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11:16:25

点击下载

作者:罗勇,骆东奇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研究试读:

前言

实验教学平台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塑造的重要场所。相对于理工类实验室而言,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起步较晚,发展滞后。2000年6月,在首次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上,教育部高教司领导提出“经济管理实验室和其他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尽快改变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和其他文科专业实验教学相对落后的局面”。特别是2005年5月教育部启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以来,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也取得了大踏步的发展。

十余年来,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毕竟还很“年轻”,其管理体制、平台建设和教学模式都还处于探索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各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也很不平衡,许多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功能定位单一、运行机制封闭、资源利用率低,仅仅被作为实验课程教学场所,没有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第二课堂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积极探索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验教学平台体系。我们认为,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性:一是平台功能的多元性。不能将实验室功能仅仅定位于第一课堂的教学服务,正如手机一样,如果只有传统的通话功能,是注定会被淘汰的。苹果手机之所以受欢迎,是其多功能定位的结果。我们既要发挥实验教学平台在第一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发挥其在第二课堂,特别是创新创业训练中的优势。另外,还应当发挥实验教学平台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实验资源的共享性。实验教学平台应该打破专业学科界线,建设适用于经管类所有学科共用的实验教学大平台,既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又有利于学科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实践创新能力。三是运行机制的开放性。必须重视和加强开放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做到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将科学研究成果和行业企业的资源引入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平台层次。

为了系统总结和研究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体系及其建设理论,在结合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撰写了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导论。主要阐述实验与实验教学的概念,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及实验教学平台的特点、作用和类型等基本问题,分析了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其建设原则和思路。

第二章至第四章研究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三大平台(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我们主张建立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实验课程;建议创新开放实验运行机制,建立开放实验项目“超市”,构建多维立体的开放实验平台;倡导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搭建创业实训公司等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第五章探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保障体系。包括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以此保障平台建设的顺利实施。

第六章介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开展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心坚持“1634”建设思路(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模拟实验与实战训练结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等六个结合,着力建设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平台等三大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管理体制、实验队伍、实验条件、质量监控等四大保障),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本书是201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开放互动的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3039)的成果总结,罗勇、骆东奇领著,詹铁柱、张学敏、石永明、张永智共同撰写完成。本项目的研究,得到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管学科组组长朱孟楠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杨继瑞校长、郑旭煦副校长、教务处曾庆均处长以及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位委员、经管类学院等有关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和支持;本书参考了大量相关论著,受到很多启发;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编辑部张明星主任和李特军副主任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罗勇2012年3月

第1章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导论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研究,离不开千百次的实验和大量的实验数据,因此,普遍认为,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实质上,实验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方式。高等学校的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是教学体系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个环节、两种手段,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可能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既是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本章从多角度重点分析实验、实验教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等基本概念和内涵。

1.1 实验与实验教学

实验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直接的活动,是推进社会进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1.1.1 实验(1)实验的定义

实验是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手段,是教学环节,是可以不断重复的行为,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对实验这一概念,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认识和说法,但从实验的本质看,比较流行的概念是:实验是指为阐明或检验某一现象,在特定的条件下,观察其变化和结果的过程所做的工作。也可以说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借助某些工具、仪器,对其进行精密地、反复地观察和测试,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探索其内在的规律性。《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实验的解释是:为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实验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和教学任务,运用一切仪器设备手段,突破自然条件限制,在人为控制和干预客观对象的情况下,观察、探索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学习研究活动。可见,实验是人们探索客观世界的一种活动,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

实验对科学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科学上的许多知识和理论的提出与发现,往往不是直接来自生产,而是来自实验。实验能把探讨和研究结合起来,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使科学精确化、系统化。有了实验,科学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英国思想家、科学家、实验科学的前驱者罗吉尔·培根说:“真正的学者应当靠实验来弄懂自然科学、医学和天上地下的一切事物”,“过去靠有名无实的权威和传统习惯发表自己意见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学者,他们只能靠空洞争辩来掩盖自己的愚昧无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X射线的发现者,威廉·康拉德·伦琴曾指出:“实验是最有力量、最可靠的手段,它能使我们提示自然之谜,实验是判断假设应当保留还是放弃的最后鉴定。”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很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一个杰出的科技工作者,应该是用科学的态度,灵活地、富有创造性、精力充沛地利用仪器收集信息。在实验中找到乐趣,在实验中发现亮点。实验的一些成果,往往带有偶然性,但偶然的发现让人们得到启示,并以反复实验,将偶然变成必然,从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对实验的作用认识,科学家的成就越高,对其认识越深刻。美籍华人丁肇中在获得诺贝尔奖时所作的演讲中说道:“我希望,我得到诺贝尔奖能提高中国人对实验的认识”,“过去,中国人从小就受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观点的影响,普遍不太重视实验,觉得理论比实验更高明。大家认为学习就是学理论,从来没有说学习就是要好好地学实验。我是第一个通过自己实验得到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我这次得奖,希望从此以后能够摆脱中国人轻实验,过分重视理论的旧传统。”科学家张文裕说:“关于我国近代科学不发达的原因,说法很多,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因素,但是对自然科学来说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是轻视科学实验和记忆。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什么不发达,就是轻视了实验,轻视了记忆。”科学家对实验的论述和认识,说明了实验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科技之母,不重视实验,轻视实验,就是不重视科学,轻视科学。(2)实验的分类

从不同视角,实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依据实验的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实地实验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实验。包括现场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现场实验不控制实验条件或外部变量,它通过控制实验刺激,即施加自变量影响,观察因变量的变化。现场实验基本保持实验对象的原有特性,不改变实验对象的现场背景。它比实验室实验更接近于被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但不如实验室实验严密和精确。自然实验指研究人员不施加自变量去影响实验对象的一种实验,实验者不干涉实验对象发生、发展的自然过程,只是利用自然事件来观察和测量他所需要的指标值。自然实验相似于有结构的观察,优点是完全不改变实验对象的自然状态;缺点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实验组和控制组,难以确定实验对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也难以精确测量观测值,从而给假设验证带来困难。

实验室实验是在某种人工环境或实验室中所进行的实验。它的人为性很强,将实验对象从普遍的自然环境中转移到一个能够获得精确观察值的环境中。与实地实验相比,实验室实验具有更高的内在效度,但它的人为性使得实验环境与自然环境差距很大,外在效度较低。

②根据实验的目的不同,分为研究实验和教学实验。

研究实验就是为了科学研究的实验,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学实验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的实验,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和环节。

③根据实验的方法不同,分为科学实验、判决性实验和思想实验。《中国大百科全书》在自然科学方法中,提出了科学实验、判决性实验和思想实验三种。

科学实验(Scientific Experiment)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科学实验萌芽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中,后来逐渐分化出来。从16世纪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实践形式,并且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重要标志。科学实验包含三个要素:作为认识主体的实验者(个人或集体),作为认识客体的实验对象,作为主客体中介的实验物质手段(仪器、设备等)。科学实验不同于在自然条件下的科学观察,其特殊作用表现为:一是纯化作用,为了突出研究客体的某一属性或活动过程,可以排除不必要的因素以及外界的影响,以便使观察在纯粹条件下进行。二是重组作用,为了探求因果关系,在实验中可以选取适当的因素进行不同的组合,以便系统地观察各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三是强化作用,在实验室中可以把客体置于一些超常条件下,如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高真空等,以观察其性能及变化规律。四是模拟作用,在科学实验中,可利用不同客体在结构、功能、属性和关系上的相似性,创造各种人工模型去模拟一些复杂的难以控制的,或者“时过境迁”、不易再现的研究对象,以探索其规律。

判决性实验(Crucial Experiment)能对两种对立的假说起到肯定一个和否定一个的裁决作用的实验。即设计一个实验,并根据对立的假说H和H,推出互不相容的实验结果C 和C,而实验所得出的结1212果符合C不符合C,则认为这一实验肯定了H,否定了H。19世纪1212以前,判决性实验的存在是科学家们公认的。1905年,法国物理学家P. M. M杜恒通过对光学中傅科实验的分析,指出一个假说H总是和其他一些假说(或假定)一起推出结果C的,所以实验结果不符合C,只能推知这一理论系统中至少有一个假说(或假定)是错误的,但不一定就是H为假。因此,他断言在物理学中判决性实验是不存在的。此后,是否存在判决性实验就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实验是检验科学假说最重要的实践形式,因而被一些科学家称为“科学的最高法庭”。但是,实验对假说的检验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因为,实验结果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假说提供某些肯定或否定的证据,在这种意义上,实验对于两个直接对立的假说有可能起一定的判决作用。但从逻辑和历史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实验检验还有其不确定的一面。当由一组前提推出的结论被检验表明为假时,从逻辑上并不能断定哪一个前提是假的,因而不能作出确定的判决。而且,实验本身也是历史的、发展的。实验的仪器在不断更新,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在不断改进,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也会不断提高,实验所涉及的各种知识同样也都是在发展,对实验结果作用的认识也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而,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其局限性,由此决定了它对假说的检验不可能是最终的判决。

思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是一种按照实验程序设计的并在思维中进行的特殊论证方法。这种实验既不同于实验室实验,也有别于形式逻辑的推理。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于物质的观察、测试手段(科学仪器等),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测量,并经过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一般的形式逻辑推理则是借助形式语言进行的。思想实验则是按照假想的实验手段和步骤,进行思维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结果。在思想实验中,实验者可以摆脱具体的物质条件的局限,充分发挥人的思维能动作用,对所研究的过程设想出实验室实验暂时不可能或原则上不可能达到的实验条件,进行逻辑论证。思想实验是实验室实验的重要的逻辑补充,甚至有时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实验室实验和思想实验的结合或配合使用,体现出认识方法上经验与理性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使人们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能获得更为完整而深刻的规律性认识。思想实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些重要的新概念,正是通过思想实验产生的,如同时性、相对性、测不准关系、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等价性等;一些旧概念的不正确性,也正是通过思想实验被揭露出来的。例如,古代认为力产生速度的概念、旧量子论关于原子中的电子轨道概念等。当然,这种通过思想实验所获得的认识还必须反复地经受实践的检验。

