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能高效学习法:中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32个技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08:22:05

点击下载

作者: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优能高效学习法:中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32个技巧

优能高效学习法:中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32个技巧试读:

前言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中学阶段毋庸置疑是最充实、最紧张也最劳累的阶段。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就远远看到了中考的挑战已经在向自己靠近,而跨过中考这座山峰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们将通过三年的辛苦历练,去筹备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六年中学生涯,求学路上的万千学子无不关心如何才能学得更好、考得更好。

古人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充分突出了“勤奋”和“刻苦”的价值,也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关键。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移动终端智能设备的普及都在抢夺我们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勤奋和刻苦依旧重要,但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要获得更多的产出,仅仅靠勤奋刻苦是远远不够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显得愈加重要。近几年来,事实上,许多在中高考、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他们往往不仅仅在学业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自己的业余爱好中也能投入适当的时间并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果。我们不禁惊诧,他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何以优秀至此呢?其实,简单地说,是缘于他们的方法。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就是他们日常重复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也就是他们与众不同的方法。

为了把这些与众不同的方法与更多的同学分享,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能推广管理中心邀请了六位中学生中的佼佼者:山东省济南市高考文科第一名、复旦大学本科生汤以诺,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北京大学本科生梁博,福建省福州市高考文科第一名、北京大学本科生柯子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理科第一名、清华大学本科生游正阳,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北京大学本科生牛璐瑶,河南省郑州市高考文科第一名、北京大学本科生罗仪涵,分别就时间管理、效率提升、课堂学习、工具善用、心态调整和应试技巧六个中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主题进行了分享。这本书汇集了六位优秀中学生的学习心得,语言风格轻松,案例丰富,相信对正处于中学阶段的同学们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别人的方法再好,对于自己也依旧只是建议,希望大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应用。第一章 时间管理“删除了我一生中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此言于我,一见清新,再见倾心。时间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的,每一个瞬间都涉及选择。时间管理就像排列组合,小小的时间安排,也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产生大大的不同。时间管理,看似小事,却远非小事。在本章中,我会以时间维度的改变,提出时间管理的方法,并以我的亲身实践,分享两种计划落实的方法。让我们从日复一日的从容笃定中,实现深埋于心的少年梦想。一、多维度的时间管理——每日计划

面对同样的课程表,每个同学看似每天都在做相同的事情,为什么会在学习效果上产生那么大的不同呢?其实,正是每一天时间利用中的微小差距,慢慢积累成了学习质量的巨大不同。一天中有哪些时间可以安排呢?每个时间段可以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从一天的时间管理的可能性中,提升自己的每日竞争力。当你还在感慨星空浩瀚而梦想遥不可期的时候,不如把目光收回,把头低下,把脚踩实,用心耕耘好每一天的学习生活。1.一日之计在于晨:高效利用早自习(1)必不可少的任务意识

昨日的作业已经完成,新一天的课程还未开始,早自习的时间,很容易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中虚度。每日应为早自习确立一个明确的任务,如明确的背诵内容、记忆内容、朗读内容等,从而有效地集中自己的精力,驱散还未褪去的困意,开启一天的学习。(2)抓住语感培养的黄金时间

不管对于文科还是理科的同学,语文和英语都是“江山”巩固的基石,而语文和英语这两门科目都是很需要“语感”的学科。明媚的清晨,何不用来培养自己与语言的亲密度?比如,你可以朗读,出声地并且尽可能优美地读。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多感官以加强印象,还可以让自己从字词句段和抑扬顿挫中收获美感。其实,一个诗意的早读真的会增添你对简单生活的热爱。(3)及时消化知识“瓦块”,在加强记忆中深化理解

昨日学习中新获得的知识,你可能昨晚已经复习过了,也或许因为作业太多没有来得及消化,不管怎样,想要把一个个知识“砖瓦”及时有效地添加到自己的知识“大厦”中,你还需要再去巩固它。早读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黄金时间段,趁着知识点还没有混入记忆碎片,就在早读时间及时消化它并进一步吸收吧。

划分时间段——早自习的效率提高术

小T在一所寄宿制高中读书,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吃过早饭后,到教室中开始早自习。学校统一安排的早自习时间是6:50—7:50,有持续一个小时的完整学习时间。但是早上属于小T易困易走神的时间段,所以她选择把这一个小时切割,分为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三个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安排定量的学习任务,给自己增加完成任务的使命感以提高自己的效率,避免走神。

前10分钟小T可能会进行描图练习、地图精看,或者是记忆一个新学习的知识点,以完成小的目标来获得满足感,从而更好地开启一天的学习。

中间20分钟被小T用来进行语文朗读,小T不仅在书中圈圈画画标注重点,还大声朗读,她觉得这样能把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还能避免忽略一些重要的用法和写法。

后30分钟是小T用来学习英语的时间。她不仅会在这个时间段背诵自己昨日积累的单词、短语和语法,还会朗读一些英文诗歌,渐渐培养起了对于英文诗朗诵的兴趣。因为这个习惯,小T积累了许多地道优美的英文词句,不仅写起英语作文来文思泉涌,还在全国英语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2.关注你的课间:合理安排时间缝隙

下课铃响了,有些同学会像枪膛中推出的子弹一样飞离座位,有些同学整个课间都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其实,当我们思考课间设置的目的时,就会发现,每个学科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思维,我们的大脑也因为长时间的集中精力而需要休息,课与课的间隙,就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调整休息时间,也就是用来“换脑子”的。有意识地关注课间的规划和利用,能够更好地为“一日学习大业”服务。

