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松男科临证实践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01:18:55

点击下载

作者:徐福松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徐福松男科临证实践录

徐福松男科临证实践录试读:

前言

医者国之瑰宝,又名国医,不仅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干系甚重,而且作为本民族的文化符号实至名归,是我们的核心价值之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正是这一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他们继前贤,启后学,甘为人梯。不特学秀于林,卓尔德彪青史。“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当今中国正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中医适逢其会,国家及时推出学术传承之新政,徐福松教授之幸,我辈之幸也。

徐氏学禀家技,有吴门、孟河精髓,奠基男科,开一脉烟火。其理论宏深,疗效卓著;贤徒广布,惠泽蛮荆。

专著上篇以细腻的笔触,真切的实感,把徐福松教授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代宗师的过程娓娓道来,使人如见其形栩栩如生,如闻其言面承庭训。一事一理,饱含人间的喜怒哀乐。掩卷长思,唏嘘医道不孤也。

专著下篇稍有仿《金匮要略》体例的意思。以徐福松教授临床习用的部分有效方剂为纲,列出主病、主证、主方。其间糅合了历史沿革、现代研究等内容以详细介绍组方的用意。医案部分也是下篇的重要内容。素材来自徐福松教授及其门徒的临床实例,按照先列病案,后加按语的编排顺序,尽量把徐福松教授的思路完整地体现出来。我们希望能把徐福松教授丰富的学养展示一二,不负同道、学生、学者、爱好者的期许。

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徐福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体成员的鼎力支持,在此致以慰问和感谢;我们同样也得到了同门师兄弟的无私帮助,在此致以由衷的谢意!

全书从计划到完稿,历时半年,在编写人员同时还要完成大量医教研工作的情况下,得以按时交稿殊为不易,疏漏之处也在所难免;我们也想把这本著作写得有一点不同,不够成熟之处望高明不吝赐教。编 者2014年7月题词周序

一位名医就是一面旗帜,一位名医就能铸起一座丰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医院不在大,有名医则名,故曰先有名医而后有名科、名院也。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总理周恩来亲自委命姑苏名医叶橘泉出任江苏省中医院首任院长,开创国家兴办大型综合性中医院之先河,中医药界群情振奋,豪情万丈,一时引得江苏各地多少名医、大家纷纷来附,同心协力,旨在振兴中医大业矣。承淡安、邹云翔、张泽生、施和生、童葆麟、曹鸣高、马泽人、周筱斋、颜亦鲁、沙星垣、马云翔、邹良材、邱茂良、江育仁等一位位地方名医、大家,携家带口,义无反顾,纷至沓来。他们或来自吴门医派、孟河流域,或为世医之家、御医后代,或秉承家学、享誉一方。群英汇聚钟山脚下、扬子江畔,石婆婆庵8号开门悬壶济世,著书立说,开坛讲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医学术之新风,既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根基,并为新中国各地开办中医医院摸索出了有效的经验与全新的模式,更为新中国的中医药学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不可磨灭的贡献。“逝者如斯夫”,一个甲子春秋转眼过去了,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薪火传承,中医药学在这片沃土上已经枝繁叶茂,花香四溢,江苏省中医院已飞越嬗变为一所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享誉海内外。而这一切荣耀与辉煌,与我们后来诸多名医们继续高举“大医精诚”的旗帜指引作用密不可分,与诸多名医们的持之以恒地辛勤耕耘和传承创新密不可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名医们在繁重的临床诊疗工作之余,仍然不忘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创新,且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因此我们才得以有机会在医院60周年庆典之际一次性地看到这部丛书,一部涵盖今日江苏省中医院里的27位名老中医的个人学术经验的丛书。他们中既有内科的名医,也有消化科、老年科、肛肠科、骨伤科、心内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妇科、生殖医学科、肾内科、肿瘤科、针灸康复科、血管外科、眼科、儿科、推拿科、风湿科、神经科的名医,因此又是一部集大成的现代中医临床各科学术经验总结的丛书。“古为今用,根深则叶茂;西为中用,老干发新芽。知常达变,法外求法臻化境;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绽奇葩。”盛世修典,在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药仍能以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一方面是中医药自身蕴含着深刻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历代名家学者的学术经验总结与传承。我们在感恩于这些名医们诲人不倦“仁心”之时,更应悉心学习研究他们的“仁术”,让更多的患者早日享受他们的“仁术”,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感恩”与“回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勿忘继承,繁荣中医学术,积极开拓未来,不断提高疗效,丰富治疗手段,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不断继续推动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福泽天下苍生。午马年秋于金陵朱序

江苏省中医院是我省乃至全国中医院的典范和楷模,因为医院在筹建过程中,就十分重视人才的遴选,邀集了当时省内著名的中医大家,如邹云翔、叶橘泉、马泽人、张泽生、曹鸣高、马云翔、沙星垣、江育仁等名医专家(马、沙二位后因军区需要而调出),随后又有邱茂良、邹良材、许履和等名家的到来,可谓高贤毕至、群星灿辉,极一时之盛,学术气氛浓郁,仁者之风熏陶,患者慕名云集,青年医师纷来求教,声誉鹊起,名扬四海,充分显示了“纯中医”的优势、特色,令人赞不绝口。几代人秉承优良传统,坚持中医主体,保持“纯”的真谛,默默奉献,拯济群黎,培育新人,弘扬岐黄,振兴中医。这是江苏省中医院的优势特色,“纯”的味道。迄今还保持着,这是很了不起的。

