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科技知识(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1:02:51

点击下载

作者:冯文远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机枪科技知识(下)

机枪科技知识(下)试读:

前言

枪械是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单兵作战武器。随着信息化作战的发展,枪械的种类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从第一支左轮手枪的诞生,到为了适应沟壕战斗而产生的冲锋枪,从第一款自动手枪的出现,到迷你机枪喷射出的强大火舌,等等,枪械正以越来越完美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展示着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揭开现代枪械的神秘面纱,让你简直大开眼界!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因此,要普及广大读者的科学知识,首先应从武器科技知识着手,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最新科技知识和深入的军事爱好,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与和平意识,能储备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批高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看,传统的战争方式已经过时了,但是,人民战争的观念不能丢。在新的形势下,人民战争仍然具有存在的意义,如信息战、网络战等一些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民群众中的技术群体会大有作为的,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并投入到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列中来。

枪械是基础的武器种类,我们学习枪械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得武器的有关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基础军事素质,也可以增强我们基本的军事科学知识。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丛书,包括《枪械科技知识》、《手枪科技知识》、《步枪科技知识》、《卡宾枪科技知识》、《霰弹枪科技知识》、《冲锋枪科技知识》、《特种冲锋枪科技知识》、《机枪科技知识》、《特种机枪科技知识》、《特种枪科技知识》共10册,每册全面介绍了相应枪械种类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科普性和前沿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现代枪械科学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

M1919A6是由勃朗宁M1919A4重机枪改进而成的。后者则是勃朗宁M1917Al水冷式重机枪的改进型,由于将水冷方式改为气冷,M1919A4的全枪质量大为减轻,既可车载又可用于野战,珍珠港事件后M1919A4逐步取代了大多数M1917A1,成为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最主要的连级机枪。

但对于美军连以下部队来说,仍然缺乏机枪火力的支援,当时每个步兵班仅配有勃朗宁M1918A1自动步枪,即著名的BAR,扮演轻机枪的角色,但它20发的弹匣容弹量却严重影响了火力持续性,其枪管不易拆卸和更换更是严重的缺陷,因为持续射击将很快烧蚀枪管,而它的枪管只能在修械所里更换,这些都决定了BAR不能提供足够的持续性火力。

尽管M1919A4的射程和火力持续性都要胜过BAR许多,但对于机动作战来说还是显得过于笨重。特别是它转移阵地时至少需要两人操作,其中一人搬运枪身,另一人扛M2三脚架,一般还有一名士兵负责携带弹药箱。

在战场上,火力支援机枪往往是敌方火力优先和重点“照顾”的目标,因此转移过程中只要有一人倒下,枪身、三脚架、弹药三者中可能就有一部分将不能到达目的地。

当时美军研制了可以同时携带枪身和三脚架的专用携行具,但由于单个士兵本身负重所限,想要迅速地转移机枪和所必备的弹药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很多情况下美军士兵们只能依靠M1919A4的枪身来进行概略射击,其作战效能大打折扣。

因此,质量较轻、便于移动和迅速展开、能进行较长时间连续射击以压制敌方火力,也就是结合了BAR和M1919A4两者优点的轻型机枪,成为美国陆军急需的装备。

美国陆军从1940年起就开始了轻型机枪的试验和选型工作。从1941年到1942年,美国人将质量在10kg以下的近10种由美国、捷克、丹麦等国制造的不同机枪进行了对比试验,可是所有这些武器都未能达到陆军事先制定的战技指标要求,选型工作就此搁浅。

战争在不断扩大,美军要在欧洲和太平洋的各个战场上进行厮杀,当时交战各国早已普遍装备轻机枪,而美军却未正式装备,这使得美国陆军兵器委员会感到非常不安。

1942年,美国陆军与有关军工厂制定了将M1919A4重机枪改进为轻机枪的折衷方案,并很快拿出了样枪。这种方式并非美国人的首创,一战时德国就曾将马克沁MG08重机枪装上两脚架和枪托,改进成MG08/15轻机枪。

最初的样枪被提供给部队试用,并在步兵学校进行了射击演示,结果颇受好评。陆军兵器委员会因此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书,在叙述了试验取得的成果后,声称如果在已成为制式武器的M1919A4基础上将其改进成一种轻机枪,不仅军工厂将原先的生产线稍做修改即可成批制造,而且装备到部队后,所需的训练时间也能减少到最低程度。该报告书最后的结论是应该加速推行该项改进计划,尽快将其作为制式武器装备部队。

