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就是幸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09:23:52

点击下载

作者:杨承清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拥有就是幸福

拥有就是幸福试读:

前言

幸福就在前方,而我一直在路上。每个人都行走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我们也总是在问:“到底什么是幸福?”

囊空如洗的时候,认为有钱就是幸福;缠绵病榻的时候,觉得健康就是幸福;没有房子的时候,有间陋室就是幸福;有了房子,再有车就是幸福……人们眼中的幸福在不断变化。

就这样,我们谈论幸福,聊着聊着,却忘了该如何幸福。

幸福,就是在不期而遇的刹那领悟。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你的心中充满阳光,也就是说,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当你追寻成功的脚步急匆匆,不停歇,你是否就能感觉到安全和幸福?

当我们在外界找不到安全感和幸福感时,回归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在浮躁的俗世洪流中保持平静是最难的,也是人们最希望的。

有没有一种让我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感觉到幸福的方法呢?这看起来似乎矛盾,却很有意思;很有挑战性,未必不能达到。

其实幸福与成功并不矛盾,如果说它们是两座相连的双子塔,我们该怎样攀登呢?

据说能够到达高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具有飞翔能力的鹰和蜗牛。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老鹰的能力,但蜗牛的胜出就让很多人意外了。

蜗牛做了什么?其实就是每一步的坚持。幸福如同金字塔,坚持过好每一天,你就能到达顶峰,不是吗?

你要知道,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得不到的,也不是已失去的,而是现在拥有的。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只要拥有,就是幸福。

获取人生的幸福并不复杂!只要你懂得仔细去体味生活,感激你现在所拥有的,你就会发现幸福的方法。

本书告诉你的就是如何度过每一天,选择怎样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才能让幸福敲开你的心扉。

Part 01 勤扫灵魂垢,心向燃灯人

罗素在《走向幸福》一书中指出:“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亦有专家做过相关调查,得出结论,幸福感大小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很大关联。懂得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人往往会有较高的幸福指数。所以,我们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反观自心,尽量做一个豁达大度、心有大爱的人,幸福就会简单得多。

幸福是一场修行

修行本是佛家用语。在佛家看来,人生本是苦的,而这份苦是可以解脱的,这个解脱的过程就叫修行。

如果你觉得此刻的自己很“不幸福”,渴望得到“幸福”,那么,不妨试着理解一下“修行”这个词。它似一条路,通往心灵最深处;又似一架扶梯,当你行至人生旅途最黑暗、最崎岖之地,帮着你渡过难关,通向光明,实现圆满,求到幸福。

最能体现“修行”在幸福中的重要性的,莫过于《西游记》的故事。师徒四人结伴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成正果,取得真经。他们四个人在如来佛祖前听封时那般虔诚的神态、激动的神情,让人久久难忘。

想想看,这师徒四人真是各有各的“不幸”。齐天大圣最早倒是逍遥自在的,得了道有了本事,占山为王好不快活,无奈斗志昂扬闹到了天上去,得罪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落得个五行山下苦压500年的下场。要不是唐僧来救他,还不知要苦熬到何年何月。

唐僧也很惨,从小就没有爹妈,磕磕绊绊地长大了,却被观音菩萨相中,去做那取经人。这看似幸运的事却伴随着各种艰难险阻,因为他的肉可以让人长生,每个妖怪都想吃了他成仙,真可谓“才出龙潭又入虎穴”,实在不是“倒霉”两个字可以形容的。

此外,那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却被错投猪胎,到高老庄抢媳妇被人追着打。沙僧本是卷帘大将,却因打碎了茶杯而被罚到河水里当妖怪。他们都够“不幸”的。他们唯有跟着唐僧一路西行,磨炼修行,才能在诸多苦难中洗脱出来,立地成佛,实现幸福。

这么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师徒四人的身上都有我们凡人的影子,有的人本领大、胆子大却脾气火暴,像孙悟空;有的人没本事没脑子还贪玩,像猪八戒;有的人木讷老实像沙僧;也有人优柔寡断、心慈手软却意志坚定,像唐僧……不管你像哪一个,都会有自己的“不幸”,都渴望求得自己的“幸福”,那么,不妨捺着性子去修行一番。

星云大师在《宽容的智慧》一书中曾分析道:人的所谓“苦”,“不外我与物、我与人、我与身、我与心、我与欲、我与见、我与自然的关系不调和。这一切都起因于我们心中有了种种分别、执着、妄想,因此才会迷惑颠倒、烦恼重重。”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做人与处世》中写过一段话:“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修行,就是帮助我们厘清上述这几层关系,找出“苦根”,剔除“苦味”,收获甜蜜幸福。

我们生长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乱的侵害,也少有饥馑的威胁,不过是为了升职、加薪、房子、车子的事伤脑筋,或者为你侬我侬、卿卿我我的小儿女之情绞尽脑汁。把这些苦当作生命对你的历练和考验,鼓足勇气去面对,终究会迎来甘之如饴的果实。人生箴言修行不拘泥于形式,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更注重内心的自省和修炼。每天抽出几分钟置身于安静的环境之中,给自己冥想的时间,反问自己,那些拖累你的事真的很重要吗?如果这些是通向最终目标的必经之路,那么,暂时忍受这些苦难的折磨也是值得的!

修炼人格,做幸福的主角

在众多皱着眉头求职无果的“倒霉”毕业生中间,梅朵算是一个“幸运儿”。同学们都说:“你走了狗屎运啊!”“你到底有什么秘诀?”“你真是太会演戏了!”

这些“赞誉”中有些是真心的,当然,也有一些夹杂着嘲讽和讥诮。但是梅朵装作没听到,她坚持认为,自己的“幸运”来得有道理。

这还要从那场招聘会说起。

梅朵在大学里主修专业是财务,当然想进到实力很强的王牌企业中,如果进不去,退而求其次到名牌企业做财务工作也是好的。所以,她在投简历的时候就盯准了这些目标。无奈的是,她的竞争对手太多了,她的学校不是名校,又没有太多相关的工作经验,得到梦寐以求的工作的希望堪称渺茫。

终于,一个大企业的面试官拿到她的简历之后答应给她两分钟简单面试的机会。梅朵把事先准备好的自我介绍说了一通,眼看着面试官就要把她的简历“PASS”掉,她万分着急地喊了一句说:“请您务必给我一个回复好吗?”“你等电话吧!”面试官很官方地应付着。“您一定要守信用呀!”梅朵非常认真恳切地说。

面试官被这个小姑娘的执拗和较真逗笑了,说:“小同学,如果我们觉得你的简历合适,一定会打电话通知你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如果一个星期之内没有通知,那就……对不起了。”“不不,”梅朵急了,“麻烦您一定要给我一个回复好吗?”她从钱包里拿出5角钱递给面试官,“我知道,HR很忙,但是我求您务必给我一个回复。如果我被淘汰了,就请您给我打个电话知会一声,这5角钱是电话费,我不占公司的便宜。”

这最后一句话引起了面试官的极大兴趣,他没有去接那5角钱,而是重新抬头打量了一下梅朵,然后把头凑到一旁的HR身边咬了咬耳朵,那人也接过梅朵的简历看了看,笑说:“这小姑娘还真有意思,那好,我们现在就通知你,下周一你来参加第二轮面试吧。”

梅朵真以为自己是被幸运的闪电击中了,那HR却补充了一句说:“实话实说,你的简历实在很普通,但是,你的态度和人格我们是非常欣赏的。做财务工作就是要认真,就是要公私分明。难得你小小年纪就能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很希望有你这样的新员工加入。”

在这个“成功学”满天飞、“致富经”极受欢迎的年代,谈及“人格魅力”好像有点过时了,殊不知,那些真正成功的“富豪”们,大多数都是靠着强大的人格魅力为自己赢得命运的垂青的。一个品行不端、德行恶劣的人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更难获得长久的事业上的成功。你渴望成功也好,追求幸福也罢,都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人格的干净和纯然。

一位商业名流曾经说过:“有些人生来就有与人交往的天性,很容易就博得他人的善意,这种‘秘密武器’就是‘人格魅力’。”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和合作。人生箴言佛学中有位“燃灯古佛”,传说他一出生就带着夺目光华,把身边的一切人和事物都照得雪亮,让人们看到平时忽略的缺点和瑕疵。身为凡人的我们,也需要积极主动地靠近这样的“燃灯者”,它或许是一本书,或许是一段名人故事,或许是一句警世名言。主动去寻找自己与“高人”的差距,剔除自己性格里不好的东西,让自己更完美、更优秀。

哭着“生”,笑着“活”

成功的前辈在激励晚辈的时候往往会说,一定要拥有积极的心态。悲观者会用“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口吻回击:“你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当然会积极了。你不是我,当然不知道我有多惨。”

但是,悲观者忘了,这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会得到成功。也就是说,不是成功的人态度积极,而是态度积极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想想看吧,新生儿出生时会大声啼哭,如果不哭,护士还得在婴儿的小屁股上拍几下,直到听见嘹亮的哭声,人们才会松一口气。我们的人生就是伴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开始的,认识世界从“疼”开始,可见眼泪和痛苦对人来说再寻常不过。

