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二战史(套装共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15:14:14

点击下载

作者:肖石忠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看得见的二战史(套装共2册)

看得见的二战史(套装共2册)试读:

看得见的二战史(上)

前言 二战胜利70周年再回首

那是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人类经历了一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北非,从大西洋到太平洋,61个国家、17亿人被拉入了战争的泥沼,5000余万人化作亡魂,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这是人类数千年文明所遭遇的空前劫难。

回望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一切都要从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说起。和约并未能真正给世界带来和平,却为日后更大规模的战争埋下了罪恶的种子。战后的德国国内充满了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当1929年全球爆发经济危机时,德国更是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德国国防军下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出任德国总理后,立即着手重整德国战争机器,染指苏台德、闪击波兰,而奉行绥靖政策的英、法等国则站在一旁持观望态度。直到德国将炸弹投放在英、法的国土上,一场正义与邪恶、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较量全面开始了。希特勒的野心极度膨胀,他要成为欧洲霸主。他信奉克劳塞维茨的名言:“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在他的授意下,纳粹将领戈林、邓尼茨、古德里安、隆美尔等人将战场从欧洲拓展到了大西洋、太平洋甚至遥远的非洲。此时的日本也正用铁蹄蹂躏着东南亚,军国主义头目东条英机等犯下了触目惊心的反人类罪行。在反法西斯阵营中,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联袂出手,以超凡的军事才华和政治智慧与纳粹分子进行较量,从轰炸东京、攻克柏林,到最终将纳粹分子送上审判台。

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一群人类历史上最可恶的侵略分子用苍白的狡辩为自己开脱罪责,但在铮铮铁证面前,战犯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人类终于重新拥抱了和平,无数在战火中殒命的灵魂得以安息。记住战争之痛,是为了让战争从此远走,不再回头。淞沪会战中,难民聚集的上海南火车站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一个孩童坐在地上号啕大哭。他浑身都是污渍,小小的身影在一片废墟中显得尤为无助和恐惧。美籍华裔摄影师王小亭在火光和爆炸声中拍下了这张令人揪心的照片,随后登上了美国《生活》杂志封面。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美日为争夺布干维尔岛进行的一次海战。布干维尔岛位于所罗门群岛最北部,是这个群岛中最大的海岛。盟军要夺得布干维尔岛,目的是想在该岛修建轰炸机和战斗机机场,以便对腊包尔实施持续不断的空袭。1943年11月1日,美军在该岛西岸的奥古斯塔皇后湾强行登陆。这张照片记录下了当时的战争情景:

第一章 山雨来欲风满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在巴黎和会上利益分配不均,各个战胜国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为二十多年后大战再起埋下了祸根。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这三个国家则在这段时间里臭味相投,越走越近,并最终结为邪恶轴心,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公元1919年

人物:劳合·乔治 克里孟梭 威尔逊 地点:法国凡尔赛宫 关键词:《凡尔赛和约》

在凡尔赛播下的战争种子

《凡尔赛和约》的签署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签署这份和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战败国德国,然而这种削弱只是暂时性的,正是这份和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播下了战争的种子。20年后,随着德国再次崛起,战争的阴云又一次笼罩在欧洲上空。聚会巴黎

作为对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惩罚,潘多拉是宙斯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由火神用黏土做成。宙斯将装有所有邪恶、灾难和痛苦的魔盒交给潘多拉,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了盒子,从而让人世间变得不再太平。战争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开启,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波及全球的战争,敌我双方分别是同盟国和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和塞尔维亚等组成了协约国,共同对抗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主要战场都是在欧洲。在接下来的4年中,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国家把自己全部的人力、财力和科学技术都投入战争之中,双方打得难分难解。直到1918年夏天,美军的参战终于让胜利的天平向协约国倾斜,德国则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窘境。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投降。11月11日,匆匆上台的德国新政府只好和协约国签订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军交出了他们全部的重炮、飞机和军舰,从占领的法国、比利时领土上撤退,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1918年11月11日,加拿大多伦多市内的弗雷泽一家正在阅读当日报纸的头条——德国与协约国签署停战协议。四位与会国首脑《凡尔赛和约》签订期间,与会的四国首脑在一家旅馆门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意大利总理维托里奥·奥兰多、法国总理乔治·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这场战争实在太残酷了,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被卷入了这场灾难之中。比如英国,尽管他们的损失要比法国人少得多,可还是有90万英国人变成了战场上的炮灰,22万人成了残疾,军费的支出多达100亿英镑。战前英国原本是美国的债权国,战后倒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现在战争结束了,英、法、美等国都想着怎么从德国人手里获得更多的赔偿。于是,在1919年,战争中的战胜者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讨论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如何“分赃”。

当时参加大会的有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中国等27个独立的国家,以及英属自治领地。出席大会的各国代表共有1000多人,包括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为了更好地操控大会,英、美、法三国把与会的国家分成了三六九等,其中英、法、美、意、日五大国是“一等公民”,它们能参加全部会议;而中国、希腊、比利时这些对德国宣战的国家被划成了“二等公民”,只能参加和自己有关的会议;剩下的“三等”“四等”的国家只能参加全体大会,享有的也只是举手同意的权利。

英、法、美三国各怀心思,法国人想要收回普法战争中失去的洛林和阿尔萨斯,还要肢解德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表示他一生所有的恨都给了德国,法国总统普恩加莱更是宣称德国“生于不义,理当死于耻辱”。美国总1919年6月28日,各国首脑步入会议现场,统威尔逊的心思却不在惩罚德国接下来,他们将要签署一份影响世界未来十上,他想建立一个国际联盟,让余年格局的条约。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想法最复杂,他打算在欧洲大陆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不让德国的削弱成就法国的崛起,同时他又牢牢盯着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三位大人物本着自己国家的利益,展开了一场马拉松般的“辩论大赛”,一会儿是英法联合反对成立国际联盟,气得威尔逊要退出和会;一会儿是英美联手制止法国过分地削弱德国,克里孟梭摔门而出。律师出身的劳合·乔治时而拉着法国一起对付美国,时而同美国结成联盟压制法国,为英国捞取了大量的好处。《凡尔赛和约》签订当天,凡尔赛宫外人潮涌动。条约的内容引起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各国、各界对此反应不一。比如,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德曼说:“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延伸阅读顾维钧的1919看过电影《我的1919》的人,对顾维钧这个名字就不会陌生。他是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两大代表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外交家。1918年冬天,顾维钧奉命和外长陆征祥等人来到巴黎,作为中国的代表参加即将开幕的巴黎和会。正当中国代表准备在和会上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提案时,日本代表牧野男爵抢先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1919年1月28日下午,时年32岁的顾维钧代表中国在和会上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发言,从历史、国际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他的发言结束后,无论是克里孟梭还是威尔逊,都在私下里称赞顾维钧是位合格的外交官。可几个大国最终还是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屈辱的和约。面对强加的耻辱条约,顾维钧决定拒签条约,表明中国的立场。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最后签字