休息与预备结合——课间的有意识规划

小T的课间时段是10分钟,她一般把这10分钟切割成1分钟、6分钟和3分钟。

前1分钟,她在大脑中快速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以检测自己听课的质量。

中间6分钟则用来休息,她会离开座位,去走廊中接水,去窗边望远,去洗手间,等等,都是这个时间段的常见活动。

临上课前的3分钟,她会坐回座位,让自己从休息状态中回归,简单翻看课本或者做一两道练习题。

对于小T来说,她不仅从课间中获得了足够的休息,可以保证下节课的精力,也进行了很好的心情调整,减缓了自己的学习压力。3.每日的重头戏:合理规划课后学习

同学们在每天上课后,都要经过必不可少的自习课,而自习课上的整块时间是同学们完成当日学习计划,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最佳时机。根据每日课程设置以及任务量的不同,合理地规划自习课时间,是提升每日学习效果最重要的部分。

长时间学习的突破——自习课的节奏把控

小T每天都要上3个小时的晚自习,她常常根据当天学过的内容把自习课分成三部分。在长时间的学习中给自己设立一个个“小目标”,以期将自己的效率维持在最大化。首先,她会拿出20分钟来再次复习当天所学知识,等到自己确定已经对当日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后,她会开始有顺序地完成当日的作业,通常是由难到易。最开始,高度集中的精力能够保证小T解出难题,当后期精力难以保持时,她开始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的或者重复性的工作。这样的安排让小T每天都能很快地完成作业,并且开始她的第三阶段任务:预习。小T会结合次日课程安排,优先理解课程内容中重难点部分,就算难以理解,小T也会写下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上课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听课,为自己答疑解惑。

要点提示

· 收拾好自习课上那些浪费在“不知道做什么事情”状态上的时间。

· 利用时间碎片去日积月累。

· 从由简到难这一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 每日规划的可操作空间远比你想象的多:从早自习到课间再到课后学习。二、多维度的时间管理——一周时间计划

规律、循环,吸引着无数科学家的关注与兴趣,在我们深潜于学习的岁月里,我们也需要探索学习生活的周期与循环,而“一周”便是最可控的循环节。正确对待一周的时间周期,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对我们正在生长的身体和逐渐积累的知识都大有裨益。1.课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从一周整体安排上审视课表

在本章的第一节里,我已经分享了如何结合课表进行每日规划。现在我们从一周的安排上来总体看一下课表:各类课程和学习压力是不是“均匀分布”?通常哪一天自主安排的时间会更多?自己擅长的学科和相对弱势的学科都在哪几天上课?(2)梳理自己需要和想要完成的任务

除去不可知不可测的新任务,我们列出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对任务的耗时量进行预判。任务耗时可以是一天中的几个小时,也可以是几天时间的叠加,在列的过程中,心中就能够形成对于时间松紧度的认知,从而更好地进行任务的取舍。(3)结合课表规划周一至周五的时间

通过对课表的整体审视,我们可以了解每天的时间安排特点。通过梳理“任务列表”,以工作日的五天为单位,我们可以对本周任务有一个明确的感知。在两者的基础上,我们将任务与时间进行最优组合,不仅要“见缝插针”,还要“时尽其用”。

拒绝“心猿意马”

小T是一个想法很多的人,总是“想起一出是一出”。有时,她想起还有没看完的书,就放下作业去看书,导致不得不熬夜完成作业;有时,她会突然想为次日的习题课整理问题,结果忘记了当晚要交的语文习作。为了克服自己因想法多造成的“拖延症”和“不靠谱”,小T决定结合课表进行一周的时间规划。

周一数理化课程比较集中,作业练习量大,当日作业一般以数理化作业为主。完成作业后,小T进行语文或者英语学科的课外阅读。

周二的历史课往往会讲授新的内容,需要及时消化、理解、背诵,小T就在周四课后的自习时间先复习背诵,再做练习。同时,周二一般作业较少,自主安排时间多,小T针对自己相对劣势的学科进行整理、复习、练习。

周四的早课是数学习题课,所以小T将周三晚上设定为进行错题重做和问题整理的“专门时间”。

通过将不同性质和耗时各异的任务合理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小T对于“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不再迷茫了,同时因为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练习和复习,小T感觉自己更能适应课表的节奏了,而且不用突击熬夜了。2.周末:张弛以致远(1)作息稳定是关键

经过一周勤勤恳恳的耕耘,心心念念的周末到来了。周五晚上、周六晚上是可以比较放松的时间;周六早上、周日早上是睡眠格外香甜的日子。周末应当放松,没有早自习,没有要写到很晚的作业,适当晚睡、适当晚起都是很好的调节方式。但,如果快到黎明才睡,日上三竿才起,便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工作日养成的作息平衡。打破作息规律,不仅使周末休息的功能消失殆尽,更会使接下来的新一周浪费在困倦和调整中。(2)周末不是“自习版”周一

很多平时就喜欢在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争分夺秒”的同学,会格外感到周末的可贵,总是早起晚睡,保持高度紧张。确实,周末是一个很宝贵的学习时间,但如果将周末的价值仅仅定义为“不被打断的学习时间”,其实是低效率地过度开发了“周末能源”。唯有张弛有度,方能宁静致远。(3)周末是知识的加油站

周末不是自习的“周一”,周末也不是可以全然放松的“大年初一”。周末不能只学习,也不能不学习。在之后的章节中,我会详细介绍在高中阶段可以经常使用的“三反复”学习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周末的反复。一周接受的知识,需要整理,需要消化,需要练习。在这一点上,没有比处于承前启后位置的周末更合适的时间了。

