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向何处去——重建中的世界贸易投资规则与格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9:27:44

点击下载

作者:金中夏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球化向何处去——重建中的世界贸易投资规则与格局

全球化向何处去——重建中的世界贸易投资规则与格局试读: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专注于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着力金融政策研究,力图引领金融理念突破与创新,打造高端、权威、兼具学术品质与政策价值的智库书系品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独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本智库的宗旨是: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研究金融领域前沿课题,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自2009年以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已出版40本专著、文集。凭借深入、严谨、前沿的研究成果,该书系已经在金融业内积累了良好口碑,并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序

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对外出口和外商投资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这一时期国际贸易投资规则较为开放和包容,是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功的外部条件。事实上,中国是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投资全球体制的最大受益方之一,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该体制主要是由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为主建立的。

随着WTO多哈回合陷入僵局,国际贸易投资规则谈判进程开始有了新的变化,部分协定和谈判出现了保护主义色彩,国际贸易投资多边框架面临碎片化风险,中国在国际贸易投资领域面临复杂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注意到了上述这些变化,并主动地采取行动。最引人注目的是,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主张推动多哈回合谈判,重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建议双边、区域和诸边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坚持加强全球贸易体制的方向,并通过艰苦努力,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可以说,这一次APEC北京会议,标志着中国全面参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重建的开始。为此,中国目前亟需针对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重建,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术研究。金中夏的新书《全球化向何处去——重建中的世界贸易投资规则与格局》正好是这方面学术研究的有益实践。

本书系统分析了世界贸易投资规则重建的最新动向。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全球和区域(诸边、双边)框架间出现复杂的竞合局面。受制于全球框架决策机制的效率低下,WTO多哈回合陷入困境;发达经济体认为在全球框架下寻求高标准协议是不现实的,将重点转向区域、诸边和双边框架。虽然从法律角度来看,全球框架承认区域框架并成立区域贸易协议委员会(CRTA)对后者进行审查;但是实践中二者管辖权存在较严重冲突,“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愈演愈烈。区域框架对全球框架究竟是垫脚石(Building Blocks)还是绊脚石(Stumbling Blocks)一直争论不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选择,既支持全球框架的核心地位,又积极发起和参与区域谈判。二是谈判议题范围较广且标准较高。在TPP、TTIP、TISA和中美BIT等谈判中,竞争中立原则、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国际电子商务、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等新议题被引入,农产品开放、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保护等老议题则尝试更高标准。新议题和高标准既体现了发达经济体自身的利益诉求,也体现了全球贸易投资发展的趋势性要求。虽然这对我国构成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同时和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与转型升级的要求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因此我国应采取积极认真的态度迎接挑战,变压力为改革开放的动力。

全球化向何处去——重建中的世界贸易投资规则与格局序本书对许多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一是通过全面比较我国和其他国家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保护程度,认为既要加强对小麦和稻米生产的保护,又要根据比较优势开放部分农产品市场,既可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又可更好满足国内需求和保护环境资源,增加我国在国际谈判中的筹码和空间。二是基于OECD-WTO数据库分析了主要国家主要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评估了更加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对我国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已经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在部分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未来应主动构造以我为主的价值链,向价值微笑曲线两端扩张,并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利用原产地规则对我国形成的挑战。三是对电子商务、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等新议题进行了分析,既揭示其中可能存在信息跨境流动、个人隐私、自由结社权、集体谈判权和环境条款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也看到这些议题总体上符合信息技术发展、劳工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大的趋势。在这些议题上对外博弈既要有底线思维,又要在国内务实推动改革,争取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

本书还有一个重点,即以TPP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本书深入分析了TPP谈判进展、胶着点及其对中国潜在影响。TPP许多核心议题对于其多数成员国都构成挑战和压力,例如日本在农产品开放问题,新加坡、新西兰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行进口问题,新加坡、越南在竞争中立问题等;因此,如果追求高标准TPP谈判,将是漫长而艰苦的,中国有机会、有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影响TPP,甚至在做好准备的条件下加入TPP谈判。

