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养殖实用新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4 16:03:48

点击下载

作者:黄永涛,罗继伦,黄畛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华鳖养殖实用新技术

中华鳖养殖实用新技术试读:

前言

中华鳖是传统的滋补食品,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青睐。鳖的养殖属高产、高效、优质的新兴产业,它是在改革开放启动,商品经济孕育之初崛起的。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期: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那个时期原产地纷纷捕捉和储养野生鳖,由内地远销沿海发达地区,从时间差和地区差价中获取高额利润。从储到养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养殖变革。当时全国总产量还不到1000吨。

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期: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该年代中期。养鳖业在水产养殖业品种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特别是中华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媒体激活,需求剧增,价格飞涨。养鳖业步入集约化,其规模和产量几乎每年翻一番。1993~1996年,3年增长8倍,达到了3.2万多吨。

第三阶段为价格下滑调整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现在。期间,虽然增长绝对数仍很大,2001年底年产量已达到10万多吨,但发展速度开始减缓。养殖鳖价格从1995年的每千克400元跌到2002年初40元以下,稚鳖从每只35元跌到2元左右。由于消费量大幅下降,市价一蹶不振,绝大多数养鳖企业面临困境,鳖场破产或转产,有的养殖设施已闲置多年。

造成中华鳖养殖业今天这种艰难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市场狭窄,消费形式单一(均为活鳖消费),而主要消费对象(千家万户日常饮食)尚未真正登台;鳖市销售服务仍然跟不上。不懂杀、不懂烹饪的现象普遍存在。

2.有些集约化养殖投入过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销价。

3.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行业和养殖者纷纷加入养鳖行列,他们缺乏科学的养鳖知识,盲目滥用药物,以次充好,严重损毁了中华鳖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4.境外鳖的非法进入,使我国养鳖业这一年轻的产业步入空前的困境。

要摆脱中华鳖养殖目前面临的窘迫局面,开民中华鳖无公害养殖是鳖业发展的战略大计,它既符合眼前利益也符合长远利益。因为:第一,当前开展无公害养殖是市场的客观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观有了新的变化。现在广大消费者不是不想食鳖,而是想食那种无公害的、健康安全的、价格适宜的中华鳖。第二,开展无公害养殖是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已成为市场第一卖点。据统计,有80%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在今天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无公害名牌食品的价格通常要比普通食品价格高出50%~150%,可见投资无公害水产品效益非常可观。因此,只有进行标准化生产,开发安全、无毒、优质的中华鳖,提高产品档次,树立名优特品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卖的问题,同时也只有向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才能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开展无公害养殖是投入国际贸易主流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面临关税降低的现实,国外优质、廉价的水产品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我国养殖业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关键还是要推行无公害养殖,生产出经得起市场检测的质量上乘的无毒无害的健康鳖。《中华鳖养殖实用新技术》一书针对国内快速养鳖的实际问题,分别从鳖的生物学特性、养鳖场的设计与建造、鳖的人工繁殖、稚幼鳖的饲养、成鳖的养殖、鳖的营养与饲料、鳖的病害防治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能给养鳖者有益的参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搜集的材料很多,多数资料系编著者多年实践工作的总结,部分观点或许不能具有全面代表性,在此,恳请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基层许多经验丰富的养鳖者赐稿和帮助,同时,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多年从事鳖的养殖与鱼病研究工作的老专家黄森高级工程师为本书审稿,并对该书的编写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对给予本书支持和帮助的这些同志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一鳖的生物学特性(一)外部特征

鳖的形态似龟,呈椭圆形或圆形,似烙饼,体表覆盖柔软的革质皮肤。躯体有背腹二甲,背甲呈卵形,扁平,中央线有微凹沟,两侧稍微隆起。腹甲比背甲小,由七块不同样式的骨板组成,各骨板间有间隙。鳖的背腹甲与龟的背腹甲存在明显的差异,鳖的表皮是软组织,不形成角质盾板,只有真皮形成骨质性的骨板,而龟的背腹甲是由表皮性的角皮盾板和真皮性的骨板所构成。鳖体周边具有胶质的裙边,细腻味美。鳖的头较大,头的前端突出为吻。吻长,呈管状。两个鼻孔着生在吻的前端,便于伸出水面呼吸。口宽,口内无齿,有颌,颌缘覆有角质硬鞘,行使牙齿的功能,可以咬碎坚硬的螺类。颈长且能收缩,伸长后头颈可达甲长的80%。头伸背一侧时,嘴尖可以触及后肢部。四肢粗短,每肢有五个趾,内侧三趾有锐利如钩的爪,便于在陆地上爬行、攀登和凿洞。趾间有蹼相连。游泳时可起到桨的作用。雌雄鳖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雄鳖尾长,能自然伸出裙边外;雌鳖尾短,与裙边持平或稍露出裙边。这是主要的区别标志。此外,还可以从其他特征加以区别,将在后面详述。鳖体背面呈暗绿或典褐色,腹面白里透黄,这是由于表皮和真皮里含有色素细胞,背面黑色素细胞很多,夹有黄色素和红色素细胞,腹部主要是黄色素和红色素细胞。同一种鳖,往往因栖息环境不同而导致色素细胞变化,使体色呈现出不同的保护色。一般在黄绿色的肥水中呈黄褐橄榄色,在清绿的水中呈淡绿色,在用湿棚加温饲养的肥水中呈暗黑色。腹部呈乳白色或黄白色,稚鳖、幼鳖呈浅红色,鳖的外部形态如图1。(二)生活习性

鳖的主要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动物,喜欢栖息在底质为带砂的泥土的河流、湖泊、池塘、沟港等水域中。鳖性情怯弱怕冷喜温,风雨天居于水中,温暖无风的晴天爬上岸边的沙滩上晒太阳。环境宁静、没有危险感觉时,它可以长时间在陆地上沐浴着阳光,此时可见到鳖舒展着四肢及伸长颈部,任阳光照晒,让其背甲、腹甲以及整个体表上的水分晒干,鳖体晒暖。鳖的这一行为称为“晒甲”或“晒盖”。晒甲是鳖的一种特殊生理需要,有取暖和杀菌洁肤的作用,鳖长期生活在水中,体表经常附着各种病菌和寄生虫,以及青苔、污秽物等,通过晒甲可使这些病菌、寄生虫或青苔、污秽物等晒干而脱落,以免引起鳖病或发生生理上的障碍。鳖是变温动物,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十分敏感,体温的高低直接涉及到它的活动能力和摄食强度,所以它的生活规律和外界温度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露天池中(采用自然水温进行养殖),从10月至次年4月,大约半年时间(水温降至12℃以下时),潜入池底的泥沙中进行“冬眠”。冬眠期的鳖,不食不动不长,看上去好像完全静止(假死),但在半年的冬眠中,鳖为维持生命的需要,要消耗体内营养物质,使体重减轻。但水温超过35℃时,鳖的摄食能力也减弱,有伏暑现象。据试验证明,鳖的冬眠并非遗传性所决定,而是动物体对不良环境的一种保护性的适应,低温来临,将其代谢水平降低至最低程度,以至呈昏睡和麻痹状态,借此减少能量的消耗,以保存自己;一旦温度适宜,就“起死回生”,从外界摄取食物,营造自身。鳖用肺呼吸,所以时而浮到水面,伸出吻尖呼吸空气,时而沉入水底泥沙中。一般3~5分钟呼吸一次,温度越高,出水呼吸越频繁。鳖的呼吸主要依靠腹壁的肌肉交替收缩和附肢的活动改变着内脏器官对肺组织的压力来进行的,当鳖潜入水底泥土里进行冬眠时,还能依靠其咽喉部的鳃状组织进行呼吸。

