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英高中基因解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5:33:35

点击下载

作者:戴耘,付艳萍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美国精英高中基因解析

美国精英高中基因解析试读:

前言

2010年,我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的“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三期)”这一课题研究时,通过华东师范大学赵建教授介绍,认识了在纽约州立大学任教的戴耘教授。戴教授长期从事高端人才培养的研究工作,功底扎实、视野开阔,是该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2011年戴教授被聘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教授后,立即加入了我们的研究团队,与各位成员一起在中国各地的项目实验高中从事调研和培训工作,为项目研究的深入和成功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借助戴教授与美国精英高中之间的广泛学术联系,我们团队与美国的精英高中迅速建立了联系。除了在每年一度的高中教育论坛上邀请美国相关领域专家和知名高中校长来中国演讲和指导工作外,我们团队的成员和部分项目实验高中的校长老师先后于2011、2012、2014、2015年四次赴美国考察访问。访问以纽约市为主,跨越了新泽西、北卡罗来纳、伊利诺伊等多地,考察学校达16所之多。这种实地的听、看和学习,让参访者大开眼界、深受震撼,对归国后推动普通高中拔尖学生培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帮助。如,新泽西州“高科技高中”(High Tech High)的工程课“老鼠夹变身两轮车”机械设计项目,伊利诺伊数理学院的生物课,纽约市布鲁克林科技高中的艺术与建筑课,纽约市城市学院数理高中的美国宪法史课等,直到今天都让我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其中美国宪法史课后来还成为2013年研讨会上戴教授“美国教师怎样上政治和历史课”主题报告中的重点案例。本书的作者之一付艳萍(现任教于河南师范大学)曾是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州立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在美国留学期间也走访了数个私立和公立高中。因此,今天大家看到的这本书,与一般走马观花介绍美国精英教育的书籍不同,是长期在美国工作和学习同时又熟悉中国教育的学者的心血之作,其中记录了难得的跨文化经历、观察和见地。

精英教育,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急需大量拔尖创新人才国家的关注重点。当然,如何定义高中阶段的精英教育,就和我们如何定位中国的重点高中一样,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有不同的看法十分自然。本书作者把美国的精英高中分成传统公立特殊高中,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州长学校以及历史悠久的私立精英高中三类(前三章内容)。这三类学校历史不同,办学宗旨各有侧重,课程文化各具特色,但其共性是都致力于培养各个领域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高端人才。正因如此,这些学校在课程、师资、社会资源乃至学制上也都面临挑战和制约。本书中的“基因解析”对美国精英高中的组织架构与行政管理、招生选拔、课程与教学、师资建设、教育资源、校园软环境,逐一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这种分析和描述可以让我们看到这类学校运作的内在逻辑和机制,使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实现普通高中向精英高中提升的必要条件。我在戴教授和蔡金法教授合作主编的《英才教育在美国》(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一书中,指出了中国高中阶段英才教育的多方面短板。如何加强这些短板,本书有许多有益的参照和建议。我还提出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时间和耐心去营建,需要平和淡定的文化环境。本书也有意识地指出政策导向、课程设置、社会力量支持、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的互相促进或互相制约的关系。对于有志于这项探索的教育实践者来说,本书可以帮助我们针对中国教育的短板,找到成功建设精英教育的路径。

戴教授说这本书主要是为校长和教师写的。本书包括了许多细节和案例,材料翔实,立论有据,操作性强,是一本接地气的好书。凡有志于这类教育的仁人志士,皆可借本书之契机深入思考和实践,身体力行地推动这项开拓性工作。同样,所有关心中国教育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也能从中获得启示,其中包括中国千千万万希望自己孩子成才的父母,这本书会让他们了解人才和精英的真正含义,以及高中阶段孩子成才的关键。从更广阔的背景看,这本书也为我们思考中国教育何去何从提出了问题,尤其是最后一章(第十章)对中美教育的比较,对精英教育文化内涵(抱负、眼界、情怀)的概括,特别能够激发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思考。21世纪是中美博弈的世纪,有合作也有竞争。在精英教育上,两国的教育学者和实践者如能认识两国的文化和历史差异,同时互相借鉴对方的长处,则是我们值得期待的未来,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霍益萍

导言

呈现在你面前的这本书是我们用时三年对我们多年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作者之一戴耘博士是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教授,教育心理学和人才学学者,在他2011年参加霍益萍教授的研究团队,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2012—2015)期间,一直关注中国的高中教育,尤其是重点中学课程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关系。本书的另一作者付艳萍博士当时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关注教育政策和管理的问题。由于其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访学,有机会与戴耘教授一起访问学校、讨论问题,并在那里启动了她的博士论文研究。也就是在那时,我们酝酿写作这样一本书。

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定要写一本教育工作者感兴趣并觉得有用的书。我们确定了读者对象主要是关心或有志于开拓高中阶段精英教育的人士,其中包括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校长和管理人员,正在讲授高端课程或有志于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高中教师,也包括对自己子女有成才期待的无数父母。我们试图通过对美国精英高中实例的展示和分析,让读者看到美国精英高中的基本面貌,以及它们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它们的骄人成就的。而本书更直接的用意是,激发教育工作者对如何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兴办或办好精英学校产生思考。“精英教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们在本书提及的三类学校也是各有特点。“精英”这个概念也经历了历史的嬗变,不同时代对“精英”的理解也不同。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精英”指社会中那些对各领域有杰出贡献而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体。自然,“精英”的隐含意味是,这是一个有相当“话语权”,能引领社会潮流和发展的群体,这是公众影响力的指标。除非提倡民粹主义,否则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个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发展和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精英群体。“精英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去营造一个高高在上的精英群体,而是把培养各领域的高端人才作为教育目标,换句话说,精英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英才和未来的“领军人物”,英才中的一些人,由于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会成为社会精英。固然,即使没有专门的“精英教育”,也还是会有许多精英人才脱颖而出,还是会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父母培养出精英人才。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精英学校(如哈佛或巴黎高师)确实培养出了大量杰出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英才教育有利于更多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因为社会的忽视和教育的不力被埋没。

