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02:25:57

点击下载

作者:秦明月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试读:

序:重温历史的河沿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长长的大河,那么历史中的每个事件、每个人物就是这条河流上的珍珠。我们走在这条大河的边沿,静静地望着河面,那些既成事实永远也无法改变的一个个故事让我们向往和怀念。

世界历史是一片深邃、干净的澄空,而那些附着在星空上的政治家、思想家、谋略家以及那些政治家的政策,思想家的思想和谋略家的谋略,都是天空中最闪烁的群星。这里有爱琴海散发出的来自远古时代的文明讯号;这里有强盛的罗马帝国以及埃及艳后的动人传说。历经无数的战争和变迁,过往的一切都成了人类社会的无数个重大事件的总和。

历史具有不可逆转性,就算是千古圣人,也无法改变自己遗留下的那些错误的抉择。所以,我们才能在世界史这片广褒的天地里任意徜徉,收获一些感人的启发。

先人们的每一个足迹都不会踏空,也都不会是最后一步,从这点来说,世界史在一定范围内是静止的,那就是千万年来,每个活在世上的人仍旧要面对前人遭遇的难题。但世界史又像一个变化多端地排列组合。只要有一个细微的环节不同,每个人的人生则必然不同。

但无论如何,人类走过的是一条风雨兼程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有过繁荣,也有过衰微;有过辉煌,也有过悲怆;有过艳阳高照,也有过血雨腥风。多少往事,多少英雄豪杰如烟花般灿烂,却转眼成空。但正是这些人或事汇集到一起,才成就了世界史,历史的车轮才得以不停地旋转,前进。

历史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舞台,所有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在这里演出了无数的喜剧、悲剧、正剧。舞台从来不曾拆卸,历史的脚步也断然不会停滞。而我们得以从一幕幕的悲欢离合中活出自己独特的人生。

这就是世界历史所能带给每个阅读过这本书的人的最好礼物!

史前人类社会

世界历史灿若星河,我们都知道茫茫宇宙间只有一个星球——地球适宜人类的居住和生活。然而,人类最初是从哪里繁衍而来?最终又将回归到哪里呢?这一章节主要是对人类的形成以及早期的人类社会生活做详细的介绍。第1节人类来自何方

在浩瀚的宇宙世界,人类目前所知道的、适宜人类居住的只有地球(尽管人们还在研究月球,火星等其他星球)。但是,你知道地球是从何而来的吗?它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时间对于人类来说也许十分漫长,可是对于人们还未曾了解的地球和宇宙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大概在140亿年以前,宇宙中突然有一个炽热的球体爆炸,随后爆炸所产生的石块朝各个不同的方向快速飞去,惹得大量的尘埃也跟着飞奔而去,这些尘埃在一个炽热的石块上不断堆积起来,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居住的这座星球——地球。

随着地球体积和重量的不断增加,其内部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这就出现了火山爆发。大量的气体分子被强大的压力挤压出来,比如水蒸气、甲烷、氖、氨等气体,这些气体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大气。但大气中并没有包含氧气的成分,所以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任何生命体征,更不用说人类了。此时的地球只是一个火热滚烫的大火球。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温度慢慢冷却下来。大概100亿年以后,地球变成了太阳系里唯一一个能够容纳生命的星球。当时,地球表面的高地相差无几,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随着温度的冷却,大气层也跟着冷却下来,这时就形成了倾盆大雨,大雨随时都会降落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密集的雨水从高处汹涌地奔向地势低的地方,慢慢地这片地方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雨水,这就形成了海洋,当然,这也就是后来常被人们提起的原始海洋。最初,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并不很大,加起来只有地球的百分之十,就连水的深度也很有限。后来,地球内部的水分汇入,这才形成了今天极为壮观浩瀚的海洋。

当时,海水并没有像现在的这样苦涩,因为现在海水的无机盐都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的,是从陆地带入海洋的。而原始海洋的有机分子要比现在海洋的丰富很多,大气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出很多的氨基酸、核苷酸、核糖等有机成分,这些分子最终随着雨水融入到海洋。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这些有机成分最终成为生命出现的必要条件,当然,陆地的形成也是生物世界产生的主要因素。

那么,究竟是先有陆地还是先有海洋呢?就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一样,这是一道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很复杂的问题,也许你要问了,现在都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那这个问题有没有得出最终的结论呢?

现代科学家是这样分析的:在原始海洋出现时,地球上还无法满足生物的生长需求。随着地球内部的变化,地球渐渐出现凹凸不平的地表,整体看上去就像一个干瘪的苹果,地球上的很多版块并不坚硬,再加上引力和内部的压力从而引起了地壳变化,这时就出现了日渐增高的火山岩岛。在阳光和地热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岩石不断受到风化与侵蚀,一些从岩石上剥落下来的成分就在它的周围堆积,渐渐的,地球的表面又产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动,这些地表终于连接在一起,变成了新的陆地。

至于地球上是先有海洋还是先有陆地,并不是本节最终的论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探索步伐的扩大,也许人们通过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得出更新的结论,获得更多的启示,这个问题值得人类继续讨论和研究……

据科学家推断,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百万年,而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却只不过数千年,那么,这几千年之前的人类史是怎样的呢?

从考古学家的职业报告里,我们得知地球已经有46亿岁了。人们通过对地下的古生物化石所进行的研究,大概掌握了地球产生和发展的一些情况。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那么这本独一无二的历史书到底是如何编纂的呢?

按照人类以朝代划分历史的方法,地球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分别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

大约25亿年前属于太古年代。这时地球表面已经出现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层。岩石圈富含许多的铁成分,但是地壳极其容易动荡,火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同时,海洋面积广阔,低等生物开始出现。

大约从25亿到6亿年这段时间属于元古代。此时,地球的大部分面积仍被海洋覆盖。到了末期,地球上形成了大片陆地。其实,元古代指的就是出现原始生命的时候,海藻类和无脊椎生物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大约从6亿年到2.25亿年属于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和蕨类植物在这个时期迅猛繁衍,同时海洋中也出现了几千种生物。为了能够适应海洋的环境,这些无脊椎生物开始慢慢演变成一种流线型的鱼类。也许,这些鱼类为了逃命,被迫用鳍在陆地上艰难的爬行,这就是脊椎动物的祖先,也是由此分化出两栖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陆地脊椎爬行动物。

