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祭坛:北京祭坛的绝妙密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19:13:51

点击下载

作者:顾文超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天下祭坛:北京祭坛的绝妙密码

天下祭坛:北京祭坛的绝妙密码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天下祭坛:北京祭坛的绝妙密码作者:顾文超排版:梦工厂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5-01ISBN:9787514323085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天下祭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第一祭坛北京天坛

北京天坛是我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

北京天坛始建于1420年,总面积为243万平方米。它的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它们设计巧妙,色彩调和,技艺高超,不仅是我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北京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皇帝祭天建筑,它享有“天下第一祭坛”的美誉。永乐帝为求雨而建天坛

据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进北京时,治了山也治了水,就是没和老天爷搞好关系。在他定都北京后,年景是一年不如一年,老天爷总是不肯下雨。■北京天坛

大地干得裂开了口子,种子撒在地里,全都被烤熟了,哪里出得了芽啊!天旱无雨,庄稼颗粒不收,老百姓急得直跺脚。朱棣看到各地报来闹饥荒的奏折,心里别提多别扭了。■天坛大佛

说来也巧,这天朱棣做了个梦,梦见他在地上跑着,他边跑边看,这大地怎么是白茫茫的一片啊?他再仔细一看,简直吓了一跳,原来这大地干得都泛白毛了。

顿时,朱棣觉得浑身发烫,口角发干,便想找点水喝,可是干涸的大地哪里有水啊!于是,他双手向上,仰望苍天,大声喊着:“老天爷啊!赶快下场大雨吧!”

永乐皇帝(1360年~1424年),就是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太祖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制度,朱棣于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于1403年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改元永乐。他在位22年,期间功绩卓著,并迁都北京城,影响深远。■天坛方胜亭

朱棣话音刚落,随着“轰隆隆”一个霹雳,从闪电中蹦出一条大汉,这位大汉浑身透红透红的。他张开大嘴说道:“娘娘求雨,方可降雨!”说完,大汉就没了踪影。

朱棣醒来后,他才知这原来是一场梦。他就想,这或许就是天赐良言吧!他就传下圣旨:“娘娘求雨三日,天不降雨,不准回宫。”

可是到哪里去求雨呢?群臣议论开了。有的说:“就在宫里找个清静的地方,搭个台子,烧几柱香不就行了。”

有的说:“那可不行,求雨要有诚意,这大明江山的兴衰,就在娘娘身上了。”《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它的作者据传是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捋了一下白胡子说:“《左传》上记载:天子当阳,左为阳道;右为阴道,依老臣之见,这台子必搭在国门外的南面,南为阳;正阳门外右道的左边,左为上。”

听了老臣的话,朱棣觉得有理,便说:“依卿之言,娘娘求雨就应在南郊城门之左了。”

这下可忙坏了风水先生,他们东看看西瞧瞧,最后选中了一个有圆圆土丘的地方。在当时,那个圆圆的黄土丘远远看去就像块金疙瘩,硬邦邦的。风水先生说,全城就数这块地方最吉祥。

地址确定后,朱棣就下令在那圆圆小土丘上搭了一个台子,接着,他又派凤辇把娘娘接来了。圣旨 我国封建社会,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圣旨是我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而有严格的区别。其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两端则有银色巨龙作为标志。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受赠官员官衔越高。

再说这娘娘终年被锁在宫中,哪有机会外出啊!求雨这事虽说是个苦差事,倒也可以外出看看新鲜事物。开始求雨了,娘娘拜在台上,可心却不在台上,她东瞧西看,总想开开眼界。

就这样,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天黑了下来,娘娘的玩兴已过,肚子也“咕咕”叫了。娘娘想回宫,可就是不下雨,她想起皇上的话,“天不降雨,不准回宫!”圣旨不能违呀!娘娘只好忍住了。

到了第三天,娘娘再也熬不住了,她玩的心也早就没了,只是想:老天爷,行行好,下场雨救救我吧!我快累死了、饿死了啊!■天坛皇穹宇

可是,尽管娘娘说了一遍又一遍,这老天爷就是不下雨。到了晚上,朱棣也急了,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儿啊!无奈之下,他便亲自来到了祭台。

娘娘看见皇上从远处而来,那委屈的眼泪便“唰唰”地流了下来。只听“轰隆”一声,天上裂开了一个大缝,一场大雨降了下来。一场困扰大明王朝的大旱,就这样过去了。

后来,朱棣心想,看来这求雨还真管事,以后每年天旱的时候就来这求雨吧!但是,他又一想,总不能年年让娘娘这样辛苦吧!

