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药膳食疗秘方全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1 18:37:48

点击下载

作者:郝建新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编中国药膳食疗秘方全书

新编中国药膳食疗秘方全书试读:

内容简介

中国的药膳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各种食物进行配合并运用我国传统烹饪技艺加工制作的药膳或保健食品。本书收载的内容以我国古代典籍传世的药膳食疗为主,并融入了部分当今为人们乐于接受,并行之有效的经验用方。全书分为药膳和食疗两篇,每篇又分为粥、汤、羹、煲、茶、菜肴、酒、面点饭食、膏、蜜饯糖果、丹丸散以及其他各类。对各类病人均有辅助治疗作用,对健康人群具有保健和防病作用,对临床营养医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系统惟一一家中央级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使您增长知识和才干。

编写者说明

近五年来,《中国秘方系列书》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和全体编著者的不懈努力下,先后出版了《中国内科秘方全书》、《中国外科秘方全书》、《中国妇产科秘方全书》、《中国儿科秘方全书》、《中国骨伤科秘方全书》等15部大型临床参考书,计近千万字,汇集了中国中医方剂的精华,广博医书,全面系统地包容了中医各科(包括内、外、妇、儿、肿瘤、传染、糖尿病、骨伤、脑病、肾病、肝胆病、血液病、皮肤病、老年病、男科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效方、验方、单方、偏方。既收集口服、外用方药,亦收集针灸、推拿、水针等方法,凡有效者,皆当收之。面向临床,注重实用,古今秘方兼容,新老杂志兼容,秘方秘法兼容,是该系列书最大的特点。该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医药界广大同仁和广大患者普遍赞同和认可,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国医学又取得了很多新成果,全国各地各种期刊书籍又不断报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经验方。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掘祖国遗产,更好地为医患者服务,因此我们决定在原有方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新编中国秘方全书》,这套丛书将继续出版发行,以奉献给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同道们参考借鉴。

本系列书的编辑和出版,得到了全国各地名医的大力支持,始终得到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怀和支持,在此,仅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参加本系列方书编写的专家教授分别来自于深圳市罗湖医院、深圳市中医院、罗湖中医院、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湖北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北省中医院、襄樊市中医院、鄂州市中医院等单位。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不足乃至谬误之处在所难免,祈望广大同仁及读者不吝赐教。

愿本书的出版发行,为人类的医疗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总编 柯新桥 郝建新 周祯祥2004年9月1日

编写说明

《新编中国药膳食疗秘方全书》经过全体编著者的共同努力,终于面市了。借此谨向关心、支持本书出版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的药膳食疗是以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为底蕴,集中医药与中国传统烹饪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并以体现中国独特的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理念的一枝奇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健康长寿、提高生存质量,已经逐渐形成趋势。今天的重视环保、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等观念的提出,无不与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契合。在此背景下,能充分体现中国独特的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理念的药膳食疗,再次受到了国人及国际社会的重视。

为此在《中国秘方系列书》编委会的指导下,由“湖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组织了一批从事相关研究多年的专家、学者集体编写这部专方著作,目的是发扬国粹,造福人类。

本书收载的内容以我国古代典籍传世的药膳食疗方为主,并融入了部分当今为人们乐于接受,并行之有效的经验实用方,较系统地反映了中国药膳食疗的发展和应用态势。在写作和编撰过程中,为了体现本书的实用性,以方便读者,作者对内容尤其是古方进行了诠释和增补,如所有处方的药食剂量全部换算为今用公制量、有关加工处理工艺亦用白话表述、调整了部分处方名、增加了部分处方的功能与应用等。本书共分药膳和食疗两篇。每篇又以剂型为目,如分粥、汤、羹、菜肴等项。

为了便于读者科学合理地选用书中的药膳食疗方,特说明如下:1.药膳和食疗制品均以食膳形式表达,故定位仍是食物。其色、香、味、形依然要尊重人们的饮食习惯。2.本书收载的药膳和食疗方中,既有养生保健的,又有防病治病的,或兼而有之者。但应注意的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哪首处方一般都只有辅助作用。也就是说治疗仍应以药为主,而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则可以食为主。3.每方的应用部分一般包括中医辨证施用、现代辨病施用、保健等内容,以供参考。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加之时间较为仓促,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读者谅之。编者于武昌昙华林

药膳篇

中国的药膳是一种独特的膳食形式。它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各种食物进行配合,并运用我国传统烹饪技艺加工而成的,具有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功能的特殊食品。药膳同普通食品的区别即在于,其既具有普通食品的色、香、味、形及营养价值,又能发挥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保健祛病的功能。故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史中曾作出过不朽的贡献。今天当人类不断追求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时,中国药膳以其蕴含的东方养生理念和卓越的效果及安全性再次受到世人的重视和青睐。

药膳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其中有“母亲调药膳……”的记载,但究其应用可上溯至更久远。中药之所以能够入膳是以“药食同源”的观念为基础的。在众多的中药中(如丁香、栀子、菊苣、橘皮等)不少都具有药食兼用的特性。这即是只有在中国才会产生药膳这样一种具有独特应用形式的营养保健食品的原因。药膳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特点是其应用受到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和辨证施膳的特色,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故可为现代人的保健养生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物质和思想源泉。

由于药膳的应用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故选用时应遵循以下两大原则。1.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原则:本原则主要针对养生保健而言。由于人有个体差异,时有季节变化,地有东南西北,故选用药膳配方应有针对性。如男性宜养阳气,女性宜调阴血;夏季宜清利,秋季宜清润;东南宜清凉,西北宜温散等。2.辨证施膳:本原则主要针对疾病防治而言。中医学认为疾病有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候,故选用药膳配方应以表宜散之,里宜除之,寒宜热之,热宜寒之,虚宜补之,实宜泻之等。

此外,药膳亦不同于药,药多有毒,当以疗病为主;药膳则以膳为形,以食为用,故入膳之药多以药食兼用或甘平无毒之品为主,且以保健养生和预防疾病为功,在疾病的治疗中可为药物之辅佐。

本篇收载的药膳配方,绝大多数来源于古代的医药学典籍。这些配方都是在长期反复地实践应用过程中被筛选出来的。多数具有组方精练合理,安全有效,原料广泛,加工简便,味道可口等特点。读者可酌情选用。

一、粥食类

1.二白粥(《食医心镜》)

白木耳(水发)30 g,薤白10 g,粳米100 g。先将白木耳及薤白洗净细切,与米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以文火慢炖至粥成汤稠即得。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滋阴润燥,理气导滞。适用于脾胃失调,湿浊杂下之久泻久痢,里急后重,神疲乏力,腹胀纳差等;今可用于大肠窘迫征。

2.丁香秫米粥(《仁斋直指》)

丁香、石莲肉各14枚,红枣(去核,切碎)7个,生姜7片,黄秫米(洗)30 g。将方中各味倒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成稀粥,拣去丁香、生姜即可。

每日1剂,取粥顿食之。功能温中和胃,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邪伤中,胃失和降之反胃呕逆,泛吐清涎,恶心厌食,脘腹冷痛,肠鸣泄泻等。注:方中所用的黄秫米即粟米中之黏糯者,又名糯小米,功能调中和胃,益心安神。但其性黏滞,不宜过量久用。石莲肉即贮放陈久的莲子肉。

3.人参茯苓麦冬粥(《太平圣惠方》)

人参(去芦头)15 g,白茯苓20 g,麦门冬(去心)30 g,粟米50 g。将方中各味同研为细末,过40目筛,装瓶备用;每次取15 g,倒入沙罐,加水1000 ml,煎煮至700 ml,去渣留汁,下粟米煮作粥即可。

每日1剂,待温顿食之。功能健脾和胃,益气养阴,宁心安神。适用于气阴两虚,脾胃失运之神疲倦怠,面色萎黄,心烦口渴,夜寐不安,多梦盗汗,干咳少痰,便秘难解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注:古人称方中所用的人参的芦头(即指人参的根茎)有令人吐的副作用,故一般入药时均宜去之。本方宜选生晒参或西洋参。

4.人参薤白鸡子粥(《圣济总录》)

人参15 g,薤白(切)15 g,鸡子(去黄)1枚,粟米150 g。先将人参打碎,放入沙罐,加水4000 ml,煮至2000 ml,去渣留参汁,下粟米煮粥,将熟时下鸡子清、薤白,再煮候熟即可。

每日1剂,分次饮食。功能益气通阳,豁痰宽胸,行气导滞。适用于阳气不足,痰滞胸中之,神疲短气,肢体乏力,胸闷作痛,咯吐痰涎,心悸不宁,畏寒喜暖,腹胀纳差等;今可用于冠心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注:方中所用的人参宜选红参。

5.人参蛤蚧粥

人参15 g,蛤蚧1对,糯米适量。将蛤蚧先用酒和蜜涂遍,于铁板上炙熟,取人参焙干;再将2味共研为细末,过40目筛,分作6份备用;每次取1份与糯米30 g同放入沙锅,加水煮成稀粥即成。

每日1剂,趁热于空腹时缓缓食之,1个月为1疗程。功能大补肺气,温肾纳气,止咳平喘。适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心悸浮肿,腰膝酸软,神疲乏力;今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心源性哮喘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蛤蚧有雌雄同居的特性,故入药多取1对。其主要的药用部位在尾部,所以蛤蚧的药材一定要有尾部,亦有单用蛤蚧尾的。

6.三仁粥(《济众新编》)

海松子(去皮)30 g,桃仁(泡去皮尖)30 g,郁李仁(泡去皮)10 g,粳米30 g。将海松子、桃仁、郁李仁等3味捣烂如泥,加清水搅匀,用双层细纱布滤取汁液,再与粳米同放入沙锅中煮成粥状即成。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润肠通便,祛瘀止痛。适用于津亏肠燥,瘀血阻络之老人腹痛如刺,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干结难解等;亦可用于习惯性便秘。注:方中所用的海松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仁。其有养阴润肺,滑肠通便之功。

7.干姜良姜粥(《寿世青编》)

干姜、高良姜各3 g,粳米60 g。先将干姜、高良姜放入沙罐中,加清水煎煮后,取汁去渣,再加入粳米同煮成粥即成。

每次1剂,待温热顿食。功能温中散寒,缓急止痛,降逆止呕。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呃逆呕吐,口泛清水,纳呆便溏之症;今可用于慢性溃疡病,或因受寒而致急性胃肠痉挛性疼痛等。注:本方用于慢性脾胃虚寒之人,宜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方可收到良好效果。本方燥热之性较剧,仅可用治寒盛之证,尤以秋冬季节为宜。凡阴虚内热者,不可选用。

8.干葛粥(《食医心鉴》)

干葛30 g,粳米100 g。先将干葛以水浸泡至透,取出放入沙罐中,加清水1500 ml,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再将粳米下入干葛汁中煮粥即成。

每剂分2次食完,不拘时,食后盖被取微汗。功能解肌退热,透疹止泻,生津止渴。适用于小儿风热呕吐,壮热头痛,惊悸夜啼,兼见大便溏泄,或小儿麻疹初期;今可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疹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注:方中所用的干葛即葛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有扩血管、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

9.干姜粥

干姜5 g,粳米50 g。将干姜洗净切成细末,粳米淘净,然后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烂成粥即可。

每日1剂,1日2次。功能温中逐寒,健运脾阳,回阳通脉。适用于脾胃阳虚,寒滞中焦之脘腹冷痛,呕吐纳呆,泛吐清涎,大便泄泻等;今可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晕动症等。

10.土茯苓粥(《积德堂经验方》)

土茯苓30 g,粳米100 g。将土茯苓切片,或研为细末,放入沙罐中,加清水煎煮后,滤渣留汁,加入粳米煮成粥即可。

每日1剂,1次顿食,常食。功能清热解毒,利尿祛湿。适用于热毒湿浊流注下焦之淋浊带下,或湿热疮毒,或梅毒等;今可用于甲状腺癌、恶性淋巴肉瘤等。注:制作土茯苓时忌用铁器;服用期间忌食发物。

11.大枣茯神粥(《太平圣惠方》)

大枣(去核)14枚,茯神15 g,粟米100 g。先将大枣、茯神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后,留汁去渣,再下粟米,熬煮成粥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温食之,服食时可加白糖调味。功能益气养血,和胃宁心,安神定志。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之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少寐多梦,精神恍惚,心烦健忘等;今可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亦可用于妇女更年期保健。

12.大麻仁粥(《食疗本草》)

大麻仁10 g,粳米50 g。先将麻仁捣烂,放入碗中,加清水浸泡后,滤取汁液,倒入沙罐,下粳米煮成粥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1次顿食。功能益气养血,和中润肠,通便导滞。适用于产后血虚便秘,及习惯性便秘等。注:方中所用的大麻仁又名火麻仁,具有养血润肠,通便导滞之功能。但不宜过量使用。

13.大蒜白及粥

大蒜(去皮)25~30 g,白及粉(吞服)6 g,糯米(或粳米)30 g。先将大蒜放入沸水中煮1~2分钟捞出;然后将糯米(或粳米)放入蒜水锅中煮至粥成后,再将蒜瓣放入,混匀,稍煮即可起锅。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时以大蒜粥送服白及粉3 g,连服3个月。功能解毒杀虫,敛肺止血。适用于肺虚痨伤之干咳咯血,胸闷短气,神疲乏力,潮热盗汗等;今可用于肺结核患者。

14.山药粥(《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山药(去皮为糊)100 g,大米60 g,酥油、白蜜各适量。将大米加水如常法煮至粥成,下山药糊后,加酥油和蜜,拌匀即成。

每日1剂,作早餐食之。功能补脾肺,益肾精,固胃肠。适用于肾精不足,脾肺虚弱所致的久咳虚喘,自汗畏风,腰部酸痛,男子遗精,女子带下,食欲欠佳,大便溏软,小便清长等;今可用于慢性呼吸系统疾患、男子性功能障碍、慢性肠炎、妇女阴道炎等;亦可用于日常保健。

15.山药羊肉粥(《饮膳正要》)

山药200 g,羊肉150 g,粳米100 g。先将山药去皮,切片晒干,碾成细粉;羊肉去脂膜,绞如泥状;粳米用水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置炉子上用武火烧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至米开花粥将稠时,加入羊肉泥,煮沸片刻,再下山药粉,煮沸片刻,待粥稠时,调入味精、精盐、胡椒粉、葱、姜末及香油等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之。功能益气养阴,温脾暖肾,固精止泻。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虚劳羸瘦,产后虚冷,寒疝腹痛,肠滑泄泻,阳痿早泄,夜尿频多,尿后余沥不尽,以及脾虚气弱型小儿疳证,遗尿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疾患、小儿发育迟缓、妇女不孕症及习惯性流产等;亦可用于男性日常保健。

16.山药桂花粥(《本草纲目》)

山药、粳米各30 g,桂花糖10 g,白糖适量。先将山药刮去外皮,切片或焙干碾成细粉,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至粥稠,再下桂花糖、白糖调匀后即成。若用山药粉,则可先熬煮粳米成粥,再将山药粉加入,调匀后再煮5分钟左右,加入桂花糖和白糖适量即成。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餐或午后作点心食用。功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肾两虚之食欲不振,腹泻,久痢,遗精早泄,白带清稀量多,小便频数,夜尿频多,或肺肾两虚之虚劳咳嗽;今可用于慢性肾病、慢性溃疡病、消化不良、糖尿病等;或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若用于糖尿病本粥应去白糖。

17.山茱萸粥(《遵生八笺》)

山茱萸30 g,粳米100 g,蜂蜜2汤匙。将山茱萸去皮核,捣研为泥,与蜂蜜同炒后,兑入煮好的粳米粥中搅匀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温服。功能补益肝肾,收敛固涩。适用于肝肾亏虚,精关失固之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阳痿早泄,遗尿或尿频,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尿后余沥不尽,自汗盗汗,月经过多,崩漏不止等;今可用于小儿遗尿症、慢性前列腺疾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消化道癌症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山茱萸又名山萸肉、山枣皮、枣皮等。

18.山薏莲枣粥

山药、薏米各30 g,莲肉(去心)15 g,大枣(去核)10枚,小米50 g,白糖少许。将以上各味与小米同放入沙罐中,加清水,煮至粥熟汤成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服。功能健脾益气,祛湿和胃,养心安神。适用于脾虚湿阻之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肢体无力,心悸自汗,失眠多梦,心烦不安等;今可用于慢性胃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亦可用于儿童及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19.山药鸡内金粥

山药30 g,鸡内金6 g,小米(或粳米)30 g,白糖适量。将山药刮去外皮,切片或碾成细粉;鸡内金用微火焙黄,研为细粉;小米或粳米用水淘洗干净;再将山药片与小米或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置炉上用武火烧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至粥稠时,下鸡内金粉(山药若作细粉,也同时加入),调匀后再煮5分钟左右,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每日1剂,分2次作早、晚餐或午后点心食用。功能补气健脾,消食和胃。适用于脾虚胃弱,饮食积滞所致的恶心欲呕,嗳腐吞酸,厌食纳差,脘闷腹胀,腹泻便臭等;今可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亦可用于儿童日常保健。

20.山楂菊花银花粥

白米粥适量,山楂酱、菊花晶、金银花露各1匙。将山楂酱、菊花晶、金银花露加入白米粥内,搅匀即成。

每日1剂,作早餐食用,常食。功能清热平肝,和胃化食,活血化瘀。适用于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或小儿肝脾不和之纳差少食,烦躁喜叹息,口臭大便不调;今可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小儿胃肠不调、消化不良等;亦可用于日常保健。

21.山药花生粥

落花生(不去红衣)45 g,怀山药30 g,粳米100 g,冰糖适量。分别将花生及山药捣碎,与粳米一同入煲内加水适量,煮至粥熟,入冰糖调匀即可。

每日1剂,早晚代餐服。功能益气养阴,健脾润肺,补血生乳。适用于脾肺不足,气血亏虚之体虚面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自汗、食少便溏等,或肺燥干咳少痰,或产后乳汁不足等;今可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多种贫血症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22.小麦曲粥(《圣济总录》)

小麦曲(炒黄)30 g,粳米(淘净)200 g。将小麦曲、粳米相和,放入沙罐内,加水煮作粥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之。功能益气和胃,消食导滞。适用于脾胃气虚,饮食停滞之嗳腐吞酸,矢气泄泻,或小儿伤食泻痢等;今可用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急慢性肝炎等。

23.门冬地黄粥(《遵生八笺》)

生麦门冬、生地黄各15 g,薏苡仁100 g,白米200 g,生姜汁5~10 ml。先将生麦门冬、生地黄分别洗净,捣烂,用纱布包裹绞取汁液;再将白米、苡仁放入沙锅内,加水煮成稠粥后,兑入麦门冬、生地黄、生姜等汁,稍煮成稀粥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饮食。功能养阴生津,润燥和胃。适用于肺胃阴伤,虚热内生之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咳甚胸痛,及反胃呕逆等;今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之干咳不止,或急慢性胃炎之恶心呕吐等。

24.马兰莱菔子粥

鲜马兰(全草)60 g,莱菔子15 g,焦米(即将粳米炒焦)10 g。将马兰、莱菔子、焦米同放沙锅内,加水共煎成汤,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饮汤。功能理气和胃,消食化积,调肠止泻。适用于饮食不节,胃失和降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恶心,肠鸣腹泻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注:方中所用的莱菔子俗称萝卜子;马兰又名马兰头、马兰菊、螃蜞菊、灯盏细辛等。

25.五味小米粥

人参5 g,山药、瘦猪肉、小米各50 g,大枣(去核)10枚。先将人参切片,放入沙罐内,加水煎煮1小时,取汁备用;再将瘦猪肉剁碎,与山药、大枣及小米同放入沙锅内,煮至粥熟,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空腹时温食之。功能补中益气,滋阴养血,润肺安神。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之神疲乏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大便泄泻,自汗盗汗,或肺虚阴伤之久咳虚喘等;今可用于肺结核、糖尿病、神经官能症、久病体虚、病体康复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人参宜选生晒参或西洋参。

26.五加皮粥(《全幼心鉴》)

五加皮、木瓜、牛膝各10~30 g,小鸡1只,猪脊骨200 g,粳米60 g。将五加皮、木瓜、牛膝等同放入沙锅中,加清水,煎煮2小时,滤渣留汁;再将小鸡及猪脊骨放入锅内炖至汤成,捞出鸡、猪脊骨,下粳米煮为粥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空腹时温服。功能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适用于先天不足,肝肾精亏之小儿脚痿行迟,或肝肾虚衰,精气渐亏之腰膝酸软,四肢无力,衰羸体弱,早衰等;今可用于小儿骨骼发育不良、中年人早衰、退行性骨关节病、中风后遗症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27.天门冬粥(《饮食辨录》)

天门冬15~20 g,粳米30~60 g,冰糖少许。先将天门冬洗净,去心,放入沙罐内,加水煎煮2小时,滤渣留浓汁,下粳米煮至粥成后,再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1次顿食。功能养阴润肺,生精滋肾,清退虚热,益气和中。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内生之老人喘嗽,少年干咳,胸痛咯血,五心烦热,夜寐盗汗,消渴便秘;今可用于肺结核、糖尿病、急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等。

28.木瓜粥(《太平圣惠方》)

木瓜(大者四破)1枚,陈仓米30 g。将木瓜、陈仓米洗净,置于瓦罐中,加水2大盏,煎至1盏半,拣去木瓜取粥备用。

每日1剂,分次饮完。功能舒筋活络,和胃化湿。适用于湿浊阻滞,筋脉不利之吐泻转筋,脚气浮肿,或风寒湿阻痹之肢体关节酸痛不止等;今可用于腓肠肌痉挛、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关节拘挛等。注:方中所用的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又名皱皮木瓜;或木瓜的成熟果实,又名光皮木瓜;其中以安徽宣城地区出产的木瓜质量最好,故称宣木瓜;陈仓米即陈年大米。

29.木通地黄粥(《太平圣惠方》)

木通(锉)15 g,生地黄(切)25 g,粳米80 g。先将木通、生地黄洗净,置于沙罐中,加水3大盏,煎至2盏,滤渣留汁,下粳米,煮至粥成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温服。功能清心凉血,利尿导热,养阴止渴。适用于心火炽盛,阴伤津亏之五心烦热,口渴咽干,小便赤涩疼痛,尿频血淋等;今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血尿、急性乳腺炎等。注:方中所用的木通有关木通、川木通等。目前以名为关木通的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应用最为广泛,其次以名为川木通的毛茛科植物铁线莲属的多种植物的藤茎较常用。目前认为本品的用量不宜太大,使用时间不宜太长。

30.木通粥(《太平圣惠方》)

木通(锉)10 g,粳米50 g。先将木通置于沙罐中,加水2大盏,煮至1盏半,滤渣留汁,下粳米,煮至粥成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温服。功能清心凉血,利尿导热,通经下乳。适用于心火炽盛,膀胱湿热之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疼痛,尿频血淋,或产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等;今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乳腺炎等。

31.车前叶粥(《太平圣惠方》)

车前叶(鲜品)30 g,葱白15 g,粳米50 g,味精、精盐、香油、姜末各适量。将车前叶及葱白切碎,置锅中,加入约500 ml水,煎煮30分钟后,用双层纱布滤出药液,残渣弃去;再将淘洗干净的粳米,倒入锅中,兑车前叶液及适量水,用武火烧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至粥成后,调入味精、精盐、香油、姜末各适量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服。功能利湿通淋,清热凉血。适用于膀胱湿热,气化不利之小便频数短赤,涩痛不利,或见尿血等;今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注:方中所用的车前叶即车前草的茎叶。

32.车前子粥(《寿亲养老新书》)

车前子(绵裹,水煮,取汁)35 g,青粱米(淘研)108 g。将青粱米下入盛有车前子汁的沙锅内,煎煮至粥成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服。功能清热生津,养胃和中,利尿通淋。适用于脾肾不足,湿热内蕴,膀胱不利之老人小便频数,短赤灼痛,或见尿血,烦热口渴,少腹隐痛,或老人腹痛肠鸣,痢下赤白,日夜无度,小便短黄,烦热不止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肠炎、急慢性泌尿系感染、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33.贝母粥(《资生录》)

贝母粉10 g,粳米100 g,砂糖适量。将粳米、砂糖放入沙锅,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贝母粉,再煮3沸即可。

每日1剂,分次服食。功能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止咳宁嗽。适用于痰热内蕴,肺气郁闭之咳嗽咯痰,痰黄黏稠,胸闷短气,口干咽燥,尿黄便秘等;今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支气管肺炎等。注:方中所用的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本方宜选川贝母。

34.牛肾粥(《太平圣惠方》)

牛肾(去脂膜、筋,切)1对,阳起石(布裹)120 g,粳米50 g。先将阳起石放入沙锅中,加水5大盏,煮取2盏,去渣石留汁,下粳米及牛肾、葱白等煮作粥,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2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之。功能补肾助阳,起痿兴阳。适用于肾阳亏虚,精关失固之腰膝酸冷,四肢不温,精神萎靡,面容憔悴,阳痿早泄,性欲低下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

35.牛膝叶粥(《太平圣惠方》)

牛膝叶500 g,粳米160 g,豆豉、精盐、酱油、香油各适量。将牛膝叶洗净,切碎,放入锅内,加水及豆豉、粳米,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熟,加盐、酱油、香油再烧开即可。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温服。功能祛风湿,强腰膝,利关节。适用于风寒湿痹之腰膝疼痛,肢体关节不利;今可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

36.长寿粥

党参20 g(或东北人参6 g),黄芪20 g,粳米100 g,生姜5片。将方中各味同放入沙锅,加水共煮稀粥,即可备用。

每日1剂,早餐趁热啜食,也可早、晚各服1次。功能补益脾肺,祛寒固表。适用于肺脾阳虚,肌表失固之怕冷畏寒,四肢不温,自汗恶风,精神易倦,腿脚无力,呼吸气短,眠差早醒,食少难化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秋冬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7.乌豆活血粥

黑大豆、粳米各100 g,苏木15 g,鸡血藤30 g,元胡面5 g,红糖适量。先将黑大豆入锅,加水煮至5成熟备用;再将苏木、鸡血藤倒入沙罐,加水煎40分钟,滤渣取汁,兑入黑豆锅同煮至8成熟,下粳米、元胡面及适量清水,煮至烂熟,加红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时服。功能补肝益肾,养血活血,舒筋通脉。适用于肝肾不足,血阻络脉之腰膝酸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或瘀肿疼痛等;今可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肝硬化、肝癌、胃癌、脾功能亢进、急性闭合性创伤等。注:方中所用的元胡面即玄胡粉。

38乌梅粥(《圣济总录》)

乌梅(去核,捶碎)7颗,粟米(淘净)100 g。将乌梅、粟米同放入沙罐,加水800 ml,浸1宿,去乌梅,煮至成粥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之。功能清热生津,敛肺涩肠。适用于气津两伤,肺肠失固之久咳久泻,心烦口渴,消渴引饮,小便清长,肠风下血等;今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糖尿病、痔疮出血等。

39.六神粥(《仁寿录》)

芡实10 g,苡仁15 g,山药30 g,莲肉30 g,茯苓10 g,糯米50 g,小米30 g。先将茯苓、山药焙干,分别研末,混合待用;其余诸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煮至粥熟后,下茯苓、山药粉搅拌均匀,稍煮即成。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服。功能健脾益气,和胃化湿,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虚失运,湿阻中焦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神疲倦怠,四肢困重,短气无力,肠鸣腹泻,或妇女白带清稀量多,或小儿遗溺等;亦可用于儿童及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40.艾叶粥

艾叶15 g(鲜品30 g),粳米50 g,红糖适量。先将艾叶放入沙罐,加水煎取浓汁,去渣留汁,下粳米、红糖,兑水同煮为粥。

宜于月经过后3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早、晚各饮1次,连食20日为1疗程。功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妇女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小腹冷痛,崩漏下血,胎动不安,妊娠下血及宫冷不孕等;今可用于痛经、先兆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等。

41.玉竹粥(《粥谱》)

玉竹15~20 g,粳米100 g,冰糖适量。先煎玉竹,去渣取汁,后入粳米煮粥,粥熟后,放入冰糖,稍煮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内生之口渴喜饮,干咳少痰或无痰,或高热烦渴,口干舌燥,或阴虚津亏,余热未尽之低热不退等;今可用于发热性疾病、肺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癌症放疗并发症等;亦可用于夏秋季日常保健。

42.甘松粥(《饮食辨录》)

甘松6 g,粳米50~100 g。先煎甘松,去渣取汁待用;再将粳米煮成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甘松汁,稍煮1~2沸即可。

每日1剂,不拘次数,随意食用。功能行气止痛,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不和,气滞中焦之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今可用于急性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痉挛性疼痛等。注:方中所用的甘松又名香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或宽叶甘松的根茎。其具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之功。

43.甘竹茹粥(《外台秘要》)

甘竹茹120 g,生白米200 g。将竹茹、白米同放入沙锅,加水煮至米熟汤成,捞出竹茹即得。

每日1剂,分次温服。功能清热降逆,和胃止呕。适用于胃热气逆之呕哕恶心,嗳吐酸苦,脘腹灼热,或酒毒伤中之昏眩心烦,呕吐酸腐,胃中嘈杂等。

44.石斛粥

鲜石斛30 g,粳米50 g,冰糖适量。取鲜石斛放入沙罐,加水久煎1小时,去渣留汁,下粳米、冰糖,再加水同煮,至米开粥稠停火备用。

每日1剂,分2次温服。功能滋阴清热,养胃生津。适用于热病伤津,胃燥气逆之心烦口渴,渴喜冷饮,干呕呃逆,胃中嘈杂,舌光苔少,或热病后期,阴虚津亏,余热未尽之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低热不退等;今可用于发热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小儿厌食症等;亦可用于夏秋季日常保健。

45.龙骨粥(《粥》)

龙骨30 g,糯米100 g,红糖适量。先将龙骨捣碎,放入沙锅加水煎煮1小时,澄清去渣留汁,下糯米,再加600 ml清水及红糖,煮成稀稠适中的粥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1次顿服。功能益气和胃,镇心安神,收敛固涩。适用于心胃不和,神不守舍之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少寐,或遗精滑泻,产后虚汗不止,盗汗自汗,崩中漏下等;今可用于神经衰弱、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男性性功能紊乱、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注:方中所用的龙骨为古哺乳动物的化石的总称。

46.龙眼粥(《饮食辨录》)

龙眼肉50 g,粳米50 g,白糖适量。先以水煮粳米粥,将熟时下龙眼肉,略煮数沸,加糖即成。

每日1剂,分早、晚餐食之。功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虚之失眠惊悸,多梦健忘,气短多汗,面色淡白无华,毛发枯黄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47.龙眼红枣粥(《老老恒言》)

龙眼肉10~15 g,红枣(去核)3~5枚,粳米30 g,红糖适量。将龙眼肉、红枣、粳米同置锅内,加水煮成粥,加红糖即成。

每日1剂,于空腹时1次顿食。功能益气养血,健脾润胃,宁心安神。适用于心脾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昏失眠,心悸健忘,夜寐多梦,神疲短气,或妇女月经稀少,甚则闭经等;今可用于营养性贫血、神经衰弱、妇女产后多汗、缺乳、大便秘结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48.龙眼枸杞粥

龙眼肉、枸杞子、血糯米、粳米各15 g。将方中各味同放入沙锅,加水煮成粥即可。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完。功能益气养血,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之头昏眼花,面白无华,唇甲淡白,腰酸腿软,心悸短气,夜寐不安等;今可用于营养性贫血、老年人眼疾、产后缺乳、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49.北沙参粥(《粥谱》)

北沙参15 g,粳米50 g,冰糖适量。将北沙参切片,放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去渣留汁,下粳米煮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餐时温热食用。功能养阴清肺,润燥止咳。适用于肺热伤阴,津亏化燥之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痰中带血,胸闷烦痛,或胃虚津亏之咽干口燥,大渴引饮等;亦可用于夏秋季日常保健。

50.北方腊八粥

红枣(去核)20粒,莲子30 g,核桃15 g,花生30 g,葡萄干15 g,桂圆15 g,糯米50 g,红豆30 g。先将糯米倒入锅中,加8杯水,武火煮沸1分钟后,停火,下莲子、花生、核桃、红豆等,再加6杯水,煮至熟烂时,下葡萄干、桂圆肉、红枣,加大火煮沸,再加适量冰糖,搅拌均匀,用小火煮1~2分钟即得,待温备用。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健脾益肾,气血双补,填髓宁神。适用于脾肾亏虚,精血不足之神疲乏力,面白无华,毛发干枯,短气少息,肢体困重,食欲不振,腰膝酸软,便溏遗精等;亦可用于冬令日常保健,妇女常食尤佳。

51.四汁粥(《太平圣惠方》)

益母草汁120 ml,生地黄汁120 ml,藕汁120 ml,生姜汁30 ml,蜂蜜20 g,白粱米50 g。将白粱米洗净,放入沙罐,加水1大盏,煮至粥熟,加入诸汁,再煮2~3沸,加蜂蜜调味即可。

每次饮服120 ml,每日3次。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化瘀通经。适用于热入血分,伤阴耗津,血壅经滞之烦热口渴,咽干唇燥,干呕食少,小便短黄,大便燥结,或妇女月经先期,量多色紫红挟块,或崩漏不止,痛经等;今可用于发热性疾病、妇女月经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亦可用于夏秋季预防保健。注:方中所用的白粱米即白色小米。

52.仙人粥(《遵生八笺》)

何首乌15 g,粳米100 g。将何首乌切片,加水适量煮烂,再入粳米共煮成粥即得。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连服1月为1疗程。功能养血祛风,补益肝肾。适于肝肾阴虚,血亏精少之须发早白,齿摇发脱,目昏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早泄,崩漏带下等;今可用于久病体虚、性功能减退、脂溢性脱发、神经性脱发、糖尿病、肺结核、营养性贫血症、高脂蛋白血症等;亦可用作日常保健。注:便溏者慎用本粥。忌与葱、蒜同食,忌用铁锅煮。

53.仙人乌发粥

大枣(去核)5枚,冬瓜(去皮)50 g,何首乌25 g,黑糯米100 g,冰糖适量。将大枣、冬瓜切碎,与何首乌、黑糯米同放入沙锅内,加水煮至粥成,放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早晚趁热各食1小碗,连服1月。功能益气补血,滋养肝肾。适用于肝肾受损,气血两亏之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失眠健忘,潮热遗精等;今可用于神经衰弱、性功能减退、脂溢性脱发、神经性脱发、糖尿病、肺结核、营养性贫血症、高脂蛋白血症等;亦可用作妇女及老年人日常保健。

54.冬麻荆芥粥(《太平圣惠方》)

冬麻子35 g,白粱米80 g,薄荷1握,荆芥1握。先将薄荷、荆芥放入沙罐,加水3大盏,煮取汁液2盏,去渣取汁,与麻子同倒入砂钵中,研磨,边磨边滤取汁液,倒入沙锅,下白粱米煮作粥即可。

每日1剂,于早、晚空腹时食之。功能祛风解热,活血通络。适用于肝风内动,五脏壅热之言语謇涩,手足不遂,神情冒昧,大肠涩滞等;今可用于外感发热性疾病、中风急性期及后遗症、习惯性便秘等。注:方中所用的冬麻子即火麻仁,又名大麻子等。

55.冬麻薏米粥(《太平圣惠方》)

冬麻子27 g,薏苡仁27 g,粳米54 g。将冬麻子放入沙钵,加水研磨,滤取汁液1800 ml,倒入沙锅,下薏苡仁、粳米同煮成粥即得。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之。功能健脾化湿,益气和胃,润燥滑肠。适用于脾虚湿阻,肠燥涩滞之脘闷食少,肢体困重,口淡乏味,大便秘结,排便艰难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56.冬麻粳米粥(《圣济总录》)

冬麻子30 g,粳米100 g,姜、葱、豉、椒各适量。先将冬麻子放入沙钵,加水研磨,滤取汁液,倒入沙锅,下粳米煮成粥,加姜、葱、豉、椒等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之。功能祛风解表,利水消肿。适用于风水相搏,津液停聚之浮肿以头面部为重,小便短少,并见恶风发热,咳嗽,苔白脉浮等;今可用治急性肾炎水肿。

57.冬虫夏草粥

冬虫夏草10 g,瘦猪肉50 g,小米100 g。将冬虫夏草用布包好,与小米、猪肉(切成薄片)同放入沙罐内,加水煮至粥熟时,拣出冬虫夏草即得。

每日1剂,分次喝粥吃肉,连服1月。功能润肺滋肾,益精补气,纳气定喘。适用于肺肾亏虚,气浮于上之虚喘痨嗽,咯血咯痰,胸闷气短,唇甲淡紫,甚则不能平卧,自汗盗汗,形体消瘦,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等;今可用于病后体虚难复、慢性消耗疾病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58.生地粳米粥(《太平圣惠方》)

生地黄汁80 ml,粳米50 g,好酥15 g。先将粳米倒入沙锅,加水1大盏,煮至米将熟时,兑入地黄汁、酥等,再煮至粥熟即可。

每日1剂,分作早、晚餐温热食用,连服2周。功能滋阴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温邪内扰,血热妄行之身热夜甚,或潮热盗汗,渴不多饮,或消渴引饮,甚则斑疹隐隐,吐血,衄血,尿血,或便秘难解,或胎动不安等;今可用于有出血倾向的发热性疾病、病毒性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

59.生地竹沥粥(《太平圣惠方》)

生地黄汁27 g,淡竹沥50 ml,生姜汁13.5 ml,蜜27 g,粳米54 g。先于沙罐内煮米为粥,临熟,下地黄姜汁煮令熟,次下竹沥与蜜,搅匀即得。

每日1剂,于空腹时食或临卧时食之,7日为1疗程。功能清热除烦,生津止渴。适用于热郁心膈,灼伤津液之胸闷烦躁,口渴引饮,咽干唇燥,饥不欲食,小便赤涩等;亦可用于夏秋季预防保健。

60.生姜杷叶粥(《圣济总录》)

生姜(去皮,切细)10 g,炙枇杷叶(为末)6 g,粳米100 g。将生姜、枇杷叶放入沙罐,加水适量先煎30分钟,滤渣取汁,再下粳米煮粥,候熟,少入盐、酱油等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温服。功能理气和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之呕吐反胃,恶心厌食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胃病、急慢性肝胆疾患、晕动症等。

61.生石膏粥(《太平圣惠方》)

生石膏30 g,粳米50 g,葱白20 g,豆豉10 g。先将石膏捣成粗末,倒入沙罐,加水煎煮2小时,滤取汁液,倒入沙锅,下洗净的粳米、豆豉,置火上煮粥,待粥成后,加入葱白、精盐、味精,再煮沸片刻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餐温热食用。功能清热降火,除烦止渴。适用于气分热盛,灼伤津液之高热烦躁,大渴引饮,口干舌焦,汗多心慌,及胃火引起的牙龈红肿热痛等;今可用于发热性疾病、急性牙周炎等。