收到这份报告书后,美国政府于1942年9月23日批准了陆军兵器委员会的请求,将这种改进型轻机枪列入制式武器的发展计划。同年10月,由杰内拉·英塔斯公司制造的5挺由M1919A4改造而成的新型轻机枪被送到马里兰州阿伯丁武器试验场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的结果,对枪管套筒、两脚架、提把和枪托等零部件进行了改进,随后进行了下一步的测试。陆军兵器委员会对测试结果感到满意,最终在1943年2月17日,正式将这种改进型武器列入制式,并命名为勃朗宁M1919A6机枪。

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是根据美国陆军的紧急需要而设计生产的,但与前线部队的迫切需求相反,其生产过程却是一波三折。等到用于部队试装备的10挺定型后的M1919A6轻机枪下了生产线,已经是1943年12月以后的事情了。从正式定型到开始批量生产,其间竟用了8个月的时间。

主要原因是盟军的战线不断拉长,对各种武器的需求达到了顶峰,可用于车载、舰载等多种用途的M1919A4重机枪的生产得到了优先安排。美国的军工企业除了要为美军提供枪械装备外,还要为盟国生产轻武器,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柯尔特公司在内的6个厂家的勃朗宁机枪生产线都在加班加点连续运转,就这样还不能满足需求,有时只能把已经过时的水冷式机枪运往前线。在这种情况下,陆军专用的M1919A6轻机枪的生产只能一拖再拖,等到大量制造并供给前线部队时,已经到了1944年的春天。

但是,迟来的M1919A6轻机枪在随后的一系列机动作战中,很快体现出它的独特优势和卓越性能。其较轻的质量和弹链供弹的持续火力,保证了其在地面战斗中的重要地位。

欧洲战场上的美军步兵终于有了一种足以与德国MG34、MG42相抗衡的班用轻机枪。它不仅能以两脚架状态射击,在必要时也可以像M1919A4一样以一个“L”形连接销通过机匣下方的连接孔安装在M2三脚架上,当作重机枪使用。除了持续射击时间略短外,M1919A6的各项性能都不亚于其前身M1919A4。

1944年初,美军一个伞兵连中装备12挺M1919A6轻机枪,平均每个排2挺,诺曼底登陆后编装有所改动,每个排拥有的M1919A6增加到3挺。

尽管1943年底才开始正式生产,而且从未获得过优先生产地位,但是整个二战中M1919A6一共生产了43487挺,虽比M1919A4的389251挺和BAR的208380挺的产量要少许多,但考虑到它是一种战时应急性的改进产品,这个数字已经相当惊人了,比后来越战时期的斯通纳63A1轻机枪(该枪的正式型号为MK23,只少量装备海军陆战队)的产量更是高出十多倍。

当时的需求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在工厂中不仅生产全新的M1919A6,还将已经制造出来的许多M1919A4按M1919A6的标准再次改造,然后提供给前线部队。

M1919A6轻机枪脱胎于M1919A4重机枪,枪身部分的构造几乎与后者一样,大部分零件可以互换。两者均采用勃朗宁设计的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当射击时,随着弹头在枪管内向前运动,在膛内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枪管和枪机开始共同后坐6~8mm,同时压缩枪管复进簧和枪机复进簧。

当弹头飞离枪口后,闭锁卡铁离开枪机上的闭锁支承面,其两侧的销轴被机匣上的开锁斜面压下,闭锁卡铁下降并脱离枪机下的闭锁槽,枪机开锁。该枪设计有凸轮“加速子”机构,后坐中的枪管节套撞击加速子,使其上端拨动枪机尾部,加速枪机后坐。

枪机后坐过程中由抽壳钩将空弹壳抽出,同时取弹器从弹带中抽出一发新弹,通过机匣盖上方曲线槽导引,将新弹压至枪管轴线位置,新弹压下时同时将空弹壳挤出,并使其从机匣正下方的抛壳窗内抛出。

此时由于闭锁卡铁下端被机匣底面上的凸起挡住,使得枪管节套不能先行复进,只有当枪机到位后开始复进时,其上缺口对准闭锁卡铁,卡铁才能上抬解脱节套,同时枪机尾部的凸起部分撞击加速子上端使其向前回转,推动枪机和枪管节套一并复进到位,闭锁卡铁在枪机闭锁斜面作用下强制上抬,进入枪机下方的闭锁槽,枪机完成闭锁,同时拨弹杆卡入枪机顶部的曲线槽内,使拨弹板拨动下一发弹到机匣口,以便下一次取弹,同时将已对准弹膛的那发新弹推人弹膛,进入下一次发射循环过程。

