镭的母亲居里夫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00:31:46

点击下载

作者:刘干才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试读:

总序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

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名人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狂喜。当我们迷惘或无助时,他们的高贵品格就如同飘动在高处的旗帜,每次招展都会令我们幡然醒悟,从而畅快淋漓地感受生命的真谛。只要我们把他们视为精神引领者和行为楷模,就会不由自主地追随他们,并深刻感受到精神的强烈震撼。

当我们用最诚挚的心灵和热情追随名人的足迹,就是选择了一个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并将提升的空间拓展开来。追随意味着发现,发现名人的博大精深,发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发现最真实的自我;追随意味着提升,置身于名人精神的荫蔽之下,我们就像藤蔓一般沿着名人硕大粗壮的树干攀援上升,这将极大地缩短我们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从而踏上光明的坦途。

不要说这是个崇尚独立思考的年代,如果我们缺乏敬畏精神,那么只能让个性与自由的理念艰难地生长;不要说这是个无法造就伟人的年代,生命价值并不在于平凡或伟大。如果在名人的引领下,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的那本书,就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成长的历程,虽然每位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并非完全靠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我们说的名人当然是指对世界和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他们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企业家等。滚滚历史长河,阵阵涛声如号,是他们,屹立潮头,掀起时代前进的浪花,浓墨重彩地描绘着人类的文明和无限的未来,不断开创着辉煌的新境界和新梦想,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权力,并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军事家是指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实施的人,一般包括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

政治家、军事家大多充满了文韬武略,能够运筹帷幄,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天地,创造着世界,书写着历史,不断谱写着人类的辉煌篇章,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科学发明家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士。他们从事着探索未知、发现真相、追求真理、改造世界和造福人类的大学问。他们都有献身、求实、严谨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具有一颗好奇心。从好奇心出发,他们希望探知事物规律,具有希望看到事物本质一面的强烈意识与探索激情。还有就是他们都有恒心,他们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锲而不舍,具有永不止步的追求精神。

文学家是指以创作文学作品为自己主要工作的知名人士和学者等。其中,诗人是指诗歌的创作者,小说家指小说创作者,散文家指散文创作者,而文学家则是指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领域均取得一定成就的创作者,他们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指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娴熟创作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具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活动的人士,通常指在绘画、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具有比较高的成就,并具有了一定美学造诣的人。他们是生活中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极大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哲学家、思想家是指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具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士。思想主要是用言语和符号来表达的,而致力于研究思想并且形成思想体系的人就是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用独到的思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且在此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与宇宙,以此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矛盾迷惑的问题。他们是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探讨所有人类重要的问题和观念,并创造出一种思考和思想的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步伐,推动着人类思想和精神不断升华,使人类不断摆脱低级状态,不断走向更高境界。人是有思想和精神的高级动物,因此,哲学家和思想家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是我们人类的伟大导师。

企业管理家是最直接创造财富的人。他们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使得人们更加幸福。财富虽然只是一个象征,但它与人们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等息息相关。企业家也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在追求财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著、诚信和服务等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我们追踪这些名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就会发现他们在做好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能够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灵感和启发,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并进行持久的人生追求,去争取获得巨大的成功。

影响名人成长的事件虽然不一样,但他们在一生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则大同小异。正如爱迪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

爱默生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正如日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伟大人物,起初都是很幼稚且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名家并进而获得人们的崇敬。”所以,名人成长也具有其非凡之处,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简介

玛丽·居里(Marie Curie, 1867—1934),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e Sklodowska),波兰人,后转入法国国籍。她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1867年11月7日,玛丽出生于波兰的华沙,高中毕业后,由于是女性,她不能在俄罗斯或波兰的任何大学继续进修,因此她整整做了八年的家庭教师。后来,玛丽在姐姐的经济支持下来到巴黎,在巴黎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并取得物理及数学两个硕士学位。在那里,她成为该校第一名女性讲师。

玛丽在巴黎大学结识了另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就是她后来的丈夫。夫妻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妇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00克氯化镭,并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

居里夫妇因为在放射学方面的突出研究和巨大发现,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被人称为“镭的母亲”。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并发展了放射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放射性物质,直至生命结束。

在世界科学史上,居里夫人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作为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她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都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居里夫人的一生共得过10次著名奖项,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此外,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她的各种头衔达107个。但是,居里夫人仍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所有的名人里面,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的典范激励了几代人。

降生在被瓜分的国家

在波兰的首都华沙,那漫长而宽阔的道路两旁,是高大而挺拔的白桦树,有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就矗立在道路一旁。在这所学校的宿舍区有一栋三层尖顶的小楼,小楼的周围长满了惹人喜欢的花花草草。

1867年11月7日,居住在这幢小楼的物理教师乌拉狄斯拉夫·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家里又添了第四个女儿,她的名字叫玛丽。

对于斯克沃多夫斯基这样一个老师家庭来说,仅靠夫妇两人当教师的薪金要养活全家7口人,这可是不轻的负担呀!因此,多添一个人吃饭穿衣,并不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

玛丽的父亲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出身于波兰一个小有名气的家庭,在玛丽出生前几个月,他被任命为一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兼副督学。

玛丽的母亲是一个地主家的大家闺秀,她是长女。聪明、端庄、温柔的她在华沙一所住宿女子中学毕业后,就留在母校任教。由于执教有方,她很快当上了这所女子中学的校长。不幸的是,她身体一直不好,而且患有肺结核。

为了避免让几个孩子染上这种可怕的病,玛丽的母亲对自己作了严格规定:不用嘴去亲孩子,哪怕是最可爱的玛丽,也绝不例外!另外就是尽量让小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少在室内待着。每到暑假,她就让孩子们到乡下亲戚家去。

在农村,玛丽可以大胆地用波兰话讲故事,可以尽情地唱波兰歌曲,而且用不着总是提防爸爸那所学校的校长伊万诺夫。

伊万诺夫不学无术,但就因为他是一个俄国人,就有资格当校长。他鬼鬼祟祟,常常像鬼魂一样在学校里到处游荡,搞突然袭击,看到有哪些学生因疏忽而写了波兰词语,或暗地讲波兰话,他就会进行严厉的处罚。那是一种多么屈辱而又难以忍受的生活!

