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夏威夷:当东方遇上西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09:29:25

点击下载

作者:杜白羽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我的夏威夷:当东方遇上西方

我的夏威夷:当东方遇上西方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我的夏威夷:当东方遇上西方作者:杜白羽排版:AGOOD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ISBN:9787516631591本书由新华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东西方中心,庭院树影自序东西方文化:一条蜈蚣撕开的裂口

夏威夷,位于太平洋的中心,当东方遇到西方,多元文化交融碰撞,Aloha文化的爱,Ohana一家人的亲,“人人都是少数”的混血与和而不同。阳光沙滩、彩虹天堂。历史达人还会补充几个关键词:孙中山与檀香山、珍珠港、美国总统奥巴马。

Hawaii的中文译名为什么是“夏”、“威”、“夷”三个字,在首府火奴鲁鲁生活了半年后,终于有了恰如其分的解释—四季如“夏”,军事要地之“威”的东“夷”。当中国最早一批移民漂洋过海来到这里时,大略也见识了“蛮夷之地多蔽障”的热带丛林吧。

中美历史最悠久的新闻界交流项目“帕文奖学金”,已经有35年的历史。每年从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等中国媒体选出4至6名英文记者,到夏威夷访学交流。2015年8月,我来了。

在夏威夷大学和美国国会下属的东西方中心访学一年,每天闻书香,看彩虹,听课做讲座,仿佛在天堂里生活。度假胜地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校园和宿舍楼里,飞蛾巨如蝙蝠,蟑螂长翅会飞。一晚睡前,愕然发现壁虎上床,绿色小躯体把我的床当作舒适的家,小拇指大小的baby壁虎,是为了替我消灭蚊子吗?从此有了睡前反复检查床铺的强迫症。

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我竟然被蜈蚣袭击了!中毒后三访美国急诊,却三度复发加重,最终不得不飞回国内治疗。

12月的一天,晚饭后我在夏威夷大学校园散步。图书馆林荫道上,猝不及防,我的脚背感到一阵刺痛,抬脚一看,一坨黑乎乎的虫子正趴在脚面上。“啊!”我疼得叫出声来,用力甩腿、跺脚,脚面瞬间麻痹刺痛。

一瘸一拐走向宿舍楼的五分钟,毒液扩散,从小腿麻痹到大腿。东西方中心宿舍前台的值班阿姨看我受伤,关心地问我是否需要救护车。“叫救护车还是出租车?不过救护车会很贵”(多贵?后来才知道至少一千美金)。她在纸条上写下附近两家医院递给我,嘱咐我拿好护照、医疗卡和钱包。

乘出租车来到最近一家医院(很久以后才知道,这家医院正是奥巴马出生的医院),护士把我领进病房坐下,给我一个冰袋。等了十几分钟,一位瘦瘦的光头男医生走近来,看了一眼我的脚伤,悠悠地说:“给你吃片止疼药,12个小时后会不痛,24小时以后消红消肿。”我问他:“有多大把握定是蜈蚣?你经常接蜈蚣咬伤的急诊吗?”医生依然悠悠地说:“99%的可能性是蜈蚣;我一个月12个班次,平均每个月能见一例”。

原来在夏威夷被蜈蚣咬伤并不算太罕见。“至于会不会感染,要再观察了。感染比例很低,千分之一吧,”医生说完就消失了。等了十几分钟,又进来一护士,一手药片,一手纸笔,吃药前让我签字。“吃完之后四小时,如果还疼,就去药店买药继续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伤口未做任何清理,看病三分钟,等待半小时。

我问,看病多少钱?接诊护士回答说:“我们也不知道。以后会给你寄账单。明天记得电话告诉我们你的医保账号。”打车回学校路上去longs drugs药店买药。然而美国医药严格分家,最近的药店和医院车程8分钟,打车费15美金。而我在药店千等万等拿到的处方药,只有5粒止疼片。

回家后,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脚伤引来各地的朋友关心留言。朋友圈“会诊”意见大致分为两派。中医偏方派说:“可以每天用肥皂水浸泡下脚,中和一下酸中毒”;“一般蜈蚣咬人不会太厉害,小说里都是骗人的。不用太担心,毒素不过敏就没事”。同事好友查出偏方私信我说:用碱性肥皂水、碘酒酒精消毒,用拔火罐、吸奶器吸出毒液,有蛇药的话,温开水化开抹在伤口上,或用泡开的冷茶叶(碱性)敷上……

西医吐槽派说:“上次在澳大利亚,上吐下泻胆汁都快吐出来了,到医院急诊,也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排到,等到时已经好了”、“又差又贵,绝对病不起啊”、“回社会主义祖国吧”、“美帝人民果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伤口不做处理,简单粗暴地处理为吃止疼片,不交代运动禁忌和吃药饮食注意事项,比起中医治疗讲究的酸碱中和、排毒、卧床休养,美国医生可谓庸医误诊。我的脚伤不幸两度复发加重,不得不又去了两次急诊。

但脚丫不但没好,反而一步步加重,红肿瘙痒肿似猪蹄。

后来,不得不坐着轮椅,一瘸一拐,“打飞的”回国治疗。从北京转机到家,住院输液五天,局部敷中药,红肿渐消,一周后走路依然发麻。医生说色素沉淀、皮肤消淤更新需一两个月,完全恢复仍需数月。

病床上,我写下了《亲历:我在美国被蜈蚣咬伤之后》发表后,被瞭望周刊、新华国际、人民网、观察者网等媒体以《美国看病血泪史》为题广泛转载,引发了网民对中美医疗体系差异的激烈探讨。网民评论说,“外国的月亮不都圆”、“一条蜈蚣引发的深度好文”。

在夏威夷,经历了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高空跳伞,第一次冲浪和潜水,第一次看到银河,还有第一次被蜈蚣咬伤。这些经历,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更丰富了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以国际新闻记者的眼光来观察夏威夷的人文社会,放空心境,回归自然,写下访学中遇到的人和事,发掘崭新的自己。壹当东方遇上西方01夏威夷是美国的?

