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9小时高清视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12:18:1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9小时高清视频】

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9小时高清视频】试读: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王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为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转型出路、新媒体发展方向、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等新闻传播学热点知识。王老师熟悉北大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规律和重难点,曾在多个大型微信平台为报考北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考生授课,为考生解答常见的问题和疑惑,辅导成效显著。

授课特点:注重理论与案例的结合,重点知识一次性拓展,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知识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011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一、论述题(70分)

2010年,网络尤其是微博流行。许多新闻事件,多达30%都是在网上引起关注,并推动事情的解决。试举一例,并说明网络、微博兴起后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应该怎样做好内容产品。

二、评论题(80分)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达到106万,录取岗位数为1.6万个,并且报考部门存在冷热不均。据此写一篇800字以内的评论。

参考答案及视频讲解:

北京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试题分析

一、参考教材(8本)

1.《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时评写作十讲》(曹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4.《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6.《新闻传播学重难点50题》(中华传媒网)

7.《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相关教辅资料推荐

1.《中国青年报》

2.《南方周末》

3.《参考消息》学标题

4.《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

5.各种微信账号如钛媒体、虎嗅网,以及北大老师的微博、微信平台。

二、试题特点

1.题型及分值分布

主要题型分为:论述题、操作题。(1)论述题(共1题,70分)(2)评论题(共1题,80分)

总分:150分。

2.考试内容(1)2010年由微博这个新媒体产生的热点事件(2)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做好内容产品(和第一点一起共70分)(3)针对公务员报考热写一篇评论(80分)

2011年是北大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第一次出题,出题给当年的考生一种难以置信之感,一方面题量小、题目类型少,另一方面试题简单,除了新媒体和新闻传播实务这两类题,没有名词解释,没有理论分析。每道题的分值大,答题的篇幅大,重点突出。这也确定了北大以后出题的基调:新媒体和社会热点是重点,新闻传播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不会明确出题,题量特别少,分值特别大。

3.考试重点与方向(1)新媒体如微博上出现的热点事件。(2)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做好内容产品。(3)就当年的热点事件写一个新闻评论。

三、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

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范围、难易程度等。

2011年是北大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第一次出题,奠定了新闻传播专业基础出题的基调,题型上和之后的年份类似,即论述题和新闻实务类题目;考试范围上也很明确,很有针对性的,就是一篇评论,一道涉及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的问题,这也是北大后三年常涉及的题型。难易程度上,第一年题目简单,相对容易。

2.本试题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题目比较:题型、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等。

2011年北大出题相对于清华、中传、人大来说,题型就论述和评论,而且每种题型就一道题。考试内容上没有名词解释,论述题和评论题也很少直接涉及新闻传播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新闻史方面的知识,需要考生备考期间紧跟老师研究的重点和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的热点来复习,课本上的理论只是答题的基础要点。

四、北大试题解题思路与步骤

1.四点可以参考的原则(1)有理论、有分析(2)有数据、有案例(3)有观点、有总结(4)有图、有真相

2.答题技巧(1)核心概念带上概念的提出者、词源出处及英文表述。(2)答题时要旁征博引。制造一种读书很多,知识渊博,信手拈来的感觉。(3)考试答题也可以适当做到“有图有真相”,造成眼前一亮的感觉。(4)论述题要层次清楚,有必要将每一个大条目后面都拟一个小标题。(5)尽可能的运用学术化的语言,避免过于直白、不规范的表达。

陌生题目应对:

冷静、拆分关键词、罗列自己知道的知识点、“能得一分算一分”。

真题详解

一、论述题(70分)

2010年,网络尤其是微博流行。许多新闻事件,多达30%都是在网上引起关注,并推动事情的解决。试举一例,并说明网络、微博兴起后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应该怎样做好内容产品。【分析】2010年是“微博元年”,这一年我国的微博用户呈“井喷式”增长。开设微博的人既有草根网民,也有演艺明星、媒体记者、政府官员、代表委员、企业老板、专家学者,以及各类组织机构。2010年“两会”期间,微博首次加入传播的行列,共有48位代表和委员在新浪开设微博,发布信息和评论,与网民交流互动,成为“两会”的一道新景观。可以说,微博成为“所有人的新闻发布会”、“24小时的全天候新闻发布会”和“永不结束的新闻发布会”。在这种情况下,微博产生很多热点。

答:(1)如今社会上热议的公共事件,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网络爆料,尤其是最近盛行的微博,成为各种事件最原始的来源。

比如郭美美事件、表哥杨达才事件、长春“304”案件(盗车贼掐死小婴儿)等,其中“郭美美事件”是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微博案例,它彻底动摇了国人对红十字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这件事的最早起源是郭美美在新浪微博上的炫富照片引起了网民关注,而后网民发现她的身份认证是“红十字商会总经理”,遂引起关注,进而被转载到各大论坛,一时间郭美美事件在网络上一片热议,反应最快的网络新闻第一时间助推了这一议题,随后传统媒体的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跟进报道,引发全社会对于“红十字慈善组织”的信任危机,接着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联动共同揭露更多关于红十字商会背后的内幕。这是一个由微博引发的新闻事件的典型案例。

2010年度微博最火爆转发的典型案例还有:

①郑渊洁微博统计快男选手支持者引爆转发热潮

②汪小菲微博高调宣布与大S订婚

③微博网友转发助力被落选考生李盟盟圆了大学梦

④梁咏琪生日征集转发传递爱心,捐款帮旱灾群众

⑤微博转发助力母亲寻找装有回忆的手机

⑥传递绿丝带,为青海地震祈福

⑦蔡康永:给未知恋人的信,请勇敢去爱

⑧一年来从未放弃寻找窑工袁学宇

⑨网友合力拯救怪病宝宝小阳鑫

⑩微博有奖竞猜世界杯四强引网友疯狂转发(2)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变化

①报社采编队伍的整合

面对新媒体建设,进行采编队伍整合是报社的当务之急,传统报纸有一支专业的采写团队,一个成熟的都市报报社采写人员在40~70人左右最为适宜。这一批记者有强大的关系网络和专属的新闻口,他们的工作支撑着报纸的内容,这一批熟练的新闻制作者也可以为网站供应文字和图片稿件。

作为网站编辑,不仅要迅速处理记者随时发来的稿件,还要监控网站、电视、广播等各方面的信息,将最新的消息第一时间发布到网站上。不仅要处理文字,还要处理图片和视频,工作节奏非常快,工作量非常大,网站编辑更需要单兵作战的能力。

②流程再造

在数字化采编系统中,新闻生产的把关人减少,编辑成为新闻生产的核心。互联网平台要求新闻的即时更新,在数字化建设中,可以砍掉报纸采编中编前会、编辑审核、总编批示的流程,将网站发布流程精简到最低化,形成记者—编辑的互动模式。

整个采编流程中只有记者和编辑二者的互动,记者自行安排新闻线索,采写好稿件后不需要开会定夺版面,直接由网络编辑直接把关,审核后即可上网,其中新闻产品传递中的冗余环节被去掉,从新闻素材成为上网稿件的时间大大减少。这种仅存在记者—编辑的采编互动使得网站编辑成为了唯一的把关人,但是这不代表采编的内容没有人来监控,网站的把关流程处于稿件发布之后,也可以成为一种事后审查制度。

③生产周期的调整

在数字时代,以天为周期的新闻生产导致了报纸的各种弊端,导致记者过度依赖最终截稿时间,经常不及时写稿,记者早间进行的采访在晚间可能失去时效性。新的采编流程是一条即时采编的流程,随时随地,甚至新闻事件刚发生,新闻产品要第一时间展示在网站上。

从新闻时效性角度,数字化平台可以即时发布,是当下时新性最好的媒介。从网站建设角度,拥有最新的独家原创内容决定了网站能够获得点击量和好的排名的关键,是网站盈利的关键。

④产品类型的拓展

数字媒介时代,报业媒体处在体制、生产方式和管理的改革中,计算机、数字压缩等高新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用于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个领域,互联网的问世,推动者报业媒体从传输内容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媒介不断融合,争先在互联网上抢滩,使传媒产品市场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全国报业媒体中多家开设了网站,将报纸的内容发布在网络上,制作数字报、文图新闻等,或者进行更广范围的探索,开发报社内部各种资源进行新闻生产。如南方报系建立南都视觉中心,加大对于图片、视频新闻的制作,一些纸媒意识到数字媒体对于时效的苛刻,设立即时新闻版块。(3)面对这一变化,传统媒体应该采取以下策略做好内容产品

①打造充分符合读者心理的内容

新消费时代,人们从以往的以消费物质产品为主转向在保持物质消费水准不断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消费,注重以信息消费为核心的综合服务。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受众的选择主动性也在逐渐增强。尤其是在当前以信息消费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正在成为消费主流的背景下,报纸作为式微的传统媒体之一,理应更加注重受众的需求,满足受众合理需求,从而拓展报纸的市场份额。

②挖掘满足读者深层次阅读需求的内容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许多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的实现都与信息的提供与消费有一定的相关性。报纸以综合内容见长,报纸版面内容往往涉及方方面面,然而综合内容的弊端之一在于杂而不精。在借助报纸了解社会的同时,读者内心也有着较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期待被满足。一周要闻回顾与深度分析的受欢迎是很好的例子,报纸的忠实读者一般认为,工作日版报纸大多只是简要报道新闻消息,所以希望能在周末进行一个深度的全方位的新闻分析。

③打造品牌

a.在以内容为王的媒介时代,吸引读者的最重要武器是精彩而符合受众需求的媒介内容了。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本在目前的商业战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一个大品牌,往往能给产品带来巨大的收获,报业品牌亦如此。

b.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公信力高的优势,主动设置议程,而不是一味的做互联网的追随者。报道高水平的新闻,传播对国家、民族、社会变革等方面有影响力的新闻,而不是聚焦于娱乐、休闲等消遣性质的新闻。

④对亏损和微利的报纸,以网络为主、以纸媒为辅,重新构建传播体系

媒体的生命力在于影响力。影响力的传播,并不是只能依靠报纸,它完全可以网络为主。在秉承内容为王的同时,更要意识到渠道为王的重要性,多角度、多方位的开拓新闻渠道,报纸新闻并不仅仅指印刷在纸上的新闻,要借力新技术积极开拓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传播自己的新闻,并且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⑤建立能力任用体系而非行政权力体系

中国的媒体依然是事业单位,企业运营,在特殊的国情背景下,要在现有的体质上灵活运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量身打造符合本媒体的管理体系。成功的新媒体,内部都有学习培训。一个人的能力是晋升的关键,一群有专业能力的精英汇聚成团队,可以弥补彼此的短板。腾讯、百度的强大,不仅在于技术,而且在于能够汇聚成千上万一流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管理混乱、拉帮结派。

⑥完善激励动力体系

商业网站在于其职业化的管理体系和激励体系。报社原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待遇不能与市场绩效挂钩。报社先由事业单位改为国有企业,是走进市场的第一步,国资委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激励约束,已经有着许多成熟的经验。传媒单位不解决市场经营动力机制,很难从竞争对手抢来市场份额。

2015年440出题热点预测:微信使新闻传播发生哪些改变?