实验依据其控制的严格程度,分为纯实验和准实验。纯实验要求严格的控制,如严格控制实验情景和研究变量,随机分派实验组和控制组等。准实验近似于纯实验,但它不满足纯实验所要求的所有条件。

实验根据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同,分为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3)实验的功能与作用

实验是科学发明的先导。在实验中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往往隐含着新的科学技术原理,如果从中加以研究提炼,弄清机制,就可以形成新的科学技术。

实验是创新思维形成的本源。创新思维的形成,诸如联想、想象、猜测、灵感、直觉、经验等,实验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在科学创新过程中,科学家和发明家在灵感的状态下,通过实验往往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出现智力跃进,完全超越平时能力和极限,从而导致科学技术上的创新。创新源于实验,没有实验,创新也无从谈起,实验是创新思维形成的本源。

实验是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大量新的、精确的和系统的科技信息资料,往往都是经过实验获得的。在科学发展史上,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先后进行了1600多种材料实验,连续13个月2000多次实验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

实验是探索自然奥秘和验证科学真理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探索自然奥秘的必由之路。一种科学理论和一项新技术是否正确,必须要通过科学实验来加以验证。如杨振宁、李政道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不守恒定律,但是他们提出这种定律以后,真正地作为一个理论、一个定律,是通过吴健雄做了实验验证以后才加以肯定。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曾说过,如果科学不是从科学实验中产生,并且以一种清晰的实验来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分谬误的,因为实验是科学之母。(4)实验与试验、实践的比较

实验区别于试验,实验是为了解决文化、政治、经济及其社会、自然问题,而在其对应的科学研究中用来检验某种新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而进行的明确、具体、可操作、有数据、有算法、有责任的技术操作行为。通常实验要预设实验目的、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发表实验结果。试验指的是在未知事物,或对别人已知的某种事物而在自己未知的时候,为了了解它的性能或者结果而进行的试探性操作。试验是实验的一种,大多带有盲目性,没有假说,强调对局部未知或某种没有知晓情况进行试探性行为。

实践(Practice)的范围很广,是指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是人的社会的、历史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物质感性活动,是客观过程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基础和动力。全部人类历史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自身和人的认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多方面的,因而实践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实践最基本的形式是:①改变自然,迫使自然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生产活动。它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②以调整和改革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为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③以探索客观世界奥秘或寻觅有效实践活动方式为直接目的的科学试验活动。

除以上三种基本形式外,教育、管理、艺术等一切同客观世界相接触的人的有目的的感性活动,都是实践。1.1.2 经济管理实验

实验是科学之母。但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仅仅是自然科学需要实验,社会科学不需要实验,因此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与管理学似乎与实验无缘。甚至连一些大师级的经济学家也有类似的看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曾在他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原理》中说过:经济学家在检验经济法则的时候,无法进行类似化学家或生物学家的受控实验,因为他们不容易控制其他重要因素,所以只能像天文学家或气象学家那样满足于观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客观地讲,实验方法正在逐步成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社会科学的实验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实验研究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为社会科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实验研究方法上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趋势日益强烈。经济学和管理学是社会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也必然离不开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因此,经济管理实验的出现与运用是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必然。经济管理实验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经济管理科研和教学任务,运用一切仪器设备手段,突破自然与社会条件限制,在人为控制和干预客观对象的情况下,观察、探索经济与管理现象及活动的本质规律的一种学习研究活动,它包括经济实验与管理实验。

经济实验是针对所研究的经济学问题,设计经济实验,对影响经济行为的因素进行控制,摒弃那些与问题无关的因素,集中观察那些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的作用,通过做实验取得实验结果,最后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充分认识实验结果的经济学含义。经济实验本质是在经济学领域实证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资源有效配置以及利益分配等相关问题。

管理实验是研究如何在可控的实验环境下对某一管理现象或管理问题,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管理理论或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过程。管理实验的研究离不开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创新等职能,也离不开管理中的环境、信息、时间、知识、网络等影响因素。

经济实验与管理实验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都具有实验的特征,即是利用受控实验的方法对已有的理论进行检验,或通过实验发现某些规律,因此都具有实验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特性,即理论假说、有控制、可重复操作。二是都定义了实验变量。经济实验和管理实验都会定义各种实验变量,既包括微观变量,也包括宏观变量,以及一些可控变量等。三是实验过程大致相同,基本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分析三个步骤。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视角不同。视角是看问题的角度或出发点,传统经济学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时,以人是完全理性的、自私的、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经济人作为假设前提;现代的经济实验改进了这一基本假设,认为人并非完全理性,人的决策除受客观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心理因素影响,但其仍然是在经济学领域,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各种经济问题。经济实验常常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研究人们在给定的机制下如何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某种均衡状态。管理是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为基本职能的,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实现预期目标而从事的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其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以人为中心,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行为使其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管理实验也是围绕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从管理的角度,对管理中的问题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的,其主要涉及组织、组织的目标、组织中的人,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随着管理学的发展,管理实验也逐渐将其研究的视角扩展到管理中的信息、时间、知识、网络等研究领域。二是参照系不同。参照系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里面被决策者作为分析判断时的一个参考依据。经济实验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研究如何让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管理实验中人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以组织中的人,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为管理实验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分析工具不同。分析工具就是研究问题时采用的方法,经济实验中最常用的分析工具是数学模型和图像模型,如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及其图形,市场供给和需求曲线在双向拍卖实验中的应用,涉及的变量大多为需求、价格、产量、成本、利润等可量化的变量,经济实验多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管理实验则是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哲学、伦理学等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涉及的变量主要有组织的目标、组织所处的环境、现有的条件、组织掌握的信息以及所采取的策略、战略等,这些变量通常无法直接度量,因而管理实验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其研究方法除数据模型和图像模型处,还有模拟和仿真等。1.1.3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手段,无论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科,都需要通过实验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实验教学的定义

从字面上看,实验教学就是应用实验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实验本来是人类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但作为实验教学,其含义却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实验或社会科学实验,它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与条件下教与学的活动,它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选择适当方法,将预定实验对象的某些属性呈现出来,进而揭示实验对象本质,使学生获得感知、真知,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标。实验教学的这一特性,不但决定了其作为教学活动具有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的特有规律,而且也决定了其在学生整个智育过程中不可被其他教学形式所取代的地位和作用。(2)实验教学的特点

①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在高等学校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主要由教师讲授传播知识。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自己动脑、动手,独立地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操作、测量、记录、运算和分析,不仅学会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而且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②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特别是通过综合性、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可以获得新技能、新发现、新知识。开设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③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实验教学对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3)实验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①验证理论、扩大知识面

实验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理论原理,借助实验室的特定条件,选择适当方法,作用于研究对象,将其固有的某些属性呈现出来,以提示其本质及其干什么,使学生完成从理性到感性再回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实验教学既是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记忆和理解的重要方式,又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手段。

②开发智力,培养实验能力

实验教学的核心是加强学生智能培养,增加其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使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科技工作者的综合实验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实验能力,要求掌握本专业常用科学仪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技巧,熟悉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方法和一般实验程序,掌握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等。二是创造性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总体设计、实验方向的选择、实验方案的确定,培养学生综合性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③探索求知知识,总结完善科学理论

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结合专业实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开发部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或直接参加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已知的基本理论和培养实验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他们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或者开发新产品。

④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基本素质

实验教学在育人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授人以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培养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讲科学的良好思想品德。(4)实验教学的种类

①演示性实验

演示性实验是一种课堂直观教学,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②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和教程的要求,按照既定方法和既定的仪器条件完成全部实验过程,以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从而达到深化理论学习,培养基本实验能力,获得实验基础训练的目的。

③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由教师拟定题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选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并进行综合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技术能力,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④研究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或科研论文时,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研究项目的任务与目标,提出解决办法,拟定解决方案;同时,运用实验手段与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与探讨,独立地完成实验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5)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都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路径。人才培养需要两种路径:一是通过理论教学提升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二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专业技能。传统的观点认为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实验教学的方法主要是实验前由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要求等;有些实验教师还会进行简单的操作示范,并在示范的过程中告诉学生每个需要注意的细节;然后是学生动手,老师从旁指导;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这种模式过分强调以实验验证理论的教学思想,忽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当代的实验教学应该适应当代的大学职能,融教育、研究、服务于一身,由单一型职能向综合型职能转变。此外,当代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变革,当代的大学生只掌握一些专门知识、专门技能是不够的,应该知识广博,拥有科学的头脑,做到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考,而不至于盲从。这些都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的实验教学应该以教学型实验为根本,同时融入研究型实验。

比较来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存在几个显著差异:一是教学手段不同。理论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把相关知识通过讲解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晓和了解相关知识和理论;实验教学是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强调学生实际参与。二是教学主体不同。理论教学目前仍然是教师是讲授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教学基本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三是教学条件不同。理论教学基本上不需要其他特别的教学设备,现在多媒体教学也仅需要电脑和投影仪;实验教学根据不同实验教学内容,必须依赖不同的耗材和设备,才能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并且基本上每位同学一套,大型设备多位同学共用一套。四是教学效果不同。按学习金字塔理论研究,讲授型的理论教学学生在两周之后仅有5%知识掌握和记忆,而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两周之掌握的知识超过75%,因此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学生知识掌握的效果上差异较大。五是教学方法不同。理论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主题讨论式、问题式教学等;实验教学方法有模拟、仿真、博弈、讨论等。

