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就是找对方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14:56:15

点击下载

作者:张超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习,就是找对方法

学习,就是找对方法试读:

前言

走出学习误区,找对学习方法

作为老师,经常被问及的问题之一就是,“老师,学习怎么那么难?”“老师,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成绩快速提高呢?”问这个问题的既有学生,也有家长。每每遇到这个问题,我都有一种一言难尽的感觉……

其实,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却总是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总是觉得学习过程“既枯燥又乏味”,在学校中“厌学”的学生比比皆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关键在于我们走进了学习的误区:

误区一:一味延长学习时间,忽视学习效率

有的同学学习非常勤奋,早上5点半就起床,晚上11点多才睡,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看书脑袋昏昏沉沉,上课昏昏欲睡,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其实早起半个小时,只是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却因此虚度了上午的4个小时,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反观另一些同学,看起来“没怎么用功,下课打球,寝室聊天”“轻轻松松”就取得了好成绩。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学习的效率。你花2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掌握的内容,他一小时就搞定了。所以说,高效学习,才是学习的至高境界。

误区二:不重视心理素质的锻炼

我有一个学生,在一次理综考试过程中,突然想起上一场数学考试似乎没有涂“科目”这一栏,结果非常紧张,心里一直想着到底有没有涂,于是一边默默地哭一边答卷。考完后立马问老师,老师说,没有涂不要紧,阅卷老师会帮你涂上的。然而,最终的结果出来,这名同学平时成绩保持在250分左右的理综,只考了200分不到。可见,心态多么重要。

在同学们的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心理素质往往比知识掌握程度更能决定成败。因此,平时的考试,我们应当把它作为提高自己心理素质的极好时机。把会做的题做好,不会做的题做完。良好的心态,有助你考试超常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

误区三:急功近利地学习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你要求自己从中游一下子跃进到学校前10名,或者英语成绩从90分一下子提高到130分,似乎也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但很多同学往往忽视这一点,过于追求学习效果的“立竿见影”。殊不知,学习是一点一滴踏踏实实积累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在学习上,制定每次考试赶超自己,赶超前面两位同学,每次考试提高10分,每次进步一点点的策略,保持这样的学习节奏,学习就不会累,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就可以轻松地度过中学阶段。

误区四:一味追求做题数量而忽视质量

一定数量的题目练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但不少同学沉迷于“题海战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所以说,做题不必太多,但一定要真正理解,明白考核方向、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知识,并且最重要的是要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做较少数量的题就能收到很大的成效。否则,你就只是在“记题”,而不是“解题”了。

归根结底,就是陷入了错误的学习方法中。学习成绩提高不了的真正原因,不是脑子笨,不是不用功,不是没家教,不是解题少,不是资料少,而是没有找对正确的学习方法。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自己一套非常明确、详细的学习方法。要想提高学习成绩,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关键。而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学习习惯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没有任何一种所谓的学习方法是具有普适性的,也就是说,所谓最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习惯而找到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走出学习误区,找对学习方法,你会发现,学习没有那么难,提高成绩,其实就这么简单。

我一直很喜欢这样一个故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30年的岁月!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飞速发展的科技让我们可以从容地面对自然界的各种挑战。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会碰到比学习更难于对付的事情,你当下苦苦纠结的事情,过一阵子再看,也许觉得不过如此,学习也是这样。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旧的包袱,愿意学习新的技能,我们就能发挥潜能,创造新的未来,重新飞翔。第一部分学习动力第1章你在为谁学习镜头一:周平的学习故事

我曾经和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周平聊天,我问他:“你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吗?”他说:“没有,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回答让我有些意外,所以我接着小声问他:“那你为什么觉得学习很有意思呢?”他很真诚地看着我,然后说:“真的,超哥,我真的就是觉得学习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我也不是想炫自己,再说也没什么可炫的,我就是觉得学习确实有它有意思的地方。”

我想想周平平时的表现,确实不是那种会拿学习成绩来炫耀自己的学生,自己觉得有些惭愧,于是换了一种猜测继续问:“那你觉得学习有意思,是不是因为你有什么更高的追求和理想?”

周平笑了笑,说:“超哥,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还真没想过那么远,我真心就是觉得学习挺有意思,挺好玩,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件让我挺舒服的事情,我感觉学习就是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非要说为了什么的话,那就算是为了我自己吧!”

周平的话朴实无华,真切而毋庸置疑。把学习本身看做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学习的过程看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这样的学习动机切合实际而又令人敬佩,也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在学海中无限畅游,不断提升。镜头二:“我”的学习故事

这是我自己上学时候的故事。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一种学习风气:互相比“不学习”,但最后还要比谁成绩好!说白了是一种炫耀的虚荣心在作怪,在学校表面上不学习,但自己在背地里下工夫,最后考一个好成绩,能够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聪明”。