可是为什么有的人眼泪越来越少,欢乐越来越多;而有些人却整天愁眉不展,泪眼汪汪,倒霉事接二连三地光顾?不是人品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谁都有难处,谁都有挫折。你可以哭,可以宣泄心中的不满,但是哭过了,宣泄过了,就要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眼泪就像汪洋大海,你积极努力地游过去,就不再觉得它咸涩难耐,而是品尝到战胜它的乐趣。相反,你什么都不做,只是泡在里面惆怅自己的不幸,那么你将永远是个无可救药的“倒霉蛋”。

詹姆斯·纳斯美瑟少校在越南战场上不幸被俘。俘虏的生活是很悲惨的,绝大部分时间,他都被囚禁在一个只有1.2米高、1.5米宽的笼子里,看不到任何人,做不了任何运动,甚至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最初的几个月里,他整天悲观绝望,终日祈求着赶快脱身。但是后来他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是徒劳的。悲观的情绪丝毫不能帮他消除困扰,只会让他的状况越来越糟。他觉得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做些什么,让自己重新积极起来。于是他想到了自己平素最喜欢的高尔夫球。他的球技一般,紧张的战事让他根本没有练习的时间。现在,他成了战俘,每天无所事事,不正好练球吗?当然,囚徒是不可能到真正的球场去打球的,但是詹姆斯在自己的想象中开始了训练。他每天都梦想着自己正在故土乡村俱乐部那蓝天碧野之间挥杆打球,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自己穿着舒适整洁的球衣,在温暖的阳光下与伙伴们一边打球,一边高谈阔论。慢慢地,他感觉自己的手真的握到了球杆,并且练习着各种推杆与挥杆的技巧。

这样苦中作乐的日子,詹姆斯过了整整7年。7年后,他重新获得自由,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当他再一次站到乡村俱乐部的高尔夫球场上挥杆时,竟然打出了让人惊讶的74杆!

假如詹姆斯一味沉浸在悲观绝望中,很可能熬不过漫长的囚禁岁月。然而,求生的意念激励着他,在最艰苦、最困难的环境里,靠想象打高尔夫来消磨时日,甚至找到了乐趣。这是何等的乐观!

生活往往是这样,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当你觉得眼下生活太艰苦时,想想那些背井离乡、漂泊在外讨生活的人。当你痛恨“房奴”“车奴”身份,觉得自己太憋屈时,想想那些衣食无着的人。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幸福,也许不是因为拥有太少,而是期望得到太多。照照镜子,对自己说,再苦也要笑一笑!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些“苦”,其实根本不算什么。人生箴言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你的目光会集中在哪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是美好、快乐的人生,还是痛苦、忧伤的人生,从某个角度讲,往往取决于不同的思维模式。

谁是“浊世翩翩佳公子”

某次,在公交车站等车,眼角余光瞥到一位帅哥。那真是玉树临风,穿一身白衣,颇有几分“浊世翩翩佳公子”的模样。不光是我,连旁边的几个男女都在斜眼看——美丽的风景大家都愿意欣赏。然而,就在我们不约而同地为这位赏心悦目的帅哥暗自赞叹时,那位帅哥喉结一动,紧接着,一口痰就吐在了脚边。然后,他气定神闲地继续张望车来的方向。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没有比这再煞风景的了!这下子,大家都没了看帅哥的兴致,转而看一旁的电影宣传海报。

谈到修养,貌似与幸福无关。然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在我看来,它与个人幸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常说,一个人如果有很好的外在形象,又举止文雅,言行得体,就能赢得旁人的赞许和好感。而修养内涵又是通过很多细节体现出来的。

现在的人注重自我形象,但似乎只偏重服饰、妆容等“表面功夫”——虽然“面子工程”也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在公共场合里,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更重要。没有良好举止的人决不会是有魅力的。如果一个人只做到金玉其外,却胸无点墨又举止粗鲁,那就只是个绣花枕头。这样的人也许可以给人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却无法将这种好印象持续下去,甚至可能在开口的一瞬间就将它破坏殆尽。年近30的李玉和其他大龄未婚男青年一样被划入了“剩男”行列,几乎每个周末都被爸妈安排去相亲。无奈那些爸妈口中的“好姑娘”他都看不上,总觉着自己是“一轮明月照沟渠”,几乎要没了耐心。这个周末,他又要去见某女。妈妈说了这女孩一大堆好话,李玉听完介绍看了照片后也觉着有点儿“靠谱”。见到真人之后,李玉更是心潮澎湃了。他几乎有些迫不及待,因为这女孩简直就是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

也许是太激动,也许是太急于表现,李玉原本挺“绅士”的表现就出现了破绽。那女孩原本点了一份提拉米苏,而咖啡店的服务员弄错了,端了一份抹茶蛋糕来。看到女孩微微蹙眉表情不满后,李玉就急着为美人排忧解难,对服务员不依不饶、言语刻薄地数落了好半天。

终究,这场相亲还是失败了。李玉郁闷得不行,追问介绍人那女孩为何拒绝他。介绍人说,人家姑娘嫌你不够“绅士”,脾气太臭!李玉实在是百口莫辩、有苦难言!

你看,言谈举止岂不是跟个人幸福休戚相关?

一个行为有度的人,会让别人觉得舒服;而一个谈吐不俗的人,更会让他人如沐春风。这些良好的感觉不仅是建立在一个人的着装如何名贵华丽上的,它完全源自你对待他人、他物的态度。

有些男人三言两语就尽显个人魅力,有些女人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无限风情,让人着迷。这些毫无疑问都会让他们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中得到更高的人际关系指数,让其更容易接近他们设定的幸福目标。人生箴言生活中那些让人拘谨的“小节”绝非毫无意义,恰恰是那些“小动作”成为你以后受人爱戴或者受人白眼的原因之一。修养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态度和魅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努力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要让自己和浊物混同。唯有我们自己首先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吸引道德高尚的人与我们相处,才能够让那些优秀的人引领我们走向更高的人生舞台。

永远不会过时的“自尊”

某位商业领袖曾说过一句话,大致可以翻译成:这个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除非你证明自己的价值。后来这句话被很多“成功学”歪曲地引用,以至于很多人真的放弃了自尊和傲骨,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去做很多违背做人原则的事情。

在“厚黑”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需要反问自己:这么做快乐吗?当最初那个纯洁自重的你被涂抹得面目全非时,是否觉着不幸福了?

没错,想在这个社会立足,想成就一番事业,确实需要学着妥协,需要把锋芒遮掩起来,需要把敏感的心变得强韧些,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最宝贵的自尊丢掉。你是普通人、是草根,但是你的尊严和傲骨丝毫不逊于最尊贵的王爵。

现在,那些世界名著可能不是太流行了,但是名著里的一些偶像依然堪称经典。我一直没忘记《简·爱》里那句宣言:“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了吗?你想错了!我和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颗心!要是上帝曾赐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简·爱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女孩,换作今天,就是典型的“草根女”,她贫穷,身世坎坷,也算不上多漂亮,但是她却不会因此就觉得自己低微。在她的心里,最重要的永远都是人格上的平等。正因为她这份宝贵的自尊,才赢得了刻薄舅妈的尊重,才得到了罗切斯特的爱。

离开罗切斯特,也是因为简·爱的这份自尊。他是有妻子的,虽然是个疯子,跟罗切斯特也毫无感情,可她终究是他名义上的妻子。这对简·爱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她不能为了自己的爱情,去无视那客观存在的婚姻,更不会为了财富和身份地位而让自己处于“小三”的地位。她的自尊不允许自己这么做。

终于,疯妻子一场大火毁了庄园,罗切斯特变得一无所有,甚至瞎了眼睛,简·爱却在那个时候回到了他的身边。他自由了,他们可以平等地恋爱,可以毫无愧疚地生活在一起。这才是最好的大团圆的结局。

对比现实生活,很多人口口声声为了爱情,以爱的名义做不忠于婚姻的事,放低了自己的自尊。也有些人,宣称自己为了事业,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出卖自己的人格,换取名利和财富。这些人表面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越孤单,越无亲无友,越无人依靠,我越是要尊重自己。”不卑不亢的简·爱对深爱的男人罗切斯特这样说。这句话穿越了时空,放到我们面前,仍然具有震撼的力量。自尊永远不会过时。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

当然,我们要分清楚“自尊”和“敏感”的区别。维护自己的尊严,不是别人稍稍批评你两句你就要脸红脖子粗地反驳;也不是稍稍遭遇挫折就慨叹“人生无希望”而自暴自弃;也不是成天抱怨“怀才不遇”进而仇恨社会……那是自负,不是自尊。

在自尊的驱使下,你会心甘情愿地为了目标锲而不舍地奋斗,你能牢牢守住底线,不去做那些让你无法安心入睡的错事。有了自尊,你会坦然接受并喜欢自己,你能衣着朴素却昂首阔步,你能位卑权轻却热爱这个世界。那时,你的心里是满满的平凡的幸福感。人生箴言在社会上打拼,我们难免要妥协、要博弈、要装糊涂,但是心里一定要守住底线。尊重自己,别人就不会任意践踏你;放任自己,别人就永远看轻你。被人看扁的人是很难有幸福感的,只有把持住自己内心的傲骨和坚持,才能在奋斗的过程中拥有一份永不变质的资本。

多反省,才清醒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使我们常把“忙”和“累”两个字挂在嘴边。好不容易有点儿休息时间,只想看看韩剧、打打游戏,真真是“难得糊涂”!

