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写作考点解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2:59:58

点击下载

作者:周洪桥,沈骞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写作考点解码

2017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写作考点解码试读:

前言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由两部分组成。

二是论说文。论说文的考试有三种形式: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和案例分析。每次考试为其中的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写出思想健康、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整洁的文章,鼓励考生结合实际发挥创造性。

一是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对此作出分析与评论。分析与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自己决定。

在历年的综合能力考试中,写作考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分值重。论说文占35分,论证有效性分析占30分,共计65分,占综合能力总分值的32.5%。

第二,考生得分悬殊大。多年来全国考生写作的平均分在25分,得分高的与得分低的往往相差30分以上。看似人人都会的写作却是拉开考生综合能力考试分差的主要题型。

第三,考生不重视写作。大多数考生在备考中忽视了写作的复习,平常练习得特别少,极端的甚至平时一篇都没有练习,上考场以后才开始他的第一篇写作,其成绩可想而知。

第四,考生在复习中往往一筹莫展。许多考生不知如何有效地去复习写作,面对一道作文题,一是不知“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写”,最后干脆放弃,听天由命。

实际上,在综合能力考试的三个科目中,写作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个科目,只要复习得法,得分就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况。本书旨在帮助考生在复习写作的过程中不走弯路,直夺阅卷老师的眼球。

本书分论说文与论证有效性分析两部分,每部分都在帮助考生攻克写作的四个难关:审题立意关、选材关、结构关、生动关。

第一,审题立意关。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写好文章的第一关。书中对历年联考以来的作文真题的各类主题作了分类,了解联考作文常考的主题,并介绍了几种简单有效的审题立意法,方便考生拿到作文题目以后,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掌握作文材料的中心。

第二,选材关。所谓选材,就是选择适用的材料或素材。素材是文章的血肉。大部分考生在作文时感觉胸无点墨,不知用什么素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么是没有素材,文章空洞乏味;要么是素材没有针对性,与中心没有关联性。本书提出了“经典材料百变通”的方法,帮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典素材,以便行文时有话可说。

第三,结构关。结构是文章的骨骼,主要任务是把众多的材料依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加以编织和穿结,从而帮助考生布局谋篇。书中在论说文部分提出了神秘的“三三制”,包括对照结构、并列结构、递进结构等,在论证有效性分析部分也提出了“六段结构”法,考生可以快速轻松掌握。

第四,生动关。文笔生动非短暂时间可以达到,但掌握一些优美的语言格式可以使文章显得生动而有气势。书中在论说文部分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文章中的语言形成对仗、排比之美;在论证有效性分析部分,对各类常见的逻辑错误总结了各种批判分析的表达方式。

攻克了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生动这四关以后,面对考试中的两道作文题,就不会望而却步了,就可以在紧张的时间内如行云流水般写完两篇作文,取得写作的高分。

衷心祝愿本书能帮助广大考生解开畏惧写作的心结,提高写作的速度,增强文章的深刻性与生动性,在联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编者2016年6月于深圳第一部分论说文第一讲联考论说文考什么一、联考作文是应试作文

文学创作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活动,体现着作者的才情。但联考作文是应试作文。应试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应试性质

选拔性的联考,一年只有一次,成绩优异方能录取。

2.限定自由

字数、规则有限制,被喻为“戴着镣铐跳舞”。有些平时作文写得相当好的考生却在关键一役中败走麦城,就是因为不“遵命”,跳到“圈外”去了,犯了规。

3.迅速作文

20~30分钟一篇文,容不得你细思慢想,因此平时要多写,考场上方可写出优秀文章。

4.读者唯一

阅卷老师是终审。阅卷老师要在几分钟内看完你的文章并且裁定你的得分。如何“闪”出你的才情,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甚至有意“取悦”阅卷老师,避免阅卷老师误判,这些都是考生必须提前思考的问题。尤其要注意的是:阅卷老师大多为中青年,所以平时你最好将作文给同学看一看。

5.大都雷同

几万人写同一个题目,又有条条框框在那儿,雷同就不再是小概率事件。你的构思、素材,甚至表达方式在浩如烟海的试卷中都可能大有知音——只是他们给你带来的可能不是福音,而是灾难。尤其你的文章在阅卷老师那儿有了似曾相识的印象时更是如此。没有人知道你受了多大的委屈,所以你必须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如何避免?你得知晓阅卷老师是如何打分的。(1)将字写得无可挑剔,卷面保持清爽整洁,让老师称赞你,不忍心给一般的分。(2)尽量选用华丽、有色彩、有温度,或富有诗意很优美,或适当引用很有哲理的词句,让老师称赞你。(3)思想与别人一样,素材要与众不同,最好能从一些范文和平时的阅读材料中获得启示,找些贴近生活的新鲜素材,宜小宜新。二、阅卷老师是怎么打分的

