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天才莎士比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00:23:10

点击下载

作者:何水明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戏剧天才莎士比亚

戏剧天才莎士比亚试读:

总序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

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名人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狂喜。当我们迷惘或无助时,他们的高贵品格就如同飘动在高处的旗帜,每次招展都会令我们幡然醒悟,从而畅快淋漓地感受生命的真谛。只要我们把他们视为精神引领者和行为楷模,就会不由自主地追随他们,并深刻感受到精神的强烈震撼。

当我们用最诚挚的心灵和热情追随名人的足迹,就是选择了一个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并将提升的空间拓展开来。追随意味着发现,发现名人的博大精深,发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发现最真实的自我;追随意味着提升,置身于名人精神的荫蔽之下,我们就像藤蔓一般沿着名人硕大粗壮的树干攀援上升,这将极大地缩短我们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从而踏上光明的坦途。

不要说这是个崇尚独立思考的年代,如果我们缺乏敬畏精神,那么只能让个性与自由的理念艰难地生长;不要说这是个无法造就伟人的年代,生命价值并不在于平凡或伟大。如果在名人的引领下,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的那本书,就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成长的历程,虽然每位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并非完全靠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我们说的名人当然是指对世界和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他们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企业家等。滚滚历史长河,阵阵涛声如号,是他们,屹立潮头,掀起时代前进的浪花,浓墨重彩地描绘着人类的文明和无限的未来,不断开创着辉煌的新境界和新梦想,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权力,并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军事家是指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实施的人,一般包括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

政治家、军事家大多充满了文韬武略,能够运筹帷幄,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天地,创造着世界,书写着历史,不断谱写着人类的辉煌篇章,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科学发明家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士。他们从事着探索未知、发现真相、追求真理、改造世界和造福人类的大学问。他们都有献身、求实、严谨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具有一颗好奇心。从好奇心出发,他们希望探知事物规律,具有希望看到事物本质一面的强烈意识与探索激情。还有就是他们都有恒心,他们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锲而不舍,具有永不止步的追求精神。

文学家是指以创作文学作品为自己主要工作的知名人士和学者等。其中,诗人是指诗歌的创作者,小说家指小说创作者,散文家指散文创作者,而文学家则是指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领域均取得一定成就的创作者,他们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指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娴熟创作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具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活动的人士,通常指在绘画、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具有比较高的成就,并具有了一定美学造诣的人。他们是生活中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极大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哲学家、思想家是指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具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士。思想主要是用言语和符号来表达的,而致力于研究思想并且形成思想体系的人就是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用独到的思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且在此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与宇宙,以此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矛盾迷惑的问题。他们是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探讨所有人类重要的问题和观念,并创造出一种思考和思想的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步伐,推动着人类思想和精神不断升华,使人类不断摆脱低级状态,不断走向更高境界。人是有思想和精神的高级动物,因此,哲学家和思想家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是我们人类的伟大导师。

企业管理家是最直接创造财富的人。他们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使得人们更加幸福。财富虽然只是一个象征,但它与人们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等息息相关。企业家也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在追求财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著、诚信和服务等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我们追踪这些名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就会发现他们在做好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能够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灵感和启发,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并进行持久的人生追求,去争取获得巨大的成功。

影响名人成长的事件虽然不一样,但他们在一生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则大同小异。正如爱迪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

爱默生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正如日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伟大人物,起初都是很幼稚且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名家并进而获得人们的崇敬。”所以,名人成长也具有其非凡之处,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他出生在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莎士比亚少年时代,在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法学校学习。

莎士比亚20岁后到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他虽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

莎士比亚于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1592年伦敦舞台已经表演了他的几部剧作,那时他在伦敦已经很有名气。

从1594年起,莎士比亚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公大臣的庇护,被称为“宫内大臣供奉”的剧团。后来在詹姆斯一世时期,莎士比亚和剧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使得他创作的剧本蜚声社会各界。1596年,莎士比亚成为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

1616年5月3日,莎士比亚在其52岁生日时病逝,葬于圣三一教堂。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四世》等和100多首十四行诗,以及两首长诗。

莎士比亚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在艺术表现上,莎士比亚继承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

莎士比亚的戏剧突破悲剧和喜剧界限,不受三一律束缚,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奥秘,从而塑造出了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他的作品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展现在大家眼前,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意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使其既富有人生哲理,又具有批判精神。

从17世纪开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又传到美国及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

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常被引用。他在剧作中广泛采用民间语言,注意吸收外来词汇,还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可谓集当时英语之大成。剧中许多语句已成为现代英语中的成语、典故和格言。

莎士比亚的朋友、著名戏剧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他说:“莎士比亚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莎士比亚化”。

诞生于斯特拉福

斯特拉福,这个沃里克郡内的小城,在1564年4月23日这一天将会永远被人铭记,因为这一天,伟大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在这里诞生了。

斯特拉福紧靠着艾汶河,因而这个小城又被称为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城。在莎士比亚出生的年代,斯特拉福就已经拥有2000多居民。城里各种手工业都极其兴旺发达,市民们同周围的农村居民保持着联系,而且他们本身也往往拥有田地。

出生于近郊村庄中的青年们,如果不想继续做农夫,就会移居到城内,学习某种行业,然后在那里定居下来。

每逢赶集的日子,人们就从近郊各地涌来,所以在这个小城里有很多旅馆和小酒店。尤其是位于石桥旁边的黑熊客栈周围有时也会出现活跃的气氛。

从伯明翰通往牛津和伦敦的大道经过斯特拉福城,带着全副武装的侍从、出来旅行的老爷、押运货物的商人、骑着马赶到牛津去读书的大学生,以及形形色色的人都来客栈投宿。

经常到斯特拉福来的还有到处流浪、专唱民间歌谣的歌手。斯特拉福四周的田野风景如画,往往使来到这里的旅行者们感到特别惊讶。

斯特拉福城经营着来自周围地区的多种农副产品,并对各种原料进行加工制作。城里有牲口街、猪市街和羊市街。

由于牲畜繁多,斯特拉福的皮革手工业发展很快,当然也有铁器加工业,城里就有一条白铁匠胡同。

斯特拉福没有城墙,它的街道非常笔直而宽阔,然而在精神上却仍旧是个禁锢、偏狭的中世纪小城镇。像英格兰的其他市镇一样,斯特拉福是根据前人传下来的一套严格方法来治理的。

当年亨利八世和罗马决裂并开始教会改革时,斯特拉福废除了中世纪的“圣十字公会”,在1553年代之以市政厅。

市政厅就成为主要的地方自治机构,它肩负着在本城内监督执行国家法律和国王敕令的使命。

市民们选出14名参议和14名“主要市民”,组成市政委员会,各项市政事务由各委员分担。

市政当局竭尽全力保护当地的实业,不容外人介入,所有的行业都被严格地控制和督导,居民们必须谨遵法规以维持治安。

斯特拉福的居民若是不给自己的狗儿戴上口罩或让鸭子乱跑,玩牌或玩“任何不法的游戏”,夏季里孩子到了晚上8时尚未返家,没有清扫水沟,或是从城里的碎石坑里“借”些碎石自用,那就等着罚款吧!