62.白术猪肚粥(《圣济总录》)

白术30 g,生姜2 g,槟榔10 g,猪肚1个,粳米60 g。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同白术、槟榔、生姜共入锅中,加水煮至猪肚熟烂,捞出猪肚及残渣,留取汤汁,下粳米煮至粥成;以麻油、酱油拌猪肚备用。

每日1剂,以猪肚佐餐饮粥。功能健脾益气,消食和胃。适于脾胃虚弱,食积难化之不思饮食,嗳气恶心,脘腹作胀,大便泄泻等;今可用于胃肠功能紊乱、小儿消化不良等;亦可用于儿童及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63.白虎竹叶粥(《太平圣惠方》)

竹叶(洗净)50片,石膏90 g,砂糖30 g,粳米60 g。将竹叶、石膏等,放入沙锅,加水3大盏,煎至2盏,去渣留汁,澄清后,加入粳米,煮至粥熟,加入砂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清心凉肺,泻火退热,生津除烦。适用于气分热盛,灼伤津液之烦热口渴,渴喜冷饮,面赤汗多,心烦失眠,小便短黄,或肺热咳喘,胸闷息粗等;今可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

64.白莲苡仁粥

白莲肉30 g,薏苡仁30 g,粳米50 g。将白莲肉用清水浸泡后,与洗净的薏苡仁、粳米一起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每日1剂,分2次于进餐时服。功能健脾益气,化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清浊不分而导致的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纳呆,食后脘腹不舒等;今可用于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肝炎等;亦可用于儿童及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65.冰糖竹叶粥(《养生随笔》)

淡竹叶30 g,粳米50 g,冰糖适量。将淡竹叶用水煎汤,去渣,以淡竹叶汤代水,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下冰糖拌匀,继续煮至粥汁稠黏为度。

每日1剂,待粥凉后服食,连用3~5天。功能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适用于外感温热,心火炽盛之口渴多饮,心烦目赤,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便短赤,或淋漓涩痛等;今可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急性泌尿系感染、复发性口疮等;亦可用于夏季日常保健。

66.芡实白果粥

芡实30 g,白果10枚,糯米30 g。将白果炒香打碎,去壳取仁,将芡实、糯米洗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作粥备用。

每日1剂,1次顿食,10日为1疗程,每疗程之间停用3天,持续服用2~4个疗程。功能健脾益肾,固涩敛精。适用于脾肾亏虚,下关失固之腰膝酸软,遗精滑泄,小便频数清长,甚则失禁,夜尿频多,妇女白带清稀量多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疾患、妇女阴道炎等。

67.半夏棋子粥(《太平圣惠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6 g,干姜(炮裂)2 g,鸡子白1枚,白面90 g。将半夏、干姜焙干,研为细末,过120目筛,与白面、鸡子白相和,揉成团,压饼状,切作棋子大,煮熟即可。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温中散寒,和胃降逆,化痰止呕。适用于脾胃气弱,湿阻中焦之恶心呕吐,泛吐痰涎,口淡乏味,脘腹痞满,纳呆食少,大便溏薄,形寒肢冷等。

68.地黄杏鸡粥(《太平圣惠方》)

黄雌鸡1只,杏仁10枚,熟地黄90 g,粳米80 g。将未满1年的黄雌鸡按常法宰杀,洗净沥干,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煮取汤汁待用;将杏仁烫浸去皮尖,熟地黄切碎,与杏仁同倒入沙钵中,加白酒研磨后,用纱布绞榨取汁待用;将洗净的粳米下入鸡汤中,煮至粥将熟时,兑入地黄杏仁汁,再煮令熟即得。

空腹食之,每次100~150 g,分次服完。功能滋补肝肾,益气健脾,强筋壮骨。适用于诸虚劳损,病后体弱等;今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亦可作为体质素虚者的常用饮食。

69.地黄诃子粥(《圣济总录》)

生地黄汁50 ml,诃子10 g,小米、粳米各50 g细盐少许。将诃子焙干,碾为细末,过100目筛备用;将小米、粳米放入沙锅,加水煮粥,至粥将熟时,下诃子粉及地黄汁,再稍煮片刻,加入食盐调匀即可。

每日1剂,分2次饮服。功能凉血清热,涩经止崩。适用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之妇女崩漏不止,血色深红黏稠,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不寐、舌红苔黄,脉滑数等;今可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等。

70.地骨皮粥

地骨皮30 g(鲜者50 g),粳米50 g,冰糖适量。取地骨皮放入沙罐,加水煎取浓汁,去渣留汁,下粳米、冰糖,再加水煎煮,至米烂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温食。功能凉血除蒸,清肺止咳。适用于阴虚血热之骨蒸潮热,夜寐盗汗,干咳劳嗽,痰少难咯,或低热不退,或见衄血、吐血、尿血等;今可用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肺结核等。

71.地黄羊肾粥(《养生月览》)

羊肾1对,生地120 g,粳米50 g,胡椒30粒,生姜15 g,食盐5 g。先将生地捣烂,取汁盛碗中;将椒、姜装入纱布袋;将羊肾去脂膜,洗净,切成韭叶状;制作时先将粳米煮粥,候粥半熟,兑生地汁,下椒、姜布袋,粥熟时取出布袋,下切好的羊肾,稍煮后,加少许食盐调味即得。

每日1剂,分早、晚佐膳食用。功能补血生津,滋肾益肝。适用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唇甲淡白无华,肢体麻木,须发花白等;今可用于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辅助治疗。

72.地黄粥(《红炉点雪》)

怀庆生地黄(铜刀切片)30 g(2合),粳米30 g(2合),酥30 g(2合),白蜜15 g(1合)。先将地黄与粳米放入瓦罐中,加清水适量,煮至半熟,再下炒香后的酥与白蜜,煮至烂熟即可。

每日1剂,每次于空腹时服食1/2,分2次服完。功能清热凉血,益气和胃,益阴止血。适用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之吐血、便血、咯血、衄血、尿血等;今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出血等。注:方中所用的酥指的是从牛、羊乳中提炼出的酥油。其有补气养阴,润燥止渴之功。怀庆生地黄即为产于河南怀庆地区的地黄,被奉为道地药材。

73.羊肉桂圆粥(《粥》)

羊肉100 g,桂圆肉30 g,粳米100 g。将羊肉去筋膜,洗净切片,与淘洗净的桂圆、粳米一同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肉烂粥成,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温中健脾,益气养血,补肾壮阳。适用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之神疲倦怠,肢体无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色淡白,妇女月经稀少等;今可用于中老年人或妇女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桂圆肉又名龙眼肉。

74.羊肉蚕蛹粥(《粥》)

羊肉(筋膜,洗净切片)100 g,蚕蛹50 g,粳米100 g。将羊肉与淘洗净的粳米一同放入沙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置武火上,水沸后,改文火继续煮米至7成熟时,再入剁碎的蚕蛹及葱段,继续煮至肉烂粥稠时,加盐调味即成。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益阴助阳,健脾补肾,退热生津。适用于脾肾不足,阴亏阳虚之腰膝酸软,肢体瘦弱无力,烦热消渴,阳痿滑泻,夜尿频多等;今可用于糖尿病、男性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疾病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蚕蛹为家蚕蛾的蛹,有健脾和胃、退热生津、消疳生肌之功。

75.羊肚黑豆汤

羊肚100 g,黄芪(纱布包)40 g,黑豆50 g。先将羊肚剖洗干净,细切,与黑豆、黄芪共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至肚烂粥稠,去纱包,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粥。功能健脾益气,固表敛汗。适用于脾肺气虚,肌表不固之神疲乏力,自汗易感冒;今可用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复发性肺疾患等;亦可用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日常保健。

76.羊骨良姜粥(《太平圣惠方》)

羊脊骨(槌碎)500 g,高良姜30 g,粳米50 g。先将羊脊骨、高良姜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煎煮1小时,捞去羊骨和姜,下粳米煮至粥熟汤稠,加调味料调至味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饮食。功能温肾健脾,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肾阳虚,寒滞经络之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口淡乏味,泛吐清涎,食纳减退,或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今可用于慢性溃疡病、慢性前列腺疾患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

77.羊肾苁蓉粥(《太平圣惠方》)

羊肾(去脂膜,切片)1对,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生薯蓣、羊髓各30 g,薤白(去须,切段)1握,葱白(去须,切段)15 g,粳米(洗净)50 g。先将羊肾、羊髓放入铁锅,炒至8成熟,加水2500 ml与粳米,煎煮至沸,再下肉苁蓉、薯蓣、薤白、葱白、生姜及盐等调味料各少许,煮至粥成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次随意食用。功能补肾填髓,益气健脾,通阳化气,润肠通便。适用于脾肾阳虚,阴寒内滞之腰膝冷痛,神疲乏力,下肢不温,阳痿滑泻,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便秘难解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低下、慢性前列腺疾病、年老体衰便秘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薯蓣又名山药。

78.羊肉鹿胶苁蓉粥(《太平圣惠方》)

白羊肉(切碎末)120 g,肉苁蓉(水洗,切片)30 g,粳米(洗)80 g,鹿角胶(炒黄燥,打碎)12 g,葱白(切段)7茎,鸡子(去壳)1枚。先将肉苁蓉放入沙锅,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加入羊肉、粳米,煮至粥熟,再下鹿角胶、鸡子搅匀后,稍煮至溶,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之。功能补气助阳,温肾健脾,养血填精,润肠通便。适用于脾肾阳虚,精血不足之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夜尿频多,或胃脘胀满,纳差少食,便秘难解,久病体虚等;今可用于中老年男性性功能低下、老年习惯性便秘等;亦可用于慢性病患者康复及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79.竹叶粥(《食医心鉴》)

竹叶10 g,粳米50 g。将竹叶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加入粳米,煮至粥成即可。

每日1剂,于早餐时顿食之。功能清心除烦,生津退热,利尿通淋。适用于心火炽盛,移于小肠之心烦失眠,咽干口渴,小便短赤灼热,口舌生疮,或暑热烦渴,神志昏蒙等;今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复发性口疮、中暑等;亦可用于夏季防暑降温。

80.竹沥粳米粥(《饮馔服食谱》)

竹沥50~100 ml,粳米100 g。先将粳米洗净,放入沙煲,加清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倒入竹沥,再煮至粥熟即可。

每日1剂,分2~3次服食。功能清热豁痰,开窍定惊。适用于痰热壅肺之咳喘胸闷,咯痰黄稠,咳吐困难,久治难愈,便秘尿黄,或痰热闭窍,心神扰乱之惊痫癫狂,躁扰不安,小儿惊风,夜啼惊扰,中风神昏,牙关紧闭等;今可用于急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癫痫、脑血管意外等。注:方中所用的竹沥为新鲜的淡竹或青杆竹等的竹杆,经火灼烤后,从中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

81.红花归参糯米粥

红花、当归各10 g,丹参15 g,糯米100 g。先将红花、当归、丹参等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煎煮1小时后,滤渣留汁,加入糯米,煮至粥熟汤稠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功能益气和胃,养血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肝脾不足,气血亏虚,血滞经阻之妇女月经后期,少腹刺痛,经血紫暗挟有瘀块,或痛经、闭经等;今可用于妇女慢性月经失调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复发性冻疮、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82.肉苁蓉粥(《养身随笔》)

肉苁蓉10 g,羊肉20 g,粳米50 g。先将肉苁蓉放入沙锅,加水,煮烂,去渣留浓汁,加入粳米、羊肉,煮至粥熟,加葱、姜、盐、味精等调味,略煮1~2沸即成。

每日1剂,分2次服完。功能补肾益精,健脾温阳,润肠通便。适用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之腰膝冷痛,四肢不温,阳痿滑精,便秘难解,久病体虚等;今可用于中老年男性性功能低下、老年性痴呆,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等;亦可用于慢性病患者康复及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83.肉豆蔻粥(《圣济总录》)

肉豆蔻末1.5~3 g,粳米30~60 g,生姜2片。先将粳米放入沙锅,加水煮沸10分钟左右,再加肉豆蔻末、生姜,同煮至粥熟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功能温中开胃,行气消胀,涩肠止泻。适用于胃脘胀满,食欲不佳,腹中冷痛,泛吐酸馊,大便不调等;今可用于慢性溃疡病、萎缩性胃炎、药物引起的胃肠不适等。

84.当归红枣粥

当归15 g,红枣(去核)10枚,粳米50 g,砂糖适量。将当归切片,放入沙罐,用温水浸泡片刻后,浓煎,滤渣留汁100 ml,下粳米、红枣、砂糖等,再加水300 ml左右,煮至米开汤稠为度。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空腹时温服,10天为1疗程。功能补血调经,益气健脾,活血止痛,润肠通便。适用于气血不足,经络瘀滞之妇女月经不调,血色紫暗,夹有瘀块,或闭经、痛经及产后便秘等;今可用于营养性贫血、妇女产后贫血、失血性贫血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85.决明子粥(《粥谱》)

决明子10~15 g,白菊花10 g,粳米60 g,冰糖少许。先将决明子放入铁锅内,炒至起爆微有香气时,取出待冷后,与白菊花同放入沙罐,加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加入粳米煮至粥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

每日1剂,分早、晚食用。功能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润肠通便。适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或肝阳上扰之头晕目眩,头痛如胀,烦躁易怒,便秘难解等;今可用于急性感染性眼病、高血压病、高脂蛋白血症及习惯性便秘等。

86.防风粥(《医方类聚》)

防风10~15 g,粳米100 g,葱白2根。先将防风、葱白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后,去渣留汁备用;再将粳米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兑入药汁,煮成稀粥即可。

每日1剂,分早、晚食粥。功能祛风解表,通阳散寒,益气和胃。适用于外感风寒,肺气闭郁之发热畏冷,恶风自汗,头身疼痛等;今可用于感冒初起、上呼吸道感染之轻症、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亦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87.李仁粥(《肘后备急方》)

车下李核中仁10枚,粳米45 g(3合)。先将车下李核中仁研成泥膏状,与粳米同置沙锅中,加清水600 ml,煮至水去1/2而成粥状即得。

每日1剂,1次顿食之。功能润燥滑肠,下气利水,消肿除胀。适用于肾虚水停之下肢水肿胀满,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者;今多用于慢性肾疾患所致的水肿、习惯性便秘等。注:方中所用的车下李核中仁的学名为郁李仁,是一种常用的药食两用之品。其有通利二便之功,若有便秘之症,而无水肿者则可选用本方,但若水肿患者兼见腹泻则不宜用本方。

88.杞豉粥(《本草纲目》)

枸杞叶15 g,粳米100 g,豆豉汁少许。先将枸杞叶切碎,与豆豉汁、粳米同放入沙锅,加少量清水,煮至粥熟,加味料调至味鲜即可。

每日1剂,1次顿食,经常食用。功能清心除烦,祛风明目,生津止渴,益胃消食。适用于燥热伤津,扰乱心神之烦热口渴,心悸少寐,食少纳呆,或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羞明流泪,雀盲歧视等;今可用于神经衰弱、急性感染性眼病等。

89.杏仁桑皮大枣粥(《太平圣惠方》)

甜杏仁(先用清水浸泡后,去皮尖取仁,研碎,再以黄牛乳300 ml浸泡后,绞榨取汁)21枚,桑根白皮30 g,大枣7枚,粳米50 g,生姜7.5 g。先将桑根白皮、枣、姜等同放入沙罐内,加水500 ml,煎至350 ml,滤渣留汁,下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倒入杏仁汁,再煮几沸即可。

每2日1剂,每日饮服1次。功能清肺益气,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津伤,气逆于上之胸闷喘息,短气促急,久咳痰多,自汗乏力等;今可用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症等。

90.杏仁粥(《肘后备急方》)

杏仁(去皮尖)30 g(1两),粳米50 g。先将杏仁放入锅中加少量清水,煮熟后,研碎,加梗米和清水,煮至成粥即得。

每次于空腹时饮食30 g,每日1剂,分次食完。功能降气平喘,利尿消肿。适用于久患气喘,兼见水肿,小便不利者;今一般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的食疗之品,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注:方中所用的杏仁有苦杏仁和甜杏仁两种。一般喘咳明显者宜选苦杏仁,病情平缓者可选甜杏仁,常食方可奏效。

91.杏仁生地粥(《太平圣惠方》)

甜杏仁15 g,生地黄90 g,生姜10 g,蜂蜜半匙,粳米100 g,酥油15 g。先将杏仁去皮尖取仁,与生地、生姜放入沙钵中,加少许水,研磨至烂,绞榨取汁备用;将粳米煮作粥,兑入杏仁等汁和蜜、酥油,更煮令熟即得。

每日1剂,不拘时食之。功能清热滋阴,润肺止咳,降逆化痰。适用于阴津亏虚,肺燥气逆之骨蒸烦热,干咳劳嗽,痰少难咯,口燥咽干,尿赤便秘等;今可用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亦可用于秋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92.苁蓉强身粥(《药性论》)

肉苁蓉30 g,精羊肉100 g,大米100 g。先将肉苁蓉放入沙罐中,加水煮熟后,捞出切成薄片备用;将切细的羊肉、洗净的大米与苁蓉片同放入沙罐,熬煮至粥熟时,加葱、姜、盐等调味料,再煮2沸即成。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粥。功能补肾温阳,填精健骨,益气和中。适用于脾肾阳虚,精血不足之腰膝酸冷,下肢软弱,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女子宫寒不孕,或素体虚弱,形寒肢冷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低下、慢性前列腺疾病、小儿遗尿症、小儿支气管哮喘、老年性便秘症、妇女不孕症、大病后康复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日常保健。

93.赤石脂粥(《斗门方》)

赤石脂30~50 g,大米50 g。把赤石脂放在碾槽内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将大米淘洗后放入小沙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稀薄粥,待粥将成时,每次调入赤石脂粉3~5 g,再煮2~3分钟即成。

每日1剂,可分早、晚餐温食,连用5~7天。功能健脾益气,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胃不足,肠滑失固之单纯性小儿水泻,或老年人久泻久痢等;今可用于儿童秋季腹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等。

94.芡实粉粥(《本草纲目》)

芡实粉60 g,粳米100 g。先将粳米煮成稀粥,再将加水调成糊的芡实粉,兑入粥中搅拌,煮2~3沸即成。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之。功能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适用于脾肾亏虚,下关失固之精神萎靡,腰膝酸痛,肢体乏力,久泻久痢,小便频多,梦中遗尿,夜尿频多,遗精滑泻,妇女白带清稀量多等。

95.芡实扁豆粥

芡实仁、白扁豆各20 g,粳米50 g,白糖适量。将芡实煮熟,除去外壳,取其种仁,捣碎如碎米状;白扁豆用温水浸泡1宿,使之发胀,次日淘洗干净备用;将粳米洗净,与芡实仁、白扁豆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以粥成汤稠而上见粥油为度,加白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服为宜。功能益气健脾,祛湿和中。适用于脾虚湿盛,中焦失运之食少纳呆,脘腹痞满,便溏泄泻,妇女带下,或见尿少浮肿等;亦可用于夏季日常保健。

96.苎麻粥(《寿亲养老新书》)

生苎麻根、大麦面各30 g,糯米60 g,陈皮(焙干,研末)3 g,食盐少许。将苎麻根洗净切碎,放入沙罐,加水煎煮2小时,留汁去渣,下糯米煮至粥将熟时,倒入大麦面、陈皮末,搅拌均匀,待粥熟后,再入盐少许即可。

每日1剂,1次顿食,症状消失后停食。功能益气健脾,清热凉血,止血安胎。适用于血分热盛,迫血妄行之妊娠胎动不安,阴道下血,或崩漏,吐血咯血,肠风下血,并见烦热口渴,面色红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今可用于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等。

97.芦根粥(《养老奉亲书》)

芦根(切)270 g,青粟米135 g。将芦根放入沙罐,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下粟米,煎煮至粥成汤稠备用。

每日1剂,每次于空腹时饮用50~100 ml,分3次食完。功能清热生津,补中益气,和胃降逆,利水通淋。适用于气阴不足,津伤燥热,胃失和降之口渴喜饮,呕吐酸苦,不思饮食,小便赤涩,大便干结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胃肠炎、糖尿病、酒精中毒、中暑、急性泌尿系感染等;亦可用于夏季防暑降温。

98.芦苗粥(《粥谱》)

芦苗30 g,粳米50 g。先将芦苇嫩苗洗净,切段,煎水,去渣,滤出清液,后加入粳米煮为稀粥,加入调料即可。

每日1剂,分3次于空腹时饮之。功能辛凉解表,生津透疹。适用于风热疹毒束表,肺卫闭郁之小儿麻疹,疹出不畅,并见发热、烦躁、喘咳、呕吐等;亦可用于夏季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芦苗为芦苇的嫩苗。

99.芦根竹茹粥(《食医心鉴》)

鲜芦根100~150 g,竹茹15~20 g,粳米60 g,生姜2片。先将芦根、竹茹同放入沙罐,加水煎取汁去渣,下粳米煮粥,粥将熟时下生姜,稍煮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食之。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通淋。适用于肺胃热盛,津伤气逆之高热口渴,渴喜冷饮,心烦少寐,喘咳胸闷,或胃热呕吐,呃逆不止,或妇女妊娠恶阻等;今可用于发热性疾病、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胃炎、急性泌尿系感染、早孕反应等;亦可用于夏季日常保健。

100.苏子粥(《太平圣惠方》)

紫苏子60 g,粳米100 g,葱白、豆豉、生姜、花椒、精盐各适量。将苏子碾碎后,放入沙钵中,加水1000 ml,捣研搅动后,去渣取汁,倒入锅内,下淘洗过的粳米及调味料,烧开,改用小火煮至米烂粥成即可。

每日1剂,分3次温热服食,10天为1疗程。功能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外束,痰涎阻肺之畏寒恶风,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胸闷短气,或见大便秘结等;今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习惯性便秘等。

101.苏叶粥(《慈山参入》)

苏叶15 g,粳米50 g。先煮粳米粥,候熟,下洗净的苏叶,再煮几沸,出香味为度。

每日1剂,分2~3次于空腹时服完,见患者汗出热退后,即可停服。功能疏风散寒,解表退热。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闭郁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闷咳逆,脘胀食少等;今可用于秋冬季感冒初起;亦可用于预防流感。

102.苏杏粥

苏子15 g,炒白苏子、杏仁各10 g,粳米50 g蜂蜜20 ml。将苏子、炒白苏子、杏仁放入沙钵中,加水细磨后,煎煮成汤,去渣留汁,下粳米煮作粥,调入蜂蜜备用。

每日1剂,分3次服用,1周为1疗程,可连用2疗程。功能益气润肺,降气平喘,宽中通便。适用于肺气不足,宣降失调之喘咳胸闷,久治难愈,痰稀色白,大便秘结等;今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等。注:方中所用的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果实;白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两者的性味功效相似,同用可增强疗效,亦可相互代用。

103.苏麻子粥(《丹溪心法》)

紫苏子、麻子仁各10~15 g,粳米60 g。先将麻子仁、紫苏子放入沙钵中,捣烂如泥,然后加水慢研,滤汁去渣,以汁煮粳米为稀粥备用。

每日1剂,分3次于空腹时食用,连用10天,服时可加白蜜少许。功能润肠通便,滋养补虚。适用于津亏肠燥之年老、产妇、病后体虚所致大便秘结。注:方中所用的麻子仁又名火麻仁、麻仁等。其为润肠通便的常用药物。

104麦冬粥(《南阳活人书》)

麦冬30 g,粳米100 g。先将麦冬放入沙罐,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备用;再将粳米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煮至半熟时,兑入麦冬汁及冰糖适量,继续煮至粥成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早、晚食完。功能清心润肺,养胃生津,退热除烦。适用于阴伤津亏,虚热内生之烦热口渴,咽喉干燥,消渴多饮,或津伤肺燥之干咳少痰,痨嗽咯血,或心阴受伤,神不守舍之心烦不寐,失眠多梦,或肠燥津亏之大便秘结,排便艰涩等;今可用于肺结核、急慢性胃炎、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亦可用于夏季的预防保健。

105.麦冬地黄粥(《圣济总录》)

鲜麦冬汁、鲜生地汁各50 ml,生姜10 g,薏仁米15 g,粳米50~100 g。先将薏仁米、粳米及生姜放入沙锅,煮至将熟,兑入麦冬与生地汁,调匀,继续煮成稀粥即得。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之。功能益气养阴,清热生津,和胃化湿,止呕安胎。适用于气阴不足,胃失和降之妊娠恶阻,呕吐厌食,或胃热津伤,胃气上逆之恶心欲呕,厌食纳差,脘腹嘈杂等;今可用于早孕反应、急性胃炎等;亦可用于夏季防暑保健。

106.芜菁子粥(《圣济总录》)

芜菁子10 g,粳米50~100 g。先将芜菁子放入沙罐,加清水,煎煮1小时,去渣留汁,下粳米煮至粥成即可。

每日1剂,1次于空腹时顿服。功能清热明目,利尿除湿。适用于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之青盲、目暗,或见目赤肿痛,头胀晕眩,口苦咽干,便秘尿黄,或黄疸,尿短赤涩痛等;今可用于青光眼、急性感染性眼病、高血压、急性黄疸肝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等。注:方中所用的芜菁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的种子。芜菁俗称大头菜,又名大芥、蔓菁等。

107.佛手柑粥(《宦游日札》)

佛手柑15 g,粳米100 g,冰糖少许。先将佛手柑煎汤去渣,再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

每日1剂,早晚温热服食。功能健脾养胃,理气止痛。适用于肝胃不和,中焦虚弱之胁闷腹胀,纳食不振,嗳气呕吐等;今可用于慢性胃病、消化功能减退、慢性肝病患者愈后调理等。

108.沙参粥(《证治要诀》)

南沙参15 g(鲜品30 g),大米50 g,冰糖适量。将方中各味同入锅后,加水煮至粥稠。亦可将沙参晒干或烘干后研细粉,和入粥内,再稍煮至稠即可。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5~7天为1疗程。功能滋养肺胃,化痰止咳。适用于肺胃津伤之干咳少痰,咽干瘙痒,声音嘶哑,口渴喜饮,舌干少苔等;亦可用于秋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方中所用的沙参有南、北两个常用品种,功能相似,但各有其长。南沙参于养阴之中兼能化痰,而北沙参则更专于养阴。

109.诃黎勒粥(《太平圣惠方》)

诃黎勒皮15 g,生姜(切)30 g,粳米50 g。先将诃黎勒与生姜放入沙锅,加水3大盏,煎至水剩2盏,留汁去渣,下米煮粥即得。

每日1剂,不计时候食之,症状消失即可停药。功能敛肺利咽,涩肠止泻。适用于肺气亏虚之久咳虚喘,无痰或少痰,咽痛失音,心胸烦闷等,或脾虚失运之久泄不止,久痢难愈,坠胀脱肛等。注:方中所用的诃黎勒又名诃子。

110.良姜粥(《千金要方》)

高良姜5 g,红枣(去核)2枚,葱白2茎,粳米50 g,砂糖适量。将高良姜晒干碾粉备用;先将粳米、红枣倒入沙锅,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下葱白、良姜粉,再煮片刻,最后加砂糖适量调匀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服10天。功能温中止呕,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滞中焦,胃失和降之呕吐清涎,脘腹冷痛,得温则缓,食少纳差,大便稀溏等;今可用于急性胃肠痉挛性疼痛、慢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111.阿胶龙骨粥(《普济方》)

阿胶15 g(炙黄,为末),龙骨末3 g,艾叶3 g,糯米50 g。将龙骨末用纱布包裹,与艾叶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下糯米煮粥,待粥将成时,下阿胶,煮沸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之,可服食至症状消失停药。功能养血滋阴,温经止血,固元安胎。适用于阴血亏虚,胎元失养之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月经过多,并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少腹隐痛,喜温喜按等;今可用于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112.陈皮苎麻粥(《圣济总录》)

陈皮、高良姜各10 g,苎麻根30 g,粳米50~100 g,细盐少许。将陈皮、高良姜、苎麻根切碎,焙干,研为细末,过40目筛备用;每次取10 g,倒入沙罐,加水煎煮,去渣留汁,下粳米煮粥,临熟入盐少许即得。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时服。功能温中理气,宁血安胎。适用于寒凝气滞,冲任虚寒所致妊娠下血,胎动不安,并见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少腹隐痛,喜温喜按等;今可用于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等。

113.枸杞子粥(《本草纲目》)

枸杞子20 g,粳米50 g,白糖适量。将枸杞子、粳米同倒入沙锅,加水煮粥,粥熟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得。

每日1剂,分2次作早、晚餐或当午后点心食用。功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适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虚劳咳嗽,消渴引饮,遗精阳痿,视力减退等;今可用于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性功能紊乱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女性用之尤佳。

114.杞叶薤白粥(《圣济总录》)

枸杞叶20 g,薤白6 g,豆豉10 g,粳米50 g,葱白7根,味精、精盐、香油、姜末各适量。先将枸杞叶与薤白倒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下粳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葱白、豆豉等佐料,继续煮至粥稠味香,再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作早、晚餐或当午后点心食用。功能补肾益精,清热生津,通阳导滞。适用于肾虚精亏,相火妄动,阳气闭郁之腰膝酸痛,腿脚软弱,烦热口渴,胸胁憋闷,心悸失眠,潮热盗汗等;亦可用于更年期妇女日常保健。

115.豆茎人参粥(《圣济总录》)

扁豆茎(切碎,焙干)15 g,人参(切片)3~5 g,小米50 g。先将扁豆茎放入沙罐,加清水,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下小米煮至粥稠即可;人参另用沙罐煎煮2小时;将参汁兑入粥内,稍煮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化湿,调肠止泻。适用于脾虚湿盛,胃肠失调之脘腹痞满,肠鸣泄泻,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神疲乏力等;今可用于慢性胃肠炎、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注:方中所用的人参有红参、生晒参、西洋参、参须等。本方宜用生晒参。

116.补血羊肉粥(《太平圣惠方》)

精羊肉(剁细)150 g,当归(炒)、白芍、熟地各15 g,黄芪30 g,生姜3片,粳米100 g。先将当归、白芍、熟地、黄芪、生姜等放入沙锅,加水煎煮2小时,去渣留汁,下羊肉、粳米共煮至肉烂粥稠时,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于早、晚空腹时热食,7天为1疗程。功能益脾温肾,大补气血。适用于气虚血弱,脾肾两亏之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腰膝酸冷,四肢不温,或女子月经稀少,甚或闭经,或产后虚羸,少气缺乳,便秘不通等;今可用于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或继发性闭经、产后缺乳、产后便秘、更年期综合征、习惯性流产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117.苡仁麻子粥(《太平圣惠方》)

薏苡仁30 g,冬麻子50 g。将冬麻子捣碎,放入研钵内,加水3000 ml,研磨麻子取汁,将药汁倒入沙锅内,用以煮薏苡仁,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熬粥。

每日1剂,早、晚空腹时趁热吃粥。功能健脾祛湿,除痹舒筋,润肠通便。适用于湿浊阻滞,筋脉不利之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筋骨酸重,言语謇涩,或津亏血虚,大肠壅滞之口臭嗳气,食少腹胀,大便秘结等;今可用于中风后遗症、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便秘等病症;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118.苡仁荆芥粥(《太平圣惠方》)

薏苡仁30 g,薄荷、荆芥各15 g,葱白6 g,豆豉10 g。以水500 ml,煮薄荷、荆芥、豆豉2次,滤汁,下薏苡仁煮作粥,粥将熟时,加入切好的葱白,煮沸后,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温服。功能祛风利湿,发散表邪。适用于外感风寒,肺气闭郁之恶寒发热、头身酸痛,苔白脉浮,或痰浊阻络之筋脉挛急不可屈伸,肢体麻木沉重等;今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亦可用作风寒感冒挟湿或暑湿证的食疗。

119.首乌粳米粥(《饮馔服食谱》)

制何首乌15 g,粳米50 g。先将何首乌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煮至熟烂,下粳米煮至粥熟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服食。功能补益肝肾,滋阴养血,乌须健骨。适用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之神疲倦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头发脱落,面色淡白,月经稀少,闭经,大便秘结等;今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120.枣仁粥(《太平圣惠方》)

酸枣仁60 g,粳米100 g,味精适量,白糖适量。将枣仁炒熟,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熬两次,取药液备用;将粳米淘后入锅,兑入药液煮米成粥,加味精、白糖调味即得。

每日1剂,早、晚空腹时各饮1碗,10天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2疗程。功能养心安神,益气和胃。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烦不眠,少寐多梦,头晕健忘等;今可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等。

121.枣仁生地粥(《饮膳正要》)

酸枣仁60 g,生地黄汁30 ml,粳米80 g。将酸枣仁放入沙钵中,加水研磨,绞榨取汁2盏,与地黄汁一起倒入沙锅,加水熬数沸后,下粳米煮成粥即可。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之。功能清热滋阴,养心安神。适用于阴血亏虚,相火扰心之心烦不得睡卧,形体瘦弱,咽干口渴,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四肢无力等;今可用于神经衰弱症、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等。

122.枣仁小米粥

枣仁面15 g,小米100 g,蜂蜜30 g。先将小米放入沙锅内,加清水,煮至粥熟,再下枣仁面、蜂蜜搅匀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服之。功能补脾养血,润燥和胃,宁心安神。适用于心胃不和,气血不足之夜寐不宁,失眠多梦,脘腹不适,纳食欠香,大便干燥等;今可用于神经官能症、焦虑症、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注:方中所用的枣仁又名酸枣仁,有养心安神,收敛止汗之功。

123.板栗猪肾粥(《肘后备急方》)

生板栗(用布袋装,悬挂风干)1000 g,猪肾1具,粳米100 g。先将猪肾去脂膜,剖开洗净,切碎块,与粳米同置沙锅中,煮至熟烂,调味后即得。

每日于晨起时,先取风干板栗10枚,嚼细食之,继而将猪肾粥食完。功能补肾健脾,益气养阴,壮腰固精。适用于肾气亏虚之腰膝酸软,腿脚无力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猪肾俗称猪腰子。

124.参姜粥(《圣济总录》)

人参(为末)、生姜各15 g,粟米50 g。将人参、生姜放入沙罐,加水2000 ml,煎熬至1000 ml,下粟米,煮为稀粥,拣去生姜即可。

每日1剂,分次食之。功能益气健脾,温中散寒,降逆和胃。适用于脾气不足,寒滞中焦,胃失和降之恶心欲呕,泛吐酸水,脘腹隐痛,喜温喜按,纳差食少,神疲体弱,少气懒言,腹泻清稀等;亦可用于秋冬季中老年人日常保健。注:此粥宜秋、冬季节早晨空腹时食用。

125.参苓粥(《圣济总录》)

人参3~5 g(或党参15~20 g),白茯苓15~20 g,生姜3~5 g,粳米200 g。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茯苓捣碎,共入沙锅,加水浸泡半小时,再加热煎取汁液,可再复1次,将2次滤取的汁液合并,倒入沙锅,下粳米煮至粥成即可。

每天1剂,于早、晚空腹时温热食用。功能益气健睥,渗湿养胃。适用于脾胃气虚,湿困中焦之体弱多病,神疲倦怠,四肢乏力,脘腹痞满,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126.参芪羊肉粥(《养老奉亲书》)

羊肉100 g,茯苓15 g,黄芪30 g,大枣5枚,人参6 g,粳米100 g。先将羊肉去脂皮,洗净,切细;再将黄芪、人参、茯苓、大枣放入沙罐中,加适量的水,以文火煨煎2小时,滤汁,再加水复熬,滤出汁液,将两次汁液混合,倒入沙锅,下粳米、羊肉,煮至粥稠肉香,加佐料调味至鲜即成。

每日1剂,于早、晚空腹时分服。功能补脾温肾,益气助阳。适用于脾肾两虚,阳气不足之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自汗气短,腰膝酸冷,畏寒肢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遗尿尿频,早泄滑精等;今可用于病体康复、大病衰竭、小儿支气管哮喘、男性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疾患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127.参麻小米粥

党参30 g,升麻10 g,小米50 g。先将党参、升麻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下小米,煮至粥熟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之。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脾气不足,中阳下陷之神疲乏力,形体瘦弱,脘痞纳差,并见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或见久泻久痢等。

128.青豆通草小麦粥(《食医心镜》)

青小豆50 g,通草10 g,小麦100 g。先将通草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下小麦、青豆,煎煮成粥,加白糖调味即得。

每日1剂,分3次于空腹时食用,7天为1疗程,可连用2疗程。功能清热生津,利尿通淋。适用于下焦膀胱湿热之热淋,小便灼热,淋漓涩痛;今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

129.泽兰粥(《粥谱》)

泽兰30 g,粳米50 g。先于沙罐内煎煮泽兰1小时,去渣留汁,下米煮作粥。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之。功能活血,行水,解郁。适用于肝郁气滞,血络瘀阻之妇女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等;今可用于月经病、肾炎水肿等。

130.郁李仁粟米粥(《太平圣惠方》)

郁李仁、桑根白皮各30 g,粟米100 g。将郁李仁用温水浸泡后去尖,用文火略炒,与洗净切碎的桑根白皮一起用纱布包裹,放入沙罐,加水500 ml,煎至300 ml,弃纱包,下粟米,用武火煎沸,然后改用文火慢熬,至米烂粥稠,加入少量生姜汁即可。

每日1剂,分3次于空腹时温食,小儿用量酌减,7天为1疗程,病愈即可停药。功能清热泻肺,利尿消肿,通便导滞。适用于肺热炽盛,水道不利,二阴壅滞之胸闷烦热,咳喘短气,张口抬肩,面赤唇红,头面浮肿,小便短少,腹胀便秘等;今可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131.枇杷叶粥(《老老恒言》)

枇杷叶15 g,粳米60 g,冰糖少许。先将枇杷叶用布包入煎,取浓汁后去渣,或将新鲜枇杷叶刷尽叶背绒毛,切细后煎汁去渣;入粳米煮成稀薄粥,粥成后入冰糖少许,稍沸即可。

每日1剂,不拘次数,随意食用。功能清肺降气,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痰壅之咽痛咳嗽,咯吐黄色浓稠痰,或胃热气逆之呕吐呃逆,口渴引饮,胃脘灼痛等;今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胃溃疡等。

132.松叶粥(《太平圣惠方》)

松叶(切碎)30 g,粳米100 g。先将松叶布包入煎,去渣留汁,下粳米煮作粥即得。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连服5天。功能祛风燥湿。适用于风湿痿痹及湿疮浮肿等症;今可用此浓缩液治疗流感,流脑及钩虫病等。注:方中所用的松叶即松针。

