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名作(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9:07:54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名画名作(下)

名画名作(下)试读:

前言

艺术的诞生与发展,是人类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艺术已成为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构成,艺术素养也已成为人类精神境界的重要内涵。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那些有经典性的代表作品,不但是艺术家本身的才华表现,也蕴涵着时代、社会、民族的兴衰成败,揭示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殿堂是多姿多彩的:精美的原始彩陶、辉煌的商周青铜器、神圣的历代宗教壁画、博大精深地雕刻以及美轮美奂的音乐、戏剧,无不体现着中国艺术的无穷魅力。在这里,既有审美的欣赏,更有历史的认知与启示。《中国艺术史话》以精炼、浅显的语言与精美的艺术图片共同阐述人类源远流长的艺术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各种艺术的精华,多角度介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24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具有艺术修养的人。”一个富于艺术修养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一定比别人丰盈和充满活力,他永远不会真正寂寞因为他是汇聚着人类的全部尊严和骄傲活着一个又艺术修养的人,不论他担任什么工作,总会比其他人更能体谅人、更仁慈、更幽默,更易展现个性,更潇洒从容。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能以他们的辉煌业绩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和巨大的震慑力,他们身上最具魅力的地方,往往是那一份艺术素质。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经验是前人巨大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包含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回顾历史。现代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惟有从历史经验这里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与简洁感。

艺术史当然也概莫能外,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与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中国艺术的历史,才能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质,进而树立民族自信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以他们的不断传承和新的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共同的血脉上发展起来的13亿中国人和5000万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应有这样的共识,都应当承担这样的责任。《中国艺术史话》把传统的艺术教育和未来的展望,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当代中国人顺应悠久古老的中华文明融入世界发展的现代潮流。

因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本书编委会2007年5月

二、创作趣闻

画蚩尤像以威天下

蚩尤,中国上古传说中炎帝的后裔,姜姓,为戈、矛、戟、酉矛、夷矛五种兵器的发明者。说明他掌握了先进的冶炼和锻造技术。他继承炎帝的事业,继续与黄帝争天下。据传说蚩尤兄弟81人(或云72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镇天下。他们残暴不仁,乱杀无辜。万民推举黄帝行使统治天下的权利,制止蚩尤兄弟的胡作非为。但因黄帝仁义,不能奈何他们,只能仰天叹息。这时,上帝派遣玄女下界,授予黄帝兵信神符,终于制服了蚩尤兄弟。双方大战时,黄帝派应龙与蚩尤兄弟在冀州之野展开较量,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刮起大风,下起暴雨;黄帝乃派女魃助战,息风止雨,遂擒杀蚩尤(有记载说,黄帝捉到蚩尤后,没有杀他,而是令其主管军队,以控制八方)。蚩尤死后,天下再次大乱,黄帝遂画蚩尤像以威天下,各地纷纷传言,蚩尤还活着,八方万邦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蚩尤因发明了兵器,又好战,故被后世尊为战神。《史记·封禅书》记载齐国祭祀八种神,其中“三曰兵主,祀蚩尤”。汉画像砖、石中常见有蚩尤形象,其特点不尽相同,有的画成牛头熊身,手足均握兵器,面面狰狞。有的画成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有的画成蛇首龟足。南朝梁任鉤《述异记》记述蚩尤形象特征“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但这种形象至今未见。古代关于蚩尤的传说很多,以蚩尤为题材的名物也不少,如建筑上的“蚩尾”,星相中的蚩尤旗、蚩尤令,民间杂戏中的蚩尤戏等。古代青铜器上铸蚩尤像,以为贪戒。这些大多与战争和攘灾除祸有关。