作文能不能得高分,最后得多少分,这些都跟阅卷老师有很大关系。那么,阅卷老师是怎么打分的?他打分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得到他的欢心呢?假如你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很清楚,那么你对联考作文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其实,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先了解联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阅卷老师的阅卷心理等问题。(一)联考作文论说文的评分标准

1.根据内容、结构、语言三项综合评分

一类卷(30~35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论证充分,结构完整,行文流畅。

二类卷(24~29分):中心明确,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楚,语句通顺。

三类卷(18~23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尚完整,语句较通顺,有少量语病。

四类卷(11~17分):中心不太明确,结构不够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10分以下):偏离题意,结构残缺,层次混乱,语句不通。

2.评分注意事项(1)基础等级评分包括内容和表达,评分以立意、结构、内容、语言为重点,全面衡量。(2)符合文体要求,是指符合题目对问题的要求。议论文文章,议论部分的文字应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3)扣分是指在正常打分之后再扣的分。包括:

①缺题目扣2分;

②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15分,不再扣字数不够分;

④确认抄袭,经核查2/3以上文字与已发表作品雷同,最高不超过5分。(二)揭秘阅卷老师的阅卷心理

评分标准给了阅卷老师一个打分的客观依据,但是阅卷过程毕竟还要依靠老师的主观判断。所以,如果你想在联考作文上拿到高分,除了要熟悉评分标准以外,还必须了解老师的阅卷心理。

那么,阅卷老师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呢?在阅卷时,哪些因素最能影响老师的打分?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些特点来打动阅卷老师,争取拿到高分呢?下面,我们就揭开这些问题的神秘面纱。

1.阅卷老师的“三点”心理

1)阅卷老师的兴奋点

所谓兴奋点,就是让人兴奋的地方。阅卷老师的兴奋点,顾名思义就是让阅卷老师感到兴奋、愉悦的地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1)卷面整洁。联考阅卷的时候,几百位阅卷老师挤在一起,从早到晚,连续作战,难免心情烦躁,这是人之常情。如果看到一篇作文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就好像一个人穿得整整齐齐,长得端端正正,自然印象好,就像喝了心灵鸡汤,那烦躁的心情也会得到缓解。反之,一看卷面东涂西画,像个大花脸,字迹难以辨认,就像见到一碗毒药,心里自然更加烦躁。这一好一坏的心情,必然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打分。(2)结构清晰。框架清晰而新鲜,让阅卷老师看上去很舒服。(3)细节精彩。隔几句便扎上一针,不断呈现精彩细节,让阅卷老师的阅读刺激得以持续。(4)行文流畅。让阅卷老师投入你的话语流,使其受到浸染,身心愉悦。

2)阅卷老师的盲点

所谓盲点,就是看不见的地方。阅卷老师的盲点就是在阅卷中他注意不到的地方,或者不太注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你的表述方式是否有人用过。不要以为阅卷老师读遍了天下文章。(2)偶尔出现的少量字词错误。这是阅卷老师,不是出版社的校对编辑。(3)支持论点的论据是否无懈可击。阅卷老师不会花多少时间、也没有多少时间进行逻辑上的判断。

3)阅卷老师的残留点

何谓残留点?残留点就是指阅卷老师在两眼发直、身心疲惫、大脑混沌状态下飞速地浏览完你的作文后在他的脑子里残留的大致印象。这绝非耸人听闻,阅卷老师在判卷时绝对是边看边忘。虽然绝大部分记不住,可还是有少数内容进入他的潜意识,他就是靠这点残留的潜意识给作文判分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进入他潜意识中的那点东西同他的兴奋点几乎是完全一对一的影射关系。其残留点就是兴奋点的残留物。激活他的兴奋点越多,程度越激烈,残留的东西也越多,面积也越大,得分也越高。

2.阅卷老师的“三眼”淘汰法

联考作文阅卷工作十分烦琐、枯燥。在规定的时间内,阅卷老师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都细细品味。在多年的评卷“磨炼”中,老师们练就了一套省时、高效的“三眼淘汰法”。

1)看整体

主要看卷面是否整洁、字体是否工整、布局是否合理。如果卷面脏乱、字迹潦草、布局不合理(头大尾长身子小、段少字多密密麻麻),就会让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有一个极差的印象。

2)看题目

主要看文章的审题是否准确、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若“跑题”了,那你的文章可能被立即判为“死刑”,即使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新颖,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3)看选材

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如果选材不能说明观点,则属牵强附会;材料单调,则说理空洞无力;材料平庸,则落入俗套。

3.把阅卷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1)让阅卷老师快速阅读你的文章(1)把字写得工整易认