可真实情况往往是,糊涂了一时,糊涂不了一世。那些丢在脑后的烦心事总会不期而至又跳到你眼前,你想视而不见都不行。越不想,越烦;越烦,越乱!脑子里没有清楚的条理,做起事情来非常不顺,每天忙忙叨叨地也没见着个好结果。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反省,不清醒。

人类的眼睛如果只朝外看,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污点,却永远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瑕疵,所以孔子才说:“人苦于不自知。”

苏格拉底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认识自己,你就是一座金矿,你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现出应有的风采。认识了自我,你就成功了一半。自省是自我净化心灵的一种手段,只有时常自省,你的人生才能清醒。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活在世上,谁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就连牛顿都宣称他的错误占90%,我们普通人身上的错误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你要学会“跳出”自身,反省自己。反省工作,反省人际关系,反省自己最近的成败得失,这样可以战胜自己内在的敌人,打扫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减轻精神痛苦,从而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

薇薇从小娇生惯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宠着她,她是全家人的宝贝,是公主。在这种成长环境下,薇薇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永远都是错的。

在学校里倒还好,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太计较薇薇的小毛病,偶尔和同学吵几句,在老师和家长的劝解下,也就化干戈为玉帛了。可是到了职场里,再也没人惯着她。她耍小脾气,上司绝对不纵容。她有“公主病”,同事们都对她敬而远之。最让她郁闷的是,连相恋三年的男友都跟她说“再也受不了你了”,然后一去不回。

直到那时,薇薇也没发现自己的问题。她感觉到痛苦不已,拉住唯一的闺密诉苦道:“我到底有什么错?”闺密只得好言劝慰:“薇薇呀,你认真想想,自己有些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

在闺密的引导下,薇薇逐渐认识到了自己性格上的小瑕疵。她也没犯过什么大错,就是那小姐脾气一上来,实在让人受不了。薇薇学着检讨自己,反省自己,终于改掉了一些娇生惯养的小脾气,连男友都回心转意,和她重修旧好了。

自省在大多数时候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因为它相当于给自己进行一次解剖。对于一个生病的人来说,这种解剖是必要和可贵的。正如柏拉图说的:“内省是做人的责任,没有内省能力的人不会是个成功的人,人只有透过自我内省才能实现美德与道德的兼顾,才能真正地认识自我。”

一般来说,能够时时反省自己的人,是非常了解自己的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的缺点在哪里?我有没有做错什么?……这样一来,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管理大师韦尔奇虽然工作很忙,但每个星期六的晚上,总会抽出一段时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安安静静地反思自己:自己在工作上有什么没做好,哪些地方今后应该继续做好,自己有没有武断地做出主观的决定。

对于这节每周的必修课,他的理由是:若每年检查1次实施成果,则1年只有1次机会可以改正错误;若每月检查1次,则1年有12次机会改正错误;若每天检查1次,则1年就有300多次机会改正错误。于是,随着检查次数增多,机会当然会相对增加。

因为韦尔奇的工作太忙了,所以只能一周一次。正因为这样,韦尔奇才能领导着危机重重的通用公司一步步走向辉煌。

花一点点的时间好好反省自己,你的人生道路就会大大改观。韦尔奇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和他的坚持自我反省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的缺点,就能够战胜整个世界;人生最好的朋友也是自己,只要懂得发现自己的潜质,就能提高自己的才能。如何认识自己,就需要运用人生智慧,反观内心,反省己身,则必定有效。人生箴言孔老夫子教导我们“一日三省”。三省恐怕有点多了,但我们必须从宝贵的时间里抽出一点用来“自省”。忙碌可以是生活的常态,却不能成为“混沌”的借口。忙到没有时间反省,那就很有可能没空看清前进的方向,忙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给自己时间好好反省,是我们保持人生状态和健康心态的必要工作。

赶走“自卑”的心魔

大学毕业后,周挺一时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进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做销售工作。“男孩子销售化妆品,太没出息了。”他被这样的思维定式禁锢着,一直没精打采,工作业绩自然是十分惨淡。若不是为了那份还不错的底薪,他早就跳槽了。

一天,部门经理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入职时间不短了,工作却毫无起色。周挺支吾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的困扰。

经理笑说:“小伙子,当时招你进来是因为你看上去挺自信的,原来是个自卑的人。”

周挺涨红了脸:“我不自卑,只是觉得不好意思。”“底气不足,不是自卑是什么?男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卖化妆品?男销售员就不能为女顾客服务吗?我们这里的王牌销售员都是男的。除非你证明给我看,否则我就认定你是个自卑的懦夫,趁早辞职走人!”

经理这招激将法还真灵,周挺急了。就算他不喜欢这份工作,也要干出个样子来。周挺开始虚心向销售冠军学习销售技巧,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光鲜体面,站在专柜里耐心为顾客们讲解、推荐。没用多长时间,他的销售业绩就有了很大的起色。他之前的青涩完全不见了,他甚至在那些喜气洋洋买走化妆品的美女脸上看到了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为这个城市的女人增添了一份美丽,一种幸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果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几个“心魔”,那么,自卑无疑是最大的一个。它像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让你陷入其中,自觉缴了武器,放弃了抵抗,把自己所有的能量都放弃,心甘情愿做了俘虏。

在自卑的笼罩下,你放逐自己、埋没自己,缺乏勇气,一边痛苦怨恨,一边又垂死挣扎,就像一只束缚在蜘蛛网上的蚊子,无法释放自己,振翅高飞。卡耐基说:“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相反,一个连自己的内心都支配不了的人,即使获得了一切也终将失去。

所以,自卑是最要不得的心理感受,它非但不产生价值,还会让原有的价值流失。自卑情结是我们幸福的最大敌人。

为了摆脱自卑的困扰,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承认自卑,这是迈开改变它的第一步;第二,进行自我排查,找到自卑的根源,对症下药;第三,忽略那些让你自卑的短处,写下自己的长处,学会自我鼓励;第四,找到新的生活模式,让阳光冲淡自卑的阴影。

著名作家、心理医师毕淑敏曾经分析过:人类的天性优势大概有十几种,一个人既不可能全部拥有,也不可能一项没有,最少的人也会有三四项。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无须太过自卑,只要认真去寻找,总会发现自己闪光的一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为了自轻自贱和不思作为来到这个世界的。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成功而圆满。但是,人生的波浪起伏和世事无常难免一次次地去打击我们的信心、毅力和执着,最后让人变得自卑、退缩和妥协,生活自然也就如意不起来了。但我们应该坚信,人并不是水中的浮萍,我们有自己的主见、思想和精神,而这些都会产生价值,所以我们不应该随波逐流、听凭命运的摆布,成为一个任自卑困扰的可怜之物。人生箴言记住毕淑敏那句话:“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我们是自在之物,我们不必讨任何人的喜欢,就可以欢天喜地地背负大地,面朝青天。只要你认定了这一点,(自卑的)枷锁就被打开,你就可以自由地呼吸了。”

自信是幸福的源泉

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位叫作波拉的驯马师训练出了很多优秀的赛马,这些马都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波拉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1936年的一天,波拉得到了一匹叫作“海洋饼干”的纯种马。它已经3岁了,但是身材矮小,膝盖突出又不对称,腿还不够直,身材有严重缺陷。很多驯马师劝波拉说:“放弃吧,这样的马根本上不了赛场。”“不!”波拉坚定地说,“海洋饼干虽然身材不好,但我在它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真正的自信,我一定要把它培养成一匹了不起的马,我们要在顶尖级的比赛中夺得冠军!”

波拉根据海洋饼干的特点,给它制订了专门的训练计划。他还经常带着海洋饼干一起散步,对它“说话”。他把它当成一个孩子来对待,给了它无微不至的呵护。海洋饼干也好像通人性似的,跟波拉越来越亲密。

在波拉的调教下,海洋饼干这匹其貌不扬的小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跑得越来越快,甚至能在赛场上超过那些著名的马。当时有一匹马被人们称为“奖金马王”,它几乎没有输过,是赛马场上的常胜将军,但是在跟海洋饼干的一次比赛中它竟然输了!

海洋饼干和波拉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不断参赛,不断获奖,当他们第十次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波拉拍着海洋饼干的脑袋,疼爱地说:“老伙计,我们还有重大目标没有实现呢,我们要挑战圣安妮塔10万奖金赛。别骄傲,我们一定要胜利,拿到大奖啊!”海洋饼干就像能够听懂波拉的话似的,激动得呼啸起来。

正在这对搭档全力以赴向最大的梦想冲刺的时候,让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海洋饼干在一次训练中腿部受了重伤,波拉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医生说他很可能会落下终身残疾。

所有人都为这对搭档的前途捏了一把汗。

波拉在面对公众时说:“圣安妮塔大奖是我和海洋饼干最大的理想。为了它,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全力争取!我和海洋饼干加起来有四条好腿,这样就行了。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我们一定要跑到终点,夺取胜利!”

