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插图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4 14:42:35

点击下载

作者:闫盼印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菜根谭(插图版)

菜根谭(插图版)试读:

导言

在明末清初的通俗读物之中,《菜根谭》是颇有影响的一本书。此书融通儒、道、释三家的人生哲理,化为人们均可实行的道德规范和善行,以激发人心向善。其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具有不可小视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因此,历来皆奉此书为处世修身之宝典。《菜根谭》的文字简练明隽,意境空灵淡泊,而所阐释的人生哲理更是能警世感人,使人们能够明心见性,彻悟人生。全书以天理道德为基础,反复阐述息妄以修真的办法,教人存天理、去人欲,说“天理路上甚宽,人欲路上甚窄”,要人摆脱俗情,以保住天性。

关于《菜根谭》的作者,一标洪自诚著,分前、后两集,前集有225章,后集有135章,共计360章;一标洪应明著,有乾隆三十三年三山病夫的序,分成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项。但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关于《仙佛奇踪》的一句记载:“明洪应明撰。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里贯未详”,可知洪自诚就是洪应明。关于洪自诚其人,有关他的事迹并无正史可稽,只知他身处政治昏暗的明朝末年,在内忧方面,朝中有严嵩、魏忠贤等先后擅权,民间有流民暴动,并出现反对太监专权的东林党;在外患方面,鞑靼屡扰北方,东南沿海则时有倭寇骚扰。因此,他放怀于名利之外,将功名富贵看得很淡,而专心埋首于写作,著述颇多,可惜只有《菜根谭》一书传世,其余各书均已散佚。《菜根谭》这个书名,据称取自宋儒汪信民所说“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洪应明以此寓意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表示能经受艰难困苦,才能成就伟大事业。要世人放弃倾轧之心,而在清苦历练之中敦品励行。书中字字珠玑,教诲世人不要为流俗所囿而能达观,将人生遭遇化为可以欣赏咀嚼的对象,以消弭无常的悲情。其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能为充满物质欲望的人们灌注一股透见人世的力量。

本书将这本智慧全集重新整理编排,并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相信这部人生哲学巨著,对生活步调匆匆、压力繁重的现代人仍深具教益,能为拥有多元化价值观的人们指引方向,不至于因为价值混淆而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共识。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从郑板桥(1693-1765)、任伯年(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吴观岱(1862-1929)、程璋(1869-1938)、陈师曾(1876-1923)、徐悲鸿(1895-1953)、徐燕孙(1899-1961)、陈少梅(1909-1954)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中,精心选取了80余幅与《菜根谭》的精神旨趣相契合的作品作为插图,其中既有劲松、墨竹、寒梅、古柏等常见题材,也有《爱莲图》《长夏山居图》《竹下研诗图》《松下读易》《荷塘清趣》《烟水独钓图》《松下高士》等表达闲适淡泊和高远志趣的工笔之作。希望读者能够在文与画的熏染中细细品味,并从中发掘生活的乐趣,领略生命的意义,如此,你会发现,原来路可以无限宽广,境界也可以无限高远。

编著者

2014年7月

为学励志篇

净从秽生 明从晦出【原文】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译文】

在粪土中所蕴生的虫最脏,但蜕变成蝉后却在秋风中吸吮洁净的露水;腐败的野草不会发出光芒,但所孕育的萤火虫却能在夏夜里闪耀荧荧光亮。由此可知,洁净的东西往往从污秽中产生,而光明的事物常常从晦暗中孕育。【人生智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在逆境中成长,饱经磨难,甚至忍辱负重,最终功垂千古、德昭后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他们坚忍不拔,不向环境低头,他们认真生活,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但也有人妄自菲薄,总是将生活中的诸多不顺归咎于生活环境不好。

古有明训“英雄不怕出身低”,一个人大可不必因为生活环境不如人就看轻自己,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成功人士造就于清苦的环境?艰苦的环境最容易激发人的斗志,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最容易让人逸于安乐,不知不觉中变成“温室弱苗”,一旦被移出温暖的花房,就再也无法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驾驭得法 终成良驹【原文】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译文】

一匹凶悍的马,只要驾驭得法,仍然可以骑着它奔驰万里;溅出熔炉外面的金属,最后还是被人注入器模中塑成可用之物。只有贪图享受、游手好闲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成长进步。所以白沙先生说:“为人有很多缺点并不可耻,只有一生一点错都没有(不知反省)的人才最令人忧心。”确实是至理名言。【人生智慧】

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如果个人的优点能被充分发挥,往往就能产生最大效益。而所谓的缺点,若能加以掌握与运用,也会变成一股助力。例如让喜欢讲话又好动顽皮的学生担任纪律委员,通常最能发挥实际的管理效益,那名原本顽皮多话的学生会摇身一变,变成最热心,且能严格督促其他同学用心听课的好学生。

由此可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只要能获得适性的发展,就能激发出个人的潜能而有所成就。现代企业讲求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且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员工适才适用而发挥最大潜能,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君子穷当益工 勿失风雅气度【原文】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译文】

贫苦人家经常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穷人家的女儿时常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外表上算不上豪华艳丽,却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气度。君子即使处于失意潦倒的境遇中,也万不可颓废不振、自暴自弃!【人生智慧】

当我们看见一个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时候,直觉就会认定此人一定正逢失意。仪容外表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所以市面上教人职场礼仪的书籍里,每每强调仪容整洁的重要性。电视剧里对于剧中人穷困潦倒时的形象塑造,通常是烂醉如泥、满身污秽。而在现实生活里,正遭逢人生低潮期的人们又是如何呢?你会发现神情颓丧、自暴自弃者果真大有人在!