在家里,小玛丽感到最不愉快甚至有些恐惧的事情,就是爸爸常和一些到家造访的叔叔伯伯们低声而愤慨地谈论校长伊万诺夫的种种劣迹。

有一天,玛丽和大姐散步回来,听见爸爸和一位同事正在气愤地谈论着什么。“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爸爸的那位同事说,“你用不着和伊万诺夫校长去争长论短,不值得与这种人生气!”“话虽是这么说。”爸爸怒气未消地说,“但他也太过分啦!一个小孩子在作业里由于疏忽写了几个波兰的词语,这对于一个生长和生活在波兰的小孩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嘛。他居然发那么大的火,还恶魔般地训斥那个可怜的学生,我能忍受吗?”“是啊,可是……”

玛丽相信,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从来都不发火,现在却满脸怒气,一定是那个住在大楼右边的校长伊万诺夫太可恶了。否则,爸爸是不会生气的。

1772年至1795年,波兰先后三次被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瓜分,其中俄国是瓜分和灭亡波兰的罪魁祸首。在这三次瓜分中,这些列强将波兰的领土全部占领了。

童年时代的乡村印象

玛丽长大了,长到了会满地跑着,追着哥哥姐姐们去玩游戏的年龄了,约瑟夫是家里面唯一的男孩子,因为出生在一个女子寄宿学校里,从小到大接触的也全部都是女孩子,时间长了,约瑟夫觉得自己也成了她们中的一员,性格也和女孩子一样文静。

在华沙女子学校的校园内,4棵紫色的丁香花竞相开放着,在星期日的时候,从学校周围路过的行人都可以闻到一股香甜而又清香的味道。时而传来了一片声响,先是锤子敲敲打打的声音,没有任何的规律也没有节奏,接着就是建筑物坍塌的轰隆声、喊叫声交杂在一起,循着声音一直找过去,你就能看到玛丽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正在高兴地玩着“打仗”。

父亲经常提醒约瑟夫要像男子汉一样,使得约瑟夫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约瑟夫在心里把父亲当作他崇拜的对象。每个周末都是五个孩子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女子学校的学生都被家长们接回家去度周末了。

如此一来,整个学校就好像完全成为5个孩子的天堂一般,在平时,父母亲总是提醒他们不要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所以他们每天都很安静,现在整个校园里都没有学生,完完全全地成了他们的天下。

玛丽的哥哥约瑟夫充当着指挥官的角色,发挥了他男孩子的优势。他向四个姐妹发出命令:“我们一起来玩打仗吧!”紧接着约瑟夫就听见四个姐妹一阵阵的欢呼声,她们真的就把她们的哥哥当成了伟大的指挥官。

圣诞节的时候父母曾经送给他们一件特别大的积木,孩子们把积木吃力地搬了出来,当作打仗用的道具。

他们几个人要在草坪上用大积木布置一个“战场”,用长短不齐的木条,垒成了一座碉堡,又在曲曲折折的小路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在靠近碉堡的地方还有炮楼、兵营和弹药库等相关的设施。这个战场在一间很宽敞的正方形的屋子里面,窗户朝着学校的院子。

战场布置妥当之后,他们还把剩下的小木块聚集到一起,用来当作子弹和装满子弹的炮筒。约瑟夫把皮带紧紧地系在外衣上,把帽檐朝向后脑勺儿,一只手叉着腰;另一只手向他的妹妹们挥动着喊道:海拉,你是我的部下,要服从我的领导,我们现在要去攻打“敌人”布罗妮娅、素希雅和玛丽的军事要地。

海拉是约瑟夫的同盟,她的眼睛炯炯有神,闪现出一种非常有力量的光芒,她有的时候因为自己仅仅只有6岁半而生气,并且非常羡慕姐姐们,布罗妮娅非常活泼,她甩动着小辫子挥着手保护着她自己的作战队伍。

一场精心策划的紧张而激烈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小玛丽头上戴着用树枝做成的帽子,身上还插了一些较大的绿叶和青草作为掩护。

玛丽匍匐在地上,瞪着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哥哥那边的动静。

约瑟夫悄悄地向前爬,他想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冲到她们的阵地去。聪明的玛丽马上就发现了约瑟夫的企图,还没有等到布罗妮娅发布命令,就跑上前去,向约瑟夫扔出了一颗“手雷”。

当玛丽看到自己方面的“炮弹”所剩无几时,便立刻飞快地跑到敌人那边,非常快速地捡起“子弹”和“炮弹”,然后,用自己的花裙子兜着跑回来。在整个过程中,玛丽身中“数弹”,身上用来遮掩的绿叶也被打掉了,帽子也飞落了下来,但是,这些丝毫不会影响玛丽的心情,她还是不停地来回穿梭于两个阵地之间。这样,玛丽那边阵地上的“炮弹”便得到了充足的供应,这都是玛丽的功劳。

在敌我双方激战的过程中,玛丽显得非常勇敢,她一边战斗一边高声喊着:“打啊,全速前进。”

玛丽的军队对约瑟夫和海拉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造成约瑟夫和海拉频频中弹,玛丽高兴得尖叫起来。战斗很快结束了。这个时候的玛丽满脸是汗水,头发上也沾满了青草,显得更加凌乱不堪,手背上划出了细微的血印,嗓子也在交战中喊得有些沙哑了。

流着汗的玛丽认真地看着哥哥约瑟夫,等待着哥哥能够夸奖自己。约瑟夫站到一处高高的地方,舞动着手中的小旗,表情严肃,好像将军般地大声宣布:“今天这场战斗,玛丽表现得非常勇敢,交战的双方一致评定她为‘战斗小英雄’。”

约瑟夫的话音刚落,几个姐姐立刻敲响早就已经准备好的瓶瓶罐罐,如同奏乐一般。

玛丽昂首挺胸地走到约瑟夫的跟前,接受“指挥官”约瑟夫授予她的奖赏,并且得意地用花裙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玛丽得到的奖赏是姐姐们用野花和绿草编的一个小小的花环和哥哥亲手做的小水枪。

玛丽高兴地戴上花环,拿着可爱的小水枪,飞速地跑到家里,跟爸爸和妈妈敬了个军礼。那个可爱的样子非常严肃而且认真。

斯克沃多夫斯基家是一个很大的家族,他们大都住在乡村。

在乡村里他们有自己的农场、牧场和宽敞而古典的房子。在放暑假的时候,斯克沃多夫斯基一家就可以离开喧嚣的华沙市,到乡村去度假。

村子里的人们都用喜悦的眼光来欢迎他们这些由都市来的孩子们。到了乡下,母亲可以把一学期的紧张任务完全放下,父亲也不再做那一项项复杂的物理实验和撰写论文。

到了乡下以后,对于一向住在繁杂城市中的孩子们来说,能够领略乡间自然如画的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的空气,流连在大自然的山水之间,确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他们的一生中,这段时光是永远也无法忘怀的。