合理规划周末时间

在学会合理规划时间之前,小T的周末过得非常“随性”。有时,她会在周五晚上看两三部电影,然后睡到中午,用一顿“brunch”(早午饭)打发自己,然后在慵懒和困倦中刷刷手机、看看电视,周六一天就过去了。然后在周六晚上十分慌张,想到自己还有很多作业没有完成,只能在周日紧赶慢赶地完成作业,不仅质量不高,而且心情很差。有时,她周五回家放下书包就学习,周六早上定一个非常早的闹铃,周六周日两天都高度紧张地学习。虽然作业能很快完成,还能多做一些练习,但是她在下一周的周三就会感到非常困倦,天天有一种“盼望周末”的疲劳感。

小T意识到这样不规律、不合理的周末安排,实际上给自己造成了“5+2<7”的影响,于是决定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周末。周五放学早,小T在回家后先学习两个小时,在吃过晚饭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散步,而后看一部电影或者阅读一章节课外书。周六小T让自己比平时晚起一个小时,起来后按照计划完成作业、整理习题。作业少时,小T会和朋友约着去打打网球;作业多时,小T则会利用周六一天的时间完成作业。周日上午,小T会跟随热爱远足的爸爸外出,或者和妈妈一起去购物,有时也会到少年宫参加读书小组活动。但是小T在周日的晚上就不再外出了,她利用这一段时间“收心”,把自己从周末状态中调整回来,为下一周的学习做好准备。几周下来,小T发现不仅自己周末作业的完成质量稳定提高,而且也让周末得到的放松有效地为新一周的学习提供了支持。

要点提示

· 分析一周学习强度,以课表为“石”,加“水”加“沙”。

· 将任务量与时间段特点相结合,做到精力与任务的高效匹配。

· 周末因规划更美好,学习、娱乐都不可少。三、多维度的时间管理——假期的时间计划

曾经听到别人说:“不怕学霸刷题多,就怕学霸放暑假。”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足以窥见寒暑假对于学生,尤其是对于初三、高三学生的重要意义。思想之弦上紧了,行动力还要足够。无数个关于寒暑假的雄心誓言,都抵不过最终毫无落实的苍白无益。常立志不如立长志,不如把每天立的“明天我要学习”的“大旗”,汇总成对于假期科学合理的规划网络。1.把假期的大段时间“以大化小”

对于时长数周甚至数月的假期,我们总感觉有很多时间可以利用,但就是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处于假期模式的我们很容易“浑浑噩噩”。将大的假期分解成小的时间段,在漫长的假期里,对于自己所处的阶段有清晰的把握,有利于我们科学规划假期,合理利用时间。

精打细算假期时间

高三生小T放寒假了,因为是高考前最后一个长假期,小T决定好好利用。在这个假期里,有举家团圆的春节,也有一场需要到外地参加的面试。于是小T将28天的假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放假之后到过年前,她对这一阶段的设定是“以自主进行一轮复习为主,以准备面试为辅”。她打算利用这个时间将一轮复习阶段的知识全部详细地熟悉一遍,将自己上学期的学习心得夯实到知识体系中去,同时,插空进行面试准备。过年期间,小T给自己放了五天假,她在与家人共度春节的同时,去外地参加了面试。年后,小T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对近年试题的自主整理和熟悉。下学期老师就要带着大家一起分析近年试题了,小T想要做好准备,增加自己对于题目的熟悉程度,揣摩出题人的意旨。2.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规律作息

一个人的作息习惯是常年累月养成的,加起来能够占据一年四分之一时间的寒暑假,自然在作息习惯形成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作息紊乱和缺乏锻炼是两大假期恶习,只有注意克服恶习,稳定作息,加强锻炼,才能在身体上和学习上双赢。(1)注意调整作息

假期的学习强度远远低于开学后的学习强度,假期的睡眠时间总体上也大于平时的睡眠时间。开学后,在学习强度增加和睡眠时间减少的情况下,很多同学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只能在刚开学的一到两周内进行调整,不仅是一种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会对整个学期造成不好的影响。许多高度自律的同学,在假期中能够自始至终地保持稳定作息,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在整个假期里都保持规律的作息难度太大,那么,最起码要在开学前预留1~2周的时间进行作息调整。(2)抓住难得的锻炼时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力是学习的保障。身体素质的好坏,不仅会体现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更会在关键的冲刺阶段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精力、耐力和专注力。平时因为学业压力大而疏于锻炼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就一定要抓住假期这一宝贵的锻炼时机。冬阳正好,夏歌悠扬,锻炼正当时。

为冲刺做好“身体准备”

一直不喜欢锻炼的小T在高三下学期觉得格外吃力,每天的高强度学习让她的身体有些吃不消。首先由于精力不足,她经常在早自习和晚自习时犯困,有时累了想要在桌面上趴一会儿,却不知不觉地睡过了一节课。她为此十分苦恼,决定熬夜来补足自己因劳累而浪费的学习时间。谁知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不出两周,她就病倒了,不得不在课程密集的周三请假到医院看病,在家休养,她的内心急上加急。病好后,小T痛定思痛,决定开始锻炼身体,她试图跟上学校的每日跑操,渐渐地从一圈都跑不下来变得能跑一圈、两圈。就连备考的黄金周末,小T也会抽出15分钟的时间,绕着楼慢跑一会儿。后来,小T的身体慢慢变好,直到高考前都再没出过什么岔子。3.开阔视野、提高境界:抓住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黄金时间(1)让身心“走出去”

