学们画图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个同学画的《找春图》,她先写下题目《找春》,然后分了三支:水果店、菜场、公园。在水果店,她画了芒果、草莓、樱桃等春天上市的水果;在菜场,她画了香椿头、马兰头、枸杞头、菊花脑等应春的菜类;在公园,她画了柳树的嫩芽、白玉兰、樱花、迎春花等春天开放的花草。总之,是一幅完整的美丽图画(见图1-3)。图1-3 找春图

但是这样的一幅画要画很长时间,一堂课都不够,怎么办?我就让他们尝试把图画简单化,也就是只在图画上简单描画,让人一看就明白,这是一幅简单的图画,以结构为主。经过讲解,学生似乎明白了,她修改了图画(见图1-4)。图1-4 找春图(修改后)(二)图文并茂,详略分明

看起来学生好像明白了老师的要求,希望自己能画得简单一些,但是,还是图画成分比较多。如果我们每一次作文前都这样画,即使像“图1-11”那样,作文的时间还是不够,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能把图更简单化,有些画面用文字表示或者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那我们的速度肯定能提高不少。虽然我们没有画那么详细,但是在画的过程中,头脑中的画面被结构性文字取代,效果是一样的。

我边讲解边修改地图,经过修改,变成了下面的结构图(见图1-5、图1-6)。图1-5 找春图(老师绘)图1-6 找春图(学生绘)(三)千变地图,精彩作文

写作地图(作文学习地图)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创新。我出示各种学习地图的模式以供学生选择和创新。

现在经过训练,学生已经能驾轻就熟地画出自己心中的所见所闻,并且图式千变万化,然后根据自己的图示写出条理清晰的精彩作文。同学们渐渐地不怕写作文了!

韩涵同学写的《圆梦小骑士》的地图(见图1-7)。图1-7 圆梦小骑士

李伯华的《美丽富饶的南京》(见图1-8)。图1-8 美丽富饶的南京

赵家伦的《南京中山植物园》(见图1-9)。图1-9 南京中山植物园

乐乐的《捉蝴蝶》(见图1-10)。图1-10 捉蝴蝶

徐牧凡的《乘车过站了……》(见图1-11)。图1-11 乘车过站了……

王智涵的《第一次说谎》(见图1-12)。图1-12 第一次说谎

孩子们因为是在图画的基础上起步作文,所以,一开始,作文就条理清晰,详略分得很清楚。同学们觉得这样的作文轻松有趣。我也感叹教师的教学原来也可以这样“放手一搏”!三、作文学习地图,有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魏书生老师常把“语文知识树”比作地图,有了地图就能明确目标,选择最佳路线,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在教学中运用也有较大的可行性。在中学教学中,师生可以按“知识树”的体系去安排进度。每讲一点知识,让学生懂得每次学到的知识处于整体的什么位置,与邻近的知识点有何区别和联系。小学作文教学也和这种语文知识树的方法不谋而合。其实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小学生在作文时,也是先构思学习地图,相当于知识树的结构,也就是立体的作文提纲。然后按照图示的构思去安排情节,这样在作文中始终思路清晰,避免了作文走题、跑题、偏题等问题。

在作文起步教学中,通过尝试,我深刻体会到先画地图再作文的妙处。(一)有利于对作文结构进行整体性把握“语文知识树”是魏书生老师和他的学生在综观初中六册教材的基础上画出来的。他首先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了语文教学的知识结构,体现了魏书生老师从整体着眼的教育教学思想。“学生可以根据这张图,一个层次、一个类别地实现语文学习的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这种从总体上了解知识结构,而后分部分学习,最后在认识部分的基础上再把握整体的学习方法,即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方法,就是整体性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其实,作文学习地图跟这个道理一样,是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在画地图时进行构思,作文的结构就已经了然于心了。对学生来说,课堂阅读是把知识整理归纳的过程,而作文则是个相反的过程。就是因为相反,所以学生才感觉是如此困难,看不见摸不着,感觉无从下手。正是这个“学习地图”,让他们在作文时,有了明确的目标,一下就确定了构思的起点,在写作过程中添枝加叶就可以成文。所以,学习地图有利于小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养成,可以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从整体把握作文的结构。(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魏书生老师试图建立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人认为魏书生正确处理了知识规律、学的规律、教的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关于知识规律,以“语文知识树”为主要内容,建立知识体系,使语文教学从无序到有序。

作文教学和这些也有相似之处,在初学作文的孩子看来,作文是那么无序、那么艰难,简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学生作文起步,传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