M1919A6轻机枪的进弹口在机匣左侧前方,可以同时使用M1919A4的250发金属可散弹链和M1917的250发帆布弹带,以及一种不常用的100发帆布弹带。金属弹链可以搜集起来重复使用,而布制弹带多是一次性的,因为一旦用过就有可能被拉长了。该枪的瞄准装置则直接照搬自M1919A4,准星和表尺位于机匣两端,瞄准基线很短。

为避免搬运过程的损坏,准星座可以折叠,通过旋转刀形准星尖下方的圆环来调节其高低。至于表尺则与M1917A1的完全相同,可以向前折叠,并可进行左右和高低调整。

M1919A6轻机枪与其前身相比,主要是增加了消焰器、肩托、提把和两脚架。早期的M1919A6与M1919A4一样,枪口部分只有助退器,后来改为喇叭状的消焰器,其消焰作用虽不明显,但在夜间射击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射手因枪口火光而暂时致盲。

M1919A6的鱼尾式枪托形状非常特殊,上端很长且近乎水平,这是识别该枪最主要的外形特征。该枪托是钢板冲压成形后焊接而成的(早期也有木制的枪托),和小握把一起用一个钢板冲成的定位环和蝶形螺丝固定在枪身末端缓冲器上。小握把的形状与M1919A4的一样,类似转轮手枪握把,扳机突出在枪身后端下方,没有扳机护圈,这也是M1919A6脱胎于重机枪的痕迹之一。

可折叠的提把位于枪管和机匣的结合处,由铆接的钢板和木把组成,可以折叠任枪身左侧下方,早期的提把不用时则是旋转到枪管散热筒下方。提把所在的位置接近全枪的质心,在进攻和转移阵地时可以方便地单手将机枪提起。两脚架是M1919A6上最显著的特征,外形与BAR的类似,用钢管和钢板冲压件焊接而成,并以定位环和蝶形螺丝固定在枪管套筒上。

两脚架在不用时可以向后收起紧贴在套筒上,脚架的长短可以调节。有意思的是,两脚架的内侧还有一对固定的“短两脚架”,在两脚架折叠后才显露出来,可以在把机枪架在窗台上或从工事的射孔中向外射击时提供支撑。与二战时的其他轻机枪相比,M1919A6的外形显得很不匀称,至可以说是丑陋,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简单实用而且非常结实的武器。

由于枪托等附件增添了额外的分量,为使M1919A6的质量能够保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不得不采用了轻型枪管,厚度较M1919A4有所减少,这就使得连续射击时枪管容易过热,火力持续性较M1919A4有所降低。但美军官兵们仍然对M1919A6轻机枪的质量颇有怨言,全枪质量接近15kg,几乎比BAR重一倍,比不带三脚架的M1919A4只轻了不到4kg。

对于该枪早期主要的用户之一伞兵而言,在空降过程中,M1919A6的质量会使机枪手下降的速度大幅度增加,增加了跳伞失败的危险,同时能够随身携带的弹药数量有限。

另一缺点是,虽然M1919A6与M1919A4的许多零件是通用的,但也有少数零件不同,在生产和后勤补给中,容易造成混乱。

尽管存在着诸多缺陷,但作为一种改进产品而非专门设计的轻机枪,M1919A6轻机枪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战斗中的实际表现可圈可点,特别是在战场那种严酷的环境下,仍然能够保持勃朗宁系列产品所特有的可靠性。许多参加过二战和朝鲜战争的老兵在回忆起自己的从军经历时,对M1919A6轻机枪这个拥有猛烈火力的可靠伙伴仍记忆犹新。

无论是在阿纳姆的桥头,还是在阿登的冰天雪地,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参与了1944年到1945年间美军所有的地面战斗。战后,该机枪的生产仍然延续了一段时间,直至1954年最终停产。

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M1919A6仍和BAR一起装备美军地面部队,只是数量较少。1958年,M1917、M1919系列机枪最终被M60通用机枪所取代,M1919A6轻机枪作为美军制式装备的历史就此完结。

