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01:04:00

点击下载

作者:盛唐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试读:

前言

变态心理学,又称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探究的是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因此,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尤其关注变态心理学。本书是变态心理学的入门读物,以形象、贴切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变态心理学知识,引领大家走向这座幽深的心理学殿堂。每一章就像殿堂前面的一级台阶,每上一级台阶,呈现给我们的都是变态心理世界不同的画面。

抑郁症是困扰整个世界的心灵癌症,但你知道如何判断抑郁症吗?得了抑郁症的人一定是神情沮丧、落落寡欢吗?躁郁症又是怎么一回事儿?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感受着焦虑。作为一种心理障碍,焦虑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杞人忧天属于哪种类型的焦虑?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密集恐惧症、幽闭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焦虑有怎样的关系?

我们常说“这个人有点不正常!”心理学的说法应该是人格异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自恋和自卑的心理,自恋型人格与自卑型人格与一般意义的自恋与自卑又有什么不同呢?表演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反社会人格、强迫型人格、依赖型人格,它们各自有怎么样的表现?多重人格的诡异之处又在哪里?

饮食男女,食色性也。性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在变态心理学的视野中,聚焦的是各种性心理异常,例如易性癖、异装癖、同性恋、偷窥癖、恋童癖、恋尸癖、虐恋。口味有点重,喜欢清淡的请绕行。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吃得香,睡得好。但一些不幸的人恰恰无法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失眠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痛,而嗜睡同样是生活的困扰。诡异的梦游,恐怖的梦魇,你了解其中的真相吗?厌食症与贪食症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作为一种最严重的心理障碍,精神分裂意味着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彻底崩溃。精神分裂的症状错综复杂,衍生出紧张型、偏执型、清纯型、单纯型、残留型、未分化型等不同的类型。精神分裂患者是不幸的,他们需要社会的善待。第一章天堂与地狱的轮回——躁狂与抑郁抑郁症是困扰整个世界的心灵癌症,但你知道如何判断抑郁症吗?得了抑郁症的人一定是神情沮丧、落落寡欢吗?躁郁症又是怎么一回事儿?横行世界的心灵杀手——抑郁症

2014年8月11日下午,美国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被发现死在家中,享年63岁,警方认定死因系自杀。其后,威廉姆斯的公关人员对外声明,十几年间,他一直在和抑郁症做斗争,同时饱受毒品和酗酒的困扰。

许多人听到威廉姆斯自杀的消息,感触最大的并不是抑郁症导致他的自杀,而是为被媒体誉为“为美国带来快乐的第一人”竟然会患上抑郁症感到诧异。这个给全世界电影观众带来快乐的天才演员,他的快乐却被抑郁症偷走了。

多年来,威廉姆斯一直扮演温柔、和煦、安定的角色,给人以莫大的安慰,观众从他身上能看到生命的快乐。他死了,似乎证明一切都是一场幻觉。威廉姆斯的去世正好印证了那句话:最善于讲笑话的人,往往比那些听笑话的人更容易不快乐。人们觉得有趣的人,可能正被烟酒、肥胖困扰,还可能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精神病。

人们不能接受一位喜剧演员的自杀,这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娱人者不能自娱”——即使给千万人带来欢笑,却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讽刺的是,就在威廉姆斯自杀前两天,他还在旧金山的画廊看画展,他和宾客谈笑,看起来兴致很高。两天后,他竟然告别了这个世界。

喜剧演员也会抑郁吗?

他那么有钱,事业那么成功,有什么好抑郁的?

事事遂心,生活美满的人也会得抑郁症,真是不能理解!

说这些话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而旁观者是无法理解抑郁症病人的。电影《守望者》里有这样一段故事:一个人去看医生,说他感到非常抑郁:“生命太过严苛,太残酷了……我在危机四伏的世界里孤身一人……”医生听后,给了他一个非常简单的处方:“今天晚上,最伟大的小丑帕格里亚齐在城里有演出,去看看吧,应该会让你心情好起来。”病人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医生,我就是帕格里亚齐。”

抑郁症和经常从年轻人嘴里蹦出来的抑郁、郁闷是两码事儿。嘴里说着“哎呀,好郁闷啊”, “我抑郁呢”的人,只不过是被日常生活中一时的悲伤情绪困扰,抑郁症则是众多情绪并存的一种状态。抑郁症是一种病。抑郁症和生活轨迹上的伤心、痛苦、悲哀是不一样的。丢了钱包,伤心一阵子;考试落榜,痛苦一阵子,这些不愉快都是正常的。

抑郁症则来自完全不同的领域,抑郁症病人没有感受,没有兴趣,对生活没有回应。女孩子在大姨妈光顾的几天里还会抑郁、烦躁、没有精神呢,抑郁症并不是一天两天心情不好,也不是听到“一切都会过去的”“振作起来吧”这样的安慰就会没事儿。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根据统计,每10个男性中就有1个可能患有抑郁症,女性的比率更高,每5个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中,10%~15%有自杀危险。有人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

抑郁症分为三种,轻度抑郁症、中度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轻度抑郁症通过心理调节可以恢复正常心态,重度抑郁症则会给人的身体、心理甚至生命带来威胁。重度抑郁症病人整日无精打采,对生活中的一切失去兴趣,同时伴有烦躁、暴怒、焦虑等情绪,出现幻觉;说话语速慢,语音低,反应迟钝,开始出现交际困难;有的甚至卧床不动,出现抑郁性木僵状态,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和身体是相互作用的,重度抑郁症患者面容憔悴,头痛、头晕、全身无力,有严重的睡眠障碍。为了摆脱这种痛苦的状态,许多病人选择死亡,认为死亡是一件幸福的事儿,终于可以解脱了。可见,抑郁症折磨人的精神,将人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轻度抑郁症治疗起来比较简单,治愈的几率大一些;重度抑郁症比较危险,治疗时间会很长,过程也比较麻烦,重度抑郁症病人身边必须24小时有人陪伴,防止其选择自杀。

抑郁症最明显的特征是情绪低落。病人情绪低沉、焦虑、烦躁,坐立不安,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整日愁眉不展,忧心忡忡,身体感到疲乏无力。重度抑郁症患者会悲观厌世、绝望、妄想,出现幻觉,觉得生不如死,度日如年,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并且许多人自杀成功。