大约从2.25亿年到7000万年属于中生代。这段时期是爬行动物空前繁盛,裸子植物取代蕨类植物,而最典型的爬行动物就是恐龙。但这位曾经地球的霸王就是在这段时期遭遇了灭顶的灾难,当然一些植物也没能顺利逃脱厄运。大量的动植物被埋在地下,一年年接受自然的演化,最终变成供后人挖掘的地下宝藏,煤矿、石油和金属矿蔵。

恐龙时代的消失,同时代表着新生代的开始。这时,地球已经进入了哺乳动物时期。鸟类和被子植物成为地球的主宰者,自然界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人类就要诞生了。

我们的地球,大约已有50亿岁的年龄。他在30亿年前开始孕育生命,1500万年前有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直到长成我们现在的这个模样,它已然走过了不计其数的岁月历程。尽管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但科学家们已经能够粗略地研究出他的发展过程。这其中,出土的遗骨和工具为他们提供了特别重要的见证。第2节我们的祖先

我们知道,动物是由海洋里的微生物演化而来,植物是由蕨类植物所繁衍,他们都有自己的祖先,那我们人类呢?我们的祖先是谁?

想要追踪人类祖先的足迹,需要将时间推到史前时代。虽然人类文明仅仅只有几千年的历程,但在文字出现以前,人类早就已经在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了。到现在,依然有很多科学家忙着研究人类起源的历史,并试图重新构造人类祖先的言行举止和生活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这样的生活画面正逐渐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现代人的祖先拥有一大串的名字,科学家们依据祖先们的骨骼和一些遗留下来的物品来判定他们是怎样演化到现代人类的。根据现代人的一些特征和能力,现代科学家分析出我们祖先进化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生产工具令科学家们陷入了深刻的思考中,因为它们是祖先征服世界的第一武器。一些资料显示,在250万年前,地球上就已经出现了石头工具。

科学家凭借大脑的能力来判断祖先的生活能力,同时这也是人们衡量能力的一个标准。就在大约50万年前,人类祖先的头颅大小已经很接近现代人。然而,语言也同样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能力。我们的祖先曾像动物那样,用叫声来互相交流。科学家更是指出,在4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用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思想了。

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人类的原始本性能够体现出人的精神状态。他们考察到,在6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懂得埋葬尸体的行为。到了冰川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在洞壁上刻画图案,制作出逼真的图画。这些行为完全足以表现出那时的生物不只是生物了,而是人类,这标志着人类在地球上正式出现了。

一些最权威的考古依据这样反映,早期的原始人类在大约5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灵长生物,人类其实就是这些灵长类生物的后代。这里所说的灵长类并不是指猿猴,最初的灵长类都是双脚直立行走,而不是像猿猴那样四肢爬行。

直立行走使灵长类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因为这样很容易让他们看到前方的情况,有助于捕猎食物,腾出了上肢,他们最终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就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类人猿也开始逐渐习惯腾出上肢,直立行走。渐渐地,人类的上肢开始变的短而细小,下肢则变得粗大有力。但他们还是无法摆脱自己身上带有的猿类特征,他们的头颅也只有现代人的三分之一那么大。

早期人类又经过了长时间的进化,他们逐渐开始掌握生产工具的使用。

到了十九世纪,为了区分人种问题,人类中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辩。最终,人们发现了很多人猿类人种,但他们并不都是现代人的直系祖先。

后来,科学家们经过漫长的科学研究,发现了地球上最早的猿人,那就是生活在450~500万年的埃塞俄比亚地猿始祖种。到了公元2000年,人们发现了更加古老的猿人——千禧古猿人。他们生活在非洲的肯尼亚,时间大概是在600万年之前。就在地猿始祖出现后的130万年到370万年后,地球上出现了南方古猿。这时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石器工具。

当猿类到了进化成“人”的阶段,人们常说的“能人”就出现了,在200万年左右,他们不仅掌握了石器工具,还能捕捉到更多的食物并且拥有更加聪慧的大脑,人已经不是之前的猿类了。站在获取食物的角度上说,能人开始食用肉类,猿类却只使用植物类。并且能人开始尝试着第一次跨出森林,到更广阔的地方寻找食物和定居地点,他们已经将石器文明发扬到了一定的高度。

直立人又叫“匠人”,在150万年左右,直立人的生活足迹已然开始遍布在非洲大陆。其形体特征类似于现代人的猿人。他们开始直立行走,不再是四肢落地的形态,能够最大量的猎取食物,并制造劳动工具。大约在160万年,直立人制作出一把经过打制而成的石斧。第一批穿越非洲,进入亚欧的猿人就是在这一批直立人中诞生的。

人类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的出现。人类最初的历史就是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不断繁衍后代,并且还形成了具有血缘关系的氏族。最初人们生活在母系氏族的社会中。当时人们实行群婚制,没有固定的性伴侣,因此孩子只知道他的母亲是谁,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女性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到了农业发展时期,男性逐渐取代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母系社会开始向父系社会过度。那时候,不管是男是女,不管老人孩子,都拥有平均分配物质的权利,那时候还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社会现象出现。第3节人类出现——石器时代

真正的人类时代,是拥有劳动工具的时代,劳动工具是人类从动物转变成人的标志。当我们的祖先演化成人类时,为了获得更多物质生活资料,就必须使用劳动工具。最开始猿人只用现成的材料,但这并不是人类所使用的劳动工具,因为人类是自己创造和使用工具。

由于当时每个人的思想意识还处在十分混沌的状态,所以一旦人们想要达到某种目的,就必须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那个荒蛮时代独特的要求,这是我们祖先要想生存下去的必然磨练。刚开始,人类祖先把质地不同的石灰岩当成石器工具的材料,直到后来又发现燧石,这是一种密度很高的石料,能够做成很好的工具,打磨成锋利的刀具。因此,燧石技术也一度成为风靡当时的一项技能。拥有燧石切削技术就能制造出一把很锋利的石斧,或者是一把石刀,一把砍刀……这些东西都将是人们狩猎的必备工具。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丰富,人类打磨工具的技能也随之有所提高,人们使用锋利的鹿角或骨头来打磨燧石,以便制造出更加锋利的工具。比如当时的劈刀、手斧,这些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冰川时代,人们开始猎取许多的大型动物,猛犸就是其中之一。在猎取它的时候,人类往往需要更加锋利的武器,人们将锋利的石制矛头绑在木棍上,用来抛掷,或者是用力地刺向它们。为了顺利剥掉野兽身上的皮毛,人类还特意研制了单刃和双刃刮刀。