然而贫穷潦倒不是罪过,更非耻辱。即使贫穷,依然可以舒适,依然可以气质高雅,只要你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事业的挫折,人生的失意其实都是很正常的事。人绝对不能被一时的困顿击倒,如果遇到挫折就屈服丧志、怨天尤人,将永远受困于恶劣的环境中。只有保持一份不失优雅的气度,才能在困中超越环境,超越自我。厚德以积福 修道以解困【原文】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译文】

上天不给我很多的福分,我就多做善事来面对这种命运;上天用劳苦使我疲乏,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身体;上天用厄运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如果做到上述各点,上天又能对我怎么样呢?【人生智慧】

古人常说“天助自助者”,如果能勇敢地面对与接受现实,就不会畏惧命运的摆布。换言之,对一个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人来说,他只相信事在人为,所以当置身困境之际,便不会自暴自弃,也不自叹命运多舛,而相信只要肯努力就有希望。厄运与困境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逃避困境,在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命运对人的安排既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不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怎样的处境,都应该能用一种乐观、积极的处世的态度去对待它。

为人处世如果能具备这样的韧性,不畏艰难险阻,把逆境和灾难当作磨炼,又有什么事能击倒自己呢?练极福久 勘极知真【原文】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译文】

人生有苦也有乐,只有在苦与乐的交替磨砺中得来的幸福才能长久;求知也是如此,既要相信也要具备怀疑精神,因为只有在反复考证及互相比较中得到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学问。【人生智慧】

人们对于轻易就能得到的东西,通常不太珍惜。所以,不是经历万般磨难而获得的幸福,也就不懂得珍惜。同样,在安定的环境里也很难造就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具备极佳的应变力与适应力。做学问也是如此,孟子就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当一个人学识肤浅时疑问也少,学问越是高深,疑问也就越多。多少精深的学理,都是经过学者反复考证与推敲才得以问世,而这些先人智慧的结晶,都给予后人很多的启示。因此,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还要有不怕重来的勇气,否则一遇到问题就敷衍了事,又如何从中吸取经验,作为改善的参考呢?

总而言之,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砺出坚毅的心性,也唯有坚定不移的人才能参悟真理。顺境不足喜 逆境不足忧【原文】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译文】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逆境中,则身边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医治自身毛病的良药,会在不知不觉中磨炼节操和品行。反之,一个人如生活在顺境中,这就等于在面前摆满了消磨精神意志的刀枪,心灵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腐蚀而走向堕落。【人生智慧】

就像食物如果不冷藏容易腐败一样,人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也很容易腐败堕落,而在清苦的环境中就较容易奋发上进。换言之,富裕家庭出身的人,往往游手好闲,而在艰困环境中成长的人,通常充满斗志。由此来看,处在逆境并不足以为忧,反而可以磨炼出坚毅的性格与愈挫愈勇的斗志。可怕的反而是处在顺境而不思奋斗的人,一旦失意落魄就会一蹶不振,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打。

所以说,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待,逆境不足为忧,正可以磨炼志节,而顺境不足为喜,它很有可能腐蚀人生。若能有此心胸,就能做到既可以在顺境中扬帆远航,又能在困境中超越自我。困苦穷乏 锻炼身心【原文】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译文】

所有的逆境和穷困都是锤炼英雄豪杰心性的熔炉,只要能禁得起这种锻炼,身心就会得到好处;反之,如果承受不了这种磨炼,则肉体和精神都会受到伤害。【人生智慧】

古人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来勉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要轻易向环境低头,必须克服困境,才可以成为人中龙凤。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只是真正遭逢不如意的时候,能泰然处之的又有几人?大部分人在遭逢不如意的时候,很难不发出时运不济的喟叹,但如果就此溺陷在自怨自艾的悲叹中,又怎么会有转机呢!正所谓危机即是转机,在很多时候,逆境比起顺境更能给人带来机遇,更能激励人奋发向上。

换言之,逆境是助力抑或阻力,这就要看身临其境者如何看待了。如果能将它视为一种自我磨炼,即使改变不了现状,但至少能让自己随遇而安,不去怨天尤人,那么困难也就无所谓困难了。节义经纶 磨炼有道【原文】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从临深履薄处操出。【译文】

像白日青天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寒困苦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缜密的行事态度中磨炼出来的。【人生智慧】

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的凌冬傲霜,向来被用于比喻君子的坚贞高洁,以及形容人禁得起恶劣环境的磨炼,而从中得到深刻领悟。的确如此,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大功立大业的人,无不是从困逆的环境中力争上游,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不过,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要能经得起环境考验之外,还必须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诚如作者所说“旋乾转坤的经纶,从临深履薄处操出”,这说明成功绝非偶然,一个开创伟大事业的人绝不会粗心草率地行事,必定是战战兢兢、稳扎稳打地跨出每一步。

所以,一个人立身做事,如果经得起艰苦环境的磨炼,就能锻炼出坚定不移的节操,而如果行事谨慎小心,就能使犯错的概率降至最低。胸怀宽广,光明磊落,细节上点滴积累,大事上眼光长远加上坚强的意志、完善的人格,才能为成功的事业奠定厚实的基石。金须百炼 矢不轻发【原文】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译文】

磨炼自己的意志应当像炼钢般反复冶炼,如果急于成功就不会有高深的修养;做事要像拉开千钧大弓般努力,如果随便发射就无法建立宏大的功业。【人生智慧】

有句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在教育人们:为人处世须有恒心毅力,只有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才能磨炼出精深的修养,做出伟大的事业。