屏风画商纣踞妲己

商纣王暴虐无道,史书记载颇详。据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聪明过人,力大无比,知识广博,但他狂妄自大,贪酒好色,又不听劝谏,亲小人,远贤臣。性情残暴,滥杀无辜。他特别宠爱妲己,对妲己言听计从,而妲己恰恰也是一个荒淫无耻的荡妇。他们整日在沙丘园中游玩,池子里装满了酒,到处悬挂着肉,好像一处树林。让男男女女脱光衣服在其中追逐嬉戏,通宵达旦吃喝玩乐。后来终于导致亡国,引火自焚而死。妲己也被周武王诛杀。后世有作为的皇帝都引以为戒。历代的美术作品,常以纣踞妲己为题材,为统治者提供鉴戒。

据《汉书·叙传》记载,西汉元帝的时候,班婕妤供养太子,按功劳应该得到晋封,但确意外的晋封赵飞燕为皇后。班婕妤的哥哥对汉元帝的做法很不满意,便装病不干了。过了好长时间,班仍没有去官府办公。恰巧有一天元帝要外出巡查,出发前想见见班伯,班伯这下慌了手脚,赶紧到官府去处理政务,以备元帝驾临。官府屏风上画着纣踞妲己作长夜之乐的情景,元帝看到这幅画问班伯,商纣王无道至于像屏风上画的那样吗?班伯回答说:《书经》曾云:“乃用妇人之言”,不然怎么会有此丑行呢,所谓众恶都归罪到一件事情上,不是太过分了吗?元帝说:假如历史不是这样,画此图还有什么劝诫意义?班伯说:根源在于酒,微子劝谏纣王不听微子只得离开诗经大雅荡之诗所感叹并指出商纣淫乱之戒(殷鉴不远),其根源都在于酗酒(天下湎尔以酒,俾昼作夜),并不仅仅是听了妇人的话。元帝听班伯一席话感叹道:我很久没有见到你,今天听了你的善言高论,对寡人启发很大。汉元帝时代比较重视图画的劝诫作用,太子宫设有甲观,观内四壁画满了图画,称之为画堂,元帝的太子成帝就生在“甲观画堂”。嫔妃怀孕后经常在画堂观赏具有劝善作用的图画,颇类似后世的施胎教。

以足画像

鲁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能工巧匠,被后世土木工匠奉为祖师。他不仅善土木工程,还能画画。据《水经注》卷十九“渭水注”记载,在渭水上有一座古老的渭桥,秦始皇时代称其为便桥,秦始皇作离宫于渭水南北,以像天宫,为了连接南北的宫殿,便将此桥加以改造,南有长乐宫,北有咸阳宫,二宫之间故造此桥,桥广6丈(1丈约今3.3米),南北380步(每步约合1.6米),68间,750柱,120根梁。桥南北有堤,堤上立石柱,柱南为京兆府管辖,柱北为冯翊府管辖,各派1500人守护。桥之北首水中垒有石柱,故谓之石柱桥。老桥石柱原有石刻“忖留神像”,传说此神当初曾与鲁班对话,鲁班请他出水见面,忖留神说我的相貌太难看了,你又善于画各种物像,我不能与你会面。鲁班拱手言道,你只把头伸出来,我们见上一面如何?忖留神乃将头探出水面,鲁班于是用脚画下了忖留神的形象,忖留神发现了鲁班的举动,赶紧缩到水里去了。所以桥柱上的忖留神形象只有背部以上。东汉末年董卓入关时,放火烧了此桥,幸好石像没有毁坏。后来曹操重新修复此桥,他骑马看到这件忖留神石像时差点把马吓惊,于是下令把石像的头部以下再去掉一截。曹操重新修复的渭水桥,较原来的规模要小得多了,桥广仅三丈六尺。

这个故事当然是后人编出来的,不可信。但我们透过这个故事可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一位能工巧匠的热爱同时也使我们知道,古代匠师创作一件艺术品,都要为其找寻理论根据,石桥上的神像为什么只作半身?加以神化当然是一种解释。我们如果从美学角度看待它,是否有引起人们下水的联想,人在桥头只露半身,那半身就应该是在水中了。中国古代造桥技艺高超,除注意其实用功能,还注意美化,美化过程中还要编出美丽的故事,以使后人念念不忘。仅以留存至今的石桥来看,如今河北的赵州桥,这座由隋代李春设计施工的石桥,经过13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安然无恙,仍在发挥作用,它对力学原理的巧妙利用,以及石刻的精美,也令人叹为观止。建造于金代的北京卢沟桥,曾引起八百年前意大利马可波罗的惊叹,他称这是世界上最精美的桥。桥头望柱上的姿态各异的石狮,表现出江南金代匠师高超的技艺。