野生鳖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在人工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除投喂动物性饵料外,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一般说来,稚鳖喜食水生昆虫、蚯蚓、水蚤、蝇蛆等;幼鳖及成鳖喜欢摄食螺、蚌、鱼、虾、动物尸体和动物内脏等,在动物性饵料不足时,也摄食瓜菜、谷物等植物性饵料。鳖性贪食且残忍,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当缺乏饵料时会互相撕咬残食,即使是刚孵出不久的稚鳖亦会互相撕咬。鳖在摄食过程中,不主动追袭食饵,只是静等食饵降临。往往潜伏水底蹑步、潜行,俟食饵接近,即伸颈张嘴吞之。(三)生殖习性

鳖为雌雄异体,雌体有左右对称的卵巢,雄体有左右对称的精巢。已经达性成熟年龄的鳖每年4~5月当水温达20℃以上时开始发情交配。交配在水中进行,行体内受精。据资料介绍,鳖的精子通过雌雄交配进入雌性输卵管中,能保持存活并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可达半年以上,雌鳖分批产的卵都能受精。这种特性对繁殖苗种是有利的,即饲养的亲鳖中雌体数量可多于雄体。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鳖的产卵在雌雄交配后20天左右进行,为多次产卵类型,一般5月份开始至8月份结束,在热带地区,鳖不需冬眠,可常年产卵。产卵通常在夜间进行,尤其在雨后的傍晚地面潮润时,雌鳖由水中上岸选择疏松的沙土环境挖穴产卵。鳖类只有雌性离水上岸挖穴营巢行为,而无护卵天性,雌性产卵后,即扬长而去不复返。鳖卵产出后,颜色均一,圆形白色。卵径大小悬殊,直径1.5~2.1厘米,重2.3~7.0克。卵的大小决定于亲鳖的体重。据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与汉寿县特科所试验:雌鳖的个体大(1.5千克以上),产卵的数量多,卵子的重量大(5~7克);雌鳖的个体小(0.75千克以下),产卵的数量少,卵子的重量也小(2.2~2.5克)。受精卵的孵化一定要埋没在含水量适当的砂粒中,胚胎才能进行发育,因为潮湿的砂粒可以调节温度的稳定,在砂粒空隙间形成的水珠又是气体交换的媒介,卵的孵化天数决定于砂粒温度的高低。在自然温度上孵化期一般为40~70天。孵化后的稚鳖,经过1~3天脐带脱落,由穴孔中爬出地面,寻找生活水源,进入水中。(四)生长特性(1)鳖在不同饲养阶段的生长速度不同。刚孵化脱壳的稚鳖(3~5克)至50克前,生长缓慢,在温度适宜和人工饲养条件下,日增重一般小于0.5克;当个体达50克以上时,生长速度加快;当个体重量达100克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日增重量可达2克以上。了解鳖的生长特性对在生产实践,如何把握好鳖的个体生长规律,以及季度变化,促其快速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刚刚孵化脱壳后的稚鳖,体小,娇嫩,觅食能力差,在自然条件下还受气温和水温的影响,这个阶段的饲养,既要重视优质饲料的投喂,又要考虑加温饲养,让稚鳖的个体重量早日达50克水平。俗称“过50克关”。当鳖个体重量达50克以上时,主要是重视饲料的质和量,加强饲养和水质管理。这样使孵化脱壳后的稚鳖经1年左右时间即可达到商品规格(400~750克)。(2)个体之间生长速度有明显的差异。即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同源稚鳖经历相同的饲养时间,其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据湖南省1988~1989年进行的试验证明,在同一饲料条件下,从孵化脱壳的稚鳖(个体均重4.2~4.5克),经过12~13个月的饲养,全部起捕个体均重308.4~342.3克,最大的体重量为1000克,最小个体重量为48克,大小相差20倍。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与鳖受精卵的大小和鳖争食能力强弱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鳖的养殖生产实践中,一要重视亲鳖的选育,保证繁育体质健壮的稚鳖;二是定期按鳖的体重、规格分级分池饲养,尤其是集约化控温养鳖生产中,从稚甲开始,就必须严格地将大小鳖分开饲养,并不断地调整,尽量按规格、体重一致的鳖放在同一池内饲养,这样既能保持鳖生长迅速,又使鳖出池规格整齐。(3)不同性别、不同体重阶段生长存在明显差异。据测定,鳖体重在100~300克间,雌性生长忆于雄性。300~400克间两者生长速度相近,400~500克间相反,雄性生长快于雌性,500~700克雄性生长速度几乎比雌性快1倍。(五)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水温

鳖是喜温动物,适宜鳖摄食和生长水温为25~32℃,最适水温为30℃。鳖在30℃水温中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饮料报酬也最好。在20~25℃水温下鳖摄食量明显减少;低于20℃几乎不摄食。尤其在加温饲养下,已经学习惯了高水温的鳖,其摄食的水温范围更窄。水温超过35℃,摄食能力也减弱,有伏暑现象。2.水质

鳖虽然用肺呼吸,但它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水质的好坏依然直接影响着它的生长效果。因此,用于养鳖的水体,要求水质无毒、无污染,pH值在7~8之间,含氧量4~5.5毫克/升,氨含量不超过50×-610。水中浮游生物要求生长繁茂,透明度在20~25厘米左右,并使水保持绿色。绿色状态的水能使鳖置于陷蔽状态下饲养,有利于减轻鳖互咬,提高成活率。鳖的耐盐力差,据日本资料报道,盐分浓度在15‰以上,24小时以内全部死亡;盐分浓度在10‰,9天后全部死亡;盐分浓度在5‰以下可以生存4个月。因此养鳖用水含盐量必须在5‰以下。3.底质

