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彩插精装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14:39:44

点击下载

作者:王国维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间词话:彩插精装版

人间词话:彩插精装版试读:

前 言

笔下文字如莲花般纯净,恰似思想若嫩荷之抽枝。

对王国维的感觉,在我眼中所见,他更像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他对文学的感情更像是对待毕生的爱物,对于文字的精细,恰似他与生俱来的秉性。他的身上无一不散发出一种干净、高贵的气息,他是应该为了这些而存在的,他并不存在于人间。人间烟火之熏染,会让他的容颜黯淡;人间生活之俗世,会折损他的灵性自然。

他是静的,他敏锐的思想恰似一条阔大却默默流动的河流,具备了狂风暴雨的能力,但更多时候,是温柔以对。

温柔以对的是他的生。他的生平是极其简单的,除却正常的娶妻生子,我没有读到过关于他的任何绯闻。

狂风暴雨的是他的死。他平心静气地生活了许久,在50岁时,采取大风呼啸、大海奔腾般的超乎平常的死法——自沉。他的死虽是悄无声息地沉于塘底,对于世人却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异乎寻常的事情,总是被人以口舌纷之。于是很多人对他的死津津乐道、说三道四。

由于他与清室的关系,以及辫子的原因,很多人说他的死是殉清。

与他相关的政治是清室,但是对于清室,他在少年之时参加科举就显得很不乐意,却还是在科场坚持参加了考试。虽说为清朝之民,却不赞成清朝之政,辛亥革命之后,王国维便随罗振玉去了日本。

罗振玉和王国维的私交甚好,可惜王国维交友不慎。但罗振玉在学术上非常支持王国维,也可见王国维给人深刻印象的也正是他在学术上的天赋。这也是王国维和罗振玉交往的唯一吸引力。王国维的儿子曾经娶罗振玉的女儿为妻,但是王国维后期家里极其贫困,罗振玉的女儿居然回家居住,再不回王家。

王国维回国之后再和清室有关系已经是47岁之时了。他奉溥仪之诏入值南书房,做了溥仪的师傅。

本就看不惯清室之政,心里更不愿意从政,也不具备从政能力与野心,王国维为何会入值南书房,成为溥仪的师傅呢?

除了罗振玉的关系之外,王国维是十分同情清室后来的遭遇的。更何况那时候的溥仪仅仅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对王国维颇为尊重,这也是王国维安心于此的原因。

不少人立足于此,便认为王国维是清室的遗老。若是遗老便应时刻追随溥仪,但是王国维后来并没有随溥仪去天津,而是接受了清华的聘书,专心于自己的学问。

他反对科举,一生治学可以用“弃中亲西——中西合璧——皈依中学——中西合璧”的四段式简单说明。有此见识,又怎会迂腐地殉清?

也有说是因为北伐军攻入华北之前夕,正是王国维自沉的时候,他选择死是因为惧怕国民革命军。从来就拒绝党派之争,拒绝政治之伪善的王国维若是因为害怕这个而自沉的话,那恰恰说明这不是王国维自沉的理由。如果他惧怕国民革命军的迫害,那他早就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为自己经营一个极好的人事和学术氛围,为国民革命军的到来做好准备。

1927年6月的那天,已经成为一个永不可改变的、悲伤的日子,王国维先生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那个时候,颐和园的门票已经很贵,要一块大洋,正是因为门票贵,所以在此地的人少,等到先生被人救起,早已断气。昆明湖的水其实是很浅的,薄薄的水铺在上面,下面更多的是污泥和烂草,他竟是被污泥和烂草堵住了呼吸而亡。一个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沉浸了漫长岁月的人,何以要用这种悲凉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殉清、怕死、怕穷,还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些口水犹如漫天黄沙,阵势虽空洞却慑人。一个学贯中西、精心于学问之人,怎会为了这些凡尘俗事想不开,又怎会为这些世俗之事而自杀?

王国维在其遗书中说: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五十之年,只欠一死。”何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难不成所有的彻悟要以死明生?还是太钟情于一件事情,执着于一种情感,偏执一片纯净,死对于这样的纯粹恰恰是殊荣与归宿?