作者使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TPP的潜在影响,有四个主要结论:一是相对于没有TPP的基础情形,中国加入TPP时将是最大的受益国;二是中国加入TPP的收益1/3来自关税壁垒的降低,2/3来自非关税壁垒的降低,这反映了以TPP为代表的新一轮全球自贸谈判重视非关税因素的特点;三是相对于中国不加入TPP情形,中国加入TPP使多数国家受益;四是即使中国不加入TPP,TPP形成时中国收益仍然为正,但数值较小。

最后,本书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强调我国应该在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上,努力成为世界贸易投资规则重建的参与者、贡献者和推动者。

本书基于重建世界贸易投资规则的最新实践,使用了一些新的分析框架,把对外开放战略建立在对具体产业、产品的比较分析之上,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继续作出新的探索和努力。2015年2月Prefa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was largely due to the openingup strategy. Especially on December 11, 2001, China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nd from then on exports and foreign investment has become the strong force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rules, which call for fair competition and free flow of goods and capital, constitute to be favorable external conditions for the great success of China's openingup. In fact, China benefits the most from the multilateral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represented by WTO, though it was established by major developed economies.

However,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rules is facing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impasse of the WTO Doha Round. Some agreements and negotiations have shown protectionism and the multilateral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risks fragmentation. China may face discrimination and marginalization in anew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his trend is of great concern for China. During APEC Leaders' 22nd Informal Meeting in Beijing in November, 2014, China suggested that the Doha Round negoti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oppositions to all forms of protectionism should be reaffirmed, and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should aim at strengthening multilateral framework. “APEC to promote AsiaPacific FTA roadmap” is ratified. It is essential for China to promote academic research on reconstruction of world trade and investment rules.

Where is Globalization Heading—Reshaping the landscape and Rules of World Trade and Investment, is a new book by Zhongxia Jin, has firmly focused on this field. The book has shown thre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First, the book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latest trends in world trade and investment rules reconstruction. It could be viewed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the competition among the multilateral and regional (plurilateral and bilateral) frameworks. The inefficient decision making mechanism of the multilateral framework resulted in the Doha Round impasse. Developed economies believe that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realize a high standard agreement in multilateral framework, which led to the shift to regional frameworks. Legally, the multilateral framework ratificates regional framework and recognizes and investig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ittee on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CRTA), but their jurisdiction overlaps in practices and Spaghetti bowl effect becomes stronger. It's not yet clear whether regional framework is facilitating or impeding multilateral framework. Therefore, China should support the primacy of the multilateral framework, and actively initiate and participate in regional negotiations as well.

Second, the negotiation covers a broad range of subjects and the standards are high. In TPP, TTIP, TISA and American BIT, new issues are introduced such as the competitive neutrality, negative list, investorstate dispute resolution,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labor standard, environmental standard, and etc. Higher standards are applied to old issues such as agricultural openingup, rules of orig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etc.They reflect both the special interests of developed economies and some common trends. Despite the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to China, they are in many aspects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up strategies of China. Therefore, China should seriously consider the new trend.

The book gives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above topics. First, it suggests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wheat and rice production, and to open some agricultural markets with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 after a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costs and protection levels of major countri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is could help increase our food security, meet domestic demand,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negotiation leverage. Second, major countries' posi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 and industr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more stringent rules of origin on China are analyzed based on OECDWTO database. It shows that China has been deeply integrated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some industries.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 value chain that is more centered on itself and shift to both ends of the simile curve so as to deal with more stringent rules of origin. Third, the new issues of ecommerce, labor standard,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 are analyzed. There are issues such as information crossborder flow, personal privacy, freedom of association,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vision dispute res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issue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e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abor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such, it requires bottom line thinking and pragmatic domestic reform to achieve a reasonable outcome.

The book gives an indepth TPP case study which consist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previous literatures, the book analyzes the progress of TPP negotiation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on China. Many issues of TPP are challenges to the majority of its own member states.For instance, the openingup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Japan, the parallel import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to Singapore and New Zealand, the competitive neutrality to Singapore and Vietnam, and etc., are all difficult issues to be solved. It will be arduous for TPP to pursue high standard, and China should try its opportunity to influence and even join the TPP negotiations.