根据鳖的生活习性,养鳖的饲养池,底部要敷设一层泥沙。泥沙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鳖的栖息场所。鳖每天除了摄食、晒背等活动外,大部分时间都蛰伏于泥沙中。敷设在池底的泥沙,在常温(即室外)养殖池中,以带沙性的泥土为好,这种泥土,长时间使用仍柔软,鳖钻潜时不易受伤,而集约化控温养殖鳖池底,最好敷设河沙。因为这种沙泥土少,换水和冲洗时,不易被水冲走。二养鳖场的设计和建造(一)场址的选择

开民鳖的人工养殖,场地是基础。根据鳖的生活习性,并结合考虑生产上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场地,进行合理的设计,建造适合鳖生态要求的养殖池,才能有效地进行鳖的人工养殖,达到预期的目的。鳖有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喜静怕惊的特点,所以养鳖应选择阳光充足、避风、温暖、环境安静、有清洁的水源、保水性能良好的粘土或粘壤土的地方建场。进行集约化控温养殖的单位选择场址时,还应考虑利用工厂余热、温泉水等热源。

地址的选择应考虑动物性饵料的来源,一般大型鳖场地应选择在城郊,以肉类加工厂的附近为佳,可利用禽畜屠宰的下脚料养鳖。这样既减少饲料采购运输费用,又能较好保证投喂饲料的质量;或建在水生动物资源如螺、蚌、低质鱼虾丰富的地区,可利用螺、蚌、低质鱼虾等天然饲料养鳖;在交通方便又有解决饵料来源的可靠途径的地方,也可建场。冬季加温养鳖须以高蛋白配合饵料为主,在兴建加温养鳖场时,要充分考虑高蛋白配合饵料的来源。

农村养鳖户鳖池地址的选择可因地制宜,一般能养鱼的池塘,只要略加改造(主要是修建防逃设施)都符合养鳖池的条件,房前屋后的农田及坑塘也可以改建为养鳖池。(二)养鳖场的总体布局

鳖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有不同的要求,通常把刚孵化出壳的鳖称为“稚鳖”;稚鳖经过冬眠,在常温条件下,第二年开春苏醒后仍属“稚鳖”;再经过一个饲养周期,即第三年始能进入“幼鳖”阶段;第四或第五年养成商品鳖,即称为“成鳖”;产卵、繁殖用的叫作“亲鳖”。按体重划分,一般50克以下为稚鳖,50~200克为幼鳖,200克以上为成鳖,作为繁殖用的亲鳖体重起码应在500克以上。由于鳖有互相撕咬和同类残食的特性,以及不同年龄鳖的饲养管理亦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将不同年龄、不同规格的鳖分池饲养,需分别建造稚鳖池、幼鳖池、成鳖和亲鳖池。

不同生产方式与不同规模的养鳖场,总体布局及各级养殖池在总池塘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亦不相同。如在养殖水面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将亲鳖和成鳖同池养。稚鳖和幼鳖因体小娇弱,必须与其他鳖分开饲养。如果稚鳖、幼鳖来源方便,可以不设亲鳖池、稚鳖池,而增加成鳖池面积。

除养鳖池外,一个完整的养鳖场还必须具有排灌水系统、库房、饵料加工厂、管理用具等设施。就国内实际条件、技术水平和比较效益而言,稚、幼鳖阶段加温养殖有广阔的前景。因此,锅炉和锅炉房以及控温系统是不可少的。(三)养鳖池的设计要求(1)鳖池的种类。鳖池分稚鳖池(刚孵出至50克)、幼鳖池(50~200克)、成鳖池(200克以上)和亲鳖池。(2)鳖池的结构及形状。现阶段养鳖池主要有两种:一是土池,离水边四周0.5~1米修建50厘米左右高的防逃墙,墙顶向内加反边,以防鳖爬跑;二是水泥砖砌结构,水泥粉面。土泥池适于亲鳖养殖或常规养殖,水泥池适于稚、幼鳖或高度集约化养殖。鳖池的形状常见的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多边形等。从充分利用土地,有利于生产布局和管理,一般以长方形为宜。(3)鳖池的面积和深度。各类鳖池的面积并无十分严格、统一的规定,可因地制宜。但总的原则是,早期阶段由于鳖的个体小,放鳖密度大,且体质嫩弱,需精心饲养,池的面积应小一点,水浅一些,随着个体生长,池子面积逐步增大,深度逐步加深。(四)养鳖池的建造1.稚鳖池

稚鳖池是养殖起始阶段。稚鳖娇嫩,抗逆能力差。所以难稚鳖池的要求较高。现阶段有条件的生产单位多把稚、幼鳖池建在室内,通过加温保持水温稳定,并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使鳖能够顺利、安全度过孵化后的第一个冬天。稚鳖阶段的鳖的整个生活史中最敏感的时期,在自然条件下,环境稍有变迁,会造成稚鳖体质极端虚弱,以至大量死亡。通过加温养殖,不仅能缩短生产周期,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成活率,并为下一阶段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把稚鳖池建在室外,则须选择向阳、背风、比较温暖的地点,以防严冬水温过低造成不必要损失。

室内稚鳖池的面积通常为10~15平方米,池深0.8~1.0米,使用时蓄水0.3~0.5米。池壁全部由水泥砖砌,水泥粉面,底部铺混凝土。池内摄食—休息场应在出水的一端,摄食场有两种:一种是用水泥板和木板架设,板与水面成30~40角度;另一种是池壁一侧修成同上角度的斜坡,坡顶留30厘米左右的平面。摄食—休息场一般占全池面积的1/10。池壁顶部需修防逃反边,宽约5~10厘米,以防稚鳖后期逃逸。

室内稚鳖池从进水口到出水口应有一定坡度(10‰),而出水口应比池底再降低3~5厘米以便排水、排污。出水口应加铁丝网防逃。出水口直径一般5厘米以上,以阀门控制。池底铺河沙厚度约5厘米,但在邻近出水口池底1/3的部分需修建与沙厚度相同的拦沙墙,其上方应是摄食—休息场所在,这样残饵、污物一般不会沉积于沙中,排水时易于清除,也不会造成沙大量流失,阻塞出水管。根据生产需要,稚鳖池一次修建数口或更多时,应当排列在一起,以便管理。

室外稚鳖池既可以用水泥、砖砌,也可以是土地,面积可稍大一些,50~100平方米。土池除了池壁不用砖砌,池底不铺混凝土外,其他设施应和室内稚鳖池相同。2.幼鳖池

幼鳖的养殖介于稚鳖和成鳖之间。幼鳖对环境变迁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因此,幼鳖池在建造和使用上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控温、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稚、幼鳖池可以合用,即按幼鳖池的标准建设,使用时,如养稚鳖,则降低蓄水深度及摄食—休息场的高度即可。幼鳖池同样可以用来养成鳖,此时则采取与上述相反的措施,相应提高水位和摄食—休息场的高度。

