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系论视野下的两极分化:基于萨米尔·阿明理论的分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5:42:26

点击下载

作者:吴苑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体系论视野下的两极分化:基于萨米尔·阿明理论的分析

世界体系论视野下的两极分化:基于萨米尔·阿明理论的分析试读:

文前辅文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专项资助计划成果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体系论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批准号:16BKS085)的阶段性成果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果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总序

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构建人类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的科学,是人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积极成果有助于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世界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对于推进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和服务社会的作用。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全面部署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各项工作,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高等学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高校有责任担负起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激发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致力于打造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精品力作。

华侨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华侨高等学府,也是中国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办学55年以来,始终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特色兴校之路、人才强校之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致力于建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历史时期,华侨大学敏锐洞察和把握发展机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一方面,华侨大学扎根侨校土壤,牢记侨校使命,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其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彰显独特个性。“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是华侨大学的办学宗旨与神圣使命,其办学活动及其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侨务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华侨大学积极承担涉侨研究,整合、利用优势资源,努力打造具有侨校特色的新型智库,在海外华文教育、侨务理论、侨务政策、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海外华人社团、侨务公共外交、华商研究、海外宗教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推出了以《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世界华文教育年鉴》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另一方面,华侨大学紧紧抓住国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机遇,积极响应教育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部署,颁布实施《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为今后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发展纲领与制度保证。该计划明确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即紧抓国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机遇,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发挥综合大学和侨校优势,通过若干年努力,使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方向更加凝练,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平台更加坚实;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国家竞争力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研究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国家侨务工作的能力明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文化建设新要求、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更加凸显;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国际文化对话与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力争使华侨大学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文化传承与知识创新高地,国家侨务工作的核心智库,提供社会服务、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要阵地。

为切实有效落实《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学校先后启动了“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专项资助计划”“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专项资助计划”“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百名优秀学者培育计划”“华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培育与发展计划”五大计划,并制定了相应的文件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切实推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专项资助计划”作为《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的重要配套子计划,旨在产出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打造学术精品力作。作为此资助计划的重要成果——《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将陆续推出一批具有相当学术参考价值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凝聚着华大文科学者的心力、心气与智慧:他们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他们以国际视野为基础,不断探索开拓学术研究领域;他们以学术精品为目标,积聚多年的研判与思考。《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按学科门类划分系列,共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八个系列,内容涵盖哲学、应用经济、法学、国际政治、华商研究、旅游管理、依法治国、中华文化研究、海外华文教育等基础理论与特色研究,其选题紧跟时代问题和人民需求,瞄准学术前沿,致力于解决国家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困境,其成果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国家侨务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国家华文教育事业与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说,该文库的打造是华侨大学展示自身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创造力、价值引领力,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次大胆尝试。《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已经实施近两年,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华侨大学的文科整体实力正在逐步提升,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一批高级别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奖成功获评。作为华侨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集中反映了当前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充分发挥了优秀学者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展示了青年学者的学术爆发力和创造力,必将鼓励和带动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以闽南地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与斗志,不断营造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学术氛围,努力打造更多造福于国家与人民的精品力作。

当然,由于华侨大学面临的历史和现实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及华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视野与学术积累的局限性,《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在研究水平、研究方法等方面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在此真诚地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付梓,为即将迎来55岁华诞的华侨大学献礼!让我们一起祝福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蒸蒸日上!让我们以更大的决心、更宽广的视野、更精心的设计、更有效的措施、更优质的服务,培育华大社科的繁花硕果,以点滴江河的态势,加速推进华侨大学建设成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著名的高水平大学,更好地服务海外华侨华人,支持国家侨务工作,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华侨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益民2015年4月28日于华园

摘要

本书以两极分化问题为切入点,对萨米尔·阿明理论进行了一次深入研究,分析了阿明关于世界体系、欧美资本主义体系、全球化、自由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思考,揭示了欧美资本主义体系不断扩张是世界的两极分化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欠发达困境的总根源。两极分化是欧美资本主义体系的固有本质和发展规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身的中心与边缘二元结构是一个不平等的结构,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富国与穷国二元分化的不平等格局。当今世界的两极分化困境既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化的产物,也是它的固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外化形式,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运动是世界的两极分化困境的运行方式,以欧洲中心论为思想基础的自由主义是关于世界的两极分化困境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于世界的两极分化及其与资本主义、全球化、自由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内在关系,我们应当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深刻地分析和理清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及本质,深刻地揭露自由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错误和危害性,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大胆地变革欧美资本主义体系,消除世界的两极分化格局、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长期欠发达困境的总根源,破解世界的两极分化困境、不平等交换的发展困境,支持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走平等自主地发展现代化的道路,真正努力实现世界的平等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