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每年都有考生在这上面栽跟斗。我们也不期望所有人都成为硬笔书法家,但是,把字写得工整、端正是起码的要求。具体来讲,在答题纸上书写,起码要做到字迹工整、不出方格、大小匀称、排列整齐。而这些是要在平时加以练习、养成习惯的。(2)用蓝黑钢笔或者黑色签字笔书写

不少考生是用蓝色或者浅蓝色的圆珠笔书写,虽然不算违规,但是读起来很费事,因为字迹太浅,不易辨认。老师们每天要阅读大量试卷,看到这样的卷子难免感到烦躁。(3)恰当分段

分段以每篇5~6段为宜,中间段落每段以6~8行为宜,短些可以,不要太长。因为分段是逻辑的体现,许多考生就分三段,每段都很长,很难展示文章的层次。更有甚者,分段极为随意,忽而极长,忽而极短,显然没有全局观念。(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语言的停顿和语气的,不同的标点符号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忽视标点不仅使阅卷老师阅卷困难,而且失去了一个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有些考生在试卷中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甚至一“逗”到底,最后添上一个句号完事。(5)减少改动

对那些不影响大局的细枝末节,能不改就不改。否则不但不能使作文生色,频繁的改动还会放大缺点。如果非改不可,如明显的错别字,也一定要改得美观,不影响卷面整洁。

2)让阅卷老师迅速把握你的思路(1)开宗明义

在没有特别精彩的构思时,建议开篇三句话之内,让阅卷老师看到你对材料的解读和你自己的总论点。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写文章喜欢绕弯子的同学, 700字的篇幅,铺垫200字才进入主题,不管论证什么,动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不着边际地发一通感慨,轻则啰唆,重则跑题。所以开门见山,一方面解读题目,一方面说清观点,便于阅卷老师顺着你的中心论点来读。(2)重点段落要有中心句

应试作文在结构上最好采用便于阅卷老师把握的形式。重点段落的中心句必不可少,这是概括能力的体现。这些句子要么在段首,要么在段尾,阅卷老师从中能看到文章的脉络。(3)用正反对比、并列排比展示结构思路

正反对比主要是针对选材而言,如果前一段选择了一个正面事例来论证,下一段不妨采用一个反面事例,两者结合,能使观点更全面。

也可用三个排比的句式来表达几个分论点,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让阅卷老师经常看到你在点题

所谓点题,一是指随时结合题目的材料内容来分析问题,二是经常点到中心论点。其用意就在于提示阅卷老师你没有跑题,你是一直在紧扣话题来行文的。即使你有几行文字偏离话题中心,但只要你有关键的地方点了题,老师在快速阅卷中,也感觉你是扣题的。

一般而言,点题通过点题句来体现。点题句的位置有以下几种。(1)文章的开头

对于一般性的议论文,在开头就应该摆明观点,如果第一段用一则小故事或者用一组排比句来导入,第二段一定要把你表达的中心摆出来;如果阅卷老师读完前两段(字数为一二百字),仍不能捕捉到你的观点,他就会有一定的阅读急躁情绪。所以此处点题非常必要!(2)文章的末尾

写文章不管前面用了怎样的技巧、铺垫,但九九归一。在文章的末尾总要把主旨揭示出来,对于应试作文更是这样。有不少考生,到了最后该点题的时候,反而故弄玄虚,写一些华而不实的话。他可能认为不应该明白地说出来,总要朦胧一些才显得有水平。这其实是最大的误解,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卒章显志!(3)段落的首尾

在写作中间部分的几段时,让段首是带有点题性质的引领句,段末是带有点题性质的总结句,这会给阅卷老师留下紧扣题旨的感觉。(4)过渡的部位

有不少考生把过渡部分归到相邻的上段或下段,这是错误的。过渡部分要独立成段,并且要适当点题。这是很显眼的位置,既要显示思路的流向,又要让阅卷老师感觉到你是在紧扣话题来行文。

当然点题的句子在表述上不要雷同,要用不同的句式、语气或者修辞手法表达同一个主旨。

4)让阅卷老师感受到你的文采

作文要得到一个一般的分数并不难,但要想拿到高分却不容易。只有老师感觉到你有文采,他才会给你高分。这里所说的文采包括语言的美丽、材料的鲜活、说理的深刻等。文采好自然非一日之功,但也有几种快速营造文采的方法。(1)在恰当位置引用诗文名句

如果把普通的句子比作沙子,那么诗文名句则是熠熠闪光的珍珠。在适当的位置嵌入诗文名句,会使文章显得富于文采,会使阅卷老师感到亲切。(2)用排比句开头或用排比句议论抒情

排比容易营造出浩荡的气势、震撼的效果,也显得富有文采。文章开头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排比,会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3)运用新鲜事例

想一想,全国考生十几万,但其采用的人物论据通常是爱迪生、海伦·凯勒、司马迁、屈原等十几人。如果能采用适宜的鲜活材料,肯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4)把道理讲透彻

