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别让坏习惯阻碍了你前进的步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13:25:24

点击下载

作者:吕晓燕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习惯的力量:别让坏习惯阻碍了你前进的步伐

习惯的力量:别让坏习惯阻碍了你前进的步伐试读:

前言

习惯对我们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的行为是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习惯性动作可能改变人的一生。

美国福特公司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据鳌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而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仅仅是“捡废纸”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

当初,福特刚从大学毕业,来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纸扔进了垃圾篓。董事长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刚说了一句“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惊讶的结果的出现,实际上是因为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或许,还有很多人未能意识到习惯的巨大力量。但是,习惯影响人的一生这一点是客观存在、毋庸置疑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上天对自己多么不公平,未能给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导致自己一直碌碌无为。那么,人生真的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吗?当然不是。正如安东尼·罗宾所说:“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们持有什么样的心态。”

习惯是把双刃剑:它能成就未来,也能摧毁未来。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在我们众多的习惯当中,于未来有益的自然是那些好习惯,而那些坏习惯,就像一堵无情的墙,把成功与我们隔离开来。

好习惯总是与坏习惯并存。能够有效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便是最大限度地改变我们的坏习惯。当然,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毅力、恒心,并不断的自我提醒。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这些能力——只要你肯用心。

本书的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为那些渴望成功的读者提供具体而实用的方法与技巧,并用可读性很强的故事和案例来说明问题,指导人们如何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走出习惯的误区,从而有一个幸福完美的人生。第一章习惯左右人的一生

习惯具有无穷的力量,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可以说,几乎每一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习惯有关。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习惯是一柄双刃剑

一个人经常做一件事就很容易形成习惯,习惯的力量是难以抗拒的。好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坏习惯则会让人步履维艰。很多人可能觉得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掉,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人类自身还有一种潜藏的缓冲能力,这同样不容小觑。这种潜藏的能力便是人的“可塑性”。

也许有些人会说,一个坏习惯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但是好习惯的培养很难。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最主要还是要看一个人的毅力。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旦养成,都不易改变。同时,它们的形成需要时间。

比如对于时间,一个人要么习惯于准时,要么习惯于迟到。而准时是个可以养成的习惯。如果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准时,便会感受到这种习惯带来的好处。

就拿吃饭来说,如果别人请你吃饭,你迟到了,那就会给主人和其他的客人造成一些不便。对于你自己来说,你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很不受欢迎,以后别人都不想再请你吃饭了。

准时对商人来说尤为重要,现代企业是分秒必争。主管和高级职员每日的安排都是满满的,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浪费。

最有可能成功的商人,他们一定是准时接受订单,准时回复并交货,准时付款,准时还债。如果时间到了,订货还没到,或者时间到了没有按时付款,那么顾客或者你的合作公司下次可能就不会再找你了。俗话说得好:“时间就是金钱。”对于每个人来说,守时都是一种优秀的品德。

节俭是另外一种可以养成的好习惯。对于习惯于节俭的人来说,取得成功的机会往往会比别人多很多。尤其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养成节约的习惯,就算是在很小的地方节省,积少成多,最后节省出来的东西也是很可观的。也许赢利和亏本就取决于节约出来的那一小部分!

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进行回顾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尤其对于一个刚刚开始经营的商人,在做出最后的决定之前,好好地回顾一下自己的思路,是一个好的习惯。这种习惯,也许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但是让人收获很大。它可以让人有一个机会来整理自己的思路,回想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以及做出这样的决定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等等。这就像世界上那些非常有名的演员,虽然他们已经对自己扮演的角色很熟悉了,但是他们在每次登台演出之前,却还是要在心里把自己要扮演的角色迅速过一遍。

良好的心态也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种习惯。如果你是一个想投身商业并力争成功的人,那么,你一定要养成在面对重大事情时轻松应对的习惯。成功的商人都是能放松自己的人,就算遇到了逆境,他们也能坦然地接受。之所以能形成良好的心态,是因为他们的脑筋总是保持着能思考、能反应的状态。他们随时准备创造新的机会,随时准备了解和应对新问题和新情况,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手忙脚乱,他们会很敏捷地做出反应,迅速摆正心态,及时寻找原因,继续往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进。这就如同足球或者篮球运动,即便球意外地落到了对方的手中,优秀的球员也不会慌乱,而是努力地观察对方寻找破绽,找机会将球抢过来。

这些良好的习惯,在一些人身上很早地就清晰地显现出来,而大多数人却要经过反复的磨炼才可能养成这些习惯。而另外一些人哪怕是头破血流也不行。事实上,成功者往往是那些很早就具备这些良好习惯的人。一个想成功的人,必须明白习惯的力量是相当大的,要养成好习惯,必须一直努力,同时也要对那些可能会破坏好习惯的恶习保持警惕。

生活中很多人老是抱怨自己不幸。“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你的一个同事或许在说,“我不过因为一点小事情,只停车5分钟,却得到一张高额违规停车罚款单!”

但想想看,如果在交通本来就很繁忙的交通要道停车,哪怕是1分钟,给你一张高额违规停车罚款单也不为过!这些能全都怨自己运气不佳吗?