微信自身的传播特征决定了它将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产生新一轮的冲击。综观“央视新闻”等媒体已经或正在采取的措施,微信在新闻内容的生产、推送、接收和反馈四个环节为新闻传播带来变革。(1)新闻生产:加深与用户的协作

①信息源和采访方式“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微信让这句话更加真实。目前,微信支持上传视频、文字、语音、图片,一对一传播的私密性又能够提升订户的报料意愿,每一家媒体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自己的订户报料资源库。

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体大范围“海采”提供了渠道。微信反馈及时、快速、经济,而且形式丰富,当类似“你幸福吗?”这样的大型社会性议题需要进行海采、特别是对时效性有较高要求时,完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

②编辑方式

目前多数媒体的新媒体部门刚刚成立,编辑分工多有重合,同时各类新媒体之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也未能很好地相互联通,与报纸、电视媒体成熟的编辑系统相比,缺乏专业的新媒体编辑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分组管理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将各个发稿中心和记者站存入不同的组,当所属中心或站点区域收到新闻线索时,微信编辑可以立即通过微信与这些记者联系,记者也可以立即通过微信上传文字、图片或视频报道。分组对接功能实现以后,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目前的素材存储和管理功能,微信新闻编辑的成本将大大降低,效率也会大为提升,有利于媒体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新闻产品“36氪”等自媒体账号由于自身灵活个性、亲近网络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对传统媒体的产品设计有所启示。例如,“央视新闻”频道利用自身名牌主播的品牌优势,二次开发媒体自身的新闻资源,可制作一些针对微信平台的独家产品,并注重与电视新闻产品形成差异化,将带来可观的受众回流量。一些都市报的微信平台已经把内容做成导航式的,如《三湘都市报》的微信平台通过手机用户发送“0”开户平台导航,用户接着输入1~8的数字,可以查看本周微关注、收看明哥说事、知晓天气、开怀一笑等;《温州都市报》微信平台的指令导航服务,可以获取温都新闻、影讯、天气预报等。这种分类推送供用户自选的内容,无疑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2)新闻推送:细分式、精准性

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可以获取订户的全部信息,并提供了强大的订户分组功能,可以按地域、性别、喜好、需求等不同的指标分组。这为新闻信息的分组精准推送提供了实现渠道。

分组推送即微信公众平台在群发消息时,可以选择性别、分组、用户所在地区等属性,或者根据消息的类型和地域进行有选择的定向投放,将消息发送给某一类用户。例如涉及北京市的公共政策新闻,其他地区的用户可能不太关注,媒体就可以单独向北京市的微信订户推送;一些地方发生突发事件时,媒体也可以向关联订户发送求证信息。分组推送一旦实现,能够避免用户的信息过载,让媒体的各类信息资源发挥相应的最大价值。(3)新闻接收:用户真正把握主动权

①碎片化地管理时间

目前,微信公众账号订户接收的大多是图文专题信息。图文专题一般分为三级阅读界面(“央视新闻”等少数媒体为二级界面):第一级包含新闻标题、图片和文字导读;点击进入第二级界面,订户可以看到长文的主要段落(或短文的全文);在二级阅读界面的下方,通常包括“阅读全文”的链接,点击进入后可以在原始网页阅读新闻全文。

从下表可以看出,媒体公众账号图文专题三级阅读界面的设置便于订户根据时间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深度,有效管理碎片化的新闻消费时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三级阅读界面阅读用时

②打通客户端,让订户自主选择接收

利用微信推送的信息流量不能太大,否则会对订户带来过大的信息负担和经济负担。与此相比,新闻客户端对新闻的容量更大,但在编辑方法和内容呈现上和微信精选新闻的编辑方式比较相近。“央视新闻”等媒体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将微信与新闻客户端打通,订户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导入到客户端详细浏览,由被动接收转为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接收。(4)用户反馈:为新闻机构提供更多资源

以往,报纸、电视等媒体想要获得受众对于媒体内容的反馈评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电视为例,一直以来用收视率评价节目内容,但收视率的数据是非常粗糙的,很难做准确的数据分析。在微信平台上开发评分功能,或者在每条信息推送之后直接收取用户的私密反馈留言,加以汇总和分析,将使媒体对内容产品与受众需求的契合度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媒体也适合通过公众平台来做一系列问卷调查、栏目测试等,这对新闻内容生产具有极大意义。

二、评论题(80分)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达到106万,录取岗位数为1.6万个,并且报考部门存在冷热不均。据此写一篇800字以内的评论。【分析】公务员考试热是2010年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北大以此为由头出题也是合情合理的,北大新闻传播实务类题目出题的基本思路是以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或新闻传播业界学界关注的热点为由头来出题,例如2012年的走转改是新闻传播业界学界关注的焦点,并非全社会关注的,建议考生抓住这两方面的热点。