斯特拉福的居民要是带外乡人回家也需得到官方特许,如果出于同情让某个大肚子的“陌生女人”在家里住着,罚金就会更重。

法规是如此繁多,要想一点也不犯错简直不可能,所以,斯特拉福还没有哪个居民的德行如此高尚、出众,从来没被处罚过的。

税收的最佳来源是法律禁止市民“私倒垃圾”,市民必须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垃圾场。斯特拉福居民最常犯的过错是“在寝室门口堆置垃圾”,几乎每个联保的10家都因此受到过处罚。

斯特拉福市政厅把本城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都登记入册,积攒了浩繁的卷宗。这些卷宗都被保存了下来,因而莎士比亚家史中的许多事实可以根据这些档案文件来推定。

求学于文法学校

斯特拉福城不仅拥有手工工场、商店和饭馆,而且从久远的年代起就已经有了一所学校。在中世纪,这所学校由具有宗教性质的“圣十字公会”管理,其教学与天主教的要求相适应。

16世纪教会改革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使得学校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用来取代教会学校的“文法学校”。这种学校强调了它教学的世俗性质,也强调它有别于渗透了整个中世纪教育的神学精神。

斯特拉福文法学校对市政厅属下的市民子弟实行义务教育,学校由市政厅拨款维持,并接受市政厅的监督。

斯特拉福文法学校的学习在入学以前就开始了。入学以前孩子们先得学会认英语字母、阅读和书写。

通常教授这些内容的人,或是地方录事,或是某一个教会的小职员。在斯特拉福城,则由圣堂工友教男孩读写,他的妻子教女孩缝纫。

英文读写的入门书叫“角书”,这是一种有柄的小木板,形状像今天的乒乓球拍。木板上钉着一页印有字母和祈祷文《我们的主》的纸片,并在纸片上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角质薄片,“角书”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孩子们先学字母,接着学习如何把字母拼写成音节,最后学习阅读祈祷文。这样孩子们掌握了英文的阅读和书写,就可以正式入学了。孩子们通常7岁上学,14岁左右毕业。

在莎士比亚的童年时代,斯特拉福学校曾先后换了3个老师。1571年以前,主持校政的是牛津大学学士沃尔特·洛奇。1571年至1575年,即莎士比亚在校学习的那几年,任教的老师是西蒙·亨特,他也在牛津大学受过教育。

接替西蒙·亨特的教师是托马斯·詹金斯,他也有学士学位,也是牛津出身。上述情况说明这所文法学校的老师们都受到过极好的教育。

当时的孩子们一般在学校待的时间比较长。不论夏天冬天,从周一到周六,莎士比亚天天都得上学。他沿着汉里街走,到了市集转弯,再走过两条长街,最后来到市政厅。

莎士比亚的教室在楼上,就在市政厅议会室的顶端。同一口钟每天清晨都召唤着威廉上学,每个月则有一次召唤他的父亲去参加楼下的议会。

学校的作息时间,春夏是早晨6时上课,冬天是7时上课。首先是用拉丁文祈祷,祈祷上帝让自己成为品行端正、圣洁的孩子。到9时休息片刻,让孩子们吃些早餐。

然后上课到11时开始放午学两个小时,孩子们各自回家吃午饭。下午13时返校,学习到15时。短暂休息后,接着上最后一堂课,一直上到下午17时。

星期四和星期六只有上午上课。全年放假3次:圣诞节、复活节和三一节,总共有40天。

斯特拉福文法学校,像所有其他同类学校一样,主要课程是拉丁文。莎士比亚的拉丁文的基本知识,无疑是从这一时期学习的。

学生们所用的课本是柯列特和黎里合编的《拉丁语法》一书,因为当时国王有一道专门的敕令,指示英国所有学校把这部书作为学习拉丁文的教材。

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课文是《儿童必读格言》,这些格言是从古代优秀作家的作品中选编出来的,带有道德教诲的性质。接着读拉丁文的伊索寓言,以及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普布留斯的《牧歌》。

在掌握了拉丁语基础后,学生们开始阅读较为复杂的课文。在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研读伟大的罗马演说家西塞罗的书信、演说词及其论文选段。

除了西塞罗的作品,学生们还阅读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奥维德、戏剧家普劳图斯、泰伦斯和塞内加的作品,而在这中间莎士比亚最喜爱的是奥维德。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出现的许多场面都可以表明,他十分熟悉奥维德的诗体故事集《变形记》。

学会用拉丁文写作的方法,为莎士比亚写作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学生们不仅阅读古代作家的格言和箴言,他们还得把这些格言进行拉丁文和英文的互译。“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拥有大量值得传抄引用的警句,这得力于他当年的翻译练习。他把拉丁文译成英文,或把英文译成拉丁文时绞尽脑汁,力求每一次练习都尽量做到措词简洁明快,从而学会了用警句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另一种训练是演说术练习,对莎士比亚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种练习在高年级进行,教师传授学生雄辩术的规则,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力求让学生们养成进行严密论证的习惯。

学校经常举行演说术练习,组织辩论会,布置学生就各种题目撰写演说词并进行演说。

当时文法学校学习的特点,是学生们必须背诵几十、几百页课文,因为当时书籍极少,并且极为昂贵。

在学校里,高年级学生彼此间只能用拉丁语交谈,禁止说本国话。学校用种种名义要求他们撰写并发表拉丁语演说。

最后,毕业前的常规训练是阅读、背诵和演出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剧本。文法学校的一般安排就是如此,这使我们猜想到:莎士比亚还在学生时代就有可能在学生演出中首次粉墨登场。

斯特拉福的孩子们念完文法学校课程后,他们的脑子里已经被塞满了拉丁文法条文。他们大概学会了如何使用笔记本,在上头搜集很多拉丁作者的佳言隽语。

孩子们学会了做笔记,晓得怎样才能干净利落地用刀将鹅羽削去,再用舌头去润软笔尖。同时,他们还晓得写字时要坐直了才不会把眼睛搞坏,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忍受长时间的辛苦工作。

除了拉丁文,斯特拉福的文法学校没有教给莎士比亚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没有历史、地理,也没有近代语言,更没有自然科学。莎士比亚后来所积累的知识,都是在伦敦所学的。