当你觉得自己不幸的时候,首先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真的倒霉,还是咎由自取?那些经常倒霉的人,花了大量的时间自怨自艾,他们从不问事情为什么发生,而是把许多精力用来抱怨既定事实。

或许,我们都曾经历不幸,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以为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就是该我们倒霉。事实上,大部分情况并不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说“运气不好”,是把运气不好当成了一个借口,这是我们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

犯错误总是难免的,但是我们要努力去看清问题的真相。当我们察觉运气不好时,应该先问问自己,自己在为人处世时具有哪些习惯,这些习惯中哪些是对我们极为不利的。做到这些,我们就不会盲目地抱怨其他人或者运气不好了。习惯决定你的未来

习惯具有无穷的力量,好的习惯能孕育令人振奋的“果实”,而那些令人厌恶的习惯创造出的只能是难以下咽的“苦果”。

一天,一位睿智的老师与他年轻的学生一起在树林里散步。老师突然停了下来,并仔细看着身边的四株植物。第一株植物是一棵刚刚冒出土的幼苗;第二株植物已经算得上是挺拔的小树苗了,它的根牢牢地盘踞在肥沃的土壤中;第三株植物已然枝叶茂盛,差不多与年轻学生一样高大了;第四株植物是一棵巨大的橡树,年轻学生几乎看不到它的树冠。

老师指着第一株植物对他的年轻学生说:“把它拔起来。”

年轻学生用手指轻松地拔出了幼苗。“现在,拔出第二株植物。”

学生听从老师的吩咐,略加力量,便将树苗连根拔起。“好了,现在,拔出第三株植物。”

学生用一只手进行了尝试,然后改用两只手全力以赴。最后,树木终于倒在了筋疲力尽的年轻学生脚下。“好的,”老教师接着说道,“去试一试那棵橡树吧。”

年轻学生抬头看了看眼前巨大的橡树,想了想自己刚才拔那棵小得多的树木时的情形,拒绝了老师的提议,甚至没有去做任何尝试。“我的孩子,”老师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的举动恰恰告诉我们,习惯对生活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啊!”

其实,我们的习惯就像故事中的植物,幼苗很容易拔除,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根深蒂固,越是难以根除。故事中的橡树是如此巨大,就像是积久形成的习惯,让人甚至怯于尝试改变它。值得一提的是,习惯与习惯之间也存在着不同,其中有些习惯比另一些习惯更难以改变。不仅坏习惯如此,好习惯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们也会像故事中的橡树那样,忠诚而牢固。习惯在这种由幼苗长成巨树的过程中,被重复的次数越多,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它们也就越难以改变。

有这样一个故事,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被烧时,只有一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书幸免于难。有一个穷人,一时好奇,就花了几个铜板将这本书买了下来。这本书不怎么精致,然而这个穷人却从书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信息,那就是有关“点金石”的秘密。

据书中记载,在黑海岸边,有一块神奇的石头,它和其他成千上万块一模一样的石头混在一起。这块石头看似一般,可它却有神奇的力量,能把普通的金属变成黄金。它和其他石头的唯一区别就在于:这块石头是温暖的,其他普通的石头都是冷冰冰的。于是这个穷人卖掉了仅有的几件东西,准备了简单的行装,来到黑海岸边寻找这块神奇的石头。

到了这里之后,穷人就将他的“寻石计划”付诸行动。饿了,这个穷人就到附近的地方讨点东西吃,晚上他就睡在海岸上,醒来就一块又一块地挨个找。他拾一块石头,感觉一下,如果不热,就扔到海里。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地重复这个动作。转眼间,五年过去了,但他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可是,他非常确信总有一天自己会找到那块神石。于是,他还是按部就班地继续着自己的工作,拾一块石头就扔到海里,接着再拾,如此继续……

过了很久,有一天早上,他拾起了一块石头,是“热的”,可是他想都没想就一下把石头扔进了海里!

接下来的日子,这个可怜的穷人继续日复一日地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那块神石。而且由于他已经形成了把石头扔进海里的“习惯”,他甚至已经忘记自己扔石头是为了什么。这个穷人的故事岂不可悲!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常去买东西的一家小店,由于种种原因,突然有一天迁走了,但是你还是不自觉地走到这家店前;你开车前设定了自己的目的地,却不知不觉行驶到别的地方;每天上班走的是同一条路线,而最近一段时间,途中因为施工经常导致交通堵塞,于是,为自己规划了另一条行车路线,然而不幸的是,还是会很多次地走上拥堵的老路……

显然,“走老路”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自然的、更节省精力的事情。除非不断地刻意去暗示自己,让自己努力去适应新的习惯,否则,大多数时候会毫不迟疑地重复做已经习惯了的事情。

习惯决定你的未来。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如果很不幸,你拥有很多坏习惯,那么当坏习惯的恶果显现出来的时候,苦酒只能你一个人去慢慢品尝了,无论你是否喜欢这个结果,生活总归是要把它还给你的。好习惯是成功者的第二天性

一位著名的大学教授多才多艺,退休后,他想把自己的小提琴演奏奉献给社会。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能把曲子拉得如此优美时,他说:“我是这样来练习的。在练习曲目前,我必定先了解曲目是由几小节构成的。比如:准备练习30小节,一天练习1小节,一个月即可练习完毕,不过,我并非从头到尾依次练习,而是从中挑选最简单的1小节开始。第二天,再从所剩的29小节中挑选最简单的练习。用这种方法练完整首,不但轻松自如,而且还在练完之后找到了各个小节之间的相应关系,从整体上理解了曲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的练习法是相当合理的,因为人有惰性,一些人往往会找借口逃避工作,碰上困难的工作,更不愿面对现实,而这位教授的方法正好可以让自己有成就感,克服惰性给自己增添信心,每完成1小节,就增一份信心。这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的解决办法。“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最简单的事做起给了你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会使你工作和学习的热情逐渐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良好的习惯。

对于成功者而言,好的习惯就像他们的翅膀。

我们以勤奋的习惯为例。一个人只有兢兢业业地工作,才会拥有辉煌而充实的幸福生活。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是不会做出什么成绩的。一个有崇高目标、期望成就大业的人,总是不停地超越自我、拓宽思路、扩充知识,敞开生活之门,希望比周围的人走得更远。他有足够坚强的意志,会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千万不可养成不监督、不逼迫就不能好好工作的恶习。无论上司在与不在,都要忠于职守、全力以赴。要记住,辛勤地工作是在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你必须把经验、学识、智慧和创造力在工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达到惊人的效果。过于计较自己付出的劳动是否超过了报酬的人,很少有升迁的机会,哪怕他才华横溢。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坏习惯,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坏习惯,虽然不像酗酒和吸毒那样具有明显的破坏性,但绝对会阻碍你事业的成功,甚至会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除了懒惰,拖延和不能守时,都将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任何时候都一样。不仅要学会准时,更要学会提前。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坏习惯,足以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人生一世,应尽量多养成一些好习惯,杜绝一切恶劣的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阶梯