于是,朱棣就降下圣旨,在娘娘求雨的地方建了一座祭坛,因为他认为这块“金疙瘩”接天气、最吉祥。今后皇家年年就来这儿祭天、祈谷,以求上天保佑大明王朝天下太平与五谷丰登。

这个祭坛,就是后来的北京天坛。阅读链接据说在天坛建成以前,那里曾经是一片黄土地,住着好多农民。其中有一家张姓的农户,男主人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女主人和一个十六七岁的闺女。后来,女主人因生活劳累,一病不起。姑娘请了好多医生给她治病,病就是不好。后来,姑娘听说北山山谷里有一种灵药可治她妈妈的病,于是,她就孤身一人去北山采药了。姑娘历经七天七夜,最后在一位白胡子老头帮助下,终于拿到了灵药。不久,她妈妈的病真的好了。她按白胡子老头的嘱托,把灵药种子撒在自己家周围土地上,不久就长出了许多药草。事情传开后,人们就给这些草药起名为“益母草”。后来,北京成了都城。皇上要祭天,当他听了益母草的故事后,为了宣扬孝道,取信天下百姓,就在生长益母草的地方修建了祭天和祈谷的地方,这就是后来的天坛。祖师爷暗助修建祈年殿

传说在修建天坛祈年殿的时候,朝廷召集了上千民工,不分昼夜地干活。有一天,有个年近70岁的老人说他会木工,要求做几天工挣口饭吃,别无他求。■雄伟壮观的祈年殿

工头见这个老人很可怜,就让他跟一个姓刘的木匠一起干活。刘木匠就把老人带到自己的工地,他认为老人就是混饭吃的,他没有跟老人交代做什么活,自己只管闷头干了起来。

老头儿闲着没事,他就问刘木匠:“师傅,你想让我做点儿什么活呢?”

刘木匠踢过一个半尺长的圆木头,看看老人说:“给你,就弄这个吧!”

说完刘木匠又干起自己的活来,也不告诉老人做什么或怎么做。

老头儿也不问,扛起木头就到一边收拾起来。他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这个木头的几面画了许多密密麻麻的数不清的黑线条。

第二天开工的时间过了,还不见老头儿人影。刘木匠生气地说:“简直是胡闹,一天也没干出什么活儿来!”

刘木匠边说着,边走到老头儿做活的地方,踢了那块木头一脚,嘴里还不停地唠叨:“这叫什么活儿呀!”

这一踢不要紧,话音未落,只听那木头“哗啦”一声全散了,变成了无数块木楔子,上面还有号码。■天坛祈年门

刘木匠一愣,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他心想,莫不是遇上高人了吧!说不定这是祖师爷鲁班的指点呢!他马上就把这些木楔了细心地藏了起来,以备后用。

没过多久,祈年殿就快完工了。就在安装房梁的时候,大家发现每个梁柱的接口处都不牢固。这时候,刘木匠才想起自己保存的那些木楔子。

他赶快拿来木楔子安在梁柱接口处,发现这些木楔子不大不小,正好将“飞头”与“老檐”牢牢地固定住了。房梁安装好了,这些木楔也都用完了,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祈年殿精美彩绘

鲁班(约前507年~约前444年),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工匠,被后世尊为我国工匠师祖。鲁班并非本名,其真实姓名众说纷纭,古籍记载有公输班、公输盘、公输般等。鲁班的发明有很多,鲁班的名字已经成为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有人觉得奇怪,就问:“刘木匠,你怎么知道事先预备好这些木楔子呢?”