每个人都知道,许多事往往必须经历无数次的挫折与反省才能成功,如果妄想一蹴可及而投机取巧,都只能收一时之效,绝不能成大功立大业,正是“欲速则不达”。而前人早有明训:从来疾行无善步,缓一着,再加一层深思,所成就的自然不差。

所以,做人做事必须踏实做好基础的工作,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建立宏大的功业。坎坷世道 耐而撑持【原文】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译文】

俗话说:“爬山要能耐得住险峻难行的路,踏雪要能走得过危险的桥梁。”这一“耐”字具有极深长的意味,就像阴邪险恶的情欲、坎坷难行的世道,如果不用这个“耐”字苦撑下去,有几个人不会跌到杂草丛生的深沟里呢?【人生智慧】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有禁得起煎熬的人才能创造大事业,因此孟子才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换言之,做人最起码必须耐得住冷暖人情的考验,同时能克服生存上的困阻,如此才能活得下去。至于能否成器,就要进一步考验个人的“能耐”了——如果凡事都能用一个“耐”字坚忍下去,甘愿去承受一切考验,就能生出极大的勇气面对险恶的人情与坎坷的世道。能够这样,即便是陷入绝处也能逢生。老当益壮 大器晚成【原文】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译文】

夕阳西下的时候,天边的晚霞十分光彩夺目,而一年即将过去的时候,金黄色的橙橘更是芳香四溢。所以,有德的君子到了晚年,更应该精神百倍。【人生智慧】

人们确实应该具有“老当益壮”的精神,只有如此人生才不会有遗憾。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事实上,四五十岁的中年正是一个人奋发有为的黄金时期,而且人通常在有了一定年纪之后,智慧和见解才会日臻成熟,做人做事各方面也才更显稳重老练,不像年少时似懂非懂、易凭一时血气之勇。

君不见,夕阳下的霞光炫目灿烂,而岁暮之际采收的橙橘更是馨香!人到晚年如果不能老当益壮,反而抱着“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消极态度来处世,那就太戕害自己的生命力了。诚可感动天地 伪则形影自愧【原文】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贯。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译文】

人的心灵一旦变得至诚至真,就可以使五月飞霜、城台倒塌、金石贯穿。但如果是一个虚伪狂妄的人,空有一副躯壳,真正的心灵早就丧失了,那么他的面目必然会令人厌恶,就是独自一人时也会为自己的行为觉得羞愧。【人生智慧】

至诚至真、至善至美是高尚的人生境界。真诚能感天地、泣鬼神,可以使五月飞霜、城台倒塌、金石贯穿。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

诚心是为人的根本,也是处世的钥匙。无论从政、经商、求学,都离不开这个准则。只有以诚信为本,内心才能平和,道路才会四通八达,事业才能事半功倍。没有人喜欢和一个虚伪狡诈的人共事,而谎话讲得过多的人不仅得不到别人的信任,连自己都会怀疑自己,世界在他眼中也是假的,这种人最终难免会落得形影相吊的下场。处逆境时比于下 心怠荒时思于上【原文】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译文】

遇事稍微有些不如意,就去想那些处境不如自己的人,那么怨恨就会自然消失。心中稍微有些懈怠的念头,就去想那些比自己强的人,那么精神就自然能振奋起来。【人生智慧】

人的道路不可能总是宽敞平坦的,难免会有沟壑险滩,事有不如意时要看开一些,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心情就会轻松许多。人的快乐境界全由自己的心理平衡而定,在境遇上多向下比,自然心存满足。“一山还有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世界上的事往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欲望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直到你已追逐得筋疲力尽,看到的还是人上有人。若真较上真儿,受苦受累的恐怕只是你自己。所以,中国人常说“知足者常乐”。“知足者常乐”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生活状态,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做人要有更高的追求生活才有动力,社会才能进步。常持“知足者常乐”之心,又不乏凌云之志,才能在快乐的人生中品尝丰收的果实。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原文】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译文】

不要因为不如意的事情而忧心忡忡,不要因为暂时称心的事情而兴高采烈,不要因为长久的安逸生活而有恃无恐,不要因为开始时遇到的困难而畏缩不前。【人生智慧】

处事需要冷静,不要头脑发热、忽悲忽喜,也不能贪图安逸、临阵脱逃;心气平和、淡定从容才能处变不惊;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临危不乱。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才能更好地作出选择。

不要做无谓的忧愁烦恼,因为失意正是得意的基础;也不要为一时的幸福而得意,因为得意正是失意的根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内心的淡定,不要让情绪完全被环境所左右。该来的都会来,该去的总会去。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该拿起时就拿起,该放下时便放下。只有那些既拿得起又放得下的人,才能心无牵挂,快乐长存。伏久者飞高 开先者谢早【原文】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译文】

隐伏越久的鸟一旦起飞必定会飞得越高,开得越早的花常会越早独自凋谢。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免去仕路不畅、怀才不遇的忧愁,就可以消除浮躁冒进、急于求成的念头。【人生智慧】

少年得志的人往往晚景凄凉,倒不是说少年得志不好,只不过人在太小的时候就春风得意,往往没有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而大器晚成的人因为长期积累已经获得了丰厚的知识和人生阅历,而痛苦的蛰伏和漫长的等待造就了他们坚忍的品质。厚积薄发,经过沉淀展现出来的才是精华,而面对成功更容易珍惜那份得来不易的收获。急于崭露头角就难于成大气候,急功近利不足成大事,只有守正而待时,善于抓住机会而又坚定志向,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因此,不必为怀才不遇失意苦恼,也不要因急于求成而急躁冒进,只要脚踏实地、静待时机,一分努力自会有一分收获。幻中求真 雅不离俗【原文】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译文】