Four conclusions are drawn using CGE model to simulate TPP potential impact. First, China is the biggest beneficiary of joining TPP relative to the basic scenario without it. Second, the new world trade negotiations give priority to nontariff measure, and two thirds of China's gain could come from reduced nontariff barrier. Third, compared to a TPP without China, China's entrance will improve the gains of most TPP member countries. Fourth, China's gain from TPP may still be positive even in case of its absence to TPP, though it is of a small value.

Last but not least, the future is discussed. China should strive to become a participant, contributor and promoter dur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world trade and investment rules.

The book provides high value by delivering a broad and forwardlooking vision, a new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discuss the openingup strategy on comparative basis of specific industries and products. I hope the author c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make additional efforts in his future work and research.Yongtu LongFeb. 2015

上篇 世界贸易投资规则发展新动向

世界贸易投资规则重建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区域(诸边、双边)协议和谈判的重要性日趋上升,二是范围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和投资扩展,三是标准提升到较高水平。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长期陷入僵局,发达经济体改变策略,转而强调区域自贸协议和谈判。这对世界贸易投资格局造成挑战,如何协调多边框架和区域框架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全球多边贸易谈判现状及前景

全球多边贸易投资谈判主要以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哈回合谈判为主。多哈回合谈判从2001年启动,尽管2013年末《巴厘一揽子协定》实现了多哈回合的早期收获,但仍有相当多重要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多哈回合谈判的未来依然任重道远。一、多哈回合谈判回顾(一)多哈回合谈判背景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决定启动多哈回合谈判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第一,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通过谈判予以解决。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重点正从边境措施转向国内市场壁垒,从货物贸易扩至服务贸易,面对这些新问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要求制定新的规则,而发达国家成员则想借助规则的制定以巩固其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地位。

第二,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竞争力强弱的差距,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实施原有的贸易协定与协议中出现了不平衡,要求通过多边贸易体制实现贸易公平和平衡发展的呼声高涨。如发达成员对自己自由化的承诺,如《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上的义务履行一再拖延。众多规定仍然阻碍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如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关税高峰。食品进口方面出现了新壁垒。发展中成员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权利未能充分享受,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这影响了世界贸易组织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进行多边谈判以纠正世界贸易组织原有协定和协议实施上的失衡。

第三,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需要举行新的多边贸易谈判,加强贸易自由化的共识,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抑制贸易保护主义。

第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一些消极影响进一步暴露出来,公众在揭示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把矛头指向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国际经济组织。反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是促使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发动新一轮多边谈判以解决多边贸易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第五,修复世界贸易组织的形象。自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以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象受到很大伤害,甚至成为反经济全球化的口实。(二)多哈回合谈判历程

为准备多哈会议,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举行了多次正式和非正式会议,期望能在此会议上解决西雅图会议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经过多方努力,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于2001年11月8日至14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大会通过了《多哈部长宣言》、《关于乌拉圭回合协议执行问题的决定》和《关于知识产权与公共健康问题的宣言》。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启动,命名为“多哈发展议程”,简称“多哈回合”。经过艰难的谈判与协商,明确确定了该轮谈判的七大领域21个议题,即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以及贸易与环境等。多哈回合是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成立以来层次最高、参与方最多、涉及领域最广的一次多边贸易谈判。

多哈发展回合的主要目标是:抑制全球经济减缓下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强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处理最不发达国家的边缘化问题,理顺与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把多边贸易体制的目标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改善世界贸易组织的外部形象,实现《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原则和目标。《多哈部长宣言》决定在总理事会指导和监督下设立贸易谈判委员会(TNC),组织和协调各领域谈判。TNC下设八个谈判机构,分别进行上述七个领域谈判。贸易谈判委员会应该在2002年1月31日之前举行首次会议,建立相应的谈判机制并监督谈判的进展情况。到2005年1月1日前结束。根据《多哈部长宣言》,所有谈判应当在2005年1月1日前结束。