工具的使用和制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之一,如今人们使用的刀具、斧子等工具,就是很早以前的时代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里的祖先们所遗留下来的文明痕迹。如果没有石器时代的工具应用,也许这个地球上不会出现斧子之类的工具,也有很多东西或许我们无法想象的东西会流传至今,但正是有了人类,正是有了人类祖先的生活经历,我们的生活才会一步步发展到现在。当然,石器时代只能算是人类在那漫长历程中的一段路程。而对于历史和文明的探索,我们也只能最大限度地掌握那个时代下的文明高度。第4节转瞬即逝的古文明——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是人类的一个分支,即使他们只是一种没有语言功能的野兽或者人猿,但确实是人类的一员,并且还是带领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份子。或许你因此会突然想起冰川上的异种,但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深深地怀念着那些爱斯基摩人,但尼安德特人可与爱斯基摩人无关,但是这是世界给一种生活和一群人所下的定义,站在生活在今天的人类的思维角度上来说,这个世界充满了神秘,尼安德特人和其他生活在冰川上的人一样,都有着一定的思考能力。

根据欧洲、西亚和中亚获得的一些考古资料来看,尼安德特人确实有些独特,他们生活在蛮荒天地中,拥有短而粗壮的身体,脖子上托着一颗硕大的脑袋。那么,这样的身体状态如何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想要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尼安德特人首先要面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狩猎,这不是一项野外活动,而是对生存的直白表述。虽然尼安德特人生来就拥有强壮的身躯,但是在那种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他们还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四肢来对付那些野外生物,他们的饮食渠道也仅局限在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围内,他们只能选择那些小型生物进行狩猎。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水塘边紧紧盯住前来喝水的动物,一旦这些动物不小心陷入沼泽,就会立刻对其进行捕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活也随之不断产生变化,从荒蛮时代进入到了石器文明时代,石器的使用标志着尼安德特人开始进入新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范围也因此扩大化。人们开始集体围猎,用石制的矛头木梭对动物进行攻击和猎杀。这都是人们生活的改变,同时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态度。有了集体劳作,再加上石器工具的使用,人们开始尝试着捕获大型动物。

经过时代的变迁和自身的提高,尼安德特人提高了生活方式和生活,但是在天灾人祸面前,他们丝毫没有解决的办法。透过一堆废墟可以看出,很多尼安德特人都没能成功逃脱灾难对他们的摧残和迫害,这或许是大自然造成的,也可能是在捕捉动物的时候引发的。从这样的生活状态看来,很难想象他们已经产生出照顾并祭奠他人的想法。这是考古学家给我们的一点重要提示。

一个群族的消灭或失踪都会引起后人的思考和探索,尼安德特人也不例外。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在某个时段就突然消失了,只留下了一些残骸。经过数万年风雨的洗刷,他们被科学家们发掘并收藏到室内,作为一群智人在这个地球上的最后痕迹。

站在科学的角度上看,尼安德特人在3万年左右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人们不禁要进行这样的思考,尼安德特人的灭亡究竟是人为的因素还是自然引起的变化?人们将关注点放在了人为因素上。这时候,克罗马农人出现在人们的大脑里,这群人确实在尼安德特人生活的时代出现过,后来他们就变成了最彻底的存在,因为尼安德特人彻底的灭亡了。同一个时期,两支种类不同的人类,由此,人们大多猜测他们彼此之间一定是通过战争的手段和种族变迁的方式来消灭了对方。

面对领土的扩张和生活的逼迫,克罗马农人一度变得十分残暴,他们从非洲到达了欧洲大陆。据相关资料研究证明,克罗马农人的身材要比尼安德特人高大魁梧一些,他们擅长使用石制尖器和矛头。早先就已经在如今的以色列定居过,后来又穿过西伯利亚和阿拉加斯到达美洲大陆,从此,这一批在冰川上生活过的克罗马农人开始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出现。

不管是一个部落还是一个人种的出现,必然都会给地球上其他的人种带来一定的麻烦。尼安德特人就是这项麻烦的最终受害者,也因此变成了历史长河中的牺牲品。似乎人类的生存史都逃脱不了这项生与死的定律。当然,尼安德特人到底是不是因为外族人的入侵而最终灭亡的,科学家们也无法给出完全肯定的说法,毕竟我们谁都不是那个时代的旁观者或亲历者。现在再去讨论原因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清楚了他在整个文明历程中所占有的地位——那就是尼安德特人的狩猎方式决定了他们的生存方式,而克罗马农人能够更好的改进和使用石器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文明特征。第5节极地冰寒——冰川时代

厚厚的冰川与寒冷的气候将欧洲、美洲、亚洲等地紧紧地包裹着,这些地方的冰川时期有170万年之久。

这是一个冰的时代,整个世界都是寒嗖嗖的,如果将生活在21世纪的人群利用某种方式放置到那个时期,真不知道人类将怎样面对眼前的一切。衣、食、住、行,恐怕不管哪个方面都会成为现代人无法逾越地一道界线。

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进入冰川期的后期时,地球上的气候出现了空前的变化,为了适应外在环境的改变,一些大型的动物开始在冰川的南端生存,他们开始踏足广袤的平原,动物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到人类了。为了生存和获得食物,人类不得不跟着冰川时代的步伐一步步努力地向前走着。

猛犸象和狩猎者是这个时期的生活主角。猛犸象和狩猎者以及那时期的狩猎工具都是人们值得思考的对象。在当时人类的眼里,猛犸象十分的魁梧高大,它们一般要高出狩猎者几倍,但人类拥有能够对付猛犸象的武器——石梭矛,在完全掌握了这种工具后,人们的生活就变得容易很多。

人们追逐着大型动物的脚步来到河边,来到广袤的草原上,随着时间的叠加,他们懂得了一些大型动物的要害所在。其中当然也包括猛犸象的要害所在,那就是嘴、腹部以及腿部的肌腱肌肉……猛犸象全身都是宝物,它的肉可以食用,皮毛可以制作成衣服或搭建帐篷用。有人很有趣地将当时的猛犸象比喻成一个商店或者产品营销地点,因为人们能够在那儿找到很多日用商品。

