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学作文——三年级上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07:42:49

点击下载

作者:作文导师团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跟着课本学作文——三年级上册

跟着课本学作文——三年级上册试读:

01 我们的民族小学

阳阳和我一起学布局这个题目看起来好难写啊。写学校,我知道的就是写学校的景物,写学校里同学们在学习、玩耍。每次让我写,写来写去都还是那几句话。

你说的没错,写学校确实就是写你说的这几个方面。但是怎样把身边的事物合理安排,写出新意,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就是写好作文要思考的问题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好?又新在哪里?

看你这个急性子,一下子想知道两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本文用了“四段式”结构,巧妙布局,层次清楚。围绕“民族小学”,先写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再写课堂上同学们热爱学习,读书声美妙得吸引了山林里的动物们;接着写同学们欢快的课余生活;最后以自豪的感情赞美民族小学。这种“四段式”结构很好学哦!“新”是因为作者用了侧面描写刻画人物。我们先来看一首唐代表现雪下得很大的打油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无一处写雪,又无一处不写雪,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正是巧妙运用侧面描写的结果。快来看看本文作者是如何运用的吧!看来我得赶紧学习一下作者机智聪明的写作方法。月月和我一起学方法1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借鉴点 扣题定位表观点

想要写好开头,最简单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来引出下文,这个关键词往往是题目中的题眼。“我们的民族小学”,题眼就是“民族小学”。你知道为什么要写“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这么多民族都出场,原因就是为了扣中文章的题眼“民族小学”。从他们的服装和动作上,我们是不是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开头就给我们一个观点或者说是感受:快乐。

借鉴点 排比手法,增强气势“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都是排比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气势,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很多小孩子在上学路上都是一蹦一跳的,三个“从”字两短一长,把地点进行了前置,让句子产生了长短结合跳跃的节奏感,读文字的同时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欢快。2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借鉴点 拟声词连接画面,巧妙过渡

别看第二自然段短,它的作用可不小,它是一个过渡段。如果说第一自然段,我们是在欣赏一幅多彩的画,那第三自然段就是要听一曲动听的歌。用“当,当当!当,当当!”这样模拟声音的拟声词连接画面,巧妙过渡到第三自然段孩子们上课的情景。3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借鉴点 侧面描写烘托人物

第三自然段写学生认真上课、课下玩耍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许多的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前来看热闹的小动物都被吸引得静止不动,不忍打扰了;三是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这样的描写方法有它自己独有的名称: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就像你有大名和小名。好的侧面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可以烘托环境,增加情趣,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4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借鉴点 景物描写结尾,定格印象

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结尾采用景物描写,就如画了一张静物写生画,把民族小学的景象定格在了读者面前,也说明民族小学一直留在作者的记忆里,表达出作者对民族小学的难以忘怀的情感。果果和我一起子举例

万众瞩目,齐鼓掌,那一定是表演者太出色了。当我们坐在船上,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说明了什么?是的,说明我们的船太快了。这些都是侧面描写的效果。本文最值得学的就是侧面描写。我们看看以下教材是如何侧面描写的。

例一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检阅》

例二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你一定遇到过大风天吧?风看不到抓不住,怎么来描写风的大?看看同伴们如何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尘土及自己走路的姿势来烘托风的肆意、粗暴。

例文可怕的风◎赵婧维昨天下午,我和老妈去体育馆打羽毛球。打完羽毛球已经四点多了,刚推开门准备回家,就感到一股大得出奇的力量将我粗暴地顶了回来。风开始大起来,馆外的树被摇得东倒西歪,弱不禁风的小草趴在地上,恨不得紧紧贴住地面,才不会被风刮跑。我们回到小区时,天早已完全黑了,风开始尖利地呼啸,抓起大把的尘土肆意向天上扬去。这么粗暴的行为它还嫌不够呢,紧接着又腾空而上,猖狂地回旋着……一时间,漫天飞舞着泥沙,逼得人睁不开眼睛。我和老妈艰难地顶风往家走。风的力气好大啊,我们顶着风头,它也顶着我们,我们就像顶牛一样撞在一起,互相使着劲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结果我们半天才能迈动小半步。风见我们如此执拗,急了,发出像群狼怒号的声音恐吓我们,并指使沙子劈头盖脸地向我们砸来。沙子打在我的脸上,像刀割一样。我赶紧把头向下低了低,沙子“噼里啪啦”撞着我的帽子,让人心惊胆战。终于熬到一个背风的地方,风似乎放弃了与我们的“对垒”,声音也变得像“呜呜”的哭声,我们才得以顺利前行。不料,刚转过一个路口,风又开始发狂。糟了,这可是顺风,风推着我们,我们不由得往前迈了几步。风这下可得意了,兴奋地高叫,声音锐利刺耳,听着就像在嘲笑我们的被动。忽然,猛地来了一大股风,推得我们一溜小跑回了家。窗外,风仍在怒号。我关紧门窗,不禁摇摇头,叹口气,风可真可怕呀!(指导教师:赵霞)

02 金色的草地

阳阳和我一起学布局《金色的草地》是写景的吗?

不是的,这是一篇科普故事类的阅读文章。这类文章一般遵循四个写作步骤:观察现象——提出质疑——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为什么呢?