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各成员国在农业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令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2004年8月3日,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议达成《多哈回合框架协议》,为全面达成协议跨出一步。协议包括五个部分:农产品贸易、非农产品市场准入、发展、服务贸易及贸易便利化。协议明确规定美国及欧盟逐步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及降低进口关税,回应发展中国家的诉求。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于2005年12月13日在中国香港开幕,这是多哈回合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议题包括削减农业补贴和农产品关税、降低工业品关税、发展问题、服务业开放、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争端的解决、贸易便利化等。与会者围绕上述议题经过6天谈判发表了《部长宣言》,在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和农产品出口补贴以及向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但多哈回合谈判仍未全面完成。2006年初以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一直就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进行谈判,但始终难有进展。7月,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6个主要成员——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未能就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达成协议,世界贸易组织被迫宣告中止多哈回合谈判。为协调各成员立场,9月10日,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与“20国协调组”的代表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对话会议,同意尽快恢复多哈回合谈判;11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谈判委员会召开多哈回合谈判中止以来的首次全体会议,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恢复多哈回合谈判的技术性讨论,并为谈判最终全面恢复做好准备。2007年1月31日,在世界贸易组织全体成员大使参加的会议上,与会大使一致同意全面恢复多哈回合各个议题的谈判。2008年7月29日,基于印度、中国与美国在“特别防卫机制”(1)(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s,SSM)的分歧,多哈回合谈判重新启动。2009年1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在瑞士日内瓦拉开序幕,这是继2005年香港会议之后世界贸易组织所有153个成员的最高贸易官员4年来首次聚首。历时8年的多哈回合谈判依然没有打破僵局,全球贸易因为经济危机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萎缩;鉴于多哈回合谈判毫无起色,在避谈多哈回合的同时,这次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将重点放在了审视自身,会议的主题被选定为“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和当前全球经济形势”。 2011年12月,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正式批准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由于各成员在一些谈判领域存在较大分歧,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困境。(三)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的原因

一是世界贸易组织框架的决策机制效率低下。世界贸易组织采取“一致性”规则,所有协议必须经所有成员方同意才能通过生效,部分成员方利用某些无关自身议题上的“一票否决权”,作为争取切身利益的筹码,致使所有议题的谈判都进展缓慢。这对于涉及160个谈判方和21个谈判议题的多哈回合来说几乎是无解的。

二是部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组成利益集团,在敏感议题上强硬对抗。由于各国或地区具体情况的差异,成员方在不同的议题上组成不同的利益集团相互对峙。既有传统的南北对立,也有发达国家之间的对立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立。比如在多哈回合谈判的农业议题上,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农业强国力主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要求欧盟等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农业补贴,提高农产品市场准入;欧盟作为农业净进口方主张维持高补贴和高关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农产品产出国组成的凯恩斯集团则致力于推动农业贸易自由化,要求欧美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关税保护;日本、韩国、挪威等10个农产品进口国组成10国集团,强调对其国内农产品的高度保护;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组成20国集团,维护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优惠待遇,要求发达成员取消出口补贴,削减国内农产品支持。

三是频发的经济危机促使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多哈回合是在美国2001年经济危机背景下诞生的,此后又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经济表现低迷,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在放缓。贸易自由化本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但部分国家却选择了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以谋求单边的经济利益,政治意愿的摇摆也是多哈回合谈判受阻的关键。二、多哈回合谈判最新进展(一)《巴厘一揽子协定》的签署及主要内容

在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普遍期待能首先出台一项有限的全球贸易协定,即多哈回合“早期收获”,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为多哈回合谈判留下一线生机。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于2013年12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4日、5日两天的全体大会上各国部长就相关议题发言讨论, 12月7日闭幕(比预计的延迟一天)。各国部长接受《巴厘一揽子协定》以及其他决定,“挽救”了奄奄一息的多哈回合谈判。《巴厘一揽子协定》包括10份文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在农业方面保障发展中国家一系列权利、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等问题,即多哈回合“早期收获”计划中的便利化、农业、发展三大议题。