评论写作注意事项:(1)观点集中,思考集中,字数要求800字。(2)条理清晰,语言简明,就事论理。(3)评论接近于高考的议论文,基本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写作模式。(4)标题虚实均可,要有新意,让评卷人眼前一亮。(5)首段简要概括事件内容,余下几段分段阐述不同观点并做分析,每段首句均是每段的中心思想和论点。鉴于考试时间紧张,可直接引用材料中的观点做论点,再补充一到两条自己的观点即可。(6)结尾应简洁明了且发人深思。

新闻评论写作训练与提升方法:(1)每天认真看一篇消息和评论,掌握写作技巧,并且积累评论写作论点。(2)多看《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报纸以及《新闻周刊》等节目,帮助积累事件素材及论点。(3)上课。有条件可以参加辅导班或者上自己学校的新闻写作课。(4)练笔。将历年真题练完即可,找老师或者学长学姐修改。

答:示例如下:

国考报名截止 从报名“冷热不均”看全社会追求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呈现的“冰火两重天”局面,今年再次得到证实,而且还愈演愈烈。热门职位如中央部委及其在“京沪广”等地区的部门继续暴热,冷门职位范围则进一步扩大,除了传统的气象局、邮政局、统计局调查队等单位继续遇冷外,一些往年很多挤破门的好单位如国税、海关部门等也无人报考。究其原因,因为今年国考不少招考职位明确注明了“国家级贫困县”、“最低服务期5年”、“工作强度大”等“史上最艰苦公务员”的招考条件“吓退”了考生。

当今的中国社会的职业选择中,很多人认为公务员无疑是最好的“金饭碗”:稳定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几乎为零的淘汰率,所以公考报名成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年轻职员的必选。但是,同样作为国家公务员,有些职位却遭到了冷遇,以致公务员报考形成了严重的“冷热不均”的局面。从对公务员职位报名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社会的追求。

现在很多年轻的公考者,他们渴望待遇好、工作轻松,他们追求“一劳永逸”的生活、向往“安稳”的公务员职位——“高工资、高福利、高稳定性、高社会地位”。对于他们的一些追求,我想也无可厚非,但是他们只想接受而缺少奉献,只想获得而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愿意享乐而不愿意吃苦、总想“一步登天”而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这些都是社会整体“浮躁”的一个反映,而这种“浮躁”的国考报名现象恰恰是全社会追求的体现。

这些年来公众对公务员的极度追捧也该熄火了,至少应该在对职位的追求上有所改变,通过这种改变来引导年轻的公务员们重拾“有抱负、有责任、敢闯敢拼、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老一代公务员精神。毕竟,作为年轻的一代公务员,他们将是我们国家将来“蛋糕的划分者”、社会的管理者,如果一直养成这种“一劳永逸”的公务员,整个社会将会很危险。(文章来源:中广网2012-10-24)

试题点评(1)2011年是北大440第一年出题,反映了出题的特点:题量小,分值大,热点突出。(2)学界关注的热点知识要及时掌握,关注相关老师的论文动态,做到知识的不断更新。(3)理论方面涉及相对较少,重点突出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做的调整。(4)考试题目难度中等,新颖的解题角度是高分的关键,考生要多思考,勤练笔。

2012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一、论述题(70分)

1.微博传播的特点。

2.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

二、写作题(80分)

针对“走、转、改”写一篇800字以内的评论。

参考答案及视频讲解:

北京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试题分析

一、参考教材(8本)

1.《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时评写作十讲》(曹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4.《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6.《新闻传播学重难点50题》(中华传媒网)

7.《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相关资料推荐

1.《中国青年报》

2.《南方周末》

3.《参考消息》学标题

4.《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

5.各种微信账号如钛媒体、虎嗅网,以及北大老师的微博、微信平台。

二、试题特点

1.题型及分值分布

主要题型分为:论述题,写作题。(1)论述题(共2题,每题35分,共70分)(2)写作题(共1题,共80分)

总分:150分

2.考试内容

围绕新闻传播学基础和综合热点来出题,包括:(1)微博的传播特点,35分。(2)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35分。(3)针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写一篇评论,80分。

总分150分。

2012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真题是北大继11年开始招生之后的第二次出题,是北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出题模式的形成阶段,该年度试题集中突出了440出题的两个重点“新媒体”和“时事热点”,其中新媒体方面不仅涉及微博的传播特点,还涉及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本质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内容传播方面的差异。

提醒考生对新的媒介形式的传播特点要有深入的研究,涉及新媒体的其它方面:内容加工、社交、反馈等都应复习到位,做到新媒体方面没有死角。

3.考试重点与方向(1)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内容加工模式(2)传统媒体劣势和改革方向(3)围绕新闻传播学界热点展开评论和分析

三、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

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范围、难易程度等。

2012年北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是北大在这方面的第二次出题,题型和11年相似。不同的是题量上,11年有1个论述题,12年有2个论述题,题量增加了。难易程度和11年相似,属于中等水平。与13年相比,11年和12年都还未涉及新闻传播实务类题目,第二题都是写作评论题,提醒考生复习注意实务类题目,包括:采访策划、内容加工、媒介选择等。