当时的我们就是这样的,在学校大家聚在一起打篮球、踢足球、聊闲天……总之是不会一起学习的,甚至还会把班里正在学习的同学叫出来一起玩,如果别人不过来玩,还会奚落别人是“就知道学习的学霸”。虽然表面如此,但我们上课的时候是绝不会走神的,并且回家之后自己会认认真真地玩命学(住校的同学会在熄灯后在自己的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玩命学),将在学校还没有完成的内容拼命找补回来,因此等到考试的时候,我们的成绩都非常好,在大家“诧异”的眼神中,我们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回过头来想想,当时的想法和做法确实很狭隘,很幼稚,不过在当时,由于有着“炫耀”的动力作为支撑,就学习本身而言,那时的目标是极其明确的,那时的态度是极其端正认真的。多年以后,回头想想,觉得那时的基本初衷确实有些孩子气,然而也因为那时的孩子气,使当时学习的成绩有所提升,因此把这个另类的例子分享给大家。镜头三:钱学森的学习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老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关于钱先生的生平和具体事迹你可以很容易地在网络上或者相关书籍上查找到,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在这里我是想聊一聊钱先生的学习动力。先生中学时代在北京师大附中度过,后留学美国并学成回国,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纵观他的学习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先生始终是有一种“学习的情感”支撑的——从“对学问的探求”到“对科学精神的求索”,最后到“为人类造福,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感,整个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习动力”的提升,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满足社会乃至全人类需求”的大理想也是可以很好地为我们“学习动力”提升提供动力保障的。找到你的学习动力

从上面的例子中不难看出,学习动机是学习的第一推动力,是我们不断前进的保障。学习没有动机,就好比一辆没有能源供应的汽车,永远也不可能走多远。

学习没有兴趣,问题其实主要出现在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上。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解决好为谁而学的问题。

如果划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尚、长远的学习动机;另一类是个人、现实的学习动机。这两种动机都是促使我们努力学习的推动力。

首先,要想提起学习的劲头,就要不断地端正学习的动机,真正形成高尚、正确和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种转变和形成过程,一般指的就是立志过程。

大家不妨去翻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传记,将会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他们学习的劲头,顽强奋斗的精神,往往与中学时代立下的崇高志向有关。他们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的劲头,来自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正确动机。有了这种动机,学习的劲头就会经久不衰。

当学习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自觉的阶段时,学习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学习提不起劲来的现象就不容易出现了。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自身现实的角度来考虑为谁学习的问题。

如果我们暂时不谈远大的理想,那么在生活中,我们的学习是为谁而学?如果能够回答清楚这个问题,或许每个同学对于学习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我们不是在为别人学习,不是为父母,也不是为老师。当然,在学习上,父母和老师显得比你还要着急,这会让你误以为你的学习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在为你的未来着想,而你却不知道为自己的将来考虑。

要知道,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在为将来打基础、做准备。父母老师是出于爱和责任才督促你学习的,学习的受益者只会是你自己。只有弄清楚了“为谁而学”的问题,你才能真正明白学习的含义,才能找到学习的动机。激发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你行动的原动力。通过问自己以下六个问题,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第一个问题:我的学习动机是什么?

也许你平时不太注意或者没有刻意去想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那么现在,请你仔细想一想,你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写下你的真实想法,然后与你的同学一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问题:我现在够不够努力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问题:不努力学习会怎么样?

关于这个问题,给自己5分钟时间,什么都不要想,拿出笔在纸上写下所有你能想到的答案,不要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个问题:我最害怕什么?

同样5分钟时间,拿出笔在纸上写下所有你能想到的答案,不要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个问题:如果我继续不努力学习会不会导致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发生?

想办法把不努力和最害怕的产生关联。做到这一步你应该就有不努力学习的痛苦了,也就有动力了。但还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个问题:如果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最好还是限定5分钟时间,写在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想自我激励法

有梦想,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如果缺乏自我激励,学习就会成为被动的差事。我们要提高学习成绩,首先要学会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优化自己的学习状态。如何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1)填写人生坐标图

如果你学习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你可以采用填写人生坐标图的方法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具体方法是:在纸上画出横竖两条数轴,在坐标的左上角上写出自己以前“成功实现的事情”。在坐标的左下角写出自己以前“遭遇的挫折和失败”。总结这两项,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在坐标的右上角上,列出自己“未来想做的事情”,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2)梦想激励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可以运用梦想来激发自己努力学习。首先,闭上眼,仔细想像自己梦想成真时的情景,那时你身在何处,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样子?穿着什么衣服?把这一切尽可能清晰地在脑中描画。记得要不断地重复想象,有时间随时随地不断地确认你的梦想,不断地想着你的目标,这样,你会感受到巨大的精神激励,进而将它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去把美好的梦想变为现实。(3)为目标写日记

写学习日记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能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更有目标规划,更有坚持性。你可以在日记中写下自己每天的学习情况,以及你对此的评价、感受。在学习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有什么改善学习的方法,也可以写下来。通过这种自我交流,你会对学习更有毅力和信心。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回过头看以前的日记,可以见证你的学习成果和取得的进步,你会因此深受激励,充满成就感。(4)用榜样激励自己

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的人,大多都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找一个你特别佩服的对象,读读他的传记,了解他是如何成功的,以他为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超哥说:把学习本身看做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学习的过程看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这样的学习动机实际而又令人敬佩,也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在学海畅游,不断提升。第二部分学习心态第2章发现学习的快乐镜头四:学习的烦恼