一是贸易便利化(Trade Facilitation)协议。这是《巴厘一揽子协定》的核心,其目标是加快通关程序,促进贸易通关更为简化、快捷和低成本,确保透明和效率,削减官僚主义和腐败以及促进技术进步。它还包括过境商品条款,这有利于内陆国家通过其邻国港口进行贸易。协议还涉及援助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更新基础设施,培训海关官员以及执行协议的费用。协定决定尽快成立筹备委员会,就协定文本进行法律审查,确保相关条款在2015年7月31日前正式生效。这是自1995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取得的最为重大的改革成果,据OECD估计,贸易便利化能够让全球贸易成本下降10%~15%,令全球经济每年多产出4000亿~10000亿美元,使营商环境更为稳定并能吸引更多外资。同时,如果多哈回合早期收获协议能够实施,那么发展中国家年出口有望增长14%,发达国家年出口增长10%。对中国而言,中国将全面享受贸易便利化相关条款带来的好处,相关条款将简化进出口贸易流程,降低领事事务、海关合作和货物清关等方面的成本,大幅提高效率,据OECD估算,中国出口额每年将有望增加2800亿美元。

二是农业协议和棉花协议。其中农业协议包括4个文件:同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系列与农业相关的服务;允许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2)农业安全保护公共储备计划不受世界贸易组织处罚直到永久性解决方案出台;强化关税配额管理,加强配额数量的信息提供和询问权;确保出口补贴和类似措施维持在低水平。棉花协议的内容是提升最不发达国家棉花产品的市场准入和生产能力并为这些国家提高棉花产量提供协助。

三是发展协议。发展协议包括4个文件,分别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免关税和配额;进一步简化最不发达国家出口产品原产地规则的认定程序;允许最不发达国家进入发达国家服务市场的豁免权;建立监督机制,对最不发达国家享受的优先待遇进行监督。

此外,会议规划了“后巴厘工作计划”框架,表示将协助世界贸易组织贸易谈判委员会在未来一年内就多哈发展议程遗留议题建立清晰的工作计划。这些工作首要关注农业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并以本届会议所达成协议为基础。与会成员认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未来工作将优先处理那些声明中不具法律约束力的议题,一些在巴厘岛会议中尚未完成的谈判还将在未来继续。除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外,此次会议正式批准也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使该组织成员扩充至160个。(二)《巴厘一揽子协定》签署的推动因素《巴厘一揽子协定》成功签署的原因和推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等区域自贸协定倒逼多哈回合谈判加速。此前多哈回合谈判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力踟蹰不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对多边贸易谈判失去信心,企图另起炉灶,通过区域或双边自贸协定谈判重新划定“21世纪的贸易规则”,TPP和TTIP正是这种尝试。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贸易谈判有被“架空”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TPP等机制的挑战增加了多哈回合谈判的危机感,尤其是中国等没有参与TPP等谈判的新兴市场国家更是急于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这进而倒逼出了此次“横空出世”的协定。

另一方面,美国无意完全扔掉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最为广阔的多边平台,而是希望以双边、区域谈判来促进多边谈判。随着TPP、TTIP、TISA以及其他贸易投资协定的逐步推进,美国需要更加开放、更多国家参与的平台来推行其倡导的新型贸易规则。世界贸易组织目前有160个成员国,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因而对于美国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此前多哈回合的失败使得美国意识到,在缺乏一定国家基础的前提下实现贸易规则标准的大幅度提高是难以实现的。但是现在,通过此前几年在新贸易规则领域谈判打下的基础,美国再度推行其新规则,已经有了诸多国际支持。回顾乌拉圭回合谈判,美国在面临欧洲强有力的挑战时,就是连续通过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迫使欧洲就范,成功地将包括农业、知识产权、服务贸易、投资等在内的贸易新规则推广至乌拉圭回合协定。