因为这四个步骤是任何一个科学真理诞生都要经历的过程啊!苹果并不是单单砸中了牛顿,而没有落到其他脑袋上。我猜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后,那个时代里发现苹果落地的人极有可能捶胸顿足,泪洒苹果树下。可谁让他们只观察了现象而未去做后三项工作呢?所以他们永远成不了牛顿。我明白了。如果我们在写金色的草地时只是单纯描写景色,那就只停留在了第一步。月月和我一起学方法1 我们住在乡下……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借鉴点 介绍事物关系

我们看电影,前几分钟通常会在一定的人物关系中让主角登场,这样你才能看懂并初步了解这个人的生活状态。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蒲公英生长的地方,点明了草地和蒲公英的关系,引出作者想描述的内容,为后文的科学现象做了铺垫。2……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借鉴点 神态和动作亲密搭档

抓住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动作或神态描写,写出当时人物的所作所为,能使被刻画的人物像影视画面一样,一下子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描写还有神奇的穿透力,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反映了他们的心理或性格特点。

兄弟俩草地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游戏,写出了兄弟俩的淘气和玩耍的快乐。“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通过神态和动作尽显孩子的天真可爱,互相吹绒毛的有趣一下子跃然纸上!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是亲密搭档,他们很少分开哦。我们熟悉的大作家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你愿意笔下的人物站在读者面前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写游戏或者比赛等其他活动过程时,记得让这对搭档同时亮相哦。3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借鉴点 时间顺序写变化

这段写了蒲公英开花与合拢的样子及对草地的影响。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来写它的变色。蒲公英能随阳光变色,这是它一个隐秘又重要的特点。作者选择这个特点进行了重点描写,让我们发现了蒲公英和草地的秘密。是不是让你印象很深刻?我们在写植物时,可以选择时间顺序、生长顺序、空间顺序来写,选取植物最有代表性的阶段,突出植物根、茎、叶、花、果或者形状、颜色、气味中的某一部分,从而写出植物所独有的特点。4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借鉴点 拟人手法写喜爱

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个事物,你一定希望它能和你天天在一起。如果我们再把这个事物赋予人的动作,即用拟人的手法,那就更能表达自己对这个事物的喜爱之情。“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多招人爱的蒲公英,你是否在清晨的朝阳下,在正午的烈日下,在傍晚的夕阳下发现了它?果果和我一起子举例

这节课最值得学的是抓住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或神态描写,写出当时人物的所作所为。开国将军刘伯承为什么会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他当时的所言所行,无论谁看了,都会送他这个评价。我们总是记得让爸爸妈妈给自己过生日,可当老师问同学们,谁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时,同学们是怎么表现的?我们快来读读教材里这些精彩的段落吧。

例一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却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他恳切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沃克医生愣住了:“你,你能忍受得了吗?”年轻人平静地说:“能。”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他对年轻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沃克医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72刀。”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军神》

例二“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静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他们感到了我的期待。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他们有的低着头,有的望着窗外,所有人都沉默不语。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的生日呢?”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爸爸的身份证!”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提了个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鲁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贵的沉默》不专心是好多同学会犯的小错误,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或神态描写,写出人物当时的不专心?看看同伴们是如何成功做到的。

例文不专心的我◎李晗颀我是一个长得虎头虎脑,每天都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的大男孩。可是这充沛的精力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让我静不下心,不能专心做事。记得有一次,我在书房写作业,爸爸和妈妈在客厅讨论事情。我装着写作业的样子,却竖起耳朵,专心听爸爸妈妈的谈话。咦,好像是在说今年去哪里旅游?我忍不住了,放下手中的笔,一只手撑住椅子,把两只脚慢慢从凳子底下伸出来,踮起脚尖,两只手缩在胸前,蹑手蹑脚地走着,生怕碰到什么东西。走到门口,两只手扶着墙壁把头探出去,看他们在聊什么。突然,妈妈一个转身,发现了我,我吓了一跳,赶紧把头缩回去,飞快地回到座位上坐好,又拿起笔开始假装做作业。妈妈边朝我的方向走,边叹气说:“又不专心做作业了!”晚上,妈妈给我检查作业。“看看,看看!又漏题了!”“这篇阅读理解又只做了一半!”“这里,居然有那么多错别字!”“我又没把你生一半,你怎么做出来的事情都是一半一半的呢?”听着妈妈一声比一声高的批评,看着妈妈愤怒的样子,以及本子上大片大片的红叉叉和问号,我的脸羞得像个红石榴,真是无地自容啊。这都是不专心惹的祸!现在我正努力改掉粗心和不专心的毛病。(指导教师:陈燕)

03 爬天都峰

阳阳和我一起学选材既然是描写爬天都峰,为什么作者不重点写爬山的过程?

一块漂亮的布怎样成为一件漂亮的衣服?说不好。先量尺寸再做吧?

裁缝做衣服的时候都要先量好身体的尺寸,在布料上裁好样子,再进行缝纫。哪一步最能反映一个裁缝的水平呢?就是裁剪这个环节。这篇文章最想表现两个人不畏艰险、相互鼓励的精神品质,因此,怎样爬天都峰并不是重点,一老一小的对话才是全文的重点。作者真是个写作方面的好裁缝,他多会剪裁啊!如果这篇课文也像你平常看到的许多作文一样,选择写爬山过程中的艰难,就没了新意。我也要留心“剪裁”,学习独特的“服装款式”!月月和我一起学方法1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借鉴点 开头简单明了

作者开头只用了一句话,交代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没有像我们看到过的一些游记文章,开头先交代景点所在的位置等信息。这是因为黄山很出名,用不着过多介绍它所在何处。如果是大家不熟悉的地方,或者是国外的景点就需要介绍了。另外,作者之所以这样简短开头,还因为他想在有限的字数里重点描述后面的对话。2……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借鉴点 反衬凸显气势

如何写出天都峰的山势?抓住高、陡两个显著特点,用周围的事物进行比较反衬。高:在云彩上面;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最后配以自己“真叫人发颤”的心理感受。简简单单,眼前却一下子出现了天都峰的高陡险,让人心揪了起来。3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4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5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6~7……8……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9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10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借鉴点 对话深化主题

前面已经说过作者匠心独具巧剪裁,没有介绍爬的艰难,而是把重点放在一老一小的对话上。既然文章的主题是想表现人的精神品质,怎样来深化这个主题呢?作者巧妙地选择了对话这个角度。爬之前的对话,爬上后的拍照、谈话,一前一后,从对话看出人物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由最初的吃惊到彼此鼓励,再到最后的欣喜和感谢。对话描写,带我们一步步深入人物的内心。爸爸最后的语言描写更是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题。果果和我一起子举例