2.本试题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题目比较:题型、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等。

相较于其他几所学校,例如中传、人大、清华的新闻实务题目,北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与热点结合紧密,重点突出,题量小、分值大。

四、北大试题解题思路与步骤

1.四点可以参考的原则(1)有理论、有分析(2)有数据、有案例(3)有观点、有总结(4)有图、有真相

2.答题技巧(1)核心概念带上概念的提出者、词源出处及英文表述。(2)答题时要旁征博引。制造一种读书很多,知识渊博,信手拈来的感觉。(3)考试答题也可以适当做到“有图有真相”,造成眼前一亮的感觉。(4)论述题要层次清楚,有必要将每一个大条目后面都拟一个小标题。(5)尽可能的运用学术化的语言,避免过于直白、不规范的表达。

陌生题目应对:

冷静、拆分关键词、罗列自己知道的知识点、“能得一分算一分”。

真题详解

一、论述题(70分)

1.微博传播的特点。【分析】微博在2011年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很多热点话题:最震撼的莫过于“7-23动车事故”,从90后网友@羊圈圈羊(微博)发出第一条求救微博、到线上线下的救援、微博寻人、追责,事故发生12小时后,微博上讨论量已经突破200万条,过去一年关于“7-23动车事故”的相关微博总数位居年度热门话题榜首。除此之外,微博打拐,日本地震、郭美美事件、乔布斯去世、谢娜张杰大婚、小悦悦引发反思拒绝冷漠、拉登之死、穿越剧《步步惊心》热播。这些热门话题从社会热点到娱乐影视,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巨大影响。所有这一切体现了微博强大的传播能量,引起学界的极大重视。

答:(1)微博的定义

微博,来源于英语词汇Micro Blog,即微博客,又被称之为“围脖”,它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单篇的文本内容通常被限制在140个汉字以内,用户能够通过微博融合的多种渠道(包括网页、手机、即时通信、博客、SNS社区、论坛等)发布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信息,具有内容碎片化、使用方式便捷、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

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交流、交往的技术平台,有着与以往传播工具、传播平台鲜明的、不同的特点,既在技术设置上契合了人性的需求,又在传播功能上契合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需求。(2)微博的功能

关注、发布、评论和转发是微博的四大基本功能,这四大功能在不同的微博产品中皆有体现,大同小异。在新传媒的发展中,微博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大致有三种功能:获取与发布信息、社会性的交往与互动、网络功能的整合与拓展。(3)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

①“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

传统的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其新闻具有完整性并符合主流话语。而微博则是自媒体,没有任何的组织目标和指导方针,它的“碎片化”信息传播迎合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弥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性、即时性、反馈性弱的不足,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微博主随时传播着新闻和评论,见证了事件的发生,评论着事件的真善美等,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顾的状态记录着生活中的大事琐事、思想上的千头万绪并宣泄着自己的情绪,诠释着自己的观点和倾向。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满足了现代社会的信息化需求、符合大众生活的碎片化时间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也淡化了大众传媒的传播者地位,改变了现代社会人们关注信息的方式和习惯,也对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产生了冲击。

②传播过程的互动性

传统的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互动机制较弱,只有简单的读者来信、热线电话等形式进行信息反馈,并且反馈大多是滞后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而微博的信息传播互动性超强,互动过程基本跟随新闻事件发生的始终,这种互动不仅客观真实地传递了信息,也容易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形成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能左右新闻事件的评论,是不容忽视的群体。

③传播信道上的多方式整合

目前,国内的微博基本都可以通过短信、手机、网页、即时通信工具等多种方式发布信息、传播新闻。新浪微博整合的信息渠道和传播方式有桌面客户端、手机上网、在线更新、手机短信、多种即时通信应用、其他网站、其他微博以及输入法更换进行微博的更新等。传播信道的多元化和多渠道整合,有利于信息共享的范围拓宽,使信息发布者便利及时地发布信息,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④病毒式的传播速度

病毒式的传播速度是指信息被瞬间传播扩散,以及爆发式的影响力。这种病毒式的传播速度,使得信息从一个信息节点迅速传播到无数的信息节点,蔓延扩散为大众传播,有病毒性蔓延的速度,有传感器传播的多渠道,这些都是源于工具的便捷、社交群的错综复杂、传播信道的多元整合。

⑤简短写作,快捷发布,实时交互传播

博客为普通公民提供了一个发布新闻的平台。传统博文发布之后,经过网站博客编辑的审阅才有可能把优秀的博文放置到网站博客首页,博文才会被更多人关注到,除此之外,用户只能关注到自己好友的更新。而Twitter作为即时互联网,它发布的消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用户的手机或者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上。不但能关注到自己的好友,还能关注到所有人的最新信息更新。2010年两会期间,很多媒体记者和明星委员就是用微博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并与博友交流互动。

⑥微博社会化、个性化,自媒体特性更加突出

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微博来展开现场报道,会觉得自身和媒介以及新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微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全民新闻时代的来临。同博客之间进行比较,微博更深层次的实现了话语权的下方,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有话可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博客里面精英人物所享有的话语权,表现出了平民化的特点。所有的人员均能够在微博里面表达自身的想法、自己的见闻,并且这一过程的实现也极其简便。用户在发布微博信息的时候不用进行过多的考虑,可以随意的发布,畅所欲言。