不少考生的作文,总让人感觉似蜻蜓点水,说理不深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拿数学题来说,有已知条件、解题过程、结果,说理不深刻的作文,就相当于把已知条件和结果机械地拉在一起,对解题过程却一笔带过。具体而言,讲道理也分三步,即摆事实、析原因、得结论,要把道理讲深刻,考生就要把“析原因”这一步写到位。三、联考作文论说文的命题趋势

近年来,联考论说文出现了什么样的命题趋势?近两年的命题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要想了解这些情况,我们首先要清楚联考论说文题型。(一)你会遇到的论说文题型

总的说来,联考论说文的题目类型主要有五种:命题作文、案例分析、观点分析、话题作文、材料立意。

下面,我们就以联考论说文真题为例,分别说说每类题型的特点。

1.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一种古老的作文考试形式。在历年真题中,出现过两次典型的命题作文。【1998年10月】

以“小议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2009年1月】

以“由三鹿奶粉事件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对于管理类硕士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非常重要的方式。或许是这类题的试题难度较大,迄今为止,只出现过一次。【2005年1月】

根据下述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评价丘吉尔的决策,说明如果你是决策者,在当时情况下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并解释决策依据。700字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做出一个令他五脏俱焚的决定。当时,盟军已经破译了德军的绝密通信密码,并由此得知德军下一个空袭目标是英国的一个城市考文垂。但是一旦通知这个城市做出任何非正常的疏散和防备,都将引起德军的警惕,使破译密码之事暴露,从而丧失进一步了解德军重大秘密的机会。所以,丘吉尔反复权衡,最终下令不对这个城市做任何非正常的提醒。结果,考文垂在这次空袭中一半被焚毁,上千人丧生。然而,通过这个密码,盟军了解到德军在几次重大战役中的兵力部署情况,制定了正确的应对策略,并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

本题是一种典型的“案例分析”,出题者给出一个真实的情景(案例),要求考生深入案例情境之中,在理清局中人所面对的问题、限制条件和决策资源的基础上作出合情合理的决策或者对局中人的决策进行评价。案例分析题一般会规定案例分析的角度。

3.观点分析

观点分析型题的特点是,出题者给出一个观点,要求你明确自己对这个观点的支持或反对的立场,然后寻找相应的理由来论证自己的立场选择是有道理的。这种题型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也很低。【2003年10月】“读经不如读史。”

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论述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可根据经验、观察或者阅读,用具体理由或实例佐证自己的观点。题目自拟,全文500字左右。【2007年10月】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 700字左右。

著名作家曹禺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看,应该给“眼高手低”正名。它是褒义词,而不是贬义词。我们认真想一想,一个人做事眼高手低是正常的。只有眼高起来,手才能跟着高起来。一个人不应该怕眼高手低,怕的倒是眼也低手也低。我们经常是眼不高,手太低。

4.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命题者只是给出一个话题作为考生写作的范围。话题作文的目的在于鼓励考生的个性和创新,话题作文的写作自由度相当大。【1997年10月】

以你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2001年10月】

这些年来,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公开招考公务员,乃至报考厅局领导干部的消息,这同我国传统习惯中的“伯乐相马”似乎有了不同。

请以“相马”、“赛马”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2002年1月】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这次激烈的招聘考试中,有些志在必得的应聘者未能通过,有些未抱希望的应聘者却取得了好成绩。前者说,压力太大,影响了发挥;后者说,没有压力,发挥了高水平。看来,压力确实会破坏人的情绪。但是,人们又常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说明压力又不可缺少。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对待压力呢?

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2002年10月】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古代的《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这就是说,当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而遇到困难无路可走时,就应变换一下方式方法,这样往往可以提出连自己也感到意外的解决办法,从而收到显著的效果。

请以“穷则变,变则通”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自己的经历、体验或看法,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2008年1月】“原则”就是规矩,就是准绳。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原则上……,但是……”。请以“原则”与“原则上”为议题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 700字左右。

5.材料立意

材料立意型论说文就是命题者给出一则材料(这则材料或者是故事,或者是自然与社会现象,或者是寓言,或者是诗歌),但没有明确提出观点,要求考生读出给定材料背后蕴含的“寓意”,然后以这个寓意为主题写一篇论说文。【2000年1月】

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次毛泽东和周谷城谈话。毛泽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周谷城回答说:“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毛泽东思索了一下,说:“你讲得好。”【2000年10月】

根据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一些东西?”出乎意料,这位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2001年1月】

根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1831年瑞典化学家萨弗斯特朗发现了元素“钒”。对这一重大发现,后来他在给他朋友化学家维勒的信中这样写道:“在宇宙的极光角,住着一位漂亮可爱的女神。一天,有人敲响了她的门。女神懒得动,在等第二次敲门。谁知这位来宾敲过后就走了。她急忙起身打开窗户张望:‘是哪个冒失鬼?啊,一定是维勒!’如果维勒再敲一下,不是会见到女神了吗?过了几天又有人来敲门,一次敲不开,继续敲。女神开了门,是萨弗斯特朗。他们会晤了,‘钒’便应运而生!”【2004年1月】