学习压力较小、自主空间较大的寒暑假时间,是我们难得的提升机会。因为我们不仅应该拥有从容的心境,也要有更多个性化发展的空间。让自己的“身”走出去,不仅指在自然和人文风光中陶冶性情,还指参加素质拓展、专题研究等主题夏令营。让自己的“心”走出去,则是可以通过读书、观影、练习乐器等让自己感受另一种美好。“身心”出走,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也是自身软实力的无形提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平时过着“三点一线”生活的小T在上学期间很少能有机会外出,一直坚持的小提琴练习也不得不因学业压力较大而搁置。为此,小T决定好好利用假期时间,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除了预习之外,小T在假期中与朋友进行了一场博物馆之旅,并有计划地阅读了《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学后,小T在历史课上与大家分享了假期见闻,并且觉得自己写起作文来素材不再那么匮乏干瘪了。(2)预习工作不可少

只有休闲娱乐的假期固然舒适,却因缺少学习而略显单薄。在学业正式开始之前,在假期进行有效的预习,才能对接下来的学习有所准备。(3)制订假期作业以及复习计划

有一定休闲娱乐时间的假期,必定建立在扎实的复习与知识的掌握上。面对繁杂而又多样的暑假作业,首先不要抱有畏难心理。如果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分配到整个暑假,其实每天茶余饭后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完成。所以,面对作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假期安排,提前做好规划,将作业化整为零。完成作业的过程也就相当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每天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悄然巩固基础。

要点提示

· 以大化小,集约“消费”假期时间。

· 投资自己的身体,假期锻炼正当时。

· 提升软实力,巩固硬实力——开阔视野,做好预习。四、让计划落地1.前提:提前规划

活在当下,会给人带来宁静,有利于我们专注于脚下。有效规划,会使人感到责任,有利于我们把握机会。适当地提前规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从而为即将到来的机会做好准备。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小T想要参加一个一年一度的作文比赛,查明比赛时间后,小T决定在假期提前做规划,好让自己做好充足的准备。此时距离比赛还有四个月,小T根据时间轴制订了“准备阅读资料、寻找作文素材—初稿写作—寻求点评—初稿修改—终稿完成”的计划,在作文比赛前完成了自己的参赛作品。2.方法:“三反复”

反复,不等于重复,而是对所学知识的要点与核心的巩固。结合关于记忆规律的科学研究与个人的实践经历,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摸索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并将其作为自己学习计划落实的有效工具。以下这种“三反复”的学习方法,可供大家参考。(1)课后反复

伴随着下课铃声,很多同学会迫不及待地离开座位,或是掏出久违的手机。然而有一些同学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先静坐在座位上“沉思”,他们所做的便是重温刚刚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刚上完课,最好先把课上讲的内容在脑子里简单地过一下,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对于新知识的记忆处在最鲜活的状态下,及时回顾反复,会很快帮我们巩固记忆并加深印象。(2)作业反复

晚上坐在书桌前,拿出功课想要完成今天的任务时,不要急着做作业,不妨先来回想一下,这一科今天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先想好大致的步骤和框架,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就会很容易产生熟悉感,大脑也会回到白天课堂上积极的状态。先复习再写作业,也可以省去一部分写作业时频繁翻书的时间。(3)睡前反复

结束了一天的功课,可千万不要在疲倦中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迅速完成洗漱,然后进入梦乡。为了保证更好地掌握知识,可以在刷牙、洗澡的同时,回想一下今天的学习过程。在身心开始放松后,再次反复,这会加深在精神状态不同的情况下的记忆,同时作为对一天学习的总结,也会使自己“看到”所学的成果,从而产生成就感,不但夯实了知识,还为自己补充了动力。

忽视反复,埋下导火索

小L不是一个耐心的同学。虽然对于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可以迅速理解,但面对45分钟的课程,他还是会感觉到疲惫和烦躁。所以,一下课,小L就会立即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找他的朋友谈天说地,嬉戏打闹,反正上课讲的东西都听懂了。晚上吃完饭,当小L拿出作业开始学习时,他总是想不起来一些知识点的细节,比如新学的解法步骤,上课刚背过的定义、概念,等等。这种时候,他才不得不拿出课本和笔记,一点一点地对照作业要求完成任务。小L从来不是一个勤于复习的人。第二天上课,当老师提问他时,明明昨晚刚刚做完的作业,现在回答问题时却遗漏了一点细节。他觉得这些纰漏微不足道,但这却会成为他日后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导火索。3.两个列计划的原则(1)时间优先原则

这一原则指的是在列计划时,优先考虑时间安排和规划,提早计划。我们所做的一切计划,都仰仗着时间的充裕,这意味着我们在做计划时,需要优先考虑时间的可容纳度,毕竟有限的时间只能承载有限的事件。做计划时标明时间的优先级,能够确保计划的严谨性和完善性,避免由于自身松散而导致的“弹性执行”(这将会一再拖延我们的工作进度)。制订计划一定要提前,因为这是我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2)梯度原则

梯度原则是基于时间优先原则,进一步做出的规划。有了完善的安排,充裕的时间,我们就需要考虑事件的顺序。任何计划中的项目都不是随便排布的,有些事情可能是因为既有的约定而必须定在某一个时间段,而其他事情的安排,或是依照重要程度,或是参考紧急程度,都需要体现出阶级梯度,以此保证计划高效落实。4.两种计划落实的方法(1)时间管理式

正如之前提到的,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假期,里面都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安排,在考试前甚至可以精确计划到每一秒,从早到晚,细致入微,甚至到进入考场前看什么书,带多少笔都有详细规划。时间管理的魅力在于,它会给你一份精细的列项,深思熟虑后的判断可以让我们变得如机器一般精准、高效,从而从实质上、心理上提高效率,并确保计划的完成程度。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情况,可供大家参考。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会需要在时间规划上给突发事件留出一些弹性时间。(2)任务管理式