根据我们对精英教育的理解,我们确定了本书中“精英高中”的主要对象:传统公立选拔性特殊高中(主要分布在美国各中心城市)、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州长学校(大部分在州府所在城市)以及历史悠久的美国私立精英高中(集中在最早开埠的美国东北部,即“新英格兰”地区)。本书前三章分别介绍这三类学校的历史、特点和成就。在描述了这三类学校的基本面貌的基础上,我们逐一对这些学校的政策和管理(第四章)、选拔录取的标准和程序(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第六章)、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七章)、教育资源的建设与保障(第八章)、校园软环境(第九章)作更为具体的分析和描述。最后的第十章,我们从社会和文化角度比较美国精英高中和中国重点高中的差异,分析美国精英高中的借鉴意义以及在中国实施精英教育或英才教育会遇到的问题。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本书为关心精英教育的人士,尤其是那些有志于精英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思考和探索的契机。

本书从酝酿到成书,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支持。华东师范大学为戴耘先后提供了紫江讲座教授和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学院兼职教授的荣誉,使他有机会了解国内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国家留学基金会为付艳萍提供了在读博阶段赴美访学的机会,使她获得和戴教授合作的机会。特别感谢霍益萍教授和朱益明教授(付艳萍的博士生导师),正是他们的各种支持促成了这次合作。还有美国许多高中的校长、教师、学生,他们对我们的到访给予热情、慷慨的接待,积极提供信息,使这本书得以建立在第一手资料上。我们也在此一并致谢。作者 于2018年12月30日

第一章 传统选拔性特殊高中:公立学校中的佼佼者

一、历史简述

美国公立精英高中,应该溯源到波士顿拉丁学校。它是北美洲最早成立的公立学校,成立于1635年,到美国独立建国时(1776年),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学校起初是为北美最早开埠的波士顿婆罗门(Brahmin,即社会文化精英)精英子孙们设置的。学校的口号“我们第一”既是在说学校是当时首创,也是在说学校首屈一指。学校从18世纪开始遵循当时的潮流提倡“经典教育”(classic education),注重西方精英文化的传承,所以学校开设拉丁语课程,也就不足为怪。为了让这些精英后代继续深造,1636年在与波士顿一河之隔的剑桥城建起了一所“哈佛学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的前身。此后的19世纪,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也建立了几所类似的公立高中,它们称得上是公立精英高中的先驱。然而,20世纪中期以前,美国的精英学校主要为私立学校。严格意义上说,美国私立高中,尤其是在新英格兰地区为常春藤大学输送学生的所谓“大学预备学校”(college prep schools)有着更纯粹的“精英”传统(详见第三章)。

美国法律规定6—16岁儿童为学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性”(compulsory)的基础教育,这个法律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还有防止雇佣童工谋利的考虑。和许多国家一样,美国的基础教育也是在20世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统计显示,1910年,美国成人中获得高中文凭的人数仅占成人人口的13.5%,而到了2012年这个比率达到了87%。美国基础教育的历史是一个逐渐从性别歧视和种族隔离走向面向全民、强调公平公正的过程。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和“去精英化”,学生的多样和分化构成对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德国从初中开始就分流不同,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柯南特(James Conant)在1959年提出了学校内部分流分层(comprehensive with tracks)的高中模式,即学校内部分为进入职校发展和进入大学深造这两种不同的“轨道”。后来有些学校还做了“校中校”的安排(即学校设置学业要求较高的独立计划,接纳一部分优秀学生)。校内分流显然不能满足高中多样化的需要,尤其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需要。所以到20世纪70年代,大量的跨学区的“磁石学校”(magnet schools)出现,这些学校提供特色课程,使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长都得到发展。这些磁石学校中的相当一部分成为接纳优秀人才的选拔性高中。

同时,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教育危机也成为选拔性高中生长的契机。1983年,里根总统任期中在教育部长贝尔的牵头下对美国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得出了令人警醒的结论。这份题为《国家在危机中》(A Nation at Risk)的报告批评了美国教育的平庸。就高中而言,有不少学者批判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脱节,认为应该打通高中和大学的壁垒。一部分带有实验性和示范性的高中应运而生(其中包括托马斯杰佛逊高中以及一批州长学校,后者在第二章详细介绍),它们大多建在大学校园里,和大学共享资源,对学生的要求也高于一般高中。由于这些学校规模较小,通常只有几百个学生,自然成为高中里的翘楚,“选拔性”随之而生。

