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的船:主人翁精神行动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06:18:58

点击下载

作者:何鹏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这是你的船:主人翁精神行动指南

这是你的船:主人翁精神行动指南试读:

前言

在许多人眼中,人生就像是一次冒险,每个人都如水手一般,在广袤的大海中流浪,寻找着心中的瑰宝,寻找着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从这一点来看,“水手”这个词似乎可以当成是我们的一种职业了。想要到达人生的彼岸,不管未来在哪个岛屿,上一条“船”都是必经的途径。

有些人选择自驾一叶扁舟,但在喜怒无常的大海上,仅靠自己是很难乘风破浪的,于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团队协作,上了“大船”。也就是说,在当今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环境下,大部分人都为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单位、企业等组织。

其实,组织就像是船,一条船要想在大海上安全航行,就需要船上的所有人共同努力。船上有船长、大副、二副、三副、水手长和水手,而水手恰恰是最多的,也是出力最多的。在机舱中,有轮机长、大管轮、机匠长和机工等,做着最基础工作的,一定是机工。万丈大楼平地起,基础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组织当中,也是如此,我们往往在组织这条船上扮演着水手或是机工的角色,可事实上,我们只要身在船上,就理应为这条船出力,只有将组织真正看作是自己的船,我们才会为了它而奋斗,有一天才会真正成为船的主人。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环境当中,竞争异常激烈,那些时常改变的经济环境,丝毫不逊色于海上的风浪,稍有不慎,整体“翻船”也不是没有可能。想要抵御这样的窘境,仅仅靠船长一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有每个人都齐心协力,共同配合,才能让自己的船乘风破浪。若是每个人都不把船看成自己的家,那么当船沉没的时候,我们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或许如今的我们不是组织的管理者,但我们身在组织,至少证明了我们和组织是统一战线的,而非站在对立面,因此我们应该以主人的态度去工作、去拼搏。就像蝴蝶效应一般,即便我们没有站在组织的领导层,可我们的努力和奋斗还是可能影响到整个组织的进退。

让我们将组织真正看成自己的家吧,用心去维护,那么不论我们身在何位,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是组织的主人!第一章组织是船,载我乘风破浪在这个团队协作的时代里,要想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我们往往需要寻找一个载体,带着自己一起前进。组织,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载体。它为我们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让我们拥有了可以依靠的项背。那么,相应地,我们是否也应该要为组织做些什么呢?组织是员工生存发展的平台

在森林的深处,有一个山洞,洞口蹲着一只兔子。有一天,一只狼经过,看到兔子并没有躲闪的意思,于是非常不高兴地问道:“喂,兔子,难道你没有看到我吗?”“看到了。”兔子拿着棍子在地上画着,头也不抬地说道。“那你为什么不跑?”狼越来越好奇了。“因为我在思考问题。”虽然狼一步步靠近,但兔子仍旧处变不惊的样子。狼一时有些好奇,便接着问道:“你在思考什么问题?”“兔子怎么把狼吃掉。”兔子抬起头,非常认真地说道。

狼听了哈哈大笑,它觉得兔子真是愚蠢。不过兔子不急不慢地说道:“你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跟我进山洞转一圈。”出于好奇,狼便跟着兔子进了山洞。过了不久,兔子自己走了出来,而狼则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的一个朋友好奇地问道:“你难道真的把狼吃了?”“怎么可能?”“那狼怎么没有出来?”“因为山洞里有一只老虎,我和它达成了协议,我帮它把动物引进山洞,这样它就不用去捕猎,交换条件就是它不吃我,并且可以保护我。”兔子没有隐瞒,说出了事实。“那你岂不成了森林里的‘老大’了?你为什么还老老实实地守着山洞?为什么不上森林深处发展自己的势力呢?在老虎这里,你永远是一个员工。”兔子的朋友非常不解。

兔子听了则摇了摇头,说道:“我觉得我们两个更像是合作的关系,我们的合作可以让我们共同获利,现在我之所以能安然地在这周边吃草,全凭老虎的保护。离开了它,我就只是一只兔子。”

在很多组织当中,有努力奋斗的员工,也有混日子的员工,实际上,混日子的员工并不一定过得安逸,他们总是在抱怨:“组织的待遇不够好,我只是组织的工具,那么努力做什么?”其实,这些人只是光看到了自己为组织做的,而没有看到组织对他们的付出。

确实,组织与我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但组织提供给我们的除了薪水之外,还有许多隐藏的福利。仔细想想看,升职的过程是否很像电脑游戏?入职就像是以一个新人的姿态登录某一个游戏,之后你一步步积累经验,积累分数和财富,全部以这个游戏为平台,离开了这个游戏,你依旧是一个“光杆司令”。

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组织看似只是雇佣我们,我们要给组织创造利益。但从我们自身发展来看,组织又何尝不是给了我们很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其实,换一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接触一份全新的工作。如果你有过这种经历,那么不管上一个组织让你有多么不满,现在至少应该懂得感恩了,毕竟,这个组织为你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发展的平台,把你领进了门。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在组织得到的一切就是无价之宝。而更换工作后之所以能够得到比新人更好的待遇,也完全得益于之前组织对我们的培养。

当然,这并不是说频繁地换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好处,事实上,换工作从某一个程度来说仍旧是重新开始。如果我们愿意在当前的平台上施展抱负,那么我们无异于走上了一条成就自己的捷径。今天若是我们仍旧平庸无奇,那么想想看,自己是否真的在这个平台上付出了一切呢?

宋玉毕业之后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工作。进入这家公司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公司在业界非常有名。可是刚过了3个月的试用期,宋玉就有了辞职的想法。朋友非常不解,便问她:“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辞职呢?这个公司很难进的!”