由盛转衰的家境

莎士比亚的祖父叫理查·莎士比亚,是一个佃户。他耕种着一个叫罗伯特·亚登的地主的封地。罗伯特是英国沃里克郡一个古老而显赫的家族中旁支的家长。

理查和罗伯特家做了30年的邻居,两家之间只隔了一条短短的道路,但两者的身份却截然不同:一个是地主,一个是佃户。

罗伯特家的房子是用木料构筑的精致农舍,带着宽敞的谷仓和石砌的大鸽子房。他有8个女儿,最小的女儿叫玛丽。

理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约翰。约翰从孩提时代就同玛丽熟识了,但他知道以他的身份娶玛丽是白日做梦。作为一个贫贱的农家子弟,要娶乡绅的女儿为妻,就必须发达起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约翰在10多岁时就离开家到城里赚钱,他节衣缩食地积攒每一个便士。为了看玛丽,他从城里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玛丽对约翰也很忠诚,她一直等待着约翰发达起来,她为人质朴,并不在意两人身份的差别,也不顾及姐姐们的讥笑,一直等待着约翰。

约翰攒了一笔钱后,开了一家专门制作手套的店。手套在欧洲可是人人出门的必备品,再加上他为人诚恳、热情,生意很快就兴旺起来了。

约翰被称作手套匠人。他不仅干这一行,还经营着羊毛、木材和大麦的生意。不过他认为制作手套是他的主要职业,因而,每当在文件上签名时,他总是画一个象征他职业的手套楦子来代替。

1556年,一直反对约翰和玛丽婚事的罗伯特先生去世了,于是两人如愿以偿地结了婚。

玛丽带给约翰一笔可观的嫁妆、两处地产和现款,还带给了约翰名望和社会地位。约翰本人也有财产,他生意兴隆,买下了斯特拉福城里的两座房子。夫妻俩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从1557年起,约翰开始跻身于那些主持市政厅的有声望的市民之列。最初,他被任命为检查麦酒质量的检查员,主要负责检查在这种饮料中是否偷放了啤酒花,同时,他还监督商品面包的生产,检查面粉里是否掺入了其他杂质。

后来,约翰当选为参议,负责主持财务会计事宜。1568年,他当选为市政厅主席,也就是说,约翰成为斯特拉福的市长。

生活从来不是只有辉煌,约翰飞黄腾达的人生命运也发生了某种转折。1578年,约翰成了不能正常支付地方警察费用的6个参议员之一。第二年,他又不得不把妻子陪嫁的庄园抵押出去。

1580年,莎士比亚家的情况更加糟糕了。不久,约翰和当地的100来人一起被传讯到法庭,被要求请人担保,保证他们从今以后再也不能有扰乱女皇统治下安宁的行为。

由于约翰没有出庭,又被罚款20英镑。同时,又因为他替一位与他处境相同的人担保,还被罚款20英镑。

唉,这40英镑真的不是小数目啊,对于这个近乎破败不堪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1586年,当威廉22岁时,他的父亲约翰从市参议的花名册上被除名,其原因在市政委员会的记录上是这样写的:“莎士比亚先生不出席会议,虽然曾一再邀请,他已久不到会。”

1592年,约翰甚至上了所谓“不服从国教者”,即拒绝去教堂做礼拜者的名单。这从某个侧面表明,约翰害怕因债务被捕而闭门不出。因为当时的英国有这样一个规定,不得在无力还债的债务人家里逮捕债务人。

即使约翰不再参与市政事务,但他还在从事着各种交易和进行法庭诉讼。他在摆脱了为本城公益操劳的工作之后,就全力以赴为个人的事业奔波了。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所赡养的家庭在一天天地不断扩大。

玛丽给约翰生的第一个小孩出生于1558年9月,这个可怜的女孩死在了襁褓里。1563年4月,他们的第二个女儿在只有5个月时也夭折了。夭折的姐妹俩都是鼠疫的牺牲品。

在1563年,这场危害英国的可怕瘟疫势头最猛,这时正是约翰和玛丽的第三个孩子分娩日期临近之际。夫妻俩忧心忡忡,对这个孩子能够活下来没有抱多大希望。

1563年的冬天十分寒冷,在严冬的霜雪中鼠疫消失了。1564年4月,雪白的梨花、苹果花盛开。就在这个美好时节,一个小男孩诞生了,他就是威廉·莎士比亚。

后来莎士比亚家里又增添了4个孩子,他们分别是威廉的3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威廉的大弟吉尔伯特后来做了服饰用品商,一度住在伦敦,以后返回斯特拉福,死于威廉去世的前4年。他的二弟理查一生都住在故乡,没有结婚,38岁时去世。

威廉的妹妹约翰娜嫁给了以制帽为业的斯特拉福人威廉·哈特。莎士比亚在遗嘱里曾提到她,她比威廉多活了30年。

威廉最小的弟弟叫爱德蒙,比威廉小16岁,年轻时曾到伦敦投奔他并加入了他所参与领导的剧团。在1607年去世,年仅28岁。

着迷戏剧的少年

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还保存着这样的习俗:节日常常要举行各种游艺活动。每年的5月1日,斯特拉福的居民都要成群结队地到小城周围的森林去纪念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罗宾汉,人们载歌载舞,好不快乐。

在伦敦没有出现固定的剧院之前,就已经有剧团经常在全国城乡进行巡回演出了。这表明在莎士比亚没有走向戏剧之前,戏剧就已向他迎面扑来了。

在莎士比亚11岁时,伊丽莎白女王驾临肯尼渥斯古城堡。城堡的主人赖斯特伯爵是女王的宠臣,在城堡里专门为女王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许多斯特拉福居民都来参加了,你拉着我,我扶着你,都想能有幸亲睹伊丽莎白女王的真容。

当时莎士比亚也去了,他和他的弟弟妹妹随着父母也混在奔向古城堡的人流里。

古城堡那里已经聚集成人山人海了。巨大的城堡顶上矗立着一座塔楼,上面迎风飘扬着一面象征着族徽的绣有赖斯特伯爵像的旗帜。

城堡四周是一大片花园,呈阶梯状地向下延伸。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珍奇花卉,喷泉的水终年喷涌,孔雀和野鸡在镀金的笼子里漫步。

城堡的大门已经打开了,花园里正在表演哑剧:壮阔的水面上,阿里翁骑在海豚背上去拯救湖姑娘。

小莎士比亚看到了这次欢迎仪式的盛况,也许正因为如此,以上的戏剧情节,出现在了他以后创作的喜剧《第十二夜》中,喜剧主人公西巴斯辛遭到海难时:

把他自己捆在一根浮在海面上的桅樯上;我见他像阿里翁骑海豚背似的浮沉在波浪之间,直到我的眼睛望不见他。

在第二年,伍斯特伯爵的剧团,像受赖斯特伯爵庇护的剧团那样,来到斯特拉福进行访问演出。这次演出是小莎士比亚记忆当中,第一次看到真正职业演员的演出。

职业演员演出的悲剧充满了血腥和恐怖,都是模仿古罗马戏剧家塞内加的悲剧。他们还演出模仿古罗马的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戏剧,以及一些感伤的戏剧。这些戏剧的作者用笨拙的手法,竭力想表现活生生的人的感情。

戏剧演员在斯特拉福越来越受欢迎,不久,一年的时间里就能有两三个戏班来斯特拉福演出。

小莎士比亚当时被称为是“小戏迷”,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观看来斯特拉福城献艺的演员的演出。

渐渐地对戏剧表演很感兴趣的莎士比亚,开始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模仿那些喜剧演员们的动作和台词。

有时候莎士比亚这群“小演员”们去公园里或者广场上,他们幼稚有趣的表演吸引了很多行人,当然也受到了大家的赞赏!