聂磊是一个让老师和父母头疼的孩子,因为他有一个毛病:上课时爱睡觉,平时一学习就感觉累。父母总是抱怨儿子不争气,平日里没少批评他,可聂磊依旧我行我素,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他的妈妈曾经采取过“督学”的办法,在儿子学习时搬一把椅子坐在他旁边,可效果不好,还弄得母子关系紧张。

但是聂磊并不是一无是处,他非常爱好体育和美术,各项运动成绩在全校都是出了名地好,他画的画还在区里展览过。有一次聂磊感冒了,拉肚子,却一定要坚持上学,因为那天有体育课。为此,聂磊的父母不禁连连感叹,要是儿子能把踢球、画画儿的精神转移到学习上该有多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事实上,像聂磊这样的学生并不少见,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而且都在这一方面有了一些成果,但就是不爱学习,一拿书本就没精打采,仿佛是中了什么邪。

对于同样的学习,为什么有的同学能乐此不疲、全神贯注,有的则感到苦不堪言、心不在焉呢?就是由于有强弱不同的学习兴趣造成的。当一个人被迫做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时,往往还没做呢,就开始累了。接下来去做,就更累了。而且一边做心里还有怨气。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活动有兴趣,那么,他的积极性就高,就可以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活动没有兴趣,那么,他的积极性就低,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左右。对于学习当然同样如此。这样一想,你就知道自己为什么一学习就愁眉苦脸的原因了,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准确地说,是你没有找到学习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已经是一条公理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就一定会多学多看,精力也更投入,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明白,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获得快乐。有不少同学厌学,学习成绩不好,就是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事实上,甚至许多成绩不错的同学也不例外,他们之所以取得了好的成绩,更多地因为有外在的压力,或者意志力比较坚强。这样得来的好成绩,是谈不上快乐的。如果因为求知而被剥夺了快乐,在苦学的状态下学习,缺乏认知的需要,那么,他们便会产生厌学情绪。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故事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看蜈蚣怎样产卵,一连看了好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蜣螂的活动。突然他听到大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人们竟把他当做小偷!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如此入迷?因为他对昆虫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向,写下了巨著《昆虫记》,对昆虫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仅仅由于强制而求知,则味同嚼蜡,苦不堪言。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可以给人带来“改变”的过程。

我曾经是一个“偏科”很严重的学生,由于兴趣的关系,会对自己感兴趣、自己做得好的学科格外偏重,因此造成了某些学科的学习顺风顺水,成绩很好,而某些学科的学习则一塌糊涂,成绩很烂。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对这种偏科学习状态不以为然,甚至洋洋自得,觉得那些我不喜欢的科目学来也没有必要,将自己喜欢的科目学习好既体现了自己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又能反映出自我强烈的个性,挺好的!

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我改变了想法:那是一个名为“化学与城市设计”的讲座(我当时对化学这个学科很是痴迷,当时的我除了化学,其他学科都比较差),讲座的教授娓娓道来,从化学学科入手讲到了美学、数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哲学等相关知识,最后讲到了城市设计与规划,整个讲座深深地打动了我,讲座让我了解了很多我原来未曾听说过的化学应用,同时这个讲座也使我真正理解了“学习”的真谛。我深刻地认识到:人应该是丰富而多元的,不要僵化在某一学科或者某一方面的思维框架下,应该突破框架,让自己的视野变得开阔,让自己的经历、阅历变得丰富,让自己的思维变得多元,让自己的知识面变得广阔。

因此,在学科学习中,“不能偏科”是基本要求,因为对于我们思维多元性的改变,不同学科会有不同的作用,多学科的通识学习,是使我们思维变得多元、知识面变得广阔的基础。在“不偏科”的基础上,最好让自己的学习过程也变得多元起来,读书、聊天、听讲座、看电影、旅行等等其实都是在“学习”。

认识的突破,改变了我的学习和做事风格。从那以后,我的学习和做事的基本思路变成了以下模式:问题引发兴趣→兴趣带来关注→关注带来思考→思考带来拓展→拓展带来思维更新→思维更新带来新的兴趣→新的兴趣带来新的关注→新关注带来新思考→新思考带来新的拓展→新拓展带来新的思维更新……一个不错的良性循环,每一个过程都是自我丰富的思考和学习过程!

作为老师,从教育的角度看,我认为的理想教育是:教育者能够不断地自我丰富,进而为学生的更加丰富创造平台。基于这样的思考,作为“学生”的我,也会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广博,更加多元。同伴学习——同龄榜样,你追我赶

如果遇到问题时没有办法通过自我阅读及时解决,或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很难找到老师帮助答疑解决(比如在寒假、暑假中遇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比自己阅读学习和老师答疑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同伴学习!所谓同伴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与一群水平相当的朋友们结成小组,共同探讨学习问题、共同提高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比自己的阅读学习更为开阔自己的思路,因为同龄的朋友们每个人的不同思路都会给你以启示,是以在问题探讨过程中有更深入和更广阔的思维过程;不但如此,同伴学习过程还比老师的答疑指导更直接、更放松、更有效率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因为同龄的朋友们在一起讨论比老师更容易切中问题的关键(老师的思维很难与学生的思维平行,很多时候老师的指导总是找不到学生问题的具体发生点上),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同时,朋友们在一起也没有什么拘束感,思维也更加活跃,在放松的讨论中可以使得问题的解决事半功倍。