室内幼鳖池的面积一般为15~25平方米。池深0.8~1.0米,用于养幼鳖的蓄水深度为0.5~0.8米。池壁四周顶部有防逃反边,宽10厘米左右。池底铺8~15厘米。池底进水口向出水口方向的坡降、出水口的设置、池底的拦沙墙、摄食—休息场的面积等均与稚鳖池同(图2)。建在室外的幼鳖池,既可以用水泥砖砌,也可以是土地,其他设施应与室内幼鳖池相似。3.成鳖池

成鳖养殖是养殖过程中的第三阶段,其产品一是商品鳖,二是后备亲鳖。进入成鳖阶段,鳖的抗逆能力增强,但同时攀援潜逃和同类残食也达到高峰。因此,成鳖池除了有较好的防逃设施外,一般都应当同时建造3口以上,以便在放养幼鳖的开始阶段即按大、中、小分养。

根据各地情况,成鳖池即可建在室内,进行控温集约化养殖,也可建于室外塑料棚保温或露天常温养殖。成鳖池在建筑结构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池壁用水泥砖砌,水泥粉面,混凝土池底,面积一般为25~50平方米之间,池深1.2~1.5米,蓄水0.8~1.2米。池壁四周还应设三角形防逃板,底部铺河沙厚度为15~20厘米,进水口向出水口方向的坡降为10‰,出水口同样需低于池底,用直径6.6厘米以上的阀门控制,并加装防逃网。进水口应伸向池内10~20厘米,垂直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图3)。池底出水口端同样应修拦沙墙,墙的高度和沙的厚度相当。其上设摄食—休息场,用水泥板或木板搭设,也可以利用池壁斜坡,斜坡面上留出一定宽度的空地。摄食—休息场面积比例同稚、幼鳖池。鉴于成鳖阶段,个体增大,仅仅设摄食—休息场,无法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满足其“晒背”的需要,故在成鳖池内,尚需用水泥板或竹箔搭成的晒台。另一种是土池,土池一般为鱼池改建,或专门开挖。应控制在2000平方米之内,池周防逃墙50厘米以上,防逃反边15厘米左右。池是坡度1∶3,池周防逃墙内留宽0.5米以上的空地,可以作为鳖晒背、休息场地。其他设施与室内成鳖池相似。室外养殖池是目前倡导无公害,恢复中华鳖天然生态养殖的一种常用方式。4.亲鳖池

用于繁殖子代的鳖叫亲鳖,其饲养池称亲鳖池。由于亲鳖放养密度较稀,占有水面大,通常亲鳖池多修建在室外——常温露天池。

新鳖池与室外成鳖池相类似,所不同的是亲鳖池的一边必须修建产卵场。

亲鳖池应尽量选择光照好、环境幽静的地方修建,视亲鳖的数量,亲鳖池可大可小,一般为1000~2000平方米,池深1.8~2.0,蓄水1.2~1.5米,为保持水位相对稳定,应设有溢水口。池底应有软泥或铺河沙。泥沙厚度30厘米左右,供亲鳖越冬或度夏潜伏之用。

池边四周除修建产场的一边,其余三边不露土或者铺以较硬的路面,以防亲鳖分散产卵。而在池中央需用板或竹箔搭成拱形晒台——浮岛(20~40平方米)。在亲鳖池坐北向南的一边修建产卵场,为保持产卵场的干温度,产卵场需高出水面1米左右,长度视亲鳖量而定,一般每只亲鳖可按0.05平方米左右的面积进行设置。产卵场的周边,凡沙会流失的地方都用砖砌一矮墙,内部铺上30厘米厚的河沙,即成为产卵沙盘。沙要求松软,沙的粗细以亲鳖产卵挖洞不倒塌为度。鳖喜欢在向阳背风、无直射光的环境中产卵,因此,产卵场上应种植一些阔叶树木,或杆高叶茂的植物,并盖以顶棚,创造一个阴蔽、凉爽、幽静的产卵环境。

其他设施如饵料台、进出水口、防逃墙等场所与成鳖池相似(图4、图5)。5.加温池

加温池主要用于稚、幼鳖阶段或商品鳖的集约化养殖。其面积根据生产用途设定(参阅表2)。无论是锅炉加温、地热或者工厂余热,加温池都必须同时配备冷水和热水两套进水管道。当水温下降,水量不多,或者根据养殖需要进行换水时,将事先混合好的温水通过底部管道注入池中(不能将锅炉的热水直接注入),池水温度骤然升、降都会给鳖的正常生长和生存构成威胁(图6、7、8)。三鳖的人工繁殖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滥捕滥捉,使自然界的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产量逐年锐减,加之野生鳖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以及各种敌害的侵袭,孵化率很低,所以野生稚鳖很少,远不能满足养鳖生产的需要。因此,采用人工手段,加强亲鳖的培育、产卵及孵化,是解决养鳖生产苗种来源的有效途径。(一)亲鳖的选择

选择优良亲鳖是人工繁殖的物质基础。亲鳖质量的好坏能影响整个生产效益。供人工繁殖的亲鳖都应以个体肥大、健壮、无伤残、性成熟年龄适宜为标志。1.年龄及体重

可根据鳖肩胛骨上出现的有规律的疏密相间的纹理为年轮,根据这些年轮来判断鳖的年龄,这与硬骨鱼类胸鳍骨的疏密相间的纹理能显示年龄的特点是一致的。亲鳖的性成熟年龄随地区和气候而不同,高温地区生长期长,性成熟早;低温地区生长期短,性成熟晚。我国台湾南部及海南岛2~3年性成熟,华南地区3~4年,华中地区4~5年,华北地区5~6年,东北一带鳖的性成熟则在6龄以上。

在自然条件下,体重达0.5千克左右的鳖即可达性成熟,但刚达性成熟年龄,个体小的鳖不适宜作种鳖,因为个体小的亲鳖怀卵量少,产卵量少,而且产卵大小不一,受精及孵化率低,孵出的稚鳖体质差,成活率低。据资料介绍,体重2千克以上的雌鳖,在饵料丰富的情况下,产卵季节一个月产一次卵,每次20~30个,个体卵重5~7克,孵出来的稚鳖亦大些,成活率高。0.5千克的雌鳖,在饵料少的情况下,一般两个月才产一次卵,每次5~7个,卵的个体重量只有3~4克,孵出来的稚鳖只有3克左右,而且成活率低。所以亲鳖选择得当,不但产卵量多,卵粒大,而且孵出来的稚鳖体质健壮,越冬成活率亦高。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选择性成熟后2年以上、体重0.75千克以上的鳖作为亲鳖。2.体质

