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道文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15:33:17

点击下载

作者:梁新宇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酒道文化

中国酒道文化试读: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可见,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其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以及人民幸福。

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从来就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把我们人类看作自然世界的和谐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我们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对中华文明的大力弘扬,我们要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们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想。

因此,美丽中国不仅表现在江山如此多娇方面,更表现在丰富的大美文化内涵方面。中华大地孕育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大地之魂,二者完美地结合,铸就了真正的美丽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的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最辉煌最灿烂的中华文明。

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并充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文化奇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根和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总之,要建设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宏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与文化风采,让美丽中国更加辉煌出彩。

为此,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丛书。主要包括万里锦绣河山、悠久文明历史、独特地域风采、深厚建筑古蕴、名胜古迹奇观、珍贵物宝天华、博大精深汉语、千秋辉煌美术、绝美歌舞戏剧、淳朴民风习俗等,充分显示了美丽中国的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丛书唯美展现,美不胜收,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具有很强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感受到美丽中国丰富内涵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

酒的源流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我国酒的历史十分久远,据我国考古资料显示,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形状和甲古文、金文的“酒”字十分相似的陶罐。这一点就说明了早在距今6000多年以前,我国的酒就已经产生。但是,究竟是谁发明了酒,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很难断定。

神农氏与黄帝发现酒源

我国上古时期,有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叫神农氏。由于当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亲自尝百草,分辨出哪些是可吃的粮食,为百姓充饥,哪些是可治病的草药,为百姓治病。

神农氏开始了他的伟大实践,在尝百草期间,神农氏发现了谷物种子,他将种子放在洞穴里储存,不小心被雨水浸泡了。

谷物的种子经过自然发酵,流淌出了一种液体,并且还能饮用,当时称为鬯。

有一次,神农氏来到株洲境内的一座山前,山峰下有一眼泉水,泉水潺潺不息。泉眼旁山花烂漫,长着许多红色、有刺、无毛的野果。

神农氏尝了尝甘甜的泉水,又品尝了这种红色野果,顿觉心旷神怡,精力充沛。于是,他就用泉水泡这种野果,然后将野果浸泡后流出的液体洞藏起来,日日饮用,可医治百病。

从此,人们将这眼泉水称为“神农泉”,将这种能泡酒的野果称为“神农果”。

神农氏被后世尊称为炎帝,他和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上古时期的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炎帝和黄帝时期。

相传,黄帝要选用祭祀上天和招待各部落首领的物品,炎帝敬献“鬯”,黄帝问:这是何物,炎帝答说:这是鬯,是用五谷中的黍米酿造的。

炎帝请黄帝为此物赐名,黄帝听说此物生长在黄河两岸的黄土地,乃赐名为“黄酒”。后来,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形成了酿造黄酒的技法。

自从黄酒成功酿造后,中华民族的子孙就用黄酒作为祭祀、庆功庆典以及招待尊贵上宾的圣物,世代相沿。黄酒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谷物酿造酒。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秬鬯一卣”的记载。秬,就是黑黍;鬯,是香草。秬鬯,是古人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

黄帝和蚩尤发生大战时,黄帝的队伍来到西龙山下。此时正逢盛夏,烈日当空,队伍兵乏马困,黄帝便命人去找水,但是过了大半天也没有找到。

黄帝一着急,“呼”地一下从石头上站起来了,忽然觉得刚才坐的这块石头特别冰凉,周身的汗水霎时也全部消失了,反而冷得浑身打战。

黄帝弯下腰,用力将这块大石头搬起。

谁料,石头刚刚搬开一条缝,一股清澈透明的涌泉水从石头缝里冒出来。黄帝大喊:“有水了!”