按照CCMD-3(2006年)中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只要符合以下9种情况中的4种,持续发作两个星期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抑郁症。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抑郁症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一位抑郁症病人的家族中,患抑郁症的概率要高于其他没有抑郁症病人的家族,约高出30%~42%,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概率就越高,其中同卵双生子的患病概率最高可达93%。有一点需要说明,抑郁症有遗传因素,并不代表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就一定会患抑郁症,有些抑郁症和病人的性格、生活经历、精神刺激有关。对自己要求高,做事力求完美的人容易患抑郁症,另外,实际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都会影响人的情绪。一旦这些因素交叉起来,患抑郁症的概率就更大了。

奇怪的是,一些饱受抑郁症折磨的人反而更有创造力。早在1987年,爱荷华大学的安德烈亚松就找来30个具有创造性的作家和普通人做对比,其中80%的作家都受过精神疾病的苦,其中重度抑郁和双相障碍居多。普通人比例要小很多,只有30%。

1995年,肯塔基大学的路德维格针对1004人进行了生平研究,研究对象来自艺术、科学、政治、商业、军事等各领域的佼佼者,这些人中,50%的艺术家、46%的作曲家和47%的小说家以及77%的诗人曾经经受酗酒、吸毒、抑郁、焦虑、自杀等疾病的困扰。

许多支持“积极情绪促进创造力”观点的人不认为抑郁症会激发人的创造力,不过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抑郁症病人特别容易自我反省,这种倾向促进了创造力。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为艺术创作找到了灵感。

并非所有人都能从抑郁症恶魔的手中成功逃脱。国内知名主持人崔永元深陷抑郁两年后,重新回到观众视野;作家李兰妮和抑郁症斗争二十多年,至今依然受抑郁症困扰,但是她决定好好活着。而一些没有他们幸运的人,则被抑郁症击垮,把死亡之路当做解脱之道,比如韩国演员李恩珠,比如以《南京大屠杀》一书闻名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比如香港演员张国荣。快节奏的代价——社会文化背景

现代化国家的发展,使得大量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种族、文化、宗教、语言的差异使得人际冲突不断,人们不安全感泛滥,抑郁在人群当中弥漫。在同一国家,或不同国家流转的人们,在获得更丰富的物质支持,更高的社会地位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抑郁症患者的增多,更多的人感受到不快乐,和整个社会的工业化发展不无关系。在不同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国家,重度抑郁症的流行率低于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生活节奏快,缺乏稳定的社会支持和价值观,有损人们的心理健康;工业化水平低的国家,生活不够便利,需要承受肉体上的辛苦,但是生活方式完全以社会和家庭为导向,其心理状况相对健康。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中部有一个宗教团体叫古摩门教派,其生活方式就像是19世纪的美国乡村,团体成员依然保持着农耕的生活方式,不用汽车、电和电话。对该团体的成员进行的心境障碍调查显示,这些人中的重度抑郁症病人只有美国主流群体的十分之一,心理学家分析,是淳朴的农耕生活拯救了人们的心灵。

另外,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人在心理上的不适应,也会带来抑郁情绪,甚至引发抑郁症。不仅是海外的华人,任何新移民都会经历不满、失望、沮丧、孤独等负面情绪,当压力超负荷时,就会出现短暂的抑郁现象,有的人则会发展为抑郁症。来自日本的工作人员或留学生在中国生活时,由于文化差异的关系,也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等情况。水土不服,语言文化差异,饮食结构不同,生活节奏不同,教学方式的差异,这些都是外来者对新环境不适应的原因。

对抗这种抑郁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寻熟悉的环境,就像三个中国人就能建起来唐人街一样,三个日本人就能设立一个株式会社。虽然同属东方文化体系,日本人和中国人依然有许多文化上的差异。日本人受岛国环境和农耕民族特性限制,走到哪里都喜欢扎堆,没有其他人在身边就没有安全感。被派到海外的日本人,到当地的第一件事不是着手了解当地环境,开始工作,而是建立日本人俱乐部。

生活在多伦多的景天一家是所有亲戚、朋友羡慕的对象。十年前,学医的景天和女友一同到加拿大留学,两人在异乡相互扶持照顾,打算一起完成学业,然后结婚,在加拿大定居。在国内是天之骄子、名牌大学高材生的景天历来对功课驾轻就熟,可是换了新的环境后,他却有些力不从心,考试之前,他经常需要通宵看书,连吃饭时间都是以分钟计算的。

好不容易熬过了艰难的三年求学生涯后,景天和女友却因志向不同而分手了。失恋后,景天变得异常孤独。以前把女友视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女友离开后,他才发现,三年里,他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一个朋友都没有。走在异国的街道上,景天走着走着就开始流眼泪。回忆总是美好的,但是一切都回不去了,找不到让自己感到温暖的人。毕业后,景天回国相亲,女方一毕业,两人就结婚了。不到一年,孩子出生了,景天斩断了所有的浪漫幻想,用繁忙的工作和充满琐碎、哭闹的家庭生活把自己包裹起来。

最初两年,妻子和孩子待在国内,景天一个人在国外工作。工作亢奋期一过,景天就每天待在实验室应付紧张的工作,感觉非常辛苦。从实验室回来,他就瘫在床上,陷入巨大的疲劳漩涡。他曾经观察过自己,每次妻子飞过来看他,待一段时间又离开后,他总要经历好长时间的情绪失落,有时候,长达一个月没有精神,对他最爱的研究课题也提不起来兴趣了。

在很多人看来,现在的景天已经成功进入了加拿大的主流社会。他在当地著名的企业里拿一份比当地人优厚得多的薪水,住在郊区的中产阶级社区,孩子念私立学校。可是,多年来,他没有交到一个真正的朋友,浸润在“主流”当中,景天失去了中国朋友,在外国人的聚会上,他却时常独坐一隅,好像环境里的边缘人。

景天在隔海相望的国家里生活,才觉察到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大,这种影响愈发强烈起来。他常想放弃国外的生活,回国定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活,但是为了孩子,他只能坚持留在国外,体验永不消退的异国孤独感。

尽管个体在文化差异的压力下,常常陷入抑郁,但是从整体文化来看,不同文化对抑郁的影响是不同的,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相比较,东方的集体主义对抑郁症更有抵抗力。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文化差异所致,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差异在于东方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不同。

研究人员对西欧、东欧、南非、东亚、南亚和美洲各地区的29个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人爱说“我”,认为一个人的独特个性比是否和群体一致更重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崇尚集体主义的东方人爱说“我们”,偏爱社会和谐,这种和谐则为有抑郁倾向的人提供了社会支持。把痛苦藏起来——隐秘的抑郁症

