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节职业素质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03:29:46

点击下载

作者:黄明涛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16节职业素质课

16节职业素质课试读:

序言

每个职场中的人,几乎都有过如下的疑问:

为何有经验的“海归”极受青睐?

为何有外企背景的人求职要容易得多?

为何有些人学历不高薪酬却很令人羡慕?

为何有些人总是得到老板赏识和器重?

为何有些人工作总是充满激情和快乐?

这些人到底有哪些出众的“素质”呢?

……

与此同时,有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为何不少企业明确指出不录用应届毕业生?

为何自己经历丰富,专业热门,求职时却屡屡被拒之门外?

为何每次升职加薪总是没有我的份儿?

为何我做的事,领导总是不满意?

为何工作这么多年,我却一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为何我在工作中总是缺乏成就感,对工作提不起劲?

为何我总是无法确立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为何我总是在人际关系方面遭遇危机?

为何我频繁跳槽,可还是找不到良好的职业感?

……

这一切问题的核心,都跟一个人的职业素质紧密相关。调查表明: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平均只发挥了10%—30%的能力。而在日本,多数员工都能发挥60%—80%的能力。可见,我国的企业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中国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是当务之急。

那么,职业素质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对任何企业和个人来说,职业素质的意义都十分重要。一个人,要是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那么他就不可能取得什么突出的工作业绩;而一个企业,要是没有一支职业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个国家,要是全体国民的职业素质跟不上世界平均水平,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停滞不前,处处被动。

就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谋求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通常不是随心所欲的,而要把一份工作做好也并非轻而易举。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由于分工的不断专业化、细致化,因此对不同职业的职业化要求程度也日益提高。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和全球化,各种竞争机制更加完善,同行业竞争急剧升级,相应的,对人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就更为严格以致苛刻了。因为从适者生存的法则来看,生存竞争本质上就是人与人的较量,而在商业竞争中则常常表现为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比拼;所以,作为职业化的社会群体,企业唯有集中具备必要素质的人员并进行职业化训练,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而作为个人,唯有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修炼、充实和完善自己以提高职业素质,才能拥有稳固的生活保障甚至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进而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职业素质”才是特别值得强调的。

我们通常说某某很有职业素质,某某太没职业素质了。那么,这个叫“职业素质”的东西究竟为何物?我们不妨用著名的冰山理论来进行解释。

我们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员工的显性素质;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质。例如:应届毕业生在显性素质方面表现还可以,但在隐性素质方面由于没有得到过培训,所以比较欠缺,这就是很多企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

职业素质有大部分是隐性的,就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正是这八分之七的隐性素质部分支撑了一个员工的显性素质部分!

员工的职业技能是显性的,即处在水面以上,随时可以调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综合素质问题。可以说,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才是决定一个员工的关键素质。

职业道德则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态度的职业规范。在职业化的群体行为中,以条文为基础的规章制度是最低限度的行为准则,它对每一个工作者的制约是最下限的,因而不足以适应必须不断提升的职业化需求。所以,各行各业都不得不将职业道德作为完善职业功能的重要规则。一个不尊崇职业道德或不完全信守职业承诺的人,无论其职业技能有多高都不可能成为较有素质的职业人。更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技能高超而职业品行低劣的人,只会给所从事的工作以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人的技能和职业道德都是可以在就业之后加以训练、培养和提高的,职业技能往往随着工作经验的日积月累而不断提高;而职业道德却不同,往往会在具有一定的职业资历之后发生逆转。这种现象的经常性出现只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在强化职业素质训练的时候往往比较忽略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强制性的训练。

职业精神则是一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更高的境界。毫无疑问,没有一定程度的职业技能和不受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的人是不能达到这种境界的。职业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表现为优秀的从业者在不计较报酬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付出个人智慧和超越承诺的劳动的行为。个人智慧指的是具有独特创意的工作方法,超越承诺的劳动指的是定额或任务之外的义务工作。敬业精神既然表现为具体实在的奉献,自然也就是职业素质最完美的体现了。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往往是不仅仅为了获取报酬而付出劳动的人,他们更注重的是成就感、事业心的满足和在工作中追寻生命价值的体验和生活的乐趣。简单地说,他们是一些热爱工作本身并充满活力的人。

可惜的是,我们大部分企业注重员工职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职业素质的教育。仅仅训练员工的专业技能,而忽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方面的培训,因此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本书总结的16节课,主要集中在职业素质的隐性层面上。这16节课涵盖了职业素质的多个方面,对中国人职业素质的缺失作了深入地剖析,更对如何提高一个人的职业素质作出深入的探讨,是一本值得每个人深入研读的职业素质培训教材。“人”是国家的关键,提高人们的素质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人”也是企业的关键,正如国家加强素质教育一样,企业为什么不抓最关键的素质培训呢?当所有的中国企业的员工都能以职业化素养去对待工作的时候,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将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那时候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更强了,中国的经济将得到更加飞速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第一章 重新认识我们的工作

工作不只是我们“营生”的手段,它更是打开我们人生眼界的一扇百叶窗,提供给我们接触百味人生、接纳百种个性的机会。你通过工作见识了各种场面,利用工作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你的人生也将随着人际资源的丰富而丰富。

急需改变的工作观念

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德国人会说:“工作是神的旨意。”

日本人会说:“工作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美国人会说:“

工作是应该用生命去做的事

。”

不少中国人会说:“工作就是混口饭吃。”

不同的回答,显示了不同的工作态度。可以说,我们中相当一部分对工作的认识都还不够。在他们的眼里,工作的意义无非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一个依靠其生存的饭碗而已。拥有这样的认识也许不是我们本身的错,尤其是在“铁饭碗”风行的时代,拥有一份工作,就意味着有了一生的保障。可是今天,激烈的竞争让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失去一份工作,工作作为我们生存的根本,甚至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尽管如此,我们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工作就是为了混口饭吃那么简单。《圣经》上说“工作是神的意志”。其实,不仅仅是这样,工作更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在物质社会中,工作是大多数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的工作愿望与工作实践是客观地解决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原动能量。工作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才华,我们的价值,都必须通过工作来体现。我们对工作的任何不负责任的、盲目冲动的行为,都有可能为此付出不小的代价。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民族非常的奇怪,他们在处死犯人时,用了一种特别的方法。他们让犯人将甲地的土堆运到乙地,等全部搬运到乙地以后,再命令他们重新将土堆搬回甲地,如此循环不已。这样一来,不到两个月,全部的犯人都自杀了。工作成为了扼杀犯人求生意志的工具,我们如何解释这个事例呢?

有经验的人都认为这的确是一件可怕的事,足以使人致命,仅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前程,没有价值。生命是生生不息的,让它原地踏步,明天生活在今天的感觉里,生命便终止了。而所谓价值也只不过是生命的进取可能性,丧失了这一点,我们空留躯壳,此外一无所有!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家工厂的污水不断排到一片水域里,使这块水域里的鱼虾都中毒了,虽然还活着,但已不能食用,因此,靠这块水域为生的渔民们再也没法以捕鱼为生。于是,某一天,他们在气愤之余将捕捞的鱼虾全部送到工厂里去了。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以后渔民们卖不掉的鱼虾全送到工厂,由工厂按时价买下来,全部埋在土坑里。刚达成协议时,渔民们很高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渔民们却感到了分外的难受。“我们在干些什么?我们这样做为了谁呀?”“是啊!照理我们应该有新鲜的鱼、新鲜的虾卖给居民的,这才是我们的真正工作!”“我们不要干了,我们去找那家工厂,这活儿我们受不了。我们不能够像牲口那样为了吃饭而活着。”渔民们在这里失去了价值感,他们感受不到自己正在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些东西,而且连自己存在于世的理由也失去了,这怎么能让他们忍受呢?

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要是天天不用工作,又有大把的钞票多好啊。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完全不合乎实际的事情。任何一个人,一旦停止工作,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比尔·盖茨、李嘉诚直到今天还在努力地工作?当我们明白工作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时,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了。

对任何人来说,工作绝不是机械地做一件事情。工作是一种全身心的付出,是一个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为社会作贡献,也是在满足和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工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一是获得物质上的报酬,成为精神上的支柱。

一个人,如果仅仅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报酬而去工作,他将永远是工作的奴隶。工作对于他来说,始终是一个负担,他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工作也吝于给他精神支撑。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机械的工作,他不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也从不否认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一个人为了获得优厚的物质报酬而努力工作,无可厚非。物质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人们工作的努力程度。但是,我们更应该为了精神支柱而工作。投入地去工作,你的忧愁会烟消云散;聚精会神于工作,你的不幸会成为过眼云烟。工作,支撑起你的生活,支撑起你的人生。

工作不只是我们“营生”的手段,它更是打开我们人生眼界的一扇百叶窗,提供给我们接触百味人生、接纳百种个性的机会。你通过工作见识了各种场面,利用工作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你的人生也将随着人际资源的丰富而丰富。

可以说,工作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工作是应该用生命去做的事

工作是什么?翻开各国的权威字典,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解释几乎如出一辙:工作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工作是上天赋予的使命。这种解释虽然带有太多的宗教色彩,然而,他们却传达出了一个共同的思想: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是违背上帝意愿的人,他们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可以这么说,你在这个世界上将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今后如何对待工作,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和得到多少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意义的问题。

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达到某种目的。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够引导我们逐步接近那种充分表现我们才能和性格的境况,这样的工作应该就是最令人满意的工作了。正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或成就自我,为了拓宽、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将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为此付出毕生心血。

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以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具有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

下面这个故事你应该不会是第一次看到,但是故事背后的意义却值得我们时刻反省:一位心理学家为了了解人们对于同一工作的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建筑工人进行访问。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有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美元的工资。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我在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会激动不已,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展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了那个人。

第一位工人,是无可救药的人。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成为工作的弃儿,完全丧失生命的尊严。

第二位工人,是对工作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抱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由于他们的生命需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或多或少,他们失去了一部分生命的乐趣。

该用什么语言赞美第三位工人呢?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的影子,相反,他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了他足够的尊严和实现自我的满足感。他真正体味到了工作的乐趣、生命的意义。他才是最优秀的员工,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

在过去的岁月里,有的人可能时常怀有类似第一位或第二位工人的那种消极看法,常常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激情,在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着。

你过去对工作的态度如何,这并不重要,毕竟那是已经过去的事了;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你未来的态度将如何!