士兵一听有水了,赶忙前来帮助黄帝将这块石头搬开,水流更大了。士兵顾不得一切,有的用双手捧水喝,有的就地趴下喝。水越流越大,全军将士喝足了水,解了渴,而且觉得肚子也像吃饱了饭。人们都感到奇怪,但谁也解释不了。

这时,突然又传来了军情紧急的报告,说是蚩尤军队又追上来了,其来势凶猛,看样子要和黄帝军队在西龙山下决一死战。

黄帝问明了情况,命令大将应龙、力牧集合军队,把蚩尤军队引向东川,因为那里没有水源。黄帝和风后亲自带领一支精悍军队,翻山设伏,截断蚩尤军队的退路。一场激战,蚩尤溃不成军,除少数人逃跑外,其余全军覆没。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黄帝命仓颉把西龙拐角山下这股泉水命名为“救军水”。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救军水”一下子断流了,当时的先民都觉得奇怪。人们到处奔走相告,有人还求神打卦。

唯有酿酒的大臣杜康,整天趴在“救军水”泉边,面对干涸的水泉,忧心忡忡:“救军水”酿出来的酒不光是好喝,还能治病。现在水源断了,从哪里再寻找这么好的水酿酒呀!

黄帝知道了此事,也觉得是一大损失,就请来挖井能手伯益,挖井寻找“救军水”的水脉。经过一个多月时间,井里出水了。人们饮用后,都说这是“救军水”的味道,干甜味美。

杜康又用此水酿酒,酿出来的酒比原来的味道更好,气味芳香,很有劲。在伯益的提议下,黄帝就把这口井命名为“拐角井”。

这些传说说明,在炎帝和黄帝时期,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此外,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也记载了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的情景,书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由此可见,我国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知识点滴传说由神农氏发明的“神农酒”,在古代长久流传下来,在宋代已大有名气。宋太祖赵匡胤戎马一生,龙体欠佳,御医就让他每日饮三杯神农酒,结果龙体很快恢复。公元967年,宋太祖降旨在炎陵县鹿原坡大兴土木兴建了神农庙。自此而始,后人便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在神农庙里朝拜神农始祖,以祈求幸福安康,并向炎帝祭酒三杯,以示感恩和纪念。在我国南方的湘、鄂、赣、闽、粤、桂地区,一直沿袭着用谷酒或米酒配制中药材浸制药酒的传统。

仪狄与杜康发明酿酒术

上古时期,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被舜禅让为天下之主,但是因为国事操劳,使他十分劳累,巨大的压力使他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逐渐瘦弱下来。

禹的女儿眼看着父王每天忙于国事,甚是心疼,于是请服侍禹膳食的女官仪狄来想办法。仪狄领命后,不敢怠慢,立即想办法寻找可口的食物,给禹王补身体。

这一天,仪狄到深山里打猎,希望猎得山珍美味。这时,她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只猴子在吃一潭发酵的汁液,原来这是桃子流出来的汁液。猴子喝了之后,便醉倒了,而且看上去它还十分满足。

仪狄十分好奇,她也想亲自品尝品尝。仪狄尝了之后,感到全身热乎乎的,很舒服,而且整个人筋骨都活络起来了。仪狄不由得高兴起来:想不到这种汁液可以让人忘却烦恼,而且睡得十分舒服,简直是神仙之水啊!

仪狄赶紧用陶罐将汁液装好,拿来给禹王饮用。大禹被这香甜浓纯的味道深深地吸引住了,胃口大开,一时间觉得精神百倍,体力也逐渐恢复了。

仪狄因为受到禹王对自己的肯定,便决心研究造酒技术。在精卫、小太极和大龙的帮忙下,仪狄终于完成了第一次造酒,大家都兴奋地急着想品尝。

仪狄首先喝了一口,她喝了之后差点没吐出来,因为喝起来就像馊水一样。原来是汁液还没有经过“发酵”这个步骤,所以第一次造酒失败了。

但是仪狄不气馁,在大家的帮助下,经过不断的试验,终于酿制出美味的酒液来。

在一次盛大的庆功宴会上,大禹吩咐仪狄将所造的酒拿来款待大家,大家喝了后,都觉得是人间美味,愈喝愈多,感觉就像腾云驾雾一样舒服。

大禹王也十分高兴,封仪狄为“造酒官”,命令她以后专门为朝廷造酒。

仪狄造酒的故事被后来的古籍记载下来。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说:“仪狄作酒。”而汉代经学家刘向的《战国策》记载得较为详细: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不管怎样,仪狄作为一位负责酿酒的官员,完善了酿造酒的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此酒甘美浓烈,从而成为酒的原始类型。

与仪狄同一时期,还有杜康酿酒的传说。杜康曾经为大禹治水献出过奇方妙策,大禹建立夏王朝后,就让他担任疱正,管理着全国的粮食。

有一天,禹王传旨令杜康上朝。杜康匆匆来到宫中,正要叩拜禹王,却听见禹王打雷似的吼道:“把杜康捆起来!”