经过3个多月的争吵,劳合·乔治、威尔逊和克里孟梭总算商定了对德和约的内容,虽然他们对这份充满妥协的和约都不满意。1919年5月7日,在凡尔赛宫的会议厅,一脸严肃的克里孟梭将和约草案交付给了德国代表团,这位有“老虎”之称的总理以胜利者的姿态对德国人说:“先生们,你们向我们请求和平,这就是我们愿意给予你们的和平。”

仔细看完了这份共分15部分、440条的和约,德国代表们差点气晕过去。根据该和约的规定,德国将失去1/8的国土、1/10的人口和300万平方千米的全部殖民地,并承担10亿英镑的战争赔款。同时,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解散德军总参谋部,陆军总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舰只总数不得超过36艘,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艇,不得建立空军,不得建立军校,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坦克和重炮等进攻性武器,拆除德国在西线的军事工事,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德国不得在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设防。德属非洲的殖民地由英、法两国瓜分,德属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则由英、日两国瓜分。

这样苛刻的条约谁敢签字啊?德国代表一方面向国内汇报,一方面请求对和约进行修改,但劳合·乔治、威尔逊和克里孟梭咬定条约不放松,明确表示德国人不能进行任何争辩,要么签字,要么继续战争。最终,德国政府选择了屈服。

1919年6月28日上午,以劳合·乔治、威尔逊和克里孟梭为代表的重要人物一个接一个地走进凡尔赛宫的会议大厅。下午3点,德国代表被请了进来,德国外长米勒和司法部长贝尔用颤抖的手分别在条约上签了字。消息很快从凡尔赛宫传向了世界,礼炮的轰鸣声在巴黎响起。接下来,协约国又和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同盟国的“干将”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埋下祸根《凡尔赛和约》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战胜国的要求,但在德国国内却被称作“耻辱的和约”,由此埋下了引发日后更大规模战争的种子。即使在战胜国内部,由于分赃不均,意大利等国对英、法两国感到非常不满,认为受到了欺骗,从此怀恨在心。战争这个潘多拉魔盒在短暂关闭之后将会被再次开启,人类即将面临一场更加惨烈的战争浩劫。难怪法国福煦元帅在《凡尔赛和约》签署之后这样说:“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战而已。”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宫中的镜厅,各与会国代表依次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凡尔赛宫中的大特里亚农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代表协约国向德国代表团宣读最终商定的条款。

战后的德国虽然背上了沉重的战争债务,但由于英、法、美等国在对待德国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而使德国获益不少。英国出于保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考虑,并不希望德国就此一蹶不振而让法国在欧洲大陆称霸。而且此时共产党已在俄国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英国十分担心它会在欧洲蔓延,而让德国保持强大则是阻隔其向西发展的有效手段。法国则与英国的想法相反,时刻都在想方设法置德国于死地,如此才能安享欧洲霸主的地位。另外,一战中最大的赢家美国出于开拓欧洲市场尤其是德国市场的考虑,非常慷慨地给予德国巨额贷款,同时加大了对德投资的力度。就这样,德国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不仅逐步减少了战争赔款的支付,还获得了大量英镑、美元的投资,国力开始迅速恢复,战争机器不断获得增强。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德国国防军下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1923年

人物:希特勒 地点:德国慕尼黑 关键词:纳粹党 暴动

啤酒馆暴动

在魏玛共和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时候,一个名为德国工人党的团体在巴伐利亚地区成立了。这个团体被一个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人赋予了一个可怕的名字——“纳粹党”(Nazi,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缩写,汉语音译为“纳粹”,即民族社会主义),那面红底白色圆心上镶嵌着黑色“卐”字的旗帜也就此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1923年,在巴伐利亚的首府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中,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策划了一场巨大的阴谋。恶魔粉墨登场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生于德国和奥地利接壤的边境城市布劳瑙,14岁丧父,年轻时一心学画,在用完了父亲留下的遗产后开始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穷困潦倒的希特勒在朋友的帮助下搬入了一所单身汉公寓,靠卖画维持生计。此时的希特勒已经不甘心当一个画家,他把公寓变成了一个政治活动中心,和失意的房客们谈论政治,鼓吹极端国家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反犹主战争狂人希特勒义的思想。这时的希特勒已经形他是一个脑子里充满扩张与集权理念的大独裁者。他曾说:“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成了他的“人生观”,也就是结果: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走过去,要“雅利安种族天生高贵,而犹太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走过去。”种族天生低贱”。

1913年,希特勒怀着对大德意志民族的狂热情绪移居慕尼黑。1914年,一战爆发,希特勒喜不自禁,立即上书巴伐利亚国王,恳求加入巴伐利亚军队。8月4日,希特勒获准作为志愿兵加入巴伐利亚步兵师,成了一名传令兵。不久,希特勒因功晋升为下士,还获得过两枚奖章。在后来的战斗中,希特勒两次负伤,第一次是被子弹击中腿部,第二次则是受到英军的毒气攻击,造成双眼暂时失明。1918年,德国战败投降时,希特勒正在医院里治疗眼睛。当时这位满怀大德意志梦想的士兵失声痛哭,觉得自己所有的“牺牲”和“努力”都白费了,德国遭到了“出卖和凌辱”。一战结束后,年满三十的希特勒被陆军部看中,进入陆军政治部新闻局工作。1919年9月的一天,希特勒被陆军政治部派往慕尼黑调查一个名为“德国工人党”的政治团体。正是这次调查改变了希特勒的人生轨迹。这位落魄的画家、失意的士兵在会场上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的演讲才能,把一位鼓吹将巴伐利亚从德国分裂出去的教授骂得狗血喷头。会议结束后,德国工人党的负责人将一份入党宣传册递给了希特勒。经过几天的思考,希特勒决定加入德国工人党,他的原话是“这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个决定”。就这样,希特勒成了该党的第55名党员和主席团的第7名委员。纳粹党成立