133.苦竹叶粥(《圣济总录》)

苦竹叶12 g,生石膏30 g,粳米100 g,砂糖适量。先煎苦竹叶、生石膏,去渣留汁,下粳米煮粥,临熟时,调入砂糖1~2匙即得。

每日1剂,分2次服,5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泻火,凉肝明目。适用于肝胃火炽上攻之目赤肿痛,怕热羞明,视物不清,心烦失眠,或胃火炽盛之牙龈肿痛,口干喜饮,尿黄便秘,苔黄脉数等;今可用于急性感染性眼疾、牙周炎等。注:方中所用的苦竹叶是竹叶中的一种。其名由原植物苦竹而来。另有一种名为淡竹,其叶为淡竹叶,功能与苦竹叶相同可以代用。

134.枳□子粥(《养生随笔》)

枳□子15 g,粳米50 g,白糖适量。将枳□子捣碎,装纱布袋内煎汤,去渣取汁,下粳米煮至粥熟,加白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1次顿饮,连服3日。功能清热除烦,解酒醒神,利水消肿。适用于酒毒内盛,灼津扰神之酗酒过度,烦热口渴,头晕头痛,目眩腿软,呕吐酸臭,或热病烦渴,水肿,小便不利等;今可用于酒精中毒、急性发热性疾病等。注:亦可将枳□子与甘蔗、梨绞汁后服用;或与橘皮、竹茹煎水饮用,均可解酒。

135.栀子仁粥(《太平圣惠方》)

栀子仁3 g,粳米50 g,白糖适量。将栀子仁焙干,碾如细粉,过100目筛备用;将粳米倒入沙锅,加水煮粥,将熟时下栀子粉搅匀后,煮至粥熟即可。

每日1剂,分作早、晚餐温食,3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里热炽盛,扰神动血之发热心烦,失眠多梦,目赤肿痛,咯吐鲜血,鼻衄紫癜,尿血便血,或疮疡红肿热痛等。

136.姜汁砂仁粥(《老老恒言》)

砂仁(研细末)5 g,生姜汁10 ml,粳米100 g。先用粳米洗净,放入沙锅,加清水,煮至粥将熟时,下入砂仁末,搅拌均匀,煮至粥成后,兑生姜汁搅匀即可。

每日1剂,分2次食粥。功能化湿理气,醒脾和胃,止呕安胎。适用于脾虚湿盛,胃气上逆之脘腹痞满,恶心呕逆,食少纳呆,嗳气肠鸣,便溏不爽,或孕妇呕恶厌食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肠胃疾患、慢性肝炎、药物性胃肠功能紊乱、早孕反应等。

137.柿钱粥(《洁古家珍》)

柿钱、党参各10 g,丁香5 g,冰糖30 g,大米50 g。将柿钱、丁香、党参焙干,与冰糖共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把大米淘洗后,放入沙锅内,加水煮成稀薄粥。待粥将成时,调入细粉的1/4,搅匀后再煮3~5分钟即可。

每日1剂,分作2~3次,趁热缓慢服食。功能益气健脾,养胃和中,降气止呃。适用于脾胃失和,气逆于上之呃逆频频,嗳气不止,久难平息等;今可用于顽固性膈肌痉挛。注:方中所用的柿钱即柿蒂,味微苦,性平无毒,能温中下气,降逆止呃。与丁香合用,止呕逆的功能更强。

138.茵陈粥

绵茵陈45 g,粳米50 g,砂糖适量。先将绵茵陈洗净,放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去渣留汁,再下粳米,煮至粥热,加砂糖或食盐调味即成。

每日1剂,可分作早、晚餐饮食。功能清热除湿,利胆退黄。适用于湿热内蕴,肝胆郁滞之精神疲惫,身目发黄,黄如橘皮,小便不利,色如浓茶,厌食恶心,脘腹胀满,肢体困乏等;今可用于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胆汁淤积型肝硬化、高脂蛋白血症等。

139.茯苓粥(《圣济总录》)

白茯苓15 g,粳米100 g。将茯苓去皮,取白色部分,焙干,研成细末,过120目筛备用;将粳米下锅,加水煮粥,待半熟时,下茯苓末,搅匀,继续煮至粥熟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服用,10天为1疗程,可连用3疗程。功能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宁心安神。适用于湿困脾胃,心神失养之口淡纳呆,脘腹痞满,便溏泄泻,肢体困重,小便短少,水肿,或心悸失眠,多梦遗精等;今可用于胃肠功能紊乱、癌症化疗所致的胃肠反应、慢性肝炎、肝硬化、神经衰弱等;亦可用于日常保健。

140.茯苓白皮桂心粥(《普济方》)

赤茯苓30 g,桑根白皮30 g,桂心1 g,粳米50 g。先将赤茯苓、桑根白皮、桂心等药捣碎研末,过40目筛,放入沙罐,加清水2大盏,煎至1盏半时,滤去药渣,再下粳米煮至粥熟即可。

每日1剂,于晨起空腹时顿食。功能清热利湿,通阳化气,健脾化痰,泻肺平喘。适用于痰热壅滞,水道不利之烦热口苦,胸胁满闷,喘咳气逆,痰多色黄,脘痞纳差,食欲不振,或心悸烦热,水肿尿少,腰膝酸软,四肢困重,或湿热蕴结之小便短赤灼热涩痛等;今可用于大叶性肺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症发作期、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肾病水肿等。注:方中所用的赤茯苓为茯苓药材接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其有清热祛湿,利尿通淋之功。

141.韭菜子粥(《千金要方》)

韭菜子5~10 g,粳米60 g,盐适量。将韭菜子炒爆,研细末,用纱布包裹备用;将粳米下锅,加水煮粥,待沸后,下纱布包裹的韭菜子和食盐,同煮至粥成,弃纱布包即得。

每日1剂,分2次服,每次1小碗。功能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适用于肝肾亏虚,阳气不足,固摄失职之阳痿遗精,无梦滑泻,遗尿尿频,妇女带下清稀量多,并见腰膝酸冷,四肢不温,精神萎靡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疾患、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性功能保健。

142.砂仁粥(《养生随笔》)

砂仁5 g,粳米50 g,白糖适量。先将砂仁捣为细末备用;再将粳米洗净,放入沙锅,加水500 ml,煮至米开花汤未稠时,下砂仁末,再以文火稍煮数沸,待粥稠时,加白糖调味即得。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餐时温服。功能温脾暖胃,化湿消滞,理气安胎。适用于脾胃虚寒,中焦湿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厌食,恶心欲呕,大便泄泻,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注:方中所用的砂仁气味芳香,含多种挥发油,不宜久煮。

143.桂心粥(《养老奉亲书》)

桂心(研细末)10 g,粳米120 g。先将粳米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煮至粥欲熟时,下桂心末调和后,稍煮片刻即成。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饮粥,奏效后即可停食。功能温阳散寒,理气通脉,活血止痛。适用于寒滞心脾,气血瘀阻之心腹冷痛,绞结难忍,窒气憋闷,口唇青紫,四肢冰凉等;今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急性胃肠痉挛性疼痛等。注:方中所用的桂心学名为肉桂。其为在肉桂加工过程中剪下的边条,且除去了栓皮者。

144.桂浆粥(《粥谱》)

肉桂2~3 g,粳米60 g,红糖或蜂蜜适量。先将肉桂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煎取浓汁去渣备用;再将粳米下锅,煮至粥将熟时,倒入肉桂浓汁及红糖,同煮至粥熟气香即成。

每日1剂,趁热于空腹时顿食。功能温肾助阳,暖胃和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胃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脘腹冷痛,畏寒肢凉,腰膝酸冷,泛吐清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今可用于慢性胃肠道疾病、慢性前列腺疾病、男性性功能减退等。

145.莱菔子粥(《寿世青编》)

莱菔子(焙炒,研末)10~15 g,粳米50 g。将莱菔子、粳米同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煮至粥熟汤稠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功能消食化积,导滞通便,下气定喘。适用于食滞胃肠,痰气互结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大便不爽,泻下臭秽,或下痢后重,或肺气闭郁,痰阻气逆之咳喘胸闷,痰多清稀,便秘难解等;今可用于消化不良、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高脂蛋白血症、单纯性肥胖症、胃癌、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习惯性便秘等。

146.莲子粥(《济众新编》)

莲肉(去皮芯)30 g,芡实仁15 g,白茯苓20 g,海松子(细研)10 g,粳米50 g。先将莲肉、芡实仁、白茯苓等3味焙干,研成碎末,与粳米同放入沙煲,煮至粥将熟时,下海松子,煮至粥稠味香时,加蜂蜜少许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粥。功能健脾补肾,益气固精,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肾不足,气虚湿阻之脘痞腹胀,泄泻便溏,食欲欠佳,胃纳呆滞,腰膝困重,或心肾不交,神不守舍之失眠多梦,夜尿频多,小便清长,遗精滑泻等;今可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神经衰弱、慢性前列腺疾病、男性性功能减退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147.莲薏粥(《寿世传真》)

白莲肉(去芯)30 g,薏苡仁30 g,粳米50 g。将白莲肉、薏苡仁、粳米等3味同放入沙煲,加清水适量,以文火慢炖至莲肉、薏苡仁熟烂粥稠即成。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温食。功能健脾祛湿,养心除烦,益肾涩精。适用于脾虚湿盛,中焦失调之脘痞泄泻,大便清稀,纳呆食少,肢体困重,精神萎靡,或心肾不足之失眠多梦,夜寐不安,早泄遗精,夜尿频多,遗尿尿频等;今可用于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神经衰弱、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男性性功能紊乱等;亦可用于日常保健。

148.莲藕山药粥(《粥》)

老藕250 g,山药100 g,粳米100 g,白糖适量。将老藕、山药洗净,刮皮切片,与洗净的粳米一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煮至藕、山药烂熟,粥成汤稠时,加白糖调味即成。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益气养阴,健脾开胃,补肾固精,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虚胃弱,中焦失健之食欲不振,纳差食少,大便溏薄,神疲倦怠,四肢无力,或脾肾亏虚,下关失固之腰膝酸软,早泻遗精,夜尿频多,遗尿尿频等;今可用于久病体虚见消化不良、癌症化疗后的胃肠不适、慢性前列腺疾患、男性性功能减退、小儿遗尿症、糖尿病等;亦可用于日常保健。

149.莴苣子粥(《本草纲目》)

莴苣子10~15 g,糯米、粳米各30 g。先将莴苣子捣碎,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下米,煮成稀粥,加调味品调至味鲜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功能益气健脾,通乳利尿。适用于产后脾虚胃弱,气血亏虚之乳汁不行,神疲乏力,口淡乏味,食欲欠佳,或脾虚湿阻之水肿尿少,阴囊水肿等;今可用于产后乳腺疾病、急慢性肾病水肿、疝气等。

150.荷蒂粥(《慈山参入》)

荷叶蒂5~10 g,糯米50~100 g。将荷叶蒂洗净,切碎,用纱布包裹扎好,与糯米同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煮至粥稠味香,去纱布包,加调味品调至味鲜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功能清暑去湿,益气和胃,活血止血,止崩安胎。适用于妇人妊娠胎动不安,崩漏带下,或暑湿伤中之脘痞纳差,肠鸣泄泻,肢体困重,小便短黄等;今可用于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暑热症等。

151.恶实根粥(《圣济总录》)

恶实根(去黑皮)15 g,生姜10 g,青粱米100 g。先将恶实根切片,布包,与生姜等味同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煎煮45分钟,滤渣留汁,下青粱米,煮至粥成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消肿。适用于风热袭表,肺气闭郁之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咳嗽咯痰,口渴鼻塞,头身疼痛,或热毒炽盛之痈疮疖疔等;今可用于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皮肤感染性病症等;亦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注:方中所用的恶实根即牛蒡根。其种子名为牛蒡子。

152.高良姜陈皮粥(《太平圣惠方》)

高良姜15 g,陈橘皮(汤浸去白)5 g,粳米100 g。先将高良姜、陈橘皮放入沙罐,加清水3大盏,煎取汁1盏半,去渣,下粳米煮至粥熟,加调味品调至味鲜即成。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奏效即止。功能温中祛寒,理气止痛。适用于寒滞中焦,胃气不和之脘腹冷痛,遇寒加剧,得温痛减,口泛清涎,食纳减退,大便稀溏等;今可用于急性胃肠痉挛性疼痛、慢性溃疡病等。

153.益智仁粥(《经效产宝》)

益智仁5 g,糯米(或粳米)50 g。先将益智仁焙干,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备用;将糯米洗净,放入沙罐,加水如常法煮至粥熟,下益智仁末,搅匀,加细盐少许,稍煮片刻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服。功能补肾益肾,暖脾温中,固精缩尿,止泻摄涎。适用于肾虚脾寒,下关失约之腰腹冷痛,神疲倦怠,食欲不振,泄泻遗精,阳痿早泄,尿频遗尿,夜尿频多,口多流涎等;今可用于年老体衰、久病虚弱、男性性功能减退、慢性胃肠炎、小儿遗尿症、糖尿病等;亦可用于儿童及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154.益智茯苓粥(《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益智仁、白茯苓各5 g,大米50 g。先将益智仁、白茯苓烘干后,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过120目筛备用;将大米淘洗后,放入搪瓷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待粥将成时,倒入药粉,搅匀,煮沸即成。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食,连服5~7天。功能健脾暖肾,宁心安神,缩尿止遗。适用于先天不足,脾肾亏虚之小儿遗尿,流涎不止(淌口水),夜啼不安等;亦可用于儿童及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155.益母草粥(《食医心镜》)

益母草(干品)60 g,粳米50 g,红糖适量。先将益母草洗净,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煎煮1小时,去渣留汁,下粳米、红糖,煮为稀粥,以米烂汤稠为度。

每日1剂,分2次热食。功能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利尿消肿。适用于瘀阻经脉,水湿内停之妇女月经不调,经血紫暗挟块,经行疼痛,产后血晕,腹痛恶漏不尽,或水肿尿少,臌胀等;今可用于妇女月经病、产后病、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骨伤科瘀肿疼痛等。

156.益气粥(《圣济总录》)

黄芪30~60 g,人参5~10 g(或党参15~20 g),粳米60~90 g,白糖少许。将黄芪、人参(党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放入沙锅煎沸后,改用小火煎成浓汁,滤取汁液后,再加水复煎后,去渣取汁,将两煎汁液合并,倒入沙锅,下淘洗净的粳米及适量清水,煮至粥成,加入少许白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饮食,可长期食之。功能补气健脾,扶正强身。适用于脾肺气虚,运化失职之体弱久病,羸瘦无力,面色淡白无华,心慌气短、神疲自汗,食欲不振,脘腹痞满,久泻不止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157.桑椹粥(《粥谱》)

鲜桑椹子30~60 g,糯米60 g,冰糖少许。先将桑椹浸泡片刻,洗净后,与米同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煮至粥熟,加冰糖稍煮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补肝滋肾,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之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面色萎黄,暗斑隐现,须发早白,肠燥便秘等;今可用于年老体衰、贫血、近视眼、老花眼、青光眼、早衰、黄褐斑、习惯性便秘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158.桑耳粥(《养老奉亲书》)

桑耳(水发)60 g,粳米100 g。先将桑耳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煎煮至熟烂,捞去桑耳,下米煮至粥熟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止带。适用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之肠风下血,衄血紫斑,月经先期,行经量多,崩漏带下等;今可用于痔疮出血、鼻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等。注:方中所用的桑耳又名草耳,为寄生于桑树上的菌类植物,即所谓桑树上的木耳。

159.桑芽粥(《养生随笔》)

桑叶的初生嫩芽50 g,粳米100 g。将桑芽与粳米同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煮至粥熟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清肺生津。适用于感受风热或肝火上冲所致的头昏头痛,目赤肿痛,畏光羞明,或邪热扰肺之咽痛咳嗽,咯痰黄稠等;今可用于高血压头痛、夏季感冒、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160.桃仁粥《肘后备急方》

桃仁(去皮尖)150 g(3两),粳米30 g(2合)。先取桃仁置于罐中,加清水150 ml(1升),用药杵研磨至稀糊状,沉淀后,滤取汁,将汁与粳米置沙锅中,煮成粥即得。

每日1剂,分2次食完。功能降气止咳,和胃益脾,润肠通便。适用于肺虚气逆,大肠失调之久病咳喘,胸膈满闷,短气自汗,唇甲色青,若兼有大便燥结难解者用之尤宜;今可用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161.党参杏仁粥(《圣济总录》)

党参30 g,杏仁、桑白皮各10 g,生姜6 g,大枣7枚,牛乳200 ml,粳米100 g。先将杏仁温浸去皮尖,细研后,倒入沙钵,兑牛乳搅和,滤取汁备用;另将党参、桑白皮、姜、枣等放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去渣澄清后,下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兑牛乳杏仁汁,搅合匀,继续煮至粥熟即得。

每日1剂,不拘次数,于空腹时饮用。功能益气和中,清热泻肺,止咳平喘。适用于气阴亏虚,肺热上气之喘促咳嗽,胸满痰多,烦热口渴,咽喉干裂,汗多畏风,尿赤便秘等;今可用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

162.党参益脾粥(《喉证指南》)

潞党参9 g,白茯苓18 g,粳米50 g。将党参、茯苓焙干,研为细末,过100目筛,与粳米同熬成粥即得。

每日1剂,食粥前先用盐汤将口漱净,1次顿食。功能补脾益气,渗湿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湿停中焦之口淡乏味,饮食短少,脘腹胀满,便溏清稀,肢体困倦,精神痿靡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163.淡竹叶粳米粥(《太平圣惠方》)

淡竹叶、粳米各50 g。将淡竹叶清洗后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汤备用;另把粳米淘洗后,放入沙锅内,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淡竹叶汤,再煮5~10分钟即可。

每日1剂,可分作2~3次饮食,连用3~5天。功能清心火,利小便。适用于心火炽盛,下移小肠之小儿烦躁口渴,夜寐不安,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今可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急性泌尿系感染等;亦可用于儿童夏季预防保健。

164.银耳粥(《普济方》)

白木耳(洗,细切)60 g,粳米(洗净)80 g。将白木耳、粳米置于瓦罐中,加豉汁,煮至粥成,可加葱、椒、盐等调味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1次顿食之,常食。功能滋阴润肺,益胃生津,除烦止渴。适用于肺胃阴伤之燥咳少痰,痰中带血,烦渴多饮,大便秘结,消渴等;今可用于肺结核、糖尿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及女性保健。

165.黄芪粥(《太平圣惠方》)

黄芪30 g(细切),粳米100 g。将黄芪以水500 ml煎取400 ml,过滤去渣,下粳米煮粥。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之,1个月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2~3个月,每疗程间停用7天,再服第2疗程。功能补气益血,健脾益肺,利水消肿,固表止汗,托毒生肌。适用于脾肺气虚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汗多易感冒,脱肛阴挺,或气不摄血之便血,痔疮下血,或脾虚湿阻之大便溏泻,面色少华,声低气促等;今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肾炎恢复期蛋白尿持续不消者等。注:后世书刊此粥中有加糖食用的记载。凡属阴虚体质,舌质红有低热者忌食;感冒发热或有高热者忌食。

166.黄精粥(《伙食辨录》)

黄精15 g,粳米100 g,白糖适量。先煎黄精,去渣取汁,汁中纳入粳米煮粥,候熟,加入白糖调匀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温服,15日为1疗程,可连服3疗程。功能补中益气,养阴润肺,滋肾壮骨。适用于脾胃气阴两虚之食少纳呆,疲倦无力,或肺气阴两虚之咳嗽气短,干咳无痰,咯血胸痛,或肾精不足的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年老体弱,疲乏少力诸症;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黄精较滋腻,易助湿邪。故凡脾虚有湿,咳嗽痰多者不宜服。

167.雀儿药粥(《太平圣惠方》)

麻雀5只,菟丝子30~45 g,覆盆子、五味子各10~15 g,枸杞子20~30 g,粳米100 g,细盐少许,葱白2茎,生姜3片。将麻雀去毛及内脏,洗净;将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枸杞子洗净,一同放入沙锅内煎取药汁,去渣备用;将洗净的麻雀用酒炒,然后与粳米、药汁一并倒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煮粥,待粥欲熟时,加入细盐、葱白、生姜等煮至米烂熟即可。

每剂可供3~4人佐餐食之,以冬季服食为好。功能补肾壮阳,益肝养血,填精暖腰。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形体羸弱,阳痿遗精,早泄滑精,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冷痛,尿频遗尿,带下清稀等。

168.菟丝鸡肝粥(《太平圣惠方》)

菟丝子末15 g,雄鸡肝1具,粟米50 g。先将鸡肝洗净,切丁备用;将菟丝子用纱布包裹,放入沙罐,加水煎煮,去纱包取汁备用;制作时先将粳米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粥成后,倒入菟丝子汁,同煮至沸,再下鸡肝,待粥再沸片刻,加佐料调至味鲜即可。

每日1剂,于早、晚空腹时各温食1次。功能滋补肝肾,壮阳养血。适用于肝肾不足,阳虚血亏之腰膝酸软,筋骨无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胎漏,雀目,两目昏花等;今可用于性功能减退、先兆性流产、夜盲症、老花眼、小儿遗尿症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169.猪肚糜(《圣济总录》)

猪肚、猪肾各1具,人参、麦门冬各9 g,地骨皮90 g,粳米270 g。将人参、地骨皮洗净,麦门冬去心,一并用布包,与洗净去脂膜的猪肚、肾,同入沙锅,加水煎煮至熟,弃布包取汁,入葱白1茎,加粳米,用微火煮熟即得。

每日1剂,分2次饮汁食肉。功能健胃益肾,滋阴清热。适用于脾肾亏虚,相火妄动之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痰咯血等证。

170.猪肚参芪粥(《普济方》)

猪肚1枚,小麦适量,黄芪15 g,人参9 g,粳米80 g,莲实30 g。将猪肚洗净,细切;小麦煮令半熟;黄芪挫碎,人参、粳米洗净,莲实捣碎;先将猪肚放入沙锅,加水5000 ml煮沸,下人参、黄芪、莲实,煮至烂熟,去渣捞肚,澄其汁令清,再下粳米,煮至粥熟,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分作早、晚餐食用。功能健脾益肾,补气生血,宁心安神,涩精止泻。适用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之肢体羸瘦,虚乏无力,心悸失眠,头晕健忘,食少纳呆,脘腹痞满,大便溏泻,腰膝酸软,遗精滑泻,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遗尿带下等证。

171.猪肾粥(《太平圣惠方》)

猪肾1对,葱白2茎,人参、防风各3 g,粳米54 g,薤白7茎。将人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头,薤白去须细切,焙干,共捣为末,装入布袋内待用;将粳米洗净放入沙锅,加水煮粥至快熟时,下布袋与猪肾,慢火久煮至熟,弃布袋,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隔日1剂,于空腹时喝粥吃肾,1月为1疗程。功能益胃健牌,补肾聪耳。适用于肾气虚惫之耳聋耳鸣,头晕目昏,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心悸少寐等证。

172.猪肺粥(《证治要诀》)

猪肺100 g,薏苡仁50 g,粳米100 g。先将猪肺洗净煮10分钟,捞出切成豆大的方块,再与苡仁、粳米一起煮粥,至米熟烂,加佐料调味至鲜即成。

每日1剂,作早晚餐食用。功能清热补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痰阻之久咳不止,痰多质稠,或咯出脓血者;今适宜于肺癌患者长期服用。

173.猪脾参粥(《本草图经》)

猪脾1具,粳米100 g,党参15 g,橘红6 g,生姜、葱白、食盐适量。将党参、橘红、粳米洗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煮沸后下生姜(刮去皮、洗净、杵破),继续煮至米熟汤稠,下猪脾(洗净、切薄片)、葱白,至粥成,拣去党参、橘红,加食盐调味即得。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之。功能补气,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气弱之倦怠食少,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注:方中所用的橘红、生姜、葱白皆属辛温之品,宜于脾胃虚寒之证。若属火热或阴虚者不宜用。

174.鹿肾粥(《肘后备急方》)

鹿肾(去脂膜)1对,粳米50 g(2合),豉汁适量。先将鹿肾切细碎块,浸泡于鼓汁中,再将粳米洗净后,同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熟烂成粥,调味后即得。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服食。功能补肾益精,壮阳填髓,聪耳健脑。适用于肾精亏虚所致之耳聋耳鸣,发脱齿摇,健忘失忆,腰腿软弱,遗尿滑泻等;今可用于中老年人慢性听力减退、老年性痴呆、早衰、男性性功能减退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保健强身。注:方中所用鹿肾属希缺贵重之品,若依其性质及功能特点,可以狗肾代之。豉汁即指用淡豆豉煮的汁。

175.鹿肾苁蓉粥(《太平圣惠方》)

鹿肾150 g,肉苁蓉15 g,粳米50 g,味精、精盐、香油、葱、姜末、豆豉、胡椒粉各适量。将鹿肾去脂膜,切薄片待用;肉苁蓉加水500 ml煮30分钟,取汁弃渣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与豆豉一起放入锅中,加肉苁蓉汁和水适量,置炉子上武火烧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粥成后,下鹿肾片,再煮片刻,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食用。

每日1剂,分2次作早、晚餐温热食用。功能温阳补虚。适用于肾阳虚衰,阴寒内盛之腰膝冷痛,筋骨瘦弱,四肢不温,阳痿早泄,或妇女宫冷不孕等。

176.鹿角胶粥(《本草纲目》)

鹿角胶6 g,粳米50 g,白糖适量。将鹿角胶捣碎,置瓷杯中,加温水50 ml,隔水炖至溶化待用;将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沙锅,加水熬粥,粥成后兑入已溶化的鹿角胶,搅拌片刻,再加白糖调味即得。

每日1剂,分2次饮食,每次1小碗。功能温补肝肾,强筋壮骨,补血止血。适用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妇女崩中漏下,月经过多,妊娠腰痛,胎漏下血等。

177.麻仁苏子粥(《本事方》)

火麻仁、苏子各30 g,粳米100 g。将火麻仁、苏子洗净,用水研细,与粳米一同煮粥。

分次服食,每日1剂。功能润肺止咳,滑肠通便。适用于肺虚肠燥之久咳劳嗽,痰少而黏,或妇女产后大便秘结,或年老体虚,气血津伤之大便秘结,排出艰难等。

178.清明茶粥

清明茶15 g,粳米50 g。先煎清明茶去渣,下淘洗净的粳米入茶汤内,煎煮至粥熟汤稠气香即得。

每日1剂,早、晚各服食1次。功能祛风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侵袭,肺失宣降之久咳痰多,喘息气逆,或肺痿劳嗽等;今可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病。按语:方中所用的清明茶又名鼠曲草,为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俗称清明香、清明菜、金沸草等。

179.葵菜粱米粥(《寿亲养老新书》)

葵菜(切丝)120 g,青粱米(研碎)80 g,葱白1握。将葵菜、青粱米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煎煮至米烂粥稠,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服至病愈。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利尿通淋。适用于燥热伤津之烦热口渴,咽干唇燥,口舌生疮,失眠多梦,小便短赤,淋漓涩痛等。注:方中所用的葵菜即冬葵子之叶,又称冬葵叶、冬苋菜、滑菜等;青粱米即小米。

180.绿豆荷叶粥(《粥》)

绿豆50 g,荷叶1张,粳米100 g,白糖适量。将绿豆、荷叶、粳米分别洗净;先将绿豆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水,置武火上煮,水沸后,改文火继续煮至5成熟时,下粳米,添适量水,改武火煮至水沸,再改文火继续煮,以荷叶当锅盖,盖于粥汤上,煮至米熟豆烂汤稠,加白糖调味即成。

每日1剂,分早、晚各服食1次。功能清热解毒,祛暑生津。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小儿痱子;亦可用作暑季消夏解暑之品。

181.葱豉薏苡仁粥(《太平圣惠方》)

薏苡仁30 g,葱白4茎,豆豉10 g,牛蒡根(切)30 g,薄荷6 g。先将葱白、豆豉、牛蒡根、薄荷等放入沙锅,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待用;将薏苡仁倒入沙锅,加水煮粥,粥熟时,兑入药液搅匀即成。

每日1剂,于早、晚餐空腹时食用,服至病愈。功能祛风止痛,宣散郁热。适用于风热侵袭,肺气郁闭之微热恶风,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口眼□斜,言语不利等。

182.葛粉粟米粥(《圣济总录》)

葛粉15 g,粟米50 g。将粟米洗净,水浸1宿,次日滤出,与葛粉一同拌匀,入沙锅内加水煮成粥。喜甜食者可加白糖调味。

每日1剂,任意食用。功能生津止渴,清心除烦。适用于热盛津伤之消渴引饮,胸中烦热。今可用于糖尿病、发热性疾病等;亦可用于夏秋季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葛粉是从中药材葛根中提取的淀粉。

183.葛根粥(《食医心鉴》)

葛根(切片)30 g,粳米60 g。先于沙锅内加水煮葛根取汁,去渣,下粳米,煮至粥成汤稠即得。

每日1剂,趁热服食,或佐餐用。功能解表退热,生津止渴。适用于外感风热,经脉不利之恶风发热,项背强痛,或阴虚燥热之消渴引饮等;今可用于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糖尿病、酒精中毒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184.葛根姜粥(《太平圣惠方》)

葛根15 g,生姜6 g,粳米50 g,蜂蜜少许。先将葛根、生姜入沙罐内,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后入粳米同煮作粥,将粥晾至温热时,倒入蜂蜜,调匀即成。

每日1剂,随意食之。功能祛风,定惊。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痰挟惊,症见发热、头痛、呕吐、惊啼不安等。

185.葛根粉粥(《太平圣惠方》)

葛根粉10 g,粳米50 g,白糖适量。将葛根切开捣末,水磨澄汁,取下部淀粉,晒干即为葛根粉;将粳米用水淘洗干净,置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调入葛根粉及白糖,再沸片刻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作早、晚餐温热食用。功能清热除烦,生津止渴,解表透疹。适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心胸烦闷,咽干口渴或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等证;现代用于老年性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症。

186.葵菜粥(《食医心鉴》)

葵菜150 g,葱白1把,粳米150 g,酱油、精盐、料酒、香油、生姜各少许。将葵菜洗净,切碎放锅内,煮10余分钟,捞去渣,下淘洗干净的粳米,烧开,再放入葱、姜熬至粥熟,加精盐、料酒、酱油再烧开,放入香油即可。

每日1剂,分2~3次于空腹时食用,可服至病愈。功能清利湿热,通淋利尿。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不利之小便频急,淋漓涩痛,或兼腰部酸痛,少腹引痛等;今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注:方中所用的葵菜即中药冬葵子之叶(冬葵叶,又称冬苋菜、滑菜)

187.□蓄粥(《食医心鉴》)

□蓄30 g(鲜品50 g),粳米60 g。先将□蓄煎取汁,去渣,后入粳米煮粥;若用□蓄鲜嫩叶芽煮粥,可不去渣,有清香味,颇为爽口。

每日1剂,代粥服用,以清淡者为好。功能利水通淋,杀虫止痒。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之小便短赤淋漓,频急涩痛,或虫积腹痛,皮肤湿疹,阴部瘙痒等症;今可用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阴道炎、外阴瘙痒、皮肤湿疹等症。

188.黑豆粳米粥

黑豆、桑枝(锉)各30 g,椿根白皮(锉)15 g,粳米100 g。先于沙罐内煎桑枝、椿根白皮,去渣取汁,再加入豆、米,小火煮粥。

每日1剂,空腹食用。功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适用于风痹筋挛,痈肿疮毒等;今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足拘挛、疮痈等。

189.锁阳煲粥(《本草求真》)

锁阳15~30 g,大米50 g。将米淘洗净,与锁阳一同入煲内,加水如常法煮粥,粥成拣出锁阳即得。

每日1剂,调味服食,可作早、晚餐。功能补益肝肾,润肠通便。适用于肾虚阳衰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筋骨痿弱,行步艰难,及血虚津伤之肠燥便秘等;今可用于老年习惯性便秘、关节退行性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男性性功能减退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

190.黍米阿胶粥(《寿亲养老新书》)

黍米(净淘)100 g,阿胶(炙为末)30 g。将黍米入煲内,加水煮粥,临熟时下阿胶末,使烊化后,搅拌均匀即得。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之,可服至病愈。功能益气和胃,养阴补血,润肺止血。适用于阴血亏损,气虚不摄之胸闷短气,面白唇淡,头昏眼花,心悸失眠,干咳少痰,甚则咯血,或衄血紫癜,月经过多,崩中漏下,便血尿血等;今可用于肺结核、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191.紫苏子粥(《寿亲养老新书》)

紫苏子(熬,细研)20 g,青粱米(淘)100 g。沙锅内加水适量,煮沸,下青粱米煮作粥,将熟时,下苏子末调之即得。

每日1剂,可作早、晚餐服食之。功能降气化痰,散寒止咳。适用于肺气亏虚,肃降不能之胸闷咳喘,痰多清稀,久治难愈,自汗畏风,舌淡胖,苔白滑,或见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等;今可用于老年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

192.寒水石粥(《普济方》)

寒水石30 g,牛蒡根15 g,粳米100 g。将寒水石打碎入沙罐内加水先煎,再入牛蒡根,煎沸片刻,去渣取汁,后入米作粥。

每日1剂,于早、晚空腹时食用。功能清热除烦。适用于热病口渴,心烦懊恼,坐卧不安,甚则神志恍惚,汗出,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193.椿皮粥(《圣济总录》)

椿白皮30 g,粳米100 g。将椿白皮微炙,切细,入于沙罐内加水先煎,去渣取汁,后入粳米煮粥。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下注之足膝肿胀无力,皮色发红,关节酸重疼痛,屈伸不利,或见心胸满闷,发热体倦等。注:方中所用的椿皮为楝科植物香椿树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又名香椿皮。其性味苦涩、凉,无毒,有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止血杀虫之功。

194.槐花糯米粥

槐花米、糯米各50 g,砂糖少许。先于沙罐内加水适量煮槐米,沸后片刻即可,去渣取汁,后下米小火煮粥,候熟,入砂糖调匀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之。功能凉血止血,润肠通便。适用于血分热盛,迫血妄行之痔疮下血,肛周出血,便秘难解等。

195.榆皮粥(《备急方》)

榆皮30 g,粳米50 g。将榆皮捣碎,水煎,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作粥。

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功能利水通淋,消肿活络。适用于脾肾亏虚,水湿内停之面目浮肿,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等症;今可作为肾炎浮肿患者理想的食品。

196.蒲□粥(《粥谱》)

蒲□15 g,粳米100 g。将蒲□洗净切段,入沙罐内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再入米煮作粥。

每日1剂,于早、晚空腹时食粥。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止血。适用于血分热盛,血行逆乱之产后瘀血腹痛及各种出血症。注:方中所用的蒲□又名蒲黄根、蒲笋等,是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的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

197.蒲公英银花粥(《粥谱》)

蒲公英60 g,金银花30 g,粳米50~100 g。先于沙罐内,用武火水煎蒲公英、金银花15分钟,然后去渣留汁,下粳米,小火煮成稀粥即得。

每日1剂,任意食服,连服5剂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热毒壅盛之痈肿疮疖,红肿热痛,或咽喉肿痛,或目赤肿痛等;今可用于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眼结膜炎、急性皮肤感染性疾患、传染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亦可用于春季预防流感,或夏秋季预防胃肠道传染病。注:方中所用的蒲公英、金银花均以鲜品为佳。

198.蒲公英粥(《粥谱》)

蒲公英40~60 g,粳米100 g。先于沙罐内加水,武火煎煮蒲公英取汁,去渣,后入粳米,以小火煮为粥即可。

每日1剂,于早、晚分服之,5~7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热毒壅盛之痈肿疮疖,红肿热痛,或咽喉肿痛,或目赤肿痛等;今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皮肤感染性疾患、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等。

199.腽肭脐粥(《饮食辨录》)

腽肭脐(海狗生殖器)15 g,粳米50 g,葱、姜适量,盐少许,黄酒适量。将海狗肾用温水浸泡24小时后,从尿道处一剖两半,除去其中筋膜,洗净,切成2cm长的节段,放入锅内.加葱、姜、黄酒、盐等味料,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海狗肾半熟时,下淘净的粳米,同煮成粥。

每日1剂,分2次作早、晚餐食用。功能温肾助阳。适用于命门火衰而致阳痿不举,精冷无子,小便频数而清长,或尿少而浮肿,腰膝酸痛,精神不振,或见心悸气短,喘咳痰鸣等症;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病性水肿、慢性前列腺疾患等。注:凡阴精不足,虚火内盛者忌服本粥。

200.滑石粥(《寿亲养老新书》)

滑石(别研)25 g,瞿麦穗50 g,杭米80 g。于沙罐内加水3000 ml,先煎瞿麦取2000 ml,滤去渣滓,下杭米,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熬成粥,将熟时入盐少许,葱白3寸,最后入滑石末,煮令稀稠适宜即可。

每日1剂,分作3次食之,1周为1疗程。功能清热祛暑,利水通淋。适用于湿热内盛,膀胱不利之小便不利,短赤频急,淋漓涩痛等;今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产后尿潴留、小儿夏季热等。注:方中所用的杭米即粳米。

201.滑石葱瞿粥(《普济方》)

滑石30 g,葱白4茎,瞿麦穗、粳米各50 g,盐少许。先于沙罐内加水适量煎瞿麦穗,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作粥,加葱、盐,入滑石粉,煮令稀稠合宜即可。

每日1剂,分3次食用,连服3日。功能清热利湿,通阳化气,通淋止痛。适用于湿热下注,阳气郁闭之小便不利,淋沥不尽,灼热刺痛,或小便带血,或伴有身热,口舌生疮等;今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产后尿潴留、急性前列腺炎等症。

202.粳米羊肾脂粥(《圣济总录》)

粳米(净淘,沥干)100 g,薤白(切碎)7茎,羊肾脂150 g。先于沙锅内加水4000 ml,入豆豉大火煎煮15分钟,去渣澄清,取汁待用;铁锅置火上烧热,放入羊肾脂小火煎出油,再入薤白翻炒令熟,后入豉汁,与米一同用小火熬煮成粥即可。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之,5天为1疗程,可连服2疗程。功能温中理气,导滞止痢。适用于脾虚中寒之下痢日久,泻下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或腹部隐痛,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腰酸怕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等。

203.粳米神曲粥(《普济方》)

粳米100 g,神曲30 g。粳米洗净,神曲切小块,一同入沙锅内煮成粥。

每日1剂,分早、晚各服1次,可服至病愈。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适用于饮食停滞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肠鸣泻痢等。