宋玉叹了口气,说道:“一开始我也这么想,现在我觉得它只是在我下次面试的时候能提供的漂亮的简历了。它除了名气大点之外,并没有咱们想得那么好。我是一个最基层的员工,每天都做很多杂事,薪水也不高。主管也不重视我,这样下去,也只是消磨光阴,还不如趁机跳槽。”

宋玉的朋友想了想,劝解道:“你刚刚毕业,进入公司,没有什么实际经验,薪水不高也情有可原。再者说了,你对这个公司还不够了解,甚至于对这个行业都只是刚入门而已,不受重视也不是什么大事。你怎么不想想,你现在所在的这个大公司是业界最优秀的了,有多少资源、多少机会啊!你能保证到别的公司去就可以比现在好吗?我觉得你现在还是先冷静冷静,不管做什么,全当是积累经验,了解行业,等你对行业了解透彻了再辞职也不晚。”

听了朋友的话,宋玉冷静了下来,她觉得朋友的话没错,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她不再抱怨,而是认真努力工作,上司要她做什么她都认真学,不懂的就问。就这样,她的业绩开始不断提高,有了很多参与大项目的机会。一年过去后,宋玉非常感谢地对朋友说道:“当初多亏了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所在的组织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平台。后来我像你说的那样,踏踏实实工作,努力扩充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今我已经是项目经理了!现在我觉得不是组织离不了我,而是我离不开这个平台了!”

其实,很多事情都非常简单,只是一个视角的问题。在工作当中,我们或许被一些烦琐的小事冲淡了热情,或者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让自己有一种被榨干的错觉,又或者,有些时候我们因为领导的批评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进而感到整个组织都不适合自己,想要离开,以寻解脱。

可是,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工作并非是为了组织,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诚然,我们为组织创造了利益,但我们和组织是一个共同体,我们的职业发展同组织的发展、命运和风险都是一样的,我们在组织这条船上,为其出力,而我们之所以能够乘风破浪,也多亏了组织这条船的庇佑。如果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工作就不会变得枯燥乏味,更不会让我们产生被利用的感觉了。

不管你是普通的职工还是管理层,离开了平台,就没有了施展抱负的空间。放眼天下,大部分的商界精英都是凭借着组织成长起来,最终走向成功的。吴士宏众所周知,而他的成长离不开微软公司这个平台,所以才能成为一个传奇。当然,他有能力,没有这个平台他也不一定不能成功,但也许他的成功会比现在晚上许多。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都想以最快的速度成功,如此一来,若是有一个理想的平台,那么无异于我们乘上了成功的东风。每一个组织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声名鹊起,到了那时,我们也会因为组织的发展而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厌弃自己的组织,而是尽可能利用这个平台学习、发展,带动组织进步的同时,我们自然也进步了。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忽视环境的作用,而组织恰恰就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即便我们意识不到,但潜移默化当中,我们还是在跟着组织一起前进。比如这个平台让我们接触到了行业的最新消息,结识了更多的行业精英,这些都是组织为我们提供的。

随着组织的发展,我们的专业素质也会不断得到提高。比如很多员工培训,这些看似是为了让我们为组织带来更大的利益,但同时这些专业培训也是我们花钱都不一定能够得来的宝贵财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组织的管理资源也不断丰富起来,领导们也纷纷加入了人性化管理的行业,在这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时代里,我们得到了最好的资源。就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的那样:“你能翻多大的筋斗,我就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

我们努力奋斗会为组织创造价值,那么组织自然愿意为我们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所以,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要怎么在组织中兴风作浪,逼迫组织为我们提供一个平台,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挖掘自己的潜能,站在组织的立场上去贡献力量,那么我们自然会有更加广阔的平台。

2005年,35岁的潘刚成为了伊利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对于很多人而言,他就像是一个传奇,年纪轻轻便成为了这样一个品牌企业的领头人,不得不说,他的运气很好。

虽然简单来看潘刚的成功事迹,发现他的晋升并没有什么大的阻碍和一波三折,但细细地去品味他的人生,就会发现潘刚的成功背后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汗水。1992年,潘刚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一家食品厂,也就是伊利集团的前身,成为了流水线上的质检员。一年之后,伊利集团在金川地区筹建了一个冰激凌质检部。金川距离总部很远,如果去那里,无异于“流放”,加上那里环境不好,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而潘刚则觉得组织的这个决定很好,于是自告奋勇去了。

在金川,潘刚展现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几年之后,伊利集团又收购了一间倒闭的工厂,潘刚就像到金川时一样,再次挺身而出,经过了无数次的努力,他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也得到了锻炼。加上长期以来对企业各个环节、流程的了解,最终他在不断晋升中坐上了董事长的位子。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融不进组织,并非组织不给我们施展的机会,而是我们没有真正地去认识自己的组织。就像潘刚的故事一样,为什么伊利集团那么多的员工,偏偏他得到了这些机会呢?因为所有人都想着组织给自己的磨难,只有潘刚将其看作了机会。所以,他才得到了一个可以施展的平台。

一路风雨,潘刚为伊利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真正优秀的员工不会从自己的眼中看组织,而是从组织的眼中看未来,只有这样,才能真真正正地和组织融为一体,让组织不断前进,而自己则会在组织前进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进了门,就要把它当成家

现代许多人的生活基本都处于两点一线之间,每天都在家与办公室之间奔波。习惯于这种生活状态的人,除了家庭之外,对办公室自然也会有一种归属感。我们的生活在办公室与家庭之间进行,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对组织产生一种亲切感,似乎只有在家庭之中才能放松,到了办公室就戴上了“面具”,整个人变得紧绷起来,好像工作是一种模式,没有在家那样自如和轻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大部分人认为,生活是围绕家庭展开的,而工作也是其中之一。在工作当中,我们往往是忙碌而紧张的,而回到家之后,好像卸下了所有的重担一般,感觉温馨和亲切,坦然和踏实的感觉油然而生,就像在外漂泊多时的船只回到港湾一样。

其实,这样的心态是一种“打工”心态,拥有这样心态的人,总觉得工作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工作中除了分内的事情之外,再不愿意多想一些和组织有关的事情,似乎人生价值只有在家庭当中才能得到体现。

这也就是大部分人成为平庸之辈的原因了。为什么工作和家庭一定要区分开呢?组织何尝不是另一个大家庭?在组织这条船上,每个人从“登船”的那一刻开始,命运就已经和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为组织毫无保留地付出,帮组织发展壮大,同样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