在众说纷纭的死因中,王国维的朋友陈寅恪的说法似乎更合情理。

陈寅恪先生是王国维先生的同事及朋友,他认为王国维是死于自己的学术信仰。人生之苦聚,“无欲”以求“解脱”,如此死法,似乎更合乎他在《人间词话》中的“壮美”一说。

王国维先生“死于文化”的提法更叫我心安些,以至于在想到先生死的惨景时不会太过悲哀。

遗书之中的“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又是什么意思呢?静安先生所害怕的应该是时局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自己的精神会有所侮辱,这样的感觉是世人不曾有的。

生存中,活着的状态,更多是大众本能的反应。

而王国维之精神世界,是唯美的,倾近于完美主义。他的情感总是因为温情而细腻,他在清华任教的时候,还时常担心着溥仪的生死,也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再无其他。

静安先生之情真,情真乃出,情真乃为。

王国维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加上骨子里的悲观主义,似乎他更懂得人性中的原罪,这些懂得,叫他在精神中步步退让。

叔本华曾说过:“人是自食的狼。”恰似中国有句老话:“自作孽,不可活。”

王国维的步步退让,是让自己完全地站在利益纷争之外,他的学术研究便是他精神的栖息地。

他曾说过:“我们自己消失在空无之中,如同水珠消失在大海里。”

人生繁杂,应以静观之。

人是无法脱离人自身这个特殊的身份的。

不管你再超脱,再大彻大悟,人的欲望总是叫你逃不出这样的桎梏。

不管如何,最终都是空无——黑暗。

静安先生醉心于自身纯洁、内心的干净,所以受不了世道变迁的侮辱。

清室被推翻,新政府一样教王国维失望,“义无再辱”就是不愿意再改变自己的原则,不愿意再受到精神上的羞辱。

他的坚持,正是他脱离苦海的方式,而殊不知,他的方式也恰是他的苦海。

他的纯粹正是促成他自沉的主观原因。

纯粹的人其实并非不敏感、无欲望,生于浊世,却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这样的心怎么会是不敏感的呢?多少纯粹的人过于注重他人的看法,害怕标新立异,害怕成为滔滔口水污蔑的对象,唯恐成为大众暴力的戕杀对象。

而真正拥有了纯粹人生的人,对俗世从不低头。成就了自身作为的人,有了不凡的人生,才能在存活的岁月中有不凡的人生经验。

再读先生之遗书,无论怎么读遗书之内容,都看不出这是一位将死之人要留下来的话。语气沉着冷静,并无悲戚之意。

这死对他来说似乎是顺其自然、心安理得之事。

思自静之,生又何惧,死又何憾?

是由:王国维先生,思静而心安。范 雅

上 篇

经过王国维亲手删改的64则《人间词话》内容精神明辨、细致具体。读上篇的文字,犹如和一位严谨的学者交流品词鉴词的诗情画意。在他的文字中,你会看见一个纯净并且可以谓之为人生寄托与信仰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正为你缓缓地打开了一扇精致的大门。

有境格自高

——

词以境界①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① 境界:王国维用“境界”评词本是来自唐朝王昌龄论词“物境”“情境”“意境”之说。他将其“意境”理解为“境界”。

真假无须辨

——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①故也。

① 必邻于理想:必定接近想象。

物我需两忘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① “泪眼问花花不语”句:出自欧阳修《蝶恋花》。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可堪孤馆闭春寒”句:出自秦观《踏莎行》。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③“采菊东篱下”句:出自陶渊明《饮酒》。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寒波澹澹起”句:出自元好问《颍亭留别》。颍亭留别元好问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贵在静中得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解说

人生若是挣扎于欲望,必定是动的,虽说宏壮,却也揪心折磨,有着人生悲欢离合的复杂;而静就是一种优美了,超越了欲望折磨之后的平静,这样的静不是麻木,而是成熟与超脱。自由静穆的面容,不管那容颜有多苍老,都充满着典雅和高贵。

道法缘自然

——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①,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① 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必然要舍弃它们之间相互关联、限制之处。

实情虚景乃境

——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解说“境”虽说是偏于物,但是这里更侧重于情的注入,有情的注入,才能有境。也就是境界之成,乃是情景交融,物我融合,也是一个“真”字。真,不仅仅是事物表面现象的真,更是一种情感的真诚,合乎自然,发自内心。喜怒哀乐,情以物迁,既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寄托情感的物是现实的,而情感是浪漫的。景随情动,情迁景移。