任务管理式的落实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制定一系列任务,然后由自己来完成。然而,制定任务的难度,以及任务与所学项目的相关性,都需要在深思熟虑之后进行权衡。不恰当的任务并不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达成目标,难以将多方面的知识内容融会贯通,激发学习兴趣。“任务管理式”的学习方法,可以将我们制订的、有一些“缥缈感”的计划变得实质化。我们可以借助便利贴、记事本,把一个个计划变成现实的任务,消除浮躁空泛的“应付式”学习,真正做到脚踏实地。

两种方式巧妙结合

小L自从高一的暑假开始养成制订计划的习惯后,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学习效率的提高,因为计划会指引给他明确的方向。然而,随着高三学习任务的加重,课外活动的增多,以及休闲娱乐的诱惑,小L开始感觉力不从心,往往做好的计划得不到全面的实行,繁多的任务和突发的状况,使得他不得不在时间紧迫的时候有所取舍,放弃掉一些原本应该投入时间的项目。慢慢的,小L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执行力。小L正是由于没有成型的计划落实体系,才导致他的计划渐渐失去了效益。计划的落实应该有一种强迫式的,又或是诱导式的方法,使你不得不按照列表完成计划,达成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这也是小L目前正在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要点提示

·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 “三反复”:计划落实的有效工具。

· 根据事情的紧要程度设定时间优先级和任务管理梯度,让计划脚踏实地。五、鱼和熊掌亦可兼得:用时间规划平衡学业与课外活动

作为学生,大家无比清楚地知道,在目前的阶段,学习是最需要用心经营的事业。当努力去探索中学生涯的另一种可能性,去参加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发展兴趣爱好的时候,经常会面对学业与活动不能兼顾的窘境。如果大家因此而手足无措,不如从时间规划上入手,实现自己“学习+N”的全面发展。1.巧用时间规划:分清主次,游刃有余

有限的时间是一块蛋糕,如何分配是一门学问。规划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因为对自己负责的人总会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把每一件事都放在属于它们的时间段里。而对于不同项目的判断分析,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除了固定的学习时间,我们需要根据其他活动的优先级、难度,来为它们规划合适的时间。在中学阶段,学业要分的蛋糕必须要大于其他活动所分的蛋糕。(1)“学业”为石,填充时间容器

想要使其他活动与学业有机结合,我们要在根本上保障学业在时间分配中的重要地位。活动再多,精力再投入,我们也要确立一个“学习时间占比红线”,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状况。(2)“活动”为“沙”,巧用碎片化时间

碎片化的时间,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些细小的部分,很容易磨损在紧张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鞋底的一粒沙会牵扯你的一整趟旅行,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却磨掉了你大把的时光。如果将所有的时间细流全部收集起来,形成的江海会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真正让我们拥有额外的“时间”,给予我们平衡好各项活动的“底气”。2.信赖时间规划:该收该放,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在“活动”与“学习”中艰难切换时,我们不妨服从于计划的“权威”。在宏观分配时间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信赖自己的时间规划,明确判断和定位自己所处的时间,该收时就收,该放时就放。

巧妙利用计划的“权威”

小T最近一直在准备自己的建模比赛,经常会在学习过程中走神。为了使自己集中精力,小T决定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自习课上,她突然想到一个改进建模方案的好点子,正想与同组的小L讨论,但她看到计划上标注此时为“学习时间”,于是决定暂时记下点子,等到休息的时间再与小L讨论。

要点提示

· 学业为主,活动“巧”参加。

· 及时调整,收心入神。

· 信赖计划,形成良性循环。第二章 效率提升

我们常常感慨时间不够,作业难以完成,制订的计划来不及做,却常常忽略自己的学习是否高效,方法是否得当。决定成果的两个维度是效率和时间,大多数人都在努力做到争分夺秒,但能始终坚持高效学习的却寥寥无几。本章将提供在学习策略上提高效率的思维方式和在具体学习中提高效率的小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一、建立自己的学科知识系统

一个学科的知识系统包括基础的教材知识和在题目、课外材料中吸收的新知识,“成建制地”“系统性地”工作,有利于我们提高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效率。1.学科知识的原始积累

从对全新科目一无所知,到能够独立完成一套综合的试卷,我们用两三年的时间掌握了达到高考要求的大部分知识。但你是否想过,其实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和考试中被“重新塑造过的”。在一场完整而严格的考试中,真正决定成绩的是坚实的知识基础、清晰的做题思路和足够的解题技巧,而不是缺少组织的知识总量。那我们该如何明确知识层次,避免“把所有的知识都装在一个筐里”呢?(1)确定不同学科的核心内容

知识本身是没有高下之别的,但不同知识在高考中的轻重却是有所不同的。每个学科的核心内容都被写在考纲上。考纲甚至给出了它们的重要程度排序。这些知识的考察方式也被固定成有限的几种题型。这两个方面都是有迹可循且边界清晰的。(2)地毯式排查

我们常说的“回归课本”就是在这一步。一个完全由试题和技巧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必然是支离破碎的。我们需要内容明确、重点分明、层次清晰的知识架构。试卷来源于教材,学习的首要任务不是去训练某个具体的“常考题型”,而是对着考纲,结合教材,构筑自己的知识框架。“考点”只是描绘了知识的轮廓,教科书却构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躯体。阅读课本对知识理解的提升和漏洞的弥补是极其有效的。(3)借助题目深化思考

高考的应试化程度之高,甚至足以使一个从来只是做题、背题型的人拿到不错的分数。但是我们不能被这种应试化的形式和少数人以此谋得的小好处所蒙蔽,应该把做题定位成构筑知识体系的重要一步,而不是全部。

先有学科知识体系,掌握大部分知识;再用题目查漏补缺,掌握题型解答技巧,拓展思路,提高速度。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过程。能够踏实完成这个过程的同学,在高考复习后期会极具上升潜力。2.借助题目更新知识