美国人来到夏威夷竟然会有“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一个让美国本土人感到“诡异(weird)”的地方,美国本土人飞到夏威夷,看到这么多亚裔面孔,深深怀疑“这怎么是美国”,“感觉到了国外”。

一则真人真事。朋友的朋友从纽约飞到火奴鲁鲁开会,早高峰路况略堵,他看到一个本地出租车司机做了个什么手势,还摇摇晃晃。这位城里来的纽约客整个人都不好了,以为对方挑衅下一秒就是摔车门干架。

其实不然。要知道,夏威夷司机伸出的一定不是中指,而是沙卡(Shaka sign)手势。和中国人表示数字“六”的手势一样,沙卡是夏威夷人互相打招呼示好的手势,正反摇晃两下的肢体语言,传递着“你好”、“再见”、“祝你好运”,在冲浪文化和南美巴西等地十分流行,当然也是夏威夷集体照和自拍的招牌Pose。

有了夏威夷,美国多了许多东方元素和亚太基因。不同于欧美人习以为常的“个人主义”和征服自然的逻辑,夏威夷文化偏向于亚洲的集体主义,强调“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夏威夷大学副校长东方睿德(Rasenbrock Reed)说:“夏威夷,理论上是美国的,但文化上是亚洲的。”

在夏威夷,高调地表现自我并不受鼓励,人们试图保持低调,避免和他人发生冲突而丢面子。当地人在做自我介绍时,不强调个人取得的成就,而是表明自己所归属的群体,来自哪个岛、城镇、中学等。这也和东方文化传统更为接近。

夏威夷原住民爱山敬水,认为大自然的生灵都是平等的生命体。他们在拿植物做草药前,会用夏威夷语问候植物,并请求同意,“我可以将你摘下吗”—好似《茉莉花》中所唱,“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夏威夷的文化基因偏东方,难怪让美国人觉得“异质”。夏威夷历史照片

浩瀚的太平洋正中间“漂浮”着夏威夷群岛。它们与地球上任何一块大陆都不近,距东京6100千米,距斐济5000千米,距旧金山3800千米。它由132个漂在北太平洋上的岛组成。1898年之前,它一直是独立王国,有着典型的波利尼西亚特色。

东西方中心里挂着的世界地图同中国的世界地图有着一样的维度:夏威夷处于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中间,位于广阔太平洋的正中间。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在东西方中心发表演讲时说:“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20世纪,欧美以大西洋为中心看世界;21世纪,美国以太平洋为重心“再平衡”。

奥巴马在回忆他的夏威夷童年时写道:倦怠的驻地军队和苦难的文化,看守着这条翠绿山石的海岸线。破裂的谈判、传教士带来的疾病对夏威夷土著进行的残酷征服;为了甘蔗和菠萝种植园,美国公司对富饶火山土壤的瓜分;让日本、中国和菲律宾移民从早到晚在同一片田地里弯腰工作的契约制度;战争期间对日裔美国人的扣留—这些夏威夷的近现代历史,仿佛太阳照耀下的晨雾,已经开始从大众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

夏威夷有着并不容易的历史。最早于900年发现并命名夏威夷的是南太平洋岛国的波利尼西亚人;1778年英国人詹姆斯·库克船长“发现”夏威夷,将之命名为“三明治群岛”(Sanwich Islands)。

马克·吐温在成名前,曾作为美国本土第一批到夏威夷王国的记者,用书信体描述异国见闻。他于1866年乘船抵达“三明治岛”,停留四个月,体验了冲浪,登临了钻石头山。马克·吐温写道:“我能感到木质的孤独,听到小溪的浪花,我鼻孔中挥之不去的花香,尽管花谢已20年……”独立的双重标准

夏威夷王国,却被当年的美国报纸,讽刺为吃西方传教士的食人族。1820年美国传教士到夏威夷传教,迫使原住民改变生活习俗、改信基督教;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美国租借夏威夷海港;189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夏威夷,支援当地美国人发动政变,推翻夏威夷王国政权;1898年,夏威夷共和国与美国合并。

1959年,美国在夏威夷举行全民公决之后,宣布夏威夷作为美国第五十个州加入联邦。独立主义者认为在这次公决中大量美国军事相关人员也参与投票,不能完全代表土著居民的意愿,拒绝承认公决的法律效力。

在夏威夷活跃着不少争取独立的民间组织,他们不承认自己是美国人,称夏威夷王国是被美国非法推翻和吞并的。这些非暴力的独立团体,有的打算建立类似于印第安人保留地的自治区,有的要求美国政府为历史上夏威夷原住民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赔偿,有的要求结束美国在夏威夷的军事存在,最激进的团体甚至要求彻底脱离美国而独立。

美国推翻夏威夷王国后的100年,面对日益高涨的夏威夷维护主权运动,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于1993年签署道歉法案,为1893年1月17日推翻夏威夷王国、侵犯土著夏威夷的自决权公开道歉,承认推翻夏威夷王国的影响,并支持努力促进美国与夏威夷土著的和解。

夏威夷到底是不是美国的,美国人也有不同看法。在夏威夷大学的课堂上,政治系教授松库(Songuk)问:“支持夏威夷从美国独立出去的有多少?”民调出乎意料,有过半学生举手表示支持,其中白种人占多数。教授继续发问:“将自治主权还给夏威夷人,美国只保留军用基地,是否可行?”随之展开了课堂大讨论。

有学生说,夏威夷与美国本土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会让独立“得不偿失”。而夏威夷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所在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也不可能允许它独立。美国作为全球霸主,夏威夷独立运动也缺乏外部条件。夏威夷女王王宫

松库教授说,夏威夷要脱离美国而独立并不现实。他举例“夏威夷王国临时政府”,说曾任美军军官的夏威夷大学政治科学系博士生大卫·基阿努·萨伊,自称是“夏威夷王国代理摄政委员会主席”和“夏威夷王国代理内政部长”。他曾试图让自己领导的团体在2000年以“夏威夷王国”的名义,出现在海牙国际仲裁法庭上,但没能成功。

2008年4月30日,“夏威夷王国”政府组织占据了位于檀香山市中心的夏威夷王国末代女王的住所—伊奥拉尼宫殿,要求美国联邦政府赔偿原住民的损失、撤掉驻军和要求主权独立。

我和美国朋友一起来到伊奥拉尼宫殿参观。美国记者杰夫是个长期深入从事原住民权益报道的“非典型”美国人,看着莉莉乌欧卡拉尼末代女王写的“降书”,上面写道不应为自己的人民带来血腥与杀戮。这位美国人愤愤不平,认为“这完全是非法和可耻的”。

正因为莉莉女王认为应“避免流血冲突”,反叛者的军事支持力量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便使女王选择了投降。步枪队占领了政府大楼,解散了皇室警卫队,并宣布成立临时政府。

杰夫说,“美国政府不会在主权问题上松口,最多只会在文化、经济上给原住民一些补偿,这么看来,美国在民族问题上的确是‘双重标准’。”

每年10月12日“哥伦布”日(又称“发现者”日),属于美国联邦法定假日,夏威夷州则选择“潦草”地过,因为越来越多的州开始反思,哥伦布对美洲土著民来讲,带来的并非繁荣而是灾难。

东西方中心教育总监玛丽·哈蒙德说:“在夏威夷,大家不把‘哥伦布’日当回事,它既不是州立法定假日,人们也不会问候说‘节日快乐’。夏威夷人在‘哥伦布日’和‘马丁·路德·金日’中,二者选其一,选择了庆祝主张平等的‘马丁·路德·金日’。”人人都是少数,夏威夷物语

来到夏威夷的第一观感是,说着南腔北调英语的亚裔是大多数,肤色多是各种混血,再加上日光浴造就的健康小麦色。走在街上,本地人或游客傻傻分不清楚,东亚的中日韩,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中东的阿富汗、伊朗,新、马、泰等东南亚的亚洲面孔占到四成,而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白种人反倒成了少数。2010年的数据显示,夏威夷136万人口中亚洲人占38.6%,白种人占24.7%,其中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混血占到23.6%。“彩虹之城”的人们,在互相接纳、交融的同时,又各自保留底色,保持传统文化习俗。与早期美国本土移民经过“美国化运动”后,被迫融入民族大熔炉的情形相反,夏威夷更像是沙拉盘,各自保留本色和原味,而又多彩纷呈。