当然,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应跟上新的形势。当前中医药工作是形势大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欣喜。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有些浮躁,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中医现代化研究”已成为风气,诊疗、科研、著书立说均套上许多新名词,片面的实验数据,看似新颖,却少实用,由于脱离中医原理、临床实际,收效不著。个人认为,中医的研究,必须确立自我主体,而不是削弱、消融自己的理论体系,更不是用现代医学来论证、解释或取代自己。近代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关于学术研究,曾有中肯的评述:“研究者也,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也就是要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保持原有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应用特色,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以达到创新的目的。而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更重要的、最现实的是深入临床实际,所以匡调元教授曾经说过:“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中医学,因为中医学不是从解剖室和实验管理分析出来的。”我完全赞同这个认识,“实践出真知”,这是真理。振兴中医,必须回归中医,以中医经典、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才是。我的老师章次公先生早在1929年提出:“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主张,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基础是中医创新的源泉,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基础,离不开历史条件与环境。老友顾植山教授曾指出:“将被淹没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就是创新;将被后人曲解了的中医药理论重新解读,修正现行错误模型,就是创新,而且是首要的、更重要的创新。”这是很正确的。这在江苏省中医院就得到明确的印证,如今拥有干祖望、周仲瑛、徐景藩、夏桂成、徐福松等专家教授、学术带头人近百名之多,值得我们学习和赞颂。

2014年是江苏省中医院创建60周年的诞辰,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由“螺蛳壳里做道场”(李国光院长语,意为房屋虽窄,人才众多)的环境,变为高楼耸立、雄伟壮观的大厦,而且人才辈出,科研成果丰硕,成为当代省级中医院的典范,为广大病员解除疾苦,为繁荣中医学术,作出卓越贡献,始终保留着“纯中医”的元素,“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这是一份十分珍贵的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应该发扬光大。所以医院领导为了向60周年院庆献礼,就有策划《中医名家临证传真》系列丛书(共27册)的编写,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梓行。院里专家精心撰写,每册都传递着“纯中医”的元素,闪烁着继承创新的光芒,将是一份高雅珍贵的纪念礼品,值得大家珍藏和应用,为回归中医,弘扬岐黄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愚有幸先睹为快,赞赏不已,乐而为之序。方序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

江苏自古人杰地灵,名医辈出,尤其明清以来,更是医家众多,问世医著影响极大,因而有了“江南医术最盛”之赞誉。回顾江苏省中医院建院60年的历程,名医云集,学术流派,继承创新,蜚声杏林。如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橘泉先生;全国著名肾病学家、中央保健局特聘专家邹云翔先生;孟河四家之一、清末御医马培之之曾孙马泽人先生;孟河医派传人、脾胃病学家张泽生先生;吴门医派代表、六代中医世家、清代御医曹沧洲之嫡孙曹鸣高先生;中医眼科学家童葆麟先生;骨伤推拿学家施和生先生;肝病学家邹良材先生;中医外科学家许履和先生;针灸学家邱茂良先生;中医儿科学家江育仁先生等。现仍有中医耳鼻喉科学专家干祖望教授、中医内科学专家周仲瑛教授、中医脾胃病学专家徐景藩教授、中医妇科学专家夏桂成教授等近百位中医药学名家正忙碌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为患者解疾除厄,繁荣中医学术,促进学术流派发展。

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几十年临证的心血凝聚,是理论和时间相结合的升华之物,其精辟之论、金石之言,弥足珍贵。为了能够将这些宝贵资料保存下来,传承下去,江苏省中医院组织编撰了《中医名家临证传真》系列丛书。丛书共载我院名中医27位,均为全国和省级著名中医药专家。这是一套汇集诸位名师学术思想、诊疗经验、医案精华的专著,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也是现代医史文献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愿本套丛书的出版,能进一步传承岐黄薪火,弘扬中医学术;愿我院中医药事业更加兴旺发达,更好地造福于民。江苏省中医院2014年7月徐福松教授小传

徐福松(1940—),江苏江阴人。孟河医派、吴门医派传人。著名中医男科学家。中国中医男科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历任江苏省中医院男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和硕士点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委员、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名誉导师;安徽省“跨世纪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指导老师;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希望之星”培养对象指导老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委;华东地区中医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委;国际中医男科学会副主席等80余职。

教授从医从教近60年,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诊病研学,德艺双馨;传道授业,为人师表;著述丰茂,贡献卓著。一、立志医学,创立男科

徐福松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和师带徒,尽得其父、著名儿科临床家惠之公及舅父、全国名老中医许履和导师薪传,又为著名针灸学家邱茂良教授、著名外科学家顾伯华教授之高足。徐福松教授于1974年12月26日在江苏省中医院创建男性专科。1993年3月1日升格为一级临床学科。1996年4月男科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并于年底开设了病房,设置床位16张。至此男科作为一级临床学科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2000年8月男科通过首批省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验收,使学科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

在徐福松教授对男科学学科建设的贡献中,不得不提的是他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医男科学进入国家医学目录。2003年国家科协下发“2002年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建议表”,作为时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的徐福松教授明确建议:拟将中医男科学进入国家医学目录。2006年9月,在南京国际中医男科会议上,徐教授再次提出中医男科学进入国家医学目录的议题。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下发文件,将中医男科学与中医内、外、妇、儿等科并列成为中医临床学科。二、阐发幽蕴,确立根基

徐福松教授师从著名外科大家许履和教授,深得吴门、孟河医派外科精髓。

徐教授于1987年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医泌尿学科专著《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初步建立起中医男性泌尿生殖学科体系。1991年编著并出版了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男科专著《男性病治疗》,初步建立起中西医男科临床治疗学体系。1993年编著出版的《男科纲目》,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男科学体系,首次提出“腺、性、精、育”四大类主病(症)为“男科之纲”新学说,是男科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2009年出版的《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病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独具特色的徐福松中医男科学体系。三、总结经验,制定原则

徐福松教授经过艰辛的努力总结出男科疾病诊疗的若干原则,为学科规范化发展,临床及试验研究,学术交流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①男科病的病机,无论阴阳寒热虚实,皆责之于肾。②男科病的病理特点是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男科病看似局部病变,实与全身息息相关。③男科病的辨证以全身和局部相结合,诊断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治疗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④男科病大凡病发于肝、膀胱、心者以实证居多,病发于肾、脾、肺者以虚证居多,故确立男科病的内治法则是实则治肝、治膀胱、治心为主,虚则治肾、治脾、治肺为主。⑤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并要求病人配偶合作。⑥重视男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化。四、参悟本草,灵活制方

