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养鸡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02:52:32

点击下载

作者:禇素乔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实用养鸡技术

实用养鸡技术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实用养鸡技术作者:禇素乔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7-01ISBN:9787537575027本书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蛋鸡养殖已从农村庭院经济逐渐发展成为畜牧主导产业,其在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生态建设的发展需要,小规模蛋鸡场逐渐退出,粗放式养殖方式也正在转变,蛋鸡生产正在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明显,不同地区具备不同的气候及饲草饲料资源等自然条件,为实现精细化生产,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针对华北地区的资源条件,从蛋鸡场选址布局、品种、设施设备、饲料营养搭配、科学养殖、防疫灭病、鸡蛋及其他产品无公害生产等养鸡生产实际问题和实用技术上进行了阐述,以促进蛋鸡养殖产业实现蛋鸡养殖高效、低耗、安全、健康的目标。

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广大养殖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及欲从事养殖业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受到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蛋鸡创新体系的资助,蛋鸡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臧素敏教授及各位岗位专家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技术指导。蛋鸡体系创新团队石家庄综合试验推广站各位成员、示范基地参与了相关技术的试验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附件二选录了《今日畜牧兽医》(2011年12月增刊),CN13-1369/S冀出增刊字(2011)第042号,《石家庄市畜牧兽医学会科技论文集》的部分内容,在此对此书的出版单位及作者表示感谢。

本书疏漏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指正。编者2015年3月第一节品种一、蛋鸡(一)白壳蛋鸡主要品种

1.北京白

北京市种禽公司在引进国外鸡种的基础上选育成的优良蛋用型鸡。具有体型小、耗料少、产蛋多、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目前有北京白鸡938配套系,可根据羽速鉴别雌雄。其主要生产性能指标是:0~20周龄成活率94%~98%,21~72周龄成活率90%~93%,72周饲养日产蛋数300枚,平均蛋重59.42克,料蛋比2.23~2.32∶1。

2.海兰白

由美国海兰国际公司培育,现有海兰W-36和海兰W-77两个白壳蛋鸡配套系。其特点是体型小、性情温顺、耗料少、抗病力强、产蛋多、脱肛及啄羽的发病率低。海兰W-36白壳蛋鸡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是:育成期成活率97%~98%,0~18周耗料量5.66千克;达50%产蛋率日龄155天,高峰产蛋率93%~94%,入舍鸡80周龄产蛋数330~339枚,产蛋期成活率96%,料蛋比1.99∶1。(二)褐壳蛋鸡主要品种

1.依莎褐

法国依莎褐公司培育出的四系配套杂交鸡,是目前国际上优秀的高产蛋鸡之一。其遗传潜力为年产蛋300枚,保证其年产蛋水平260~270枚。生产性能指标:0~20周龄成活率为98%,21~74周龄成活率为93%,76周龄入舍母鸡产蛋数292枚,达50%产蛋率平均日龄168天,产蛋高峰在周龄27周龄,高峰期产蛋率92%,74周龄产蛋率为66.5%。

2.海兰褐

美国海兰国际公司培育的高产蛋鸡。产蛋多、死亡率低、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主要生产性能指标:育成期成活率96%~98%,产蛋期成活率95%,达50%产蛋率为日龄151天,高峰产蛋率93%~96%,72周龄入舍鸡产蛋数298枚,产蛋量19.4千克,80周龄入舍鸡产蛋数355枚,产蛋量21.9千克,料蛋比2.2∶1~2.5∶1。

3.罗曼褐

德国罗曼集团公司培育的高产蛋鸡品种。产蛋多、蛋重大、饲料转化率高。主要生产性能指标:达50%产蛋率日龄145~150天;高峰期产蛋率92%~94%;产蛋12个月产蛋数295~305枚,平均蛋重63.5~65.6克,料蛋比2.0∶1~2.1∶1。(三)粉壳蛋鸡主要品种

1.海兰粉

美国海兰公司培育出的高产粉壳鸡,我国近年才引进,主要饲养在北京等地。生产性能指标:0~18周龄成活率98%;达50%产蛋率平均日龄155天;高峰期产蛋率94%;20~74周龄饲养日产蛋数290枚,成活率达93%;72周龄产蛋量18.4千克;料蛋比2.3∶1∶1。

2.京白939

北京种禽公司新近培育的粉壳蛋鸡高产配套系。产蛋多、耗料少、体型小、抗逆性强。商品代能进行羽速鉴别雌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0~20周龄成活率为95%~98%;20周龄体重1.45~1.46千克;达50%产蛋率平均日龄155~160天;进入产蛋高峰期24~25周;高峰期最高产蛋率96.5%;72周龄入舍鸡产蛋数270~280枚,成活率达93%;72周龄入舍鸡产蛋量16.74~17.36千克;21~72周龄成活率92%~94%;21~72周龄平均料蛋比2.30∶1~2.35∶1。二、肉鸡

现代商品肉鸡生产,应用的是现代育种理论和方法培育成的品系配套杂交鸡。在品系配套中,父系与母系分别为不同的两个品种,父系父本、父系母本以及母系父本、母系母本又分别为不同品系。父系从毛色上说,有白色羽、有色羽两种,白羽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经济效益等都优于有色肉鸡。白羽肉鸡在当代世界肉鸡业中,占绝对多数。就目前实际饲养看,艾维茵、爱拔益加(AA)、罗曼、星布罗等几个品种的肉鸡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饲养量大。(一)白羽肉鸡

1.爱拔益加(Arbor Acres)

简称“AA”鸡,由美国爱拔益加公司培育。我国1980年首次引入其祖代鸡。此鸡在我国引入数量较多,抗病力强,生产性能与其他肉鸡相比均占优势。白羽色毛,父系为考尼什型,母系为白洛克型。父本豆冠,母本为单冠,胸宽,腿粗,肌肉发达,尾毛短,蛋壳为棕色。生产性能:

2.艾维茵肉鸡

育成于美国。1986年由美国肉鸡育种鼻祖享利赛格里奥先生经营的艾维茵国际禽场有限公司提供给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原种鸡。生产性能:

3.狄高肉鸡(Digtalis)

由澳大利亚狄高公司育成。我国1982引进。该鸡父本有2个,一是TM70,为白,另一个是TR83,为黄;母本只有1个,颜色为浅褐色。商品代的颜色、命名皆随父本。狄高黄鸡同我国地方良种鸡杂交,其后代生产性能高,肉质好,很受欢迎。生产性能:

4.罗斯(Ross)1号肉鸡

由英国罗斯公司育成。我国1983年引进。共分为1、4、7、8四个品系,1号和4号品系为白羽,快生羽,黄皮肤,黄腿,单冠,有些为豆冠。7号品系为白羽,慢生羽,黄皮肤,黄腿,单冠。8号品系为白羽,快生羽,有些羽毛呈烟灰色,黄皮肤,黄腿,少许黑色,单冠。不仅生长快,而且具有伴性遗传。1、4、8品系和父母代公鸡为快生羽,7号品系和父母代母鸡为慢生羽,根据交叉遗传的原理,商品代肉仔鸡可自别雌雄。生产性能:

5.哈巴德肉鸡

原产于美国哈巴德公司。1980年引入。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具有伴性遗传,通过快慢羽自别雌雄,出壳雏鸡公鸡主翼羽长度相等或短于覆主翼羽,小母鸡则主翼长于覆主翼羽。羽毛为白色,蛋壳褐色。生产性能:

6.罗斯308(Ross-308)

是英国罗斯育种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优良肉用鸡种。1989年,上海市新杨种畜场从原公司引进了祖代鸡。从引进以来,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基本能达到该公司提供的各项生产指标。生产性能:(二)地方品种

1.北京油鸡

北京油鸡是北京地区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有冠羽(凤头)和胫羽,少数有趾羽,有的有冉须,常称三羽(凤头、毛脚和胡须),并具有“S”形冠。羽毛蓬松,尾羽高翘,十分惹人喜爱。平均活重12周龄959.7克,20周龄公鸡1500克,母鸡1200克。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适合多种传统烹调方法。

2.固始鸡

固始鸡是主产于河南省固始县的我国著名地方优良鸡种。个体中等,外观清秀灵活,体型细致紧凑,结构匀称,羽毛丰满。羽色分浅黄、黄色,少数黑羽和白羽。冠型分单冠和复冠两种。90日龄公鸡体重487.8克,母鸡体重335.1克,180日龄公母体重分别为1270克、966.7克,5月龄半净膛屠宰率公母分别为81.76%、81.61%。

3.桃源鸡

桃源鸡是主产于湖南省桃源县中部的我国著名地方优良鸡种。体质硕大、单冠、青脚、羽色金黄或黄麻、羽毛蓬松、呈长方形。公鸡姿态雄伟,性勇猛好斗,头颈高昂,尾羽上翘;母鸡体稍高,性温顺,活泼好活,后躯浑圆,近似方形。成年公鸡体重3342克±63.27克,母鸡2940±40.5克。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半净膛屠宰率公母分别为84.90%、82.06%。

4.河田鸡

河田鸡是主产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的我国著名地方优良鸡种。体宽深,近似方形,单冠带分叉(枝冠),羽毛黄羽,黄胫。耳叶椭圆形,红色。90日龄公鸡体重588.6克、母鸡488.3克,150日龄公母体重分别为1294.8克,母鸡1093.7克。河田鸡是很好的地方鸡肉用良种,体型浑圆,屠体丰满,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肉味鲜美,皮下腹部积贮脂肪,但生长缓慢,屠宰率低。

5.丝羽乌骨鸡

丝羽(毛)乌骨鸡产于江西泰和县,可作为观赏鸡,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药“乌鸡白凤丸”的主要原料。头小、颈短、脚矮、体小轻盈,它具有“十全”特征,即桑葚冠、缨头(凤头)、绿耳(蓝耳)、胡须、丝羽、五爪、毛脚(胫羽,白羽)、乌皮、乌肉、乌骨。除了白羽丝羽乌鸡,还培育出了黑羽丝毛乌鸡。150日龄福建公、母体重分别为1460克,1370克,江西分别为913.8克、851.4克,半净膛屠率江西公鸡为88.35%,母鸡为84.18%。

6.清远麻鸡

原产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是活鸡出口的小型肉用鸡之一。母鸡似楔形,头细、脚细、羽麻。单冠直立,脚黄,羽色麻黄占34.5%,麻棕占43.0%,麻褐占11.2%。成年公母体重分别为2180克,1750克。84日龄公母平均重为915克。

7.柴鸡

主要分布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是经长期自然选育而成的蛋肉兼用地方品种,具有适宜山场放养,抗逆性强,耐粗饲,肉蛋品质优良的特点,适宜华北地区饲养。柴鸡头脸较小、面容清秀;冠形多为单冠,少部分为豆冠和草莓冠,极少数有冠羽;喙短细,多为青灰色和肉色,极少部分为黑色或黄色;胫细长,多为青灰色和肉色;耳叶红色或白色,红色居多;公鸡体躯羽毛红褐色,尾羽、翼羽为黑色;母鸡多为麻色,以黄麻和褐麻为主,少部分为芦花和杂色。体型较小、细长,结构匀称,羽毛紧凑,骨骼细小,体质结实。

柴鸡开产体重:公1.71~1.21千克,母1.44~1.01千克;成年体重:公2.10~1.60千克,母1.51~1.03千克。半净膛率:公80.4%,母81.8%;全净膛率:公67.2%,母63.0%。开产前耗料增重比:0~8周龄3.31∶1,0~16周龄4.70∶1。放养条件下,产蛋率:40%~60%。性成熟期:公160天,母150天,种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90%以上,健雏率95%以上;1~4周龄雏鸡成活率97%以上;产蛋期死淘率7%~11%。年产蛋量平均170个;总蛋重平均为7.75千克。料蛋比:产蛋前期(开产至330日龄)为3.1∶1~4.2∶1。产蛋后期(330日龄之后)为4.1∶1~6.2∶1。第二节蛋鸡各阶段饲养管理技术

根据蛋用型鸡日龄及生理状态的不同,划分为后备期(育雏育成期)和产蛋期。

通常称0~20周龄鸡群为后备鸡群,此阶段为后备期,后备期分育雏期和育成期。育雏期一般指0~6周龄的雏鸡,育成期指7~20周龄的雏鸡,20周龄后为产蛋期。就现代蛋鸡品种而言,已不再单独地以周龄或体重作为育雏育成阶段的划分,而是以体形发育的程度为准则,前期以骨骼为主,后期以体重为主。

从孵出第一天到产出第一枚蛋是蛋鸡一生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蛋鸡的生理功能从不完善到发育完善。在育雏期4~5周时造成的任何生长发育延迟,都会影响16周的体重指标,继而影响产蛋期的生产性能,为此给各阶段鸡群创造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是使其生产潜力充分发挥的前提。育雏、育成期鸡群良好的生长发育会使蛋鸡产蛋期表现优秀的产蛋性能。一、育雏育成期管理(一)育雏条件

雏鸡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机能旺盛,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能力差、敏感等。为了一个良好的育雏结果,达到品种5周龄体重目标,确保体型骨架的充分发育,给雏鸡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育雏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要求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能有效地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为使育雏舍内在雏鸡到达时温度适宜,建议鸡舍温度提前至少36小时升至28~31℃。

温度是否合适不但要看温度计,更重要的是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规律。温度适当,雏鸡表现活泼好动,食欲旺盛,饮水正常,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均匀伏卧。温度过低,表现行动迟缓,颈羽收缩直立,鸡群聚集,互相挤压,层层扎堆。温度过高,雏鸡张嘴喘气,精神沉郁,食欲不好,大量饮水。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在养鸡生产中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的水汽含量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量之比,用百分率表示,通常我们可从干湿温度表中查得。空气中水汽对鸡只的影响是与温度相结合共同起作用的。一般情况下,温度适宜时,空气中的湿度对鸡只热调节机能影响不大,只有在高温或低温下,高湿度的影响才会表现得非常明显。