加入德国工人党后,希特勒感觉打开了一扇命运的大门,决定用自己的政治理念“改造”工人党。1920年,工人党召开了46次大型集会,希特勒在其中的31次集会上发表演说,用戏剧性的表情、煽动性的排比语句、激昂的情绪、夸张的肢体语言使很多德国人在“热情”中丧失了理智。由于在发展党员方面表现突出,希特勒在工人党内的地位急速上升,很快被主席团任命为宣传部长。1920年2月,希特勒和工人党主席安东·德莱克斯勒等人共同制定了工人党的纲领性文件《二十五点纲领》。为了赢得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希特勒举起了“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杆大旗,德国工人党也正式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也就是后来的纳粹党。希特勒本人在巴伐利亚地区声名大噪,成为当地有名的政治人物。啤酒馆外的聚会希特勒和他的党徒们在啤酒馆外集合,站在他左边的是被称为纳粹党“思想领袖”的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右边则是他当时的助手弗里德里希·韦伯。这次暴动虽然以失败告终,却提高了希特勒的知名度。

1920年3月,希特勒被解除军职,他开始将全部精力投入纳粹党的“建设”中。自诩艺术细胞出众的他为纳粹党设计了“卐”字旗,这个旗帜在1935年之后成为纳粹德国的党旗。有了纲领,有了旗帜,希特勒还不满足,又唆使纳粹党买下一家濒临破产的报纸——《人民观察家报》,还组织一大批退伍军人成立了名为“冲锋队”的打手组织。就这样,纳粹党开始从地区性政党向国家性政党发展,党员数量从数十人猛增到数千人,纳粹党后来的主要头目鲁道夫·赫斯、赫尔曼·戈林等人都是在这一时期加入的。1921年7月,在纳粹党内大会上,希特勒被推选为主席。大权在握后,希特勒修改党章,撤销委员会,废除选举制,纳粹党的各级领导不再由成员选举,而是由领袖,也就是希特勒自己任命。不久,希特勒自任为纳粹党的元首,纳粹党成为他个人意志的产物。延伸阅读《我的奋斗》《我的奋斗》一书是由希特勒口述、自愿追随希特勒入狱的莫里斯和赫斯记录而成的,原名为《四年半来对流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后出版时改为《我的奋斗》。全书共27章40余万字,分上下两卷。希特勒在书中竭力宣扬反动的沙文主义、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他以“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等口号迷惑群众,鼓动德国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书中还提出了吞并奥地利,将苏联从欧洲国家的名单中“划掉”,与“不共戴天的死敌”法国算账,为德国未来的侵略战略描绘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这本书在1925年刚出版时只售出了不到1万册,而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它已经发行了数百万册,成为法西斯德国内外政策的纲领,给世界人民带来一场空前的灾难。鲁尔危机

1923年1月,因为魏玛共和国无力支付当年的战争赔款,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开进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一场危机出现了。原本就因为《凡尔赛和约》而感到屈辱的德国人更加愤怒,鲁尔工业区的工人举行了大罢工,德国经济彻底停摆了。在此后短短8个月里,德国的失业工人从100万猛增到500万,通货膨胀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马克彻底变成了孩子们堆积木的玩具。饥饿的人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魏玛共和国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对于老百姓来说,鲁尔危机是千年不遇的劫难;而对于野心家来说,鲁尔危机却是千年不遇的“良机”。

一直在暗处坐看时局变幻的希特勒对这样的局面欣喜若狂,他觉得这是纳粹党进入历史舞台的时刻了。按照希特勒的计划,依靠纳粹党在巴伐利亚地区的数万党员先控制慕尼黑,然后再进军柏林,那么德国的天下便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为了壮大政变的声势,希特勒决定挟持巴伐利亚地区的军政头目和自己一起动手。啤酒馆的枪声

1923年11月8日晚,巴伐利亚的行政长官冯·卡尔、驻军司令冯·洛索夫少将和地区警察局长冯·泽赛尔上校都来到了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劳凯勒啤酒馆,出席在这里举行的一个集会。得知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决定当晚动手。当天晚上8点多,正当卡尔先生在啤酒馆中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时,希特勒率领着他的冲锋队冲进了啤酒馆,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凶神恶煞的冲锋队已经在门口架起了机关枪,命令整个啤酒馆只许进不许出。然后,一脸兴奋的希特勒在戈林、赫斯等人的簇拥下登上了讲台。希特勒用兴奋到发颤的声音吼道:“全国性的革命已经开始了!巴伐利亚政府和全国政府已经被推翻,国防军驻地和警察局已经被我们占领,军队和警察正在“卐”字旗的指挥下前进。”这番讲话掺了太多的水分,冲锋队只是占领了当地的陆军司令部,火车站、电报局和政府大厦这些重要机关还在地方政府的掌握之中。可慌乱中的人们没有时间辨别真伪,眼睁睁地看着三位政府高官被希特勒带进了隔壁的房间。

三位心惊胆战的高官刚一进入房间,希特勒就要求他们“入伙”。可不论是利诱还是威胁,三位政客就是不肯加入希特勒的“临时政府”。被逼无奈的希特勒只好请来了德国军界的重量级人物鲁登道夫来当说客。随即,卡尔等人表示愿意和希特勒合作。就在希特勒以为大事已成的时候,三位政客却从啤酒馆溜走了,他们不但宣称被迫发表的声明一概无效,还调集了当地驻军《我的奋斗》以希特勒的肖像为封面,全书准备镇压纳粹党。充满了民族主义狂热、对犹太人的仇恨和对共产主义的极端仇视,并在二战前影响了一

1月9日上午,孤注一掷的大批德国青年,是德国法西斯内外政策的思想基础和纲领。希特勒、鲁登道夫等人率领3000多人的冲锋队向市中心进发。队伍刚刚接近陆军大楼的时候,警察开枪了,16名纳粹党徒被击毙,鲁登道夫当场被捕,希特勒则趁乱逃离现场。两天后,他在藏身之地落网,戈林、赫斯等人逃往奥地利。希特勒处心积虑发动的啤酒馆暴动彻底失败了。1924年,巴伐利亚的特别法院做出相关判决,希特勒被轻判为5年徒刑(实际上他在监狱里待了不到9个月)。1924年4月,希特勒被送往慕尼黑以西的兰茨贝格要塞监狱。在狱中,希特勒口述完成了日后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当年12月,希特勒被释放出狱。经历过这样的“磨难”,希特勒变得更加狡猾。他重建纳粹党,走上了选举夺权的“合法”道路。

