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丝绸之路战略比较研究:兼议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对中国的特殊意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6:06:21

点击下载

作者:赵江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美丝绸之路战略比较研究:兼议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对中国的特殊意义

中美丝绸之路战略比较研究:兼议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对中国的特殊意义试读:

前言

中美两国分别提出推进地区战略的标志性方案——丝绸之路倡议,从表面上看,两大丝绸之路倡议在所针对的对象、目标、内容及措施等方面具有较大程度的相似性,不过就实质内容而言,中美两国正在通过经济手段构筑各自的地区战略优势。就两大倡议相互影响而言,美国新丝绸之路倡议正在与其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对中国形成战略性的包围圈,而中国的丝绸之路倡议则更带有“突围”性质。

作为世界上两个超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分别提出了推进地区战略的代表性方案——丝绸之路倡议。美国“新丝绸之路”倡议由国务卿希拉里在2011年7月访问印度钦奈时推出,几乎与美国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计划同步进行。而中国的丝绸之路倡议则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一个是要建设陆上丝绸之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是要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大国影响地区环境的重要手段,两大丝绸之路倡议正在改写其所作用地区的发展方向,进而为中美两国分别构筑新的地区战略优势。

大国的地区战略是由战略目标或方向与维持和推进战略目标的手段共同构成的。本报告首先将对两国丝绸之路提出的进程加以描述,其次将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和官方发布的信息,对中美两国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目标或方向、实施路径进行比较,以此明确大国的地区战略走向,再次将重点对美国丝绸之路倡议对中国的战略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将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提供几点相关政策性参考建议。第一章中美丝绸之路倡议的缘起与走向比较

中美丝绸之路倡议是出自不同的地区战略考虑而推出的战略手段,美国丝绸之路倡议针对性强,集中在中亚、阿富汗和南亚地区,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并无明确的地区目标。有评论指出美国“新丝绸之路”是一个局部性设想,而中国的丝绸之路计划则是要通过周边走出一条大国复兴而不冲突不对抗的新路。一美国丝绸之路倡议的缘起、调整与走向

在推出2011年版的新丝绸之路倡议之前,美国曾在1999年和2006年分别推出过两个版本的“丝绸之路战略法案”(Silk Road Strategy Act of 1999和Silk Road Strategy Act of 2006)。如果借用阿富汗战争作为分界点的话,则这三个版本分别对应的是不同时期美国对“大中亚”地区的战略思路,反映的是阿富汗战争前、阿富汗战争中及后阿富汗战争时期的美国“大中亚”地区战略设想。1.阿富汗战争前的美国丝绸之路倡议

1999年的美国丝绸之路战略法案是阿富汗战争发生前美国对“大中亚”地区的战略设想。冷战结束后,中亚诸国的独立为美国实施新的地区战略提供了机会。直到阿富汗战争发生前,美国日益重视中亚地区或外高加索地区对美国所具有的战略价值。一篇学术文章较好地总结了这一时期美国在中亚地区所具有的五个方面的现实利益,即确保中亚诸国的独立地位和领土完整、监控伊朗、减少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防范北部高加索地区的不稳定和确保能源的获得,美国的目标是促使中亚地区民主化并融入全球经济中,不能让中亚地区沦为中国或伊朗的后院。

借助中亚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这一历史优势,加上中亚拥有丰富的可满足南亚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同时南亚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中亚地区的发展,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索研究所所长弗雷德里克·斯塔尔(Frederick Starr)教授提出了要建立“丝绸之路”的战略设想。后来美国国会接受这一设想,并于1999年通过了旨在援助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战略法案”。2001年“9·11”事件之后,阿富汗战争的打响使得上述构想不得不暂时中断,美国的中亚政策开始向以服务阿富汗战争为目标的方向转变。2.阿富汗战争中的美国丝绸之路倡议

2006年版的“丝绸之路战略法案”主要着眼于阿富汗战争之后的阿富汗重建工作,为此,美国做了学术、机构组织、政策设计等多方面的准备。

2005年斯塔尔教授再次提出“新丝绸之路”构想,主张美国以阿富汗为中心,推动中亚、南亚在政治、安全、能源和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建立一个由亲美的、实行市场经济和世俗政治体制的国家组成的新地缘政治板块,将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西亚与经济发展迅速的印度、东南亚连接起来,促进各国以及几大区域间的优势互补,推动包括阿富汗在内的地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这一设想也称为“大中亚计划”。

