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11:37:47

点击下载

作者:杜智敏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

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试读:

前言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为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及工作研究提供手段和工具的方法性学科,是探讨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方式和方法。我们编著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高等院校的学生提供一本系统学习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的教材,同时也为需要开展社会调查工作的实际工作者提供工作指南。要写好本书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现代社会调查与传统社会调查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本书正是在不断处理好这三个关系的过程中完成的,结构几经修改,特色逐步形成。但这样的处理是否得当,还有待于通过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检验,也希望得到学者们的指导。

1.正确处理三个关系,逐步形成教材特色(1)采用“合—分—合”的逻辑架构,以抽样调查为重点,全面介绍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不同的社会学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社会调查概念给出不同的界定,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没有对与错之分,但怎样界定社会调查的概念决定了本书整个内容的选取。

我们的观点是,社会调查是对社会进行调查,因此只要适用于对社会进行调查的方法,就应包括在社会调查方法之中,如采用定量研究的统计调查、采用定性研究的实地调查、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混合调查。另外,从社会调查研究的现状看,抽样调查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及各个社会组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样,实地调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与运用,它是优秀的访谈调查报告,也是社会调查研究丰硕成果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很多时候将抽样调查与访谈调查结合可以使调查更为深入,混合调查也已经成为人们倡导并采用的一种研究范式。事实上,尽管由于调查者的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从而造成对各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不同偏爱,但方法本身没有应时与过时的区分,关键是我们自己应当把每一种方法都用到该用的地方。最后,本书作为教材,应使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知识结构,为学生今后的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如果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仅讲述某一种调查范式,那么对于大多数的文科专业来说,不可能再另外设置一门课程介绍其他社会调查方法,这无疑会给学生的知识结构造成缺损。

鉴于以上认识,在内容的选取上,我们以抽样调查作为教材的重点,对抽样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做出比较全面的介绍。由于实地调查、混合调查并不仅是搜集资料的方法,而是与抽样调查完全不同的研究范式,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具体框架上,采用“合—分—合”的结构,将三类研究范式中具有共性的理论与方法安排在一起,不同的调查研究过程则分开处理,如图1所示。

具体地,第一篇为导论,包括学习指导和社会调查概论;第二篇为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包括选题、研究设计及文献法;第三、第四、第五篇分别给出抽样调查、实地调查和混合方法研究的适用范围、研究特点、资料的搜集与分析过程;第六篇为调查报告的撰写。(2)以社会调查研究的工作流为主线,兼顾理论与实际,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处理,决定了本书的内容取舍和安排。在总体框架设计上,我们以社会调查研究的工作流为主线,从调查的准备阶段直至撰写调查报告阶段。例如,由于文献的搜集与研读是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都要做的工作,特别是在选题与研究设计阶段,因此,为与实际的调查研究过程相一致,没有像多数教材那样,放在调查阶段,而是将文献法提前到准备阶段。本书的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图1 本书的内容结构

强调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不等于说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不重要,任何具体的方法和技术都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正确操作,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用而写”,兼顾理论与实际,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现读者能够“在理论指导下去‘做’”。为“用”得正确,必须讲清为什么这样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才能用,即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例如,在介绍抽样调查时,要说明为什么样本可代表总体,什么样的样本可以代表总体,什么样的样本不可以代表总体;在介绍问卷的编写时,首先讲信度与效度问题;在介绍抽样方案的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抽样的质量标准;在介绍如何撰写调查报告时,首先明确调查报告的质量标准等。为能够“用”,必须重视具体操作,讲清“怎么做”。但是作为本科生的教材,要有“度”,“足够”即可。所谓“足够”,第一是“足”,切实保证学生学习后能够正确操作,能够顺利完成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二是“够”,在宽度与深度上适可而止。以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为例,我们不是单纯地将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公式搬过来,也不是只将SPSS相关模块的功能罗列出来,而是将概念、原理、使用条件讲清楚,再结合案例进行操作。因为在统计软件发达的今天,对文科学生及实际工作者而言,只要知道以下问题就可以了: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所搜集的数据能用什么方法,不能用什么方法;怎么对SPSS统计软件进行操作,怎么读懂输出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怎样结合实际进行解释。在“度”的把握上,我们仅给出了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做一般的课题够用即可,既不按模块的顺序都讲,也不是将模块中的所有功能都加以介绍。我们希望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统计思维过程和做事的行为准则:使学生树立起做一切事情都要有依据、有条件的观念,做事之前要想一想“我能不能做?”“我该不该做?”,这种观念的树立就不仅仅是调查研究工作的行为规范,而是做人做事的准则;让学生掌握统计思维过程,在了解、熟悉统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将统计思维作为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而这种统计思维甚至比学会一种具体的统计方法更为重要。