这时有些同学和家长可能开始担心一群同龄的朋友在一起还会学习吗?会不会一群人开始玩上了,使学习的效率更加低下呢?我能理解,家长的这种担心显然是不无道理的,我们在实际情况下也确实会看到很多同龄的朋友在一起玩闹,很少看到他们在一起用心学习。但“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从老师的角度看,只要学生们有足够的兴趣(或者动力),他们之间的同伴学习是很容易发生的。我经常能够看到学生们之间因为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而各持己见的辩论不休,并且通过辩论他们几乎每次都能将问题很好的解决;我也经常看到因为要为更多的同学讲解问题而促使多名同学在一起认真“备课”,那种专注和认真是很令人震撼的,当然,由于他们自己认真的准备,自然可以很好地帮助更多的同学解决问题,同时也使自己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得到提升……

那么如何保障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进行同伴学习呢?下面需要家长和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信任。这里说的信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家长对孩子的信任,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们在一起就是玩,甚至有些家长还会偷偷的去窥探孩子们是不是在学习,这样一旦被孩子们发现,不但会影响你在孩子们心中的美好形象,更会使他们失去同伴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终产生逆反而放弃同伴学习过程。希望家长能够设身处地为孩子们考虑考虑,假想一下,当您是孩子的时候,如果家长这样对您,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比较好的做法是:作为家长为孩子提供好吃的和喝的,然后提醒一下孩子们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并且在出门前最后说一句,你们过得高兴点就行了。当然,如果家长能够说一些自己经历过的同伴学习感受和方法那是更好的,但这样的感受和方法,最好放在平时闲聊的时候,而不是孩子马上要出门的时候。其二是同伴之间的信任,也就是说,进行同伴学习时,同伴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信任的状态,所以最好在分组的时候选择和自己要好的朋友们,朋友间的相互信任会使很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2)分组。建立适合自己的同伴学习组合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分组,分组的基本原则除了前面所说的最好是相互信任的朋友以外,还需要格外注意另外四个重要原则:

①互补。因为同伴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大家的学习,所以,在一个小组中最好大家是互补的,包括学习科目的优劣(不同学科都有相对有优势的同学),思维方式的多元(不同的同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性格特点的不同(性格特点的不同会带来学习方式的互补,如性格大气的学生往往会更注重整体性而忽略细节,性格细致的学生往往会注重细节而忽略整体联系)。

②小组成员水平相当。说得明白一些,就是一个小组学习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在讨论问题的时候都能够完全参与进来,这样就需要小组中各个成员解决问题的基本水平相当,不要有过大的差距,因为过大的差距不但会造成成员之间的信任危机,而且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

③控制人数。参加同伴学习分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的人会在问题讨论和解决过程中造成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状态,并且过多的人员参加会使得学习的效率变低,而如果参加同伴学习讨论的人员过少,又会造成解决问题的局限和任务分配时的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建议参加同伴学习的组合人数在4~5人为宜。

④相对固定。建议参加同伴学习的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不要经常性地增添、减少或者替换人员,因为人员的经常性变动会造成整个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适应的不断变化,从而会降低学习效率。建议在组成同伴学习小组的时候一定要相互了解好,并且在组成小组之后设定一个相互适应的缓冲期(缓冲期一般时长为2周,也可以设定为共同讨论5次),在这个缓冲期限内,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协商讨论的方法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求同存异,确实无法合作的情况下再进行微调,一旦同伴学习小组确立后,就可以着手设定共同的计划任务,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活动了。(3)设定计划任务。这一点对于同伴学习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固定的计划任务和分工的话,同伴学习过程是很难保障效率的。在设定计划任务的时候,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①长期计划目标、短期计划目标与即时计划目标相结合。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制定一个较为长期的同伴学习讨论计划,如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为单位,制定这一较长时间段的学习计划,这样的计划最长单位不要超过一学期,因为过长的计划(如制定3年的同伴学习计划)对于同伴学习过程来说意义不大,并且往往会成为没有约束力和执行力的空计划,一学期的时长已经是长期计划的最长时限了。另外制定长期计划的时候,建议采用目录式的制定方法,即只需要根据学期任务,列出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需要完成的大块内容目录即可,不用过细;除了长期计划,还需要一些更具有操作性的短期计划,一般情况下,短期计划是根据同伴学习小组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的,如可以以一周为单位,根据学习内容,设定小组讨论的次数(如一周讨论三次)、设定每一次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目标(如解决某一科目某一节的问题等),这样的短期计划可以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变化调整,灵活实施,建议在完成某一短期计划的最后一次讨论时,制定下一阶段的短期计划;为了更好地进行同伴小组学习,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除了长期、短期计划以外,最重要的是制定即时计划,所谓即时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以一次讨论作为基本单位的小计划,当一次讨论结束时,小组成员们可以讨论并约定出下次讨论的计划任务,这个就是即时计划。即时计划的作用是使得参与同伴学习的每一个人都能明确下一次的具体任务,当然,在每次讨论之初,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次的即时计划,如果与上次讨论制定的即时计划一致,那么按照计划实施即可,但如果需要进行调整,一般选择合并两个即时计划的方式进行。最后,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定长期、短期和即时计划的时候,一定是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的过程。