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阶梯。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有人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

2001年 7月份,南方一家颇有名气的青年刊物,隆重地推出了一篇调查报告——《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安子》,使人们再次聚焦于民工潮中出现的成功人物。

那年, 17岁的乡下姑娘安子,初中没毕业,怀揣着希望和茫然,独自一人从广东梅县扶大乡到深圳。像成千上万打工妹一样,安子在一家港资电子厂,成了流水线上的插件工。插件工作枯燥苦累,插件工一天工作 12小时,没干多少天,手指上便是一团团黑黑的淤血,十指连心地痛。但在繁重打工之余,安子还是用学习来充实自己的每一天。从自学初中课程,一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大专课程,打工期间,安子的收入几乎全交了学费。

安子在打工之余,将打工日记加工创作成《青春驿站》在报纸连载,“反响始料不及,读者的邮件和信件雪片般飞来”。随后,《都市寻梦》等文学作品相继面世。深圳广播电台力邀安子主持“安子的天空”。数以万计在都市寻梦的进城务工青年,渴求在这片天空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8年左右的时间,一个普通打工妹完成了“蛾变蝶”的过程。今天的安子,是 4家公司的总经理,其中的“新家政服务公司”是深圳同类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一家。

面对众多的评论,安子坚持认为,她的成功是靠努力向上的习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她说:“时代给了我机会,而能抓住机会,是因为我付出了太多泪水和汗水。”

培根,一生成就斐然。在谈到习惯时,他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足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无独有偶,1998年5月,华盛顿大学 350名学生有幸请来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进行演讲。当学生们问道“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这一有趣的问题时,巴菲特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原因不在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

盖茨表示赞同,他说:“我认为沃沦关于习惯的话完全正确。”此时,两位殊途同归的好朋友道出了自己成功的诀窍,即: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阶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的确,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因此,注重养成好的习惯,是人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试想,一个爱睡懒觉、生活懒散又没有规律的人,他怎么约束自己勤奋工作?一个不爱阅读、不关心身外世界的人,他怎能有开阔的胸襟和见识?一个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他如何去和别人沟通和合作?一个杂乱无章、思维混乱的人,他做起事来的效率会有多高?一个不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他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断能力?

好习惯实际上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和做事的方法。培养好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

靳羽西——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却演绎着一种不同凡响的中国女性绚丽的人生。她坚忍不拔、凡事争做“第一”的性格,为她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从1978年到今天,几十年的时间里,她完成了靳羽西—名人—名媛—名品—名企(著名跨国企业)的跨越。奔忙于东西方的羽西,分别以学者、作家、记者、电视人、企业家的身份,在每一个她停留的地方,展现其东方式的直率和一个成功女人的自信,告诉人们生命可以更美丽。

靳羽西为了管理自己的公司,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经验,现摘录其20条行为规则,希望对读者有启发:

1.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搬弄是非,总是在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

2.不要在公共场合有意或无意地贬低他人。

3.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用,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不沽名钓誉,不要获取不是你应得的赞扬。

4.不要夸耀你的过去或现在以及诸如此类的话题。

5.对于遭受不幸的同事表示你的同情和关怀。

6.及时把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告诉他们,不要等到事情到了最后一步才说。

7.能在不打扰其他同事工作的前提下,最小范围地提及你的爱人和孩子。

8.介绍朋友互相认识,这样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9.有团队精神,永远提及集体与你一起的努力。

10.热情地参与公司的活动,与同事们聊天。

11.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家里,都要养成良好的电话礼仪。

12.永远不要期待或要求别人去遵守连你自己也无法遵守的原则。

13.写封私人信函表达你对一顿晚餐、礼物或别人给予帮助的感谢,及时写封短信去祝贺他人的成功。

14.及时答复所有的邀请函,在一周内回复重要的信件,在两至三周内回复其他的信件。约会要准时,如不能赴约,要事先告知。

15.如果你是一个高级管理人员,请保证你的员工有一个适当的工作环境,并帮助年轻的员工参与培训和自我发展。

16.在公司里,做一个成功的人,而且是一个很有地位的人。

17.宁可慷慨,也不要小气。及时归还你借的东西,并在恰当的时机,口头或书面向对方表示感谢。

18.当你的同事被高层管理人员误解受冤枉时,要积极主动地维护他。

19.知道适当的场合穿适当的衣服,你的公司或老板会因为你的出席和适宜的穿着代表了公司的形象而感到骄傲。

20.对于年长者或资深的人表示特别的尊敬,比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或表示与他们同等的态度要好得多。

总而言之,你要记住: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阶梯。你的好习惯越多,成功离你就会越近。坏习惯是害群之马

在现实生活中,坏习惯很多。这些坏习惯是害群之马,是成功的绊脚石。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意,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苦恼。比如,一个学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心里觉得十分自卑,天天想着自己比不上别人,于是烦得要命,书也念不下去。这样一天天心不在焉地混,成绩越来越坏,几乎就要辍学了,心里又多了一份紧张,这紧张加上以前的烦恼,更使他懊恼不安。

同样,也有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认为自己职位低,赚钱少,比不上别人,心里又是自卑,又是消沉,天天懒洋洋的,做什么也打不起精神来,于是工作常常出错,上司也不喜欢他,同事也觉得他没出息。这样,他就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远离快乐和成功。

其实,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战胜这个环境。比如行路,当你不得不走过一段险阻狭窄的路段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打起精神,克服困难,战胜险阻,把这段路走过去,而绝不是停在途中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听天由命。

所以,置身不如意环境的人们,不但不应消沉停顿,反而要拿出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目前的环境,使时光不至于白白浪费。

在不理想学校读书的学生,与其厌烦这所学校,懒得用功,怕见以前的同学,不如喜欢这学校,努力进取,把自己以前所荒废了的学业重拾起来,这样你在这所学校一样可以有好成绩,或学好功课,再找机会考进好的学校。