让我们像第三位工人那样,为拥有一个工作机会而心怀感激,为生命的尊严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

你是在为自己工作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如果是在政府机关上班,他们就认为自己是为“公家”做事;如果是在公司里面工作,他们就认为自己是在为“老板”打工。这样的思维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了。

很多年轻人都被这种思维所毒害,他们本来有着丰富的知识、不错的能力,却由于不断地生活在抱怨中,而常常面临如何找到下一份工作的难题。

这些人最大的误区就是始终抱着“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工作观念。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这样的工作观念让无数年轻人错失了人生中宝贵的机会,甚至等到中年的时候仍在不断地埋怨自己所在的企业。

有一个名为齐瓦勃的青年却不是这么想的。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而且是在几十年前了,但是,他的故事对现在的年轻人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三年后,齐瓦勃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唯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有一个天才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在建筑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钢铁厂时,他发现了齐瓦勃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琼斯问齐瓦勃为什么总来这么早,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工厂建好后,琼斯推荐齐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在一次事故中丧生,齐瓦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因为齐瓦勃的天才管理艺术及工作态度,布拉德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因为有了这个工厂,卡内基才敢说:“什么时候我想占领市场,市场就是我的。因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钢材。”几年后,齐瓦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齐瓦勃担任董事长的第七年,当时控制着美国铁路命脉的大财阀摩根,提出与卡内基联合经营钢铁。开始时,卡内基没理会。于是摩根放出风声,说如果卡内基拒绝, 他就找当时居美国钢铁业第二位的贝斯列赫母钢铁公司联合。这下卡内基慌了,他知道如果贝斯列赫母与摩根联合,就会对自己的发展构成威胁。一天,卡内基递给齐瓦勃一份清单说:“按上面的条件,你去与摩根谈联合的事宜。”齐瓦勃接过来看了看,对摩根和贝斯列赫母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的他微笑着对卡内基说:“你有最后的决定权。但我想告诉你,按这些条件去谈,摩根肯定乐于接受,但你将损失一大笔钱。看来你对这件事没有我调查得详细。”经过分析,卡内基承认自己过高地估计了摩根。卡内基全权委托齐瓦勃与摩根谈判,取得了对卡内基有绝对优势的联合条件。摩根感到自己吃了亏,就对齐瓦勃说:“既然这样,那就请卡内基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签字吧。”齐瓦勃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摩根的办公室,向他转达了卡内基的话:“从第51号街到华尔街的距离,与从华尔街到51号街的距离是一样的。”摩根沉吟了半晌说:“那我过去好了!”摩根从未屈就到过别人的办公室,但这次他遇到的是全身心投入的齐瓦勃,所以只好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

齐瓦勃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反省一下自我,我们是在为谁工作?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地思考一番。

不管你是在什么组织、什么企业做什么职位的工作,你都必须认识到,工作是在为自己,而不是为哪一方服务的机构。

当我们弄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能点燃我们工作的热情,真正全力以赴地去工作,实现人生的成功。

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

我曾经做过几年的人力资源经理,招聘员工时,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工作薪水如何?”问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我们工作时眼中常常只有薪水,而忽视了其他,这样的观念就是非常害人的。

我们常看到许多人,因为所得的薪水,在他们自己看来低于他们应得的报酬,于是在工作中刻意使工作成绩恰与公司所付的薪水相等,就是这样将薪水以外的种种回报给抛开了。他们对待工作故意采取一种躲避不及、愈少做愈好的态度;他们宁愿坐视自己的人格、能力的退化,也不想获得那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一个人一旦只为了薪水而工作, 那么这个人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较高的追求。而受此欺骗最厉害的人正是他自己。就在他们只提供吝啬服务,刻意使之与薪水相等的时候,他们的才干,他们的能力都处于休眠状态。他们在阻碍自己的成长,阻挡自己的前程,从而使他们终生只做半个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卑微、狭隘的人。

当你服务于一种职业时,你应该想到那是你自己的事业,是为了自己而工作。当然薪水对你来说是多多益善,但是你应该知道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当你从事一种职业时,你就获得了一个深入学习这种职业知识的机会。不要害怕公司对你的努力与功绩视而不见,不考虑对你的提升与加薪。在工作中你应当使出浑身的力量与机智,谋划出最好的办事方法;你应当以进步与创新的办法来达成此事;你应该以一种无限的热忱和精神去从事该项工作。只要你这样做了,你的上级自然会对你表示关注。许多有为的青年,他们在低薪水下工作多年,突然跳上一个高级而且担负重任的位置,为什么?就是因为企业给他们极少薪水的时候,他们在积累使他们终生受益的工作经验、办事的能力,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对不只为薪水而工作的人而言,你可以从你对工作的忠心、工作时的善良和高尚的心志中取得十分丰厚的报酬。这种报酬与企业付给你的薪水相比,后者真是微不足道的。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不仅仅为薪水而工作,你就超越了芸芸众生,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美国成功学家奥里森·马登在他的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几十年前,有个年轻人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做一位新闻记者,可他人生地不熟,感到无从着手,于是写信去请教报界名人塞缪尔·克莱门斯先生(即马克·吐温)。不久克莱门斯先生给他回信,信中说:“假如你能按照我的话去做,我可帮你在报界为你谋得一个职位。现在请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社?这家报社在哪儿?”接到克莱门斯先生的回信后,年轻人异常兴奋,于是再写一封信,说明他所向往的报社名称及其地址,并向克莱门斯先生诚恳表态,愿意听从他的指示。几天过后,克莱门斯先生的第二封回信到了他手中,信中说:“如果你肯暂时只做工作不拿薪水,你到哪一家报社,人家都不会拒绝你。至于薪水问题,你可以慢慢来。你可以对报社的人说,你近来觉得不工作很空虚,现在我很想找份事做来充实生活,但可先不要报酬。这样一来,无论对方报社现在需不需要人员,都不好一口回绝。”“在你获得工作之后,你一定要主动做事,直到同事们渐渐感到少不了你时,你再到各方面去采访新闻,把写成的稿件给编辑部。如果你所写的稿件的确符合报纸要求,编辑自然会陆续发表你的新闻稿。这样一来,你就会慢慢晋升到正式外派记者或编辑的职位上,大家也会渐渐重视你。这时,你没有薪水的事就不必担心了,而你的名字和工作业绩肯定会被传出去。这样,你迟早会获得一份薪水颇丰的工作。”“不久,很多报社都来争相聘用你。你可以拿了聘书给主编先生看,对主编先生说,其他报社要给你多少月薪,假如这里也愿意出些月薪,你仍然会继续做下去。到了那时,也许其他报社给你更高薪水,但如果数目与这里相差不是很大,你最好别离开老地方。”把信读完,开始时年轻人对克莱门斯先生的方法有些怀疑,但他还是这样做了。不久,他果然进了一家有名的报社编辑部。一个月后,另外一家报社给他发来了聘书,答应每月给他多少薪水。原先的报社知道了后,就答应照对方出的薪水数目加倍给他,于是他没有离开原来的报社。这样,他在那里继续做了四年,在这四年当中,又有两家其他报社给了他聘书,他也因此涨了两次薪水。后来,他成了那家报社的主编了。不光是这位青年,另有五位青年去请教克莱门斯先生,也获得了指示,因而都找到了他们所向往的工作。如今有一位已成了美国某家权威日报的主编。那位主编先生在20年前不过是位很普通的青年,用了克莱门斯的方法进了那家报社后,他的地位慢慢上升,终于使自己的梦想得到了实现。

昌希·迪普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年轻人只要办事谨慎,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走到哪里都不难找到工作。只要有了工作,就不难迅速晋升。”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我们只为薪水工作,也许我们最后连薪水也领不到;如果我们不只为薪水而工作,我们得到的将会更多,而且薪水也会不断上涨。

职业素质测试1:工作意义测试

1.觉得现在的工作本来就是你的天职吗?A.YES-3 B.NO-42.你认为工作上的问题大多起因于人际关系?A.YES-10 B.NO-83.在公司里,没让别人看见过你发脾气?A.YES-5 B.NO-84.工作上有崇拜的同事?A.YES-8 B.NO-25.对“职员就应该以公司为重”的想法非常反感吗?A.YES-6 B.NO-76.几乎从未拒绝过加班?A.YES-11 B.NO-77.看到其他同事,觉得他们对工作简直一点概念都没有?A.YES-11 B.NO-128.在公司绝对会忙里偷闲,偷偷地“摸鱼”一下?A.YES-10 B.NO-79.认为工作上听从主管的指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A.YES-D型 B.NO-C型10.在工作上常有“就是因为没有我,才会搞成这样”的想法吗?A.YES-12 B.NO-911.每当人家问你“为什么工作”,你的答案都是“为了自己”吗?A.YES-A型 B.NO-B型12.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吗?A.YES-C型 B.NO-B型答案解析:A.要有代价,才有意义坚持有来有往。你觉得在工作上奉献了时间与劳力,就该获得对等的报酬,所以有加薪或升职,你就觉得很值得。B.成为顶尖,才有意义好胜好斗,没有比“得第一”更令你高兴的事情了!在公司想压过同事,在业界想技压群雄,你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C.成为焦点,才有意义你对工作没有太大热情,不过如果它能让你大出风头,你就会觉得很有意义!但光这样对经验积累可是一点用都没有!D.为人打拼,才有意义你总是先考虑别人才想到自己,慈悲心超强!如果发现自己的工作能对他人有帮助,你就会觉得很幸福,很有意义!