境于一字中

——“红杏枝头春意闹”①,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②,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① 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祁的《玉楼春》。一个“闹”字写出了花开得热烈,阳光下的灼灼其华。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② 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张先的《天仙子》,这首词是张先在年迈之时所作。临老伤春,借酒浇愁,宿醉之后,酒已醒,愁又添。整首词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是用得极其妙的,云层破裂,月亮显现,不知道是云层自己薄了、淡了,还是月亮的光亮扯破了它。而后面的一个“弄”字更妙,“弄”这个动作是花发出的,好似柔情倾泻,浑然天成,这样的美讲述得极其自然。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大小非优劣

——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①,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②。“宝帘闲挂小银钩”③,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④也。

①“细雨鱼儿出”句:出自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②“落日照大旗”句:出自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后出塞五首》其二杜甫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③ 宝帘闲挂小银钩:出自秦观《浣溪沙》,写了闺怨之愁。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④ “雾失楼台”句:出自秦观《踏莎行》,写了失意之愁。见上篇第三则注e。

解说

词里的境界是有区别的,有的境界是宏大的,壮怀激烈,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的境界是精细的,委婉缠绵,比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都是不同类型的境界。王国维认为境界没有高低之分,因为只要是美,就没有贵贱。美只是一种境界,很多时候只是个人的感受。

境界为本也

——

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②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① 严沧浪:严羽,自号沧浪逋客,南宋诗人,著有《沧浪诗话》等。

② 阮亭:王士禛,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清代诗人,著有《衍波词》及词话《花草蒙拾》。

解说“诗者,吟咏情性也。”这是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主张,人写诗作词全是一时兴起,强调的是创作乃是兴趣之说。阮亭则强调的是诗词的神韵。王国维谈到这两人的提法时,沾沾自喜道:“这两人所说的兴趣和神韵之说,只不过说到事情的表面,而我的境界一说却是说到事情的本质。”

王国维所谓的“境界”之说,将诗词的种种融合为一个整体,或者说,本身就是从整体去感知的,抓到的东西更全面。

气象乃诗品

——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①,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②,夏英公之《喜迁莺》③,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①“西风残照”句:出自李白《忆秦娥》,此诗是王国维提到李白以气象胜的诗。

本词先是伤情,之后悲国,前面出现的意象“箫声”“柳色”“月影”都是凄凄之物,而后面出现的“咸阳古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一下就将境界衬托得开阔起来,由悲而壮。仅是一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风月不惊,道出所有的感受,却又不动声色,无限感慨。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②《渔家傲》:指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相比起李白词中的意象,范仲淹词中的意象也算得上是开阔的,也能算得上是气象浑茫了。但是细品其意象:塞下秋来、千嶂、长烟落日、家万里等,虽是悲戚开阔,却总是嫌放开得宽了些,感觉是些堆砌的意象,并且这些意象比较松散,没有一个方向感,仅仅是悲戚,更多的还是个人情怀的抒发。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③《喜迁莺》:指夏竦的《喜迁莺》。这首词讲的是皇帝的私生活。“夜凉河汉截天流”中的“截”字写出了夜色的壮美。银河之中,素月流天,虽是描写皇宫私生活的诗歌,但是难掩其豪迈之感。喜迁莺夏竦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解说

诗词有气象,就犹如人有气场,一首诗词读完之后,它会在你的脑海立刻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周围浮腾起诗词的情感境界,犹如舌之尝味,酸甜苦辣之分明。王国维欣赏李白的诗歌就是欣赏他诗歌的气象。他列举了李白、范仲淹和夏竦三人诗歌中的气象,认为李白诗歌中的气象是后人所不能比的。所以,他称赞李白的诗歌是纯粹凭借“气象”胜出。

夏竦的“三千珠翠”的脂粉香太重,比不上“四面边声”来得宏大,而“四面边声”又比不上“西风残照”的苍茫壮阔。

一池春水皱

——

张皋文①谓:“飞卿②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③足以当之。刘融斋④谓:“飞卿精妙绝人”,差近之耳。

① 张皋文:张惠言,字皋文,清代词人。编有《词选》,其《词选·序》:“唐之词人,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

② 飞卿: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词人。

③ 冯正中:冯延巳,字正中,南唐词人。

④ 刘融斋:刘熙载,号融斋,清代学者,其《艺概》卷四《词曲概》:“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

解说

文字大约要靠心去触摸,才能够触其肌肤,触其肌肤之后才能贯透其表里。“深美闳约”是指辞章美丽并有深意,文字简约却有宏大的境界,王国维认为温庭筠比不上冯延巳就在这四字上面。温庭筠担不上“深美闳约”,倒是刘熙载的“精妙绝人”这四字适合温庭筠。

深致乃优美

——“画屏金鹧鸪”①,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②,端己③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④,殆近之欤?