我们如果对组织心有隔阂,那么就很难真正融入到组织当中去,虽然每天可能仍旧忙碌地工作,但是从内心深处,我们并没有认同自己的这种处境,并没有设身处地去考虑组织的利益和未来。这样一来,你就永远只是组织当中的一个过客。

仔细想想看,自己在工作地点的时候,是否真正是以组织中人的身份去做的,还是说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别人损害组织利益的时候,你是否像自家利益被损害一样据理力争?在办公室看到地面脏了的时候,你是否像自家一样动手去打扫?大部分人可能都做不到,在工作的场所中,人们往往无意识地表现出了一种冷漠的疏离感。可是,如果从时间角度来看,我们在工作场所停留的时间并不比在家庭中少,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间甚至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更长,为什么不能将组织当成自己的家呢?真心地为组织这个大家庭付出,你会渐渐爱上自己的工作,你的工作也就不再仅仅是糊口的饭碗,真心付出的你一定会被老板注意到……

难道这不是我们理想的工作状态吗?而达成这个目标很简单,仅仅需要把组织当成家而已。把组织当成家,可以全心全意为组织付出,同时,把组织当成家,也会让我们自己成为最大的受益人。

罗丽丽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一家私企,成为了后勤部门的一名职员。虽然她平日里的工作只有打印、复印文件,为办公室的同事沏咖啡,但罗丽丽非常认真,除了自己本职的工作之外,她还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包揽了办公室的清洁工作。即便在写字楼中有专门的保洁,但平日里罗丽丽还是非常注重办公室的卫生情况,地上一点碎屑都没有。

除了这些之外,罗丽丽还像在自己家一样,替公司想了很多节约的好办法,比如一些打印失败的纸张,她都裁剪成同样的大小,以作便笺使用,而废纸她都自发整理后卖给废品站,将所得的收入交给工会。外出办事也是如此,能够骑自行车到达的地方,她从来不坐公交,以节省经费。

在特别忙碌的时候,罗丽丽也和其他同事一起加班,但关于加班费她从来只字不提,因为她觉得这是她的本职工作,没有完成理应加班。就是这样认真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周围的同事和领导,也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褒奖。

在罗丽丽看来,她学历不够高,做的这些也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所以她并没有抱怨过越来越多的工作。经过了几年的历练,由于对公司非常了解,她升职了,成为了管理层中的一员。

罗丽丽能够进入管理层,显然不是运气,而是她有着和老板一样的主人翁精神,她把组织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家去维护、去奉献。可见,不论职位高低,只要身处组织当中,就应该有一种将组织当作自己家庭的态度。

道理并不难懂,付出就有回报这种事情也不难理解,只是我们往往太看重名利,所以本末倒置,以自己能够得到什么为前提去衡量该不该付出。如果是为了得到而去付出,那么我们就会在心里放一个并不稳定的天平,而关于自己的这一边总是倾斜的。如果是为我们的家庭付出,那么是否还会如此计较?

其实,归结到底,我们之所以不能全心全意付出,只是因为我们无法真正把组织当成是自己的家。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把组织当成家一样去尽心尽力呢?说到这点,我们就不得不提“进门”这个词。

在婚假习俗当中,新娘在为人妇之前,所谓的家庭是和新郎没有关系的,但是在结婚之后,因为进入了新郎家,于是心中的家庭也发生了改变,此时的婆家对于新娘来说也是自己的家了。对组织也是如此,我们有了“进门”的概念,那么组织中的事再也不是他人之事,而成为了自己的家中事。

这也就是说,我们若是能够站在领导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那么组织的事自然就成为了我们的分内事,我们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为组织筹谋划策,贡献力量了。

在开封有一家叫作立洋的企业,这家企业在当地非常著名,而当地人也都以成为这个企业的员工为理想。在这家企业工作之所以如此令人羡慕,除了优渥的薪资待遇之外,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仅仅是外在的,还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潜在环境,立洋的所有员工都积极进取,人与人之间和乐融融。这也是立洋的企业文化,在立洋当中,每个员工不管身处什么岗位,都以自己的工作为骄傲,因为他们不管做的事情重不重要,都是在为企业效力,企业的进步正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又怎么会有人不愿加入呢?

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在一个有着深厚企业文化,有浓厚的工作氛围的地方,这是最理想的,但并不一定所有工作都会遂我们所愿,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就只有跳槽呢?当然不是,作为组织的一分子,你完全可以选择努力去改变组织不好的氛围。

过程或许会有些艰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表率,之所以你没有去做,并非没有可行性,而在于你不愿意去做,你没有真正把组织当成自己的家,自然无法全身心付出。但若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把组织看成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为其效力就变得简单多了。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有一种真正进了组织的门的认识,这样才能有进门的心态,才能将组织真正当成自己的家。我们需要记住,进门不是行动上的,而是思想上的。站在组织的立场看问题、看自己,你才有可能进步,才能在组织中更加自如。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记住,组织是家,即便家长不是自己,但每个人都有爱护它的责任和义务。即便今天的你可能在组织这个大家庭中还不够出色,但只要你真心为组织着想,一心一意为组织付出,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就会成为真正带领组织这个大家庭前进的家长!别问我能得到什么,先看自己能做什么

在组织奋斗,目标是什么?对于很多职场人而言,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做出成绩是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然而现实中人们往往在面对一个组织的时候考虑的并不是怎么和组织一起前进,怎么在为组织付出的时候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想得更多的是能有多少薪资,待遇怎么样,发展的机遇……简单来说,也就是在想组织能够给自己一些什么。

索取和付出,大部分人想的都是索取,比起自己付出多少,人们更想知道得到多少,而且永远期望从组织得到的要高于自己付出的。很少有人会思考自己在组织中有什么价值,自己能够为组织的发展效力够不够,自己究竟对不对得起组织付给自己的薪水。而且走入歧途的人不在少数,人们总认为组织和自己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自己不管是否努力,组织付给自己薪水都是理所当然的。有这种错误想法的人,总是在得失之间斤斤计较,不管组织给了自己多好的待遇,仍旧觉得自己吃了亏,因为心里不平衡,所以很难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好像一进办公室考虑的就是薪水的问题,而不是工作的问题。每当组织对自己提出了一些要求,就觉得组织在剥削自己,而自己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则会轻易地忽略到自己的问题。于是,每天自己都在抱怨和不满中昏昏度日。