生存在地球上的人们并不是完全享福的,生活带给他们无尽的磨难和折磨,很多年前是那样,直到现在也是这样,如果人类的历史上没有信息时代和电气时代,那么我们可能就会跟这些捕食猛犸象的人类一样,尽管看上去十分勇猛,但还是很艰难地生活着,其实,现在的人类也有很多灾难和不幸。但随着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农业时代到工业再到信息化时代,人们渐渐掌握了机器的使用方法和一些比较高端的科学技术……环境、道德、价值观等都开始由一个高度滑向另一个低度,或许再由这个低度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就是人类所面临的生活现状。

大概在2万年前,人类的足迹就已然出现在西伯利亚的一些被冰雪覆盖的地方,甚至延伸到北美洲。可能当时的冰川海平面开始降低,这才为欧、亚两洲之间搭建起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桥梁。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一些狩猎者在早期通过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陆桥来到了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并在当地定居下来。在1.3万年至1.4万年间,冰川平原因破裂而相互分开,因此构成了一个沟通走廊。或许人类最早就是通过这条走廊进入这个大平原的。事实证明,科学家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和弗吉尼亚两地都发现了这一时期的人类遗迹。

大面积的冰原挡住了人们南下的路线,因此,人们在阿拉斯加定居了下来,在那里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在1.3万年间,这些冰原全部裂成了一条缝,形成了一条可以自由通行的通道。人们从这条通道南下,来到了平原地区,并在那里找到了可以捕杀的大型猎物。后来科学家将这一批人命名为科洛维斯人,这个称呼来源于墨西哥州的科洛维斯,1932年考古学家首次在那里发现了远古人使用的矛头——即科洛维斯矛头。

后来,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和论证,人们得知洛维斯矛头是由猛犸象骨头和一些冰川期动物的遗骨混合制作的,这件事情能够追溯到1.15万年左右。这之后,人们在北美洲发现了科洛维斯人的足迹,同时还发现了科洛维斯文化的区域分布。这个发现证明,早在1.15万年的时候,人类就已经踏足到地球的西半球。

很多科学家认为在美洲出现人类之前,科洛维斯人是踏足美洲的第一批人类,但也有很多科学家反对这种说法,这时候,最有权威的考古学家汤姆迪勒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对智利的蒙特沃德遗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索,最终找到了远古时期搭帐篷使用的木桩,这是由草茎编的绳索,上面还附带着大块的象肉和带着牙印的海藻蛋糕。这次发现使得人们对科洛维斯遗址之前的文明遗迹产生了丰富的兴趣,因此,人们开始大面积地研究起冰川时期和美洲时期的人类活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身。

经过一系列的推断和研究,科学家中最终获得这样的结论,人类其实在冰川时期之前就曾到达过美洲,并且这些人并没有通过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这条走廊。并且,科学家们还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圣罗莎岛发现了古老的人体骨架,这进一步证明当时确实存在另外一条路线能够到达美洲。根据这种现象,人们猜测可能从亚洲来的人类已经掌握建造船只,漂洋过海到达美洲,最终沿海南下到达平原。

对于人类是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到达美洲的,人们同样提出了新的看法。难道人类就是通过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之间的通道来到美洲的吗?或者是因为亚洲人当时已经学会制造兽皮船?

通过对美国弗吉尼亚州南部海岸发现的人类骨头的研究来看,人类猜想这些人可能是乘船到达这里,并且他们还掌握了如何使用水上交通工具以及懂得如何区别线路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遗址的分析,人们认为欧洲人在2万年前就已经通过兽皮船来到美洲。科学家还发现科洛维斯人所使用的工具和2万年前欧洲冰川期人类所制造使用的工具极其相似。如果这一猜想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能明白,美国东南部海岸线的古老遗址为什么会比美国西部要多得多。第6节食物的发源——早期农业

在冰川时期,人们渐渐不再靠捕捉大型动物作为食物的来源。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大部分都能捕捉到一些小动物,人类还特意种植了许多作物、野果子等其他粮食。在10000万年左右,原始人类就已经能够十分熟练的狩猎和采集了。在地中海一些地方,人们大批量的种植大麦、小麦等谷物,驯养山羊。人们将狼和野猫驯养的十分乖顺,用来作为看守家畜的工具。除此之外,人们还会根据四季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居住地。在一些水源丰富的地方,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因为那里拥有富饶的土地和茂盛的水草。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生活在美洲的早期人类也开始了农业化生活。他们在河谷地带种植马铃薯、豆子、辣椒、南瓜、葫芦等农作物,并驯养了印第安斯山脉羊驼。它们的皮毛能够制成大衣,为人类抵御严寒,也可以用来搭建帐篷,另外,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肉食,脂肪则可以用来烧火照明。

荒蛮时期,人们总是成群地出门采集狩猎,并且是群居生活。这样一来,人们随时都能根据猎物的行动发出攻击,战斗起来比较灵活。当人们懂得了种植可食用的植物时,人们便普遍开始了定居的生活方式,于是人类社会就形成了一个个定居点。最开始,人类的居住地点一般都是在洞穴里,之所以选择洞穴可能是因为火的关系,因为当时的洞穴都是熊和野猫居住的地方。

在考古专家的不懈努力下,人们终于发现了8000年前的人类古老的定居点,其中一个是中东地区的杰里科,这是一个面积大概有10到12亩的城镇,居民差不多有2000人,当时,农民的主要劳动方式就是农业种植,人们用山里的泉水浇灌庄稼;另一个人类定居点——嘉泰土丘,这个城镇大约30英亩,整个城镇大部分是用泥土堆砌起来的,房间有1000多间,居民大约5000人。这样的规模在当时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算得上是祖先对当时社会生活形态的一个改变和超越。

西亚的特尔文化对人类定居的特点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从那些小山岗似得的定居形状上看,当时人类已经具备社会形态的雏形,并且开始由一个文明向一个高级文明过渡,人们往往根据陶器的特点,从而断定人类生存的社会时期处在哪个阶段。

在特尔文化的原始遗址上,根据新旧定居点的不断堆叠,人们通过分析土壤层,最终发现了不同时期人类生存状态的不同面貌。尤其是嘉泰土丘,它拥有丰富的人类遗迹,周围布满了用来进行防御的围墙,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农业群体和游牧群体之间有过怎样激烈的争夺战。

陶器是考古研究的重要依据,人们根据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差距,用缤纷多彩的陶器图案将不同的历史时期加以区别,就像叙利亚的哈拉夫特尔文化,用斧子或十字来表明自己的装饰特征。根据人们使用的陶器种类来区分一定情况下的人类群体和文化特征,新石器时代也由此被人类划分为无陶新石器时代和有陶新石器时代。