约瑟夫教玛丽游泳,玛丽很快就学会了。他们在河水中打水、捉鱼、摸虾。然后,又湿淋淋地爬到岸上来,把泥土拍成泥饼后晒干用来打水漂。在水边玩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跑到草地上打滚儿,互相比赛看谁的跟头翻得多。

玛丽有的时候还从软软的草垛上往下跳,如果他们遇到老爷爷们赶的马车,他们就一窝蜂似的拥上车,坐在车上边兜风边听着马鞭和马蹄的响声。

在乡下,他们有时和路边的老牛说话,有时冲着蓝天唱歌。在距离乡村不远处的高塔上,还有一辆转动的风车,约瑟夫兄妹们便学着风车手拉手不停地转圈,一直到每个人都转晕了,他们就抱在一起倒在地上哈哈大笑起来。

在乡下的那段时光是斯克沃多夫斯基一家最幸福的日子,以至于玛丽结了婚以后,到了休假,总是要把辛苦的研究和工作暂时放下,和全家人到山中或海边悠闲地休息一段时间,这就是童年的记忆带给玛丽的影响。

令人惊叹的智力

玛丽天生就非常漂亮,她一落地就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无比的好奇。

每当年轻的父母看到她那一双可爱的、水灵灵的大眼睛时,总会从心中欣慰地笑出声来。

玛丽共有3个姐姐:大姐素希雅,二姐布罗妮娅,三姐海拉,还有一个哥哥约瑟夫。约瑟夫比二姐大,排行第二。大姐虽然只比玛丽大五岁,但却在妹妹面前担当老大姐的职务,言行举止颇像一个小大人。

妈妈是玛丽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圣母,在妈妈那秀丽而疲惫的脸庞上,永远罩着一层慈爱的光辉,让玛丽一见到心里就感到甜蜜、温暖,她真想扑到妈妈的怀里,在妈妈脸上亲个够。

但是,妈妈给予小女儿最亲密的动作也只是轻轻地抚摸一下她的小脸。玛丽有时会很不满意地想:别人的妈妈为什么总是用嘴亲小孩的脸,而我的妈妈为什么从不亲亲我呢?妈妈那慈祥的眼神,分明透露出无限的爱意呀?可是妈妈就是不亲亲我,好奇怪呀!“玛丽,我还有事要做。”

妈妈又要赶玛丽走了。玛丽不愿意走,她想在妈妈身边多待一会儿。但妈妈坚决地说:“你最好到花园去玩耍,你看今天的天气多美好呀,空气多清新呀。”

玛丽的爸爸妈妈都是出色的教育家,他们当然知道大自然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他们放心大胆地让孩子们到田野里、树林里、小溪中,去奔跑、去嬉戏、去欢叫。他们深知,不热爱大自然的人再怎么发展也是不完善的,不能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是注定不会成为伟大的学者的。

因此,每到假期来临,玛丽和哥哥、姐姐们都充分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美丽。他们简直就成了野孩子,所以父母给他们立了一条规定,即在每次玩累之后,他们都要到树下去安静地读书。

孩子们总是在一棵老菩提树下读书。那棵树的树干非常光滑,上面却有许多条纹。粗壮的树干,5个孩子手拉手围一圈还围不过来。

老菩提树上椭圆形的绿叶一层层地伸展开来,形成一个天然的巨大的“绿伞”,并且在较低的树枝上晾晒着红的、紫的葡萄。

哥哥约瑟夫经常把小玛丽举过头顶,让她能够摘几串葡萄下来给大家吃。当诱人的葡萄摘下来,大家就边吃着酸甜的葡萄边读着书,简直是开心极了。

有时候,读书读累了的时候,大姐就给大家讲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约瑟夫则即兴表演搞笑剧,他的表演精彩滑稽,经常逗得大家在树下笑得直打滚儿。

二姐布罗妮娅有时候对学习字母感到厌烦了,就会以“老师”的身份命令小妹妹把纸板上的字母按照不同的次序排列。当小妹妹排错了的时候,布罗妮娅就会傲气十足地教训玛丽:“哎呀,你怎么这么可笑呀!这个字母应该放在这儿……啊,这样就对了。”

但布罗妮娅当“老师”没过多久,玛丽就让布罗妮娅和父母们大吃了一惊。

那是一天早晨,布罗妮娅正在父母面前结结巴巴地朗读一段短小的课文。玛丽看见二姐那么艰难地朗读,觉得很不可理解。于是,她下意识地把姐姐的课本拿过来,非常流利地念起课文来。

正当她正念得十分得意时,忽然发觉室内一片寂静,父母和布罗妮娅都惊讶地望着玛丽。

玛丽立刻被这种寂静吓蒙了。她以为自己做出了极不得体的事情,就压低声音,嗫嚅地说:“我不是故意的,我请你们原谅我,我真不是故意的。”

其实,是她理解错了,父母和二姐的突然默不作声,并不是觉得她做了什么不得体的事,而是这一切令他们感到非常惊讶。他们发出疑问:她怎么念得这么好?并没有人特意教过玛丽读书啊!

父母从这件事情才发现,玛丽是一个非常聪明,且记忆力特别强的女孩子,这使他们格外高兴。也许他们的玛丽今后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吧!父母曾经这样憧憬着孩子的未来。

但是,玛丽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发现女儿有天分,就让玛丽去看更多的书,提早背诵名人的诗歌,提前学习一些课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知道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会损害儿童的好奇心和幼小而脆弱的心灵。

玛丽的父母尽量让玛丽到户外那美丽、变幻的大自然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神韵,倾听大自然的天籁。

书本上抽象的内容,开始也许会让孩子感到好奇,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多半会从此厌恶书籍。他们认为,过早地成熟而不愿意接近大自然,那才是教育的真正失败啊!

基于这样的认识,即便当小玛丽想找书看时,妈妈也总是打开窗户,指着窗外那湛蓝的天空,深情地说:“小玛丽,瞧,那朵白云多么像一座城堡呀,我们出去仔细瞧一瞧,好吗?”

1873年的秋季,6岁的小玛丽就要上学了,这使玛丽感到高兴极了。她在心里美滋滋地想:现在我是学生了,妈妈和爸爸总不会再有什么理由反对我多看书吧?