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感受:那些绞尽脑汁勉强做出来的题目,一个月后再遇到可能还是需要抓耳挠腮一番;那些错过的知识点和疏忽的细节,下一次也还是会重蹈覆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做了题,却没有“更新知识”。这时,我们付出了“学习时间”,却并没有获得“学习回报”,就像是力的方向垂直于速度,费力却不做功。想要避免这种“时间上的浪费”,需要我们对于完成的题目进行充分的反思,以便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1)错题本的必要性

永远朝着“题不二错”的境界努力。包括语文、英语在内的每一科,都应该有自己的错题本,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参照后面“工具善用”章节的内容。(2)举一反三与归纳《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首先要试着拓展自己的思路,衍生已经记录的题型,其次要善于发现同类型的题目,并且把它们记录在一起进行比较。(3)及时有效地复习

只有可以熟练使用的知识,才是真正能帮你提高分数的知识。考试的时候,我们很少冒险使用自己不熟悉的方法解题,所以如果需要掌握这种方法,就要不断复习到完全熟练它为止。如果不是以开阔眼界为目的,对知识的浅尝辄止就是对时间的浪费,要么不去了解它,要么彻底弄懂它。3.建立一整套固定的消化系统

做到了知识体系扎实,并能够不断地为它添砖加瓦,我们就可以试着让这种“小作坊”式的工作“工业化”了。简而言之,就是建立一套专属于自己的“消化体系”。对于学习中的“常见场景”都有一套自己熟悉的“处理方式”。(1)课间时间,闲暇时间

许多下课仍然可以保持学习状态的同学,常常把这短短的10分钟花在完善笔记、复习预习上。但大家要意识到:课间不但是帮助我们调整状态的休息时间,同样也是优质的“交流时间”。像是诗歌鉴赏和英语阅读这些主观性比较强的题型,高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某种“贴合出题人意图的答题思路”。长期、频繁地与老师同学交流,有利于开拓自己的思路,跳出固有印象对自己的束缚。所以在时间较为充裕的大课间,我更加推荐大家用这个时间段来请教别人或者交流问题。(2)一日结束

这是审视当日计划完成情况、制订第二天新计划的最好时间。统计一下自己今天完成的工作,看看有哪些是需要延续到明天或者更久的,有哪些是需要及时复习巩固的,有哪些是需要和老师同学交流的。如果觉得自己今天成就满满,对第二天充满了期待,那晚上入睡也会变得容易。(3)考后时间

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本节的核心。在高三后期考试极其频繁的情况下,最好要建立一套“基于考试的消化体系”,即具体到每一科的每一道题在考后该如何处理消化。用语文来举个例子。

语文卷子的处理

语文考试后的晚自习。对过答案后,小C开始用自己熟悉的“流水线作业”来处理考卷。

· 论述类文本:明确十二个选项每一个的错因,其实无外乎是前人整理好的那几种类型。某一个选项如果自己无法总结出原因,说明自己在这方面掌握得不扎实(当然还有一种小概率的原因是题目出得太差了),等着随后和同学讨论或者问老师。

· 阅读:总结出现的生僻题型,根据答案感受做题思路。适合当作文素材的人物传记,可以把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和故事勾勒一遍,再附上几个关键词。有时间的话可以扩写成直接能用在作文中的段落。

· 古诗文阅读:标记实词含义,积累没见过的文学常识,总结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知识点和主观题思路。

· 默写和后面的综合类题目:默写——把易错字词在课本上标一遍,成语病句——积累更新在笔记本上。凡是没见过的题型,没想到的点都做一遍记录。

· 作文:试着再找出几个相关论据,把原来的论述思路努力深挖一步。等到高分范文发下来后,便可以着手重写作文了。

· 最后,总览自己卷子的错题点,不熟悉的点、需要进一步学习的点,记录在册,确定接下来一段时间语文学科的侧重和任务。

要点提示

· 左手拿课本,右手拿考纲,构建知识框架。

· 通过题目训练扩充知识框架。

· 做题之后必反思,错题之后必记录。错题总是有原因的,不能安慰自己粗心就直接略过。

· 及时复习,在某个知识学过之后就应该在日程中确定好之后的复习计划。

· 重视课间交流,一天的学习结束之后注意回顾展望。

· 考后认真处理每一道考题,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处理方法。二、树立学习上的“品牌意识”

所谓“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品牌意识”的主要思想是要在高考科目当中有自己擅长的一两科,在每个科目中有自己擅长的几个板块,在每个板块中有自己擅长的几种题型,是一种要把自己的一些方面打造成“明星”的“品牌意识”。1.“品牌意识”带来的效益:细化目标,获得激励“打造自己品牌”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是把“大动作”拆解成“小动作”,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并及时享受阶段性成果带来的激励感。

我们希望自己每一科都很优秀,但是这很难达成。于是我们先退一步,让其中一两个学科“做得不错”,再以此为据点,步步为营,争取把优势延伸到其他科目。同理,我们在实现“让自己的某一科足够优秀”的过程当中,最好先争取使某些板块“固若金汤”,再把优势延伸到整个学科。一个大的目标就被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而小目标的达成也使得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可以更大程度地倾斜于剩余的部分,所以这也是拯救焦虑、变得专注的好办法。(1)方便做计划,可操作性强

假如你已经很擅长三角函数,那么在复习过程中自然会觉得轻松,也就更能把时间用在其他地方。这实际上是使“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复习方式变得“有侧重,有计划”。每一个已经成为“品牌项目”的板块,都像是你内心深处那个“待办列表”中已经划去的一行,让人轻松且目标清晰。同时,“认真学数学”这样宽泛无力的考后总结远远不如“加深对抽象函数求导的理解”这样的目标来得更实在一些。我们所选的突破点越小,便越具有可操作性。(2)有激励作用