还有一部分选拔性公立高中最初属于专科学校,如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史岱文森高中,其成立于1904年,最初仅是纽约市的一所手工培训男校,由于学校在数学和科学领域的成就突出,有意愿申请的学生越来越多,远远超过学校可以接纳的人数,于是学校从1919年开始要求申请者提供学业成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大量犹太人涌入纽约市,史岱文森成为犹太人子女竞相争取的学校,最多时该校有90%的学生为犹太裔。学校1969年开始接收女生。史岱文森历史上一直是纽约市最受青睐的公立高中,渐而形成其精英学校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说,有不少公立精英学校并非刻意为之,而是经过不断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在纽约市的400多所高中里面,有8所学术性“特殊”高中,分别是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布朗克斯科学高中(The 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布鲁克林拉丁学校(Brooklyn Latin School),布鲁克林科技高中(Brooklyn Technical High School),城市学院数理高中(High School for Mathematic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the City College),雷曼学院美国研究高中(High School of American Studies at Lehman College),约克学院皇后区科学高中(Queens High School for the Sciences at York college),斯塔顿岛科技高中(Staten Island Technical High School)。这些特殊学校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的教学,还被冠以全美最好高中的称号。很多学生从这里毕业后直接迈向了全美最好的大学或学院,并成为国家在经济、政治、市政等领域的领导者。然而,它们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美国的基础教育史中,始终有两种力量主导教育的走向。在林顿·约翰逊(Lyndon Johnson)总统任期期间,担任美国健康和教育部长的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在1961年出版了一部重要著作,题目是《卓越:我们能够做到既平等又卓越吗?》(Excellence:Can We Be Equal and Excellent Too?)。平等和卓越,公平和卓越,一直是美国基础教育中最纠结的矛盾。作为民主国家,美国没有英国或法国的贵族传统,所有人都应该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这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美国文化中也有追求卓越的传统。而卓越意味着有一部分人会获得难得的深造机会。历史上少数族裔和穷人的劣势地位和政治诉求,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在平等、公平和卓越之间如何拿捏分寸,一直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挑战,有时甚至引发诉讼和最高法院裁决。在大学阶段,这个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即采用双向选择,学生选学校,学校选学生,这在理论上保证了公平原则。但在基础教育方面,为某些优秀学生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常常被指责为“精英主义”,违反了平等原则。平权的政治诉求常常蜕变为教育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大家没意见,但不允许为一些人开小灶)和不作为。约翰·加德纳对教育平庸的忧虑,以及教育部《国家在危机中》报告,构成了美国20世纪后期大量选拔性高中诞生的重要背景。

截至2012年的不完全统计,美国有165所公立选拔性高中(包括下一章单独介绍的州长学校),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从地理位置来说,主要分布在东部,其次是中西部,其中纽约州24所,新泽西州16所,宾夕法尼亚州14所,伊利诺伊州12所;此外,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各有9所。表1-1 公立高中全美排名前十名一览表(2016学年)续表表1-2 纽约市选拔性高中全美排名暨学校情况一览表(2016学年)续表

二、两种类型的特殊高中

美国公立精英高中的历史跨度大,类型林林总总,但大部分都可以描述为“选拔性的特殊高中”(其中20世纪80年代前后兴起的“州长学校”属于一个特例,我们在第二章单独介绍)。“选拔性”意味着这些学校和其他按“学区”就近入学的学校不同,它们向更大区域开放,择优录取。这一点,和中国的重点高中基本一致。其次是“特殊”,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强调学有专攻,有些是科学,有些是艺术,即这些学校以培养专才为导向,所以称为“specialized schools”,这一取向和传统的美国私立学校注重博雅的精英传统有所不同;特殊的另一个意思是这些学校的学校文化和课程与常规高中不同,走的是“高端路线”,像波士顿拉丁学校、布鲁克林拉丁学校、雷曼学院美国研究高中等更注重人文情怀、思想底蕴、社会参与,更偏向于博雅(通识)教育,这个取向和传统精英学校更契合。应该说这两种取向在“特殊学校”里普遍存在,相辅相成。

下面我们将介绍“特殊学校”的类型。由于纽约市的“选拔性高中”具有代表性,且知名度高,因而我们重点以这些学校为例,兼顾其他地区的一些代表性学校。(一)理工类特殊高中

史岱文森高中、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布鲁克林科技高中是纽约市科技高中的“三驾马车”,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三所学校和其他五所选拔性高中一样,通过市级统一考试——“特殊高中入学考试”(Specialized High Schools Admissi-ons Test,SHSAT,本书第五章会详细说明)进行招生。在2014年9月的招生中,纽约市有23408名学生在申请表上将史岱文森高中列为学校志愿选项,其中952名学生获得录取,录取率为4%。有19635名学生将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列为志愿选项,其中968名学生获得录取,录取率为5%。所以,史岱文森的校长曾开玩笑说,我们学校的特色是学生比老师聪明。布鲁克林科技高中每年招收1500名左右学生,2014年9月的招生中,有23371名学生在申请表上将该校列为选项,其中1845名学生获得录取,录取率为8%。

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创办于1938年,最初只有大约400名男生,发展到如今已拥有超过3000名学生。除了德语和后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即大学二年级课程)之外,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开设了几乎所有的AP课程。学校还开设了8门外语课,以及生物、化学、物理、数学、技术、人文等多学科的选修课。另外,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也给爱好音乐的同学提供了机会,例如管弦乐、合唱团、爵士乐、电子乐等等,广泛的课程选择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全面的基础(详见学校官网www.bxscience.edu)。学校的课外活动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全校共有60个俱乐部、30个体育团队、1个国际知名的演讲与辩论团队、模拟庭审以及世界级的机器人团队,每年学生都会制作两部剧,设计毕业纪念册,编订知名年刊和学术杂志等等。布朗克斯科学高中推崇的是探究和实践的氛围,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为人类培育的世界级科学大师之多,堪称奇迹(详见稍后的介绍)。笔者参观布朗克斯科学高中留下的印象是:普通的校舍、优秀的教师、活跃的学生、浓郁的科学研究氛围和极为丰富的课外活动。

前面有所介绍的史岱文森高中坐落在曼哈顿闹市区中一幢大楼里。浏览这所学校提供的各类专业课的列表,难以想象的丰富,几乎应有尽有。但是,虽然学校人才辈出,校长津津乐道的却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卡内基大厅的亨德尔的《弥赛亚》大合唱时,经历的那种艺术和精神的感染。与布朗克斯和史岱文森两所学校稍稍不同,布鲁克林科技高中偏重工程和技术。学校成立于1922年,是美国最大的公立高中,拥有5600多名学生。笔者在参观该校时,看到实验室、电脑房和建筑工坊里到处是在动手学习的学生,却难得看到一个教师在授课的场面,其讲授的也是在普通高中很少见到的题目:布尔代数(Boolean Algebra)、集成电路的数理基础。学校致力于在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方面给学生们提供丰富而专业的教育体验和技能培养,旨在使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获得更大的发展。所以,其学生从入学伊始(九年级)就接受专业的工程技术训练。