1.2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及分类

1.2.1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概念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和一般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显著的差别。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本身就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有通过大量实验,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本学科与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与本专业基本实验理论、方法与技能,得到以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工程素养的初步训练,并在实验研究中涉猎本学科与本专业前沿的新实验,养成科学实验的作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是根据经济管理教学目的,利用相应工具、手段、实验数据及相应实践环境,按照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而从事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济管理教学活动,包括实验课、技能训练课、案例分析等,以此让学生掌握经济理论模型、管理实务和应用技能以及经济管理实验分析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通过经济管理实验提供的条件和手段,开展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素质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和创造能力锻炼的教学活动。1.2.2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特点(1)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性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综合性主要是指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既涉及知识的掌握,也涉及技能和方法的训练。某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还涉及多个学科,是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如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是信息学科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综合;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学科综合;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证券投资、管理决策、投资理财、企业营运等都是相关多学科的综合。(2)实验教学过程中角色的协同与交互性

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需要指导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多角色协同与交互开展。模拟现实中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业务活动,需要不同岗位上的人共同完成,既可能是同一企业的不同岗位,也可以是同一企业内部同一部门的不同岗位,还可以是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模拟企业服务环境,需要不同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这就需要不同机构的不同岗位进行协同开展实验教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同岗位的同学还必须进行信息交互协同,根据相关角色的处理过程和结果确定自己的处理方法,每个角色的处理过程既受其他角色的影响也影响着其他角色的处理;同时,由于不同岗位对学生技能和能力训练不同,要让每位同学能够训练不同岗位的基础技能和能力。没有交互,难以训练每位同学的综合能力和多岗位技能。如电子商务要模拟网上交易双方企业、银行、物流商、认证中心等不同经济组织有关人员协同完成电子商务过程。(3)实验过程和成果的不确定性

经济管理实验过程受不同学生思维不同和采取的行为差异影响,实验过程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位同学对方法、知识角色的理解存在差异和个性偏好,都会影响其对经济管理实验过程中的处理方法,这就使得每个角色在实验过程中既影响他人又受他人影响,呈现出不确定性。实验行为、思维和过程的不确定性必然带来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意味着相同的实验过程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甚至还可能出现没有正确结果的可能性,这种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显著区别于理工类实验教学的特点的。1.2.3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作用(1)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把传授经济管理知识与训练经济管理技能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但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经济管理知识传授,而且按照一定程序不断重复和深化经济管理技能训练。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就可以开展比较复杂的经济管理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从而对已掌握的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起到深化与拓展作用。(2)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核心是加强学生智能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体而言,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3)养成作风,提高素质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但体现在育人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育德方面。这是因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树立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培养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讲求科学道德的良好思想品德,进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4)探索求知,发展科学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相结合,促使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探索求知,发展科学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一般来讲,研究生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主要结合经济管理科学研究进行,相关经济管理实验活动已经把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经济管理科学研究融为一体;本、专科学生经济管理实验活动中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课程设计可以直接参加某些经济管理科学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任务。1.2.4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类型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其中,最有现实意义的是按照以下两个标准所作的分类:一是按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及其作用分类;二是按照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或性质分类。(1)按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及其作用分类

按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及其作用,分为技能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演示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验证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模拟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设计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综合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以及研究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①技能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即对学生经济管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经济管理操作能力的敏捷性、准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如办公自动化技能训练、商业自动化管理技能训练、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训练等。②演示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形象化发展给学生,以提高经济管理理论教学讲授效果,扩大经济管理授课信息量。演示性经济管理实验一般都是由教师操作,要求学生进行观察。③验证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即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既定方法和既定仪器条件,完成全部实验过程,以验证课堂学习的经济管理理论,理解与消化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经济管理专业能力。验证性经济管理实验一般都由学生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在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在经济管理实验室内进行。④模拟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即通过模拟仿真现实社会中的经济与管理运作过程,向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虚拟社会生活场景,学生通过这个场景进行模拟演练,从而加深对所学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模拟性经济管理实验一般是由学生自己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在教师指导下,在模拟(仿真)环境下,承担某一任务或扮演某种角色进行虚拟联系。模拟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主要有证券交易模拟、房地产投资模拟、社区生活模拟、EDI(电子数据交换)模拟等。⑤设计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即由教师拟定题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确定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和步骤、实验仪器设备,独立操作完成经济管理实验项目,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综合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技能能力。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设计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主要有课程设计、项目设计、学年论文、学年设计以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如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企业广告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等。设计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一般包括方案设计、资料查询、实施实验、实验总结等阶段。⑥综合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即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经济管理专业技能和经济管理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信息资源检索能力等。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综合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围绕某个专业或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如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综合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一般在学生基本学完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并掌握相应经济管理实验基本技能之后进行,因此综合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在选题上要注意广度和深度。⑦研究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即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和科研论文,以及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时,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研究项目任务与目标,提出解决办法,拟定解决方案,运用实验手段与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与探讨,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以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研究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一般包括布置课题、查阅文献、实施实验、实验总结等阶段。(2)按照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或性质分类

按照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或性质,分为经济管理公共基础实验教学、经济管理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以及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验教学。①经济管理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与经济管理基础课程相联系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二是与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相结合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②经济管理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即借助专门经济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所进行的,与经济管理实务及现实应用有着密切关系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经济管理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一方面体现为在经济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实务性教学实践,通过运用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经济管理软件系统,提高学生对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提升分析、处理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并体现经济管理专业素质教学的要求。③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即具有综合能力培养的、体现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可以通过与经济管理案例教学、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相结合,也可以通过设计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实验项目来完成,甚至可以同经济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进行。

1.3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的特点及分类

1.3.1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定义

平台既有实物内涵,也有虚拟概念。如实物方面理解,平台是晒台,是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有的能移动和升降,如景观观赏平台、屋顶平台、晾晒平台、施工平台、操控平台等。从计算机角度理解,平台指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操作环境,如常说的Windows平台,苹果平台等。一般理解平台为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

教学平台是指为开展教学实践使用的一系列软硬件资源的统称。其中包括提供开展教学实践的场所(传统的有教室、操场等,新型的有网络、电视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视频教学等),还包括设立的课程(教材资源,教学设备等)。由于其内容的不同,教学平台有其特有的实现方式,有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为主体的教学平台,有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以电视视频为载体的远程视频教学平台,有以实验设备和模拟环境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平台等。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学平台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由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发展到现在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又可以包含有多媒体教学平台、电教平台、实验室、实训室等,为人才培养和教学需求而搭建的平台都可以称之为教学平台。随着实验教学作用的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平台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进一步彰显。实验教学平台就是开展实验教学使用的一系列软硬件资源的统称,同样也包括提供开展实验教学实践的实验室、教学方法、课程、教材资源、设备等。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具有普通实验教学平台的特征,是开展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使用的一系列软硬件资源的统称,既包括开展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实验室,也包括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方法、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教材、经济管理实验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经济管理实验数据库和案例库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它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管理实验平台的性能状况和先进程度。受经济管理学科特征的影响,以及现代实验室建设的开放性趋势,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从空间上看,既包括校内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资源,也包括校外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和资源;从形式看,既包括物化的教学资源,也包括非物化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从条件看,既包括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有形设备,也包括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模拟软件、环境和教学数据库等;从主体看,既包括传统的教师,也包括学生,并且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明显;从教学计划安排看,既包括计划内教学,即第一课堂教学,也包括非计划的开放教学,即第二课堂;从教学内容看,既包括专业教学内容,也包括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1.3.2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特点(1)资源共享明显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由于经济和管理学科间紧密联系、手段相似,因此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学条件,以及教学方法,有很多是一致或可以共用的,如国泰安数据,既包括宏观经济数据,也包括上市企业财务数据,既可以作为经济类实验教学资源,也可以开展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另外,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硬件以计算机为主,开展经济类实验教学、管理类实验教学,均要依赖计算机,因此,可以说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硬件平台均可共享。(2)软硬资源一体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包括的教学资源丰富,既包括实验室、计算机、物理沙盘等硬条件。同时,还包括很多软件、数据库等资源,且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一体,不可能只有某一方面而开展实验教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中的课程资源也与硬件融为一体,如开展ERP、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实验教学等,都既依托软件资源,又依托课程资源,不同教学条件决定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因此,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软硬资源往往是融为一体的。(3)开放性强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课程资源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部分教学内容要根据发展变化而调整,如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会随会计准则的变化而调整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平台的开放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平台的空间具有校内外一体化,有些实验室、实验教学环节在校外生产一线开展。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实验教学队伍的校内外一体化,一部分实验教学队伍来自于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4)集成化突出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具有集成化的特点,一方面平台是各种教学资源的集成,这个平台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队伍,还包括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教学软件、教学数据、教学案例等。另一方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集成了服务对象的多样化,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中,可以开展经济类实验教学,也可以开展管理类实验教学,把服务对象集约化、集成为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服务。1.3.3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的类型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很多,不同的划分标准也会有不同的类型。(1)根据平台内容的物理特征,划分为硬性平台和软性平台

①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硬性平台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硬性平台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实验设备、实验软件系统和实验信息资源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应当遵循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充分发挥硬性平台的作用,避免硬性平台建设中决策的盲目性以及投资的分散性与重复性。

设备主要包括主机系统(如主力服务器、专用服务器、UPS不间断电源等)、网络系统(如网络交换设备、布线系统)、计算机、专用终端、配套设备(如投影仪、打印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物理沙盘(如ERP沙盘、人力资源系统沙盘、房地产经营沙盘)等。