脱离实际的理论会成为空洞的理论。学时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如何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这是本书在处理理论与实际关系时涉及的又一个问题。我们处理的方法,一是“见多识广”,要向别人的实践学习。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给出相关的案例,而且并不全是范例,让学生了解在实际调查中,这些理论、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并逐步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这些调查报告;本书还提供了近百篇论文与调查报告的出处,以供学生查阅和教师备课参考(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pp://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下载)。二是“实践出真知”、“做中学”,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初,便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教材的每一章最后都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课题研究的进度与要求,随着教学的进程完成一个自选小课题,体验如何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调查研究实践。这也正是我们将本书定名为《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的原因。(3)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使教材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教材是根据学科任务、教学目的和实际需要为教学应用而编写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必须考虑“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如何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以配合教学的进程。

我们对教学目的的考虑是,“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社会调查方法的知识和培养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还需要在教学目的中体现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目标、专业目标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四种学习。因此,结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特点,除掌握知识、培养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外,还需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严谨求实的作风作为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材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因此,在具体介绍社会调查方法之前,首先在第一篇中结合实际讲述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意义与作用,提出明确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并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的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促使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并清楚该如何学习“社会调查方法”这门课程;在每个阶段,通过“学习导航”给出具体指导;在每一章开始处给出一章的内容结构图,在每章最后设置“思考与实践”栏目,其中“复习思考题”针对课程内容提出,“实践与合作学习”则给出“做”的题目,以及研究小组结合本章学习内容应完成的任务,以配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材是通过文字这种无声的语言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教材的编写必须从读者的实际出发并具有可读性。为此,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坚守以下原则:第一,在论述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尽可能在不失严格性的前提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尽可能现实鲜活的实例加以说明;第二,教材是供文科学生和实际工作者使用的,在涉及数学知识时,必须考虑他们所具有的基础和学习心理,避免(也没必要)引入大量的计算公式;第三,在选材上尽可能实,案例尽可能选择与学生关系密切或是比较关注的问题,而不单纯追求“应用面”的广泛,事实上,不论哪个领域,方法是相通的,掌握了方法的精髓,就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第四,在写法上尽可能细,我们不吝啬自己的笔墨,为的是适合读者自学相关的内容,避免读者为一些小的问题而不得其解,浪费宝贵的时间;第五,在教材的形式上,除文字叙述外,也适当插入了照片、漫画等比较活泼的形式,我们希望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来读书。

2.对教学的建议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任何教材都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教学。为了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教师参考。(1)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从大处着眼,即将本课程的教学视为培养人才总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从总的培养目标反观本课程应有的教学目标,这样做更能从总体上把握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从小处着手,即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把培养人的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2)适应时代要求,重视“学”的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指出:“科学技术的转变表明,必须在学校里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所以,现行的教育方法应该改变,必须更加强调自学能力,重视运用资料的训练,从而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该组织总干事纳伊曼更明确地提出:“在各级教育体系里,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人们估计用80%的时间来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话,这种比例一定要根本改变……我甚至可以说,这个比例应该倒过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种努力目标,更是未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一种理念,从而也成为现代教学论的精神之一。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1]动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不仅要考虑“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如何进行“教”的改革,同时要研究如何促使学生进行“学”的改革,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为他们的一生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本书作者的亲身体验,没有“学”的改革,教师不论花费多少心血和精力进行“教”的改革,也难以取得成功。(3)开展研究性教学,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具有极强的方法性、操作性和实践性。但在教学中往往存在重课堂教学环节,轻学生的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分离、学习与运用脱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学生对“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只能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的能力、品格只能在实践中培养。与理论性学科的教学相比,“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实践性更强,因此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其自身的优势,让学生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践中掌握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练就进行社会调查的本领;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在遇到困难时体验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在课题的进程中学会组织与管理;在搜集、分析调查资料的过程中认识严谨、求实和坚守伦理道德的必要性;在课题完成时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会发生改变,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帮助者,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当然,要组织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需要花费比仅采用课堂讲授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更多的投入。但我们相信,当您参加他们的研讨,听到彼此的争论时,当您看到学生们一摞摞的调研成果时,您一定会为自己教学改革成功而感到骄傲,知道自己的心血没有付诸东流,您一定会更爱自己的学生,会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