表现一个孩子保护小动物的文章真不少,可唯有《这条小鱼在乎》让我过目难忘。爱国是常见的话题,《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中作者只选择了一个场面,就让人深有感触。这些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作者会巧妙剪裁材料。

例一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儿,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儿,并且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儿,你怎么救得过来呢?”“这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长春版三年级下册《“这条小鱼在乎”》

例二乘客们见到船舱里有这样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都非常奇怪,主动询问他的情况。少年本来不想说,见他们很关心的样子,只好把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讲了出来。那些人听了,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很响地扔在桌子上:“给你,拿去!”少年低声道谢,从桌子上捡起了硬币。他的衣服太破了,他还想给父母买点什么,这两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少年回到自己的铺位,躺了下来,拉上了帘子。那些人继续喝酒、聊天,他们不再谈论少年的事,而谈起了他们要去的意大利。看样子他们并不是第一次到意大利去。他们先是抱怨旅馆不好,交通太差,后来越说越起劲,把意大利说成了世界上最糟糕的地方。“肮脏的国家!”一个说。“愚蠢的国民!”另一个说。“可恶的……”第三个的话还没有说完,一旁的帘子突然拉开,一把硬币扔了出来,劈头盖脸地砸在这些人的头上、肩上。热那亚的少年跳下床,站直了身子,大义凛然地说道:“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刮痧,是我们中医的疗法。描写自己用刮痧来治病,这关系到医学知识,好像有点难度哦。看看潘同学是怎样巧妙剪裁材料,重点描述自己刮痧过程中的紧张,让我们从中了解这一伟大的中医治疗过程。

例文刮痧◎潘禹廷免疫力很强的我,还是未抵住流感的猛烈攻势,又是鼻涕又是泪,头昏脑涨上不了课。熬过一上午后,我终于向病魔投降了。妈妈决定试试传统中医疗法——刮痧。这个时候,我已高烧39.5度了。我迷迷糊糊地在脑子里搜索“刮痧”这个概念,第一个想到的关联词就是“恐怖”。我苦苦哀求道:“妈咪,可以不去吗?”妈妈明显在恐吓我:“如果不刮痧,就只能打吊针了。打一次吊针,大脑停止发育7天。”剧烈疼痛和大脑停止发育!面对这“生死”抉择,长痛不如短痛,我当然是选择向现实妥协。经过30分钟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金三角那家小得可怜的诊所。一张小床、一扇暗门和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很像某个科学怪人的实验室。仅有的一位男医生,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挺年轻。过了一会儿,医生让我趴下。我一惊,虽说是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也不禁暗自捏了一把汗。不要紧张,不要紧张!我一个劲地在心里给自己鼓气。深呼吸,好,平静些了。我这才小声地说:“刮吧。”医生手持玉片(看起来像是)开始刮了。“啊!”随着一声尖利刺耳、经久不绝、响彻云霄的惨叫,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刮痧正式开始。“玉片”每刮一下,我的皮肤就像被热水烫了一下。钻心的疼啊!我直接忍不住了,泪流满面,叫得一声比一声惨,背上的印子一道比一道红(事后照镜子看到的)。此时,除了疼痛我什么意识都没有了。我只是机械地连续着大声喊:“轻点!”大夫好像没听到,继续聚精会神地刮着。我无语了,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拜托了。这一口气,终于让我挺过去,刮痧结束了,呵!大夫说,如果还烧,晚上就再来一次。我当即吓出一身冷汗,一定要坚持住,别烧!回家时,我感觉好多了。妈妈很在行地说:“这是把体内的毒素排出来了。”哦,“无毒一身轻”,刮痧成功逆转病情。只是,我再也不想去刮痧了。(指导教师:夏丽萍)

04 槐乡的孩子

阳阳和我一起学立意

写人的文章只是为了告诉我们某人做了某事吗?是吧?我也不是很确定。

好诚实!这是你最让我欣赏的品质。如果让我来写你,我一定要把你诚实回答问题这个品质写出来。这么说,我会红霞满脸飞哦。还是快点告诉我答案吧。

写人文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这样你才能更加真实地了解某个人或某群人。作为读者,才能学习他人的长处并从中受益。《槐乡的孩子》是写人的课文,那是为了表现槐乡孩子的某种精神品质了?从题目来看,这品质大概跟槐树有关。

聪明啊,哈哈,今天真是惊喜不断噢。我们一起,看看应该学习槐乡孩子的什么品质吧!月月和我一起学方法1 槐乡的孩子……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借鉴点 类比式开头简单好懂“就像……离不开……”的句式是类比式,从大家熟悉的自然现象、物品引入,和文章要写的物品进行类比,确定文章的主题,亲切自然。

我们来写个这样的开头好不好?先想想哪些东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的?小伙伴们,句子接龙开始啦:“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青蛙离不开池塘,骆驼离不开沙漠……”2 八月……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借鉴点 含蓄地表现人物品质“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抓住了这个句子,也就抓住了文章立意之所在。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写成“槐乡孩子懂事、吃苦耐劳”行不行?也是可以的,只是不如作者的句子更含蓄,更能与“槐乡的槐树”联系起来。记得文章的开头吗?“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看,前后文是关联的!3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4……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

借鉴点 围绕中心句描写

写天气不要只写“热”“冷”这样笼统的词,要把某种天气里各种事物的表现写出来,最好是选择大家熟悉的事物进行描写。如“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这都是农村里最常见的事物,它们把夏天的热刻画得真实细致。

天气的描写与人物的出场是紧密相连的,往往是为了衬托人物而写。“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与环境的热形成对比。对比的目的当然还是为了反映槐乡的孩子勤劳能干、自立自强啦。前面小阳阳告诉过你哦,写人的终极目标就是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一切的描写全部都为这个目标服务。果果和我一起子举例

通过前后有关联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是写人成功的关键。其他课文是如何成功描写人物的呢?

