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08:46:47

点击下载

作者:杨立国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小麦种植技术作者:杨立国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0-01ISBN:9787537586528本书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种子准备第一节品种选择

采用优良品种是农作物增产的基本措施之一。它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获取较高的产量和较大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在相同生产条件下,采用优良品种,一般可增产10%~30%。正确选择并合理利用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丰产优质性能,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优良品种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在当地能正常完成其生命周期;二是符合当地的种植制度,保证其前后茬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三是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取得优质丰产;四是能趋利避害,抗逆性好,有较强的稳产性。具体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品种的生态类型、丰产性、生育期、株型、抗逆性、品质类型等指标。小知识气候条件主要包括当地的光照条件、热量条件、降雨量、空气、风等。影响小麦品种生态分布的主要是热量条件。特别是小麦播种后的温度水平、持续时间,极端最低温度。一般极端最低温度-24℃是冬、春小麦的种植区的划分界限;而当地无霜期、≥10℃的年积温、1月份平均气温等热量指标则作为选择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小麦的重要依据。一、确定目标品种的具体标准

1.生态类型(冬春类型) 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选择冬性、半冬性或春性品种。河北南部气候温暖,适宜选择半冬性品种,河北北部气候凉爽,适宜选择冬性品种;河北最北部则因冬小麦不能安全越冬,以春小麦为主,则适宜选择春性品种。小麦品种由于冬性强弱和春性强弱不同,会在生育天数和叶片数上形成很大差异,并成为判断小麦冬春性生态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春性品种主茎叶数较少,冬性品种主茎叶数较多。

2.丰产性 根据目标麦田的生产水平确定良种的丰产性能。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而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则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小知识作物栽培制度是各种作物在农田上的组合与配置方式的总称。包括一个区域或一块农田的作物布局,复种、单作、间作、混作、套种、轮作、连作等。

3.生育期和株型 根据不同种植制度选用良种。如麦棉套种,不但要求小麦品种具有适宜晚播、早熟的特点,以缩短麦、棉共生期,同时要求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特点,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河北省中南部两熟种植区,选用半冬性的晚播早熟品种有利于间套复种,更有利于全年均衡增产。议一议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由于高温、低湿并伴随大风使小麦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分为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和干风型三种。

4.抗逆性 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确定目标品种的抗逆性。品种的抗逆性包括抗旱性、抗倒伏能力、抗寒性、抗病性、抗虫性、抗干热风能力等。河北省小麦生产不利的因素主要有:干旱且水资源缺乏;白粉病、锈病常发,加上叶枯病和赤霉病;冬春温度不稳定,变幅较大;小麦灌浆期经常发生干热风危害,特别是沧州、衡水干热风多发区等。所以在抗逆性选择上,目标品种应具备抗旱耐肥、抗病、抗倒伏、抗寒等特性。河北省中北部麦区,要特别注意选用抗寒性强的品种;干热风多发区应选用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丘陵旱地、盐碱地应选择抗旱性强的品种。

河北省小麦全生育期降水严重不足,但生育后期常出现雷阵雨天气,为增强品种抗倒伏性,品种适宜株高应该在70~75cm,对于茎秆质量好的品种,株高也不宜超过80cm。具有较多的穗数对稳产有利。株型紧凑的品种在肥水条件好的麦田往往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易于获得高产。在河北省水浇地适合高产的株型应具备:半矮秆,较多的有效穗数,上部叶片基部夹角较小,较短而宽的旗叶和较长的绿色面积持续期。

5.品质类型 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好,加工品质符合制成品的要求,籽粒饱满,容重高,销售价格高。但是,小麦的品质受气象、土壤、小麦品质表现和各地的生产、消费习惯的影响,确定品质类型不是随心所欲的。目前,应根据农业部组织制定的《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和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优质专业小麦主导品种》来确定。小麦品种商品类型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按照产业带的划分,河北省属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其中,河北中部、东北部地区属华北北部强筋麦亚区,河北中南部属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因此适合河北省种植的冬小麦商品类型主要是硬质白粒冬小麦。二、河北省各麦区目标品种的总体标准