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论说文。

一位旅行者在途中看到一群人在干活,他问其中一位在做什么,这个人不高兴地回答:“你没有看到我在敲打石头吗?若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我才不会在这里做这些无聊的事。”旅行者又问另一位,他严肃地回答:“我正在做工头分配给我的工作,在今天收工前我可以砌完这面墙。”旅行者问第三位,他喜悦地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厦。”他为旅行者描绘大厦的形状、位置和结构,最后说:“再过不久,这里就会出现一座宏伟的大厦,我们这个城市的居民就可以在这里聚会、购物和娱乐了。”【2004年10月】

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撰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

在滑铁卢战役的第一阶段,拿破仑的部队兵分两路。右翼由拿破仑亲自率领,在利尼迎战布鲁查尔;左翼由奈伊将军率领,在卡特勒布拉斯迎战威灵顿。拿破仑和奈伊都打算进攻,而且,两个人都精心制定了对各自战事而言均为相当优秀的作战计划。但不幸的是,这两个计划均打算用格鲁希指挥的后备部队,从侧翼给敌人以致命一击,但他们事前并没有就各自的计划交换意见。当天的战斗中,拿破仑和奈伊所发布的命令又含糊不清,致使格鲁希的部队要么踌躇不前,要么在两个战场之间疲于奔命,一天之中没有投入任何一方的作战行动,最终导致拿破仑惨败。【2005年10月】

根据下面这首诗,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如果你不能成为挺立山顶的苍松,

那就作山谷一棵小树陪伴溪水淙淙;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

那就化作一丛茂密的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香獐,

那就化作一尾最活跃小鲈鱼享受那美妙的湖光;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宽敞;

那就铺成一条小路目送夕阳;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

那就变成一颗星星在夜空闪亮。

不可能都当领航的船长,

还要靠水手奋力划桨;

世上有大事、小事需要去做;

最重要的事在我们身旁。【2006年1月】

根据以下材料,围绕企业管理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 700字左右。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东西两座相邻的山上的寺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清澈的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下山,去云溪边挑够一天用的水。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光阴如梭,日复一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过了十天,东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担水。西山的和尚担心起来:“我的朋友一定是病了,我应该过去拜访他,看是否有什么事情能够帮上忙。”于是他爬上了东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到达东山的寺庙,西山的和尚看到他的老朋友正在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十天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地问:“你已经十天都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已经修炼到可以不用喝水就能生存的境界了吗?”东山的和尚笑笑,带着他走到寺庙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三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挖出水来啦。”西山和尚不以为然:“挖井花费的力气远远甚于担水,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2006年10月】

根据以下材料,围绕企业管理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 700字左右。

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因为缺少发展空间而笼罩在悲观情绪之中:一方面,它以35%的市场份额控制着软饮料市场,这个市场份额几乎是在反垄断政策下企业能达到的最高点;另一方面,面对更年轻、更充满活力的百事可乐的积极进攻,可口可乐似乎只能采取防守的策略,为一两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展开惨烈的竞争。尽管可口可乐的主管很有才干,员工工作努力,但是他们内心其实很悲观,看不到如何摆脱这种宿命:在顶峰上唯一可能的路径就是向下走。

郭思达(Roberto Goizueta)在接任可口可乐的CEO(首席执行官)后,在高层主管会议上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世界上44亿人口每人每天消耗的液体饮料平均是多少?”

答案是:“64盎司。”(1盎司约为31克)“那么,每人每天平均消费的可口可乐又是多少?”“不足2盎司。”“那么,在人们的肚子里,我们的市场份额是多少?”郭思达最后问。

通过这些问题,高管和员工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不再是可口可乐在美国可乐市场中的占有率,也不再是在全球软饮料市场中的占有率,而变成了在世界上每个人要消费的液体饮料市场中的占有率。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可口可乐在世界液体饮料市场中的份额微乎其微,少到可以忽略不计。高层主管们终于意识到,可口可乐不应该只盯着百事可乐,还有咖啡、牛奶、茶甚至水,而这一市场的巨大空间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2007年1月】

读以下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电影《南极的司各脱》描写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到南极探险的故事。司各脱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南极,却在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在影片的开头,有人问司各脱:你为什么不能放弃探险的生涯?他回答:“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司各脱为留下第一个脚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011年1月】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如何使人才尽快地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出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为社会公认。有人认为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2008年10月】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 700字左右。