特尔文化遗址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珍贵的可靠资料,从这些资料里人们看到了一些封印和一些计数的标记,这就意味着人类已经开始了经济和贸易往来,已经产生了财产关系。人们从巴比伦南部的乌尔乌贝德文化遗址里,发现了很多规划整齐的房屋,房间里面摆放着很多早期的陶器、封印以及一些用于管理宗教事物的建筑,在生活区还发掘出了完善的水渠系统。所有的这些都是人类从一个文明向一个高级文明过度的标志。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改善,人类在劳动技术方面也出现了全新的突破。当人们以定居的形式开始生活时,人们把生活的主要目标放在了能够大量提高生活资源的方面。因此,种植庄稼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农业活动。由于农田越来越多,人们首先面对的就是水源问题,在种植面积允许的情况下,人们通常利用山谷里的水渠和一些河道来灌溉农田。但是要想种植更大面积的农田首先就必须先要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因此,灌溉技术就在这时出现了。虽然人类的灌溉技术有限,但是对于当时的生产力来说,已经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自从人类定居后,建筑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最著名的就是嘉泰土丘。整体都是清一色的长方形建筑,这就腾出了很大一片生活空间,屋子里布置着睡觉用的平台,墙角有专门烧火的火炉。除此之外,人们还建造了粮食储存仓。在就寝的墙壁上画着绘声绘色地狩猎图案。

人们还专门发明了泥罐子,用来储存食物。也可以用来装水和储存其他的食物。同时,编制箩筐、织布纺线都是那个时期的新技术;另外,一些装饰艺术在城镇生活中得到了发扬;人们在陶器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男女通常都在身上佩戴着各种首饰。

生活资料开始有所剩余,人们不用再为了生活到处奔波,这时,一些人不再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城镇的生活越加丰富起来。很多人都做了工匠,专门负责制作精美的陶器;一些人能够纺织出好看的布料;还有一些人做了一个地方的宗教主持,随着工种的增加和日益细分化,市场上出现了商品和贩卖商品的人,这就是早期的商人。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古老的人类祖先最初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埃及、中国的两河流域和印度等地带。这些人类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历史的前进。为以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为了谋生,人们不得已扩大了自己的饮食范围。为了更高效率地狩猎,人们开始组成团队,分工合作。科学家们甚至把人类对火把的运用当成是人类应用自然能量的能力。人们利用火把改变了自身的生活条件,也促进了人类的发展进程。

在人类原始生活的最初,人们只把植物当做自己的食物,用一些坚硬的东西挖掘植物的根。当人们懂得狩猎以后,人们的食物也越加变得广泛起来,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人类也不一定是靠腐肉为生。狩猎与采集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狩猎需要人类的团队合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不断地交流,群体之间达成一致的生活态度。在对猎物进行围捕时,大家集体将猎物驱逐到陷阱或悬崖处,然后进行捕杀。这时,人类已经试着在大脑里思考一些动物的习性,由此可以说明,人类属于高级动物。

到了渔猎采集石器,也就进入了旧石器时代的初中期,这时候,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木制的长毛和鱼叉,起初人们只是刺杀,慢慢地又学会了投掷。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又发明了弓箭。狩猎的时候经常带着猫和狗。

经过考古专家证实,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火来取暖和做饭。也许,人们最初利用到的只是天上的雷电之火,后来才懂得了用燧石取火的方法,火的出现和使用,一方面能够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一方面改善了人类的饮食习惯,人们不用再食用那些生冷的食物。最重要的是,人们足以冒着被大型动物的威胁进入洞穴生活,彻底避免风雨雷电的袭击。

石器、农民、房屋、定居点、家畜、艺术……这些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一点都不陌生,现代人已经十分清楚这些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祖先没能将这些东西社会化,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模样?虽然只是一个想象,但从中却能得到很多疑问,也许,这个世界不会在意这数万年的发展轨迹,但它们对于现在社会甚至未来社会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的确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古代文明的曙光第7节叩问远古文明

地球有了人类,就等于有了生命;而人类有了世界文明,才等于有了真正的灵魂。历史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和世界各方面的发展所带来的作用毋庸置疑,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世界各地的文明灿烂辉煌,根据地域的不同,文明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本章主要通过介绍世界各地别具一格的文化来展现一个精神高度集中的文明世界。

第一节 叩问远古文明

西亚:古巴比伦

随着乌尔第三王朝的覆灭,闪米特人在之前文明的基础上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发扬了原来文明的光辉灿烂,进一步促进了巴比伦的发展,两河文明开始进入新时期。

汉谟拉比未登上王位之前,整个两河流域还处于城邦割据的混乱局面,而就在这个时候,能干的汉谟拉比采用了分化、联合等多变的外交策略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地区,但自由强悍的亚述人尚未归附。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显示了汉谟拉比的智慧。

历时8年的统一战争给汉谟拉比带来了无尽的荣耀,以前的苏美尔——阿卡德帝国从此被称为巴比伦尼亚,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这种地位一直持续了2000年。人们把一切荣耀都归功于汉谟拉比,对汉谟拉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巴比伦建立后,他采取了中央集权统治方式,健全了政府各个机构,还派遣总督到其他管辖区,自己独揽军事大权。为了创造良好的农业耕作环境,他下令开凿水渠,完备全国水利系统,同时还缓解了南方的水患。此外,为了均衡财政开支,他向民间征收赋税。总之,汉谟拉比给两河流域带来了不一样的文明内涵,这一时期巴比伦的繁荣昌盛是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汉谟拉比在整个文明进程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整个法典刻在一根吠舍玄武岩石柱上,石柱上方刻着太阳神沙摩什授予汉谟拉比权杖的场面,浮雕下方便是法典的全文。法典一开始就对汉谟拉比进行了一番赞美,还神化了这个了不起的国王。学者们一般认为这部法典分为3个部分,一是有关神的,主要涉及一些不可饶恕的罪恶;二是关于国家的,主要是如何调整土地、征兵、杂役等方面的内容;三是关于私人的,相当于现代的刑法、民法、物权法。整部法典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犯罪和处罚的,比如,罪行包括侵犯人身罪、侵犯家庭罪、反叛罪等;刑法处罚比较严厉,有溺死、烧死、绞死、刺死等处罚,并且法典中还保留了原来的习惯法,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等原则;法典还允许人们复仇,这些处罚和规定都反映了当时的巴比伦文明尚需进一步开化,这样的法只能算是“恶”法,失去了法律含有的“良”的含义。但是,要是从社会秩序的良好的本源出发,任何有规定、法律、原则的社会都不是“善良”的社会,虽然这些法律条文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符合人类最初的愿望,也就是没有任何规范的文明社会。当然,要想出现这种社会非常困难,因为人类的本性还需要更发达的文明来开化。