但和其他勃朗宁机枪一样,它并没有立即退出战争舞台,作为剩余物资被出售到中东、南美一些国家,在那里一直使用到1970年代后期,甚至在越南战争期间仍有它的身影出现。

L86A1轻机枪

主要简介

L86A1式5.56mm轻型支援武器基本上是L85A1式单兵武器(突击步枪)的重枪管型,又可称之为SA80式轻机枪。L86A1式和L85A1式的设计原理相同,外形也相似,但采用较长而且较重的枪管,并加装有两脚架、肩托和后握把。因而有较高的初速和精度。英国陆军在80年代共订购了8000挺L86A1式,主要装备给步兵班,每班两挺;海军、空军订货超过1万挺。

L86A1式轻机枪结构基本上与L85A1式突击步枪相同,是一种导气式武器,采用枪机回转闭锁方式,由30发弹匣供弹。导气系统属活塞短行程结构,由活塞、活塞杆和导气节套等组成。活塞调节孔有两个选择尺寸(正常的和加大的)。

闭锁系统为多突笋的机头闭锁系统。击针的惯性很小,没有击针簧。枪机的结构设计可保证枪机在开锁(没有完全闭锁)的情况下,不会打击枪弹底火。枪口部的消焰器外径尺寸是标准的,该枪能发射枪榴弹。瞄准装置也与L85A1相同。规格参数

供弹方式:30发;

口径:5.56毫米;

全枪质量:6.58千克(kg)含弹匣;

全长:900毫米;

弹头初速:970米/秒;

战斗射速:850发/分。

枪管长:646mm;

空枪重(不带弹匣和光学瞄准镜):5.4kg;

膛线:右旋,6条;

缠距:178mm;

枪口动能:1767J。

74式7.62毫米轻机枪

74式7.62毫米轻机枪于1974年设计定型,由于该枪生产工艺性差、射击故障率高和精度差等问题没有装备部队。

该枪取消了弹链供弹机构,采用蜗线弹簧为动力的弹鼓供弹,简化了全枪结构;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机构;弹鼓供弹,连发射击。

口径:7.62毫米;

全长:1090毫米;

枪管长:520毫米;

瞄准基线长:527毫米;

全重:6.4千克;

初速:735米/秒;

理论射速:750发/分;

战斗射速:99发/分;

有效射程:600米;

弹鼓容量:101发;

枪弹:56式枪弹7.6239毫米。

РПК-74式5.45mm轻机枪

简述

РПК-74式5.45mm轻机枪是口径最小的军用轻机枪。该枪由卡拉什尼柯夫设计组于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同АК-74式步枪同为一族,并装备前苏军。东欧大部分国家都曾仿制和装备此枪。结构特点

РПК-74式5.45mm轻机枪结构简单、可靠,质量小,口径小。枪

该枪大部分结构同式步枪相同,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和枪机回转闭锁方式,不同的是枪管加重加长,有一个较轻的两脚架,枪托前护木也不同。该枪一般由45发长弹匣供弹,但也可同AK-74式步枪的30发弹匣互换使用。瞄准装置

该枪前面有带半保护罩的准星,后面有可调高低、方向的缺口式照门。弹药

该枪发射前苏联5.45mm普通弹和曳光弹。性能数据

口径:5.45mm;全枪长:1060mm;膛线:4条;火线高:305mm;弹壳初速:960m/s;表尺:射程1000m;有效射程:600m;;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

单发:50发/分;连发:150发/分;自动方式:导气式;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发射方式:单发、连发;供弹方式:弹匣;容弹量:45发或30发。全枪质量

含空弹匣:5.0kg;含实弹匣:5.5kg。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照门:缺口式;瞄准基线长:555mm。普通弹

配用弹种:5.4539mm普通弹,曳光弹;全弹质量:10.2g;弹头质量:3.4。

以色列IMINegev轻机枪

简述

IMINegev是一种由以色列IMI制造的轻机枪,5.5645毫米口径,弹匣、弹链供弹,配备两脚架。以色列军队将此武器定位为班用机枪。设计

Negev是一把可靠及准确的轻机枪,有着轻型、紧凑及适合沙漠作战的优势。更可通过改变部件或设定来执行特别行动而不会减低火力及准确度。是以色列国防军的制式轻机枪。

Negev曾被指为抄袭FNMinimi,其实以色列曾入口M249轻机枪,但以色列军方较为支持本土生产的武器,因此以Minimi的设计加以改良而成。

Negev在1995年完成设计,于1996年实弹射击测试,1997年装备以色列国防军。空枪重7.5公斤(150发弹箱重2.1公斤),使用5.56x45毫米子弹,通用USM855及SS109弹药。