南美洲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卷柏,说它奇特,是因为它会走。卷柏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充足时,它就会把自己的根从土里拔出来,让自己的身躯卷成一个圆球状,由于体轻,只要稍有一点风,它就会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重新扎根在土里,暂时安居下来。当水分又一次不充足,住得不称心如意时,它就会继续游走,以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难道卷柏不走就不能生存了吗?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用挡板圈出一块空地,把一株卷柏放到空地中水分最充足的地方,不久卷柏便扎根生存下来。几天后,当这里的水分减少时,卷柏便拔出根须,准备飘移。由于实验者用挡板限制了它游走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卷柏又重新扎根生存在那里,而且在几次将根拔出又不能移走的情况下,便再也不动了,而且,卷柏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入泥土,长势比任何时期都要好,也许它发现,根扎得越深,水分越充足……【2009年10月】

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企业管理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动物世界》里的镜头:一群体形庞大的牦牛正在草原上吃草。突然,不远处来了几只觅食的狼。牦牛群奔跑起来,狼群急追……终于,有一头体弱的牦牛掉队,寡不敌众,被狼分食了。《动物世界》里的镜头:一群牦牛正在草原上吃草。突然,不远处来了几只觅食的狼。一头牦牛发现了狼,它的叫声提醒了同伴。领头的牦牛站定与狼对视。其余的牦牛也围在一起,站立原地。狼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地转悠了好一阵。见没有进攻的机会就没趣地走开了。【2010年1月】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个真正的学者,其崇高使命是追求真理。学者个人的名利乃至生命与之相比都微不足道,但因为其献身于真理就会变得无限伟大。一些著名大学的校训中都含有追求真理的内容。然而,今年学术界的一些状况与追求真理这一使命相去甚远,部分学者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抄袭剽窃、学术造假、自我炒作、沽名钓誉等等现象时有所闻。【2010年10月】

阅读以下报道,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 700字左右。

唐山地震孤儿捐款支援汶川灾区

2008年5月18日,在中宣部等共同发起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中,天津民营企业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代表公司再向四川灾区捐款7000万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震不挎的学校”。至此,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支援四川灾区的捐款累计1亿元。“我们对灾区人民非常牵挂,荣钢集团人大多来自唐山,亲历过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接受过全国人民对唐山灾区的无私援助, 32年后为四川灾区捐款,回馈社会,是应尽的义务,我们必须做!”张祥青说。

张祥青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失去父母,年仅8岁的他不幸成为孤儿,他深深感受到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涓涓爱心。1989年,张祥青与妻子张荣华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从卖早点、做豆腐开始,最后组建了荣钢集团。企业发展了,荣钢集团人不忘回报社会,支援汶川灾区是其中一例。【2012年1月】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卷一)中说:“吾国学人,总好追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各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之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则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2013年1月】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20世纪中叶,美国的波音和麦道两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民用飞机的市场,欧洲的制造商深感忧虑。虽然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但还是采取了合作的途径。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决定共同研制大型宽体飞机,于是“空中客车”便应运而生,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于1977年一致决定组成新的波音公司,以此抗衡来自欧洲的挑战。【2014年1月】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生物学家发现雌孔雀往往选择尾巴大而艳丽的雄孔雀作为配偶,因为雄孔雀的尾巴越艳丽表明它越有生命活力,后代的健康越能得到保证。但是这种选择也产生了问题,孔雀尾巴越艳丽越容易被天敌发现和猎获,生存反而受到威胁。【2015年1月】

孟子曾引用阳虎的话:“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段话表明了古人对当时社会上为富为仁现象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两者关系的一种思考。(二)联考论说文的特点

联考论说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领会时代精神。

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联考作文的一贯指向是强调作文贴近社会时代,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判断社会生活的是非黑白。考生更要学会从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并在思考过程中升华自己的灵魂。(2)引导考生关注道德修养,领会传统美德。

近年来,关于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问题一直引人关注。联考作文不仅起到评判考生个人情况的作用,而且担负着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因此,联考作文的命题也有可能关注考生人格的培养问题,引导考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对他人的帮助和对社会公德的恪守。(3)引导考生关注理性思辨,领会哲理思想。

对广大管理者来说,哲理思想、思辨能力这两个维度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这种命题模式将会在今后的考试中继续并得以进一步发展。(三)联考论说文的命题趋势

通过对历年联考论说文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联考论说文有以下几大趋势。(1)出题形式上,仍然以材料作文作为重头戏。

材料作文历来广受联考命题人的青睐。材料中灵活多样的内容,有利于引发考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水平。因此,短时期内,材料作文不会改变其主导地位。(2)材料形式上,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3)材料内容上,仍与社会、企业、行业热点话题紧密相连。第二讲审题立意决定一切一、如何做到有效审题(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通过阅读题干,把握命题者意图的过程,是应试作文最关键的环节。审好题,是指正确理解标题与论题(包括话题、材料、文章、问题、现象等)的含义与实质。审题失误,会造成整篇文章的失败,令人扼腕叹息。

无论什么样类型的论说文,都必须从题目本身去揣摩题意,把握议论对象、议论范围和议论重点。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审题呢?