204.粳米大枣粥(《普济方》)

粳米100 g,大枣8枚,薤白(切碎)、枳壳、豆豉各10 g,陈橘皮15 g,生姜汁适量。先将薤白与枳壳、陈橘皮一同入沙锅内煎汤取汁,去渣,再下粳米、大枣、豆豉煮粥,待粥熟调入生姜汁即可。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温服。功能益气健脾,行气宽中,通阳散结,温中止呕。适用于胸痹气滞之胸闷胁痛,痰饮咳喘,呕吐呃逆,或食积中焦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肠鸣泻痢,食欲不振等;今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急性胃肠痉挛、消化不良等。

205.粳酥芜荑粥(《普济方》)

白粳米100 g,芜荑仁10 g,酥80 g。将芜荑仁微炒,□捣末备用;取白粳米,淘洗净,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煮粥,候熟时下酥及芜荑末,搅匀煮熟即得。

每日1剂,可分2次服食。功能清热利湿,通淋利尿。适用于久淋不愈,小便不畅,黄赤灼热,排尿刺痛,舌红苔黄,脉数等;今可用于急慢性尿道炎、肾盂肾炎、肾炎等。注:方中所用的芜荑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种子加工而成,性味辛、苦、温,可杀虫消积,清热利湿。

206.粳米桃仁粥(《圣惠方》)

粳米50 g,桃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者,研细)30 g。将粳米洗净,与桃仁末一同入沙锅内,加水煮粥即得。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之。功能补益脾胃,润肺止咳,滑肠通便。适用于上气咳嗽,胸胁疼痛,气逆喘急,大便秘结等;今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桃仁兼能破血逐瘀,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食用。

207.粳米羊肉枸杞粥(《宫廷颐养与食疗粥谱》)

枸杞、羊肉、粳米各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小块,与枸杞、粳米一同煮成粥,候粥熟加入葱、豆豉、酱油及盐少许,再煮沸片刻即可。

每日1剂,分次趁热食之,连服1周。功能温中散寒,滋肾益精。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畏冷肢凉,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泻,甚或面浮肢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或精血衰少之不育不孕等证;亦可作为冬季阴阳双补的保健品。

208.蔓菁粥(《饮馔服食谱》)

蔓菁子(研碎)30 g,粳米50 g。先将蔓菁子放入盆中,加清水2大碗,浸泡15分钟,用双层纱布过滤,并绞榨取汁,倒入沙罐,下粳米,煮成稀粥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服完。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适用于外感风热,经脉不利之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翳膜遮睛,耳鸣耳聋等;今可用于春夏季感冒、急性传染性眼结膜炎等;亦可用于预防流行性病毒性感冒。

209.榛子粥(《济众新编》)

榛子(水洗去皮,水磨滤取汁)100 g,粳米50 g,蜂蜜少许。于沙锅内加水适量,下粳米及榛浆汁,一同煮成粥,至米烂汤稠,粥成时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每日1剂,1次食完,久服尤佳。功能益气力,宽肠胃,温中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饮食减少,体瘦倦怠,脘腹痞满,面白无华,大便溏泻等;亦可用作儿童及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210.槟榔粥(《太平圣惠方》)

槟榔10 g,粳米50 g,糖适量。将槟榔捣碎,装入纱布袋内,与洗净的粳米,一同入沙锅内,加水熬煮,至米烂粥成,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作早、晚餐温热食用。功能益气和胃,消积导滞,利水消肿,杀虫通便。适用于脾虚湿阻,食积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厌食,或水肿脚气,或虫积腹痛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病水肿、肠道寄生虫病、消化不良等。

211.酸枣粥(《饮膳正要》)

酸枣仁15 g,粳米60 g。将酸枣仁用水研磨,绞取汁;将粳米洗净,与酸枣仁汁一同入沙锅内,加水煮粥即得。

每日1剂,临睡前空腹食之,服至病愈。功能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血不足,神不守舍之心烦不得睡卧,多梦健忘,头晕目眩,饮食无味,肢倦神疲等;今可用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等。

212.酸枣熟地粥(《太平圣惠方》)

枣仁、熟地各10 g,粳米30~60 g。将酸枣仁微炒,捣碎,与熟地一同入沙锅内,加水煎煮2次,去渣留汁,再下粳米煮成粥即得。

每日1剂,分3次饮粥。功能补血益阴,滋养心肾,宁心安神。适用于心肾精亏,神不守舍之心烦不眠,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腰膝酸软,肢体麻木,面白无华,爪甲不荣,或女子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等。

213.磁石粥(《养老奉亲书》)

磁石30 g,猪肾1对,粳米100 g。将猪肾洗净,剖开,去内膜,细切;将磁石打碎,先入沙锅内,煎煮2小时,然后去渣留汁,再下猪肾及粳米一同煮至粥熟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之,10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停用3天,再服第2疗程,直至病愈。功能益肾开窍,聪耳明目。适用于肾虚精亏,髓海失充,相火上扰所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耳鸣耳聋,头目眩晕,心悸失眠等。

214.鲜地黄粥(《食医心镜》)

鲜生地50 g(或干生地10 g),大米适量。将生地洗净,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捞去药渣,再下淘净的大米,煮烂成粥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餐时吃粥。功能清热凉血,滋阴生津。适用于阴虚内热之午后或夜间发热,五心烦热,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口渴多饮,形体消瘦,便秘尿赤,或血热吐衄等;今可用于长期低热、糖尿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等。注:湿热内盛,脾虚便溏者慎用本粥。

215.稻灰粥(《本草纲目》)

赤稻细梢若干,丁香1枝,白豆蔻半枝,粳米50 g。将稻细梢烧灰,绢包,用开水浸泡取汁,倒入沙罐,下丁香、豆蔻、粳米,煮作稀粥即得。

每剂于空腹时饮下。功能行气利隔。适用于噎食不下,胸中撑胀,嗳气呃逆等症。

216.鲤鱼麻根粥(《普济方》)

鲤鱼(去鳞及肠杂,细切、去骨)1条(重500 g),苎麻根(干者,净洗,锉)60 g,糯米50 g。以水3碗,先煎苎麻根,取汁去渣,倒入沙锅,下糯米及鲤鱼,小火熬煮成粥,粥成时,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作早、晚餐温热食用,可服至病愈。功能补脾益气,凉血止血,固元安胎。适用于脾虚气陷,热扰血分之妊娠胎动不安,少腹疼痛,下血不止,饮食减少,下肢浮肿,头晕心悸等;今可用于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217.鲤鱼赤小豆粥(《太平圣惠方》)

鲤鱼(去鳞、鳃、肠,洗净)1尾(约500 g),赤小豆50 g,紫苏茎叶各15 g,陈皮10 g,生姜6 g,葱白4茎,粳米50 g,糖、醋各少许。先于锅内加水煮沸,入鲤鱼及赤小豆共煮,至豆烂,再下紫苏茎叶及陈皮,煮沸约20分钟,捞出残渣,再下淘净的粳米,小火熬煮成粥即得。

每日1剂,于空腹时食鱼及豆,饮粥。功能健脾通阳,行气逐水,消肿除胀。适用于脾虚湿阻,阳气闭郁之肢体水肿,小便短少,甚至一身尽肿,或胸腹积水,或妊娠水肿等;今可用于慢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胸膜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注:饮用本粥时不宜加食盐调味,但可用糖、醋等调味品。

218.鲤鱼阿胶粥(《太平圣惠方》)

鲤鱼(洗净)500 g,阿胶(炒)30 g,糯米50 g,葱、姜、橘皮、盐各少许。将鲤鱼宰杀后,去鳞及肠杂,洗净,下于汤锅内,加水,煮至鱼烂,剔去骨刺,再下粳米,一同煮成粥,待粥将熟时,入葱、姜、橘皮、盐等,再煮15分钟,倒入阿胶,使之溶化,搅匀,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次趁热吃粥,连食5~7日即可显效。功能健脾养血,止血安胎。适用于阴血不足,胎元不固之妇人伤胎,下血不止;今可用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人流术后出血不止、月经过多等;亦可用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日常保健。

219.鲫鱼山药粥(《粥》)

鲫鱼250 g,山药、粳米各100 g,葱白、姜末、料酒、食盐、味精各适量。将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清水、料酒、葱、姜、盐等,煮至极烂,用汤筛过滤,去刺留汁,放入去皮切成小块的山药和淘洗净的粳米,添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煮,水沸后,改文火慢慢煮至米开花时,调入味精即成。

每日1剂,随意食之。功能健脾益胃,滋养气阴,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湿阻,气阴不足引起的肢体困乏,脘腹隐痛,纳呆食少,反胃呕吐,大便溏薄,面白身肿,小便短少等;今可用于慢性胃肠炎、慢性肾病水肿、产后缺乳、慢性支气管炎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220.橘皮粥(《太平圣惠方》)

陈橘皮、紫苏茎叶各20 g,大腹子3枚,桑根白皮25 g,生姜(切片)9 g,粳米50 g。将橘皮用温水浸去白瓤,取橘红,烘焙干,与紫苏茎叶等4味一同放入沙罐,加水复煎2次,去渣留汁,下入淘净的粳米,煮至粥熟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之。功能理气宽中,消积健胃,泻肺定喘,利水消肿。适用于下肢浮肿,小便短少,肢体酸重,心胸憋闷,气逆喘息,嗳气频频,饮食不下,脘腹胀满,倦怠神疲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肾病水肿、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肝硬化腹水、肺心病等。注:方中所用的大腹子即槟榔。

221.薤白粳米粥(《养老奉亲新书》)

薤白(洗净,细切)、葱白(洗净,细切)各1握,粳米200 g,姜末、酱、花椒末各适量。将粳米洗净,下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微火熬,待粥将熟时,下薤白及葱花,再稍熬片刻,放各味调料,咸淡自酌。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之。功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适用于胸阳痹阻,气血郁滞之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促,甚则心悸,或痛引肩背,或感寒痛甚,四肢冰凉,舌苔白,脉沉细等;今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属阴寒偏盛者的药膳食品,常服食效佳。

222.薤白羊肾粥(《圣济总录》)

薤白7茎(切),生姜6 g,新鲜羊肾1只,粳米100 g。将羊肾洗净,剖开,去内膜,细切;粳米洗净,入沙锅内煮作粥欲熟时,下羊肾、生姜、薤白,并入少许食盐,搅和令匀,煮至羊肾熟即可。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用。功能温肾健脾,宽胸理气,通阳散结。适用于胸阳痹阻,气血郁滞之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胸闷气促,甚则胸痛彻背,气逆喘急,心悸汗出,面白唇淡,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无力等;今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属阳虚偏盛者的药膳食品;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

223.薯蓣粉粥(《调疾饮食辨》)

薯蓣粉20 g,粳米100 g,白糖适量。将薯蓣粉用凉水调成糊状备用;将洗净的粳米下锅,加水煮粥,待粥熟时,下薯蓣粉糊及白糖,搅匀,煮沸即可。

每日1剂,分次随意食用,常服食。功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适用于脾、肺、肾三脏虚损,气阴不足之咽干燥咳,食少便溏,或阴虚燥热之消渴引饮,盗汗遗精,夜寐不安,或早泄滑精,夜尿频多等证;今可用于糖尿病、男性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疾患、小儿遗尿症等;亦可用于日常保健。

224.熟地二黄粥(《太平圣惠方》)

黄芪、熟地黄各30 g,黄母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1只,粳米100 g。将黄芪、熟地黄装入纱布袋,与黄母鸡同放入沙锅,加水煮令极熟,去纱布袋及鸡骨,取汁及鸡肉,下米煮粥,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3日1剂,每日2次食肉喝粥。功能大补气血。适用于五脏虚损,虚羸少气,四肢乏力,腰膝酸软,面白少华,小便频数或不禁,消渴引饮,自汗盗汗等;糖尿病患者可长期食用。

225.薏米白术粥

薏米50 g,白术30 g,白米50 g,白糖适量。先煎白术去渣留汁,下薏米、白米同煮成粥,加白糖适量拌匀即可。

每日1剂,作早、晚餐食用。功能健脾化湿,和中开胃。适用于脾虚湿阻,中焦失调之神疲倦怠,气短乏力,肠鸣泄泻,不思饮食,口淡乏味,脘腹痞胀,小便不利,渴不欲饮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226.薏苡仁粳米粥(《食医心镜》)

薏苡仁30 g,粳米50 g白糖适量。将薏苡仁与粳米分别浸泡发胀,用水淘洗干净,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慢慢熬烹,直至米粒烂熟粥稠时,调入白糖适量,即可食用。也可将薏米洗净晒干,碾成细粉;粳米加水煮粥,待煮至8成熟时,将薏苡粉调入,文火再熬至粥稠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每次饮食1碗,10~15天为1疗程。功能利水渗湿,清肺除热,健脾止泻。适用于老年人脾虚湿阻之下肢浮肿,肠鸣腹泻,筋脉拘挛,脚气肿痛,风湿痹痛,白带淋浊等;亦可作关节炎、扁平疣、肝炎、肾炎、癌症的辅助药膳食品。注:本粥为清补之品,宜长期服食方可奏效。

227.薄荷粳米粥(《医余录》)

薄荷15 g(新鲜的可用30 g),粳米60 g,冰糖适量。取薄荷煎汤候冷;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及薄荷汤,再煮1~2沸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之。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醒神通窍。适用于风热感冒之头痛目赤,鼻塞流黄涕,汗出不畅,口干咽燥,咽喉肿痛,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等;亦可作夏季防暑解热之品。注:①薄荷汤下锅后,不宜久煮,以防降低效力。②脾胃虚寒者少食,虚弱多汗者不宜服。

228.藿香粥(《养生随笔》)

鲜藿香10 g,粳米50 g,红糖适量。将藿香切碎装入纱布袋内,绞榨取汁;将洗净的粳米下入沙锅内,加水煮成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藿香汁及红糖,再煮1~2沸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每次饮食1碗,病愈即停食。功能发表解暑,理气止呕。适用于夏伤暑湿之身热恶风,鼻塞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腹痛吐泻,食欲不振,小便短赤等症。

229.糯米槟榔粥(《圣济总录》)

糯米100 g,槟榔(炮、捣末)、郁李仁(去皮,研为膏)、火麻仁各15 g。先以水研火麻仁滤取汁,入糯米煮作粥,将熟时,下槟榔、郁李仁膏搅匀,煮至粥熟汤稠即得。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饮食。功能理气消胀,润肠通便。适用于食积气滞之胸胁满闷,咳逆气急,咳痰量多而黄稠,脘腹胀满,大便秘结等;今可用于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等。注:若脾虚气弱,消化不良者可将糯米易成粳米。

230.糯米补肾粥

生山药(捣碎)50 g,川断、杜仲、苎麻根各25 g,糯米50~100 g。先煎川断、杜仲、苎麻根,去渣留汁,下糯米及山药,共煮为粥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温服,可服至病愈。功能补肾助阳,益气养阴,凉血安胎。适用于脾肾亏损,精血不足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今可用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等,患者可早期服用。

231.糯米内金粥

鸡内金15 g,生山药45 g,糯米50 g。先以文火煎鸡内金1小时,去渣留汁,下糯米及山药,再煮成粥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服。功能益气养阴,健胃消食。适用于脾胃不和,食积不化,气阴两虚之脘腹胀满,嗳气厌食,神疲倦怠,肢体乏力,大便不调等;今可用于单纯性消化不良、慢性肝胆疾患、泌尿系结石等;亦可用于儿童日常预防保健。

232.糯米枣莲粥

莲肉20 g,红枣(去核)10枚,怀山药25 g,糯米50 g,白糖适量。将莲肉、山药、红枣及糯米一同入沙锅内,煮至成粥,临熟时加白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服,亦可长服。功能健脾补肾,益气养心,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肾虚弱,气血不足之体倦无力,食少便溏,面白无华或萎黄,夜寐多梦,心神不宁,遗精淋浊,崩漏带下诸症;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二、汤类

233.二生汤(《圣济总录》)

生木瓜,生姜(不去皮)各等份(根据患儿大小选择用量:5岁以上者4~6 g,5岁以下者2~4 g)。将生木瓜,生姜切作薄片,放入沙锅,加水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次温服。适用于寒湿内蕴,胃失和降之小儿呕吐症;今可用于儿童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

234.二叶汤(《太平圣惠方》)

枸杞叶90~150 g,青蒿叶30 g,葱白1握,淡豆豉20 g。先用水500 ml煮青蒿、淡豆豉、葱白至250 ml,去渣留汁,下枸杞叶,用武火煮几沸即可,加佐料调味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饮完,7天为1疗程,可连用2疗程。功能滋阴退热。适用于阴津亏虚,相火内扰之骨蒸潮热,低热不退,咽干口渴,尿短黄,肩背烦疼,头痛头昏,不能下食等。

235.二沥汤(《圣济总录》)

竹沥、梨汁、荆沥各100 ml,陈酱汁50 ml。将方中诸汁倒入杯中,搅匀后,用纱布过滤,装杯备用。

每日1剂,分4次(白天3次,夜晚1次)温服,连用3天。适用于外感风热之咽痒咽痛,失音不语等。注:方中所用的荆沥学名为牡荆沥,又名牡荆汁,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即将新鲜荆木截成尺余长小段,架于火上烤之,从两端沥出的汁液。其有疏散风热,化痰通络,行气活血之功。

236.二母团鱼汤

鳖(宰杀,去内脏,洗净)1只,知母、贝母、银柴胡、甜杏仁各15 g。先将知母、贝母、银柴胡、甜杏仁等用纱布包好,与鳖同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同煮至肉烂汤香,去纱包,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佐餐食肉饮汤。功能滋补肺肾,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肺肾阴虚,燥热内盛之骨蒸潮热,夜寐盗汗,两颧红赤,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咳甚胸痛,咽干声嘶等;今可用于肺结核、秋季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等。注:方中所用的团鱼即甲鱼,又名鳖。

237.人参薤白汤(《医方类聚》)

人参(细切,以水1000 ml,煎取300 ml)15 g,薤白(切)3~7茎,鸡蛋白3枚。将鸡蛋白、薤白倒入碗中,调搅均匀,然后冲入加热的人参汤,调和备用。

每日1剂,分3次饮之,未定再服,气下则停。功能益气通阳,导滞下气。适用于中阳闭郁,胃失和降之反胃呃逆,嗳气频作,脘腹胀满,心悸自汗等;今可用于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冠心病、心绞痛等。注:方中所用的人参宜选生晒参,若选红参其量宜在10 g以下。

238.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人参、莲子(炒)、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各适量。将方中各味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2小时,去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2~3次温饮。功能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涩肠止泻。适用于气津两伤,胃燥失润之神疲乏力,心悸自汗,口渴咽干,唇燥喜饮,纳食欠佳,小便短少,或久泻不止。注:方中所用的人参宜选西洋参。

239.人参胡桃汤(《重订瑞竹堂经验方》)

人参、胡桃肉10 g,生姜5片。将3味放入瓦罐中,加水1盏,煎至7分,去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于临睡前温服。功能益气壮阳,温肾补肺,纳气平喘。适用于肺肾两虚,气不归根之久患胸满喘急不能睡卧者;亦可作为老年人日常保健,久服方可奏效。注:方中所用人参常见的炮制品有生晒参、红参之分,前者性微温而不燥,后者性温而燥。故见寒甚者宜选红参,一般者可用生晒参。

240.人参归芪猪肾汤(《傅青主女科》)

人参5 g,当归5 g,黄芪3 g,猪肾2个,淡豆豉10粒,生姜3片,韭白3段。先将猪肾洗净,去筋膜,放入瓦锅中加水适量煮熟后,取汁500 ml,加入其他各药,先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40分钟左右,取汁250 ml备用。

每日1剂,分2次服下;猪肾切片调入食盐,可以佐餐食用。功能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散寒通阳。适用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之腰膝畏冷酸痛,手足不温,或妇女产后指节冷痛,头汗不止等;今可用于颈椎、腰椎肥大引起的疼痛不适;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241.人参炖鸡汤

人参10 g,老母鸡1只。将鸡宰杀后,沥血,去毛及内脏,剁去头爪,洗净,切块,在沸水锅中焯去血水,漂净待用;人参用水洗净泡发后,切薄片,装入纱布袋中;沙锅内放宽水,将鸡与药袋、诸调料一并放入,先用旺火烧开,除去浮沫,改用小火慢炖,约2小时左右,加盐,再炖数分钟,即可起锅备用。

每剂可供2~4人佐餐食肉喝汤。功能大补元气,强筋健骨。适用于元气亏虚之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畏风等;今可用于手术后、产后、病后的体力恢复,及慢性胃炎、冠心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哮喘等;亦作为冬令进补之剂。注:此汤在感冒或急性病期间不宜服食,且服用不宜过量。服此药膳期间忌吃生萝卜。

242.人参鹿尾汤

鹿尾1只,人参3 g,净鸡1只、精火腿肉50 g,精猪肉50 g,水发蘑菇50 g,鲜汤500 ml,黄酒30 ml,盐6 g,白糖3 g,陈皮3 g,葱50 g,姜20 g,植物油适量。将鹿尾先用沸水稍泡一下后,用清水洗净污秽。下锅煮10分钟捞出,退毛,如不易退净,可反复烫洗,直至退净;将鸡宰杀后,去毛与肠杂,洗净后,剁去爪,剖成两片,再放入沸水锅汆熟,捞出,剔去大骨;将精猪肉、火腿各切成块,精猪肉放沸水锅内焯一下捞起;将人参洗净,上笼蒸软后,切成薄片待用;架炒锅,放植物油,烧至8成热时,放葱、姜入锅煸香,烹黄酒,加水,将鹿尾下锅烧沸10分钟,捞出葱、姜,再用小火煨10分钟后,捞出鹿尾待用;将精猪肉、火腿、蘑菇、鸡一起排放在搪瓷盆内,再将陈皮、人参、鹿尾放在鸡肉的两旁,兑入加白糖烧沸后的鲜汤,加盖,用湿绵纸粘密封,上笼蒸约1小时30分钟,取出装碗即得。

每剂可供2~4人佐餐饮汤吃肉。每日1次空腹食用。功能益肾助阳,补肺健脾,强壮腰膝。适用于肾虚精亏之阳痿早泻,遗精滑精,腰痛膝软,下肢无力,精神萎靡,或元气亏虚之倦怠乏力,动则汗出,反复感冒等;亦作为虚寒体质之人进补服用。注: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此汤。

243.十全大补鸡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熟地黄、白芍各10 g,当归、肉桂各5 g,川芎、甘草各3 g,大枣12枚,生姜20 g,肥鸡半只,老鸭子半只,猪肘子250 g,猪肚250 g,墨鱼50 g,筒子骨500 g,香菇、冬笋、花生米各50 g。先将鸭、鸡、筒子骨、墨鱼、猪肘子、猪肚分别洗净待用;将香菇切成块,冬笋切成两半,皆放冷水锅中,烧开后立即取出,晾冷备用;取两块洁净纱布,将党参、黄芪、大枣、花生米等,及白术、熟地黄、茯苓、白芍、肉桂、当归、川芎、甘草、生姜等分别包成两包备用;制作时,架锅放入冷水6000 ml,置旺火上,下鸡、鸭、猪肘、猪肚、墨鱼、筒子骨、两包料药、葱丝、花椒等,烧开半小时后,减小火力,兑入黄酒,继续煨炖,至汤浓缩到3000 ml左右,再减小火力煨炖至鸡、鸭烂熟,取出熟鸡切成1 cm见方的小块,鸭切成2.5 cm长、0.5 cm宽的条,猪肚切成丝,猪肘切成12块,以上分别盛在12个瓷碗中;将墨鱼脱去骨,斜切成片,均匀分入上述12个碗中;取出熟地黄等9味中药的纱布包和葱丝不用,打开另一布包,将其中4味均匀地分放入上述12碗中;另取小锅,放入冬笋、香菇,加入部分原汤,烧开后,取出冬笋片、香菇块均匀放入上述12碗中;将全部原汤过滤,除去骨渣等杂物,倒入小锅中烧开,加精盐、胡椒粉、味精,调好口味、分别舀入以上12碗中,每份含原汁250 ml左右即可。

每剂可供12人佐餐喝汤食肉,或每日1碗,或隔日1碗,1周为1疗程。功能滋阴壮阳,气血双补。适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之精神疲惫,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畏寒肢冷,毛发脱落,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虚劳喘咳,遗精出汗等;今可用于多种贫血症、低血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营养不良、慢性肾病水肿、胃下垂、脱肛、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消耗性疾患等;亦可用于手术后、大病后恢复期的患者。

244.丁香汤(《圣济总录》)

母丁香(捶碎)3粒,陈橘皮(水浸,去其内面白色部分,焙枯)1枚。将母丁香、陈橘皮同放入沙罐,加水200 ml,煎煮取汁100 ml,去渣备用。

每日1剂,乘热频频呷饮。功能散寒行气,降逆止呕。适用于寒滞中焦,胃气上逆之胃脘冷痛,得温则缓,呕吐呃逆,口泛清水,厌食纳呆。注:方中所用的母丁香为丁香之成熟果实,又名鸡舌香;陈橘皮为陈放时间较长的干燥橘皮。

245.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

丁香、柿蒂各6 g,人参3 g,生姜5片。将方中各味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次频频温饮,得效即可停饮。功能益气温中,和胃降逆。适用于脾虚胃寒,气机逆乱之干呕呃逆,嗳气频作,并见脘腹畏冷,口泛清水等。注:方中丁香有公、母之分,本方宜选公丁香;人参则宜选红参。

246.八珍鸡汤

熟地黄、当归各15 g,白芍、党参、白术、茯苓各10 g,炙甘草6 g,川芎8 g,肥母鸡肉500 g,猪肉150 g,杂骨150 g,葱、生姜各10 g。先将熟地黄等8味中药用纱布包裹,扎紧,置沙罐中,加清水浸泡至透待用;将鸡肉、猪肉切小块,杂骨打碎,生姜拍破,葱扎成小把,与药包同置沙锅中,加清水至满,以武火煮沸,打去浮沫,用文火慢炖至鸡肉熟烂,捞去姜、葱及药包,调味后即得。

每剂可供5人佐膳饮汤食肉,常服。功能补益气血,健脾养肝。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之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月经稀少,闭经,产后体虚,乳汁不生,病后体虚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247.大麦羊肉汤(《饮膳正要》)

大麦仁100 g,草果5个,羊肉500 g,食盐适量。将大麦仁用开水淘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沸,再用小火煮熟;再将洗净切块的羊肉与草果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熬煮,然后将羊肉、草果捞起;将汤与大麦仁汤合并,再用小火煎熬熟透,将羊肉切成小片,放入大麦汤内,加盐少许调匀,即可食用。

每日1剂,随时饮用。功能温肾助阳,暖脾和胃,理气宽中。适用于脾肾虚寒之腰膝冷痛,四肢不温,脘腹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涎,恶心厌食,肠鸣腹泻等;亦可作为素体虚弱、胃肠功能减退者补益保健用。注:胃热大便于结者不宜服用此汤。

248.千金鲫鱼汤(《千金方》)

鲫鱼250 g,猪脂(切块)100 g,漏芦、钟乳石各60 g。将鲫鱼、猪脂、漏芦、钟乳石等同放入沙锅内,加清水和米酒各半,煮至烂熟,去渣取汁备用。

每3日1剂,分次喝汤。功能补气生血,通经催乳。适用于产后气血不足之乳汁缺少。

249.马兰车前茵陈汤

马兰、车前草各60 g,茵陈30 g。将马兰、车前草、茵陈同放入沙罐内,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即可。

每日1剂,分2次口服。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适用于肝胆湿热之一身面目尽黄,黄色鲜明,小便深黄,厌食腹胀,恶心呕吐,四肢乏力,大便失调;今可用于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注:方中所用的马兰又名马兰头、马兰菊、螃蜞菊、灯盏细辛等。

250.山药玉竹白鸽汤

白鸽1只,山药、玉竹、麦门冬各15克。先将白鸽宰杀,去毛及内脏,取肉切小块,与山药、玉竹、麦门冬等3味装沙罐中,加清水,煎煮至肉烂汤稠,加调味料即可。

每3日1剂,分次吃肉喝汤。功能滋肾养阴,生津止渴,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肾亏虚,气阴不足之久咳虚喘,消渴多饮,小便频多等;今可用于小儿遗尿症、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糖尿病等;亦可用于儿童及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251.小麦昆布汤

昆布100 g,小麦仁50 g。将昆布、小麦仁(布包)放入沙锅内,加水同煎至小麦烂熟时,去小麦仁,留汁液与昆布备用。

每次饮汁2汤匙,频频饮用,嚼食昆布,每日1剂。功能益气健脾,消痰散结,利水消肿。适用于痰热郁结之胸中气噎,喉中常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吞之不进,或咯吐黄稠痰,或水肿尿少等;亦可用于预防保健。注:方中所用的昆布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叶状体。

252.下乳汁汤(《妇人良方》)

粳米15 g,糯米15 g,莴苣子3 g,生甘草15 g。先用净水将粳米、糯米、莴苣子分别洗净;将诸味同放入沙锅中,加水1000 ml,煮45分钟左右,去渣取汁250 ml备用。

每日1剂,分作3次服用,连服数日。功能健脾益气,通经下乳。适用于哺乳妇气少血衰之脉涩不行,乳汁绝少。

253.三生汤

生山楂15~30 g,生槐米、生何首乌各10~15 g。将山楂、槐米、首乌等3味洗净,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以文火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饮之,连续饮服10日后,改为隔日1剂,继续服20日为1疗程,可连续2个疗程。功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滋肾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经络阻滞,食积不化之神疲体衰,虚胖无力,短气自汗,心悸胸闷,嗜睡鼾重等;今可用于高脂蛋白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症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生槐米即含苞未放的槐花花蕾。

254.三叶汤(《太平圣惠方》)

牛膝叶、龙葵叶、地黄叶各120 g,生姜15 g,豆豉40 g。先以水5大盏煎姜、豉,去姜、豉,取汁2盏半,下牛膝叶等,煮作汤,少入盐、醋调味即得。

每日1剂,分次饮食之。功能养阴清热。适用于阴津亏虚,燥热内扰之骨蒸潮热,夜寐盗汗,两颧红赤,四肢无力等。

255.牛肉返本汤(《乾坤生意》)

牛肉(切块)250 g,山药30 g,莲子30 g,茯苓30 g,小茴香(布包)30 g,大枣(去核)30 g。将方中各味同放入沙锅,加水适量,以小火炖至烂熟,酌加食盐等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分次佐膳饮汤吃肉,可经常食用。功能补气健脾,和胃温中,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虚损羸瘦,体倦乏力,口淡乏味,纳差食少,脘腹痞满,大便稀溏等;亦可用于日常保健。

256.牛膝海味汤

怀牛膝30 g,海蜇250 g,淡菜60 g,油盐酌量。把海蜇水发浸洗,去除咸腥味待用;将淡菜和牛膝洗净,与海蜇一起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煎汤,加入食盐等调料即可。

每日1剂,分次温饮,每周可用3剂。功能清热平肝,滋阴补肾。适用于肝阳上亢,肾阴亏虚之头痛眩晕,心烦躁扰,面红目赤,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骨蒸潮热,夜寐盗汗,尿黄便秘等;今可用于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牛膝入药有怀牛膝和川牛膝之分,前者产于河南怀庆地区,偏有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引火下行之功;后者产于四川省,长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257.牛鞭壮阳汤

牛鞭100 g,狗肾10 g,羊肉100 g,菟丝子10 g,肉苁蓉6 g,枸杞子10 g,乌鸡肉50 g,黄酒50 ml,花椒6 g,干姜5 g,葱白5茎,猪油30 g。将牛鞭用温开水发透,刮去外层粗皮,纵向剖成两块,再用清水洗净,漂30分钟;将狗肾用油沙炒泡,下温水中浸泡30分钟后,刷洗干净;将羊肉切小块,置沙锅中,加清水,煮沸去血水,捞出后,浸于凉水内漂洗;然后将3味置沙锅中,加清水,煮沸,打去浮沫,加鸡肉、黄酒及味料等,以文火炖煮,每隔30分钟,搅动1次,至6成熟时,捞去味料,再将用纱布包好的菟丝子、肉苁蓉、枸杞子放入汤中,炖至肉烂汤成,取出牛鞭切成条块,狗肾切片,鸡肉取出别用。

每剂可供2人饮汤食肉,常用。功能温肾壮阳,补精填髓,暖脾柔肝。适用于中老年人肾虚尿多,阳痿早泄,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尤以男性用之为宜,久病体虚者亦可食之。注:方中所用的牛鞭又称牛阴茎,指的是带睾丸的雄牛外生殖器。

258.乌鸡汤(《仁寿录》)

乌骨鸡1只,大生地120 g,饴糖120 g。选择白毛乌骨鸡(其他杂毛鸡亦可,但须是乌骨者)1000 g以上者,无论公鸡、母鸡均可,宰杀后去毛及肠杂,洗净待用;大生地酒洗后切片,与饴糖拌和后,装入鸡肚内,缝好剖口,放入兑有清水的瓦罐内,上笼蒸至熟烂,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剂可供5人佐膳食肉喝汤。功能滋阴补血,养肝益肾。适用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之腰膝酸软,神疲倦怠,夜寐多梦,潮热盗汗,遗精早泄,尿赤便干,或产后发热,大便秘结等;今可用于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化学物理损伤造血组织所致的贫血、糖尿病、高血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259.乌鸡良姜汤(《千金要方》)

雄乌鸡1只,胡椒、陈皮各6 g,良姜3 g,草果2个,面酱50 g,葱、姜、醋等调料适量。将鸡宰杀后去毛、内脏,洗净,切成块状备用;将鸡块与以上诸药、姜末、葱、醋、酱等调拌均匀,放入瓷罐内封口,隔水煮熟即可。

每剂可供2~4人佐餐吃肉喝汤。功能益气健脾,补肾填精,温胃散寒。适用于脾肾阳虚,阴血不足,寒滞胃脘之大便泄泻,消渴引饮,食欲不振,脘腹冷痛,或耳聋耳鸣,头晕眼花,遗精滑泻,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赤白带下等;今可用于病后、产后恢复调理;亦可作为老年人和健康人的养生保健食品。

260.乌鸡乌贼当归汤

水发乌贼鱼肉50 g,当归身5 g,黄精20 g,鸡血藤12 g,乌骨鸡肉100 g,葱白、生姜、料酒、食盐各适量。将洗净切好的当归身、黄精、鸡血藤用纱布包裹,与鸡肉同置沙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用武火烧至欲沸时,打去浮沫。然后将水发乌贼鱼肉、生姜(拍破)、料酒、葱白、食盐放入锅内,改用文火煨炖至鸡肉熟烂为度,弃纱布包,拣取葱、姜后备用。

每日1剂,分次佐膳吃肉喝汤。功能益气补血,滋养肝肾,活血调经。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血滞胞脉之月经延期,经血量少,色紫暗有块,甚或经闭,或经行腹痛,并见腰膝酸痛,关节不利等;今可用于妇女原发或继发性闭经、月经前后紧张综合征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261.乌豆姜草汤(《寿亲养老新书》)

乌豆30 g,生姜30 g,炙甘草30 g。将乌豆、生姜、甘草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至豆烂,取汤去渣即可。

每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饮之。功能暖脾益肾,补气温阳。适用于脾肾不足,阳气亏虚之腰膝酸冷,四肢不温,腹痛隐隐,喜温喜按,口泛清涎,纳差食少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262.月季花汤(《泉州本草》)

月季花(洗净)3~5朵。将月季花放入小锅中,加水150 ml,以文火煎至100 ml,去渣取汁,倒入杯中,加冰糖、黄酒10 ml调匀即可。

每日1剂,候温后1次顿饮。功能行气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有块,或闭经,痛经等。

263.水陆二味汤

芡实米50 g,金樱子20 g。先将金樱子放入沙罐,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下芡实米,煮至米烂汤稠,放白糖适量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次温饮。功能益肾健脾,固精缩泉。适用于脾肾亏虚,精关失固之梦遗滑精,阳痿早泻,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余沥不尽,遗尿失禁,或妇女白带清稀量多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疾患、小儿遗尿症、阴道炎等。

264.仓米薤白汤(《备急千金要方》)

粳米(净淘,漉干)135 g,薤白(去青,切细)1握,羊脂(熬)600 ml,香豉500 g。先将香豉放入沙锅,加水6000 ml,煎取3000 ml,滤渣留汁,澄清备用;再将薤白以羊脂煎至色黄,与粳米同下入豉汁中煎取2400 ml备用。

早晨空腹温服600 ml,2小时后更进600 ml,得快利止,若利不止,更服如前,利后进粳米豉粥,若复作,更服1剂。功能:温中除湿,行气导滞。适用于寒凝积滞之下痢后重。

265.双叶盐汤

茶叶3 g,苏叶3 g,盐6 g。先用沙锅炒茶叶至焦,再下盐炒呈红色后,下苏叶,加水共煎成汤,滤渣取汁,倒入杯中备用。

每日1剂,分2次温饮。功能清热疏风,宣肺利咽。适用于外感风热,肺气闭郁引起的声音嘶哑;今可用于急性咽喉炎;亦可用于预防感冒。

266.玉竹瘦肉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猪瘦肉250 g,玉竹100 g,葛根60 g,葱白15 g,淡豆豉15 g。将玉竹、豆豉、葛根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葱白洗净,切成葱花;先将玉竹、葛根、猪瘦肉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炖1小时,再下入豆豉、葱白煲沸,调味后即可。

每剂趁热1次吃肉喝汤。功能滋阴生津,清热解肌,解表去邪。适用于阴虚津伤,复感风邪之手心发热,两颧潮红,恶风畏寒,鼻塞头痛,或夏秋之交,外感温燥之皮肤、鼻腔干燥,干咳少痰等。注:方中所用的玉竹以肉肥、色黄白、光泽柔润、不泛油者为佳。

267.东风千里汤

东风菜15 g,千里光15 g。将东风菜、千里光放入沙钵中,加水煎煮,滤渣留汤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饮完。功能清热解毒,凉肝明目。适用于肝热炽盛,炎上灼目之目赤肿痛,多泪羞明,并见口苦咽干,心烦失眠,或蛇虫咬伤等。注:方中所用的东风菜又名山蛤芦、山白菜、盘龙草等,为菊科植物东风菜的全草,我国除西部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其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瘀之功。

268.龙眼四味汤

龙眼肉12~15 g,莲子(去心)12 g,芡实10 g,茯神9 g。将方中4味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2小时,滤渣留汤备用。