Negev与FNMinimi相同,可以弹链及弹匣供弹,但弹匣口改为机匣下方,配有塑料套的两脚架及M1913皮卡汀尼导轨,其两脚架更可充当前握把。

后期型Negev配有独立前握把及可拆式雷射指示器,也可装上短枪管,枪托折叠时不会阻碍弹盒,设计紧凑。更可选择射速每分钟650至850发或每分钟750至1000发。在以色列沙漠的装甲车及全地型车辆(ATV)上亦有装上Negev。性能数据

总重量:空枪7.5公斤;

全长:枪托全开1020毫米;

枪托折叠:780毫米;

枪管长度:460毫米;

弹药:5.5645毫米;

口径:5.56毫米;

枪机种类:气动、转拴式枪机;

发射速率:650-850或750-950发/分;

枪口初速:950米/秒;

最大射程:1000米;

供弹方式:Galil的35/50发弹匣、弹链。

曼利彻尔AUG-HBAR轻机枪

HBAR是重型枪管自动步枪的缩写,实际上就是充当轻机枪的角色,因此AUG-HBAR有时也被称为轻机枪)。AUG-HBAR在1978年首次出现,80年代初列装奥地利陆军。

AUG-HBAR通常配用42发弹匣,以保持比较长的持续火力,此外AUG-HBAR的发射机构一般采用开膛待击,以加强散热。当然,作为模块化的AUG枪族之一,AUG-HBAR也可以使用标准的30发AUG弹匣和换上闭膛待击的击发装置。

日本96式轻机枪

从外形上看,该枪应该是十一年式的改进型,但是由于使用了和ZB26相同的供弹方式,我一直认为这是日军根据ZB26修改的枪型,后查阅资料可知,日军确实有根据ZB26设计的轻机枪,但是不是这种。这个后面会有介绍。大家注意红字的部分,这些地方是该枪和ZB26相似的地方。

这种机枪是我军缴获较多的一种,全名日本6.5毫米九六年式轻机枪,它是神武纪元2596年(1936)定型装备的。它比十一年式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不易发生故障。口径仍为6.5毫米,导汽式,气冷,导气孔可调,采用弧形弹夹并装于机匣上方,鼓形标尺,分划2-15,瞄准孔可以左右调整,准星偏于枪的左侧,而且有护翼。

此枪可以在活塞筒前面加装刺刀,机匣上方可以加装瞄准镜。枪管末端有提把,枪托为鱼尾状,拉机柄位于左侧,其上方有突出的退壳挺并加铁罩保护,该枪没有单发装置,只能连发,由于口径小,杀伤力和侵彻力均感不足。

九六式使用6.5毫米步枪弹,弹头初速730米/秒,标尺射程1500,最大射程3000米,30发弧形弹匣供弹,理论射速530发/分,膛线右旋四条,缠距200毫米,枪全长1067毫米,枪管长550毫米,枪管重1.96公斤,全枪重8.85公斤。

日本九六年式6.5mm轻机枪是日本于昭和天皇十一年,即公元1936年研发的一型轻机枪,因当年为日本神武纪元2596年,故将该型机枪年式确定为“九六式”。九六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是继“歪把子”之后,日本侵略者装备的新一代制式轻机枪。

从该型机枪出台的时间可以看出,研发该型机枪,是日本军国Z义加紧扩大??战争准备的一个具体举措。在中国,九六年式6.5mm轻机枪的名声,并不像它的兄长“歪把子”那么家喻户晓。然而,它在日本侵略者手中,对中国人民乃至亚太地区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却一点也不比“歪把子”少。

当然,在烽火连天的K日战争中,中国K日军民也曾经缴获大量的九六年式6.5mm轻机枪,其数量并不在所缴获的“歪把子”数量之下,而且比“歪把子”用得更多更广。

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日军开始装备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歪把子”。尽管日军把“歪把子”视为“珍宝”,但经过一个时期的使用,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歪把子”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

据史料记载,日本当时曾经把从中国获得的“捷克式”(即ZB-26)轻机枪与其“歪把子”对比,深感“自惭形秽”。如若与关内中国军队作战,作为步兵部队使用极其广泛的轻机枪,“歪把子”的“不争气”显然不能适应作战需要,更不能适应日本军国Z义恶性膨胀的扩张野心。