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如服务器操作系统、小型机操作系统、微机操作系统等)、应用软件(即用于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的经济管理专业软件或模拟软件)、工具软件(如管理软件、防病毒软件、测试软件等)等。在建设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硬件平台的过程中,应摒弃使用盗版软件,多渠道获取(含购买、接受捐赠、自主开发等)合法正版软件,坚决做到不侵犯软件知识产权,杜绝盗版软件解密不彻底或携带病毒所致麻烦。同时,应当充分考虑软件的先进性、配套性、稳定性、实用性、共享性、渐进性以及售后服务。

经济管理专业信息资源,即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和科学实验赖以完成的专业数据库和专业信息库,如社会经济数据库、CCER经济研究数据库、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专业信息资源,就是根据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和经济管理实验室管理工作需要,收集配备或开发经济管理专业数据库系统和信息库系统。在经济管理专业信息资源中,应特别注意加强经济管理专业网络信息资源,及时捕捉互联网上非线性的、动态的经济管理专业电子信息,精选符合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研究主题范围的电子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分类、标引、注释、评价,按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熟悉的检索习惯分类编排后,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对其进行虚拟链接,以营造一个经济管理专业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库,便于学生、教师、科研人员方便、快捷、全面、准确地检索所需经济管理网络信息。

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软性平台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软件平台是硬件平台发挥作用的各种软性资源,软件平台包括教学平台、管理与制度平台、队伍与技术平台等。

教学平台从内容上看包括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监控等。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学平台包括计划内教学资源、开放实验教学、创新创业教学、综合实训等;从教学资源看,教学平台包括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经济管理实验项目资源平台、经济管理实验教材资源平台等。

管理与制度平台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单位组织角度看,包括宏观管理体系与制度、内部管理组织与制度;从管理对象看,包括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制度、实验队伍制度等;从管理效用看,包括惩罚性管理与制度、激励性管理与制度、规范性管理与制度等;从管理体系看,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由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由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等;从制度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实验教学行政管理制度、实验教学人事管理制度、实验教学质量制度、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实验教学设备管理制度、实验技术管理制度、实验合同管理制度等。在管理与制度平台运行的基础上,还必须不断提高执行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加强监督和检查,重视管理人员的模范作用,有效保障和促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运行及其发挥对人才培养应有的作用。

队伍与技术平台一般包括队伍平台和技术平台两个方面。队伍与技术是两个相互依附的因素,队伍是技术的保障,技术是队伍质量与水平的表征之一。根据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运行的环节,队伍平台主要包括教学队伍、管理队伍、技术队伍等方面。管理队伍主要指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从事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构成的队伍,如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安排、质量监控、队伍管理等。教学队伍主要由从事经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课程开展的教师组成,在大多数高校,一般这支队伍既承担理论教学,也承担实验教学任务。部分高校也培养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专门化教学团队。技术队伍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专门从事技术的队伍,通常包括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专业软件、耗材准备等技术工作人员。但随着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涵的扩展,其包含的技术也不断发展演变,因此,技术队伍从事经济管理专业软件开发、经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系统开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方案设计等工作人员也划为技术队伍。随着多学科的融合交叉,队伍与技术平台内容将不断发展、演变和拓展。(2)根据服务人才培养功能差异,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可分为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平台

①经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平台

下,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作用指导下,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路径,它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物化形式与教学思想集聚成果,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实践训练的基本载体。其分为广义的课程平台和狭义的课程平台。广义的经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包括所有与课程资源相关的软、硬条件和队伍,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环境等。狭义的经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包括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方法、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模式、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考核、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要件、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规范等。

②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平台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高等教育必须走开放教育之路,开放实验是开放教育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是相对于传统计划内实验教学而言的,强调实验教学内容是课程延伸,实验教学时间由师生自主确定,实验教学场地相对灵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二课堂,参与实验教学学生打破专业、学院和年级等。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可以实现学生跨专业学习、跨时间选修,为培养宽知识、强能力的人才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平台与普通实验教学平台存在一定差异。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主体、客体和对象三方面,也即开放实验师生主体、开放实验时间和空间、开放实验教学项目和教材等资源。具体看,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包括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体系、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项目、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队伍、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信息系统、经济管理开放实验教学管理与制度保障等。

③经济管理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平台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由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最近几年国内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新领域——经济管理创新创业实验教学。经济管理创新创业实验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验教学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验教学结合,实践实训与创新创业结合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可称“第三课堂”。经济管理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平台包括经济管理创新创业主体、经济管理创新创业实验教学资源、经济管理创新创业实训条件、经济管理创新创业专业竞赛、经济管理创新创业指导团队、经济管理创新创业实验教学空间与场地、经济管理创新创业实验教学管理等。

1.4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1.4.1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现状与问题

实验教学平台是各学科实验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载体。它既是物化的形式,也是思想的集成。通过长期建设,特别是近十年来,通过各级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平台硬件条件和技术环境都有了大大的提升,实验教学内涵也不断丰富拓展。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但近十年来发展很快,在实验教学资源、实验教学软件、实验教学场地、实验教学环境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需要。特别是通过几轮示范中心建设,有29所高校拥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或建设单位,形成了全国各具特色的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逐渐形成专业水平高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队伍,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队伍统计,高级职称超过70%;形成了分层次、模块化,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资源丰富,购置了国内外经济管理数据库、案例库;探索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管理保障。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建设理念较为落后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等陈旧观念。实验教学中心一般也被认定为教辅单位,在校内地位较低、甚至可有可无。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更是备受歧视,一些人认为经济管理专业根本不需要开设实验课程。目前,这些观念和认识对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不少的阻碍和阻力,直接后果是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相关激励或奖励政策往往将实验教学排除在外,更谈不上对实验教学实施特殊优惠政策。许多高校在具体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局限于封闭的实验室建设模式,闭门造车,没有很好地与社会、与企业结合,实验教学基本上是在固定的场所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既不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立体模拟感受,也不能保证实验环境、实验教学内容等不断更新与完善,实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实验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教学资源缺乏融合性

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充分体现三个适应: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适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实验课程之间相互适应。目前,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还很难与理论教学体系真正做到相辅相成,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实验课程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难以形成基于能力培养的系统体系。例如在学科综合实训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虽然人们都承认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目前高校在相关课程设置、综合实训基地和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却十分薄弱。实验课程之间相互脱节和重复的情况也普遍存在,从而也使得实验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长期以来,经济管理类专业受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局限,加上各学科专业分工细、口径窄,附属于各专业课的实验课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因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中,普遍存在仅仅从各专业实验教学的单一目标要求出发,进行相关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情况。各个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教学资源处于相对孤立、分割的状态,实验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与配置,使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存在一定的浪费,没有很好地融入学科建设之中。同时,由于缺乏深入广泛的校企合作,高校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的优质社会资源也相对偏少。(3)硬件建设发展较快,软建设滞后、利用不充分

理工科实验平台建设起步早,形成了很多经典性实验和理念,且理工科实验专业性强,设备仪器投入要求高,设备共用性、共享性差,一个实验项目可能就需要一台专门的仪器设备,且难以与其他实验项目共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发展较晚,在建设之初较多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理工科实验室及平台建设的经验和办法。目前,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普遍存在以硬件建设为重点,以硬件建设投入占主要,而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必需的教学资源、教学队伍、技术队伍、教学方法和模式等软内容建设相对于硬件滞后。很多学校出现建设的经济管理实验室,由于软内容建设滞后,而出现利用率不高,在人才培养中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目的是支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一直以来,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校多,基本上形成了“无校不经管”的现象,认为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课堂上讲讲、校外去看看就可以培养优秀的经济管理类人才,不重视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对实践、实训的需求。因此,应对各种专业建设、学校评估等,学校会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硬条件进行一定投入,并希望这些投入是有形的,是可以观看、可以摸得着的设备和仪器,既提高了学校生均设备值,也扩大了实验室空间,但由于不重视与相应实验条件相匹配的、甚至适当超前的实验教学项目设计、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出现有设备、有软件,而没有充分利用,没有真正发挥效用。(4)平台建设的同质化严重,特色不突出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在有相关专业的学校逐步建立,在各自高校都形成一定实验室规模和资产价值的经管实验教学硬平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队伍。但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同质化突出,表现为无论是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研究性大学,平台多以“软件+计算机”为主,辅以沙盘等其他形式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环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方法落后,缺乏专门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队伍,实验项目验证和流程操作性多,这都是目前各高校实验教学缺乏特色的表现。由于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各学校学科优势不同、人才培养定位不同、服务区域不同,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中,应紧密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社会服务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1.4.2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原则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内容丰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为保证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1)科学统筹原则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是充分发挥其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中重要作用的基础。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应立足于本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开放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考虑、整体架构和超前设计。实验教学平台的布局应体现时代特点,具有超前意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应融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之中,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与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还要符合高等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为实验教学平台的进一步发展留足空间,保证其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2)系统性原则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涉及内容多,既有硬件实验教学条件,又有软的教学资源;既包括物化的教学资源,又有实验教学队伍;既有传统技能训练,又有信息技术融合的操作练习;既有制度保障,又有资金支持等。因此,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坚持系统性原则,统筹好各方面的条件和资源,注重硬条件与软建设协调,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队伍协调,注重校外基地与校内实验协调,注重资金保障与适度超前协调,注重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协调。(3)能力本位原则

教育部启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要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因此,对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应努力探索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资源、实验教学环境等,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项目,不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或项目,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建设路径,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各教学环节和教学平台建设。(4)资源共享原则

经济管理实验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应打破由院(系)以及专业教研室分割而垒起的“实验室高墙”,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配置,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从企业引入优质资源,做到对内整合,对外延伸。实验室除满足各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之外,还可支持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改变教学中不合理的知识传授结构。实验教学平台还可为社会服务,为企业培训提供案例、数据资源和场所,进而提高实验室和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实验资源的规模效益。(5)软硬资源一体原则