2.不同饲养模式的鸡舍环境控制及设备要求

3.雏鸡的饮水、通风、密度、饲喂要求(1)饮水。雏鸡到达前,确保饮水器中没有消毒剂残留。正确调整饮水器的高度,圆形饮水器放置到地面上或笼内;若是乳头饮水器,乳头应与小鸡的眼部水平同高。1~2周内的雏鸡,要求水温与室温相近,在一周内最好饮用温度降低到室温的温开水。饮水中加5%~8%的多维葡萄糖或补液盐或电解多维,补充体液同时促进卵黄吸收。在此期间不能断水,但要注意每次加水不能太多,以避免由于高温时间长使葡萄糖变质。在更换使用新的饮水器时,要确保雏鸡习惯使用新的饮水器之后,才能逐渐拿走育雏开始时使用的饮水器。两周内应每天清洗饮水器,之后每周清洗一次。(2)通风。舍内由于雏鸡的垫料及粪便、潮湿等原因,造成舍内空气污浊,给雏鸡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为此通风换气在养鸡生产中十分重要。通风的目的是排除二氧化碳、氨气及多余的水汽和羽毛碎屑,换进新鲜的空气,满足鸡只对氧气的需要,并调整舍内的温湿度。方法为开窗换气或安装排风扇进行通风,空气的新鲜程度以人进入舍内不刺眼、不呛鼻、无过分臭味为宜,开窗换气应选天气晴好、无风的中午进行。(3)饲喂方案。雏鸡从孵出到5周龄,为促进采食,建议提供具有足够蛋白质及能量的饲料,目的是雏鸡在5周龄时达到品种标准体重。通常雏鸡所用的饲料分为粉料、颗粒料、破碎料。如用粉料喂鸡,可干喂也可湿喂。鸡开食时,如果开食使用湿料,在第1周,可用水拌湿饲料,以手捏成团,松开即散为合适。湿料应少喂勤添,每日喂料6~7次,每次间隔时间相同。从第2周开始换成干粉料,次数可减至5~6次,2周后每天可减至3~4次。(4)鸡群密度。无论是笼养或平养,饲养密度是决定鸡群整齐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密度大,鸡的活动空间小,没有活动余地,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排粪也多,鸡群的生活环境恶化,对鸡群的发育不利。若采食、饮水用具跟不上或不足,极易使部分鸡群体重下降,甚至引起啄肛、啄羽等现象发生。密度小,则造成饲养成本增加。故合适的密度对后备鸡饲养的好坏和成本有直接的关系。

4.不同育雏管理模式下的光照程序

育雏开始的几天,应给予鸡群每天22~23小时、强度30~40勒克斯的光照,以促进采食和饮水。之后逐渐减少光照强度,到15天时减至10勒克斯即可。

所有的这些技术方法有利于:保证良好的育雏开端,降低2周内雏鸡的死亡数量;形成良好的体型和免疫系统;从开始得到好的鸡群均匀度。(二)4~16周培育蛋鸡高水平的产蛋潜力

良好的育雏开始之后,4~16周阶段的管理目标是使鸡群在体型结构、体重、鸡群均匀度、消化道几个方面得到理想的生长发育,为产蛋做好准备。

达到这些目标应做到下列各点:一是合适的鸡群密度及良好的鸡舍条件;二是适合于育成条件的光照方案;三是标准的断喙;四是良好的饲喂方案和技术。

1.不同饲养模式下鸡舍环境控制及设备要求

2.饲喂方案

生长期日粮设计的范围应能满足后备母鸡在这一时期体型、体重实际生长发育变化的要求。

育雏料:雏鸡阶段是体重、骨骼、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对氨基酸、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要较高,充分满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需要,才能保证机体的健康,为后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建议一日龄到6周龄采用育雏料,以保证体型骨架等器官的充分发育。骨架的生长发育主要在生长期的前8周。

育成料:通常分为育成料Ⅰ#和育成料Ⅱ#

建议育成料Ⅰ#从7周龄开始饲喂一直喂到10周龄,也可延长至11或12周龄以保证应有的生长发育。由于育成期也是鸡消化道发育的时期,所以12周后的育成料通常不应设计为高能量水平。此时采食高能量日粮的危险是可能不利于消化道的生长发育,降低开产时的采食量。

将育成料Ⅱ#饲喂到16周龄有助于小母鸡的嗉囊容积的增大,因为育成料Ⅱ#的能量水平低于育成料Ⅰ#,也稍低于预产料或产蛋料。

为了保证有贮存形成蛋壳的流动性钙功能的髓骨的发育形成,建议从17周开始更换预产料,一直喂到产第一枚蛋。

3.饲喂技术(1)每日空槽,解决饲料粉末的堆积。鸡天生是采食粒料的动物,采食时一般先挑食大颗粒的饲料,留下粉末状部分。饲料粉末在料槽中的堆积结块会导致鸡只采食不足。所以有必要每天空槽,防止饲料粉末残留在料槽里,对育成鸡和产蛋鸡都应执行。(2)使鸡形成快速采食模式,扩大后备母鸡的嗉囊容积。嗉囊是贮存食物的器官,可使鸡在傍晚采食足够的饲料来满足整个晚上的能量需要。母鸡在开产阶段采食量的增加依赖于其嗉囊的发育及育成期形成的采食行为模式。育成期快速采食可使鸡的嗉囊得以锻炼而扩大,而采食的速度取决于喂料的时间及饲料的形状。自然状态下鸡一般在早上和傍晚采食较多的食物。依此理由每天应在中午空槽。为锻炼鸡的采食速度,每天空槽的绝对时间应逐渐加长,一直到10~12周时每天至少空槽2~3小时。

为了计算准确的喂料量,必须每周抽称鸡群体重。(三)监控每周生长发育

每周必须监测鸡群的生长发育,由此可检查后备鸡生长变化的实际情况。

1.育成期的培育目标(1)培育出生长发育均匀整齐、每周体重与预期的性成熟周龄一致的鸡群。(2)使鸡群在5~16周稳定生长,锻炼形成良好的消化道。

2.称重

称重的时间应予固定,最好在下午称重。建议逐只称重。

3.取样方法

对地面平养的鸡群,先用金属网制作一个轻便的围鸡栏,然后走到鸡群的中间用围鸡栏围住一部分鸡,再将围栏里的鸡一只一只地全部称重。

每次抽称至少100只鸡即可较好地估计鸡群的平均体重和均匀度。但是如果鸡群被分开饲养在几个栏内,则需要从每个栏中抽称50只鸡,然后计算总平均数。

如果是笼养鸡群,应该在整个鸡舍内不同的位置随机抽取5~6笼鸡组成样本。

0~4周鸡群采取整体称重,因为这一时期均匀度很难测定。从4周开始,逐只称重、每周称重1次,一直到26周龄。从26周到35周,2周称重1次。35周龄以后,1个月抽称体重一次。