就这样,转眼间,莎士比亚已经16岁了。

生活就是这样,并不是只有快乐相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前途的迷茫以及家庭越来越糟的状况,这些都让莎士比亚很烦恼。

莎士比亚的父亲因为忙于斯特拉福市政厅的公务而没能照顾到自家的店铺生意,渐渐地店铺经营陷入了尴尬境地,资金周转出现严重困难,家中也有了很多负债。

莎士比亚已经离开了文法学校,面对家中的累累负债,作为儿子的他,决定帮助父亲分担生活的重荷。

莎士比亚不想去继承父亲那个已经快要破产的生意,尽管在没有活儿干时,可以去手套加工房帮工人裁皮子、剪三角片,或往订货的客户家里送制成的皮手套。

要想使自己的家族获得荣耀,走父亲的老路,即靠一门技艺来实现是不可能的了。他应该走属于自己的路,他的抱负绝不是成为小镇商人和小官员。

莎士比亚认为,只有通过艺术这条路了,于是,他就想到了写诗,让自己成为一名诗人。

莎士比亚喜爱戏剧,可以说对戏剧有着一种夙愿吧。但是他也很清楚,演员是一种被众人看不起的没有任何阶级归属的一群人。

在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演员只有得到某一个贵族的庇护才可以体面地生活,才可以免于受到流浪罪或长年乞讨罪的控告。

现在莎士比亚认为,成为诗人会比当演员更有出息,有更美好的明天,也有更多的一层希望来光宗耀祖。但是,残酷的现实要求他必须先把生活稳定下来,帮助父亲赚钱来补贴家用,因为诗歌真的不能当饭吃。

扑朔迷离的婚事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在莎士比亚18岁的时候,属于他的爱情之花悄悄地绽放了。

莎士比亚爱上的姑娘名叫惠特丽,她家住在斯特拉福西面不远的坦普尔格拉夫顿村。

惠特丽的父亲和莎士比亚的父亲是很熟识的朋友,两家一直有着生意上的来往。

最主要的是惠特丽家向莎士比亚家出售做手套的羊羔皮。莎士比亚就是有一次去惠特丽家买羊羔皮时认识的惠特丽。

惠特丽和莎士比亚同岁,她长得像天使一样漂亮。惠特丽见到莎士比亚时表现得很害羞,不知怎么就脸红了,也不敢正眼看莎士比亚。“我经常听父亲说到你。”这是惠特丽见到莎士比亚后说的第一句话。

自从见到惠特丽,莎士比亚就经常有事没事往惠特丽家跑,看来,情窦初开的莎士比亚已然爱上惠特丽了。

莎士比亚经常给惠特丽朗读他的诗,他是用动听的诗歌向他深爱的姑娘倾诉衷肠呢!

终于,莎士比亚用真情打开了惠特丽的心扉。在一个美丽的夏日傍晚,惠特丽答应了莎士比亚的求爱,两颗青春的心相聚在嘴唇。

一年多的爱河畅游,莎士比亚和惠特丽像蜜蜂一样采食着爱情之花的甜蜜。

1582年的夏天,两人决定把他们的爱情公之于世,尤其是要告诉双方的父母,因为他们要为美好的爱情寻找归宿,结婚是个必然的选择啊!

第二天的下午,莎士比亚又来到了他们两人经常约会的那片树林,这片树林离惠特丽的家不远,是这两个甜蜜恋人经常约会的地方,是他们的爱情乐园!

当莎士比亚走到树跟前时,发现惠特丽正在等他。两个人牵着手走进了树林。

那时那地,树林里好像只有莎士比亚和惠特丽两个人似的,只有偶尔听到远处传来的几声鸟鸣。

树林里太凉爽了,林间的细风微微地吹拂着他俩。树丛中各种各样的鲜花,如蔷薇花、金雀花、马莲花都在欢快地摇头欢迎这对恋人呢!

两人已经走到了树林的深处。今天,他们是要互相通报一下双方父母对他们爱情的意见。

惠特丽仿佛感觉到莎士比亚的手有些冰凉,而且他脸上的笑容也很勉强。

惠特丽在一棵很粗的白桦树前停了下来,把自己含情脉脉的目光投到了莎士比亚的脸上,问道:“亲爱的,昨晚你回家问你父母了吗?他们接受我作为他们的儿媳妇吗?”

莎士比亚不说话,只是把惠特丽狠狠地拥进怀里,牢牢地抱住。半响,莎士比亚才说:“我应该怎么说出口呢,我的宝贝,我可怎么说呢!我此刻的心都已经碎了……我……”

莎士比亚最终还是说出了不得不分手的决定。惠特丽挣脱出莎士比亚的拥抱,满脸泪水地跑开了。

由于莎士比亚家困苦的境况,他的父母已经答应了他和一家富有的农场主女儿的婚约,而这一切都发生在莎士比亚和惠特丽约好向双方父母询问情况的那晚。

还能说些什么呢,生活总是让人很无奈,更何况莎士比亚是个孝顺的孩子。

1582年11月27日,伍斯特主教府事务处,发布了允许威廉·莎士比亚和安·哈瑟维结婚的通告。她是理查·哈瑟维的女儿,而她要比莎士比亚大8岁。

理查·哈瑟维是一个富足的农场主,他住在离斯特拉福两英里远的肖特里村。

莎士比亚的婚事或许算不上明智的抉择,但也不致成为乡里间的笑柄。安·哈瑟维来自受人尊敬的家庭。

也许两个人早有婚约,安·哈瑟维觉得在正式结婚前履行妻子的职责并无不可,因而并未设下圈套来引诱热情的少年莎士比亚和自己成婚。

伊丽莎白时代的教会法对婚约管理得很严肃,它几乎具有与真正婚礼同等的约束力。

如果莎士比亚与安·哈瑟维有婚约却另娶,他就会被认定为是重婚,他的婚姻会被宗教法庭宣判为无效;如果两人是已有婚约,却拒绝结婚,他就会被逐出教会。

通常在斯特拉福结婚的方式是把结婚预告分成3个礼拜天或是假日在教堂里公布,而在公示期间可以允许别人提出反对意见。

假如不能公示预告,唯一变通的方法就是取得乌斯特宗教法庭的特别执照,并请人作保结,向教会保证婚后不会杀出程咬金来反对。

取得特别执照并请人作保结要多花很多钱。可是许多人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按时公布预告,因此非得有特别执照不可。