供人工繁殖用的亲鳖,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病伤鳖的鉴别方法:(1)外观体表:无创伤,鳖之后缘革状皮肤厚而有皱纹且略带坚硬者为营养良好、体质健壮鳖,反之则为劣质鳖。(2)将鳖翻过身来,背部朝下,凡吞进针或钩的鳖一般颈部水肿,伸缩困难,翻不过身或翻身困难;而健壮的鳖,一般都可迅速翻过身来。(3)抓住鳖的脖子,上下检摸,如鼻孔或口腔流血,说明颈部或口腔含针或钩,是受伤的鳖。(4)将鳖放入水槽内,观其活动情况,如鳖行动活泼,反应敏捷,并能迅速潜入水底,钻进泥沙,说明体质健壮。鳖的生命力较强,一般用钩或针钓的鳖购买时活动正常,绝大多数在买回后不久即会死亡;但也有拖至半年以上才死的,故选购时须予慎重。

从外界捕获或市场上购买的野生鳖,不惯于饲养,如欲作为种鳖,须经一段时间驯养,使体型肥满。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选用养殖鳖作种鳖。3.雌雄区别

先留亲鳖,必须准确判断亲鳖的雌雄性别。雌雄鳖的鉴别主要依其外部形态如尾部、体型、背甲等特征区别。

上述各项特征,以尾部的长短最为显而易见,是区分雌雄鳖的主要标志。雌雄鳖的区别及个体解培见表1、图9、图10、图11。表1 鳖的雌雄鉴别(二)亲鳖的培育

亲鳖培育是人工繁殖工作的开端,加强亲鳖培育是提高鳖卵孵化率的首要条件。在亲鳖的培育过程中应重点抓好池塘清整、雌雄比例和放养密度以及饲养管理等工作。1.池塘清整

池塘是鳖生活场所,其环境条件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鳖的生长和生活,因此,改善池塘环境条件,是提高鳖的成活率的一个重要环节。池塘养了2~3年鳖后,一部分饵料残渣和鳖粪等沉积到塘底,还有雨水冲洗入池的泥土杂质,使塘底堆积大量淤泥和有机物,各种有害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大量潜伏,对亲鳖的生长发育都有不良影响。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甲烷、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危害鳖类。所以定期进行清塘改良十分必要的。

亲鳖池的清塘可每2~3年1次。清塘时间以10月中、下旬为宜。过早,亲鳖摄食与活动活跃,起捕后互咬现象严重,伤口易感染,影响成活率;过迟,天气太冷,亲鳖活力减弱,往往因不能钻泥而冻死。清塘时,先将池水排干,捕出塘内亲鳖,放进暂养池暂养,然后将部分底泥和脏物挖出,塘底曝晒数日,再用药清塘。用于清塘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枯、五氯酚钠等,尤以生石灰效果最好。生石灰清塘既能杀菌清毒,又有中和酸性、改良底质以满足鳖对钙的需要。生石灰的用量一般为每亩100~150千克,使用时先把其化成灰浆,趁热全池泼洒。并补添一些新泥沙,而后向池内注入新水,过7~10天药性消失后把亲鳖移进。清塘后需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料,以利鳖的生长和冬眠。

每年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鳖池加以修整,如加固防逃墙,修整晒背产卵场、疏通排进水渠等,以给鳖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场所。2.雌雄比例和放养密度

由于鳖的精子在输卵管内能存活半年以上且仍有受精能力,所以雄性亲鳖可适当少养,以利于提高产卵数量和经济效益。据试验,亲鳖的雌雄比例以4∶1为宜。如果雌鳖太多,卵的受精率会下降;雄鳖过多,容易引起互咬,饲料消耗多,不利于提高苗种的生产效率。在达到性成熟年龄的前提下,雄性个体的体重最好较雌性小。

亲鳖的放养密度,依亲鳖的个体大小而定,个体大少放,个体小适当多放。一般每1~1.5平方米放养1只。3.饲养管理

要使亲鳖生长迅速,发育正常,产大卵,孵大苗,必须加强对亲鳖的饲养管理。亲鳖的饲养管理贯穿于整个亲鳖活动期。8月中旬亲鳖产卵刚结束,体质较弱,体内营养不足,加之温度逐步下降,亲鳖仅能利用一个多月时间摄食。且雌鳖产卵后,性腺发育很快转入下一个周期。据解剖,9月份雌鳖卵巢系数为1.4%,到10月底迅速增长至5%。因此,亲鳖产卵后,必须及时投喂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的饲料,以保证亲鳖冬眠时营养供给并促使其性腺发育良好,确保来年产卵量多体质好。

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亲鳖进入冬眠期,应加深池水,保持水深1.3~1.5米,以使其安然越冬。越冬期间不要经常调换池水,以免惊扰正在越冬的鳖。为保持池水清新,一般每半个月至1个月调换池水1次,每次换水量1/4~1/5为宜。

4月中旬,当水温达到20℃以上时,亲鳖苏醒活动,开始发情交配,应注意水质变化,及时进行池塘消毒,适当降低水位,以提高池塘水温,并投入一定数量的活动栖息台,让其晒背,增加体温。

5月上旬,水温上升22℃以上,鳖开始觅食,此时宜投喂少量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新鲜动物性为主的饲料,以后随水温上升,再相应增加投喂量。5月下旬开始,鳖进入产卵期,除应注意投饲外,还须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要求池内池水保持新鲜、溶氧好,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植物性的饲料,以满足亲鳖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促其生长迅速,加快发育,提早产卵,多产卵

6月中旬到7月下旬,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也是鳖产卵的旺季,此时产卵量一般占全年总产卵数的80%以上。由于鳖属多次产卵型动物,因此,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摄取营养,才能保证卵子的发育成熟。一方面须强化投饲,由1日1次逐步增加到1日2~3次;另一方面饲料营养结构务求多元化,可以螺、蚌、动物内脏、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再适当喂些植物性饲料。日给饵量为鳖体重的6%~12%,人工配合饲料3%~5%。同时应注意池塘水质变化,因为此时鳖的活动频繁,摄食量大,排泄物多,加之天气热、水温高,池底腐植质易腐烂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如甲烷、硫化氢等,对鳖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因此,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5~9月份,每半个月-6-6用生石灰化浆泼洒1次,使池水呈20×10~30×10浓度,以改善水质及防治鳖病的发生与流行。(三)交配与产卵1.交配