4.鸡群均匀度

鸡群的均匀度就是鸡群个体体重的一致程度,是评价鸡群质量的重要指标。百分比均匀度是指在抽样称重中,个体体重在划定范围内只数占抽样总只数的百分数。体重的划定范围通常用鸡群个体抽样称重计算出的平均体重加减10%来表示,如某群育成鸡抽样称重100只,平均体重1000克,划定范围就是900~1100克,其中有80只个体体重在900~1100克这个划定的范围内,那么这群的均匀度就是80%。所称样本的重量80%都在样本平均数±10%之内,那么该鸡群即是均匀的。如果某鸡群的均匀度偏离目标要求,有必要进行下列检查找出原因:鸡群的密度、雏鸡的质量、料槽长度和位置、输料链的速度、断喙的质量、每只鸡占有的采食和饮水位置、鸡群免疫状况、疾病及寄生虫等。

从6周开始把最轻的鸡分群放到上层笼内饲养。8周时应对鸡群中体重太小的鸡进行矫正或淘汰。(四)断喙

断喙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必须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完成。如断喙不当,会造成鸡采食、饮水困难,会使鸡群不均匀。

实施断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防止啄羽及同类相残、减少饲料浪费。

1.断喙时间

适宜的断喙时间主要由鸡群饲养方式来决定:

产蛋期笼养,密闭式鸡舍,如果人工光照强度弱,应在1日龄或10日龄时断喙。

产蛋期笼养或地面饲养,开放式鸡舍实行自然光照,这种情况下只在10日龄时一次断喙不可能完全防止啄癖。而应对鸡群断喙2次,即在10日龄轻微断去喙尖,然后在8~10周时第二次断喙。(1)1日龄断喙。1日龄断喙即雏鸡孵出后出场前在孵化厅内断喙。其最大的优点是方便,成本低。应正确操作防止造成开始育雏时开食饮水困难的问题,并尽量减少以后喙过分长长的问题。

1日龄断喙的雏鸡,其喙部很敏感,为保证能够正常饮水,在育雏舍应使用带水杯的乳头或小饮水器。

在1日龄给雏鸡断喙常使用自动断喙器断喙和用激光断喙器断喙。(2)7~10日龄断喙。7~10日龄精确断喙的优点是断喙带来的对体重生长发育负面影响最小。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再第二次断喙。

方法:

①在断喙器上仔细地选择正确的孔径,使喙尖在鼻孔下端2毫米处切断。

②以拇指抵住头的后部握住小鸡,用食指保定鸡的头部,使喙保持不动。将小鸡的喙向上倾斜15度,切断并烧灼切面,以防止断喙后上下喙生长不齐。

③接触烧灼的时间应在2~2.5秒。

④每小时检查一次刀片的温度(600~650℃)。(3)8~10周龄断喙。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不能控制光照强度时,建议推迟断喙。推迟断喙的优点是可非常精确的实施断喙。其主要的缺点是若操作不当,会使鸡群较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的体重增长。

方法:

①沿着喙的长轴将喙垂直切断,使喙烧灼后保留正常鼻孔到喙尖长度的一半。

②须仔细烧灼,特别是烫烙上下喙的切面,使切面边缘光滑,以免再生长。

③经常检查刀片的温度(650~750℃)。(4)转群时断喙。一般不建议非常迟的断喙,因为这时鸡群已接近性成熟,断喙后影响正常采食的时间较长且影响体重增长。但是转群时可检查断喙的效果,若必要可进行修喙。

2.断喙注意事项(1)断喙前。

①鸡群非健康状态或遭受免疫接种反应时不宜断喙。

②断喙前后各48小时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防止出血。

③检查断喙器,确保刀片温度正确以防止出血,但也不能太高以防止断喙以后长出水泡。(2)断喙过程中。

①操作者采取端正坐姿,操作自如,使每只鸡都用相同的方式断喙。

②不能单纯追求速度,速度太快,会导致错误率高及未来鸡群均匀度较差。

③每断喙500只鸡,用砂纸清理刀片。断喙2000~3000只鸡更换新刀片。

④确保不烫伤鸡的舌头。(3)断喙后。

①增加饮水器的装水深度,调整水管的压力,使鸡群更易饮水。

②确保料槽内饲料厚度足够,断喙后1周不空槽。

断喙是一项精细的工作,正确完成非常必要!断喙失误会损害育成率和鸡群的均匀度,最终影响鸡群的整个生产性能。(五)育成期光照原则

光照制度是整个蛋鸡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蛋鸡对光照时间及强弱的变化非常敏感,会影响其性成熟时间。此外光照时间对鸡群采食量影响很大。在生长期,正确的光照可促进鸡群生长发育和控制性成熟。

制定光照程序是为了能正确控制开产时的日龄,最重要的是避免自然光照长度变化的影响。制定光照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光照长度,目的不是要突破体重记录,而是使鸡的生长按增重曲线标准进行。

育成期的光照原则是在育成期任何阶段都不能延长光照时间。一般采用恒定光照法或渐减光照法。

育成期光照强度,生产中,适宜的光照强度应据下列因素制定:(1)观察鸡群需要的光线;(2)鸡舍内黑暗程度(漏光多少);(3)产蛋期采用的光照强度。

光照程序设定应考虑不同的育成鸡舍和设备(密闭式或开放式)、生产条件、气候及市场对蛋重的要求等。

1.密闭式鸡舍的光照程序

密闭式鸡舍,是指所有从外面透入的光线其强度低于0.5勒克斯的鸡舍。这种鸡舍应采用密闭式鸡舍的光照程序。(1)最初几周的光照时间。为使雏鸡在最初几周尽可能快地生长,建议使用缓慢减少的光照程序。该缓慢减少的光照程序要适合生长发育或预计的性成熟的要求。(2)光照长短与体重增长。传统的逐步减少的光照程序是,雏鸡进入育雏舍0~3天给予23小时光照,之后每周减少2小时光照一直减到6周后,到43天时每天10小时光照。

如果雏鸡生长比预期的差,可以放慢每周减少光照的速度。10小时的恒定光照期可从8或10周开始而不会明显地延迟性成熟期。延长的光照时间加快了雏鸡的生长发育而补偿了光照改变带来的性成熟延迟。(3)恒定光照期。为了弥补在育成期某特殊条件或炎热气候出现的体重增长不足,应保持恒定光照期为12小时而不是10小时。光照长度大于或等于10小时并不会影响蛋鸡的开产时间或影响很小。

如果市场喜好大蛋,可采用每周减少更少的光照时间、总时间更长的逐步减少光照的方案来促进生长发育和推迟开产。而鸡群的体重增大,性成熟推迟,将使鸡群生产大蛋。

从6~15周,不管位于什么纬度,什么种类的鸡舍,最重要的是决不增加光照长度。

如图为密闭式鸡舍育成期光照程序图。

对于育成期在密闭式鸡舍,产蛋期实行自然光照的鸡群,有必要在整个育成期都使用较高的光照强度,以防止进入产蛋期时突然增加的光照强度造成应激。

上面的光照程序仅仅是一指导,可作为参考,应根据育成场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4)高温及生长。高温对生长鸡的影响是在鸡长满羽毛以后,即主要在6周龄以后发生。这种生长发育不良往往造成性成熟推迟。体重赶上的越迟,开产就越迟。所以,炎热气候下关键是从育成期一开始就必须抓好鸡的生长增重:

①提供良好的育雏条件,尽可能达到或超过5周龄体重并使鸡群具有良好的均匀度。

②由于生长率与光照长短有关,建议实行缓慢减少的光照程序,以加大鸡群的采食量和体重增长。

③6周龄后,在下午的早些时候喂料,可促进鸡群关灯前采食较大颗粒的饲料(需要低能量),在第二天早上开灯后会自然地采食粉末饲料。这种饲喂模式有助于消化道的发育,增加开产时的采食量。

为了使鸡群开产时的蛋重符合标准,表现出最佳的综合产蛋性能,关键是开始光照刺激时,达到品种建议的标准体重。

2.半密闭式鸡舍的光照程序

在确定育成期和产蛋期使用的光照程序之前,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育成期及产蛋期鸡舍的类型:密闭式鸡舍,半密闭式鸡舍(降低光线强度)或开放式鸡舍。

②鸡场所处的纬度:根据纬度查出每天日照长度和一年中每天日出日落的时间。

③雏鸡孵出时间:日照变长季节孵出的雏鸡比日照变短季节孵出的雏鸡更趋于早开产。(1)鸡舍的类型。密闭式鸡舍,是指所有从舍外通过各种入口透入到舍内的光线其强度低于0.5勒克斯的鸡舍。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完全避光的鸡舍,漏进的光大于0.5勒克斯,即是半密闭式鸡舍。对半密闭式鸡舍有必要实行与自然光照相适应的光照程序。(2)在半密闭式鸡舍育成。在半密闭式鸡舍饲养育成鸡,完全控制性成熟较困难,这是因为,自然日照的季节性变化干扰鸡群的性成熟。制定该类鸡舍光照程序应考虑转群时当地自然光照长度,以保证转群后光照刺激开产的效果。总光照时间长度千万不能短于鸡群8周龄至光照刺激期间内最长的自然光照时间,以避免鸡群14周龄前光照增加。(3)在日照变短时育成。为了缓减自然日照变短形成的性成熟推迟,建议:

①体重达标后开始光照刺激;

②褐壳蛋鸡在早上增加2小时光照;

③白壳蛋鸡在早上增加1小时光照;

④之后每周增加1小时光照,一直到鸡群50%产蛋时达到每天15小时光照。(4)在日照变长时育成。为防止鸡群开产过早(开产过早会导致总生产性能如产蛋数、蛋重、蛋壳质量及存活率变差),建议:

①恒定光照期的光照时间与鸡群开始光照刺激时的自然光照时间相等。

②鸡群体重达到标准时开始光照刺激,即在早上增加1小时光照(褐壳蛋鸡及白壳蛋鸡都如此)。

③之后每周增加1小时光照。

关于光照刺激开产,应根据体重而不是周龄来选择开始光照刺激的时间。为保证效果,建议光照刺激时应在早上增加光照,而不是晚上。(5)在自然光照鸡舍产蛋。把鸡群从半密闭式鸡舍转入开放式鸡舍可使鸡群提前开产。(6)在密闭式鸡舍产蛋。值得注意的是把鸡从自然光照的育成舍转到密闭式鸡舍会延缓性成熟,导致开产推迟。因此有必要尽可能使整个产蛋期的光照时间都长于转群时的自然光照长度,且转群后调整光线强度。二、产蛋期管理(一)产蛋期管理目标(1)确保从5%产蛋到产蛋高峰期间体重至少增加300克。为此在0~30周必须监测体重。(2)控制饲喂量。这不仅要考虑保证母鸡体重生长的需要,还要考虑饲料能量水平和鸡舍温度,因为采食量随着饲料能量水平和鸡舍温度的不同而有差异。(3)确保良好的鸡群健康状况。(二)转群与开产

把鸡群从育成舍转移到产蛋舍,最好在1天内完成。

自转群到产蛋高峰期间,必须快速地增加鸡群的采食量,因为鸡群这时需要营养来完成:生长至成年体重;达到产蛋高峰;迅速增加蛋重。

1.转群的时间

建议16周龄转群,甚至在15周龄转群,但是一定不要在17周后再转。

在产第一枚蛋前完成转群是极其重要的,生殖器官(卵巢和输卵管)主要发育过程在产第一枚蛋前10天完成。

建议至少在转群前1周给鸡群免疫接种,以使鸡群得到良好的免疫应答。

最好在转群前3天驱虫。

转群晚或转群时间过长,常导致开产晚和死淘率高,会增加地面平养鸡群产窝外蛋的危险。

2.装鸡和运鸡时的注意事项(1)空腹装鸡,但在装鸡之前给鸡饮水。(2)据天气情况,选择白天或晚上最佳的时间转鸡。(3)转鸡笼或转鸡箱、设备、卡车等,必须彻底地清洗及消毒。(4)保证转鸡笼装鸡后通风良好,但防止直吹冷风。每笼装鸡不能太多,特别是炎热气候长途运输时更是如此。(5)避免运鸡途中不必要的停车。

3.转群后的光照

鸡群一到达蛋鸡舍,非常重要的是应用下列饲养管理技术帮助鸡群尽快适应新环境,特别是熟悉鸡笼和饮水系统:(1)在第一天,给予22小时光照;(2)根据育成期所使用的光照计划,确定现在鸡群的光照时间;(3)在最初的4~7天增加光照强度,帮助位于最暗鸡笼里的鸡找到饮水乳头;(4)当确信饮水量稳定正常后即可慢慢降低光照强度,这时超过7天的高强度光照可增加啄癖的危险性。

4.加强饮水

鸡在转群过程中会脱水,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每小时失水率在0.3%~0.5%。

在饲喂前先让鸡群饮水,后喂饲料有助于鸡群找到饮水乳头。确保鸡群到达之前水管已冲洗干净。检查饮水系统是否正常,待3~4小时后再喂料。如果知道该鸡群产蛋期将使用乳头饮水器,在该鸡群育成期使用其他饮水器的时候,每200只雏鸡提供至少1个乳头饮水器,帮助鸡从小学会从乳头饮水器喝水。

5.饲喂管理技术(1)母鸡产第一枚蛋2周之前,用来贮存形成蛋壳的钙的髓骨开始发育。为此需要喂给钙、磷含量丰富的预产料,以形成髓骨。在母鸡产蛋2%时应将预产料更换为产蛋料,以免造成部分母鸡矿物质缺乏。(2)喂给鸡群氨基酸水平高(大约比产蛋高峰后期饲料高7%)的日粮,以便满足鸡群早期产蛋、生长和繁殖器官发育的需要。(3)在每天关灯期中间提供1.5~2.0小时的辅助光照,使鸡吃进额外饲料(夜饲),有助于鸡群正常的体增重。(4)根据饲喂设备限制每天上料的次数,避免鸡群竞相挑食大颗粒饲料而影响鸡群均匀度。(5)调整饲喂次数,使鸡群60%的饲料在每天最后的6小时采食,在每天中午空槽2~3小时。此饲喂技术可避免粉末饲料在料槽底部的堆积及由此带来的对采食量的不利影响。(6)饲料的粒度应适宜(80%的饲料颗粒直径为0.5~3.2毫米)。(7)尽可能使开产时的鸡舍温度与育成期的温度保持一致。母鸡开产时温度高于24°C会抑制增长,温度高于28℃会严重影响增长。(8)尽可能缩小鸡舍内温度的波动,并防止穿堂风。(9)设置适宜的光照长度,达到鸡群50%产蛋时每天光照15小时。