于是日本军界特别是陆军,研发新型轻机枪的呼声日高,步伐也日紧,这与在日军基层部队中绝对不允许说日本国产装备不好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反差。

日本军国Z义就是这样,一方面大肆在部队中推行“愚兵”政策,打“武士道”的精神牌;另一方面又大肆收集武器装备在部队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遗余力地进行改进。“拐把子”就是克服“歪把子”缺陷而诞生的产品。“拐把子”在设计和研制过程中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其一,针对“歪把子”存在的问题,力图一一对应地进行全面改进;其二,紧跟当时世界轻武器特别是轻机枪的领先成果,力图将其最大限度地体现在“拐把子”上。基于上述两点,一挺既有大和文化传统,又具欧洲特点的轻机枪——“拐把子”,被打造了出来。分析“拐把子”的“基因”成分,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加和式:“拐把子”=“歪把子”+“捷克式”

也就是说,“拐把子”实际上是“歪把子”和捷克ZB-26式轻机枪结合产生的“混血儿”。

在体形特征上,“拐把子”一改“歪把子”粗蛮蠢笨的形象,瘦了身,减了肥,有了一些捷克ZB-26式轻机枪窈窕秀美的体形特征。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对枪管上的散热片外径作了大幅度削减,与“歪把子”相比较,细了很多,当然也轻了很多。

在外形特征上,“拐把子”虽然作为日军新一代的制式轻机枪,但仍矢志不渝地咬定“歪把子”那种“独异怪辟”的“青山”不放松,因此几乎任何人看了“拐把子”之后,都会自然将其归属日本,而绝少会认为是其他国家的。即便“拐把子”把“歪把子”的枪颈改成了小握把,把大“鱼尾”枪托改成了略小一些的“鱼尾”枪托,而且还增加了提把,然而从它们的造型以及整体配合上来看,仍然看得出“歪把子”的特征。

这种情形,当然也与设计者特定的文化素养及其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密切相关。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日本自卫队现役的1962年式通用机枪上得到印证。该枪与六十多年前的“拐把子”甚至“歪把子”相比,相似特征多多。“拐把子”在结构性能上的重大改进之处,首先体现在供弹方式上。众所周知,“歪把子”机枪浑身毛病的症结,几乎都出自于“与步枪使用相同供弹具”的教条战术理念。“拐把子”毅然采用了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弹匣供弹方式,废除了“歪把子”用“漏斗式”装弹机弹夹供弹方式。

只是“拐把子”采用了容弹量为30发枪弹的弧形弹匣,较ZB-26的20发弹匣在容弹量上略胜一筹,同时弧形弹匣能够很好地适应枪弹的锥度,因此供弹可靠性较之ZB-26毫不逊色,而较之“歪把子”则有了大幅度提高。

弹匣供弹方式取代弹夹供弹方式,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好处有3个方面:一是去掉了体积硕大、结构复杂的装弹机,使全枪质量减轻了1.1kg;二是为全枪整体结构布局的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改进由于装弹机导致的结构布局不合理成为可能;三是使机枪的整体战斗使用功效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机枪的战场生存能力明显增强。

例如,更换弹匣的方法简单,易训易掌握,且速度要比往“歪把子”装弹机中装弹快好几倍,人员暴露的时间缩短,火力停顿的时间间隔也相对缩短。又如,装弹机如果打坏或出现故障,机枪就可能连步枪都不如,而若一个弹匣打坏了,换上另一个弹匣则又恢复了战斗力。“拐把子”在采用弹匣供弹方式的同时,主要是通过“吸收”、“保留”、“增加”这三个方面,从整体设计上对全枪的结构布局作了考虑。

所谓“吸收”,就是在合理保留“歪把子”特点,特别是那些所谓带有日本军队传统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与融合ZB-26上优秀的东西。

所谓“保留”,就是在去除“歪把子”上那些经实践证明的“糟粕”的基础上,保留“必须保留”的东西,包括:基于节约目的而保留工厂加工生产环节上那些能够继续利用的工装和工艺手段;基于实战检验而保留那些认为可靠的结构;基于固有的传统观念和意识形态,而保留那些战术技术上已经落后甚至陈腐,但却适应日本军制文化的东西。