每日1剂,于早、晚各饮1次。功能补养心脾,益肾固精,安定神志。适用于心脾两虚,精血受损所致之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口角流涎,自汗盗汗,遗精滑泻,夜尿频多,妇女白带清稀量多等;今可用于营养性贫血、神经衰弱、小儿遗尿症、慢性前列腺疾患等;亦可用于妇女产后和更年期保健。

269.归芪猪脚汤(《千金要方》)

猪脚1对,当归15 g,黄芪30 g,大枣5枚。先将猪脚洗净,大枣去核;将净猪脚入锅加黄芪、当归、大枣、水,同煮至熟烂,加佐料调味至鲜后即可。

每日1剂,可分餐吃肉喝汤。功效益气养血,滋补胃肾,强壮筋骨。适用于病后胃肾虚弱,气血不足之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面白无华,气短懒言,下肢萎弱等。注:本汤滋腻味厚,故感冒、急性病期间不宜服用;平素脾胃功能差,便清泄泻者慎用。

270.归参鳝鱼汤(《本经逢原》)

鳝鱼500 g,当归15 g,潞党参30 g,生姜10 g,大蒜25 g,葱白15 g,料酒30 g,盐、酱油各适量。将鳝鱼切丝备用;将当归、潞党参以纱布袋包扎好,与鳝鱼丝同置锅内,加水适量,并加料酒、葱、姜、蒜、盐等佐料,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1小时以上,捞出药袋不用,加入味精即成。

每剂可分多次佐膳饮汤食鱼。功能补气益血,滋肾扶阴,通经利尿。适用于气血两虚,脾肾受损之疲倦乏力,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腰膝酸痛,屈伸不利,或消渴引饮等;今可用于久病体虚、病愈康复、糖尿病、肺结核、退行性骨关节病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潞党参即党参。古以产于山西潞州的党参而得名,为人工栽培品。

271.归芪鲤鱼汤

大鲤鱼(去鳞、腮及内脏,洗净)1尾,当归15 g,黄芪50 g。将方中各味同放入沙锅,煎煮至鱼熟汤浓,加佐料调至味鲜即得。

每日1剂,分次佐膳饮汤食鱼。功能健脾益气,补血生乳。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产后乳汁不足;亦可作为妇女的保健药膳。

272.母鸡补虚汤(《集解方》)

母鸡1只,熟地黄50 g。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爪、皮、骨,洗净,与洗净的熟地黄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焖使之极烂,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2日1剂,分次于空腹时食肉饮汤,1个月服1剂。功能大补元气,养血安神。适用于积年久虚,大病虚损之神疲倦怠,面白无华,四肢沉重酸疼,自汗盗汗,少气而喘,动则益甚,或阴血亏虚之头昏眩晕,心悸失眠,耳鸣眼花,消渴盗汗等。注:本膳不宜用盐调味。实证、热证及温邪内阻中焦,脾胃火盛者不宜服用。

273.四仙羊肉汤(《仁寿录》)

羊肉500 g,黄芪30 g,当归、生姜各10 g。将羊肉洗净,不切,与用纱布袋包好的黄芪、当归及生姜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煨炖,至羊肉熟烂,取出药袋,捞出羊肉切片,留汤备用。

每次取汤1碗调味后,佐膳饮汤吃肉,分多次食完。功能补益气血,温肾壮阳。适用于气血俱虚,脾肾不足之畏寒怯冷,腰膝酸痛,腿脚软弱,少气自汗,滑泻阳痿,小便频数清长等;今用于慢性肾炎水肿、慢性前列腺疾患、男性性功能减退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274.艾叶干姜醋糖汤

艾叶、干姜各9 g,米醋50 ml,红糖适量。先将艾叶、干姜放入沙罐,加水煎汤,去渣留汁,再下醋、糖,煎煮片刻后即可。

每日1剂,分2~3次温饮,连用3~5天。功能温助中阳,通经散寒,活血止血。适用于阳气不足,寒滞经脉之脘腹冷痛,恶心呕吐,泛吐清涎,经行疼痛,或少腹睾丸冷痛等;今可用于急性胃肠痉挛、痛经、疝气、跌打损伤等。

275.生地玄参汤

生地30 g,玄参9 g,酸枣仁15 g,夏枯草9 g,红枣3粒。将方中各味同入沙锅内,加清水6杯,用文火煮,煮至3杯水后,滤渣留汤,调味备用。

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滋阴清热,平肝抑阳,养心安神。适用于阴血亏虚,肝阳亢逆之头痛头晕,目眩耳鸣,面赤口苦,心烦躁扰,夜眠多梦,舌红,脉弦有力等;今可用于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

276.白羊肾汤(《普济方》)

白羊肾(去脂膜,切碎)1对,肉苁蓉(酒浸,细切)30 g。将方中各味同放入沙罐,加水适量,下葱白、盐、酱、椒等调味料,煎煮作羹汤,拣去肉苁蓉及葱等后备用。

每日1剂,分次佐膳饮汤食肾。功能补肾气,益精髓。适用于肾精亏损之腰脚无力,精神萎糜,面色暗黑,阳痿滑泻,遗尿尿频,或小儿囟门迟闭,骨骼萎软等;亦可用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

277.白茅荠藕汤

荠菜、白茅根各30 g,藕节(洗净,切碎)60 g。将荠菜、白茅根、藕节同放入沙锅,加水煎煮40分钟,滤渣留汤备用。

每次1剂,分2次于空腹时温服。功能清热凉血,宁络止血。适用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之咳血、衄血、吐血、尿血,色红质稠,并见烦热口渴,失眠多梦,尿黄便秘等。注:方中所用的荠菜又名地米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全草。

278.白茅猪肉汤(《补缺肘后方》)

鲜白茅根150 g(干品50 g),猪瘦肉150 g。先将猪瘦肉切细丝待用;再将鲜白茅根洗净,放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下瘦肉丝及佐料,煮至肉熟汤香即可。

每日1剂,分次佐膳喝汤吃肉。功能健脾益阴,利尿除湿,疏胆退黄。适用于湿热内蕴,肝气郁滞,胆汁外溢之身目黄染,小便色浓,恶心厌食,脘腹痞满,肢体倦怠,大便溏稀等;今可用于传染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或无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性泌尿系感染等。

279.白术门冬汤(《摄生众妙方》)

白术5 g,麦门冬(去心)3 g。将白术、麦门冬放入小锅中,加水适量煎汤,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20分钟,滤渣留汤即可。

每日1剂,代茶时时饮之。功能健脾益气,生津止渴。适用于夏秋季节食欲不振,咽干舌燥,虽饮水亦不得缓解者。

280.白及肺片汤(《喉科心法》)

白及片30~45 g,猪肺1具,黄酒50 g,细盐适量。先将猪肺挑去血筋血膜,剖开洗净,切成小块,与白及片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煨烂,最后加入黄酒、细盐,煎取浓汤即可。

每日早、晚各炖热1小碗,空腹时喝汤吃猪肺。功能补肺止血。适用于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出血、尘肺等。

281.白煮鲤鱼(《寿亲养老新书》)

鲤鱼1条,陈皮30 g,葱、姜、黄酒、食盐各适量。将鲤鱼刮鳞,去除肠脏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入锅,加陈皮、葱、姜、黄酒、食盐及适量清水,煮沸后去掉汤面上的血沫和浮污,加盖继续炖煮至鱼肉熟烂,汤汁呈乳白色即成。

可供2~4人佐餐吃鱼喝汤。功能下气利水,理气消食。适用于气滞水停之心腹胀满,四肢浮肿,小便短少,或体形肥胖者;今可用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高脂蛋白血症、单纯牲肥胖症等;亦可用于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鲤鱼属于发物,故皮肤过敏、疮疡痈疔者慎用。

282.甘豆汤(《食鉴本草》)

黑豆50 g,炙甘草6 g,生姜7片。将黑豆、甘草、生姜等3味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至黑豆熟烂,拣去甘草、生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饮汤食豆。功能益气健脾,补肾养阴,降逆和胃。适用于脾肾不足,胃失和降之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嗳气恶心,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等。

283.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淮小麦(去外壳)30~60 g,大枣(去核)6~10枚,生甘草6 g。将淮小麦、大枣、甘草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拣去甘草即成。

每日1剂,分2次饮汤。功能益气养血,清心安神。适用于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烦失眠,夜寐多梦,躁动不安,情志失常,或小儿夜间惊啼等;今可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

284.芍药甘草羊肉汤(《备急千金要方》)

甘草、芍药各15 g,通草9 g,羊肉1500 g。将甘草、芍药、通草等用纱布包裹,与洗净切成小块的羊肉同放入沙锅,加水煎煮至肉熟汤香,弃纱布包,捞起羊肉,留汤备用。

每日1剂,分5次温饮,日3夜2。功能补益精血,缓急止痛。适用于精血亏虚,寒滞经脉之产后少腹冷痛,神疲倦怠,腰膝酸软,四肢不温,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或中风偏瘫,口眼□斜等。注:方中所用的芍药宜选用白芍。

285.虫草巴戟肉汤

冬虫夏草15 g,巴戟天12 g,猪瘦肉210 g。将瘦肉切成细块,虫草捣烂,巴戟天用纱布包裹,一并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煨约2小时,弃纱布包,加佐料调味便成。

每3日1剂,分次佐餐饮汤食肉。功能温肾补精,纳气定喘。适用于肾精亏虚,气不归根之腰膝酸痛,腿脚无力,耳鸣耳聋,头重脚轻,齿摇发脱,或久病喘嗽,胸闷气短,恶风畏寒,甚则不能平卧,唇甲淡紫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286.冬瓜薏苡仁瘦肉汤(《医心方》)

猪瘦肉250 g,冬瓜(连皮留瓜仁)1500 g,薏苡仁60 g,陈皮1片,调料适量。将冬瓜洗净,切块;薏苡仁、陈皮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全部原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煲2小时,调味至鲜备用。

每剂可供4~8人佐餐食肉喝汤。功能养血益阴,祛湿健脾,理气除斑。适用于脾湿不运,阴血不足之眼睑浮肿,小便不利,面部黑褐无华,皮肤粗糙,大便秘结,或湿痰内盛之咳嗽痰多等;亦为减肥常用之佳品。注:本膳甘寒滑利,若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若大便溏薄者,薏苡仁宜炒后用。

287.瓜蒌汤(《太平圣惠方》)

鲜瓜蒌根150 g,冬瓜250 g,淡豆豉、精盐各适量。将瓜蒌根、冬瓜分别洗净去皮,切成片,一并放入锅内,加豆豉及水,烧开,煮至瓜烂时,拣出瓜蒌根,加盐少许备用。

每日1剂,分次佐膳喝汤食冬瓜。功能清热生津,除烦利尿。适用于燥热伤津之烦热消渴,口干多饮,咽裂唇燥,小便频数,短赤灼热,舌红苔薄黄等;今可用于糖尿病、急性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性病患、单纯性肥胖症、高脂蛋白血症等。

288.朱雀汤(《奇效良方》)

雄雀10只,人参15 g,赤茯苓15 g,大枣肉20 g,远志12 g,丹参12 g,甘草6 g。将雄雀去毛、皮、内脏,洗净,与诸药同入锅,加水同煮至肉熟烂即得。

每剂可供2~4人佐餐吃肉喝汤,或1人2日内服完。功能补养心气,活血通脉,宁神定志。适用于心气劳伤之神疲气短,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夜寐多梦,胸闷隐痛,动则加剧;今可用于神经衰弱、多种贫血症等。

289.团鱼理嗽汤(《奇效良方》)

甲鱼1只,柴胡15 g,前胡15 g,贝母15 g,知母15 g,杏仁15 g。将团鱼宰杀后,去内脏洗净,与药物一同入锅,加水煮至肉极烂,去骨、甲、裙边、药渣,将汤汁进一步浓缩成胶状备用。

每剂1次顿食肉饮汁。功能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肺阴不足之咳嗽久治不愈,干咳少痰,骨蒸潮热等;今可用于肺结核、糖尿病等。注:方中所用的团鱼即甲鱼,又名鳖。

290.地蚕猪肺汤

猪肺1具,草石蚕120 g。将猪肺涤洗干净,切块,与草石蚕一起放入沙罐,加水炖至熟烂,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剂分次于早、晚餐佐膳饮汤食肺。功能养阴润肺,止咳平喘。适用于肺阴亏虚,气逆耗损之久咳劳嗽,气喘胸闷,动则益甚,心悸自汗,畏风恶寒,咽喉干燥,神疲乏力等;今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草石蚕又地蚕、宝塔菜,为唇形科植物草石蚕的块茎或全草。其有疏风清热,益肺止咳,健脾消积之功。

291.地黄叶猪肾汤(《太平圣惠方》)

生地黄叶(洗净,切碎)120 g,猪肾(去脂膜,切片)60 g,豆豉20 g,生姜(切片)7 g,葱白(去须,切碎)3茎。将猪肾、豆豉、生姜放入沙罐,加水2大盏,煮至汤汁剩l盏半时,去浮沫,下地黄叶,并加佐料,继续煮至肾烂汤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佐膳饮汤食肾。功能益肾滋阴,清热凉血。适用于肾阴亏虚,相火内盛之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夜寐盗汗,失眠多梦,颧赤尿黄,大便燥结,瘦弱无力等;今可用于肺结核、糖尿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等。

292.百合生地枣仁汤

百合45 g,生地18 g,酸枣仁20 g,冰糖适量。将百合、生地、酸枣仁共放入沙锅中,加水煎煮2次,滤去残渣,将2次滤汁合为1碗,再加入冰糖稍煮即成。

每日1剂,分2次饮完,连用3~5天为1疗程。功能养阴清心,安神定志。适用于心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津等;今亦可用于妇女更年期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神经衰弱失眠者,及肺结核等。注:方中所用的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成熟种子,常简称为枣仁。

293.当归炖鸡

雌乌鸡(或土鸡)1只(约500~1000 g),当归12 g,米酒2杯。将鸡宰杀,除毛去内脏,洗净,切块,撒少许盐混合腌渍后,置入炖锅中待用;架炒锅加入麻油,稍加热后,入姜片炒热,再入切薄片的当归,略炒后,倒入炖锅中,加米酒及煮沸之开水,煎煮至肉烂及当归之香气溢出即成。

每3日1剂,分次佐膳食用。功能养血活血,温补脾肾。适用于脾肾不足,气血亏虚之神疲乏力,面白无华,唇甲淡白,心悸失眠,肢麻腿软,妇女月经量少、闭经等;今亦可用于营养性贫血、妇女产后贫血、失血性贫血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注:本方除用鸡外,亦可改用羊肉、牛肉或猪肉;素食者可用黄豆芽菜作素菜浓汤;或以豆类素食品取代鸡。

294.当归猪蹄汤

猪蹄1对,当归30 g。先将猪蹄洗净去毛,剁小块,与当归同放沙锅内,加水煮至蹄烂汤浓,拣去当归,加佐料调至味鲜即可。

每3日1剂,分次饮汤食蹄。功能养血活血,通经下乳,祛瘀止痛。适用于血虚络瘀之产后恶漏不净,乳汁不下,或月经闭止、痛经,或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者;今可用于妇女产后缺乳、贫血、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295.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

当归9 g,生姜15 g,羊肉100 g。将当归、生姜、羊肉等同放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至肉烂汤浓,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食肉喝汤。功能温阳补血,活血通经,散寒止痛。适用于肾阳不足,寒滞经脉之寒疝腹中冷痛,胁痛里急,腰膝酸冷,四肢不温,手足冻疮,小便清长,阳痿早泻等;今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

296.当归芍药鲤鱼汤(《备急干金要方》)

鲤鱼1条(约1000 g),白术150 g,生姜、芍药、当归各90 g,茯苓120 g。将鲤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其余各药打碎;于锅内加水1200 ml,煮沸后,放入鲤鱼,大火煮至鱼熟,澄清,取汁800 ml,倒入沙罐,下诸药煎取300 ml即得。

每日1剂,分5次食鱼喝汤。功能养血安胎,利水消肿。适用于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或见下肢水肿,或产后气血亏虚之乳汁缺少等;今可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流产、羊水过多等;亦可用于产妇保健。

297.当归生地羊肉汤(《得配本草》)

当归30 g,生地黄30 g,羊肉200 g,食盐适量。先将羊肉洗净,用沸水焯去血水,切成小块,与当归、生地黄一同放入瓦锅中,加水适量,旺火大煮沸后,改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去渣留汤汁,加食盐调味备用。

每日1剂,可分数次饮汤食羊肉。功能补肝养血,益气滋阴,凉血止血。适用于气阴不足,虚热内扰之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神疲倦怠,肢体无力,潮热盗汗,月经量多,崩中漏下者;今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等。

298.羊肉归芪汤(《千金要方》)

羊肉(切碎块)300 g,当归、黄芪、川芎、甘草、防风各20 g,芍药30 g,生姜10 g。先将羊肉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煎煮至8成熟时,将用纱布包好的当归、黄芪、川芎、甘草、防风、芍药、生姜等放入,炖煮至羊肉熟烂汤浓时,去纱布包,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3次饮汤食肉。功能益气养血,温肾填精,暖胃缓急。适用于妇女产后气血大伤之腹中心下急痛,恶漏不尽,纳差食少,神疲乏力,虚汗自出,心悸失眠等;今可用于妇女产后贫血、缺乳等;亦可用于妇女产后保健。

299.羊肉虫草汤(《普济本事方》)

羊肉500 g,冬虫夏草15 g,姜、蒜、盐各适量。将羊肉泡于冷水,浸去血水,切碎,与虫草、蒜、姜等一齐入锅,加水焖煮至熟烂,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剂可供4~8人佐餐吃羊肉喝汤。功能温中益气,暖脾益胃,补肾壮阳,养阴添精。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遗精滑精,阳痿早泄,或脾胃虚寒之反胃呕吐,嗳气厌食,腹部隐痛,喜温喜按,恶风畏寒,或病后气血亏虚之手足不温,体弱畏风,及年老精力不足诸症;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阴虚有热,湿热下注,外感未清者不宜服用此汤。

300.羊肉萝卜汤(《饮膳正要》)

羊肉(切块)100 g,萝卜(削皮,切块)2个,草果5个,豌豆(捣碎去皮)30 g。将羊肉、萝卜、草果、豌豆等放入沙锅,煎煮至肉烂汤浓,拣去草果,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饮汤食肉。功能温肾补中,开胃下气,宽胸化痰。适用于脾肾不足,寒滞中焦之胃脘胀满,泛吐清水,纳差食少,食积不化等;今可用于慢性胃肠疾患、胃功能紊乱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301.羊肉桂心汤(《千金翼方》)

羊肉150 g,桂心12 g,当归、干姜、炙甘草各9 g,吴茱萸、人参、川芎、干地黄各6 g。将羊肉放入沙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至肉熟汤成,将肉捞起,留汤汁,下用纱布包好的桂心、当归、干姜、炙甘草、吴茱萸、人参、川芎、干地黄等味,煎煮1小时,去纱布包即可。

每日1剂,分3次于空腹时饮汤。功能益气养血,温中健脾,散寒止痛。适用于气血两虚,阴寒内生之妇女产后虚冷心痛,或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等;今可用于妇女产后腹痛、慢性溃疡病、疝气小腹冷痛等。注:方中所用的桂心即肉桂。

302.羊肉黄芪汤(《备急千金要方》)

羊肉500 g,黄芪30 g,大枣(去核)10枚,茯苓、甘草、当归、桂心、芍药、麦门冬、干地黄各10 g。先将黄芪等9味药物焙干,共研为粗末,用双层纱布包裹扎好备用;将羊肉放入沙锅,加清水2000 ml,煮至1000 ml,捞去羊肉留汤汁,放入药包,煎至600 ml时,除去药包,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3次饮汤。功能温肾助阳,补脾益气,滋阴养血。适用于脾肾不足,阴阳两虚之神疲乏力,面色淡白无华,头晕心悸,腰酸腿软,或产后虚弱等;今可用于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产后贫血等。

303.羊肾杜仲五味汤(《箧中方》)

羊肾2枚,杜仲15 g,五味子6 g。先将羊肾洗净,切碎;再将杜仲、五味子用纱布包好,同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熟透后,去纱布包,加入调味料调至味鲜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服。功能温阳固精,补益肝肾,强筋健骨。适用于肝肾亏虚,精关失固之腰膝酸疼,阳痿遗精,滑泻尿频,头目晕胀,或胎动不安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减退、慢性前列腺疾患、退行性骨关节病、高血压等;亦可用于老年男性日常保健。

304.羊胃汤(《外台秘要》)

羊胃(切)1具,白术(切)100 g。将羊胃、白术等2味放沙锅中,加清水2000 ml,煮至羊胃熟烂时,捞起羊胃、白术,取汤汁备用。

每3日1剂,每次口服汤汁200 ml,每日3次,连服2剂为1疗程。功能温中助阳,健胃益脾,消食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湿阻之神疲乏力,腰膝酸痛,脘腹痞满,纳差食少,恶心嗳气,大便失调等;今可用于慢性胃疾患、肌肉萎缩症、肌无力症等;亦可用于老年人日常保健。

305.羊杂汤(《千金要方》)

羊肝、肚、肾、心、肺各1具椒、荜拨各15 g,豆豉15 g,陈皮、良姜各6 g,苹果2个,葱、酒、食盐、白糖、醋各适量。将羊杂清洗干净,祛除血污,切碎,装入洗净的羊肚,扎口,其余各味用纱布包裹,与羊肚同沙锅,加水煮至羊肚熟烂,弃药包,捞出猪肚切片,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剂分2次佐膳吃肉喝汤。功能补肾气,添精髓,健脾胃,益肝血。适用于肾虚劳损之腰脊疼痛,足膝痿弱,耳聋耳鸣,消渴尿多,阳痿早泻,尿频遗溺,或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泄,神疲倦怠等;今可用于营养不良性贫血、产后贫血、肺结核、慢性前列腺疾患、男性性功能减退、支气管哮喘、小儿遗尿症、维生素A缺乏的眼病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日常保健。注:体质偏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者不宜服用此汤。

306.羊脊骨汤(《太平圣惠方》)

羊脊骨(连尾)1条,肉苁蓉5 g,菟丝子15 g,葱、姜、盐适量。将羊脊骨剁成块。肉苁蓉用酒浸1宿,刮去粗皮;菟丝子用酒浸3日,晒干,捣末;锅中加水适量,放入羊脊骨与肉苁蓉,同炖至熟透,调入菟丝子末及调味品即可。

空腹食之,每剂分2次于早、晚餐服用。功能补肾阳,健脾胃,益精血,强筋骨。适用于肾阳亏虚,精血不足之腰膝无力,头昏目花、耳鸣耳聋,阳痿早泄,遗精滑精,或妇女经闭,不孕,妊娠胎动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若无羊脊骨,可用胫骨代之。用于脾虚久泻者,宜减去润肠之肉苁蓉。

307.羊骨枸杞汤(《养老奉亲书》)

生枸杞根100 g,羊脊骨(剁碎)1具。将生枸杞根切细,放入沙罐,加水2000 ml,煎煮2小时,去渣留汁,下羊脊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至肉熟汤浓即可。

每次可饮200 ml,同时饮酒1小盏,每日1~2次。功能清热凉血,益肾生精。适用于肾精亏虚,相火妄动之潮热盗汗,骨蒸烦热,消渴引饮,干咳咯血,或腰膝酸软,夜寐梦遗,尿痛血淋等;今可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注:方中所用的枸杞根又名地骨皮、地骨等,为茄科植物枸。

308.肉桂鸡肝汤(《木草纲目》)

肉桂15 g,鸡肝100 g。将肉桂、鸡肝洗净;鸡肝用少许盐腌渍后,与肉桂一同放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熟,拣去肉桂即可。

每日1剂,不拘时吃鸡肝饮汤。功能温补肝肾,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之面色淡白无华,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神疲乏力,纳少便溏等;今可用于营养性贫血、中老年人视力减退、老花眼等。注:体质偏热,口干舌燥,目赤口苦,便秘溲黄者不宜服用此汤。

309.决明兔肝汤(《本草纲目》)

兔肝1~2副,决明子10 g,食盐适量。将兔肝洗净备用;决明子以3层纱布包好,与兔肝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至肝熟汤浓,弃纱布包,加食盐调味备用。

每日1剂,不拘时间饮汤食兔肝。功能补肝养血,清热明目。适用于肝血亏虚,相火上炎之面色无华,眩晕耳鸣,目赤羞明,视物模糊,两目昏花等;今可用于眼结膜炎,小儿角膜软化症、高血压等。

310.决明海带汤

草决明15 g,海带9 g,生藕20 g。先将草决明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后,去渣留汁,将海带及藕切碎块放入汤汁中,共煮至熟烂即可。

每日1剂,1次顿饮汤食海带及藕,连服20~30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育阴,平抑肝阳,通利小便。适用于肝阴不足,阳亢于上之头痛头晕,目眩目胀,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便秘尿短等;今可用于高血压病、高脂蛋白血症及习惯性便秘等。

311.灯心柿饼汤(《本草纲目》)

灯心草6 g,柿饼2个。将灯心草、柿饼放入沙罐,加水300 ml,同煎至100 ml,滤渣取汁,装杯加白砂糖适量即可。

每日1剂,分次温服,柿饼可吃。功能清心除烦,润燥生津,利尿通淋。适用于心热内扰,下移小肠之心烦失眠,夜寐多梦,口舌生疮,尿频尿急,小便短黄涩痛等;今可用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复发性口疮等。

312.鸡子养元汤(《本经逢原》)

鸡蛋2个,小茴香6 g,菟丝子15 g,桑寄生15 g,蜜炙黄芪15 g,调料适量。鸡蛋打入碗中备用;将小茴香、菟丝子、桑寄生、蜜炙黄芪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煮2小时,趁沸时滤取药汁,用药汁冲调蛋花,可依个人口味调以白糖或食盐。

每剂于晚睡前1次饮服。功能补肾健脑,强壮元阳。适用于肾虚所致的早衰健忘,毛发早白,牙齿松动,或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今可用于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妇女月经病、先兆流产等;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

313.杜仲煮羊肾(《鸡峰普济方》)

羊肾1对,杜仲(长6 cm,宽3 cm)1片,淀粉5 g,食盐适量,芝麻油少许。先将羊肾剖为2片,剔去其中白色筋膜,洗净,用开水浸泡3分钟后,切片,并用稀淀粉拌匀;将杜仲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煎熬大约30分钟左右,去渣留汁,以旺火烧沸药汁,下羊肾入锅,用勺搅散开,再烧沸,加食盐,停火,淋入芝麻油即成。

每日1剂,分2次于早、晚空腹时喝汤吃肉。功能益肾填精,温阳开窍。适用于肾精亏虚之耳鸣耳聋,腰腿疼痛,四肢不温,阳痿早泻,夜尿频多等;亦可用于作为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阴虚有热,口苦、口干者,不宜服食。

314.杜仲云苓腰子汤

云苓20 g,杜仲10 g,松节6 g,核桃3枚,猪肾1对,食盐少许。将云苓切成薄片,松节、杜仲微妙,核桃去壳,猪肾去筋膜;将诸味洗净,同时入锅,加水适量,中火煮沸半小时后取汤备用。

每日1剂,饮时加食盐少许。功能补脾益肾,祛风除湿。适用于肾气亏乏,湿注于下之耳窍失聪,闻声不真,腰膝酸痛,足跟疼痛等症。注:方中所用的云苓即茯苓,因其产于云南省而得名。

315.杞鞭壮阳汤

黄牛鞭1000 g,枸杞15 g,肉苁蓉50 g,肥母鸡500 g,花椒6 g,猪油30 g,黄酒20 ml,食盐20 g,生姜20 g。先将牛鞭用热水发涨(约5~6小时,中途换几次热水以保持热度),然后顺着尿道对剖成两半,刮洗干净,用冷水漂半小时待用;将母鸡肉(连骨)洗净待用;枸杞拣去杂质;肉苁蓉洗净,并用适量的酒润透,上笼蒸2小时,取出漂洗干净,切片后,同枸杞一起用纱布包好;生姜洗净,拍松;制作时,沙锅内放入清水,下牛鞭,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再下姜、花椒、黄酒、母鸡肉等,用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慢炖,每隔1小时翻动1次,以免粘锅,炖至6成熟时,用干净纱布滤去汤中的姜和花椒,再置旺火上烧开,加入纱布袋装好的枸杞、肉苁蓉,以小火慢炖至牛鞭8成熟时,取出切成3 cm长的指条形,然后再放入锅内,直至熟烂为止,将鸡肉、药包取出,加食盐、猪油调味即成。

每剂可供4~8人佐餐饮汤食肉,每日1~2次。功能壮阳益精,滋补肝肾,强筋健骨。适用于肝肾阴亏,阳气不振,精关失固之腰膝疼痛,头目昏眩,耳鸣脑响,滑泄遗精,大便干结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注:凡体壮肾强之人,不宜滥服。

316.杞地鳖肉汤

鳖1只,枸杞子30 g,山药30 g,女贞子15 g,熟地黄15 g。将枸杞子、山药、女贞子、熟地黄等用纱布包裹扎紧,与已经处理好的鳖一同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炖至鳖肉熟透为止,去药包,加调味料至鲜即可。

每剂可供2人佐餐饮汤食鳖。功能滋养肝肾,益气健脾,清退虚热。适用于肝肾阴虚,相火妄动之腰膝酸软,头晕眼花,遗精早泻,夜寐盗汗,骨蒸潮热,大便秘结等;今可用于糖尿病、肺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习惯性便秘等。

317.杞鞭壮阳汤

黄牛鞭1000 g,枸杞15 g,肉苁蓉50 g,肥母鸡肉500 g。先将牛鞭用热水发泡,约5~6小时,中途换热水数次,然后顺尿道对剖成两块,刮洗干净,再以冷水漂30分钟备用;将母鸡肉(连骨)洗净待用;将枸杞、肉苁蓉洗净,装盘,加适量绍兴酒润透,上蒸笼蒸2小时,取出漂洗干净,切片后用纱布包好备用;架沙锅加清水约8000 ml,放入牛鞭烧开,撇去浮沫,加生姜、花椒、绍酒等佐料及鸡肉,以武火烧开,改为文火上慢炖,每隔1小时翻动牛鞭1次,烧至6成熟时,捞去生姜和花椒,再用武火烧开,加入用纱布包裹的枸杞、苁蓉,改以文火慢炖,至牛鞭8成熟时取出牛鞭,切成3 cm的指条形,再放入锅内,炖至熟烂为止,捞出鸡肉作别用,去药包,再加食盐等佐料调味至鲜即成。

每剂可供10人佐餐饮汤食鞭。功能补肾壮阳,益精填髓。适用于肾阳亏损,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阳痿遗精,精神萎糜,面黑无华,夜尿频多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低下、慢性前列腺疾患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

318.如神汤(《太平圣惠方》)

鲜白茅根60 g,鲜桑白皮30 g,冰糖15 g。将鲜白茅根除去根须,鲜桑白皮洗净,刮去黄棕色外皮,纵向剖开,去掉木心,剥取白皮;将处理后的茅根与桑白皮及冰糖同放入沙罐内,加水3碗,煎煮至2碗汤时,去渣取汁即可。

每日1剂,分2~3次代茶凉饮,连饮3~5天。功能清肺泻热,凉血利水,定喘止咳。适用于痰热壅肺,肺络阻滞之咳喘胸闷,咯痰黄稠,痰中带血,发热烦渴,或风热郁肺之咽痛咳嗽,咳吐黄脓痰,或膀胱湿热之尿频、尿急、尿痛、尿短赤等;今可用于急性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之血尿等。

319.赤豆桑皮汤(《圣济总录》)

赤小豆30 g,桑白皮15 g,紫苏10 g,生姜3 g。将方中4味同放入沙罐,加水适量,煮至豆烂汤成,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3~4次于空腹时喝汤,1周为1疗程,可连用2疗程。功能健脾理气,清热利水,退肿除胀。适用于湿热内蕴,脾失健运之腹水臌胀,下肢水肿,小便色黄短少,并见胸中烦热,舌红苔黄腻等;今可用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水肿等。

320.赤小豆汤(《寿世青编》)

赤小豆50~100 g。将赤小豆倒入沙锅,洗净后,加水浸泡2~3小时,再慢熬至豆烂汤稠即可。

每日1剂,可代茶饮汤食豆,连用7天。功能清热除湿,运脾和胃,利水消肿。适用于湿热内蕴,脾胃失调之脘腹痞满,肢体困重,食少厌食,恶心欲呕,便溏泄泻,或身目黄染,尿如浓茶,腹大如鼓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肝炎、慢性肾疾患、肝硬化等;亦可用于夏季日常保健。注:①如在方中加入鸡内金末,可治肾结石;加入花生仁30 g,南瓜子15 g,共煮汤食,适用于产后缺乳。②阳气虚衰而致之水肿,以及属阴疽之症者,不宜食用本方。

321.赤小豆茅根汤(《补缺肘后方》)

赤小豆100 g,白茅根50 g。将赤小豆用温水浸泡2小时,白茅根洗净切段,布包,同放入沙罐,加水适量,文火煮至豆烂,去茅根备用。

每日1剂,分次喝汤食豆,得效即可停食。功能健脾除湿,清热利水,消肿除胀。适用于脾胃湿热,津液停聚之水臌胀满,下肢水肿,小便色赤短少,舌红苔黄腻,并见纳呆食少,腹胀便溏,神疲倦怠等;今可用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水肿等。

322.芹菜车前汤(《滇南本草》)

芹菜15 g,车前子(布包)10 g,大麦芽15 g。将芹菜、车前子、大麦芽放入沙锅,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饮汤。功能清热平肝,除烦利尿,消食化滞。适用于肝热炎上,湿阻中焦之头晕头胀,目赤肿痛,口苦咽燥,烦躁失眠,脘痞纳呆,食滞不消,便溏不爽,或暑湿伤中之小儿发热,乳食不消,嗳吐酸腐,泻下水便等;今可用于高血压、急性感染性眼病、小儿夏季热、秋季腹泻等。

323.芦根绿豆汤

芦根、绿豆各100 g,生姜10 g,紫苏叶15 g。先将芦根、生姜、苏叶洗净切制,放入沙锅加水500 ml,煎煮至沸后,改用小火再煎15分钟,去渣留汁,下绿豆,煮至豆烂汤稠即可。

每日1剂,分2次冷服,1周为1疗程,可连用2周。功能祛暑生津,宽中和胃,降逆止呕,利尿解毒。适用于暑湿内蕴,中焦失调之烦热呕吐,口渴引饮,咽干唇燥,食欲不振,小便赤涩,头昏胸闷,心慌汗多等;今可用于夏季预防中暑。

324.麦曲退乳汤(《临证会要》)

炒麦芽60 g,炒神曲30 g。将麦芽、神曲置于瓦罐中,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每次温服1/2,分2次服完,5~7日为1疗程,泌乳停止即停服。功能消食化积,除胀退乳。适用于不宜哺乳,或需停止哺乳的哺乳妇。注:使用本方时,可配合包扎法,即用绷带包扎压迫乳房,可增强疗效。

325.苁蓉巴戟猪尾汤

肉苁蓉、巴戟天、黑大豆各50 g,猪尾1条,丁香10 g,双蒸酒适量。先将猪尾处理干净,切成小段,置沙锅中,加清水煮沸后,捞出沥水;再与肉苁蓉等4味及双蒸酒和清水同入沙锅,炖煮3个小时,调味后即得。

每2天1剂,分2~4次饮汤食猪尾,7剂为1疗程。功能温肾助阳,滋阴生精,强腰起痿。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之腰膝冷痛,四肢不温,阳痿滑泄,或疝气等。

326.补血羊肉汤(《备急千金要方》)

肥羊肉(去脂,切块)500 g,当归30 g,桂心6 g,白芍药20 g,甘草6 g,生姜12 g,芎穹10 g,干地黄15 g。先将羊肉放入沙锅,加水约3000 ml,煎煮至1500 ml,将肉捞起,再将用纱布包好的药物放入汤中,煎煮至500 ml,去纱布包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3次服完,不愈可再制1剂。功能温经散寒,养血和营。适用于妇女产后气血亏虚,恶漏内留之胸闷喘乏,自汗不止,腹中绞痛,漏下不止,或产后缺乳等;今可用于产后胎盘滞留、出血性贫血、产后便秘等;亦可用于产妇预防保健。注:方中所用的芎穹学名为川芎;桂心又名肉桂。

327.苍耳叶汤(《太平圣惠方》)

苍耳的嫩苗叶500 g,淡豆豉30 g,酥油30 g。先将苍耳苗叶放入沙锅,加水煮3~5沸,滤出液汁待用;再将淡豆豉倒入锅内,加水200 ml,煎煮取汁100 ml,与苍耳液汁兑和,加酥油、调料调至味鲜即可。

每日1剂,分3次饮服,10天为1疗程。功能祛风除湿,疏通经络。适用于风湿侵袭,经络阻滞之头痛项强,四肢拘挛抽痛,畏寒恶风等。注:方中所用的苍耳叶及其果实均有小毒,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328.苡仁猪肺汤(《证治要诀》)

薏苡仁30 g,猪肺1个。将苡仁捣为末,备用;清洗猪肺时,应将清水灌入肺管内,轻轻拍肺,如此多次灌洗,直至肺呈白色为度;于沙锅内加水适量,下苡仁与猪肺同煮,先用大火煮沸,除去浮沫,改用微火煎煮至猪肺极烂为度,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2日1剂,分次佐膳饮汤食肺。功能益气润肺,健脾化湿。适用于肺虚气弱,脾运失健之久咳虚喘,胸闷气短,畏风自汗,脘痞腹胀,纳呆食少,大便溏薄等。

329.怀山药炖甲鱼汤(《名医别录》)

甲鱼1只,黄芪15 g,枸杞子15 g,怀山药30 g。将甲鱼宰杀后,开水泡去外层膜及杂脏;将甲鱼与黄芪、枸杞子、怀山药放入锅中,加水旺火煮开后,改用小火慢炖至肉熟烂,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不拘时食肉喝汤。功能益气健脾,滋阴潜阳,固肾填精,润肺养阴。适用于肝肾两虚,心神失养之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面色暗黑,面容憔悴,神疲乏力等。今可用于贫血、神经衰弱等。注:方中所用的甲鱼又名团鱼、元鱼、中华鳖。本药膳滋补力强,多食易碍胃,导致食欲下降,故不宜长期服用。

330.豆叶羊肺汤(《新修本草》)

羊肺1具,赤小豆叶10 g。先将羊肺洗净,冲洗时把清水灌入羊肺管,轻轻用手拍肺,倒出脏水,反复灌洗数次,至肺内无血水为止;将赤小豆叶(以鲜叶为佳)洗净;制作时先在沙锅内加适量水煮肺,待肺熟时,下赤小豆叶入内,稍煮片刻即成。