有个主教曾这样说过:“不经通告而凭执照结婚,并非由于婚姻不正常,其实正好相反。”

通常申请执照时,必须附上理由,说明为何不能提出公告。莎士比亚所附的理由已经遗失。

莎士比亚结婚的决定事出突然,而在耶稣降临节之前已经没有时间提出公告。在降临节以后一周的主显节是“禁戒期”,在此期间不得举行婚礼,除非莎士比亚和安·哈瑟维愿意等到1月中旬,不然就只有破财申请执照了。

莎士比亚的结婚仪式按正常方式在乌斯特宗教法庭进行。当时的书记官忙中出错,把新娘的名字写成了“华特利”,她的名字在保结上却是正确的。但在保结上,莎士比亚的名字竟被写成了“莎格士比亚”。

未成年人要在惠特基福特博士的教区里完成终身大事,必先获得家长或者监护人的同意才行,因此,对于莎士比亚的婚事,他的父亲是很赞成的。

根据斯特拉福的习俗,长子需要把新娘子带回家里住,莎士比亚也是这样做的。

莎士比亚家的房子后头有个厢房,通过走廊,有客厅、厨房,并另有楼梯通往二楼。这样的房子足够容纳莎士比亚这对新婚夫妇了。

就这样,莎士比亚和安·哈瑟维开始了两个人的婚姻生活。

初次外出谋生

“我一定要去伦敦啊!”莎士比亚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已经23岁了。此时,他坐在旷野的一个大石头上,对着远处的落日高声喊出了自己的想法。

莎士比亚去伦敦的目的,一不是去旅行,二不是去度假,他的伦敦之行是为了闯荡自己的事业,打拼属于自己的天下。

1587年夏天,伊丽莎白女王的剧团再一次来到斯特拉福演出,演出的剧目《七宗罪》。莎士比亚陪同勃克雷伯爵及其家人回镇里看戏,在演出结束之后,他又陪着伯爵前往剧团的驻地去看望戏班里的两个很有名的演员塔尔顿和凯普。

莎士比亚和勃克雷伯爵的相识并非偶然。

就像许多不谙世事的年青人一样,莎士比亚和哈瑟·维的恋爱是甜蜜的,但婚姻并不完满,夫妻两人在婚后经常吵架,发生争执。

莎士比亚结婚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房子,他和妻子住在父亲腾出来的一间屋子里,这个简陋的“卧室”里也就只有一张双人床。

安·哈瑟维经常埋怨莎士比亚,对现在的生活环境很不满意,还经常指责莎士比亚当律师事务所的书记员没有前途,即使写诗也不会有什么好前途的。

就这样两个人吵吵闹闹地度过了一年的光景,他们的女儿苏珊娜降临了。又过了不到两年,他们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哈姆涅特和女儿裘迪丝。

因此,莎士比亚在21岁时就必须操劳养活一家5口人了。

这样一来,本来就不是很和谐的家庭,又添了3个孩子,生活的压力对于莎士比亚来说越来越大。

莎士比亚为了生计,也为了摆脱安·哈瑟维的抱怨责骂,决定离开斯特拉福去外地当教师。

通过熟人的介绍,莎士比亚来到了格罗斯特郡的勃克雷伯爵的家里,给伯爵的儿子当家庭教师。

勃克雷伯爵很赏识莎士比亚的才华,因而莎士比亚的收入比以前丰厚了许多。

莎士比亚这段时间心情好了许多,因为他有时间可以写诗,也有机会改写别人的剧本。

勃克雷伯爵是个很有名的戏剧庇护人,在他的启发和鼓励下,莎士比亚开始试着改写普劳图斯的剧本《孪生兄弟》,并试着用无韵诗来写作。

莎士比亚陪同勃克雷伯爵及其家人回乡看戏的时候,他已经把《孪生兄弟》改写成《错误的喜剧》。

莎士比亚和勃克雷伯爵在客店里受到了两位演员的热情招待,因为勃克雷伯爵的身份高贵,同时也是公认的戏剧庇护人。

勃克雷伯爵把受自己赏识的莎士比亚向两位演员做介绍,并说了一句话:“莎士比亚是我儿子的家庭教师,才华横溢,不仅书教得好,而且诗写得不错呢,他也成功地把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改写成了《错误的喜剧》。”

听完之后,这个剧团中很是出名的丑角演员塔尔顿笑着说:“伯爵您是想把莎士比亚推荐到我们剧团吗,还是先让他当我的学徒,让他以后从事演员这一职业?”“唉,依我的看法,莎士比亚不适合跑业务。要是他书写速度快,可以来剧团抄写东西啊!”

勃克雷伯爵对两位著名演员笑笑,说:“看吧,我想你们一见到他,就会相中他的,但我还是要征求莎士比亚的意见。”

他转头对莎士比亚说:“总在我家里当家庭教师是长久之计,这样会埋没了你啊!我认为你是天才,有才华,能写剧本。你需要一个展示你的舞台,相信我的看法,无论你写诗还是写戏,都应该去一个大的天地去闯荡。”

莎士比亚这时候很兴奋,对两位名演员说:“如果我想加入你们的剧团,你们可以留下我吗?”

塔尔顿微笑着说:“当然可以留下的,看在伯爵大人的面子上,我们也不会拒绝你啊!”

勃克雷伯爵对莎士比亚说:“你现在就回家,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吧!”

就这样,莎士比亚风尘仆仆地在天黑之前赶到了家里,然后兴奋地对父母和妻子说:“我要去伦敦,就在明天,跟随女王的戏班去伦敦。”“你不是在勃克雷伯爵家里做得很好吗,怎么……”安·哈瑟维说,“我的爱人啊,你怎么总是不能面对现实呢,更何况唱戏是最被人瞧不起的职业啊!”

父亲在那里思考着,终于开口了:“我的儿子,你决定了吗?”“是的父亲,我已经决定了,并求得了戏班的同意,是伯爵大人亲自举荐的我啊,而且伯爵大人也认为我应该去大地方谋求发展。父亲,我相信我能行!”

父亲叹了口气,说:“去吧,我的孩子!你已经长大成人了。我们会尊重你的选择。最糟的情况也不过是混不下去再回来!”