公元1933年

人物:兴登堡 希特勒 地点:德国 关键词:独裁

纳粹上台

啤酒馆暴动的失败并没有打消希特勒的野心,从监狱的单身房间出来的他以卓越的“演技”骗取了重建纳粹党的机会。然后,他在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以无数动听的谎言欺骗了德国民众,最终登上了政坛的最高峰。正是他的上台,宣告着德国成为独裁者的热土,战争的阴霾即将笼罩整个欧洲大陆。希特勒重建纳粹党

1924年12月,服刑满8个多月的希特勒被假释出狱。他出狱时并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此时的纳粹党已经是一片惨淡的局面。这个政党已经被巴伐利亚地方政府取缔,党内的大小头目要么逃亡在外,要么回家过起了安稳日子。面对这种惨淡的局面,希特勒丝毫没受影响,这位野心勃勃的阴谋家反而更加老练地玩弄起了政治权术。希特勒出狱后的第二周,就登门拜访了巴伐利亚地区的总理海因里希·赫尔德。他向总理先生坦诚自己发动的啤酒馆暴动是一个错误,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赫尔德觉得希特勒知道循规蹈矩了,就撤销了对纳粹党及其党报《人民观察家报》的取缔令。1925年2月26日,《人民观察家报》正式复刊。第二天,希特勒宣布重建纳粹党。随后,希特勒又来到当年发动暴动的比格布劳凯勒啤酒馆发表演讲,他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地讲了两个钟头,嘴里频繁地迸出“战斗”这个词。这张照片拍摄于1924年,拍摄者是鲁道夫·赫斯的未婚妻伊尔莎·普罗尔。照片中,希特勒正在他的囚室里会见一起入狱的几个同党,照片中从左至右分别是希特勒、莫里斯(希特勒的司机)、克莱伯尔、赫斯(希特勒的秘书)和韦伯。1930年9月20日,德国大选结束后,纳粹党一举成为德国第二大党。希特勒(右一)和他的幕后参谋戈培尔(在车下唯一身穿西装的男子)、心腹打手罗姆(左一)等人在纽伦堡接受群众的欢呼。这些野心家并不知道,在十多年后,也是在纽伦堡,世人将以公理和正义对他们进行审判。

骗来了解禁令,希特勒开始重建纳粹党。他将那些不服从他的头目们驱逐出党,然后将整个德国划分为34个选区,每个选区任命一个效忠于他的区领袖,然后这些区领袖再在辖区内发展自己的属下。就这样,纳粹党的党员数量从1925年的不足2万人迅速扩充到了1929年的将近20万人,纳粹党的势力可以直达慕尼黑或者柏林的每一条街道。此外,希特勒还大肆发展自己的“地下力量”,一向以“纳粹党的常备军”自居的冲锋队扩充到了几十万人,人数甚至超过了德国国防军。在冲锋队之外,希特勒还组建了臭名昭著的党卫队,这个负责保卫希特勒的组织受希特勒的直接指挥,队员必须宣誓效忠他本人。做好了这些准备,希特勒开始和他的爪牙们憧憬即将到来的大选。攀上权力顶峰

此时当政的魏玛共和国总统是原第二帝国的兴登堡元帅。面对这样一位权欲极强、手腕极硬的“右翼老前辈”,纳粹党的第一次参选几乎是惨败而归,他们虽然进入了议会,但只有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12人当选为议员,这样的席位顶多算个底层的在野党。

就在纳粹党为1928年大选的惨败懊恼不已的时候,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帮了他们的大忙。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可怕的崩溃,那些濒临破产的美国银行纷纷从德国收回了他们的贷款。这造成大量德国工厂倒闭,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超过800万,德国的经济脉搏比垂死的病人好不了多少。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兴登堡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确立了“总统内阁”,即总统凌驾于国会之上,总统拥有解散国会、任免总理等权力。为了让大资本家满意,兴登堡政府还将大量资金借贷给资本家,而老百姓的失业救济金则一降再降。此时的德国如同一座活跃的火山,喷发只是个时间问题。

眼看政府遇到了这么大的危机,希特勒内心却是无比得意,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上台的绝佳机会。为了争取中小资产阶级、农民、工人以及知识分子的支持,纳粹党的宣传喉舌戈培尔为希特勒安排了一个繁忙的竞选日程。希特勒乘坐飞机或火车从一座城市赶往另一座城市,从一个会场赶到另一个会场,一周之内居然跑了20座城市。每到一处,希特勒都面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许下不同的“美好诺言”,而“面包与工作”则是他的主要允诺。1930年的大选中,党员人数超过80万的纳粹党获得了18.3%的选票和107个议席,一举成为国会中的第二大党,希特勒也摇身一变,成了政坛上的大人物。

以纳粹党在选民中如日中天的势头,拿下总统宝座应该不成问题,可兴登堡还是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力压希特勒,成功连任。于是一些纳粹党头目暗中动员冲锋队,准备发动武装政变。冲锋队的小动作很快被政府察觉,兴登堡当即签署了取缔冲锋队的命令。对啤酒馆暴动心有余悸的希特勒看着兴登堡背后跃跃欲试的国防军,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但冲锋队还是牢牢控制在纳粹党的手中。就在此时,德国政坛波澜丛生,几届内阁纷纷倒台,这让兴登堡伤透脑筋。这时,18家在幕后操纵德国经济命脉的垄断财阀联名给兴登堡写了一封信,要求让希特勒组成内阁。无奈之下,84岁的兴登堡只好在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左页图)1933年3月21日,纳粹党把持的勒为政府总理,纳粹党初步掌握国会在这一天“隆重”开幕。希特勒在进行了一番演讲之后,走下主席台,来到了身穿了国家政权。灰色军服、头戴传统尖顶头盔的兴登堡面前。希特勒向自己曾经的政敌深深鞠躬,紧