第二章 敬业是一种精神信仰

职业感和事业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当我们以不同的态度去工作时,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职业感要求尽心尽力地完成相应的职业,遵守职业道德。而事业感则往往是自觉的,并且总是与某种价值观联系在一起。

敬业精神是经济腾飞的基础

据韬睿咨询公司(TowerPerrin)的一项全球范围内的调查,中国企业员工的敬业度要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素以勤劳著称的中国人其实在工作中常有偷懒的表现。

有人指出,21世纪中国人最缺的就是敬业精神!中国出现的一些制假售假、贪污受贿等问题,主要原因都是由于人们缺乏“敬业精神”所致。比如生产者无此精神而生产假货;管理部门无此精神使其泛滥成灾;上级领导监督不力使其猖獗。无敬业精神者必无真才实学,下岗是必然结果。所以敬业精神是社会的需要,个人和家庭的需要,也是适应未来竞争机制的需要。

什么是敬业?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

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就已经具有敬业精神。但是,他的敬畏心态如果没有上升到敬业这个冥冥之中的神圣安排,没有上升到视自己职业为天职的高度,那么他的敬业精神就还不彻底,还没有掌握精髓。天职的观念会使自己的职业具有神圣感和使命感,也会使自己的生命信仰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了一起。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

一个人,如果没有基本的敬业精神,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更难以担当大任。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都应该为工作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日本人是全世界公认的工作最敬业的民族,日本人的工作精神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人们的赞扬。

在日本的公共汽车上,10个乘客中有9个是在打瞌睡的,因为工作太累,节奏紧张,所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休息的机会。日本国土小,资源匮乏,没有什么伸伸懒腰就有饭吃的资本。要过得好,只有拼命加玩命工作!川田信彦还是学生时,他的一位相处多年的同学形容他:“他总是一边喝酒一边工作,直到深夜,累了倒地就睡,也不管满地都是金属零件。”毕业后,他到了著名的本田公司从事机械工作,很快,他的自强精神给上司留下很深的印象。1963年,川田成了本田公司研究开发部的领导人,1990年又被提升为首席执行官。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他把本田发展成为了继丰田和日产之后的日本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在国外市场上的利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还改革了公司的经营风格,鼓励雇员振作精神。他不仅与高级领导人交流,还通过征求意见、演讲和举办酒宴等方式和各阶层的职员接触,以了解情况。他说:“我告诉大家要考虑效率、速度与成效,这样才不为旧观念所束缚。”他很注重市场的反应,针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想出新点子。比如当他了解到年轻人喜欢“自由式”的汽车时,适时推出新款车,销量大增。川田信彦可以说代表了典型的日本人:工作努力,讲究效率,注重企业的凝聚力。

日本民族的敬业精神和做事务必求尽善尽美的性格与其传统的“职人”作风关系相当密切。“职人”一般都具有很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常常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好坏跟人格荣辱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手艺的熟练巧妙有着超乎寻常的顽固追求。哪怕是对待十分不起眼的工作他们也务求尽善尽美,甚至超出使用需要,将其艺术化,并以此作风为自豪,为骄傲,为告诫其子孙的做人信条。由于日本这种传统的“职人”精神浸透在日本这个民族的骨髓中,融汇在日本全社会里,这就使得一般很普通的日本人也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这种精神。

在敬业这一点上,日本人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泽征尔是日本裔的世界级指挥大师,他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即便到了70多岁的时候,只要站到指挥台上,面对乐队,小泽征尔马上就精力充沛,充满激情,一点也不像一位超过七十岁的老人。他十分善于调动乐手的情绪。“他有一双有魔力的手,”“他轻而易举就能把我们带入一个世界。”在日本的一次排练间歇,一位中国记者问他“:不觉得累吗?您看起来真是充满能量啊!”小泽征尔调皮地翻翻眼皮,学小狗一样把舌头吐出来喘着粗气,表示他实际上已经筋疲力尽了。他曾经在北京排练《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有一次他靠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正是日本人的这种敬业精神,成就了日本战后经济的腾飞。今天,我们中国正在飞速地发展,但是,如果我们不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我们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无法得到增强。要提高我们的职业素质,必须从培养敬业精神开始。

培养敬业的工作习惯

在我们的企业里,员工缺乏的并非智慧和能力。实际上,现在有才华的年轻人非常多,可是,为什么一方面很多企业找不到优秀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却有很多人还是找不到工作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大多数年轻人缺乏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如果你在工作上能敬业,并且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你会一辈子从中受益。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去理解敬业。从低层次来讲,“拿一份钱,出一份力”。也就是说,敬业是为了对企业有个交代。如果我们上升一个高度来讲,那就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要具备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不管从哪个层次来讲,“敬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认真负责——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并且有始有终!

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做事都是为了老板,为他人挣钱。其实,这也没什么关系,你出钱我出力,情理之中的事。再说,要是老板不赚钱,你怎么可能在这个公司好好呆下去呢?但有些人认为,反正为人家干活,能混就混,公司亏损不用我去承担。他们甚至还扯老板的后腿,背地里做些不良之事!稍加细致地想想,这样做对自己并没什么好处。

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后,他有了许多的忠诚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了,准备升我做总经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其实这也是b的初衷。

工作中,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现有的位置,才会给你更多机会。工作敬业,表面上看是为了老板,其实是为了自己。因为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是你向上发展的踏脚石,就算你以后换了地方,从事不同的行业,你的敬业精神也必定会为你带来助力!因此,把敬业变成习惯的人,从事任何行业都容易成功。

有些人天生有敬业精神,任何工作一接上手就废寝忘食,但有些人的敬业精神则需要培养和锻炼。

养成敬业的习惯,或许不能立即为你带来可观的好处,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养成了一种“不敬业”的不良习惯,你的成就相当有限。你的那种散漫、马虎、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已深入你的意识与潜意识,做任何事都会“随便做一做”,结果不问也就可知了。如果到了中年还是如此,很容易就此蹉跎一生!

所以,“敬业”短期来看是为了公司,长期来看是为了你自己!

此外,敬业的人还有其他好处:

第一,容易受人尊重。就算工作绩效不怎么突出,但别人也不会去挑你的毛病,甚至还会受到你的影响!

第二,易于受到提拔。老板或主管都喜欢敬业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减轻工作压力,事情交给你放心。你如此敬业,他们求之不得!

当然,有的人会想,现在找工作也并不只有一条路,此处不留,自有他处,不如过一天算一日。如此混混先生,只能一年到头去找工作了。

为你的工作而自豪

一个敬业的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对工作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荣誉与自豪感。

任何一个人做事,首先得对自己的工作、公司有自豪感,如果一个人对公司、工作没有自豪感,肯定难以做好工作。有一次,一位老板对我说:“如果我公司的员工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还不会特别为难他。但只要我在背后听到他说公司的坏话,我就一定会告诉他:‘既然你觉得公司这么不好,你去另谋高就吧。’”

对公司、工作没有自豪感的人,又怎么可能对公司、工作尽全力呢?其实很多时候,只要看看某个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就能知道这个公司好坏。员工的精神面貌,正是公司好坏的晴雨表。

松下幸之助就曾说过“五分钟了解一个企业”:不需要看它的规章制度,不需要看它的报表,不需要看章法,你只需要感受你看到的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你就能感受企业背后有一股什么样的“精气神”在支撑着这个企业发展。

记得与一位母亲的聊天。她儿子是位智障人士,她虽然也常为儿子痛苦,但她谈起儿子偶尔的一些聪明行为时,也流露出一种自豪。母亲对于儿子总有一份自豪,我们对于工作不是也应该有一份自豪吗?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喜不喜欢,只要这工作是你必须要做的,你就要培养对它的自豪感。只有对工作的自豪,才能焕发对工作的热忱,也才能够将工作做到最好。

在IBM成立之初,老沃森就始终在灌输一种观念,IBM是一家与众不同的优越公司。他说:“要是你不相信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你在任何事业上都不会成功。”

他的儿子小沃森也继承了这种理念,他在《与众不同的IBM公司》一书中说:“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只是随随便便地为一家公司工作,那么我们就会变成一家随随便便的公司。我们必须拥有IBM公司与众不同的观念。你一旦有这种观念,就很容易发挥所需要的驱动力,致力继续保持这种事实。”

正是IBM公司大力灌输的这种与众不同的观念,使得IBM的员工对公司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也才使得他们不断地追求卓越,创造了IBM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还有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有一个神秘的配方“7x100”,尽管今天可口可乐99.67%的原料,比如水、碳酸、砂糖、香料和各种添加物全部来自于生产当地,并由当地调配,但可口可乐原液仍由可口可乐公司总部提供。正是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使得世界各地的可口可乐在口味上可以保持一致,从而建立起了强大的品牌优势。

一百多年来,可口可乐的众多竞争者曾高薪聘请高级化验师对其配方进行破译,或是企图收买可口可乐的化验师,但从来没有成功过。其原因就在于可口可乐人的无比忠诚。也正是这种忠诚,才使得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能够对全球各地采取授权生产方式,使可口可乐遍布全世界。

可口可乐公司为了培养员工的忠诚,首先是从让员工为公司而自豪入手。可口可乐把这种为公司而自豪的信念像教会一样制度化了,从而产生了类似于宗教般的向心力,以至于在可口可乐人眼中,可口可乐简直就不是普通饮料,而是圣水,是充满了魔力的圣水。一位记者曾形容说:“无论我去到哪里,发现为可口可乐工作的员工,他们的感觉就像自己是来自梵蒂冈的使者,接触过上帝一样。我总是感到惊讶。他们对这种产品居然会如此崇敬。”

可口可乐人将为可口可乐工作当作了一种使命。它不是谋生之道,而是一种信仰。甚至于离开了可口可乐公司很多年之后,那些员工依然保持着对可口可乐公司那种“可怕”的信仰:坚持认为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坚持认为可口可乐的销售技巧是最好的销售技巧,坚持认为可乐就是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坚持只喝4℃的可乐并认为那是最好的风味。

作为可口可乐员工,他们的那一种自豪感,正来自于对公司实力的坚信和对发展前景的看好。在自豪感作用下,他们时时处处行动上保持精力旺盛,言语上自觉维护公司声誉。可口可乐的员工自然而然地形成团结一心的企业氛围,对公司不利的事情一概不做,对公司不利的话一概不说,大家做事的态度都非常地认真、谨慎。可口可乐原液配方的绝对保密就证明了这一点。

无数大公司长盛不衰的经验证明,对公司和工作的自豪感,正是公司的吸引力、凝聚力以及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所在。所以,对公司和工作的自豪感,也正是所有大公司杰出员工修炼的第一内容。

把职业当成你的事业

敬业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把职业当成你的事业来看待。

职业只是靠技能来服务于人和社会而谋生的手段。事业则是可以延续并由人继承的,像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一种制度的创立和维护。

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比如,有人认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存,那么他确立的必然是一种职业认同感;有人认为他从事的工作是一份值得为之付出和献身的工作,他就会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职业感和事业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当我们以不同的态度去工作时,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职业感要求尽心尽力地完成相应的职业,遵守职业道德。而事业感则往往是自觉的,并且总是与某种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认为,有的人之所以愿意为工作献身,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天职感”,他们相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事业的一部分,即使是再平凡的工作,也会从中获得某种人生价值。大凡富有事业感的人,他们通过工作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荣誉等外在报偿,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内心的满足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很少计较报酬、在乎功名,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为追求一个完美的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他们会发现自己生存的意义,感受到幸福和自我满足。

人类最具创造性的工作,往往都是事业感的产物。即使是从事平凡琐碎的日常事务,只要你从中找到一份独特的乐趣和满足,同样可以藉此达到人生的某种意境。

有一家企业的普通工人,发明了好几项工作领域的专利。在谈到他的心得时,他说:“能够取得这些成功,就是因为我从来不把这份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看待,而是当成事业来经营。”

每一个岗位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只要我们用对待事业一样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个有事业感的人,他绝对不会狭隘地看待他的工作,他对自己的工作会有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不论我们从事何种工作,前瞻性的眼光和思考对于我们的事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做好职业工作的同时开拓自己的事业,职业是基础,事业是发展。

只有用事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才会在职业的发展中取得不断的进步,完成自己事业的规划!