强大的自信支撑着这一对“难兄难弟”。他们一边养伤,一边小心翼翼地进行训练,终于迎来了比赛的大日子。几乎全美国人都观看了这场盛大的比赛。

结果,海洋饼干跑出了圣安妮塔大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也是美国赛马史上的第二好成绩,并打破了世界纪录!那一年的新年前夜,美国人评选出了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海洋饼干这匹马同富兰克林·罗斯福、内维尔·张伯伦等名人一起上了排行榜,它成了赛马史上的奇迹。海洋饼干和波拉的故事还被改编成电影《奔腾年代》,鼓励了无数朝理想迈进的年轻人。

波拉在海洋饼干的身上看到了自信,海洋饼干也没有辜负波拉那份信任。他们让所有的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自信的力量。

是的,无论何时何地,你要相信自己,喊出“我能行”。别人给你的建议是从别人的认识角度出发的,作为“当局者”,你最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谁还能把你当成“潜力股”呢?对自己没信心的人,即使有成功的机会,收获也不会太大。人生箴言和田一夫曾经说过:“没有信念支持的人,没有自信,不能坚定意志,所以,一事无成,失败而又痛苦地过一生。”这个世界只有你自己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每一次心跳,只有你相信自己的时候,这个世界的所有鼓励才会有效化为你的幸福。

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有一对父子高高兴兴地赶着驴进城,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别人笑他们:真笨,有驴不骑!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一个老头上前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父亲走路!”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这时,一个妇女又跑过来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指指点点地说:“太过分了!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子俩无奈,又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几下,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父子俩的故事逗人发笑,可是我们是否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时候也在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呢?很多人做人做事就像故事中的这对父子,别人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结果呢?自己受了十二分的委屈,却被人家批评“没性格”。“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句话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喜欢他的臣子们有纤细的腰身,那些大臣、妃子们为了讨楚王的欢心,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努力节食,每天只吃一顿饭。早上起床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这些人一个个饿得头晕眼花、四肢无力,连正常的生活都无法维系,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这种荒唐事不只中国的典籍里有,外国也有!

在一个古老的国度里有两位王子。一天,国王想为儿子娶媳妇,便问大王子喜欢什么样的女性。大王子回答:“我喜欢瘦的女孩子。”这一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全国的年轻女孩都开始减肥,梦想成为王子的新娘。几个月后,国内几乎没有胖女性了,所有女孩子见面时的第一件事就是比比谁更瘦,女孩子们为了减肥甚至出现饿死的情况。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人们所愿,大王子突然因病去世了。国王悲痛之余,决定由小王子继承王位。小王子却说自己喜欢丰满的女性。于是所有年轻女孩又开始竞相大吃特吃,不知不觉间,全国几乎没有瘦的女性了。结果全国出现粮食短缺,为预防饥荒而储存的粮食也几乎被吃光了。最后王子所选的新娘,却是一位不胖不瘦的女孩。对照故事里的女人们,想想自己是不是在为别人“减肥”或者“增重”?很多时候,我们踌躇不前,是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担心别人会怎么看自己。你很出色,本应胜任更高职位,却怕别人说你“攀高枝”,只好窝在原地错失良机;你喜欢一个人,别人说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于是你就把爱深埋,丧失了好姻缘……这些遗憾虽然不至于毁掉你的终生幸福,却让你活在一大堆遗憾之中,使幸福指数大打折扣。反过来,若你关上那面叫作“别人”的镜子,认真跟自己的心对话,听听“我”的想法,问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去争取,就不会让人生写满于事无补的叹息。人生箴言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顾及每个人的立场,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都不同,如果我们老是按照别人的看法去生活、去做事,并且还要让每个人满意,结果就是让所有人都不满意,而且每个人都会嘲笑你!而你也同时失去了自我,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中。所以,要幸福,就要学着自己拿主意,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别做“植物人”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14岁的男孩患了“无痛感症”。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14年时间里,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他曾经将十指咬断,也曾经遭受脚趾溃烂导致截肢,却从来不知道疼的滋味。他这一生,永远都无法理解“疼痛”这个词语。

与此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小故事。有一个成年人遭遇一场车祸,高位截瘫,终日只能瘫痪在床上,几乎麻木。只有偶尔的全身阵痛会提醒他还活着。

妻子在一旁照料他,经常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他却安慰妻子说:“能够感受到疼痛,就说明我还活着。我从来没有觉得,疼痛也这么幸福。”

每一个正常人都怕痛,甚至堂堂七尺男儿也有害怕打针的。可是,通过上述两个故事的比较,我们不得不承认,“疼”的那个更幸福些。至少他有知觉、有体验。

和“疼痛”一样,幸福也是需要去感知的。很多人抱怨自己的生活条件不好,工作待遇不好,或者伴侣不够体贴,家庭不够和睦。如果你也发出过类似的抱怨,不妨尽快反问自己:究竟是幸福离你太远,还是你丧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你要知道,人们对幸福的感知力是不同的。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每天回家吃到爱人为你做的饭,你觉着幸福吗?

有人会说:“这很幸福哇!”进而就联想到爱人亲手烹制的那喷香的排骨、美味的蔬菜、营养又好喝的靓汤。

有人会说:“还行吧,至少比外面饭店的饭菜干净,而且价格便宜。”

有人会说:“那有什么大不了的,那是应该的!”

这样一比较你就能看出了,同样一件事,人和人的反应是不同的。第一个人非常沉醉于这种幸福;第二个人相对麻木些,只看到最“实质”的东西;而第三个人几乎是个“植物人”,把爱人的奉献完全当作理所当然。

对于后面两类人来说,他们不能随时随地用心灵去品尝生活的味道,所以,在他们的心里,对生活幸福的感知很少。所以有人会这样描述幸福:“幸福原是一个水晶球,掉到地上,碎成一片一片,有的人捡到多一点,有的人捡到少一点。”

有一对小夫妻,是大学时期的恋人,毕业之后共同到北京做“北漂”。他们租了远离市区的一间小平房,每天一大早就挤公交车进城上班。为了节省餐费,他们中午都是用饭盒带饭,在单位的微波炉里热一下。晚上回家也尽量在家做饭。他们吃的、住的、穿的都是最简单的,尽量把所有的工资都存起来——为了以后买房子结婚。

单位同事看他们每天其乐融融,还以为他们都是家境殷实的“幸福花朵”,哪知他们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草根,做着最基层的工作,拿着最基本的起步月薪。但是他们彼此珍爱,相互关心,记录着“北漂”以来共同打拼的点点滴滴。同事前辈中,大多数人比他们工资高,也有少数人已经有车有房,但都羡慕他们的那份幸福感。

可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绝对”不幸的,也没有谁是“绝对”幸福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幸福。它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去发现,去珍惜。当我们感到不幸福的时候,应该问问自己:“我失去的到底是幸福,还是感受幸福的能力?”人生箴言幸福是一种感知能力。你需要“意识到”自己正在拥有的幸福,假如你没有这种意识,给你再多财富、再高地位,你还是觉得不幸福。一个人的幸福感与外物有关,但是更取决于你的心灵感应能力和对生活的态度。如果我们心存美好的期盼,我们一定可以看见美好的未来。

把幸福“吸”过来

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有一个名叫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师,他生活在塞浦路斯,终身未娶——他把所有的爱和倾慕都放在了爱神维纳斯的身上。他立志要雕刻一尊最完满、最生动的维纳斯的雕像。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最终用象牙制成了一尊爱神雕像。这尊倾注了他毕生心血的雕像神韵兼备、超凡脱俗,简直像活的一样。皮格马利翁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自己雕刻的这尊爱神雕像,甚至相思成疾,整个人憔悴不堪,以至于奄奄一息。

直到生命即将枯竭,皮格马利翁还不忘记向爱神维纳斯恳求,希望她赋予这尊雕像生命。终于,维纳斯被他的痴迷感动了,同意了他的恳请,赋予了雕像生命。皮格马利翁的病也神奇地不治自愈,并且和有了生命的雕像举行了婚礼。

这则故事对后世人的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心理学家把它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的是一种暗示的力量——你心中想什么、相信什么,事情就会怎么发展;你期待什么、渴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美国文学家爱默生也说过类似的话:“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好的结果,那么请给自己充满自信的美好期待,你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你相信自己是幸福的,那么你就能拥有幸福。美国保罗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新闻记者,但他的成名之路绝非一帆风顺。他是以“难民”的身份抵达美国的,那时他才6岁,甚至连英语都不会讲。有同学嘲笑他,对他做出不够友好的事,他就大打出手,打不过就狼狈逃走。在这样压抑的生活中,他心中逐渐形成了若干消极负面的想法,例如:能够这样就不错啦;到了人家的地盘上就听天由命吧;好事轮不到你……这种浑浑噩噩、苟且偷安的状况在一次夏令营活动的时候出现了转机。那时,保罗正缩在人群里企图埋没自己,一位带队老师却让他担任夏令营里最有地位的职务——岸边指导员。

保罗条件反射地说:“这种好事怎么会轮到我头上?”