杜康不知自己身犯何罪,正待要问个明白,却见自己属下管粮库的仆从黄浪说:“杜庖正,蒲四仓一库粮食霉坏了!都怪您拿走库房钥匙,几个月竟忘了还给小人。”

杜康一听,对禹王说:“启奏陛下,小臣前天在花园偶然拣到库房钥匙,即刻找来黄浪责问,他谎说两个时辰前丢失,臣万没料到事已至此,罪在臣尽职不细。”

黄浪分辩道:“禹王在上,我黄浪身居杜庖正手下仆从,若是我丢了钥匙,他能轻饶于我?若钥匙在我手中,发现霉粮禀报大王,岂不是自投罗网?”

杜康气得说不出话来。

禹王听黄浪滔滔不绝,见杜康怒而不语,以为杜康无理可辩,便喝令一声:“把杜康推出斩首。”

卫士们推着杜康,来到刑场,举起大刀,正要劈将下去,却听得一声大喝:“刀下留人!”

卫士们一惊,抬眼看去,原来是德高望重的造酒官仪狄。她来到杜康身边,问了曲直原委,气喘喘、急匆匆地到宫中去了。

仪狄到宫中,对禹王说:“陛下,杜康素怀大志,德才兼备,倘若仓促处斩杜康,必有三大不利:一则伤了人才,二则百官寒心,三则万一事有出入,岂不有损禹王您的清名吗?”

此时,禹王盛怒已过,又见仪狄说得有理,待要收回成命,又怕百官耻笑自己轻率,便下令道:“免杜康一死,重责二十,逐还乡里,命黄浪取代庖正。”

临行前,杜康到了粮库跟前,只见霉粮已经清出库外。他抓起一把发芽霉烂的大麦和黍米,反复观看,心儿似刀扎一般疼痛。

忽然,杜康闻到霉粮中一股奇异的香味扑鼻而来,若有所思。这时仪狄前来送行,他送给杜康一个刻字骨片,上边刻着这样几个字:“鹰非鸡类,伤而勿哀,心存大众,励精勿衰。”

仪狄的鼓励,把杜康一颗冰凉的心说得热乎起来,他装了几包霉粮,回到了家乡。

杜康自回到家中,闭户不出,想着自己尽职不细,造成霉粮,心内疚惭。他舀来霉粮,放在身边,反复探究香味的来由,思考着挽救损失的办法。

隔壁李大伯见杜康闭户不出,特地前来探望,一进门,二话未说却惊异地问:“杜康,你从哪儿搞来了神水?”

杜康莫明其妙地摇了摇头。李大伯笑着说:“骗不了我!骗不了我!这神水闻起来香,喝起来甜,能治病消灾,一进门我就闻见它的气味了。”

听了李大伯的话,杜康把霉粮指给大伯看。李大伯抓起一把,闻了闻,更为惊怪,皱着眉头说:“这才奇了,霉粮的气味,咋和神水的香味一样呢?”

李大伯就说出了一段奇遇:有一天,李大伯去北山砍柴,砍了半天,口渴得要命,这时,他在一棵果树下发现有个凹槽,盛了半槽水。李大伯一口气喝了个饱,抬起头时,感到口里润滑如玉,水中有奇特的香味,低头看时,凹槽里沉着几颗霉烂的果子。第二天,李大伯路过此地,又去喝,一连喝了几天,不仅浑身来劲,还把多年腹胀的老病根给除了。他想,这一定是自己一生纯正,老天爷特意赐舍的神水。

杜康听罢老伯的叙述,却生出了一个念头来:霉烂的果子泡在槽里盛积的雨水中能生出神水,霉粮泡在清水里行不行呢?

杜康舀来一罐清水,倒进霉粮,放在阴凉干燥处,眼巴巴地等待着神水的出现。好多天过去了,罐子里飘不出香味。杜康又变着别的法儿试制,都没有结果。这时他神情十分沮丧,恨自己无能呀!