刘木匠就把那老头儿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都相信,就是祖师爷鲁班帮助了刘木匠。而鲁班生活的年代,是我国的春秋战国,这比天坛的建造年代要早将近2000年,鲁班自然不可能帮助修建祈年殿的。楹柱 我国古代大型建筑门前的两根柱子。大殿门前左右各一根立柱,威武而有气势。楹在我国古代是用以计算房屋的单位,一说一列为一楹,一说,一间为一楹。把对联贴到楹柱上则称为“楹联”。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到鲁班呢?因为他是我国工匠的开山鼻祖,他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都有所发明,并且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技术水平。

鲁班帮助修建祈年殿的传说,正是后人看到祈年殿那华美的建筑、精湛的技艺、流美的线条,便想只有祖师爷鲁班才能建造出那么美的建筑,于是才有了这个神奇故事。

嘉靖皇帝(1507年~1566年),名厚熜,1521年至1566年在位。明宪宗庶孙,兴献王朱佑杬嫡子。1521年即位,改年号为嘉靖。世称明世宗,曾重建祈年殿。

那么,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建筑呢?

祈年殿建于1420年,当时取名大祀殿,是一座宽12间、深36间的黄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大殿。■祈年殿外的石刻

大祀殿与其说是祭坛,不如说是一座宫殿,后来的嘉靖帝旨意拆除,并于1545年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成了三重顶的圆殿,取名为大享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1751年,大享殿修缮后,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当时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1889年,祈年殿不幸被雷电击中而焚烧了。因楹柱为檀香木,而燃烧时香飘数里。

据传,当时北京古建筑材料中有著名的四宝,即祈年殿的沉香木楹柱,太庙前殿正中3间的沉香木梁柱,颐和园佛香阁内铁梨木通天柱,谐趣园中涵远堂内沉香木装修格扇。谐趣园 在颐和园的东北角,它小巧玲珑,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谐趣园这座小园是清朝乾隆时仿照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而建造的,原名惠山园。建成后,乾隆曾在诗序中说:“一亭一■天坛祈年殿牌匾径足谐奇趣”。嘉庆时重修改名“谐趣园”。

后来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击之后重修的,其形状和结构都与原来的一样。第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图样,掌管国家建筑事务的工部便把曾经参加过祈年殿修缮事务的工匠们召集来,让他们根据记忆、口述制成图样,再施工建造。因此,后来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建筑,但是,基本建筑形式、结构,还保留着明代的样子。重建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为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祈年殿内景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

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

祈年殿为砖木结构,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28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鎏金 又称飞金、金错,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我国的鎏金技术文化,自战国以来即大放光彩,尤以两汉最为普遍,其制作方法是将金与银混合熔化后,涂上铜器表面,经温烤后固著,再打磨而成,华贵璀璨经久不褪。

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有楠木柱28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龙柱高19.2米、直径1.2米,象征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12根巨柱象征一天12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柱总共28根象征二十八宿。

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敬天礼神 我国古代流行的自然崇拜,以后发展为对最高神“天”的崇拜,敬天成为我国古老的自然崇拜仪式之一。我国古代有一整套敬天的宗教礼仪,这些礼仪为道教所吸取,并融会进其神仙体系和教理教义中,形成对元始天尊的崇拜以及三十六天的天界说。

祈年殿这座大殿坐落在面积达5900多平方米的圆形汉白玉台基上,这就是祈谷坛。台基分3层,高6米,每层都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气势巍峨。这个台基与大殿是不可分的艺术整体。

从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祈年殿内,天花板处是精致的“九龙藻井”,龙井柱则是描金彩绘。

殿内中央有一块平面圆形大理石,石面上的花纹,是自然形成的龙凤花纹,一条行龙抱着一只凤凰,这便是“龙凤石”,即“龙凤呈祥”。

相传,这块石头上原来只有凤纹,而殿顶藻井内只有雕龙,年长日久,龙、凤有了灵感,金龙常常飞下来找凤石上的凤凰寻欢。

不料有一天正遇见嘉靖皇帝来祭天,在石上跪拜行礼,金龙来不及飞回去,和石上的凤凰一起被嘉靖皇帝压进圆石里面,再也无法出■天坛祈年殿藻井来,从此才变成一深一浅的龙凤石。

祈年殿原来在1889年被焚烧时,这块龙凤石被烈火熏烧了近一个昼夜,石块虽未被烧碎,但龙纹被烧成了浅黑色,凤纹已经被烧得模糊不清了。牌位 又称灵牌、灵位、神主、神位等,是指书写逝者姓名、称谓或书写神仙、佛道、祖师、帝王的名号、封号、庙号等内容,以供人们祭奠的木牌。牌位大小形制无定例,一般用木板制作,呈长方形,下设底座,便于立于桌安之上。古往今来,民间广泛使用牌位,用于祭奠已故亲人和神祇、佛道、祖师等活动。