因为微博对于用户在信息方面的发布未进行过多的制约,因而和博客进行比较用户能够更加轻易的实现自身的表述,而且微博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化、以及私语化特点极其明显。同博客进行比较,微博则显得更为灵活、及时、以及迅捷。微博是一种自媒体,它和专业化的媒体是不能够相媲美的,可是在传播突发事件的时候微博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预测】出题方向——微信传播:微信以其零资费、功能多、种类全、方便快捷等优势迅速的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它的病毒式的传播特性扩展着其用户群,实时交互信息的能力使得用户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微信用户群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的传播特性和模式(1)传播特性

传播渠道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中介,传播者利用传播渠道可将选择加工的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并引起相应的反应。传播渠道是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的重要一环。微信的产生不断地更新着传播的形式,丰富着传播的内容,提高了传播信息的速度,同时对这些优势的反馈又促进着微信的进一步发展。

①病毒式的用户推广

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好友或与腾讯QQ绑定是微信用户注册登录的主要途径,这两种方式都给微信用户们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即:无论是手机通讯录还是腾讯QQ,用户们都拥有广阔的交友圈,用户登录使用微信就有了大量的好友,用户在使用微信时,可以利用微信的功能,迅速传递给好友。

微信利用病毒式推广方式,使得用户在网络上形成自发传播的推广方式,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传播,让传播数量呈几何级的增长。2011年8月,微信推出7个月左右,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用户达到1500万。到2011年底,不到一年的时间,微信的注册使用用户已超过5000万;2012年3月,经过了13个月的快速发展,微信用户破亿。

②交互跟随性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通讯软件,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不离身成了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随手拍美景、拍美食、拍新闻等成了全民记者的生动体现。移动网络的覆盖为微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与支持;微信的图片、语音、视频等上传功能为信息的迅速传播提供了功能支持,微信的好友交流、实时传递功能又为微信内容的即时传播提供了渠道保证。这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得微信内容实现交互跟随性。(2)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主要是指信息的传播过程,提到传播模式被广泛接受与认可的就是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即: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本文主要以信息的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为切入点,分析微信这一传播渠道的自媒体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三种形态。

①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它由传统的点对面传播发展为点对点传播。如今媒体定义早已广泛化,只要你拥有信息,拥有内容,借助微信,你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平台,成为一个媒体。平民化是自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表现,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成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参与者、传播者。

②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又称小团体传播,介于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之间。每一位成员拥有相对平等的社会地位、分享相对平均的传播资源,每个小组成员均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够体现在最后的决策中。

微信是基于手机通讯录或绑定腾讯QQ获取好友的移动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室和一群人语音对讲;用户使用朋友圈可以跟朋友们分享生活点滴;用户使用群聊功能,可以利用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加入。微信的这些功能都为用户们的小团体传播提供了便利。

群体传播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即传播的内容与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息息相关。用户使用微信可以将与群体内各成员的利益高度契合的内容发到微信上,群体成员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分享评论等方式参与到互动中。

2.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分析】网络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模式。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并不是无可取之处,虽然新闻报道时效性不敌网络媒体,但传统媒体的严谨、深度、公正、客观是任何时代的媒体都应该恪守的。北大这道题其实是想提醒考生,在我们为新媒体摇旗呐喊的时候,传统媒体并不是人见人厌的过街老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新闻报道总是以及时、准确、客观、有效地呈现某一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件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用词准确、角度客观是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体现。(1)新闻报道的含义

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2)新闻报道的特点

传统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尽量真实的提供信息,有一定的准确性、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

①真实性,新闻真实要做到事实真实、总体真实、本质真实。

a.新闻五要素必须明确无误。即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和事情发生的原因必须具体、确凿、不能含糊不清。

b.新闻事实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包括心里活动和思想活动)都不能进行“合力想象”式的报道,更不能搞“创作”式的报道。

c.新闻中引用的数字、引语、用典,以及其他背景材料都必须有根有据。

d.新闻中对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必须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扭曲或变形。

②时效性

a.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及时。根据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b.报道新闻要在真实、确凿和不泄密的基础上求快。

c.要注意掌握新闻报道的时宜性。(3)我国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特点

①要体现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点体现在记者对待新闻事实的报道立场、分析方法与所持观点方面。

②要密切结合当前形势、任务,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报道的主题方面。

③要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内容方面。

二、写作题(80分)

针对“走、转、改”写一篇800字以内的评论。【分析】走转改是新媒体日益强势之后传统媒体为保持自己的公信力而提出的策略,本题考点是走转改的意义和作用,要求考生结合传媒环境的改变做回答,由于这一块被很多考生忽略,难度偏上。

评论写作注意事项:(1)观点集中,思考集中,字数要求800字。(2)条理清晰,语言简明,就事论理。(3)评论接近于高考的议论文,基本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写作模式。(4)标题虚实均可,要有新意,让评卷人眼前一亮。(5)首段简要概括事件内容,余下几段分段阐述不同观点并做分析,每段首句均是每段的中心思想和论点。鉴于考试时间紧张,可直接引用材料中的观点做论点,再补充一到两条自己的观点即可。(6)结尾应简洁明了且发人深思。