杜康在家中实在坐不住了,就到村东头的沟里去散闷。无意中,他发现一眼奇特的泉水。别的泉水都结了坚冰,唯独这眼泉水却洁净透明,隐隐喷动,更奇怪的是,泉水里还散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杜康又惊又喜,他从家取来罐子,打一罐泉水回家,将霉粮掺进泉水罐,放在热炕上,白天守着看,晚上贴着眠。

过了几天,霉粮发生了变化,香味也在变浓。半月之后,一股浓香弥漫了室内,飘在了院中,飞过墙去,招来了李大伯。

李大伯兴冲冲地喝了一口,顿觉柔润甘甜,回味无穷,便不迭声地夸赞道:“好神水!好神水!”

这件事一经传开,立时轰动了康家卫一带百八十里的地方,人们都传说着杜康制出了神水,能消灾治病,神通非凡。每日间求神水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小小康家卫显得十分红火。

这时,杜康觉得这神水能不能多喝,心中无数,便想亲自尝尝。他端来一碗神水,一气喝下,只觉得浑身清爽,精神倍增,又舀来一碗,仰头喝完,更觉得清香满口,再舀来一碗喝完,却感到头重脚轻,天旋地转,向床上一躺,朦胧了一阵,就不省人事了。

杜康倒在床上不久,一个乡邻前来要神水。进得草堂,叫了几声杜康,见杜康死睡不应,又用手去推,发现杜康脸色惨白,来人吓得放声痛哭。哭声惊动了四邻八舍,不大工夫,人们就挤满一院。

这一哭却把杜康吵醒了,他伸胳膊展腿地动了几下,一骨碌爬起来,揉了揉眼,仿佛睡了一个熟觉,人们问清原因,方才放心。

弄清了神水的用量,杜康又忙碌着研制新的酿造办法。正当杜康愁于霉粮快用完时,李大伯拿来好的黍米,要杜康和霉粮掺在一起制神水。

杜康经过试验,果然制出了好神水,又试了几次,一次比一次放的霉粮少,制出的神水也越来越美。

杜康又用霉粮做引子,引子快用完时,再掺进发芽的大麦和黍米,做成引子,这样一来,引子不断,神水不绝。

这一天,大禹早朝,只见黄浪抱出一个罐子,口称数日辛劳,制成玉液神水,除病消灾,功力神异,特向禹王进献。

禹王大喜,接过罐子,启开封盖,果然异香扑鼻,弥漫宫廷,群臣敬羡不已。只有仪狄心生疑团。

禹王举罐喝了一口,连声夸奖道:“好神水!好神水!”于是,他乘一时高兴,咕咚咕咚地喝将起来,不一会,就把一罐神水喝光了。等到放下罐子,却见他面红耳赤,眼中充血,口里不住地乱语。

仪狄忙叫宫卫搀扶禹王至后宫休息。约摸过了两个时辰,禹王又气冲冲地回到宫中,愤怒地责骂黄浪弄来什么毒药,要毒害他。黄浪吓得六神无主,慌急中招出他差人取来的是杜康造的神水。

禹王一听神水是杜康所造,便喝令宫卫去抓杜康。

仪狄立即跪奏,把杜康造神水的经过说了个一清二楚,又说神水性烈,不宜多饮,饮多了就会失态。

仪狄是禹王最信得过的大臣,听了这番叙说,他才释了疑团,下令请杜康速速进宫叙话。

杜康叩拜禹王,禹王走下王位,搀起杜康,懊悔地说:“卿素心清雅,其诚感天。昔日使卿蒙受屈冤,皆为我之过也!今为酉日,卿冤案已平,神水亦应更香。为了表彰卿之忠诚,我欲将三点水旁加酉的‘酒’字赐为神水之名,不知卿意如何?”