很多公司员工可能都会抱怨待遇不公,工作不顺,而这些怨言和愤怒使他们的职业生涯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长时间得不到突破和晋级。如果能以事业的眼光看待职业工作的话,我们就会少一些怨言和愤怒,多一些积极和努力,多一些合作和忍耐。在一次次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本领和技能!

职业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职业生涯带给我们的经验与体验一定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事业上的成功。所以在从事自己的职业时,要能树立一个明确的事业目标!

以事业的眼光和态度做好职业,职业的发展和进步帮助自己取得事业的成功。职业生涯是事业生涯的前提和准备!

职业素质测试2:敬业程度测试

针对每一个题目,选出最符合你意愿的答案1.不拿公司的一针一线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2.在规定的休息时间结束之后,立即返回工作场所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3.一看到别人违反规定,立即向公司领导反映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4.凡与职务有关的事情,注意保密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5.不到下班时间,不离开工作岗位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6.不采取有损于本公司声誉的行为,即使这种行为并不违反规定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7.自己有对本公司有利的意见或方法,都提出来,不管自己是否得到相应的报酬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8.不泄露对竞争者有利的信息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9.注意自己和同事们的健康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10.接受更繁重的任务和更大的任务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11.在工作以外,不做有损于本公司名誉的事情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12.只为本公司工作,不兼职其他公司的工作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13.对外界人士要说有利于本公司的话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14.在促进商业利益的团体和场合,要显得积极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15.把公司的目标放在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目标之上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16.为了完成工作,在工作时间以外,自行加班加点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17.不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工作以外,避免采取任何削弱本公司竞争地位的行动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18.用业余的时间研究与工作有关的信息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19.购买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不买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20.保证本人家庭成员也采取有利于本公司的行动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21.凡是支持本行业和本行业的人的行为,均投赞成票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22.为了工作绩效,要做到劳逸结合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23.在工作日的任何时间内及工作开始以前,绝对不喝烈性酒A.不同意 B.有点同意/有点不同意 C.同意问卷答案及敬业程度类型敬业程度低下:不同意有6个以上敬业程度中等:不同意在3-5个敬业程度上等:不同意在1-2个敬业程度卓越:不同意0个

第三章 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在任何一个公司里,如果你希望得到老板的赏识,得到升迁的机会,第一条法则就是你必须忠诚于他。无论你的能力多么优秀,无论你的智慧多么超群,没有忠诚,没有人会放心地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没有人会让你成为公司的核心力量。

什么是真正的忠诚

在日本,很多员工基本上终生都在一个企业工作;而在我们中国,一些企业员工很难在一个企业工作超过两年。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很多欧美企业都感叹,中国员工的忠诚度不高。

什么是忠诚?忠诚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如果说,生命力使人们前途光明,团体使人们宽容,脚踏实地使人们现实,那么深厚的忠诚感就会使人生正直而富有意义。”

忠诚也分成不同的层次。哈佛大学教授乔西亚·洛伊斯早在1908年《忠诚的哲学》一书中所说的话可以做证明:“忠诚自有一个等级体系,也分档次级别:处于底层的是对个体的忠诚,而后是对团体,而位于顶端的是对一系列价值和原则的全身心奉献。”

乔西亚·洛伊斯进一步阐述了忠诚的三类表现:一类是忠诚于个体,即对某个人忠诚,比如忠诚于企业的领导者;一类是对团体的忠诚,比如忠诚于企业本身;另一类是对一些原则的忠诚,比如信仰、思想或操守。这三类忠诚有时是合在一起的,比如你可能忠诚于某个组织里面的人,同时也忠诚于这个组织。进一步研究证明,对组织的忠诚要比对个体的忠诚稳定,对原则的忠诚又比对组织的忠诚稳定。

将对领导者个人的忠诚,升级为对组织和原则的忠诚,无异于为员工忠诚上了一道无形的保险。

员工对组织的忠诚通常表现为三种倾向:一是接受组织的目标和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二是渴望成为组织中的一分子,并以此为荣;三是愿意为组织付出更多努力与感情,即使在组织面临困难时也能不离不弃,共渡难关。

员工对原则的忠诚表现为两点。其一是服从而不盲目。王石的接班人郁亮曾说过:“执行董事长的话要过夜。”意思是,即使是领导的命令也不能盲目执行,而是要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更全面的考虑。全面考虑后,再反馈自己的意见。

其二是思维不趋同。盛田昭夫在任索尼公司副总裁时,田岛道治为董事长,两人常有不同意见,田岛道治想要离开。对此,盛田昭夫说:“如果你发现我们在一切问题上的意见均一致,那么这家公司确实没有必要给我们两个人发薪水。正是因为我们有不同意见,这个公司才会少犯错误。”可见,员工的差异性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价值。

可以说,员工对原则的忠诚体现了忠诚的最高境界:一种忠诚于优秀的工作态度。在惠普就有这样一个忠诚的工程师。美国的惠普实验室致力于研究示波器技术。几年以前,在惠普实验室有一位聪明能干、积极努力的工程师查克豪斯。他当时正在研制一种显示监视器,但突然接到通知,上司研发经理让他放弃这个计划。查克并没有理会经理的指示。他抓紧时间弄好了模型。在他去加利福尼亚度假时,他沿途向顾客出示了这种显示监视器的模型。他要了解他们的想法,特别是了解一下他们要用这种产品做什么,这种产品有什么不足之处。结果顾客们的反应很不错。这更促使他继续进行这种产品的研制。当他返回科罗拉多后,总经理也要求他停止这项工作。但他说服他的研发经理把这种监视器投入生产。结果,当这种新型的监视器投入市场后,销售量达到了17000台,为公司赚了3500万美元。几年以后,在惠普公司的一次工程师大会上,总经理给查克颁发了一枚奖章,奖励他是“超乎工程师的正常职责范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藐视上级指示”。查克自己认为:“我并不想藐视上级或者不服约束,我是诚心诚意想使惠普公司获得成功。”

可见,真正的忠诚不仅仅是忠诚于领导,而是对工作,对自己的忠诚。只有忠诚的人才会用心去感受事业,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加入到事业之中去。只有忠诚的人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一直保持着负责的态度。忠诚的人不管自己是否总在一家公司供职,不管自己将来是否要调换部门,他们都对现有的工作保持责任感。他们能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把职场中的每段时光都作为自己终生事业的一部分。

忠诚胜于能力

有的人认为,在组织里面,能力是第一位的。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仅仅有能力远远不够,只有忠诚,才是决定你在组织中的真正地位的关键因素。

在任何企业里,都存在一个无形的同心圆,圆心是老板,圆心周围是忠诚于企业、忠诚于老板、忠诚于职业的人。离老板越近的人,是忠诚度越高的人,而不一定是职位越高的人。很多高层管理者天天和老板打交道,却未必得到老板的信任,可能就和忠诚度不够有关。很显然,越靠近“同心圆”圆心的人,越可能获得稳定的职业和稳定的回报。

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因此,单纯强调能力而忽视忠诚是危险的。当然,忠诚胜于能力,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一个只有忠诚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忠诚是要用业绩来证明的,而不是口头上的效忠。

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需要忠诚的人才。既有超一流的个人技能,又有超一流的忠诚,企业怎能不强大呢?

几乎每一个优秀企业,都非常强调忠诚。在这些企业里,忠诚是胜于能力的。即使你有专家级别的技能,但如果缺乏忠诚,你就不可能进入这些企业。

忠诚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

第一,忠诚已经成为人才的第一竞争力。人才越来越市场化,人才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能竞争,转向了品德与技能两方面的竞争。而在所有品德中,忠诚排在第一位。过去,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组织寻找人才时,大多数首先看重的是文凭和工作经验,这两方面过得去,基本上就录用了。至于品德方面,不反党反社会主义就行了。可是现在不同了,包括世界五百强在内的众多优秀企业选拔人才时,所关注的范围已经扩大了许多,他们已经把忠诚排在第一位。很多企业会通过各种形式测试应聘者的忠诚度,如果被认定是忠诚度不足的人,哪怕你拥有一百个博士学位,拥有一千项成功案例,都可能不会被聘用。因为招聘考官们很清楚,一个缺乏忠诚的人,不可能为企业所用;而且,这样的“能干人”一旦背叛企业,企业遭受的损失可能无法估量。忠诚,已经成为职业场上的第一竞争力。

第二,忠诚已经成为一种立身之本,成为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能力。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即使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他也会和各种团队、组织和人员发生往来,在这个过程中,忠诚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缺乏忠诚,组织不会聘用你,团队不会让你加盟,搭档不愿意与你共事,朋友不愿意与你往来,亲人不愿给你信任,你最终将被这个社会抛弃。

第三,忠诚能力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一个人如果缺乏了忠诚,其他所有能力,诸如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将失去用武之地。计划能力、组织能力等形成的能力组合称为“技能仓库”,忠诚则为“技能运输通道”,“技能仓库”中的技能,只有通过“技能运输通道”,才能到达“价值仓库”。

第四,忠诚是获取回报的前提。企业首先不会给你什么,但你必须首先给企业以忠诚;如果你给了企业绝对忠诚,企业就会给你物质和精神回报。忠诚和回报是有先后顺序的,忠诚是回报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在求职的时候,首先强调的就是回报,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终导致他们无法获取理想的回报。

企业宁愿用一个十分忠诚七分能力的人,也不愿意用一个七分忠诚十分能力的人。可见,忠诚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

忠诚是一种义务

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忠诚是最重要的一种美德。所有的宗教教义都要求其信徒必须是忠诚的。上帝要求他的子民只能信仰他,而不能信仰别的神明,绝对不能背叛他。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统帅都要求他的士兵必须忠诚。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还说:不忠诚于统帅的士兵没有资格当士兵。在这里我要说:“一个不忠诚于公司的员工也不是一个好员工。”

如果你受雇于一个人,就向他发誓,忠诚地为他工作。因为忠诚是你的义务。你为他付出你的忠诚,你也将同样得到他的忠诚。

如同你不能容忍别人对你的背叛一样,你的老板也将同样无法容忍你的背叛。忠诚地为他工作吧,你会发现你将获得最大的利益。

人生最憎恶的就是背叛,所以人们就愈加珍惜忠诚。忠诚是对自己所坚守的信念的忠实和虔诚。忠诚是对一个人的最深度的评价。恋人对于爱情,需要忠诚;朋友对于友谊,需要忠诚;员工对于企业,需要忠诚;甚至自己对自己也需要忠诚。

忠诚是一种责任。忠诚是一种义务。忠诚是一种操守。忠诚还是一种品格。

任何人都有责任去信守和维护忠诚,这是对自己所爱的人和所坚持的信念最大的保护。丧失忠诚,就是对责任最大的伤害,也是对自己品行和操守最大的亵渎。

为坚守忠诚所付出的代价,得到的是荣誉。

为丧失忠诚所付出的代价,得到的是耻辱。

而诱惑——无论什么样的诱惑——既是忠诚最大的陷阱,也是对忠诚最大的考验。面对诱惑,有多少人禁不住考验而丧失忠诚,昧着良知出卖了一切。其实,当他在出卖一切的时候,也出卖了自己。

莎士比亚说:忠诚你的所爱,你就会得到忠诚的爱。

凯撒大帝说:我忠诚于我的臣民,因为我的臣民对我忠诚。

忠诚是相互的。如果缺乏对别人的忠诚,就别指望得到别人对你的忠诚。

在任何一个公司里,如果你希望得到老板的赏识,得到升迁的机会,第一条法则就是你必须忠诚于他。无论你的能力多么优秀,无论你的智慧多么超群,没有忠诚,没有人会放心地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没有人会让你成为公司的核心力量。

为了一点点个人的利益而牺牲公司的利益,这样的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受欢迎,因为你出卖的不仅是公司的利益,是做人的尊严。哪怕是从你手中获益的人,也会在心底对你产生鄙夷。

在今天的商业战场上,没有忠诚的员工,任何一家公司也难以在市场上取胜。对一个职员来说,他必须忠诚于他的公司,这是公司能够得以健康发展和运营的基本保证。你只有

忠诚于你的公司

,公司才能得到发展,如果公司没有得到发展,你个人的利益又从何而来呢?