在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中,既要重视实验室硬件建设,更不能忽略“软”建设。重视“软”建设,一是要重视实验教学,避免出现重实验室建设,轻实验教学的情况,改变只管建、不管用的倾向,努力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二是要重视实验室管理,加强对实验室资产、实验室运行、实验室人员、实验室考核等管理。三是要重视软性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这里的软性实验教学资源除了实验教学软件之外,还包括实验案例库、实验数据库等。四是重视实验教学中“人”的因素,充分发挥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6)开放互动原则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保证人才培养要求。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开放互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开放互动、学校与社会(企业或政府)的开放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开放互动。(7)集成化原则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是各种教学资源的集成或集约,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队伍,还包括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教学软件、教学数据、教学案例等。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服务对象多样化,也就是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中,可以开展经济类实验教学,也可以开展管理类实验教学。随着内容的扩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还是其他不同学科教学、研究的承载平台。因此,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坚持集成化原则,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化。1.4.3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思路

结合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原则,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总体思路是充分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准确定位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建设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平台建设过程中,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树立全员、全程育人的理念,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所有过程中,服务于学生。要充分依托学生,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到教学实验中,在实验中实现知识传授和理论创新,实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能力的目标。(2)建设路径:理论实验结合、模拟实战结合、专业创业结合、教学科研结合、一二课堂结合、学校企业结合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坚持理论与实验结合,既注重理论建设,又应用理论创新实验,还要通过实验创新经济管理学科理论,培养学生理论创新的实验手段能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树立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属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两种途径、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构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验教学路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要逐步去虚拟化,实现模拟与实战的结合,让学生在校内实验室参与经济管理实战,在实战中锻炼和提升实践能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把企业行业的真实数据、案例纳入实验教学内容,引入课堂中,通过实战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某行业的整个业务流程,真正实现实验内容由模拟到仿真甚至全真的发展,缩短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工作适应期。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适应人才的大趋势,充分把握目前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和需要,进一步强化专业实验教学与创业教育结合;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知识的传授,创业教育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技术的训练和培养中增强创业能力,实现专业能力提升与创业能力培养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要应用科研成果,反馈于实验教学中,实现科研促进教学、教学补充科研的良性互动局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科研资源共享,打破科研与教学资源两条线、各建各的现状,实现实验资源在教学和科研上共享、共用,共同育人、共出成果,做到实验教学为科研培养人才,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突破课程教学的范畴,把实验教学延伸到第二课堂,实现实验教学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做到学生第一课堂学基础与理论,第二课堂发展兴趣促创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实验教学活动,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做到两个课堂互动交融;要满足学生一二课堂的需要,开发实验课程,开放实验资源,特别是要拓展创新创业实验教学的内容,实现同时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要充分汲取社会实践资源,打破封闭式建设模式,充分应用校外企业、事业单位等机构对实验教学的补充,形成实验教学资源来源于校外、应用于课堂,建设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校外实验室,形成校企互动、互为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的格局。(3)建设内容: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平台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建设。实验课程教学平台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它包括支持不同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实验项目和实验课程,以及由此按规律或层次构成的实验课程体系。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是实验教学一二课程结合、模拟与实战结合、校企结合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包括构建完善的开放制度、建设开放实验课程和项目、组建开放实验“双师型”指导队伍,开展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学科竞赛和论坛等。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平台是实验教学的提升和最高层次,它包括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二课堂实验教学,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创新创业实战等,它需要充分与专业实验教学相结合,实现专业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合。(4)建设保障:队伍、管理、条件和监控四位一体

实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目标和内容,需要经济管理实验教学队伍保障、管理保障、条件保障和监控保障等。管理保障是实现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运行的前提,它包括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运行管理、实验设备管理等。实验教学队伍保障是实验教学的根本和关键,没有优秀的实验队伍,难以支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它包括队伍组成、队伍结构、队伍素质,以及队伍与实验教学平台协调、队伍的培训和提升机制等。实验条件保障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基础,没有条件保障,实验教学也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条件包括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需要的实验设备、实验软件、实验资源等。监控机制保障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它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缺少监控机制,就难以保障实验教学条件的有效利用、实验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和实验教学组织的有序进行。

第2章 经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建设

实验课程建设是实验教学建设的核心,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十年来,随着各高校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地位认识的转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效也十分显著。许多高校构建了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课程体系,部分高校打造了系列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平台,也有部分高校开始构建创新创业实训教学平台。

但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在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重点表现在内涵建设不足,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项目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革,实验教学团队需要不断打造和优化。因此,探讨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经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平台概述

2.1.1 基本概念(1)实验课程的概念

①课程的概念。“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文词根,指“跑道”(Racecourse)。学校的课程对大多数人来说体现为像跑道那样的东西,甚至有的专业教育者也认为,课程是比较标准的场地,学生在上面跑向终点(获取文凭)。那么,当你发现当前许多课程概念牢固地根植于这样的见解,即课程是所要掌握的学科内容的“跑道”,就不应当感到奇怪了。

在教育学中,“课程”是一种很难下定义且极易产生歧义的概念,如不同的观点分别认为课程是学习方案(Program of Studies)、课程是学程内容(Course Content)、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Planned Learning Experiences)、课程是预知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课程是(书面的)活动计划等。

塔巴(Taha)发现,课程的这种极其宽广的经验定义毫无作用。她觉得若把陈述目标和内容概要之外的其他方面都从课程定义中排除掉,并且抛弃那些使学习经验条理化的任何东西,就可能使研究领域过于狭窄而不能胜任现代课程研究。她认为严格区分方法和课程似乎毫无成效,但在课程编制中所涉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各方面与能划归于具体教授方法领域的那些方面之间,是需要作一些区分的。只有一些目标能由课程内容的性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来完成,其他目标则只能由学习经验的性质和组织来完成。塔巴的成功之处在于把课程所涉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各方面与教和教学领域内特有的那些方面区分开来。然而,塔巴关于课程概念的建议和重点是把目的、内容和方法这些更广泛(即更一般)的方面归属于课程的范围,而把更直接、更具体的方面归属于教和教学更为适当。

课程概念的多样性是必然的,对课程评价活动来说,最有用的定义要包括学习者已经获得的经验,不管是有计划还是无计划的。在课程的计划阶段不可能使用包含着已经获得的经验的定义,而只能是包含着预期内容和活动的定义,这样就会产生出有计划的(期望中的)经验。此外,在计划阶段,把课程概念化为活动计划的确定的书面文件似乎是合理的。关于“课程”的定义目前至少有几十种,这一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我国在研究课程中,比较倾向地认为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包括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广义讲,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其中包含了宏观课程与微观课程。微观课程的研究是指分别对各自独立的教学科目或学科的研究。宏观课程的研究是指对课程总体的研究,在高等学校可以指某一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可以指整个学校共同的课程体系。宏观课程研究所包含的内容有每门科目或教学活动在达到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科目和教育教学活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编排原则等。

②实验课程的概念。从实验教学角度探讨的实验课程本质上还是课程的一类,只不过是以实验教学这种有别于理论教学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的特殊类型的课程。同时,这类课程又具备教学范畴的实验的几个维度特征。实验教学课程主要指依据实验教学大纲规定,按照实验项目的任务,在实验室借助一定的实验教学设备、软件或场景才能开展的,为达到实验项目目的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2)实验课程建设的概念

按照有关研究理论,课程建设是指课程管理主体对各专业教学科目、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及其进程和学校教育情境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控协调过程。课程建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建设是把学科建设中所取得的已成熟的学术成果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按照接受对象的情况和人的认识规律编写成教材,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活动。

实验课程建设是指作为实验教学管理主体的部门或单位对各专业的实验科目、实验教学活动、实验室及其设备、软件等条件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协调监控的过程。(3)实验课程教学平台的概念①课程平台。课程平台在国内外研究中很难找到相应的准确概念。一些文章有课程平台的提法也仅仅是从设计一个网络课程生成系统的角度,为不能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网络课程的教师制作单门课程服务的课程平台,即具有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落脚点是为了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式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支持,使广大的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课程,满足学习者自我设计和终身学习需要的模块化、多层次、多通道的立体化课程平台,主要强调其开放性功能。②经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平台。本书探讨的实验课程教学平台作为课程平台,也应当具备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和特征,即包含平台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服务功能,但更重要之处在于:首先,实验课程平台是专门针对实验课程的,具体功能必须满足实验课程教学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本书探讨的平台是指从实验课程满足整个实验教学活动和实现实验教学目标角度的完整的系统,包含了实验教学的团队、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质量保障等诸多方面有机协调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其中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是该系统的核心。2.1.2 经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的内容

实验课程建设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整体建设工作,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建设也不例外。深入开展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对提高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建设质量、深化经管学科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探索和明确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建设的内涵,是开展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建设的基础。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是实验课程建设的先导,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以及学术水平、实验教学水平、教育理论和思想素质等。要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实验课程,首先要有具备一流的学术水平、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扎实的实验教学技能、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实验师资队伍。(2)实验教学内容建设

实验教学内容建设是实验课程建设的核心和主体,也是衡量实验课程建设质量的主要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思想的改革与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具体教学内容建设、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3)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建设是实现实验课程建设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在实验课程建设中,要紧紧围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结合专业特点、实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现代化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确保实验课程建设质量。(4)实验教学条件建设

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是实验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实验室软硬件、实验教学环境和实验教学氛围等建设。(5)实验教学管理建设