非洲:古埃及

美尼斯民族的生命深植在一片广袤的非洲沙漠里,按照这个民族的信仰,沙漠对他们来说可以说是“命中注定的事”。很多年过去,不知道曾有过多少个王朝随着太阳升升落落,一个王朝衰落,另一个王朝强大,就像这片荒漠上的沙尘一样,一层层地被覆盖下去。

美尼斯人的出现,带来的是埃及整体的统一和和谐。通过研究那个时代的文物——纳尔迈调色板,人们得知了当年为了取得整体的团结和统一,美尼斯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它是一块拥有神秘力量的盾牌,头戴白冠、手持权杖的美尼斯被刻画地栩栩如生,他们正握紧手中的武器向敌人发起致命的攻击。那个时候的埃及,各个城邦之间为了争夺粮食和水源,相互之间正在进行着残酷的厮杀。

下埃及占据着尼罗河的三角洲地区,他们的国王头戴红冠,用眼镜蛇作保护神,蜜蜂作国徽;而上埃及的国王则头戴白冠,用鹰作保护神,百合花作国徽。他们是埃及国家里两个最具实力的城邦,在那场战斗中,双方都遭遇了严重的创伤。直到美尼斯的出现,他们将下埃及国王的头颅割掉,最终拥护了上埃及完成国家的统一。

因此,美尼斯具有非凡的意义。他们的出现使得埃及人从此不再纠缠于南北纷争的战祸,帮助埃及实现经济与文化的统一,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家体制。最为关键的是,埃及文明从此超越了纷争不断的两河流域文明,成为世界第一大文明。虽然此时的美尼斯还不是法老,但却为未来法老的神圣地位奠定了基础,因为只有成为埃及的王,才有资格成为埃及的法老。幸运的是,埃及文明的发展进程并没有辜负美尼斯的“期望”,几百年后,也就是在第二王朝的末期,一个强大、统一的埃及终于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历史的指针来到埃及的第五王朝和第六王朝时期,这时候,上下埃及再一次繁盛起来。法老们向自己广大的人民布施恩泽,埃及的粮仓里装满了麦子,还有大量的啤酒和葡萄酒供人们享用。此时,第六王朝的法老佩比二世简直是享尽了荣华富贵,他也是埃及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法老,在位期间竟达94年之久,100岁时才安然离开人世,这在历史上相当罕见。

也许是埃及的晴天太久,很快一片乌云就来到了这座城市的上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状态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原本安静、祥和的生活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外来民族的入侵以及内在势力的暴乱,这些黑暗势力很快就将整个埃及团团包围住了。那些野蛮的外来民族在这片土地上时刻进行着大肆残杀,他们毁坏了这里的神庙,将埃及人捆绑起来作为自己的奴隶。

就在这样的揉捏下,埃及人民奋起反抗,但是想要重获新生,就一定要建立新王国,这样才能带动新的局面应运而生。英雄们用锋利的利刃刺向前来入侵的敌人,尼罗河变成了一条血色长河,人们在战争中迎来了新时期的到来。荷马曾在《伊利亚特》一书中这样描述新时期时的这座都城:底比斯的殿堂里装满了财宝,城堡高大雄伟、马路宽广,全副武装的士兵日日夜夜在大街小巷巡逻,不愧是世界之都。

从这段话里我们能够知道,一个国度在一个时期的繁荣和衰败其实不是人类所能掌控的。只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才能实现贫困到富有的转变,才能真正地将敌人压制在脚下。实际上,这也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这种血与泪的洗礼和残酷的竞争,人类就不会拥有如今的文明姿态。

既然提到埃及文明,就不得不提到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图坦卡蒙。关于他的来历还要从头慢慢说起:

当这片文明历史的墓冢还没有被人们所知道时,图坦卡蒙只是一个沉睡的名字,但就在人们掘出墓碑的那一刻,这个人成了全世界人民都推崇和敬爱的人。

为了避免自己的坟墓受到那些盗墓者的侵扰,法老们干脆将自己的墓冢安排在位于底比斯的荒谷里。时间到了420年,这里一直是法老们的安息地,因此被称为“帝王谷”,这里一共埋葬着28位法老,但他们安息在那里并不踏实:原因是“帝王谷”实在太有名气了,那些盗墓贼全都知道它,就连那些经过精巧设计的墓穴也没有逃脱被挖掘的厄运。在被盗的墓室里,法老的肢体被扔得到处都是。这些法老全都生前被万人敬仰和拥戴,但最终却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实在是可怜,不过图坦卡蒙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

某个时段,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带着一笔资金来到了“帝王谷”。在这次探索结束的前一刻,他发誓要让图坦卡蒙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王者。但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年多,他的辛劳却没有丝毫收获。就在这笔资金即将用完的时候,他在一块工地上发现了16级阶梯,就此彻底改变了自己之前那种愁眉不展的生活状态!

在阶梯的尽头,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块,上面刻着一些封印。1922年11月26日傍晚,卡特和卡那封伯爵屏息以待,他们即将见证墓穴门被打开的那刻。工人们将这块拦路石撬开,卡特探头朝里面望去,他的全身忽然激烈地颤抖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转身对惊诧不已的客人们说:“先生们,女士们,请保护好你们的心脏!”随着这句话说出口,整个巨石都被打开了,人们的眼前立即出现了一个金碧辉煌的时代。图坦卡蒙的名字就此重新被载入史册,全世界都被他征服了。

但现在人们还无法弄清楚他的身世。有人推断,他是诗人法老阿赫那吞的儿子之一,9岁时登上国王的宝座。从史料记载看来,他的体形十分消瘦,但很喜欢运动,尤其擅长打猎。对此,人们在墓穴里找到了相关证明:130根权杖、46把弓,另外还有400支箭和6辆黄金战车。

图坦卡蒙同时也是阿赫那吞的女婿。他在位期间总是跟自己的岳父背道而驰。那时候他还不叫这个名字,现在的名字是为了接近太阳神后来另改的。人们推测,他之所以会背叛自己的岳父是因为受到了摄政王和祭司们的怂恿。