②设定好讨论时间和频率,这一点在制定计划那一部分就涉及一些,这里专门把它提出来做特殊说明,显示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时间的保证,很难达到同伴学习的效果。在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中,设定讨论的时间和频率都是很重要的,以高中知识的学习为例,如果希望通过同伴学习的方法很好地解决问题的话,小组共同讨论的时间和频率,建议每周至少拿出3个较为固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学习,每一次的讨论时长不低于1小时,注意,是以小组为单位有计划、有任务地共同讨论,其他三两个同学就某一问题的平时小讨论并不计算在内。还有,如果在短期计划和即时计划调整的时候,发现原计划不足以完成相应任务目标,建议适当增加同伴学习的频率,但最多不要超过一周四次,因为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有一些自己学习的时间,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的消化和吸收。当然,如果觉得一周三次过于频繁,你完全可以根据你们的任务和实施过程减低频率,但最少不要少于一周一次,因为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也是需要不断磨合的过程。

③分配好讨论任务,不要过多。制定即时计划的时候,有一点必须再单拿出来说一说,那就是针对下一次的即时计划,在一次讨论结束的时候,要进行下次讨论的任务分配:根据你们所指定的即时计划,结合每一个人的特长,分配好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得你们下一次讨论有的放矢,才能使你们下一次讨论更具有效率,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得到任务后,都需要特别认真地准备自己的内容,并保障能够在下一次讨论过程中为其他小组成员带来新的启示。当然,分配的任务可以是较灵活的,可以是读某一部分书,可以是处理某一部分习题,可以是解决一个典型问题,可以是写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准备一些单词……总而言之,根据小组制定的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和即时计划,有利于帮助完成计划的任何任务都是可以的,这个过程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创新和改进。关于任务分配最后需要特别提出一点,那就是分配到每一个人头上的任务一定不要太多太重,最好是在作业中的某一个部分,因为每一个人都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所谓的讨论任务其实就是大家在完成“共同本职工作”过程中,一些需要特别留意和深入思考的内容。我们通过同伴学习,将这些需要进行深入理解的内容进行分解,使每一个人只是努力解决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内容,那么每一个人也就都有精力来把自己所分配的那一部分内容完成好,当整个小组在讨论的时候,就会产生“1+1>2”的效果,使每一个人花了较少的时间,却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当然,如果在完成自己所分配任务的基础上,还有时间和精力探讨其他问题的话,那是再好没有的事情,但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探讨其他问题了,那么请相信你的同伴们,他们的努力一定会让你收获良多。(4)留有娱乐时间。大家在一起讨论学习,其实最重要的是为了快乐,所以,在制定各种计划时(尤其是制定即时计划的时候),建议不要把时间用得过满,每一次讨论都要留有一定的娱乐时间,聊聊天、打打球之类,把每一次学习讨论都变成一次快乐的party,这样会使得同伴学习的效果变得更好,当然,建议娱乐活动也不宜时间过长,同时一定要在完成讨论任务以后进行。

最后,用最简单的4句话为同伴学习的方法和原则做一个结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句:不要每天进行(要给自己留出反思的时间,避免依赖,至多一周4次)

第二句:带问题进行(有任务,有自我学习过程,有问题积累后再进行讨论,有的放矢)

第三句:固定人员(人不要多,4~5个最佳,志同道合)

第四句:限定时间,预留出时间“玩”(先讨论,后玩)会休息不用多休息

这里说的休息是指的“身体”的休息,学习本身是一件很费体力的事情,身体才是这一切的基本保障,以高三的学习为例,在我们老师看来,高三复习过程,尤其是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的时候,由于复习的不断加强,同学之间在知识层面的差异已经变得非常微小,再加上同一个学校的学生智力水平几乎相差无几,但在成绩上,这个时间段却会出现一次非常大的两极分化过程,这种学习上的差异其实主要是来自精力和体力的差异,在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如果你每天精力旺盛,那么就可以保障你非常高效地完成听课、作业等任务,这些任务的高效完成会让你的成绩出现一次质的飞跃,这种飞跃会让你变得信心满满,以更加自信的状态面对学习,从而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中,即“精力旺盛→成绩提高→自信增强→学习游刃有余→更加精力旺盛→成绩再度提升→更加自信满满→学习更加游刃有余→精力更加旺盛……”

相反地,如果这个时间段中,你没有很好的精力和体力面对各种学习任务,很容易就会被拖进一个相反的恶性循环中,即“精力体力不济→任务不能保障完成→学习成绩下滑→丧失自信→学习变得更加困难→更加疲于奔命难以应对→造成身心更加疲惫……”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保障身体的良好状态,使我们始终处于精力体力充沛的状态中,对于我们的学习是多么地重要!