徐福松教授治疗男科病,处方以古方为主,间用新方或自制验方。如将萆薢分清饮和菟丝子丸化裁创立萆菟汤补肾导湿,用于治疗多种疾患。同时,徐福松教授又善于创制新方用于临床,如创酸甘化阴汤、聚精汤、加减红白皂龙汤等治疗多种男科疾病。

徐福松教授用药中正平和,轻清灵动,一般每味药量仅在10~12g之间。如用石菖蒲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仅2g之微,以引经通精窍;治不射精时,石菖蒲用量不过6~10g,以豁痰开精闭,意在轻可去实。

有时味少量大、大刀阔斧;有时虫类攻下、出奇制胜。如治阳痿而用蜈蚣、蜂房,治无精虫而用大黄、地鳖虫;治乳糜尿用刘寄奴、马鞭草,治阳痿用白蒺藜等,用量均为30~50g之多。

徐福松教授认为脏腑用药以补肾为要,首重滋阴。在治男子不育症中所创从肺论治,从胃论治二法可谓别树一帜。特别推崇“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之说,而以脾肾同治立论。

徐福松教授除在选方用药时注意顾护胃气外,在服药时间上倡导每天上午和晚上“两个九点半服药法”,别出心裁。五、上下求索,创立新说

徐福松教授不断地进行学术思辨,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识,提出了诸多新观点和新学说,被视为中医男科的经典理论。(一)“腺、性、精、育”男科四大类主病(症)说

徐福松教授参照西医学男子生殖系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理论,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首次提出男科“腺、性、精、育”四大类主病(症)概念,作为男科疾病谱的四个大纲。性功能(性)、生殖功能(育)的解剖、生理、病理学基础是主性腺和副性腺(腺),生殖功能又是腺、性加上精液(精)的复合体。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其中腺是基础,性是外象,精是物质,育是结果,四者存之与共,缺一不可。男科四大类主症说,以腺性精育四者为纲,下统九十余目,举纲繁目,满而不漏,全而不繁;创男科四大主症之先河,集男科学术经验之大成;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男科学之内涵,为学科研究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依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男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二)阳痿阴亏说

徐福松教授认为,阳痿病阴精亏损者甚多,其由有四。一是肾中阴精的盛衰实为最主要的因素,肾阴伤可导致肾阳受损而成痿。二是认为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常使真阴暗耗。三是传承古人之说。如《阳痿论》中指出,阳痿“因于阳虚者少,因于阴虚者多”。四是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治疗阳痿需抓住肾精亏虚这一病理本质。在临床上每宗丹溪滋阴学说,滋阴补肾即为治疗阳痿的治本大法,并在大队滋阴降火药中少佐补肾温阳之品1~2味。徐福松教授诊治阳痿并非唯拘泥于“阴亏”一端,常常反复告诫后学:男子的性与生殖之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五脏六腑、气血经络具有密切关系,男科疾病切莫囿于“肾亏”或责由“肝实”,最忌一病言论一法,男科临证局限于某个脏腑或单一的方法都是不对的,应该综合分析、整体论治等。(三)内肾外肾论说

徐福松教授认为内肾主水,相当于西医解剖学中的泌尿系统;外肾主精,相当于西医解剖学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和解剖学的外生殖器官;内肾、外肾合而为中医肾,相当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下丘脑—垂体—腺轴(甲状腺、胸腺、肾上腺、性腺)系统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内、外肾在解剖上相互联系,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关联,治疗上互相影响。内肾、外肾是中医肾的物质及功能基石,肾阴、肾阳是中医肾的物质及功能的运用和体现。

内肾外肾说的提出,一是阐明了中医肾之解剖、生理、病理,道出了内肾外肾之实质与功能,强调了肾在机体调控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丰富、充实、发展了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的内容;二是对其他临床学科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诊治等实践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是明晰和发展了《内经》对肾的阐述。

内肾外肾论的又一理论延伸是“男子奇恒之府”。1996年,徐福松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精室当为奇恒之府”新概念,充实了“奇恒之府”“男五女六”的千古缺憾。(四)睾系藏精主生殖说

徐福松教授认为中医学所说的“肾”有五脏之一的肾、专指左肾、男性生殖器三种含义,包括了西医学之泌尿、生殖、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等系统的功能。中医学肾的“藏精,主生殖”应为睾系所主。即睾系能产生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发动性功能的阴液物质,同时产生和储藏生殖之精,以主生殖。这一学说为中医男科生殖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六、垂范杏林,光启后学

徐福松教授是现代中医男科学的创始人和主要奠基者之一。为男科学的发展可谓费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作为指导老师,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医术精湛的中坚力量和学科带头人。共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研究生1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全国师带徒5名,国家级、省级定向研修人才6名,进修医师223名。七、胸怀世界,中学西进

徐福松教授学术造诣高深,声誉远播海外。早在1989年徐教授就参与了国际男科学交流,开了风气之先。之后徐教授多次出访以色列、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传播中医男科学术思想。八、学富五车,著述等身

徐福松教授著有学术著作45部,代表作有《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增评柳选四家医案》(校注)、《疡科心得集》(校注)、《外科精义》(校注)、《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男性病治疗》、《男科纲目》、《男科临证指要》、《徐福松中医男科病学》、《徐福松男科医案选》等。发表学术论文264篇,其中署为第一作者者146篇。九、临床科研,悉具建树

徐福松教授不仅临床精益求精,而且重视中医科研。主持江苏省医药卫生重点科研项目“保精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精泰来冲剂治疗男子免疫性性不育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男科门诊衣原体调查及其中医临床研究”、“不同中医证型男子不育症睾丸组织病理学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中医药诊治不孕症的规范化研究”等。十、成绩斐然,有口皆碑