夏威夷本土的阿罗哈(Aloha)文化,迅速将外来移民融入包容友善的大家庭(Ohana)。饮食文化汇聚多国特色,日本寿司、韩国烤肉、中华料理、美式快餐、夏威夷小菜噗噗(Pupu)……公园里草坪聚会,混搭的聚餐(Potluck),让你一顿吃个遍。檀香山市区商业街

夏威夷同时庆祝美国联邦节日和州立节日,以及各国移民的家乡节。美国感恩节、圣诞节,中国春节,韩国中元节,日本盂兰盆节,夏威夷土著的“卡美哈梅哈”、“卡拉卡哇”诞辰节……每到周末,卡皮欧拉尼公园就成为人们享受阳光、休闲交友的世界公园。

每年“檀香山节”,Waikiki海滨大道上,各种选美大赛的优胜者,多重混血分不清渊源,世界人民大融合的即视感,就在眼前。或性感或甜美的姑娘们,穿戴民族服饰,坐在敞篷车上,向游客用Aloha打招呼不停,沙卡沙卡手势不断。观察一下女孩子的头饰吧,那里有隐含的花语:女子头戴鲜花,右边表示未婚;左边靠近心脏,则是名花有主;头顶戴花嘛,就是缘分未定。呼啦舞

因为客居,所以珍惜。游人更懂得欣赏夏威夷的妩媚。夏威夷的每一个岛,每个月都有着过不完的节日。节日如岛四周环绕的太平洋海水,一波又一波来袭,被歌舞淹没,会有一种轻飘飘的幻觉:这世界,竟可以美好如此。

正如藏族将白色哈达赠送远方来客,波利尼西亚岛国文化中的花环“蕾”,也是夏威夷生活中表达欢迎、友善的物语。鲜花、珍珠、羽毛、贝壳、花果等串成各色“蕾”。花环多采用兰花、鸡蛋花、康乃馨、栀子等串成。不同的花草植物象征着夏威夷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神话,芬芳的兰花,多彩的羽毛,贝壳、坚果、藤蔓、水果、糖果蕾,各有各的“蕾”语。最珍贵的“蕾”是鸟羽花环,耗时又费工的羽毛披风随着王室的消失而变得罕见。动物保护意识强的年轻人,更不愿意制作和佩戴羽毛蕾了。呼啦舞

关于夏威夷赤裸全身的传说,至少我是没见过。在一些岛上有名的裸体海滩上,也无缘得见。

草裙舞(又名“呼啦舞”),是夏威夷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其间也经过了改良。火山爆发给夏威夷土著人带来震惊,让他们心有余悸。于冥冥之中,认为他们的世界乃是火山女神所掌管。舞蹈赞颂“火山女神”佩莱,在疯狂的原始呼号中,一群脸上涂着色彩的土著人,上身裸露围着熊熊的篝火狂舞。向神表达敬意的舞蹈,男女老少都跳呼啦,男性只缠一条腰带,女性亦不着上装。第一批达到夏威夷的传教士们,被这种暴露的“服装”吓坏了,颇为性感的舞蹈动作也令他们反感,草裙舞被禁止了。1874年卡拉考阿国王执政后,恢复了传统舞蹈,但要求女性不得裸露上身。

配合呼啦舞的乐器尤克里里(Ukelele),源于葡萄牙,当年由葡萄牙移民劳工将一种介于吉他和曼陀林之间的乐器带来,手指弹法像跳蚤不停跳动,意为“跳蚤”琴,上手容易。女生学呼啦,男生学尤克里里,该是怎样的一番风情!

来到夏威夷旅游,女士配花,男士可以穿件阿罗哈衫,立即融入当地文化。夏威夷衫剪裁简约,色彩鲜艳浓郁,置身亮丽热烈的海岛风光,舒适又应景。女性的花衫有长短之分,白天穿的略短,叫“慕”(Mu),晚上穿的长衫叫“慕慕”(Mumu)。以衣服长短命名名字,也是当地人的发明。

跨国公司的“休闲周五”(Causual Friday)文化,就是源自夏威夷“阿罗哈周五”的风俗。从夏威夷传到加州,再到20世纪90年代起影响全球,“休闲周五”到来,办公室的白领可以不用再西装革履,休闲装扮准备迎接周末吧!不分老少贫富,被称为“夏威夷休闲”的“阿罗哈衫”成为在夏威夷所有场合通用的商务休闲装。

文化包容是夏威夷的名片,人们操着南腔北调的英语交流,不时还讲几句最常用的夏威夷语。比如夏威夷语对方位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说法,朝山是Mauka、向海是Makai。在路上问路,指路人不会告诉你东西南北,而是指向朝山或是朝海的方向。不少国家公园、旅游景点、车站地名和广告,也都使用夏威夷语。阳光沙滩

夏威夷英语,类似于上海的洋泾浜英语,也有不少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波多黎各等地移民的多语言元素。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地方立法将英语作为学校的官方用语,以夏威夷语为母语的人数逐年减少。至2001年,夏威夷语母语使用者已共计少于全州人口的0.1%。语言学家十分担心它濒危的命运。不过从1949年至今,夏威夷语的关注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一所叫语言巢(Pūnana Leo)的夏威夷语教学学校成立,类似学校也相继兴办起来。第一批毕业生已毕业,其中许多夏威夷语流畅熟练。现在英语和夏威夷语同为夏威夷的官方语言。02亲历美国医疗之“痛”

被蜈蚣咬伤后的五天里,我卧床休养基本没活动,伤势渐好,一周后能正常行走。不料第七天爬山后伤口复发,开始发痒,脚面又红又肿。

正值圣诞节,校园诊所放假关门。我只好去上次看病的急诊。护士医生均穿红戴绿,身穿红裤子的男医生瞧我的脚,说是细菌感染,需要吃抗生素消炎。“大概几天能好呢?”他回答:“你让我预测未来,我可做不到。”“不过,如果过两天加重的话,一定要再来医院。”不像中国大夫,会嘱咐几句饮食或不沾水少运动的注意事项,美国大夫只管当下。

医生开了处方药头孢氨苄,我电话叫车往longs drugs药店超市赶。但是美国人的圣诞节就像中国的大年初一,药店下午3点就提前下班了。医药分离的假期效应,是病人可能会无药可吃。

第二天一早,脚伤愈加严重,更肿了。我只好第三次打车去医院,医生这次开了药效强的克林霉素。等了15分钟后,进来一位护士说:“不好意思,药还在路上,药店正在往医院送。”整个医院连一粒克林霉素都没有。又等了10分钟,护士给我送来一粒独立包装的克林霉素,看着我吃下。而剩下的处方,还需要患者去药店自取。