之后,美国国务院调整了部门机构设置,将原属欧洲局管理的中亚五国事务与南亚事务合并成立一个新机构,即中亚南亚局(Bureau of South and Central Asia Affairs),全面推动“大中亚”战略。

美国参议院在2006年5月4日又通过《2006年丝绸之路战略法案》。该法案表示:“阿富汗从塔利班统治下解放,以及阿富汗在政治与经济领域所开启的开放过程,使得阿富汗重新融入中亚成为可能”,“鉴于阿富汗的稳定、繁荣与民主受到来自全球与地区层面的包括恐怖主义、政治—宗教极端主义以及毒品生产与走私的威胁,鉴于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文化及历史认同,理应承认阿富汗属于中亚国家之列,而不是将它从这些国家中分开”。此时的丝绸之路倡议已经将重点转向阿富汗重建工作。3.后阿富汗战争时期的美国丝绸之路倡议

按照美国官方的解释,2011年推出的新版丝绸之路倡议,即“新丝绸之路”是以阿富汗为中心,构建联系中亚和南亚的国际经济和交通网络的长期愿景。该倡议建设的内容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软件建设是指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完善管理制度、简化过境程序、加快通关速度、克服官僚作风、消除贪污腐败、改善投资环境,等等。硬件建设则是指修建连接中亚、阿富汗和南亚的铁路、公路、电网、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通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建设,目的是加快中亚地区、南亚地区和阿富汗的商品、服务、人员跨地区自由流动。在新丝绸之路具体建设过程中,美国奉行的是四管齐下的策略(a four-pronged strategy),即建设区域能源市场、促进中亚—阿富汗—南亚贸易和运输便利化、改善海关程序和边境手续、加强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的联系。尽管新丝绸之路以经济手段为主,促进地区一体化进程,但是丝绸之路倡议并不限于经济领域,同时也鼓励人文交流。

目前美国已经在该地区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项目有多个,涉及的领域有贸易、能源、交通、人文交流等(见表1-1)。美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虽然是在2011年提出的,其实早在多年前也存在过相关的计划,因而实际项目的建设和合作内容的推进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只不过在“新丝绸之路”提出后,过去的项目再次被纳入“新丝绸之路”框架内,如CASA-1000即如此。美国不仅自己为丝绸之路计划提供援助,也同时号召对象国、伙伴国、国际多边组织、国内外大企业参与其丝绸之路计划的建设。表1-1 美国正在或已经完成的新丝绸之路项目续表二中国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与走向

中国在过去也有关于丝绸之路的相关建议,但是真正提升到官方层面的就是2013年推出的两大丝绸之路倡议或“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倡议主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内容,目的是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尽管丝绸之路计划的推出并没有多长时间,但是目前中国已经从倡议提出步入到实施准备阶段。表1-2反映的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具体实施的大致过程。自倡议提出之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已经发起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人文交流。同时中国也号召对象国、国际伙伴以及国际社会资本向周边国家注资,以加快东南亚、中亚和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如2014年在北京召开APEC峰会期间,中国邀请老挝、缅甸、柬埔寨、塔吉克斯坦、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等国家参加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2014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国家领导人也发出邀请期待上海合作组织成员积极参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正是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于2014年完成多项协议的推进工作。表1-2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续表

当然,中国提出的“五通”领域不限于经济方面,也包含人文交流,合作方式不限于市场开放、规则一致化,也包含大规模的项目建设等。有评论指出,在“五通”之中,非经济范畴的加入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而是综合性的目标,意在形成区域内经济、政治和人文的密切联系。表1-3展示了2014年中国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所进行的主要项目和规划。表1-3 2014年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组织推进的主要合作领域或项目第二章中美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性质与战略方向比较

中美丝绸之路是具有不同性质的战略方案,美国丝绸之路倡议具有“外生性”,而中国丝绸之路倡议更具有“内生性”,是两国基于不同的战略利益而推出的战略手段。一对中美丝绸之路倡议比较的文献讨论