徐福松教授从医从教近60春秋,获得过许多荣誉和奖励,主要有南京市职工读书活动特等奖、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读书自学活动表彰、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中青年科技奖、江苏省中医院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中医院“十佳医务人员”、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获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许履和教授乳房病诊疗系统”获江苏省优秀软件奖、《辨证治疗33例男子免疫性不育症临床报道》获江苏省医学会优秀论文奖、《性腺炎症所致不育症的中医治疗》获江苏省中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男科纲目》获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评选三等奖。上篇 徐福松中医男科学术思想的形成第一章 学医生涯

徐福松教授的祖父企皋公是清朝末年安徽来安县一知事,性耿介,有古风,因不满官场迎来送往、阿谀奉承,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侍权贵,挂冠而去,携其祖母到沪上行商,从事纺织业。然其祖父不善经营,又慷慨解囊接济乡人,家道由是中落。其祖母系出名门,为常州一代艺术宗师恽南田的后人,擅工笔花鸟,又懂诗文。1940年11月30日,徐福松教授出生于江阴县马镇乡,祖母为他起好名字福松后遂归道山。徐福松教授的父亲惠之公,师承上海儿科名家单养和先生,擅长中医儿科,出师后私人挂牌开业,在当地颇有名望。徐福松教授的伯父在上海也是个老中医。徐福松教授的舅舅许履和,后来成了他的指导老师,徐福松教授一直敬称他为“许老”。许老所学系祖传中医外科,后又曾师事上海内科名医朱少鸿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徐福松教授的父亲和许老参加了联合诊所,经常骑马、坐船、乘轿四处出诊。1954年,许老到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结业后留校。1958年,许老应召调至江苏省中医院,主持外科工作。徐福松教授的父亲也在1957年调至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后亦转至省中医院儿科,与全国著名儿科学家江育仁教授过从甚密,是江老的左右手。

徐福松教授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中医气氛浓郁的杏林世家,家族中计有三人行医,兼有孟河医派和吴中医派学术根系,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其益,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儿时发生在徐福松教授身上的两件事件,更使他同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是徐福松教授幼年罹患疳积,腹大如鼓,形销骨立,乡人都以为不可救治。恰好,徐福松教授的父亲业师——以治小儿疳积闻名沪上的儿科名医单养和先生来到江阴,单老先生察看他的病情之后,配制药粉于面粉里,做成糕点,让他服食,一料之后,便一天天好起来。二是徐福松教授从北渚中心小学毕业后,考入博仁中学就读,品学兼优,被评为校级特等优秀生,并出席1956年江阴县第一届优秀学生代表大会。中学毕业考试前,参加中小学联欢,在做跳箱表演时,不慎右小腿腓骨骨折,一躺就是两个多月,虽然接受中医治疗,没有造成残疾,却失去了升学机会。这次偶然变故,使徐福松教授走上了自学中医的道路。在床上养病时期,徐福松教授便开始读《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汤头歌诀》、《本草便读》、《医学刍言》等中医基础书。1957年徐福松教授的父亲调至江苏省中医研究所,他便随父亲来到南京,徐福松教授一边读书,一边为父亲所在的中医研究所抄资料,换得一些报酬。每次拿到原稿,徐福松教授先从头至尾看一遍,遇到看不懂的字句,就去请教父亲及所里的樊天徒、戴天爵等老先生。一天两万字,带着头脑去抄,等于自学,这段时间的学习,使徐福松教授受益匪浅,为进一步学习中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8年7月,徐福松教授进了南京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针灸训练班,半天上课,半天临床。一年后,训练班更名学徒班,徐福松教授被选为班长,这个班二三十人,重点攻针灸,兼顾中医基础,还有大量的临床实践,三年半下来,所学知识非常扎实。这期间,徐福松教授得到著名针灸学家邱茂良先生的耳提面授。邱老治学的严谨和著书的勤奋,徐福松教授钦佩不已,并对他今后从事中医事业产生深远影响。例如邱老做学问,他先拟订编写计划、目录、大纲,并将编写进度用毛笔写在白纸上,贴在书房里,每完成一条就勾一条,直至脱稿。老一辈名医做学问如此精雕细琢,水滴石穿,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邱老的指导下,徐福松教授主编了一本10万多字的油印《针灸点穴门径》,作为全班同学向国庆10周年的献礼。1961年,学徒班毕业时徐福松教授写的针灸毕业论文是近8000字的《试论十二经筋》,当时徐福松教授不足21岁,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径投最权威的《中医杂志》,也没指望能发表。谁料几个月后,竟刊载于《中医杂志》1962年第8期第2篇。论文发表后,全国探讨、求教的信件雪片般飞来,且径呼“徐福松教授先生”,这篇处女作的发表,委实对他鼓舞很大。毕业后,徐福松教授被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工作。此后不久,江苏省安排名老中医继承人,徐福松教授提出继承舅父外科老主任许履和的医术。许老是德高望重的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外科一代宗师,身边正好缺助手,1962年9月,徐福松教授正式从针灸科调到外科,师从许老先生。

许老1913年10月27日生于江阴县马镇乡北渚镇,字谦,号受益,斋号存心。6至11岁读私塾,天资颖悟,少即了了,渐露头角。15岁家道中落,赴沪学徒谋生。两年后工厂倒闭,遂回桑梓,从父学医。徐福松教授的舅公锦昌公,即许老之父,性豪爽,喜交友,为当地外科名医,曾师事无锡玉祁镇外科陈协吉先生,善治痈疽疔疮、流痰流注等症,于辨脓、刀针手法及外用药等均有独到之处。先生自幼耳濡目染,尽得家传真谛,迨后又随上海名家朱少鸿先生攻内科。许老得以内外兼修,工擅两家,为日后悬壶奠定了坚实基础。