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莎士比亚就随着女王戏班的人马奔赴伦敦了。

伦敦的困苦生涯

虽说夏天已经过去了,但是天气还是很热。这一天天空中乌云黑压压一片,看来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下雨了。

莎士比亚已经来到了伦敦,他正走在去往圣保罗教堂的大街上。他的步伐很快,因为他想在下雨之前赶到那里。

莎士比亚要去教堂附近的那个聚集着很多印刷厂和书店的地方,因为在那里可以找到他的老乡菲尔德,据说他已经和一个印刷厂厂主的女儿结婚了,并且拥有了那个印刷厂。

莎士比亚为什么要赶在这样一个天气里去看望自己的朋友,其实他是去办一件事,向菲尔德借钱维持自己的生计。

莎士比亚从家里带来的那些钱早就花完了,再加上戏班里的主角塔尔顿犯了肝病不能整场演出,所以他那本来就很微薄的工资也就没有了。

在伦敦人生地不熟,唯有菲尔德是可以借他钱的人了。

莎士比亚很是担心找不到这位老乡,也很担心这位老乡不会借给他钱。

但是莎士比亚还是不得不去试一试,要不然的话,自己或者饿着肚子,或者要跑回几百英里外的老家。

16世纪末的伦敦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伦敦商业区,四周有高高的城墙,城门外就是通向全国各地的大道。这里有商店、工厂作坊、贸易公司和交易所,居民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

伦敦还有许多旅馆和酒店。平时人们讲起话来常常是粗声粗气的,因为他们都带着三分醉意。街头的小酒馆是人们聚会聊天的好地方。

当时的伦敦人都喜爱音乐。街上到处可以买到各种乐谱。贵族拥有家庭乐队,流浪歌手在街头、集市和广场上卖唱,吸引着大批听众。

那个时代的伦敦就是这样一座热闹、充满活力的城市。而对于莎士比亚呢,日子却平淡得出奇,像个觅食的鸟儿为生存奔波。

当莎士比亚来到圣保罗教堂附近时,天果然下起了雨,但还不是很大,这样,他就拐进了街道旁的一家书店。

书店里的书真是琳琅满目,柜台上、书架上放着各种各样的书,有小说、诗集、画报等,这使得莎士比亚的眼睛都看花了。

以前,莎士比亚只去过斯特拉福牧师家的藏书室,但牧师的书和这个书店的书完全是天壤之别。

莎士比亚好像遨游于书海之间,第一次来书店,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极其兴奋的光芒。

这大海般的书里藏着多少有趣的、吸引人眼球的故事啊!

莎士比亚羞红着脸,对站在柜台里的女店主说:“我可以翻一翻吗?”“我是说,如果我不买的话……我可以翻看一下吗?我只想翻看一下。”他看女店主抬眼不住地看他,他又补充说。

莎士比亚现在身上没有一毛钱,此时的他不是不想买书,是身上真没钱。

这个女店主没好气地瞪着他,冷眼对他说:“小子,你不想买还想翻看我的书,没门!你快点出去,看你已经把我屋的地都给弄脏了,快出去!”

莎士比亚红着脸,急忙走出了书店。站在书店的屋檐下避着雨,可是心里还是不停地想着刚才的那些让他爱不释手的书。

外面的雨还在下着,看起来没有停下来的打算,所以莎士比亚决定冒着雨去找自己的老乡菲尔德。

莎士比亚连续问了几家印刷厂的人,都说不认识菲尔德这个人。

莎士比亚很失望。难道菲尔德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发达吗?还是他仍然是个学徒工给人家干活呢?

雨水终于把莎士比亚的全身都淋湿了,可这雨还是越下越大。

已经一天没吃东西的莎士比亚,这时真是又冷又饿。没有别的办法,他还是决定再找一找。

当天快黑的时候,雨终于停了下来。这时,莎士比亚也终于找到了菲尔德所在的印刷厂。

菲尔德把被雨水浇成落汤鸡似的莎士比亚接到了印刷厂后院自己的家里,并取出了自己的衣服让他换上。嘻哈着说:“我在这里还不太有名呢,你要是问托马斯·沃特洛里埃尔,许多人都认识的,他是我的师傅。”

菲尔德递给莎士比亚一杯麦酒,自己也端着酒杯在莎士比亚身旁的椅子上坐下。

莎士比亚一口就把那杯麦酒喝下去了,说:“听很多人说,你在这里发达了!生意还兴隆吧?咱斯特拉福的人都很羡慕你啊!”

菲尔德优雅地喝了口酒,笑着说:“我这还过得去。对了,你什么时候来伦敦的?”

莎士比亚说:“我已经来了有一个多月了,我可没有你混得好呢,还有些凄惨.”“怎么了?在哪里发展啊?”“一个戏班里。我不瞒你说,我是跟着一个女王的戏班来的伦敦。”“是唱戏吗?”“不,是打杂儿。在戏院外面给贵宾们看看马,有时去拉幕,也有时去当提词人。”“呵呵,你小时候就被叫做‘小戏迷’,这回真的是混进戏班了。不过以我的看法,你应该学着写诗,你以前不是写过很多吗?”

菲尔德又接着说:“在这个地方,写诗是很容易出名的,你要是写出了一首好诗就可以献给某一位欣赏你的达官贵人,那样,你就可以得到他的庇护了呢!接着你就会得到赏赐的金钱和权贵的友情。哈,咱们是老乡,到时你的诗集我就替你印刷!”“说实话,其实我一直把成为诗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呢。我只是想在戏班暂时维持一下自己的生计。”“哦,没事的,不要说了,我们先去喝酒吧,等你走的时候,我不会让你白来一回的,哈哈。”

于是他们两人在街上的一个小酒馆共进晚餐。

莎士比亚从老乡菲尔德那里离开的时候,从菲尔德那里借到了6英镑。

后来,莎士比亚的第一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出版单行本的时候,就是在他的老乡菲尔德的印刷厂印刷出来的。

接触戏剧舞台

16世纪80年代,伦敦与中世纪的时候大致相同,没有多大变化。城墙依然是老样子,只是交通繁忙,当局只好另开新门,叫做摩尔门,可以通往北面的田野。

昔时的修道院改建成了住家、网球场或者工厂,伦敦桥畔美丽的小教堂变成了仓库,只有伦敦依然是教堂之城,教堂林立,支配着居民们的生活。

圣保罗大教堂里的礼拜现在用英文进行,而建筑本身并无改变,只是木质的塔尖不见了。

20年前,塔尖起火,围观的人水泄不通,阻碍了救火人员的救援,结果除了底下方形的石基,其他的都烧了个精光。

人们讨论来讨论去,也做了好些计划要筹钱,但塔尖却再也没有重建。倒是那宽阔的方形石基,成了游客观光的景点。

伦敦唯一的崭新公众建筑是“皇家交易所”,是为了使商人们即使遇到恶劣的天气也可以正常交易而不必遭受风吹雨打。“皇家交易所”占地很广,楼上回廊里设有100家小店。起初是免费出租的,只要商人在店中点起灯和进满货就行。但伦敦城的扩展很快,不到10年的光景,每家小铺就得付4镑的年租。“皇家交易所”里面有药剂师、金匠、书商、盔甲商和玻璃器皿商等。这座中世纪的小城,现在遇到人口日益膨胀、人们活动日趋频繁的压力,它们不断摧击着环绕四周的城墙。