让人沮丧的常常不是学习本身,而是遥遥无期的回报和看不见的进步。我们希望每天都能看见自己的成长。努力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或许它只是解析几何当中的某一个题型。当你下一次遇见它时,那种毫不犹豫的自信和水到渠成的思路所带来的成就感会让人上瘾。你甚至可能成为大家心中的“解析几何大神”。本来对数学避之不及的你会因为一步一步的突破,获得巨大的提升。2.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

优势建立的初期,我们需要向自己选中的科目、板块、题型倾斜大量的时间。毕竟我们在分配学习时间的时候注定是不平衡的,不用产生对其他科目的“愧疚感”或是“惶恐感”。只要能够对整个过程(选择科目、付出时间、调整目标)有清晰的规划,就能尽在掌握之中。(1)选择科目

第一个“品牌科目”的选择尤其重要,至少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喜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科目是非常明智的。“万事开头难”,如果一开始就从自己最想要提分的学科(常常是自己学得最不好,也是最不喜欢的学科)着手,相当于难上加难。考试已经很让人头痛了,我们不应该人为地为自己加大难度。

第二,长远角度。

从长远来看,语文和英语更加适合当成首先突破的科目。因为这两科更加看重底蕴积累,并且因为题型和考察内容长期变化不大,所以是可以“以一贯之”的学科。一旦有所突破,它的分数是非常稳定的。不像数学,即使做到了“比较优秀”,也很容易遇见不会的题目。

第三,困难程度。

从“困难程度”来看,数学、物理等科目略胜一筹,当然也许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令自己发愁的不同“难点”。困难总是要克服的,趁着有时间早一点攻克总比晚一点要好。对大多数人来讲的“合适”并不意味着对你自己合适。科目选择最终还是要综合考虑喜好、长远发展、困难程度等多个方面,还是要向比较了解自己的老师、同学咨询意见,综合考虑。无论是选了自己最擅长的一科,还是选了最合理的一科,选择之后,便是坚持。(2)付出时间

时间的付出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既然选择了“品牌科目”,就要对时间的分配有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在保证其他科目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在这一科上投入时间。不同人对于“稳定”的要求不一样,能做到其他科目稳中有升的同时品牌科目有大幅度提高自然是最好的。但如果退而求其次,先放一放其他科目,让品牌科目先提升起来,这也是可以接受的。(3)调整目标

一个学科的提升没有确切的上限。你在擅长一个科目后很可能就更乐意做这个科目的题目,但实际上你在这个科目上的水平已经足以应对考试。这个时候不要再继续把大量时间投进这个学科了,因为其他学科也需要投入时间和用心呵护。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标准线,比如“单科年级排名比自己总分的年级排名高20%”,当“品牌科目”过线并保持稳定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考虑下一个目标。每一轮科目的提升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当我们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新一轮科目的提升了。

要点提示

· 选择一两门学科集中突破。

· 其他学科可以暂时为你所选的“品牌学科”的学习让渡时间。

· 选择学科的时候多考虑老师的意见和自己的现实情况。

· 品牌科目打造成功后,及时进行新一轮科目提升。三、培养大局观

对于不同的学科,学习进程是截然不同的。英语和语文绝非一日之功,数学不可能单纯依靠背诵记忆就万事大吉。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方式分取你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以不同的转化率体现在分数上。所以,在什么时期该侧重哪一科,在长期规划中每一科处于什么地位,如何先快速地使用“学科红利”使分数完成突跃,又如何在长期的坚持中突破瓶颈,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1.尽早学好语文和英语

语文和英语适合在前期就大量投入时间,并作为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品牌学科”来培养。因为它们都非常需要长期的积累,并且分数比较容易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从知识的广度或者题型来看,这两科从高一到高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语文和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近乎“一劳永逸”的。站在三年的角度来看,越早掌握这两科的学习心得,就越能获得高效的收益。2.应试中的大局观

有一件事情是很多人整个高中阶段都没能真正想透彻的,那就是一张卷子几乎是没法得满分的。想要拿到高分不需要我们会做每一道题,甚至某些难题完全不会也可以,并不存在一种“这道题的分数必须要拿到”的说法,没有哪道题是非做不可的。(1)简单的比较

作文45分和作文50分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天差地别的(全国卷作文满分为60分),但是从总分的角度看,这5分和数学一道选择题的5分并没有任何区别。对我们来说,作文想要从一个接近平均分的45分提升到算是高分作文的50分,需要付出的努力非常大。而练熟一个自己经常犯错的数学题型(比如解析几何的选择题)的困难程度,绝对要小于作文提升这5分的难度。同理,英语作文的几分之差、数学压轴题的最后一问做不出来所失去的那几分,放在个人失去的总分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很多时候值得我们发愁的不应该是那些华而不实的“硬骨头”,而应该是更多来自其他方面的问题。这并不是告诉大家不要去争取这些分数,而是提醒大家明白主次。(2)考试时的取舍

平时训练时可以尽情地给自己加难度,比如限制时间、限制方法,再比如看到难题也要努力啃下来。但考试的时候目标是拿到更高的分数,那么选择题可以使用排除法,填空题可以半猜半算获得答案,碰到难题也不一定要死磕,或许用省出来的时间检查会更加有收获。如果一道题的难点在于计算和过程分析,那可以试着多投入些时间,耐心攻克一下。但如果难点在于找寻巧妙的思路,那在一番尝试无果后就大可以放弃,安心去做其他的题。(3)考虑边际效应