Abstract

The entry point of this book is the problem of polarization. The author made an intensive study of Samir Amin. In this study,he analyzed Amin’s thought of World System,European and American capitalist system,Globalization,liberalism,and Europe-centralism,revealing that the expansion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capitalist system is the total origin of polarization an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dilemma of the third world. Polarization is the inherent essence and developing rule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capitalist system. Capitalist world system’s dual structure of center and edge is an inequality structure,it presents as unequal situation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y and developing country,rich country and poor country. The polarization dilemma of the world today is,on one hand,the result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American capitalist,on the other hand,also the external form of its inherent essence and developing rules. The globalization movement,which leaded by European and America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world’s polarization. And the liberalism,which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Europe-centralism,is the ideology theory about the world’s polarization dilemma. We should keep using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wards the world’s polarization and its inner-relationship between caplitalism,globalization,liberalism and Europe-centralism. We should reveal the error and the hazard of liberalism and Europe-centralism,and carefully summari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ocialism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t the same time change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apitalist system. In this way,we can eliminate polarization structure,solve the dilemma of the world’s polarization,develop-dilemma of unequal exchange and the total origin of long-term under development of people in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So that we can support people in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develop modernization equally and independently,to realize equal development,harmonious development,open development and share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第一章绪论

两极分化问题,是世界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也是我国目前遭遇的一个严重的社会发展问题。过去几十年,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社会发展[1]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但是比较起来,萨米尔·阿明(Samir Amin,1931-)关于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蕴含了独特的原创性内容和学术价值。首先,阿明在世界体系分析视野中分析世界的两极分化和发展中国家长期欠发达的真相及深层根源;其次,阿明在“大历史视野”中分析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影响;再次,阿明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分析全球化、自由主义和欧洲中心论对世界的两极分化的深刻影响;最后,阿明在综合性视界中分析全球化、现代化、市场经济、中国模式、社会主义运动与前途、资本主义霸权,探寻实现世界的平等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思维、新方法。如此这般,阿明构建了以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研究为基础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定意义上既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的不平等、欠发达、全球化、资本主义霸权、新帝国主义、中国道路等问题的研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创新。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萨米尔·阿明是世界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把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积极汲取他人理论的有益资源,长期不懈地深入思考,系统地解构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问题,别开生面地重新阐释世界体系的本质性、全球化的复杂性、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自由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虚伪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蕴含了丰富的特色性内容,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一 研究意义

从总体上看,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之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系统地深刻化了依附理论研究。依附理论是萨米尔·阿明和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卡多佐、多斯桑托斯等学者共同创立的,由于他们各自的创立角度和知识背景不同,因而他们对依附理论的界定也有不同,这种差异丰富了依附理论的内容,不过也给准确把握依附理论的本质内涵带来了理解困难。就依附理论而言,阿明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是其他学者的理论所无法比拟的,能否完整准确地把握阿明理论是完整准确理解依附理论的一个关键环节。从系统性上看,阿明理论以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为总问题,运用世界体系分析,系统地分析了欧美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化、迄今的全球化、资本主义霸权、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资本积累、新帝国主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长期欠发达状态等问题的现状、成因、实质及发展趋势;从深刻性上看,阿明理论以世界体系的“中心—边缘”结构为切入点,运用世界体系分析,深刻地揭露了欧美资本主义体系制造和固化了世界的不平等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资本积累、亚非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长期欠发达这一真相,得出世界的两极分化是欧美资本主义体系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这是阿明理论超越其他依附理论的一个深刻的“创新点”。

第二,深刻化了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阿明理论是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重要的是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深刻化了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其一,在探索两极分化问题时,阿明将世界体系分析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结合起来,彰显了马克思的历史批判精神和历史辩证法的生命力,同时也增强了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效力;其二,阿明创造性地将两极分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拓展了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域,深化了欠发达问题和不平等发展问题研究;其三,阿明系统深刻地揭露依附性资本积累和不平等发展的实质,拓展了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深化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研究;其四,阿明深入考察了非洲地区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日益深陷现代化的“陷阱”的真正根源,揭示了欧美资本主义体系扩张正是这一根源,深入地批判了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合理性和新帝国主义的欺骗性,深化了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研究;其五,阿明深入分析了当今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揭示了中国道路为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实现自主的平等的发展提供的十分宝贵的经验,深化了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研究。