希特勒对这个任命并不满紧地握住了对方的手。这时,镁光灯开始闪动,将这个场面记录了下来,国家的权力就意,他的内阁中只有3名纳粹党这样完成了移交,一场灾难注定要降临。员,而且他的副总理冯·巴本还和兴登堡关系密切。就在希特勒苦思如何掌握更大的权力时,一场早有预谋的纵火案帮了他的忙。1933年2月27日,柏林帝国大厦燃起了大火,预先埋伏在那里的冲锋队“恰巧”在现场逮捕了纵火犯。随后,希特勒对外宣布,这名纵火犯是荷兰籍的“共产党人”,这是左翼力量“暴动”的信号。在兴登堡的支持下,政府出台了《保护人民和国家法》,盖世太保(纳粹德国时期的秘密警察)倾巢出动,抓捕了2.5万人,其中4000多人为共产党员,其他人则是对纳粹党不满的人士。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下,希特勒下令重新选举,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席位再次增加到288席。3月23日,被纳粹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授权法》。按照这个法案,希特勒有权违反宪法,有权制定法律而无须经过国会同意,这样一来,国会就成了摆设,希特勒成为实际上的独裁者,魏玛共和国寿终正寝。

希特勒上台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加强自己的独裁地位,如结束德国各邦的自治权力,禁止组织新政党,纳粹党成了德国唯一合法的政党,非纳粹党人士被迫退出内阁。此后,希特勒还在1934年6月30日清洗了和自己貌合神离的冲锋队,冲锋队的高级头目被一一铲除,这让对冲锋队一直耿耿于怀的国防军喜出望外,他们也开始向希特勒靠拢。1934年8月2日,总统兴登堡病逝,纳粹党的最后一块“心病”也去掉了。希特勒兼任了德国总统,他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拥有了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统帅的权力,可以无限期地连任,再也没有什么人或事能阻止希特勒成为一个独裁者了。战争的阴云

希特勒当上总理后不久,就将国家的绝大部分储蓄全部投入军队建设中,甚至还喊出了“一切工业活动都要以恢复德国军队的战斗力为前提”。在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重整军备的命令,要求将德国国防军从10万人扩充到30万人。这个计划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英、法、意等国都提出了强烈抗议。可这三个国家除了法国对德国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外,其他两个国家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甚至还与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在一定限度内恢复海军。1936年3月7日,得寸进尺的希特勒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派出3万德军开进了莱茵非军事区,还沿着德国西部边界修建了长达500千米的防御工事,英、法两国除了警告和抗议,还是没有采取任何切实的惩罚措施。面对这种情况,希特勒更加胆大妄为。1936年11月,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又加入了这个协定。这样一来,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了法西斯集团。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实际上日本已正式加入了轴心国联盟。至此,由德、意、日组成的轴心国成为二战的策源地,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大浩劫很快就要来临。这张照片是由德国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拍摄的,当时希特勒正在纽伦堡的齐柏林广场参加纳粹党的集会。照片中希特勒走在最前面,其他纳粹党头目都跟在他身后,数以万计的纳粹党徒在台阶两旁向希特勒行礼。这种壮观的场景让希特勒大为骄傲,他在1933年9月2日的演讲中向数十万听众煽动:“纳粹党将存在1000年。”

公元1933年

人物:卢贝 戈林 地点:德国莱比锡 关键词:纵火 审判

虚伪的审判

纽伦堡审判中,德国弗兰茨·哈尔德上将在谈及柏林国会大厦纵火案时供认:“在1942年元首生日午宴上,当大家谈论国会大厦的建筑和其艺术价值时,戈林大声说:‘只有我才最清楚国会纵火案,因为火是我放的。’他一边说一边拍自己的大腿。”眼中钉,肉中刺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为总理,开始了重整德国战争机器扩军备战的计划。然而,上任伊始的希特勒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政治局面:作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纳粹党在内阁中却只有3名部长,而且只占议会中32%的议席。而更加令希特勒恼火的是,德国军队此时也只听命于总统兴登堡,渴望权力的他虽然当上了总理,但依然是“两袖清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的戈林1945年的纽伦堡大审判中,大量证据证明为了尽快获得权力,希特勒纳粹党二号人物戈林才是国会纵火案的幕后及其爪牙开始思考如何利用魏玛黑手。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授权法》中“如果面临某些突然事件,总理在获得国会2/3的支持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掌握国家大权”的规定,为纳粹党的全面夺权创造条件。这样的情形,在魏玛共和国的历史上,只在1923年鲁尔危机时启用过一次。于是希特勒上台后就要求兴登堡总统解散议会,并希望在1933年 3月5日重新进行选举。

此时,德国共产党是议会中第二大党,占有17%的席位。在他们的坚决反对下,希特勒的这次夺权企图可能不会顺利得逞。因此,希特勒要想占有议会席位的多数,必须将共产党打压下去。他开始大力宣传德国正处于共产党发动革命的关键时刻,只有启动《授权法》,才能制止共产党发动革命,否则德国就会处于共产党的恐怖统治下。对德国共产党进行栽赃陷害,成为希特勒夺取德国政权的一条捷径。卑劣的栽赃

很快,这样的机会就来到了。1933年2月27日晚,德国权力的象征——柏林国会大厦发生了一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的大火,其圆顶在火灾中被烧毁,议会大厅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希特勒的御用武装——冲锋队在火灾现场很“凑巧”地抓到了一位名叫范·德尔·卢贝的荷兰人,并从他身上搜出了一些共产党宣传单。很快,卢贝就被纳粹党认定为国会纵火案的凶手,而其幕后操纵者则是共产党,国会起火是共产党阴谋推翻德国现政权的信号。很快,国会议长戈林赶到现场,激愤地对正在采访的记者们大声说道:“这是共产党干的!这是共产党反对新政府的罪证!我们一定不能再坐等!我们要毫不留情地对付他们,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几分钟之后,德国总理希特勒和宣传部长戈培尔也来到了现场。希特勒挥舞着他的双手对记者们喊道:“这是神的指示,我们要消灭共产党人!”当晚,德国政府就发布通告,宣称德国共产党需要对国会大厦的纵火案负全部责任。第二天,希特勒下令逮捕了包括德国共产党主席恩斯特·台尔曼在内的1万多名德国共产党员,此时正在德国的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席格·季米特洛夫也被投入了监狱。