其实,之所以我们无法开心地工作,并不一定是你的工作有多么糟糕,或者组织有多么不好,而在于自己的心态,若是你每天都在想着我做这件事能得到多少,组织能够给自己多少,那么你就本末倒置了,在结果的角度去考虑行事的动机,那么从一开始你就处于被动。一直处于被动,工作效率自然低下,一切以得到为前提去付出,那么在职场中你会感到举步维艰,面临失业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所有的组织在对员工进行选择的时候,都会选择积极进取,乐于为组织效力的人,没有哪个组织愿意使用一名天天抱怨,不努力还对工作不满的员工。

而就我们自身而言,想要让自己摆脱郁郁寡欢的状态,那么我们就要学会改变自己思考的角度。在工作中,比起组织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先想想自己能够为组织的发展做些什么,只有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你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状态。想着组织的员工自然也不会被组织忽视,发展的机会和优渥的待遇,自然会和你的付出成正比。

优秀的员工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在组织这艘大船上,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的未来息息相关。有了载你乘风破浪的大船,你又何愁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呢?只要你真心为组织效力,才能让组织得到更大的成长,组织才能为我们做更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若是作为员工这个基础坍塌了,你又凭什么要求组织为你付出呢?

小凯是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在毕业的时候,他就想好了,以自己这么优秀的能力,就算没有经验,也一定可以获得自己理想的工作。

在应聘的时候,小凯自信的样子让一个企业的老板非常欣赏。面试非常顺利,在谈话结束的时候,老板问道:“你对我们企业有什么要求吗?”

小凯想了想,认真地说道:“我的要求就是月薪达到1万元,单位提供住房,一年还要有一次公费出国的机会,还要有一个月的带薪年假。”

老板想了想,说道:“那么你觉得你可以为我们企业创造多大的效益呢?你进入公司之后,想要做些什么呢?”

小凯想了想,说道:“我希望公司给我分配的任务不要太重,最好不要安排加班。只要安排合理,我也能给组织带来效益。”

老板说道:“我给你月薪2万,送你一套房子,再给你安排一份简单的工作,每天工作两小时。”

听了老板的话,小凯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问道:“您没有在和我开玩笑吧?”

老板笑了笑,说道:“难道不是你先开玩笑的吗?”

虽然只是一个笑话,略显夸张,但这却是很多求职者的心态——多拿钱,少做事。试问,以这样的心态去工作,又有哪个组织愿意当“冤大头”呢?组织的利益是员工创造的,而员工想的却不是怎么为组织增收,而是怎么从组织中揩油水,自然会四处碰壁。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要求报酬。身在组织当中,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能够得到多少,而是要怎样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应聘的时候,太多的人以自己为中心,开口就谈薪资待遇。其实,组织想要知道的是你为什么想要进入这里,又能够为组织做些什么。如果你能够站在组织上的立场发言,那么组织自然也不愿意错过人才。

员工是水手,组织就是船。员工与组织若是站在两个立场,那么又怎么可能为组织所重视呢?要想成功,就要先放下自己的得失,看看自己究竟能够为组织做些什么。

曾有一个美国主编讲过一个自己的亲身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那年,他还是一个想要投身报业的年轻人,没有丝毫工作经验,他为了能够进入报社,成为一名记者,于是写信给著名的演讲家马克·吐温,请教自己该怎么做。

很快,马克·吐温就回信了,信中他告诉年轻人,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拒绝一个认真工作,所求甚少的人。因此,他只要愿意暂时不拿薪水认真工作,表明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从零做起,那么不会有哪家报社会拒绝一个勤奋的实习生的。

就这样,年轻人依照马克·吐温的指导到了一家报社。很快,他就得到了一份工作。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懈怠,因为马克·吐温在信中告诉他,无论什么时候,工作都要全力以赴,可以到各地进行采访写作,即便那不是自己的分内事,如果他的投稿符合稿件要求,那么自然会刊登,得到报社的重视之后,自然就会成为报社的一员,渐渐谋得好职位,也就不用为自己的生计担心了。

按照马克·吐温的嘱咐,年轻人一直尽心尽力,琐碎的事情也认认真真完成。由于年轻人进步不小,于是没过多久他就成为了编辑部的一员,而他的文章也时常出现在报纸上。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认可,他的作品也渐渐被其他报社知晓。坚持了几年后,他终于成为了这家报社的主编。

这个年轻人的真实故事告诉了我们,找一份工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我们肯真心努力,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当然,找到工作后升职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我们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组织付出,那么组织自然会给你相应的回报。只想着索取的人,遭遇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不管在组织中处于什么职位,我们都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而知识和经验,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若你真心愿意为组织着想,那么你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上司分配下来的,你能接触的领域越多,能够学习到的东西自然就更多,你若是考虑着薪水的问题,那么你的双眼就被蒙蔽了,看不到自己工作真正的价值,看不到付出能够得到的宝贵财富了。

多少付出对应多少回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想着能从组织得到什么,却不想付出,自然得到的不能让你满意了。作为组织当中的一员,为组织付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记住,自己得到的永远和自己付出的成正比,若是你能为组织创造更大的财富,那么组织自然会给予你更多。

永远不要眼高手低,想要到达一个高度,就要脚踏实地去做。想要在组织中立足,就要真正把自己当成组织的一员,从组织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想以自己的能力究竟能够为组织做些什么,这样你才能彻底发挥自己的能力,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位置,成为组织必不可少的人。全心全意为组织付出,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组织联系到一起,通过组织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组织能走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身在组织这条大船上,我们的未来和组织息息相关,我们努力为组织创造巨大的价值,那么组织的实力就会不断壮大起来,这样的组织也就走得更远,身在组织当中的我们自然也会在组织的庇护下走得更远。只是如此简单的道理,真正能够理解并身体力行的人少之又少。

太多的人认为自己一个人的荣辱兴衰和组织没有什么关系,自己身在基层,又怎么可能动摇整个组织呢?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组织也是由多个你我共同构成的,根基不牢靠,再高的大楼也会倒。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此简单的道理,又何须赘述?