第三,创新了研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问题的视角。阿明认为,欧美发达国家长期标榜“帮助”了非洲地区国家和人民实现现代化,可是非洲国家至今非但没有因所谓“帮助”而实现现代化,连最基本的工业化基础都没有建立起来,甚至自身的发展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剩余价值)也被西方发达国家掏空了,陷入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非洲国家和人民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实际上并非源于自身条件不足,从根本上讲是源于欧美发达国家长期在这些地区实施殖民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掠夺。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直以来利用“中心—边缘”结构体系实施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不平等的国际市场交换、依附性资本积累,进行帝国主义掠夺,推动其资本主义发展。因此,深入研究世界的两极分化,能够揭示以非洲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真相,也可以看清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之虚伪性和反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的两极分化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问题的一个恰当的分析视角。

第四,创新了批判资本主义的视角。阿明认为,欧洲中心论和自由主义理论长期吹捧欧美资本主义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优秀典范,适合于所有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普遍主义”文明,竭力向世界人民推销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包括其文化、制度、方式、技术和经验等。可是事实上,许多国家在照搬欧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之后陷入依附性发展困境,丧失了自主发展的权利,沦为欧美发达国家的“附庸”,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即便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汲取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方法之积极内容(比如民主法制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与运用等),也难免掉入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陷阱”。这是因为,目前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建立在欧美资本主义体系扩张和发展方式之基础上,而这个体系天生就是一个不平等的结构体系,它的发展天生依赖于不平等的交换,因而,在欧美资本主义体系中,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始终被安置在边缘地区,处于欠发达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困境,只有消灭欧美资本主义体系,构建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才能实现平等、自主发展。如此看来,阿明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之深刻性还在于,他在世界的两极分化研究中完成了批判资本主义从理念分析到体系分析的转变。

第五,彰显了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阿明认为,在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中,各国都有权利追求现代化发展,但是通过自主发展而取得成功的国家并不多,大多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都被捆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战车上,每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整个世界都紧张起来,其结果往往是一损俱损。然而,最近几十年中国的成功发展打破了上述局面。中国走了一条兼容并蓄、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发展道路,有效地汲取了欧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经验,又结合本国国情特点实施自主发展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自主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思路,取得了巨大成功。重要的是,崛起的中国已经“中国方案”,着手变革现行世界体系的不平等规则,努力探索和构建新的世界规则和世界秩序,以期彻底消除欧美资本主义体系的两极分化格局。中国道路的成功为消除世界的两极分化格局、实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人民长期追求的平等发展和自主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希望。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不需要参与欧美资本主义体系而是应当积极参与中国倡导的世界发展体系(包括“亚投行”“一带一路”战略等),共同创建一个平等、自主、共享的发展世界。

总之,阿明理论系统深刻地分析了欧美资本主义体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出了这一结构体系不仅是一个不平等的“中心—外围”结构体,而且是一个典型的两极分化结构,极大地方便中心区发达国[2]家对外围区发展中国家实施依附性积累的发展战略,激烈地批判它将亚非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罪恶性地固定在世界体系的欠发达地带。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是欧美资本主义体系扩张的直接产物,更是这个体系的固有本质和扩张规律。这一关键内容为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现代化、中国道路、市场经济、霸权、恐怖主义以及反思世界体系理论、新发展主义理论、全球化理论和国际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西方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理解基础。二 研究现状

就阿明理论来说,人们分析过阿明关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新帝国主义、自由主义的思考及理论意义,但是阿明理论的特色和优势并未获得充分彰显。比如阿明对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问题的研究,既体现出阿明理论的研究角度之独特性,也体现了他的理论主题的设计之独特性,既深刻化了阿明理论的内容,也别开生面地重新阐释了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新帝国主义、不平等发展、自由主义、中国道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本质。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专门关于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的研究的完整性成果。(一)国内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阿明理论的研究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成果,不过这些已有的研究谈不上系统性和广泛性,也谈不上深刻性和独特性。从总体上看,国内研究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积极翻译和引进阿明的著作,包括《世界规模的积累》《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病毒》《资本主义的危机》《世界一体化的挑战》等著作以及众多的学术论文。这类工作以译介为主,缺乏必要的研究,但是为研究阿明理论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文本资源。