提到“抑郁症”这个词,人们脑海中都会出现情绪低落、愁容满面、焦虑难耐的表情。的确,抑郁症的主要特征就是情绪持续低落,严重时还会出现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比如失眠、口干、便秘、食欲减退、性欲减退等。从闷闷不乐到悲恸欲绝,患者的情况会日益严重,直到患者不能自控,将寻死看作解脱的唯一出口。典型的抑郁症特征很明显,医生非常容易判断,不过,抑郁症中还有许多隐秘的类型,比如嗜睡型抑郁、激越型抑郁、疑病型抑郁。

嗜睡型抑郁表现就是贪睡,开始时,睡个两三天,抑郁症状就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明显,睡眠时间也越来越长。实际上,嗜睡是一种社会逃避行为,是以退缩方式面对心理危机的消极方法。

激越型抑郁的一大特点就是易怒,芝麻小事就大发雷霆,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不顺眼。激怒是痛苦和压抑的释放,也是寻求帮助的讯号。本质上,激越型抑郁仍然表现为情绪低落。

疑病型抑郁患者则出现肌肉痛、头痛、背痛、胃痛、心慌、神经衰弱等症状。经过检查,患者身体上并不会出现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身体上的疼痛也是释放的方式,患者试图用肉身的痛苦来代替精神痛苦,此外,身体病痛也是博取同情和关注的方式。

微笑型抑郁症也是隐秘的抑郁类型之一。微笑型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点是将抑郁的情绪掩盖在微笑的面纱之下。当患者无法应对外界的压力时,他们既不选择倾诉,也不愿意放下尊严向他人求助,于是,将自己变成了“人前狂妄,人后哭泣”的双面人,独自吞下所有的苦水。微笑型抑郁症多发生在社会地位高、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和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身上,而且男性多于女性。他们将郁闷、哀愁、内心痛苦压抑到最深处,表面上和颜悦色,“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伤”。如此一来,长久的压力无处发泄,精神开始扭曲,一旦到了无法承受之时,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情绪急转直下,从一个自信满满的人,变成了一个极度自卑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情绪跌入低谷深渊。

在机关工作的人、在企业管理层任职的人和白领阶层会错误地认为,患上抑郁症会很没面子,在同事、上司面前表现出情绪低落是一件很失礼的事。因此,许多人非常抵触抑郁的早期症状,比如疼痛、头晕、颈肩痛、失眠、乏力等。他们不认为这是心理问题,而是因为饮食不规律、工作过度劳累导致的暂时的身体状况而已。况且,几乎所有的白领都有失眠的毛病,他们更倾向于将其看做是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或是植物神经紊乱,而不愿意和抑郁症扯上关系。

郑凯在毕业前跳楼自杀的消息震惊了所有人,老师、同学和他的父母都不曾想过,一个成绩优异、性格开朗,脸上经常挂着灿烂笑容的小伙子,竟然会选择这样一条不归路。

平时,郑凯是同学们的开心果,聚会或者集体活动,他都是最积极、最踊跃的一个。在刚刚完成的毕业答辩中,他的硕士论文因为观点独到、资料翔实受到了多位教授的表扬,下半年,他就可以顺利进入研究所工作了。面对着大好青春和前程,没有人想得通,郑凯为什么会自杀。

父母整理他的遗物时,找到了他一个月前照的毕业照。照片上,他的笑容灿烂,和同学们一起摆出各种古怪、搞笑、滑稽的造型,丝毫看不出他有什么不愉快。他的日记本、手机短信都没有透露任何情绪上的问题,以至于他父母根本不相信儿子会突然自杀。直到两位老人打开了他的博客,才发现郑凯隐藏的内心世界。

在最后几篇文章中,“郁闷”“开心不起来”“虚伪”等词汇频繁出现,在自杀前一天的博客上,郑凯写道:“独自一个人时,我终于不用再僵硬地笑,终于可以不用再那么虚伪了。我要走了,活着真没意思。”

心理专家分析,郑凯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的症状——这是抑郁症患者的“三低”表现——但他属于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在灿烂的笑容、敏捷的反应和坚定的意志之下,隐藏的是一颗脆弱的、沮丧的、悲观厌世的心。

其实,轻生的郑凯和人前人后做双面人的白领一样,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们微笑,也是为了面子而微笑,不希望因为一丁点的情绪问题影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他们会这样安慰自己:我胸有大志,我出类拔萃,我事业成功,这样的我,怎么可能患抑郁症呢?他们的错误在于,将优秀、成功和情绪看做是因果关系:我优秀,我成功,所以我没有情绪问题。

人生在世,怎么可能有人没有烦恼,不曾出现过情绪问题呢?成功的企业家也会遇到事业发展不顺的时候;高级干部也会生气、发怒、被人冤枉;演艺明星时不时地就会绯闻缠身,形象受损。喜怒哀惧本是人之常情,只流露喜悦,不流露悲伤、愤怒、恐惧的人,微笑一定不是发自真心的。心中的抑郁也不会因为表面的微笑而远走,相反的,它们会沉积起来,在心理防线脆弱的时候,突然崩溃。

四川小伙子周进进入国企工作后,一直顺风顺水,他踏实肯干,态度谦逊有礼,两年间,他就被提拔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周进想,既然工作上了一个台阶,就应该好好表现,不要辜负领导对自己的赏识。在公司,他每天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对下属体贴入微,对客户照顾周到,只要人在公司,他一定是脸上挂着和气、谦虚的笑容,和每个人礼貌地打招呼,耐心倾听每个人的要求。

回到家后,他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话不想说,饭不想吃,动不动就和老婆吵架。后来,他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窗帘拉下,躲在房间里痛哭一场。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舒服。没事的时候,他宁愿一直躺在床上,不运动,也不出门。周进说:“哪怕心情再郁闷,工作中也要保持精神饱满,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这样的要求,让他患上了微笑型抑郁症。

社会分工让人的情绪不仅仅代表人内在的真实感受,还变成了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为了应付这些需要,不高兴的人也要做出标准的微笑,强作欢颜。这种行为具有表演的性质,就像是戴上了一副快乐的面具,而真实的自我则在面具下备受煎熬。

通常来说,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越强,认知水平越高,就越容易患上微笑型抑郁症。如果不从根本上调整自己的心态,微笑永远都是假面,内心永远无法变得阳光起来。以下是几个自我调节的方法,喜欢戴着面具的“双面人”不妨试一试。

1.重新审视自我。正视自己,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2.提升适应能力。与周围环境和睦相处,对周围的人、事不要过分敏感、偏激,甚至愤世嫉俗。当然,也不必为了讨好别人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建立一个让自己觉得舒服的人际环境,才能减少面对糟糕心境的概率。

3.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人生总有顺境、逆境、得意、失意,当生活发生变故时,淡定从容是最佳表现。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求助于心理书籍,进行一番自我疏导。