如果你身在管理层,那么你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一个漫不经心的决定,就有可能会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损失。组织不稳,那么我们自然也难以安稳。要想高枕无忧,那么就要全心全意为组织付出,要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脱离组织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组织这条大船乘风破浪,带领大家一起实现人生的理想。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组织提供给我们一个广阔的平台,那么我们的努力也会帮助组织更加稳定,不断壮大向前。

小李是一家钢铁公司的职员,入职之后,小李马力全开,努力向前辈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偶然的一次,小李在流水线上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对矿石的冶炼不够彻底,从总量来看,浪费的数量非常可观。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那么一定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

认识这一点的小李并没有因为这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是公司的事而无视这个问题,他马上找到了负责冶炼工作的工人,说了这件事。不过和他预想的不一样,这位工人并没有马上检查,而是说道:“这个不是我的问题,如果有问题,工程师会告诉我的。浪费这件事,上面不说,我又有什么权利改变原来的方式呢?”

就这样,小李又找工程师说这个问题,不过工程师也表示这种技术没问题,在冶炼的过程中出现浪费也是无法避免的,要想改善这个问题,就要投入更大的资金改善技术,反正现在的冶炼方法是盈利的。可是小李觉得如果改善技术能够防止浪费,那么产出绝对大于投入。于是他又找了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为了更具说服力,小李还对数据进行了计算。

看到了小李的计划方案,总工程师觉得革新技术确实有必要,于是上报经理。最终革新技术的政策下来了,新技术不仅避免了浪费行为,还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经过这件事,小李得到了提拔,成为了项目负责人。成为负责人之后,小李工作更加卖力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更重了。当他负责的项目进行到广告宣传的时候,小李仍旧没有放松,对各个环节进行审查。他发现在策划书当中有一部分是将广告牌的工程外包,因为公司没有专门的部门,所以这样做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可是小李发现,这个项目中的路牌有几十块,经费需要几万元。虽然公司没有广告部门,但是美工团队也可以做这件事,只要加班加点,几天就可以做完,多给员工一些加班费,还能省下几万元的经费。

就这样,小李把自己的打算做成报告,上交总部,得到了总部的认可。经过这件事后,小李在公司的威望更高了,同事也都喜欢他这个负责人。

组织不够大?在组织找不到合适自己的职位?这也许是许多人频繁跳槽的原因。可是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跳来跳去都是在基层。真正聪明的人在职场中懂得守住自己的组织,帮助组织成长,而不是脱离组织,因为组织能够走多远,自己就能走多远。

再大的组织也是从小做起的,任何一个组织也不会有一个专门准备给你的位置,这一切都需要你自己来争取,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应该在什么位置。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进步才能发展,组织也是如此,组织为你提供了一个平台,你需要做的就是毫无保留地发挥自己的力量,让组织壮大起来。然而很多人总是在工作的时候有所保留,为什么一定要留白呢?既然有一个施展拳脚的空间,那么就可以全力以赴,让自己在这个平台上挥洒汗水,施展自己的潜力,这样组织才能够不断进步,组织进步了,能够提供给你的平台也就更高。

可以说,我们和组织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组织发展了,我们的空间也就更大了;组织获益了,我们也就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组织发展迅速,我们才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若是组织滞后,那么我们的未来也就无从谈起了。

不要总想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有这种想法,在哪里你都不会走得长久,只有抱着一心一意的想法,你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不会轻易转变,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的组织一些信心呢?

相信自己的组织能够走远,你才能乘着组织的东风尽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即便今天的自己还不够理想,只要相信组织,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那么在组织这片沃土中你一定能够茁壮成长,成为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

就算我们身处平凡的岗位上,也不意味着这个位置没有机会。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又是和组织息息相关的,那么在我们努力之后,一定可以有所收获。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毕竟通往成功的路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汤姆和杰瑞是同一个学校的校友,毕业之后两个人也进入了同一家公司,成为网站设计员,他们两个的工作很简单,就是为客户维护设计、维护网站。刚毕业的时候,两个人都知道,经验不足就该从基层做起。但是一年时间过去了,两个人仍旧没有什么改变。

杰瑞先忍不住了,他觉得自己怎么说也是“身经百战”了,以他现在的水平,完全可以负责一个项目了,于是他约汤姆找到老板,提出了升职的申请。老板想了想,委婉地拒绝了杰瑞和汤姆,还和他们好好解释了一番。原来,公司的规模本身就不大,目前也没有扩展计划,所以并不需要太多项目负责人。老板表示,杰瑞和汤姆确实很优秀,只是目前公司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希望两人再努力一段时间,等公司扩展的时候就会满足他们。

按理说这是一颗定心丸,但杰瑞并不这么想,他觉得让自己等几年时间太久了,未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辞职去了其他公司。而汤姆则认为,老板的话是很诚恳的,而且公司未来发展的余地还很大。于是他留在了公司,3年后,公司规模大了,汤姆成为了公司最优秀的项目负责人。而杰瑞呢?他频繁跳槽,依旧是一个基层员工。

组织不在大小,即便规模小,未来也会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若是将频繁跳槽当作提升自己的捷径,那么最终一定会和杰瑞一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跳槽无异于带着自己的经验重新清零,重新开始,若是我们一条路走到黑,那么组织发展了,我们自然也就发展了。

组织和个人一样,不会停滞不前,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发展计划,而且我们必须相信,组织在前进发展这件事情上要比我们迫切得多,所以我们当前应该做的就是跟上组织前进的步伐,努力帮组织完成发展计划,这才是我们实现个人事业的捷径。