每剂可供2人吃肺喝汤。功能补益肺气,宣通水道,利尿消肿。适用于肺虚气郁,水道不利之咳喘胸闷,颜面浮肿,小便短少;今可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331.杏汤(《养老奉亲书》)

杏仁10 g,火麻仁10 g,板栗15 g,芝麻15 g。将杏仁去皮尖,砸碎;板栗炒熟去外皮;芝麻炒香;麻仁打碎;将诸味共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煎煮1小时,去渣取汤汁备用。

每日晨起空腹时饮1次。功能益气补虚,润肠通便。适用于气津两亏,肠燥涩滞之大便秘结,排出艰难,或肺燥津亏之干咳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保健。注:方中所用的杏仁有甜杏仁、苦杏仁两种,本方选用甜杏仁,又称叭哒杏仁,乃甘平无毒之品。

332.扶中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于术(炒)、生山药、龙眼肉各30 g。先将白术、山药放入沙罐,加水反复煎煮2次,滤渣取汁;将2次滤液再倒入沙罐,下龙眼肉,煮沸即可。

每日1剂,分次食龙眼肉喝汤。功能益气养血,健脾补中。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身体羸弱,面白无华或萎黄,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于术即指产于浙江于潜地区之白术,品质较好。

333.何首乌鲫鱼汤(《古食谱》)

活鲫鱼2条,何首乌5 g,姜1块,盐适量。先将活鲫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待用;将何首乌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微火煎熬1小时,去渣留汁待用;再于沙锅中添水下鱼,并加姜、盐等味料,先用旺火烧开,再用微火炖至鱼骨脱落即得,然后兑入何首乌汁,煮沸出锅备用。

每日1剂,分2次佐膳吃鱼喝汤。功能补肝益肾,滋阴养血,乌发黑须。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血亏虚之须发早白,目昏头晕,耳鸣耳聋,腰酸腿软,面容憔悴,脱发斑秃等;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食品。

334.谷精鸭肝汤

谷精草30~60 g,鸭肝1~2只,白豆腐60 g。先将谷精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再添水下鸭肝、豆腐,以文火慢炖约1小时,停火备用。

每日1剂,于晚饭后顿服。功能清肝降火,益阴明目。适用于肝热炽盛,或风热燔灼肝经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生翳障,视物不清等。

335.沙苑子鱼胶汤(《本经逢原》)

沙苑子12 g,鱼胶30 g,调料适量。将沙苑子洗净,用两层干净纱布包裹,线扎紧;将鱼胶浸透,切碎;鱼胶与药袋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花生油、食盐少许调味即可。

每日1剂,佐餐顿饮汤食鱼胶。功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精亏之耳聋耳鸣,视物昏花,腰膝酸痛,遗精早泄,夜多小便,遗尿尿频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注:沙苑子又称沙苑蒺藜、潼蒺藜;鱼胶即鱼鳔,其性滋腻,若见口淡乏味,食欲不振者慎用此汤。

336.沙参心肺汤

沙参、玉竹各15 g,猪心肺1具,葱25 g。先将猪心肺用清水洗净,切小块,与用纱布包裹的沙参、玉竹同置沙锅中,加清水至满,先用武火煮沸,打去浮沫,放入葱段,以文火慢炖至心肺熟透,弃去纱布包,加佐料调味后即得。

每剂可供8人食肉饮汤,若为1人可分3天食完。功能滋阴生津,养心润肺,和胃清热。适用于阴血亏虚,肺燥津伤之久咳虚喘,痰少带血,胸闷气短,潮热盗汗,咽干口渴,尿黄便燥等;今多用于肺结核、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亦可用于嗜烟者的日常保健。

337.沙参玉竹鹅肉汤(《本草拾遗》)

鹅肉250 g,北沙参、玉竹各15 g,山药30 g。将鹅肉洗净,在沸水中汆去血水,切成小块,与用纱布包裹的北沙参、玉竹、山药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煮至鹅肉熟烂,弃纱布包,加食盐等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佐膳饮汤食鹅肉,10日为1疗程。功能补脾益胃,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用于脾虚气弱,胃阴不足,燥热内生之口渴思饮,咽干唇燥,胃中嘈杂,心口灼热,少食不饥,干呕呃逆,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红少苔或剥苔等;今可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小儿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癌症放化疗所致之胃肠反应等。

338.沃雪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山药45 g,牛蒡子(炒捣)12 g,柿霜饼18 g。先将山药切片;牛蒡子捣碎后,用纱布包裹;将2味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约40分钟,弃纱布包,下柿霜饼泡溶即可。

每日1剂,可不拘时饮食之,7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3天,可连用3个疗程。功能清补肺脾,止咳平喘。适用于肺脾受损,气阴不足而引起的干咳痨嗽,喘逆气短,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自汗畏风等症。

339.里脊薏附汤

里脊肉150 g,薏苡仁25 g,香附子4 g。将薏苡仁去皮,在热水中浸泡1夜待用;将里脊肉洗净,切成片,用绍酒、生油拌匀,放置20分钟;将香附子放入纱布袋内扎紧,与薏苡仁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煎煮约1小时左右,弃纱布袋,倒入拌好的里脊肉,滚开后,煮片刻即可,加佐料调味至鲜后备用。

每日1剂,佐餐顿食。功能健脾渗湿,疏肝行气,通经止泻。适用于肝气郁滞,脾虚湿盛而致的胁腹痞胀隐痛,胸闷喜叹息,嗳气频作,纳呆少食,便溏不爽,或湿邪痹着之筋脉挛急疼痛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肠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化疗期间、妇女痛经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340.茅根瘦肉汤(《肘后备急方》)

生茅根250 g(1把),猪瘦肉500 g(1斤)。先将茅根去须,洗净,切碎,用纱布包裹扎好,与绞碎的瘦肉同置于沙锅中,加水煎熬至肉熟汤浓,除去茅根纱包,取汤汁加佐料调味备用。

每日1剂,分次饮完。功能清热利尿,养阴生津,祛湿退黄。适用于湿热内蕴,肝气郁滞,胆汁外溢之一身面目尽黄,色如橘皮,尿如浓茶,厌食恶心,脘腹胀满,肢体倦怠,大便溏薄等;今可用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辅助治疗,亦可作为肝炎患者康复期的药膳食品。注:方中所用的生茅根即新鲜白茅根。其有清热凉血,利尿祛湿,止血退黄之功。

341.参归山药猪肾汤(《是斋百一达方》)

猪肾500 g,党参10 g,当归10 g,山药50 g,调料适量。将猪肾剔去筋膜、臊腺,洗净,与当归、党参、山药一同入锅,清炖至熟;将猪肾取出用冷开水漂一下,切成薄片,加入调料后装盘备用;取汤入碗加盐少许即可。

每日1次,不拘时喝汤吃猪肾,亦可佐餐食用。功能健脾益气,养肝补血,补肾健骨。适用于肝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气短,面白无华或萎黄,腰膝酸痛,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耳鸣耳聋等;今可用于神经衰弱、贫血等;亦可作为中老年人保健之用。注:食欲不振者可以加入陈皮、生姜。

342.参归鳝鱼汤(《本经逢原》)

黄鳝750 g,党参30 g,当归15 g,大枣5个,猪蹄筋60 g,猪脊骨150 g,调料适量。黄鳝剖开,去骨及内脏,用开水烫去血水、黏潺,切片;猪蹄筋浸发;猪脊骨洗净,剁碎;党参、当归、大枣(去核)洗净,与黄鳝、猪蹄筋、猪脊骨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沸后,小火煲3小时.加少许酒、盐调味至鲜即得。

每剂可供4~8人佐餐服食。功能补益气血,通经活络,强筋健骨。适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经脉郁滞之腰膝乏力,筋骨萎软,步履失健,关节酸痛,或中风后半身不遂,下肢萎软,或小儿先天不足之发育迟缓,肢软乏力等。注:方中所用的猪脊骨亦可用牛骨代之,其功效相似。但因湿热下注所致之痿痹,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小便黄赤者不宜服用。

343.参归乳鸽肉汤

乳鸽1只,党参25 g,当归12 g,食盐、料酒、姜、葱各适量。将乳鸽宰杀后,除去内脏、毛、爪,洗净,沥干,将酱油、料酒、盐抹在乳鸽上,再将当归、党参填入乳鸽腹内,放入蒸杯内,加入鸡汤,上笼蒸约1小时,起锅调味至鲜即可。

每2日1剂,分次食肉饮汤。功能补益气血,滋阴助阳。适用于阴阳不足,气血亏虚之久病虚羸少气,遗精滑泻,夜尿频多,余沥不尽,或妇女血枯经闭,或小儿发育不良,喘哮不止等;今可用于病体康复、大病衰竭、原发性闭经、不孕症、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发育迟缓、男性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疾患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344.参芪升阳汤

生黄芪15 g,党参15 g,升麻9 g,瘦猪肉100 g。将瘦猪肉洗净切块,然后与装入纱布袋的黄芪、党参、升麻,同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煮至肉烂熟,弃纱布袋,加调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饮汤食肉。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头目眩晕,神疲乏力,倦怠懒言,食后腹部坠胀不适,心悸汗多,甚则晕厥等;今可用于慢性低血压症、慢性肠炎、营养不良,低血糖、胃下垂、脱肛等。

345.参桃蛤蚧汤

人参10 g,蛤蚧1只,核桃肉10 g。将人参、蛤蚧、核桃肉一起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煮2小时即可,每日1剂,1次顿饮。功能补益肺肾,止咳平喘。适用于肺肾不足,气浮于上之久咳虚喘,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脑转耳鸣,神疲倦怠,少气懒言,自汗畏寒等;今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尤宜用于老年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346.参芪薏仁汤

党参10 g,薏苡仁30 g,黄芪20 g,生姜12 g,大枣10 g。将党参、黄芪、大枣、薏苡仁洗净同置沙锅中,加水武火烧沸,下生姜片改用文火煎煮,至薏苡仁烂熟,滤渣取汤即成。

每日1剂,1次顿饮汤汁,吃大枣、薏苡仁。功能补中益气,健脾除湿。适用于脾气虚弱,湿困中焦而导致的神疲倦怠,肢体困重,口淡乏味,纳少腹胀,大便溏泻等;今可用于慢性肠炎、年老体弱及病后体虚而导致的消化不良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347.参味猪肺汤(《食疗本草》)

沙参20 g,五味子10 g,藏青果6 g,新鲜猪肺1具,调料适量。将猪肺反复冲洗,挤净血水,切块,放入沙锅中,并加入沙参、五味子、藏青果及适量调味品,兑水500 ml,旺火煮开,小火炖50分钟左右,滤渣取汤汁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饮汤食肺。功能补肺养阴,收敛止咳。适用于肺胃气阴两虚之久咳劳嗽,痰少不易咯出,胸闷喘促,或见声音嘶哑,咽喉干燥等;今可用于慢性咽喉炎、肺结核、支气管炎、肺心病、恶性肿瘤等;亦可用于嗜烟、酒者保健。

348.参贝猪肺汤

川贝母10 g,沙参20 g,猪心1只,猪肺1具,白萝卜、100 g,绍酒10 g,味精2 g,盐、姜各3 g,葱6 g,鸡油25 g。将沙参润透,切成3厘米长的段;川贝母洗净,去杂质;猪心洗净,切成薄片;猪肺洗净,切成2厘米宽、4厘米长的块;白萝卜洗净、去皮,切成块状;姜拍松,葱切段。将川贝母、沙参、白萝卜、猎心、猪肺、姜、葱、绍酒同放炖锅内,加清水2800 ml,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5分钟,加入盐、味精、鸡油搅匀即成。

每日1剂,佐餐食用。功能润肺,止咳。适用于饮凌心肺之喘咳气逆,咯痰清稀,心悸尿少,怯寒肢冷等。

349.狗肺汤(《幼幼新书》)

白狗肺1具,紫菀、细辛各5 g,人参、韭子、款冬花、肉桂、白术、吴茱萸15 g,生姜30 g,豆豉50 g,炙甘草、麻黄各30 g,清酒2500 ml。将白狗肺洗净血水,切碎,与诸味共入瓦罐,加水和清酒,用微火煮1小时左右,去渣取汁,收贮备用。

每次约饮20 ml,昼日饮3次,夜饮1次,温饮为宜。功能温补肺气,理气止咳。适用于肺气虚弱所致的久咳气逆,胸闷气短,咯痰量多,色白清稀,甚则端坐呼吸,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今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注:感冒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不宜服用。

350.苓术姜仁汤

茯苓15 g,白术12 g,郁李仁6 g,生姜5 g。将生姜洗净切片,与白术、茯苓、郁李仁等一起放入沙锅,加适量水,用文火煎煮30分钟,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代茶频饮。功能补气健脾,和中开胃,利水消肿。适用于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水湿停聚于体内的水肿腹水,小便短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大便溏泻等;今可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小球肾炎、肝硬化腹水等。

351.夜交合欢芹菜汤

合欢皮20 g,夜交藤、鲜芹菜30 g。将合欢皮、夜交藤、鲜芹菜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饮完。功能清热平肝,宁心安神。适于肝热内盛,扰乱心神之心烦失眠,夜寐多梦,头目胀痛等;今可用于高血压病见失眠多梦的患者,及神经衰弱失眠者等。注:方中所用的夜交藤又名首乌藤,是何首乌的藤茎,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之功。

352.郁李苡仁汤(《养老奉亲书》)

郁李仁50 g,薏苡仁60 g。先煎郁李仁,取汁,去渣,或将郁李仁捣烂,水研绞取药汁,以郁李仁汁煮苡仁成汤即可。

每日1剂,早、晚当饭各吃1碗,10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停服3天。功能健脾祛湿,利尿通便。适用于脾虚湿盛,津液停聚之水肿尿少,大便干结,并见面白而虚浮,神情倦怠,肢体困重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肾疾患之水肿、习惯性便秘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353.玫瑰红花汤(《百草镜》)

玫瑰花9 g,全当归、红花各3 g。将玫瑰花、全当归、红花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次温服,亦可兑少量白酒饮服。功能活血散瘀,通经止痛。适用于外伤筋脉,瘀血阻滞之瘀肿疼痛,或风湿阻络,气血郁滞之关节、肢体、肌肉疼痛如刺,屈伸不利,或血瘀胞宫之妇女经行腹痛,经血紫暗挟块等;今可用于外伤瘀肿、骨折劳损、类风湿性关节炎、妇女痛经、原发或继发性闭经、经期紧张综合征等。注: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本方。

354.青葙子鱼片汤

鱼肉250 g,豆腐130 g,青葙子8 g,淀粉5 g,海带少量,蔬菜、盐、酱油各适量。将鱼肉洗净,切成薄片,用酱油、淀粉拌匀;豆腐切成小块;蔬菜洗净切好备用;用水浸泡青葙子后,以中火煎煮1小时,过滤去渣;把海带发好,洗净切成丝,下入青葙子汁中煮沸5分钟,捞出海带留汤,下鱼片搅散煮沸,放青菜、海带再煮沸,加盐等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剂1次佐餐服完,连服1周。功能清热泻肝,明目宁神,化痰利水。适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疼痛,口苦咽干,头晕胀痛,不寐恶梦等;今可用于急性结膜炎、青光眼、糖尿病、高血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

355.青鸭汤(《饮膳正要》)

青头鸭1只,草果5个,赤小豆5 g。将鸭宰杀后,去毛,净肠肚,再将赤小豆,草果填入鸭腹内,缝合,放入沙锅,加水煮至鸭肉熟烂汤浓,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次于空腹时饮汤食肉约50~100 g,每日2次,至水肿消退停食。功能益阴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肾亏虚,津液停聚之下肢水肿,小便短少,神疲面白,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等。

356.青葙鸡肝汤(《泉州本草》)

青葙子15 g,鸡肝1~2具。将青葙子捣碎,纱布包裹,与鸡肝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约30分钟,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佐餐喝汤食肝。功能清肝泄火,明目退翳。适用于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之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

357.青龙白虎汤

鲜橄榄15 g,鲜萝卜250 g。将橄榄、萝卜洗净,切碎或切片,放入锅内,加水煎汤备用。

每日1剂,分次温服,病愈即停。功能清热解毒,利咽开音。适用于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吞咽加剧,音哑失音,口燥喜饮,头痛烦热等;今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咽部痈肿等。

358.兔肉补虚汤

免肉120 g,党参、山药、大枣各30 g,枸杞子15 g。将兔肉洗净,切小块,与装入纱布袋的党参、山药、大枣、枸杞子等同放入沙锅,加水煮至兔肉熟透,弃纱布袋,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佐餐饮汤食肉。功能补气益血,滋肾健脾。适用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之身体瘦弱,面白无华,疲倦乏力,饮食减少,短气懒言,动则益甚,腹胀便溏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359.茱萸益智汤

山茱萸肉60 g,益智仁50 g,党参25 g,白术25 g。将方中4味一起放人沙锅中,加水煎煮60分钟,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3次饮服。功能温补脾肾,涩精缩尿。适用于脾肾阳虚,固涩失职而致的腰酸冷痛,怯寒神疲,面浮身肿,尿频清长,夜尿增多,遗精滑泻,妇女白带清稀量多,或水肿反复消长不已等;今可用于慢性前列腺疾患、男性性功能减退、小儿遗尿症、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360.胡荽紫苏葱白汤

胡荽6 g,紫苏、葱白各10 g。将胡荽、紫苏、葱白等3味放入沙罐,加水煎沸10分钟,滤渣取汁,倒入杯中,加红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频饮代茶。功能辛温解表,发汗透疹。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闭郁之恶寒微热,鼻塞喷嚏,清涕流淌,或见麻疹透发不畅等;今可用于秋冬季感冒初起;亦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361.枸杞菟丝雀蛋汤(《本草纲目》)

麻雀蛋20只,菟丝子30 g,莲子须15 g,枸杞子18 g,调料适量。麻雀蛋煮熟,去壳。菟丝子、莲子须、枸杞子洗净。上述物品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沸后,小火煲。1~2小时。汤成去渣,调昧后即可。

每剂可供2~4人佐餐服食或作为上、下午点心服用。功能补肾壮阳,固精止遗。适用于肾阳不足之夜尿频多,腰膝痿软,畏寒肢冷等。肾气虚损之阳痿早泄,遗精滑泄、带下,崩漏。注:如无麻雀蛋,可用鹌鹑蛋代之。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362.姜桂鲤鱼汤(《干金翼方》)

鲤鱼1000 g,干姜、桂心各10 g,葱白、豆豉各10 g。将鲤鱼去鳞及肠杂,洗净,入锅内加水1000 ml,煮沸后,改小火熬煮至500 ml,去鱼,再下干姜、桂心、葱白、豆豉等,微火煮取150 ml备用。

每日1剂,分次饮服,取微汗即停服。功能温中散寒,通脉止痛,养阴和营。适用于脾胃阳虚,阴寒内生之脘腹冷痛,形寒肢凉,无汗毛立,口泛清涎,恶心厌食,肠鸣泄泻等;今可用于慢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肝硬化腹水等。注:服后得微汗即可,不可令大汗。微汗后可服热粥调养脾胃。

363.仙人养肝羹(《养老奉亲书》)

羊肝1具,羊脊肉100 g,枸杞根50 g。先将枸杞根放入沙锅,加水,煎煮3次,滤渣留汁约2000 ml备用;将羊肝、羊肉洗净,去筋膜,剁细茸,倒入沙锅,煮沸,去上沫,煮至肝熟肉烂,下水淀粉调匀成羹,再下葱白、盐、味精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3次于空腹时饮汤食肝,连服3天后,隔日服1剂。功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明目调经。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血亏虚之目昏视弱,雀盲歧视,肢体麻木,筋骨无力,胁肋隐痛,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及闭经等;今可用于慢性眼疾、夜盲症、中老年人的视力减退、妇女月经失调等。

364.神效野兔汤(《太平圣惠方》)

野兔1只,鲜桑白皮250 g。先将野兔宰杀,去皮及内脏,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以武火煮沸,去上沫,加酱油等调味料后,再煮至沸时,放入用纱布包裹好的桑白皮,熬煮至兔肉酥烂,去纱布包,加调味料调至味鲜即可。

每剂可供5人佐餐吃肉喝汤。功能清热泻肺,滋阴养血,补益肺肾。适用于肺肾阴虚,燥热内生之咽干口燥,消渴不止,或久病干咳,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或水肿,小便短少等;今可用于糖尿病、肺结核、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水肿等。

365.胡桃补肾汤(《和剂局方》)

胡桃仁15 g,杜仲12 g,补骨脂10 g。将杜仲、补骨脂放入沙罐,加水煎煮40分钟,滤汁,加水复煎,再滤取汁,将两次滤汁倒入沙锅,下胡桃仁煎煮30分钟即可。

每日1剂,分2次饮汤嚼食胡桃仁,服7天停3天,再服7天,至病愈。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适用于肝肾亏虚,阳气不足之腰膝冷痛,腿脚无力,头晕耳鸣,夜尿频作,余沥不尽,阳痿早泻等。

366.荜拨头蹄汤(《千金方》)

荜拨30 g,羊头1个,羊蹄4个,干姜、胡椒各30 g,葱白50 g,食盐、豆豉各适量。将荜拨洗净布包;将羊头、羊蹄洗净刮毛,焯水去腥味,沥干,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并下干姜片同煮至羊头、羊蹄熟烂时,下荜拨煮15分钟,再加胡椒、葱白等调味品稍煮即可。

每剂可供12人食肉喝汤。功能温补脾肾,散寒除湿,行气止痛。适用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脘腹冷痛,胀闷不舒,泛吐清涎,不思饮食,呕吐泄泻等。

367.扁豆香薷汤(《千金要方》)

扁豆30 g,香薷15 g。将香薷用布包备用;先将扁豆倒入沙罐,加水300 ml,煎煮约30分钟,待扁豆熟透后,改用武火,下香薷包,煎煮3分钟左右即可离火,弃香薷包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食扁豆喝汤。功能化湿和中,解暑发表。适用于暑湿侵袭,脾胃不和之呕吐腹泻,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厌食纳差,腹胀肠鸣,小便不利等;亦可用于夏季预防感冒。

368.健脾汤(《千金要方》)

猪肚1个,芡实30 g,黄芪25 g,白果(去壳、去心)25 g,腐皮30 g。将猪肚用粗盐洗净,与芡实、黄芪、白果等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煮30分钟,再下腐皮,小火熬至汤变成奶白色即可。

每日1剂,分3次吃猪肚饮汤。功能补气健脾,固涩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之久泻不愈,脘腹胀痛,食欲不振,自汗不止,妇女白带清稀量多,小便频数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注:食欲不振者可以加入陈皮、砂仁等开胃药物。

369.健脾止泻汤

鲜扁豆茎50 g,山楂10 g(鲜果30 g),建曲、芡实各5 g,茯苓、泽泻各5 g,谷芽、甘草各9 g。先将鲜扁豆茎去筋洗净,切段,山楂切片,然后与芡实、茯苓、泽泻、谷芽、甘草等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煮沸后,再下建曲煮沸15分钟,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3次于饭后饮服。功能健脾养胃,消食止泻。适用于湿困脾胃,食积不化而导致的胃脘胀满,泛酸呕吐,嗳气秽臭,恶心厌食,大便溏泻不止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肝炎、大病、重病恢复期出现的消化不良、小儿佝偻病等。

370.鸭蛋汤(《医钞类编》)

鸭蛋1个,生姜6 g,蒲黄10 g,植物油适量。将生姜捣烂取汁备用;鸭蛋破壳打散,入生姜汁调匀;锅中加植物油少许,先煎鸭蛋,再加水200 ml,下蒲黄,煮沸即可。

每日1剂,于饭前1次温服。功能和中清热,活血止血。适用于妇女痛经,或胎前、产后泄泻等;亦可用于妇女经期保健。注:方中所用的生蒲黄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孕妇不宜服用。

371.资生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怀山药30 g,玄参15 gg,白术9 g,鸡内金6 g,牛蒡子10 g,鸡脯肉500 g。将生鸡脯肉洗净后,剁碎,与洗净的生怀山药、玄参、白术、牛蒡子、鸡内金等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至鸡肉熟烂,滤渣取汤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饮汤。功能健脾益气,清热生津,化滞消积。适用于脾胃虚弱,津伤燥热,食积不化之口渴多饮,嗳气腹胀,胃中嘈杂,纳差食少,多尿尿频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糖尿病等;亦可用于儿童及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372.通脉汤(《疡医大全》)

生黄芪16 g,当归8 g,白芷8 g,七孔猪蹄1对。先将猪蹄洗净、去尽毛,放入瓦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蹄烂,捞去浮油,下诸药同煎,以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煎40分钟,去渣取汤汁备用。

每日1大碗,温热饮之。功能益气生血,通经下乳。适用于产后气血两虚之乳汁量少或无乳,或疔疮痈疽久治难愈,或疮溃久不收口等。注:疮疔痈疽初起者不宜服用此汤。

373.通乳猪蹄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猪脚2只,木通15 g,调料适量。将猪脚刮毛去甲,洗净,剁成小块,放入开水锅内,旺火煮10分钟,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与洗净的木通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煲3小时,汤成后,加少许米酒及调味品即可。

每日1剂,分2~4次食肉喝汤。功能补血通乳。适用于产后血虚之体虚乏力,乳汁不通或乳汁过少等。注:方中所用的木通为马兜铃科或毛茛科植物木通之藤茎。有五加科植物通脱木(俗称通草)的茎髓的通乳之功与之相类,故可作为代用品。

374.通草赤小豆汤(《备预百要方》)

通草6 g,赤小豆30 g。先将通草放入沙罐,加水煎煮45分钟,滤渣留汁,下赤小豆煮至豆熟烂汤稠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功能清心除热,健脾和胃,利水消肿。适用于暑湿内伤,心火亢盛之心烦不寐,口舌生疮,脘痞食少,小便短赤,或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水肿尿少,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等;今可用于复发性口疮、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肾炎水肿等。

375.猪肉小麦汤

瘦猪肉100 g,浮小麦、黑豆各50 g。将浮小麦洗净,黑豆用温水泡1宿,瘦猪肉切成细片,共入沙锅,煮至肉熟豆烂汤稠即得。

每日1剂,分2次服食。功能补虚敛汗。适用于体虚汗出的调治,另外尚可治疗心悸健忘,水肿尿少等。注:方中所用的浮小麦为小麦未成熟的颖果,性味甘凉,甘能益气,凉以除热,其药性平和,有止虚汗,退虚热之功。

376.猪肉杏沙汤

瘦猪肉50 g,杏仁10 g,北沙参15 g。将瘦猪肉洗净切块,与装入纱布袋的杏仁、沙参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炖煮至瘦肉烂熟,弃纱布袋,加调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3次饮服。功能清肺生津,降气止咳。适用于邪热壅肺,肺失肃降而导致的咳嗽,咯痰黄稠,身热口干,渴喜冷饮等;今可用于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糖尿病等。

377.鹿鞭壮阳汤

鹿鞭2条,狗肾100 g,枸杞子15 g,菟丝子30 g,巴戟天9 g,猪肘肉800 g,肥母鸡肉800 g,绍兴酒50 ml。先将鹿鞭用温水发透,刮去粗皮,剖开后,刮去内面粗皮杂质,切成小段;再将狗肾用油炒泡后,于温水中浸泡,并刷洗干净;肥鸡肉切成条块状;猪肘肉切片;枸杞子与菟丝子、巴戟天共用纱布包裹扎紧。加工时,先将鹿鞭与绍兴酒、姜、葱同置沙锅内,加清水,煮沸15分钟,滤去汤汁,反复煮2次,去汁不用;沙锅内再加清水,放入猪肘肉、鸡肉块、狗肾和煮过的鹿鞭,煮沸后,打去浮沫,再加绍兴酒、葱及花椒,用文火炖煮1小时,捞出猪肘肉,下纱布包,用武火炖至肉烂汤成,弃纱布包,加佐料调味至鲜即成。

每剂可供8人饮汤食肉,常食。功能温肾壮阳,补精填髓,健脾益肺。适用于肾阳虚衰,精亏寒盛之中老年人腰膝冷痛,阳痿早泄,夜尿频多,畏寒肢凉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保健强身。注:方中所用的鹿鞭又称鹿肾,指的是梅花鹿或马鹿雄性的外生殖器,包括阴茎和睾丸。

378.鹿头蹄汤(《饮膳正要》)

鹿头1只,鹿蹄4只,荜拨5 g,生姜3 g,盐、八角、小茴香、味精、胡椒粉各适量。鹿头、鹿蹄除毛、洗净焯水;荜拨、生姜洗净掐破待用;将鹿头鹿蹄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再放姜、荜拨,八角、小茴香等,用武火烧沸后,捞去浮末,转用文火熬至鹿头、蹄熟烂,去荜拨等,取出头、蹄拆骨,再将鹿肉切成粗条,放入汤中,烧沸后,加盐、味精、胡椒粉等佐料调味至鲜即成。

每剂可供8人佐餐食肉喝汤,每人次100~200 ml。功能填髓益精,滋补脾肾,温中壮阳。适用于脾肾两虚,精血不足之畏寒肢冷,腰酸膝软,四肢无力,精神萎靡,面色暗黑,消渴引饮,夜多恶梦,口淡乏味,食少纳呆,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疾患等。

379.鹿肉汤(《千金翼方》)

鹿肉2000 g,干地黄、芍药、茯苓、黄芪、麦门冬(去心)、甘草各60 g,川芎、当归、人参各90 g,生姜18 g,大枣20枚。先将鹿肉下锅,加水煮至熟烂,捞出鹿肉留汤待用;将干地黄等11味焙干,研为粗末,装入布包,下入沙罐,加水反复煎煮2次,弃去布包,混合2煎的汁液,兑入鹿肉汤,再煮至浓汤状即可。

以上为12日用量,每日饮2次,于早、晚温服。功能补肾填精,益气健脾,养血活血。适用于体虚羸瘦,产后虚弱等一切虚劳不足之证。

380.鹿骨汤(《千金冀方》)

鹿骨1具,肉苁蓉30 g,防风、橘皮、芍药、人参、当归、龙骨、黄芪各60 g,桂心,厚朴(炙)、干姜、独活、甘草(炙)各90 g。先将鹿骨打碎,加水煮骨成浓汤,然后去骨,纳入诸药至汤中,煎煮2小时,滤渣取汤备用。

每剂为半月量,每日可饮4次。功能滋补脾肾,益气助阳,强筋健骨。适用于脾肾阴虚,阴寒内盛之面色暗黑,神疲倦怠,恶风畏寒,腰膝冷痛,四肢不温,痿痹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阳痿早泻等。

381.鹿蹄汤(《千金要方》)

鹿蹄4只,陈皮、草果各6 g,葱、姜、盐、糖、酒各适量。将鹿蹄洗净、去净毛,与草果、陈皮一同入锅,加水、酒、葱花、姜末,先用旺火煮沸,除去浮沫,改用小火煮至烂熟,用盐、糖、醋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4次于空腹时服完。功能补肾温中,祛风化湿。适用于脾肾不足之腰膝酸痛,四肢不温,胃脘冷痛,口泛清涎,大便溏薄等;亦作为老年人进补之用。注:胃热便秘者不宜服用。

382.麻鸡敛汗汤(《太平圣惠方》)

净鸡1只,麻黄根30 g,肉苁蓉30 g,牡蛎30 g。将母鸡、麻黄根洗净,加水煮至鸡烂。去鸡骨及药渣,加入肉苁蓉、牡蛎再煮至肉熟烂,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分3次喝汤食肉。功能温中益精,补气敛汗。适用于体质虚弱及病后引起的多汗,动则汗出不止,短气乏力,或病后所致的夜寐盗汗等。

38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麻黄、生姜、甘草各6 g,连翘、杏仁各9 g,赤小豆30 g,大枣12枚,桑白皮10 g。除赤小豆、大枣外,余药用布包煎,煮取汁液,下赤小豆、大枣同煮至赤小豆煮烂熟,弃布包留汤汁备用。

每日1剂,于早、晚各1次吃豆枣,饮汤汁,连服3天。功能祛风清热,解毒利湿。适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颜面色白而虚浮,小便短少,恶风微热,咽喉痒痛,或皮肤湿热之疹毒,或湿热壅滞之水肿,小便短赤等。

384.清心补血汤(《沈氏尊生书》)

人参5 g,当归、白芍、茯神、酸枣仁、麦门冬各10 g,川芎、生地、栀子、炙甘草、陈皮各5 g,五味子5 g。人参另煎,约煎1小时左右,取汁待用;将酸枣仁捣碎,栀子研后,与其余诸味同下沙罐,加清水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与人参汁兑和备用。

每日1剂,于清早及临睡前饮服。适用于阴血亏虚,心神失养之五心烦热,心悸头晕,失眠健忘,少寐多梦,骨蒸盗汗,尿赤便秘等;今可用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症。注:方中所用的人参宜选西洋参。

385.淮杞鲢鱼汤

淮山药25 g,枸杞子20 g,龙眼肉15 g,鲢鱼1条(1000 g左右)。先将鲢鱼去鳞,除鳃及内脏,洗净,切块,过油爆炒,加姜丝、绍兴酒杀腥,起锅,与淮山药、枸杞子、龙眼肉同置于沙锅中,加水至满,以文火慢炖2小时,调味后即得。

每剂可分2天食完,每周可用2~3剂,常食。功能温中益气,滋补阴血,养心安神。适用于脾肾不足之腰膝酸软,体倦乏力,夜尿频频,遗精滑泻,及阴血亏虚,心神不宁之失眠,健忘,多梦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山药又名薯蓣,为药食兼用之品,有平补肺脾肾气阴之功,还能固精涩尿。

386.黄狗肉温补方(《神巧万全方》)

黄狗肉1000~1500 g,陈皮10 g,胡椒5 g,川椒3 g,炒小茴香6 g,生姜30 g,葱白3 g,盐适量。将黄狗肉用水冲洗数次,去尽血水,与其余诸味一并入沙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煮沸,继用小火慢煨,煮至香气透出,肉熟,捞出切成小块,复入原汤煨煮至烂,加盐等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剂可供4~8人佐餐吃肉喝汤。功能温肾助阳,暖腰强身。适用于肾阳虚冷之腰膝软弱,肢冷不温或疼痛等;亦可用于冬季进补,可增御寒能力。注:本方为温补之剂。故素体阴虚火旺及热病后期者,均不宜服用,以免燥热伤阴。

387.黄芪山楂汤

黄芪15 g,山楂20 g,苏枳壳15 g。将黄芪、山楂、苏枳壳用水洗净,一起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40分钟,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饮服。功能补脾升阳,行气导滞,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虚气滞或阳虚下陷而引起面色萎黄,体倦食少,食后饱胀,嗳吐酸馊,胃脘下坠,或腹胀矢气等;今可用于胃下垂、消化不良等。

388.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温病条辨》)

鸡子黄2枚,阿胶9 g,黄连12 g,黄芩、白芍各3 g。先将黄连、黄芩、白芍,下入沙罐,加水400 ml,浓煎至150 ml,去渣后,下阿胶烊化后,再入鸡子黄,搅拌均匀即可。

每日1剂,分3次服。功能清热育阴,养心安神。适用于热邪入营,伤耗营阴之发热不已,心烦不得卧,舌红绛而干,脉细数等。注:方中所用的鸡子黄即鸡蛋黄。

389.斑鸠明目汤(《食疗本草》)

斑鸠1只,枸杞子15 g,覆盆子15 g,五味子10 g,精盐适量。将斑鸠宰杀后,去毛及内脏,切块,洗净,下锅加水,并将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等加入,以文火煲至汤浓肉熟,加精盐少许调味即得。

每日1剂,顿服喝汤食斑鸠肉。功能养肝明目,滋肾健骨。适用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眼目昏花,视力减退,雀目歧视,少气乏力,自汗盗汗,肢体萎软,遗精滑泻,夜尿频多等;今可用于夜盲症、白内障、老年黄斑变性、男性性功能减退、慢性前列腺疾患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390.祛湿健脾汤(《千金要方》)

猪肚1具(净洗,切),白术(切)270 g,生姜适量(拍碎)。将猪肚用食醋及食盐反复揉洗,去掉涎沫,用沸水焯过,剥去白色赘皮,再用凉水冲洗,至无腥味即可;将白术洗净切碎,纳入猪肚内,并同时放入生姜1块,下入沙锅,加水适量,煮至猪肚熟烂汤浓香,捞出猪肚,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2日1剂,分次温饮,每周1剂。功能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湿盛之神疲倦怠,肢体困重,脘腹痞满,口淡食少,大便稀溏,或下肢浮肿,小便短少等症。

391.蚱蜢钩藤汤(《百草镜》)

蝗虫10只,钩藤15 g,薄荷叶10 g。将蝗虫用沸水烫死,去翅、足,洗净,下入沙罐,加水煎煮15分钟,再下钩藤、薄荷,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10分钟即可,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3次服用。功能熄风止痉,清热定惊。适用于肝经热盛,灼筋动风之高热惊风,肢体抽搐痉挛,或脾虚慢惊风之手足蠕动震颤等症。注:方中所用的蝗虫又称蚱蜢。其味甘、辛,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维生素A、B等成分。

392.益气当归羊肉汤(《济生方》)

山羊肉(切块)500 g,黄芪、党参、当归各25 g。将黄芪、党参、当归3味装入纱布袋中,与山羊肉同放沙锅内,加水2000 ml,以文火煨煮至羊肉熟烂时,弃纱布袋,加入生姜25 g,食盐适量稍煮即可。

每剂可供5人吃肉喝汤,经常食用。功能益气健脾,温肾壮阳,养血活血。适用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之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神疲乏力,病后、产后之体质虚弱等;今可用于病后康复、男性性功能衰退、营养性贫血、妇女产后贫血、失血性贫血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393.鲤鱼汤(《饮膳正要》)

鲜鲤鱼1000 g,荜拨、花椒各2.5 g,生姜5 g,香菜7 g,葱白2根,料酒、盐、醋各适量。将鲤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切成小块;把葱、姜洗净,拍破;将鱼下锅,并下荜拨、葱、姜等,加水适量,放在旺火上烧开,然后改小火烧半小时,加入香菜、料酒,醋即成。

每日1剂,随意饮汤食鱼。功能健脾胃,利水湿,通乳汁。适用于脾虚湿盛,气血不足之水肿尿少,或产后乳汁不下,并见神疲乏力,面白唇淡,口淡乏味,食少腹胀,舌淡脉细弱等。