许老学医时立下誓言“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焚膏继晷,寒暑靡间,刻苦攻读。夏月书房闷热,蚊虫叮咬,便挑灯庭院,脚穿长裤,伸进坛内,朗读不已。18岁除夕守岁,又进书房。双亲唤其歇息,先生说“年初一读了书,可以一年读到头”,非到滚瓜烂熟不休。熟读的医书有《素灵类纂》、《伤寒论浅注》、《伤寒指掌》、《金匮要略浅注》、《金匮翼》、《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医学正传》、《脉诊便读》、《太原心法》、《汤头歌诀》、《本草便读》等。先生将清代名医曹仁伯先生之名言“天下无不治之症,其所以不治者,皆我之心未尽也”作为座右铭,对病人有“割股”之心。徐福松教授的家乡江南地区水网密布,经常坐船出诊,许老于途中,犹手不释卷,珍惜寸阴,遇有重病,虽已处方,但回到学舍,依然牵挂于心,通宵达旦,翻阅医书,反复琢磨。许老精读的医书有《疡科心得集》、《马批外科全生集》、《谦益斋外科医案》、《马培之外科医案》、《医略存真》、《外科正宗》、《金鉴外科》、《外证医案汇编》、《柳选四家医案》、《张聿青医案》、《感证辑要》、《医学从众录》、《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清代名医医话精华》等。其他精读和涉猎的中医书籍更是不计其数。许老以其精通内外,融会贯通,是以大症危症及奇难杂症,一经诊治,悉能应手而愈,年甫而立,即名闻遐迩。

新中国成立后,许履和先生于1955年考入江苏省第一届中医进修学校,即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任组长。结业后执教于南京中医学院,任外科教研组组长,先后主编《简明中医内科学》、《简明中医外科学》、《方剂学讲义》,参编《中医学概论》、《内经讲义》、《金匮讲义》等。其中,《简明中医外科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出版的中医外科专著之一。后调先生至江苏省中医院,创建中医外科,历任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南京中医学院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顾问、男性病学研究会顾问,《江苏中医》、《南京中医学院学报》编委等职。参编、参审《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诸病源候论校释》、《实用中医外科学》、《医用写作》等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外科奠基人。1960年和1963年,两度出席全国中医学院统编教材编审会议,其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重点内容均由先生执笔。先生在编审全国《中医外科学讲义》中的建树得到卫生部郭子化部长、吕炳奎司长等领导的首肯,成为以后各版教材之蓝本,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外科统编教材创始人之一。先生为继承发展传统中医外科,传播苏南外科学术流派及个人宝贵经验,振兴我国中医外科事业,培养中医外科后继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先生不仅是中医临床家和教育家,还是一位学问家。对《论语》、《诗经》、《唐诗》、《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等,无不熟读通晓。融文、史、哲、医为一体。先生一生但求学问,淡泊名利,知识渊博,满腹经纶,虚怀若谷,顾全大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谦和谨慎,勤俭节约。

师从许老的20余年间,徐福松教授随先生查房、门诊、会诊、出诊,细心揣摩他的医道,同时结合实践,仔细研读《外科正宗》、《疡科心得集》、《外科全生集》、《金鉴外科》、《外科精义》、《外科启玄》、《疡科纲要》、《外证医案汇编》、《谦益斋外科医案》、《马培之外科医案》等。并将先生的言传口授、有关文献、有效病例等,一一记录下来,装订成册,取名《挂一漏万集》,足有十几本。这样看似琐碎,实则“勤笔免思”,烂笔头胜过好记性。徐福松教授将许老诊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和危重病的独到经验,化成文字,在北京、江苏、辽宁、四川、上海、广州、黑龙江、陕西等省级中医杂志上作了系列介绍,计有60余篇。其中,许老治疗乳房病的经验,在1980年第5期《中医杂志》上发表,突出了“从气论治”乳房病的经验,在中医外科界产生一定影响。徐福松教授从1978年开始整理先生的医案医话,整个整理工作全面而深刻,这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品,必须记载下来,利在千秋。1980年徐福松教授倾注全部心血的《许履和外科医案话集》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先生学术经验传世之作。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上海中医学院顾伯康教授评曰:“此书风格异于一般,对中医外科是一大贡献,对后世研究中医外科有重要指导意义。”同年5月,省卫生厅主持召开“江苏省名老中医继承讲习会”,卫生厅厅长大会表扬三人,徐福松教授排在第一。在先生的指导下,1983年,徐福松教授校注出版《疡科心得集》,并在《中医杂志》发表“高锦庭与《疡科心得集》”一文,学术界反响很大,南京钟山医院徐学春院长点名邀其为省办外科班专题讲座。1985年,徐福松教授又校注出版《外科精义》,并在《南京中医学院学报》发表“齐德之外科学术经验初探”一文。《许履和外科医案话集》和由先生献出珍藏秘书徐福松教授整理的《增评柳选四家医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以及《疡科心得集》、《外科精义》参加1985年12月的香港“中国书展”,脍炙人口,誉满海内外。1987年,先生又指导徐福松教授写“中医外科论证报告”,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医学本科中医类专业目录修订论证会”上,获得一致通过,为南京中医学院在全国设立第一家中医外科专业立下汗马功劳。1988年,徐福松教授编著出版《中医乳房病诊治》一书,并担任江苏省医药卫生重点科研项目“许履和教授乳房病诊疗经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课题负责人,课题结果获江苏省科委优秀软件奖。

此外,在徐福松教授中医求学生涯中,还得到上海外科大家顾伯华、顾伯康两位教授的亲炙,学业尤益精进。1980年至1981年,徐福松教授至上海中医学院全国中医外科高师班进修,并且任班长,两位顾老经常对徐福松教授嘘寒问暖,亲自为他解疑释惑,传道授业。徐福松教授还参加顾伯华主编的《实用中医外科学》的编写工作。在上海进修期间,徐福松教授把大部分休息时间都用在中医学院的图书馆里,翻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医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临床报道。短短四个月时间内,做了100多万字的文摘资料卡片,为日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章 徐福松中医男科历程