新闻评论写作训练与提升方法:(1)每天认真看一篇消息和评论,掌握写作技巧,并且积累评论写作论点。(2)多看《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报纸以及《新闻周刊》等节目,帮助积累事件素材及论点。(3)上课。有条件可以参加辅导班或者上自己学校的新闻写作课。(4)练笔。将历年真题练完即可,找老师或者学长学姐修改。

答:示例如下:

用“走转改”精神打开新局面“思想获得了根基,思考长上了翅膀。”1月12日召开的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一位记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收获。“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深入基层一线,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反响热烈,成效显著。实践证明,“走转改”活动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创新。

新闻工作者跟随边疆孩子在上学之路上跋山涉水,文艺工作者登上乡村露天舞台为农民放歌献舞,学术研究人员深入发展实践在厂矿社区获得一手资料……“走转改”活动中,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在了解国情、记录时代、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可喜改变,描绘出难能可贵的“走转改”精神。响应时代召唤、履行崇高职责,要求我们将这项活动机制化、常态化,把在实践中萃取的“走转改”精神,推向更深层次、引入更大范围。

发扬“走转改”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点,才能获得新进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属于人民、为了人民,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人民至上,永不割断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脐带,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情怀,我们的事业就会有超越一切的强大动力。

发扬“走转改”精神,更有针对性地践行重心下移的价值追求,才能造就新气象。基层是改革发展主战场。宣传文化思想工作者面向基层、深入实践,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精神需求、凝聚人们精神力量。

发扬“走转改”精神,更为主动地贯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取得新成效。多出精品力作、推动问题解决,是“走转改”最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这一活动的生命力所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我们的事业就会有大有作为的美好未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大有可为。新闻宣传工作要进一步“三贴近”,公共文化服务要不断向末梢延伸,理论文艺工作要在大众化中“化大众”,都需发扬“走转改”精神,以沉下心求取广阔天地,以俯下身打开全新局面。

春运一线、建筑工地、边疆哨所……新春来临之际,更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投身广袤大地。只有不断发扬“走转改”精神,让这一活动不断深化、持之以恒、求得实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良好的面貌和崭新的局面,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1-13)

试题点评(1)12年相比11年增加论述题,更加注重新闻传播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考生熟读推荐书目,做到理论扎实。(2)学界关注的特点知识要及时掌握,关注相关老师的论文动态,做到知识的不断更新。(3)传播学知识比重不断增加,考生可以借鉴传播学题目,特别是其中涉及学界热点的题目。(4)考试题目难度中等,新颖的解题角度是高分的关键,考生要多思考,勤练笔。

2013年北京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一、论述题(65分)

请结合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一事,论述网络媒体的作用及价值。

二、操作题

1.简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意义,以及你的评价(不超过600字)。(40分)

2.假如你是记者,根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精神,拟定一个采访方案,包括选题理由、采访计划方案、文本形式等(报纸、电视、广播、全媒体均可)。(45分)

参考答案及视频讲解:

北京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试题分析

一、参考教材(8本)

1.《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时评写作十讲》(曹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4.《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6.《新闻传播学重难点50题》(中华传媒网)

7.《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相关资料推荐

1.《中国青年报》

2.《南方周末》

3.《参考消息》学标题

4.《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

5.各种微信账号如钛媒体、虎嗅网,以及北大老师的微博、微信平台。

二、试题特点

1.题型及分值分布

主要题型分为:论述题,操作题。(1)论述题(共1题,每题65分,共65分)(2)操作题(共2题,分别是40分、45分,共85分)

2.考试内容

围绕新闻传播学综合热点来出题,包括:(1)网络媒体的作用与价值。(65分)(2)新闻评论(走转改的评价)。(40分)(3)新闻实务类(走转改采访策划)。(45分)

总分150分。

考试内容分析及应对:

2013年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相较于2012、2011年的真题,有传承也有改革。传承是在12年考了“走转改”之后,继续将“走转改”深挖,涉及新闻报道策划、评论。

改革是不再明确地让考生回答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而是结合具体事例来分析新媒体在事件发酵的各个环节的作用,难度提升,要求考生对各种社会热点熟练把握。

3.考试重点与方向(1)新闻采写编能力(2)年度热门事件(13年的表哥、走转改)(3)新媒体

三、本试题与其他相关试题比较

1.本试题与其他年份试题简单比较:题型、考试范围、难易程度等。

2013年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与11、12年相比新增了新闻报道策划,要求考生以记者的身份根据“走转改”拟定一个采访方案,涉及选题理由、采访计划方案、文本形式等涉及新闻实务方面的知识。其它两个题型与前两年一致。

难度上,如果根据前两年的考题考生容易忽略新闻实务,所以建议考生根据440考试大纲来准备,做到没有死角。

2.本试题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题目比较:题型、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等。

相较于其他几所学校,例如中传、人大、清华的新闻实务题目,北大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与热点结合紧密,重点突出,题量小、分值大。

四、北大试题解题思路与步骤

1.四点可以参考的原则(1)有理论、有分析(2)有数据、有案例(3)有观点、有总结(4)有图、有真相

2.答题技巧(1)核心概念带上概念的提出者、词源出处及英文表述。(2)答题时要旁征博引。制造一种读书很多,知识渊博,信手拈来的感觉。(3)考试答题也可以适当做到“有图有真相”,造成眼前一亮的感觉。(4)论述题要层次清楚,有必要将每一个大条目后面都拟一个小标题。(5)尽可能的运用学术化的语言,避免过于直白、不规范的表达。