那么,如何保障我们身体状态的良好呢?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学会休息!每个人对于休息的理解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认为休息就是睡觉,有些人认为休息就是打游戏,有些人认为休息就是旅行……无论你怎么理解,对于学习而言,这里所强调的“休息”主要指向两个内容——睡眠和锻炼。

千万不要小看“睡眠”,这里的学问还是很大的,建议你到图书馆或者在网上找一些有关睡眠的资料学习一下,你会发现睡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我们大脑和身体的休息、休整、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提高睡眠质量,是保障充沛精力和体力的最佳途径,说到睡眠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从“睡眠深度”和“睡眠长度”开始说起。我们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非常劳累的时候,想睡觉却总是很难睡着,即使睡着了感觉也像没睡觉一样,而且很快就醒了,这样的睡眠非但没有起到休息的作用,反而使自己的疲劳感更加强烈;相反的,好的睡眠应该是一种入睡容易,睡着后睡得很深沉,深沉的睡眠时间足够长,睡醒后自我感觉舒爽而精力旺盛,这个对比中提到的,“睡着时的感觉”指向的就是睡眠深度的问题,“深沉的睡眠长短”指向的就是睡眠长度问题。相对比较快地进入到深度睡眠和保障足够长时间的深度睡眠,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下面给一些提高睡眠质量的小方法供大家参考:(1)规律。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让我们的身体也在一种适应的节奏中运行,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娱乐的时候娱乐,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这样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会使你身体的“生物钟”准确运行,这样的好节奏当然是良好睡眠质量的有力保障。(2)“微累”。顾名思义,“微累”的意思就是不要过于劳累,就像前面说的,过于劳累反而会使得我们的睡眠质量降低,“微累”的标准稍微是感觉到有些疲惫的时候就要休息了,尤其是在你有规律的生物钟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微累”就是提醒你休息的信号,“微累”的状态是不会影响到你良好睡眠质量的,甚至在你睡眠质量不佳的时候会帮助你提高你的睡眠质量。(3)“高兴”。这个词显然指向的是你的心态调整,“纠结”的人往往睡眠较浅,睡眠时间较短,自然睡眠质量不高,“想得开”的人一般情况下睡眠质量都是较高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事拿得起放得下、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这些都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法宝,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心态好,睡得就好,睡得好,身体就好,身体好,一切都会好!坚持体育锻炼

除了提高睡眠质量,“休息”还包括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就是锻炼。不同人对于锻炼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有些人认为有氧运动(快走、慢跑等)是锻炼;有些人认为剧烈的运动(打篮球、踢足球等)是锻炼;也有人认为健身就是锻炼……大家理解的锻炼都和我这里强调的锻炼不冲突,选择自己习惯和喜欢的锻炼方式进行锻炼即可,但对于“休息”指向的锻炼而言,这里需要给大家提供一些锻炼时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1)选择自己喜欢和善长的锻炼方式进行。你选择的锻炼活动应该是可以让你身心愉快的项目,是你的兴趣所在,也是你的长项内容,这样的锻炼不但可以起到让你身心得到休息的作用,同时在锻炼中也会让你感到快乐,让你的自信得到满足和增长。(2)建议“锻炼”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持之以恒。锻炼身体作为休息的一个重要手段,绝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事情,偶尔的一次两次的锻炼不但不会起到休息的作用,反而会加重自己身体的负担而使自己更加疲劳,建议选择适合你的锻炼项目,并有规律地,持之以恒地进行,这样的锻炼活动才能真正对你的“休息”提供保障。(3)锻炼到让自己“微累”即可。不要因为锻炼而让自己变得疲惫不堪,锻炼的标准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微累”状态即可,当身体感到微累的时候,那么就需要停下来休息。总结起来就是:你喜欢和善长的、能够让你持之以恒进行的、能够让你投入的、能够让你增加自信的、能够让你微累的锻炼就是适合你休息的锻炼方式。学会进行心态的微调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心态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如果能够及时地进行调整,使自己的学习心态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状态中,自然会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人作为感性的动物,有些时候可能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特别敏感的人),并且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这种影响中调整过来,在学习的准备过程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会对“为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造成很大障碍。如何才能及时地对自己的情绪变化进行有效调整呢,这里给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1)每天和自己说一句“Relax”。如果你是一个“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我们俗话叫做心眼小的人,天生就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觉得什么事都与自己有关,且不往好处想)的性格,那么请你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每天都和自己说几遍“放松”。(2)做事更多考虑过程,不要过分考虑结果。做事之前有一个计划是一个好的习惯,但请注意,做事情的时候请不要过分关注结果,相信你的计划,努力做好计划中的每一件具体的事情,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如何做好事情的过程中,这样做会对你心态的微调有所帮助的。(3)生活是用来享受的,即使现在的痛苦也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认真地享受,这样的心态很重要。请转换一个角度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包括学习),不要整天抱怨“痛苦”,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你精彩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一种享受的心态对待,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很美好。试想,你现在所谓的“痛苦”在十年后看来会变成一种“幸福的经历”的!抱着这样的心态,无论什么样的心情都可以帮你调整成阳光灿烂。超哥说: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可以给人带来“改变”的过程。第3章自信,让学习更高效镜头五:小泽征尔,就是这么自信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最终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学习中的“自信”和“气势”