第二,介绍阿明依附理论的基本情况。(1)有的研究比较系统地探讨了他的依附理论,但深度不足。比如马春鹏、周雷的《从依附理论到依附发展理论的思考——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道路取向》(《武警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马艳的《阿明依附理论述评》(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等为数不多的成果等。(2)有的研究简单地介绍了他的依附理论,但缺乏评议性内容。比如曾枝盛的《20世纪末国外马克思主义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靳辉明、罗文东主编的《当代资本主义新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等比较多的成果,它们不同程度地讨论过阿明的依附理论等。从总体上看,上述研究对阿明理论的研究过于笼统,没有具体地展示阿明理论的特色和原创性。

第三,研究阿明的某些主题性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全球化与现代化理论、资本积累理论、霸权理论、金融与世界经济发展理论、不平等交换理论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对自由主义的批判等。这类研究属于分门别类式研究,对相应主题及理论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彰显了阿明理论的独创性价值,可是它们也忽视了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研究之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上综述显示,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基本上还处于我国学者视野之外。问题还在于,目前国内研究状况“遮蔽”了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的价值,也抑制了阿明理论的国内研究热情。其一,最近十多年间,阿明本人多次来到中国讲学,而且他的多数著作也出了中文版,为国内研究者所熟知,可是十多年来阿明理论在中国并没有出现研究热潮,更谈不上研究高潮。其二,最近十多年间,国内学者在研究世界体系论、依附理论以及全球化、现代化、资本主义、中国模式等问题时,分析过阿明的理论贡献,可是阿明关于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被中国学者边缘化了。其三,虽然以往的研究可能分析过阿明的不平等交换理论,但是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始终未被中国学者课题化,这种研究状况“遮蔽”了阿明关于世界的两极分化的思考的独特性和原创性价值。(二)国外研究现状

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有所不同,国外学者的研究集中于不平等交换、非洲国家的不发达、非洲人民的解放运动以及西方经济发展等问题,侧重于研究阿明对现代世界体系和第三世界欠发达问题思考的理论贡献。不过,国外学者迄今也没有出现专门关于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的研究。

第一,分析了阿明关于世界体系的基本规范及学术价值。比如,P.恩里格斯的《关于依附论及其发展》(《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从研究发展问题角度,弗兰克的《世界体系:500年还是5000年?》一书从研究世界体系角度,阿瑞吉的《漫长的20世纪——金钱、权力与我们社会的根源》和《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等著作从现代世界体系的演变进程角度,讨论了阿明理论对“世界体系”概念所做的界定,揭示了阿明对欧洲资本主义体系的思考之独特性及价值。

第二,思考了阿明的不平等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学术价值。比如,弗兰克的《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一书回应了阿明对世界的不平等发展理论所做的批判,阿瑞吉等主编的《东亚的复兴——以500年、150年和50年为视角》、《亚当·斯密在北京——21世纪的谱系》等书也回应了阿明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不平等性的批判,日本学者中川信义在《“不等价交换”与国际价值论——对阿格里·伊曼纽尔、萨米尔·阿明、克里斯蒂安·帕卢瓦的“不平等交换论”之批判》一文中认为阿明的不平等交换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剥削性做了批判性分析。不过,这些研究没有从世界的两极分化角度分析阿明的不平等发展理论的本质内涵及价值,忽视了阿明关于世界的不平等发展根源于世界体系本身之论断的重要意义。

第三,探索了阿明的全球化理论及帝国主义理论、霸权理论。比如,C.巴洛内的《萨米尔·阿明与帝国主义论——一个分析批判》(《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马马杜·阿尔法·巴里等的《萨米尔·阿明谈全球化与“脱钩”》(《西亚非洲》1998年第5期)以及新马克思主义者马里奥·特朗梯、大卫·哈维、内格里等学者还揭示了阿明对苏联的帝国主义和霸权问题的批判。这些研究只是就事论事,分析了相关理论的内容及意义,也都没有将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课题化,谈不上深入研究这一理论。

不难看出,国外学者对阿明理论的关注是广泛的、深入的,可他们也忽视了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这可能因为,其一,国外学者将不平等的交换、国际分工体系、世界贸易体系、新帝国主义、现代化、全球化、美国霸权、亚非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等问题理解为不平等性问题而加以研究。其二,国外学者围绕依附理论和全球化理论来确证阿明及其理论的学术贡献。