杜康忙说:“禹王褒奖,杜康受之有愧,愿以有生之年,多造好酒,以报禹王浩荡天恩。”禹王见杜康决心已定,也不好强留。

后来,杜康回到家乡,终年造酒,遂使酒的质量越来越好。

杜康百年之后,家乡的人却传说杜康并没有死,只是因造酒劳累过度,睡着后好久未醒。

传说仙童玉女们垂涎酒香,悄悄从梦中把杜康带到天上。等杜康睡醒来,又要重返人间,玉帝却强留不放,命他做瑶池宫经济总管。杜康却只想造酒。玉帝无奈,只好让他重操旧业,继续造酒。果然,杜康在天堂又造出了瑶池玉液的好酒来。知识点滴在我国古书《世本》中,有“仪狄始作醪,变五味”的记载。仪狄是夏禹时代司掌造酒的官员,相传是我国最早的酿酒人,女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更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大致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夏朝距今约4000多年,而夏代古墓或遗址中均发现有酿酒器具,这一发现表明,我国酿酒起码在5000年前已经开始,而酿酒之起源当然还在此之前。

夏商酒文化开始萌芽

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

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夏代酒器的品类较之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颇显单调,主要是陶器和青铜器,少数为漆器。

夏代陶制酒器器形已相当丰富,有陶觚、爵、尊、罍、鬶、盉。不过,这时帝王贵族使用的饮酒器,开始出现了青铜器,如铜爵、斝和漆觚等。

从二里头夏代遗址发现的铜器来看,很多都是酒器。其中有一种叫作“爵”,其制造技术很复杂,有一个很长的流和尾,腹部底下有3个足,腰部细而内收,底部是平平的,爵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在中华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当时乡人于农历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在开镰收割、清理禾场、农事既毕以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屠宰羔羊,来到乡间学堂,每人设酒两樽,请朋友共饮,并把牛角杯高高举起,相互祝愿大寿无穷,当然也预祝来年丰收大吉,生活富裕。

到了商代,酒已经非常普遍了,酿酒也有了成套的经验。我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商书·说命下》中说:

若作酒醴,尔惟麴糵;若作和羹,尔为盐梅。

麴,即“曲”,酒母。麴糵,就是指制酒的酒曲。意思是说,要酿酒,必须用酒曲。

用糵法酿醴在远古时期也可能是我国的酿造技术之一,商代甲骨文中对醴和糵都有记载。这就是后世啤酒的起源。

酒的广泛饮用引起了商王朝的高度重视。伊尹是商汤王的右相,助汤王掌政十分有功,德高望重。汤王逝世,太甲继位,伊尹为商王朝长治久安而作《伊训》,力劝太甲认真继承祖业,不忘夏桀荒淫无度而导致夏亡的教训,教育太甲,常舞则荒淫,乐酒则废德。

陶制酒器在商代除了精美的原始白酒器外,一般是中小贵族及民间百姓使用,当时帝王和大贵族使用的酒器主要是青铜酒器。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我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

传说,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即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民间传说,长勺氏的冶炼技术传承来自太上老君,是他把精湛的冶炼技术传给了长勺氏,又经长勺氏的历代发展,铸造技术越来越精湛。

由于长勺氏和尾勺氏制作酒器的技术高超,当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使用他们生产的酒具和水器,水器是用来舀食物、水的生活用具,如长把勺子、碗、瓢等等。

但是,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衰弱。同时,当朝的执政者并不能都接受教训,到了商纣王时,仍然嗜酒,传说纣王造的酒池可行船,这最终导致了商代的灭亡。

商代酒器发展较快,品类迅速增多,以陶器和青铜器为主,另有少量原始瓷器、象牙器、漆器和铅器等作辅助。器形有陶觚、爵、尊、罍、盉、斝,铜觚、爵、尊、罍、卣、斝、盉、瓿、方彝、壶、杯子、挹等。

殷商时代祭祀的规模很宏大。在《殷墟书契前编》中有一条卜辞,即“祭仰卜,卣,弹鬯百,牛百用。”说的是一次祭祀要用100卣酒,100头牛。祭祀用的卣约盛3斤酒,百卣即300斤。

祭祀天地先王为大祭,添酒3次;祭祀山川神社为中祭,添酒2次;祭祀风伯雨师为小祭,添酒1次。元老重臣则按票供酒,国王及王后不受此限。

酒器的丰富和祭祀用酒,体现了夏商酒文化开始萌芽,并且说明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知识点滴尊和罍一样,为盛酒之器。由于在商代及西周初年,人们普遍使用尊这种酒器,以至于使尊和酒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在后世文章中常出现“尊酒”之称。唐代诗人韩愈《赠张籍》云:“尊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尊酒相逢十年后,我为壮夫君白首。”宋代诗人陆游《东园晚步》诗有句道“痛饮每思尊酒窄”,尊酒连称,指酒宴或酒量。清初诗人钱谦益《饮酒七首》之二云:“岂知尊中物,犹能保故常。”“尊中物”即指酒,与“杯中物”同义。