黄金从矿山上提炼出来,璧玉从顽石中雕琢出来,没有虚幻就无法得到真实。道理能从饮酒中悟出,仙人能在烟花丛里遇见,可见高雅之事也不能完全摆脱世俗。【人生智慧】

雅并不拒绝俗,没有俗,雅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雅的东西并不能脱离它产生的环境,就像一个人并不可能天生就是一个高雅之士,他很可能在俗的环境里成长,而高雅的诞生关键是以后的磨炼。雅的东西是不断修省锻炼而来,像矿砂不经冶炼就不能成为黄金,顽石不经琢磨不能成为美玉,同理人不经过历练也不能成为完人。雅是对俗的升华。雅人并非不做俗事,只是有他的独特方式,别具风格。超脱的人不在于做的事与俗人不同,而是他们有自己做事的独特方式。

要成为一个道德深厚的高雅之士,需要金玉之质更离不开后天磨炼,应该逐渐发现本性中的良知、在现实之中不断磨炼而使之大放异彩。生生之意 天地本心【原文】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灰。肃杀之中,生生之意常为之主,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译文】

草木的枝叶刚开始枯萎凋落时,在根底就已萌发出新芽;季节虽然已经进入寒冬,也终究会回归到温暖的飞花时节。在深秋肃杀萧索的氛围中,大地仍然蕴含着主导时势的无限生机,由此可以看出天地孕育万物的本心。【人生智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是不会因暂时的萧条和衰落而泯灭的。冬意正浓的时候,春天已敲响了它的脚步,世界在于不断地新生。旧事物的凋败,也只不过为了让新生得以更好地延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草木枯荣、冬夏交替都是大自然机理所在,花开花谢、风暖风寒也是人间常理。

人世的生老病死也不过如同大自然的新陈代谢,畏惧老去和死亡就像害怕风霜雨雪般毫无意义,只要你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把握住时代脉搏一直前行,你的青春就永不会衰老,你的人生才能开花结果。花鸟尚绘春 人生莫虚度【原文】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译文】

春季到来和风艳阳,百花尚且要开出一片五彩斑斓的颜色,鸟儿也要唱出几声婉转悦耳的歌声。士人君子如果侥幸出人头地,又能使生活丰衣足食,却不想留下旷世名篇,济世行善,即使活到一百岁,也跟一天没活没有什么区别。【人生智慧】

花鸟知春光短暂,因此希望把自己最美丽的色彩和最悦耳的歌声奉献给天地自然。它们因自己的奉献而快乐无比。人活一世,立足天地之间,吸收万物精华,应当对人类和宇宙有所回馈。况且人生如同春光转瞬即逝,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发一分光添一分热,那就等于空在世上走了一趟,连花鸟的境界也比不上了。

若能在自己的一生中做那么一两件让后世怀念的事,才算是不枉此生。何况“立好言,行好事”如同花铺好色、鸟啭好音一样,如果你能从花鸟的音色中体会出它们的喜悦,那么你也就能够从自己的奉献中发现快乐。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原文】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应该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磊落,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而他的才能应该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轻易让人看得出来。【人生智慧】

孔子说过“君子坦荡荡”,俗话也说“明人不做暗事”,可见胸怀坦荡是真正的君子作为。但是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每天都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人们常说必须戴着面具做人,这样,与君子作为不就有些相悖了吗?如何才能既保持自己的君子心胸,又不为凡事所累呢?其实无论一天要换多少副面具,只要用心出自于诚,没有半点巧诈心机,也并不能说就不是君子所为。

人人都有进取之心并有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不过才能必须在对的时机和环境里发挥,如果时机不对或所处的环境充满猜忌,就不要急于展现自己的才华,以免招来别人的嫉恨。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矣!脱俗成名 超凡入圣【原文】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译文】

做人不一定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能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只要能摒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人生智慧】

人有超群的能力及聪敏的见识固然能成就一番事业。但也有一些平凡的人,虽然没有完成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因能专心致力于一己的事业,不被功名利禄所左右,而终于成为社会的名流。只要摆脱俗情物欲就可以成名成圣,成功不一定非得经历千难万险,有时它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是一个人格和知识长期积累的过程。

所以,你在为人做事上,如果能够修身养性,摆脱外物的困扰,全神贯注地做事,即使没有如伟人那样的成就,但只要一心一意,久了也能够达到圣人贤者的地位。恶人读书 适以济恶【原文】

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译文】

只有心性洁白无瑕的人,才可以读书学习古人的哲理。否则看到古人的善行后就偷偷模仿,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听到古人的名言佳句就用来粉饰自己的过失——这种行为就等于资助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人生智慧】

学问原本是用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如果被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利用,便会成为危害社会的利器,例如所谓的智慧型犯罪,就是最典型的表现。因此,人在启蒙受教的时候,一定要有纯正的观念,文化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思想道德的教育更加不可忽视。有才无德并非真才,德才兼备方为栋梁。

为人父母、师表者对此应该特别注意,成长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长者的悉心指导。青年学子一旦观念偏差,务必导其向善,以免将来成为社会害虫,追悔莫及。性天未枯 机神宜触【原文】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便唤起许多幽趣;万卉摧剥后,忽见一枝擢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未常枯槁,机神最宜触发。【译文】

万籁俱寂之中,忽然听到一声鸟儿的鸣叫,就会唤起许多幽情雅趣。群芳凋谢之后,忽然看到一朵鲜花傲然怒放,就会触发心灵的无限生机。由此可见万物天性并不会完全枯萎,生命的机趣精神最应该不断地被激发。【人生智慧】