例一我给了他1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小男孩要见我。小男孩被带进来了。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才问:“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是的。”“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珊迪》

例二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少年王勃》你的身边一定有很多喜欢看书的小伙伴吧?看看同伴们是如何通过前后有关联的事例表现人物爱读书这个精神品质的。

例文“书痴”哥哥◎张庭瑞我的哥哥瓜子脸,眼睛大得出奇,瞪起人来好像用放大镜把他的眼睛放大了一样。他很爱看书,结果看成了个戴着宽边眼镜的“四眼小子”。因为一看书就忘我,人送外号“书痴”。哥哥看书非常快。那本《决战》有六百多页,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他只看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如果你以为他是瞎看就错了,他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人物关系说得头头是道,是不是很厉害?哥哥一看起书来就完全投入,根本听不到外面的声音!昨天晚饭前,《绿山墙的安妮》刚到货他就买了。他匆匆打开书,眼睛都亮起来了,像捕到猎物的狮子一样,一把抓起书,翻开第一页开始认真地阅读起来。我和妈妈看小品时乐得嘎嘎笑,我叫哥哥:“哥,快来看小品,逗死了。”连叫三遍,他根本没反应。我以为他不爱看,后来问他,他说根本没听到我叫他。若有人在他看书时打扰他,他还会暴跳如雷。有一次,他在看书,我本想吓他一下,谁知我刚走进书房一步,他就严肃地说:“走开,别打扰我,否则别怪我大义灭亲!”我站那里没动,这下可不得了,他把书一掷,站起来,叉着腰,瞪了我一眼,上牙磨着下牙,吓得我赶紧溜了。家有“书痴”,痴得执迷,痴得可恨又可爱。(指导教师:赵霞)

05 灰雀

阳阳和我一起审题目以动物的名称做题目,是要写小动物吗?

通常来说是这样的。但也有以动物名称来写事写人的。写事既可以写动物之间的,也可以写人和动物之间的。像大家都很喜欢的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不仅是对动物社会的描写,还反映了动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引起人类的思考。也有个别是通过动物来写人的,借物喻人。本文是写事的,以灰雀为线索来写一件事。以灰雀为线索?是什么意思?

先思考一个生活小常识,有许多颗色泽明亮的珍珠,怎样才能让它们成为漂亮的项链?用一根线或绳把它们穿起来。

正确。珍珠穿项链,全凭有根线。文章的线索就如穿珍珠的线。本文就是把灰雀作为线索,围绕灰雀讲述一件让人有所触动的事。月月和我一起学方法1 有一年冬天……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借鉴点 形体描摹写动物,人物动作表爱意

交代灰雀的数量、颜色、跳动和歌声,如此细致地描摹灰雀,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爱上这三只灰雀。那写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做什么?是为了通过列宁的动作来表现他对这三只灰雀的喜爱之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进展做铺垫。2……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3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4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5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6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7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8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9 列宁问:“会飞回来?”10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借鉴点 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列宁与孩子四说三答,润物细无声,以对话为主线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写人物对话时配合说话内容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能让我们看出情节在进展,人物的心理在变化。11 第二天……12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13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借鉴点 开放式结尾,设置悬念

故事叙述到最后,看似没结束但又结束了。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就如同山水画中的留白,故意留出空白,笔未到意已至,让人遐想,引人思考。果果和我一起子举例

这节课最值得学的是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大多数故事情节都是借助对话来推动和完成的。我们看看以下教材是如何写对话的。

例一“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

例二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儿向山谷里飞去。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鸟儿向村子飞去。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小伙伴们之间难免会有小摩擦,但基本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看看迟同学是怎样通过对话来表现小伙伴之间的故事的。

例文与捣蛋鬼对弈◎迟帅辰我正在专心致志地写暑假作业时,小明很无聊,跑来和我讨论电脑游戏。一进屋就对我说:“迟大帅,我电脑游戏已经有10个100级了!”我心不在焉地应付了一声:“噢。”继续写着我的作业。小明不耐烦了,伸出了像老虎一样的爪子,抓起了作业,一个360°大翻身跳过桌子,把我的作业带到了楼上。我被激怒了,两眼冒火,大声喊:“晒你武功强呀,给我把作业本拿回来!”小明见大事不妙,立刻逃跑。我也不是吃素的,一个翻身,跃过桌子,使出“凌波微步”,飞速冲向小明,我边跑边喊:“小明,你给我回来!”我冲到楼上,可他藏东西的能力太强,我东找西找,南找北找,还找不到。“可恶!小明,把我的作业交出来!”“你得先交‘人质’才行!”小明狡猾地说。“噢?什么人质啊?”我反问。“那就是……”“你别卖关子了!”我大声呵斥!“那就是你呀!和我讨论电脑游戏!”小明说。“哎,好汉不吃眼前亏,讨论吧……”我还没说完话,就看见小明奶奶冲着小明大声训斥:“快把人家作业交出来!”“不,我就不!”“为什么?”“为了和他玩电脑。”“不行!快点儿还!”……最终小明把作业还给了我。“啊!作业本破了!”我生气极了。可看到小明那嬉皮笑脸的模样,我无奈地摇摇头,找个透明胶带粘好了。(指导教师:赵霞)

06 小摄影师

阳阳和我一起审题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摄影师》,应该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文中写的是事,而且根本没表现男孩摄影?