酒道兴起

西周时期酿酒技术的逐步成熟和酒道礼仪的形成,在尊老重贤的中华传统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物质财富大为增加,从而为酒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促进了经济的繁荣,酿酒业兴旺起来。从提倡戒酒,减少五谷消耗,到加深了对酒的认识,使酒的用途扩大,构成了调和人伦、愉悦神灵这一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酒风气极盛,酒的作用潜入人们的内心深处,使酒文化具有了新的内涵。

周代形成的酒道礼仪

周成王姬诵执政时,由于他年少,便由周公旦辅政。周公旦励精图治,使西周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的酒业也迅速地发展起来。

西周酿酒业的发展首先体现在酒曲工艺的加工上,据周代著作《书经·说命篇》中说:“若作酒醴,尔惟曲糵。”说明当时曲糵这个名称的含义也有了变化。

西周时制的散曲中,一种叫黄曲霉的菌已占了优势。黄曲霉有较强的糖化力,用它酿酒,用曲量较之过去有所减少。

由于黄曲霉呈现美丽的黄色,周代王室认为这种颜色很美,所以用黄色布制作了一种礼服,就叫“曲衣”,以至于黄色成为后世帝王的专用颜色。

西周时期,有个叫尹吉甫的,他是西周宣王姬静的宰相,是一位军事家、诗人、哲学家。他在成为周宣王的大臣之前是楚王的太师。一日朝堂之上,楚王派尹吉甫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于是,尹吉甫就带上一坛家乡房陵产的黄酒献给周宣王。

当时的房陵已经掌握了完整的小曲黄酒的酿造技术,当尹吉甫将房陵黄酒呈上殿后,开坛即满殿飘香。周宣王尝了一口,不禁大赞其美,遂封此酒为“封疆御酒”。并派人把房陵这个地方每年供送的黄酒用大小不等的坛子分装,储藏慢用。

从此,黄酒不仅拥有了御赐“封疆御酒”的殊荣,还被周王室指定为唯一的国酒。

西周不仅酒的酿造技术达到相当的水平,而且已经有了煮酒、盛酒和饮酒的器具,还有专做酒具的“梓人”。

西周早期酒器无论器类和风格都与商代晚期相似,中期略有变化,晚期变化较大,但没有完全脱离早期的影响,仍以青铜酒器为大宗,原始瓷酒器略有发展,漆酒器品类较商代晚期为多。

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贵族墓地中发现有漆罍、漆觚等酒器,色彩鲜艳,装饰华丽,器体上镶嵌有各种形状的蚌饰,是我国最早的螺钿漆酒器,堪称西周时期漆酒器中的珍品。

为了酿好和管好酒,西周还设置了“酒正”“酒人”等,以此来掌酒之政令。同时还制定了类似工艺、分类的标准。周代典章制度《周礼·天官》中记载酒正的职责:

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沈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五齐”是酿酒过程的5个阶段,在有些场合下,又可理解为5种不同规格的酒。“三酒”大概是西周王宫内酒的分类。“事酒”是专门祭祀而准备的酒,有事时临时酿造,故酿造期较短,酒酿成后,立即就使用,无需经过贮藏;“昔酒”则是经过贮藏的酒;“清酒”大概是最高档的酒,大概经过过滤、澄清等步骤。这说明酿酒技术已较为完善。

反映秦汉以前各种礼仪制度的《礼记》中,记载了被后世认为是酿酒技术精华的一段话:

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糵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忒。“六必”字数虽少,但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全面,缺一不可,是酿酒时要掌握的六大原则问题。

到了东周时期,酒器中漆器与青铜器并重。青铜酒器有尊、壶、缶、鉴、扁壶、钟等,漆酒器主要有耳杯、樽、卮、扁壶。另有少量瓷器、金银器,陶酒器则较少见了。

周代实行飨燕礼仪制度,这一制度在周公旦所著的《周礼》中就有详细规定。

上古时,飨、燕是有区别的。飨礼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但并不真吃真喝,牛牲“半解其体”,并不分割成小块;献酒爵数有一定之规。