要做到有效审题,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1.弄清题意,明确要求

首先要弄清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其次还要注意题目的附加说明,比如题目要求的字数是600字还是700字。再如,“以××为话题”与“以××为题”两者仅一字之差,差别却很大。

再如, 2005年1月题目要求:

根据下述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评价丘吉尔的决策,说明如果你是决策者,在当时情况下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并解释决策依据。700字左右。

这道题要求考生“评价”丘吉尔的决策,考生应该开宗明义,明确对丘吉尔决策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并以此作为中心论点加以论证;论证时还要扣住“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命题要素,也就是说,考生需要分析丘吉尔所面临的两难困境。

2.分析概念,明晰关系

审题时要分析材料中的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有哪些?如果材料中不止一个概念,那么谁是核心概念,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比如, 2011年1月的论说文真题材料: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如何使人才尽快地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出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为社会公认。有人认为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

的多而“冒尖”的少。

这道题目提出了两个概念,“拔尖”与“冒尖”,两者是并列关系。考生应思考以下问题:命题者倾向于哪种选拔人才的方式?题干材料在界定“拔尖”的时候,措辞是中性的;在界定“冒尖”的时候,措辞是褒义的。由此,可以设定文章主题。

另外,材料最后一句并没有指出拔尖多而冒尖少的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只是提出有人这么认为,这就需要考生明确是同意这种观点还是反对这种观点。因此,从“拔尖”与“冒尖”两个角度的哪个角度都可以,将两者结合来写就不是太好。

3.吃透字面,领悟深意

考生在阅读材料时,一定要吃透材料中字面的意思,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这样才能正确领会命题者的深意。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因此,在审题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其中的一些关键性词句:(1)转折连词,如“但是”“然而”等。(2)反复出现的词语(包含同义词)。(3)表达对比或比较的语句。(4)段落中心句。

例如, 2014年1月真题的材料:

材料中有两个角色,雄孔雀与雌孔雀,任选一方去立意似乎并无不妥。但是问题在于,题干第一句话就提到了“雌孔雀往往选择……”,动作的发出者是雌孔雀;题干的第二句话又说“这种选择……”,还是从雌孔雀的角度来谈的。所以,如果从雄孔雀的角度来写,固然不算跑题,但并未真正切题。

另外,从材料的表面上看,似乎是说事物都有两面性,雄孔雀的大尾巴有择偶的优势,又有生存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有“但是”这样一个转折连词,“但是”后面的句子往往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题干中提到“但是这种选择也产生了问题”,这就给考生指出了“题眼”。(二)命题作文的审题

1.分析词语

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时,我们首先要把题目中的每一个词的含义都分辨清楚。这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分析每一个词

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由一个或几个词组成的,我们必须逐字分析,死抠字眼,一个都不能少。命题作文的审题不提倡找“关键词”或“题眼”,因为题目中的每一个词都是“关键词”,都值得细细琢磨。忽略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导致审题的偏差。

例:由三鹿奶粉所想到的

在这个题目中,“由”是介词;“三鹿奶粉”是名词,可以指三鹿奶粉本身的企业;“所想到的”,指想到的内容。

2)从实到虚

在分析词语时,我们还须要掌握一个绝招——从实到虚。“实”就是基本的含义,“虚”就是从“实”联想到的含义。

有些词语的含义非常丰富,要想全面掌握其含义,就要善于从“实”联想到“虚”。用图表示为:

词语→实→虚

仍以“由三鹿奶粉所想到的”为例,这个题目中的三鹿奶粉可以进一步分析如下:

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词语中“虚”的含义比“实”的含义更加新颖、深刻。按照从“实”到“虚”的方法,我们就能对题目进行一种深层次的解读,也往往能够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实际上,这种从实到虚的方法贯穿在我们整个审题的过程中。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在审题时都离不开这一绝招。正所谓:“一招鲜,走遍天。”学会这个方法,大家在作文时就能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了。

2.补充成分

分析了组成题目的词语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展开联想,补充成分。这会进一步打开我们的思路,让我们有丰富的内容可写。

补充成分,就是给题目添加相应的词语或短语,将题目由宽泛变得具体,容易下笔。补充的成分可以加在题目前面、后面,也可以加在题目中间,还可以同时加在这三个地方。

例:由三鹿奶粉所想到的

对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逐步进行这样的补充:

注:在上述补充过程中,括号中的内容表明了我们的思考过程,黑色字体的文字是每一步补充的新成分。补充成分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补充什么内容