灵感的触发来自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因此,文人墨客往往到自然中去汲取养分、寻找灵感,闭门造车式的苦吟终难留下千古绝唱,且总有文思枯竭的一天。生活中也是如此,走入生活的死胡同而依然往里钻的人,最终难免因绝望而进入灵魂的死角。所谓机神触事,应物而发。大自然不会归于完全的空寂,一丛花谢后还有另外一丛花在那里等待,生生不息是自然界的规则。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只要我们不去违背它的规律,心中充满希望,人生是没有绝路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心中之名文 听本真之妙曲【原文】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淹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译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真情绝妙的好文章,可惜却被一些残篇断简所封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曲优美感人的音乐,可惜却被眼前妖歌艳舞所迷惑。所以研究学问的人,必须先扫除一切外来的引诱,直接去寻求原来的本性,才能真正受用不尽。【人生智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必须两者兼顾,才能悟出真理。读书是为了让人能够明辨是非,但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地全盘接受,也不能断章取义地以偏概全,必须用心思考所学的道理是否合乎常理,如此才能明辨是非。学习与思考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心中灵巧,有一篇好文章;心内玲珑,有一部真鼓吹。事实上,人天生就具备了灵明的智慧,只不过受到外物所迷惑而封闭了。

读书正是要启发这种智慧,使其能够明心见性,从而能够扫除一切外来和内在的诱惑,取得心灵的升华。欲路上勿染指 理路上勿退步【原文】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译文】

对于物欲享乐方面的事,绝对不要贪图得来容易便轻易尝试,一旦放纵自己沾染非分的逸乐,就会像坠入万丈深渊,无法自拔;对于义理方面的事,绝对不要因为畏惧困难而退缩,因为一旦退缩,就将和正义真理远隔千山了。【人生智慧】

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一套道德规范,尽管有人宽松有人严谨,但最低的限度总是要不伤己损人。世人往往无法抵挡诱惑,贪图非分的享乐,结果使自己坠入痛苦的深渊。例如朋友之间邀约打牌消遣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沉迷,既熬夜又豪赌,则不仅伤身,还可能因此积欠巨额赌债。在现实生活里,为偿还赌债而作奸犯科、抛家弃子者大有人在。

至于义理方面的事,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绝对不可以因循苟且、畏首畏尾。然而一般人多半缺乏仗义执言的勇气,在遇到不合乎义理的事情时,每每持观望态度,谁都不愿急人之难,以免遭受池鱼之殃。就此来看,那些不畏强权、勇于伸张正义的人,实在令人敬佩!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原文】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译文】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因不屑于追求名望以博得别人的赞赏,往往不会树立廉洁之名,那些到处显露功名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而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会炫耀自己的才华,那些卖弄聪明智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人生智慧】

要区分实心木板和空心夹板,只要叩敲板面,就能立见分晓——空心夹板音高而杂,实心木板音低而笃实。同理可证,有真才实学的人行事通常比较低调,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能力,没多大本事的人则喜欢虚张声势,到处卖弄聪明。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能够让人一眼见底的,只能是浅水。

事实上,任何名声的建立,如果是靠刻意经营得来,很容易就会让人诟病为贪图虚名。所以,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真正聪明的人不向人炫耀,他们但求尽其本分,而不愿将精力耗费在无谓的争名逞能上。虚心明义理 实心却物欲【原文】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译文】

做人不能自满,一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做人也要抱着择善固执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御外来物欲的诱惑。【人生智慧】

就像已经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下一滴水一样,人如果自满,也同样无法再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这样一来,就等于阻断了自我超越之路,很难再有发展。

为人处世如果不懂得谦虚,所蒙受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因为,如此将变得自以为是,听不进任何人的善意的建议。而当行事发生偏差或错误时,会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其他人,认为是别人误导自己作出错误的判断。如果连最基本的自我反省能力都丧失,就真正成为一个是非不明的人了。事实上,成功并非单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达到,在很多时候,旁人的提点或鼓励才是触发灵感或支持自己努力不懈的动力来源。正如大海纳百川所以成其大,做人也应该敞开胸怀,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然后择其善者固守之。辨别是非 认识大体【原文】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译文】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疑虑就放弃自己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否认他人的忠实良言,不要因为一己之私利而损害整体的利益,不要假借社会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人愿望。【人生智慧】

当自己的见解受到众人质疑时,有多少人仍然能够坚持到底?而坚持到底是否会被人指责为固执、听不进逆耳忠言呢?择善固执与固执己见,两者形近而意殊,要如何取舍就全赖个人的智慧了。一般而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果自己的见解合乎义理,而且是对整体利益有帮助的,就必须“择善固执”,不能摇摆不定,“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不过,有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所以必须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千万不可一意孤行,掩耳不听众人的心声,而导致发生过错。到那个时候,非但得不到大家的谅解,还会落得被人奚落为专断独行的下场。勿妄自菲薄 勿自夸自傲【原文】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译文】

从前的人说:“放着家中的金银财宝不用,却模仿乞儿拿着钵沿街行乞。”又说:“突然暴富的贫穷人家,去向别人夸耀自己的财富,像是痴人说梦一样,其实哪户人家的炉灶不冒烟呢?”上面这两句谚语,前一句是用来忠告那些不认识自己德行的人,后一句是用来告诫那些夸耀自己财富的人,两者都是做学问的人所必须彻底戒除的事。【人生智慧】

妄自菲薄和自满自夸是两个极端,两者都不是为人处世所应秉持的态度。人们常以物质条件的丰厚与否来评定一个人的身价,而物化扭曲了人生的价值标准。例如,当一辆进口轿车与自行车发生轻微擦撞,轿车被刮出一道痕迹时,一般人多会先浮现“自行车车主肯定付不起轿车的维修费了”的想法,正是因为人们的价值被物化了,才会凭直觉认为:骑自行车的人物质条件一定不如开进口轿车的人。再者,假如骑自行车者理亏,内心就会更加强化“有钱就是大爷”的意识。如果一个人认为物质条件不如人就自认低人一等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不懂得涵养德行的人,才会如此妄自菲薄。