于是,小玛丽穿着干净的“水手装”制服,手里提着一个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梦想已久的教室。

小玛丽在上课的时候总是睁着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们讲课。她从来不会像有些同学那样,在课堂上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

玛丽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她在班级经常得第一,无论是任何科目,她都能比同龄的同学学得更好。

玛丽取得了这些成绩和进步,回到家里,总是能得到妈妈的褒奖和鼓励。

妈妈经常在空闲时间,给他们讲许多好听的波兰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有时,妈妈还会边给他们弹着钢琴,边唱着动听的波兰民间歌谣。

当玛丽依偎在妈妈身边,听妈妈摇晃着身体唱着动听的歌曲时,她感到这是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这美好的时刻如果能永远延续下去该有多好啊!

正当玛丽沉浸在母爱的爱抚之中时,接连不断的灾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家中。

艰难面前不屈服

妈妈的肺结核病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她不断地从口中吐出血来,以往美丽、温柔的妈妈,现在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人们再也无法从这位病妇的身上想象出她以前的迷人风韵。

然而,祸不单行,正在这时,伊万诺夫校长罢免了任职六年之久的副督学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这样一来,爸爸虽然还可以继续教书,但是,一是工资减少,二是要搬出学校免费提供的宽敞住宅,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只好到校外寻找住处。

家境的困难该怎么想办法克服呢?久病的妻子需要继续住疗养院,五个儿女也都要上学。刚直不阿、绝不肯奴颜婢膝的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他决定将租来的房子收几个住宿的学生,以补贴家用。当然,这事得先和孩子们商量一下。

他把五个孩子招到身边,婉转地说:“有几个外地学生想找住宿的地方,我想,你们的妈妈去疗养了,我们就可以腾出一间房子让几个学生来住。当然,他们要交饭钱和房租的。我想,住进来两3个人还是可以的吧?”他带着征求意见的口吻说。

海拉在什么时候都能使自己快乐起来,听了爸爸的话,她高兴地大声说:“爸爸还可以辅导这些学生!我看呀,爸爸只要把这消息透露出去,保准报名的人多得很,我们可得挑选那些最好的学生啊!”

爸爸凄然而充满爱意地对海拉说:“你总是会夸大事情。”

为了妈妈的健康,为了克服穷困带来的许多问题,五个孩子非常明白应该作出何种选择。开始,家里只收了3个寄宿生,后来逐渐增加到了10个。

好景不长,不幸的事情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

1876年,斑疹伤寒开始在华沙流行,寄宿在玛丽家中的一名学生也不幸被感染。

虽然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流行性传染病,但对于斯克沃多夫斯基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来说,尽心照料得病的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那位寄宿生在玛丽大姐和二姐的精心照料下,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最后居然痊愈了,但大姐和二姐却因此而染上了斑疹伤寒。

布罗妮娅只是轻微地发作了一下就没事了,可14岁的大姐素希雅却因为接替妈妈的家务工作后,一向比较劳累,本来就不算强壮的身体,在病菌的肆虐下,竟然一病不起。

玛丽一家虽然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但是,无论怎样劳累和苦痛,全家人觉得能够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快乐的日子。

玛丽从小就喜欢大姐,因为大姐总是给她讲很多好听的故事。她会带着玛丽到花园里去玩耍,在玛丽难过的时候第一时间出来抱起她的人也是大姐。

看见虚弱的姐姐躺在病床上,玛丽急得只好每日虔诚地祈求上帝。然而,上帝仍然没有施展他的奇迹。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爸爸来到玛丽的房间,玛丽看见爸爸的眼圈红了,并把头转向了窗外。玛丽预感到,一定有什么不幸要发生了,她战战兢兢地跟在父亲的背后走进了大姐的房间。

只见大姐穿着一身洁白的连衣裙,淡黄色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那张很像妈妈的脸瘦得十分吓人,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但那张会讲故事的嘴角却微微地上扬,好像在对大家微笑。她安详地合着双眼,静静地躺在灵柩里,双手合抱在胸前,显得更加楚楚动人。哥哥、姐姐都在低声地哭泣着,母亲已经虚弱得站不起来了。玛丽不敢相信这个事实,那个像慈母一般爱护她的大姐竟然会死。

大姐的去世,对9岁的玛丽来说是一次残酷的打击。她不明白,上帝何以对她的家庭如此残酷,接连不断的打击落到这个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家庭?爸爸是尽职尽责的教师,而且疾恶如仇;妈妈有天使般的心肠,对一切都愿以爱来化解;素希雅像妈妈一样,宽容大度,热心帮助别人。但是,为什么不幸却偏偏落到了他们的头上呢?

玛丽还太小,对于纷繁的大千世界,还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她只知道这世道太不公平,万能的上帝太缺乏慈悲之心了。

经过一连串的打击之后,妈妈的身体状况变得更差了。虽然玛丽对上帝已经丧失了信心,但她仍然每天虔诚地向上苍祈祷。

她闭着眼睛,对着冥冥之中的万能之主表达自己的心愿:

圣母玛利亚,圣子圣灵啊,请不要从我身边夺去亲爱妈妈的生命,如果实在不行的话,那就让我的生命代替妈妈的生命吧!

然而,和以前的祈祷一样,这次的祈祷也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当时,刚刚11岁的玛丽正在西科尔斯卡女士主办的私立女子寄宿学校读五年级。

母亲虽然感觉自身的病情在日渐加重,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几个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而且个个品行端正,对生活充满热爱。

孩子们总能无私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小女儿,她天生就很懂事,知道为爸爸分忧,从来不会无理取闹。有这样的儿女,对一位母亲来说,就是上帝对她最高的奖赏了。

病情的加重让一桩拂不去的可怕想法在她的心中弥漫开来:我恐怕就要离开这个充满苦难而又温馨、可爱的家庭了。

母亲是一位非常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人,她知道当她离开人世后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大的不幸,她的丈夫将会陷入多么困顿的局面!她决心在生前为自己的离去做好准备,不再为这个悲惨的家庭增加更多的麻烦。

1878年5月9日,星期天,玛丽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早晨的时候玛丽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她的心也跟着怦怦地跳得急了起来。

医生们在母亲的房间里忙着抢救,亲人们也都聚在周围,玛丽的心抽搐了起来,她害怕妈妈也像大姐一样躺在灵柩中永远也不再醒来。

妈妈示意医生们离开,她想把最后的时光留给自己的亲人们,哪怕能和他们多待几分几秒也是好的。

家人们都围在妈妈的周围。在临终的这一刻,她显得格外的美丽。

妈妈伸出无力的双手和家人一一握手告别,当她拉着玛丽那冰冷的小手时,她的手颤抖着,她那毫无血色的嘴唇微微动了几下,仿佛说出了心中所有要说的话。玛丽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她的泪水像泉涌一样滚落下来。