毋庸置疑,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也被国内外学者研究边缘化,这对阿明理论的合理思想和积极精神的阐释和发展造成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三 研究思路

将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作为研究阿明理论的一个“切入点”,是一个全新的学术方向,也是一个新课题。本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研究,完整地梳理和分析了阿明关于两极分化的思考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和学术价值。为了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笔者设计了以下的研究思路。

首先,拟在绪论中从总体层面梳理和分析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的形成背景、理论来源、问题域构成、理论特征和学术价值等基本内容,揭示阿明这一理论的发展特征及内涵。同时,本部分还分析了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的社会价值,为人们深刻地思考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发展问题提供某些有益的理论资源。

其次,拟从具体层面梳理和分析阿明在两极分化问题研究中对一些关键性主题的思考及学术贡献,本部分包括四个章节内容。第二章分析了阿明关于世界体系的新解说,尤其揭示了世界的两极分化实质上是欧美资本主义体系的固有本质和发展规律。第三章分析了阿明对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的缘起、实质、出路的思考,揭示了欧美资本主义体系扩张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长期陷入欠发达困境的总根源,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第四章分析了阿明关于全球化的实质及根源的认识,揭示了欧美资本主义体系扩张是历史全球化及其“陷阱”的总根源,探索了消除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之可行性策略。第五章分析了阿明关于自由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实质及根源,揭示了自由主义和欧洲中心论实质上是维护和支持欧美资本主义体系扩张的“主导意识形态”理念和价值观,同时它们还是外围区国家和人民的“精神病毒”,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由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解毒剂”之合理性和有效性。四 研究方法

实际上,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是复杂的,我们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辩证地分析这一理论,完整地揭示它的原创性和合理性内容。这样看来,我们在研究工作中还需要采取具体的研究方法。

首先,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方法。这主要是指我们的研究必须结合阿明著作文本的实际内容,在忠于其文本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探索他的两极分化理论。当然,理论联系实际还必须指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研究也必须结合现实社会的两极分化状况,只有联系了这一真实情况,才能实事求是地抓住阿明两极分化理论的原创性内容的实质和内在精神。

其次,运用思想构境法。这是指恢复和重建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的原初思想语境,并在此语境中考察它。当然,它的原初语境是复杂的,包括马克思主义、西方批判哲学、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新马克思主义等理论,这些语境意义的理论既是阿明依附理论的形成基础,也是他思考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的原初语境,还应当成为我们理解和探索阿明依附理论的“入门向导”。由此来看,用好“思想构境法”,定会有助于我们探索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的本质内涵和个性化特征。

再次,采用批判继承法。一般说来,阿明的依附理论对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具有双重意义,包含了积极的和消极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分析这一理论,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归结与演绎、历史与逻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彰显其理论的真正价值,并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探索新的理论资源。

最后,发挥好注解法的作用。我们准备将一些具有重要参考和背景价值的资料引入相应的脚注,展开引申式阐释,以增进正文内容的深刻性、丰富性,同时又确保正文内容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五 创新内容

本书对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过去的研究范式,从主题设计到整体塑形、理论视角、研究路径和价值取向都有所创新,形成了一些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

第一,主题设计的创新意义。本书没有拘泥于学术界的研究藩篱,而是抓住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本书围绕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系统地分析了阿明理论的逻辑主线以及在这一逻辑统领下的世界体系理论、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全球化理论、不平等发展理论、新帝国主义理论、自由主义批判理论等,从而为阿明理论绘制了一幅“全景图像”。

第二,整体塑形的创新意义。本书从“总问题”和“具体问题”两个层面分析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在“总问题”层面上,本书以两极分化问题为主线,宏观地考察了阿明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思维特征及学术价值,揭示这一理论的总体性及特征;在“具体问题”层面上,本书以两极分化问题为主线,分析了阿明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化、全球化、新帝国主义、美国霸权、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自由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等具体问题的思考,揭示阿明理论的独特性内容和价值。

第三,理论界面的创新意义。本书将阿明对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界定为新的批判理论,即“不平等发展批判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有过许多批判理论范式,比如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范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性批判范式、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范式、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主义批判范式、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批判范式等,它们不仅有效地解答了相应的研究问题,而且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样,我们也应看到,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不仅有效地通过对两极分化问题的批判性研究达到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刻批判,而且系统地揭示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不平等发展”的真相和深层结构性根源,为人们深入探索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困境以及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帝国主义等问题创立了一种新批判理论视角。