3.致谢

本书得以完稿,得益于许多老师和朋友的支持鼓励与帮助。马喜亭老师为本书撰写了部分内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的周暄老师和人文学院的张建华老师为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李婷、华奇静、郭昱从读者的视角各自对本书的相关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修改建议。我也受益于我居住的社区图书室和社区的朋友们,在那里我找到了需要参考的一些图书资料,齐玉兰、靳福荣等对我的写作十分关心并在生活上给予了很多帮助。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拜读和参阅了许多专家学者和教师的专著、教材和论文,受益匪浅。本书完稿后,承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郭宜斌研究员对全书仔细进行了审校。电子工业出版社秦淑灵编辑不但关注书稿的进展,还对书稿内容给予过多次指导,靳平编辑对本书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阅和修改,她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许多心血。兹借本书出版之机,对以上所提各位深表谢忱。

杜智敏[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第4条。

第一篇 导论

第0、1章学习导航(1)第0章主要是对学习“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同学们进行学习指导,目的是了解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意义,要学习目标明确而且学法得当,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课程学得更好。本课程学习的总目标是:比较系统地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依据并遵循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合理地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研究社会问题,为发展社会调查实际能力、提高科学研究素质奠定基础。(2)第1章则对社会调查给以概括性的介绍,大部分内容只需通读,通过学习应对社会调查概念的基本要素,社会调查的作用、分类、一般过程和社会调查的道德伦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3)组建学习实践小组,今后的调研工作都要以小组的形式完成。(4)由于今后每一章都会要求绘制一幅呼应该章内容的思维导图,所以应尽可能多地利用思维导图软件。(5)除教材外,阅读参考书目如下。

①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M].8版.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②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③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M].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④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第0章 社会调查方法的作用、意义及学习方法

当你知道本学期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时,当你拿到这本教材时,你一定会想:“调查谁不会做,干吗要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是的,谈到社会调查,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大到全国的人口普查,小到网上仅有的某个问题的调查;走在路上,你可能被电视台采访或遇上市场调查人员;翻开报纸,几乎常可看到登载对某类问题调查结果的版面,从中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诸如:

● 北京人月平均下馆子11.7次。

● 绝大部分城市的白领每天至少花3小时在手机上,北京、西安的白领更是每天花1/4的时间玩手机,北京白领玩手机时间最长,平均为6.72小时……

● 中国人性伴侣平均为19.3人,是世界上最多的。

……“社会调查”真是多如牛毛,但却也是良莠不齐。对于各种良莠不齐的调查,你如何评论?

要回答这一问题,确实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也许这正是为什么要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理由之一。

目前,在我国高等文科院校许多专业(如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人口学、心理学等专业)均开设了“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说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是社会科学通用的一门方法类课程。我们将学习指导作为本教材的开篇,是希望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了解掌握社会调查方法的重要性,真正能够想学、爱学“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并有能力学好这门课程。

0.1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调查方法

0.1.1 方法与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所谓“方法”,《逻辑学大辞典》给出的解释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解决现实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而采用的一切手段和操作的总和,即达到一定目的的方式,或按一定方式而进行的有次序的活动。”《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办事情有良好的方法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会事倍功半,正如笛卡儿所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因此,他断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科学方法则是人们为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科学方法既是科学认识的成果,又是科学认识的必要条件,它在科学认识中处于核心地位。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谈道:“方法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研究的严肃性如何,就完全依赖于方法,依赖于行动方式。我们的研究成就在于方法的完善。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爱因斯坦在谈到逻辑推理与理想化方法时,对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更是做了十分形象的比喻:“若是不用任何支架,那就不可能建造房子,也不可能建造桥梁,但是支架却不是房子或桥梁的任何组成部[1]分。”科学发展的历史也证明,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常常是科学方法上获得一定突破的结果。例如,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Durkheim)搜集了几个欧洲国家30年的官方自杀统计资料,写出了《自杀论》,并于1897年在巴黎出版。他运用社会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国家、地区和人群的自杀率差异进行因果分析,用以说明自杀现象受到民族、自然环境、性别、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程度等社会事实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对自杀现象原因的探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生理、心理、天象、种族等非社会因素上面,引起自杀的真正原因,实为社会势力,这种势力因社会、团体和宗教而异。它来自团体,而非个人,而且支配着个人,是社会潮流将个体引向死亡,每个自杀的人都认为他们只服从自己,而实际上他不过是集体力量的玩物。迪尔凯姆所创建的“房子”———“自杀理论”,正是由于他搭建的支架(脚手架)区别于以往社会研究所用的支架:创立了社会研究的实证程序,首次将“多元分析法”引入社会学研究,从而将社会研究从单变量的描述性研究转向了多变量的解释性研究,这些支架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新纪元,迪尔凯姆所创立的研究方法成为社会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将迪尔凯姆的《自杀论》作为社会研究进入到现代阶段(实证化阶段)的时代标志。