燕礼在寝宫举行,烹狗而食,主宾献酒行礼后即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所以,有人说:“飨以训恭俭,燕以示慈惠”。

在地方一级,还有一种叫乡饮酒礼,也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乡饮酒礼是地方政府为宣布政令、选拔贤能、敬老尊长、甄拔长艺等举行的酒会礼仪。一般在各级学校中举行。主持礼仪的长官站在校门口迎接来宾,入室后按长幼尊卑排定座次,开始乡饮酒礼。

在敬酒献食过程中,首先要饮一种“元酒”,是一种从上古流传下来的粗制黄酒,以此来警示人们不能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之后,才能饮用高档一点的黄酒。

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礼记·乡饮酒义》中说:

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引文中的“豆”,指的是一种像高脚盘一样的盛肉类食物的器皿。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乡饮酒的礼仪,60岁的坐下,50岁的站立陪侍,来听候差使,这是用以表明对年长者的组中。给60岁的设菜肴3豆,70岁的4豆,80岁的5豆,90岁的6豆,以表明对老人家的尊重。

乡饮酒礼的意义在于序长幼,别贵贱,以一种普及性的道德实践活动,成就敬长养老的道德风尚,达到德治教化的目的。周代形成的乡饮酒礼,是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也是酒道礼仪形成的重要标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点滴从汉代到北宋,是我国传统黄酒的成熟期。黄酒属于酿造酒,它与葡萄酒和啤酒并称为世界三大酿造酒,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其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事实上,黄酒是我国古代唯一的国酒。周代之后,历代皇帝遵循古传遗风,在飨燕之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宴会,如元旦大宴、节日宴、皇帝诞辰宴等。地点改在园林楼阁之中,气氛也轻松活泼了许多。而宴会上使用的酒只有黄酒。

春秋战国时的酒与英雄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当时的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取菽粟”,致使财富大为增加,为酒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所败,为了实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大略,下令鼓励人民生育,并用酒作为生育的奖品: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豚就是猪。

勾践以酒奖励生育,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国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听从国君;二是作为对产妇的一种保健用品,帮助催奶和恢复产妇的体能,有利于优育。因此,以酒作为产妇的保健用品之习俗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前473年,勾践出师伐吴雪耻,三军师行之日,越国父老敬献一坛黄酒为越王勾践饯行,祝越王旗开得胜,勾践“跪受之”,并投之于上流,令军士迎流痛饮。士兵们感念越王的恩德,同仇敌忾,无不用命,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吴国。

秦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也记载了这件事。越王勾践以酒来激发军民斗志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酒乡人所传颂。

浙江的另一酒乡嘉善,也有一个与酒有关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曾驻扎嘉善一带,并自南至北建立了几十里防线,准备与越国进行一场大战。

嘉善处在吴越之间,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而酒是当地的特产。每次出征或前线凯旋,将士们都喜欢豪饮,日久天长,营盘外丢弃的桃汁酒瓶堆积如山,蔚然成景。嘉善县城南门的瓶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处,后被邑人列为“魏塘八景”之一。

此外,在北宋《酒谱》中还记载:战国时,秦穆公讨伐晋国,来到河边,秦穆公打算犒劳将士,以鼓舞士气,但酒醪却仅有一盅。有人说,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酿酒,也可使大家分享,于是秦穆公将这一盅酒倒入河中,三军饮后都醉了。

当时饮酒的方法是:将酿成的酒盛于青铜垒壶之中,再用青铜勺挹取,置入青铜杯中饮用。

河南平山战国中山王的墓穴中,发现有两个装有液体的铜壶,这两个铜壶分别藏于墓穴东西两个库中,外形为一扁一圆。东库藏扁形壶,西库藏圆形壶。两个壶都有子母口及咬合很紧的铜盖,该墓地势较高,室内干燥,没有积水痕迹。

将这两个壶的生锈的密封盖打开时,发现壶中有液体,一种青翠透明,似现在的竹叶青;另一种呈黛绿色。启封时,酒香扑鼻。

中山王墓穴的这两种古酒储存了2000多年,仍然不坏,有力地证明了战国时期,我国的酿酒技术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令人惊叹不已。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酒的记载很多。如孔子《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诗经·小雅·吉日》:“以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