学会质疑,是我们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小摄影师》这个题目确实应该斟酌更改,因为这是一个写人作文的题目,实际上课文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根据课文内容,我们更改一下题目会更合适,如改为《拍照》等。读完课文,你知道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如果从题目看,应该是小男孩;可从文中看,是高尔基。

回答正确,加十分。假设课文是一篇写人的作文,我们也不应该用《小摄影师》做题目,因为题目要表现主要人物。如果是一篇命题作文,写自己和某人之间发生的事,我们得以主要人物为题。月月和我一起学方法1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借鉴点 “四要素”开头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章开头方法,直接在开头交代“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做准备。2 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人行道边上坐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3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4~8……9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10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11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借鉴点 言为心声,看对话分辨人

好的对话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即看出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和内心。“小男孩哭着说”“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这些对话内容前的提示语,就能看出男孩和高尔基的年龄和内心。请你找找书上这一部分,还有哪里灵活运用提示语,由语言描写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

描写对话时,怎样才能让读者感觉到人物的内心和性格呢?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也许会给你更多的启发:“作者用对话表现人物的时候,恐怕在他自己的心目中,是存在着这人物的模样的,于是传给读者,使读者的心目中也形成了这人物的模样。”看来,只要你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写时在心里不断揣摩要写的人物,让人物先在你的心里对对话,再落到笔下,就能把人物的对话写活。

准备一个素材本,多听听身边人说的话,随时记录下来,写的时候就可以拿来用哦。12 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13~14……15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借鉴点 留个小尾巴,结尾有悬念

影视大片中都会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为拍续集留下伏笔,同时也让观影人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一个好故事的结尾一定是有广度的!正因如此,本课的结尾使本课成为续写的典范之作,我们可以根据高尔基说的这句话来猜测那个小男孩最后来了没有?小男孩成功拍照了吗?他和高尔基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果果和我一起子举例

有个叫黄子云的同学去给妈妈打电话,为什么话筒里传来的是机器的声音:“下面音响10点32分10秒……”好奇怪!嫌葡萄酸的狐狸吃到了葡萄吗?不知道故事的结局,才有续编的机会啊。一个有悬念的结尾,会让我们有期待……

例一黄子云对高年级学生笑了笑,继续对着话筒:“妈妈!我要去上课了,妈妈!早上我很乖,我每天自己穿制服,自己冲牛奶,自己烤面包,还帮爸爸忙,中午我去楼下张伯伯的小吃店吃米粉汤,还切油豆腐,有的时候买一粒肉粽……”不知怎么的,黄子云清了下鼻子,再说话时声嗓变了腔:“妈妈!我,我想你,好想好想你,我不要上学,我要跟你一起,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你在哪里?妈妈……”黄子云伸手拭泪,挂了电话,话筒挂上的一刹那,有女子的语音自话筒中传来:“下面音响10点32分10秒……”黄子云离开电话,让清清的鼻涕水凝在小小的手背上。——人教实验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打电话》

例二饥饿的狐狸越过果树园的墙头,看到了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唯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眼睛看见,牙齿可咬不着!狐狸白费了一个钟头,它只好走了。它愤愤地说道:“算了!虽然看上去挺好,实际上却都没有成熟!没有一颗不是酸的!我又何必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咯地发响呢?”——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葡萄是酸的》有的时候,让作文的结尾留个“小尾巴”,会让人禁不住去猜想后续会发生什么,让读者带着悬念有所期待,是不是会有点小得意?看看同伴们是如何做到的。

例文由下棋学到的◎吴梓杰晚饭后,我和爷爷的象棋大战又开始了。一开始我就调兵遣将,发起猛攻,让自己的“兵马”齐齐上前,“炮”轰“马”,“车”吃“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爷爷的棋子一个个都变成了我的俘虏。不一会儿,爷爷手中的可用之将所剩无几,只有防守之功没有进攻之力。我胜券在握,不禁得意扬扬,抓起茶几上的苹果吃起来,还不忘感叹道:“嗯……啊……好好吃……”就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爷爷把“炮”打到了我的“将”前面。我不以为然,根本没把它放眼里,心想:这又构不成威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所以当爷爷的“马”一拐一拐吃我的“兵”时,我还在继续加紧进攻。等我发现危险的时候,我的“小兵”已经全部壮烈牺牲了。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听爷爷大喊:“将军!”说时迟,那时快,他的“马”突然窜到我的“将”前,让我一下子措手不及。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爷爷一个马后炮彻底将我“将死”,我只得乖乖投降。我垂头丧气,疑惑不解。明明形势大好,为什么还是大败收场?爷爷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摸着我的头,笑呵呵地说:“知道我为什么能转败为胜吗?你以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沾沾自喜地向爷爷全力进攻,却不记得要保护好自己的营地,这就给我提供了最好的反攻机会,我当然就趁虚而入了呀!”我一边整理着棋盘,一边想着爷爷刚才的话。正所谓“骄兵必败”,从小我就听过《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兔子之所以输就是因为它太骄傲了呀,我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呢?我理顺思路,再次邀请爷爷开局……(指导教师:杨翠芳)

07 奇怪的大石头

阳阳和我一起学构思石头怎么和人联系上了?

别小看这块石头,就像我们在《金色的草地》中讲的,任何一个伟大的发明创造可都是来自于一次小小的观察疑问。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那我从现在起也要勤看苦思啊!

必须的,这样课文就没白学。我们来比较两个题目,《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哪个好?《奇怪的大石头》好,让我感觉很奇怪。为什么要写石头?石头有什么奇怪的?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对一块石头产生疑问——因为对石头的疑问请教师长——学习考察中思考和石头有关的疑问——揭开对石头奇怪的谜底。一块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更联系着李四光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执着追求获得成功的一生。这是一块多么有代表性的石头!它不仅仅是一块石头,更彰显了科学研究所必备的探索精神。发现事情前后内在的关联,以一个巧妙的角度来构思全文,是我们要铭记和思考的。月月和我一起学方法1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借鉴点 概括式开头,交代人物身份

小学生的作文,好的开头都是简短有力的。一般情况下,有一两行就可以。写名人,开头记得要交代他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有什么成就。与此类似的还有《为中国人争光》的开头:“童第周,我国现代著名的生物学家。”《茅以升苦练记忆力》的开头:“茅以升是我国第一位著名桥梁专家。”2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借鉴点 倒叙引入故事

电视台采访奥运冠军,通常会先播放奥运冠军在领奖台上那一刻,之后会再回放冠军夺冠的精彩瞬间,或者回忆冠军的成长过程。这就是倒叙,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讲述整个事件的过程。李四光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肯定与他的成长故事有关。“小时候”,就是引入倒叙的过渡语。3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4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5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6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借鉴点 无提示语的对话紧凑、直接