努力工作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也有些抽象,那我们究竟能够做些什么呢?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成为自己职位上的“专家”,这样我们才能尽快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成就自己和组织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这点,总是将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脱离,比如考取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却和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联系,想着技多不压身,却没有想到自己的付出和组织有什么关系,组织更像是给自己“交学费”的资助人,若是以这种心理工作,那么组织发展了我们一样原地踏步。

愿意提升自己是好的,但是要和组织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了解组织的动向,跟上组织前进的脚步,找到最合适的发展方向。将自己的追求调整为组织的需求,将组织的目标当作己任,那么终有一天,你的人生目标会在组织这条大船上得以实现。化职业感为事业感

工作两个字看似简单,但在不同人的眼中自然也有不同的诠释。对于只想拿薪水的人来说,工作只是赚取生活资本的工具;对于那些站在一定人生高度来看待工作的人,那么工作就是他们毕生的事业。视角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将工作看作谋生手段的人,永远都只能被工作所奴役;而站在事业高度来看工作的人,那工作就在他的掌控之下,这样的人自然更容易达成人生目标。

我们看待工作的态度不同,行动自然也就不同。将工作看成事业的人,不会把自己的职业当儿戏,会竭尽所能做到尽善尽美,以求对得起自己的人生。而把工作当赚钱工具的人,自然也会在工作中无尽敷衍。两种心态自然会造成两种结果,抱着事业心工作的人,自然能够出色完成任务,而应付工作的人,自然很难将工作做好。

从另一方面来说,将工作看成事业,那么这份事业早晚会用成功来回馈你的付出,若是仅仅把工作看成工作,那么你永远也走不出工作的奴役。

从前有两个泥瓦匠,他们一起在工地干活。一天,建筑师路过,看到了两个人完全不同的样子。工匠甲哼着小曲,快速地做着工作,不时还退后目测一下有没有失误,尽可能做到完美;而工匠乙则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动作就像慢镜头一样,动作慢而且垒的墙也有很多瑕疵。

建筑师奇怪地上前询问道:“你干活这么慢,什么时候才能把墙垒好呢?”

工匠乙打着哈欠瞥了建筑师一眼,说道:“那我可不关心,我是按小时拿工资的,那么卖力又不会给我加班费,而且早一天完成,累了自己不说,还少拿工资了,为什么我要做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建筑师又问道:“那你要垒的高楼是什么样的呢?”

工匠乙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说道:“我只管垒墙,别的我可管不着,你想知道就去找这栋楼的建筑师吧。”说完他便把头扭向一边,显然不打算继续和建筑师交谈了。

建筑师转而问工匠甲,说道:“按小时拿工资你这么卖力做什么?”“因为我想快点看到这栋建筑建成后的样子呀!”工匠甲说这话的时候眼中充满了期待。“哦?你知道这栋楼是什么样子的?”建筑师也有了兴趣。“当然啦!我从工头那里看过图纸,这栋建筑别提多漂亮了……”工匠甲开心地比画着,描述着建筑的美妙。

建筑师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真诚地夸赞道:“你对建筑了解真不少。”“那是,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建筑师,虽然现在我是一名泥瓦匠,但至少也算进了建筑这个行业,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建筑师听后点了点头,当即便决定要收工匠甲为徒了。

人没有事业上的野心是不可能的,只是有些人选择了屈从于一无所有的现实,而有的人则选择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其实没有什么事业是为你准备好的,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在工作中更是如此,大部分成功人士的成功都不是幸运地遇到了自己想做的事,而是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事业去奋斗,不断调整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梦想和事业融为一体。

不管什么事情,用心才能做到优秀。对于工匠乙而言,垒墙这份机械化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需要动脑子的地方,只要去做就行了,而工匠甲则是以看一栋美丽建筑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的,那么他自然更加用心。井底之蛙永远不可能跳上井口,因为在它心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若是想着外面的世界,自然会想尽各种办法腾空而起,实现自己的事业规划。

其实,有些人之所以无法将职业和事业联系起来,是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梦想是天,而现实却低到了地下,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抱着凤凰的愿望蜗居在“鸡窝”当中,那不是笑话吗?于是便一边鄙视着自己的职业,一边做着白日梦,每天敷衍度日。

但是我们需要认清的一个事实是工作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轻视自己的工作。当我们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正视自己的工作,爱上自己的组织,全心全意为自己的事业拼出一片天地。被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对组织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你的职业才能化为事业,你才有进步的空间。

当我们觉得无法对自己的工作抱以热情的时候,问题往往不在组织,而在我们自己。比如我们总是考虑着跳槽,因为觉得自己的工作无趣,或者组织没有适合自己的位置,只待拿工资糊口,等着跳槽机会的到来。可是,这样来来去去结果都没有什么改变,我们仍旧在不同的组织之间辗转,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连一种职业归属感、安全感都没有。难道这就是我们在工作中希望得到的结果吗?

试着去爱自己的组织,首先要爱上自己的职业,引以为豪,它才会在某一天成为你毕生的事业。

乔·吉拉德号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在15年的时间中出售了13000辆汽车,效益最好的那一年,他甚至在一年时间就卖出了1400多辆!汽车可不是说买就买的,而乔·吉拉德却做到了,难道他有铁齿铜牙吗?显然不是。

在吉拉德说自己推销经历的时候,他这样说道:“我为我业务员的身份感到自豪,也感谢给了我创造奇迹机会的‘雪佛兰’。”他正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组织,所以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工作,最终创造了奇迹。

有一次,一位50多岁的女士来到了雪佛兰的展厅,不过看上去这名女士只是来这里消磨时间罢了。不过吉拉德并没有因此而无视她,反而热情不失礼貌地和对方聊起天来,言谈举止并没有表现出推销的急迫。聊天得知,这位女士在为自己挑选55岁的生日礼物,她看中了对面福特车行的一款车,但是对方却让她等了将近一个小时。

吉拉德首先对这位女士的生日表示祝贺,聊了一会儿后吉拉德了解了这位女士只是想买一款白色的车,于是他就介绍起了雪佛兰的一款性价比不错的车,但并没有强硬地推销或者想要对方改变初衷的意思。之后他还送给了这位女士一束花作为生日礼物。女士备受感动,最终买下了吉拉德推荐的车。