而以为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就高人一等的人,也同样不懂得道德修养。两者都将价值观建立在财富之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道德良知。一个人不要自夸自己的长处,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良知和明德,这是与生俱来的,就如佛家所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可惜,现在很多人既不自知也不自修。理寂事寂 心空境空【原文】

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译文】

道理如果归于空寂,那么一切事物也会归于空寂,但一味地抛弃事实执着于道理,就好像要去掉影子却要留下形体一样的荒谬;如果内心是空寂的,那么外在的境遇也会随着空寂,一味地摆脱外在境遇却执着于原来的本心,就好像用聚集腥臭来赶走蚊蝇一样不切实际。【人生智慧】

思想清醒道理才能明澈,所谓理寂则事寂,道理清楚了,凡事才能归于平静。唯有去掉内心的浮躁,远离物欲的驱使,去掉妄执的念头,心境空明,才能进入清静无为的状态。

然而,静是相对的,空也不是绝对的。追求真理固然没错,但如果抛开事实,却执着于道理,就好像要去影留形一样不切实际,根本无法进入空灵的静寂。心空境空,只要心空而硬要抛开外界环境的人,如同聚膻却蚋一样可笑。他们都忽略了客观的物质依托,根本忘记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当然会落得缘木求鱼式的可悲结局。道乃公正无私 学当随事警惕【原文】

道是一件公众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家饭,当随事而警惕。【译文】“道”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去追求和探索的事情,应该顺着人性去引导;做学问就像平常所吃的家常饭一样,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提高警觉。【人生智慧】“道”是一种最平常、人人皆可修得的共有财产。只要有心向道,它永远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且随处都有道可寻,它就存在于人的四周。

同理,学问也是如此,并非读书写作才是学问,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学问,正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们常将“道”与“学问”看得高不可攀,认为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修得。殊不知,道与学问其实是人人所共有的,就像用心养花植树的园丁懂得花道、能领会品茗之乐的人懂得茶道一样,任何事物都自有其道,只要人们能够处处留心,即能得道。藏才隐智 任重致远【原文】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巨的力量。【译文】

老鹰站立的时候像是在沉睡,老虎行走的姿态有如生病,这正是它们准备以利爪扑食吃人的手段。所以,有德的君子要做到不显露聪明、不矜夸才华,方能培养出肩负重大责任的毅力。【人生智慧】

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遇事绝对沉着坚忍,不会有丝毫轻慢夸耀的念头。

而那些自我夸耀,生怕别人不赏识自己的人,通常不知天高地厚,对事也只是一知半解就跃跃欲试,常言道,“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一个具有才华的人,最好是保持深藏不露的态度,否则很容易招致周围人的嫉恨,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所以先人才有“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名言,就是在告诫后人不可夸示才智。若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原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译文】

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能够穿透石头,所以求学问的人也要努力探索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流汇聚能形成沟渠,瓜果成熟之后会脱离枝蔓而掉落,所以修行学道的人也要听任自然才能获得正果。【人生智慧】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铁杵磨成绣花针的故事众所周知,在此作者再提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些例证都是在勉励人做事要有恒心毅力,只要努力不懈,终有成功的一天。另外,作者也劝世人不要强求,揠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不如顺应自然,等时机到了自然能水到渠成、获得正果。

但人们多不能领悟这个道理,所以每每令自己陷于痛苦和烦恼之中。求成心切却用心不专,用心良苦却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又如何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理出于易 道不在远【原文】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译文】

禅宗说:“饥饿时就吃饭,困倦时就睡觉。”《诗旨》上说:“眼前的景色要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这些都是将最高深的哲理蕴藏在极平凡的语言中,最困难的事情要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刻意去做某件事,往往反而离它更远,而不苛求的人却会自然而然地接近它。【人生智慧】

人生最智慧的哲理,往往出自最平凡的生活,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不经剪裁的自然诗语才是最别致的佳句。有了匠心便减了天机,何况匠心又常常词不达意,甚至背道而驰,反而越走越远,揠苗助长、南辕北辙又怎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呢?

世间的许多事情都不必刻意追求,欲求过甚,就难免招来失望。“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劳心不伤神,反而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惊喜。万物皆有因果,杞人何须忧天?只要遵循规律、顺其自然,一切都会开花结果。“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便是这个道理。观形不如观心 神用胜过迹用【原文】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译文】

人们只懂得读有文字的书,而不知道读没有文字的书。只懂得弹有琴弦的琴,而不知道弹没有琴弦的琴。如果只拘泥于对事物外形的理解和运用,而不能对其神韵心领神会,又哪里能够懂得琴与书中所蕴含的真正情趣呢?【人生智慧】

死读书,读死书。为读书而读书,读的只是死书,就算能倒背如流,也未必真有什么价值,书呆子难免变成老学究。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书本上的知识再丰富也是有限的,怎能与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相提并论呢?古人不是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是需要你去读懂它、了解它。在五彩的世界中吸收宇宙的精华、充实自己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是一张无弦的大琴,只有妙悟之人才能掌握其中的玄机,也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玄机,才能随心所欲地弹奏出美妙悠扬的人生乐章!诗思野兴 出于自然【原文】