那些对眼前工作不满意的人也是一样,每一位领导或主管都喜欢提拔那些肯埋头努力、认真工作的人。假如你工作认真,升迁的机会就可能会轮到你,除非没有机会。假使你自以为大材小用,一肚子委屈牢骚,成天懒懒散散,对工作敷衍了事,那么即使有了机会,也不会轮到你头上。

奉劝置身不如意环境中的朋友,停止抱怨,直面现实,把握机会充实自己。一个肯努力上进的人,在任何环境里都用不着自卑。换句话说,一个不肯积极进取、浪费光阴的人,本身就有一些坏习惯,别人不会因为你环境不顺而照顾你的。

不要对自己目前的东西抱怨或不满。它们可能是贫乏的、不好的,但既然没有办法拥有更好的,你就只好珍惜既有的一切,从中发现出路和希望。不重视现在,就不会有可以期待的未来。敬业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在你的单位或其他单位,一些年老的同事可能有些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敬业精神不如以往,工作漫不经心,犯了错他人也说不得,要求严格了,便一走了之,能虚心学习、苦干实干、认真负责的实在不多。

我们先不讨论这些老同事的观点是否正确,但其中有一点至关重要,即一个人的敬业精神。这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如果你在工作中能敬业,并且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你会一辈子从中受益。

所谓“敬业”,就是要敬重你的工作!这可以从两个层次去理解。低层次来讲,敬业是为了对老板有个交代。如果我们上升一个高度来讲,那就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要具备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不管从哪个层次来讲,“敬业”所表现出来的都是认真负责——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并且有始有终。

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做事都是为了老板,为他人挣钱。其实,这也并没什么关系,你出钱我出力,情理之中的事。再说,要是老板不赚钱,你怎么可能在这家公司好好待下去呢?但有些人认为,反正为人家干活,能混就混,公司亏了也不用我去承担,他们甚至还扯老板的后腿,背地做些不良之事。稍微仔细想想,这样做对自己并没有好处。工作敬业,表面上看是为了老板,其实是为了自己,因为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是你向上发展的垫脚石,就算你以后换了工作单位,从事不同的行业,你的敬业精神也必会为你带来助力!因此,把敬业变成习惯的人,从事任何行业都容易成功。

有人天生有敬业精神,任何工作一上手就废寝忘食。但有些人的敬业精神则需要培养和锻炼。如果你自认为敬业精神不够,那就应趁年轻的时候强迫自己敬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任何事!经过一段时间,敬业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养成敬业的习惯之后,或许不能立即为你带来可观的好处,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养成了一种“不敬业”的不良习惯,你的成就相当有限。你的那种散漫、马虎、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已深入你的意识与潜意识,做任何事你都会“随便做一做”,结果不问也可知道了。如果到了中年还是如此,很容易就此蹉跎一生!

所以,从短期来看,敬业是为了雇主;从长期来看,敬业是为了你自己。此外,敬业的人还有其他好处。

1.容易受人尊重。就算工作绩效不怎么突出,但别人也不会去挑你的毛病,甚至还会受到你的影响。

2.易于受到提拔。老板或主管都喜欢敬业的人,因为有这样的下属,他们可以减轻工作压力,事情交出去也放心。

当然,有的人会想,现在找工作也并不只有一条路,此处不留,自有他处,不如过一天算一日。不难想象,这种人一年到头可能都在找工作。惯于思考的习惯能让人创造奇迹

从前一个年轻的英国人在他的农场里度假,他仰卧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问题。这时,一只苹果落到了地上。“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他问自己。地球会吸引苹果吗?苹果会吸引地球吗?它们会互相吸引吗?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普遍原理呢?

这位年轻人就是牛顿。他通过思考,向自己提问,最后有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而霍英东向自己提问,则终成一代富豪。霍英东是个颇有“心计”的人,他时时都在留心寻找能有发展空间的事业。霍英东独具慧眼,他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业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倾其多年的全部积蓄,投资到房地产市场。1954年,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他每日忙于拆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大展宏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如果说霍英东早年经营驳运业是他创业初期的练兵的话,那么,在经营房地产业的过程中,则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经营头脑。在以前的房地产业,他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怎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呢?”霍英东不停地问自己。思之再三,他终于将房产界的这一游戏规则“变了个戏法”,即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上来的资金建筑楼宇,来了一个先售后建。这一先一后的颠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资金办了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宇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几幢新楼,甚至更多;同时,他又能有较雄厚的资金购置好地皮,采购先进的建筑机械,从而提高建房质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他还可以用比同行低得多的价格出售那些地点较优越的楼宇。而且,有时他还采用分期付款的预售方式,使人人都能买得起。霍英东的戏法真是高招,他开创了大楼预售的先河。为了推广先出售后建筑的“戏法”,霍英东率先采用小册子及广告等形式广为宣传。他说:“我们开展各种宣传,以便更多有余钱的人来买。譬如来港定居或投资的华侨、侨眷,劳累了半生略有积蓄的职员,做其他小生意胀满了荷包的商贩,都来投资房地产。谁不想自己有房住?只要有众多的人关心它、了解它、参与它,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

霍英东的广告宣传十分奏效,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所营建、出售的高楼大厦布满了香港,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这个既不是建筑工程师出身,又非房地产经营老手的水上“穷光蛋”,一下子成了香港房地产业的巨头。霍英东名下的公司有 60余家,大部分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或与房地产经营关系密切。由他担任会长的香港地产建筑商会,占有香港 70%的建筑生意。

霍英东给自己提问,成就了成功创富的大业,这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任何刚开始经营的商人,都要养成一个习惯——在他下定决心之前,可以停下片刻,迅速回顾他的推理。这种最后的检查,也许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但收获却非常巨大。这可以让人有一次机会来快速地整理自己的思绪,或回想自己为什么或怎样会有这种决定。这个简单的过程,可以大大地增加一个人处理可能碰到的难题的效率。这有点像世界上某些最佳演员所养成的习惯一样,虽然他们可能已经对所扮演的角色烂熟于心,但是在上台之前,仍会迅速地把整个剧本或他们自己的那一部分过一遍。