394.滋肾乌发汤

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各5 g,丹皮、泽泻、天麻各3 g,制首乌、黑芝麻、黑大豆各10 g,当归、红花、侧柏叶各2 g,菟丝子20 g,胡桃仁5枚,羊肉750 g,羊胫骨200 g,葱白、生姜各10 g,胡椒3 g。先将羊肉切大块,入沙锅中,加清水煮沸去血水;下羊胫骨及用纱布包裹的熟地黄等中药和姜、葱、胡椒,再加水炖煮,待沸后,打去浮沫,将羊肉捞出,切片,再入锅中,用文火炖1个半小时,待羊肉酥烂后,捞出药包即得,调味后食用。

每剂可供10人饮汤食肉,常食。功能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乌须生发。适用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之须发早白,脱发,毛发干枯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体虚腰酸,耳鸣耳聋,便秘难解等。

395.鹌鹑杜杞汤

鹌鹑1只,枸杞子30 g,杜仲15 g。先将鹌鹑宰杀,去皮毛及内脏,洗净,再将枸杞子、杜仲装入鹌鹑腹中,用棉线扎紧,放入沙锅中,加高汤适量,煎煮至鹌鹑熟烂,加味料调至味鲜即可。

每日1剂,佐餐饮汤食肉。功能滋补肝肾,明目强腰。适用于肝肾亏损,阴阳两虚之腰膝酸软,隐痛无力,眩晕耳鸣,视物昏花,阳痿遗精,夜尿频多,或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等;今可用于慢性肾病、慢性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高血压、男性性功能低下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日常保健。

396.葱豉汤(《肘后备急方》)

葱白10 g(1握),淡豆豉50 g(1升)。将葱白、淡豆豉同置于瓦罐中,加水煎煮约30分钟,滤去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1次顿服。功能发散风寒,解表宣肺。适用于风寒侵袭之感冒轻证。注:本方宜于风寒感冒初起时尽早应用。方中淡豆豉是以黑大豆与苏叶、麻黄等辅料共同加工而成,应与市场上销售的豆豉有所区别。

397.葱白汤(《千金翼方》)

葱白14茎,桃叶1把,真珠、常山、炙甘草15 g。除真珠外,将其余几味切碎,放入沙罐内,加水2400 ml,一同煎煮,煮取约1800 ml,去渣取药汁,纳真珠于内,搅拌均匀即可。

每次服600 ml,得吐即止,不必尽服。适用于寒热往来,头痛烦躁,心胸满闷,欲吐不得。

398.葱白灯心丝瓜汤(《得配本草》)

鲜灯心草50 g(或用干灯心草5扎),葱白3根,鲜丝瓜150 g。将丝瓜洗净去皮,切小块,葱白、灯心草切段,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煎汤。汤沸后去渣取汤汁备用。

趁热于1日内分2~3次饮完。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不利之小便频急,淋漓涩痛;今可用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等。注:本药膳若用于泌尿系感染者可加食盐调味;若用于肾炎水肿者则不宜加盐调味。

399.葛根汤(《外台秘要》)

葛根(切片)90 g,葱白14茎,豆豉(绵裹)1000 g。将方中3味同入沙锅内,加水3000 ml,煮取1200 ml,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温服取汗,汗不出再服,一服得汗,即不再服。功能发汗解表,宣散郁热。适用于外感风寒,肺卫闭郁之恶寒身热,无汗头身痛,心胸烦闷等;今可用于秋冬季感冒初起。

400.□蓄汤(《类证治裁》)

□蓄30 g。将□蓄洗净,切段,入沙罐内,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去渣滤汁备用。

1日1剂,分次温服。功能清利湿热,杀虫止痒。适用于下焦湿热之小便淋漓涩痛,短少黄赤,或阴肿阴痒,肛门瘙痒,皮肤湿疹等。

401.葶苈大枣汤(《金匮要略》)

葶苈子10 g,大枣20枚。将葶苈子炒黄,研末待用;将大枣下入沙罐,加水500 ml,煎取200 ml,再下葶苈子末,煎10分钟即可。

每日1剂,每次连汤带末饮服,奏效即停服。功能泻肺行水,降气平喘。适用于痰水壅肺之咳嗽胸闷,痰多气粗,喘不得卧等;今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胸腹积水、肾炎水肿等。

402.萱草忘忧汤(《医醇□义》)

桂枝、甘草各1.5 g,白芍4.5 g,陈皮、半夏(捣碎)各3 g,郁金、合欢皮、贝母(打碎)、茯神、柏子仁、金针菜各30 g。将方中各味同放入沙罐内,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取汁液备用。

1日1剂,分2次温饮。功能温阳化气,消痰疏肝,解郁安神。适用于肝郁气滞,痰湿阻遏,心神不宁之忧愁太过,郁郁不乐,烦躁失眠,胸闷痰多等;今可用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抑郁型精神病等。注:方中所用的萱草又名金针菜、黄花菜等,为百合科植物摺叶萱草的根。其有养血平肝,利尿消肿之功。

403.紫苏生姜汤(《本草汇言》)

紫苏叶30 g生姜9 g。将紫苏叶切丝,生姜切片,同入沙罐内,加水煎煮30分钟,滤渣取汤备用。

每日1剂,趁热服,于半日内服完,得汗后即停用。功能发汗解表,疏风散寒。适用于感冒风寒之轻证,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无汗头身疼痛,恶心欲呕等。注:若在汤中加入红糖,可奏益胃气,助发汗之功。

404.温脐化湿汤(《傅青主女科》)

白术(土炒)30 g,茯苓,炒扁豆各9 g,炒山药,巴戟天(盐水炒)各15 g,白果10枚(打碎),莲子(去心)30枚。将方中诸味同入沙罐内,加水适量,煎煮1.5小时,滤取汁液备用。

每日1剂,分2次温服,1周为1疗程。功能温补脾肾,助阳化湿。适用于脾肾阳虚,寒湿内盛之妇女经水将来,少腹冷痛,得温则舒,行经色淡,经期推后,带下量多,色白清稀,或见下肢浮肿,肢体酸重疼痛,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等。

405.温中公鸡汤(《饮膳正要》)

草果、高良姜各6 g,陈皮、胡椒各3 g,公鸡1只,葱、盐适量。将公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再将高良姜、草果、陈皮、胡椒、葱等填入公鸡腹内,用线扎紧,放入锅中,加水适量,以文火炖至鸡肉烂熟汤浓气香,加佐料调味至鲜食用。

每剂可供5人佐膳吃鸡喝汤。功能温中补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肾阳虚,寒滞中焦之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涎,恶心厌食,四肢不温,身体瘦弱等。

406.脾湿腰痛汤

白术60 g,薏米30 g。将白术、薏米同放入沙罐内,加清水适量,煎煮至薏米熟烂汤稠,捞去残渣留汁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饮之。功能健脾益气,祛湿止痛。适用于脾虚失运,湿阻中下二焦之腰部重痛,转折不利,脘痞腹胀,食少纳呆,四肢困倦等;今可用于中老年人的非外伤性腰痛。注:方中所用的白术有生白术、焦白术、炒白术之分。本方宜选用生白术。

407.鲍鱼汤(《千金翼方》)

鲍鱼、当归(切)各90 g,阿胶(炙)120 g。将鲍鱼入沸水中焯过以除去腥味,再与当归一同入沙锅内,加入黄酒3000 ml、水2000 ml,煎煮至2500 ml,去渣取汁液,再下阿胶使之融化,搅拌均匀即可。

每日取汁500 ml,分3次饮服。功能养血温经,调摄冲任。适用于妇人漏血崩中,伴有少腹冷痛,经色淡红,淋漓不尽,或量多如崩,伴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今可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等。

408.鲍鱼决明汤(《本草衍义》)

鲍鱼、石决明(打碎)、枸杞子各30 g,菊花10 g。将石决明、枸杞子、菊花装入纱布袋,与鲍鱼同下沙锅,加水适量,煎煮至鲍鱼熟烂汤浓,捞出鲍鱼及纱布袋,留汤汁备用。

每日1剂,分次温饮。功能养肝益精,清热明目。适用于肝血亏虚,虚热上扰之目赤羞明,视物昏花,眼干目涩,并伴有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肢体麻木等;今可用于近视眼、老花眼、远视眼、夜盲症、高血压等。

409.鲈鱼健脾汤(《食疗本草》)

鲈鱼1条(500 g左右),白术20 g,陈皮5 g,胡椒粉3 g。将鲈鱼去鳞,剖腹去肠杂,洗净,切块;白术、陈皮洗净,与鲈鱼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沸后,小火煲2小时,调味备用。

每剂可供4~8人佐餐喝汤吃鱼。功能补气健脾,和中开胃。适用于病后失调,脾胃虚弱之饮食减少,体倦神疲,形体消瘦,口淡乏味,泛吐清水,或脾虚之水肿尿少,肠鸣腹泻等。今可用于慢性肾炎、糖尿病、心源性水肿、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等;亦可为正常人作保健服用。注:脾胃湿热之口苦,舌苔黄腻者不宜服用。

410.鲤鱼赤小豆汤(《饮膳正要》)

鲤鱼1条,赤小豆15 g,陈皮(去白)、胡椒、草果各6 g。将鲤鱼宰杀,去鳞及肠杂,洗净,下锅,沸水煮开后,入赤小豆一同熬煮,至豆烂鱼熟时,入陈皮、胡椒、草果等,再煮沸片刻,起锅前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次,分次空腹食之。功能健脾祛湿,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尿少,身目尽黄,面色淡白,神疲倦怠,肢体困重,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或消渴尿多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羊水过多、糖尿病等。

411.熟地黄芪羊肉汤(《太平圣惠方》)

羊肉700 g,当归头15 g,白芍10 g,熟地黄30 g,黄芪30 g,生姜3片,大枣5枚。将羊肉洗净,切块,用沸水焯一下,去掉血水;大枣去核洗净,当归头洗净切片,白芍、熟地黄、黄芪洗净待用;将羊肉与全部原料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以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3小时,调味后即可。

每剂可供4至8人佐餐食用。功能气血双补,固本养颜。适用于气血不足之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或肾阳不足之四肢不温,腰膝无力,面有色斑等;今可用于神经衰弱、贫血、慢性肾炎等。注:感冒发热者不宜服用;平素脾胃虚弱,食少腹泻者不宜服用;阴虚潮热者不宜服用。

412.薏苡仁汤(《本草纲目》)

薏苡仁60 g,白糖适量。将薏苡仁放入沙罐,加水适量,煮至熟烂,加入白糖调味即得。

每日1剂,于空腹日饮,常饮。功能健脾利水,渗湿舒筋。适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尿少,脘腹痞满,纳呆泄泻,或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沉重,或带下量多清稀,舌淡胖,苔白润等;亦可用于夏季日常保健。

413.薏苡仁冬瓜桃仁汤(《千金要方》)

薏苡仁15 g,冬瓜子30 g,桃仁(去皮,捣碎)、牡丹皮各10 g。将方中各味同入沙罐,加水煎煮至薏苡仁熟烂,滤取汤汁备用。

每日1剂,分次饮完,服至病愈。功能清热利湿,排脓消痈。适用于湿热结于肠内,血热壅盛所致的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甚则高热呕吐等证;今可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等。

414.莱菔薏米猪肺汤

萝卜150 g,薏米150 g,猪肺1付。将猪肺洗净切块,萝卜洗净切块,与薏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煮至猪肺熟烂,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佐餐饮汤食肺。功能补肺润燥,益脾和胃,顺气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肺阴不足,痰湿内停而导致的久咳咯痰,痰中带血,胸闷短气,口咽干燥,自汗盗汗,纳呆食少,嗳气频作,腹胀肠鸣等;今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注:方中所用的莱菔即萝卜。

415.鳖鱼首乌汤(《草木便方》)

甲鱼肉300 g,何首乌30 g,水蜈蚣15 g,青蒿15 g,调料适量。将甲鱼肉、何首乌分别洗净,切小块,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以旺火烧沸,改用小火煨炖,至甲鱼肉熟透即成。将水蜈蚣、青蒿下沙罐,加清酒煎煮15分钟,滤取酒汁备用。

每日1剂,佐餐吃甲鱼喝汤,并同时饮酒。功能滋养肝肾,退热除疟。适用于肝肾阴虚,疟邪未尽之久疟不止,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心烦口渴,形体消瘦,尿黄便秘等。注:方中所用的甲鱼又称鳖;水蜈蚣又名燕含珠,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或根。其有疏散表邪,退热截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应用时水蜈蚣和青蒿亦可用水煎。但水蜈蚣一般应煎2~3小时左右,而青蒿不宜久煎,故应后下。

416.鳢鱼汤(《太平圣惠方》)

鳢鱼1000 g,赤茯苓30 g,泽泻30 g,杏仁15 g,桑根白皮30 g,紫苏茎叶30 g。将鲤鱼洗净,去鳞、肠;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赤茯苓、泽泻、桑根白皮、紫苏茎叶洗净,切细;先以水煮鱼取汁,入沙罐,下药,煎煮1小时,去渣留汤汁备用。

饭前饮汤1小碗,每日3次,鱼亦可食之。功能补益脾肾,泻肺利水,行气宽中,止咳定喘。适用于肺肾亏虚,水湿泛滥之身面浮肿,小便短少不畅,胸闷上气,喘息不得卧,咯痰色黄等;今可用于老年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肺心病等。注:方中所用的赤茯苓即茯苓内部呈淡红色的部分;鳢鱼即黑鱼,又称乌鳢。

三、羹类

417.人参燕窝羹

白燕窝6 g,人参3 g。将燕窝、人参放入带盖的瓷碗中,加水适量,放入蒸锅,隔水炖熟即成。

每日1剂,于空腹时徐徐饮汤食燕窝、人参。功能补益气阴,健脾润肺,消痰开胃。适用于脾肺气阴亏虚之久咳久喘,痰少咯血,胸闷气短等;今可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心源性喘息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白燕窝为燕窝中的上佳之品,价格昂贵。而毛燕窝和血燕窝的质量相对较差,但价格较低廉,故可代用。人参宜选西洋参。

418.人参燕窝百合羹(《医医偶录》)

人参3 g,燕窝9 g,百合15 g。将燕窝、人参、百合放入带盖的瓷碗中,加水适量,加热炖至烂熟即成。

每日1剂,分2次食完。功能补益气阴,健脾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脾肺气阴亏虚之燥咳久喘,痰少咯血,胸闷气短,或心阴不足,神不守舍之心烦失眠,夜寐多梦,潮热盗汗等;今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糖尿病、神经衰弱、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人参可选西洋参,或以沙参6~9 g代替。

419.三汁羹(《太平圣惠方》)

生黄精、大生地、鲜天冬各1500 g,白茯苓(研细,过100目筛)300 g,白蜂蜜2000 g。将黄精、生地、天冬切碎,捣烂,绞榨取汁,倒入沙罐中,加清水,以文火煎煮至水量减半时,入蜂蜜搅匀;取茯苓末下入罐中,搅拌均匀,继续煎成羹状即成。

每次取1汤匙,用温黄酒调服,每日3次。功能滋阴生津,润肺益胃,凉血退热。适用于肺胃阴虚津亏之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盗汗,食少便结,尿少色黄,或热病之后低热不退,烦渴不解,热退无汗;今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亢进、习惯性便秘等亦可。

420.三七藕蛋羹(《同寿录》)

鲜藕汁1小杯,三七粉5 g,生鸡蛋1个,盐和油各少量。在装有鲜藕汁的杯中加水适量,煮沸,再将用生鸡蛋调匀的三七粉,入沸汤中,加入少量油盐调味即可。

每次1剂,佐餐食用,每日2剂。功能凉血清热,化瘀通络,宁络止血。适用于多种因素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症;今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月经失调、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421.山药杏仁糊(《饮膳正要》)

山药、杏仁(去皮尖)各500 g,粟米250 g,酥油适量。先将粟米炒熟,研成面;再将杏仁炒熟,研细末,与粟米面混合拌匀备用;另将山药煮熟,去皮捣作泥状备用。

每日晨起用滚开水冲调杏仁粟米面6~10 g成稀糊,加入山药泥适量及少许酥油调匀,亦可加糖少许调味,于空腹时食之。功能平补肺肾,益气健脾,养阴润燥,止咳平喘,固表敛汗。适用于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或自汗易感冒;今可用于预防感冒,或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422.山药奶肉羹

生山药片100 g,牛奶半碗,羊肉500 g,生姜25 g,食盐少许。先将羊肉洗净,放入沙锅,加生姜以小火慢炖半日后,取羊肉汤1碗倒入沙煲,加洗净的生山药片,煮至熟烂后,再加入牛奶、食盐搅匀,待沸后即成。

每剂可供2人食用,常食。功能益气养血,滋阴润肺,温补脾肾,固精止遗,敛汗涩肠。适用于脾肾亏虚,精关失固之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阳痿早泄,遗尿或尿频,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尿后余沥不尽,心悸自汗,食饮不下,泄泻下利,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今可用于小儿遗尿症、支气管哮喘、慢性前列腺疾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男性性功能减退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

423.山药玄参羹(《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怀山药30 g,玄参10 g。先将玄参放入沙罐,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待凉后,再加山药(研为细末),以慢火搅拌,煮成羹糊状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食。功能益气养阴,健脾生血,清热凉血,润肺利咽。适用于脾虚胃热,气血不足之纳食不香,口干喜饮,大便秘结,或肺热阴伤之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烦热盗汗,咽干音哑等;今可用于发热性疾病、肺结核、糖尿病等;亦可用于夏秋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24.山药苡仁柿饼糊

生山药、生苡仁各60 g,柿饼20 g,扁豆15 g。将山药捣碎、柿饼切块备用。先取苡仁、扁豆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苡仁、扁豆烂熟,而后纳入山药、柿饼,同煮为糊。

每日1~2剂,连续3~5天。功能健脾补中,清热利湿。适用于脾虚久泻,或湿热泄泻或小儿水泻。现代用于急性胃肠炎腹痛,腹泻等。

425.山药车前子羹(《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山药30 g,生车前子12 g。先将山药焙干,研粉,装沙罐中,用凉开水调成稀糊状,再放入车前子(布包),同煮作稠羹,去车前子布包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之。功能健脾涩肠,利尿止泻。适用于脾虚湿盛,肠滑失固之大便水泻,小便短少;今可用于小儿秋季腹泻、急慢性肠炎泻水样便等。注:方中所用的车前子,因其含有黏液质,故煎煮时亦用布包。

426.兰根莲子羹(《集成良方三百种》)

鲜马兰头、鲜白茅根各120 g,莲子(去心)、红枣(去核)各12 g。将鲜马兰头、鲜白茅根洗净,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再下水泡发过的莲子和红枣,煎煮1小时即可。

每日1剂,分次喝汤吃莲枣。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适用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之吐血、呕血、咯血、尿血,及热淋,血淋等;今可用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出血明显者,或急性泌尿系感染等。注:方中所用的马兰又名马兰头、马兰菊、螃蜞菊、灯盏细辛等。

427.仙人养肝羹(《养老奉亲书》)

羊肝1具,羊脊肉100 g,枸杞根50 g。先将枸杞根放入沙锅,加水,煎煮3次,滤渣留汁约2000 ml备用;将羊肝、羊肉洗净,去筋膜,剁细茸,倒入沙锅,煮沸,去上沫,煮至肝熟肉烂,下水淀粉调匀成羹,再下葱白、盐、味精调味至鲜即可。

每日1剂,分3次于空腹时饮汤食肝,连服3天后,隔日服1剂。功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明目调经。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血亏虚之目昏视弱,雀盲歧视,肢体麻木,筋骨无力,胁肋隐痛,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及闭经等;今可用于慢性眼疾、夜盲症、中老年人的视力减退、妇女月经失调等。

428.芡实枣核糊(《本草纲目》)

芡实粉30 g,核桃肉(打碎)15 g,红枣(去核)5~7个。先将芡实粉倒入锅中,用凉开水打糊,再取沸水冲搅,并下核桃肉、红枣,加热煮至成糊,加适量白糖即可。

每日1剂,不拘时食。功能益肾健脾,敛肺定喘。适用于脾肾亏虚,摄纳无权之腰膝酸软,腿脚无力,久咳虚喘,胸闷短气,自汗畏寒,阳痿遗精,滑泄失禁等;今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男性性功能减退、老年性痴呆等;亦可用于儿童及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429.芡实山药糊(《本草新编》)

芡实、山药、糯米粉、白糖各500 g。先把芡实、山药一同晒干后,放入碾槽内碾成细粉,过120目筛,与糯米粉及白糖一并倒入磁盆,拌和均匀备用。

每次取粉50~100 g,用沸水冲调成糊(或以冷水调成糊浆,再加热成稠糊),于空腹时食用,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7~10天为1疗程。功能益气健脾,涩肠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胃弱,肠道失固之久泻不止,大便溏薄,神疲倦怠,形体羸弱,自汗盗汗,厌食纳差,脘腹胀满等;今可用于儿童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等。

430.芡实蒸蛋羹(《古食谱》)

鸡蛋2个,芡实3 g,骨头汤2碗,鸡肉或猪肉末适量。把鸡蛋打在碗里,用力搅散,以筷子挑不起丝为度;把芡实放入骨头汤里熬至1碗,趁热倒入调好的鸡蛋碗内,加盐拌匀,然后上笼蒸至成形即可;再架炒锅烧油至7成热,下肉末速炒,并加葱花、盐、醋、酱油、香油等佐料调味,随后出锅,倒入蒸好的蛋羹内即得。

每日1剂,分2次佐餐食用,可常服。功能滋阴养血,补脾益气,涩肠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胃弱,肠道失固之久泻不止,大便溏薄,神疲倦怠,形体羸弱,自汗盗汗,厌食纳差,脘腹胀满等;今可用于儿童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等;亦可用于儿童日常保健。

431.羊肝羹(《圣济总录》)

羊肝1具,羊脊肉500 g,陈曲末90 g,枸杞根150 g,葱2茎,豉汁、淀粉各适量。将羊肝、羊脊肉洗净,切细,并加入淀粉拌匀;枸杞根去泥沙、洗净;锅内加水适量。投入枸杞根煮30分钟左右,去渣留汁,下羊肝、羊肉、陈曲末、葱,豉汁等,继续煎如稠汤即成。

每日1剂,分作早餐、中餐空腹及夜睡前食之。功能补肝养血,清热明目。适用于肝血亏虚之面色萎黄,月经量少,或眼目昏花,夜盲症,或妇女产后贫血,或小儿体弱,午后低热等;今可用于老年白内障、维生素A缺乏等眼部疾患、营养性贫血症等。注:阳虚患者可以减少枸杞根的用量,加入适量干姜。

432.羊肉复原羹

淮山药100 g,肉苁蓉、菟丝子各20 g,胡桃肉75 g,精羊肉500g,羊脊骨1000 g,粳米150 g,生姜、葱白各20 g,绍兴酒20 ml。将羊脊骨剁成节段,与羊肉同置沸水中除去血水,捞出洗净待用;将山药,肉苁蓉、菟丝子3味用纱布包裹,扎紧,与切成条块状的羊肉和骨头,并姜、葱、粳米等同置沙锅中,加清水至满,以武火煮沸后,打去浮沫,再加绍兴酒及花椒、八角茴香等味料,以文火慢炖至羊肉熟烂,汤稠如羹后,调味即得。

每剂可供5人佐膳饮汤食肉,常食。功能温肾壮阳,健脾益气,补精润肠。适用于病后体虚,中老年人的腰膝酸软乏力,夜尿频多,男子阳痿早泄,性欲低下,虚寒便秘难解,小儿遗尿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433.当归羊肉羹(《济生方》)

当归25 g,黄芪25 g,羊肉500 g,葱、姜、黄酒、食盐各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用沸水焯去血水;将当归、黄芪、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好,与羊肉一同放入沙锅内,再加葱、生姜、食盐、黄酒等和适量的水,置旺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煨炖,直至羊肉熟烂为止,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剂可供4人佐餐吃肉喝汤。功能补气养血,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血不足之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今可用于各种贫血,以及慢性虚弱性疾病。注:阳虚者服用可以增加生姜的用量;阴虚(无热)者服用,应减少羊肉的用量。感冒发热、急性病期间不宜服用。阴虚有火,午后低热者不宜服用。

434.苡仁薄荷羹(《食医心镜》)

薏苡仁50 g,葱白4茎,牛蒡根30 g,薄荷、淡豆豉各10 g。将薏仁洗净晒干,碾成细粉备用;先于沙锅内加水煎葱白、薄荷、豆豉、牛蒡根等,去渣取汁,后下薏苡仁粉煮至羹状即得。

每日1剂,分2次温服。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适用于外感风湿,肺窍不利之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身重,关节肿痛,或风痰阻络之口眼□斜,言语不清,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兼见头痛心烦,关节酸痛等。

435.枸杞菜羊肉羹(《药性论》)

枸杞菜100 g,羊瘦肉200 g,黄酒、葱、姜、食盐、淀粉、芝麻油各适量。将枸杞菜摘洗干净,切细备用;羊肉切碎,放入锅中,加清水及黄酒、葱、姜等,旺火烧沸后,下枸杞菜,小火煨炖至熟烂,用湿淀粉勾芡,食盐调味,淋上少许芝麻油即可。

每剂可供2~4人佐餐食用。功能清热补虚,养肝明日。适用于肝肾不足,虚火上炎之头晕目昏,或病后、产后体质虚弱者;亦可作为正常人保健药膳。注:方中所用的枸杞菜为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苗,又称为枸杞头、枸杞苗、枸杞叶。

436.茅根猪肉羹(《补缺肘后方》)

生茅根150 g(或干茅根80 g),瘦猪肉500 g。将猪肉洗净切小块,与洗净的茅根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至肉烂羹稠,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剂可供4~8人佐餐食肉喝汤。功能滋阴清热,利尿消肿,化湿退黄,凉血止血。适用于湿热阻滞,肝胆功能失调之身目发黄、小便黄赤,或血热所引起的吐血、咯血、衄血、尿血、月经过多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等;亦可用于夏秋季日常保健。

437.兔肉山药羹

兔肉500 g,山药、天花粉各60 g。将兔肉放入锅内,汆去血水,加入葱、姜、花椒煮熟后,捞出剁烂,与纱布包裹的山药,天花粉一起下于汤锅,用文火熬1小时,弃纱布包,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剂可供5人佐膳饮汤食肉。功能补脾益气,生津止渴。适用于气阴亏虚,燥热伤津之消渴引饮,形体羸瘦,潮热盗汗,夜寐不安,尿多清长等;今可用于糖尿病、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438.姜橘椒鱼羹(《食医心鉴》)

鲜鲫鱼1条(250 g左右),生姜20 g,陈皮10 g,胡椒粉3 g,食盐少许。将鲫鱼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生姜洗净切片,与陈皮、胡椒共入布袋,扎紧,置鲫鱼腹中;锅内加水,放入鲫鱼,用小火煨熟,取出药袋即可。

每剂1次服完,饮汤吃鱼。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散滞,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寒滞中焦之胃院冷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涎,食欲不振,肠鸣腹泻,或肠胃受凉引起的呕吐腹泻,腹部冷痛等;亦可作为老年人、儿童、产妇的保健药膳。

439.润肺羹(《十药神书》)

羊肺1具,酥油30 g,杏仁30 g,绿豆粉30 g,柿霜30 g,白蜜60 g。先将羊肺洗净,倒挂,控干水分;将杏仁去皮,研细如泥,与柿霜、酥、绿豆粉、白蜜混合均匀,入水搅稠,填入肺中,下锅,加水煮至肺熟烂,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剂不拘时食,1~2日内服完。功能补肺气,益肺阴,润肺燥。适用于肺阴亏损,肺气虚弱之久嗽干咳,少痰或无痰,自汗畏风,反复感冒等;亦可用于夏秋季日常保健。

440.莼菜鲫鱼羊骨羹(《普济方》)

莼菜、鲫鱼(纸裹烧熟,去鳞,切)各120 g,陈橘皮(汤浸,去白)、生姜各30 g,葱白(破开)14茎,羊骨500 g。先将羊骨打碎,放入沙锅,加清水与生姜,以武火煮沸,去上沫,再改用文火慢炖2小时,捞去羊骨,下莼菜、鲫鱼、橘皮、姜葱等,慢炖至鱼烂汤浓羹香,加调味品调至味鲜即可。

每日1剂,分2次佐餐饮羹食鱼。功能补气健脾,除湿开胃,解毒清热,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湿阻,中焦失调之脘腹痞满,四肢困倦,口淡乏味,泛恶欲呕,纳差食少,便溏泄泻,或水肿,小便短少等;今可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水肿、慢性泌尿系感染、产后体虚缺乳等。注:方中所用的莼菜为睡莲科植物莼菜的茎叶。其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

441.莼菜黄鱼羹(《开宝本草》)

莼菜100 g,黄鱼250 g。先将黄鱼去鳞及内脏,放入沙罐,加清水、生姜,慢炖煮至鱼烂汤浓时,下莼菜,略煮几沸,加调味品调至味鲜即可。

每日1剂,佐餐饮羹吃菜、鱼肉。功能清热解毒,健脾开胃,利水除湿。适用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之少食不饥,脘腹隐痛,倦怠乏力,或脾肾不足,下关失固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早泄滑精,水肿尿少等;今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水肿、急慢性泌尿系感染、男性性功能减退等;亦可用于日常保健。

442.银花莲子羹(《习用方》)

银花15~30 g,莲子肉(不去心)30~50 g。将金银花洗净,用水煮2次,滤汁去渣;莲子用温水浸泡10分钟,去水,并用冷水浸泡5分钟,加金银花滤液用火煮烂待用。

每日1剂,作早餐顿食之,可服至病愈。功能清热解毒,健脾止泻。适用于热毒内扰大肠而引起的暴泻、痢疾,里急后重,并伴有发热心烦,肛门灼热,数日未瘥者。注:无热毒之脾虚泄或寒痢者,皆应忌食。

443.楮实粉骨鱼羹(《多能鄙事》)

鲤鱼1条,楮实末10 g。先将鲤鱼宰杀后,去鳞及内脏,洗净,撒上少许盐,渍15分钟,将切成细丝的姜、葱填入鱼腹中,放入沙锅内,添水,加绍酒,烧开后,将用水调匀的楮实末倒入,加盖,以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至鱼骨酥烂为度,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剂可供5人佐餐饮羹食鱼。功能补脾滋肾,益气养阴,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肾亏损,气阴两虚,水湿内停之脘腹痞满,腰膝酸软,纳差食少,神倦面晦,水肿尿少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肾性水肿、妊娠水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亦可用于孕妇保健。注:方中所用的楮实又名楮实子、构泡等,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果实,有滋肾养阴,清肝明目,健脾利水之功。

444.猪肚羹(《普济方》)

猪肚1付,人参10 g,陈橘皮9 g,生姜30 g,芦根15 g。将猪肚洗净,去脂膜;人参洗净;陈橘皮去白,细切;生姜去皮,细切;芦根细切;以水500 ml,煮芦根至400 ml,去渣;再将人参等3味,装入猪肚中,以线缝合,下入芦根汁中,煮至猪肚烂熟,去渣,捞出猪肚细切,再入锅中煮作浓羹状,调味即得。

每日1剂,于早、晚佐餐食用。功能补气健脾,和中止呕。适用于脾胃气虚,气逆于上之恶心呕吐,厌食纳呆,脘腹痞满,神疲乏力等;亦可用于儿童及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445.葛粉羹(《食医心鉴》)

葛粉60 g,水80 ml。将葛粉过80目筛,倒入碗中,加水少许调成稀糊状,再倒入锅中煎煮至熟即成。

每日1剂,随意食之。功能清热生津,润燥止渴,和中止呕。适用于小儿壮热,呕吐不下食,及外感燥热见有面赤口渴,咽干鼻痛,项背强痛等证。

446.黑豆羹(《太平圣惠方》)

黑豆80 g,淡竹叶50 g,枸杞茎叶(切)250 g。将黑豆、淡竹叶、枸杞茎叶等同入沙锅,加水1000 ml,煮至豆烂汤稠,拣去淡竹叶、枸杞茎叶,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分3次温服。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适用于热毒攻心,伤津生燥之烦热心悸,面红目赤,口渴引饮,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

447.鲍鱼羹(《普济方》)

鲍鱼肉(切细)250 g,麻子仁(别研)30 g,香豉(别研)13 g,葱白(切碎)3茎。先取鲍鱼肉于沸水内略烫一下除去腥气,放入煲内,再加水适量,以小火慢炖至熟烂后,下麻仁、香豉、葱白等,煮作羹状,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随意食之。功能益气养阴,通阳催乳。适用于产后气阴亏虚,阳气闭郁之恶风畏寒,神疲气短,肢体乏力,面色淡白,乳汁不下,大便秘结等。注:制作鲍鱼时,须先用60℃左右温水浸泡4小时,换水后再用小火煮软,然后再进行烹饪加工。

448.磁石肾羹(《太平圣惠方》)

磁石(捣碎,水淘去赤汁,绵裹)500 g,猪肾(去脂膜细切)1对。以水500 ml,于沙锅内先煮磁石2~4小时,滤取汁液,再倒入沙锅,下猪肾,炖煮至熟烂汤浓后,加葱、豉、姜、椒等调料,煮作羹状即得。

隔日1剂,分次饮食,10天为1疗程。功能滋养肝肾,聪耳明目,平降肝阳。适用于肾精亏虚,肝阳亢逆之耳聋耳鸣,头痛眩晕,夜寐多梦,心烦失眠,腰酸膝软,颧赤口干,手足心热,遗精早泄等。注:方中所用的猪肾亦可换成羊肾,并可加黄酒调味。

449.鲤鱼安胎羹(《寿亲养老新书》)

鲜鲤鱼1条,黄芪(锉,炒)、当归(切、焙)、人参、生地黄各15 g,蜀椒(炒)10粒,生姜1 g,陈橘皮(汤浸去白)1 g,糯米30 g。将鲤鱼宰杀,去鳞及肠杂,用湿布擦净血水;其余各药细研为末,纳鱼腹中,用绵将鱼裹合,下锅,加水适量,煮至汤白鱼熟,将鱼捞出,弃药渣,去骨取肉,剁茸,再下锅炖成羹状,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得。

每日1剂,趁热吃鱼喝汤,效佳。功能益气养血,固元安胎。适用于气血亏虚,胎元不固之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今可用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450.鲫鱼莼菜羹(《食医心鉴》)

鲫鱼1条(约250 g左右),莼菜200 g,陈皮粉、精盐、花椒粉、姜汁各适量,粗盐1000 g,素油15 ml。将鲫鱼宰杀后,去头、鳞及内脏,用棉纸包4层;锅内放粗盐,烧至盐发红,将鱼埋入盐内,加盖焖20分钟,取鱼撕去棉纸,将鱼肉剔出待用;将莼莱洗净切碎,下油锅略炒,随即加高汤、陈皮粉、花椒粉、姜汁、精盐等,烧开,下鱼肉,再烧至汤浓气香即可。

每剂1次饮汤吃肉。功能清利湿热,健脾益气,理气开胃。适用于脾胃气弱,湿热中阻之饮食不下,恶心嗳气,神疲乏力,脘腹胀满,大便不调,或身目尽黄,尿黄色浓等;今可用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肝硬化、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等;亦可用于日常保健。注:脾胃虚寒,胃脘部冷痛者慎用此羹。

451.鲫鱼温中羹(《饮膳正要》)

大鲫鱼(新鲜者,洗净)1条,花椒(为末)、草果(为末)各6 g。将鲫鱼入汤锅内加水煮熟,将熟时,加入花椒、草果末,及葱白再煮片刻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饮羹食鱼。功能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神疲乏力,脘腹隐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食少纳呆,肠鸣泄泻,舌淡胖,苔白润等。

452.藕羹(《太平圣惠方》)

藕250 g,薄荷1握,豆豉60 g。将藕切片,下沙锅,加水浓煎30分钟,再下豆豉,继续煮成羹状,最后下薄荷叶,并加佐料调味至鲜,煮沸即得。

每日1剂,饥则食之。功能解热生津,清利头目。适用于热病伤津,或暑热内盛之身热多汗,心烦口渴,头目昏蒙,声音嘶哑,小便短赤,体倦少气,舌红少苔等;亦可用作夏季解暑生津之品。

四、煲类

453.参当归猪心煲(《证治要诀》)

猪心1只,生晒参10 g,当归10 g,调料适量。将猪心洗净,剖开;人参、当归洗净,切成小片;将人参、当归嵌入猪心中,下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煮沸,改用小火煮至猪心肉熟烂,捞出猪心,去掉药渣,切片,再入煲中,加入调料调至味鲜即成。

每日1剂,可分多次喝汤食猪心。功能补气益血,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脾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少寐健忘,或妇女产后气血亏虚之多汗畏风,心悸头晕,肢体乏力,精神倦怠等。

454.小豆叶煲羊肺(《唐本草》)

羊肺1具,赤小豆叶50 g,豆豉汁适量。将羊肺洗净,洗时把清水灌入羊肺管中,轻轻用手拍打羊肺,倒出脏水,再灌,如此多次,直至肺内无血水为止;赤小豆叶,以鲜叶为佳,洗净;沙煲内加水适量,入羊肺煲熟,下赤小豆叶,稍煮片刻,兑入豆豉汁即成。

可供2~4人佐餐吃肺喝汤,小豆叶亦能吃。功能清热利水,宣肺通气。适用于肺失宣降,脾失健运之水肿尿少,咳喘胸闷,神疲短气,腹部胀满等;今可用于肺气肿、肺水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亦可为常人平时保健之食。

455.玉竹沙参焖老鸭

玉竹、沙参各50 g,老鸭1只,姜、酒、盐各适量。将鸭去净毛脏洗净,与玉竹、沙参同置瓦罐内加水文火焖煮1小时以上,加入调味品即可。

佐餐服食,吃鸭肉、饮汤。功能滋阴补虚,润肺止咳。适用于肺气不足之阴虚燥咳,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现代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缓解期,以症属阴虚肺燥干咳者为好。

456.生地煲鸭蛋

生地30~50 g,鸭蛋2个。将生地、鸭蛋同入煲内,加清水1碗半,煨煮至蛋熟后,起蛋去壳,再煎片刻,捞出生地,加少许冰糖调味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饮汤食蛋。功能清热凉血,滋阴生津,养血止血。适用于阴津亏虚,相火妄动之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手足心发热,咽干口燥,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亦可用于更年期妇女的日常保健。

457.白蔻乌鸡煲(《本草纲目》)

母乌骨鸡(选购时,但观鸡舌黑者,则知骨肉俱黑,入药较好)1只,白豆蔻15 g,草果2枚,调料适量。将乌鸡宰杀后,去毛,剖腹去肠杂,洗净备用;将豆蔻、草果炒存性,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填入鸡腹内,用线缝口,下锅,放清水,煮至鸡肉熟烂为止,去药袋,调味至鲜即成。