打车去药店买药,尽管前面没有排队,也足足等了一小时。药店打电话到保险公司确认我的医疗保险类型,核算每项我到底该承担多少费用。最后告诉我说,保险公司名称不对,团体保险号码也不对。我自付了40粒消炎药的10%(12美元)。药店人员却没有交代吃药的注意事项。

到了2016年元旦这天,交流项目的美国接待家庭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吃晚饭。陈先生(Vernon)说:“你要早点告诉我,我会告诉你不要去急诊。你还去了三次急诊!一次少说也要1000美元,而你们学生保险也未必会包括这类赔付。”圣诞夜去医院看病取药

Vernon算美国中产阶级了,他在檀香山市中心有整幢楼的房产。他讲述了自己的看病难经历。一次,他突然鼻子发炎,第二天起来整个脸肿了一半。家庭医生推荐他去看专业的耳鼻喉专家,“我给三个专家打电话预约,都不接收。我几乎是乞求着,给第四个医生打电话。他的护士看我可怜,网开一面,让我加塞,给安排上了。”

郑先生(Walter)的中国夫人Pamela点头苦笑:“如果你不买保险,万一病了那就得倾家荡产;买了保险也一样病不起,除非你的保险月缴额度很大,涵盖保险范围广。我们一般也都不轻易去看医生,感冒什么的就扛着,哪疼了就吃止疼片。”

后来我才了解,美国医保体系的可靠性、公平性和普惠性,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远不相配,其以私立医院和商业保险为主的医疗体系,使得政府难以控制成本、提高公平性。“有多少钱看多大病”是赤裸裸的现实。

美国医院收费高的原因,在于其医疗体系私有化、垄断化导致医药定价缺乏透明度。全美护士联合工会(NNU)公布的资料显示,美国部分医院向病患收取的费用,比实际治疗成本高出10倍。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78%的个人破产,是因为付不起医疗账单。付不起医疗费的穷人,信用也将严重受损,社会生活将举步维艰。去医院

先看病后寄账单的流程,至少说明美国急诊不会见死不救。但实际上这种秋后算账、缺乏透明度的方式,导致了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第二、第三次仍去看急诊,以至付出更多的高额诊费。

美国没有实现全民医保,其医保模式以商业保险为主、公共医疗保障为辅。商业医保主要由雇主以团体形式购买,费用与雇员分担,覆盖人群占六成。比如我的接待家庭,每人每月缴纳400美元医保金(2016年又涨了)。政府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或符合条件的65岁以下残疾人)提供“老年和残障健康保险”(Medicare);为贫困儿童和贫困家庭提供的医疗补助(Medicaid),两者覆盖人群占三成。

但商业医保强调风险控制和赢利,医疗收费持续上涨,保险公司或增加保费,或削减保险覆盖内容,增加自费项目。Vernon说,“我的家庭医生加入了一个VIP计划,这意味着,我要多掏1800美元的会费,才能继续找他看病。我目前还在犹豫要不要找他。”看病难,看病贵,还耽误了

被蜈蚣咬伤,吃药卧床休息到第十天,按照医生建议用冰敷,却不见好转。伤口依然红肿,越发大面积发热刺痒,瘙痒面积扩展到左脚脚踝以上,疹子起得像鸡皮疙瘩。

爸妈在国内找了六七家专家门诊,拿手机拍的图片给专家看,结论不一,一半说是丹毒,需注射青霉素两周,必须抓紧治疗;一半说不一定,需要见病人才能确诊。他们希望我回国治疗,一来国内医生不会不当回事而误诊;二来我行动不便,一人在外连买菜做饭都成问题;三来按照一次急诊千元的收费,国际机票算下来未必比留在美国看病的医药费贵。综合考虑后,我迅速向单位和学校请假,买了第二天的回国机票。

发微信状态向在夏威夷的朋友告别。强大的朋友圈又一次给了我莫大温暖,关心、建议、吐槽分享,近两百条回复。“美国验个血也要一周才出结果,一年后才收到账单”、“赶快回国吧,上次李冰冰在澳洲就这样”、“美帝看病冤死,急诊更坑。只知道开止疼片,看个感冒一千多美金,医生就让多喝水”、“美国大夫才不敢开青霉素注射呢”、“那些护士见了咱亚洲人的细血管,直接疯掉”……

一位朋友转发了其同事曾经的遭遇:弟弟一家在美国,前几年弟妹患胆结石,本想回国做手术,可突发胆管堵塞不得已在美国手术。手术中由微创改为剖腹长达两个小时,术后竟然感染了,医院根本不管治疗,只告诉他们每天消毒、换药。于是弟弟一个音乐教授成了家庭护士,学会了给家人清洗伤口、换药。

同学说他钓鱼时划破手,在夏威夷一家公立医院急症室给手背伤口缝了一针,打了针破伤风,等了两个小时,最后医院收费2500多美金,半年后,医院又寄来600多美金的账单,说急诊室的医生不属于医院的员工……更多在美就医的悲惨经历,坚定了我回国治疗决定的正确。打飞的回国输液

2016年1月6日清晨五点半,北京零下8摄氏度,我披着棉被,最后一个被搀扶着走下飞机,坐上轮椅,凛冽空气中吸到一丝熟悉的霾,心如石头落地。回想12小时前,还在夏威夷过夏天。

2016年的北京冬晨,黄白蓝色的天际,从黎明到清晨。阳光射入候机大厅,金黄色的朝霞耀眼,亲切熟悉。一对情侣在我身边坐下,咖啡飘香,暖暖爱意。

从北京转机到家,父母联系好医院,直奔医院做检查,验血一小时出结果:血象正常,判断不是丹毒。但我当晚就多处发起红疹子,浑身过敏。医生判断是由于伤口发炎引起的过敏症状。住院输液五天、局部敷中药,红肿渐消,一周后走路依然发麻,变成“小瘸子”。但医生说色素沉淀、皮肤消淤更新需一两个月,完全恢复仍需数月。“大病小治”和“急病慢治”

我“中奖”成为蜈蚣咬伤千分之一的感染者,明显是在美国被耽误了。伤口未经处理,被简单粗暴地处理为吃止疼片,不交代运动禁忌和吃药饮食,比起中医治疗讲究的酸碱中和、排毒、卧床休养,美国医生可谓庸医误诊,“大病小治”,落得伤口一步步加重,又一次次被耽误。

除了“大病小治”,美国医疗显然还“急病慢治”。预约制只方便了那些有家庭医生的参保人,但病来如山倒,患者在忍受病痛时,还要挨个打电话去医院预约排队。急诊就更难以忍受,动辄上千美元的“挂号费”,让中产阶级也望而却步。那么医疗费多少?医生医院当时也都不知道。只有事后才会给你寄账单。三登急诊宝殿,是我为对美国医疗系统无知而交的学费。

尽管美国的医疗技术、医护素质,资源和水平世界领先,但并未转化为医疗系统的高效和公民的健康,美国人均寿命仅居世界第37位。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191个国家中,美国国民总体健康水平排名第72位,医疗筹资分配的公平性排名第55位。