一个很成功的推销员曾这样说:“我的成功是在经营事业的初期便养成了惯于思考的习惯。”“我甚至还想出一个秘诀来养成这个习惯。”他说,“去拜访顾客之前,我一定要先静下心来,喝杯咖啡、擦擦皮鞋。这样一来,在我真正踏入顾客办公室之前,能有一个最后思考问题的机会——如何表现自己。所得到的效果好极了!除了能从容地应付对方所提的问题,还使我推销了很多的东西。”

我们最好养成在下定决心之前留下几分钟来冷静地思考的习惯。镇定的习惯让人遇事应付自如

任何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遇事都能保持轻松从容的心情。成功的人甚至在碰到逆境的时候,他的脑筋也会保持沉着、冷静的状态,从而随时准备好捕捉和发掘新机会,了解和应付新的问题。

有些刚开始做生意的人,就已具备这种遇事轻松镇定应对的内在能力,但是大多数的生意人,只有经过多次实践,才会养成这种习惯。“随时都要把你自己看成是一个在湖中翻了船的人!”一个资深的石油商人在盖蒂事业刚开始的时候忠告盖蒂:“如果你能保持镇静,你就可以游到岸边,至少在浮凫时有人来救起你。假如你失去镇静,你就完蛋啦。”

一个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真有点像突然沉溺在湖中央的人。如果他保持镇静,他生存的机会就较大,否则他就很可能溺死。刚开始做生意的人或年轻的职员,都应该常常把石油商人的这句警句牢记在心里,这样,你就会养成面对困境保持镇静的习惯,从而获得不少的帮助,也有办法应付任何情况。

不管在任何场合,如果你能够保持从容不迫、顺应自然的态度,那么,任何事情你都能应付自如。

一些伟大的人物都是一些“镇静”的高手,面对突然变故,仍然镇定自若。因为他们懂得,不能慌,一慌张则无法思考应付。如果他们慌了,恰好周围的人更没有主见,那大家就慌作一团了。因此,他们在突然的变故后,通常大喝一声:“慌什么?”其实,这一半是对别人说的,一半则是自我暗示。

如果你感到慌张,你的大脑就可能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你可能就会丢三落四,语无伦次。面对困境的时候,你要有意地放慢你的节奏,越慢越好,并在心里说:“不要慌!千万不要慌!”动作和语言的暗示会使你慢慢镇静,你的大脑就能恢复正常的思考,以应付周围发生的事情。

没有见过大场面的人,一到人多的场所,就会周身不自在。克服这种心理的方法是把所有的人都当作朋友,点点头,打声招呼,别人自然也会致意回报。虽然他可能永远也无法想起曾经在哪儿认识你,但是你却因此消除了紧张。在生活中,有机会你就主动当众讲讲话,不停地考验自我,这样你就会养成遇事从容不迫的习惯。习惯与性格紧密相连

美国著名演讲家罗宾·西格尔说:“性格是人的一切习惯的总和。”如果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好习惯,人们就认为他有良好的性格。如果一个人有很多坏习惯,人们就说他性格不好。透过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习惯,我们可以发现习惯往往与人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有收藏习惯的人多追求生活的高层次享受,他们不但要求温饱、稳定、家庭和睦、事业成功,而且要求丰富充实的休闲生活。他们渴望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消除疲劳,潜移默化地增长知识,得到美的享受。一般来说,收藏是根据个人爱好将某一类物品精心组织、收集并妥善保管、储藏,以自娱或是供他人观察、研究等的一种很有益处的文化娱乐活动。

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哲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辩。可见,有读书习惯的人,通过书的熏陶,可能会比其他人充实、聪慧、灵秀、精细、深沉、庄重和善辩。

对于寻常人来说,喝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渴,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喝茶则不是喝而是品,他们在其中能够咂摸出许多的文化韵味和审美情趣来。有一首诗名为《七碗茶》,其中这样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七碗茶》可谓将茶品得淋漓尽致。有品茶习惯的人,其性情境界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及得上的。

可见,只要我们仔细研究、揣摩他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习惯,便能找到与其性格相关的很多证据。第二章做自己习惯的主人

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如果我们想要主宰自己的人生,首先就要主宰自己的习惯。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习惯都主宰不了,那他将与失败为伍。学会改变旧习惯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着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习惯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或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如果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便难以成功。“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我们便可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

习惯的引力就如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一般,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能危害我们,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只要我们善于应用习惯的巨大引力,就能使生活有重心、有秩序、有效率。

史蒂芬·柯维曾经这样定义习惯:“知识”“技巧”与“欲望”三者的混合体。他指出,知识是理论性的观念,指点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是“如何做”,欲望则是“想做”,表示我们有付诸行动的愿望。

假设我与同事、配偶或子女相处得并不融洽,因为我总是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从不肯倾听。除非我有心改善人际关系,设法了解正确的待人接物之道,否则我可能根本不知道我必须聆听。即使知道了,也不见得明了该如何去倾听。但知道应该聆听,也懂得倾听的技巧,这还不够,除非我真想听,有这个欲望,否则依然无法养成习惯。因此习惯的培养需要“知识”“技巧”“欲望”三方面的配合。

我们应该从“知识”“技巧”与“欲望”三方面努力,突破旧有观念的束缚,使个人与人际关系都能更上一层楼。

改变习惯的过程可能很不好受,毕竟习以为常的事物比较给人安全感。但为追求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或近利,一定是值得的。经过一番努力与牺牲所换来的果实,将更为甜美。学会培养好习惯

好习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早睡早起的习惯能让你精力充沛,有利于身体健康。一旦你养成这种习惯,你就不会因为早晨想睡懒觉而又必须起床而备感难受。养成一种好习惯,意味着放弃一种坏习惯。

但习惯的养成绝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行动就可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动是养成习惯的基石,好习惯的形成,需要长久地坚持。