直至停止了呼吸,妈妈的眼睛也没有闭上。她实在不放心这些可爱的孩子,不忍心离开亲爱的丈夫。

教堂里面又响起了那令人心寒的丧钟,玛丽真是害怕极了这种声音,大姐和妈妈都是这样离去了。

11岁的玛丽,现在既没有了妈妈的呵护,又没有了大姐的照料。爸爸虽然也非常疼爱她,但他太忙,要上课,要辅导寄宿生,还要关心他们的食宿。玛丽几乎是在没有人照料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的。

在学校里虽然也有许多愉快的事情,但是却有俄国人的压制。他们不准孩子们用波兰文说话、写字、看书。

为了学点波兰话、懂一点波兰的历史,老师和学生整天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

这么幼小的心灵,竟然承受着这么多沉重的磨难和严酷的打击!但玛丽不仅没有被残酷、苦闷的生活压垮,她反而更加清醒、更加沉着、更加冷静地面对艰难的生活。

坚定的爱国信念

玛丽是1873年6岁那年入学的。开始,玛丽像几个姐姐一样,进了西科尔斯卡夫人主办的私立女子寄宿学校。她是班上最小的女孩子,比起同学的年龄,她要小两岁,但她那惊人的记忆力和智力,使她的任何学科成绩都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

教她数学和历史的老师名叫杜芭丝卡小姐,她是一位多少有些古怪的人,她对玛丽的那种固执和不肯随意屈服的性格一开始感到恼火,但后来让她赞叹。

杜芭丝卡小姐总是穿一身黑色衣服,还常常板着脸,似乎这世界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她欣慰,也似乎她与欢乐从来就没有缘分。但如果你因此而以为她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她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只不过被一层冰冷的铁甲紧紧地包围着。一个生活在亡国奴地位而又充满爱国激情的知识女性,有这样矛盾的表现恐怕并不令人吃惊。

每当上历史课时,玛丽就会觉得杜芭丝卡小姐可爱极了,那并不美丽的脸也突然变得神采奕奕、柔美可爱。“同学们”,杜芭丝卡小姐脸庞上透出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情,低声而颇有力度地说,“在14世纪中叶,波兰国王斯坦斯拉夫一世重新统一波兰时……”

有一次,老师让玛丽复述上次历史课讲述的要点。玛丽非常激动地站起来回答:“波兰历史是从波来斯拉夫建立皮阿斯特王朝开始的,1385年以后,波兰和立陶宛在抵抗共同的敌人德意志条顿骑士团的侵犯时,两个大公国合并,建立了波兰共和国;1596年,华沙成为波兰共和国首都,那时,我们的波兰成为欧洲的泱泱大国,不幸的是,至1654年,沙皇俄国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波兰被肢解、分割了。”

讲到这儿,她喘了一口气,然后又愤怒地指责说:“国王斯坦斯拉夫缺乏勇气,这是波兰的不幸。”

杜芭丝卡小姐向玛丽赞许地点了一下头,让她坐下。

玛丽喜欢杜芭丝卡小姐的历史课,因为她告诉了学生们历史的真相。而历史的真实,对玛丽来说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但不幸的是,她和大家有时都得被迫说谎,讲假话。

有一次,杜芭丝卡小姐正讲得入神时,忽然走廊深处传来了铃声,两长两短,这是信号!很可能是督学霍恩堡先生来检查课堂教学了。

全班学生像训练有素一样,立即把课桌上的波兰文笔记和课本收进抽屉里,接着又迅速把针线、剪刀、小块布料拿到桌面上,一个个低着头认真地做起针线活来。

教室门在一片静寂得令人恐惧的气氛中慢慢地打开了,肥胖而穿着讲究的督学霍恩堡先生神气地走进教室。

他警惕而又明显不信任地扫视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最后他把鹰隼一样的目光停留在杜芭丝卡小姐身上,那是十分明显的无声质问:你又在搞什么鬼名堂?想瞒过我,恐怕没那么容易,我要当着校长西科尔斯卡女士的面,揭穿你们的鬼把戏!哼哼。

陪着督学先生一起走进教室的西科尔斯卡校长客气地说:“督学先生,学生们正在上缝纫课。”

督学先生不置可否地哼了两声,没有走向讲台,却似乎是漫不经心地将他身边一个女孩的课桌打开,希望能发现违禁的课本、笔记本之类的猎物。可惜他没有发现什么让他狂喜的东西,只好不动声色地点了一下头,然后走向杜芭丝卡。

他边走边阴险地说:“杜芭丝卡小姐,我刚才在走廊里听见你很激动地讲着什么,怎么我一进来就不讲了呢?”“啊,督学先生,我刚才正给他们讲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是吗?俄罗斯的寓言家,虽然我们政府并不喜欢这个刻薄的作家,但毕竟是俄罗斯的。”

督学先生十分傲气地坐到杜芭丝卡小姐的椅子上,对她说:“请您点一名学生站起来,我要问几个问题。”

杜芭丝卡小姐向西科尔斯卡校长瞟了一眼,见校长不动声色地点了一下头,就把眼光盯向玛丽。

玛丽不知道老师正盯着她,只是低着头暗暗祈祷:千万不要点上我呀,上帝!她倒不是怕回答不了督学先生的问题,这方面她有足够的信心,但最让人受不了和感到屈辱的是当着大家的面儿讲假话。

不幸的是,老师正好点了她的名:“玛丽,请你回答霍恩堡先生的问题,好吗?”

玛丽放下针线,心情复杂地站了起来。杜芭丝卡老师用力抿了一下嘴唇,示意玛丽:勇敢一些,不要担心!玛丽会意,于是她抬起头看着督学先生。

霍恩堡说:“请问从叶卡捷琳娜二世起统治我们神圣俄国的皇帝是哪几位?”

霍恩堡的提问总是带有挑衅意味的,让稍有见识的波兰学生都感到屈辱。他在向玛丽提问时特别把“我们”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玛丽咬了一下嘴唇,尽量平静地回答说:“从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后,接下来的是保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

霍恩堡先生笑了,这么熟练的回答,还有那纯正的俄语语调,使督学先生感到由衷的满意,俄国化的教育政策很有成效嘛!

这位督学认为,这种奴化教育比什么数学、文学都更重要。他非常欣赏自己善于提问的能力,并能从这种一问一答中得到一种隐秘的愉悦。

霍恩堡又接着说:“沙皇的尊号是什么?”“是陛下。”“现在统治我们的是哪位皇帝?”