饥饿的人吃到的第四个包子远不及第一个包子更美味,想要把分数从80分提升到100分所要付出的努力远大于从60分到80分。随着分数的提升,我们需要在一科中投入更多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之前差不多的效果。提分的最优策略应该是直面弱势学科,在最容易看见收益的地方耕耘。这和我们提到的“品牌意识”似乎有些矛盾,但事实上这两种说法各有道理,关键在于对程度的把握。目标不同的同学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不一样的,比如有志于凭借高考进入顶尖大学的同学,英语、数学的140分是一个迟早要面对的“坎”(不同地区或许有差异)。如果你不愿意上这个线,那其他的科目就要承担更大的压力,最后算起来还是得不偿失。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普通通、没有哪一个科目算得上是“天资卓越”的同学,终究还是要靠所有学科一起发力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仔细想想,自己所有的学科是否“水平相当”,对轻重缓急的分配是否真的合理。

“提升总分”的策略

一直以来,小C的语文、英语都属于尚可的范畴,而数学、物理则是一塌糊涂。小C“提升总分”的方案是这样的:每天抽出时间来背背英语和语文的知识点,但是不过分费心。牺牲一部分相对不重要的作业时间,开始按照板块复习物理题目,从受力分析,到能量与功,再到万有引力与航天,每一个阶段稳扎稳打地复习。选择题的正确率和基础中档大题的得分率在一个月内迅速提升。那之后,他没有选择继续花费时间在物理上,转而投身数学专项学习。这样的决策让他的总分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并为下一轮“分数提升”打好了基础。3.提前了解高中生活

对于即将升上高中的同学,如果能够提早了解整个高中生活会经历哪些阶段,学到哪些知识,平日里就会更加胸有成竹,眼界也会更加开阔。

高二的同学已经比较熟悉高中学习的内容和途径了,这个时候可以试着了解一下考纲。我本人的高中学习的进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高一:适应高中生活,参加课外活动,决定文理科,决定是否参加学习竞赛,为不同学科打下基础。

· 高二:行到中途,介于开始时候的壮志和最后阶段前的紧张之间,大多数人都比较安逸。这个时候基本学完了高中的所有课程。

· 一轮复习:重新拾起高一高二的所有知识,初步整合。

· 二轮复习:分模块提高,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 (不同学校不一样的)三轮、四轮复习:做题,提高应试能力。

· 奔赴高考。

要点提示

· 越早在语文、英语上下功夫越好。

· 考试的时候最重视的应该是总分。

· 日常学习中既不要过于“迎难而上”,让大把的时间打了水漂;也不能轻易用“木桶原理”安慰自己放弃攻克难题,让每一科都“姿色平平”。

· 尽早请教学长或老师,了解整个高中生活的脉络。四、谈谈“刷题”“刷题”是每一个高中生绕不开的前进过程。我觉得这里的这个“刷”字远比“做”字要切合、巧妙得多。总有一个时刻,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完成很多题目,或是为了查漏补缺,或是为了开阔眼界,或是为了保持手感。这一节就来讲“如何有效地刷题”。我们试着从“刷题的目的和优先度”“甄选题目”“不同类型题目的使用”三个角度来思考。1.刷题的目的和优先度

高效的前提是目的性,支撑我们做题的理由绝对不能是“同桌在刷题”。以下是关于刷题的目的和不同目的的优先度的一些看法:(1)查漏补缺

这应该作为我们大部分刷题时间的指向标。通过做题发现自己在某个方面的知识漏洞,或者通过做题巩固自己对某个板块的知识、某种题型的理解。查漏补缺的要点在于先把重点知识搞定,再去梳理细枝末节。分清主次是第一位的。与其在一些难题、偏题、怪题上纠结,不如先让自己对于基础题和中档题的掌握达到一个不错的层次。但同时我们不能总是扬长避短,也要敢于直面自己的弱项并迎难而上。克服自己的弱点是我们终将面对的战役。

优先度:总的来说,查漏补缺应该是刷题时最优先要考虑的。(2)开阔眼界

虽然高中知识的总量不变,但出题人每年总是能想出来新鲜的考查方式。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旧瓶装新酒”式的创新对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并不高,反倒是比较考验阅题量和套用经典模型的能力。毕竟,见得多了自然就能够看透各种细节和心思。想要在题海中开阔眼界,就需要多做本年新出炉的题目和历史上出得非常巧妙的题目,或者其他省市高考卷子中能让人触类旁通的题目。

优先度:因为这个目的算是“上层建筑”,所以优先度低于“查漏补缺”,适合学有余力的同学。(3)保持手感

抱着这种目的的同学大多数是在全力准备考试中。这种情景下我们并不是为了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刷题的,而是为了熟悉考试时的心理状态,为了提高时间把握能力、取舍能力、心理素质和判断力。所以在态度上不要过于纠结某道题的掌握程度和得失,而是看重总体把握能力和总分,就像是真正的考试一样。这个时候所选的题目也要尽可能贴近真实考试的形式。成套的卷子是最好的,如果时间不足的话也可以单独找自己不擅长的某一个部分练习,比如使用数学小题集等。

优先度:在平时,这种刷题的优先度是最低的。但到了每一次大型考试前的一两天、高考前的两三周,最好优先考虑这种刷题模式,因为它对于提分的帮助是最大的。2.甄选题目

市面上的题是做不完的。所以我们有限的时间应该用来做“好题”。我对“好题”的定义是“思路清晰、富有创新性的题目,或者足够经典、答案合理、有解析的题目”。想要有完整的、随用随有的“题库”,我们大概需要准备这些材料:

· 自己所在考区的历年高考题;

· 不是自己考区的,但是符合自己考试大纲的历年高考题;

· 高考先进省市的模拟题,超级中学的模拟题;

· 按照模块详细整理过,印刷质量好,答案解析清楚的习题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