在补充成分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人物、性质、态度、方法、结果等方面去添加内容:(1)人物,回答的是“谁、谁的”问题。(2)性质,回答的是“什么样”的问题。(3)态度,回答的是“怎样对待”的问题。(4)方法,回答的是“怎样具体对待”的问题。(5)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态度决定方法,方法实现态度。方法可以补充得更具体,比如,“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通过什么方式”等。

2)补充到什么程度

我们补充成分的目的是让作文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所以,如果补充成分之后,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展开新颖、独特的角度,那么我们就不必再往上加内容了。(三)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审题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多向性原则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

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2.审题的方法

1)理清对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

3)辨清关系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

有些材料蕴含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二、如何做到正确立意(一)什么是立意

立意就是在审题基础上确定自己行文的目的:明确中心论点,确定论证的层次。“立意”最重要的是把题目中的概念缩小到你能驾驭的领域,并提出一个中心观点,以此来支配全文。立意体现了个人的见识,决定了文章的水平。立意要开动脑筋,基础中下的考生要在“稳”“准”二字上下功夫,先保证切合题意;基础好的考生,可以尝试创新,把自己的真知灼见写出来。(二)立意的方法

立意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评议性语句。考生在寻找时要特别关注材料的开头、结尾,以及人物的语言、心理等,尤其不可忽视命题者的一些提示性语言,如转折词后的内容。【例】

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的论说文。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分析】

材料中最关键性语句:①“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②“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根据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展开联想:

从实的角度:“鱼”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鱼”,从捕鱼的表现就可以联想到环保。

从虚的角度:“鱼”也可以指收获、利益,对于小鱼、大鱼的态度就可以联想到利益的大小、取舍,以及眼光问题。

联系到实际中来,我们就可以找到很多角度:(1)捕大鱼、放小鱼表现了一种环保意识,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可持续发展;(2)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小鱼总有长成大鱼的一天;(3)有舍才有得,要想收获大鱼,有时必须放弃小鱼;(4)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

2.找结果,推原因

从材料所列举的现象或结果中推究出原因,也是一种找准立意的好方法。

比如上例中,丹麦人钓鱼时会把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回答是让小鱼长成大鱼。同样,孟子不用细密的渔网捕鱼,原因也是为了有更多的鱼。

根据两人行为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要想有更多的收获,就要适当放弃一些小利;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远的眼光;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运用这一方法的时候,要分清主次:首先,要抓住主要事件或现象的结果来推测原因;其次,如果原因不止一个,则要抓住主要原因来立意。

3.对比异同,全面分析

有些材料中所包含的观点、倾向等是相同或相近的,有些材料则包含了不同的声音或看法,有些材料则包含了几则不同的材料。我们在分析材料时,要找出这些相同点或不同点。相同点往往就是材料的中心所在(如上例中丹麦人和孟子的行为及其原因),而针对不同的观点,我们则要进行辩证分析,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例】

2009年10月的真题:《动物世界》里的镜头:一群体形庞大的牦牛正在草原上吃草。突然,不远处来了几只觅食的狼。牦牛群奔跑起来,狼群急追……终于,有一头体弱的牦牛掉队,寡不敌众,被狼分食了。《动物世界》里的镜头:一群牦牛正在草原上吃草。突然,不远处来了几只觅食的狼。一头牦牛发现了狼,它的叫声提醒了同伴。领头的牦牛站定与狼对视。其余的牦牛也围在一起,站立原地。狼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地转悠了好一阵。见没有进攻的机会就没趣地走开了。

这道题的材料实际上包含了两则材料,很典型地给出了对比的两种情形。考生只要找到对比点“奔跑起来”与“站立原地”、“寡不敌众”与“围在一起”、“被狼分食”与“没趣走开”,就很容易找到主题“团结”。【例】

2015年1月的真题:

孟子曾引用阳虎的话:“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段话表明了古人对当时社会上为富为仁现象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两者关系的一种思考。

这道题目要求谈“为富”和“为仁”的辩证关系。材料给出的是一种对立的观点,考生最好指出二者并不对立,应该强调其统一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多角度思考

其实,任何一则材料,我们都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找到不同的立意。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多角度思考”指的是针对材料中所列出的多种事物,从不同的对象角度思考问题。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例】

2004年1月的真题:

一位旅行者在途中看到一群人在干活,他问其中一位在做什么,这个人不高兴地回答:“你没有看到我在敲打石头吗?若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我才不会在这里做这些无聊的事。”旅行者又问另一位,他严肃地回答:“我正在做工头分配给我的工作,在今天收工前我可以砌完这面墙。”旅行者问第三位,他喜悦地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厦。”他为旅行者描绘大厦的形状、位置和结构,最后说:“再过不久,这里就会出现一座宏伟的大厦,我们这个城市的居民就可以在这里聚会、购物和娱乐了。”

材料中描述了三个人的回答方式,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心态,可以从三个人的角度去思考立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