以画托孤

据《汉书·霍光传》、《金日禅传》记载,征和二年(前91),汉武帝自知年事已高,国家形势不太稳定,这一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多有过失。武帝忧心忡忡,打算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刘弗陵(前94~前74),但担心他因年龄太小(武帝病死那一年即公元前87年,刘弗陵才八岁),怕将来出现母后专权的局面,于是先逼死太子生母赵婕妤,命大臣辅佐之,再下诏正式传位。经反复考虑,老臣中唯霍光堪当辅佐太子大任,使命宫中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辅成王以朝诸侯》的场面赐给霍光,以示托孤之意。后元二年(前87)春,武帝游五祚宫,病重,霍光涕泣问曰:“如果陛下身有不测,谁当为嗣?”武帝说,你没有明白我以前送给你那幅画的意思吗?立少子,请你按照周公辅成王的故事行事。霍光顿首推让说,臣不如金日枎;金日枎也谦虚地说自己是外国人(匈奴人),各方面都不如霍光。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枎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太子。武帝崩,少子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是为汉昭帝。汉武帝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享年高(前156~前87),在位54年(前140~前87),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昭帝继位后,在各辅佐大臣的帮助下,削减国家财政支出,减免百姓的田租口赋,不仅使武帝晚年社会混乱的局面逐渐稳定下来,还使得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雕像镇敌

自战国以来,游牧于漠北的匈奴族势力强大,一直是中原封建王朝的心腹之患,边境摩擦不断。西汉早期,因国力不足,尚无法以武力征服匈奴,多采取怀柔政策,可战则战,不胜则派名将镇守,同时主动与之和亲,施以恩惠。其中一些严厉而善战的守边大将对维护边防安宁,制止匈奴侵扰,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史记·酷吏列传》记载,西汉景帝时(前189-前141)中郎将郅都,河东大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在朝廷敢于直谏,当面折服大臣,为官严刑酷法,远近畏伏。做济南太守一年多,为了安抚一方百姓,对一向凶顽难制的闲氏宗族三百余家满门抄斩,从此危害一方的恶势力被铲除,郡中秩序井然,路不拾遗。因郅都特别严厉,所以人诵号“苍鹰”。他不仅除恶手段严厉,带兵打仗时纪律严明,作战有方,守边关用兵如神,攻退神速,令匈奴闻风丧胆。后来因为得罪了窦太后,被罢官遣返回家。但因当时汉与匈奴接壤的边界一直不太平,而匈奴人素闻郅都威名,最怕与他交战。为国家安全计,景帝决定重新起用郅都,拜其为雁门太守,而且特许他遇事可以自行处置,不必事先请示朝廷。在雁门关外的匈奴兵将听说郅都来此做太守,就都吓得撤走了。匈奴将领为了激发战士的斗志,树立与汉朝作战的决心,便用木头雕刻了一尊郅都的像,当作射击的靶子,命骑兵跑射练习作战胆量可没想到战士对郅都像十分害怕,射击时手发抖,没有谁能射中目标。雕像本意是想鼓舞士气,结果适得其反,战士们反而丧失了信心。郅都逝世前,匈奴始终不敢靠近雁门关。后来因临江王刘荣犯法,郅都阻挠刘荣给景帝写信而再次触怒了窦太后,构陷治罪,被杀害。郅都死后,雁门关的安全就发生变化了,匈奴重新开始骚扰。可见一位著名边关大将的作用。