① 画屏金鹧鸪:出自温庭筠《更漏子》。这首词写的是女子对郎君深沉的思念。更漏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② 弦上黄莺语:出自韦庄《菩萨蛮》。菩萨蛮韦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③ 端己:韦庄,字端己,五代前蜀词人。

④ 和泪试严妆:出自冯延巳《菩萨蛮》。菩萨蛮冯延巳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解说“画屏金鹧鸪”,画屏上用金丝银线绣的鹧鸪,极尽华美,却是难以展翅而飞,犹如一枝塑料花,外表好看,却早已失去生命,它尽管美丽,却是没有生机的。“弦上黄莺语”,鸟语花香的俏丽,声声入耳,清新自然,每一声鸣叫,都是来自生活的歌声,它是鲜活的生命。王国维觉得这句话最适合形容韦庄诗词的风格。“和泪试严妆”,强颜欢笑,尽管外在极尽华美,内心却是凄苦磅礴,这样的情感又来得深重得多了,它不仅具有生命,还有浓重的情怀于此,欲笑实哀,欲舒实郁。“画屏金鹧鸪”“弦上黄莺语”“和泪试严妆”这三句词细细读来,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温词华美却客观,无个性;韦词清丽较为主观,重写情;冯词主观,外浓丽内哀愁。王国维觉得这三句词适合分别形容词人的作词风格。

人正不易得

——

南唐中主①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②,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① 南唐中主:李璟,字伯玉,词人。

②“菡萏香销翠叶残”句:出自李璟《山花子》。王国维从此句里面感受到了众芳的香消玉殒,美人的悲秋幽怨。山花子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神秀出国色

——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①之词,神秀也。

① 李重光: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词人。

解说

从三人的抒情中可以看出“句秀”“骨秀”“神秀”的区别。温庭筠的一句干瘪瘪的“梦长君不知”不置可否,姑且算为抒情。韦端己的“忆君君不知”情真意切,比起温词来说,情感的闸门已经打开,情感的奔流也若绵绵之江水拥有力量。但是李后主的抒情,随便拈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出来,便具有惊人的力量,比起“忆君君不知”以及其他篇章里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不知道要胜出多少。若说韦端己是“开”,那么李后主就是“阔”。

后主之情调

——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①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③。《金荃》《浣花》④能有此气象耶?

① 周介存:周济,晚清的词人,字介存,又字保绪,号未庵,晚号止庵。他在《介存斋论词杂著》里有此叙述:“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然而王国维在此则中说周介存的这段话是颠倒黑白。不过,按照王国维对李后主的评价,再看周介存的评价,可以知道他们的想法其实是一致的。其实,周介存说得很清楚,李后主的词是“粗服乱头,难掩国色”。也就是承认李后主的词美,即便是粗服乱头,也不能遮掩的美。

②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出自李煜《相见欢》。全词气贯如一、声情合一。这首词不仅仅是亡国之君的感叹,更多地上升到了人生哲学的境界。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③“流水落花春去也”句:出自李煜《浪淘沙》。这首词依旧是亡国之君的辛酸血泪,赤子之心的字字真言。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④《金荃》《浣花》:《金荃》乃是温庭筠(字飞卿)的词集,也作《金荃集》;《浣花》是韦庄(字端己)的词集,也叫《浣花集》。

解说

王国维认为词到李后主的手中才真正变得有灵性起来,真情实感,毫不虚伪,感慨深切。词本是乐工们弹唱的曲子,李后主写词,却是将只具娱乐性质的词变成了士大夫文人抒情达意的文体。可以说后主为北宋词繁荣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此时又提出了用“气象”这个标准来评判词。“气象”用“境界”来解释的话,也就是境界雄阔、宏大、浑茫。如果说温词和韦词还是局限于花间词的写法,也就是一直局限在伶工乐人的唱词艳曲之中,哪怕韦词和冯词后来的意境也逐渐凸现,仍然不及李后主发自身心的词。