大部分的对话描写都带着精彩的提示语,以便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语气和神态等。可这篇课文中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只有第一处带提示语,其他都没有。是不是有点儿奇怪?这可是作者刻意为之啊。这是由他们当时对话是问与答的关系决定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反应敏捷。如果我们再给加上提示语,就使语速放缓,不能突出人物的快速理解和提问。7~8……9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10……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借鉴点 略写烘托主要事件

作者想表现的是童年的李四光,所以李四光童年之后的多年奋斗一笔带过,略写他后来的执着追求,能烘托主要事件和人物,使叙述更完整,从而为突出中心服务。果果和我一起子举例

五颜六色的泡泡在空中飘浮,是吹泡泡最开心的时刻。运动员跑步时最精彩的情景是什么时候?冲刺的那一刻如果摔倒了,你会重点表现哪几步?这节课最值得学的是叙事时的详略得当。我们看看以下教材是如何写的。

例一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小球,四散纷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儿,会扯得又长又圆,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了下来,水珠洒到我们眼睛里。大家都赶忙低下头揉眼睛,揉出了眼泪。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吹泡泡》

例二比赛正值闷热的夏天,马拉松运动员杜伦多·派特利虽然一路遥遥领先,并第一个跑进体育场,但因体力消耗太大,他晕倒了。这时,一位大会医生冲进场地,把派特利扶起来。于是,一个历史性的场面出现了:派特利用蹒跚的步伐顽强地向终点跑去。在这短短的最后路程中,他五次摔倒,又五次咬紧牙关爬起来。此时此刻,全场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派特利那艰难的脚步上。一步、两步……人们多么希望这位坚强的人能胜利到达终点,但是,派特利实在太累了,在离终点只有15米的地方,他再次晕倒。这时,工作人员又一次冲进场地,架起了派特利,并搀着他跑过了终点。霎时全场掌声雷动,在场的观众无不为派特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次著名的冲刺》课余生活充满了乐趣,可我们总不能把所有的课余生活都写一写吧?看看同伴们叙事时如何详略得当,选择下象棋来表现课余生活的乐趣,写出下象棋时的精彩。

例文课余生活“杀”起来◎刘钊琦我最近迷上了“车马炮”,找到对手就会“杀”起来。不管谁到我家来,我都会叫阵,对方只要应战,我们就会“杀”上几盘,非“杀”个人仰马翻、你死我活不可。由于我总纠缠着会下象棋的熟人过招儿,我的棋艺越来越高了。有一次,我还“杀”败了一个五年级的“高手哥”呢!提起这事儿我就得意,还是让我给你讲讲我光辉的“战斗历程”吧!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我又和伙伴们在棋盘上叫起阵来,那些伙伴哪是我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我“杀”了个片甲不留。盘盘都是稳胜,一点也不刺激。没想到正在这时,传说中的“高手哥”竟然也闻声而来,他看着我得意扬扬的样子,一脸揶揄地说:“喂,小子,听说你棋艺不错,敢跟俺这高手比试比试吗?”“哼,谁怕谁,比试就比试!来!”我们就这样“杀”了起来。按规则,红棋先行。面对强敌,虽然不知道怎么走第一步棋胜算更大,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镇定地用“当头炮”冲锋。“高手哥”一看,也不甘示弱,立刻“放出”一匹“战马”迎头拦住去路。我马上派“车”上阵,他随即组成“连环马”。就这样,兵来将往,“战斗”越来越激烈……终于,我的两个“车”费尽千辛万苦,突破了重围,一个杀气腾腾地立在“老将”旁边,另一个则虎视眈眈地跟在后面。而他的中军帐里只剩下光杆司令了,怎能对付得了我的“连环杀”呢?“高手哥”脸都拉长了,嘴里嘟囔着:“切,今天真有点背,在小阴沟里翻了船……哥今天状态不好,一盘不算,改日再战!”看着“高手哥”悻悻离去的背影,胜利的喜悦涌上我的心头。我赢啦!哈哈哈……充满“杀”气,充满挑战,充满活力……课余时间,我爱下象棋,“棋”乐无穷。(指导教师:汪海燕)

08 我不能失信

阳阳和我一起学结尾写一篇蕴含道理、有意义的文章,你在结尾会怎么写?

我会在结尾写上这件事让我知道了什么道理,或这个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哈哈,果然和料事如神的我想的一样,你用了“尾巴式”结尾,把道理生硬地挂在结尾处。

此话怎讲?愿闻其详。以这篇课文为例,比较一下这两个结尾哪个好。A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B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个守信用的人吧。

直觉是A好。B有点儿太“高大上”了。慧眼!好的意义、道理要隐含在故事里,读完故事,不说你也知道。没必要在结尾硬给加上个看似很有道理,实则很生硬的总结。月月和我一起学方法1~2……3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4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庆龄说。5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父亲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6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7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篮,好吗?”妈妈在一旁说。8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9 “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10 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

借鉴点 学会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

说一句话,得由两部分组成:“谁说的?”“说什么了?”其中“谁说的?”这部分就是提示语,提示你说话人是谁,说话人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即说话人当时做什么动作,有什么神态。

这篇课文的对话把提示语分别放在了三种位置。第一种,提示语在前,如“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第二种,提示语在后,如“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第三种,提示语在中间,如“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

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也是有变化的,这可是我们平日作文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当提示语在前面的时候,话语的前面是冒号;当提示语在中间的时候,后半句前的标点是逗号;当提示语在后面的时候,标点符号是句号。但无论提示语位置在哪儿,都要记得用双引号把说话内容引起来。

这三种提示语的位置有什么区别?我们看看开会时什么人坐前面就知道了,重要的人物在第一排。提示语在前就是为了突出提示语;提示语在后为了突出说话内容;提示语在中,一般是为了突出前后的说话内容,提示语在中间起过渡衔接、停顿的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没有提示语的,为了使对话干脆、流畅、果断、急切,直接是对话连着对话。