美国有一位著名作家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这样描述他的写作过程:“我打算写一本书时,没有想它是多么繁重,我只是在考虑每一个部分该怎么写,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写,书就写成了。”

习惯也是如此,每一次积极的行动都将让你对某一习惯的信念更坚定一分。如果你认为养成某一好习惯比较困难,那么不妨利用好每一次积极的行动,当这些积极的行动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目的已经达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好习惯不容易养成,而坏习惯却很容易养成。要养成好习惯就不能轻易放过任何好的机会,要坚持积极的行动。克服生活中的坏习惯

坏习惯可能使人的身心皆受伤,也可能使人触犯法律。例如一个人从小就开始在拥挤的车站偷窃他人的财物,久而久之,这种偷盗行为便可能成为其一种习惯。由于养成了这种坏习惯,这个人迟早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一个在责骂和嘲笑声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对所有他讨厌的人都进行攻击的乖戾习惯。

有些孩子害怕读书、写字,有些孩子较贪玩,上课老师提问时他只会摇头,因此他们往往遭到老师和父母批评甚至打骂。实际上,聪明的父母和老师这时应该做的,是鼓励他们上课时集中精力学习,给他们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并督促他们及时完成。老师和家长应该懂得,只有慢慢培养他们自律和勤奋的习惯,才能替代他们原有的自我放纵的习惯。

一个孩子如果经常受到惩罚,或者他本可以自己干的诸如穿衣、吃饭等事,大人都替他干了,他可能会自己认为不能做好任何事情。这样,他未来的生活就难免要失败了。因为他没有胆量去尝试,结果自然一事无成。

有些坏习惯会损害人的身体。例如长期过度工作,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缺乏锻炼乃至身体垮掉等健康问题。改变不习惯的习惯

说到习惯,我们常常会想,是不是有一些过去的习惯就在你的眼前欺骗或者伤害了你呢?我们要摒弃以往那些不好的习惯,这说起来好像很轻松,而付诸实践却是很难的。

曾有一个广告人告诉我他有嗜烟的习惯,这一习惯最终害苦了他——他的身体被毁了,所以他决定摒弃这个习惯。下面就是他克服这个坏习惯的方法。

他知道如果他总是因为戒烟而觉得对不起自己,那他就没救了。别人会说“只要意志坚强就可以”,但对于戒烟者来说,确实很难。戒烟让他变得脾气暴躁、工作效率降低,而他最终解决这个麻烦的方法是马上再养成其他的习惯来代替抽烟。

现在,他说,当我们看到他站在窗口前深呼吸的时候,他是在以此替代抽烟;当我们看见他在漱口的时候,他是在当自己正在抽烟;当我们看见他吃晚饭后直接去刷牙时,他也是在当自己正在抽烟。他用这些行为强迫自己形成了新的习惯,代替了自己以前抽烟的恶习。

其实,习惯的“新陈代谢”,不仅在生活中会常常发生,就是经商开店,也会因地情与人情的变化,而不得不改变经营的思路。

广州某新区有一条马路,路边的几家小饭馆就数由北方阿姨经营的饭堂最红火。这家饭堂用料纯、分量足、味道美、卫生条件也不错。虽然菜品种类不多,总体档次不高,但经济实惠,颇受周围居民及附近的建筑工匠们的欢迎,因此回头客多,生意很旺。

两年过后,老板赚了一把,于是花一大笔钱把店堂装修一新,蓝色玻璃墙替代了铁皮拉闸门,高级霓虹灯换下了木板门牌,粗桌粗椅不见了,摆上了高级餐桌……

可是,本指望生意能更红火,谁知适得其反,重新开张几个月了,饭堂门可罗雀。原来,居民、工友一见新饭堂那么漂亮,心想,人家鸟枪换炮了,档次和消费水准自然高了,服务对象也高了,再也不是自己的去处了。顾客走了,饭堂还好得起来吗?

本来小饭堂主要是为所在街区的居民服务的。到一个街区开办饭堂,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本街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充分考虑他们的文化水平、经济能力、生活档次,才能准确定位,合理设定服务项目与服务等级。在一个以工薪族、打工族为主要居民的街区,盲目地提高装修水平,提高服务档次,把老顾客给吓跑了,自己也就断了财路。这家饭堂前期经营成功,是因为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了本街区居民的消费能力与生活需求,定位准确,切合地情,故而有效地占领了市场。后期经营失败,则是因为它背离地域的客观存在,试图通过提高服务水平,人为地拔高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违背地域实际,结果只能自砸牌号,自毁前程。

天津“狗不理”包子久负盛名,在北方几乎是家喻户晓。它的分店开到深圳时,却大受冷遇。商家尽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多方开展促销活动,却始终只能热闹一阵,难以使众人持续钟情于它。经营者面对尴尬的局面,深入街区调查,发现不是包子质量不好,也不是口味不对,而是深圳市民从心理上对“狗不理”的名称接受不了。经营者思之再三,忍痛摘下“狗不理”的牌子,换上“喜相逢”的匾额。真是神了,此店立即柳暗花明,顾客盈门,生意大有起色。

很多时候就需如此,因为地域不同,观念有异,对应办法也应该有所改变。“狗不理”的根据地在北方,北方人视之为宝贝,自己的孩子自己爱嘛!深圳人就不同了。深圳毗邻香港,重视名头,讲究吉祥,忌讳很多。“狗不理”字面意思不雅,深圳人接受不了。聪明的经营者一发现问题,当即深入街区调查,并立即调整思路,是很理智的。

可见,消费者对商品有不同的审美习惯。符合他们习惯的便会产生购买欲,反之,再美也弃之不用。

我们看以下这些小例子。

山羊牌闹钟在许多国家受欢迎,在英国却一个也卖不出去。原来,山羊在英国被喻为“不正经的男子”。上海出口一种防蚊虫叮咬的药膏,名为“必舒膏”,言下之意是用了这种药膏,必然感到舒适。可产品到了香港,却无人问津。原因是“必舒”谐音“必输”。香港人好“发”、好赢,谁去买“必输”呢?