4.向朋友倾诉。倾诉是一个永恒的好办法,心理压力过大时,不妨和亲人、朋友聊聊天,互相交换观点,倾诉的过程就是发泄的过程。

5.快乐运动。运动时,人体会释放出一种叫内啡肽的“快乐因子”,这是一种天然的抗抑郁成分。内啡肽在体内保存两三天,也会让情绪保持愉悦两三天。坚持长期运动,相当于源源不断地生产抗抑郁成分,自然不必担心被抑郁所困了。

如果以上方法无效,请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抑郁更喜欢缠上女人——性别差异

2012年,一位女网友在微博上发文“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这条消息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就在网友在微博上劝慰博主,试图制止她的自杀行为时,当天晚上,警方证实了博主去世的事实,女孩系自杀,原因是迫于就业压力。从她留下的微博可见,她是一个很有才华,纯真且富有幽默感的女孩,还关注了许多有趣的人。自杀之前,她一直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她曾多次在博文中感慨自己“没有可驻扎的地方”, “孤立无依”等。

抑郁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病人多过男性,通常情况下,女性病人数量是男性病人的2~3倍。较多女性患抑郁症,和女性的生理特点不无关系。女性必须面对月经、怀孕、生育、绝经和避孕等生理过程,体内激素不断变化,对情绪也会造成影响。而且。女性的性格普遍细腻、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反应比男性更强烈,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在遗传方面,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就比男性大。一份来自《美国精神医学杂志》的双生子研究显示,遗传基因会改变女性体内的激素环境,导致其患抑郁症的风险升高。睡眠不足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也会影响大脑的神经传递,影响激素的分泌,导致心理上的变化,如敏感、富有攻击性、抑郁等。和男性相比,女性为了远离抑郁症,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当然,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睡太多也会引起抑郁症。

大部分女抑郁症患者是在35岁之前得上抑郁症的,这一阶段,女性的成熟度不够,所处环境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同时需要面对择业、婚事、养子等重大问题。走入婚姻的女性,家庭生活是否幸福也决定了其是否会患上抑郁症。丈夫对妻子不满,抱有敌对态度,抱怨,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妻子身上,都会让妻子心情郁闷,甚至出现抑郁症症状。

生活在城市的女性要比生活在农村的女性更容易抑郁,生活节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乡村生活比较封闭,应激因素比较少,人际关系是熟人关系,对一个农村女性来说,满足衣食住行就可以了。

城市女性每天都在奔忙,而且,她们除了重视物质生活,更关注精神层面的成就,比如从事的工作是否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自我价值能否得到实现。然而要想得到理想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女性必须付出心血,必然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人即使非常努力,一时的目标还是实现不了,这就可能引发情绪上的变化。

在患抑郁症的女病人中,林黛玉是最典型的。虽然黛玉不过是一个文学形象,和现实生活有所出入,但她的心理经历完全可以给现代女性以借鉴。黛玉自幼体弱多病,苍白消瘦,双亲去世后,她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伤口。寄居贾府后,她变得非常敏感,好忧愁,喜伤感,遇事消极应对,总是会想到最阴暗的一面,她又是绝顶聪明的人,别人对她的怠慢、忽视,通通被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由此,她看到花开就想到花落,看到家人团聚就联想父母双亡,身世凄惨,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遇到不顺心的事,就郁郁不乐,对空叹息,临床流泪,唯有宝玉的爱情是她在世间的留恋。听到宝玉定亲的消息后,黛玉就像身子掉进大海一样,所有的希望一下子破灭,她终日泪珠连连,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对女性来说,抑郁症可能在任何时间袭来,生育期的女性尤其脆弱。人们都觉得怀孕是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实际上,怀孕和分娩后患抑郁症的风险最高,10%的孕期女性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郁。

在怀孕后期,随着生理上的变化,女性身体发生变化,身体负担加重,这一切变化都给孕妇造成了压力,随着分娩的到来,孕妇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许多白领女性的产假有限,怀着身孕还要应付工作,力不从心的感觉也让孕妇感到压抑。一些医生将孕期女性的抑郁当做情绪失调,从而忽略了抑郁症对胎儿的影响。有时候,严重的孕期抑郁症还可能会延续到产后,发展为产后抑郁症。

忆文在怀孕6个月的时候还在上班。她是项目总监的秘书,工作并不忙,虽然身体有些不便,但工作她还可以应付。怀孕之后,忆文变得非常敏感,整天担心这,担心那,担心电脑辐射会影响孩子,担心吸二手烟会导致胎儿畸形,担心甲醛、汽车尾气,她恨不得钻到原始森林里去,给孩子一个完全绿色的、健康的环境。

突然有一天,忆文的上司因为心脏病发作晕倒在办公室里,忆文亲眼看到120把上司抬走,这件事对忆文打击不小。上司休息了一个星期后,重新回来上班,忆文却开始失去工作状态。她总是感到疲劳,没有活力,吃什么都觉得没有滋味,上司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每天都让她晚来早走。到第7个月的时候,忆文每天都很心烦,做事不能集中精力,工作频频出错,老公不管说什么她都不爱听,特别爱发脾气,吃不好,睡不好。忆文担心影响宝宝,到妇科医院检查,医生却说是怀孕的正常反应。

等孩子生下来后,忆文的情况更糟糕了。全家都为新降生的小生命感到兴奋,唯有忆文开心不起来。宝宝满月后,忆文变得无精打采起来,晚上睡不着觉,白天迷迷糊糊地,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婆婆给她炖了很多汤品补身体,她却一点食欲都没有。

看着奶水减少,她担心孩子会生病,担心没法把孩子养大,甚至设想,如果不是因为意外怀孕,她现在应该在海南度蜜月,而不是每天待在家里喂奶、换尿布,为了孩子哭闹和家人吵架,忆文甚至一度产生了和孩子一起跳楼的想法。

很明显,忆文的孕期抑郁症发展减了产后抑郁症。通常情况下,产后抑郁症出现在产后一个星期,一个月或者一年,大多数人可以不治而愈,也有10%~20%的女性会出现重度抑郁,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下降,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沮丧,担忧,甚至有轻生和杀婴行为。产后抑郁症不是女性一个人的问题,需要整个家庭配合治疗,需要丈夫、亲人给予理解和支持,严重者需要医生进行心理干预。老年人的心灵隐痛——被忽略的人群