除了纽约市的理工高中外,美国其他各州几乎都拥有类似的高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位于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托马斯杰佛逊科技高中(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参见http://www.tjhsst.edu/index.html),位于新泽西州的高科技高中(High Tech High School,参见http://www.hths.mcvsd.org)等。此外,大部分州长学校也是理工科技类学校,第二章会单独介绍。(二)人文社科类特殊高中

人文社科类的选拔性特殊高中数量相对较少。这里介绍两所:布鲁克林拉丁学校和雷曼学院美国研究高中。布鲁克林拉丁学校,虽然2006年才建立,但它按照波士顿拉丁学校的理念设计,具有良好的声誉和极高的选拔性。2014年9月的录取中,有16675名学生在申请表上将该校列为选项,其中484名学生获得录取,录取率为3%。

古典文学课程是学校的强项,所有的学生都要求完成四年的拉丁语、历史、数学、英语、科学课程以及至少两年的一门外国语言课程。在人文学科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参加苏格拉底研讨会以及学习辩论术。非人文学科班级则注重实验、数学解释、讨论和解决问题。所有班级的学生都要求注重规范化写作、公开演讲和剖析思维的能力,因为这些品质被认为是领导力的基本内涵。学校最大的特色是公共朗诵(Public Declamation),一般是从语文和历史课的古典作品中选取段落,先在班级、年级进行比赛,然后优秀者可以通过面试(audition)参与学校一级竞赛和评比,能够在学校一级崭露头角,在学校里是一种莫大荣耀。该校训练口才的教育理念来自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他认为能言善辩涵盖了一个人的各种素质,包括广泛的知识、表达的能力和技巧乃至幽默感和人格魅力,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练习。

布鲁克林拉丁学校的另一个特色是将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课程作为学校的核心课程(我们在第六章分析课程时会对此课程作具体介绍)。在这里仅指出,国际文凭课程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导的探究,其放眼全球的视野以及关注个人的正直品质的建校宗旨,与布鲁克林拉丁学校是一致的。除了要求十分严格之外,IB课程还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并能完成具有大学写作水准的论文,这和学校对写作表达的重视契合。另外,学生们还被要求参加150个小时的创新活动和服务(CAS)项目。以上所有这些要求旨在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人。总之,布鲁克林拉丁学校,正如它的“前辈”波士顿拉丁学校,更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精英高中的概念。

美国研究高中是坐落在纽约市雷曼学院校内的一所规模不大但充满学术氛围的高中。全校学生不到400人。整个学校的员工由2名行政人员(校长和副校长)、25名教师、2名学业生涯辅导老师组成。校舍是一间其貌不扬的平房。2013年,有15596名学生把这所学校作为选报志愿,其中的162名学生被录取。学校虽以“美国研究”为校名,但更重视的是“自由教育”,学校的宣传手册上指明其使命是“培养未来高校人才,并且能够在政治、法律、历史、商业、科学、数学、艺术等领域进行生涯发展”。学校的最大特色,是它四年的历史课程系列。这个系列不仅在量上远远超过普通高中,而且和一般高中历史进行通史教学的方法不同,学校用断代史方法,切入一个时代的许多层面,及其复杂和有机的关联。另一个不同是,历史课强调培养学生收集、考证、诠释一手和二手历史资料的技能。魏斯(Weiss)校长说,如此重视历史课,并非指望学生都成为历史学者,他们将来可能会成为律师、记者、社会活动家等等,他们从历史课和其他人文社会课中获得的历史眼光、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胜任、更加出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和美国历史研究机构(Gilder Lehrman Institute of American History)以及雷曼学院历史系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学者的工作和思考,亲历历史研究的乐趣和意义。

人文社科类的特殊高中还有如弗吉尼亚政府与国际研究州长学校等。广义来说,文理综合类的特殊高中(如德克萨斯奥斯汀市文理高中、印地安纳州文理高中)都兼有通识精英教育的一些特点,如强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除人文社科类特殊学校,还有少数以艺术作为特色或专业方向的高中,如拉瓜迪亚艺术高中(Fiorello H.LaGuardia High School of Music & Art and Performing Arts)。由于这类学校和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类高中有较大不同,就连录取学生的手段也不同(采用试镜,而非笔试),这里介绍从略(详见第五章)。

三、主要特点

和常规高中相比,选拔性特殊高中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体现在生源好、起点高上,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丰富的课程设置、严格的专业要求、自主的学业选择。(一)丰富的课程设置

特殊高中的课程丰富性首先体现在学科门类的多样齐全、课内课外活动的丰富。数量上,特殊高中四年的主课和副课堪比大学的课程,各类课程覆盖面广,满足了教育的多样性需求。质量上,首先是不同于一般高中的标准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标志性课目,如波士顿拉丁学校的语言类课,美国研究高中的历史课,布鲁克林科技高中的工程课,等等。其次,课程的丰富体现在超越高中所谓“双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各种开阔视野、深入探究的课程。虽然这些学校都开设了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提供的大学入门课程,即AP课程,但这些学校往往不满足于此,还会提供各类非常规丰富课程。如布朗克斯科学高中的课程中单单生物课就有八个方向可供选择:医学、药学、环境研究、有机体水平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水平生物学、刑侦科学、生活与健康和心理学。此外,课程的丰富还体现在才艺课程的丰富,如布朗克斯科学高中的舞蹈课有踢踏舞、爵士舞、古典芭蕾等等。事实上,丰富的课外社团和活动也是这些学校的特色。例如,拥有三千多名学生的史岱文森高中有41个公立学校体育联盟团队、20种主要出版物以及一个活跃积极、功能完善的学生会。总之,拥有多种学生主办的学术刊物、生活杂志、各种音乐节或戏剧节,拥有60—70个俱乐部和社团,从知识类(如数学、辩论),到兴趣类(如电影评论、音乐剧),到体育类(如长跑),是特殊高中的常态。