画能杀人

画能杀人,今人觉得不可思议。明李渔《曲话·戒讽刺》曾说:“武人之刀,文人之笔,皆杀人之具也。刀能杀人,人皆知之;笔能杀人,人则未尽知也。然笔能杀人,犹有或知之者,至笔之杀人较刀之杀人,其快其凶更加百倍,则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戒世者。”笔能杀人,当然只是形容,用以说明笔之作用不可低估。

历史记载,尚有以画杀者。据《三国志·于禁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在长安,命曹仁帅兵攻取樊城,遣于禁做助手。当时正赶上秋季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尺,关羽令兵士决开河口,于禁七军皆没。于禁同少数将领逃到高土岗上孤立无援,关羽乘大船攻之。由于饥寒劳累,寡不敌众,于禁和庞德被生擒。于禁归降关羽,庞德宁死不屈,骂不绝口,被关羽所杀。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长久的感叹,说:我知于禁三十年,为什么他临危处难反而不如庞德坚定?自谴自己知人不深。后来蜀、吴相争,东吴陆逊擒获了关羽,于禁也同时被俘。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东吴迫于压力,将于禁遣返回魏,当时于禁已须发皓白,形容憔悴。他上殿拜觐曹丕,涕泣顿首,惭愧难言。曹丕以战国荀林父、孟明视的故事安慰于禁,不仅未加怪罪,反而拜他为“安远将军”。于禁下决心效命曹魏政权。后来曹丕遣于禁使吴,为使他保持贞节,出发前令其拜谒曹操陵,事先在陵寝画了关羽水淹七军图图中庞德愤怒于禁降伏的情景栩栩如生,曹丕的本意是要于禁自省,此次使吴不可再失气节。无奈,于禁年事已高,见图后羞愧内疚,无地自容,暴病而死。

画能医病

以画医病,现在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在古代确有其事。据《南史》卷三十九《刘面力传》记载,刘面力的儿子刘缜就曾用一幅画治好了妹妹的相思病。刘缜,字士温,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聪颖,多才多艺,善书画,嗜酒,一次可饮数斗。以画宫廷仕女著称,风格简秀,用笔柔细,体态生动,妩媚动人。身为画家的刘缜,深知绘画的作用。他的妹妹嫁给鄱阳王萧宝夤为妻,夫妇感情很好。后来鄱阳王起兵谋反,兵败,逃往北魏,而南齐朝廷宣布鄱阳王谋反被杀。刘缜之妹信以为真,因日夜想念丈夫,寝不安枕,食不甘味,忧劳成疾,久治不愈。刘缜便想以画治病。当时陈郡有一位名画家殷倩,善于画肖像,形神兼备,远近闻名。刘缜便请来殷倩,说明妹妹的病情,恳请他画一幅鄱阳王平日与其他宠姬抱在一起照镜子的情景,以激起妹妹对鄱阳王的反感,达到割断情思的目的。画好后,刘缜密遣使女拿给妹妹看,其妹一见画愤怒地骂道:“呸,不要脸的,早该死!”于是思念之情遂绝,病亦痊愈,一幅画真的治好了病。

又据记载,北宋秦观一次得病,好友高符仲携唐王维《辋川图》给他看,说看此画可以治好他的病。秦观看了这幅画,画得非常高妙,山谷幽深,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格生笔端,心情爽快,恍若与王维同入辋川漫游,不数日,病痊愈。

误点成蝇与误点成牛

传说三国时著名画家曹不兴受孙权之命画屏风,不小心将墨点滴到绢面上,就势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疑为真,以手弹之,方知道是画出来的。又有传说,东晋王献之应桓温之请画扇,误落笔,就势画了一只牛,极妙绝。同时书字牛赋于扇上,此扇义熙中尚在。唐谢观、唐黄滔分别写有《误笔成蝇赋》和《误笔牛赋》对这种随机应变的高超的技艺加以颂扬。