在抑郁症病人中,有一群人经常被忽略,他们就是老年抑郁症患者。在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一个。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老年抑郁症病人占老年人口的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会更高。可惜,那些患有癌症、心脏病、中风的老人即使陷入抑郁,也会因为子女过度关注其身体疾病而被忽略,有的人看见父亲或母亲情绪低落,食欲不振,认为那只是身体疾病导致的,甚至有人认为,抑郁不过是衰老的一部分,历经沧桑的老人显得闷闷不乐本没有什么。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有的人能够独立地生活,而一部分人的病情会慢慢恶化,五分之一的老人会想到自杀。

65岁的潘阿姨住在市郊的高层公寓里,生活条件富足。可是,自从老伴因病去世后,潘阿姨就从来没有快乐过。一个人住着百来平方米的大房子,走到哪里都空荡荡的,夜晚安静的时候,地上掉根针都能听清楚。站在17楼的阳台上,潘阿姨几次想要跳下去,她说,“死容易,活着太难了,死了就不用忍受这份寂寞了。”

潘阿姨的心情,儿女并不了解。为了避免她触景生情,儿子和女儿帮她卖掉了老房子,在市郊买了一套新房子。住在新环境里,老街坊老邻居都联系不上,每天陪伴潘阿姨的只有电视机。她每天开着电视机,从早上响到晚上,直到睡觉才关掉,这样做是“想让屋里有个声音响着,不然会静得吓人。”

站在阳台上,潘阿姨特别羡慕楼下那些带着孙子、孙女一起玩耍的老人。有一次,潘阿姨走到楼下,和一位年纪相仿的大姐闲谈,结果对方谈的都是家长里短的烦恼,儿媳不会持家,儿子放手不管之类的,潘阿姨倒是没有这些麻烦,女儿住在本市,每到周末就会到潘阿姨家看望她一次,儿子住在外地,一年只能见到一两次,连闹矛盾的时间都没有。

临近过年,潘阿姨盼了一个多月,终于把儿子一家盼回来了。过完年正月初六,儿子就带着媳妇、孩子回自己的家了。儿子走后,潘阿姨特别失落,昨天还是热热闹闹的一家人,今天又变成她一个。儿子自从回来就在参加各种聚会——亲戚的,同学的,朋友的,娘俩连几句贴心话都没顾上说,就又分开了。

隔了一个星期,女儿照例过来探望,发现潘阿姨躺在沙发上自言自语,跟她说句话,半天才有回应。女儿担心她生病了,要带她去医院,潘阿姨死活不肯去,最后,女儿动员了所有亲属,才把潘阿姨送到医院。结果没有诊断出任何身体病症,内科医生建议女儿带潘阿姨到心理科看一下,她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对老年人来说,配偶的去世会对老年人造成重大的心理创伤,上面故事中的潘阿姨就是在老伴儿去世后,由一系列生活事件刺激诱发的抑郁症。有调查显示,5%的老年男性会在丧妻半年内去世,死亡率比未丧妻的同龄人高40%,此外,亲朋好友的去世会引起老年人的恐惧,如果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许多老年人则根本无法承受。

孤独是导致老人抑郁的最大诱因。在对老年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时,48%的病人会倾诉他们的孤独,其中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会有加更深刻的孤独感。有的老人陷入抑郁情绪,却不被儿女理解,因为不堪忍受慢性病的困扰,因为儿女一句伤人的话,选择跳楼的老人大有人在。

老年人本来就在不断遭受失落感的冲击,社会地位、经济能力的失落,人际关系、身体功能的失落,导致老年人情绪不良,陷入抑郁。那些适应能力差、无法随遇而安的老人,性格内向、个性好强的老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老人在退休后没什么事情可以做,交际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这时能够很快找到生活乐趣,发展个人爱好的老人的心理状态会好过陷入无助、无望、无力状态的老人。

联合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人口将从2010年的12%上升到34%,2011~2012年的一项针对17708位老人的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口中,40%有高程度的抑郁症状。中国的老年人目前还无法享受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的老年人所享有的福利,收入低下使老年人生活痛苦,这也是诱发抑郁的一个原因。

老年人大多都患有慢性疾病,有的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使得老人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同时忍受疾病带来的身体、心理痛苦。身体上的不适,疾病久治不愈带来的心情沉闷,对死亡的恐惧,担心成为子女的累赘等,对老人来说是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压力,还会由此引发抑郁症。许多老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生病,尤其是心理方面的疾病,许多老人都是在儿女坚持询问下才被确认患有抑郁症的。

一直以来,世界都是由中年人展示给年轻人的,老年人是一个退出社会活动的群体,也是一个比较孤独的群体。他们宣泄情绪的渠道比较少,在长期的孤独感的折磨下,即使是年轻人,也都可能患抑郁症。对老年人来说,子女的关心,有人在身边陪伴,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比生活上的富裕更能解他们的抑郁之苦。兴奋得发狂,痛苦得想死——躁郁症

2013年8月,陈奕迅在举办完25场演唱会的最后一场后,向歌迷坦承,他患上了躁郁症,演唱会结束后,他将带家人到英国度假兼养病。在演唱会期间,陈奕迅已经出现情绪问题,比如在台上暴走,对台下观众冷淡,甚至拿走了歌迷的手机,指责他们在他演唱慢歌的时候大叫,大多数人只顾着拍照,根本不尊重台上的表演者。连“神经研究所”所长都患上了躁郁症,不得不令人感慨,“天才病”真的特别喜欢光顾天才。许多充满才气的人都患上了躁郁症,难道是天妒英才吗?

当然,患躁郁症的天才只是躁郁症病人中的一小部分,普通人中患上躁郁症的人非常多,只是天才的名声比较大,知晓率更高一些,这也是躁郁症被认为是天才病的原因。那么,传说中的天才病是什么样的呢?

躁郁症,也称为躁郁双相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一种。所谓双相,就是躁狂、抑郁两种状态交替出现。躁狂状态持续一个星期以上,抑郁发作持续两个星期以上,两者交替、循环出现,有时则以混合方式出现。双相障碍还有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的是重躁狂及重抑郁,双相II型指的是轻躁狂及重抑郁。

双相障碍通常在15~24岁发病,由于双相障碍中的躁狂和抑郁不会同时出现,躁狂发作时,病人自我感觉良好,通常不会主动就医;到了抑郁发作阶段,就会忽略之前的躁狂状态,许多人在抑郁发作时就医,往往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物质滥用等。双相障碍从第一次发作到确诊,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平均要6~7年。

躁狂状态时,病人会变得非常愉快,无忧无虑,每天兴高采烈的,一点烦心事儿都没有,但是会为了一点小事大发脾气;思维方面,联想加快,话多,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脑子转得特别快,有时候嘴巴运动跟不上;自我感觉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富和地位;由于意志能力增强,病人不停地活动,多管闲事,整天忙忙碌碌,睡觉减少,但是做事有头无尾,随时随地转移注意力,好冲动,因此容易和周围的人发生冲突。