那位老师亲切地说:“为什么不呢,孩子,你具备这样的资格和能力呀!”

保罗的生命里就像忽然亮起了一盏明灯。“啊,我居然可以!”他激动地欢呼起来,往日所有的阴霾和悲观通通一扫而光。从那一刻起,他立志要做一个独立、自信、把握幸福的人。

有一种“吸引力法则”认为,你的大脑电波会制造一种磁场,把你想要的东西吸过来。如果你总是抱怨,满肚子怨气,那你吸引来的就都是负面的能量。如果你积极乐观,凡事往好的一面想,就能吸引正面的能量。心想事成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如果你渴望成功,就多做正面的心理暗示,吸收成功所需的能量。如果你渴望幸福,就多想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幸福感就会如期而至。“想好事”,这三个字会指引你变成期待的那个自己。正因为你爱自己,你的生命才会珍爱你。人生箴言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不自觉,但是每个人都会朝着自己心理暗示的那个方向去塑造自我,如果你想成为幸福的人,那么请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别敏感,要钝感

看电影《天下无贼》的时候,有些人感慨“盗亦有道”,有些人惊叹“演员有突破”,更多人还是嗟叹傻根儿的“幸福”生活。他怀揣着厚厚的一沓钞票做长途旅行,坚信这世界上没有贼,踏踏实实地睡安稳觉。两伙盗窃团伙绕着他斗了个天翻地覆,他还睡得倍儿香甜,实在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到了《士兵突击》里,那种“傻人有傻福”的情节和桥段更让人唏嘘不已了。印象最深的是许三多被送到边防小站驻守,其他几个老兵都抱着“破罐破摔”混日子的想法,让自己怎么舒坦怎么过,那个傻呵呵的许三多就是死心眼,每天按时起床、叠被子、踢正步,好像跟自己有仇似的。实在闲得没事做,他居然在沙漠里修了一条石子路。

许三多这样的做法让其他几个人很不爽,大家嫌他呆,给他起绰号“许木木”,他还开心地答应着。班长婉转地提醒他:“狗窝里有几只小狗,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跑。唯独有一只小狗跟其他同伴反方向跑,大家都讨厌它。”许三多笑了:“我明白了,我就是那只反方向跑的小狗。”即便如此,他还是继续“背道而驰”。偏偏就是这个“傻子”成为首长钦点的红人,让他一路绿灯进了人人艳羡的“钢七连”。

有人说,许三多赢就赢在“钝感”。

钝感,是相对“敏感”说的。

提到敏感,似乎多指女人。男友花心了,老公偷吃了,同事给自己穿小鞋了,上司挤对自己了……女人总是对生活中的风吹草动能做出非常快速的反应。其实,不光是女人,现在的男人也同样有“敏感”的症状存在,思维细腻,性格柔弱,抗挫折能力差……

敏感是人类共有的本能,没有男女之分,那是由于对外界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造成的。但是,如果这种感觉强烈到极致,就成为过度敏感了。

主要表现是: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想得过细;主观武断地做出判断;对恩恩怨怨斤斤计较;总是想当然地去看待问题;自以为是;总有难以排解的心绪。除此之外,过分敏感的人还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设防,时时疑心,让幸福指数大打折扣。

于伟是生于80年代末期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物资匮乏,学习和工作都是一帆风顺,又因为是独生子,在家里万般宠爱集于一身,所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和习惯,也经常对旁人的评论表现得敏感多疑。同事的一句品评或一点儿刺激都会让他琢磨好一阵。

某次,上司让他做一个文案,他收集了很多资料,加班加点做好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信心满满地送到经理那里。没想到,经理匆匆翻了两页就把文案往办公桌上一丢,不耐烦地说:“这么粗糙让我怎么看!你还重点大学毕业的呢,就这水平?”

于伟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骂,几乎控制不住脾气当场就要顶撞。幸好经理的秘书和他关系不错,对经理说“有重要电话”,转移了经理的注意力,把于伟拉到茶水间去。

秘书开导于伟说:“经理做事要求严格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不光这样骂你,比你资格老的人他照骂不误。他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你这像个炮仗似的点火就着,不就更让他抓到了把柄,说你心无城府受不住摔打吗?”

于伟一拍脑门:“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于是,他尽快整理了情绪,回到工作岗位,把自己那份文案又认认真真修改了一遍,果然发现有很多忙中出错的硬伤!他后怕不已,赶紧写了邮件给上司道歉,并且加倍小心地重新做起来。

于伟的“敏感”让他险些错上加错,倒是秘书的“钝感”救他于水火。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曾写过一本名为《钝感力》的书,他说,人生需要一种坚韧的力量,凡事不必看得太重,也不该太敏感。他用两个人对蚊子叮咬的反应来说明“钝感”的含意。某甲被蚊子叮咬后无法忍受,反复抓挠,最后造成皮肤溃烂;某乙则不去碰触,泰然处之,反而很快就好了。这个某乙就有“钝感力”。

渡边淳一说:“在人际关系方面,最重要的就是钝感力。被领导批评或朋友之间意见不统一,还有恋人或夫妻产生矛盾时,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郁郁寡欢,而要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不愉快。”

对待开心的、幸福的事,我们要尽可能地多去感知。对待不开心的、郁闷的事,就要表现得迟钝一些。所谓“难得糊涂”,你不去计较,那些烦心的事也就烦不到你了。人生箴言老祖宗说了,为人处世要“大智若愚”,就是劝人心胸宽广,遇事大度一点,豁达一些。常言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过分敏感就是典型的“没事找抽型”,自己活得累,也让身边的人跟着疑神疑鬼,活得很累。撕掉“小心眼”的标签,要从“神经大条”开始,有道是:若无闲事挂心头,人间便是好时节。

摘下面具透透气

从前有位德行高尚的人,他行为高洁,待人友善,为人亲切又富有慈爱之心。他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注意细节,几乎没出过什么差错。同时,他又敬畏神灵,对各种信仰都心怀谦卑和敬重。他本人则成了乡亲们的“模范教科书”,大家都觉得他堪称“圣人”。

一转眼,那位“圣人”到了80岁高龄,体力渐渐不如从前,身体变得虚弱不堪。他知道自己的大去之期不远,就把全家老小都叫到床前来交代后事。

听说“圣人”病危,远近的乡邻们都赶来探望,大人和小孩挤满了他家的房子、院子。看到这么多人前来为自己“送行”,那位“圣人”不但没有欣慰,反倒哭出来。

大家以为他是怕死。

儿子安慰他说:“父亲,您不要太难过。您是大家最尊敬的人,您永远都是我们的荣耀。我们会谨遵您的教导,努力做最优秀的人。”

老人却说:“正是因为像你们说的这样,我才哭啊。我一辈子都活在条条框框里,唯恐有一件事做错,唯恐有一句话违背了圣贤教诲。但是当我问自己,你是否真实地生活过时,我却只能回答:没有。所以我才哭了。我戴着面具活了一辈子,不知道自己是谁。”

说完这句话,老人带着满腹遗憾离世了。

确实,从我们进入这个社会开始独立生活时,我们就要学着“伪装”——不高兴的时候不能轻易表露,要顾及颜面;不开心的时候不能随意翻脸,要识大体;讨好对方的时候要拣好听的说,尽量哄对方开心;即便心里怕得打鼓,也要故作镇定说“我不怕”……

生活需要伪装,但不是要我们在伪装的面具下活一辈子。你总应该给自己留出几次摘掉面具的机会,卸下伪装,露出本真的自己,让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呼吸一点新鲜空气。这样,生活才不至于压力重重,我们才不至于总是感觉不到生活的轻松和快乐。

赵总经营一家建材公司十余年,从白手起家到资产过亿,被业界中人传为美谈。公司里的人都知道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克勤克俭,每天早来晚走,废寝忘食,都以为他是个非常古板老套、完全不讲人情味的“老板”——总板着脸。

某天晚上,新入职的秘书助理小张接到赵总的电话,要她把一份文件送到他家里,他急着要用。小张按照赵总说的地址把文件送了过去,进门之后却愣住了——赵总正在客厅里跟他6岁的儿子在电视上玩电子游戏。爷俩一人一个游戏手柄玩“疯狂赛车”,正玩得不亦乐乎。看到小张来了,赵总笑呵呵说:“来得正好,你陪他玩一会儿,我上去发个邮件!”说着就接过小张拿来的文件,到自己书房里,关上门。

小张偷偷问赵总的小儿子:“你爸爸很喜欢玩游戏吗?”小孩子笑眯眯说:“爸爸工作的时候严厉,回家玩游戏的时候就很哥们儿!”小张不禁对老总刮目相看了。她想,难怪赵总每天那么精力充沛,原来在家里这般放松自在!

成年之后,我们扮演更多的社会角色,难免要戴上面具,藏起自己的某些真性情。但是,我们也要提醒自己:只是暂时藏起,而不是绝对扼杀。一旦有了机会,哪怕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也要让自己尽情释放一下,体验那感动心灵的美好。人生箴言在追求财富和幸福的过程中,率真和纯真总是有着冒险的成分。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我们可以适当掩饰自己。但是,在家人面前,在好友面前,在没有利害攸关的空间里,还是放下面具,做一做最本真的自己吧!