概括地说,拥有独特的学校特色、多样的课程体系、活跃的课外活动,使选拔性特殊高中比一般高中的内涵更加丰富,其在校学生的经历也更加深刻。(二)严格的专业要求

首先,特殊高中的专业要求和一般高中以单科成绩作为主要学业标准形成鲜明对比。特殊高中是从更高端的专业技能发展的角度来设置课程的。比如,在布鲁克林科技高中,所有新生都要学电脑制图,因为这是当今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9、10年级期间,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核心课程并且通过在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工作坊和理论班进行实践操作来进一步加强学识。有一小部分同学也可以选择参加医学入门项目(Gateway to Medicine pre-medical program),该项目是一个往医学行业发展的四年制小型的学习团体。对11、12年级的同学来说,可以从以下主要专业中选择一种:航天工程、建筑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化学、土木工程、大学预科、计算机科学、机电工程、环境科学、工业设计、律师、数学、传媒与艺术以及社会科学。

专业训练的特点是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和与之相关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比如,在刚刚介绍的布朗克斯科学高中的生物课程中,分子生物学方向,高中四年是一个由微观生物学、有机化学、AP生物学、“后AP遗传学”、生物研究项目五门课构成的一个系列;在心理学方向,学生可以选择AP心理学、后AP儿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行为学、生物学或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五门课的套餐。美国研究高中的历史课同样遵循由基本功培训到独立应用的历史研究和从考据、诠释、分析,到评价的思维技能训练。

其次,特殊高中的专业要求体现在对学生直接参与研究的重视。在美国,一般要到研究生阶段才会直接参与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设计、研究执行、研究评价的过程。但在特殊高中,9、10年级是基本研究技能的准备阶段,到了11、12年级,学生就是真枪实弹地从事研究了。托马斯杰佛逊科技高中毕业的研究要求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一个科学或工程研究项目;项目可以从提供的科技研究实验室中挑选一个完成,或者通过学校提供的“导师计划”(mentorship program),在企业、政府或大学的实验室或技术设施里完成(下一章介绍的州长学校也有类似要求)。

再次,特殊高中的专业性还在于它们依托大学的支持,直接让学生在大学选修课程、从事研究,接受大学的学术氛围的浸润和熏陶。比如纽约市的8所选拔性高中和位于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纽约城市大学以及许多科研单位有长期的伙伴关系,使学生受益匪浅。

最后,特殊高中的专业性还在于对学生进行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在提供严格的专业训练的同时,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告诫学生不可有各种违反学术诚信原则的行为,如作弊、抄袭、造假、获得不公平的优势、协助学术欺诈、伪造记录和官方文件、未经授权获取学术或管理文件。(三)自主的学业选择

所有选拔性特殊高中都把追求卓越作为重要的校训或要求。同时,这些学校是比一般高中更重视个性化的,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找到卓越之路,而不要求所有学生走同一条路。对于学校来说,在哪门课上用多少力,是否要门门第一,这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校不会去“微观管理”学生。学校要管的是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方向,实现符合学生智力特长、个性特点的“最大化”发展。实现这一点的基本前提是特殊高中在规定课程外,给学生留了较大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情况、兴趣、愿望去设计、营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科技为主的特殊高中却出现了以写作或音乐见长的毕业生,而在社会人文为主的特殊高中里,也不乏理工人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自主的学业选择体现在选课、学业成绩的期望值和努力程度,等等,是和升学预期有关的。对于这些优秀的学生来说,为了进入美国最好的大学,除了一张展示个人强项和兴趣点的漂亮成绩单外,还要记述在课外和校外(所谓“社会大学”)积累的重要成长事件,如获奖作文、个人主持的研究项目、音乐剧主创、创业经历,等等。这样的个人成长经历,只能在充分自主、自由的教育空间里得以实现。

四、成就、影响和现状

在谈论选拔性特殊高中的成就和影响前,我们先提供一个学生的案例。案例:艾米(Amy)的“英特尔科学人才搜索”科研之旅

艾米来自纽约市需要考试入学的八所特殊高中之一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凭着严谨的研究报告和机智敏锐的问题回答赢得了专家评委团的一致认可,她拿下了2008届英特尔科学精英决赛第8名以及2万美金的奖学金。自9年级起,艾米确定了自己做生物医学研究的科研计划,10年级在学校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下,与纽约大学某癌症研究中心的霍华德(Howard)教授取得了联系,获得到其实验室参与癌症细胞研究的机会。在接下来的两年多里,艾米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到实验室学习,霍华德教授指导她怎样设计实验、收集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经过一年多的学习,11年级时艾米和教授讨论确定了自己的独立研究课题,并在教授和高中老师的推荐下向某基金会申请了科研项目基金以实践她的癌症细胞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完成后,艾米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写出一篇研究报告,并在霍华德教授的提名和推荐下参加2008年的英特尔科学精英大赛。

2009年1月,艾米收到入围半决赛的通知信,获得1000美金的个人奖。同时她所在的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也得到1000美金的奖励,以表彰学校对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贡献。3月份,艾米在华盛顿经历了来自美国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评委的重重提问后,夺下了本届英特尔科学精英决赛的第8名。除了奖学金,艾米被邀请加入科学公众协会成员网络,一个由各界顶尖科学家、研究人员组成的精英团队。如今,艾米已经从纽约大学毕业,通过校友网络,她找到了和她研究方向相同的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将在他的指导下攻读细胞生物博士学位。

评价一所精英高中办得是否成功,首先看它是否能够为大学输送合格人才,其次看它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是否有发展的后劲,是否成为社会的精英,其三看这个学校是否还在不断努力、与时俱进。(一)合格的毕业生