有一次看NBA,听到解说员在比较NBA球员与CBA球员,就投篮的准确度而言,在比赛场下,CBA球员的准确度明显高于NBA球员,而在比赛场上,NBA的球员准确度又明显高于CBA球员,这是为什么呢?最后给出的结论是,NBA球员在比赛的时候,球员的自信和气势很足,每一次出手都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必进气势,而CBA球员在无人防守的平时练习时准确度还不错,但在球场上对抗的时候,却失去了必进的信心,从而影响了自己正常水平的发挥。仔细想一想,何止是在球场上,其实在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自信与气势确实对我们有很大影响,当我们有信心、有气势地面对问题的时候,问题一般会迎刃而解,但当我们的信心不足、气势不够的时候,即使比较简单的问题可能也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麻烦。

就学习这件事情而言,在面对学习的时候,自信与气势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为了突出“自信心”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我用了“自信”和“气势”两个词来进行强调,但其实“自信”和“气势”这两个词又是一个相互作用的体系:一个人舍我其谁的气势,来自于其自我肯定的信心,同时,由于这种气势的存在,自然会使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加冷静而有效,因此人们可以在不断的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肯定的自我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自信更加强大,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中。毋庸多言,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状态下进行学习和生活,一切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心,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1]优等生经验谈——王佳——考入清华大学“自信说起来很简单,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考试前你发现自己什么知识都不知道你能很有信心地认为你能取得好成绩吗?自信需要一定的实力,也需要对自己实力的了解。可是如果考试还剩15分钟,你还有一个大题没写完,其实你能做出来,但你去选择检查前面的题目的话,也许,你的分数会比你真正能得到的要低。而如果你认为你能做出那道题,也许你就真的能搞定它。当然,自信不仅仅是指在考试中自信,自信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即使某些考试你考砸了。当你更有信心时,你的压力就会更小,考试时心态也会更平和,考试的状态就会更好了。”10个小方法让你充满自信

那么,用什么样的具体办法,可以使我们变得更有自信和气势呢?(1)找到自己的理想,并且把自己的理想拆分成可以逐步实施的事情,然后“拼命地做”!

毋庸置疑,自信这个东西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既然是做事情,首先当然要找到需要做的事情。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相对远大的目标”——我们有时会把这个相对远大的目标称为理想,每一个人理想的最终达成又是通过很多细小的,可以达成的事情慢慢做出来的,按照这个小逻辑,我们可以认为:每一件需要做的事情的顺利达成,就是向着自己的“理想”坚定地迈进了一步!建议你按照我前面的逻辑思考,你会意识到:如果把你的理想(或者叫做相对远大的目标)有计划地分解,分解成为多个可以逐步实施的小事情,然后认认真真地把每一件小事情好好地做完,你会发现,你的理想实现的同时,你的自信心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其实,只要你用心地认真做每一件事情了,那么每一个细小事情的完成,对你的自信来说都会是一种提升,因为每一次通过不懈努力而获得的微小成功,都是最有力的鼓舞,这一点对于自信的提升非常地有效。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拆分理想,拼命做事情”的具体方法,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这个例子来源于我曾经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是一个学习过程很奇特的学生,他在高一的时候,成绩的排名为年级的倒数第一,在学习上也属于经常被老师帮助的同学,按照一般人正常思维的话,我们很难想象就这样一个学习“差”,基础薄弱的同学会在高三最后的高考中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考上他理想的大学,不过,这个同学确实是一个“奇特”的人,最后,他确确实实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学,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以成绩来看学生的老师,所以,在这里我也不想替他标榜他在成绩上的奇特,之所以要介绍这个同学,是因为想让大家了解他在学习过程中的转变过程。首先需要声明一点,这个同学“绝对不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与大多数人一样,他是一个普通人,我曾经带着好奇,在他毕业之后,专门找他聊了转变的原因,原版对话如下:

超哥:“什么原因让你有这么大的转变?”

学生:“自信!”超哥:“自信?高一没有自信,后来有了自信?”

学生:“是,高一没有自信!刚刚入学的时候,我就憋足了劲想在高中大干一场,结果事实却是整个高一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遭受打击:期中考试本想着拿到年级前一百名,结果却未能如愿;学生会想竞选个体育部长,结果差了两票;想在新环境中与同学们搞好关系,结果所有人都觉得我假……总之,越想做好就越受打击,那灰暗的高一呀,我都觉得我自己没有希望了,所以,破罐破摔,爱咋地咋地,我就这样了!”

超哥:“那后来怎么转变的?”