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译文】

送别的灞陵桥上会使人诗兴勃发,刚刚低声吟罢,丛林山峰就已经变得诗意盎然。镜湖曲江的水边充满自然的情趣,独自漫步到那里,就会感到山水交映令人陶醉。【人生智慧】

诗情画意,需要情与景的交融,它在情与景的交汇、心灵与自然的撞击中产生。以情观景则动人,景中有情则动心。单纯的自然蕴含诗情却无法发露,期待着人的解读。心灵没有外物的感动撞击也不会产生诗情。

灞陵诗思既出于天然,又来自内心,送别之地,杨柳依依,千山万水含情脉脉,文思泉涌是自然而然的事,无须矫情;镜湖曲边生机盎然,独步而往,山川含笑,水映人心,自然之趣油然而生,何需半点做作?自然的无穷魅力需要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去解读,诗情画意出于天然又在心头。学贵有恒 道在悟真【原文】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长明之灯。【译文】

只凭一时的意气和兴致做事的人,会随时开始也会随时停止,怎么会是永不后退的法轮呢?只从感情认识出发去领悟道理的人,就会时而领悟又时而迷惑,终究不能成为永远光明的智慧之灯。【人生智慧】

人若想成为进学的不退之轮或者智慧的常明之灯,就必须不受意兴、情识这些感性的东西打扰。因为感性是个不忠诚的谋士,尽管它有一挥而就的才思,指点江山的魄力,但它也常常把你引上邪径,有时甚至不等开花结果就干脆弃你而去。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毕毕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热。可见热情不及理智来得长远。

从求学问道的角度来看,做学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但集中起来说却又离不开“持之以恒”四个字,而要做到这四个字就必须保持理智的思维和冷静的头脑,感情用事的人终将一事无成。宽严得宜 勿偏一方【原文】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译文】

做学问的人要有一份兢兢业业的刻苦精神,又要有一份洒脱从容的人生情怀。如果只一味是克制自己,过着压抑清苦的生活,那么人生就会变得只剩下秋天的肃杀萧瑟而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又怎么能够滋育万物的生长呢?【人生智慧】

做学问是件清苦的工作,它需要为学者具有坚忍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学问的目的是使人痛苦,真正的学问应该使人感到快乐,应该融入生命的规律,融入人的性情。做学问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快乐的,没有感性的辅佐,任何一种学问都不可能达到至高境界。有兢兢业业的治学之心,却没有潇洒超脱,是纯粹的书虫,他的学问无法融于社会,无法化为现实的力量。既能不失学者的严谨刻苦,又能保持一种率性洒脱的心态,才不会陷入治学的死角,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修德须忘功名 读书定要深心【原文】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译文】

做学问的人应该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如果在提高道德修养时,却在乎自己名声事业,一定不会有真正的造诣;读书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一定不会深入内心体悟其中真意。【人生智慧】

读书如果只是为了附庸风雅,那么就失去了读书的真正价值;如果只是把它拿来当作换取“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的敲门砖,那读书就变成了可耻的事。如此读书又怎么能够心无旁骛、学有所得呢?名利之心确实比修学更有诱惑力,就像野草总是比庄稼更容易生长,只有清除这些杂念,知识与道德的良田才可能免于荒芜枯萎;吟咏之乐总是要比著书立说更吸引人,但这只能算是对文学的一种爱好,而不是钻研。

一个真正的学者把知识看得高于一切,做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唯有收拾精神,并归一路,才能取得精深的造诣。居官爱民 立业种德【原文】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译文】

读书却不能研习领悟圣贤的真理,就会变成专事写字的仆佣;做官却不能爱民如子,就如同衣冠楚楚的强盗;讲求学问而不重视实践,就像口头念经不悟禅心的和尚;建功立业却不想广积功德,就像盛开的鲜花转眼就会凋谢。【人生智慧】

读书讲究悟性,最重要的是领会其中的思想精髓,死记硬背不但起不到读书的作用,反而容易造成思想僵化,毫无创造力可言。从政者爱民如子是其本分,为民谋福利是其义务,但如果居高位而不为民谋利,他不只没有功绩,对社会还会有负价值,巧取豪夺的贪官比强盗更加可恶,其带给人民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讲学之人如果没有实践经验,只一味地空口白话,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经不起现实的风吹雨打。同样,一个成功人士,如果没有高尚的人格为支撑,成功一样如同昙花一现,不会永远留在你的身边。胸次玲珑 触物会心【原文】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译文】

鸟叫虫鸣无非是大自然传递心声的方式;花红草绿无非是阐明天道的文章。做学问的人心灵要纯净,胸怀要磊落,这样接触任何事物都能够心领神会。【人生智慧】

天地自然中处处充满物先机趣,只有心灵通透光明,才能对它们真正的心领神会。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美妙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向我们诉说,用她秀丽的山川、辽阔的大地,用她周而复始的运转,传达着它每一秒的喜怒哀乐。每一朵鲜花都是大地的微笑,每一声莺啼都是天空的歌唱。最伟大的作家是最好的读者和听众,他最能读懂自然的语言,并把它转述给世人。世界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歌,学者和世人都需要最通脱的心灵才能心领神会,为之动容、慨叹。拙意无限 巧象含衰【原文】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译文】

文章质实才能有长进,道义拙朴真诚才能修成,一个拙字有着无限的意味在其中。像桃花源中的狗吠,桑榆间的鸡鸣,何等的淳朴自然。至于寒潭中的月影,古树上的乌鸦,虽然工巧,却给人一种衰败肃杀的气象。【人生智慧】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谓物极必反,看似笨拙的事物未必真的笨拙。因为拙并不等于笨,它是一种对人工的驱除,对自然的顺应。“拙”是一种质朴,一种真诚,而质朴和真诚是最能打动别人的。