祈年殿前有东、西配殿各9间,称东庑和西庑,是收藏配神牌位的库房。在原来明代祭天的时侯,除祭祷皇天上帝之外,还要配祭皇族朱氏祖先,以及日、月五星,东、西、南、北、中的五大岳,五小岳的五镇,四海四湖、风云雷雨、山川、太岁、道教等各神祗和历代帝王等。■祈年殿内景

祈谷坛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干殿,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尽管祈年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期间历经不少沧桑,但它依然殿宇不斜,木架不朽,巍然屹立在华夏大地上,真可谓中华民族的骄傲,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祈年门和祈年殿阅读链接据说明朝嘉靖帝要在南城天坛重建祈年殿,就下旨招能工巧匠设计方案。最后,这些工匠们都认为自己的方案好,督办大臣也没有了主意,就亲自到天坛实地考察。督办大臣围着旧殿转了几圈,也没看出什么。眼看就要到晌午了,就想吃饭去。刚一出门,他就看见一个卖蝈蝈的和一个醉汉在争吵,可能是醉汉压死了几只蝈蝈。督办大臣觉得有趣就掏出两个大钱,说是替醉汉赔钱。卖蝈蝈的说:“大人,我也不让您吃亏,我给您编一个蝈蝈笼子吧!这是我家祖传手艺。”当督办大臣拿到编好的蝈蝈笼子时,简直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这笼子结构精巧,玲珑剔透,很有气势。据说,后来工匠们就是参照蝈蝈笼子才建成了宏伟的祈年殿的。丹陛桥和鬼门关的故事

在北京天坛里,从圜丘坛到祈谷坛,有一条长360米的南北大道,它叫丹陛桥。它名字虽然叫桥,可是没有桥,更没有桥“翅”儿,这是为什么呢?■天坛丹陛桥

据说,祭坛修好了,永乐帝前来参观。只见坛的北面墙是圆的,南面墙是方的。北墙象征着“天圆”,南墙象征“地方”。这正合他的心意。■天坛亭榭

再看看坛内的大祀殿又高又大,直上云天,仿佛天上的宫阙一般,皇帝的心中也很满意。但皇帝转念一想,又觉得光有“北圆”、“南方”的天地墙,高耸入云的大祀殿,而没有一条通天的大路,还是不够气派啊!宫阙 东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我国宫殿是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是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得到充分发展,宫殿是封建思想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代表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于是,皇帝又吩咐工部大臣要在大祀殿以南,修一条天道,使皇上能够步步升入天庭。并且说:“限你两个月修成,到时要是修不好啊,要治你的罪呀!”

工部大臣领了皇上的口谕,心里诚惶诚恐。他想不出修这种大路的法子,但皇上是金口玉言,不能不听呀。

于是,工部大臣就把北京的建筑工匠都抓到天坛来了。他先把皇上的旨意说了一遍,叫他们在一个月内将路修好。否则一律杀头。这可把工匠们难住了,这样的路谁都没见过,更别说从何修起了。就在这个时候,从人堆里面冒出来一个瘦老头儿,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工部大臣面前,从容不迫地说:“这路我可以按期修好,但我有一个条件:凡是跟我干活的,都得给双倍的工钱。”这位大臣当然满口答应了。他想,这个活有人干就不错了,我还怕找不到人来做了,钱还是问题吗,国库里有的是银子。这瘦老头儿就是当时最有名的瓦匠师傅,他受过名师指点,不光瓦匠活样样精通,还是一个天才的■天坛宫门设计师,经他手盖起的宫殿楼阁,那是不计其数。北京城的工匠师傅们没有一个不敬重他的。御道 专供皇帝走的路,多指我国古代大型建筑物前面或举行某种活动时专供皇帝走的路。《故宫博物院》记载,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他刚一到这儿,就把周围的地形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修路的方案。工匠们见是老瓦匠师傅领了头,心里也就踏实下来了。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大伙就在老瓦匠的指导下,动手修这通天路了。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人们凿石的凿石,砌砖的砌砖,不到一个月的工夫,路就修成了。这条大路路面宽阔,中为“神道”,左为“御道”,右为“王道”,玉帝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整个大路由南向北逐渐升高。这样设计,不就象征着皇帝步步升高,直达天庭了吗?鬼门关 我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我国民间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是“鬼节”。其实在现实中鬼门关是存在的,它位于现在的广西北流县西,介于北流、玉林两县之间。这里双峰对峙,中成关门,其间不过30步,瘴气滋生,蚊虫鼠蚁繁多,鸦雀悲鸣,甚是可怕,故称“鬼门关”。