他这一生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宣布阿赫那吞的改革的无效,这使得埃及又恢复到了阿蒙拉的时代。

当时的法老太年轻,还不能够很好地驾驭政治,以至最终沦为傀儡。周围的人都开始觊觎他的权势,那些有点势力的人都在等待机会,以便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法老的头颅上还残留着被钝器敲打的痕迹。也有一些记录说明他死于一场交通事故,但更多的人相信他是被人所害,并推断凶手就是后来的埃及之王——阿伊祖父。

埃及的第十八代王朝衰败了,同时,图坦卡蒙的统治也结束了,王室的大权最终落入了塞蒂一世手中,于是,第十九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

希腊:克里特与迈锡尼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是古代爱琴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代,克里特岛有位国王,名叫米诺斯。他建造了一座迷宫,里面通道纵横交错,人一旦进去了就别想再走出来。迷宫的深处养着一只人身牛头的恶兽——米诺牛。为了供奉他,米诺斯制定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规定:每年的9月,都要送来7对青年男女,来供奉米诺牛。

这一年到了供奉的日子,人们没有办法只好忍心送来7对男女,并在运送他们的穿上挂起了黑帆。雅典爱琴的儿子忒修斯为了不再让同胞们遭受这种痛苦,决心铲除米诺牛。忒修斯还和父亲约定,如果杀死了米诺牛,他会在返航时,挂起白帆。

忒修斯带着这7对男女上了岸。他的英俊潇洒引起来米诺斯国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公主的爱慕。公主长得美丽、善良。当她得知忒修斯的使命后,不但没有揭发他,反而帮助了他。阿里阿德涅公主送给忒修斯一把魔剑和一个线球,担心他受伤。

聪明的忒修斯在一进入迷宫,就将线球的一端栓在了迷宫入口处,然后松开线团,沿着曲折复杂的通道,向迷宫深处走去。当他来到米诺牛跟前时,趁它不注意,挥剑向它砍去。米诺牛被杀死了,他们得救了。他们在线团的指引下,顺利地逃脱了。为了预防米诺斯国王的追击,他们还凿穿了海边所有克里特船的船底。阿里阿德涅公主帮助他们,并与他们一起逃出了克里特岛,起航回国。经过几天的航行,他们终于看到了祖国,忒修斯高兴地忘了与父亲的约定,没有把黑帆变成白帆。当爱海看到回来的船只仍然是黑帆时,他伤心极了,想到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爱海悲痛无绝,跳海自杀了。为了纪念爱琴国王,人们就把他跳入的那片海,叫做爱琴海。

克里特文明又被称为“米诺斯文明”。但在很长时间里,它曾受到人们的质疑,直到19世纪后,一位英国考古学家率领的考古队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发现了克里特文明的中心。人们才相信这一文明的存在。

克里特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700至公元前1400年进入了全盛时期。其实早在公元前3000年,克里特岛就出现了青铜文化。克里特岛的居民不仅进行农业生产,还进行海上活动。他们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自己造船,进行海外贸易。有时满载着埃及的粮食、象牙和玻璃,有时承载着爱琴岛上的陶器,有时是叙利亚的马和木材,急匆匆的往返于地中海。他们除了进行海外贸易,还经常大肆进行海盗活动。他们不以从事海盗活动为耻,甚至会觉得无比的高尚。

公元前2000年初,欧洲最早的奴隶占有制国家诞生了。它就建在克诺索斯。克诺索斯位于克里特岛北部,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在此居住。自从建立国家后,政治、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商业,与东地中海沿岸的贸易来往密切。他们交往的范围有埃及、腓尼基、小亚细亚、西西里、意大利等地。

公元前1500年左右,克里特岛上的宫殿突然倒塌,有人认为“凶手”是附近锡拉岛的火山爆发的引起了地震或海啸。公元前1450年左右,克诺索斯王宫又遭受到了人为的破坏。一般认为,是操着希腊语的迈锡尼人占领了的结果。从此,希腊人便成了克里特岛的主人。他们与当地居民逐渐融合,交往。这也标志着克里特文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迈锡尼人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开始居住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人建立的高度发达的米诺斯文明相比,迈锡尼人的进程要缓慢的多。后来受到克里特文明的影响,再加上自身的努力,逐渐向文明过渡。终于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国家。

迈锡尼文明并不是“邯郸学步”,而是在吸收克里特文明之外,还注意发展自身的特点。迈锡尼文明后来居上,尤其是在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没有费一兵一卒,通过政治联姻,入住克诺索斯王宫,成为那里的新主人。这是迈锡尼文明发展的关键一步。

根据考古学家研究,认为迈锡尼文明应该包括两个时期:竖穴墓王朝时期和圆顶墓王朝时期。它们存在的时间大约是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竖穴墓王朝持续的时间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500年,圆顶墓王朝时期是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1100年)

我们先从竖穴墓说起,地下墓室是方形的,上面会铺有石板或圆木,也有隆起的土堆。在竖起的墓碑上会刻有人物、车马的形象。至于墓穴里一共埋有多少人,不能确定,但应该是同一族群的。墓穴里埋葬的人的年代也不统一,有的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有的是晚期的国王。从墓葬里,人们发现了大量的面具、角杯、指环,它们都是用黄金制成的。在《荷马史诗》中,把迈锡尼称赞为“黄金的迈锡尼”,也就不足怪了。

1876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发现了一座竖穴墓,发现地是在希腊南部的一座小山上。在墓中,谢里曼发现一具带着黄金面具的遗体,他认为这是特洛伊战争时的阿伽门农的尸体。他为这一发现窃喜,立即向希腊国王发了一封电报,说:“我正在凝视着阿伽门农的脸。”虽然后来经过证实,这不是阿伽门农的墓穴,但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一步了解希腊文明和迈锡尼文化之间的联系。后来人们把这个发现称作“迈锡尼文明”。

圆顶墓与竖穴墓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在地下,而是用岩石累积起来的圆锥形墓室,这也是圆顶墓穴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墓穴前面都要修有墓道,看起来就像一个蜂巢,所以很多人把这种墓穴称为蜂巢墓。墓冢还要涂上厚厚的土,这样显得更加高大、威严,给人一种威慑。