玛丽看见霍恩堡先生那得意的样子,真恨不得啐他一口唾沫。杜芭丝卡小姐唯恐玛丽又犯倔,急忙委婉地说:“玛丽,你肯定知道的,不是吗?”“是全俄罗斯的皇帝,亚历山大二世陛下。”“最后一个问题:我的尊号是什么?”“督学大人阁下。”

与玛丽同在一个班上的海拉看见妹妹摇摇晃晃、脸色白中透青,很不对劲儿,真想走过去扶住她,但是她又不能,急得直冒冷汗。

幸好这时霍恩堡先生满意地摇晃了一下他那肥胖的身子,站起来宣布:“今天的检查到此结束!我十分满意。”

督学先生离开了教室,西科尔斯卡校长随他走出教室,临关门时,她回身又慈祥地看了一眼玛丽。当教室门关上以后,杜芭丝卡小姐含泪向玛丽招手:“到我这儿来,孩子。”

玛丽一头栽进老师的怀里,像一个受了极大委屈的孩子,痛哭失声。海拉和其他同学也都难过地伏在桌上抽泣。“玛丽真是了不起,连堂堂的督学大人也不由得不赞扬她,真了不起!”

海拉回家后,急忙把这件事告诉姑妈卢希雅。妈妈生病期间,姑妈一直在玛丽家照料病人和孩子。姑妈听了海拉的介绍后,自然十分高兴,但她却发现玛丽心情似乎很沉重,一点儿高兴的样子都没有。

爸爸非常理解小女儿的心情。督学先生的问题不能不回答,但回答时又必须是谎言。

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1881年,玛丽并不甘心只受一点中等教育,这就必须要有一张文凭,而私立学校是没有资格颁发有效文凭的。

玛丽不得不离开读了8年的寄宿学校,那份离别之情让她十分难过。一想起公立中学的种种可恶之处,她更是依依不舍。

离开学校那天,西科尔斯卡校长特地把玛丽叫到校长办公室,对她叮咛道:“玛丽,千万不要忘记我说过的话:要忍耐,要老老实实地忍耐,能忍耐才会有最后的成功。千万不要忘记,听见了吗?”

西科尔斯卡校长深知,玛丽是一个难得的天才学生,她也深知天才往往唯有在自由的环境里才能自在地呼吸,一般人能忍受的屈辱常常不能为天才所忍受。

玛丽在她眼皮下读了8年书,她相信这是一个前程无量的孩子,但在黑暗的波兰,这个天才会夭折吗?有过哥白尼和肖邦的波兰,你何时才能让全世界的人再为你骄傲的儿女而震惊呢?

玛丽已经14岁了,懂得启蒙恩师凝重而苦涩的期盼。她郑重地对校长说:“西科尔斯卡老师,您放心,我会永远记住您的话的!”

1882年春天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斯克沃多夫斯基一家相聚在桌子周围吃早餐;几个孩子的相貌,都是那么的出类拔萃。16岁的海拉,温柔典雅,毫无疑问地说她是这一家的“美女”;布罗妮娅的笑脸就好像田野里正在开放的一朵鲜艳的鲜花,头发是金灿灿的;约瑟夫身上穿着学校制服,身材看起来像是运动员。

在斯克沃多夫斯基家现在只有两个孩子穿制服:海拉仍然穿着她那蓝制服,是西科尔斯卡寄宿学校的忠实学生;玛丽穿着栗色制服,她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所公立中学里出色的学生。布罗妮娅一年前在这所学校毕业,得到真正的荣誉,拿回一个金奖章来。

玛丽的脸色很好,坐在餐桌的一端吃着东西。因为玛丽的年纪最小,当时的她并不如她的两个姐姐好看,但是她的脸也和她们一样显得愉快和兴奋。玛丽眼睛很明亮,头发光润,皮肤白嫩,和一般的波兰女子基本相同。

布罗妮娅已经不是女学生,而是“女士”了。她现在操持着整个家的家务,代替管家。布罗妮娅管理账目,照料寄宿生,这些人的姓名面貌虽然都有改变,但是一样是寄宿生。

约瑟夫也得到一个和布罗妮娅一样的金奖章,在他离开男子中学的时候,他到大学的医学院继续求学。约瑟夫的妹妹们都羡慕而且嫉妒他,约瑟夫的妹妹们诅咒华沙大学不收女生的校规。她们贪婪地听哥哥叙述着大学里的事情,虽说这个学校看上去很平庸,但是,里面的教授却是一些有野心的俄国人和奴隶一样的波兰人。

在玛丽的想象里,整个宇宙也像一个大学校,里面有中学、大学、寄宿学校,在宇宙的里面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并且有一种理想在整个宇宙里面统治一切,那就是“学习”。

斯克沃多夫斯基家现在的住所非常恬静:房子很有特色,院子里面很安静,有许多灰色的鸽子在房子的周围“咕咕”地叫着,阳台上面爬满了野葡萄藤;二楼很宽敞,斯克沃多夫斯基一家可以占用四间屋子,和那些寄宿的男孩分开。

玛丽和普希波罗夫斯卡夫人家的女儿卡齐娅是好朋友,也是同学。玛丽每天去找卡齐娅,卡齐娅在门口等她;若是在约会的地方没有看见人,玛丽就把铜狮口里衔着的重环翻起来,放在狮子的鼻子上,然后继续向学校走去。卡齐娅看见这个环子,就知道玛丽已经先走过去了。

卡齐娅很可爱,她是一个快乐而且幸运的孩子,她很受父母的宠爱;普希波罗夫斯基先生和夫人对于玛丽也十分宠爱,他们把玛丽当作自己的女儿,并设法使玛丽忘记自己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到了公立高中以后,玛丽的功课总是全班第一,没有任何功课使她感到困难,班上有许多俄国、德国、波兰和犹太血统的学生,大家都对她的成绩表示由衷的钦佩。

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波兰学生的敌视态度,使玛丽切身痛苦地感受到了。一位叫迈耶的德国女人,是她的教导主任,对玛丽特别看不顺眼。

这位教导主任身材矮小,比玛丽要矮一个头,她最大的本领是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到处转悠、盯梢、偷听,使波兰血统的学生们过着难以忍受的生活。

迈耶小姐只要一想到那个姓“斯克沃多夫斯卡”的高才生,就不由得火冒三丈,因为这个女孩子居然敢以轻蔑的一笑来顶回她的训斥。

生活像小溪一样潺潺地向前流,有时在一块突兀的岩石前撞击后,形成一股回流,在那儿漩上几圈,而后,突然醒悟似的向前奔忙,欢快地在阳光下跃动、欢叫。

玛丽在公立高中也有许多让她高兴的时候,何况她也开始能以诗人和哲人的眼光来欣赏美丽的华沙了。

有一次在上学路上,玛丽问卡齐娅:“迈耶小姐穿一双不出声的软底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不明摆着吗,干密探呗。当你与别人谈话时,她可以悄无声息地走近你们身边。这种人真让人恶心!”“在老师中还不止一个像迈耶小姐那样的人,这些人哪儿是教书,好像只是来监视我们的!”