因此,对于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借助于科学方法,就不可能获得科学认识,没有科学认识,就不可能有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离开科学方法,科学认识就无法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是同步发展的。科学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方法是潜在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则是实现了的科学方法。如今,方法论已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分支。0.1.2 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意义与作用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或者说是在社会科学中,探讨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门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各种理论性的社会学科不同,它是一门为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及工作研究提供手段和工具的方法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作为一门科学,如图0-1所示,包括三个层次的知识:最高层次为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维方法或哲学方法,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中间层次为基本方式,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也称为研究方式,它表明贯穿于调查研究全过程的程序步骤和操作方式;最低层次则是具体方法,它包括了调查研究各个阶段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作为一个体系,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调查研究的全过程,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资料、解释与分析资料乃至调查报告的撰写。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整套完整的科学认识方法,学习社会调查方法无论是对个人的发展、工作与研究质量的提升,还是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意义。

1.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不被貌似“科学”的调查所欺骗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常用的调研工具,一方面在搜集民情民意、分析社会现象上,有着自己特定的价值和意义,调查结果往往成为各级党政部门、企业乃至个人决策时的重要依据之一;社会上对许多热点的调查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生活现状的重要渠道,应该说,许多调查报告的质量是高的,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另一方面,“现在是谁都能做调查,什么报告都可自行发布,社会上各种不靠谱的调查呈泛滥之势。从‘家具选购与儿童性格’到‘研究生婚恋观’,从‘裸官包[2]容度’到‘城市家庭平均资产’等,几乎无所不包。”有些调查报告乍看似有理有据,细究起来却多是牵强附会、粗制滥造;有些更是出于某种利益考虑,制造“伪调查”、“伪数据”。面对这样的乱象,除要加强对社会调查的规范外,作为读者自己,就要对各类调查报告做全面的考察,如调查对象有没有代表性,所涉及的概念是否科学,所用的统计方法是否正确等,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要做到这一切,就需要掌握必要的社会调查方法知识。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方法的知识,便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图0-1 社会调查方法体系

2.提高开展社会调查能力,开拓个人就业与发展空间

今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成为大学生产生焦虑的根源之一。那么,如何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顺利找到工作呢?让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一家大型销售企业拟在某小区附近设立新店,决定招聘销售部主任和营销员。通过几轮选拔,符合要求的求职者有60多人,最终将有10人被录用,其中成绩最佳者将直接被任命为销售部主任。到了最后一轮考试,公司对招聘人员的考题是:在3天时间内调查清楚小区的购买力情况,谁用的时间最短、提供的情况准确,谁就被任命为销售部主任。公司给每个求职者发几张白纸和一个档案袋,除要求写明求职者的自然情况和调查情况外,还要注明交卷时间。上午10点,所有求职者准时出发。当天下午两点,刘军第一个交了答卷,答卷马上被密封起来,之后陆续有人送交答卷。到第三天的规定时间,共收回有效答卷53份。所有求职者在招聘大会上当场拆封档案袋,宣读自己的调查结果,供评委会审议。有人采取了抽样调查法:抽取小区22栋楼的单数,再抽取每栋楼的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再取两个房号,进行入户调查,查明每户家庭的人口、收入、消费支出与结构,根据这个数字再得出总体结论;有人自掏腰包采取了电话调查法:把电话打到每个家庭,征得主人同意后,然后逐项询问;有人采取了直接询问法:站在小区门口,采访进出院门的住户,询问相关问题。在所有的应聘者全部陈述之后,公司人事部经理宣布了最后的入选名单,其中最早交卷的刘军被任命为营销部主任。因为他调查所得出的结论与其他人的基本一致,但在所用时间上却比其他人少了许多。刘军说出自己的秘密:“我没有接触小区的任何一个人,只对小区里的所有垃圾箱进行了察看,根据垃圾的数量、包装、品牌,从而得出了[3]这个小区总体消费水平的大致数字。”刘军采用的是普查,调查对象不是人们通常采用的“人”,而是22个垃圾箱!