迈锡尼进入克诺索斯王宫后,为了更好的与当地人交流,他们就采用了米诺斯文字记录迈锡尼的语言,人们发明了一种线形文字B。迈锡尼人后来又把这种文字带回到希腊本土,并广泛地使用。所以迈锡尼语言是希腊语的一支。人们使用这种文字主要是用来记录仓库数据和贡品文书。

迈锡尼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后,继续向前发展,出现了高大的城堡,迈锡尼和梯林斯便是这时的代表作。迈锡尼城堡经过数代迈锡尼人的改建,最终面积达30000平方米。它坐落在亚里斯平原上,四面环山,城墙用巨石堆砌而成,坚固、牢靠。城堡的大门就是著名的“狮子门”。在门楣上有三角形的石雕,雕刻的是两只狮子拱卫着一根石柱,意味着它们是城堡的守卫者。王宫位于城堡中心的高处,。这座城堡明显的继承了米诺斯王宫,有很多房间、弯曲的过道,陌生人进去一般都会迷路。柱子上粗下细,墙壁上绘着精美的图案。但是,整个城堡的希腊本土特色也非常明显,如突出中央大厅,中央大厅由四根圆柱支撑,大厅的前面有门廊,厅内设有神坛等。

梯林斯城堡也非常坚固,整个城堡也是用巨石砌成的,城墙也非常厚实,最厚的达到了17米。据说,城墙是由国王招来的7位巨人修建而成,后人就把城墙称为“独眼巨人墙”。古代作家波桑尼阿斯曾在其作品中说道,梯林斯城墙用过的石头从未经过加工。

迈锡尼人崇尚武力,他们时刻都在准备着战斗,从不放松警惕。

梯林斯人在城墙上建筑了通道和后备资源,迈锡尼人在城里挖了6米深的地下秘密蓄水池,从附近的山泉引入水源,以解保证战时饮水之急。尽管他们时刻警惕着外来的入侵者,但也没有阻止住迈锡尼文明衰落的步伐。

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迈锡尼文明渐渐呈现出衰微之势。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是这样描述的“王朝频仍,战乱相继”;出土的考古文物也显示了这种征兆:生产开始萎缩,手工制品质量下降;加上“海上贸易”不断受到扰乱。经济的衰落又加剧了各城邦之间的战争,其中以特洛伊战争最为著名。这场战争持续了10年,以迈锡尼为首的希腊各城邦虽然获胜,但元气大伤,最终无法摆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厄运:希腊各城邦的国力一时难以恢复,为北方的多利亚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多利亚人南下,征服了除雅典以外的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各国,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美洲:印加与玛雅

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产生不同的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有着与其他文明隔绝的优势,整个文明的历程都缺少各种文明碰撞的经历。尽管后来有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但印加文明仍然是一片光辉,大放异彩。这里国土广袤,具有人神一体的世界观、完备的交通网、独具一格的文字、活力四射的世俗生活……这些无不向一个外族人展示着本土文化的魅力

经过多年的考察和论证,印加文明之初还存在一些文明,并且这些文明是印加文明的前身。也就是说,印加文明是这些文明融合后的结果。历史学家将奥尔梅克文化比作美洲文化形成的孕育期,将印第安山区文化称为文化演化的“形成阶段”,查文文化因此诞生。查文文化突破了美洲三大文明隔绝的障碍,一度传播到太平洋沿岸。

然而查文文化的传播并没有超越安第斯世界的范围,既没有达到东南部沿海也没有涉及到东南部高地。所传之地又会出现多样化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正是这查文文化,才使得安第斯文明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出现了高品质的陶器和纺织品,冶炼技术也远远超过中美洲文明。

集权化的等级制度不是中美洲文明的特权,这是人类整个文明史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从现代人的思想标准来看,再辉煌的过去也有致命的缺陷。当然,在某个时代,人们都会认为自己的各种制度很完善,尤其是统治者,他们总是对自己的执政能力引以为豪,印加人就是这样欣赏自己的杰出文明的。

印加帝国的政治体系呈现出一个权力的等级金字塔:印加王居于高位,并宣称自己是太阳之子;接下来是贵族阶级,这一阶级最有实力的是世袭贵族,政府、宗教机构和军队中的最高职位全部由贵族成年男子担任,并从中选出4大行政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这种行政体系在战争中暴露出了弊端,没有合格的贵族管理新的领地,也就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护印加人的利益。后来,贵族阶级又增加了显贵阶层,这一后起的阶层被称为哈瓦或印加,他们是拥有特权的印加人。

越靠近“金字塔”基础的部分,跟氏族血缘关系越近,这样就很有可能造成徇私舞弊的现象,但让人奇怪的是,印加人的法律系统非常完善,执法非常公正,执法者严格执行印加王的指令,也迎合了印加老百姓的要求——稳定的社会秩序。在整个地方行政系统中,印加王不时委派钦差大臣到各地巡视,一发现不公正的地方就会严加惩办,虽然这种官员考绩方法有些落后,但有实用功效。

对于集权制度,学者们有很多论断。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这种高度集权化的制度对当时的历史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从整个文明发展的历程来看,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愚昧过渡到有一定文明的阶段。

16世纪,西班牙人听说印加是一个黄金帝国,因此冒险者不止一次地尝试寻找,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弗朗西斯·皮萨罗、阿马哥罗和留克神甫决定前往这个富饶的帝国。如果他们以不足200人的实力和稍微先进的战略战术来强行进攻印加帝国,必定会失败,而这些西方人利用欺骗的方式达到了踏上这片土地的目的。印加王被俘后,整个印加帝国乱成一片,这些没有法律而只听从国王命令、没有信仰而只任凭摆布的印加人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西班牙人顺利地控制了整个局势。

印加王付给殖民者大量的黄金后便被残忍地杀害了。西班牙人顺利地向王都库斯科进攻,新任的印加王率领印加子民进行了一次没有意义的抵抗,可以说,这次抵抗没有起到任何拯救印加王国的目的,一部分人逃到山区,建立了新的印加王国,留下来的人只能任人宰割。无情的西班牙军队在一夜之间毁灭了这个富饶的帝国,只留下了血泪和灰烬。

如今,人们也无法想象一个不足200人的军队有何能力灭亡一个帝国。从武器和军事战略上来说,印加人有些不支,但从整个战争的局势上看,这个古老文明为什么会轻易地被外族灭亡呢?也许两个文明的碰撞就会出现耀眼的火花,当然,这一火花并不是绚丽的,而是一个脆弱文明面临的严峻考验,这一考验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