上述两则故事,一方面是赞扬画家技术熟练,另一方面赞扬画家随机应变。中国画以墨落在纸绢上难以改动,必须随机应变。古人作画强调“胸有成竹”,作画前要尽量考虑周密,但有时遇到特殊情况,误点、误墨都难免会发生,画家必须因势改变原来的设想。郑板桥曾针对传统的“胸有成竹”之说,提出“胸无成竹”之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俱足也,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据画像纳妃

西汉王昭君因不肯贿赂画家毛延寿,被画得很丑,未能取得汉元帝的宠爱,而被下嫁匈奴单于,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三国时,另有一桩故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个故事说,一犯罪女子的画像被皇帝看中而纳为嫔妃。传说吴主孙权的潘夫人,原系其父坐法,她被当作罪犯子女押解到宫中织室,因长得特别漂亮,幽禁在同室的女犯称她为“神女”,皆敬而远之。掌管织室的官员将此事汇报给孙权,孙权令画工图其像以进。潘夫人虽因忧愁不思寝食,饿得很瘦,人变了形,但风姿犹存。画工如实画了她的病相进献给孙权,孙权见了画像,激动得不能自制,把手中的琥珀如意折断了都不知道,嗟叹道:此真神女也,愁貌尚且如此感人,何况她欢乐的时候!立即派人驾豪华车到织室,接潘夫人到后宫,见真人,果然美丽,得到孙权的特别宠爱。生太子孙亮后,更是受宠有加,封为皇后。而潘夫人逐渐变得飞扬跋扈,谮害袁夫人等甚众。由于积怨太深,晚年失宠后,被诸宫人缢死。

画牛明志

南北朝时梁朝的著名医药学家、天文学家、书画家陶弘景(455~536)字通明。生性喜欢书画和神仙方术。四五岁时就常以芦荻为笔,画土灰,学写字。十岁便能读懂葛洪的神仙传,初晓养生之道。及长,读书如痴,善琴棋,工草隶。刘宋末年,他做过短时间的诸王侍读,南齐永明十年(492),脱朝服于神武门,上表辞职。梁武帝时(502~549年在位)屡下诏礼聘,不肯出。为表示自己拒绝为官的决心,他亲手画了二只牛献给梁武帝萧衍,画中一牛散放于水草之间,自由自在;另一牛头戴金笼头,有人拉着缰绳,并用棍子驱赶。梁武帝见到画笑着对大臣们说,此人是不会出来做官了,这画是用类似于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他宁可做一只在泥水中自由爬行的乌龟,也不愿做被打扮得很漂亮的供入庙堂的牲牛。我岂能强他所难,任他去吧。此后,梁武帝每遇吉凶、征讨等大事,都要派人前以咨询,他也时常会出些高见,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中国自古以儒学占主导地位,有的文人出于种种原因,拒绝为官,但儒家那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并没有完全泯灭,他们仍然关心社会、民生。隐居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另一种手段。山中宰相的作用有时可能是在朝宰相所不能比拟的。

陶弘景一生著述宏富,除医学、天文和儒学外,还著有《图像集要》,可惜没有流传下来。他的绘画作品也早已失传。

画像遮丑

东晋顾恺之为殷仲堪画像,殷眇一目,自嫌丑陋不肯画,顾云我画好你的双目,然后用白粉将那只瞎眼抹一笔,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这个故事已早为人们特别是文艺界所熟知。此类故事,后代不乏实例。五代时李克用也是瞎了一只眼的,杨行密想看看李克用的长相,使命一位画家装扮成商人模样,潜往河东(今山西太原一带)欲偷画李克用像。画家到达河东不久,还没来得及混入宫廷,已被人识破而被捕。李克用听说敌国奸细要来偷画他的像,很生气,对亲信说,我素眇一目,你可立即让那个奸细来为我画像,如果画得不满意我会马上把他处死。画家被带到李克用面前,李按膝厉声说:淮南王(指杨行密)派你来偷画我的像,那你一定是高级画家了,我现在就坐在这里给你画,如果画得不合我意,立刻就让你去死。画家叩头下拜,连连称喏,当即动笔为李画像。时值盛暑,李手摇八角扇纳凉,画家心情紧张,汗流浃背自不待说。先画李手持八角扇遮住瞎眼,露出好眼。李说你这是故意为我遮丑,讨好我,必须重画,画出双目。画家应声重画,改为李拉弓捻箭,微合一目以观箭之曲直,李看后非常高兴,不但没有为难这位画家,还厚贿金帛放他回淮南。画家以高超的技艺救了自己一命。