实验教学管理是课程建设的组织保证,主要包括科学、规范、系统和配套的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验教学档案资料和实验教学激励机制等内容的建设。随着实验课程建设的发展和提高,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才能科学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确保实验课程建设的内容健康发展。

本章重点对实验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2.1.3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平台建设的现状(1)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平台建设成效

近几年来,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对实验教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认识到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类型,并以国家级和省级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围绕实验课程大力推动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开展了大量的实验教学研究,使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效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了独立的实验课程,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各示范中心及部分相关高校初步建立起了与理论课程体系协调又相对独立的经济管理实验课程体系,并实施了实验课程建设和教学。第二,打造了一系列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平台。经管类专业跨学科综合实训平台成为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几年打造的实验教学平台重要内容。广东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贵州财经学院等多所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造了跨学科综合实训课程,作为毕业生毕业实习前的校内实训,对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创业教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美国已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在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指导下,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著名高校很早就设立了创业教育学院等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搭建了创业实训平台。2011年以来,以成立创业教育学院为载体的创业实训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创业实训平台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载体。(2)经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在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目前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重点表现在内涵建设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尚需长足建设。主要体现在:一是实验课程体系尚需不断完善。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但不少实验课程的设立缺乏科学论证,课程之间存在交叉重合等问题,需要对体系进行重构,整合现有实验课程。二是跨学科综合平台建设还不够深入和完善,对应的实验教学团队还不够合理。三是创新创业平台的打造目前大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建设。这些正是探讨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在。

2.2 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内容建设

2.2.1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概述(1)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的含义

宏观上讲,实验课程内容是指实验课程体系;微观上讲,实验课程内容就是某一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即每门实验课程及课程包含的实验项目的内容。实验课程体系是该专业所有实验课程及项目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逻辑关系构成的课程系统。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是从整体上建设实验课程的内容,而具体的实验课程则是具体的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内容。每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思想的改革与建设、知识内容建设、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2)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建设的意义

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办学层次以及各门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所处的地位。实验课程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课程内容及其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思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整合实验课程、完善实验项目内容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先进、合理、系统的实验课程与项目内容是实现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的关键。通过管理学实验、会计学实验、统计学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等经管类学科基础的重点打造,满足经管类专业通过实验教学对“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要求;通过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与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2.2.2 基于能力为核心的目标导向的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内容建设

课程体系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形成必须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构建也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确定实验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1)以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目标

所谓能力,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客观表现为一个人运用知识和智力顺利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本领。就专业能力而言,就是应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个体完成一切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叫一般能力,也称为通用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记忆力、操作能力等;个体从事某种专业活动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能力称为特殊能力,其特征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融通和结合。

实验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实验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学生通过实验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生通过实验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实验教学目标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学科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必须服从、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个总目标。目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众多高校公认的人才培养目标,实验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一种重要途径,而通过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确定的实验课程教学对能力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能力培养。因此,必须以能力为核心开展经济管理实验课程内容建设。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目标对落实实验教学大纲、制订实验教学计划、组织实验教学内容、明确实验教学方向、确定实验教学重点、选择实验教学方法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导向指导下,以能力为中心设计课程体系,以能力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以能力为标准建立综合教学考评体系。下面将就经管类基于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实验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讨。(2)基于能力为核心的目标导向的经济管理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站在学科和专业角度,要建设实验课程内容,首先要明确建设实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首先要建立起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再具体建设每一门课程。而课程的确立不是凭空的,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基于目标导向来设计实验课程,由人才需求确立的培养目标体系来构建实验课程体系。我们把实验课程确立(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和每门课程具体项目设计建设都视为实验课程内容建设的范畴。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应遵循能力培养目标导向原则,即以各专业培养目标(能力)需求标准为依据设计实验项目和实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如下:

①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在设计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时,首先,应该对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特别是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力)需求内容;其次,根据调研情况归纳提炼成专业培养目标(能力)标准;再次,根据培养目标(能力)标准设计实验项目;最后,将若干实验项目按照一定逻辑整合成实验课程。若干实验课程构成某一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具体流程如下:

人才需求调研→提炼能力标准→设计实验项目→整合实验课程,构建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

②实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

第一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需求调研

只有采用科学的调研方法,确定合理的调研对象,广泛开展需求调研,才能准确掌握专业人才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调研对象应当包括在校高年级本专业学生、已经毕业且在对应工作岗位的本专业学生、企事业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社会相关咨询机构等,调研的手段可以是问卷、召开座谈会、网络等媒体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重点是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培养目标(能力)的需求,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能力)重要性以及相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差异点。

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为例。该专业在构建实验教学体系过程中,项目组分别进行了行业需求调研、毕业生需求调研和在校生调研。围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到底应具备怎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对区域内的汽车、房地产、管理咨询、通信技术、物流等行业的多家企业的高管或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现代企业对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存在以下要求:一是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企业呼吁高校应重视和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二是需加强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应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公文写作的能力、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等。三是应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四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敬业精神。具体到工商管理毕业生方面,经访谈后发现,对社会的接触、对实践工作的专业领悟、对实践活动的信心和熟练程度、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等被企业普遍看重,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反馈要求归根结底都落在实践性的学习上。

在对在校生问卷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空泛,认为需要改变课程设置,增加实验实践课程,侧重运用。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所学专业知识中技能过少,而学生又缺乏对实践的体会。

对目前在校2008级和2007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程的学习体会和学习要求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学生代表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和学习体会,在肯定实验教学的作用时,仍然反映:一是缺乏技能培训,缺少管理实践能力;二是缺乏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锻炼;三是希望能够更多地走出校园,参加和融入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基于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以及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出渴盼的理解,我们认为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更应在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弥补理论教学和传统实践教学方式的不足,才能培养出具有职业经理能力的工商管理毕业生。

以上调研获取的信息都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培养目标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当然,项目组在获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同时,通过综合分析社会的广泛需求并结合学校层次、学校在专业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将学校的培养目标“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调整为“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职业经理”。即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变革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职业经理。”

第二步:构建专业培养目标体系

经过人才需求调研获取了一手的需求目标,还应当结合本专业所在高校制定的宏观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和目标,构建专业培养目标标准体系,将宏观的目标指标细分为具体的培养目标要素,确定不同培养目标的考评及观测点,形成全面支撑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体系。专业培养目标体系在形成时,既要充分分析获得的当前需求一手资料,还要注重考虑社会发展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掌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并充分体现在培养目标体系中,使制定出的专业培养目标体系具有前瞻性和可测性。

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为例。为了在夯实工商管理学生扎实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认清培养目标体系,开展对应的能力培养,从基础培养目标、核心培养目标、职业发展培养目标三个方面设计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系,体系内容见图2-1。图2-1 工商管理专业能力指标体系

第三步: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验项目体系

按照构建的专业培养目标体系,明确培养路径,针对培养目标指标或观测点,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一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明确实验项目设计目的、实验教学组织等。实验项目与培养目标明细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应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实验项目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的基本组织单元,其内容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基本内容。某个培养目标的明细指标可能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就需要设计多个项目来实现,反过来,有时一个实验项目就可以实现多个培养目标的明细指标。实验项目的学时和内容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教学组织、实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第四步:构建分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实验项目的类型特点,以及不同实验项目间知识的规律和逻辑性,构建由多个实验项目构成的一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整合为实验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实验课程学时数、不同实验课程前后顺序,专业目标培养与专业技能训练的不同,不同的技能和培养目标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存在差异。

这个步骤需要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实验教学体系确定的教学层次和阶段,将实验项目归属到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项目按照逻辑关系再整合成独立的实验课程。该体系具有一定层次性,不同阶段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整个专业的实验课程就构成了独立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最后形成的专业培养目标指标与实验课程体系对应关系见表2-1。表2-1 专业培养目标(能力)指标与实验课程体系对应表表格说明:课程类别指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学科综合、创新创业;此表内容作为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训流程图内容的直接支撑;一项能力可以对应多个实验项目,多个能力可能对应一个项目,但不同课程的实验项目不得重复。

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为例。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进一步划分为不同阶段,对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从实验教学角度对内容做了调整和具体化,形成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图,见图2-2。图2-2 基于工商管理专业能力进步的实验活动体系构建

第一阶段的专业感知实验(纳入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课)计划开在第一学期,内容包括企业参观、讲座、讨论会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初步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职业定位,从而对未来四年内要学习哪些知识,进行哪些实践活动,以及这些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有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阶段的专业认知实验计划(纳入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课)开在第三学期伊始,内容主要为企业部门角色职能认识和企业运营基本流程演练。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具体的单个专业实验课程前建立企业运营的系统框架,了解企业各专业职能在企业这个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对不同专业实验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联系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如“在见树木之前先见森林”的感觉,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为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的专业深化实验环节和第四阶段的专业综合实验环节分别由一些实验课程组成。目的分别在于让学生初步掌握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管理技能,以及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利用能力。

经过项目组按照上述步骤对工商管理专业能力体系所做的研究和对实验课程体系的思考,基于能力标准的实验项目及相应课程的形成如表2-2、表2-3、表2-4、表2-5所示:表2-2 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能力指标及相应的实验课程表2-3 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能力指标及相应的实验课程表2-4 工商管理专业职业发展能力指标及相应的实验课程表2-5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进步指标体系及对应的实验课或实验环节

最后形成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协调又相对独立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见图2-3:图2-3 工商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图(3)基于目标导向的经济管理实验项目设计

实验项目是承载实验教学具体内容和规定实验教学方法而独立开设的教学实施基本单元。其中教师是组织、指导者和实验项目设计成员之一,学生实施实验操作,实验室是教学场所(平台),是软件、硬件的教学环境。实验项目设计包括实验项目名称设计和实验项目内容设计。实验项目内容设计包括实验项目类型、实验项目学时、实验项目性质、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等。