用欣赏的眼光去生活

武侠小说中多见大侠比武、高手过招的桥段,我最喜欢《雪山飞狐》里苗人凤和胡一刀的对决。两人白天比武,晚上切磋,大战几天,棋逢对手,互相喝彩,相得益彰。

这样惺惺相惜,这样令人羡慕。

当你懂得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生活,连对手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很多人感慨,生活太“没劲”了,枯燥无味,平凡琐碎,一点儿意思都没有。有这种想法的人,大多数会去寻求感官刺激或者物质享受,不断追求新衣服、新饰品、新手机、新车、新伴侣……直到对声色犬马完全丧失兴趣,沦为麻木的“木头人”。

其实,很多趣味都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只要你肯静下心来欣赏。

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时,手里举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黑点。”学生们齐声喊道。

老师反问:“白纸有这么大一张,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接着,他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一个白点。”学生们齐声回答。

老师高兴地笑了:“太好了,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这位高明的老师用一个巧妙的小实验提醒学生:把眼光多放在明媚美好的事物上,不要让一点点阴影遮蔽整个蓝天。

确实,职场也好,生活也好,快乐和幸福都是需要自己去主动寻找和发现的。如果你愁眉不展,每时每刻都在密切关注那些让你头疼不已的烦心事,那么你永远都是作茧自缚的囚徒。相反,当你移动视线,把目光停留在快乐和幸福的事情上,无限春光就朝你铺陈开来。

李强教授留英8年,回国之后在某大学讲授《中外政治思想史》,是学术界备受推崇的青年学术骨干。正当他以冉冉升起的新星之态扬扬自得之时,一个“老外”公然向他挑衅。

那是一位犹太裔美国教授,中国名字是墨刻。他精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汉语水平极高,他对西方文化有过多的批评,对东方文化有比东方人更多的赞颂。重要的是,他在很多方面都与李强教授的学术主张相左。

于是,两位教授公然“吵”了起来。他们做讲座的时候“吵”,发表论文“吵”,在网络论坛上“吵”,有时候还会追到对方的课堂上“吵”。墨刻先生听到反对意见时往往龇牙咧嘴,闭眼睛做怪表情;李强看上去很“弥勒”的样子,但一涉及学理则绝对“较真”。学生们看两位老师“吵架”就像听相声一样。

然而,不管“吵”得再怎么激烈,两位教授最后都会握手言和,相互叫好。后来,墨刻教授回到自己的国家,李强教授还感慨:“老朋友,我会想念你的,是你让我的生活更精彩呀!”墨刻更是个容易动情的美国人,不禁“洒泪惜别”。

欣赏,是对自己的一种奖赏。无论是欣赏自然风光,还是欣赏人间万象;无论是欣赏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是欣赏难分伯仲的对手。欣赏的过程都会给你无比美妙的心灵体验,让你感受到自我提升、自我愉悦的快乐。与其愁眉苦脸,不如主动发现美好的一面!人生箴言有句话说:你在窗边欣赏风景,风景里的人也在欣赏你。同样,当你以幸福的姿态去看待生活时,你整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神韵,这神韵能够传染给身边的人,让人不由自主渴望与你亲近,你就会成为人气指数颇高的幸运儿。

越简单,越快乐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跟着“走火入魔”,那就是《还珠格格》。里面精灵古怪的“小燕子”几乎一夜之间成了全民偶像,她调皮捣蛋、不守规矩、出口骂人、动手打人,办了坏事不道歉,做了错事也是一哭二闹为自己找借口。特别是在规矩重重、金科玉律无数的皇宫里,她这个“异类”把大家都折腾了个人仰马翻。

偏偏就是这位“混不吝”的民间格格征服了“皇帝”和亿万电视机前的老百姓。有几个人敢当众撒野?有几个人大字不识,成语不会就敢信口开河?有几个人敢在“领导”面前卖弄小聪明使小性子?只有小燕子敢。明明有点粗俗,却活得自由快乐;明明难登大雅之堂,却不把天王老子放在眼里;明明胸无点墨,却敢挑战权威不服不忿。

小燕子带着一种黑洞般的自信,带着一种顽劣的生命张力。爱就是爱,恨就是恨,讨厌就是讨厌,黑白分明,无拘无束。大家都羡慕她,觉得她幸福至极。

当我们身处社会太久,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越来越深入,面临的顾忌越来越多,再难做到小燕子那样的“脑残”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借鉴一点她的幸福哲学:她快乐,因为她简单。

其实生活本来就可以很简单,很多追不到的东西可以不追,很多背不动的东西可以不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去强求,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标准。给生活做做“减法”,是非常有效的幸福法则。

有一个青年总觉着自己不够快乐,于是就背着一个大背囊千里迢迢跑去找一位著名的大师,询问快乐的方法。

青年说:“大师,我总觉得孤独、痛苦和寂寞,我走了太长的路,鞋子磨破了,脚也被荆棘扎伤了,可我就是找不到快乐的方法,您能帮帮我吗?”

大师答非所问:“你那个大背囊看起来很重,里面装的是什么?”“它对我可重要了。”青年郑重其事地回答道,“里面装着我每一次伤心时流下的眼泪,每一次难过时发出的哀叹,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我舍不得丢掉它们,一直带在身上前来见您。”“现在你见到我了,可以丢掉它们了。”“不,这些都是我的经历啊,我舍不得扔。”

大师含笑不语,带着年轻人坐船过河。

上岸后,大师说:“你把船扛上,我们继续赶路吧!”“什么,扛上船赶路?”青年大惊失色,“大师您没开玩笑吧!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扛着它我还怎么走路?”“你这不是很明白吗?”大师微微一笑,“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把船放在身后,轻装上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你包里那些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陪了你一路,到达我这里。现在既然你已经见到了我,就该放下它们。”

青年豁然开朗:“原来这么简单啊!”

是的,就这么简单。生活给自己减压,给自己松绑,把自己肩头的负担丢掉一些。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去”,没有什么是一定要背在身上的。丢下那些盘根错节的牵绊和束缚,轻装上路,才能欣赏更美的风景。人生箴言打扫屋子、清理电脑、剪短头发、丢弃旧物……这都是让生活变“简单”的方法。那些承载旧有印记的东西可能正是让你举步维艰的负累,丢掉它们,让自己从头到脚、从身到心都轻松,幸福就在摊开的双手中。

开启你的所罗门宝藏

有个爱冒险的男孩独自跑到山顶去玩,在那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只老鹰的巢穴。

男孩只见过在遥远的天空中翱翔的老鹰,却从来没有见过蛋壳里面的鹰宝宝。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他偷走了一枚老鹰蛋。

男孩把老鹰蛋玩了一阵子,就失去了兴趣,顺手丢在了自家的鸡窝里,跟老母鸡下的鸡蛋混在一起,并且很快就把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了。

没想到,几天之后,鸡窝里出现了一只黑不溜秋、形迹可疑的“小鸡”。那只“小鸡”明显与其他小鸡不一样,个头甚至很快超过了“鸡妈妈”。对了,它就是那枚老鹰蛋里孵出来的鹰宝宝。

雏鹰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当它看着周围的鸡群时,也隐隐地感觉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最初,雏鹰心里生出了隐隐的自卑。直到有一天,它抬头时,不经意间看到有一只老鹰在天空翱翔,顿时有了一种飞翔的欲望。

晚上,回到鸡舍里,雏鹰还在想着关于飞翔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我的翅膀那么大,羽翼那么丰满,为什么不试着飞一飞?”

第二天一大早,雏鹰并没有和其他鸡一起去找食物,而是独自发呆。“我不应该再待在养鸡场,蓝天才是我的归宿!”望着高而蓝的天空,雏鹰第一次生出了要飞向蓝天的明确想法。

这种想法一旦成型,它便立刻张开了自己的双翼,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它居然真的能飞,虽然飞得并不高,只是落在了一个小山包上。但是这惊奇的发现让它欣喜若狂。随后它屡次尝试,一次比一次飞得高、飞得远。最终成功地展开了翅膀冲向蓝天,成为一只矫健雄鹰。

可能有人会说,这只不过是个寓言。老鹰本来就有会飞的天性,它当然可以变得伟大,可是如果我只是一只普通的小鸡呢?那我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变成老鹰啊!

这就是问题所在!