其实这个叫卢贝的荷兰人和德国共产党一点关系也没有,他在酒馆中的一次酒后言论无意中让一名冲锋队队员听到了。当时醉醺醺的他吹嘘自己曾先后在多家政府机关的大楼中纵火,而下一个目标就是国会大厦。纳粹党人获知这个消息后如获至宝,他们决定将卢贝作为幌子来实施国会大厦纵火行动。那天晚间,11名冲锋队员通过戈林官邸的秘密通道顺利潜入国会大厦,并在多处使用汽油和易燃化学品点燃了大火。而此时蒙在鼓里的卢贝也在冲锋队的秘密引导下进入了国会大厦,并用自己的衬衫引燃了几处小的着火点。随后,卢贝就被冲锋队当场抓获,成为纳粹可怜的替罪羊。

3月1日,希特勒颁布《全国紧急状态法令》,勒令解散除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取缔工会及一切结社、集会活动,同时还宣布德国共产党意图发动暴动,并将其列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同一天,纳粹冲锋队占领德国境内所有共产党党部,德国共产党不得不宣布退出德国国会。此外,共产党员还被禁止参加随后开始的议会选举。在3月5日的德国议会选举中,由于没有德国共产党的参与,纳粹党赢得了44%的席位,但依然没能达到议会席位2/3。此后,纳粹党通过胁迫、贿赂等手段逼迫其他政党强行通过了《授权法》。在该法案通过的一个月时间之内,希特勒取缔了德国境内所有非纳粹党派,并开始停止执行宪法中保障个人和公民自由的条款,要限制人民个人自由,限制表示意愿、出版、结社和集会的自由,对邮件、电报、电话进行检查,可以搜查住宅和没收财产。由此,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在德国真正开始了独裁统治的第一步。法庭上的斗争

纳粹党人不满足于上述所取得的成果,他们还希望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来将国会纵火案嫁祸到共产党身上去,而法庭审判则是最佳方式。1933年9月21日,莱比锡德国最高法院第四刑事审判庭开始审判国会纵火案,被告是卢贝、托格勒(当天最后一个离开国会大厦的共产党议员)、季米特洛夫以及另外两名保加利亚共产党员。为了显示公正性,纳粹党邀请多家外国媒体旁听整个审判过程。然而事与愿违,每天的审判都让纳粹党人如坐针毡,先是卢贝矢口否认自己是共产党员,随后就是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几乎让整个审判无法进行下去。在审判开始之前,来自保加利亚、德国、法国、美国等国的25名律师自愿为季米特洛夫辩护,但纳粹操纵下的法庭不允许被告人自由选择辩护人。于是,季米特洛夫决定自己为自己进行政治辩护,希望将法庭变为揭露纳粹卑劣嘴脸的场所。

开庭后的第三天,轮到季米特洛夫第一次出庭,他为自己辩护道:“不错,我是一个布尔什维克、无产阶级革命家……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不是一个恐怖主义冒险家,不是阴谋家,不是政变的组织者,也不是纵火者……”而对作为替罪羊的卢贝,季米特洛夫对法庭上下的所有人慷慨激昂地说道:“问题无疑是很清楚的。在这场审判中,卢贝只不过是被操纵的木偶,可怜的木偶被送交法庭,而操纵者已逃之夭夭。作为一个无辜的被告,尤其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共产国际的成员,我对立即彻底查清国会纵火案,捉拿真正的元凶,是很感兴趣的。”眼看着季米特洛夫即将把审判引向追查幕后策划者,法庭庭长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而季米特洛夫随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纵火者不是通过通往国会的通道进去的吗?”气急败坏的庭长随即咆哮着站了起来,并立即宣布休庭,以免这个问题成为庭审的重点而交不了差。1933年11月23日,莱比锡的国会大厦纵火案审判现场上正在进行激烈的法庭辩论。左起站立的第一人就是纳粹党抓住的“纵火案疑犯”卢贝。

此后,国会纵火案又断断续续进行了几次庭审,每次都没有获得纳粹党人所希望出现的结果,于是他们决定让纳粹党人戈林到庭做证,以期可以从被动的局面中解脱出来。听完戈林一番前后矛盾的证词之后,季米特洛夫平静地说:“那个荷兰人在起火之前正是在警察宿舍里过的夜,他是怎样潜入国会的呢?应当先从警察和他们的头头中找出纵火犯来。”听完这句话,戈林立即气得跳了起来,恶狠狠地对季米特洛夫吼道:“我不是让你像法官似的来审问我,你是早该上断头台的罪犯。”这次庭审再次以纳粹党人的失败而告终。12月23日,国会纵火案审判在德国国内外的一片质疑声中灰溜溜地收场了,除了卢贝被宣布有罪并被处决之外,其他四名被告包括季米特洛夫在内均被宣告无罪而当庭释放。希特勒对这一判决结果非常不满,此后特别成立了由纳粹党人和其支持分子组成的“人民法庭”来继续对其他涉案人员进行审讯,由此很多无辜的人被这个法庭秘密处死。虽然这次审判没有让纳粹党人占到任何便宜,但此时德国国内的大多数政党都相继被取缔,希特勒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此后,纳粹党充分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件的不满与愤恨情绪进行煽动,很快就获得了德国民众的支持,德国战车开始一步步滑向战争的边缘。1967年,西柏林地区法院应卢贝家属的要求重新审理此案,并在1980年12月宣布卢贝无罪,然而时间已经过去了近50年。

公元1934年

人物:罗姆 地点:德国慕尼黑 关键词:冲锋队 排除异己

长刀之夜

昔日的政治战友突然间倒戈相向,血腥的屠杀令集权者拍手称快。1934年,希特勒突然清理门户,在一夜之间将曾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冲锋队“人间蒸发”。可是,希特勒却并不是这次屠杀中的最大赢家。从弱小到强大

1919年9月,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短短三年后就成了纳粹党党魁和德国极端民族主义运动领袖,过程之迅速堪称奇迹,而这个奇迹正是他后来杀之而后快的冲锋队首领罗姆所造就的。希特勒为什么要杀死这个曾经在他政治生涯中有过巨大帮助的人物?这要从罗姆及他与希特勒的飞黄腾达说起。