难为赤子心

——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①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①赤子:心性纯真而善良之人。

解说

赤子之心是以自然之眼观物,用直观感受世界,之后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正所谓:“妙手造文,能使其纷沓之情思,为极自然之表现,望之不啻为真实之暴露。”

李后主在政治上的失败造就了在词的创作上的纯真,杜绝了政治上的复杂,让词更纯粹。所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李后主将从政的短处变成了作词的长处。

后主性情真

——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解说《水浒传》和《红楼梦》的作者是客观诗人的代表,阅世颇深,收集了世间人情世故的丰富材料,方成其大作。而主观诗人就不同了,大可不必涉世过深,更不必经受过多世事,阅世愈浅,在性情上就越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李后主。

此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那就是王国维将诗人划分为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两种类型。在王国维的《文学小言》中有一段话:“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后者感情的也。”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王国维区分“主观”和“客观”并非仅仅从诗人这个文学作者的类别来分的,他的前提是整个“文学”。

爱以血书者

——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①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①《燕山亭》:出自宋徽宗(即赵佶)。在被金人北掳的途中,宋徽宗看见路旁的杏花繁盛,不禁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写下了《燕山亭》。燕山亭赵佶裁翦冰绡,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解说

万水千山去也,知故国他梦何处?

赵佶和李煜,同是亡国之君,《燕山亭》和《虞美人》同是绝命之词。然而,两词的境界大不一样。

王国维认为只有李后主的词才是真正的泣血之作,而同是亡国之君命运的赵佶的词,不过是感叹自身命运的悲苦之词,达不到李煜的境界。《燕山亭》这呜咽与哀号之中,他的情是真的,也是悲的,但是比起李后主的词,缺少了一些气势。

我们再来仔细品读李煜的《虞美人》: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哀叹自身之苦,恰是芸芸众生之苦,所以才有后面的大气磅礴之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的悲愁几许,这本身就是无法言说的,说得太实,称斤论两就显得假了。而这一江的春水,不舍昼夜,滚滚东流,恰似后主的满腔悲情,也是短暂的人生,面对这世事变幻的无奈之痛啊。

开北宋风气

——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①,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②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① 堂庑特大:指境界开阔,气势恢宏。

②《花间》:指《花间集》,为五代后蜀赵崇祚编,收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四百九十八首,无冯延巳及李璟、李煜词。

解说

花间词出现得比较早,是唐五代的作品,也就是最开始写词的时候。那时的词更多的还是歌伶们演唱的曲目,所以艳丽之气非常浓重。

冯延巳的作品已经渐渐在浓丽中略见俊朗高远的句子。正是因为冯词与之后的李璟、李煜的词,在词的风格中,都去除了那些艳丽之气,而有了清新爽朗之感,也才有了不将这三人之词加入《花间集》的原因。

冯词的清丽和俊秀,从我们耳熟能详的“吹皱一池春水”可知。我们再从冯词的代表作《鹊踏枝》来分析,捋一捋冯词中的清丽俊朗之气。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种情怀已经脱离温庭筠艳词之中的男女之情。而冯词粗看起来恰似是男女之情,细细读来,却又有一股道不清说不明的情感,难以解脱,长久存在的惆怅。将这样的惆怅细细剥离的话,似乎是一个人站立于人群中,尽管是熙熙攘攘、喧嚣热闹,却又有一份无人可解之寂寞孤独消散开来。

池边梅自早

——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①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②、孟襄阳③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①《醉花间》:出自冯延巳。冯词虽说常写男女之情,却有一种心灵上的迷茫、孤寂之感,往往能够从浓词艳曲中抽出一丝清丽之气,流露出一股俊朗高远的神韵。醉花间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② 流萤渡高阁:出自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寺居独夜寄崔主簿韦应物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③ 孟襄阳:孟浩然,唐代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

解说“高树鹊衔巢”和“流萤度高阁”:高树上的鹊衔泥做巢,生孤寒之意;胡乱飞舞的萤火虫飞到了高高的楼阁,在这细雨之夜,或许是这萤火虫才使得这阁楼的高度更叫人看得清吧。这两句都是清爽俊秀之笔。冯词的这句可以和韦诗媲美。