经过基于目标导向的经济管理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某个专业设置哪些实验课程和项目、实验课程之间以及实验课程内部的实验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都十分清楚。但是每个实验项目建设什么内容,如何建设实验项目的内容,需要根据项目要实现的培养目标进行专门探讨和研究。下面将就实验项目设计原则、设计组织、实验项目类型等进行探讨。

①实验项目设计的工作组织

领导重视、观念更新是有效组织实验项目建设的前提。领导重视、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明确思路是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工作建设和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建设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高质量的实验项目内容的根本保证。

学校、相关部门、学院的相关领导、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并组织专门的人员和给予专门的资金支持组织开展实验项目的建设工作。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发展历史还不长,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与项目设立以及实验项目内容都还存在不科学、不合理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应大力加强建设,实验教学的开展及其效果应作为实验项目建设完善的重要依据。

教研室(或系)是实验项目建设的基层组织。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有责任组织相关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实验课程体系开展实验项目具体设计工作,包括实验项目设计团队构建、实验项目具体内容设计、实验项目教学实施所需的实验方法确定、实验项目教学所需的条件和手段的设计等。

②实验项目设计团队构建

实验项目设计团队作为实验项目内容的设计者,只有设计出与人才需求目标相匹配的实验内容,才能保证实验教学实施者在教学中达到既定培养目标。因此,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项目设计团队是实验项目设计的关键。团队必须包含直接开展实验教学的教师、专业层面的教研室和站在学科前沿的专家、处于实践前沿的企事业及研究机构资深人士,并在组织者统一协调下,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才可能设计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合理、先进、适用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设计团队组成及角色任务如表2-6所示。表2-6 实验项目设计团队及角色

③实验项目设计的原则

创新性原则。实验项目的创新就其内容本身属于教学内容的创新,但实验项目的实施又会涉及和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学内容的创新体现在通过实验项目的开展掌握新知识、训练新技能和新业务,掌握新方法、启发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在如何探索和选择合适的实验教学方法来实施实验项目的内容,能够使实验教学效果更好;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虚拟实验技术、互动平台、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平台等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系统性原则。经济管理实验项目设计是整体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整个经济管理学科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实验项目设计不应该局限于某门课程,而应该首先站在专业高度,进而站在学科高度去构建、规划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实验教学体系来具体设置实验项目。同时,实验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协调又相对独立的体系,二者共同构成了专业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要充分考虑与理论教学的有机协调。

多样性原则。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对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在实验内容确定后,教师应尽可能设计出不同性质的实验项目,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需要。有的实验项目既可以设计成演示性实验,也可以设计成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甚至探索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避免单一形式的实验项目一灌到底。

层次性原则。按照实验教学项目的性质与地位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培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实验项目和培训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实验项目两大类。一般情况下,单纯的操作性、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等项目,由于实验内容的单一性和基础性而适合在大学低年级开设;设计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由于需要相对复杂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知识而适合在大学高年级开设;模拟性、实战型实验可根据实验项目内容的难易度和复杂度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

差异性原则。经管类实验与理工科实验有着明显的差异。理工科实验不管是基础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大多数情况下实验条件可以预先设定和控制,实验过程中学生个人主观意识不需要参与实验,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而经管类实验相反,如由于经济现象的制约因素往往很多,设计实验时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把所有影响因素都考虑到,即实验条件难以全面精确控制,学生个人的主观判断和努力,往往成为实验的影响条件,而这种主观性意味着实验条件的多变性,会导致经管类实验结果往往与学生主观参与程度直接相关。因此,在实验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根据不同项目类型需要灵活设置实验控制条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④实验项目设计流程

实验项目是实验项目设计团队集体的智慧和共识。项目设计团队通过实验项目需求调研,依据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确定教学体系中哪些环节需要设置实验,从课程、专业、学科角度从不同层次提出并论证实验项目,从而建立起实验项目体系,再根据实验项目归属的实验课程及其在实验课程体系中的层次,具体设计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设计流程见图2-4。图2-4 实验项目设计流程图

⑤实验项目设计要素

实验项目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类型、实验项目层次、实验目标、实验任务、实验平台、实验数据、实验规程与方法等方面。具体内容为:

一是实验项目名称设计。实验项目名称已经在构建实验课程体系过程中的构建实验项目体系环节就已经设计好了。一方面,实验项目的名称要能反映实验的主要内容以及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哪些基础实验能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设计实验项目名称时,要尽量避免软件名称出现在实验项目名称中,因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软件更新换代是很频繁的。

二是实验项目层次确定。按照项目培养的逻辑顺序划分层次。大多数学校都从宏观上构建了实验教学体系框架,如重庆工商大学构建的“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规定每个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由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和创新与创业模拟构成的较为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不同高校具体构建的宏观实验教学体系框架不尽相同)。实验项目的设计需要归属到对应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某个层次上,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后续的内容设计是有区别的。到底需要归属到哪个层次是根据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标准明细中指标的逻辑顺序确定的。如管理基础方面的培养目标对应的实验项目就应该归属到学科基础层次。如果只是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培养的如战略管理方面的目标对应的项目就应该归属到专业基础或者专业综合层次。

三是实验项目类型确定。无论是按学科把实验教学单独设课、还是按专业方向独立设课,也不管属于实验项目体系的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综合还是学科综合层次,都应该根据实验项目内容及要实现的培养目标特点、要求统一划分项目类型。对实验项目类型作合理的划分,有助于针对不同的实验类型,采取对应的实验教学方法,达到更加理想的实验效果。实验项目依据其难易程度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不同作用,一般可以划分为基本型实验(一般指演示型、验证型、基本的操作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研究探索型实验、创新研究型实验五类。具体如下:

基础型实验项目。基础型实验是检验课程中某单一理论或者原理的实验,或基本实验方法、或基本技术操作的基础认知性的实验。通过这类实验训练,要求学生了解、理解和应用实验对应的某个概念、基本原理或者知识点,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认知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均属于基础性实验。

综合型实验项目。综合型实验是由多项实验任务组成,经过系列的实施程序,最终得到某种结果的实验。这类实验具有多重知识交融的特征,要求综合运用实验者的头脑,采取综合的方法解决综合的问题,而这种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形成正是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综合实验的内涵应该包括实验内容的综合、实验方法的综合、实验手段的综合。其中,实验内容的综合可以是学科内一门或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综合。通过知识、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训练与培养。这类实验具有实验内容的复合性和实验方法的多元性。

设计型实验项目。设计型实验就是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为核心目的的教学实验。设计型实验的最大特点是以一个非常明晰的、需要解决的设计问题作为起点,在教师指导下或自主进行技术性、经济性、可行性设计,并进行制作、测试与验证等,以解决该问题,出品相应成果作为终点。设计性实验所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如何进行设计的基本思路、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设计型实验可以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也可以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生独立完成从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和步骤(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选择仪器设备(或自行设计、制作)并实际操作运行,以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类实验具有实验方法的灵活性和实验过程的多样性。

研究探索型实验项目。研究探索型实验是实验室设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研究性教学实验项目。这类教学实验项目的内容包括新理论的研究、实验方法与技术的革新、仪器设备的改进、大型软件的开发或二次开发等,一般是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是从科研项目分离出来的子项目。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参与研究探索实验重在研究过程,通过研究、探索、思考达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强化训练,在研究过程中实现创新。研究探索型实验也是学生早期参加科学研究,教学科研早期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类实验具有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和实验方法、手段的创新性。

创新型实验项目。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以前,不同高校对创新性实验内涵的理解不尽一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级直接面向大学生、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协作性和学科性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的兴趣,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素质。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优秀成果培育的沃土、学生成才的催化剂。因此创新性实验项目是大学生自主提出的科研训练项目,训练的主体是大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报告等工作,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创新性实验的训练,使大学生这种可贵的品质保持下去,鼓励学生持续性地把发现深究下去,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这类实验具有实验内容的自主性、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实验方法与手段的探索性。

四是实验目标。实验目标是学生通过实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如认知事物、培养情操或是掌握某种动作技能。实验目的是实验课程目标的一部分,应服从于人才培养方案,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者的实验任务。在现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同时涉及两个甚至三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包括认知领域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和情感领域目标,实验教学同样如此。

认知领域目标是实验教学目标最广泛的领域。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见表2-7。表2-7 认知领域的实验目的

实验教学动作技能领域目标,依据辛普森等1972年的分类,将动作技能领域的实验教学目标分成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行为、适应和创新七级,见表2-8。表2-8 动作领域的实验目的

情感领域目标。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情感学习既与形成或改变态度、提高鉴赏能力、更新价值观念等方面有关,也影响认知的发展和动作技能的形成。克拉斯伍等人1964年依照价值内化程度,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划分成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复杂的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级,见表2-9。

五是实验任务。规定一个实验项目从最初的准备到实验结果的形成过程中,实验者所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根据实验任务确定实验所需的条件,我们把实验所需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统称为实验平台,也就是说实验者借助实验平台完成实验任务。实验任务决定实验项目的规模、学时等属性。

实验任务(或事项)是实验者的工作事项。对应于实验目的,实验任务是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者需要做哪些具体事项,也就是实验要求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实验任务有别于实验目的,前者是工作安排及实验者做实验要取得的实验结果;后者是实验者完成实验在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方面取得预期的效果,见表2-10。表2-9 情感领域的实验目的表2-10 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实验任务

六是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可以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硬件环境一般是指计算机终端或网络环境,是一种通用的条件。实验平台重点讨论实验室软件环境,一个软件系统支持多个实验项目,因此要在实验项目中规划使用软件的哪些功能,以及这些功能涉及的理论或模型。实验任务和实验需要的软件功能模块大小界定了实验项目规模。经济管理类实验项目的实验平台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工具软件、应用系统、仿真模拟。