任何一个公司的老板都希望他的员工是忠诚的,他们只会重用那些对公司忠诚的人,而会把那些对公司毫无责任心的人拒之门外,哪怕他们多么有才华。忠诚于你的公司

作为一个雇员,如果你能忠诚于你的公司,对工作负责,那么你肯定是一个容易成功的人。因为,由于你的忠诚和不断的努力工作,公司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老板,最先赏赐的自然就是你。你为公司付出你的忠诚,公司也会用忠诚来回报于你。你将会得到领导的赏识,这样你自然就能脱颖而出了。

一个人想成功,必须干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怎样才能干出不寻常的事情来,靠的是什么?就是你的责任感和忠诚。

一个主管过磅称重的小职员,也许会因为怀疑计量工具的准确性而提出质疑,并因此而得到修正,从而为公司挽回巨大的损失。尽管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属于总机械师的职责范围,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感,才会让你得到别人的刮目相看。或许这正是你脱颖而出的一个好机会。相反,如果你没有这种责任意识,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来自责任和忠诚。乔治到这家钢铁公司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很多炼铁的矿石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冶炼,一些矿石中还残留着没有被冶炼的铁。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公司岂不是会有很大的损失?于是,他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工人,跟他说明了问题。这位工人说:“如果技术有了问题,工程师一定会跟我说,现在还没有哪一位工程师向我说明这个问题,说明现在没有问题。”乔治又找到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对工程师说明了他看到的问题。工程师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上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工程师并没有把他说的看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暗自认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明白多少,不过是因为想博得别人的好感而表现自己。但是乔治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于是拿着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找到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他说:“先生,我认为这是一块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您认为呢?”总工程师看了一眼,说:“没错,年轻人你说得对。哪来的矿石?”乔治说:“是我们公司的。”“怎么会,我们公司的技术是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总工程师很诧异。“工程师也这么说,但事实确实如此。”乔治坚持道。“看来是出问题了。怎么没有人向我反映?”总工程师有些发火了。总工程师召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来到车间,果然发现了一些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监测机器的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冶炼的不充分。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不但奖励了乔治,而且还晋升乔治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经理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但缺少的是负责任的工程师。这么多工程师就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并且有人提出了问题,他们还不以为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责任感和忠诚于公司的人才。”

乔冶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可以说是一个飞跃。但是他获得工作之后的第一步成功就是来自于他的对公司的忠诚,他的忠诚让他的领导者认为可以对他委以重任。

如果你的领导让你去传达某一个命令或者指示,而你却发现这样可能会大大影响了公司利益,那么你一定要理直气壮地提出来,不必去想你的意见可能会让你的上司大为恼火或者就此冲撞了你的上司。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让你的领导明白,作为员工你不是在刻板执行他的命令,你一直都在斟酌考虑,考虑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和他的利益。因为,没有哪一个领导会因为员工的责任和忠诚而批评或者责难你。相反,你的领导会因为你的这种责任感而对你青睐有加。因为一种职业的责任感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你将会被委以重任,而且也永远不会失业。

钢铁大王卡内基就认为,他一定会重用勇于也乐于承担责任,甚至为了维护上司和整个企业的利益而敢于违背上司命令的人,因为他相信这样的人是忠诚的。卡内基如此,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也是如此。

今天的领导者们日益清晰地认识到,员工的责任感和忠诚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企业制胜的精神双璧,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岿然不动的坚实根基。责任感和忠诚代表一个团队成员的最基本的人心向度,是员工的最基本的一种工作精神,保证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个忠诚而富有责任感的人是容易获得成功的,因为别人愿意和他合作,他值得别人信任。

职业素质测试3:忠诚度测试

下面15个题目是为考验你的忠诚度而设的,请认真、诚实做答。1.我很明确××××公司的使命与价值观。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2.公司为了完成既定的使命与价值, 制定了明确的策略与政策。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3.我觉得公司有鲜明的企业文化。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4.我认为公司建立统一鲜明的文化与价值观,对公司很重要。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5.我认为公司对文化建设很重视。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6.能成为××××的职工,我非常自豪。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7.我非常愿意为××××公司终身服务。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8.××××是我愿意为之工作的公司,是因为:喜欢这个行业公司文化与氛围、锻炼与发展自我的机会、薪酬福利、管理者的魅力。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9.为了完成公司目标,我很明确自己的责任。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10.我认为我尽心尽职的工作对公司实现目标很重要。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11.你对于自己的上司、同事的态度如何?当他们获得荣誉时,你是为他们感到高兴,还是嫉妒甚至嘲讽?A.为他们感到骄傲 B.礼节性地祝贺他 C.无动于衷不高兴D.觉得他名不副实非常嫉恨 E.觉得他是小人得志12.假如其他公司开出了更高的待遇,你是尾随而去,还是继续耕耘,把希望放在公司更大的发展上?A.与公司共命运 B.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C.会考虑跳槽 D.设法跳槽 E.立即跳槽,不管公司是否同意13.你是否模范地遵守、维护公司的规章制度?在有人践踏公司“宪法”时,你能及时制止吗?A.总是能 B.一般情况下能 C.不一定 D.有时不遵守 E.不能很好遵守14.如果我努力工作, 会有晋升的机会。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15.如果我不努力工作,绝不会有任何升职的可能。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不确定 D.不同意 E.很不同意解释:A-E积分分别为5-1分。45分为及格,说明你不是一个忠诚的员工;60分为良好,说明你基本能做一个合格的员工;60分以上为优秀,说明你是一个忠诚于公司的优秀员工。

第四章 没有任何借口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就是:不找借口,只找方法。好方法是成功的捷径,而借口则是成功路上的高山险阻。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不要为自己的失败百般寻找借口,而要坚持不懈地寻找方法。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文中如此说到:在西点,我作为新生学到的第一课,是一位高年级学员冲着我大声训导。他告诉我,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他曾问我:“你为什么不把鞋擦亮?”我说:“哦,鞋脏了,我没时间擦。”这样的回答得到的只能是一顿训斥。因为军官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辩解!西点让我明白这样的道理:如果你不得不带队出征,那就别找什么借口了,并在当晚给士兵的母亲写信。如果你不得不解雇公司的数千名员工,那也没什么借口,因为你本应预见到要发生的事,并提前寻找对策。“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学员懂得:

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借口”看起来似乎很绝对、很不公平,但是人生并不是永远公平的。西点就是要让学员明白: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学员在校时只是年轻的军校学生,但是日后肩负的却是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死存亡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在生死关头,你还能到哪里去找借口?最后找到了失败的借口又能如何?“没有任何借口”的训练,让西点学员养成了毫不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在西点军校的学员中,有很多人都是“没有任何借口”这一理念最完美的执行者和诠释者。1916年,作为美国墨西哥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副官的巴顿,也有过一次类似的送信的经历。巴顿将军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有一天,潘兴将军派我去给豪兹将军送信。但我们所了解的关于豪兹将军的情报只是说他已通过普罗维登西区牧场。天黑前我赶到了牧场,碰到第七骑兵团的骡马运输队。我要了两名士兵和三匹马,顺着这个连队的车辙前进。走了不多远,又碰到了第十骑兵团的一支侦察巡逻兵。他们告诉我们不要再往前走了,因为前面的树林里到处都是维利斯塔人。我没有听,沿着峡谷继续前进。途中遇到了费切特将军(当时是少校)指挥的第七骑兵团和一支巡逻兵。他们劝我们不要往前走了,因为峡谷里到处都是维利斯塔人。他们也不知道豪兹将军在哪里。但是我们继续前进,最后终于找到豪兹将军。”不过,在我们的企业里面,像巴顿这样的员工并不多见,多的是找借口的人。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制造著名的V8汽车时,明确指出要造一个内附8个汽缸的引擎,并指示手下的工程师马上着手设计。其中有一个工程师认为,要在一个引擎中装设8个汽缸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对福特说:“天啊,这种设计简直是天方夜谭!以我多年的经验来判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我愿意和您打赌,如果谁能设计出来,我宁愿放弃一年的薪水。”福特先生笑着答应了他的赌约,他坚信自己的设想:“尽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这种车,但无论如何,只要多搜集一些资料,并把它们的长处广泛地加以分析和改进,是完全可以设计和生产出来的。”后来,其他工程师通过对全世界范围的汽车引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精心设计,结果奇迹出现了,不但成功设计出8个汽缸的引擎,而且还正式生产出来了。那个工程师对福特先生说:“我愿意履行自己的赌约,放弃一年的薪水。”此时,福特先生严肃地对他说:“不用了,你可以领走你的薪水,但看来你并不适合在福特公司工作了。”

那个工程师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很不错,但他却仅仅凭借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妄下结论,而不是去积极主动地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不去寻找方法,只是一味地寻找借口。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在我们的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个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啊!