徐福松教授作为中医男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和努力付出,在学术界获得许多第一:1974年首创男性专科;1979年起参与带教国内第一代男科研究生;1987年编著出版第一部中医泌尿科专著《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1988年率先将中医男科学列入大学教程;同年作为导师,开始招收男科学硕士研究生;1990年编著出版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男科专著《男性病治疗》;1993年编著《男科纲目》,首次提出“腺、性、精、育为男科之纲”新学说;2000年成功指导我国第一位男科学博士后出站,成功培养第一位男科女博士。1974年,徐福松教授开始侧重于男性专科的临床研究。1974年底,外科增设了泌尿生殖病专科,是江苏省内第一家男性专科,在全国也是起步较早的。1993年男性专科升格为一级临床学科——男科。两年后,1996年男科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2000年顺利通过验收。在创办男性专科伊始,徐福松教授仿佛是黄河滩上的纤夫,负重而行,气喘吁吁。当时徐福松教授是住院医生,一个人一周上两个半天专科门诊。病人越来越多,简直可以用蜂拥而至来形容了。徐福松教授时常忘记了自己身患低血糖病,忘记了下班的时间……通过对中医经典的系统研习,并结合临床实践,归纳男性病常见的发病原因有先天之误、饮食之误、房室之误、邪毒之误、外伤之误、情志之误、医药之误等“病因七误”学说。也就是说,这七个方面的任何一者或几者失误,就可能成为泌尿生殖系疾病的发病原因。常见的发病机制分为肾组、膀胱组、肝组、肺组、心组、脾组、气血经络组、冲任督带组等“病机八组”。其中,肾组又为泌尿生殖系病机之枢要,无论阴阳虚实寒热,皆责之于肾,或肾先病,旁及他脏他经,或他脏他经之病累及于肾,故言泌尿生殖病之病机,总不离乎肾组。在辨证论治方面,徐福松教授总结出“发于肝、膀胱、心者,以实证居多,发于肾、脾、肺者,以虚证居多”。从而将内治法提炼成“实则治肝、治膀胱、治心为主;虚则治肾、治脾、治肺为主。”通过这样的理论升华,使同道们对男性专科的审证求因、审因求治能够执简驭繁,有所遵循。

男性学是以研究男性生殖系统为基础,男子性功能障碍和男子不育症为主体的专门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男子不育症主要有精子生成障碍、精子输送障碍、精子与卵子接触障碍三类原因。徐福松教授认为男子不育症的主要病机是“肾精不足”,治疗应以补肾填精为主法,用药则以聚精汤为主方,如兼阳虚者稍佐温肾助阳,脾虚者略加健脾助运,湿热者宜增清利湿热,瘀血者则加活血化瘀。徐福松教授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实验指标,亦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制成1~10号“聚精散”,以适应临床各个证型的不育症患者。

阳痿,是最常见的男子性功能障碍,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当今阳痿属于阴虚火旺者居多,切莫一见阳痿,便妄投龟龄集、阳春药、男宝、鹿茸精、参茸精等壮阳药。临床每见越壮阳,越阳痿者,犹禾苗缺水(阴虚)则萎软,宜添水(滋阴),不宜烈日曝晒(壮阳)一样。徐福松教授喜用自制二地鳖甲煎,以滋阴降火为主,少佐一、二味壮阳药物,每奏良效。此“天人相应”之理也。阳痿大多数病因为精神因素,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南京某高校有两位才华出众的研究生结成了生活伴侣,为了准备毕业论文,小两口相约分居一年。一年后小伙子出现阳痿,来到医院。徐福松教授当着他妻子的面说,他的阳痿系功能性病变,是由于长期中断性生活,性抑制加强所引起。只要男方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女方多给鼓励和安慰,再吃上几剂中药,就会好的。果然,药进五剂,性生活恢复如常。一年后,喜得一子。

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所致的不育症和性功能障碍,治疗上一般有两种倾向:一则从炎症入手而投以清热解毒之品,甚则用龙胆泻肝汤等清泄肝经湿热,结果苦寒伤精,不利于生育,苦寒伤阳,加重了阳痿;二则将阳痿与阳虚划等号,而用温肾壮阳药,结果热灼精伤,于不育和阳痿两不利。徐福松教授认为本病是虚实夹杂之证,既有肾虚精关不固的虚的一面,又有湿热下注、精浊混淆的实的一面。用扶正祛邪并重的补肾导浊法,方取程氏萆薢分清饮合菟丝子丸加减,基本上适应本病虚实夹杂的病机,较之单纯祛邪或单纯扶正有更大的优越性。前列腺炎治愈了,男子不育和男子性功能障碍每能随之而愈。

精囊炎所致的男子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亦为临床所习见。精囊炎往往会形成血精。徐福松教授于1977年第2期《新中医》上首次报道用二至地黄汤治愈一例血精,并指出《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为世界上记录血精最早的文献。之后,省内外血精患者求治者甚多。1980年徐福松教授曾小结24例,其中痊愈13例,显效6例,进步4例,无效1列,有效率达95%,平均痊愈疗程为48天(《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第9期)。1982年第5期《江苏中医杂志》又发表了论文《谈谈血精的辨证论治》,提出血精当分轻重,轻者为“镜下血精”,重者为“肉眼血精”,中医所称者实为重证(即肉眼)血精。并阐述了房劳过度是血精的主要病因,肾虚是血精的主要病理,等等。

抗精子抗体所致的免疫性男性不育,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历代中医对此病更无论述,没有前车可鉴,只能慢慢摸索。徐福松教授收集研究了大量这方面的病案,将所有病案进行归类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研制出转阴合剂。用转阴合剂治疗抗精子抗体不育症,经过治疗,患者血、精浆抗精子抗体转阴率达到79.79%。这一研究成果,被《中医药学报》在国内首先报道,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在中医领域率先突破,引起国内外同行的瞩目。