6.监测鸡舍环境及生产记录

认真检查下列指标,能了解对未来产蛋至关重要的鸡群真实情况:(1)(日)耗料量;(2)(日)耗水量及耗料量/耗水量的比例;(3)(最高-最低)温度及相对湿度;(4)体重变化(到产蛋高峰),称重到35周龄;(5)蛋重变化(开产初期每天测定)。(三)产蛋期光照原则

同育成期一样,光照在产蛋期也很大程度地影响鸡群的饲料消耗。另外蛋鸡整个一生中对光照的改变都很敏感。

1.产蛋期对鸡群实行光照的目的(1)促进产蛋初期母鸡的体重增长;(2)抵消自然光照变短的有害影响;(3)通过控制光照强度减少鸡群死亡;(4)提高蛋壳质量。

2.产蛋期一般光照原则

产蛋期采用的光照方案应该是育成期光照方案的继续。(1)光照时间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一般情况下,在体重达标、产蛋达5%时,开始光照刺激。开始每周增长1小时,直至16小时或15.5小时,保持恒定。开放式鸡舍,除利用白天自然光照外,早晚要增加人工光照时间,使每天的人工光照加自然光照时间合计不少于16小时或16.5小时,实行人工补充光照时,开关灯时间要固定,光照时间尽可能稳定。

另外,通过正确的光照方案可以调整蛋重,使之更符合市场的要求,还可改善蛋壳质量或控制采食量。(2)采食量与每天的光照时间有密切关系。1小时光照时间的改变会影响1.5~2.0克的采食量变化。建议调整光照时间在50%产蛋时达到每天15小时光照,以加强鸡群采食量。开产阶段,产蛋上升的快慢主要由采食量决定(增加采食量为了满足18~28周龄体重增加300~350克;产蛋量上升;及蛋重增加的需要)。在此期间还应考虑每天1.5~2.0小时的夜间采食。

3.1.5~2.0小时夜间采食

在开产初期可增加鸡群采食和生长。这种增加1.5~2.0小时光照并不干扰正常的光照程序。开产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夜间开灯采食(通常在5%产蛋时开始),可在任何时候停止而不干扰产蛋水平。停止时鸡群并未感觉到是一种光照时间的减少。

该方法的基本原则:(1)在每天关灯3小时后再开灯。如鸡群体重和采食量达到标准,可在约30周龄时停止夜间采食。(2)可在整个产蛋期采用这一方法。(3)如果在30周龄停止夜间采食,可在45周龄时重新开始,以便缓解产蛋末期蛋壳质量和颜色变差的问题。在产蛋末期采取夜间采食不是为了增加采食量,而是为了给鸡群在形成蛋壳时提供石灰石(钙)的机会。(4)在炎热气候或热应激时,夜间开灯可使鸡群在每天较凉爽的时候多采食,而减缓炎热的不良反应。(5)在开灯后给鸡群饲喂饲料。

4.循环光照

这种光照只能在完全密闭的鸡舍使用,是把每天24小时分为2、4、6或者8小时的周期。每个周期由一个光照期和一个黑暗期组成。光照期的长短因鸡群产蛋季节不同而有变化。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可在产蛋期任何时候采用这些方法,如果较大的蛋更有经济价值,鸡群刚开产时也可采用。(2)在采用这些方法时,建议开始时应保持每天相同的总光照时间。(3)根据采食量的变化,可逐步延长每天的黑暗时间,这时光照时间的减短不会影响产蛋量,但可使鸡群减少活动同时节省饲料。(4)这些方法可促进鸡群梳理羽毛,啄食虫螨,也打乱了螨虫正常的夜袭性生活规律,有助于减少螨虫危害。(5)光照时数的减少应根据实际采食量和饮水量逐步进行,可以累计减到每日9小时光照。(6)如果光照模式改变几天后鸡群的采食量降低太多,那么恢复到原来的光照方案(增加光照)。(四)光照强度管理及与成活率的关系

1.育成期的光照强度

育雏的第一天光照强度很重要,足够明亮的光线可增加雏鸡活动,熟悉环境,很快找到饮水和饲料。(1)密闭式鸡舍。所需的光线强度不高(穿入鸡舍的光线不超过0.5勒克斯)。理想的强度是观察鸡群需要的最低光照强度即可。5~10勒克斯光照强度足够。(2)半密闭鸡舍或自然光照鸡舍。对于舍内自然光照超过0.5勒克斯的鸡舍,光照强度应根据鸡舍内黑暗程度来调整,以避免光照刺激的干扰。

鸡舍内的人工光照强度应是漏入光线的12倍。如果二者之间的差别不够大,当人工光照时间短于自然光照时,鸡群实际感受的是自然日照而不是人工光照。

2.育成期光照强度的影响

自然光照鸡舍、放养鸡舍、棚式鸡舍要求有部分时间的自然光照。

对产蛋期养在自然光照鸡舍的鸡群,育成期的光照强度需要40勒克斯,以避免转群后增加太高的光照强度,这可能诱发神经质和啄癖。

3.产蛋期的光照强度

产蛋期需要的光照强度低。在转群后几天提高光照强度,以使鸡群尽快熟悉环境及容易找到饮水及喂料系统。

4.光照强度与存活率

有试验表明:光照强度、身体活动及羽毛脱落之间有密切关系。高光线强度使鸡群脱毛增加,啄肛增加,导致死亡率增高。

高光照强度增加鸡群的神经质和啄癖。不同光源的光也影响鸡群的活动量。鸡笼层数的增加,加之把白炽灯泡换成荧光灯管或日光灯泡,可使鸡群感受到几乎和改变光源一样的光照强度。

高强度的光照也使饲料转化率变差,光线强度减少50%可节省饲料1.6克。

5.死亡率与鸡群活动量

笼养条件下,不同笼层的光照强度有相当大的差别。位于上层笼靠近光源的鸡活动量大,鸡的啄癖发生率及死亡率偏高。

6.不同光源与死亡率

笼养鸡使用荧光灯时活动量增加,增加程度与光线强度高度相关。鸡对荧光灯的感受是快速闪烁的光,因此很敏感。

蛋鸡需要的光线强度不高。最重要的是使鸡舍内的光照尽可能的均匀。对已安好灯泡的现有鸡舍,可利用灯泡阴影或在灯泡上贴胶带来减少位于灯前面鸡只的光照强度。红光或暖光可以减少鸡群的活动、羽毛脱落及啄癖。(五)蛋的形成时间及蛋壳质量

蛋壳质量好坏取决于蛋壳形成时存在于消化道中钙的多少。了解蛋壳形成的时间和蛋被产出的时间,即可调整每天的饲喂时间来满足鸡生成蛋壳需要的钙。

1.蛋的形成

排卵:发生于母鸡产完前一枚蛋后5~10分钟。

进入子宫:卵子排出后经过蛋白、蛋壳膜的分泌包裹,约5小时后到达子宫。

蛋白渗入水分:此阶段大约为6小时。

钙质沉积: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卵进入子宫后最初5小时内,钙晶体结构开始形成。