说着走着,走着说着,玛丽忽然握紧卡齐娅的手,说:“糟了,忘了一件事。”“什么事呀,瞧你急得那样。”

忽然卡齐娅也明白了。她们俩又急忙向萨克斯广场的尖碑跑去,把那口忘了吐出的唾沫一本正经地吐到碑上。

这种年龄应该是充满爱、宽容和希望的年龄,是人生最纯洁、最快乐的时光,但她们却要在自己还不太成熟的感情中拿一部分出去学会怨恨,这是何等的不幸!

有一次,玛丽因为表达这种怨恨受到了父亲的批评。

一天,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被民意党人刺杀了。

玛丽和卡齐娅在学校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得情不自禁地拥抱起来,在课桌之间又蹦又跳,还跳到讲台上欢呼“万岁”。

正当她俩得意忘形之际,迈耶小姐突然走进教室。她愤怒地大声叫嚷:“快给我停下来!你们俩,玛丽和卡齐娅!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是全俄罗斯人民哀痛的日子,而你们却在这里又跳又叫,像什么样子!给我说清楚,为什么高兴得又跳又叫?为什么?”

玛丽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迈耶小姐气势更凶了,不断地逼问:“说呀,为什么?你,卡齐娅先说!”

玛丽知道卡齐娅胆小,便脱口而出:“我们只是想跳一跳,脚有点发痒,难道不行吗?”

迈耶小姐非常严厉地对她俩说:“伟大的俄罗斯皇帝陛下去世之日,你们应该感到沉痛!脚痒?脚怎么恰好今天痒起来了?你们也不想一想,正是有了俄罗斯皇帝的恩泽,我们才能过上平稳、幸福的日子,不是吗?好了,我只讲这么多,你们也不必上课了,先回家去。我还要把这件事告诉你们的大人,让他们知道你们都干了些什么,然后再决定怎么处置你们。”

迈耶小姐说的最后一句话击中了玛丽的要害,使她的心因恐惧而疼痛。她难过地想起,父亲在七八年前,正是由于对俄罗斯奴化教育的不满被撤职,并给全家带来巨大的不幸,如果由于自己这次的行为,再为父亲和自己带来麻烦,那会让父亲多么为难和痛心啊!

回家后,玛丽怀着紧张而痛苦的心情等待父亲回家。当她终于看见父亲从外面走进家门时,立刻扑到父亲的怀里抽泣起来。“爸爸,都是我不好。”

父亲难过而又慈祥地轻轻拍着小女儿的肩,好久没有作声。等玛丽情绪平息之后,父亲让小女儿坐下,然后平静地对她说:“玛丽,你放心,你没有被勒令退学,这事就算过去了。明天你还可以和卡齐娅一起去学校。不过要记住,不管是什么人,因为他的死而高兴得跳起来都有点过分。真正的波兰姑娘不会干那么轻率的事。另外,应该有高雅的举止、良好的教养,才能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一位才学卓著的人,明白了吗?”

玛丽低下头说:“明白了,爸爸。”

阳光是七彩的,生活也是七彩的。玛丽在学校生活中也有许多欢乐的时光。

被压迫者心中形成的冷酷无情,是政治压制造成的最不幸的后果之一。玛丽和卡齐娅所感到的怨恨,绝不是自由的人们所能体会的。虽然她们天性温厚,她们现在却按照一种特殊的伦理,一种奴隶的伦理去生活,把这种怨恨看成美德,把服从命令当作是怯懦。这些青年对于压迫的反应,是去热烈亲近她们可以敬爱的人。

年轻的数学老师格拉斯先生和讲授自然科学的老师罗萨尔斯基先生,他们都是波兰人,除了教书十分认真、吸引人以外,他们还常常讲一些含义隽永的话,让人揣摩好久才能大彻大悟。

他们显然是爱国的波兰知识分子,在讲授自然科学和数学时,巧妙地让学生们知道波兰的历史和波兰优秀人物对人类的贡献。他们的讲课,给玛丽和卡齐娅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和愉快。

玛丽也逐渐感到学校生活对她仍然有很大的魅力。读公立高中后的第一次暑假,她是在农村度过的。她在农村时给卡齐娅的信中写道:卡齐娅:

你知道虽然有这一切,我还是喜欢这个中学的。也许你要讥笑我,但我仍然要说我喜欢它,甚至很喜欢它,现在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你千万不要以为我非有它不可,啊,不,只是在我想到就要回到那里去的时候,并不觉得难过;想到还要在里面过两年,也不像我以前觉得那样可怕,那样痛苦,那样长了。

学校的生活,对于有爱心的人来说,是甜美的、快活的,虽然时不时会有一些怨恨夹杂其中。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883年6月12日,16岁的玛丽高中毕业了。像哥哥约瑟夫、姐姐布罗妮娅一样,玛丽成绩优秀,为她的家庭获得了第三枚金质奖章。

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高兴极了,他怀着骄傲的心情参加了小女儿的毕业和授奖典礼。当身着黑礼服的玛丽站在台上接受毕业证书和奖章时,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的眼睛湿润了。

毕业典礼结束后,玛丽挽着父亲的胳膊,高兴而又伤感地离开了这所让人一言难尽的中学。

玛丽高中毕业后,身体显得十分单薄,现在去就业,显然还早了一点;继续深造,当然是玛丽最最盼望的,但家里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在取得女儿的同意后,决定让玛丽到离华沙很远的乡下去生活一年,委托农村的亲戚照料她。

一年的休假,人们也许会尽力想象有一种早熟的使命感萦绕着这位天才的少女,暗地里研究着科学书籍;可是不对,在这个叫作青春期的神秘过程中,玛丽的身体发生了些变化,她的面容出落得更加俊秀,同时她也忽然变得懒洋洋的了!