双相障碍中的抑郁发作和单纯的抑郁症(即单相抑郁)区别并不明显,如果非要进行区分的话,双相抑郁发作比较急,时间短,反复频繁,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睡眠增加,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伴有自杀观念和烟草、酒精、毒品等的滥用。

双相障碍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能力,比如工作、学习和料理生活的能力,躁狂发作时,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做事冲动,不喜欢深思熟虑,有人会疯狂购物,乱买东西;有人则喜欢管这管那,插手别人的事。一些危险的活动,比如飙车、极限运动,躁狂发作时病人也会尝试,越是危险,越乐于参与其中。

念儿在患上躁郁症之后,从一个安静、平和的姑娘变成了一个“女疯子”,她无心念书,每天穿得花枝招展地出去逛街。她以前喜欢素色的衣服,现在却在身上搭配各种鲜艳的颜色,穿得像彩虹一样,还喜欢戴彩色的帽子。念儿穿着奇装异服,走到哪里都惹来奇异的目光,对此,她不但毫不害羞,还自觉良好,认为路人是被她吸引才对她指指点点的。

有一次,朋友陪她到餐厅吃饭,因为服务员漏上了一份菜,念儿就和服务员大吵起来,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店长出来解围也没有阻止她的愤怒,吵吵闹闹一个多小时,念儿像个泼妇一样站在餐厅大堂里大喊大叫,朋友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的她,被她吓了一大跳。后来,还是朋友打电话找来她的父亲,念儿才在朋友及众人的劝说下离开。

从来胆小,连过山车都不敢玩的念儿,一段时间内开始迷恋各种挑战极限的活动,她在大冬天里到海里裸泳,玩100米高的蹦极,在高速公路上飙车,凌晨起来在家里唱卡拉OK,吵得邻居打110……父母生怕她出去惹祸,最后只好把她关在家里,禁止她出门。

半年之后,念儿不再疯狂了,也开始像正常人一样到学校上课,临近毕业时,她却开始情绪低落起来,每天躺在床上睡觉,饭也不爱吃,课也不愿意上,毕业论文答辩险些没通过。一时间,念儿非常绝望,留下遗书准备自杀,幸好身边人发现得早,把她送到了医院,结果念儿被诊断为抑郁症。

躁狂症给病人造成严重的痛苦,相比之下,身边亲人承受的痛苦更大——在某些时候,病人本身是不自知的。躁狂症病人会因为躁狂、抑郁发作失去工作,失去爱情或家庭,还可能搞得自己满身是伤。即使如此,一些特殊的病人还是能在躁狂症的折磨下有所创造,比如那些天才们。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贾米森研究过47位英国作家和艺术家,结果发现,其中18人都有过精神失常的经历,有的人还接受过锂碳酸盐或电痉挛治疗。贾米森整理出来的躁郁症病人名单和名人录差不多,包括作曲家乔治·亨德尔、艾克托尔·柏辽兹,剧作家尤金·奥尼尔,作家巴尔扎克、弗吉尼亚·伍尔夫,诗人中的比例最高,拜伦、雪莱、柯勒律治、托马斯·格雷、托马斯·查特顿都是。

患有躁郁症的天才们在发病时变得特别敏锐,热情,冲动,富有创造力。比如乔治·亨德尔,他最著名的作品《弥塞亚》就是在他躁狂发作最强烈的24天内完成的;舒曼的《梦幻女神》是他在精神恍惚期间在墙上涂鸦完成的,躁狂平息之后,舒曼就鲜有作品问世了;梵高一生备受躁郁症的折磨,每一次躁狂发作,他都会进入一段创造高峰期,他的一幅自画像就是在割掉耳朵后创作的;剧作家曹禺在创作《日出》时,时常情绪激动,爆发时曾摔坏许多珍贵的东西……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承受了极致的痛苦,才创造出了触及灵魂的极致作品。

看过电影《乱世佳人》和《魂断蓝桥》的人,没有人会忘记费雯·丽的美貌和气质。费雯·丽集高贵、优雅和气魄于一身,即使风尘仆仆,依然难掩其光艳迷人的魅力,丘吉尔曾经赞誉她是“上帝的艺术品”,只能远远欣赏。可是,这个好莱坞电影史上最光彩夺目的演员,却难逃情绪困扰,多年来一直被躁郁症折磨着。《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为费雯·丽两度赢得奥斯卡奖,让她成为好莱坞最著名的演员之一。与此同时,如影相随的躁郁症也让她变得难以相处,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工作人员争吵,她的丈夫劳伦斯·奥立佛对此也无法忍受。

拍摄《恺撒与克里奥帕特拉》时,费雯·丽在寒冬里拍摄夏天的戏,导致她流产,这可能是她第一次躁狂发作的原因。《恺撒与克里奥帕特拉》拍摄完毕,费雯·丽和丈夫因为一件小事争吵,她情绪非常激动,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刺耳,甜美可爱的妻子变成了笼子里的一只困兽,对丈夫不停地谩骂和攻击,一番歇斯底里之后,她却毫无印象。

尽管她脾气暴躁、沮丧,精神状况越来越糟糕,但在外人面前还是表现谨慎,除了奥利弗,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情况。正因为目睹过多次费雯·丽躁郁发作的情景,他们的幸福生活才没有善终,两人在延续了近20年的爱情童话后,于1960年正式离婚。

后来,费雯·丽变得喜怒无常,时而痛哭失声,时而大发雷霆,精神上的紊乱让她自己也痛苦不堪,她痛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患上一种体面些的病。在电影《欲望号街车》中,费雯·丽扮演的布兰奇最终被带去了精神病院,电影拍摄结束后,费雯·丽本人也被送到精神病院,在那里,她接受了电休克治疗。曾陪伴她接受治疗的凯瑟琳·赫本非常清楚她的痛苦,当费雯·丽因肺结核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凯瑟琳·赫本没有感到惋惜,而是说了句“谢天谢地”,想必她非常清楚,死亡是减轻费雯·丽痛苦的最好方法。工作狂还是轻躁狂——相似与差异

肖遥学识渊博,做事果断,可谓文韬武略,无所不能,是员工眼中的“超人”,也是公认的工作狂。这位超人带领公司的品牌策划部用5年的时间就打出了业界知名度。公司品牌越做越大,员工们却苦不堪言,因为超人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离婚之后,肖遥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在他手下工作,周五安排的工作周一就得完成;不管发生任何事儿,所有人都要把电话带在身边,24小时开机;休息日也要随叫随到……员工们都在暗暗期盼,“超人还是赶紧再找个老婆吧,有家庭,有孩子,他就不会一门心思想着工作了”。