第二阶段:在排卵后约10小时开始,持续约12小时。此期间90%的钙以每小时180~200毫克的速度沉积到蛋壳中。色素沉积:对褐壳蛋鸡蛋壳色素(卵嘌呤)在蛋壳形成结束时分泌生成。

胶护膜形成:接下来的2小时形成壳上胶护膜。

产蛋时间和排卵时间:关灯时间决定产蛋时间。很多试验已证明鸡群之间在这一点上差别很小。

蛋壳形成:每日光照16小时。

褐壳蛋鸡:开灯时约有40%的鸡已完成钙的沉积。平均来讲在关灯前4小时开始形成蛋壳。

白壳蛋鸡:开灯后3个半小时约有50%的鸡已完成钙的沉积。平均来讲正好在关灯前开始形成蛋壳。

蛋壳的钙化在夜间进行。大部分褐壳蛋鸡开灯时已完成蛋壳钙化,而白壳蛋鸡在开灯一段时间后完成。

蛋壳形成时鸡首先利用存留在消化道里的钙质,这些钙被肠道分泌的大量的盐酸溶解。当肠道里的钙供不应求时,开始利用髓骨内贮存的钙。现已多次证明,鸡被迫利用自己髓骨贮存的钙时,所生成的蛋的蛋壳质量差。

对褐壳蛋鸡,蛋壳质量取决于开灯期间其肌胃内存留的钙的数量;对白壳蛋鸡取决于开灯后其采食可溶性钙粒的多少。

2.如何提高蛋壳质量

所有有助于增加贮存在肌胃内钙的方法都有利于提高蛋壳质量(强度和颜色),有利于鸡群在开灯后摄入更多的可溶性钙。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如下:(1)褐壳蛋鸡。每天最后6小时内让鸡尽可能多地采食饲料(在关灯前6~7小时喂料)。

每天的中间时分空槽以促使鸡群在下午多采食。

每天关灯4小时后,即在夜间开灯1~2小时喂料。

确保日粮中70%的钙源饲料为2~4毫米的颗粒,以便贮留于肌胃,在夜间蛋壳形成时利用。

提供另外30%的钙原饲料为易溶解的粉状,以便鸡群白天快速利用。(2)白壳蛋鸡。每天最后4小时内让鸡群尽可能多地采食饲料(在关灯前4小时喂料)。

每天的中间时分空槽以促使鸡群在下午多采食。

确保日粮中50%的钙源饲料为2~4毫米的颗粒,以便贮留于肌胃,在夜间蛋壳形成时利用。

提供另外50%的钙原饲料为易溶解的粉状,以便鸡群白天快速利用。(六)控制蛋重,满足市场要求

养鸡者生产的鸡蛋蛋重应符合市场要求,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影响蛋重的重要因素有:遗传因素;性成熟体重(产第一枚蛋时的体重);产第一枚蛋到达到成年体重期间的采食量和体增重;营养因素。

1.遗传因素

蛋重是重要的育种指标。首先蛋重是高遗传力的性状,每个品种都有其特定的蛋重。除此之外通过大量的选种工作使一些品种开产时蛋重增长很快而在产蛋末期蛋重增加不明显。不过,不同的管理方法和饲料也能改变蛋重。每个品种的蛋重有3~4克的变化范围,这一点很重要。

2.性成熟体重

开产日龄对成年体重产生直接影响,对整个产蛋期的蛋重大小也有影响。性成熟较早的鸡群产蛋数会较多,但与性成熟晚的鸡群相比,其蛋重相对较轻,这是因为性成熟较早的母鸡体重较轻。(1)性成熟的控制。建议在鸡群未达到预期目标体重时不进行光照刺激,不主张根据鸡群的周龄决定光照刺激时间,这样鸡群不会在体重太轻时产蛋,从而避免对蛋重及总生产成绩造成影响。(2)24周时的体重。蛋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24周龄时体重,在5%产蛋至产蛋高峰间,体重应至少增加300克。

已完成的研究证明,整个育成期和产蛋期的最佳体重,对获得以产蛋数、蛋重和饲料转化率为指标的生产性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育成期及转群后,要密切关注饲喂技术和生长曲线。

3.温度的影响

一般温度超过30℃时才会抑制产蛋。温度在23~27℃,每升高1℃蛋重减少约0.4%;温度超过27℃,每升高1℃蛋重减少0.8%。温度超过24℃时,母鸡开产初期的体重增长会减慢,温度超过28℃体重增长受到严重影响。这些数字表示的是一个大致的情况,因为空气流动速度和相对湿度同样影响鸡的体温调节效果。

4.产蛋期的光照程序

鸡群采用“循环光照”可以增加蛋重。只有完全避光的鸡舍才可采用此光照程序。

5.限制饲喂

可以对鸡群实行限制饲喂来控制产蛋末期的蛋重过大,但只能对28周体重达到标准的鸡群使用。对鸡群的限制饲喂可以一步一步地进行以防止产蛋率下降太快。应逐步减少每天喂料的次数以减少鸡群的采食量。也可在白天实行关灯1~2次。

6.营养方面

在产蛋期可往饲料中添加植物油来增加蛋重,一般认为这主要是提高了日粮亚油酸水平的作用,但有研究表明,蛋重增加主要归因于添加植物油而不是亚油酸水平的提高。在谷物为小麦、小麦+大麦的2种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亚油酸含量高的玉米油和亚油酸含量低的橄榄油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增加蛋重的作用来自于植物油而不是亚油酸。在所有添加水平中,植物油比亚油酸的效果更显著。

所有的氨基酸无一例外,如缺乏会降低生产性能。第三节种蛋生产及孵化管理技术一、种蛋的管理(一)种蛋的收集与选择

1.收集

种蛋应保持清洁,尽量避免粪便和微生物的污染,并减少破损。为此应及时收集,一般3~4次/天。采用适合的塑料蛋盘,轻拿轻放。

2.选择(1)种蛋来源。应来源于生产性能高、正确制种、经过系统免疫,无经蛋传播的疾病、受精率高、饲喂全价料,管理良好的鸡群,蛋用种禽受精率90%以上,肉用种禽受精率85%以上为好。受精率在80%以下,患有严重传染病或患病初愈和有慢性病的种鸡所产的蛋,均不宜作种蛋。如外购,应先调查种蛋来源和种鸡群健康状况和饲养管理水平,签订种蛋供应合同,并协助种鸡场搞好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2)外观选择。

清洁度:合格种蛋不应被粪便或蛋清污染。轻度污染的种蛋,认真擦拭或消毒液洗后可以入孵。

蛋重:过大或过小都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应符合品种标准。一般要求种蛋重为50~65克。

蛋形:合格种蛋应为卵圆形,蛋形指数为0.72~0.75(0.74最好),剔除细长、短圆、橄榄形(两头尖)、腰凸等不合格蛋。

蛋壳颜色:壳色是品种特征之一。育成品种或纯系种蛋的壳色应符合品种标准,如海兰褐的壳色应为褐色。

壳厚:比重在1.08孵化率最好。要求蛋壳均匀致密,厚薄适度,壳面粗糙、皱纹、裂纹蛋不作种用。蛋壳过厚、孵化时蛋内水分蒸发过慢,出雏困难。过薄,蛋内水分蒸发过快,造成胚胎代谢障碍。鸡蛋壳厚应在270~370微米。(3)碰击听声。目的是剔除破蛋。方法:两手各拿3枚蛋,转动五指,轻轻碰撞,听声(破裂声,清脆声)。