我向在美国做医疗咨询的宋婉女士求教。她本科在中国、研究生在美国读医学,对中美医疗体系的异同颇有发言权。对于“急诊不治病,只开止疼片”,“为何化验血需一周才出结果”,“看病难,找专家预约要排到三个月以后了”等说法,我请教她的看法,并欢迎为美国辩护。

宋婉说,首先,急诊不是最优选择,的确是“救急不治病”。建议上所买医保套餐官网查询附近的家庭医生,紧急情况下可去看Urgent Care,接受医保,但便宜很多。其次,美国验血并非都需要一周才出结果,医院会看病症的轻重缓急,快的也可一天内出结果。

宋婉说,中美医疗体系特点不同、理念也不同,是两个不同的制度和架构,这个话题很大。美国实行分诊原则,医生专业化水平高,收费也高。而美国的医患比例远不比中国紧张。相比中国医生一上午看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病人,美国医生一上午平均最多看三四个病人。

她告诉我,医保公司的网站可以找到需要支付很少费用(通常几十美金)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也称全科医生,他们起到“看门人”的角色,全科医生看不了的病,才会推荐给专科医生,这时“保险”的门才打开,因为专科医生更贵,保险公司赔付额度更大。

对于预约制,宋婉说,病人要想找名医看病,预约确实要等上三五个月,但病人还可以有其他选择,比如选择更便宜的医生。说白了,还是“有多少钱看多大病”。美国医疗的行政系统复杂,也颇为官僚化,医院和医生的收费分开。且赔付系统难缠,与这个行政系统打交道,需要很多协调,我们很多时候是“败在了外围”。

总算听明白了,但也糊涂了,病人需要治疗,这本来是两点一线的距离,但是在美国,却要穿过复杂的医疗机制线路图。最后的账单

故事还没有结束。

自那以后,我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医疗收费机构寄来的账单。学校给我们买的保险便宜,保险公司算出来的责任,仅赔付不到百分之一。在同事建议下,我多次联系医院,了解到医院有对经济困难人群给予减免的支持项目。我于是向帕文项目主管、传播学院的加藤教授说明情况,请他出具一份证明,说明我在美国只是访学,没工作也没收入,支付不起近四千美金的医药费。

等啊等,终于,在我学习临近结束已经收拾行李打包准备回国的前一周,收到了医院的邮件,这次不再是催促交钱的账单,而是写着“鉴于你的情况,我医院决定对你减免医疗收费,减免额度为100%”的免单。

又是一场意料之外。没想到医院会如此慷慨。之前对于美国医疗体系所有的吐槽和抱怨,终于在最后有了一个令人宽慰的结果。说美国医疗体系复杂难缠,却也第一次做了一回被保护的弱势群体。03美国二战老兵的眼泪

珍珠港,唯一被命名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的美海军基地,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在同一地点感受战争开始与结束的地方。2015年9月2日,我受邀参加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这里陈列着两艘历史名舰,分别代表美国加入二战战事的开始与结束。1941年12月7日,“亚利桑那号”在日本突袭珍珠港事件中沉没,美国宣布参战;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成为盟军在东京湾接受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受降舰,后于1999年起停泊珍珠港,成为供人们凭吊历史和珍视和平的纪念馆。

上午9时02分,70年前,日本投降仪式开始的时刻。70年后,美方邀请包括中国、日本等国的各界人士,在“密苏里号”上庆祝战争胜利。11位“密苏里号”战舰老兵和12位参加过二战的美国老兵,在家人的陪伴下,从美国本土各地飞回珍珠港,重返当年战斗过的甲板再聚首,纪念胜利与和平。他们当中,年轻者当年入伍时还不到20岁,70年后已步入银发苍苍的耄耋之年。和二战老兵老兵敬礼老战友重逢“‘密苏里号’象征着二战结束,也是我新生活的开始,”菲利普·康尼从钱包中拿出一张红色的“投降见证卡”—只有70年前日本投降时在“密苏里号”上服役的士兵才有的历史见证书。“我一直随身带着这张卡片,它记录了一段我无法忘记的历史,我希望人类再也不会有类似的经历。”菲利普说。再过两天就是他的90岁生日,70年前,他在“密苏里号”上庆祝了自己的生日,第二天举办了婚礼。

纪念仪式上,特别播放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影像资料,带人们回顾了当年战争结束之际的珍贵镜头。91岁的罗伯特·沃茨(Robert Wurtz),特地穿上当时的海军军装。他16岁入伍,在美国海军服役30年。“您穿着当年的制服,重回当年战斗过的军舰,心情如何?”记者的一句话,竟让老罗伯特凝噎。“天哪,回想(当年),实在太难了。”老人抑制不住哽咽,他缓了许久才得以继续开口,“70年前在舰上服役时,我还是个小伙子,当时还不完全理解二战结束的深刻意义……那一刻,对我来说越来越重要……”“密苏里号”战列舰,比泰坦尼克还要大,舰身高达20层,全长约270米。经历了二战中的硫磺岛海战和冲绳岛海战,以及朝鲜战争和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在1992年3月退役。至今仍保留着服役期间的各个场景。在甲板上,近距离观看大口径炮,下到船员们的宿舍和食堂来。走进驾驶室,坐上船长的椅子……

当年在“密苏里号”服役的雷·莫尔斯几度哽咽。“我见证了二战,看到很多善良的人在战争中去世。你要知道,回忆战争是艰难的,我们从战争中走出来,应该更珍惜和平。”

在这些老兵中,还有一些是日裔美国人,看似日本人躯体,实则美国人精神。我问一位胸前戴着“老兵”铭牌的老人,他清晰有力地告诉我:“我是美国人,还参加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珍珠港事件后,日裔美国人受到歧视,对美国的忠诚也备受质疑。1943年,美国联邦政府同意组建一支日本作战部队远赴欧洲作战,他们作战英勇,成为美国军方历史上获得勋章最多的部队。罗斯福总统在战争结束时称,这些战士证明了“美国精神注重的是思想与心灵,不是种族和血统”。

老兵逐渐凋零,80周年纪念日,也许将无法再现如此荣景。“密苏里号”纪念馆讲解员迈克尔(Michael)对我说,“此次纪念日来的老兵,比60年纪念活动时少了许多,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估计是最后一次来参加这样的纪念活动了。”“胜利之笔”的荣耀回归

老兵、降书、签字之笔、受降舰,70年来首次结合。“密苏里号”战舰纪念馆协会在各方协助下,将当年美国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代表美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所使用的两支钢笔展出。这是70年来首次一同展出。密苏里战舰上

甲板上,我们同老兵一同温习这段鲜为人知的旧事。尼米兹将军当年签字的两支笔中的一支被他命名为“胜利之笔”,是他的好友、旅美华侨胡筠庄在签字仪式之前赠予他的,签字结束后,尼米兹将这支笔又回赠给胡筠庄。几经流转,这支笔现在南京博物院中收藏。“胜利之笔”