对画像施刑

中国古代有一种迷信行为,认为对着某人的雕像或画像长久的诅咒、针刺或箭射,会置对方于死地。《世说新语》有这样的记载,顾恺之喜欢邻居的一位美女,便画此女肖像于壁,在像心部插一棘针,美女立刻病倒,心痛不止。后来其家人向画家求情,针被拔去,美女马上病痛解除。此类故事,南北朝时期特别流行,与世道混乱不无关系。乱世迷信多,这大概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据《北史·隋宗室诸王传》记载,文帝杨坚之子蜀王杨秀听信道士韩朗、黄儒林的煽惑,倾仓竭库,造千尺道像,建千日大斋,画其父杨坚、其弟杨谅肖像,缚手钉心,或缚手撮头,题写姓名,加以诅咒,图谋篡位。事情败露后,杨秀被下狱,文帝下诏历数蜀王十大罪状,其中之一便是:“纠集左道,符书魇镇。汉王(杨谅)于汝,亲则弟也,乃画其形象,题其姓名,缚手钉心,枷锁钮械,仍云请西岳华山慈父圣母神兵九亿万骑,收杨谅魂神,闭在华山之下,勿令散荡。我之于汝,亲则父也,复云请西岳华山慈父圣母,赐为杨坚夫妻回心欢喜。复画我形,缚手撮头,仍云请西岳神兵收杨坚魂神。如此形状,我今不知杨谅、杨坚是汝何亲也!”这里展现的是北方上层统治者中间最典型的实例。此风在南方也毫不逊色。《南史·齐本纪》载,南齐太祖萧道成未做皇帝时,曾为刘宋王朝大将,宋苍梧王很嫉恨他,为置其于死地就用木头雕刻了一尊萧道成的形象画腹部为射堋,不仅自射之,还命左右射之,射中者给予厚赏。诅咒萧早死。只可惜没有能射中的,后来想谋害萧道成,因陈太妃出面干涉而作罢。

伎巧夫人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广大妇女普遍处于无权无势地位,一切要受丈夫的支配,才能被压抑,人格被扭曲,受教育学文化的机会极少,文化素质低便成为广大妇女的通病。但也有例外,极个别的大家闺秀,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本人聪明好学,掌握超人的绝艺。这里仅举二例。

其一,三国吴主孙权的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画,巧妙无双。能以彩丝织云霞龙蛇之锦,大则盈尺,小则方寸,宫中谓之“机绝”。又善于刺绣,孙权时常叹息魏、蜀未平,很想找一个善画的人,把天下山川地势军阵之像画下来。赵夫人说,绘画颜色时间长了要褪色,很难长久保留,妾能刺绣。于是便把孙权所要的内容,刺绣在帛上,孙权非常满意,时人谓之“针绝”。孙权居昭阳宫,每到盛暑就觉得酷热难熬,想撩开紫绡帷帐以通风,但室内无遮挡又颇不雅,赵夫人就用头发织成缝隙很大的薄纱,“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云气轻动,而房内自凉。”用它,内可以看到外面的情景,而外面人看不到里面的情景,有点像我们今天的折叠百叶窗。此幔可以折叠,展开则广纵一丈,卷之则可纳枕中。所以孙权常在军旅,每以此幔自随,作为临时帐幕。时人称为“丝绝”。吴亡后,此幔不知去向。