雌鳖与雄鳖达到性成熟以后,就有两性交配行为。一般到4月中旬,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雌雄亲鳖开始发情、交配。交配大都在晚上进行,行体内受精。交配前,雌雄鳖在水中潜游戏水追逐,往往是雄鳖急游追逐雌鳖,进而慢爬缠绵,互咬裙边,最后雄鳖骑在雌鳖背上,将生殖器插入雌鳖生殖孔内,约5分钟时间,完成交配动作,然后各自分开。雌雄鳖的交配行为不限于产卵前的4、5月,产卵后的秋天也有性的交配,雄性射人雌性生殖道内的精子可以长时间存活,一直到第二年的5~8月仍然保持受精力,这为亲鳖放养,雌鳖可以多于雄鳖提供了理论依据。2.产卵

雌雄鳖交配后约20天左右开始产卵。产卵与温度密切相关。水温28~32℃吧,气温25~30℃是适宜于鳖产卵的温度,故5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鳖的产卵季节,6月和7月是鳖产卵的高峰。

产卵通常在夜间进行,尤其在雨后的傍晚地面潮湿时,雌鳖由水中上岸选择疏松的沙土环境挖穴产卵。产卵时用前肢抓住土壤,固定身躯前部,用后肢交替挖一个直径5~8厘米,深10~15厘米的洞穴。洞穴挖好之后,鳖把泄殖孔伸人洞口产卵。产卵完毕后,用后肢将掘出的松土扒入洞穴中将卵盖住,直到填满洞口,并以腹甲压平沙面,然后返回水中。鳖的这种行为有防止卵水分散发、阳光直射和不遭受敌害破坏的作用。

鳖对产卵位置的选择有较敏感的勘察能力。据资料报道,观察鳖的产卵场所,能预测该年的旱涝情况。如果当年有洪水,鳖就选择地势高的地方产卵,以防洪水淹卵;如果当年天旱,鳖就选择地势低的地方产卵,以防卵受干旱。这是鳖繁衍后代,保存自身的一种天性。

鳖为典型的多次产卵类型,每只成熟雌鳖一年之内在生殖季节产卵3~5次(窝),每次8~15个,也有少至2个多至20多个的。一只雌鳖在一年之内能产多少次卵,每次产多少个卵子,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年龄、体重、饵料和生态条件密切相关。从产卵潜力来看,体重0.75~2.5千克的雌鳖,在饵料和生态条件都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可以产卵30~70个,就目前国内的饲养水平看,实际远远达不到这个指标,一般是20~30个,还有比这个水平更低的了。所以产卵潜力与实际的产卵效果还存在很大的距离,需要下功夫去缩短这种距离,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四)提高雌鳖产卵量的措施

前面已经提到,雌鳖的产卵潜力与实际的产卵效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差距?对亲鳖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实现这一愿望的关键。科学饲养管理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提供足够合乎营养学原理的饲料;二是保持合理的生态条件。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两方面的内容,才能使雌鳖的产卵量最大提高。1.投喂优质饵料

鳖是动、植物性饵料都摄食的杂食性动物,尤喜食蛋白质含量高的动物性饵料。据湖南省湘阴县鹤龙湖渔场试验,用动物性饵料饲养亲鳖,产卵开始早,产卵数量多,批数多。这是因为鳖是多次产卵类型,性腺发育是分期分批进行的,成熟一批产出一批再发育再产出。而性腺发育速度又与亲鳖从外界摄取物质的营养密切相关,从外界摄取物质的营养好,性腺发育快,反之则慢。因此,饲养亲鳖应尽可能投喂动物性饵料(如螺、蚌、鱼、虾等)或人工配合饵料。动物性饵料尤其是像白鲢鱼,其动物蛋白含量高,且鳖喜食;人工配合饵料是用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混合而成的,不但动物蛋白含量高,而且营养丰富全面,经济实效。但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亲鳖时,最好能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鲜活饲料及南瓜叶等新鲜植物饲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亲鳖的营养需要,促使性腺迅速发育,从而提高其产卵量。2.延长光照时间

延长饲养池的光照时间亦能提高产卵量。据日本资料报道,在冬季加温(恒温30℃)条件下,为了提高产卵量,采用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获得了好效果。其方法是在温室内安装日光灯,使水面光照强度达到3000勒克斯(相当于夏天早上7~8时和下午6~7时的光照强度),这样便把冬天的光照时间延长到和夏天一样,可使鳖头一年的产卵期延长到5~10月。采用这种方法,体重2千克的雌鳖一年产188个卵,比不用光照处理的雌鳖产卵量提高3~5倍。因此,在亲鳖的饲养期中,除要有良好的水质、底泥条件、适宜的温度,还应尽可能地改善饲养池的光照条件,以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度,从而提高雌鳖的产卵量。延长光照时间,为什么能增加雌鳖的产卵量,其作用机制如何?在理论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述论及的是提高雌鳖产卵量的外在因素,但在生产实践中,切不可忽视雌鳖的内在因素,即雌鳖的性成熟年龄、体重和体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只有在雌鳖的性成熟年龄、体重、体质适宜的情况下,给雌鳖投喂优质饵料,延长饲养池的光照时间,才能有效地提高雌鳖的产卵量。(五)鳖卵的孵化1.鳖卵的采集

在产卵季节,每天早晨应仔细检查产卵场。鳖产过卵的地方,多少有点凹陷或产卵穴周围的泥土比较新鲜,因此只要在清早进行检查便很容易发现。当发现产卵后,不要马上将卵粒移动,只在旁边插上标志,因卵产后不久,此时采卵会因振动而影响胚胎发育。所以鳖卵的采集一般在产后的8~12小时为宜。

采卵时,要小心地用手将覆盖的砂子扒开。扒砂时,手要轻切不可损伤卵壳,受伤的卵壳不能孵出稚鳖。卵粒取出后,要逐一进行检查,将受精卵留下孵化,非受精卵处理(食用)。受精卵和非受精卵的鉴别方法:手持卵对着光强处,如卵的一端有一圆形的白色亮区,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和胚周区的增长,白色亮区也逐渐扩大,则证明是受精卵。如果产出的卵子无白色亮区或白色区若暗若明,又不继续扩大,则为未受精卵(图12)。经检后,将受精卵动物极(有白色的一端)向上,整齐排列在收卵箱中,移入孵化场孵化。每次产卵后,应将产卵场进行清整,把原来的产卵洞口用泥沙填满弄平,以便鳖再次产卵。干旱季节适当洒水使之保持湿润状态;在雨天要使产卵场排水畅通,以防场内积水导致洞内的卵胚窒息死亡。2.鳖卵孵化的条件

人工孵化的目的,是要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缩短孵化期,增加当年稚鳖的养殖时间,进而提高稚鳖的越冬成活率。欲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了解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对环境生态条件的要求,以便采取合理的孵化方式,达到预期目的。