于是,玛丽兴致勃勃地来到波兰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乡村,过起了她一生中唯一一次闲散而愉快的田园生活。

她住在叔父克萨维尔先生的家里。克萨维尔叔叔有一个不大的牧场,养着50多匹纯种马,在这儿,玛丽成了一个很像样子的女骑士。

除了骑马,玛丽最喜欢的是在山林中游荡。在温柔静谧的喀尔巴阡山中的森林中漫游,这真使玛丽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的愉悦。蓝天之下,是挺拔的黑枫树林,从树林的顶端望去,远处山顶上皑皑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是一条美丽的纱巾在蓝天下飘扬。晚间,万籁俱静,只有树枝在窗外婆娑起舞,黑暗旷野的深处偶尔传来几声凄厉的狼嚎。

在乡间,玛丽常常在灯下给卡齐娅写信。因为心情异乎寻常的平静,时间又是那么不可思议的充裕,她能像一个作家那样,细致生动地向好友描述乡间生活的感受。

夏天过去以后,玛丽又到另一个叔叔斯德齐斯拉夫家去过冬。斯德齐斯拉夫叔叔住在位于波兰东南、维斯杜拉河上游的斯卡罗布米亚兹小镇,叔叔是小镇的公证人。

斯德齐斯拉夫叔叔家是一个非常快乐的家庭,斯德齐斯拉夫叔叔幽默而大度,婶娘美丽而心地善良,他们的3个女儿无忧无虑,从来不会用忧郁来打发日子,欢笑几乎成了她们的专利。冬天,当大雪覆盖大地、山峦和森林时,每逢大小节日,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都会在晚上乘着雪橇一家换一家地疯狂地跳起波兰民间舞蹈。

姑娘们漂亮的彩裙在急速旋转中高高飞起,小伙子们用脚把地板跺得震天响,乐师们前俯后仰地拼命吹着、拉着华尔兹舞曲、马祖卡舞曲。每次跳舞时,玛丽都穿着波兰乡村女孩的节日礼服,成了小伙子们注目的中心。她的舞跳得太棒了,连叔叔家的3个姑娘都不得不以嫉妒的眼光,瞧着那些身穿白羊皮衣服的小伙子呼啸而欢快地向玛丽身边拥去。

1883年至1884年这一年多的乡村生活,是玛丽人生中的一个让她永远不能忘怀的驿站。1884年7月,玛丽结束了长达一年的乡间生活回到华沙。

年近花甲的父亲简直认不出自己心爱的小女儿了。个子长高了,身体也丰满了,完全像一个发育很好的波兰农村姑娘了,只是那一双深陷进去的眼睛,仍然像以前那样熠熠闪光,透露出一股对社会、对宇宙执着而狂热的好奇。

玛丽高兴地紧紧拥抱着父亲说:“爸爸,我回来了!”“太好了,太好了,你这么健壮,真好!”

玛丽环视一眼新搬的家。新家位于她童年学校的旁边,这儿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居住面积比以前小了许多。

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对女儿说:“房间小了一些,是吗?啊,是这样的,我们决定不再收寄宿生了,你们都大了,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家庭环境。”“太好了,爸爸,您的决定总让人高兴。”“我想,虽然少了一些收入,但我可以在这安静的环境里,找些近期出版的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书籍,一方面浏览一下,另一方面可以找些合适的内容翻译出来,赚点稿费贴补家用。”

玛丽难过地看着日渐衰老的父亲。在妈妈去世6年多以来,为了儿女们的学习,他将他的一切都奉献出来了。

父亲嗜书如命,但为了多赚几个钱,他把宝贵的时间差不多都用来辅导10来个寄宿生,几乎放弃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那额头上深深的沟纹,那日益稀疏的白发,还有那日益暗淡下去的眼神,无一不向玛丽展示了父亲的付出。“爸爸”,玛丽激动地说,“我已经17岁了,我可以当家庭教师维持自己的生活,不能让爸爸您再为钱去奔波了。我说的是真的!”

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也假装十分认真地说:“啊,我说过你说的是假的吗?啊,没说过吧?”接着,两人相抱,大声欢笑。

在欢笑中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又是欢欣,又是抱歉地说:“我的小女儿能赚钱自立了,哈哈,真让人高兴啊!不过爸爸也内疚,如果有钱,本可以让你去深造的。”

玛丽抢着说:“爸爸,您不是说过,贫穷是一切艺术和职业的母亲吗?我们这样不是很好吗?深造是我的追求、梦想,我想总有一天我会靠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个目的的。”“好,爸爸就喜欢像你这样有志气的孩子!”斯克沃多夫斯基先生说。

不久,玛丽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然而,当她真正走入社会的时候,她就异常惊奇地发现,这个呈现在她面前的社会光怪陆离、无奇不有,与她心灵中编织的玫瑰色的梦想大相径庭,而且几乎是格格不入。

决定去巴黎深造

在当时的波兰,那些家长常常瞧不起谋职的家庭教师,认为这些“懂得一点知识的穷人”理应对富家小姐曲意逢迎、强颜欢笑。

如果小姐出门未归,误了授课时间,家长们往往不会为女儿的行为感到抱歉,请求老师原谅,反而会像对下人说话那样满不在乎地说:“小姐还没回来,因为她不太喜欢读书,玩起来就会忘记一切。不过,她还小,这是不足为怪的事,你等一下,她会回来的。”如此等。

玛丽的心中窝着一股火,但为了不丢掉一份好不容易找到的家教,只好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在那儿等待学生的归来。

更让人生气的是,到每月该付授课费时,这些富人忽然都成了莫里哀剧中的“阿巴贡”,为少得可怜的几个钱一拖再拖。

每一次玛丽受到这种窝囊气,回到家就会气愤地说:“可恶!这些为富不仁的人真可恶!讨厌!”每逢这时,布罗妮娅都会低声安慰她,慢慢抚平妹妹心灵上的委屈、创伤。

这种日复一日、缺乏刺激的生活,对于青年人是一种最危险的麻醉剂,多少有志青年在这种平庸的生活中失去了理想、追求和激情,最后成了一个成天发牢骚的、不可救药的愤世嫉俗者。玛丽也有过这种危险的心态:感到无聊。

这种平庸的生活如果继续持续下去,肯定会损害玛丽的心态,但幸亏她结识了一位比她大10来岁的中学女教师皮娅塞茨卡小姐。玛丽被这位知识渊博、意志坚强的女人吸引住了。

皮娅塞茨卡小姐熟悉波兰以外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她的帮助下,玛丽逐渐知道了法国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综合哲学”,还知道了法国微生物学创立者巴斯德的“生源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以及他提出的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还有法国生理学家伯纳德的最新发现。

玛丽强烈的求知欲望,立即在皮娅塞茨卡小姐激情的讲述中被煽动起来,像冬眠结束的熊一样,一旦苏醒过来,就会很快产生强烈的食欲。

对于像玛丽这样的人,正如培根所说的那样,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她的精神和心灵,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在皮娅塞茨卡小姐的劝说下,玛丽和她的两个姐姐一起参加了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