借鉴点 恰到好处的动作与语言描写互为补充“当父亲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个动作弥补了人物语言所未能达到的效果,更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庆龄的态度。结尾“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这是对自己选择留下来的肯定,突出了人物守信的优秀品质。果果和我一起子举例

交叉使用提示语的位置,可以让文章看起来错落有致,更有层次感,而且也便于突出不同的内容。这节课最值得学的是提示语的三种位置。我们看看以下教材是如何写的。

例一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当然可以。”父亲痛快地回答。我被他们的对话惊呆了。我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更让我无法明白的是,爸爸居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琳达,”父亲坐在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原来,他和妈妈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

例二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儿,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儿问大家:“这幅画儿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画杨桃》一个温柔的妈妈谈话技巧都是很高的。看看同伴们如何巧妙运用提示语写母子对话。

例文我的妈妈◎阮菲杨我最爱我的妈妈了。她留着一头金黄的短发,显得干脆利落;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上去异常美丽;嘴角总是挂着微笑,让我觉得妈妈是那么亲切。妈妈很注重培养我的良好品德,教导我做人要诚实。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见妈妈没发现,就悄悄地溜回了房间。看着满地的碎片,妈妈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拿来了扫把把碎片清扫干净。我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总觉得忐忑不安。晚上,妈妈来到我的床边,一边抚摸着我的头发,一边轻轻地问:“这花瓶是谁打碎的?”“不是我,是哥哥干的!”我赶紧狡辩。妈妈盯着我看了很久才说:“是吗?早上哥哥一直在房间里学习,花瓶怎么会碎呢?”顿时,我慌了,低下了头,涨红了脸。妈妈看了看我,语重心长地说:“花瓶碎了是小事,而勇于承认错误却是大事。”这下我更无地自容了,心中懊悔万分,哭着向妈妈承认了错误:“花瓶是我打碎的……”我以为妈妈会厉声呵斥,没想到妈妈却紧紧地抱住我了,轻声细语地说:“我就知道我的宝贝最勇敢了,做错了事一定会承认的,你没让妈妈失望,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我羞愧极了,内心却是暖暖的。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关心、呵护我的妈妈。我永远爱她!(指导教师:赵娟平)

09 古诗两首

阳阳和我一起学古诗

古人写的诗好难懂啊!他们用那么精练的语言表达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每次读诗,我都要透过文字猜想背后的意思,真是费劲。古诗里到底有什么样的写作规律?

古诗里也有作文真经。一首古诗本来就是一篇高度浓缩的作文。他们也是在按照一些巧妙的方法在写作,要不,怎么能出那么多诗人,留下那么多的千古名句?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后来,我发现大部分的古诗貌似写景,其实不然。诗人往往根据眼前景象表达内心情感,通过想象营造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景物。既把看到的真实景物写出特点来,同时适当巧妙地融入一些与眼前景物相关的内容,如回忆、联想、想象,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等。

哦!你好厉害噢!我们一起去找找古诗里的作文真经!月月和我一起学方法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借鉴点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萧萧风声,顽皮儿童,都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三四两句写儿童兴致高昂地夜捉蟋蟀,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忆、留恋。而这一切动态情景,都发生在只有一灯明亮的静夜,就愈加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寂静及诗人怀乡的孤单和悲伤。

借鉴点 幻影大法,虚实结合

诗之美,并不完全是因为描写了真实,而是添加了诗人的想象,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是实在的事物,虚是作者因所见而生发的想象或引发的内心情感,如同幻影,通常是用比喻、拟人、反衬、对比等修辞方法来表达。如“秋叶”“秋风”“秋声”等所见所闻全是写实,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是作者内心的情感,是虚写。

借鉴点 隐身术(比兴)

咱们国家的全部诗歌,写作方法概括到不能再概括,只有三个字:赋、比、兴。这首诗最明显的就是比兴,所谓比兴就是一种隐形术,把自己想讲的情感不直接说出,而是把它隐藏到景物描写中,让读者从字里行间去感悟。融情于景,景有限而情无限,诗歌的美妙就出来了。(第二首略。)果果和我一起子举例

描绘几棵小白杨树在沙漠中成长的情景,还暗含了一位父亲的期待。一种叫桃花心木的树,竟然在指喻人的生活。这节课最值得学的是比兴,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我们看看以下教材是如何写的。

例一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白杨》

例二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在妈妈的长发里,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我们的小作者很会借物——妈妈的长发,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温情的文章。

例文妈妈的长发◎胡宇强小时候,妈妈的长发是我的“玩具”。“一个、两个、三个……”哎呀!十根手指不够用了。“哈哈哈……你这个小笨蛋。”妈妈嘲笑我,“我帮你数,十一个、十二个、十三个……”“停停停,不是一个头发,是一根头发。”我得意地纠正妈妈用错了数量词。妈妈重新开始数,我摇摇头:“这样的方法太笨了,妈妈真是个大笨蛋,我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呢!”妈妈一头雾水,好奇地问:“什么好方法?”“拔头发。”我又继续讲解,“只要把头发拔得只剩下十根就可以了。”妈妈一听,吓得赶紧跑。“小笨蛋”在后面追,一会儿跑到床上,一会儿又跳到地板上,整间屋子里都洋溢着我们俩的笑声。长大了,妈妈的头发成了我的“按摩器”。当我狼狈地回到家,一头栽在床上,上课真累呀!“胡宇强,别睡呀!”随着这一句话,我脸上突然觉得有股沙沙的感觉。我睁开眼睛,只见脸上有一片会动的“黑森林”。再向上看,原来是妈妈,她正用温柔的眼睛看着我,卷卷的“方便面”正在给我“按摩”呢。正在回想呢,听着妈妈喊:“过来,帮妈妈剪掉这根白头发。”现在的我,反倒真开始了小时候开玩笑时要做的事——拔头发。可我再也笑不起来,看着妈妈的白发,我知道,我在长大,而妈妈在衰老……(指导教师:赵霞)