想着业绩去工作的话,客户就感受不到吉拉德的真诚了,正因为吉拉德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付出真心,才能做出过人的业绩。职场的路越走越宽还是越走越窄,不在于运气,而在于自己的态度,只要我们能够将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那么事业所赋予我们的使命感就会让我们充满活力,未来自然一片光明。

当然,我们的事业是否能够顺风顺水,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事,也和组织密切相关,毕竟组织是承载我们未来的重要平台,有事业心的员工自然不会每天敷衍度日,在用心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自然会为组织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任何一个组织,都不会轻视这样的员工。

不要再抱怨平台不够好,工资不够高,从事业的角度去看问题,你就会看到未来的辉煌。第二章我是船长,引领组织远航组织,大家凝聚在一起才能称之为组织。既然组织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那么组织就应该属于我们每一个为之付出努力的人。我们需要对组织负责,不是因为一种强迫,而是因为我们属于组织,组织同样属于我们。我们每个身在组织中的人,都是组织的领航者。想主人之事,树立主人翁意识

每艘船要想顺利航行,少不了船长的领导,那是不是说船上的所有船员只要听命于船长就可以了?乍看确实没有什么不妥,但事实上,一艘船要想远航,仅仅凭借船长一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达成。

对于船上的每个人而言,要想达到目标,共同努力是最重要的,只有将船航行当作己任,才有可能做到。也就是说,船上的每个人都要把目光放在船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拥有船长的态度,换言之,就是我们不在其位,但也不能磨灭主人翁意识。

什么是主人翁精神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团队当中把自己当作团队的主人,为了团队而积极热情地付出,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态度,那么团队一定可以得到平稳快速发展。在船上如此,在工作中亦是如此。

组织就是船,在组织这条船上,每个人根据自己能力的区分各司其职,自然不会每个人都是领导,但若是每个人都将组织当成是自己的家,带着主人翁精神去工作,那么组织自然也能够得到平稳快速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的人或许会说:“组织自然有领导去带,我多事的话岂不是挑战领导的权威?”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任何一个组织的领导看重的都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整个组织的利益,因为他需要为整个组织负责。若是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为组织考虑,那么又有哪个领导会排斥这样优秀的员工呢?

其实,想要培养主人翁意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我们只要想“主人”之事,拥有领导那样的工作态度,将自己的重心和目标与组织联系起来,和领导站在同一战线,心之所想自然是组织的未来,那么这个时候说自己是组织的主人也不为过了。

说起标准石油公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石油公司,而且创办这个公司的是著名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对于公众来说,除了洛克菲勒之外,还有一个叫作阿基勃特的风云人物,他在标准石油公司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因为他是接任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第二任董事长。

阿基勃特是什么人物呢?曾经的他不过是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名员工,在那样一个庞大的集团当中,想要走上制高点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不过就算是标准石油的一名普通员工,阿基勃特也处处为公司考虑,有着强烈的主人翁精神。

举例来说,每当他出差去别的地方的时候,需要住宿签名的时候,他总会在自己的签名下面加上一句“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除了住宿登记,这句话还会出现在他经手的所有书信和收据上。无形之中阿基勃特给公司做了不少不属于他职责范围内的推广工作。

洛克菲勒知道后非常感动,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之后,阿基勃特就成为了标准石油公司的新一任董事长。

对于很多人而言,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离开了办公场所就要忘记自己职场人的身份,甚至忘记自己的组织。但是阿基勃特没有这样做,他就像标准石油的大股东一样,时时刻刻不忘自己的组织,不忘为自己的组织做宣传。虽然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但主人翁意识显然已经融入阿基勃特的骨血当中了。这样的一个人,最终成为标准石油公司的真正主人,也就不例外了。

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容易理解多了,假如你是组织真正的领导者,那么你所希望的员工是个什么样子呢?拿着薪水做着相应的工作,还是把组织当主人去付出?显然后者更受欢迎,如果你手下真的有这样优秀的员工,那么你是不是就会给他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样的道理,组织的领导者对我们也是这样期待的,只要我们把自己看作组织的主人,那么自然能想主人所想之事,工作起来也就变得有动力多了。

如果具体来说,主人翁意识又可能从几个方面来展现,比如领导在与不在,我们都一样努力工作,这就是主人翁意识的一大体现。有些人总是领导在的时候鞍前马后,领导不在就什么都不做了,这样的“面子工程”持续不了太久,因为最终的成果会证明你是否真的努力,而且这样不健康的心态也不会让你奋进,自然也就没有了上升的空间。

工作是自己的,我们是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领导工作,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自己也是为组织,这是主人翁都该有的心态。若是什么都随便做一做,那么即便你已经身在领导者的位置,有一天还是会被取而代之。

赵咪通过应聘进入了一家电子产品公司,为了整顿公司,赵咪开始了考察工作。在一个商场的门店里,赵咪装作客人的样子进入了店里,转了一圈之后,她发现官网上售价5400元的一款笔记本电脑在门店中竟然标出了6000元的高价!

赵咪马上找到营业员,问道:“我在你们的官网上看这款笔记本是5400元,怎么在店里是6000元呢?可不可以给我一些优惠?”

营业员摇了摇头,说道:“不好意思,我们目前没有优惠活动,不过可以送您一台打印机。”

赵咪摇了摇头,说道:“可是我不需要打印机。”

营业员想了想,说道:“那可以在此基础上给您便宜200元。”“那也比官网上贵很多啊!门店怎么和官网的价格不一样呢?”赵咪皱起眉头说道。“这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们店里没有优惠活动。”“那你们店长在吗?经理也行。”赵咪见营业员态度不好,便继续说道。

一听要找店长或经理,营业员有些不高兴了,似乎赵咪只是个找碴儿的顾客,于是她推托道:“您要是不满意可以去官网买,店里就是这个价格。经理不在,店长也不在,我就是一个打工的。”

赵咪这时的眉头都快打成结了。眼看着局面有些尴尬,一个刚进门的营业员马上上前调解,问清问题原委之后,她耐心地解释道:“小姐,是这样的,目前我们店里在做组合销售的活动,这款笔记本售价高,但是可以给您配备很多装机常用的正版软件,还有最新的系统,绝对物超所值。”

赵咪想了想,继续说道:“可是这些我都不需要。”

这名营业员没有和之前那个人一样,而是微笑着说道:“那我建议您到官网购买,现在我们品牌线下店都在搞这项活动,可能没有官网那么低的价格,如果您在官网购买的话,最多两天也可以到货的。”

看着这个营业员,赵咪点了点头。在回公司的路上,赵咪就做出了营业员考核的决定,不合格的营业员一定要开除!