据试验,卵子受精以后,能否进行正常的胚胎发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环境的生态条件,这里指的环境生态条件主要是与鳖卵接触的砂子的温度、湿度和通气状况(氧气)。这三者称为鳖卵孵化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只有在整个孵化期间,这三个条件适宜,才能保证鳖的胚胎进行正常发育,达到理想的孵化效果。现将三个要素的具体要求分述如下:(1)温度:鳖卵孵化能适应的温度范围是22~36℃,最适宜的温度是34~35℃。低于22℃时,胚胎发育停止;高于37~38℃是胚胎的致死温度。鳖卵在孵化过程中对温度反应极为敏感,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每升高1℃,就可显著地加快胚胎发育速度,当温度为33~34℃时,胚胎发育经历的时间为37~43天,温度提高到35~36℃,胚胎发育的时间可以缩短到36~38天。而当温度是22~26℃时,胚胎发育需60~70天。孵化率与孵化时间密切相关,孵化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这就是为什么8月中、下旬产出的卵,在自然条件下孵化往往孵不出稚鳖的原因所在。(2)湿度:是指与鳖卵接触的砂子的含水量。砂子的含水是以7%~8%为宜。含水量太高(25%)以上,则鳖卵易闭气而死;含水量太低(低于5%),则鳖卵内水分容易蒸发,卵“干涸”夭折。在实际孵化中,检查砂子含水量比较容易又实用的方法是:用手握砂成团,松开手砂落地即自然散开为适宜含水量。(3)通气:通气是为了保证鳖卵内胚胎发育所必需的氧气,否则胚胎将因缺氧而死亡。鳖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必须设置温床砂盘,即受精卵一定要埋没在含水量适当的砂粒中进行孵化。因此,砂子的粗细度是影响砂子通气状况(鳖卵获氧能力)的主要因素。一般以粒径0.5~0.6毫米为宜。如果砂子太粗(粒径1毫米以上),虽然通气好,但保水性差,不能长期保持砂子的适当湿度;如果砂子太细(粒径0.1毫米以下),虽然保水性好,但通气差,容易板结。因此,鳖卵孵化,设置好温床砂盘,注意用砂粒度,对提高孵化率有其重要的意义。3.鳖卵的人工孵化方法

鳖卵的自然条件下,一般需经过50~70天时间的发育,即其孵化积温达到3.6万度时左右时,稚鳖才能破壳而出。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孵化,因野外孵化条件变化激烈,如烈日曝晒烧坏卵胚,久旱无雨泥土干燥卵胚发育得不到应有的湿度,暴雨或久雨使产卵洞渍水卵胚在洞内闭死,另外野外的蛇、鼠、蚁经常危害吞食,因此其孵化率很低。用人工孵化的方法,可以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缩短孵化期,增加当年稚鳖的养殖时期。目前,用人工孵化精卵的方法,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孵化场孵化(图13)。鳖人工孵化场的特点是:容纳卵数量多,适宜于大批量繁殖生产。要选择地势高、排水条件好的地方修建,面积大小依繁殖稚鳖的生产规模而定,一般可为4~8平方米。

孵化场的式样为长方形,长宽比例为2∶1或4∶1。孵化场的四周砖砌成高1.0~1.2米的矮围墙,在墙基和墙壁开设排水孔和通气孔。沿围墙外侧,开辟一条围沟,围沟宽15厘米,深10厘米,以便灌水防御敌害。

孵化场内,按5~10度的倾斜坡度,筑成斜面的孵化床。孵化床的底部铺垫20~30厘米厚的碎石(卵石)或粗砂,以增强孵化床的滤水性能,在碎石、粗砂的表面再铺设20厘米厚的细砂。孵化时,细砂要保持一定含水量,其湿度以“捏之能成团,松开即分散”的状况为度。

在孵化床的斜面最低处,埋设一个水盆(或脸盆),使盆口与孵化床的砂层表面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盆内盛清水。因为刚脱壳的稚鳖具有亲水性,往往可见刚脱壳的稚鳖迅速爬入水盆内。

孵化场四周矮墙的上部,架设钢筋或竹、木架,以便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帆布、,芦席或开设玻璃窗,罩着整个孵化场的顶部。

受精卵收集后,安孵化床上,可按产卵的先后次序,从高处往低处依次整齐排列,卵与卵之间稍留间隔。卵排列好以后,覆盖2厘米厚的砂层。

孵化期间,孵化场的温度应控制在26~36℃,以27~33℃为最佳。当温度偏低时,可在场内安装一个或数个大功率的电灯泡,以提高温度;若温度上升到37℃以上,会烧坏胚胎时,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在孵化床上洒水、或用芦席遮太阳等)。孵化场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81%~85%),为此要及时洒水,如遇烈日、干旱,更要勤洒水,但又要防止砂床积水、涝渍。

孵化场的日常管理,除注意调节温度、湿度及砂子含水量以外,还要防止蛇、鼠、蚁等敌害进入孵化场。受精卵孵化出壳的前30天,胚体对震动较敏感,容易造成胚胎死亡,故不要轻易翻动。(2)采用恒温箱孵化。可以使用市场上出售的隔水式电热恒温恒湿箱,恒温箱的式样很多,可采用体积为65厘米×65厘米×50厘米的规格,以电为能源,功率为440W。

恒温箱内可安置4~5层隔板,在每层隔板上放置一个搪瓷盘作为孵化盘。在盘内先铺垫4~5厘米厚的小粒径(0.6毫米)砂子,然后将受精卵整齐地埋植在砂中(注意让卵粒的动物性极向上),再在卵粒上轻轻盖上1~2厘米厚的小粒径(0.6毫米)砂子。

恒温箱内的温度控制为32~33℃。其湿度可保持为81%~85%,甚至可将湿度稍提高到85%~90%,因为恒温箱内保持着恒定的较高温度。为了防止恒温箱内孵化盘的砂粒干燥,要经常洒水。

恒温箱内的孵化盘中不设水盆,按鳖胚胎所需的积温推算,待稚鳖临近脱壳前,将恒温箱内的孵化盘移入室内的砂槽或孵化场中,这样可获得好的孵化效果。(3)室内砂槽和木箱孵化。砂槽孵化——在较凉爽的室内地面,用砖砌成一个长2米、宽1米、高0.50米的长方形地面槽内铺垫30厘米的砂子(砂粒径为0.6毫米),砂床中央埋人一个口径为30厘米的脸盆,盆口要与砂床表面呈水平,在盆内盛清水,室温保持27~35℃,砂床要保持一定含水量。在孵化槽的砂床上埋植受精卵及孵化管理方法,与孵化场一样。