以上这些论点,曾多次被国内中西医同道所引证,对中医男科理论的形成和实践的深化,有着相当的影响和价值。为了把在学习和临床中总结领悟的经验上升为系统理论,徐福松教授开始著书立说。驱使徐福松教授发奋苦读、写作的动力除了立志自学成才外,还缘于徐福松教授对中医深挚的爱。古人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徐福松教授而言,则是“谁解其中味,字字皆斟酌”。编写的过程困难重重,荆棘丛生,这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徐福松教授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0年9月~1981年l月,徐福松教授在上海中医学院进修,在该院图书馆翻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医泌尿生殖系方面的临床报道,做了100多万字的文摘卡,并拟就编写计划。回到南京后,业余时间全部扑在书稿上,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节假日不休息,甚至年三十也不放过,埋头著述,面壁三年,至1983年,《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终于脱稿,四年后,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是我国第一部中医泌尿科专著,填补了中医男科疾病的空白。山东中医学院李广文教授在评价《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时说:“该书写作特点,突出四性:理论性强,学术水平高;实践性强,实用价值高;科学性强,时代气息浓;逻辑性强,写作技巧妙”,“是中医男科的一朵报春花”(《山东中医杂志》1988年第3期)。这本书被评为北方十省市(区)1987年度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88年,由徐福松教授和高鸿程主任合著的《男性病治疗》,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由于高先生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在书稿定稿的一两个月时间内,徐福松教授每天风雨无阻,从上海路的家中骑自行车到远在长乐路的高老家中,和高老一起修定书稿,每每至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照常上班,没有耽误正常工作。

1993年出版著作《男科纲目》,使“腺、性、精、育”理论系统化,此书的出版被国内外中医专家评论为中医男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所谓四大主症即是腺、性、精、育,是在古今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妇科疾病分类法,融合西医学男子生殖系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学基础为一体,由博返约,提纲挈领概括了所有男科疾病,在我国男科发展中具有开创意义。同年,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亚太地区中医男科学术大会上,徐福松教授作了《关于男科四大主症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誉。此次会议,成立了首届亚太地区中医男科学会,徐福松教授被与会各国代表推选为副理事长,成为江苏省中医专家在国际性学术团体中最高荣誉享有者。

2009年,徐福松教授主编的《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学》出版,参编人员有40人,参考书目133种,参考论文345篇,百余万言,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之一。著名学者温长路教授著文评价该书有三个个性:个性一中医属性,个性二创新精神,个性三实用价值。并说:“他一生师承众家、法宗多门,不仅骨髓里带有孟河医派、吴中医派的基因,而且还习外科、通内科、攻儿科、勤针灸,对中医学的全面了解和多门类精华的融合,最终成就了他在中医男科学中的重量级学术地位和成功编纂这部受欢迎著作的人生辉煌。”给予高度概括和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学针灸时,徐福松教授主编的10万字的《针灸点穴门径》锻炼了徐福松教授将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能力。50年来在全国省级以上中医杂志发表论文218余篇,出版专著28部,计1200万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写出数量可观的这些论文、专著,对于徐福松教授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实非易事。徐福松教授的大学没有围墙,教材就在病历里,教室就在深夜清冷的台灯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的是汗水,收获也是沉甸甸的。1984年至1985年,徐福松教授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江苏省、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荣获“江苏省自学成才一等奖”、“南京市自学成才特等奖”,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江苏省和南京市总工会表彰。1988年,徐福松教授被收入《中国职工自学成才者辞典》。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奖项及荣誉36项。

徐福松教授不满足于只会看病,有实践经验,而且要会教学,有教学经验,更要将医疗、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留下点什么。除在江苏省中医院上临床,自1975年起,徐福松教授承担南京中医学院的教学任务。历任本科班、西学中班、研究生班、外国留学生班等课堂及临床带教老师。1979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1987年,晋升为南京中医学院副教授、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1988年主编、主讲《中医男性病学》讲义,共54学时,首次将中医男科列入大学教程,同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被聘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任博士后导师,是全国第一位中医男科博士后导师。徐福松教授先后带教中国、阿根廷、越南、加拿大等国第一代中医男性学硕士生9名,博士生15名,博士后2名。2007年,与金保方博士一起领衔成立南京中医药大学男科学研究所。

此外,在男科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下,中医男科学最终进入国家医学目录。2003年国家科委下发“2020年的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建议表,徐福松教授明确提出:力争中医男科学进入国家医学目录,在现有成就基础上,经过17年发展,这是完全可能的。2006年9月,在南京国际男科会议上,徐福松教授再次提出中医男科学进入国家医学目录的议题。近年,由秦国政博士后起草,国家正式认可中医男科学已列入国家医学目录。

徐福松教授多次在各种学术会议和报刊上撰文,对中医男科学今后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在组织保障上,建议各级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重视男性的医疗保健工作;在机构建设上,应逐步在各级中医院校设立男科,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医男科研究所;在教学工作上,应在中医药院校建立中医男科学教研室,开设独立的中医男科学教学课程,制定中医男科学教学大纲并编写全国中医男科学教学大纲、全国中医男科学统编教材或讲义,变目前以自学为主的男科人才培养方式为以院校培养与师带徒相结合为主的培养模式,甚至开办中医男科学专业乃至中医男科学系;培养男科研究生应以实用型为主,在职和脱产培养相结合,要有意识地招收跨地区跨院校的人员攻读硕士、博士,以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在科研与临床上,要突出中医特色,规范其医疗与科研市场,加大科研力度,组织联合攻关,把研究重点放在男性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和治疗上,制订统一的中医男科诊疗标准,开发研制确实安全、有效的中医男科新药制剂。