肖遥今天35岁,是市场营销中心的总监,同时兼任品牌策划部经理,在开放的办公区,他的办公室在最里边,和公共办公区只有一墙透明玻璃之隔。从走廊里能清楚地看到他的工作状态。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接起来,在电脑跟前忙忙碌碌,除了开会、吃饭、上厕所,他整天都在办公室里待着,下班了也不着急走。休息日,他经常在公司加班,有工作需要就打电话给下属,到公司开临时会议,许多人的周末约会都这样被他搅和了。

肖遥不喜欢娱乐,在他手下工作两年多的员工,从来没有和他一起聚餐、郊游或者唱卡拉OK,遇到项目顺利完成,他只会负责掏钱,让员工自行组织活动。不过,肖遥很喜欢读书,每天都有送到办公室的快递,有经管、营销之类的书,也有一些人物传记。他还喜欢栽培绿植,不到半个月,就会看到他手里拿着一个小盆栽来上班,办公室的窗台上摆的都是他自己买的小盆栽。

肖遥结婚很早,为了忙工作,一直顾不上照顾妻子和孩子,等他事业发展如鱼得水时,妻子却提出了离婚。妻子指责他说,“你每天到家第一件事不是问候我和女儿,而是拿出电脑上网,处理工作,你已经不正常了,你知道吗?”“我这么拼命工作还不是为了你和孩子!”“算了吧,你不过是为了自己,为了更高的职位,向别人证明你有能力。”

被妻子这么说,肖遥觉得非常冤枉,不过,女儿的话让他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有一次出差回来,肖遥问女儿,“爸爸出差这么久,有没有想爸爸?”女儿说:“不出差我也看不到你呀。”

离婚之后,他更是一门心思地工作,对下属也越发苛刻了。和肖遥一起工作两年的水寒对他是一肚子抱怨,“好不容易盼到周末,周五下班之前,就扔给我一大堆文件,还理直气壮地说,‘周一交给我’,我哪里有时间做?只好牺牲休息日了。有时候我特别想跟超人说,我要的只是一份工作,分内的事我都会做好的,可我不想变成工作的奴隶,为什么连我的私人时间都要剥夺?”

肖遥的秘书小池吐槽道:“跟他说什么休息日,根本没有用,超人不会累,也不用休息,连充电都不用,所以他不会记得你在哪个法定假日加班过,也不会为了你提前两天完成了七天的工作量而感谢你。”

连和肖遥平级的经理有时对他也很无奈,大家都是工作时玩命,休息时开心,他则总是在私下的聚会时谈工作,谈竞争对手,还说些鼓舞人心的话,好像在动员其他人都像他一样疯狂。“老兄,喝酒时就只谈喝酒的话,好吗?”受不了他的狂热演说,同事只好提醒他。

你是工作狂吗?你身边有超人一样的工作狂吗?从前,工作狂是一个褒义词,说明一个人一心想着工作,兢兢业业,富有敬业精神,如今,工作狂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指那些沉迷于工作,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劳逸结合的人,工作狂甚至和过劳死扯上了关系。工作导致过劳死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过,最新的研究发现,工作狂和酗酒一样,都是一种病。

那么,什么样的状态属于工作狂呢?第一,一心想着工作,不管是在家,还是在社交场合;第二,凡事喜欢亲力亲为,不喜欢授权,享受对事情的控制感;第三,沉迷于工作,忽视家人和私人生活;第四,一切人际关系都是为了工作服务的,朋友是业务合作伙伴,妻子则是私人秘书;第五,工作成瘾,偷偷摸摸地工作,甚至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在工作。

工作狂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力旺盛。他们时间观念非常强,喜欢拼搏、挑战,打败竞争对手是最有成就感的事儿;每天不知疲倦,别人累趴下了,他还神采奕奕;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晚,充满激情地对待一切工作。他们不需要太多的睡眠,每天睡三五个小时,只要醒过来,就在追求工作效率和事业成就,世界上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工作,工作上的成就让他们感到由衷的快乐。

不巧的是,轻度躁狂症病人也有类似的特点,如精力旺盛,睡眠需求少,时间观念强,做事风风火火,易怒等。精力旺盛的工作狂常常被人称为轻躁狂,不过,工作狂和轻躁狂还是有本质不同的。

工作狂虽然算不上疾病,但是潜伏着危机。许多人在年轻时透支身体,刚过40岁就患上各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最悲剧的当然就是那些过劳死的人,25岁的华为员工加班过度猝死、37岁的清华大学讲师倒在讲台前……类似的新闻不胜枚举。调查显示,大城市的白领中,有六成以上处在过劳状态。

即使不从身心健康考虑,工作狂也应该转换一下思想了。想一想,只有工作能体现你的价值吗?你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到,少了你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了?世界上没有“非你不可”的工作,但是却有无可取代的健康和“非你不可”的角色——电影《如父如子》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身为大企业工程师的良多说:“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种亲子关系,可公司还有更多非我不可的工作。”斋木回答:“可父亲也是一种无可取代的工作吧?”躁郁症从何而来——成因探究

每个人都有罹患躁郁症的可能,只不过这个概率非常小,只有0.4%。目前为止,躁郁症产生的真正原因尚不明确,但是人们找到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因素,比如遗传。躁郁症有家族遗传的倾向,如果父母有一方患有躁郁症,子女患病的可能性就比其他人要大,当然,这并不是说躁郁症是一种遗传病,持遗传观点的人比较认同躁郁症是由单个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来遗传这一说法,但是这种基因的外显率比较低。

生活事件的刺激容易导致人们患上抑郁症,比如亲人离世、失恋、经济危机等。如果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人,因无法承受重大事件带来的打击和精神刺激,面临家庭破裂、人际关系危机等情况,也会诱发躁郁。

分析躁郁症病人的个人资料,可以看出躁郁症病人基本上是两种性格的人,一种人性格沉静,多愁善感,有忧郁气质,遇到挫折就变得消极;另一种人则好动,开朗,热情,精力充沛,有时情感高涨,前者是忧郁素质,后者是躁狂素质,具有这两种素质的人是躁郁症易感人群。此外,肥短体型者的发病率高于常人。在德国学者克里奇默的研究资料中,62位躁郁症病人,58人是肥短体型,但是肥短体型和躁郁症之间的必然联系尚未得到证明。

脑器质病变也是诱发躁郁的一个原因。大脑的间脑和边缘系统与人的情绪活动有关系,它们刺激下丘脑,会让人的情绪变得欣快,意念飘忽,如果间脑部位发生病变,则会引起周期性的抑郁和欣快,如果下丘脑部分功能障碍,人的情绪活动就会出现问题。