对于促成南京“胜利之笔”的荣耀回归,美方联系人迈克尔说,“中美曾是并肩战斗的兄弟,我们曾是同盟,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庆祝我们共同的胜利。”迈克尔隆重推出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欧阳宗俊,介绍他作为中方代表特意将“胜利之笔”带到珍珠港,在“密苏里号”上展出一周时间。

在陈列室中,这两只笔首次以历史文物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这是我第三次来珍珠港,爷爷和爸妈每次都会带我来”,15岁的佛罗里达少年说,他爷爷从小就给他讲二战的经历,“但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两只当年的签字笔,美国和中国在二战时,是共同打击日本的盟友。”一同展出的还有麦克阿瑟将军代表同盟国所使用的签字笔。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从此中国抗日战争正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美国通过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从缅甸、印度向中国运送了大批作战物资,支援中国抗战。

陈列室里,人们驻足浏览当年的历史图片。我看到“胜利之笔”旁写着尼米兹将军对胡筠庄的回信:“今夏在伯克利时,你赠予此笔,预祝我旗开得胜,你的祝福已实现,我以美国代表的身份,用此胜利之笔,正式在受降仪式上签字,深感荣幸地将此笔回赠于你。—真挚的祝福,尼米兹敬上。”

对于美方精心安排两只笔并列展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李克新说,“其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即中美可以相互并肩战斗,可以相互携手,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加强合作。”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新形势下,中美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等方面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美国和亚洲其他受害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给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带来空前的浩劫。中美两国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克新说,“胜利之笔”不远万里从中国再次回到“密苏里号”战舰展出,相信这有助于世人更好地铭记历史、不忘牺牲。我们应珍惜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幸福,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

珍珠港事件后,美军控制了各岛,全面戒严,在桑德岛(Sand Island)建立了日裔美国人拘留中心,在岛中部建造了俘虏收容所。直到1998年,美国才对这些破坏公民权利的不正当的做法道歉。

美海军上将斯科特·斯威夫特说,“我们回顾历史庆祝胜利,不是为了报复,而是让大家记得,我们在二战中的共同损失,超越了当时的所得。我们应该确保从灰烬中生衍出的繁荣延续至未来。二战士兵的牺牲和勇敢,不仅确保了70年前的世界和平,更开启了国际合作与伙伴关系的新时代。”

美国和日本能够在战后迅速化敌为友,成为美国人和日本人最“骄傲”的不计前嫌的当代史,究其原因,多半要“归功于”投降后的日本由美国实行单独占领。对日本败降的处置,主要由美国控制完成,实际由麦克阿瑟一手操作。他成功使日本从封建军国主义走向现代民主主义,在造就战后新日本的同时,致力于把日本建成“反共堤坝”。“冷战”开始后,在对日本的占领和管制中,美国采取两面政策,打击限制的同时,又部分保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为日本成为美国的附庸工具埋下“伏笔”,也成为时至今日,日本右倾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败笔。04七十年,重返珍珠港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因盛产优质珍珠而得名,是夏威夷最大的天然港口。开车从檀香山市区一路向西走,半小时顺畅车程,不经意间,天际彩虹抬头即见,隐约若现的双彩虹,不时伴你走一段。

看到白色圆球型的硕大“珍珠”,就可以停车了。这一军事雷达设施,如一颗平静安详的珍珠。你来到了珍珠港。

珍珠港的天,和瓦胡岛别处一样湛蓝,战火烟云的痕迹遥不可觅。空气浸满鸡蛋树的花香,嗅不到一丝特殊历史地理标赋予的凝重沉郁气息。各国游客来此寻访历史:从美国本土来的家庭,中国旅行团,夏威夷原住民学生,还有黑人运动员代表团。不似Waikiki沙滩,来这里的日本人很少。这是日本不愿凭吊的战场,虽说赢了珍珠港一役,却注定了失败结局。

访学期间,我三次来到珍珠港:一次随观览船深入珍珠港口,登上全舰覆没的“亚利桑那号”,一次参观展览馆、深入“珍珠港复仇号”鲍芬潜艇,一次在接受日本战败投降的“密苏里号”甲板上,和当年服役的老兵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珍珠港纪念馆展览密苏里战舰历史重现

在遗迹公园里远眺,可以看见港湾右侧白色的“亚利桑那号”纪念馆、远方的“密苏里号”日本受降战舰。

平静港湾与日本野心,嘣嘣嘣,在一个懈怠悠闲的星期天清晨,日军一波未平、一波又袭,面向全瓦胡岛的空中轰炸,炸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炸出美国按捺已久的怒气。太平洋战争从此爆发。

一段时长二十分钟的纪实影片,重现了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历史烟云。从历史的沉船中打捞起回忆,感官追随今日的平静而动,当年场景逐一再现。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从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迎着旭日,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报告奇袭成功。正在舰上升国旗的美军军乐队,被头上丢下的炸弹惊醒。海军发出“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的警告。

8:54,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而日军只损失了29架飞机,55名飞行员以及2艘潜艇。

1941年12月7日,成为美国的“国耻日”。美国广播电台反复广播:“珍珠港遭到偷袭!”美国总统罗斯福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

原本意见不齐的美国国内立刻全体动员,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激发了美国几代人的爱国热情。珍珠港事件后,美国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投入二战,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多媒体展示馆里,展示了二战史料、战舰规模和历史照片,分别讲述了日本和美国在战前的社会、经济和民生。日本飞行队队员照片上写着一行字:精心策划和精密实施,像驯马师驾驭马一样,熟练操控。“美日对彼此都认识不清。都想理解对方的意图,都想要军事行动前有预告,通过合法和间谍的方式收集情报。”

夏威夷东望美国西海岸,西望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500海里之间。作为太平洋军事基地的战略要塞,夏威夷成为当年崛起中的太平洋强国美国和日本的必争之地。

二战前,夏威夷人口中有40%是第一代日本移民,有13万之众,日本妄图吞并夏威夷王国。1898年,美国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签署决议,将夏威夷纳入美国版图。美国和日本在夏威夷问题上的争端,为日后美日矛盾激化并最终演化成战争埋下了隐患。

二战爆发后,日本战时经济难以为继,“南进”战略向东南亚掠夺资源以支撑对华战争,遭遇美英对其经济封锁。美国向日本禁运原油,日本扩张受到了美国限制,视美国太平洋舰队为其主要威胁。

冒险家山本五十六,提出偷袭珍珠港的设想:“猛击敌主力舰队,置美国海军及美国国民于无可挽救之地,使其士气沮丧。从而占据东亚之要障,确保不败之地,以此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It's now or never”。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毫无胜算又非打不可”,日本迈出了自我毁灭的疯狂一步。

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山本五十六说:“我恐怕已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他正怒不可遏。”以船为棺

午后四时的海风轻柔,阴晴不定,我们乘坐美国海军组织的特殊游船,游览珍珠港。黑白照片里烟云滚滚褪去颜色,蓝绿海水倒映云舞……亚利桑那沉船下,油花泛起(by曾涛)