工作面前不要找借口

无论是企业还是军队,需要的都是主动完成任务的人。可是,我们的周围,到处可见找借口的人。“那个客户太挑剔了,我无法满足他。”“我可以早到的,如果不是下雨。”“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我没学过。”“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现在是休息时间,半小时后你再来电话。”“我没有那么多精力。”“我没办法这么做。”

……

其实,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我们根本就不愿说出来。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

归纳起来,我们经常听到的借口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

1.他们作决定时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所以这个不应当是我的责任。

许多借口总是把“不”、“不是”、“没有”与“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潜台词就是“这事与我无关”,不愿承担责任,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一个团队中,是不应该有“我”与“别人”的区别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和尊重。如果人人都寻找借口,无形中会提高沟通成本,削弱团队协调作战的能力。

2.这几个星期我很忙,我尽快做。

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拖延的坏习惯。如果细心观察,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在每个公司里都存在着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似乎尽职尽责了,但是,他们把本应1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变得需要半天的时间甚至更多。因为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接一个的任务,他们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逃避。这样的员工会让每一个管理者头痛不已。

3.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

寻找借口的人总是因循守旧的人,他们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和自动自发工作的能力,因此,期许他们在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是徒劳的。借口会让他们躺在以前的经验、规则和思维惯性上舒服地睡大觉。

4.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干这项工作。

这其实是为自己的能力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失误寻找借口,这样做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可能让人如意一世。没有谁天生就能力非凡,正确的态度是正视现实,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5.我们从没想过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人家都超出我们一大截。

当人们为不思进取寻找借口时,往往会这样表白。借口给人带来的严重危害是让人消极颓废,如果养成了寻找借口的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其潜台词就是“我不行”、“我不可能”。这种消极心态剥夺了个人成功的机会,最终让人一事无成。

优秀的员工从不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客户的预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寻找各种借口推诿;他们总是出色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替上级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尽全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对同事提出的帮助要求,从不找任何借口推托或延迟。

借口是失败的根源

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一个人越是成功,越不会找借口。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找借口。

我们不妨来看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亲爱的约翰:斯科菲尔德船长又输了。他输得有些气急败坏,一怒之下把他那根漂亮的高尔夫球杆扔上了天,结果他只得再买一个新球杆了。坦率地说,我比较喜欢船长的性格,人生奋斗的目标就是求胜,打球也是一样。所以,我准备买个新球杆送给他,但愿这不会被他认为是对他发脾气的奖赏,否则他一发不可收拾,我可就惨了。斯科菲尔德船长还有一个令人称道的优点,尽管输球会令他不高兴,但他认为赢本身并不代表一切,而努力去赢的做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输球之后,他从不找借口。事实上,他可以以年龄太大、体力欠佳来解释他输球的理由,为自己讨回颜面,但他从不这样做。在我看来借口是一种思想病,而染有这种严重病症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失败者。当然一般人也有一些轻微症状。但是一个人越是成功,越不会找借口,处处亨通的人,与那些没有什么作为的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借口。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那些没有任何作为,也不曾计划要有番作为的人,经常会有一箩筐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没有做到,为什么他不做,为什么他不能做,为什么他不是那样做的。失败者为自己处理“后事”的第一个举动,就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出各种理由。我鄙视那些善于找借口的人,因为那是懦弱者的行为。我也同情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借口是制造失败的病源。一旦一个失败者找出一种“好”的借口,他就会抓住不放,然后总是拿这个借口对他自己和他人解释:为什么他无法再做下去,为什么他无法成功。起初,他还能自知他的借口多少是在撒谎,但是在不断重复使用后,他就会越来越相信那完全是真的,这个借口就是他无法成功的真正原因,结果他的大脑就开始怠惰、僵化,努力让想方设法要赢的动力化为零。但他们从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爱找借口的人。偶尔,我见过有人站起来说:“我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未见过任何男人或女人,敢于站起来说:“我是使自己失败的人。”失败者都有一套失败者的借口,他们将失败归咎于家庭、性格、年龄、环境、时间、肤色、宗教信仰、某个人乃至星象,而最坏的借口莫过于健康、才智以及运气。最常见的借口,就是健康的借口,一句“我的身体不好”或“我有这样那样的病痛”,就成了不去做或失败的理由。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健康的,每个人多少都会有生理上的毛病。很多人会完全或部分屈服于这种借口,但是一心要成功的人则不然。盖茨先生曾为我引荐过一位大学教授,他在一次旅行中不幸失去了一条手臂,但就像我认识的每一个乐观者一样,他还是经常微笑,经常帮助别人。那天在谈及他的残障问题时,他告诉我:“那只是一条手臂而已。当然,两个总比一个好,但是切除的只是我的手臂,我的心灵还是百分之百的完整与正常。我实在是要为此感谢。”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我一直在为自己的破鞋子懊恼,直到我遇见一位没有脚的人。”庆幸自己的健康远比抱怨哪里不舒服要好得多。为自己拥有的健康感谢,能有效地预防各种病痛与疾病。我经常提醒自己:累坏自己总比放着朽坏要好。生命是要我们来享受的,如果浪费光阴去担忧自己的健康而真的想出病来,那才是真正的不幸。“我不够聪明”的借口也很常见,几乎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有这种毛病,只是说法不同而已。这种借口与众不同,它通常默不作声。人们不会公开承认自己缺少足够的聪明才智,多半是自己内心深处这么想。我发现大多数人对“才智”有两种基本的错误态度:太低估自己的脑力和太高估别人的脑力。因为这些错误,使许多人轻视自己。他们不愿面对挑战,因为那需要相当的才智。认为自己愚蠢的人才是真正愚蠢的人,他们应该知道,如果一个人根本不考虑才智的问题,而勇于一试,就能够胜任。我认为真正重要的,不在于你有多少聪明才智,而是如何使用你已经拥有的聪明才智。要成为一个好的商人,不需要有闪电般的灵敏,不需要有非常惊人的记忆,也不需要在学校名列前茅,唯一的关键,就是对经商要有强烈的兴趣和热心。兴趣和热心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事情的结果往往与我们的热心程度成正比。热心能使事情变好一百倍一千倍。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叫热心,所谓热心就是“这是很了不起”的那种热情和干劲而已。我相信才智平平的人,如果有乐观、积极与合作的处世态度,将会比一个才智杰出却悲观、消极与不合作的人,赚得更多的金钱,赢得更多的尊敬,并获致更大的的成功。一个人不论他面对的是烦琐的小事、艰巨的任务还是重要的计划,只要他热忱地去完成,成果会远胜于聪颖但是懒散的人。因为,专注与执着占了一个人百分之九十五的能力。有些人总在感叹:为什么很多非常出色的人物会失败呢?我可以永远不再让他们叹息,如果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总在用他们惊人的脑力,去证明事情为什么无法成功,而不是用于引导自己的心力去寻找迈向成功的各种方法,失败的命运就会找上他们。消极的思想牵引他们的智力,使他们无法施展身手而一事无成。如果他们能改变心态,相信他们会做出许多伟大的事情。想成大事却不懂得思考的大脑,也就是一桶廉价的糨糊而已。引导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的思考方式,远比我们才智的高低重要。即使是学历再高也无法改变这项基本的成功法则。天生的才智和教育程度不是业绩好坏的原因,重要的是思想管理。那些成功的商人从不杞人忧天,而是富有热忱。要改善天赋的素质绝非易事,但改善运用天赋的方法却很容易。很多人都迷信所谓的知识就是力量。在我看来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拿才智不足当借口的人,也就是错解了这句话的意义。知识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将知识付诸应用,而且是建设性地应用,才会显出它的威力。在标准石油公司永远没有活字典式的人物的位置,因为我不需要只会记忆、不会思考的“专家”。我要的人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能想出各种点子的人,是有梦想而且勇于实现梦想的人。有创意的人能为我赚钱,只能记忆资料的人则不能。一个不以才智为借口的人,绝不低估自己的才智,也不高估别人的才智。他专注运用自己的资产,发扬他拥有的优异才能。他知道真正重要的不在于他有多少才智,而在于他如何使用现有的才智和善用自己的脑力。他会常常提醒自己:我的心态比我的才智重要。他有要建立“我一定赢”的态度的强烈渴望。他知道要运用自己的才智积极创造,用才智寻找成功的方法,而不是用来证明自己会失败。他还知道思考力比记忆力更有价值。他要用自己的头脑来创造、发展新观念,寻找更好的做事新方法,随时提醒自己:我是正在用我的心智创造历史呢?或只是在记录别人创造的历史?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原因,人类的遭遇也不可能碰巧发生。所以,有很多人总会把自己的失败怪罪于运气太坏,看到别人成功时,就认为那是因为他们运气太好。我从不相信什么运气好坏,除非我认为精心筹备的的计划和行动叫“运气”。如果由运气决定谁该做什么,每一种生意都会瓦解。假如标准石油公司要根据运气来彻底进行改组,就要将公司所有职员的名字放入一个大桶里,第一个被抽出的名字就是总裁,第二个是副总裁,就这样排列下去。很可笑吧?但这就是运气的功能。我从不相信运气,我相信因果定律。看看那些似是好运当头的人,你会发现并不是运气使然,而是准备、计划和积极的思想为他们带来美景。再看看那些“运气不好”的人,你会发现背后都有明确的成因。成功者能面对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再创契机。平庸者往往就此灰心丧志。一个人不可能靠运气而成功,而是要付出努力的代价。我不妄想靠运气获得胜利等等生命中的美好事物,运气本身并不能给我这些美好的事物,所以我集中全力去发展自我,修炼出使自己变成“赢家”的各种特质。借口把绝大多数的人挡在了成功的大门之外,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找寻借口。所以,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即为:防止自己找借口。

不找借口,只找方法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就是:不找借口,只找方法。好方法是成功的捷径,而借口则是成功路上的高山险阻。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不要为自己的失败百般寻找借口,而要坚持不懈地寻找方法。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尼克·史蒂文森小时候不爱学习,考试常常得C。每次考完试,尼克总是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不是题太难,就是自己身体不适,或者老师判分有问题等等。有一天,当尼克再次为自己考得不好找借口时,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别再为自己找借口了。你考得不好,是因为你不认真学习,也不善于总结方法。如果你是用心地学习,你就不会也不用找借口了。”这句话给了尼克极大的震动。从此以后,尼克再也不为自己的差成绩找借口,而是努力从自身找原因,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尼克不仅据此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是把“不找借口找方法”贯彻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最终跻身成功之列。

我们很多人都像小时候的尼克一样,总是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托词。似乎失败只是客观条件造成的,而与我们自己毫不相干。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试想一下,你自己是否已经尽了全力;你是否克服了不利条件而坚持到底;你是否寻找到最为便捷的方法等等。如果你失败了就好好反省一下,不要找借口,那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使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在公司里面,最不受欢迎的就是不找方法找借口的员工。如果你是老板,你布置了一项任务给员工,员工不仅没有完成任务,反倒为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你会如何反应呢?