目前对中美两国丝绸之路倡议进行比较的文献还不是很多。一些文献表明,两国丝绸之路倡议表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实则存在较大的差距。如赵华胜将美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和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比对之后认为,虽然两国丝绸之路倡议在地域上以及经济手段的使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致力于中亚地区的互联互通,不过,两国丝绸之路倡议所具有的实质性差异多于表面上的相似性,如在作用的地理方向、目标和功能定位及倡议的发展成熟程度等方面反映出大国对世界传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中心地带——中亚、阿富汗、南亚地区的争夺。也有的通过对比中美丝绸之路计划,得出中国在资金支持、地区认可度、合作方式和基础、战略成果方面要比美国更具有优势。李新则认为与美、欧、俄主导的“丝绸之路”计划或构想相比,中国的“一带一路”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甘均先将中美印丝绸之路战略进行了比较,认为美国的丝绸之路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反映的是美国的南亚、中亚的地区战略走向,而中国和印度的丝绸之路更侧重于经济功能,并对三国的丝绸之路的竞争与合作展开了分析。其他一些文献在做中国丝绸之路倡议研究时也做了部分比较研究。总体来看,除少数研究外,目前的文献研究多停留在“文本”的直接对比上,主要是从两国倡议出台的背景、实施对象、官方宣示的目标、相关内容以及进展等角度进行的。

表面上看,中美丝绸之路倡议在近期所针对的地区、目标、内容、措施等方面具有较大程度的相似性,不过,由于中美两国在近期对地区发展的战略设想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以及各自解决问题的优势存在的差异,等等,因此两国的战略方向和实施的路径自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研究已指出,中美丝绸之路倡议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上南辕北辙。二中美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方向比较

目前对美国新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分析基本上沿用了美国官方对新丝绸之路愿景的陈述。前文已述,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是以阿富汗为中心所推进的地区一体化进程,再加上美国之前的两个版本,故而人们很容易把2011年版的新丝绸之路倡议看作前两个版本的延续。其实不然。2011年版的新丝绸之路倡议虽然沿用了“丝绸之路”的名称,但是实际上已经对1999年版和2006年版有了较大的调整,是美国对中亚、阿富汗和南亚(这里统称为“大中亚”)地区战略思路变化的反映。

将区内分散的国家整合起来,形成地区性的自我增长与繁荣是美国一种新的地区战略思路。尽管新丝绸之路倡议在表面上仍以阿富汗为中心,试图推进“大中亚”的一体化建设,以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繁荣,但是美国2011年版的新丝绸之路倡议已经突破了1999年版的以中亚为中心、2006年版的以阿富汗为中心的思路,而是在考虑地区格局变动的背景下,转向以印度为中心的“大中亚”(实际上应该称为“大南亚”)地区整合上来。美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是牵头者和推动者的角色,本身并不想为项目过多注资,而是希望地区国家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鼓励多边开发银行、国外投资者、地方政府、私人部门等积极投资。难怪有的研究评论道,美国主要是从外部推动当地国家来实现新丝绸之路计划。

如果说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要解决的不是自身的问题,而是美国重点关注的战略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的话,中国的丝绸之路计划则关注的是自身与周边国家共同增长的问题,体现的是对自身与周边国家未来发展的思考。

就陆上丝绸之路而言,我们要解决的是中国中西部及其紧邻周边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或者说如何将这部分地区带入全球工业化进程之中的问题。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资源较丰富,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靠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最终成为民众富裕、国家繁荣的国家在世界上还不多见。因而这类地区需要有新的增长模式。目前中亚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向资源深加工方向发展,试图通过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来完成经济发展水平的跃升,当然部分不具有丰富资源的中亚国家也在利用自身的其他优势通过扩大合作来完成经济转型的任务。

海上丝绸之路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如何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例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东盟国家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签署之后,中国获得的好处更多。以贸易平衡为例,2004~2014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平衡状况已经从逆差(2004年为-201亿美元)转为顺差(2014年为635亿美元),且有逐步扩大趋势等。如今东盟国家也需要产业升级,一些后起国如泰国、越南、菲律宾也要实现经济转型,而中国能够给东盟提供的机会不是很多,至今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最终消费品规模仍然很小,甚至不及美国的1/3(见图2-1)。目前东盟部分国家主动加入TPP不能不说是对中国单边谋求增长方式的一种回应,因而未来中国要走出周边,构筑全球性伙伴关系网络,成为真正的世界性大国,首先需要的是改变过去单边发展的思路,转而谋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双边思路。王毅在总结2014年中国特色外交时说道,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实践创新,提出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图2-1 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消费品相当于美国的份额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