孟浩然的“疏雨滴梧桐”和冯延巳的“斜月明寒草”,都是外景描写,在这外景描写中,透出明致清远的意境。“疏雨滴梧桐”,微微云朵清淡了河汉之间,本是不知道雨来的,而这滴在梧桐树上的重重水滴声,一声声道明了这雨的疏密程度。“斜月明寒草”,一弯斜月下的簇簇芳草,在明月的白光照射下,好似打了一层霜,显得更加凄冷、冰凉,深带寒意,隐藏了春天的气息。

“出”字何人道

——

欧九《浣溪沙》①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②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①《浣溪沙》:出自欧阳修。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②《上行杯》:出自冯延巳。上行杯冯延巳

落梅著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解说“绿杨楼外出秋千”和“柳外秋千出画墙”,这分别来自两首词中的句子,都有一个“出”字,并且意思都是秋千飞得很高。王国维觉得“绿杨楼外出秋千”更工整,是何意思呢?“绿杨楼外出秋千”这句,它的动点在“秋千”上,“绿杨”和“楼”是这秋千的背景,这只秋千飘荡灵动,好似破空而来,这种劲健之力完全随着这春意给释放了出来。“柳外秋千出画墙”这句,最后的动点是“画墙”,秋千荡到了画墙上,这样一句话读起来,似乎觉得这秋千并没有完全地荡开,就停留在画墙上了,也就是好似末尾的画墙将秋千飞荡起来的气势遮蔽了。那么这般的郁结,似乎舒展不开的词句,和冯延巳的性格和词风以及与下文的词句都是一致的。

情多无处足

——

梅圣俞《苏幕遮》①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②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③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永叔④一生似专学此种。

①《苏幕遮》:出自梅尧臣《苏幕遮·草》。一树的梨花落尽之时,便是春天消尽之际;在这黄昏残阳的傍晚,一片青葱之色也随着这如烟如雾的黄昏,即将逝去。词句将春逝和黄昏联系起来,更显得春逝的凄凉之意。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② 少游:秦观,北宋文学家,婉约派代表词人。

③《玉楼春》:出自冯延巳。玉楼春冯延巳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

④ 永叔:欧阳修,北宋诗人、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解说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梅尧臣《苏幕遮》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仔细看这三句,里面都选取了一个相同的意象“残阳”,三句似乎有着相同韵味,都是凄冷沧迷之色。

这样风格,在后两句中,除了有秦观自己的本色之外,还可以感受到梅尧臣对秦观词创作的影响。

冯延巳的词开北宋一代风气,去浓艳脂粉之气,开清隽高远之风,影响着后来的词人,而欧阳修恰是最受冯词风格影响之人。

细雨湿流光

——

人知和靖《点绛唇》①、圣俞《苏幕遮》②、永叔《少年游》③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④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①《点绛唇》:出自林逋,北宋诗人,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点绛唇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②《苏幕遮》:圣俞就是梅尧臣,他的《苏幕遮·草》见上篇第二十二则注w。

③《少年游》:欧阳修《少年游》也是咏草之词。此首词中所写之人,不管是“晴碧远连云”,还是“行色苦愁人”,都愁眉不展,皆因游人不能归。句中的“忆王孙”来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少年游欧阳修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④ 细雨湿流光:出自冯延巳《南乡子》。南乡子冯延巳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解说

少女多思春,文人多悲秋。

随着王国维品读这些诗词之后,人们发现文人也并非都悲秋,春天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悲戚的。

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让他们无限怜惜,由这无限的怜惜而生出无限的悲伤,在这如花似锦的春天里,他们更多的是伤春。

那么春草呢?依旧是的。

伤春亦伤草。春来芳草,杂乱。

望尽天涯路

——《诗·蒹葭》①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②,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①《诗·蒹葭》:一位日夜思念之佳人,一道迷蒙烟锁秋水之隔,终是可望而不可即,远远而望,遥遥之思,谨谨之心,谦谦之情。情深意真,却又是如此的洒脱。诗经·秦风·蒹葭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昨夜西风凋碧树”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其中写了女子思念男子之情。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解说