每日1剂,于早、晚空腹时吃肉喝汤。功能滋肾养阴,化湿行气,醒脾暖胃。适用于脾肾亏虚,寒湿中阻之身体消瘦,肢体困重,脘腹胀满,口淡乏味,食欲不振,肠鸣腹泻,久痢不愈,干呕呃逆等;健康人食之亦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458.白果乌鸡煲(《本草纲目》)

乌骨鸡1只,白果(去壳取仁去心)、莲肉、糯米各15 g,胡椒3 g,调料适量。将乌鸡宰杀后,开水烫去毛,腹部开小孔,取出肠杂,洗净备用;将白果、莲肉、糯米用温开水泡发,洗净,加佐料调味后,装入鸡腹内,下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沸,除去汤面上的浮沫,改用小火炖至鸡肉极烂即成。

每日1剂,于早、晚空腹时吃肉喝汤。功能补肾益肺,止咳平喘,健脾和胃。适用于肺肾气虚之咳嗽气喘,少痰或无痰,畏风自汗,或脾虚不摄之白带清稀量多,或肾虚失固之遗精滑泻,夜尿频多等;今可用于肺结核、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白果即银杏,其含白果酸,多吃可以引起中毒,故不宜多吃。

459.玄参猪肝煲(《济急仙方》)

玄参15 g,猪肝500 g,菜油、葱、生姜、酱油、白糖、黄酒、水豆粉各适量。将猪肝洗净,与玄参同放沙煲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捞出猪肝,切成小片备用;锅内加菜油,放入葱、姜煸炒至香,下猪肝片炒至入味,起锅装盘;将酱油、白糖、黄酒,倒入炒锅,兑原汤少许,收汁,勾芡(以汤汁透明为度),浇至猪肝上即成。

每剂可供4~8人佐餐服食。功能清热凉血,滋阴补血,养肝明目。适用于肝阴不足,虚火上炎之眼目干涩,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咽痛口燥,大便燥结,或夜盲等;今可用于慢性肝病、慢性咽喉炎等。

460.冬虫夏草鸭(《本草纲目拾遗》)

雄鸭1只,冬虫夏草5~10枚。将雄鸭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水及冬虫夏草、食盐、姜、葱调料等,以小火煨炖至鸭肉熟烂即可。

3日1剂,分次佐餐食鸭。功能滋补肝肾,纳气定喘。适用于肺肾两虚,气不归根之久咳虚喘,胸闷息高,喉间哮鸣,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畏寒自汗,小便清长,阳痿遗精等;今可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461.虫草胎盘煲

冬虫夏草15 g,胎盘1个。先将胎盘洗净,切块,与虫草一起放入沙煲,加水适量和调料,上笼蒸至胎盘熟烂汤成即可。

每剂可供3人佐餐饮汤食胎盘。功能补益肺肾,填精充髓,纳气平喘。适用于肾亏肺虚,精血不足,气浮于上而导致的久咳虚喘,胸闷气短,动则加剧,腰膝酸软,心悸自汗,失眠健忘等;今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后或产后体虚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462.肉桂鸡肝煲

肉桂2 g,鸡肝2具,生姜3片,绍兴酒适量。将肉桂干燥,研成粗末与生姜一起用纱布包裹,与洗净的鸡肝同置入沙煲中,加清水和绍兴酒少许,炖煮1小时左右,去纱布包,调味后即得。

每日1剂,分次饮汤食肝,常食。功能养血滋阴,助阳温肾。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之腰部酸痛,夜尿频多,尿后余沥不尽,小儿遗尿等,亦可用于产后虚弱及贫血者。注:7岁以下的儿童每剂可分2天食完,孕妇不宜食用。

463.红花牛肉煲

牛肉500 g,红花6 g,胡萝卜250 g,土豆2个,番茄汁50 g,大葱头1个,奶油2匙,面粉3匙,胡椒少许,盐、酱油、青菜各适量。将牛肉洗净,切成2块;胡萝卜洗净,切滚刀块;土豆洗净,剥皮,切大块;将牛肉与红花一起下锅,加水适量,小火约煮1小时左右,再下胡萝卜、土豆同煮,待熟时取出牛肉,改切小块备用;架炒锅,倒入奶油,熬热,用小火与面粉同炒至色黄时,倒入番茄汁搅匀,与牛肉同倒入汤锅内,加酱油、盐等调味品,盖锅再炖煮,并下少量青菜,略煮片刻即成。

每剂可供3~5人佐餐食肉喝汤。功能活血祛瘀,补脾益肾,双补气血。适用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血行不畅之身倦乏力,少气懒言,动则疲劳,心悸自汗,胸闷气憋,时感刺痛,唇甲淡紫,或产后虚弱,恶露不尽,或经期腹痛,四肢不温等;亦可作为健康人之保健药膳食品。注:方中所用的红花有收缩子宫的作用,所以此药膳孕妇不宜服食。

464.鸡骨草煲田螺

鸡骨草30~60 g,田螺250~400 g,调料适量。先用清水养田螺24~48小时,勤换水去除污泥,斩去田螺尾部少许,与鸡骨草一起入锅,煲至螺熟汤鲜即得。

每日1剂,分次饮汤食螺,连服3~5剂。功能清热利尿,疏肝利胆。适用于膀胱湿热之尿频尿急,尿短赤涩痛,腰部酸痛,或肝胆湿热之身目黄染,色如橘皮,厌食恶心,神疲倦怠,肢体乏力,脘腹胀满等;今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等;亦可用于夏秋季预防肠道传染病。

465.芪蓉鳝鱼煲

北黄芪15 g,肉苁蓉15 g,山药50 g,枸杞子50 g,鳝鱼3条。将鳝鱼于滚水中拖过,开膛去内脏,切段,与用纱布包裹的黄芪、肉苁蓉、山药、枸杞子等同置沙煲中,加姜丝、绍兴酒和清水,以文火炖煮2小时,调味后即得。

每日1剂,分次饮汤食鳝,能饮酒者可以之佐餐,常食。功能益气养阴,温肾助阳,通络祛湿。适用于肾精亏虚,下元不固之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滑精,自汗盗汗,遗尿尿频,夜尿频频,余沥不尽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衰退、慢性前列腺疾患、小儿遗尿症等;亦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强身。注:方中所用的黄芪以产于甘肃、内蒙等省区的品质较好,被誉为道地药材,故有北黄芪之名。

466.杜仲海参煲

杜仲20 g,水发海参100 g,姜5 g,葱10 g,盐3 g,鸡汤600 ml。将杜仲烘干,打成细粉备用;海参放于凉水盆内,浸泡胀发后,将内壁膜抠去洗净,用普遍汤焯两遍,冲洗干净,用刀尖的腹壁切成菱形花刀或薄片,姜切碎,葱切段备用;加工时将海参放入炖锅内,加入杜仲粉、鸡汤等佐料,置武火上烧沸,再改文火煮40分钟即成。

每剂分2日食完,每次吃海参30~50 g,并喝汤。功能补肝肾,平肝阳。适用于肾阳亏虚之形寒肢冷,阳痿滑精,腰痛腿软,尿频耳鸣;肝肾精亏之头昏眼花,视力下降,记忆减退,眩晕头痛等证;今可用于高血压及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467.麦冬海带乌鸡煲

麦冬15 g,海带100 g,乌鸡1只,姜5 g,葱10 g,盐38,上汤400 ml,素油30 g。把麦冬洗净,去杂质;海带洗净,切段;乌鸡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用沸水焯透,切块。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上述材料,用文火煲1小时即可。

每日1剂,分次服用,每次吃鸡肉50 g。功能滋阴补肾。适用于肾阴亏损之心悸,失眠,多梦等证。

468.补骨脂羊肚煲(《本经逢源》)

补骨脂15 g,羊小肚150~200 g。将羊小肚用淡盐水洗净至无味,切成小块,与生姜片同放入煲内,加清水,并下用布包裹的补骨脂,同煲至羊小肚熟烂后,去布包,加入调料调至味鲜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饮汤食羊小肚,10天为1疗程,连续服用2疗程。功能补肾壮阳,化气缩尿。适用于肾阳亏虚,膀胱失约之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小儿梦中遗尿,遗精滑泻等;今可用于慢性前列腺疾患、男性性功能紊乱、小儿遗尿症等。注:方中所用的羊小肚即羊的膀胱。

469.参芪胎盘煲

鲜胎盘1个,黄芪60 g,归身20 g,生姜15 g。将鲜胎盘割开血管,用清水漂洗干净,沸水中煮2~3分钟,及时捞出,切小块,与洗净的党参、黄芪、当归身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旺火上烧至欲沸时,捞去浮沫,然后加入洗净拍破的生姜,改用小火,炖至胎盘熟烂,拣去药渣及姜,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次1碗,每日2次趁热吃胎盘喝汤。功能补益气血,健脾养肺,滋肾添精。适用于气血不足,阴阳亏虚之虚羸消瘦,体弱多病,或肺虚之久咳虚喘,胸闷气急,呼多吸少,喉间哮鸣,甚则不能平卧,畏风自汗,或脾胃虚弱之肢体困乏,脘腹痞满,口淡纳差,大便溏泻,或肾精不足之不育、不孕,或产妇乳汁不足等;今可用于贫血、肺结核、消化道溃疡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注:阴血亏虚,火旺有热者不宜服用;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停用。

470.金钱草炖猪蹄

金钱草100 g,小茴香10 g,猪蹄1~2只。先将猪蹄去毛,清洗干净,剁块,然后与金钱草、小茴香一同置于沙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煮至猪蹄烂熟,调味不加盐。

每日1剂,分2次喝汤吃肉。功能清利湿热,利水消肿,益气养血,通经下乳。适用于气血不足,湿热内盛之神疲倦怠,肢体困重,恶心厌食,小便短赤,或水肿尿少,或产后身热,渴不欲饮,纳呆食少,小便涩滞,乳汁不通等;今可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胆囊炎、产褥热等。

471.桃仁墨鱼煲

墨鱼250 g,桃仁(去皮)20 g,胡椒、盐、油各适量。将墨鱼去骨,水发洗净;与桃仁及调味料同入沙煲,加水适量,慢炖至墨鱼熟烂,加佐料调味至鲜即可。

每剂可供4人佐餐食鱼及汤。功能滋补脾肾,养血活血,调经通乳,润肠通便。适用于脾肾亏虚,血虚郁滞之月经量少,经期后延,或数月不行,甚则经闭不通,面色萎黄,目眩昏花,少腹时痛,或产妇阴血亏虚之乳汁不足,或乳汁不通,大便秘结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注:若在本方中加入猪蹄1只,其生乳通乳作用尤佳。

472.菊花参炖羊肉(《滇南本草》)

菊花参15 g,羊肉250 g,生姜20 g,味精5 g,食盐适量,黄酒10 ml,胡椒5 g,葱2根,酱油5 ml。得羊肉洗净,切小块,用黄酒揉搓,放入凉水中浸泡10分钟,使肉质变松,捞出羊肉,放入水锅中煮沸,撇去汤上浮沫,点水,尽去浮沫为度,再下装入药袋中菊花参、葱段、姜片、胡椒等,用小火慢炖至羊肉熟烂,放入盐及少量酱油,起锅时再加味精、胡椒等至味鲜即成。

每剂可供4~8人佐餐服食(不喜吃羊肉者,可以用菊花参炖鸡或炖猪肉服食)。功能补肺益肾,清退虚热。适用于肺肾气阴两虚之久咳不愈,低热不退,或肾虚火旺之遗精盗汗,五心烦热等。注:方中所用的菊花参又名金钱参,一棵松,为龙胆科植物肉根龙胆的根,是多年生矮小草木,生于山林间向阳坡,分布在云南等地。其有益肺肾,退虚热之功。

473.黄精炖鸭

黄精30 g,青鸭1只,调味品适量。将黄精洗净,布包;青鸭去头杂,洗净,切块,两者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炖至鸭肉烂熟后,去药包,食盐、味精、葱、姜末等调味即成。

饮汤食肉,每剂分2~3次服完。功能健脾益气,滋养五脏。适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阴虚火旺之肢体乏力,纳差食少等证,现代用于慢性胃炎形体消瘦,营养不良。

474.鲍鱼煲(《寿亲养老新书》)

鲍鱼肉(细切)150 g,麻子仁(研)30 g,葱白(切碎)2茎,香豉(研)10 g。将鲍鱼肉洗净,入沙锅内,加水1800 ml煮沸,待鱼肉熟后,下麻子仁与香豉,小火炖煮至汤浓气香,加佐料调味至鲜,撒入切碎的葱白拌匀即可。

每日1剂,分次食之。功能养阴下乳,润肠通便。适用于产后阴血亏虚之乳汁不下,大便燥结,排出艰难,或肝肾不足之血枯经闭,及青盲内障,视物不清等证。注:方中所用的鲍鱼又称石决明肉、明目鱼等,功能养血柔肝,滋阴清热,益精明目。

475.槐花牛脾煲

槐花15 g,牛脾250 g。将牛脾洗净后,切成片状,放入清水中煮开,除去泡沫,放少许姜及绍兴酒,再下洗净的槐花,用小火煲2~3小时即可(不要加盐)。

每日1剂,分2次食用。功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适用于肝火旺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发热口渴,衄血紫癜,便血尿血,痔疮出血,及大便秘结等;今可用于发热性疾病有出血倾向者。注:方中所用的牛脾即牛的脾脏。

五、茶饮类

476.一味薯蓣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怀山药(切片)120 g。将山药放入沙罐,加水煎煮至熟烂,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代茶徐徐温饮之,连用1周为1疗程,两疗程间休息3天,3个月为1疗程。功能补肺肾,益脾胃,养阴津,涩大肠。适用于肺肾不足,气阴两虚之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声低气怯,久喘自汗,畏风恶冷,食欲不振,大便滑泻等;亦可用于日常保健,儿童及中老年人尤宜。注:方中所用的山药之别名谓薯蓣,以河南怀庆地区出产的为道地药材,故名怀山药。

477.一味秘精饮(《清朝宫廷秘方》)

分心木(洗净,打碎)25 g。将分心木放入小磁杯中,加清水100 ml,煎煮至60 ml,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于临睡前1次顿饮。功能温肾助阳,涩精止遗。适用于肾阳不足,精关失固之男子腰膝酸软,遗精滑泻,夜尿频多,或女子带下清稀量多等;今可用于男性性功能紊乱、前列腺疾患、妇女阴道炎等。注:方中所用的分心木为核桃(胡桃)壳内的木质隔膜。

478.二草蜜汁饮(《濒湖集简方》)

鸭跖草60 g,车前草60 g,蜂蜜适量。将鸭跖草、车前草放入磁钵内,捣烂,用双层消毒纱布包裹绞取汁液,装入玻璃杯中,加蜂蜜调和即可。

每日1剂,于空腹时顿饮。功能清热解毒,利尿通淋。适用于膀胱湿热,尿道滞涩之小便频数,短赤灼热,茎中疼痛,或尿血血淋,小便混浊如脂膏等;今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乳糜尿等。注:方中所用的鸭跖草又名竹叶菜、淡竹叶、水竹子等。

479.二鲜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鲜茅根(切碎)、鲜藕(切碎)各120 g。将鲜茅根、鲜藕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拣去茅根,将藕及汁倒入碗中备用。

每日1剂,频频饮之。功能滋阴生津,凉血止血,清热利尿。适用于燥热伤津,热迫血行之烦渴引饮,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咯血呕血,尿血鼻衄,小便短赤,灼热涩痛等;今可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糖尿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泌尿系感染等;亦可用于夏秋季日常保健。

480.二乌茶

乌龙茶6 g,何首乌30 g,槐角18 g,冬瓜皮18 g,山楂15 g。先将何首乌、槐角、冬瓜皮、山楂等放入沙罐,煎煮1小时,去渣留汁,并以其冲泡乌龙茶备用。

每日1剂,频饮代茶。功能滋阴养血,醒神除烦,消积导滞。适用于阴血不足,肝脾不和之头昏心烦,纳呆胸闷,神疲倦怠,肢体困乏,大便燥结难解等;今可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消化不良、慢性肝炎、肝硬化、单纯性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

481.人参饮(《饮膳正要》)

新罗参(去芦,锉)20 g,橘皮(去白)30 g,紫苏叶60 g,砂糖适量。将橘皮、紫苏叶用纱布包裹,与新罗参同放入沙罐,加水适量,煎熬2小时,弃去纱布包,留汁澄清备用。

每日1剂,代茶频饮之。功能益气生津,顺气宽胸,疏风散寒。适用于气津不足,外感风寒,内伤气滞之畏寒发热,鼻塞流涕,神疲自汗,头痛隐隐,胸腹痞胀,舌淡苔白等;今可用于中老年人的秋冬季感冒。注:方中所用的新罗参即人参,一般选生晒参,或红参须为宜。

482.人参蜂蜜饮

人参3 g,蜂蜜15 g。先将人参放入沙罐中,加清水500 ml,以文火煎煮1小时,约得煎液150~200 ml,加入蜂蜜混匀即成。

每日1剂,可分3~4次服完,每次于空腹时饮汤吃人参,常服。功能补气生津,润肺益卫,宁心安神,固表止汗。适用于肺气亏虚之精神萎顿,短气懒言,体虚自汗,易感冒,或见性欲减退,阳痿早泄者;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483.八仙玉液(《顾松园医镜》)

藕汁2杯,梨汁、蔗浆、芦根汁、茅根汁(水煎取浓汁)、人乳、童便各1杯,生鸡子白(即鸡蛋清)3枚。将以上诸汁倒入沙罐,炖滚,倒入鸡子白和匀即可。

每日1剂,频频饮之。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热,化痰止咳,凉血止血。适用于阴津亏虚,肺燥气逆之烦渴引饮,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甚则咯血,潮热盗汗,低热不退等;今可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糖尿病等。注:方中所用的鸡子白即为鸡蛋清。

484.七味去湿饮

赤小豆、白扁豆、薏米、芡实、川萆□、赤茯苓、灯心花各10~15 g。将方中各味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至豆熟烂,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频饮代茶。功能去湿健脾,利水泻浊,消暑止泻。适用于暑湿伤中,脾胃失运之脘腹痞满,肢体困重,纳差食少,小便不利,大便溏薄等;亦可用于夏季日常保健。

485.七鲜饮(《绛囊撮要》)

鲜藿香、鲜首乌各5 g,鲜荷叶边9 g,鲜生地15 g,鲜佩兰叶5 g,鲜建兰叶7瓣,鲜水梨(连皮)1枚。将方中各味置入食物加工器,搅烂和匀,用消毒的双层纱布包裹,绞取清汁,倒入杯中备用。

每日1剂,用开水冲调后频频饮之。功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适用于暑热伤津之烦热口渴,渴喜冷饮,汗多心悸,小便短黄,大便燥结等;亦可用于夏季预防保健。

486.大海茶(《慎德堂方》)

胖大海3枚,生甘草(切片)3 g,冰糖5~10 g。选择个大、棕色,表面皱纹细小,不碎裂的胖大海,同生甘草片、冰糖一并放入搪瓷杯或大紫砂茶壶内,用刚刚煮沸的开水,冲入杯内或茶壶内,加盖焖15~30分钟即可。

每日1剂,频服代茶饮,冷饮热服均可,连用2~3天。功能清热解毒,利咽通便。适用于热毒壅盛,肺窍不利之乳蛾,咽喉肿痛,失音或声哑,便秘难解;今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习惯性便秘等。注:方中所用的胖大海又名通大海。

487.山楂益母茶

山楂30 g,益母草10 g,茶叶5 g。将山楂、益母草、茶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沏10分钟即可,可续水复泡。

每日1剂,代茶频饮。功能消食化积,活血通脉,清利头目。适用于脾胃不和,饮食积滞之嗳腐吞酸,厌食纳差,脘闷腹胀,或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今可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蛋白血症及妇女月经病等;亦可用于妇女日常保健。

488.山楂胡颓子饮

山楂10 g,鲜胡颓子15 g。将山楂、胡颓子装沙罐中,加清水,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即可。

每日1剂,代茶频饮。功能消食化积,活血通脉,收敛止泻。适用于脾胃失调,饮食积滞之嗳腐吞酸,脘闷腹胀,纳差少食,腹泻便臭,或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今可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脂症及妇女月经病等;亦可用于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之轻症。注:方中所用的胡颓子又名甜国儿、牛奶子等,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果实。其有清热生津,润燥止渴,涩肠止泻之功。

489.山菊丹茶

山楂、菊花、丹参各10 g。将山楂、菊花、丹参3味洗净,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频饮代茶,连续饮服30日为1疗程,可连续3个疗程。功能消食化积,活血通络,清肝明目。适用于食积不化,瘀血阻络,肝郁化热之头晕目昏,面色红赤,胸闷心慌,神疲乏力,倦怠嗜睡等;今可用于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冠心病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490.千秋茶

干卷柏叶1000 g。采每年春秋之季(以春季为好)的色绿质嫩之卷柏叶,剪去须根,淘洗干净,放竹畚箕内,以沸水浇淋5遍,再放饭上蒸熟,取出阴干备用。

每次取干卷柏叶5~10 g,放入茶壶内,以滚开水冲泡,代茶随意饮用,连用5~7天。功能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宁络止血。适用于瘀血内留,经脉阻滞之闭经,痛经,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及吐血、尿血、便血,或哮喘,脱肛等;今可用于创伤性瘀肿、多种内科出血症,及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等。注:方中所用的卷柏叶为卷柏科植物卷柏的全草,其生长于岩石上,全国大部分省区均产。尤以春季采集色绿质嫩者为佳。其有活血化瘀,宁络止血之功。

491.川芎茶(《串雅外编》)

川芎(干品、鲜品均可)、生姜(切丝)、陈皮(切丝)、鲜紫苏(梗叶切碎)、细茶各等份。先将5味拌匀,装入密封器皿中,存放1天,开封取出焙干(或烘干),用磁罐贮存备用。

每次取20~30 g,用开水冲泡,并乘热熏鼻,吸其气,待稍凉气消时,饮服汤汁,汗出即可停服,无汗可每日2~3服。功能发汗散寒,解表退热,通窍止痛。适用于感冒风寒,肺卫闭郁之头痛鼻塞,清涕下流,身痛不适,恶寒发热者;今多用于秋冬季感冒风寒者。小儿若用剂量酌减。

492.小蓟益母饮

小蓟(全草)、益母草各60 g。将小蓟、益母草等放入沙罐内,加水煎煮1小时,去渣,再煎至浓稠即成。

每日1剂,分2次饮完。功能祛瘀止血,利尿通淋。适用于胎堕后或产后恶漏不尽,出血不止,或月经过多,崩漏,或尿血、血淋等;今可用于产后或流产后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或泌尿系出血等。

493.小豆叶饮(《太平圣惠方》)

小豆叶500 g。先将小豆叶洗净,切细,放入沙罐内,加入豉汁适量,煎煮45分钟后,滤渣取汁即可。

每3日1剂,分次温服。功能清热利尿,通淋消肿。适用于膀胱湿热之尿频、尿急、尿痛,或水湿内停之水肿尿少等;今可用于急慢性尿路感染及肾病性水肿等。注:方中所用的小豆叶即赤小豆的叶

494.小麦通草饮(《养老奉亲书》)

小麦仁50 g,通草9 g。将小麦仁洗净,放入沙罐内,加清水适量煎煮,煮沸后,再加通草,用文火煮至麦仁熟烂汁浓,去渣留汁即可。

每日1剂,于早、晚空腹时各饮1次。功能益阴养胃,清心降火,利尿通淋。适用于心胃阴虚,膀胱湿热之淋证,见心烦不寐,口舌生疮,小便淋沥短黄涩痛;今可用于急慢性尿路感染及复发性口疮等。

495.干姜茶(《圣济总录》)

干姜丝3 g,绿茶3 g。将绿茶、干姜丝同放入瓷杯中,用开水冲泡,加盖浸泡10分钟即可。

每日1剂,代茶频饮。功能温中散寒,消积和胃,醒神利尿,止呕止痛。适用于胃失和降,食积伤中之脘腹冷痛,恶心嗳气,呕吐不止,食欲减退,神昏心烦,口燥咽干等;今可用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晕动症等。

496.马兰糖茶(《圣济总录》)

马兰30 g,白糖15 g。将马兰洗净,切碎,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温浸半小时,再加白糖即可。

每日1剂,于发作前顿服。功能凉血清热,利湿解毒,截疟退热。适用于疟疾,或热毒侵袭之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或痔疮肿痛出血,或齿鼻衄血,或湿热黄疸,热毒痈肿,虫蛇咬伤等。注:方中所用的马兰又名马兰头、马兰菊、螃蜞菊、灯盏细辛等。

497.马兰二草饮

马兰(全草)、仙鹤草、车前草各15 g。将马兰、仙鹤草、车前草同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2次饮汤。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通淋。适用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之吐血、呕血、咯血、便血、尿血,及热淋,血淋,或热毒血痢,妇女崩漏等;今可用于急性肠炎、急性菌痢、功能性子宫出血、病毒性腮腺炎、子宫颈癌、皮肤感染性疾病、急性泌尿系感染等。

498.木瓜饮(《食医心鉴》)

木瓜(去皮,切)1个,蜂蜜80 g,生姜3片。将木瓜、生姜置于银器中,以水2000 ml,煎取600 ml,滤渣留汁,加蜂蜜搅匀即可。

每日1剂,分次饮完。功能化湿和中,健脾消食,舒筋活络。适用于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脘腹痞满,纳差食少,恶心呕吐,大便稀溏,肢体困倦,或风湿痹病之筋脉拘挛,或大吐大泻所致的小腿转筋;今可用于急慢性胃肠功能紊乱、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腓肠肌痉挛等。注:方中所用的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又名皱皮木瓜;或木瓜的成熟果实,又名光皮木瓜;其中以安徽宣城地区出产的质量最好,故称宣木瓜。

499.五神茶(《惠直堂经验方》)

荆芥、苏叶各10 g,茶叶6 g,生姜10 g,红糖30 g。先将红糖倒入沙罐内,加水适量,煮沸至溶;用另一沙罐加水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等5~10分钟,滤渣留汁;然后将红糖液兑入搅匀即成。

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温服。功能发汗解表,散寒温中,醒目通窍。适用于外感风寒之恶风畏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胃脘冷痛,恶心呕吐,泛吐清水;今可用于秋冬季感冒。

500.五味子糖饮(《饮膳正要》)

北五味子(净肉)500 g,紫苏叶180 g,人参(去芦,锉)120 g,沙糖1000 g。将五味子、紫苏叶、人参等同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熬2小时,滤渣留汁,放置澄清,取上清液备用。

每次饮50~100 ml,每日早、晚各饮1次。功能益气生津,滋肾敛肺,宁心安神,涩肠止泻,固精止遗。适用于肺肾两虚,气浮于上之久咳虚喘,或气津两虚之咽干口燥,烦热消渴,或体虚滑泻之自汗盗汗,遗精早泄,久泻不止,或心肾阴虚,神不守舍之心悸失眠,少寐多梦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而同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习称为南五味子。两者功能相同,可相互代用。

501.五味枸杞饮(《摄生众妙方》)

醋炙五味子、枸杞子各100 g,白糖或冰糖适量。将醋炙五味子、剪碎的枸杞子同放入洁净耐热的容器中,冲入沸水1500 ml,盖严,浸泡3日,加白糖或冰糖备用。

可代茶频饮,用量不限。功能养阴润燥,敛汗除烦,滋补心肾。适用于心肾阴虚,神不守舍之心烦失眠,口渴引饮,咽干食少,自汗盗汗,形体消瘦等;今可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脂蛋白血症、神经衰弱、急慢性肝炎等;亦可用于夏秋季日常保健。

502.五香奶茶(《仁寿录》)

牛奶、茶叶、蜂蜜、杏仁(去皮尖,研碎)、芝麻(炒香,研末)、白砂糖各适量。将牛奶、茶叶放入锅中,以小火煎熬成奶茶后,下杏仁、芝麻末拌匀,再调入白砂糖、蜂蜜即可。

每日1剂,作早点或佐餐,1次顿饮。功能益气养阴,补肺健脾,滋肾润肠。适用于脾肾不足,气阴两虚之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久咳便秘等;今可用于营养不良、病愈体虚、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年早衰等;亦可用于中老年人日常保健。

503.天瓜饮(《太平圣惠方》)

天花粉(切片)20 g,冬瓜(切片)250 g,豆豉15 g。先将豆豉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5分钟。滤去豉渣留汁,下天花粉和冬瓜,煮至瓜熟汤浓,拣去天花粉,加糖或盐调味即可。

每日1剂,分2~3次饮食。功能清热生津,润燥止渴,利水消肿。适用于燥热伤津,肺胃失调之烦热口渴,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咽干肿痛,或消渴引饮,心神烦躁,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大便燥结,或水肿,小便短黄等;今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见干咳少痰者、肺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鼻咽癌放疗后、急性肾炎水肿等。注:方中所用的天花粉又名瓜蒌根、栝楼根等。

504.天藤蜂蜜饮

天麻12 g,钩藤30 g,蜂蜜20 g.先将钩藤洗净、切段,天麻洗净,切片备用;将天麻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加入钩藤,用文火煮1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兑入蜂蜜,拌匀稍煮即可饮用。

早、晚两次服用。功能平降肝阳,祛风通络。适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现代多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高血压烦热眩晕者。注:蜂蜜,又名石蜜、白蜜、食蜜,有“百花之精”之誉,李时珍言其人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且蜂蜜也有很好的消炎、镇痛、保护皮肤黏膜等作用。

505.乌梅饮(《续易牙遗意》)

乌梅25 g,甘草末6 g,砂糖12 g,干姜末少许。把乌梅放入温水中浸泡,待发软后剥去核,放入蒸碗内,上笼蒸30分钟,起锅取出乌梅,放入磁钵中捣烂后,与甘草、砂糖、干姜一起拌匀,再放入蒸碗内,上笼蒸透,取出后,加适量凉开水冲成汤即可。

每日1剂,频饮代茶。功能养阴生津,温中开胃,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虚胃寒,中焦失和之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口淡无味,纳呆食少,肠鸣便溏等;今可用于急性痉挛性胃痛、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506.乌豆甘姜汤(《寿亲养老新书》)

乌豆50 g,甘草30 g,生姜15 g。将乌豆、甘草、生姜同放入沙罐,加水1000 ml,煎取200 ml,去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频频饮之。功能补肾益脾,祛风除湿,解毒消疮。适用于脾肾不足,风湿阻络之头昏目暗,消渴引饮,水肿尿少,胸闷息高,肢体关节拘挛酸痛,屈伸不利,或小儿丹毒等。注:方中所用的甘草宜选生甘草。

507.艾叶糖茶

艾叶20 g,红糖15 g。将艾叶放入沙罐,加水煎煮30分钟,滤渣取汁,倒入杯中,加红糖调味即可。

每日1剂,频饮代茶。功能助阳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适于阳虚寒凝,血滞胞宫之经行下腹冷痛,经血色暗,夹有瘀块;今可用于妇女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等。

508.玉竹冲饮

玉竹250 g,白糖300 g。将玉竹洗净放入锅内,以冷水泡透,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取药汁1次,共煎取3次,弃渣,合并汁液,再以小火煎煮浓缩至黏稠状时,停火,拌入干燥白糖吸净药液后,起锅晒干或烘干,碾压粉碎,装瓶备用。

每次取10 g,以沸水冲服,每日3次,连服数天。功能滋阴生津,润燥止渴。适于阴虚津亏,燥热内生之烦热口渴,渴喜冷饮,咽燥唇裂,干咳少痰,咳甚胸痛,尿少短黄,大便燥结等;亦可用于夏秋季日常保健。

509.石膏茶(《太平圣惠方》)

石膏(捣末)60 g,紫笋茶(碾为末)5~10 g。先将石膏末倒入沙罐,加水适量,煎煮2小时,停火澄清,取上清液,倒入锅中,煮沸后冲泡紫笋茶即可。

每日1剂,代茶频饮。功能泄热除烦,生津醒神。适用于肺胃热盛,津伤化燥之烦热咽干,大渴引饮,心慌躁扰,恶热汗多等;今可用于夏季中暑、小儿夏季热、鼻咽癌放疗并发症等。注:方中所用的紫笋茶产于浙江湖州,由于制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紫笋”之名,为茶中之精品。

510.石斛青果饮

金石斛9 g,干青果(捣碎)15个,焦山楂10 g,炒二芽各10 g。将方中各味放入沙罐,加清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倒入杯中备用。

每日1剂,频饮代茶。功能滋阴生津,清润肺胃,解毒利咽,消食开胃。适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内生之咽痒咽痛,燥裂不舒,口渴引饮,干咳少痰,食欲不振,胃中嘈杂,干呕恶心,大便燥结等;今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见干咳者、小儿厌食症、肺结核等;亦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注:方中所用的金石斛又名金钗石斛,学名为石斛;干青果又名藏青果、西青果等,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幼果,有清热生津,解毒利咽之功。

511.冬瓜薏米饮

冬瓜200~400 g,薏米30~60 g。将冬瓜、薏米倒入沙锅,加水适量煎汤,滤出汁液,加少许糖即可。

每日1剂,代茶随时饮之。功能清热解暑,健脾利尿。适用于暑湿内盛,膀胱不利之,脘痞腹胀,纳呆食少,肢体困重,小便短黄,大便稀溏,或疔疖痱疹,红肿热痒,阴部湿疮等;亦可用作夏季防暑解暑之品。

512.四仁通便茶

叭哒杏仁、松子仁、大麻子仁、柏子仁各10 g。将方中4仁放入磁钵内,捣烂如泥,装入杯中备用。

每次取1/2,用沸水冲泡10分钟,于空腹时饮之,每日2次。功能润燥滑肠,导滞通便。适用于阴血亏虚,肠燥津少之大便燥结,排便艰涩,或数日不排,反复难愈,伴口臭气秽,腹胀肠鸣,纳食不香等;今可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人便秘等。注:方中所用的叭哒杏仁又名巴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巴旦杏的干燥种子,原产地在地中海及亚洲西部等区域,目前我国新疆、甘肃、陕西等地区也有栽培。其有味甜和味苦2种,本方宜用味甜者。

513.生津茶

青果5个,金石斛、甘菊、竹茹各60 g,麦冬、桑叶各9 g,鲜藕10片,黄梨2个,荸荠5个,鲜芦根2支。将方中诸味同放入沙罐,加水煎煮1小时,滤渣取汤备用。

每日1剂,代茶频饮。功能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利咽开音。适用于肺胃阴伤,津亏燥热之心烦口渴,渴喜冷饮,咽干声嘶,汗多尿黄,大便燥结,或燥邪伤肺之咽痛口渴,干咳少痰,咳甚胸痛等;亦可用于夏秋季日常保健。

514.生津和胃饮

大梨(去皮、核,捣汁)3个,鲜藕(去皮,切碎)1节,荷梗3尺,橘络5 g,甘草4 g,生姜(去皮,捣汁)3片,莲子心10根,元参10 g。将荷梗、橘络、甘草、莲子心、元参等同放入沙罐内,加清水适量,煎煮45分钟,滤渣留汁,加梨、藕、姜等汁,煮沸即得。

每日1剂,频饮代茶。功能清热去暑,润肺和胃,凉心除烦,生津止渴。适用于暑热伤津,心火亢盛,肺胃失润之心烦不寐,汗多神疲,口渴喜冷饮,食欲不振,干呕纳差,咽干音哑,干咳少痰,大便燥结等;今可用于糖尿病、肺结核、急性咽喉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支气管扩张症等;亦可用于夏秋季日常保健。注:方中所用的元参又名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利咽散结之功。

515.生姜百部汁《肘后备急方》

生姜汁、百部汁各等份。将两汁同倒入锅中混匀,煎煮10分钟即得。

每次服30 ml,每日2次。功能温肺散寒,润燥止咳。适用于寒滞肺络所致之咳嗽少痰,或无痰,背凉恶风,遇寒咳甚等;今可作为秋冬季易发咳嗽者预防之用。

516.生姜橘皮饮《肘后备急方》

生姜(去皮)50 g,橘皮20 g。先将生姜切片,橘皮切丝,同置沙锅中,加清水1000 ml,煎煮至水剩450 ml即得。

每次温饮150 ml,每日3次服完。功能温胃散寒,降逆止呕。适用于寒滞中焦,胃失和降之恶心呕吐,口泛清涎,脘腹冷痛,厌食纳呆,肠鸣泄泻,四肢不温等;今可用于急性胃肠功能紊乱、晕动症等。

517.生地麦芽饮

生地15 g,麦芽15 g。将生地、麦芽放入沙罐,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滤渣取汁,加冰糖调味备用。

每日1剂,代茶频饮。功能清热生津,消食开胃。适用于胃热津伤,食积难化之口渴引饮,嗳吐酸腐,不思饮食,尿赤便结等;亦可用于儿童夏秋季日常保健。

518.宁嗽定喘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怀山药50 g,甘蔗汁30 g,酸石榴汁18 g,生鸡子黄4个。先将山药煎取清汤1大碗,再兑入甘蔗汁、石榴汁及鸡子黄,搅匀备用。

每日1剂,分3次温饮之,不可过热,过热则鸡子黄熟而效减。功能益气生津,润肺止咳。适用于气津两伤,肺燥气逆而致的干咳不止,痰少而黏,难以咯出,缠绵不愈,口干舌燥,饮水不解等;今可用于秋季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见干咳者。注:方中所用的鸡子黄即鸡蛋黄。

519.加味三仙饮

焦山楂10 g,炒麦芽10 g,炒神曲10 g,竹茹10 g,菟丝子5 g。将方中诸味放入沙罐,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备用。

每日1剂,分2次于饭后温饮。功能健脾和胃,消积化滞,清热止呕,滋补肝肾。适用于饮食积滞,脾胃失和,郁热上逆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恶心,肠鸣泄泻,便臭如败卵,胸中烦热,腰膝酸痛等;今可用于消化不良、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

520.决明罗布麻茶

炒决明子12 g,罗布麻10 g。将决明子、罗布麻装于玻杯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

每日1剂,代茶频饮。功能清热平肝,润燥滑肠。适用于肝热阳亢之头晕目眩,烦躁不安,或目赤肿痛,口苦咽干,便秘难解等;今可用于高血压病、高脂蛋白血症、习惯性便秘等。

521.甘桔速溶饮

生甘草60 g,桔梗30 g,白糖粉200 g。将生甘草、桔梗先以冷水泡透,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取药液1次,加水再煮,共煎3次,最后去渣合并药液,再以文火煎熬浓缩至黏稠,停火待冷后,拌入干燥的白糖粉,吸净药液,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

每次取10 g,以沸水冲化,频饮,每日3次。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适用于热毒侵袭,血涌阻咽之咽喉红肿热痛,声音嘶哑,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