巴厘岛会议达成的这项全球协定,对处于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而对世界贸易组织本身以及全球贸易体系而言,《巴厘一揽子协定》的意义在于保住了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平台的首要地位,对避免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正如欧盟贸易代表德古赫特所说的,协定挽救了世界贸易组织,使其免于落入“靠边站的黑暗”。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在会后发表声明称“世界贸易组织迈入了新时代”。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说,巴厘岛会议成果是未来推进多哈回合进程的基础。《巴厘一揽子协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三、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前景展望(一)多哈回合谈判仍待解决的问题《巴厘一揽子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多哈回合谈判僵局终获历史性突破,但多哈回合谈判未来依然面临重要挑战。一是《贸易便利化协议》签署受阻。原定于2014年7月31日在日内瓦签署的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议》,因印度、古巴、玻利维亚、阿根廷、南非等此前已承诺将通过《贸易便利化协议》的成员突然表示反对而搁浅,印度表示,应该延长时间来继续进行谈判,围绕粮食补贴所产生的分歧可能是谈判搁浅的重要因素。二是印度计划以支持此贸易协议作为交换,来获取其粮食补贴计划,这是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然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代表同意给予印度时间,直到印度磋商出其他方案,这一过程将历时数年,或者根本遥遥无期。三是部分关键议题尚未涉及,比如《巴厘一揽子协定》没有包括“食品安全豁免条款”谈判,而终结农产品补贴也没有纳入议程。

总体来看,《巴厘一揽子协定》的达成虽然振奋人心,但其只是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协议的一个严重缩水版协议,离多哈回合谈判的全面完成尚十分遥远。多哈回合总共有21个议题,仍有多个重要议题,如知识产权、非农产品、服务贸易等还未给出解决方案。此次协定相当于在复杂的多哈回合谈判上扯开了一个口子,并起到了示范作用,接下来各成员还会进行激烈的博弈。(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发展展望《巴厘一揽子协定》可以说实现了多哈回合的早期收获,在一些分歧不大又有坚实前期基础的议题上达成了第一个多边贸易协定,使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全球多边贸易平台免于陷入边缘化的窘境,对避免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多哈回合谈判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巴厘一揽子协定》对于全球贸易谈判前景有重大积极意义。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国之间的协议反映了各国对全球化的需求,并降低了区域性贸易集团潜在的对抗风险。

尽管如此,世界贸易组织自身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在自身改革问题上,世界贸易组织更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现实,积极求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贸易游戏规则的制定上发挥核心作用。现在世界各国的目光已锁定在“后巴厘议程”上,期待此次突破能转换成新动力,使“早期收获”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发展的“基石”,推动各方本着透明、包容和平等的原则,全面实现多哈回合的发展目标。

(1) 特别防卫机制,是指出现在此轮多哈回合谈判的最终农业谈判文本中、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发展中国家可以动用这个在农业领域的防御性政策工具,在进口产品数量激增或进口产品价格锐减的情况下,提高关税壁垒,以此来保障农民的生存、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由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33国协调组织(G33)是特别保障机制最积极的捍卫者,而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的农业出口国,如泰国、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却始终寻求对这一机制的限制。

(2) 出于保证粮食安全考虑,印度每年都会向农业提供大量补贴,希望公共储备计划补贴可完全排除在世界贸易组织可诉性补贴(超过10%)范畴之外。

第二章 全球重要区域贸易投资协议和谈判

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的背景下,各国开始寻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以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为核心的区域贸易投资协定。FTA已经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支柱力量,其数量也在急剧增长。全球FTA的发展正呈现一些新的变化与趋势。首先,区域贸易协定(RTA)突破了传统的背景制度限制,合作背景复杂化、网络化成为FTA发展主流。其次,区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内容多元化成为FTA发展方向。最后,合作格局发生转变,新兴市场国家与地区成为FTA发展重心。本章对世界主要国家签订FTA情况、全球主要自贸区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一、全球自由贸易协议和谈判现状

近些年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呈现出一种新的增长趋势,尤其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的背景下,各国开始寻求区域内的贸易合作,特别是以自由贸易协定为核心的区域贸易协定发展最为活跃,已经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支柱力量,其数量也在急剧增长。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向GATT通报并生效的RTA仅为27个;截至2014年1月31日,向GATT/WTO通报的各种RTA已达到583个,已经生效并实施的有377个。在这些生效并实施的RTA中,有将近90%采取FTA的形式。全球FTA的发展正呈现一些新的变化与趋势。