任何工作首先要求的就是认真负责的态度,找借口就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错了就错了,勇敢承担起来,从自身找原因,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如果你总是为失败找借口,那你永远都不会成功。成功属于那些善于找方法的人,而不是善于找借口的人。

只有主动寻找方法,你才能尽快解决问题,你才能迈向成功。好的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而一味蛮干只会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两个员工做性质相同的工作,一个加班加点、身心疲惫仍然做得不好,而另一个则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并得到上司的赏识。因为在这里,方法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方法对了,你才能省时省力地完成任务。

好的方法往往能让你脱颖而出,为你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要抱怨自己运气不好,你应该清楚,绝大部分的机会都是你自己争取来的。一个绝妙的方法就是开启机会大门的钥匙,这可能成为你一生之中的转折点。1956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一款性能优越、款式新颖、价格合理的新车。但这款新车的销售业绩却平平,完全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效果。公司的经理们焦急万分,但绞尽脑汁也没有找到让产品畅销的办法。刚毕业的见习工程师艾柯卡是个有心人,他了解了情况后就开始琢磨怎样能让这款汽车畅销起来。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于是径直来到经理办公室,向经理提出了一个创意,在报上登广告,标题是:“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这是个很吸引人的口号,很多人纷纷打听详细的内容。原来艾柯卡的方法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5%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办法分期付清。他的建议被公司采纳,而且成效显著。“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深入人心,它打消了很多人对车价的顾虑,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艾柯卡的才能很快受到赏识,不久他就被调往华盛顿总部成为地区经理,并最终坐上了福特公司总裁的宝座。这个极富创意的广告不仅解决了福特56的销售危机,更成为艾柯卡成功人生的起点。这就是寻找方法的妙处。不惧困难,相信自己,找到方法就能令你脱颖而出,为你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为你的事业发展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即使不考虑那么长远,面对具体问题,我们依然要善于找方法。问题不会自动消失,方法找对了,你才能成功解决它。否则,问题依然还是问题,你怎么都无法越过这座高山而前进。千万不要坐以待毙,一定要尝试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和危机。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方法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好方法。方法不是现成的,也不是你等来的,它往往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思考、琢磨,反复试验。看到别人使用的好方法,你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其实,不是你想不到,而是你功夫没下到。

要找到一种好方法,首先你得对问题分析透彻,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你必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来,而不能去误打误撞,那样成功的概率很少。很多问题是纷繁复杂、环环相扣的,你要能追本溯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再想办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如果你对问题到底是什么都不清楚,你又怎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能想得出来又能起到良好效果,都可以称之为方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方法,而是没有一种最好的方法。所以,你还要善于开拓创新,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来解决问题。

要找到一种好方法,思维的转换非常重要。你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那样只会把问题看死,你的思路也会走进死胡同。你可以逆向思维,也可以把问题转换一个方式。

你的眼界一定要开阔,要能从方方面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要常常问自己:“我是不是只能这样看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不要觉得自己只有一两条路可走,你一定还有能力去发掘第三条,而成功往往就蕴涵在其中。

要找到一种好方法,你还必须善于学习。你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比如系统知识、逻辑知识、统筹方法等等。不要看轻这些知识积累,它们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好方法的灵感来自平日的知识积累,它从来不会凭空产生。

你可以从类似事件的成功处理中汲取经验,你也可以把你知道的所有好方法加以罗列,然后再精细地分析比较,大胆地尝试探索,从而选定一种最经济的方法。

如果你有什么新颖的想法,你一定要勇于去试验它,不管它看起来多么不切实际。不把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你永远都不知道这个方法是有效还是无效。你要相信自己,既然你能想得出来,就有其一定的道理。也许你再把它加以完善,它就是一个绝好的方法。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好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其费心思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借口,不如花时间为自己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要做一个为成功找方法的人,而不是为失败找借口的人。

职业素质测试4:你是一个爱找借口的员工吗?

请如实回答以下十个问句:1.上班迟到,你是否会说因为今天下雨或者堵车?A.是 B.否2.工作没有完成,你是否会说因为我工作太多了,忙不过来?A.是 B.否3.没有和客户联系上,你是否会说因为电话打不通或电话弄丢了?A.是 B.否4.你是否会说我做不了某项工作,是因为我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A.是 B.否5.你是否会说我们没有签下订单,是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大公司?A.是 B.否6.你是否会说我没有做好计划,是因为我实在抽不出时间?A.是 B.否7.你是否会说那个客户太挑剔了,没有人能满足他?A.是 B.否8.当你工作出现错误时,你是否总是为自己辩解?A.是 B.否9.你是不是经常说“我本来想,但是却没有做”?A.是 B.否10.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你是不是总认为是别人或环境造成的?A.是 B.否解释:回答“是”七个以上你是一个十足的爱找借口者。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做到,你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可是,你没有想过,这些理由并没有给你带来任何益处,而只会使你变的不再让人信任。在公司里,你甚至有立刻被解雇的危险;而在生活中,继续这么下去,你将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回答“是”五个以下你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人。你会承担完全属于你自己的责任,但是不会承担除自己以外的责任。你在工作中还需要增强自己的积极性,努力做一个不找借口的人,你的生活和工作状况都会有全新的改变。回答“是”两个以下你是一个懂得自我负责的人。你很少抱怨环境和别人,在工作中,你完全具备一个优秀员工的素质。只要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你将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五章 责任重于能力

如果一个人,无论是在卑微的岗位上,还是在重要的职位上,都能秉承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并表现出完美的执行能力,这样的人一定是我们企业的最佳选择,也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最优选择。

缺乏责任意识的危害性

林语堂曾经说:“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个人主义者所组成的民族。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家庭而不关心社会。”也许这句话有些偏激,不过也从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国人的某些弱点。尤其是在企业里面,大多数人关心的只是自己能赚多少钱,而不关心公司到底能赚多少钱。如果所有人都持这样的心态,我们的企业怎么可能做大做强?

我曾经听一位企业老总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交接一根针时,不小心掉在地上,五个国家的人有五种不同的找法:德国人做事严谨,把掉针的地方分成很多方块格子,然后一个方格子一个方格子地去找,最后一定把针找到;法国人非常浪漫,他们凭借灵感,喝着香槟,吹着口哨,灵感一来,愉快地找到;美国人性格开放,不拘一格,他们找一个扫把一扫,再在扫拢的一小堆物中很快地找到;日本人讲求合作,两个人商量一起找,你从这边找,我从那边找,一下就找到;中国人则不同,首先不是如何去找针,而是想法明确是谁的责任。交针的人说:“我交给你为什么没拿好。”接针的人说:“我还没拿好你为什么就松手了。”结果吵得一塌糊涂。这就是某些中国人的劣根性,做事相互责怪,相互推诿,马马虎虎,应付了事,难以合作,缺乏自觉性,缺乏承担责任的主动性。

我们不妨再来看另一个故事:在武汉市鄱阳街有一栋六层的红色大楼——景阳大楼。当时是一家英国设计所设计的,建于1917年。在20世纪末,一位设计师给企业写来一封信:此楼乃我所设计,当时设计该楼的服务年限为80年,现在已到期,敬请注意该楼的安全问题。先别说设计所的变更,就连当时施工的工人现在存活的可能有没有还不知道。而当时的设计师却经过80个春秋还惦记着楼房的安全。这位设计师身上所体现的责任感,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用事实告诉我们:责任能创造一切,责任能保证一切。

事情做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可能每个人都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个人责任意识的缺乏,正是因为缺乏责任意识,才导致我们不是认真去做事情,导致我们讲客观不讲主观,讲外因不讲内因。

责任感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是责任心。人们都熟悉的白衣天使南丁格尔,她的伟大来自平凡。她把护理工作当成是一种关乎人的尊严乃至人类文明的神圣事业,而这些恰恰是通过诸如采光、通风、消毒、伙食、卧具等细致周到的关爱体现出来。人们从事的工作不同,能力和作用不同,但无论是统管全局的领导者还是平凡岗位的工作人员,系于责任就没有小事。一颗道钉足以倾覆一列火车,一根火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一张处方足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命。很多低级错误,包括本不应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就是因为缺少责任感才出现的。

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安全事故发生,就是因为我们某些人的责任意识不强;为什么企业的产品会出现质量问题,也是因为责任意识的不到位所导致的。

对我们的企业员工来说,迫切需要学习的,并非什么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而是最基本最朴实的一个课题:责任。

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

有一家工厂,在工厂的入口处,有一根生了锈的大铁钉被丢弃竖立在那里。员工进进出出,于是不外乎会发生下列情形:第一种员工是根本没看见,便抬脚横跨而过。第二种员工看到了铁钉,也警觉到它可能产生的危险,不过这种员工所持的态度又可能出现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心想别人会捡起来,不用自己多事,只要自己小心,实在不必庸人自扰,于是视若无睹,改道而行;第二类会认为自己现在太忙,还有很多要事待解决,等办完事后再来处理那根铁钉;第三类则抱着小心谨慎、事不宜迟的态度,马上弯腰捡起并妥善处置。

一个小小的铁钉就揭示了无数人的心态,第一种员工是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完全没有觉察环境的变化,直到下岗时,可能还不了解原因。第二种员工虽有警觉,但是又可以分为三类人:第一类是属于自私型,一切行动以自己的利益为考虑,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第二类是消极推脱的人,且找出一大推的理由来证实;第三类是积极负责的人,这种类型的人具备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具有责任感。这种员工正是企业想要网罗的人才。

意大利哲学家马志尼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必须找到一项比任何理论都优越的教育原则,用它指导人们向美好的方向发展,教育他们树立坚贞不渝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个原则就是责任,这种责任是他们终生的责任!