当时由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城失陷,伦敦代而成为欧洲的商业中心。欧洲各国的宗教战争,使得伦敦的外地人口在13年中又增加了一倍。

在伊丽莎白时期的舞台上演戏剧并不容易,更不能掉以轻心。一个演员需要经过长期辛勤的磨炼才有可能在大城市的戏团里挑大梁。

当时的剧院没有现代剧院中柔和幻化的辅助效果设备,演员们却要真刀实枪,凭着自身的真本事来表演击剑、舞蹈和空中飞人等。

伦敦戏团里许多人都是“从小练就的功夫”,而莎士比亚20多岁才进入这个行业,如果不是凭着极好的天赋和勤学苦练,他将很难克服种种表演困难。

莎士比亚在1592年就已经声名鹊起,成为了一个极优秀的演员。这说明他在先天上有过人的好条件:强壮的身体和美好的嗓子,并能将这两个条件很好结合起来。

伦敦著名的剧团之一是史传基爵士的那个戏团,开始时是专演跳跃、翻筋斗等杂耍的,像这样的特技训练,对演员非常有用。

当时的舞台一般都有高低不同的层数,战争和围城是观众最爱看的,上层舞台用来作为城墙和楼塔,一个演员必须学会如何从城塔上摔下,同时还要做到既不摔伤自己,又不损坏昂贵的戏服。

几乎所有的剧情里都有打斗,在表演短兵相接的肉搏时,演员们更是要求具有精湛的技巧。伦敦人大多是击剑专家,他们可不愿意花了钱来看两个草包过几招花拳绣腿。

像莎士比亚这样的青年演员,必须长时间辛苦地练习伊丽莎白时代的剑术。他必须学会一手握着一把又长又重的剑,另一手持着匕首作为格斗之用;他必须学会在近距离里以手腕和前臂做一连串凶猛而适当地刺杀,对准敌方的眼睛或者胸肋之下。

演员要想表现出伊丽莎白时期真正决斗中的狠劲,又不伤到自己和对手,该需要多么高超的配合啊!

伦敦观众还喜欢看到血腥的死亡和砍手断脚的场面,因此,如何把剑戳进演员的“脑袋”,或把他的“肚肠”拉出来,却不妨碍他接下来的表演,真是让人煞费苦心。

特别是演员们在近在咫尺的观众面前表演,更是无法藏拙。伊丽莎白时期的舞台表演并不格外强调写实,可是很注意舞台效果,若是需要血流五步,就得给观众看到真正的血。

演员们得出经验:牛血太浓稠流不动,通常使用的是羊血。在表演真正的刺杀时,演员按下手中剑的机关,剑身便会缩回,另一个演员则在白皮短上衣之内,佩着血囊——可能涂成皮肤的颜色。血囊被刺中时,演员在接触的刹那弯下身,鲜血便喷涌而出,令观众非常满意。有时候也以真剑上场,这时演员就必须佩戴护板。

舞蹈考验着演员的体能和身体驾驭的能力。一部戏中除了写入剧情中的舞蹈之外,戏终时也要有舞蹈。

一个小演员或是刚出道的演员,一个下午就要应付好几个角色的演出。即使是个大剧团,演员也很少有超过12个人的,当然也请不起临时演员。

对于那些戏词短或压根儿没戏词的角色,他们就得忙着赶场,不断地换戏装,好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也许一会儿是个贵人,接着又变成灵魂、侍从、人质等。

伊丽莎白时期的演员必须具备一副好嗓子。此时的剧本中充满了动作,然而真正抓住并控制观众情绪的并非身体上的表演,而是台词。

观众必须认真倾听,才会晓得各场故事发生的所在、演员们的情感、剧本中的诗句和高潮等。

更重要的是演员清一色是男人和童子,纵然是亲密的肌肤交接,也还特别需要依赖女角们所说的台词,这样才能会真切有效地制造出爱恋缠绵的气氛。

伊丽莎白时期的观众对于演员所使用的词汇极易动容,他们看多了,因此能够敏捷地抓住确切的含意,完全领会其中的乐趣。

台词的清晰可闻是演出获得成功的首要任务。演员说台词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因而呼吸的控制、语气的轻重和字词的发音必须完美,才能使观众的情绪和舞台上的演出连续不辍。

就算台词是旧式写法,机械化的语调与大量的押韵都是伊丽莎白时期的演员要掌握的,再要记住自己的台词也不是容易的。

当时演戏采用的是选定剧目的方式,没有哪出戏会连演两天。演员每晚都演不同的角色,根本没有机会像例行公事那样每天舒舒服服地应个声儿就成。

演员们若是想依赖提词儿,那就更指望不上了。这个提词的,他的工作才真叫重呢,他要注意着让演员们依序登场,要准备好使用的道具,要使复杂的舞台装置操作得既快又准。比如,“天顶”滑车的控制和暗门的弹簧……这样他哪里还顾得上提词!

由于每日演出新剧,道具每日下午都得更换,而这些是极为烦琐的事情。比如,在一个戏剧里可能有先知、天使自天降于宝座之上;妇人遭雷击而死;一只手握着燃烧的剑从云端伸出,以及“先知约拿被从鲸腹里喷掷到舞台上”等。

记不住台词的演员在这种高度竞争的行业里就别想待得久。因为抱着演员梦的总比圆了演员梦的人多,即使已经隶属于大剧团,也仍然有被炒鱿鱼的可能。

一个演员若是在伦敦城里站不住脚,他可以去参加乡间剧团,那里演出水准较低,也可以出国去跑码头。

英国演员在国外很吃香,二流的班底加上蹩脚的装备也能在法兰克福市集里造成轰动,让男男女女争先恐后地赶去看。

开始辛勤地创作

1587年的一个晚上,莎士比亚在女王戏班里的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

就是在这天晚上,莎士比亚初登舞台应急在一出戏里扮演了一个凶手的小角色。但莎士比亚却成功了,他的表演受到了观众和戏班其他演员的赞赏。

在戏演完后,戏班里的名演员塔尔顿和凯普过来进行祝贺,并邀请莎士比亚一起去喝酒。他们来到了生意十分好的美人鱼酒馆,这个酒馆,非常受剧作家、诗人和演员的青睐。

塔尔顿经常来这里喝酒,他告诉莎士比亚,他不知道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哪里不小心得罪了自己的第一庇护人赖斯特伯爵,就这样他再也得不到女王的宠爱。

莎士比亚是知道赖斯特伯爵的,他是女王的宠臣,他忘不了自己很小的时候曾去伯爵城堡去观看颇有气势的女王欢迎仪式。

莎士比亚这一次终于明白了塔尔顿的苦衷,怪不得他总是出来喝酒,而且每次都是喝醉,原来是在借酒浇愁啊!