1887年,恩斯特·罗姆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岁便加入帝国军队,官至少校。一战德国投降之后,罗姆加入准军事组织“自由军团”。自由军团主要由一批战后回到家乡却无法适应平民生活的人自发聚拢、在军官(如罗姆)的领导下组成。他们由德国军方资助并利用,成为驻守东部边防的后备力量。国防军和自由军团之间相互利用,却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1919年5月,罗姆因镇压慕尼黑左翼革命势力有功而获任巴伐利亚地区国防军司令,成为慕尼黑屈指可数的实力派军人。以罗姆为代表的自由军团实力派非常鄙夷国防军的贵族老爷们,认为是他们输掉了战争;自由军团的官兵更信奉极端民族主义,幻想通过军人革命推翻现行政权,建立军国主义极权统治,并伺机向协约国复仇。罗姆1920年,罗姆加入纳粹党,成为早期纳粹运动的高层人士。1923年啤酒馆暴动失败后,罗姆于次年被判入狱15个月,但在宣判后随即获释。1933年,希特勒在柏林检阅他的冲锋队。作为希特勒起家的准军事组织,冲锋队在纳粹党上台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冲锋队与德国国防军矛盾太深,罗姆与其他纳粹党高官的矛盾太多,直接导致了1934年长刀之夜的发生。

1919年10月,罗姆在德国工人党的一次集会演讲上认识了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希特勒。他对希特勒的演讲口才赞叹不已,认定此人具有领导极端民族主义运动的潜质,开始主动与其结交。罗姆鼓励希特勒施展其政治抱负,并亲自加入德国工人党为其摇旗助威。此时的二人可谓是一拍即合,希特勒看重罗姆在自由军团的影响力,而罗姆则欣赏希特勒的政治演讲天分。很快,罗姆将希特勒介绍进自由军团的实力派集团。第二年,社会工人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罗姆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在自由军团里大力发展纳粹党员,而希特勒也承认如果没有罗姆的影响力,他光靠言语的劝说是无法让这些“忠诚的同志们”心甘情愿加入纳粹党的。

1921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众望所归的首领,在罗姆的辅佐下大力发展纳粹党员,至1923年,纳粹党员发展至5.5万人。从1921年8月,希特勒就开始组建纳粹党准军事组织“冲锋队”。罗姆趁魏玛政府取缔自由军团之机,为冲锋队招募大批前自由军团官兵,自己则出任首任参谋长。成立之初,冲锋队主要从事破坏革命运动、冲击其他党派群众集会以及街头斗殴等活动,由于队中成员一律穿褐色衬衫而被称为“褐衫党”。1923年11月,希特勒在罗姆的影响下为纳粹党制定了暴力革命武装夺权的方针,和罗姆率600名冲锋队队员在慕尼黑制造了企图以武装发动政变的啤酒馆暴动。暴力政变失败以后,希特勒和罗姆被捕了。

此后,希特勒吸取教训,重新确立了“合法夺权”的方针,利用议会民主体制夺取政权,而这需要政权内部和社会上的实力集团支持。他认为冲锋队必须接受纳粹党组织的绝对领导,而罗姆则打算组建更加激进的“前线联盟”,继续准备武装斗争,要求纳粹党承认“军人主导政客”的组织原则。这是两个人第一次在主张上出现了分歧,罗姆一度出走玻利维亚。1925年4月,希特勒成立了宣誓只效忠于他的铁杆护卫队“党卫军”,当时隶属于冲锋队,规模较小,因穿黑色制服又被称为“黑衫队”。4年后,罗姆又受希特勒之邀重任冲锋队参谋长一职。延伸阅读灭口不需要理由在长刀之夜之后的两周,希特勒在国会发言时宣布一共只枪决了61个人,全部为意图发动叛乱的“冲锋队高级领袖”。而根据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资料证明,在长刀之夜之后的几周内,相继有1000余人被杀,其中有些人因为过去反对过希特勒而受到报复被害;有的人因为知道太多纳粹党的内幕而被杀灭口。比如在啤酒馆政变中镇压过纳粹党的慕尼黑地区行政长官冯·卡尔,就在长刀之夜后的一周被人用斧头砍死在家门口;曾帮助希特勒整理过《我的奋斗》一书的神父施丹佛尔也在街头被乱枪打死,据说他向别人泄露了希特勒和其外甥女的乱伦内情。就这样,一场内部倾轧的血腥屠杀,帮助阴险的希特勒完成了报复和灭口的心愿。(右页图)1934年的纽伦堡集会1933年8月30日,纳粹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在纽伦堡举行。为了配合这次宣传,大约有50万纳粹党员被集中在了一起。这次“表演”花费巨大,也起到了极强的宣传效果。自此以后,希特勒每年都会在纽伦堡召开一次持续一周的纳粹党代表大会。分道扬镳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给希特勒创造了登上政治宝座的机会。经济的萧条和社会的动荡使德国民众对民主政治失去信心,开始转而支持右翼党派的极权主义理念。在几年的时间内,希特勒率领下的纳粹党迅速发展成为第一大党。

1933年1月30日,走投无路的兴登堡总统授予希特勒执政大权,在这一年,罗姆麾下的冲锋队迅速成长为一支拥有300万之众的队伍,超过德国国防军十几倍。德国国防军历来由容克大贵族和实力财团支持,人数虽少,希特勒却不敢小觑,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他即便想对其发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希特勒对罗姆和冲锋队寄予厚望,打算用已经发展壮大的冲锋队来改造德国军队,将军队实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惜组织能力超群的罗姆在政治上却十分幼稚,他的胆大妄为最终断送了他的前程和性命,也断送了希特勒控制德国军队的谋划。

1933年,希特勒开始规划振兴德国经济。7月,他向冲锋队所有干部宣称“纳粹革命已经成功……强烈反对所谓的二次革命,任何人胆敢危及现有国家政权,就等于把他的头伸进绞索里去”,而罗姆却仍然口无遮拦地四处散布革命尚未成功的言论。这引起了希特勒的不悦。同年底,罗姆正式向希特勒提出担任国防部长的要求,以实施改革国防军的方案。但希特勒认为根基太浅,他期望的是至少在最近两三年内,两方能和平共处。两人为此发生激烈争吵。1934年年初,希特勒向军方提出将冲锋队划归国防军管辖,可是军方拒绝了希特勒的提议,理由是冲锋队的习气和国防军的传统格格不入。这年2月,罗姆向内阁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再次要求在冲锋队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新的德国军队,成立武装部总管全国的正规军和民兵武装。这份备忘录引起国防军强烈不满,这无异于宣布冲锋队与国防军誓不两立。在整整4个月里,希特勒都面临一个痛苦的抉择,是和罗姆一起冒着失败的风险将纳粹革命进行到底,还是抛弃他投入资本家和国防军头头们的怀抱?