就这样,老师傅用自己的智慧修好了这条通天大路,救了大臣和工人们的性命。

通天路是有了,可它为什么又叫“桥”呢?这还有一个“鬼门关”的传说呢!

当年天坛里面饲养祭祀牲畜的地方叫牺牲所,屠宰祭祀牲畜的地方叫宰牲亭,这两组建筑,一个在天坛的西南角,一个在东北角。要把牺牲所的牲畜赶到宰牲亭去宰杀,就必须横穿通天路。

但当时皇帝有一个规定,除了天上的飞鸟,任何地下的走兽,都不准从大路上通过,怕的是弄脏了神路,玉帝降下罪来。■天坛内的神厨

为此,人们就在大路下面开了一条东西隧洞,它与上面的大路形成交叉,故称“桥”。因为这个隧洞是专门赶运牲畜的过道,所以又叫“进牲门”。从进牲门过去的牲畜,不出半天时间,就全部死于血泊之中,没有一个能够生还的。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鬼门关”。券洞 简称拱或券,又称拱券或法券,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结构。它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其外形为圆弧状,由于各种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变化。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应用了券洞技术。

其实,丹陛桥又叫海墁大道,是一条贯通南北、串联中轴线上建筑的宽广甬路,它由白石筑成。丹陛桥北连祈谷坛,南接圜丘坛,长360米,宽29米,南低北高。

大道下有一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进牲门,每次祭祀,都用黄绒线将“牲”捆好,用木盆盛活鱼,击鼓奏乐穿门而过,因此这个洞也叫鬼门关。阅读链接据说鬼门关里面黑乎乎的,没人敢从这里穿过。人们纷纷传言天坛鬼门关里闹妖精,经常有牛妖羊鬼出来作祟。那么,谁来降妖除怪呢?这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在王母娘娘生日的这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天宫瑶池来祝寿。王母娘在瑶池摆下了蟠桃盛会,还有许多仙女跳舞助兴。这天江西龙虎山的张天师也来祝寿,他和神仙们一起喝着美酒,吃着鲜桃,欣赏着仙女们的翩翩舞姿。一时兴起,不小心将手中的玉杯掉在地上,打了个粉碎,大煞风景。玉帝大怒,要将张天师推到法场剔骨斩头,幸亏太上老君求情他才躲过一劫。玉帝便说:“我把你再次贬到下界,让你到天坛鬼门关做个镇守,你要安心在那里降妖除魔,将功补罪。“张天师谢过恩之后,便带上降妖宝剑,下界到天坛除妖来了。他在鬼门关前尽职尽责,守护着一方平安。天坛天心石的神奇传说

天坛圜丘的中央,有一块天心石,它就像一个大圆盘。如果有人站在上面跺一下脚,四面都有回声呢!这是为什么呢?■圜丘天心石

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好摆威风,文武百官整天围着他转,他还嫌不满意。有一天,他对军师说:“我是奉天承运的天子,走到哪里,都应该是一呼百应和天下震动,你看怎么才能找到这种感觉呢?”■天坛古树

军师说:“这得顺应‘天心’才行。臣以为,找一块天心石,搭上丘台,陛下站在上面,就能‘一呼百应’和天下震动了。”陛下 陛下原为宫殿台阶,后指下臣对君主的尊称,秦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我国古代,当臣子与帝王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的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皇帝说:“好,这个办法不错。”说完,他立刻传旨,派人到各地去寻找天心石。

领旨的官员跑遍了全国各地,也没听说过什么天心石,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只好返回京城。

有一天,他经过五台山,遇见了一个正在雕石龟的老石匠,他走上前去,一看这个石龟青里带蓝,还有云层飞绕,就躬身问道:“老师傅,这究竟是什么石头啊?”