我们用最新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全美高中排名标准,看一个学校有多少学生通过了AP课考试。不难看到,选拔性特殊高中表现突出。全国十强(见表1-1)几乎都是选拔性特殊高中,纽约市的8所选拔性高中也都列于前百名。这个标准不是看一个学校出了多少“尖子”、“状元”,而是考察其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进入大学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所谓的college readiness)。因为学校建立的目的毕竟不是为培养个别突出的人才,而是为所有学生服务的。另外也是因为在美国,一个学生是否念大学、什么时候念、念什么样的大学,有许多家庭和个人考虑的因素在内,学校无法控制。所以,特殊高中的上级管理部门是不会拿多少学生进了什么大学对校长问责的,更不会把出“尖子”、“状元”作为奖赏学校的依据。

对于选拔性特殊高中来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标准还不够高端。特殊高中产生的全国优秀学生(National Merit Scholar,根据PSAT成绩评定)、全国成就奖(National Achievement)得主、全国西语裔学者(National Hispanic Scholars)等的数量,远远高于一般高中。美国的“英特尔科学人才搜索计划”(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 Program)是一项为最优秀的科学人才提供大学奖学金的计划。前文艾米的案例讲述了她如何进入决赛并得奖的故事,从中可见这项竞赛的规格、标准之高。参加这项评比必须拿出专业水准的论文,并经过严格的答辩和专家评审。而入围这项奖学金角逐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理工科技类的选拔性特殊高中。(二)精英的校友群

精英学校是否成功的另一个标准是看有多少校友成为货真价实的精英。美国最早的精英高中波士顿拉丁学校自然实至名归,产生了四位哈佛校长、四位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所在州)州长以及五位《独立宣言》签名者。两三百年后的特殊高中毫不示弱。仅以上面介绍的纽约市科技高中“三驾马车”——史岱文森高中、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布鲁克林科技高中三所学校为例,它们从20世纪40年代起总共为世界培养了14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仅1938年成立的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一家,就有7位校友先后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除此之外,它的校友中还有29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2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以及7位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这样的人才辈出,虽然不能完全归功于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但是任何随机分配学生的教育安置计划都不可能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这所高中一定为它的毕业生的未来爆发打下了雄厚基础(当然,他们进入了一流大学深造,也是成为杰出科学家的门槛)。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不仅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卓有成效,其人文教育也久负盛名,其校友中不乏作家、律师、医生、教育家、艺术家、演员以及经济和政府领导者。史岱文森高中的校友除了有4位在生理学和医学、经济学、化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外,还有许多成为美国科学、数学、政府、法律、艺术和音乐等领域的精英。布鲁克林科技高中除了有两位校友斩获诺贝尔科学奖,其他校友也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例如发明数码照相机,研发GPS系统,驾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证据,发明汽车的新能源,研发青霉素的批量生产,等等。在这所学校的“名人堂”里,可以找到许多科技界翘楚的名字。

考察一所学校的成功程度,除了考察毕业生的具体成就外,还可以考察学校本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它所代表的是传统的持久性。这一点上,最具象征意义的是从波士顿拉丁学校到布鲁克林拉丁学校的传承和影响。2006年,纽约市的布鲁克林拉丁学校完全参照波士顿拉丁学校的理念进行建设,成为其400多年后诞生的姐妹学校。一年后(2007年)便被《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评为全美最好的20所高中之一,2011年被美国教育部授予“蓝带优秀学校”的称号。这种社会认可度代表了大众对学校价值取向的认同。(三)对学校的改进

精英学校的成功,不在于过去如何优秀,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否有能力自我更新、与时俱进。在这方面,特殊高中也存在各种挑战,其中有些挑战是和其他公立高中相同的,有些挑战则源于它们的特殊定位。

除此之外,公立高中的管理体制也对选拔性特殊高中的水平和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史岱文森的华人校长张洁曾在中国福州国际高中校长峰会的主旨发言中谈到学校面临的挑战:资金有限、校舍超载、教师聘用的限制、学术自由与政策之间的平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文化冲突、由学习压力引发的不良竞争、心理及生理健康问题、持续的诚信问题等。其中,不能保证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任用权,很容易成为办高水平高中的一个短板。另外,特殊高中的行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并没有生活在世外桃源,也不能自命清高。能否在这样充满质疑的环境中始终坚持,坚持属于精英学校的教育信念,做到追求卓越的同时让更多合格的人才具有公平参与的机会,都与特殊高中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关联。

第二章 州立选拔性高中(州长学校)的崛起

一、历史简述

和一般选拔性特殊高中相比,州长学校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物。州长学校的兴起,与美国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前瞻考虑有关。当时的世界还没有互联网,没有硅谷的奇迹,更不用说苹果、谷歌和亚马逊了。但是很多人预见了科技革命和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的支持下,大部分州长学校都侧重培养科技人才。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填补教育中的高端教育的缺陷,也是州长学校兴起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对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视始于肯尼迪时代,当时,受苏联率先发射卫星的刺激(Sputnik,1957),美国不仅启动了“阿波罗登月计划”,而且加强了科技教育。但是,公立教育体制直到80年代也并未有明显的改善。相反,美国教育部的调查报告《国家在危机中》对美国的教育状况发出了警示。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强国,却是一个始终有危机感的国家。如何抢占科技人才的制高点,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如何使自己的州具有强有力的高端教育优势,是州长学校纷纷涌现的主要原因。

其次,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教育部只负责政策导向并通过拨款向各州“推销”它的政策理念和方案,但无权要求各州采纳联邦政府的立场。教育立法和政策主要由州一级制定。各州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优先考虑制定政策。当年里根政府的自由主义政策客观上给了各州更大的自主权。当时,各州都在寻找自己的增长点。拿出一部分钱(相对州政府庞大的预算来说并不困难)来做培养各领域高端人才的工作,增强该州的经济和文化活力,成为不少州的考虑。所以,成立州长学校是一种战略投资行为。北卡罗来纳州、伊利诺伊州、路易斯安那州最先启动,然后有十几个州跟进,先后成立州长学校。弗吉尼亚州和田纳西州还用立法的形式鼓励兴办多个州长学校。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州并没有专门拨款成立州长学校,一方面是因为纽约州已经有不少历史形成的公立或私立选拔性高中(光纽约市就有23所),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没有必要单独去办州长学校;另一方面是因为纽约州作为传统的民主党执政的州,花纳税人的钱办这样的“精英学校”很容易招来州议员批评。这反过来也可以说明那些通过立法拨款成立州长学校的州,高端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兴办州长学校的初衷主要是创造培养高端人才的示范学校,他们会争辩说,纳税人的钱花在培养高端人才上是值得的,将来会惠及所有纳税人和他们的后代。