4月初,国防军邀请希特勒视察战列舰“德意志”号,整个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都登舰随行。国防部长布洛姆贝格上将代表军方正式向希特勒提出罢免罗姆和冲锋队所有高级头目的请求,而作为回报,布洛姆贝格承诺事成之后国防军全体官兵向希特勒宣誓效忠。军方此举颇有兵谏的架势。为了获得大贵族、财团以及军方支持,希特勒暗暗下了排除异己的决心。

不但军方对罗姆强烈不满,就连纳粹内部发展起来的党卫队队长希姆莱也想拔掉罗姆这颗眼中钉。他们四处搜集罗姆关于“二次革命”的激进言论,以及建立新军队的请求被驳回后主动寻求社会主义派别的党外支持,与反纳粹前总理积极接洽的证据。没过多久,希特勒的案头便堆满了罗姆打算政变的材料。1934年6月,盖世太保向希特勒提供了一份最新材料,罗姆将在6月底发动一次政变。尽管希特勒明白里面的水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血洗冲锋队

1934年6月20日,罗姆动身前往慕尼黑南部的威西疗养,请冲锋队所有头目在此地参加宴会。党卫队立刻向希特勒汇报,说这是罗姆为发动政变而集结部队。29日,在莱茵河畔戈德堡的一家酒店里,希特勒召开会议向所有纳粹党首脑部署清洗行动。会议结束后,戈林和希姆莱立刻赶回柏林,主持那里的清洗行动,而希特勒在戈培尔的陪同下乘飞机来到慕尼黑,准备将会集到此的冲锋队头目一网打尽。

30日早晨,希特勒在戈培尔的陪同下亲自率人冲进罗姆等人下榻的疗养院,逮捕了正在熟睡中的罗姆等人。至晚上,200多名冲锋队头目被关押在慕尼黑监狱。希特勒本想给罗姆一个自行了断的机会,罗姆却不予理睬,党卫队头目艾克只好一枪将罗姆处决。监狱里的冲锋队囚犯被分批枪决,在柏林,也有大批冲锋队员被枪决。在6月30日和7月1日,400多名冲锋队成员被杀,其他被捕的人则被送进达豪集中营。此外,一些政界要人也在此次事件中被枪杀,因此这是一次大规模排除异己的屠杀行动,而不是简单的党内清洗。

此次行动被希特勒称为“长刀之夜”。长刀之夜行动以后,冲锋队大部分队员被党卫队吸收,原冲锋队就此人间蒸发。虽说这一事件为希特勒将来的极权统治铺平了道路,然而,他此后一直未能将德国国防军置于其绝对掌控之下,而国防军一些实力派人物对希特勒也一直存有抵触情绪,这些人后来发展成为“密谋集团”,于1944年夏天策划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1930年10月13日,107名新当选的纳粹议员们在出席国会会议之前,向他们的首领希特勒宣誓效忠。希特勒穿一身黑色西服,处于最显眼的位置,其他人大都身着冲锋队的褐色制服,在左臂上都佩戴着特有的纳粹“卐”字袖标。所有人的表情几乎和希特勒一样严肃,他们直视前方并紧咬着下唇,仿佛整个德国已经在他们的控制之中。

公元1935年-公元1941年

人物:墨索里尼 海尔·塞拉西 地点:阿比西尼亚 关键词:意大利 侵略

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

贫穷并不代表软弱,在正义与非正义的种种较量中,强大也许只是表象。即使枪林弹雨,血流遍地,也不能扼制人们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正因如此,阿比西尼亚人民抗击意大利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非洲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膨胀的野心

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地处非洲东北部沙漠地带的古老国家,地扼红海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此外,这里国土广袤,土地肥沃,盛产咖啡、棉花及各种谷物,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下埋藏着大量黄金、白金以及煤、铁等。从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踏上这块土地的那一天起,这里就成了他们掠夺的对象。由于阿比西尼亚是英、法、意三国在非洲进行殖民掠夺的焦点,谁都不愿意它成为某一国的单独殖民地,因此直至20世纪30年代,它还保持着名义上的独立。1941年,非洲西部沙漠上的一次战斗结束后,战场上留下了大量坦克残骸。

意大利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非洲的后来者。在此以前,它只抢到几块沙漠或半沙漠地区。19世纪末,意大利在红海南端和亚丁湾抢占了两块殖民地——紧靠阿比西尼亚的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的一部分。而厄立特里亚又是阿比西尼亚的天然海岸和外围丘陵,是意大利最好的一块殖民地。阿比西尼亚就好比意大利嘴边的一块肥肉,如果把它抢到手,不但可以把它同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连成一片,而且可以控制尼罗河水源,继而控制尼罗河下游的苏丹、埃及的水利灌溉,对建立意大利的“非洲帝国”十分有利。为此,意大利在1895年不宣而战,入侵阿比西尼亚。可是,侵略者太低估这个古老国家的凝聚力与抵抗力了。尽管他们当时已经配备火枪大炮,可是阿比西尼亚军队凭着高昂的士气和精心策划的抵抗战略,使意军遭到了惨败。1896年3月1日,在第一次意阿战争的终结之战阿杜瓦战役中,意大利被彻底打败,并开始向阿比西尼亚求和。经多轮谈判,双方终于在10月26日签订《亚的斯亚贝巴和约》。意大利被迫放弃其侵占的土地,宣布废除《乌查里条约》,承认阿比西尼亚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享有绝对的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意大利货币单位)。然而,意大利始终没有放弃侵占阿比西尼亚的野心。

一战后,阿比西尼亚国内内乱不断,以致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过着贫穷而落后的生活。1922年,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上台,他梦想着做地中海的主人,重建所谓的“罗马帝国的辉煌”。要想称霸地中海,必须在东北面控制亚得里亚海和巴尔干半岛诸国,在南面必须控制东非和北非。可是在多瑙河流域巴尔干地区,墨索里尼的野心遇到了英、法、德等国的抵制,一时难以得逞。于是他把目光移向非洲讽刺意大利1896年抢占阿比西尼亚遭遇惨的阿比西尼亚。阿杜瓦战役的失败的漫画。败一直是墨索里尼心头的一个耻辱,他发誓一定要“雪耻”。尔虞我诈

墨索里尼承认,他从1925年起就“开始研究阿比西尼亚问题了”,为后来的侵略做政治上的准备。那年,他和英国首相张伯伦商定一项条约,在阿比西尼亚划定了英国和意大利的势力范围。为了牵制英国,1928年又与阿比西尼亚签订了一项“亲善友好条约”,彼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