徐福松教授主持各类科研课题十余项,其中,1986年,开始主持江苏省医药卫生重点科研项目“保精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其研制的保精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总有效率达96%。该课题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1995年主持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精泰来冲剂治疗男子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研制的聚精汤治疗男子不育症,总有效率达85%。同年,主持江苏省中医药局“男科门诊衣原体调查及其中医临床研究”,研究成果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对阳痿患者,徐福松教授使用自制汤剂“二地鳖甲煎”,以滋阴降火为法,稍佐壮阳药物,每奏良效,对诸如男子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等症,也都取得满意疗效。病家为之雀跃,感谢信纷至沓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徐福松教授常告诫我们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扎扎实实的钻研,要耐住“板凳需坐十年冷”的寂寞。徐福松教授的老师许老收他为徒时赋诗:“基本东西需弄通,行行业业都相同。成才毕竟非容易,全在平时下功夫。”徐福松教授一直把它作为座右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学习、写作,用鲁迅的话说是“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早年住房很紧张,徐福松教授家有两个小房间,只有二十几个平方,一儿一女只得睡高低铺,晚上,一双儿女一人一个房间做功课,徐福松教授只好等到每晚10点以后儿女们进入梦乡,才能读书、写作、做学问,常常到凌晨2~3点钟,有时通宵达旦,乐此不疲。由于白天病人多,长时间临证问诊,会阴部疼痛,晚上只能站在五斗橱前写论文,多少年不知电视是何物,即使是大年初一也把时间用来读书。夏天汗流浃背,常常用毛巾浸上自来水后,披在背上消暑降温。每次几十万字的书稿草稿修改,徐福松教授都是用复写纸、圆珠笔一笔一画认真誊抄,一式两份,誊写过程中,中指握笔处都要磨出老茧,每次握笔,刺骨般疼痛,依然坚持自己誊抄。1987年初夏,徐福松教授骑自行车被人撞倒,双手腕粉碎性骨折,生活不能自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在家休养的日子,不能临床,不能学习,徐福松教授内心十分着急。一月后稍有好转,便接到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修稿通知,由于右手不能握笔,只能用左手握笔修改,一笔一画,忍痛完成书稿的定稿,至今一到阴雨天,手腕部还隐隐作痛。徐福松教授有时构思着迷,边走路,边思考,禁不住脱口而出:“有了,有了”,常常让路人侧目。像这样因读书、思考而“走火入魔”的事不胜枚举。

滴水穿石,集腋成裘,近些年来,徐福松教授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画报》、《大公报》、《香港商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共产党员》、《江海侨声》等多家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被誉为“献身四化的共产党员”、“胜似亲人的愚公大夫”、“杏林一秀”、“送子观音”、“中医外科专家”。但徐福松教授自认为古老的中医是高山,是大海,自己只是高山之一抔土,沧海之一滴水。徐福松教授自号“一毛老人”,是九牛一毛的意思,意即他所取得的成就同博大精深的中医,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徐福松教授自诩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是老之已至,但还将在中医的殿堂里继续上下求索。第三章 徐福松中医男科理论体系一、继往开来

徐福松教授师从著名外科大家许履和教授,深得吴门、孟河医派外科精髓。20世纪70年代徐福松教授通过中西医对比研究,将男性生殖系统炎症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两类。如将囊痈与阴囊感染和阴囊脓肿、子痈与急慢性睾丸炎附睾炎、精浊与急慢性前列腺炎、淋证与尿道炎对应;将下疳与阴茎结核、子痰与睾丸附睾结核对应等。从部位着眼,将男性生殖系统炎症分为睾丸和附睾炎症、前列腺炎症、阴茎炎症等。并对各病症的证治要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这种分类方法后来成为学科规范。

徐教授于1987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医泌尿学科专著《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共分2篇7章,收载男性泌尿生殖疾病83种,从概述、病因病机、诊查要点、治疗方法、注意事项、文献摘录等方面对各病进行了介绍,初步建立起中医男性泌尿生殖学科体系。1989年在台湾再版,引起海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促进了海内外文化交流。

1991年编著并出版了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男科专著《男性病治疗》,该书分上、下两篇14章,简述男性病学的发展史,收载男科疾病52种,上篇总论从解剖、功能,病因病理、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阐述了男科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下篇各论对每一疾病从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护理、临床资料等方面加以介绍,初步建立起中西医男科临床治疗学体系。

1993年编著出版《男科纲目》分设腺、性、精、育四纲,共4纲12目64病症,从定义、发病率、分类、特点、病源、证候、治法、辨证论治、辨病治疗、单方验方、外治疗法、手术疗法、针灸疗法、气功疗法、推拿疗法、精神心理疗法、预防保健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各种病症的诊治问题,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男科学体系,首次提出“腺、性、精、育”四大类主病(症)为“男科之纲”新学说,是男科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2009年出版的《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病学》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项目。全书充分吸收现代研究成果,融入名医经验,尤突出徐福松教授临床经验,集中选介徐福松教授诊查辨证心得体会、处方用药技巧要诀及典型验案范例等,全书分总论、各论2篇13章,收载男科病症135种,总论从中医男科病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发展简史和男性生理功能概述以及中医男科病的病源探求、四诊合参、类证条辨、治疗原则、防护要点、保健心法等方面作了阐释,各论从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治疗、转归及预后、预防与调护、徐福松临证经验、现代研究进展、小结等方面对135种男科常见症状、常见疾病、常见综合征等病症进行了介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独具特色的徐福松中医男科学体系。

2011年出版的《徐福松男科医案选》精选了徐福松教授数十年来的医案精华。案例详实全面,理法方药齐备,按语画龙点睛。只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不难读懂其中的奥妙,是徐福松中医男科学体系的“入室”门径。二、丰富中医男科临床理论

徐福松教授经过艰辛的努力总结出男科疾病诊疗的若干原则,为学科规范化发展,临床及试验研究,学术交流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①男科病的病机,无论阴阳寒热虚实,皆责之于肾。②男科病的病理特点是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男科病看似局部病变,实与全身息息相关。③男科病的辨证以全身和局部相结合,诊断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治疗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④男科病大凡病发于肝、膀胱、心者以实证居多,病发于肾、脾,肺者以虚证居多,故确立男科病的内治法则是实则治肝、治膀胱、治心为主,虚则治肾、治脾、治肺为主。⑤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并要求病人配偶合作。⑥重视男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化。

徐福松教授临床几十年,治疗男科患者数以十万计,治疗男性不育症、慢性前列腺炎、男子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精囊炎、男子乳房发育症、附睾结节等,疗效显著,经验丰富,值得借鉴。其他一些辨治思路,也值得效法,如认为男科病的病理特点之一是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故常用扶正祛邪、消补兼施法施治,使消中有补不会伐正气、补中有消毋虑留滞邪气;在辨治男科病时,主张主病辨证、勿忘整体,辨证之度、量度施治,辨清标本、治本顾标,多方辨证、兼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