第一,RTA突破了传统的背景制度限制,合作背景复杂化、网络化成为FTA发展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前,FTA成员构成以意识形态性质为标准,该时期区域合作一体化形成了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EFTA)为代表的“北北型”与以亚太贸易协定为代表的“南南型”模式。随着区域主义浪潮的进一步推进,这种背景制度限制逐渐被打破,FTA的合作模式改变了以往要求政治、经济、文化相当的基础标准,开始出现了由经济发展水平悬殊、意识形态不一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建立区域贸易合作的新趋势,即呈现出“南北型”新的合作模式。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标志着 “南北型”区域贸易合作的正式启动。现如今,“南北型”的区域贸易合作已经遍布全球,许多国家先后与多国签署FTA,因此出现了许多重叠性的FTA,并最终形成一张相互交叉、复杂重叠的FTA网络。

第二,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内容多元化成为FTA发展方向。过去各国签署FTA主要基于促进经济整合、消除贸易壁垒等目的考虑,随着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投资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食品安全、劳工、原产地规则、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安全等议题相继纳入FTA谈判的范畴,使得FTA谈判远远超出了贸易领域,内容更加多元化。由此可见,新时代的FTA除了规则上与世界贸易组织保持相似外,很多谈判在内容和标准上已经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即在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自由化,为将来扩大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范围提供了可能性。以欧盟提出的“新时代FTA”(New Generation FTA)策略为例,成员国签订的FTA不仅包括服务业的开放与投资等各项非关税贸易议题,而且包括知识产权、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等,致力于改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与就业,寻求新的经济驱动力。

第三,区域贸易协定合作格局发生转变,新兴市场国家与地区成为FTA发展重心。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掀起的区域一体化浪潮中,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与地区是签署FTA的主要区域。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相继呈现了“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东盟”、“印度—东盟”、“东盟10+3”、“东盟10+6”等FTA进程并行、交叉推进的格局。新兴市场国家与地区的经贸合作俨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08年9月美国高调宣布介入TPP谈判,这一以“高标准的21世纪贸易协定”著称的多边自由贸易协议随即成为多方关注的对象。2013年7月日本宣布正式参与谈判以来,韩国也逐渐转变了先前“谨慎考虑”的立场,开始向外界释放希望参与谈判的信号。二、全球主要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一)中国FTA签订现状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步伐也日渐加快。目前,中国已经与20个国家与地区组织签订了FTA,分别是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CEPA)、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冰岛、瑞士、哥斯达黎加。中国双边FTA建设从“中国—东盟”等一批“南南型”FTA签订开始,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中国已经签订的10个FTA涉及的20个经济体中,发展中经济体占14个,发达经济体有6个,分别是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新西兰、冰岛与瑞士。目前,中国已与韩国、澳大利益结束了实质性的FTA谈判。从签订的协议内容看,2008年以前基本上都是双方先签订货物贸易自由化协定,之后再陆续谈判及签订有关服务贸易、投资或其他经济合作的补充协定。从总的贸易量来看,中国签订的FTA中贸易往来最多的主要集中在“中国—东盟”、内地与港澳,其中201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量达到4436亿美元,占中国FTA签署贸易总量的31.7%,内地与港澳贸易总量达到4038亿美元,占中国FTA签署贸易总量的28.9%。(二)韩国FTA签订现状

韩国FTA的起步早于中国,1999年开始与智利FTA协商,至今已与10个国家和组织签订了协议,分别是智利、新加坡、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东盟、印度、欧盟、秘鲁、美国、澳大利亚和土耳其。在韩国已经签订的10个FTA中,“韩国—美国”、“韩国—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均属于“北北型”的FTA,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欧盟的成员国大多都是发达经济体。从签订的协议内容看,韩国推进的自由贸易协定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涵盖的内容广泛,缔约的成果不仅仅局限于货物贸易领域,还包括服务贸易领域、投资领域、政府调控、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等广泛领域,且自由化程度均高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水平。此外,韩国FTA在协议方式上呈现一个明显的规律,即除了“韩国—东盟”FTA是先签署了货物贸易自由化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之后又陆续签署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投资协议的方式外,其他FTA都采用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一步到位的形式。从贸易规模来看,韩国签订的FTA中贸易量最大的是“韩国—东盟”FTA,其次是“韩国—美国”FTA、“韩国—欧盟”FTA,2013年韩国与东盟贸易量达到1656.75亿美元,占其FTA贸易总量的40%,韩美之间的贸易量达到1040.89亿美元,占其FTA贸易总量的25%,韩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量达到1006.5亿美元,占其FTA贸易总量的24%。(三)日本FTA签订现状