破蛋孵化时,水分蒸发快,细菌易进入。(4)照蛋透视。用照蛋灯或专门的照蛋设备透视蛋壳、气室、蛋黄、血斑。目的是挑出有下列特征的蛋:

裂纹蛋:树枝状亮纹。

砂皮蛋:有许多不规则亮点。

钢皮蛋:透明度低,蛋色暗。

气室异常:气室破裂、气室不正、气室过大(陈蛋)。

蛋黄上浮:运输过程中受震引起系带断裂或种蛋保存时间过长。

蛋黄沉散:运输过程中受剧烈震动或细菌侵入,引起破膜。

血斑:可见能转动的黑点。(5)剖视抽查。多用于外购种蛋或孵化率异常时。方法:将蛋打开倒在衬有黑纸(或黑绒)的玻璃板上,观察新鲜程度及有无血斑、肉斑。

新鲜蛋:蛋白浓厚,蛋黄高突(蛋黄指数在0.401~0.442,高/直径)。

陈蛋:蛋白稀薄成水样,蛋黄扁平甚至散黄。

一般只用肉眼观察即可,育种蛋则可用蛋白高度仪等测定。(二)种蛋的消毒与保存

1.消毒

据测,刚产出的蛋,壳上细菌数只有300~500个,15分钟后增加到1500~3000个,1小时后增加到2万~3万个。某些微生物能通过壳上的孔侵入蛋内,收蛋后应及时消毒,再送入种蛋库存放。理论上讲,最好在蛋产出后立即消毒。一般种鸡蛋可上、下午集中消毒二次,水禽蛋每日上午集中消毒一次。(1)甲醛熏蒸法。在密闭的空间里进行,或用塑料薄膜缩小空间。30毫升福尔马林+15克高锰酸钾/立方米,密闭20~30分钟。

清洁度差或外购蛋:42毫升福尔马林+21克高锰酸钾/立方米,密闭20~30分钟。温度在24~27℃,湿度75%~80%,效果最佳。

注意:孵化24~96小时的胚蛋不能消毒。用容积较大的陶瓷盆,先加少量温水,再加高锰酸钾,最后加福尔马林,注意不要伤及皮肤和眼睛。因为这两种药物化学反应很剧烈,又具有很大的腐蚀性。蛋壳上凝有水珠,应让水珠蒸发后再消毒,否则对胚胎不利。福尔马林挥发性很强,要随用随取,以免失效。(2)过氧乙酸熏蒸法。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快速、广谱消毒剂,16%过氧乙酸40~60毫升,加4~6克高锰酸钾,15分钟/立方米,注意:过氧乙酸低湿保存,40%以上浓度50℃易引起爆炸,腐蚀性很强,现配现用。(3)CLO2喷雾法。80毫克/千克的CLO2微温液喷种蛋,效果比较理想。但是种蛋必须晾干后才能保存。

2.保存

种蛋消好毒后应尽快运到种蛋库中保存。

保存的原则:既不能让胚胎发育,又不能让它受冻而失去孵化能力。(1)保存温度。家禽胚胎发育的临界温度为23.9℃,即温度低于23.9℃时,鸡胚发育处于休眠状态;23.9℃<温度<37.8℃时,胚胎发育不完全或不稳定,容易引起胚胎早死;若环境温度长期偏低(如0℃),虽然胚胎不发育,但胚胎活力严重下降,甚至死亡。

为了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繁殖,种蛋保存适温为13~18℃,保存时间短,采用温度上限;时间长,采用下限。

刚产出的种蛋,应逐渐降到保存温度,以免骤然降温,危及胚胎活力,一般降温过程以半天至一天为宜。(2)保存湿度。55%~60%为宜,既能明显降低蛋内水分的蒸发,又可防止霉菌滋生。(3)通风。应有缓慢适度的通风,以防发霉。

种蛋保存在透气性好的瓦楞纸箱里好,若多层堆放,应在纸箱侧壁开直径约1.5厘米的孔,每排留有缝隙,以利空气流通。但切勿将种蛋放在敞开的蛋托上,以防空气过分流通,失水多,降温太快,造成孵化率下降。(4)种蛋库的要求。隔热性能好(防冻、防热),清洁卫生,防尘沙,蚊蝇和老鼠,不让阳光直射和穿堂风直吹种蛋。

蛋库一般无窗,四壁用保温砖砌成,天花板离地2米,顶棚铺保温材料,门厚5厘米,夹层填上隔热层,侧壁安装窗式空调机为好。(5)种蛋保存时间。一般种蛋保存5~10天为宜,不要超过2周,如果没有适宜的保存条件,应缩短保存时间。原则上,天气凉爽时保存可长些,严冬酷暑时保存应短些。有空调设备的种蛋贮存室,种蛋保存两周以内,孵化率下降幅度小;两周以上,孵化率下降较明显;3周以上,孵化率急剧下降。总之,在可能的情况下,种蛋越早入孵越好。(6)种蛋保存方法。放在蛋盘或托上,盖上一层塑料膜可保存1周左右。(三)种蛋的包装和运输

包装可用专门的种蛋箱,能承受一定的压力。蛋托最好用纸质的,每个蛋托放蛋30枚,每箱10托,分2排放入箱内,最上层还应反盖一层空蛋托,以缓冲压力。

种蛋装箱前,必须进行选择,剔除不合格蛋,尤其是破蛋、裂纹蛋。

运输时,要求快速平衡,最好用火车或空运,尽量减少颠簸。夏防日晒雨淋,冬防冻。冬天或酷暑,中途不住宿,尽快运到目的地。有条件的最好用空调车,使温度在18℃,湿度60%左右更理想。

种蛋运到后,应放在孵化室,开箱检查,剔除破损蛋、消毒、预热,静置6~12小时再入孵。二、鸡胚的发育

鸡的孵化期为21天,主要影响因素有蛋重、保存时间、孵化条件(如温度)。

蛋形成过程中胚胎的发育:蛋在输卵管中停留约24小时,体温高,受精蛋发育(细胞分裂),形成内外胚层的原肠胚;受精蛋产出体外后,遇冷,发育暂停。剖视受精蛋,可见圆盘状的胚盘中央明,周围暗。三、孵化条件(一)温度

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保证鸡胚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高孵化率和健雏率。

1.适宜温度

孵化器最适温度为37.8℃,出雏器最适温度为37~37.5℃;若室温不适宜,孵化温度可变化0.28~0.55℃。

2.高温影响

高温加速胚胎发育,缩短孵化期,但死亡率增加,雏鸡质量下降。16日龄胚蛋,40.6℃经24小时,孵化率稍有下降;43℃经6小时孵化率有明显下降,9小时后下降更明显;46.1℃经3小时或48.6℃经1小时,所有胚胎将全部死亡。

3.低温影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