1978年,第一所州长学校在北卡罗来纳州诞生,随后的五六年间,美国东部、中西部和南部成立了十几所州长学校。最晚成立的州长学校是肯塔基州长学校“盖登数理学院”(2007年成立)。州长学院的学制和普通高中不同,一般是二到三年(即招收高中10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高中三年制)。大部分州长学院要么干脆设在大学校园里,要么编制上隶属于州立大学系统,而不是某个学区(因为州长学校财政上由州政府直接拨款,行政上由州政府管辖,不属于任何学区)。和一般美国高中动辄三千多名学生的规模相比,州长学校一般只有五六百名学生(见表2-1)。由于州长学校一般在州府所在城市或大学校园,学生来自州内各个地方,所以都是寄宿学校。有些州长学校收取一定食宿费用,也有些学校的住宿是免费的。表2-1 部分州长学校情况概览续表续表

二、代表性州长学校

(一)北卡罗来纳数理高中

州长学校首先在北卡罗来纳州诞生不是偶然的。北卡州地处美国东南部,历史上的产业以烟草、纺织、家具为主,除了州政府所在的罗利(Raleigh)及其最大的城市夏洛特(Charlotte)这两个中心城市,大部分地区工业水平相对落后。首府地区以杜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三所高校为依托,20世纪50年代形成“研究三角”(Research Triangle),在20世纪下半叶大大提升了北卡罗来纳的科技和金融水平。北卡罗来纳州长学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当时的州长詹姆斯·亨特(James B.Hunt Jr.)、参议员以及杜克大学校长特里·桑福德(Terry Sanford)和学者约翰·埃勒(John Ehle)三人酝酿在北卡罗来纳办一所致力于发掘本州优秀人力和智力资本以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学院,在高中阶段就发掘人才储备。成立北卡罗来纳数理高中的提案在1978年获得州议会通过。两年后(1980年),学校招收了首批150名本州内的高中生。如今,北卡罗来纳数理高中已经成为了全美知名的具有示范性的高中。

北卡罗来纳数理高中只招收11、12两个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二、高三)的学生。录取的学生都经过很严格的挑选,主要参考材料是SAT成绩、近期成绩单、教师推荐信、入围申请者在该校参加“发现日”活动的情况,以及在当日举行的由学校出题的数学考试。北卡罗来纳数理高中有四个系,其教师大部分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工程与技术系提供的是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方面的课程,科学系提供的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课程,人文系包含的则比较广泛,涵盖艺术、戏剧、外语、音乐、历史和社会科学等等,最后是独立的数学系。北卡罗来纳数理高中的课程,从内容到难度都更像大学课程而不是高中课程,所以可以把该校看成是大学少年班的一个翻版。学校的使命是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卓越的教学和激动人心的探索,把有天赋的学生培养成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上能够领导州、国家乃至全球的人才;提升北卡罗来纳州公共教育的水平;催生创新,改善人类状况。

从建校宗旨和使命、教师的配置和高端的课程,到远程的辐射和致力于对全州的示范和教育影响力,北卡罗来纳数理高中为之后的许多州长学校提供了一个基本模板。它起到了一个先行者的示范效应。(二)路易斯安那文理高中

路易斯安那文理高中建立于1982年。和北卡罗来纳州一样,有三个关键人物促成了这所州长学校的诞生。时任路易斯安那州州议员的吉米·龙(Jimmy D.Long)和西北州立大学校长罗伯特·阿尔斯特(Robert A.Alost)共同酝酿了这所学校的愿景。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路易斯安那州有了较为充分的石油税收。因此,在当时的民主党州长大卫·特里恩(David C.Treen)的批示下,该校正式成立。

路易斯安那文理高中旨在成为一所独立的寄宿制学校。学校的培养初衷是让那些高资质的高中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该校坐落在西北州立大学的校园之内,学生们能直接使用大学里的设施,如图书馆、艺术中心、娱乐室,并能接触大学里的演讲等等。除此之外,路易斯安那文理高中还雇佣一些大学教员兼职任教,并且使用很多大学级别的教材和其他辅助材料。从1983年的208名学生和14名教职工起步,时至今日该校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00余名学生、43名教职工的有影响力的学校。并且,四分之三的教员都拥有本教学领域内的最高学位,一半教员在路易斯安那文理高中任教长达10年以上。该校学生每个学期至少要修六门课程,大多数课程由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员展开教学,并且使用的是大学的教材。

正如学校的名字那样,路易斯安那文理高中是一所文理并重的学校。除了重视传统STEM学校所重视的计算机科学、数学、科学等素质的培养,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文科素质的培养。学校开设的文科类课程涵盖以下几大类:英语、历史、外语、视觉艺术、音乐、戏剧以及舞蹈。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列举的科目都有高级课程可以供学生自由选择。比如说在计算机科学方面,学校提供的有网络安全、数据结构、游戏设计、JAVA编程、机器人、移动终端程序设计等等。数学方面则有微积分、混沌理论、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向量微积分等等。自然科学方面则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课程选择,比如3D视觉设计、分析型化学和实验、动物行为研究、生物化学、胚胎学、基因学、有机化学、量子力学、热动等。