塔尔顿曾经是伦敦戏剧界最有名的演员之一,然而现在看来,不仅面带哀伤,就连他的身体也渐渐地失去平衡的能力。

至于凯普,这个时候正是他演员事业的上升期,何况这个人颇有才华,已经被人们普遍看好了。

莎士比亚他们三个人坐到美人鱼酒馆的一个靠窗户的桌子旁,点了酒菜就开始吃喝聊起天来。

莎士比亚不怎么喜欢喝酒,平日里他也不爱多说话。今晚,他也是谦恭有礼,其实是谨慎地陪着他们喝酒。

在这两个名演员面前,莎士比亚显然更是个学生,所以很难放开了说话。“来,祝贺你今晚初登舞台,就获得了成功。”凯普首先举起酒杯说道。

这样三个人干了第一杯。

凯普接着说:“人人都知道当演员是没有出息的丢人的职业,你现在还那么认为吗?”

莎士比亚抬着有点红的脸,说:“我认为,关键是自己瞧得起自己!”“对啊!”塔尔顿赞同地把话头接过来说:“演员的地位取决于人们对戏剧的重视程度。当下,西班牙入侵的威胁正日益迫近,国家面临着外扰。女王和大臣们首先要考虑怎样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怎样让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

塔尔顿喝了一口酒,继续说:“所以,必须用一种艺术性的东西加以宣传和表达,这样看来,没有什么能比戏剧看起来更合适的了。”

凯普在一旁赞同地补充着说道:“是啊,必胜信心和爱国情怀的激发必须要用戏剧来表达,当下,正是我们戏剧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威廉,你要树立信心,以你的潜力和禀赋,我相信你很快就会成名的!”

塔尔顿又说:“威廉,你前些日子改写的那个《错误的喜剧》,我已经认真看了,很好,真的很好!我们已经商量过,从明天开始你不用再做打杂儿的活儿,你可以演些配角或者帮着修改修改脚本。”

凯普补充说:“这样安排是为你创作剧本打基础,我看你应该学着写写剧本,虽然那不能一下子就写好。”

莎士比亚很谦虚地莞尔一笑,说:“我会试试的,当然我不会把剧团的正事耽误的。”

塔尔顿说:“你一定要写!我就看你行!你要发奋努力,争取赶上并超过格林和马洛。”

凯普说:“格林和马洛是写戏的能手,更是高手。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赶超了他俩,那么整个伦敦的戏剧就是你的天下了,到时候金钱和美女都会滚滚而来的,那时候你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绝对是天壤之别啊!”“还有名誉,来自名门贵族们的友情!”塔尔顿很沮丧地叹了口气说,“生活在这个时代,要相信强者,真正的强者总有他驰骋的天地。威廉,生存是残酷的,但生存绝对有它的乐趣。”“人啊,总应该有点野心才行。”凯普喝了口酒,接着说:“人生如果没有抱负,没有目标,那人生岂不是太没意思了吗?! ”

莎士比亚极其认真地倾听着坐在对面的两位名演员的教诲,同时他也不停地点头表示认同。

1588年秋,树叶开始飘落的时候,女王戏班里最有才华的演员塔尔顿,莎士比亚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好朋友,终因贫困、失意,再加上他那严重的肝病而去世了。

莎士比亚不会忘记塔尔顿在临死前对他的鼓励:“我的朋友啊,开始写剧本吧,写吧,不要怕写不好。”

在参加完塔尔顿的葬礼后,莎士比亚的心情极其复杂,眼前浮起了之前和塔尔顿、凯普喝酒的那个晚上的情景。

莎士比亚遥望着远处的圣保罗教堂,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写作。说写就写,正好戏班因为塔尔顿的去世而中止了演出。

莎士比亚回到了住所,便开始了通宵达旦的写作。

大约从1587年起,戏剧开始革新,出现了一批作家,这些作家通称为“大学才子派”。他们多数是大学毕业生,至少是在伦敦最优秀的学校受过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

莎士比亚并没能担当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开创者的角色。“大学才子派”应该说是莎士比亚的“前辈”,也堪称这一时代戏剧之先驱者,他们把戏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自由进取的气氛,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又使他们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塑造人物,评价历史。可以说,“大学才子派”为莎士比亚开辟了通往创作高峰的道路。“大学才子派”中的第一位是约翰·黎里,他是当时所有学校使用的课本《拉丁语法》编者的孙子,他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受过教育,并决心献身文学。

黎里写了一些喜剧,供儿童演员剧团宫廷演出之用。伊丽莎白女王经常出席观看这些儿童演员的演出。他的《哈拉德地》、《恩底弥翁》等喜剧,同当时剧坛上仍很流行的粗俗的民间闹剧有着鲜明的区别。

黎里还写了一些浓丽纤巧的剧本,多为爱情题材,主人公都用风格崇高的散文说话交谈。黎里的剧本是为宫廷贵族观众写的,但他那描写优美的喜剧对民间戏剧颇有影响。

在悲剧体裁的改革创新方面,莎士比亚的同龄人克里斯托夫·马洛,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马洛是坎特伯雷一个鞋匠的儿子,大约在莎士比亚结束学业的时候,他就进入了剑桥大学。

当莎士比亚和安·哈瑟维热恋的时候,马洛正专心致志地学习拉丁文、希腊文、神学和大学里传授的其他学问。

当莎士比亚成为3个孩子的父亲的时候,马洛通过考试,取得了艺术学士的学位,又在1587年,取得了艺术硕士学位。

马洛和莎士比亚大概同时到达伦敦。莎士比亚开始在剧院工作,甚至可能比他还早。但是,当莎士比亚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演员的时候,马洛却已经在戏剧艺术中进行改革。

马洛不想献身神职,也无意于仕途,而决心成为诗人。1587年他写成悲剧《帖木儿》并搬上舞台。这个剧本是英国人民的人文主义戏剧繁荣的发端。

剧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激发马洛立即写成了续篇。继之他又写成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马耳他岛的犹太人》等多部作品,所有这些作品,都是马洛在1587年至1592年间写成的。那几年,英国戏剧一下子提高到了真正艺术品的水平。

马洛是一个具有非凡诗才的人,他把真正的诗引入了戏剧。他抛弃了韵律诗,认为它矫揉造作,千篇一律。他的剧中人物说话用无韵诗,使这种诗体形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中得到确立巩固。从此以后,谁要想写戏剧,就得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真正的诗人,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