安东尼·罗宾认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当我们将它唤醒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借这个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具备老鹰和小鸡两种气质,也许你的外表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但在你身体的某一个角落里绝对住着一个更加伟大的自己——这就是你的潜能所在,更是你最独家的“所罗门宝藏”。潜能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如果你渴望实现更好的自己,就要大胆去挖掘一下自己的潜能。

理查·范辅乐从生下来就被判定为“白痴”,每个人见了他都会烦——包括父母。父母没办法花费太多时间在他身上,其他人也不能教育他,只好求助于康复中心。

无奈的是,康复中心的老师们也拿理查无可奈何。他不停地在课堂上发出像警车鸣叫一样的声音,让其他孩子都饱受惊吓。等他终于不叫时,手却不安分地摸这摸那,一刻不得闲。甚至连午觉时间他都不能安静待着,老师们都头疼不已。

老师说这样的孩子没救了,不用管他了。

某天,理查发现了地上有支笔,他像平常一样不停地玩着这支笔,不断在地上画着线条。他自娱自乐了两天,一直乐此不疲地画着。一位老师不经意间发现了他画的这些线条,惊呼道:“天哪,他竟然会画画。”其实,那些线条还不能称之为画,但是一个“白痴”儿童能画出圆形、方形的轮廓也足以让人惊讶了。

老师们开始对理查另眼相看了。他们给他铺好白纸,又给他不同颜色的水笔。除了睡觉之外,理查都不停地画。没有人指导他,他也不受任何人的打扰,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就这样,理查用自己的手和心画着自己眼中的世界,一画就是10年。一个意外的机会,他的画被拿出去参加展览会,竟然被许多资深画家看好。这个“白痴”孩子一举成名,作品在欧洲和北美展出100多次,卖出了不菲的价格。

我们总期望世界的某一处藏着“所罗门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所以,寻宝故事、探秘故事才那么吸引人。事实上,我们自己就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巨大宝藏,无数的潜能等待你去发现、开采。若是把那些慨叹命运不公的时间都用来开发自己,说不定有更多惊喜呢!人生箴言平庸与不平庸,跟“天生”没有多大关系,重点在于后天的成长和教育。成功者并不是天生的,所有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开发出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潜能。就如爱迪生所说:“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所以,别再迟疑和等待,深入挖掘一下自己吧。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有“大侠”美誉的企业家马云说过很多惊人之语,我印象最深的、最震撼的,还是那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样一句话,从瘦小的他的口中说出来,却是铿锵有力,极富感染力的。

是的,好多人,被“怕”字压着,踌躇不前。

怕面试官太严厉;怕恋爱会受伤;怕结婚之后两个人的感情不那么好了;怕职场中竞争激烈;怕被老板炒鱿鱼;怕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怕经济危机;怕物价上涨……我们害怕死掉,害怕活着,害怕活着和死掉之间的每件事!每件事情看起来都那么难,我们天天都在害怕自己处理不好某件事,让自己失去什么。

有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人的内心会对行为造成多大影响。实验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参加实验的十个人要在一间黑暗的房子里穿行。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十个人都顺利地穿了过去。然后,房间的灯打开了。

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间内的一切后,都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只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座小木桥上走过去的。刚才还镇定自若的人们,瞬间汗毛都竖了起来。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

没有人回答。

过了很久,有三个人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只能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往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九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

这次有另外五个人站了出来。“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我们很害怕这张安全网不够牢固。”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他们的行动就这样败给了内心。

有句话说:“无知者无畏。”意思是说,盲目会给人一股神奇的勇气。不知道前面的危险,反而敢于冲锋陷阵,就像故事最初没有看到鳄鱼的10个人一样。后来,他们了解到潜在的危险,就被“害怕”控制住,踌躇不前,自动放弃。

很多时候,幸福的获得也像通过这座小木桥一样,考验你的胆量。你不成功,不是力量薄弱、智力低下,而是周围环境的威慑。面对险境,很多人早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慌了手脚,乱了方寸。这就是恐惧心理在作祟,我们害怕的往往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

相反,那些“不惧”的人,就能摘到甜美的果实。

刘邦和项羽争夺江山的时候,一次,项羽抓了刘邦的老爹,劝他说如果不投降就把他爹煮了。刘邦哈哈大笑说:“你煮完了别忘记分我一碗汤喝。”刘邦豁出去了,结果项羽认输了,放了他爹。

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的时候抬着一口棺材出征,向全军表示:“不收复新疆,吾绝不生还。”他玩儿命了,结果仅用三年时间,脱离祖国十余年的新疆就再度回到了祖国怀抱。

古希腊的弗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它。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太多的历史,由“不怕”的人书写。人生就是一次华丽探险,“怕”的俘虏们永远无法欣赏更旖旎的风光。

面临险境是如此,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一样。我们害怕任何不确定的东西,害怕承诺,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如何变幻,害怕自己不能遵守;害怕遭到拒绝,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要面临一次抉择,而掌控权在别人手里;害怕去爱,因为怕爱的结果是受到伤害;害怕付出,因为害怕付出后将永远失去……

可是你的害怕并不能改变事实的存在,与其饱受各种恐惧心理的煎熬,不如勇敢一点去面对,你会发现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大不了“从头再来”!人生箴言恐惧是人类的天性,让恐惧消失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对恐惧。俗话说:“做你害怕的事,并看着它消失。”如果你晕车,就多坐车;如果你恐高,就多上高楼;如果你害怕虫子,多看看《动物世界》或者《探索发现》。通常,当你克服一种恐惧,你会发现,它并没有你所想的那么令你害怕。

Part 02 将人生悲苦隔在外

幸福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幸福?这是很多人苦苦思索的问题。不过,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因为生活似乎充满了纠结、烦恼,那么,让我们学会利用禅的哲理,化解人生的悲苦吧。

人生的快乐在于你的内心

真正的快乐不需要到身外去找寻,因为它就藏在你的内心里。从心理学上来看,快乐与痛苦都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来自人的内心。

昙照禅师开示(佛门中,高僧为弟子及信众说法,称为开示)信徒的时候,常常会大声唱道:“乐哉、乐哉,人生好不乐哉!”

可是,有一次,昙照禅师在病中,他不时大声叫喊:“苦哉、苦哉,贫僧好不苦哉!”

住持听到了,就责备他说:“你是个出家人,有病也不该老是喊苦呀苦呀。”

昙照禅师说:“身体健康时快乐,身体生病时痛苦,这是本性使然,我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就问昙照禅师:“有一次,你掉进河里,我看你快要淹死了却一点儿也不害怕。现在,你那种不怕死的精神到哪里去了?以前你总是讲乐哉,现在有了这么一点病痛你就喊苦哉。”昙照禅师对住持说道:“住持,就像你说的,我以前讲乐哉、乐哉,现在说苦哉、苦哉,那请你告诉我,这有什么不对的吗?那么您倒是告诉我,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住持无言以对。

苦和乐是身体最真实的感受,它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很多时候,美丽的风景、巨额的财富和名誉并不能让你得到永恒的快乐。

从修炼内心开始,关照心灵的感受,增强心灵对痛苦的抵抗力,你就会获得真正的快乐。人生箴言苦与乐都来自自己,所以追求快乐,很多时候就是在修炼自己的内心。只要多追求心性的纯洁,那么不管这个世界变得如何烦躁,我们都不会觉得痛苦。

持平常心就会有幸福心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小窗幽记》中的一副对联。从这副对联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是多么平静,无论外界怎样风起云涌,他依然可以幽然独坐,以平常心泰然处之,他心灵的那方净土不会被任何声响和外物所打扰。

一位年轻人有幸得见一位得道高僧,就问:“高僧,为什么你是受人敬仰的高僧,而我却是常人,你我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高僧答道:“有!”“那是什么?”年轻人问道。

高僧回答:“我想吃饭的时候就吃饭,想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呀,有什么区别呢?”年轻人不屑地说。

高僧答道:“当然不一样了!”“有什么不一样的?”年轻人问道。

高僧说:“很多人感觉到饿了,却不能专心吃饭,思绪总会跑到九霄云外;困了,也不能安稳地入睡,看似睡着了,但潜意识还在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做梦。而我就不是这样,吃饭就一心一意地享受人间美味,其他什么事情也不想;困了,就平静地入睡,从来不做梦。”

高僧继续说道:“尘世中的人很难做到这样专心致志,因为他们没有一颗平常心。他们总是不停地追求着金钱、地位、权力等一些身外之物,为了一些利害得失,迷失了自我,更感受不到幸福的味道。只有将一颗平常心融入自然界,并遵循自然规律去感受生命的真谛,才能体会幸福的真正含义。”

常人之所以不能成为被众人敬仰的得道高僧,就是因为心存杂念,不能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万事万物,他们的行为往往会被功名利禄所左右,他们的情绪会因成败得失而起伏不定。

现在的人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不惜透支健康、出卖尊严。到垂暮之时,你会发觉年轻时孜孜以求的东西是那么虚无缥缈,这时你就会对生命产生新的感悟,明白拥有一颗平常心才是真谛,才是福气。

如果拥有了一颗平常心,就可以将世事看穿、看透、看破,到了这时,你就可以宠辱不惊,做到时时无碍、处处自在。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拥有了一种正确的处世原则,一分自我解脱、自我肯定的信心与勇气,不会高估自己,也不会自甘堕落。

其实,生活如同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保持平常心才是了悟之本。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外在的喧嚣,而是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人生箴言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名利、美色所诱,不为金钱、地位所惑,不为尘世的奢华而意乱情迷。用一颗平常心去生活,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正含义。

你的心决定你的幸福

因为留恋尘世,才会被尘世的喧嚣扰乱了心绪,所以佛家常说:“心乱只因心在尘世,心静是因心在禅中。”一个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不是由外在的东西决定的,而是由心境决定的。

保持心灵的纯净,就不会贪恋世间的物质和繁华;拥有平静的心态,就会视尘世间的一切妄念为生命中的过眼烟云。

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如何让自己的心灵纯净?如何让自己的心真正进入禅中呢?