一诗一词,同为远慕之思,一洒落,一悲壮。

王国维说过,境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多为“悲壮”,“无我之境”则多为“优美”。比较这一诗一词便得之。《蒹葭》中用词处处轻柔,苍苍萋萋采采之草,均是隐隐约约深深沉沉朦朦胧胧之情。寄情于蒹葭,漫心于秋水。将一份感情轻吟慢唱,幽忧之心在万水千山,万水千山尽是优美轻盈,深情厚谊已经尽消于盈盈秋水之中,这恰是无我之境。

晏殊的《蝶恋花》中用词处处悲壮,极具力道。“泣”“苦”“愁”“恨”“凋”字等都是带着个人情感极其重的字词,内心悲苦,所见之物都是悲苦之色。这里恰恰是有我之境。

忧生亦忧世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①,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②,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③似之。

①“我瞻四方”句: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 诗经·小雅·节南山佚名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昊天不佣,降此鞠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②“终日驰车走”句: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写了一位老翁孤身无靠,每天奔忙于衣食温饱,身边无问寒问暖之人。饮酒陶渊明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③“百草千花寒食路”句:出自冯延巳的《鹊踏枝》。鹊踏枝冯延巳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解说

对于写忧世还是忧生的诗词,哪一种更胜,王国维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之前他就说过,其实境界是没有优劣之分的,那么是忧世还是忧生,也是应该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

忧生,忧世,其中的“忧”乃是主要的。忧生,有时是因为世事如此,叫人忧伤。忧世,有时候是因为置身愁海,叫人忧伤。不管如何,“忧”都是主体自身发出的。

灯火阑珊处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①,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②,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③,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①“昨夜西风凋碧树”句:出自晏殊《蝶恋花》,见上篇第二十四则注e。

②“衣带渐宽终不悔”句:出自柳永《凤栖梧》。柳永,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众里寻他千百度”句:出自辛弃疾《青玉案》。青玉案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说

第一种境界乃是一种自视颇高却又局限于生活牢笼的心态,好似无尽烦恼皆来自欲望,而这欲望又被自己洗刷得有些纯净,这样的纯净存于本身不纯净之生活中,更是苦恼。

第二种境界,王国维将其理解成为一个人的成长之艰辛,奋斗之艰辛。为实现一个目标,逐渐从第一境界的脆弱迷茫中坚强、坚定起来,衣带渐宽,身消形瘦都不后悔。为一个目标,人儿憔悴,这是执着,执着之付出。

第三个境界乃是人生中的大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是执迷,是入,是寻找快乐,是寻找寄托,是实现目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悟,是出,是无欲无求,无有才是有,无忧无喜才是人生的清澈澄明。

三句词话,乃是三种人生境界,这样的人生境界乃是一节比一节有所提高,一节比一节有所深入。

看尽洛阳花

——

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①,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①“人生自是有情痴”句和“直须看尽洛城花”句:出自欧阳修《玉楼春》。玉楼春欧阳修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解说

离愁别绪在宋词的题材之中,往往是愁容惨淡,凄惨之声不绝于耳。但是欧阳修的《玉楼春》在最后将整体的风格摆脱了以前固定的套路,教人为之一振。

从词句的用词来说也可以看出,整个句子表现的洒脱豪放之情,其中“直须”一词的运用道出了内里蕴含的情意,“直须”就是“一定要”,这情意是深厚固执的。因为这“洛城花”尽管美丽,却始终是要“尽”的,花共“春风”却要别。两人的情意再深厚,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所以越是豪放洒脱,越是悲伤沉重。

古之伤心人

——

冯梦华①《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谓:“淮海、小山②,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③子野、方回④,未足抗衡淮海也。

① 冯梦华:冯煦,字梦华,号蒿庵,近代词人,著有《蒙香室词集》。

② 淮海、小山:淮海,秦观,北宋文学家,婉约派代表词人;小山,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词人。晏几道是晏殊的儿子,二人史称“二晏”。

③ 方驾:并驾齐驱。杜甫《戏为六绝句》:“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④ 子野、方回:子野,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方回,贺铸,字方回,北宋词人。

解说

近代评论家冯梦华认为:秦观和晏几道的词都是些伤心之词,他们也都是古来的伤心之人。淡语有味,浅语有致。王国维将冯梦华的这句话提出来,说到里面的评论“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只能用在秦观的身上。秦观的词,往往是些凄离婉曲,伤心人之伤心语,不加雕琢,却是用语自然,感慨自身境遇不遂,别有一番韵味。