自2002年日本与新加坡签订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以来,日本先后与美洲、东亚、欧洲等地区的国家展开了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工作,目前日本已经签订并生效的FTA有14个,签订的国家和地区组织分别是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智利、泰国、印度尼西亚、文莱、东盟、菲律宾、瑞士、越南、秘鲁、印度和澳大利亚。在签订的14个FTA中,涉及到的发达经济体为3个,发展中经济体为13个。从日本签订FTA的对象看,日本FTA战略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其中除了与东盟签订FTA外,还分别与东盟中的7个成员国各自签订FTA。从签订协议的内容看,日本拓展了传统FTA的内容,在协议内容上涉及更宽广的范围:不仅围绕传统FTA的关税削减和贸易壁垒的消除,也涉及到可注册商品、居留限制放宽、电子化交易、人力资源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能源和环境、旅游和交通、竞争政策的规定、知识产权保护等广泛的内容。除了货物自由化之外,还包括服务自由化,尤其强调经济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这反映了日本对未来贸易发展的看法。从贸易规模来看,2013年日本与东盟的贸易量达到2287.6亿美元,占据了其FTA贸易总量的65.3%,其次是日本与澳大利亚,贸易量达到680亿美元,占其FTA贸易总量的20%。(四)印度FTA签订现状

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上,印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国内政策导向的影响。印巴长期冲突以及南亚各国经济有很大的相似性,使得印度不可能在南亚取得实质性发展。东亚作为现在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强的地区,印度的“东向政策”指导其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目标投向了这一地区。目前与印度签订FTA的国际与地区组织有11个,分别是东盟、智利、阿富汗、不丹、日本、马来西亚、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南美共同体以及韩国。其中3个FTA属于“南北型”FTA,分别是“印度—日本”FTA、“印度—韩国”FTA、“印度—新加坡”FTA。从签订协议的内容看,印度的FTA不仅局限于货物谈判领域,而且逐渐扩展到服务和投资谈判领域,以及包括内容更多的“全面经济伙伴合作”。印度和新加坡签订了全面经济合作协定,包括货物、服务贸易、投资及避免双重课税等;印度与日本签订的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协定中涉及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商业环境等。2013年印度与其所有签署FTA国家与地区的贸易总量为1514亿美元,其中印度与东盟贸易总量达到802亿美元,占其FTA贸易总量的53%,印度与南美共同体贸易总量达到226.8亿美元,占其FTA贸易总量的15%,印度与日本、韩国的贸易总量分别达到178.15亿美元和168.22亿美元,分别占其FTA贸易总量的11.8%和11.2%。(五)美国FTA签订现状

目前,美国与1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FTA并已实施生效。从地理区域看,美国FTA主要涉及三个区域,分别是美洲、中东和亚太地区。在美洲地区签订的FTA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在中东地区签订的FTA有以色列、约旦、摩洛哥、巴林以及阿曼,在亚太地区签订的FTA有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美国自由贸易协议的签署国、正在进行贸易协议谈判的国家及优先选择的谈判对象多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与美国相反,它们在服务贸易与高新技术产品上均处于劣势地位。因而,在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中,对自己的优势领域,如服务贸易、电讯、电子商务、农产品等,强调对方的市场开放,要求把政府采购纳入协议框架之中,并使之成为准入美国市场的基本条件,这就使得美国获利更多。2013年美国与其签署FTA的19个国家贸易总量达到15328.82亿美元,仅北美自贸区即与墨西哥、加拿大之间的贸易总量达到11460.58亿美元,占其FTA贸易总量的74.7%。(六)欧盟FTA签订现状

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对外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政策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以前,欧盟的FTA重心在欧洲或前殖民地国家,以达到欧共体在欧洲逐步扩张的目标。90年代以后,欧盟为了应对日益兴起的区域贸易浪潮,把重心放在了欧洲之外。目前与欧盟签署FTA的国家与地区组织共有32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