也许这个例子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但它说明了掌握调查方法的重要性。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帕林在芝加哥就曾通过街区垃圾进行市场调查。事情的经过是,当时查尔斯·帕林是柯的斯出版公司的经理,一位业务代表向鼎鼎有名的某汤料公司推销“星期六邮刊”的广告版面,但该公司认为汤料的顾客群是高收入的家庭主妇,而邮刊的读者群是工薪阶层,所以不是汤料公司的好媒体。查尔斯·帕林为了反驳对方的观点,就抽取了一条垃圾运输线,让人从该线路的各个垃圾堆中收集汤料罐,结果发现,富人区几乎没有汤料罐,因为有仆人动手做汤料,汤料罐大部分是从蓝领区收集来的,这些住户为节省时间以便去干更多的工作、挣更多的钱。于是,该汤料公司很快成为邮刊的广告客户。“垃圾调研法”就这样产生了,即通过对家庭垃圾的观察与记录来了解家庭的消费情况。

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社会调查研究机构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极富生机的行业。政府所属的社会调查机构、社会组织设置的社会调查部门、独立经营的社会调查公司、网络调查的网站等也都需要在社会调查方面具有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例如,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成立于1992年,前身是国家统计局咨询中心咨询处,是国家统计局批准的首批甲类涉外调查许可单位,是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咨询服务机构,是中国大陆权威的综合性市场调查咨询机构之一。该公司长期专注于社会经济调查、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研究、满意度研究和数据采集四大领域的调查研究服务。因此,如果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条件,有意识地在社会调查上下些功夫,是不是又开拓出了一条就业的新路?如果你真的喜欢这项工作,经过若干年的磨炼,自己创业成立调查公司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3.提高社会调查的科学性,为开展研究与提高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无论是做管理工作,还是做研究工作,首先要了解客观实际情况,[4]而要了解实际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社会调查作为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认识活动,同样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并按照社会调查的一整套规范去做。有人说“有调查就有发言权”,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结论,同样没有发言权。作为一个管理者,没有正确的调查,就会出现瞎指挥,因此他就不应有决策权。事实上,有很多社会调查或者没有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或者没有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甚至直接或间接地为错误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做论证或辩护,给国家、人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究其原因,就调查者的主观因素来说,调查不深入、仅仅依据座谈会的发言就做结论;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不到位,没有按照社会调查的程序进行,致使在调查设计及实施中出现偏颇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参见第1.6节案例)。

其次,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是综合的,而且由于调查研究是政府、企业、研究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社会调查方法作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必备知识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所以,不论你今后是从事哪种行业,是做一名普通的公务员、研究人员、销售人员、教师、新闻记者,还是各级管理工作,对个人来说,掌握社会调查方法,能够正确地开展社会调查工作,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本领。张闻天曾告诫从事外事工作的同志:“提高业务水平,关键在于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调研工作是一切日常业务工作的基础”。“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加强,[5][6]有赖于调查研究”、“日常业务工作的提高,也靠调查研究”。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现代社会管理工作者和现代社会研究工作者必须掌握和运用的基本专业技能。

4.提高社会调查的质量,更好地认识社会本来面貌

有人认为,社会调查研究总体上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只需要感性认识的方法。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感性的东西有时并不一定可靠。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曾讲过一个设想的晚宴故事:

你们到我家参加宴会,吃了一块我送上来的一道开胃菜,一种油炸面粉裹的东西。你们吃了几块,嗯,真好吃,然后又拿了一些。接着,每当我拿着这道菜出现时,我走到哪里,你们就跟到哪里。终于,你们吃够了,你们开口问道:“这是什么?能告诉我是怎么做的吗?”而我则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你们刚才吃的是用油炸面粉裹虫子!”你们的反应强烈,开始反胃,把客厅的地毯吐得一塌糊涂。噢!多么[7]糟糕的待客之道啊!