可以这么说,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责任感。聪明、才智、学识、机缘等等固然是促成一个人成功的必要因素,但假如缺乏了责任感,他仍是不会成功的。

因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在工作时一定不会认真,对他的工作是否有成绩也不会很细心地去检讨,也不愿去承担工作失败的后果。他容易有推诿的倾向,也比较懒惰和贪玩。他的聪明或许可以掩盖他工作上的失误或不圆满之处,在上级面前也许很容易获得通过,甚至由于他的聪明圆滑,长于应酬,还可获得加薪或升级。但只因他缺少一种真正的责任感,日久天长,他的工作总难免因一再的疏漏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他由聪明圆滑而得来的信任也必不能维持久长。

我们相信,一个人即使聪明才智差一点,但假如他肯对工作负责,成功的机会必定比只有聪明才智而无责任感的人要多。

一个人的责任感不一定要由大事去衡量,由平常小事也可表现出他的忠诚与负责。一个人是否每天下班以前,把他的办公桌整理好;是否肯把掉在地上的废纸随手捡起来;当他有错误的时候,是否勇于承认,立刻弥补,还是希图狡赖,诿过别人,这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也可预示一个人的成败。

当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你是否习惯去检讨一下这一天的成败得失呢?如果你有这个习惯,你就是一个负责的人了。因为唯有在检讨之后,你才可发现错误或疏漏,才可及时去改正或作为下次工作的参考。事后的检讨是进步的来源,它并不是要你去作无益的追悔,而是要你从中获得可贵的经验。

对于工作,一时的热忱容易,持久的热忱困难。短暂的成功容易,持续的成功困难。必须时时求新,日日求进,避免自足自满。能够把工作视为与自己荣辱相关,祸福与共,才是真正了解成功之乐的人。

无论是在企业还是政府机关,几乎每一位身处高位的领导人都可能有过这种感受:很多员工上班下班,机械地应付工作,根本就没有想认真地工作,对工作有责任感那就更不用谈了。这些人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员工,做好做坏影响不大,哪怕出了事情,也是领导去负责。这肯定是不正确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权力大、职务高的“大人物”才有责任,自己是普通的员工,没有必要负责任。这更是错误的。一个组织的成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所有的成员有没有责任意识,能否对得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海尔的一位员工说:“我不管是在自己家里,在朋友家里或是大街上,时时都会把别人对我们海尔的意见记录下来。”这就是海尔人的责任意识,这就是海尔为什么能成功的秘密。

让我们把这句话作为我们共同的座右铭吧:“不管我注定要从事什么工作,就算是做扫大街的清洁工,我也要像贝多芬作曲、莎士比亚写剧本一样认真负责,让走在大街上的人们为我的工作而感到惊叹!”

不要推卸你的责任

有一个牙科医生,第一次给病人拔牙,非常紧张。他刚把牙齿拔下来,不料手一抖没有夹住,牙齿掉进了病人的喉咙。“非常抱歉,”医生说,“你的病已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了,你应该去找喉科医生。”当这个病人找到喉科医生时,他的牙齿掉得更深了。喉科医生给病人做了检查。“非常抱歉,”医生说,“你的病已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了,你应该去找胃病专家。”胃病专家用X光为病人检查后说:“非常抱歉,牙齿已掉到你的肠子里了,你应该去找肠病专家。”肠病专家同样做了X光检查后说:“非常抱歉,牙齿不在肠子里,它肯定掉到更深的地方了,你应该去找肛门科专家。”最后,病人趴在检查台上,摆出一个屁股朝天的姿势,医生用内窥镜检查了一番,然后吃惊地叫道:“天哪!你这里长了颗牙齿,应该去找牙科医生。”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如果硬把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推给别人,结果只会让自己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是你要做的事,你就必须得自己做,而且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在公司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些经理,他们总抱怨老板不授权,权力太小,无法管理员工。可是遇到真正的麻烦时,他们往往会把问题往老板那一交:“你看该怎么办?”这些经理不会去想,他拿的薪水比员工多,权力比员工大,那么问题就应该到他这里为止。

其实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你有多少权力,就要负起多少责任。比如人事和财务工作,因为这两个部门代表公司行使职权,最容易触犯部门经理们。一碰到员工要加薪、预算被削减这样的事情,他们就会说:“你加薪我同意,可是人事部不同意!”“花这个钱我是同意的,可是财务部不同意!”其实,当初的决定是大家一同作出的,但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把责任和矛盾往外推。

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吧: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找到了一个油瓶,三只老鼠商量,一只踩着一只的肩膀,轮流上去喝油。于是三只老鼠开始叠罗汉,当最后一只老鼠刚刚爬到另外两只的肩膀上,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最后,惊动了人,三只老鼠逃跑了。回到老鼠窝,大家就开会讨论为什么会失败。最上面的老鼠说,我没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因为下面第二只老鼠抖动了一下,所以我推倒了油瓶。第二只老鼠说,我抖了一下,但我感觉到第三只老鼠也抽搐了一下,我才抖动了一下。第三只老鼠说:“对,对,我因为好像听见门外有猫的叫声,所以抖了一下。”“哦,原来如此呀!”

企业里很多人也具有老鼠的心态。请听一次企业的季度会议。营销部门的经理A说:“最近销售做得不好,我们有一定责任,但是最主要的责任不在我们。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好,所以我们很不好做,研发部门要认真总结。”研发部门经理B说:“我们最近推出的新产品是少,但是我们也有困难呀,我们的预算很少,就是少得可怜的预算,也被财务削减了!”财务经理C说:“是,我是削减了你的预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成本在上升,我们当然没有多少钱。”这时,采购经理D跳起来:“我们的采购成本是上升了10%,为什么,你们知道吗?俄罗斯的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上升。”A、B、C:“哦,原来如此呀,这样说,我们大家都没有多少责任了,哈哈哈哈!”

如果你在一个组织中,对下面的话你一定不陌生:

都是财务部门没有及时拨款才把事情搞砸了!

都怪经济不景气才使我们的业务没有进展!

都是某某没有做好才拖了我的后腿!

……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种做法对我们自己究竟有什么好处呢?表面上看,我们暂时可以避免一些麻烦,实际上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因为你的不负责任,你将失去的甚至是你的工作。

因此,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请不要推卸你的责任。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成功的人永远找方法。只有敢负责任的人,才是主宰自我生命的设计师,才是命运的主人,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才能发展。

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曾对世界各个领域的100名杰出人士做了一项调查。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大约有61%的人坦言,他们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并非是他们喜欢的,或者说是最理想的。

为什么一个人在自己不太理想的工作中,也能取得那样优秀的成绩呢?艾尔森博士走访了多位商界精英,最后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苏珊出生于中国台北的音乐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她也非常喜欢音乐,期望自己有一天能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里,但她却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一向认真的她尽管不喜欢这门专业,但还是认真学习,每学期各科成绩都很优异,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对很多学生来说都可望而不可及的MBA。后来成绩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现在已是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她还是遗憾地说:“至今我仍说不上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选择音乐。”

艾尔森博士问:“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为什么学得那么棒?而眼下的工作又干得这样优秀?”“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责任。”苏珊坚定地说,“不管喜欢不喜欢,都是需要面对的,那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要成为一个负责的人,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一个人,无论是在卑微的岗位上,还是在重要的职位上,都能秉承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并表现出完美的执行能力,这样的人一定是我们企业的最佳选择,也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最优选择。

那些在职场上表现平庸的人都有以下共性:不受约束,不严格要求自己,也不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面对一切岗位制度和公司纪律,都在内心深处嗤之以鼻,对于一切指导和建议都持抵触情绪和怀疑态度;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动辄以潇洒为借口,以玩世不恭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对自己所在机构或公司的工作报以嘲讽的态度,稍有不顺就频繁跳槽;老板或上司稍加疏忽便自我懈怠,自甘堕落;如果没有外在监督,根本就不好好工作;对工作推诿塞责,固步自封……任何工作到了他们的手里都得不到认真对待,最终他们得到的就是年华空耗,事业无成。以这种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还谈什么谋求自我发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改变自己的人生境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呢?

只要你还是公司的一员,就应该抛弃借口,丢掉脑中的消极懒散的思想,以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以勇于负责的精神去面对自己的工作,时时处处为公司着想。只有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主动清除自己头脑中的错误思想,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具备勇于负责精神的员工;才会被老板或公司视为支柱;才会获得全面的信任,并得重要职位,拥有更广阔的工作舞台。这时候,自己的事业也就指日可待,胜券在握了。

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回报的,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工作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

职业素质测试5:责任感测试

以下问题,你可以选择“是”或者“否”,请在回答问题时,客观地面对自己。1.你是否在工作中常常说到“他们”?(他们部门,他们的错!他们怎么这样?)A.是 B.否2.一旦部门的工作出现失误,你是不是首先急于证明自己的清白?A.是 B.否3.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公司赚钱的工具,觉得自己对工作没有一点自主权?A.是 B.否4.你是不是曾经把别人的点子或主意算到自己头上?A.是 B.否5.当发生事故的时候,你是不是出来辩解,然后指出别人的错?A.是 B.否6.你是否经常抱怨客观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工作任务?A.是 B.否7.你是否说过“这件事情和我的工作无关”?A.是 B.否8.你是否觉得在公司工作很没有意思,很少主动去工作?A.是 B.否9.你是不是经常抱怨公司的各种问题,却从不拿出解决方案?A.是 B.否10.你是否曾经利用公司的制度、法规等作为借口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A.是 B.否解释:最低分如果你对以上10个问题都选择了“否”,那么说明你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你做事情积极主动,不会抱怨,出现问题也会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低分如果你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下的问题选择了“否”,说明你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员工。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你会指责别人或者推卸责任。中等得分如果你有四到六个问题选择了“是”,说明你遇到问题不是积极设法去解决,而是更多地抱怨和指责。而且,你遇到非自己本职工作以内的事情,你是不会去做的。高分如果你有七个或者以上的问题选择了“是”,说明你是一个非常缺乏责任意识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你都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别人,而不是自己,因此,你是一个十足的受害者。要改变这种状况,你还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第六章 细节决定成败

做大事不拘小节,固然是一种处事态度,但这往往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不拘小节有时会误大事的事例不胜枚举。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做事认真仔细,才能把事做得尽善尽美。

细节是魔鬼

对于细节的话题,其实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古人早就有过许多的告诫。但是,我们中很多人似乎对于古代圣贤们的教诲有点怀疑。虽然我们口口声声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可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依旧缺乏对细节的执行力度,没有养成一种关注细节的精神。

记得小时候曾看过一本小书——《徐文长的故事》,书中有一个故事《小处不可随便》,我至今记忆犹新。故事是这样的:绍兴才子徐文长有一次去一位好友家做客,朋友非常热情地招待他,他们谈天说地,把酒言欢。岂知徐文长才华横溢,但却不胜酒力,三杯下肚, 眬已是醉眼朦胧。朋友借此机会向他求字,徐文长不假思索提笔写下:不可随处小便。一搁笔就欣然而去。过后,好友独自看了半天总觉得这字虽好,但意思却不甚雅观,怎么能裱装起来挂上厅堂呢?正当主人为此愁闷时,恰碰上儿子回来,便告知其原因。不料,儿子拿来剪刀,咔嚓几刀功夫,只见刚才的一句俗语瞬间变成了名言:小处不可随便。

那时候看这则小故事只是一个劲儿为这位儿子的才智拍手叫好﹐却没有深切体会这句名言背后的深层涵义。“小处不可随便”说的其实就是要注重细节的问题。何为细节?细节就是那些琐碎、繁杂、细小的事,因为我们日常大量的工作就是这些琐碎、繁杂、细小的事情的重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不经意的疏忽,其破坏力往往是惊人的。那个“一口痰吐掉一个联营药厂”、“一顿饭吓跑外商”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