世界就是这样,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人们的观念和心理各不相同。当切换地域,以往的习惯不再被习惯时,我们就应及时地反省改变。不向习惯低头

科学理论是相对的,它们既具有先进性,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有些人虽然知识不足,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思想活跃,敢于奋力拼搏,反而增加了成功的希望。一些权威人士常因为头脑中有了定型的见解和习惯,甚至是自己苦心研究得到的有效成果,而紧紧抱住不放,遇到同类事项总是以习惯为标准去衡量,而不愿去思考别人的意见,哪怕是更好更有效的办法。故而曾经先进过的东西有时反而会成为创新的障碍。

18世纪末,一些科技人员开始探讨人类上天的可能,着手研制飞机。可是,当时反对的力量十分强大,反对的人们当中很多都是当时世界上的科技名流。最有代表性的有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勒让德,这位最早用三角方法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距离的科学家认为,企图制造一种比空气重的东西到空中飞行是永远不可能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德国大发明家西门子的支持。西门子认为,飞机根本上不了天。能量守恒定律的发明者之一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也大泼冷水,认为要将沉重的机械送上天纯属空谈。美国天文学家纽康经过对各种科学数据的反复计算,也得出“权威”的结论:飞机根本无法离开地面。由于众多科学家与学术权威的坚决反对,金融界、工业界对飞机的研制也持不合作态度,飞机研制陷入了重重困难之中。

后来,没有上过大学的美国人莱特兄弟却首次将飞机送上了天,当时是 1903年。莱特兄弟学历不高,有关知识都是自学得到的。他们如初生牛犊,不惧虎狼,不在乎权威的反对。他们细心观察鸟类的体态结构及翅膀的动作,从中受到启发,再运用科学原理反复试制、修改,终于取得突破性成功。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谈到科学家的胆魄时曾说:“当你老了,你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因为一旦有了新想法,马上会想到一大堆永无休止的争论。而当你年轻力壮的时候,却可以到处寻找新的观念,大胆地面对挑战。”为什么有些大人物成名之后辉煌难再?其重要原因之一恐怕就在这里。我们应该学习莱特兄弟,不向习惯低头,敢于挑战权威。不让习惯牵着鼻子走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好习惯、好经验当然是一笔财富,我们应该很好地珍惜。但若不懂变通,有时好习惯也会变成前进中的障碍。比如,养成工作有计划、每天写日记、时时讲卫生等习惯都是很好的,但是,如果身陷崩塌的矿井,孤立无援又死守卫生习惯,宁可干渴而死,也不肯用唯一可用的脚下的皮鞋舀水喝,保住性命以待救援,那习惯就是致命的了。善于总结自己的心得,学习他人的经验,也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事事套用经验,也会弄巧成拙。

有这么一个故事:某空军大队召开誓师大会,队长冲着队员大声问:“有决心没有?”回答之声气如洪钟:“有!”接着又问:“有孬种没有?”回答之声更加洪亮:“有!”好大一会,人们才醒悟过来,继而哄堂大笑。用不着多解释,这就是最形象的习惯性思维定势。

下面再看《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

一头驴子驮着两大包盐赶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过河时,驴子不小心倒在水里,挣扎许久才站起来。这回,它高兴了,因为背上的重量轻了。过了几天,驴子驮着两大包棉花,走到河边,想起上回驮盐的事。它想,干脆到水里泡一泡,再减轻一下负担。不过,这一次它非但未能轻松一下,连站也站不起来了,还把命也给搭上了。

这个悲剧的原因就在于经验和习惯的定势。它告诉我们,经验要因时、因事、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对于创造性思维而言,经验就更不能轻易派上用场了。经验与习惯一旦形成,积淀在脑海里,便会左右你的思维,但如果总是让习惯左右你,不懂变通,最终就会让习惯牵着你的鼻子走。所以我们要懂得控制习惯,而不是让习惯左右我们。破除习惯性思维定势

习惯是把双刃剑,对于好的习惯,我们要坚守;对于坏的习惯,我们要坚决摒弃。在生活中,只要你善于挣脱习惯,转换思路,就可以发现许多好办法、好途径。

比如,在过去的千百年里,人们按季节种植蔬菜,依时令消费蔬菜,一切遵从大自然规律而行。北方人在冬天到来之前,用地窖储藏大量大白菜,小半年时间就靠它下饭了。这是千家万户不成文的规矩,是人们千百年的传统办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自从大棚诞生后,情况却完全变了。人们不必再数月如一日地食用大白菜,一年四季,菜市场里蔬菜丰足、品种繁多,南北方之别也越来越小了。

可见,传统办法之外还有办法,生活中也处处如此。就说写字、做文章吧,“文房四宝”是不可少的,至少纸、笔是必要的。可当电脑出现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无纸化办公成了一种趋势。再说花钱,历来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少家底过多少日子,寅吃卯粮被看作不会当家的典型表现。今天却不一样了,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等方式已登上了生活舞台,人们没钱也可以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了。有一位著名企业家说,遇上重要事项,如果你只有一种办法,那是最危险的。万一此路不通,你将措手不及。可见,破除旧习惯,形成新习惯,不仅有创新意义,而且有防患于未然的价值。不被习惯思维左右

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嫁接思维,用不同的方法去尝试,自然会结出不一样的果实。

始于 1896年的奥运会是 4年一度的全球体育盛会。由于规模大、奢华、浪费,1984年以前的历届奥运会,几乎所有主办国都严重亏损。例如1976年,加拿大主办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达 10亿美元。 1980年,苏联主办莫斯科奥运会总支出达90亿美元,其债务更是个大黑洞。直到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商界奇才尤伯罗斯接手主办,才首次创下奥运史上巨额赢利的纪录。

尤伯罗斯将经济理论引入体育事业,用经济手段操办体育比赛。他一抓节流,二抓开源,使奥运会开支少,收入多,从而大额获利。他的节流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宣传为奥运服务光荣,虽然不发工资,却引来数万名志愿服务者,仅此一项就节省工资达数千万美元;二是全面使用现成的体育场馆,并以当地 3所大学的宿舍作为奥运村,大大节省了建筑费用。