艾尔·巴比接着说:“这个故事的要点是,你们对这道菜的前后两种感觉都是真实的,只不过你们在知道吃的是虫子之后才觉得恶心,因为你们和周围的人都认为虫子不适合做食物,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你虫子是不能吃的。”这就说明了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受我们的经验、社会的约定俗成影响的。同样的道理,社会调查要有效地把握现实社会状态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仅有对各种事实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感性认识是不够的,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次。通过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掌握了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才有可能对现实生活状态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做出比较准确的描述、科学的解释和可靠的预测。

0.2 怎样才能学好“社会调查方法”课程

学好“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合本课特点和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认真、勤奋和毅力。一个坚定地向目标迈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何况只是一门课程呢?0.2.1 明确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目标

在朱熹、吕祖谦的《近思录·为学》(卷二)中写道:“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确实,没有明确的目标,哪来学习的劲头?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作家蒙田指出:“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因此,我们制定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目标,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可操作、可实现。

1.制定目标的依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规定:“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生,应将国家提出的培养目标作为自己上大学的总目标,将四种学习,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贯穿在每门课中,把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学习作为迈向总目标的坚实一步。(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地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8]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高速迭出的知识更新,面对网络中亿万良莠不齐的信息,面对职业的不断变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各种竞争,提出了“学习力是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自己在“学会学习”上有所前进。(3)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方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一系列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术。但在实际中,没有一项课题是完全遵照标准的方法去开展社会调查的,每项研究都需要研究者自己依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调查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墨守成规地运用某一种方法。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这些方法,同时要加强实践环节,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的具体目标(1)对社会调查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社会调查的科学程序、主要途径与方法,掌握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本知识,明晰社会调查的道德伦理规范。(2)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相关技能。相关技能包括选题、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抽样设计、搜集定量与定性资料的方法与技术、利用SPSS对数据资料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对文字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及撰写调查报告。(3)初步具有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即能够结合实际选择调研主题、结合问题本身确定适合的调研方法,并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开展调查研究。(4)在“学会学习”上前进一步。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结合研究课题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知道到哪里查找这些知识、找到后知道如何学习这些知识,以及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怎么运用这些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文献中的调查报告进行初步评价。这个过程就是搜集文献、研读文献(理解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和运用文献的过程。

第二,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能够协调好学习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时间安排,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5)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坚持严谨、求实的学风上有所进步。这一点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个具体的目标。0.2.2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让我们先看一位同学的博客:

前天学习了一套锁链记忆方法,真的很有效,因此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方法的重要性,一个人努力了会不会成功呢?当然不会,为什么?因为方法不对。有些人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the effect”仍然是零,但有些人虽然很偷懒,只付出了百分之五十的努力,但收获也是百分之五十,在求学的路上,到底求的是什么?其实求的终究是方法,掌握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谁也带不走自己的方法,再加上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成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因为一个开了20年的车与一个只开了20分钟车的人相比,即使那个20分钟的人再努力、再聪明、再有办法,也不可能快过那个开了20年的人,这说明,有了一套方法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使用、使用、再使用,经过一年、两年,不知不觉这套方法已经成为了自然元素,呵呵……

他道出了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道出了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习方法,道出了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要使用、使用、再使用。对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学习是再适用不过了,必须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学好“调查方法”。这里,我们对一般的学习方法不再赘述,仅结合“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特点提出三点学习方法,供读者参考。

1.重视阅读,见多才能识广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的是“多见”,第一句话讲的就是阅读。对于本课程,阅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认真阅读教材。教材包括本书和选一两本参考书。参考书不必很多,一则学习时间有限;二则各类教材在内容结构上差异不大。本书会随着内容的展开在“学习导航”中介绍每一阶段的参考书。(2)结合老师教学和小组调研课题的进程,到网上阅读相关的案例。在本教材中,每章的最后一节都给出了若干个案例(摘要),全文可到网上查找,读者可结合自己的需要,进一步到网上查阅或下载相关资料。

梁启超曾谈道:“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对于教材应取精读,教材上的案例和为课题研究搜集的文献可以有选择性地部分精读,而其他搜集到的大部分材料可以稍加浏览,只需要抓住几个要点: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怎么提出来的,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得出哪些结论,对所用方法和结论做一点评析。这里主要是解决“阅读量”的问题,正如上面那位同学所说,阅读多了,方法就成了“自然元素”了。

2.学用结合,在“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学”