寺庙中,有一个徒弟请示师父道:“师父!我心无杂念,早睡早起,打坐,念经,从不懈怠,可以说是本寺庙中最用功的一个了,为什么我还是不能开悟呢?”

师父拿出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徒弟,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然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会儿,徒弟又来找师父,说道:“葫芦口太小了,盐块无法融化,我用筷子搅拌,又搅不动,我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请师父指教。”

师父接过葫芦,倒掉了里面的一些水,然后拿着葫芦摇了几下,很快盐就化了。师父语重心长地说道:“心就像这装满水的葫芦一样,因为水装得太满,所以摇不动,也搅不动,盐又怎么化得开呢?”

徒弟疑惑地说:“难道不用功也可以悟道吗?”

师父微笑着说:“悟道之本就是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过于刻意,你把悟道看得太重要了,就会偏离了悟道的本质。比如弹琴,如果琴弦太紧就容易断,而琴弦太松则弹不出声音,只有松弛把握得当,才能弹出优美的琴音。”

徒弟听后茅塞顿开。

其实,做人也一样,要想得到幸福,就要学着给自己留一点点空间,这样可以给自己一点回旋的余地。不要过于执着,试着放缓自己的脚步,让生活过得不急不缓,不紧不松,这样才可以看到身边美好的东西,才有时间去感受幸福。人生箴言心灵纯净,就不会被外物所左右。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有利于人们更加清醒深刻地认识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苦与乐只是一念间的事

人之所以生气,是因为觉得不快乐,找到快乐,你就会不生气,人是否快乐源于心态。那些位高权重,住着洋房别墅、坐着宝马香车的权贵们未必能够拥有快乐。尽管他们在人前笑逐颜开,可是你无法看到他们在人后的忧郁。事实上,物质上的满足远不如精神上的满足,只有让自己的心态更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很多时候,人生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对生活的看法如何。如果我们想的都是乐观积极的事情,我们的内心就能充满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悲伤,是心态左右着我们的情绪。

日本明治时代有一位著名的南隐禅师,他的境界很高,常常能用一两句话给人以深刻的点拨,很多人慕名而至,前来问佛参禅。

有一天,有一位达官贵人前来拜访,请南隐禅师为他讲解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并希望南隐禅师能够带他到天堂和地狱去看一看。

南隐禅师眯着眼睛问道:“你是何人?”

达官贵人说:“在下是一位官员。”

南隐禅师嘲讽地“哼”了一声,并极其刻薄地说:“就你这一副模样,居然也敢称自己是官员!真是笑死人了!”

达官贵人听了大怒,立刻让身边的仆人打南隐禅师。南隐禅师一边跑一边喊:“你不是想参观地狱吗?这就是地狱!”

达官贵人一听,马上明白了南隐禅师的意思,不由得愧疚万分。于是,他走到南隐禅师面前,恭恭敬敬地低头道歉。

南隐禅师笑着说:“看啊,这不就是天堂了吗?”

在听到南隐禅师的辱骂之后,这位官员忍不住勃然大怒,一念之间,便坠入了地狱;反之,当他以平和的心境对待所发生的事情时,天堂也就在眼前了。

我们的心,每天都在天堂与地狱间逡巡。诸事顺心便是天堂,郁郁寡欢便是地狱。也许,天堂地狱一念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人生箴言很多时候,决定我们情绪的不是外物,而是我们的心态,我们的心情随心而动,要想获得人生的快乐,就应该学会掌控我们的心。

没有贪念,才不会招魔

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所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财富、权力、地位、美色……我们如何分清陷阱,又如何避开陷阱呢?

陷阱为什么那么有诱惑力,是因为它抓住了人心中那处最软弱的地方,用人们最向往的东西作为诱饵,人们会像飞蛾一样,着了魔似的投火自焚,不能自拔。其实,大家只要相信“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谨记“无功不受禄”,机遇和陷阱就可以分清。

从前有一位禅师名唤无果,无果禅师为了专心参禅,在深山里一住就是20年。在这期间,有一对母女常来照顾他。可是,他觉得这20年来他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于是最后下定决心离开这里,出去云游并寻师问道。

走之前,无果禅师向这对母女告别。

母女俩听说禅师要走,她们于是请求道:“高僧,您就再多留几日吧。你此行路途遥远,这几天我们为您做件衣服,您带着上路不是更好吗?”

这对母女的好意让无果禅师无法推辞,于是只好答应再留几日。

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衣服。衣服做好了,她们又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作为路费。

无果禅师心中无比感激,他接受了母女二人的馈赠,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就走。

到了晚上,无果禅师坐禅养息,半夜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童子,后面还跟着许多人在吹拉弹奏。他们扛着一个很大的莲花台,来到无果禅师面前说:“禅师,请上莲花台!这就是您要去的地方。”

无果禅师心里嘀咕道:“我的修行还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这种境况来得太早了,恐怕是假的吧!”于是便没有加以理会。

童子又说:“禅师,请您坐上来吧,机会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

抵不住童子的纠缠,无奈之下,无果禅师就把自己的拂尘插在莲花台上。

童子与诸乐人便高兴地离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无果禅师正要动身时,那母女二人来到他家,手里拿着一个东西,问道:“高僧,昨晚我家母马生了一样东西,我们看像是您的物品,不知是怎么回事,特地拿来给您看看。”

无果禅师看后十分吃惊,说道:“如果不是我的定力深厚,今天已经是你们家的马儿了。”于是他将马蹄银子还给了母女二人,作别而去!

莲花台就是一个陷阱,还好无果禅师识破它是假的,否则就被投入母马的肚子里面,成为一只小马了。

可见,掉进陷阱的人,十个当中有十个是因为贪恋不属于自己的那份东西,结果得不偿失。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不仅关系到日后的生活,更关系到我们每日的心情。生命属于自己,人生的道路可以自己选择。我们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付出努力,但要想得到自己的东西,必须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我们要活得心安理得,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幸福快乐。人生箴言在这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里,面对种种诱惑,更要用一双简单、淳朴的眼睛来透视这一切,并用美好、朴素的东西来充实我们的心灵,让自己在平和、自由的生活中体验幸福。

人毁于欲,福于寡

佛语云“一寸适九寸魔”,“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如何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呢?如何才能免去贪欲之害呢?我们要做的只有忍耐。

从前,波罗脂国有两个比丘。一天,他们听说佛陀要在舍卫国大开法筵,演说妙法。二人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便相约一同前去听法。

很快,二人便向舍卫国出发了。

烈日炎炎,二人挥汗如雨,口干舌燥,但一路上却没有找到一滴水喝。正当两人口渴难耐时,突然,他们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口井。两个人欣喜不已,赶紧前去打水。可是,当他们把水打上来后,却发现水里有虫。

这时,其中的一位比丘顾不得水中有虫,就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另一位比丘却默默地站立在井边,并没有着急去喝水。

喝了水的比丘奇怪地问:“你不是很渴吗?现在有水了,怎么不喝呢?”

这位比丘答道:“佛陀有戒,水里面如果有虫不得饮用,饮了即犯杀生戒。”

喝了水的比丘就劝他说:“你还是喝了吧,不然渴死了,连佛都见不到,更别说听经闻法了!”

没喝水的比丘听完,不为所动地说:“我宁可渴死,也不愿意破戒而苟活!”

最后,这位坚持不喝水的比丘因为口渴而死了。但由于持戒的功德力,这位死去的比丘当天晚上就以神通力抵达佛所,顶礼佛陀,佛为他说法。而喝了水的比丘独自一人继续赶路,直到隔日才来到佛所。

佛陀虽然早已得知先前发生的事,但还是问道:“比丘,你从何处来?有没有同伴随行?”

于是比丘一五一十地把路上发生的事告诉给了佛陀。

佛陀呵斥他说:“你这个蠢人,虽然现在你看到了我,但是却没有真正地看到我,那位持戒而死的比丘已经先你一步来见我了。”

佛陀还说:“有些懒散、懈怠的比丘,即使能常常见到我,但我却看不见他;有些用功、精进的比丘,即使不能经常看到我,但我却看得到他们。”

比丘听完佛的教导,若有所悟,羞愧地顶礼而退。

如果那位喝水的比丘,能够忍住一时饥渴,抵御住诱惑,那么他一样能到达他梦寐以求的地方。

其实幸福就如同比丘所向往的佛所,人如果想得到幸福,就要学会克制和忍耐。

一个人如果贪念太多,就不容易得到满足,就不会感受到快乐。如果对自己的欲念再不加克制,随意放纵自己,就会走到可悲的境地,甚至会自取灭亡,更不用说获得幸福和快乐了。“人毁于欲,福于寡。”我们要想获得幸福的生活,就要常思贪欲之害,及时浇灭心中的欲望之火,心胸坦荡地走好人生之路。人生箴言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消除心中的杂念,回到本真自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幸福的人生之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