最好的文章不是镂金锉玉的堆砌,堆砌的东西只是乍看上去精致,却没有能打动人的真情实感;做学问也是一样,读书没有窍门,勤奋扎实看似是最笨的方法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出于真,出于诚,出于自然和质朴,就会营造出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花言巧语、阿谀奉承虽然让人很受用,但却也常常会弄巧成拙。道者应有木石心 名相须有云水趣【原文】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堕危机。【译文】

修身养性追求真理,要有像木石一般冷静坚定的意志,如果一旦有了对世俗羡慕的念头,就会落入充满欲望的境地;救助苍生治理国家,要有行云流水般淡泊的情怀,如果一旦有贪恋富贵荣华之心,就会陷入充满危机的深渊。【人生智慧】

古人进德修道讲求专心静心,俗话说“东看老鸹,西看燕”,终究难成什么气候。“具木石心”,始终专一坚定,矢志不渝,才能学有所成。

物欲是引诱心思离开道德学问的毒蛇。无论是古之为官,还是今时当政,保持淡泊的名利之心,不为财富权力所惑,两袖清风才能把人做得更为高妙。更何况政治斗争十分激烈复杂,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残酷的政治旋涡中,轻则身败名裂,重则身首异处。

因此,为学不受欲所侵,当政不为利所导,才能身处云水逍遥之处,尽得生活真趣。量弘识高 功德日进【原文】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译文】

人的品德是随着气量的宽宏而提升的,而人的气量则是随着人的见识的增长而更为宽宏的。所以如果想要使自己的品德获得提升,就不能不使自己的气量变得更宽宏;而要想使自己的气量更加宽宏,就不能不增长自己的各方面的见识。【人生智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有大海般宽阔的胸襟,就要有融汇百川的度量。道德之舟的提升需要有大海般宽广的胸襟,而宽广的胸襟是不断吸纳宇宙知识的结果。无知的人因为别人犯一个错误而莫名惊诧,知识渊博的人却知道每个人都很无知。圣人都有包容天下的度量,一个没有度量的人,很难体味到道德的真意。度量更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大器的标志,小肚鸡肠的人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斤斤计较,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呢。

有了高深的学问待人接物才有远大眼光,眼光远大做事就不会发生谬误,处世也就不会有过与不及的缺憾。因此,想成大事必须要有大量,要有大量就必须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丰富。“德随量进,量由识长”就是这个道理。外伤易医 心障难除【原文】

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译文】

放纵情欲的毛病能够医治,但固执己见的毛病却不好医治;人事物力的障碍可以消除,但义理和品德上的障碍却难以消除。【人生智慧】“外伤易医,内伤难治。”外在看得见的东西总是好处理的,可人内心看不见的想法就难以琢磨了。正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做人无法通情达理,是因为心中有个自以为是的魔障。对待外界的障碍,只要用心就能扫除,心中魔障却有太多的内应深藏于思想,使你难以对它大动干戈。

做人处事不能固执己见,只凭经验和教条做事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障碍。障碍不除就会影响到你的办事效率和人际关系。而要驱除它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因为它长于你的内心深处,一碰就会痛彻心扉,只有自己痛下狠心才能将其连根拔起。我见害心 聪明障道【原文】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译文】

名利和欲望不一定都会戕害人的心性,自以为是的想法才是戕害本性的最大祸源。声色之事不一定就能妨碍道德,自作聪明的行为举措才是破坏道德的最大障碍。【人生智慧】

名利、欲望、声色的诱惑虽大,但一个人只要意志坚定,这些外物便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说戕害人性的祸源不一定是外物,有更多时候是来自于人的偏执和狂妄。“聪明反被聪明误”,想法偏私狂妄的人往往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偏执己见而听不进任何违逆的言论。这样的人如果当权,往往会成为一个刚愎自用的独裁者,不仅行事全凭一己之喜好,而且心胸狭隘、顽固不化,没有容人之量。试想,当一个人的心灵受到本身邪妄的想法荼毒至此时,那原本善良的本性能不变质吗?物出天然 意适无事【原文】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雕琢,趣意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译文】

心中偶然领悟的意境就是一个最佳的境界,事物是天然形成才能显出真正的机趣,如果刻意增加一点人工修饰,情趣就减少了。白居易说:“无事可想时心情最舒畅,自然吹来的微风才最清爽。”他的话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人生智慧】

天然的美才是真美,不假雕饰才能意趣天成。写诗作赋也是一样,灵感来时要抓得住,若只一味闭门造车,堆砌藻饰,即使满眼繁华,也难免缺乏生气。而诗人的风流高雅,在于他能读懂平淡的生活,每一缕空气都使他感到新鲜,每一次太阳升起在他眼里都与昨天不同。那些每日故作赏花弹琴、咬文嚼字的人,只能证明自身的庸俗和诗意的匮乏。

美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来到身边,又会在不期然时离去,如果只是埋头苦读,或忙于雕琢,就会与它擦肩而过。手舞足蹈 心融神洽【原文】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译文】

真正会读书的人,要读到手舞足蹈心领神会时,才不会陷入文字的陷阱;真正会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全神贯注物我相容时;才不会拘泥于事物表面的现象。【人生智慧】

读书要读出书的内涵,只读得皮毛,即使能倒背如流也算不得会读书。真正会读书的人,其心智既独立于身边的万物,又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与自然万物及社会万事融为一体。不仅要能领会精神,还要能够学以致用,才算把书读到家了。观察事物也是如此,如果能做到心神融洽不泥迹象,你会很快进入一个新境界,不仅会得到妙悟,你的视野也会豁然开朗。

读书、观物如果能达到这两种境界,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奥妙,那么它们就不再是一项工作,而是变成一种享受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