每月一次的特殊游船上,美国海军工作人员亲自讲解。珍珠港的战前、战时和战后,如今眼前的椰树、绿地、星条旗,云朵倏尔厚重忽又四散。一座座有着或辉煌、或沉痛遭遇的战舰。“亚利桑那号”沉船纪念馆

跟随讲解还原烽火连天情景。突袭当天,日军派出精锐部队,战舰、驱逐舰、巡洋舰、潜艇、飞机上的日军都是美军的两到三倍。八艘在港的战列舰,伤势不一。“亚利桑那号”沉入海底;“俄克拉荷马号”解体;“宾夕法尼亚号”后被打捞维修,加入反攻战;“马里兰号”维修改装;“西弗吉尼亚号”免于倾覆;“加利福尼亚号”参加冲绳作战。“内华达号”是在港中唯一得以开动的战列舰,却被鱼雷和炸弹击中,舰首下沉。当它试图以较慢的速度开出珍珠港时,不幸被第二波袭击,爆炸。为避免沉没,“内华达号”在福特岛的西南抢滩搁浅。“亚利桑那号”爆炸后,给“田纳西号”带来燃油大火,周围的大火烧了两天。其后,进行了维修和改装后重回战场。

但战列舰在太平洋上已经失去了主角地位,战场已不再停留在表面,而和天空融为一体。海军讲解员说:“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的地位),成为海军主力。战舰时代终结,航母时代开启。”

傍晚的珍珠港,太阳西沉在云里山间,逆光的海面银白跳跃。船停靠“亚利桑那号”纪念馆,东面的山谷,又挂上一道彩虹。人们静静走下游船,跟随海军讲解员走过浮台。这座漂浮的纪念馆,建造在战舰沉没的船体上方,是许多船员的安息之地。“亚利桑那号”被日军直接击中,9分钟后,在巨大的爆炸中沉没。1177名船员牺牲,其中900多名葬身海底,以船为棺。

纪念馆白色镂空的剖面设计,肃穆而开阔。抬头,星条旗飘在蓝天里,下端连接在沉睡海底的“亚利桑那号”主桅杆上。海底的舰体残骸,低头可见。油油的一层,是船体每天仍会渗出的一夸脱机油。据说勘探后发现,舰体内的油还会再冒50年!油然而生的,是历史再现的即视感。

走入圣室,白色大理石纪念墙上,镌刻着在战舰上献身的1177名海军将士的名字。前来参观的游客,献上带来的花环蕾。镂空状的窗户为生命之树形,象征着和平、和谐、复兴。人们在此缅怀,反思……

夕阳将白色染上一层金光。深入“复仇者”

第二次来珍珠港,我深入到战争中期的内部。珍珠港事件一年后,“鲍芬号”潜艇于1942年12月7日下水服役,被称之为“珍珠港复仇者”。

如一条巨齿獠牙斗志旺盛的鱼,“鲍芬号”是二战时期在太平洋地区参战的288艘美国潜艇中的一艘,成功完成了9次巡航任务,共击沉44艘敌舰,立下赫赫战功。如今作为历史地标和博物馆潜艇,代表太平洋战争中期。

买好票排队上舰参观,一摄像小哥突然冒出来,喊住我,“笑一笑,来一张”,原来还有纪念照。随自主语音导览机,深入舰艇内部,狭窄的过道和床铺、精密复杂的仪表盘、当年的船长室、电报机和鱼雷一一过眼,体验二战时潜艇上的生活。

走上甲板,通过望远镜“侦察”前方,爬上战舰炮塔做出胜利的Pose,感受精密与战斗力的节拍。下船,在出口处被一张印有自己照片的“旧报纸”拦下,“做个纪念吧,11美元”。原来这也是美国人的生意场。这张1941年12月7日电头的黑白报纸,以“瓦胡岛被袭”为头版头条,而我的照片正印在头条之下,以“鲍芬号”为背景,图片说明写着:“瓦胡岛各界和游客加入到备战中”。游人观看珍珠港历史展览馆珍珠港历史展览馆“鲍芬号”潜艇博物馆内,从招募海报、战旗,到核潜艇模型、显示内部运作剖面的海神导弹等,不懂军事的我,跟着讲解耳机看得仔细,发现一张藏着故事的照片和多语种“介绍信”。珍珠港事件

珍珠岛事件后,中学刚刚毕业的布什(老布什)应征入伍,在太平洋舰队担任鱼雷轰炸机驾驶员。1944年9月,时年20岁的他和另外8人驾机前往东京以南的父岛上空执行轰炸任务,不幸被日军击落入海。

如果没有被潜艇营救,美国就不会有布什家族。

布什和其他飞行员手里拿着一份美军的友好介绍信,上面用中文写着:“大中国军民朋友公鉴:我们是美国空军,来华助仗打日本。请予救护并报告附近联军,美国政府定酬谢你们。—美国援华航空队”。有趣的是,同样一份介绍信上,还有日语、朝鲜语、法语、泰语、老挝语等内容略有差异的多语种版本。重印当年的报纸

当美军潜艇“长须鲸”出现在眼前时,老布什还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当时他不停呕吐,头部伤口在流血,因为害怕一直在哭泣。获救后他只说了几个字:“很高兴上来了。”

布什被“长须鲸”救上后,在舰里待了一个月。布什回忆深潜袭击时说,“那(舰艇在水下)比在飞机上爆炸要恐怖多了,至少在飞机里你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命运……我感觉被困住了,比在飞机上被击中可怕得多。”

2003年在美国出版的《飞行员》(aviator)一书披露说,除老布什一人外,其余8名飞行员游上岸后皆被日军俘虏,遭到毒打、“屠宰”,后被日军高级军官分吃掉。如此骇人的细节,为避免这些飞行员家人过于痛苦,此前一直作为最高机密档案封存在华盛顿。

走出博物馆,园区内还展示有真枪实弹的美军、日军装备,美军鲷鱼号潜艇的指挥塔和潜望镜,二战末期日本回天载人自杀式鱼雷,幻想可以扭转败局,然并无力回天。

远处,前来参观的小朋友攀上爬下,奔跑打闹,伸出V字手贴在核弹头鱼雷上照相,武器在这一秒,变得不那么冰冷。05脏鞋划定的“禁飞区”

从国内治完脚伤回夏威夷,买了最便宜的夏威夷航空,单程不到3000元。

凌晨一时多的航班,九点多,我们就到了机场。开车送我来的高叔叔是老爸多年的好友。高叔叔说,“看来职业对人的影响够大,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却总是外派,朝鲜两年多,这回来才一年,又去美国。哪有时间和机会。”其实,我远没有“剩女危机”,长辈的担忧和关切认真听完。恋爱结婚,冷暖自知。长辈们的唠叨,类似“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同老爸和高叔说再见,我慢慢挪着脚步迈入安检。不用回头也知道,老爸正在对我渐行渐远的背影秒拍。十年来,从去上海求学,到北京工作再驻外,多少次,离别的车站和空港,我已经习惯了一次次离开、归来。