对文科类饶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在这所学校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比如说在英语课程方面,有诗歌写作、戏剧写作、英语语言研究、文学理论以及莎士比亚、艾米丽·狄金森等人物研究。历史方面的课程则主要以欧美的历史研究为主。在外语课程上面,学生们可以选择的有拉丁文散文学习、古希腊语入门以及法语和西班牙语等等。艺术类的课程设置也注重帮助学生们充分锻造自己的艺术修养。比如说视觉艺术方面开设的高端课程有建筑学、陶瓷学、设计、数字媒体、绘画、浮雕等等。音乐方面则不仅提供理论知识学习,而且为学生提供很多练习乐器的机会。另外,戏剧和舞蹈方面也包含了一些较为高端的学习机会,如即兴表演、舞台准备、高级舞蹈技术、舞蹈团体等。

丰富的课程设置、大学级别的课程让学生们的学习充满了挑战,因此,学校在学生的毕业要求上也比较苛刻。毕业生至少要满足26个学习单元的课程任务,具体包括: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以及选修课方面各四个单元,外语学习的两个单元,还有艺术类的一个[1]单元。除此之外,路易斯安那文理高中的学生还必须满足工作服务(Work Service)的要求,以及完成专门项目(Special Projects)、专门话题(Special Topics)、大学预备研讨会(College Planning Seminar)和毕业班研讨会(Senior Seminar)等方面至少一个季度时间的学习。如此设置虽然看似要求很高,但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由于路易斯安那州的许多大学系统都和该校有着合作协议,因此学生在路易斯安那文理高中所修得的学分最多可以转换为74个小时的大学课程学分。学生如果在完成正常的学业任务之外还能完成一项独立研究或者取得一定的艺术方面的成就的话,就会被该校授予“荣誉毕业生”的称号。当然,获得这项殊荣并非易事。学生往往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暑期研究工作、阅读以及创新型活动等等,并且最终的研究成果还要经由教学委员们的审核批准。总之,能够获得该校“荣誉毕业生”的称号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含金量十足的殊荣。

较之普通高中毕业生,路易斯安那文理高中的毕业生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在高中阶段就已浸润于大学校园中,甚至选修大量大学课程,俨然已经是准大学生了。学校与全美多所大学均有着合作关系,其中不乏一些名校,比如说康奈尔大学、范德堡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渡大学、纽约大学等等,这样就给本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选择机会。不过,能够得到众多优秀大学的认可本身就说明了路易斯安那文理高中的优异的教学质量。该校学生在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AT)和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merican College Test,ACT)方面的表现也是非常优异。拿SAT来说(共三个科目,每个科目的满分均为800分),路易斯安那文理高中的学生2015年度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的平均分达到了676分,数学的平均分为658分,写作的平均分也达到了663分。考虑到学校不以应试为目标,不鼓励成绩排名和学业竞争,平均SAT总成绩2000分左右的水平,这体现的不是应试教育如何成功,而是学生平时积累的良好学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然而,SAT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在这里获得的特长的发展和眼界的开阔,这对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意义更大。(三)伊利诺伊数理学院

1982年,北卡罗来纳和路易斯安那州长学校成立不久,芝加哥大学费米实验室主任,后来(198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利昂·莱德曼(Leon Lederman)在巴达维亚的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ei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举办的课程设计工作坊上提出设想,希望在伊利诺伊州兴办一个输送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人才的学校。当时在座的就有后来为这个理想奔走并成为学校第一任校长的斯蒂芬妮·马歇尔(Stephanie Marshall)。她当时向伊利诺伊州议会提议建立一所与北卡罗来纳和路易斯安那一样的州长学校。不久,学校的基本设想报告形成,正值1983年教育部《国家在危机中》发表,州政府发起了一项可行性研究。由于学校要求不受州内基础教育法规约束以及人才流失方面的考虑(即是否会“肥水外流”),最初建校的法案没有在州议会通过。第二次尝试在时任伊利诺伊州州长的吉姆·汤姆森(Jim Thompson)和一些议员的努力下终于获得通过。伊利诺伊数理学院于1985年成立,旨在“为在数学和科学领域具有天赋的学生提供独特的有挑战性的教育”,并且“作为改进该州学校系统的教学的加速器和实验室”。伊利诺伊数理学院不是一所一般意义上的学校,而是一个“教育、企业、科学共同体的跨界合作的象征”,所以在定位上,它不仅是一个学校,还是一个教育实验基地,一个研究传播中心。在一定意义上,它类似杜威当年在芝加哥建立的实验学校,试图建立一个教育和社会进步有机连接的平台。与传统精英学校相契合,伊利诺伊数理学院的校训要求学生有“服务于人类”的胸怀。

伊利诺伊数理学院的学生录取要经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筛选和逐一评估。评审标准有五个维度:数学推论的潜能、科学推论的潜能、沟通技能、人际关系和技能应用。伊利诺伊数理学院作为三年制高中,新生大部分是9年级申请者(相当于中国的初三毕业班),但也会有一些8年级申请者被跳级录取。

浏览伊利诺伊数理学院的课程设置,和一般高中最大的不同是丰富的高端课程,如数学系提供的数论、数学分析课和计算科学,科学系提供的生物物理、神经生物学等。从内容上看其更像是一套大学课程,比AP课程难度更深,同时,课时的安排也更像大学,有一节、两节,甚至一个上午仅上一门主课的课时安排。但更重要的还不在于内容和难度,伊利诺伊数理学院几乎所有的课都强调探究学习,而不是读死书。学校崇尚的是自由精神,要求学生抱着探究宇宙世界的态度和目的去学习,而不是满足于完成课业、拿个好分数。正因为此,伊利诺伊数理学院不统计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GPA),强调合作学习,而不鼓励学业竞争。在学校的战略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学生追求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作为优先考虑的目标,因此,伊利诺伊数理学院的学生有相当大的自由空间探索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学生探究科研计划”(Student Inquiry and Research)是伊利诺伊数理学院的个性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第一年有专门的研究方法的课程,进入第二、三年后,通常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