老石匠说:“是天星石。”

官员一听,以为是天心石,赶忙问道:“它的产地在哪里呀?”五台山 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五台山是我国唯一的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在佛教文化等宗教文化的发展下,寺庙林立,景点遍布整个景区。

老石匠说:“在五台山。”

官员想,只要有地方就好办了。他又问道:“你在雕什么呀?”“我在雕石龟。”“给谁雕呀?”“皇差!”

官员听到这“皇差”这两个字,满心欢喜,他对老石匠说:“你不用雕石龟了,现在皇上要的是天心石,你跟我走吧!”

老石匠看了看他,说:“那……石龟呢?”“这你就不用管了,一齐带上,跟我进京吧!”说完,他硬拉着老石匠就走了。■天坛建筑

刚到北京,官员就禀报军师,说:“天心石找到了。”军师一看,非常高兴,可抬头一看,竟是个石龟,脸色立即沉了下来,大声斥道:“亏你还是个禀报官员!这是天心石吗?我要找的是天心石,而不是石龟。”

官员说:“这就是天心石,一个老石匠说的。”

军师说:“老石匠在哪儿?”

老石匠来了,军师问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老石匠回答说:“回禀军师,这是我们五台山的天星石,石龟也是我雕的。”军师也以为这就是天心石,马上就派人去五台山采石了。九州 我国古代的别称之一。我国古代的人们将全国划分为9个■天坛圜丘坛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记载,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中国的代名词。

为了尽快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官员们就让工人们动手修建圜丘了。圜丘的图样很特别,它是个圆圆的大丘台,是用九圈石头砌成的一个圆坛。

第一圈9块石头,第二圈18块石头,第三圈是27块……一直至第九圈81块。为什么要用“九”这个数呢?这个九就象征着天下的九州,有天下九州尽揽怀中的意思。

圜丘的中心就是一块天心石,它位于“九州”的中心。换句话来说,这里既是天心,又是地心,象征着皇家的威风。

圜丘修好了,军师来验工了。他站在天心石上,举目一望,果真有居天下之中心的感觉,心想,这可算是顺应天心了。可是这地方是否能“一呼百应”呢?他想试试,于是使足了力气,高喊一声,可是等了好久,却没有回声。

这下他可急了:“这天心石怎么会没有回声呢?这让我怎么向皇上交待呀?”

老石匠说:“要回声不难,在圜丘四周修上几层矮墙,回声就出来了。”

于是,军师就下令修建矮墙。圜丘分三级,矮墙也分三级。在这之外,还有一个“南圆北方”的围墙,取“天南地北、天圆地方”的意思。

修完以后,军师再一试,果然回声四起。就这样,圜丘天心石就成了“一呼百应,天下震动”的一个奇迹了。

那么,天星石怎么就成了天心石了呢?其实,天下本没有天心石,只是老石匠懂得其中的奥秘罢了。直至后来,人们在游览天心石时,还要跺一下脚,听听那震荡的回声哩!阅读链接天坛圜丘中心的一块圆形石板就是天心石。关于天心石名称的来历还有这么一个说法。说是当人们站在圜丘中心的石板上喊话时,就会听到仿佛从地层深处传来的响亮而又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仿佛来自天空,人们就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那就是天心石。另一说法是,天石是古代人对于陨石的一种称呼。古人见陨石由天而降,便称呼为天石。天石的种类很多,经常被用来作雕刻,其中最名贵的一种叫天心石。历史悠久的祭祀文化

我国从远古时期,就开始讲究礼仪,儒家成为正统思想后,礼仪更是无所不在。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不同,天坛的祭天就显得更为神圣,就连贵为天子的皇上也要跪拜。■天坛祭祀场景■天坛祭祀场景

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的历史非常悠久,日积月累就逐渐形成了一套程序复杂、规模宏大的仪式了。在举行仪式时,不仅对物品、衣着、器皿有许多讲究,还要有专门的音乐演奏。这些仪式的存在,使天坛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天坛文化的一部分,不断为后人所称道。