边检入口,乘客们携着大包小包,排成长长的队,蜿蜒成S形。为了防范他人加塞,人人都紧紧挨着,不给别人可乘之机。这样,慢慢到了第二个拐弯处,我的前面突然“空旷”起来,两秒的疑惑后,我发现,问题出自前面的背包上。

一个黑色双肩包,一双人字拖,分开系在旅行包上,鞋底正好冲着我的脸。系得半紧,随着包主人前移,转身,人字拖左右晃荡。若是两个小玩具,小装饰,晃荡来摇摆去,倒也可爱,问题是,那是一双脏兮兮的拖鞋,鞋底又正好冲着你的脸。鞋上泥土渍渍,点缀着秽物,冲着你的脸!难怪我前面的人都走了。

我在他后面,保留出一人半的空当,既保持队形,又保持距离。一会儿来个“聪明人”,想填补空当,很快就被那双晃荡的脏鞋嘲弄了,走掉,这循环往复几次,在我和那双鞋子中间,就成了一个聪明人来了、走了,再一个聪明人来了又走了,在我与他的空档间,展开了一个个聪明人自讨无趣的接力赛。

我不得不注意观察前面挂着拖鞋的人了。一个外国人,我想最好脱离国家、民族的猜度。他的衣服和表情,类似于国内的打工族。他不修边幅的形象和背包后的一双拖鞋,倒是统一。我留意他的侧脸,平静自若。他背包上的拖鞋,人人避而远之。那么多人想见缝插针,发现、不满、逃离,不断反复,难道他真能浑然不觉?

队伍继续往前蠕动,那双拖鞋依然在我的眼前晃动。按说,他可以根据外部反应反观自己,但他没有。我猜测,或许他是“知道的”。他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并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我心里突然笑了:他是故意把脏鞋挂上去的。他的恶作剧。脏鞋的用途,暧昧中明确,不让他人零距离地贴着自己。拉开相挤的距离,留给自己安静方寸的诡计。这老外的行为,不禁让我联想到“禁飞区”。

禁飞区,是指某一领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他一定是个经验丰富的背包客,轻易就划定了他人的禁入界限,表面上看似邋遢不文明,实际却清享一份,众人皆挤,唯我独静。“孩子为王”的计谋

凌晨一点多登机,又遇上中国人寻常的换位。一个中年男子,对我说,他的孩子闹着非要坐临窗的座位,能否给换个座。他在强调自己的难处,我心里不悦,小孩子闹就对了?我说,我是特意让出票的工作人员选的靠窗座位。

这时,孩子的妈妈上阵了。看来他们已经牵动了三个互不相识的乘客,包括一位老者。对方拿孩子说事,击中了人们的软肋。我看看那位小男孩,四五岁模样,没有调皮任性的样子,又看看老者,脸上写满了不快。

他们一家三口,本来是相连的中间位置,只因一个孩子,骚扰了一圈人,还那么堂而皇之。我还能怎么办呢?不好再找理由,只好接受这夫妻两人为我安排好的前排座位。

这事本来结束了,可是飞机起飞,上餐,人们吃饱喝足,纷纷去洗手间。不幸的是,我被换的位置后面就是洗手间,一会儿进一个,咣当推门,哗啦冲水。一个接一个不消停。

整整三个小时,我没能睡一会儿。如果这个位置本来就是我的,我也就认了。然而不是。我不是不能吃亏的人。但面对这家人处心积虑地只求自己舒服,并且找孩子做借口,就让人气恼了。

我睡不着,到了凌晨四点,决定维护我的权利,我起身朝机舱后面走。那个男人正站着,我说前排紧邻卫生间,来往嘈杂,三个小时没休息,请他换过去。没料到,他指着孩子很无奈地让我看:那孩子横躺在两个位置上,他说他也没地方坐。

真是父爱如山啊。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完全可以抱着睡,更何况,他们一家三口,本来坐一起,孩子更容易横躺在爸妈身上。

面对孩子,人们总是替他找无数个理由给他幸福。我又心软,迟疑了。回到前面座位。犹豫片刻,我再次起身。我果敢地走过去,坚定地提出换位要求。他不能再找理由了,他叫醒他老婆,给我换了位置。我很快睡着了。

中国人爱换位,太常见。一家人被安排散了,情侣被分开的情况,我都会乐意帮忙。但前提是不要给对方带来太多麻烦,让素昧平生的人代你受过。这对夫妻,明显在打“孩子牌”,谁好意思和孩子过不去呢。但他们心里却有着早打好的如意算盘,拿孩子这张王牌,堂而皇之地损人利己。而外国人,似乎并不吃这一套。夏航的空婶

工作几年,看问题的角度,联想的维度,思考的向度,都会带上些无意识的职业烙印。仅一次飞行,发生的这些小事,对我一个做国际新闻报道的记者来说,却总能联想到跨文化上。

一般来说,空姐多半相貌出众、气质不凡。我多次乘坐国际航班,却看到夏威夷航空最让人“颠覆”的空中小姐。长相、身材、皮肤,都太一般,不加半点修饰,就那么素面朝天、爱笑不笑的。

我先是惊诧,怎么可能呢?过道两边推来餐车,临近身边我暗中仔细打量,颜值属于中等甚至偏下,而空姐在我们的“常识”中,属于对颜值有较高要求的职业,比如礼仪队、演员等。东亚三国,中国、韩国、日本的空姐对颜值要求最高,服务态度最好,俄罗斯航空的空姐有超美的有一般的,多数不爱笑。

我在疑惑中,寻求答案。我首先想到了用工荒。这两年空难发生多起,有事故也有误打,是不是美女们担心安全,跳槽了?空姐其实挺辛苦,单程就近十个小时,加上开会、换衣,提前两个小时,整个行程要十二三个小时,美女们是不是受不了?

这个理由看起来合理,可我又还是觉得勉强。不由得又想到了第二个可能性:低调。为什么想到这里呢?夏威夷航空是美国的,空姐也是美国的,为什么独逆天而行,“冒天下之大不韪”,就因为它是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还需要表现什么吗?

正像亿万富翁,它还需要展示什么名牌、豪车、洋房和美女吗?低调是最高的炫耀吗?不介意美丑,其实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不需旁人赞美颜值,人们反而会如同赞美富翁俭朴一样,将美丑一视同仁。扎克伯格始终穿一件灰色套头衫,他不需要通过衣饰展示“我是贵族”。

还有几种猜测:夏威夷人很不讲究穿着,波利尼西亚人体格健硕,女人并不以苗条为美,在美国工作中不能有各种对年龄、肤色、族裔的歧视,因而即使是在中国被认为“窗口”和“面子”的空姐,依然会经常看到大妈空婶。

此外,美国人甚至对舞蹈老师的颜值和身材亦没有要求。学校里教呼啦舞、教交谊舞的老师,都不是标准身材。若在中国,舞蹈老师是身材发福的胖子,会直接影响到职业口碑和信任度。美国社会对外貌的宽容度,明显比我们高。中国社会如今似乎流行“颜值即正义”,我们不自觉地,太多看脸。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