学生:“其实现在想来方法也挺简单的,到了高二,我想自己也不能一直这样混下去呀,所以,我又制定了期中考试年级前一百的目标,不过,这次,我并不是只是制定了目标,而是把这个目标细化了,细化成为每一次小测验我需要达到的分数,每一次小考试我需要达到的名次,并且每次分数和名次的设置都比自我认为的实力略低一些,当时针对期中考试年级前一百名的目标,我总共分解成为了十个小目标,结果十个中有六个都达到了自己的预期,这个结果使得我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期中考试前,我觉得我一定可以达成年级前一百的目标,那种自信的状态,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势我到今天都记得,结果期中考试我成功了,那一次的成功为我后来充满自信的不断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个实例,我想大家应该会得到一些启示了,多余的话不再多说,请你马上行动起来“拆分理想,拼命做事情”吧,你的自信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加油吧!(2)集体活动的时候挑前面的位子坐,可以让你的自信和气势越来越加强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集体集会的时候,如果是自由选座位的话,后面的座位总是最先坐满,如果座位有富余的话,最前面的座位往往会空着,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的解释是:坐在前面太显眼,我们都是低调的人,含蓄的人,所以不想太招摇!当然,我不否认有些人确实是因为有意识的低调而选择了坐在后面,但更多的人我想应该并不是有意识的低调,在我看来,大部分不选择坐在前面的根本原因应该是——缺乏自信!在这里我不想就为什么缺乏自信展开讨论,我更想告诉你另一个事实——如果你确实是因为缺乏自信而选择了后排的话,那么请你努力地反过来试一试,让自己向前排移动,几次之后,你会感觉到你的自信和气势会明显的提升,你将不会再用所谓的低调为自己的不自信找借口,你会用你的自信坦然地坐在前排,更会用更为自信的状态面对人生,当然,如果你真的觉得需要低调的时候,欣然选择坐在后排的你,也会在满满的自信和气势中享受聚会。(3)与别人交流的时候,练习“正视”别人,会让你在和别人有效交流的同时,让你的自信得到提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交流中,我们可以透过眼神传达很多信息,从而使交流正常、有效进行。试想一下,如果你正在和某人进行交流,而这个人眼睛却不能和你正视,你会是什么感觉呢?我们是社会动物,我们的心理状态会受到外界各种信息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于我们心理状态的影响更是巨大无比的,眼睛作为重要的信息窗口,通过它传递来的信息更是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心理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交流的双方都需要在交流过程中通过眼睛获得交互信息,如果你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可以用坚定、平静的眼神正视对方的话,对方会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尊重,对方自然也会给予你以一种正面的信息反馈,你们双方都会在这种正面的反馈中感到舒服,感到一种被肯定的力量。如果你每次和别人进行交流的时候都可以得到这种被肯定的力量,久而久之,你的心理状态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气势,而这种自信和气势也会通过你的眼神反馈给与你交流的人,你就又会得到更多的正面反馈而更加自信满满,这种良性的循环对于你整体自信状态的提升是很有价值的。

说完了“与人正视交流”的好处,下面我们再来聊聊与人正视交流的方法,有些人可能已经习惯于不与别人正视的交流方式,或者因出现过与别人交流时看着对方而把对方“看毛”的经历而变得不敢正视交流,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下面的练习方法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你与别人对视的目光要平静,因为是为了交流才看着对方的,所以目光只是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在平静地看着对方的同时,认真倾听对方的交流内容。

其次,请不要直直地看着对方的“眼珠”,因为这样有时会让人家觉得你是在“瞪”他,建议你的目光投射在眼睛下方鼻子上方这块,这么做既不会妨碍到你们的沟通,又不会让别人觉得你是在瞪他。(4)走路的时候,抬头挺胸,并且把速度适当加快一些,这样的走法会让你的身体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让你心中的自信变得强大起来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做事总是慢吞吞的,因此别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比较肉”的人,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很疲沓,很自卑,虽然他想改变自己,但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因此他找到了心理医生,医生听完他的自我描述后,没有给任何建议,而是把这个人领到了一个街角,让他静静地看路过的每一个人,然后用自信或自卑两个简单的词给每一个路过的人做评价,并记录在评价表中,就这样,他们在街角观察了100个人,其中被判断为自信的有32个人,被判定为自卑的68个人,医生进一步让这个人根据自己的回忆写出32个人共同的特点及68个人的共同特点,这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写下了这样的评价:32个人的共同特征为“抬头挺胸,走路利索,给人感觉是自信而雷厉风行的人”;68个人的共同特征为“含胸驼背,走路拖沓,给人感觉是懒散自卑之人”。看到评价后,医生拿来摄像机,要求这个人以自己习惯的方式从街角路过一次,然后将录像给这个人看,这个人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走路姿态与那68个人更加类似,当然他也找到了做出改变的着手点。

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心理状态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密切相关,所以我们需要在很多小事上多多注意,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更多的正面评价,会对我们自信心和气势的提升大有裨益,我的建议是——从走路的姿态和速度开始吧!读到这里,会有人问,那么是不是走路越快越好呢?当然不是,你可以试想一个场景——一个人低着头,拼命地快走——你能把这样的姿势与自信联系起来吗?!我的建议是:挺胸抬头(这个最重要),适当提高走路的速度(如果你本身就是走路很快的人,你就不需要提高速度了,甚至你可能还需要减速哟),你自己感觉自信满满的走路姿势是什么样,那么就请那样走就好了!(5)当有机会当众发言的时候,一定要发言哟,因为这个过程也是你自信得到锻炼的过程“当众发言”是提升自信非常好用的一个方法和手段。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生会招聘干部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选拔定律:我们不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