我国古代的祭祀到了明清时期,都城的大型祭祀活动每年有3次,都是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并且在天坛举行。雩礼 古人求雨时举行的祭祀。如果天气大旱,就行大雩之礼。“清代时,每年孟夏择日行雩礼于园丘。如行雩礼后不下雨,皇帝要遣官分祷于天神、地祗及太岁。如越七日仍无雨,祭告社稷坛。如七日后仍不下雨,乃复告天神、地祇及太岁。三复不雨,乃行大雩礼。”

天坛并非仅仅用来祭天,它还兼有祈谷和祈雨的功能。每年春节这一天,皇帝都要在天坛的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祷求上天保佑天下太平和五谷丰登。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在天坛的圜丘坛都要举行雩礼,为百谷祈求降雨。

每年冬至这一天,皇帝要来圜丘坛举行告祀礼,禀告上天五谷业已丰登了。此次主要是祭祀皇天,并配祭皇帝列祖列宗及日、月、星辰、云、雨、风、雷等,这就是祭天大礼。■天坛具服台

祭天是随着先民对天的不断认识而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而我国古代对天的信仰从周朝时就已经固定了下来。封禅 我国古代一种表示帝王受命于天下的典礼。它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古代的人们认为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间的帝王应到这座山上去祭天帝。于是人们就把祭泰山的望祭扩大为整个国家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封是祭天,禅是祭地。

历代皇帝都认为自己是天之子,是受命于天,天能主宰世间一切,天是人间帝王的君父,帝王顺理成章成为天子。古代人认为: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祭天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天子的一项主要活动。

祭天的种类也有多种,古代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季节性常祀,分为孟春祈谷,孟夏大雩,季秋大亨明堂;二是皇帝于冬至在圜丘举行的南郊大礼;三是最隆重的祭天礼,即在泰山举行的封禅大典。

汉成帝(前51年~前7年),刘骜,汉元帝长子,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由于是嫡皇孙,刘骜深得祖父汉宣帝的喜爱,常常陪伴于宣帝左右。青年时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后来却变得终日沉湎于玩乐,竟成了一代昏君。汉成帝在位时期,外戚把政,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汉朝从此衰落。

祭天被列为当时朝廷的重大典礼之一,周朝时已成为了制度,并有了一套颇为复杂的仪式。祭天大礼在每一朝都城的南郊圜丘举行,这一仪式始于汉代。

到了西汉成帝时,在长安南郊设立了圜丘,并按古代礼仪进行了隆重祭典。这套仪礼制度曾有反复,直至西汉末年才最终确定了下来,并明确了天的至上地位。而曾经受人尊崇的五帝,即苍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则变成了天的属神。

从此以后,历代统治者沿袭此制,均在南郊建立圜丘祭天,直至清末。历代帝王在南郊设立的圜丘都称作天坛,它渐渐成为了一个王朝政权合法的标志。■天坛神乐署

我国历史上的每一代帝王都极为重视天坛的兴建,祭天成为了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必备的仪式大典,成为了王朝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程式。重五 就是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我国古代人民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

天坛祭天这一程式,不但被汉族帝王所传承,就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都沿袭不改。金人在重五、中元、重九这几天,也要举行颇具草原民族豪情的“拜天射柳”仪式,而一旦掌握朝政,便立即放弃旧俗,就建坛拜天。■天坛燎炉

祭天通常在露天举行,人们供奉的祭品只有上天才能接受。圜丘坛建立于旷野,直面蓝天,正体现了古人的这一思想。

祭品在仪式中必不可少,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虔敬,而牺牲主要有牛羊猪等,是供奉上天的实物,当然要经过严格的挑选。

就牛而言,在祭祀仪式之前要进行挑选,首先要是公牛,皮毛纯净,选好后要精心喂养。祭祀用的牛不能有丝毫损伤,倘若有任何一点纰漏,都要随时更换,因为祭品必须是完美无缺的。■天坛祭天殿

历代帝王祭天都遵循周朝礼制,虽然时有增减,但大体变化不大。明代在天坛祭天由此可见一斑,天子在祭天之前要斋戒沐浴,以示对天的虔敬,此为祭礼的前奏。

斋戒分为散斋4天,致斋3天。在此期间,皇帝不能吃荤,不能喝酒,不食葱蒜,不听音乐,不吊丧,不理刑事等,并且要在天坛的斋宫内进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