陌生题目应对:

冷静、拆分关键词、罗列自己知道的知识点、“能得一分算一分”。

真题详解

一、论述题(65分)

请结合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一事,论述网络媒体的作用及价值。【分析】该题体现了北大的一贯出题风格,以年度热点事件为案例分析新媒体的作用、意义和价值,核心在于考查对热点事件的了解程度和新媒体的认识,要求考生学习理论的同时知晓热点事件。难度中等,本题考点在于网络反腐,要求考生先解释网络反腐,继而回答网络媒体的作用,最后回归到网络媒体在这个时代的价值。

答:(1)微笑局长事件回顾

2012年8月26日,有36人遇难的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现场,陕西一官员面带微笑的照片成为舆论关注焦点。随即该官员被人肉出为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网友发现,这位“微笑局长”也是一个名表的爱好者,手上频繁出现各类名表,至少有五块之多,消息一经披露,引发了网友强烈的质疑。后网友又发现杨局长的名表并不只5块。2012年9月5日,网友“晨曦微播”在微博上贴出照片,称杨达才的眼镜超10万。同时在该微博后面还配上了杨达才戴4副不同眼镜的图。不仅如此,其系的皮带又被网友扒了出来呈于网民。因“表哥”名表门严重违纪遭撤职和双规。初步调查他至少有83块名表,以及家中与私人场所有大量现金和存款。2013年9月5日上午,“表哥”杨达才案于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杨达才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两罪并罚获刑14年,受贿赃款25万元和504余万元来源不明赃款被依法没收上缴国库。(2)微笑局长一事,充分表现了网络的反腐能力和舆论监督能力。

①网络反腐含义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

②网络的舆论监督

随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网络媒体的突出优势表现在其时效性高、公众参与度高、影响广泛。民众有了表达意愿的更便捷、更隐蔽的途径,网络舆论监督也就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监督形式。近几年,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功效逐渐得以显现,“虐猫”事件、南京“天价烟”和“天价表”事件、“湖南耒阳高考舞弊”事件等都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成功案例,通过这种新式的舆论监督形式,浩大的民意得以聚集,对政府权力运作、腐败问题以及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等进行监督。(3)网络媒体的作用和价值

①网络媒体的作用

a.网络反腐在本质意义上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网络、民意、执政能力。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吸纳了民意表达,有效整合了民众的智慧和意见,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从而对执政、施政行为产生了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微博、论坛等网络民意汇聚的地方,成为很多新闻事件的发源地。

b.网络颠覆了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使腐败无处可藏。网络媒体传递信息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递路径的交互性。在网络信息传递过程中,任何一个信息节点既是接收器又是发射塔,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信息在网络节点间传递时,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将此信息向任何方向传递出去。在这种新的信息传递路径中,政策信息从上往下传递时可以从中央直接通达民众,消除了腐败分子肆意歪曲政策惠民本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腐败分子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寻机腐败的可能性。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

c.网络改变了权力运行上下脱节的异化困局使腐败无力可为。网络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使处于权力顶层的中央权力机关和底层的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不再依赖于处于中层的各级权力机构,因而膨胀起来的中层权力结构逐渐被压缩,原来被中层权力结构分隔造成的上下脱节的权力运行结构逐渐转化为上下交融的权力运行结构,上下交融的权力运行结构符合权力委托代理的本性。

d.网络监督和权力监督部门的互动正悄然改变着我国现有体制下的权力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的网络监督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舆论反腐已经被推到前台,成为约束权力、反腐倡廉的一种手段,这是公众力量积极参与政务的一种体现,也是民众对法律法规按照既定程序运行的监督。

②网络媒体的价值

a.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低成本的特性成为各种信息的汇集地。网络媒体及时、丰富的“信息超市”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使网络监督的优势具有便捷性和广泛性,让公众多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尤其是在加强对官员监管、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反腐工作方面,利用好网络是最有效的办法。杨达才从成为舆论焦点到最终被撤职,每一个环节都有网友参与推动。

b.搭建了反腐举报平台。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网络发现腐败线索、查处腐败案件,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少地方建立完善了举报网站,有的地方还开通了工作QQ和手机短信,鼓励网上举报。杨达才在网民的共同努力下被人肉搜索出名表、眼镜、腰带。

c.提高了案件查办效率。人们通过正常程序举报和曝光腐败分子,往往遭遇官官相护,举报信经常在多次批示后最终落到被告手中。网络举报成本低、速度快、影响大,既利于举报,也利于有关部门调查反馈。杨达才事件得到了网络的强大支持和监督。

d.发挥了教育警示作用。网络反腐不但让贪腐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还让不少“官员”受到警示与教育。网络舆论的警示、教育和启发,极大地促成或正在促成相当一批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网络信息容量大,一些案例直观生动,极具震憾力和警示效果,部分党员干部亲见“人肉搜索”的巨大威力,目睹枉法者声泪俱下的痛悔,他们常常反思,从而受到教育。杨达才绝不仅因为巧合而倒霉。在网络时代,媒体和社会舆论得以更轻易地形成强大合力,直接带来的结果是言行举止恶劣的官员无处藏身,抽着名烟招摇过市的杨达才们,成为舆论监督这一第四权力的祭旗者。

二、操作题

1.简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意义,以及你的评价(不超过600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