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这两种胺类浓度的变化和躁郁症有关——如果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的一种)的浓度过低,不能使脑内的肾上腺素受体兴奋,人就会变得忧郁,反之,如果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过高,人就变得兴奋,狂躁,5-羟色胺对人体也有同样的影响。

由于躁郁症病人多是儿童和青壮年,也有人认为,躁郁症的发作和年龄有关系。研究表明,躁郁症在青春期结束或者刚成年时发作,追踪躁郁症病人的病史会发现,三分之一的病人在13岁之前已经出现类似症状,另外三分之一则会在13~18之间出现类似症状。

躁郁发作的儿童和成年人有很大的相似性。躁狂发作的儿童脾气很不好,高兴起来胡闹做事,爱冒险,而且精力充沛,不愿意睡觉,不能集中注意力;抑郁发作的儿童则感到悲伤,总是说胃疼、头疼或其他疼痛,睡觉不是太多就是太少,没有动力,即使是有趣的活动,也不太感兴趣,经常想到死亡或者自杀。躁郁症儿童还会伴有其他并发症,如药物滥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等,情绪发作时,问题行为也会随之出现,如超速行驶,过度消费等。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童年期遭受不同程度虐待的人成年后会出现躁郁发作。你肯定会问,怎么可能虐待儿童?自己家的孩子,把他当做宝贝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虐待他?其实,大人的很多行为会伤害到儿童,但是父母并没有在意,如向儿童大喊大叫,拒绝和儿童说话,强迫儿童做某事等,对儿童来说,这些都是暴力,都是虐待,而且强制要求儿童做他不喜欢做的事,甚至可以看作精神虐待。

念念今年8岁,读小学三年级,学校的功课并不多,但她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连双休日的时间也被各种兴趣班给占满。除了钢琴、书法、舞蹈、写作外,妈妈在看了电影《叶问》之后,又给她报了一个咏春拳班,美其名曰“女孩子也可以有侠气”,到了暑假,妈妈的要求更是变本加厉。

念念不愿意去上课,妈妈就说“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念念这么不懂事,妈妈太伤心了”。如果念念哭闹着不想弹琴,想看动画片,妈妈就大发脾气,拒绝和她说话,还拉着爸爸一起,在家里孤立念念。

暑假里,念念每天被妈妈带来带去,上午学完书法,下午就要练跳舞,念念变得没有精神,不爱说话,也不愿意玩耍。回到家里,和爸爸问个好,就躺在床上睡觉,有时候她则特别暴躁,把妈妈送的玩具全都扔到楼下去。

其实,念念妈妈的行为对念念已经是虐待了,但她自己却浑然不知,甚至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父母长期违背孩子的意愿,强迫其参加各种兴趣班,已经存在虐待、忽视的倾向,念念妈妈甚至用情感孤立的方式对待孩子,这则属于情感上的虐待。

美国的约瑟夫·戈德堡博士和他的同事调查了100名躁郁症病人,他们发现,近一半病人的童年过得不堪回首,三分之一的病人遭受过多种形式的虐待,如情感虐待、身体虐待和性虐待。另外,有过被虐待经历的病人发病时间比普通病人早,症状更为严重,遭受过性虐待的躁郁症病人自杀的企图更强烈。

2005年,全国妇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国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男孩更容易受到躯体和精神虐待,女孩则容易受到性骚扰和性侵犯,而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童年期受虐待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和童年期未曾遭受过虐待的青少年相比,遭受过虐待,甚至有多重被虐经历的青少年幸福感比较低,自杀意念偏高,不过,当受虐种类超过7种时,儿童抑郁、自杀的倾向就会下降,参与打架斗殴的比例反而会上升。

23岁的贺飞曾两度自杀,直到一次因暴力殴打同学被送进派出所,在民警的勒令下来到心理咨询室,向心理医生倾吐了压抑在内心的情感后,他才发现,原来在冥冥中折磨着他,左右他命运的是他既爱又恨的母亲。

过去的3年里,他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没有什么能让他真正开心。有时候,他还有悲观厌世的念头,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变得非常兴奋,话很多,动作表情丰富,说起话来还故意将事实夸大,给人浮夸的感觉。

小时候,贺飞和父母的感情并不深。中学之前,他跟妹妹是在乡下度过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一年才回来两三次,每次待个两三天就走了。那时候,贺飞特别渴望父母的爱,每次父母从外地到奶奶家看他们,他就会非常兴奋。虽然母亲偶尔对他发脾气,他还是很开心。有一次过年,母亲在家待了10多天,走的时候,贺飞和妹妹站在门口哭了半天。

中学之后,妈妈把他接到身边,在家照顾他上学。能够每天和爸妈生活在一起,是贺飞梦寐以求的事。一开始,贺飞和母亲相处得不错,可慢慢地,母亲变得专制起来,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贺飞不听,母亲就骂他,如果他顶嘴,母亲上手就打。

母亲从来不关心他的学习,一个学期下来,只有期末参加家长会的时候,她才会问一下贺飞的成绩。若是他考得不好,母亲定是一顿痛骂,斥责他说“你考成这样,是存心让我在老师面前丢脸吗?”从此,贺飞发誓,要恨母亲一辈子,不管她做什么,都不会原谅她。

高中住校,贺飞就很少回家了,放寒暑假的时候,为了躲避母亲,他会到同学家去住。回到家时,母亲就会骂她“翅膀硬了,连家都不愿意回了”,如果父亲替他说两句话,母亲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和父亲吵架。

后来,贺飞在学校开始出现心理问题,他很痛苦,不想继续念书,甚至在作文中表达“活着没意思”的心情。连老师都说,贺飞的问题很严重,最好休学一年,调整一下。可母亲根本不理解,说他不过是想在家里继续吃干饭。休学期间,母亲不关心他,每天对他恶语相向。为此,贺飞和母亲经常吵架,吵架之后,贺飞道歉,然后两人继续争吵,休学的一年,他并没有得到安静的休养,全部精力都用来和母亲针锋相对了。

为了不再见到母亲狰狞的面孔,贺飞上大学后就没回过家,可是他发现,他一边想要避开母亲,一边又极度渴望母爱。他在外地无依无靠,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每天都在忍受着回忆对他的侵蚀,身边却没有人懂得和理解他。可有时候,他又会变得斗志昂扬,精神抖擞,想要做出一番成绩,给从来看不起他的母亲看看。在两种极端的状态中徘徊着,最终,他彻底崩溃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