在开源上,尤伯罗斯更是奇招迭出。第一,出售奥运圣火接力权。圣火于希腊点燃后,在美国接力达 15000千米,愿意举上火炬跑上一程者每千米得付赞助费 3000美元。当然,赞助商还可以在相应的区段里做广告。仅此一项,收入即达 4500万美元。第二,限定赞助厂商的数量,提高单位赞助数额——每家赞助不得少于 500万美元,最后精选几十家赞助商,得款 1.17亿美元。第三,竞卖独家电视转播权,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取得 2.25亿美元的转播费。第四,打破奥运广播电台免费转播比赛的惯例,得款 7000万美元。第五,奥运吉祥物山姆鹰的标志也作为商标出售,取得高额收入。

经过开源、节流方面的努力,最后第 23届奥运会总支出仅5.1亿美元,赢利却达 2.5亿美元,为原计划的 10倍。这一奇迹也被称为奥运经济学,被誉为惊世创意,具有划时代意义。

在这个例子中,主办者尤伯罗斯的独创性思维品质贯穿于整个奥运会的策划与实施过程。在他看来,体育也是商品,也可以用经济手段运作。这是尤伯罗斯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干活给钱,哪怕是父子之间按劳取酬也天经地义的美国,尤伯罗斯以奥运自身的无穷魅力,吸引了上万名志愿服务者,节省了数千万美元,可谓将奥运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的一大创举。这在美国是极为不易的,可他办到了。更重要的是,别人办奥运,必先建比赛场馆,再建住宿楼。但结果往往是使用没几天,就闲置下来,还欠下一大笔债务,留下一大堆麻烦。尤伯罗斯一反常规,不大兴土木,借用现成设施,也是一大创造性想法。

在创收中,尤伯罗斯更不愧为商界奇才。凡与奥运有关的,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在他手里都变为商品,都可以出售换钱。火炬接力与迎引,过去要雇请人员,广泛宣传,花费不少,可他改为民间火炬接力,并利用沿途观赏者众多这一有利条件,将它开辟为广告载体,谁想当众扬名,那就掏钱。借民众之围观卖钱,真亏他想得出。再说奥运吉祥物,向来是奥运自我扩大影响的宣传品,得花钱,可到尤伯罗斯手里,它同时又是商标,而且是极高知名度的商标,当然,卖个好价钱也就不足为奇了。

别人不能省的钱他省了,别人不能卖的物他卖了。这就是改变传统习惯,不为习惯思维左右的光辉事例。根除习惯的痼疾

每个人都有着许多好的习惯,同时也有着一些坏习惯。在我们交际过程中,应该保留好的习惯,戒除那些坏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处世原则,一种思想哲学。《孟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晋国的大臣赵简子有一次让他手下一位很有名气的驾驭能手王良给他自己最宠信的家童驾车去打猎。王良完全按照过去的规矩去赶车,结果整整一天这位家童一只禽兽也没打到。于是这位家童回来就对赵简子说:“谁说王良是最优秀的驭手呢?照今天的情况看,他实在是一个顶蹩脚的车夫。”后来有人把这话偷偷地告诉了王良,王良便去找这位家童,说是希望再为他驾一次车。这位家童开始不肯,经王良再三请求,最后才勉强答应。谁想这一次结果与上一次大不相同,仅仅一个早晨家童就打到了好多猎物。家童很高兴,赶紧跑去向赵简子汇报,说:“这回我明白了,王良确实是天下最好的车把式。”

后来赵简子又让王良替这个家童赶车,王良却拒绝了,他对赵简子说:“我替他按规矩驾驶车辆,这个人却射不到猎物,我不按规矩办,他却能打到禽兽,这说明他是个破坏规矩的小人,我不习惯给这样的人赶车,请允许我辞去这个差事。”其实王良是一个好驭手。他既能按规矩赶车,也能不按规矩赶车,可他已经长时间习惯了传统的赶车方式,墨守成规,一辈子按老框框办事,所以对破坏习惯的人心里充满了反感,自己不创新却反说别人破坏规矩。我们知道驭手的主要职责就是给猎手创造条件,让猎手打到猎物,如果只能按规矩办而不管猎手收获如何,那还叫什么本事呢?况且地形与道路千变万化,车夫必须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去驾驶,又怎么能光凭习惯赶车呢?

以上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有一些下岗工人不愿去民营单位工作,说是不习惯,宁愿回家吃救济粮,其实这些人就像王良那样,不但自己不懂变通,也不想变通,到头来还埋怨别人标新立异、不守规矩。

一项理论、一个道理、一种看法,一旦长期宣传,就会使人耳濡目染,深入心底,最后就可能会形成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更改,以后就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对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是非的判断。

人类的习惯有文明的、科学的、健康的一面,例如对尊长的敬重,对晚辈的慈爱,对朋友的恪守信用,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但是,如果滥用和曲解这种良好的习惯,会适得其反。不仅如此,习惯有时候会让人黑白颠倒。有这样一则故事:

南岐这个地方,处在陕西、四川两省交界的大山中,那里的水质很差,所以居民都有大脖子病,久而久之,他们倒以为这是正常现象了。偶尔有个外地人到了那里,脖子上没有大包,当地人反倒觉得奇怪,都围拢来嘲笑说:“你瞧这个人多难看哟,脖子那么细,完全不像咱们!”如果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你们的脖子是生了病,长了瘿,要赶快治疗。”他们就会生气地说:“我们这里的人都是这样,你别胡说八道!”这可真是认死理到黑白颠倒了。

如果习惯成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阻碍时代前进的借口和砝码,那么,这样的习惯应该被摒弃。适时给习惯让路

在生活中,习惯是一座独木桥。当你在这座桥上遇到了不能通过的障碍时,你最好让路。

一天,一家国有酱菜厂厂长正在读一张杂文报,读着读着,忽然大笑了起来。报纸的内容是两则笑话: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