第四,研究路径的创新意义。本书不仅着力探索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而且将两极分化研究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以确证阿明理论的原创性理论贡献,确证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弗兰克在研究拉丁美洲地区的欠发达问题时曾明确表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思想启发了他,促使他将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问题主题化并展开系统性研究。弗兰克的这一理解具有积极意义,推动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欠发达状态。实际上,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也是对马克思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发扬。1842年,马克思在莱茵报编辑部工作时就已经以当时德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状态为立足点,激烈地批判了这种两极分化状态的不合理性;1843年,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深刻地分析了在德国犹太人与德国人被分裂开来并被置于两种不平等的生存状态之错误根源,严厉地批判了这种两极分化状态的不公正性和不合理性。在后来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判性地论述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二元分隔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格局的一个“缩影”,揭露了这种两极分化格局的真正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探索了无产阶级革命是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状态的最有效办法。虽然马克思论述的是一个社会内部的两极分化问题,但是其思想却包含了无可争辩的真理性内容,为人们思考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指导意义。由此来看,阿明从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入手,批判地研究资本主义发展,深入地探索了全球化、第三世界国家与地区欠发达困境、世界的不平等发展等问题的真相,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对马克思的上述研究路径的直接继承、创新和发扬。

第五,价值取向的创新意义。本书在思考阿明的两极分化理论时深入反思了当代中国发展之经验及借鉴意义。当代中国发展已经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情,学者们对此给予了很高的正面评价,而且从不同角度探索中国发展之道。比如,许多学者着眼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角色地位,也有学者着眼于西方现代化模式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和角色地位等。相比之下,阿明以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为研究背景,探索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强调中国道路的意义不在于中国自身而在于激发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探寻自主发展道路,启发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大胆探索像中国那样的适合本国国情的自主发展道路。在阿明看来,当代社会科学研究应当以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契机,在总结西方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同时,认真、公正、理性地总结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为破解世界的两极分化困境和实现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自主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第二节 形成基础

为什么阿明没有像弗兰克、卡多佐等学者那样以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困境为切入点,反而以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对资本主义发展、全球化以及世界的不平等发展问题的批判性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与阿明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受及理论旨趣紧密关联。

阿明生在非洲的埃及,长期在非洲工作,对这一地区的落后状况有着切身感受和深刻了解。此外,阿明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协助联合国相关部门处理与非洲事务相关的事务,这一工作使得阿明能够很方便地熟悉下面情况:其一,他亲眼看到了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的巨大差距还在不断加大,看到了第三世界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正陷入日益深重的欠发达困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战后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呈现出繁荣发展景象,其富裕程度也在二战后迅速提高;其二,他认识到非洲国家和人民长期欠发达与欧美发达国家繁荣发展紧密相连,没有非洲的贫穷就没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富裕,明白了世界的两极分化的真正根源所在。重要的是,阿明已经发现,世界的两极分化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陷入长期欠发达困境,根源于第一世界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人民长期实施殖民主义控制和帝国主义掠夺。

阿明的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赞赏,而且被人们纳入依附理论,他本人也被称为这一理论的创立者。可以说,阿明理论实质上就是关于世界的两极分化问题的批判理论,当然阿明的这一批判理论并非一蹴而就,历经了长期磨难才终成正果。其形成的背景内容包括二战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对现代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非洲地区以及亚洲和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全球化运动等;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包括二战后兴起的全球化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等理论与方法。一 生平经历的影响

阿明于1931年出生在开罗,父母都是医生,父亲是埃及人,母亲是法国人。阿明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萨伊德港(Port [3]Said)度过的”,且都在帝国主义战争时期,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发展的不公正的普遍化深深地刺痛了他,在他年少的心里就产生了对社会不公正的强烈反感以及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厌恶,同时也使他萌发了对社会公正的渴望和对社会主义的憧憬。

阿明于1947年来到巴黎求学,就读于亨利五世学院,主修高等数学,但是他的学习兴趣广泛,文理科兼顾,尤其倾向于文科知识,并且执意转入政治科学学院的法律系,主修经济法,1953年取得经济法学士学位。后来,他进入巴黎大学统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将关于非洲世界的“不发达状态”的论述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1957年6月向统计学院提交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通过,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57年8月,他返回埃及。