其二,五代时也有一位“伎巧夫人”,据传后梁时高僧蕴能的妹妹严氏形质枯悴鼻多长毛其貌不扬但此女子性格开朗,聪敏温和,通佛教,善鼓琴,尤擅长木雕。后来随兄蕴能居住在杭州,有一次得到檀香木一段,严氏以之雕刻了一件瑞莲山龛门,门内细珍珠八花球露重网,再透雕出五百罗汉,面目慈祥,形象各不雷同,栩栩如生。当时有一位姓马的“郡将都事中”(官衔)听说此事,派人将木雕作品请来,仔细观赏,惊叹不已,遂写了一道奏章,连同木雕作品一起进献给梁太祖朱温。朱温见了也嘉叹严氏技艺高超。于是传令严氏再刻一件留在宫中,赏赐金、帛甚厚,并加封“伎巧夫人”。从此名声益振。

百兽畏画狮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唐代,已达高度成熟,山水、人物、花鸟各科都有专门的名家。由秦汉一直传下来的畜兽、鞍马艺术,更是空前发展,而且能画出百兽的性情来。如唐玄宗时画马、异兽名家韦无忝,有一天奉命画开元、天宝年间外国进贡给宫廷的狮子,画得非常成功,真实生动,兼得其性情。后来将真狮子还给本国,唐朝宫廷只留下狮子画像。据说在兽苑中展现画狮,百兽见了都吓得躲开了。画家、理论家朱景玄夸奖道:“百兽之性,有雄毅逸群之骏,有驯狎顺人之良,爪距既殊,毛鬣各异。前辈或状其怒则张口,状其喜则低头,未有展一笔以辨其性情,奋一毛而知其名字。古未能也,惟韦公能之。”这不仅表明韦无忝有高超的技艺,也表明他对动物性情的把握高人一筹。这与他的职业有直接关系。他作为一名职业画家,经常随玄宗外出打猎,一次玄宗射猎时一箭射中两只野猪,玄宗命韦在玄武门外摆设画案,把现场的射猎情景画下来。又有一次,韦无忝和陈闳、吴道子合作描绘玄宗“巡幸”过金桥的情景,韦分工画《金桥图》中的犬马、驴骡、牛羊、骆驼、熊猿、猪、鸭之类。足见他的擅长所在。画史记载,韦无忝不仅善画畜兽、鞍马,而且能画故事、人物,北宋后期,官修的《宣和画谱》记载有他的《宁王醉归图》、《胜游图》、《倾心图》等。韦无忝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他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看已经发掘出土的唐代壁画那些无名画工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其中的鞍马、畜兽,如李贤墓和李重润墓中的出行图、打马球、驯豹、驾鹰、骆驼队等,艺术水平决不在韦无忝等画家之下。

自画像感化夫君

在我国古代,对镜画自己肖像的事例并不多见。唐代已有个别记载。据《唐诗纪事》记载,唐代有一位女诗人兼画家薛媛,她曾对镜画自己的肖像,寄给出远门的丈夫,以示怀念之情,同时有劝丈夫在外不要动弃旧图新之念。薛媛的丈夫濠梁(今安徽凤阳东北十五里)南楚材,远去陈(安徽亳县治)颍(安徽颍上县治)旅游,受到颍地方官热情款待,并且打算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南楚材答应了这门亲事。但不好意思对原配夫人薛媛讲明,便给薛媛写了一封信,谎称自己要再做一些访问活动,暂不能回家。薛媛对丈夫在外的不轨行为早有所闻,见到丈夫来信所云,已猜透了他的心思,利用自己善画而又善诗文的特长,便对镜画了自己的肖像,且题诗其上,寄给丈夫。南楚材见到妻子的亲笔画像和诗,非常惭愧,觉得对不住妻子,遂归故里,与薛媛白头偕老,一时传为佳话。薛媛的题诗是: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诗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终于使丈夫回心转意。此事传出后,时人写诗嘲讽道:当时妇弃夫,今日夫弃妇。若不逞丹青,空房应独守。会作画居然维持了一桩美满婚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