所谓“增加”,则是在“吸收”和“保留”的基础上,依据作战需要增加一些结构部件,以扩充机枪的作战功能。不过,在日本军界特别是陆军中,由于传统战术思想的惯性,其“增加”的那些结构和功能,未必就是新的且切实有效的东西。

日本99式轻机枪

日军99式轻机枪的外观像ZB-26,但是其核心实质上脱胎于二战前英军制式机枪的落选型号——“维克斯-伯斯尔”轻机枪。它在96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口径提升到7点7毫米,枪口上安装了喇叭形状的消焰器,其他方面与96式基本一样。

这种1939年研制的轻机枪在太平洋战争与美军的作战中大量使用。由于日军基本没有装备冲锋枪,更没有类似M-1半自动步枪这样的压制火力,所以日本人的轻机枪经常起着冲锋枪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99式轻机枪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7.7mmx56SR半底缘机枪弹;

枪管长:550mm;全枪长:1185mm;

重量:11.4kg(带刺刀);

装弹数:30发弧形弹匣;

发射速度:700发/分;子弹初速:760m/s;

标尺射程:2000m;最大射程:2700m。

朝鲜64式7.62毫米轻机枪

朝鲜64式机构与中国58式机枪一样,都是前苏联1946式连用机枪(RP46)特许生产的产品,朝鲜于1964年开始特许生产并命名为64式连用机枪,作军用制式武器。目前,该枪仍在朝军中服役。

RP46式连用机枪是前苏联捷格加廖夫DP7.62毫米轻机枪的改进型。DP采用鱼鳃撑板式闭锁方式,结构简单、维护保养容易,1927年被前苏军选作制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装备部队。但其有以下缺点:

弹盘体积大。由于使用有底缘的7.6254R毫米枪弹,所以弹盘较大,搬运大便。机匣太小,容易损坏。由于该枪追求轻型化,采用小型机匣,射击中后退的枪机和枪机框猛撞机匣后端,机匣容易损坏。

于是,1944年前苏联又开发出DP的改进型,称DPM,但仍采用弹盘供弹,但是在机匣后端配用弹簧缓冲器。后来迷了增强机枪威力,采用可长时间射击的金属弹链从弹方式和厚管壁重型枪管。改进后的DPM于1946年被苏军选作制式武器,故称为RP46式。

64式机枪的部件不能与其它机枪互换,唯有金属弹链可与SGM7.52毫米

重机枪

和PK7.62毫米机枪通用。重机枪

美、英等国称为“中型机枪”,是装配有固定枪架,能长时间连续射击的机枪。与轻机枪相比,重量重,枪架稳定,有较好的远距离射击精度和火力持续性,能较方便地实施超越、间隙、散布射击。

主要用于歼灭和压制1000米内的敌集团有生目标。火力点和薄壁装甲目标,封锁交通要道,支援步兵冲击,必要时也可用于高射,歼灭敌低空目标。重机枪由枪身、枪架、瞄准装置三大分部组成。

枪身重15~25公斤,枪身长1000~1200毫米,一般可高射与平射两用,平射有效射程800~1000米,高射有效射程500米,战斗射速200~300发/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种重机枪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逐渐被更适于现代战争的通用机枪(轻重两用机枪)所取代。

中国67-2式重机枪

67-2式7.62毫米重机枪是67-1式重机枪的改进型,1982年设计定型。是我国目前的主力重机枪。

该枪主要改进有:减轻重量;对气体调节器、伸缩提把、枪管材质等结构进行改进;改进枪架;采用25发一节的分段组合式弹链等。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一次供弹,实施连发射击。

口径:7.62毫米;

全长:1345毫米;

枪管长:606毫米;

瞄准基线长:670毫米;

全重:15.5千克;

枪身重:10千克;

枪架重:5千克;

初速:840米/秒;

理论射速:650发/分;

战斗射速:300发/分;

有效射程:1000米(重型);800米(轻型);

弹箱容量:250发;

枪弹:53式枪弹。

大正三年式重机枪

这型重机枪是38式重机枪的后续发展型号,射击精度非常精确,高平射转换速度特别快,是二战时期日本陆军部队最倚重的重机枪之一,战场上威力极大。

服役年代:1914-1945;

口径:6.5mm;

枪管长:737mm;

全枪长:1198mm;

重量:55.0kg;

装弹数:30发保弹板;

发射速度:450发/分;

子弹初速:740m/s;

尺标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000m。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