10 风筝

阳阳和我一起学选材

学校老师经常会让我们写《童年趣事》《快乐的课余生活》等命题作文。很多同学觉得这类题材写烂了,没什么新意。今天我们来看看大作家是怎么写童年快乐的。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放风筝。

不只是“放”这个过程,课文围绕“风筝”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嗯,是的。作者把小时候放风筝的事情写出来,这就是童年故事。文章中描写的经历和你放风筝的经历一定不一样,真实独特的经历是最好的题材最好的趣事。写童年趣事,最要紧的就是从细小的事情入手,越是小题材越能打动人。月月和我一起学方法1……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2……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借鉴点 给风筝起个名字

一只叫“幸福鸟”的风筝,是不是让你觉得它不仅仅是风筝,还寄予了孩子们的憧憬和希望。这只“幸福鸟”可不只是在开头起个名字就飞走了,它还在文章的结尾处让孩子们去寻找。聪明的你,如果再仔细地寻找一下,会发现文中都是这只“幸福鸟”飞过的足迹。如果你写一种景物,不妨给它起个特别的名字,最好让这个名字还代表了你某个小心愿、小秘密,读者会觉得很亲切!3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4……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借鉴点 用连续性动词写过程

放风筝是个要跑来跑去的活动,描写这样的过程当然也得让动词在文中跑来跑去。我们去找找那些像风筝一样在文中跑动的动词吧:托、牵、站、说、一紧一松、凌空飞起……风筝不是乱飞的,它得有根线。动词也不是乱用的,它们得听从指挥,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性地表述。动词们的指挥官就是作者心中想要表达的中心,这个指挥官可能是人物,可能是景物。这篇课文中的指挥官是放风筝的孩子们,是为了写出他们天真快乐的生活和心情。5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6~7……8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借鉴点 来个省略号,结尾意味深长“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找风筝的过程也是放风筝这美好游戏的一部分。一个省略号,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幸福鸟”究竟找到没有?小伙伴们会伤心还是会充满希望?这只“幸福鸟”仅仅是那个做得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吗?果果和我一起子举例

这节课最值得学的是描写连续性动作。你能找出以下教材中像风筝一样飞来飞去的动词吗?你能找出这些“风筝”的指挥官吗?

例一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补好了。——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

例二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她沉思了片刻,拍拍小象的鼻子,用脸贴贴它的扇子似的大耳朵,指了指陷进泥坑的轮子。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一掀,西一撬,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司机紧紧握住阿玲的手,一再表示感谢。阿玲抽回了手,笑眯眯地摇了摇头,又走近小象,轻轻摸着它那长鼻子,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小象转身走进金色的雾中,一会儿甩着长鼻子,潇洒地回来了,它伸直鼻子,冲着车身喷起了水,把污泥冲得干干净净,车身焕然一新。——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曼谷的小象》估计没有几个人被鹅追过,怎样把这样大家感到陌生的过程写得如临其境,如鹅在追?唯有写出传神的连续性动作!

例文鹅的报复◎王百胜很多人在动物园里见过鹅,但他们只看到了它洁白高傲的一面。与鹅的亲密接触,让我见证了鹅的“报复”心。放暑假,我到姥姥家里玩。姥姥家有许多鹅,姥爷天天赶鹅,我看了,觉得十分好玩,便央求姥爷让我自己放鹅。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姥爷只好同意。我拿起小皮鞭,赶鹅去了。我把鹅赶到了河边,便欣赏起风景来了。看明媚阳光,看柔软白云,看蔚蓝天空,看微风徐徐中摇摆的柳枝,听小河里的水“哗哗哗”地流淌,好像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轻轻地歌唱。感觉放鹅真是件美好的事情,我不禁羡慕起姥爷平日的生活来。傍晚,该回家了。我让鹅们往东,它们偏往西,死活也不听我的话,把我气得火冒三丈。我真想打它们,但又想起姥姥说过鹅被打之后不下蛋。怎么办呢?既让鹅怕我,又不伤到它们。我只好佯装打它们,吓唬吓唬它们。谁知一下子蹿出来只鹅,不知是向我示威还是嘲笑我,它朝我撅了撅屁股。岂有此理!一只鹅,竟然公开向我叫嚣!我终于忍不住了,抄起小鞭子,打向那只鹅,可谁知那只鹅是鹅王,这一打把它打得嘎嘎直叫,鹅群便一股脑地涌了过来。这可把我吓坏了,转身就跑,鹅群也扑腾着翅膀向我这边追来,我一下子摔了个狗啃泥,一只鹅拧住我的裤腿,吓得我“哎呀呀”地叫唤。我甩甩鞭子抽了它一下,趁它躲闪的工夫,我马上站起来,没命地往前狂奔,鹅群就在我后面猛追,嘎嘎直叫,好想在说:“小子,你给我站住。”那气势,想来都后怕啊!我一路踉踉跄跄跑回姥姥家,之后再不敢放鹅了。(指导教师:赵霞)

11 秋天的雨

阳阳和我一起学布局

你知道三年级作文最应该学、最好学的是什么结构吗?知道的,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就像一条小鱼一样,有头、身子、尾巴三部分。

你这个比喻可够形象的!总分总结构布局非常整齐,鱼头是概括全文,引出下文;鱼身是分述全文的主要内容;鱼尾是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秋天的雨》就是一篇典型的总分总文章,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文中第一自然段概括秋雨引出全文;第二至四个自然段从颜色、气味、声音这三个方面分别叙述秋天的雨,详写颜色,略写气味和声音,写出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打开了三扇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之门;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秋雨的好处。用首儿歌总结一下是不是更好记?学结构,总分总,就如一尾小鱼游啊游。鱼头总起领方向,鱼身分述写明白,鱼尾摆动表中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