孔子曾经说过“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就是强调“做”的重要性。对于社会调查方法,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基本理论、才能掌握具体的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例如,只有真正开展调研活动,才能体会为什么在正式开展调研前需要进行研究设计;只有自己去设计问卷,才会发现设计问卷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自己亲自操作SPSS统计软件,才能知道如何利用它进行数据分析;只有自己深入实地,做深度访谈,才能体验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异。也就是说,只有亲自“做”,才能“悟”。在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将“学”与“做”结合起来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指出:“研究”系指“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而“探”含有“试图发现”之意。在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有以下两层含义。(1)研究性学习不是特指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或学习活动,而是指在学习(不论是通过书本、课堂,还是亲自实践)过程中,以创新学习观为指导,有创造性思维参与,表现在对知识不是海绵式的一概吸收,而是通过判断决定取舍;对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而是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探讨新方法、新视角和新的结论;学习过程主要的不是记忆的过程,而是参与发现、创造的过程,应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学习中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而不仅仅是结论,这样的学习,其着眼点不仅仅是继承,也包含创造;学习过程中,有个体学习,也会有合作学习。简言之,不论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实践、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最后解决问题,还是先学习,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最后解决问题,凡是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有研究的成分,就是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在“学”中“研究”。事实上,不论学习哪门课程,学习都应这样进行。(2)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除上面的广义研究性学习外,还指一种新的具体的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只听教师讲课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不同,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

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组织研究小组,开展有关调查课题的研究活动。具体的研究过程将随教学过程展开。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进行指导,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最后共同完成调研课题。这个过程是在“研究”中“学”的过程。

这一学习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为学生创设更有利于自主意识、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时空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当然,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小组调研的过程中,总想“搭便车”,那么就会什么也学不到,到头来,只能是个人的学习受到影响,当然也包括学习考核的成绩不过关。

3.学画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能

思维导图(Mind Map)是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类比自然万物放射性性状,在分析了人们的笔迹习惯,以及在训练“学习障碍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放射性思维(即发散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如图0-2所示。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对思维导图的定义是“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9]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有色彩、容易记忆、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思维导图能帮助你看见自己头脑里“思想的地图”,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利用思维导图不但可以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增强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和创造力。

思维导图有以下特点:注意的焦点清晰且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是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不重要的话题也可以在分支形式上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模拟人脑神经元分布的结构,易于促使人们产生新的想法;把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外显出来,从而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

制作思维导图可以用手工绘制(图0-3是本书作者曾绘制的一幅关于学习素质结构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如图0-4所示。目前,常用来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工具有Inspiration、Mind Mapper、Personal Brain、Mind Manager 等,每个软件工具又有不同的版本。

思维导图的一般制作方法:一是要选定一个主题,并且主题要放在图的中央,有利于考虑事情时围绕主题进行思考,不会迷失方向;二是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模板,也可以自行进行设计;三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这部分为思维导图制作的关键环节。制作中要注意图形的层次感,字体、线条和图形尽量多一些变化,至少使用三种颜色,要有一定的间隔,并且安排要合理,在分支模式的内外进行连接时,可以使用箭头,以保证构建的图形清晰明白,层次突出;四是输出要形成个人风格。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输出格式。读者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软件,还可以收看许多培训思维导图制作的视频。图0-2 大脑神经细胞与思维导图图0-3 手工绘制的思维导图图0-4 利用软件绘制的思维导图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可以将思维导图用于以下多个方面。(1)确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2)规划学习过程,如制定小组调查研究方案。(3)在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研讨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记录每个人发言的要点,促进理解交流。(4)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以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5)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外显化”,更好地理清思路。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还可以用于各种活动的计划、具体安排、写日记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果明显。例如,由于导图上只有关键词,而且大脑更易于接受和记忆有视觉的刺激,多重颜色、多个维度、重要的关键词都非常显眼,因此在只读、复习的时间上都可以节省90%多,只记忆相关的词节省50%~90%的时间;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人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这就有可能使思维产生不断地联想,从而提高创造力。

由于思维导图可使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使个人的思想可视化,从而更容易与他人传递分享与交流信息,并且还可以对个人的思想进行梳理,使之清晰化,思维导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教学领域,而且在企业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把思维导图作为员工进入公司的必修课程之一。波音公司在设计波音747飞机时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工程师们只用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波音747飞机的设计,比用普通的方法节省了大约五年半的时间,并且因为运用思维导图作为教育训练的工具,节省经费约达1100万美元。图0-5就是斯坦利博士与25英尺长的波音飞行工程手册思维导图。