显然,故事中的第一个营业员肯定是上司在或不在两个样子的,对于她而言,得罪一个客户不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损失,损失是组织的。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但如果损失是自己的,我们还会这样冷漠吗?想想看,我们和组织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每个员工都不在乎组织,那么组织便难以发展,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不仅仅要把自己当成组织的主人,而是我们每个人本身就都是组织的主人。

因此,我们更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对待组织,用领导的方式进行思考,这样不仅仅是对组织负责,也是对工作的突破。当你以领导的方式去思考后,你就会发现很多工作中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而你也会更有动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积极行动的你,自然也就会脱颖而出。而且这一切,仅仅需要你多一点主人翁精神。关心行业动态,为组织筹谋

想要真正成为组织的主人,仅仅有成为主人的想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配得上想法的态度和行动。比如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对组织有什么价值,而我们的价值就是为组织的维护和发展贡献力量。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要想成主人之事,我们应该要怎样做呢?显然,我们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但这只是开始,真正想要成为组织当中合格的一员,我们的眼光就不能仅仅局限于面前的工作,我们除了要培养自己的主人翁精神,更要培养自己的“主人翁视角”,就是从全局考虑问题。

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只“看”到了部分,就认为只有部分,这样考虑问题是不可能全面的,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把问题真正地看清楚。否则自以为是地张牙舞爪,也不过是把自己的无知展露得更明显一些罢了。

张成是一个造纸厂的检查人员,他的工作并不难,只是负责最后的检查,将不合格的纸张选出来就可以了。虽然这项工作并不难,但张成做起来非常认真谨慎,在他看来,这项工作做不好,那么有问题的纸张就会流入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本来企业就困难,如果再出了差错,那就毁了自己的招牌。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张成这样的认真的态度。有一次,因为一个流水线的工人不小心弄错了配方,使得一大批纸出了问题,监工也难辞其咎。最终组织决定解雇这两名员工。在大家看来,这件事情应该就算结束了,反正这批纸张又没有流到市场中去。但张成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事情是结束了没错,那这批纸如果当成废纸处理,就会损失一大笔钱,为了想到这批纸的处理方法,张成好几天睡不着觉。

知道张成担心什么的同事听了都替张成觉得不值,有人劝解道:“这也不是你的责任,再说了,损失也是咱们单位的,咱们单位不至于因为这点损失就倒闭,让你失业,你看开点吧。”但张成不这么认为,他义正词严地说道:“话可不能这么说,这笔损失可不是小数目,领导肯定急了好几天了,我也只是想出点力,企业好了,咱们不是都好了吗。”

见劝不过,大家也就不再说话了。张成经过了几天时间的思考,终于发现这批纸并非只能当废纸处理,因为这批纸吸水性很好,可以用作吸水纸。就这样,他做了一份报告上交给了领导,帮组织避免了一次损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成虽然只是一名基层员工,但他却关心着组织的发展,当组织有难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为组织出谋划策,即便今天的他还是个基层员工,但以他的态度,在不远的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企业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工作当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犯一些错,而犯错之后,我们理应第一时间想办法弥补。但是有些人认为不管是否弥补,惩罚都是免不了的,何苦要难为自己呢?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定没有将组织和自己联系起来。因为如果自己在人生中犯了什么错误,我们一定不会选择置之不理,但因为我们在工作中犯的错只是组织的损失,所以有些人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说到底,组织和我们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除了我们自己的工作之外,我们也要关注整个组织的动向。不能因为犯错的不是自己就漠不关心。组织是一个团队,任何一个独行侠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只有和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组织,只有关心组织的发展,从全局看问题,我们的未来才更清晰,我们才能真正算是组织的主人。

想要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成就一番事业,那我们就必须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最深入的了解,而对整个行业有所了解的员工,自然是每个组织都会予以重视的。仅仅关注行业动态,也不过是个“空想家”,还要结合组织发展的实际,这样才能真正地为组织出谋划策,让组织带领自己飞速向前。

也就是说,我们在了解行业动态的同时,也必须了解我们所在的组织的动态,这样我们才能方便调整自己的步伐,为组织发光发热。最基本的是我们要了解组织的发展战略。任何一个组织追求的都不仅仅是保持现状,一定会有发展计划,如果我们只是盯着眼前的那一点点工作,那么我们也就很难规划自己的未来。如果站在组织的角度去看行业前景,那我们的目标也就能和组织融为一体,更有利于组织和自身的发展。

这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组织的现状,还要知道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对于我们来说,想要了解这些可以和同事、领导多沟通、学习,我们不需要担心自己对组织关心有逾越的嫌疑,因为一个为组织着想的人是不会被领导和同事排斥的,多和组织里的成员沟通,就能让我们了解得更加全面,也能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组织这个大家庭当中。

另外,我们了解了组织和行业的动向之后,也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让自己的目标更好地融合到组织当中,这样结合会让我们真真正正成为组织的主人,真心为组织筹谋,因为组织的进步无疑让我们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

徐松和王刚一起进入了一家快递公司,两个人同为快递员。两人学历都不高,不过徐松并不认为自己的人生就会这样,他只是寻找一个入门比较低的踏板,然后慢慢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至于王刚则没想那么多,他当快递员只是因为这份工作要求不高,薪水比较可观。

于是徐松每天开开心心地为实现理想工作,对每个客户都非常亲切,有时还会和客户聊天,了解一些行业动向。而王刚则以多送件为目标,板着脸,每天除了送快递之外什么都不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