需要注意,阿明在巴黎的十年间,“只把少数时间和精力用来准[4]备大学期间的各种考试”,而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反对社会不公正的斗争工作中。这类斗争进一步加重了阿明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厌恶,对社会的不公正的反感,并且他在斗争中结识了许多来自非洲的志同道合者。重要的是,在与其他国家学生一起斗争和工作时,阿明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世界显然恰恰是正在创造一种不和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使全世界四分之三的人口陷于一种不发[5]达的状态之中”。

1957~1959年,阿明在埃及短暂居住,同时还加入埃及共产党并参加了埃共组织的反对纳赛尔政府的官僚作风和反民主倾向的斗争,后因斗争失败被迫于1960年初离开埃及,来到法国。

1960~1970年,阿明在法国参与克劳德·克鲁森领导的一个研究中心的研究活动,从事非洲与阿拉伯国家发展问题研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阿明与志同道合者到许多非洲考察民情,了解实际情况,这些研究活动使得他真切感受到非洲与阿拉伯国家的欠发达的严重性。1960~1963年,阿明担任非洲马里政府计划部技术顾问。从1963年起,他先后被聘为法国普瓦蒂埃大学、巴黎大学和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经济学教授。

1970~1980年,阿明因工作出色而出任非洲经济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一职。在职期间,他努力将这个研究院建设成“泛非主义论战场所”,广泛讨论非洲长期从属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性发展状态的真相以及非洲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和自主现代化发展的可行性道路,探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在非洲从属状态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阿明在1970~1980年还担任过联合国设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非洲经济开发与计划研究所主任。

从1980年6月起,阿明开始担任联合国未来非洲战略局负责人及第三世界论坛主席,并将论坛办公室设在达喀尔,在他的努力下,该论坛现在已经成为第三世界的国际发展学社,讨论第三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与规划、“密切关注着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危机的演[6]变”,积极“协调了拉美和亚洲这方面研究、论战网络的活动”,甚至将毛泽东思想及其对中国和亚洲乃至整个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斗争的巨大影响列为论坛的重大议题。

自1990年以来,阿明主要参与联合国事务,活跃在世界各大洲,奔波于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亲身经历使他坚定地认为世界的两极分化和不平等发展的危害与欧美资本主义发展有着内在关联,他亲身感受到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全球化仍然建立在不平等的交换上,进一步加重了“外围国家的产业[7]陷于从属地位”的困境,使之“沦落到转包者地位”,造就了“以[8]新的两极分化形式为特征的世界新秩序”——“一超多极”的新世[9]界体系,这在某种意义上“预示着两极分化的未来形态”。

从阿明的人生经历看,他出道于二战后,长期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从事与非洲事务相关的工作,深谙现代国际环境下的地缘政治,深切体会到非洲长期陷入欠发达困境根源于欧美资本主义体系的帝国主义扩张及其推行的不平等交换。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深切体会,阿明坚定地走上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道路,成为坚定捍卫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正当权益的正义人士,成为坚定地揭发世界的两极分化和不平等发展困境的真相,深刻批判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行径及其危害性的有良知的学者,成为坚定地传播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想的“布道者”。二 冷战格局的影响[10]

冷战格局是指20世纪下半叶(1947年至1991年12月)的世界格局状态,实质上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结成联盟阵线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敌视和遏制政策而造成的东西方分化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在直接层面上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长期对抗,在间接层面上表现为中心区发达国家与外围区欠发达国家之间的长期对抗。阿明认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集团在二战后挑起的冷战,把整个世界推向新的分化与对抗状态,对现代世界的不平等发展和两极分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冷战格局促使冷战双方想方设法地加快发展,集聚实力,争取在对抗中战胜对方。这在客观上为现代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社会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进步提供了动因,不仅推动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而且造就了美国霸权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催生新全球化,促使帝国主义转型,最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战胜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结束冷战格局。正如靳辉明、罗文东在《当代资本主义新论》中对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发展状况所做的描述那样,“总之,战后由西方掀起的冷战,造成了国际紧张局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冷战思维和政策的支配下,不断扩张军事力量、增强经济实力、推广西方思想、争夺世界霸权,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进而使帝国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11]新的水平。”

同样,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充分利用了冷战格局带来的利好条件,在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末的十多年间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雄厚实力,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可惜的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在没有遭遇任何外来威胁和内部动乱的情况下出人意料地轰然塌陷,随之冷战结束,冷战下的二元格局也自行终止。