木箱孵化——在室内放置一个个规格为60厘米×30厘米×25厘米的木箱,木箱内盛20厘米厚的细砂。在箱内细砂中埋一个盛水的小容器,使小容器的口与砂表面呈水平,保持适宜的温度及砂子的含水量。这种木箱每只可孵化鳖受精卵100~150枚。

上述三种不同的孵化方式,只要加强管理,均可获得好的效果。尤其是电热恒温恒湿箱,不仅可以获得高的孵化率(93%),而且还可以缩减近1/3的时间(整个孵化期只要38~39天)。现将三种不同孵化方式及其效果比较于下(见表2)。表2 三种不同孵化方式及其效果比较

经孵化的受精卵,当稚鳖行将出壳时,先由前肢刺出,随之头部撞出壳外,经4~5分钟的紧张冲击后,则全身脱壳,顷刻带着羊膜(胎膜)迅速逃遁水中。刚出壳的稚鳖,其腹部羊膜尚未脱落,还有豌豆大的卵黄囊未完全吸收。为此,需要在盆内暂养中1~2天,待卵黄囊吸收,羊膜脱落后,才转入稚鳖饲养池培育。

当大量的受精卵孵化时,人们常采用一种很重要的技术操作——人工引发出壳术。具体方法是:在工人孵化的后期,根据孵化的温度及时间,推算鳖受精孵化的积温值,并结合观察孵化卵的卵壳颜色由红色完全转变为黑色(如果卵壳的黑色进一步消失),就意味着稚鳖即将出壳。这时,将这些即将破壳的卵从砂床上取出,放入一个容器中(可用脸盆),再徐徐倾入20~30℃的清水,使之完全将所有的卵浸没为止。静观几分钟,就会有稚鳖陆续破壳而出。若在清水盆内,经10~15分钟的浸泡,尚有些卵不能破壳,则应立即将卵捞出,重新放置在孵化砂床中。

采用人工引发出壳术的原理,是利用降温2~3℃,突然刺激卵壳,使稚鳖破壳而出。这种方法可以消除稚鳖出壳参差不齐的现象,使稚鳖成批出壳,便于管理。但笔者认为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脱壳的鳖由于大部分发育不充分,以后饲养过程容易暴发各类疾病,故不提倡此法脱壳。4.孵化期间的注意事项(1)防止震动:孵鳖不同孵鸡,鳖卵在孵化期间不能翻动,否则胚体会受伤乃至中途死亡。而鸡卵的孵化则反之。因此,切不可把孵鸡的经验用在孵鳖的工作中,这点尤应引起农村养殖专业户的注意。主要原因是,鳖卵只有少量稀薄的蛋白带,卵中无蛋白系带,在孵化期间若翻动,使动物性极朝下,植物性极朝上,会因植物性极压迫动物性极产生缺氧而死亡。而鸡卵有蛋白系带,翻动后胚胎所在的动物极始终会朝向上方,易于得到氧气。因此,鳖的孵化,切不可过多翻动卵粒,以防震动,影响孵化率。(2)控制温度、湿度的稳定性。前面已经提到温度、湿度是鳖卵孵化的制约因素,温度适宜,湿度则是调节因素,湿度适宜,温度则是控制因素,这二者的协调,是保证鳖胚发育的最基本的生态因素。温度或高或低,砂子太干太湿,均对鳖的胚胎发育不利。尤其在孵化后期,胚胎对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气体的交换更加频繁,若不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的稳定性,有可能容易在胚胎发育的晚期造成死亡。因此,在鳖卵孵化期间,尤以孵化后期,要注意检查,控制孵化温度、湿度的稳定性。四稚、幼鳖的养殖

稚、幼鳖阶段是人为划分的。在常温条件下,由于鳖的冬眠习性,稚鳖的养殖一般在孵化当年的头一二个月和第二年夏天,幼鳖阶段多数从第三年开始。在加温的条件下,稚、幼鳖的养殖是从孵化出壳后到第二年4~5月,两个阶段是连续的,并无间隔。稚、幼鳖的生态习性,对饲养和管理条件的要求都十分相近,因此将综合地加以叙述。1.稚鳖的暂养

刚孵化出壳的稚鳖,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特别是水霉及嗜水性产气单胞菌的感染。因此,刚孵化出来的稚鳖,需用1‰的高锰酸钾-6-6溶液浸洗消毒15分钟,对于已患水霉病的稚鳖,则用1×10~2×10的高聚碘浸泡20~30分钟。再入暂养盆(池)。

鉴于亲鳖产卵期很长,有早有迟,早期产的卵,7~8月可孵出稚鳖,此时室外温度较高;晚期产的卵,到9月前后才能孵出稚鳖,早晚温度较低。可见刚孵出的稚鳖都不宜直接放到室外稚鳖池去养殖。即使温度适宜,因稚鳖体质娇弱,也不要直接放到稚鳖池去饲养,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养,一个直径40厘米的盆可暂养稚鳖20只左右。待卵黄囊吸收完毕,胎膜脱落后,再转至暂养池或进入稚鳖池。进入暂养池的部分一般是准备出售或运输的稚鳖。暂养池并无统一规定,最好修在室内,一般为深不足0.5米、宽不超过1米、长自定,池稍倾斜,有进排水口,是一个可任意调节水深的长形水槽。水面放养一些水生植物(水浮莲、水花生、浮萍等)供稚鳖隐蔽栖息并净化水质;另放一些木板,既作饵料台,又供稚鳖休憩之用。暂养池或稚鳖池开始阶段水深20~30厘米,每平方米放60只左右。

稚鳖进行暂养之前,用具、暂养池都应进行消毒。新建的水泥暂养池应放水浸泡两周,中间换水数次,使其酸碱度符合要求。已用过的工具,使用前应用生石灰水、漂白粉等药物消毒;稚鳖则用抗菌素、食盐、呋喃西林等溶液浸洗。

开口摄食的稚鳖应及时投饵。饲料有人工配合饲料和鲜活饲料两大类。活鲜饲料以水蚤(红虫)最佳,可从池塘捞取或用闲置的水面人工培养,然后用网收集投喂,也可以投喂纹幼虫、黄粉虫、丝蚯蚓等。活鲜饲料利用率较高,残饵少,水质易控制,鳖生长快。开始把新鲜水蚤散喂到水中,饲喂3~5天,滤去水分,成团状放到暂养池水面投饵兼休息的木板上,稍后可喂鱼糜、去壳的小虾和捣碎的螺肉、猪肝、鸡肝、鸭肝等。活鲜饲料的投饵量约为稚鳖体重的10%~20%左右,每日分两次投喂,以后逐步改为人工配合饲料。

全价的人工配合饲料作为稚鳖开口饲料,有营养全面、使用方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