工具软件是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收集、处理、分析经济管理活动产生的数据的常用软件,也是学生辅助学习其他课程或从业后必须掌握的实用工具(如EXCEL、SPSS、SAS、EViews、Stata)和常用的财务软件、金融分析软件、通用管理软件、检索工具等。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需要熟练、深入掌握这些软件各种功能的使用,并且能够应用它们解决专业问题,包括简单的功能应用和较复杂的模型设计等。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利用这些工具软件完成其他课程作业、毕业论文和设计,或者进行科研活动、实践活动等;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这些工具软件的使用是他们的基本工作技能。

应用系统是指企业、政府或行业组织实际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或专用业务处理系统(软件),如ERP系统、电子政务系统、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税务稽查系统等。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在系统原理、流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训练,掌握应用系统功能使用和应用原理或对应用系统和业务进行分析设计,完成学校教育与实际应用的对接。学生毕业后,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些系统。

仿真模拟是指遵循相似原理(几何、环境及性能相似),用模型代替实际系统进行试验和研究。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仿真模型是指采用情境设计或模拟软件模拟(或仿真)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以及工作情景等,让实验者在模拟环境或情境中运用知识能力进行企业经营、组织管理等,从而达到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的目的。如企业经营决策电子沙盘、企业经营决策物理沙盘、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等都属于仿真模拟。

七是实验数据。实验数据一般为宏观或微观经济管理数据。经济管理类实验应当是针对具体经济管理类专业业务展开的。实验设计者应根据实验者的业务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经济管理实验数据(包含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实验数据应该与前三要素(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和实验平台)相匹配。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过程是实验者按照一定的规程和步骤在实验平台上对数据(业务)进行操作,完成实验任务,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实验数据是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理、操作、设计或分析的对象。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表现为初始数据、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我们假设实验前实验平台是空白的,实验过程中把实验数据加载到实验平台上,没有实验数据不能进行实验活动,实验室或实验平台只起到一种展示作用。

八是实验规程与方法。实验过程是实验者按照一定的规程和方法在实验平台上对实验数据进行操作,完成实验任务,从而达到实验目的。规程方法包括实验前的一系列准备、实验中遵循的实验规则和实验步骤、实验后对实验结果的表示和分析。

实验规程是指进行实验的步骤、方法、流程或规则等。实验类型不同,实验规程差异较大。验证性实验(如基于工具软件的验证性实验)一般具有较为严格的步骤和方法,而研究性实验(基于仿真模拟的研究性实验)的规程有较大的差异,很难严格界定。实验规程一般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实验前准备,解决实验任务、实验平台、实验数据三者一致性问题;二是实验中的步骤和方法,阶段性完成实验任务所规定的实验工作;三是实验后结果处理,按步骤完成实验后,要比对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和任务,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

⑥实验项目内容来源挖掘

以前,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不少高校开设的实验项目中,多数实验项目是以演示、验证及基本操作训练为主,其实验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实验教学的深入发展,实验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等外界衔接越来越密切,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地转化成实验项目进行教学研究,这充分体现出实验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目前,经管类实验项目典型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教师科研项目中挖掘实验项目,实现科研与专业实

践能力培养的结合。将实验教师所承担的纵向科研课题及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问题的横向课题与实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科研项目研究加强对实验项目的更新和强化学生专业能力训练。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实验教师申请的科研课题分解成多个实验项目;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多个实验项目。二是从校企合作项目中挖掘实验项目,实现校企合作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机制,将实验项目建设与企业业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如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共建实验中心、共建企业员工培训基地等。还有高校将承接的企业外包项目内容转化为实验项目,不仅能组织实验教师从事应用性课题研究和承接企业外包业务,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企业实训项目,做到经济效益与教学效益双丰收。三是从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挖掘实验项目,实现实验教学与创业教育的结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是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该项目由学生自主设计、自行实施,把它转变成适合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加强创新创业意识,而且能够从中得到很多经验。如创业实训公司经营转化来的创业计划书等实验项目。四是从各种竞赛型项目中挖掘实验项目,实现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如: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项目、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项目、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性的比赛项目。竞赛型的比赛项目转化成教学型实验项目后,它也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2.2.3 实验教学案例库和实验数据库建设(1)实验教学案例和实验数据的基本概念

①实验教学案例库

实验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供实验教学使用的事件。一个实验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用于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实验教学案例是事件,实验教学案例是对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二是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三是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实验教学案例库则是指系列实验教学案例的集合。某门实验课程案例库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实验案例。

②实验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本意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50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是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

实验数据库包括上述含义的数据库,如用于教学和研究的各种期刊数据库、财金数据库(如国泰安数据库)、管理方面的数据库、各种统计数据库(如各种年鉴)等。但本书讨论的实验数据库有更广的范围,它指按照实验教学所需进行组织整理和管理的各种实验所需数据的集合。(2)实验教学案例库和实验数据库建设

实验教学案例库和实验数据库作为实验教学开展的重要支撑材料,其建设具有共通性。基本流程为:

明确实验案例(实验数据)建设的目的→制订建设计划→开展实验案例(实验数据)调研→收集实验案例(实验数据)素材→整理素材,编写实验案例(或按照实验要求整理数据)→实验教学试用→对实验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对实验案例(实验数据)进行完善。

实验案例(实验数据)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建设计划,包括如何开展调研、时间进度、建设团队、数据或案例获取途径、调研目标对象等方面;调研和收集素材就是要直接接触调研对象,根据建设目的获取一手的素材,如直接深入企业、网络调查收集、开展问卷等方式;整理素材,编写案例(组织实验数据)就是将一手的原始材料按照真实性、典型性原则,根据案例(数据)要求进行格式化;实验教学试用是对实验案例(数据)建设结果进行检验的过程,通过实验能够发现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完善则是解决通过实验发现的问题,形成成熟的实验案例(数据)的过程。

作为实验教学案例和实验数据,其内容建设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真实性。案例材料和数据可从实践中调研取得,也可从已经存在的文献资料中取得。加工类案例或整理后的数据要明确标明原案例的出处,以保证素材的真实性,案例内容不能虚构。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实验”可选择一个实际公司某个年度的实际的财务报表,但可在某些细节上作适当修改。二是客观性。案例的编写要保持客观性,应把分析的机会留给学生。案例中应避免出现主观结论性、倾向性的内容。三是现实性。现实性考查的是案例内容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技术背景等现实相吻合的程度,要求案例具备现实指导意义。四是时效性。入选案例和数据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为满足案例发生背景与现实相吻合的要求,应考虑选择近期的案例,入选的案例应能够适用的时间长一些。五是典型性。要求根据教学目的筛选和整理案例,使其在反映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点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而不是特殊情况下的个别事件。六是争议性。特别是管理类实验案例,内容要保持本身具有的争议性,具有结论的不确定性,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体会和思考,能够引发学生的研讨和争论。案例具备的争议性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参与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以模拟者的方式分析、体会、交流、尝试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七是恰当的技术处理。实验案例的编写要求繁简适度,通过适当加工,例如在管理案例中,应保留主要人物、情节、矛盾、直接影响因素从细,其余简化。

2.3 经济管理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3.1 实验教学方法概述

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是实现实验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在实验课程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积极探索现代化实验教学方法,促进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提高。(1)实验教学方法概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二是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法)两大方面,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三是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外,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

实验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实验教学目标(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完成共同的实验教学任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实验方式与采用的实验手段的总称。(2)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各种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将它们归属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由于不同教育研究者分类依据不同,对教学方法的分类也就完全不同。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依据人的活动的认识,把教学划分为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三大类。美国教育学约翰·A·拉斯卡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将教学方法划分为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和强化方法四类。威斯顿和格兰顿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教师中心的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个体化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四大类。

李秉德教授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教学方法分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五类。黄甫全教授按照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将教学方法分为原理性教学方法、技术性教学方法和操作性教学方法。

由于教学方法分类是基于所有教学模式和方式的,而实验教学是特定的实验教学模式,故实验教学方法的具体类型都只是某种分类模式下的一部分。(3)教学方法的内涵

不管哪种教学方法分类,其内在本质特点都是相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和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所有教学方法都具有的共性是: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2.3.2 典型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方法

由于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以上无论哪种教学方法分类,实验教学都只是采用其中的某一部分方法,对于某个实验项目,具体讨论采用哪种实验方法分类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要求,采用与之适应的具体方法。由于经济管理类学科涉及的实验项目类型广泛,既有基本理论与知识的验证类型,也有设计类型、研究型和探索研究类型以及实训类型的实验项目,因此,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法也是十分丰富的。目前经管类实验教学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模拟仿真教学法、实战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1)模拟仿真教学法

通过仿真模拟,构建实验内容所需的逼真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推演式模拟,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与具体决策程序导致的可能性;采用现场模拟,使用模拟设备,使参加实训的学生感受企业经营场景的完整运作过程。如《SCM模式下物流与商务综合实训》实验课程,从供应链管理(SCM)思想出发,重点围绕供应链管理中物流与商务活动,通过任务引领,运用角色扮演等方式,多角色、全过程仿真模拟供应商、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电子商务公司、零售企业、国际贸易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业流程与管理决策,综合训练学生物流与商务经营管理意识与业务技能。(2)实战教学法

实战教学法就是通过学生参与或独立开展完全真实的社会企业或行业业务,在业务开展中使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关综合素质得到锻炼的方法。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创造条件,让每个经管类学院独立设立创业实训公司,由学生组建经营团队,结合专业知识开展专业相关业务经营,老师适当给予指导。通过实际的企业经营,团队成员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同时还在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开展了实战,如会计咨询公司开展的会计实战、调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