我们在这里介绍似乎与社会调查方法毫无关系的思维导图,原因就在于它不仅可以运用于学习“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而且会使读者终生受用:无论是目标设定、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创新思考、会议报告,还是人生规划,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一张纸上把它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来。可以说,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在任何关键时刻,即使是再错综复杂的事情,思维导图都可以给予最有力的支持!图0-5 斯坦利博士与25英尺长的波音飞行工程手册思维导图

思考与实践

1.结合实际(社会调查的现状、个人的需要等)说明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意义。

2.找两篇调查报告读一读,比较一下质量高低不同的调查报告差异在哪里。

3.你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怎样的目标?请写在下面,以便随着课程的进展看距离目标还有多远,该如何改进。

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如果开展社会调查,自己对哪一方面的问题感兴趣?根据目前的主客观条件,选择一个主题。

5.上网下载思维导图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试做一幅思维导图,或直接用手工绘制思维导图。[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许良英,范岱年,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 汤华臻.有必要加强对社会调查的规范[N].北京日报,2013-05-17(3)。[3]: 房晓莉.方法的重要性[J].金融经济,2007(8),66。[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张闻天文集》第4集[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6]: 同上。[7]: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M].8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9]: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第1章 社会调查概论

通过社会调查获取所需要的数据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古埃及和我国古代的行政统计调查。近代的社会调查主要包括行政统计和社会问题调查。时至今日,正如我们在前一章所述,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不仅是学者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而且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等进行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时获取信息的不可或缺的途径。掌握社会调查知识也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知识之一,更是现代社会管理工作者和现代社会研究工作者必须掌握和运用的基本专业技能。要搞好社会调查,首先应对社会调查研究从总体上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至于更详尽的具体内容,将在以后的章节中陆续展开。

本章主要内容

1.1 社会调查的概念与解析

1.1.1 社会调查的概念

在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调查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学者们除称谓不一外,还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界定尚呈多元化。

概括地说,在我国对社会调查的概念总体上有两种认识。一种是“狭义”的社会调查,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社会调查仅仅是一种搜集社会资料或社会事实的活动,社会研究才既包括资料的搜集,又包括对所搜集资料的分析;另一类则认为社会调查就是指对社会现象进行的“抽样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是通过自填式问卷或结构性访谈,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统计分析结果来描述、解释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及其规律。

另一种是“广义”的社会调查,认为社会调查是对某种社会事实(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进行完整认识的过程,不仅有搜集资料的活动,而且包括分析研究资料的活动。搜集资料的方法不仅包括问卷法、结构式访谈法,而且包括观察法、深度访谈、文献法,甚至有的包括了实验法,不仅包括抽样调查,也包括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分析资料的方法不仅包括对数据的定量分析,而且包括对资料的定性分析,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基于这样的理念,对教育调查给出的界定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用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使用调查法时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1]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对市场调查给出的界定是“个人或组织为某一特定的市场营销问题的决策所需开发和提供信息所引发的判断、搜集、整理、记录、分析、研究市场的各种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2]素,并取得结论性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活动与过程。”随着质性研究在我国的发展,非结构化访谈法(深度访谈)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访谈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和问卷法一起构成调[3]查法的基础”。

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社会调查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更多的是指随着抽样方法和问卷方法的发展而形成的结构化的资料搜集方法。因此,社会调查更多的是指一种量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近20年来,定性研究自身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与本世纪初相比,学术界关于定性研究的认识在概念、术语、理论和方法论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这种新型的定性研究方法在国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对定量研究、哲学思辨等其他研究方式的一种有力[4]的挑战、补充和提高。”《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者指南》的作者埃文·赛德曼甚至说:“我认同这样一个事实,即作为一种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调查方法的深度访谈,在某些情况下是最为适合的。”

综合以上分析,本书对社会调查采用的概念是“社会调查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简称,它是指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的系统考察、了解、分析和研究,以便具体地把握现实社会状态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1.1.2 对社会调查的概念解析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社会调查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简称,本书所界定的社会调查是对某种社会事实(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进行完整认识的过程,不仅有搜集资料的活动,而且包括分析研究资料的活动。调查与研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调查与研究之间不仅相互作用、相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