问题在于,冷战结束只是终结了它自身的二元格局,并没有终结世界的两极分化格局和不平等发展困境。伴随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世界格局由原先的两超争霸变成一超多极的大格局——美国一超独大,其他国家处于多极化状态,虽然苏联和东欧国家曾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发展基础,但是苏联的瓦解和东欧国家的易帜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混乱,导致其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乃至倒退,从而加剧了世界的两极分化困境。尤其是伴随着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纷纷投入资本主义阵营,欧美资本主义体系的边缘地带也获得了空前扩张。这样,世界体系的两极分化格局在今天不是弱化了,更不是消失了,而是强化了。

与苏联情况不同,中国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的时期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接手的是一个长期遭受战争摧残、一穷二白的国家,要人才没有人才,要资金没有资金,要工业没有工业,要技术没有技术。一个大国如此基础还谈何发展。然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英勇奋斗,仅用27年时间就建立了一套相对独立、完备、自主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六大工业国。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经30余年的努力,排除冷战的干扰和消极影响,快速地融入现代世界体系,灵活地利用国外的资本、技术、经验和人才,进一步加快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维护当今世界的稳定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在今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尽管对现行世界体系的两极分化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世界的两极分化困境,但是中国的发展并没有使现行世界体系的格局和困境发生根本性变革。中国仍然是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时常遭受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欺凌、打压、盘剥。也就是说,虽然中国今天有了巨大发展,但是世界的两极分化困境和格局并没有伴随中国的发展而改变。

另外,美苏两霸掀起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对抗,导致世界的不平衡发展发生异变。

一位澳大利亚学者说过,“世界经济距离平稳发展相去甚远,相[12]反的,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极度不均衡时期”,这“不仅突出表现在资本主义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而且还表现在资本主义经济[13]各主要领域之中”。二战后,伴随着冷战格局日益巩固,世界的不平衡发展也日趋恶化,战后世界的分裂与对抗也日趋深刻了,这也使得世界的两极分化变得更加复杂。首先,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内的两极分化加剧。(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2)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3)战后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4)战后资本主义各主要经济领域发展的不平衡。其次,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两极分化加剧。其实,除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的不平衡发展外,它还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和各领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后,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之内的两极分化依然存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内的不平衡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但在整体上又遭遇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长期封锁和打压,导致各地区国家间发展不均衡,苏联和东欧国家较发达,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相对滞后、缓慢,处于欠发达状态。

总而言之,冷战格局既推动了现代世界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大发展,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丰富了人类生活,又使得世界的不平衡发展日益恶化,演变成世界的不平等发展,并且固化了世界的两极分化格局。正如阿明所说,地区间不平衡发展是世界历史的一大特征,自古以来就存在,“但只是到了近代,两极分化才成为全球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的无处不在的副产品”,换言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14]演化过程中,近代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恶化态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不平等的发展方式,因为它以不平等的交换为基础。如果说不平衡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产物,在某种意义上内在地包含了人类能够认可的平等发展,那么这样的不平衡发展也是合理的发展状态,然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的不平等发展是不平衡发展的恶性变种,是世界的两极分化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不平等发展偏离了人类历史的合理性要求,是不合理的发展,实质上是恶的发展。

那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会造成世界的不平等发展,乃至使得世界的两极分化格局固化了?阿明的《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理论批判》一书开宗明义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世界的两极分化不仅固化了而且深刻化了。比如:(1)工业革命以前的重商主义形态(1500~1800年),其表现为商业资本在大西洋主要中心区域盛行以及外围区域(美洲)的出现,它的出现完全符合商业资本积累的逻辑。(2)工业革命过程中产生所谓经典模式,它成为此后资本主义的基本模式。相比之下,外围——逐渐加入其中的先是拉丁美洲,后来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和非洲——却保持农村状态,没有进入工业化阶段。因此,这些地区通过农业生产和矿业生产参与世界分工。这一重要的分化伴随着另外一个重要的分化,即一批核心工业体系的形成。它们是一批全国性的自我中心型体系,是与全国性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同时出现的。总之,这两大分化说明了民族解放思想的主线,那就是回应两大分化的挑战。①工业化被视为解放进程的同义语和“赶超”的手段;②建设民族国家的目标也是受到中心国家模式的启发。现代化思想就是这样构建起来的。从工业革命(1800年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体系的特征就是这种经典的两极分化形态。(3)战后时期(1945~1990年)见证了以上两大分化的逐渐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