少游境凄婉

——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①,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②,犹为皮相。

①“可堪孤馆闭春寒”句:出自秦观《踏莎行》,见上篇第三则注e。

② 赏其后二语: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东坡(苏轼)绝爱“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解说

读秦观的词,他的悲伤仅仅是凄婉还不够,伤心流血,似乎这个人从来没有快乐过,内心总是有无限的愁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感觉他的心早已经千疮百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是王国维津津乐道的凄厉之语。他的理由是“孤馆”“春寒”“杜鹃之声”“斜阳之暮”都已经营造了悲苦之境。而“孤馆”又是“关闭”,“春寒”才更寒。本已经是斜阳暮下,杜鹃又泣血啼叫。真是悲不胜悲,凄厉得叫人心惶惶。

不少人认为苏轼喜欢这句,大概是因为同秦观一样,遭受了贬谪之苦。苏轼的经历和他乐观豁达的心境,使他更懂得秦观最后一句意味深长的暗示。

秦词存《诗经》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①“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②“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③“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④,气象皆相似。

①“风雨如晦”句:出自《诗经·郑风·风雨》。诗经·郑风·风雨佚名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②“山峻高以蔽日兮”句:出自屈原的《楚辞·九章·涉江》。是对外在的环境描写,表现的是内心对自己所遭受境遇的不满。

③“树树皆秋色”句:出自王绩的《野望》。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④“可堪孤馆闭春寒”句:出自秦观《踏莎行》,见上篇第三则注e。

解说“气象”是王国维除去“境界”之后,最喜欢用来评价诗词的一个标准。“气象”从字面直言之就是诗词意思的风貌。此则依旧是循着上则对秦观之词的评价而来,王国维对秦观的这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特别有感触。

这次,王国维跟其作比较的是《诗经》中的《诗经·郑风·风雨》,屈原的《楚辞·九章·涉江》以及王绩的《野望》。《诗经》早就有“思无邪”之说。也就是说,《诗经》中的诗,表达真切,思想纯净。

王国维所举的例子都是平淡之表达,却丝毫不掩激烈之愁情。

当人追求而不得的时候,不管是谁,他的心情都是极端压抑的,那么自然也就凄苦、悲凉了。

诗词中,作者往往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藏在所写景物之中,感受笔下的景物,也就是感受到诗词的一个整体风貌,其实也是置身于作者的心理情绪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摸清了气象,也就明白了其中之味。

词中诗气象

——

昭明太子①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②称,薛收③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④,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⑤略得一二耳。

① 昭明太子:萧统,南朝梁武帝长子,未即位即去世,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编有《文选》《陶渊明集》等。

② 王无功:王绩,唐代诗人。

③ 薛收:薛道衡子,唐初文学家。

④“韵趣高奇”句:出自王绩《王无功文集》卷下《答冯子华处士书》,文中所指薛收赋,系《白牛溪赋》,今已不传。

⑤ 白石: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

在神不在貌

——

词之雅郑①,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②,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① 郑:指与“雅”相对的靡丽低俗的文风。

② 美成: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词人。

解说

词之雅郑,源于《乐记》中的故事。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郑声淫”,即郑声是低级趣味的音乐。孔子极力维护古乐《韶》《武》,古乐是品格高尚、合乎道德传统的音乐。而郑声连当时最喜好古乐的魏文侯在听后都大呼过瘾,犹如现在的摇滚乐带给人的激情。

而孔子觉得郑声淫乱了雅乐,主张“恶郑声之乱雅乐”。

词本是来源于青楼歌妓之唱曲,本就有极其浓艳之色彩,几涉猥亵之意。后来的大家写词,词中之浓艳并非没有了,而艳词之中,却是真情之底,也就艳而不腻,丽而不俗,格调上就高雅了起来。这和艳而无品的郑声无法相比。

王国维在强调词的境界之时,似乎更在乎作词之人的人品。欧阳修和秦观的作品也是偶有艳词,却有真情在其中,便脱其俗意。而周邦彦之词,更多的似乎是簇拥花丛的放浪和肆意,在华丽外衣之下,依旧是一颗纵情享乐的心,这在王国维看来无疑是郑卫之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