目标品种具体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生产水平、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及自然灾害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目前河北省各麦区目标品种的总体标准如下:

1.河北低平原冬麦区(Ⅰ区) 该区目标品种为冬性中晚熟品种,抗旱、抗寒、耐瘠薄盐碱、稳产性好。具体讲,小麦品种一般分蘖力强而返青蘖增加少,成穗率高;具有较多大根系,入土深、根量大,根冠比大;植株高,穗下节长,茎秆较细,叶片较窄;穗部形状多为纺锤形,穗码较稀,长芒,千粒重较小,后期灌浆速度快。

2.太行山山前平原冬麦区(Ⅱ区) 该区目标品种,以保定、廊坊市区为界分两个类型:保定、廊坊以南地区为弱冬性、冬性中熟或早熟冬小麦品种;保定、廊坊以北地区为强冬性小麦品种。由于生产条件较好,除一般的小麦特性即高产、稳产、多抗、早熟等优良性状外,还要求产量三要素协调,以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

3.太行山浅山丘陵冬麦区(Ⅲ区) 该区目标品种以冬性至弱冬性品种为主,北区少数市县要求强冬性,以减轻或避免冻害的威胁。白粉病为本区的重要病害,发生严重,要选用抗白粉病能力强的品种。

4.冀东平原冬麦区(Ⅳ区) 该区目标品种应具备适应性广、产量稳定、抗逆性强、肥力反应弹性大、上部叶片功能期长、成穗率高、抽穗稍晚、灌浆强度大、抗穗发芽能力强的特点。

5.冀北春麦区(V区) 该区目标品种应选择弱冬性和春性两个类型,高度抗旱,种子休眠期长,抗穗发芽,出苗生育缓慢,根系发达,中后期发育快、灌浆快,各生育阶段与其季节降水相协调的中熟、中晚熟品种。三、目标品种的筛选

1.筛选范围 在确定目标品种的特性指标以后,就可以筛选品种了。为了避免盲目筛选,每年农业部都会发布《××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河北省每年也会在下半年发布《河北省××年小麦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我们可以在这些信息资料提供的小麦品种目录中进行筛选。小知识2010年河北省提出的小麦品种布局规划如下:冀中南麦区:以石新828、石麦15、衡观35、冀5265、邯6172、良星99、济麦22、科农199、藁优2018(强筋)等为主;配合石家庄8号、邢麦4号、邯00-7086、石麦14号、良星66、衡4399、邢麦6号、石麦18、河农6049、衡5299、沧麦6003、衡0628、沧麦6002、冀6358(强筋)、藁优9618(强筋)、石优17(强筋)。冀中北麦区:以轮选987、京冬8号、京冬17号、北京0045、沧麦119等为主;配合北京0045、京冬12号、北农9549、乐639、石家庄8号、保麦10号、中麦175。黑龙港麦区:以冀麦32、石麦15、石家庄8号、邯5316等为主。

2.获得资料 大家可以通过农业部官方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或各省(自治区)农业信息网去查询。也可以通过当地农业局及下设技术站查询。

3.确定目标品种 根据查询结果,了解推荐品种的特点及配套技术,再根据当地麦田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路品种。如果符合条件的品种很多,则尽量选择当地示范过,并且表现良好的品种。如果上季所选品种在生产上表现好,也可以继续沿用去年的品种。知识链接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从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必须经过两个发育阶段,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小麦种子萌发后,即可进入春化阶段发育。其特点是在所需要的综合条件中必须有一定时间和一定强度的低温,否则就不能通过春化阶段,永远停留在分蘖状态。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所需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可将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弱(半)冬性和春性三种基本类型。

1.冬性品种。对温度反应极为敏感。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5℃,持续时间为30~50天,其中只有在0~3℃条件下经过30天以上才能通过春化阶段的品种,为强冬性品种。温度过高或过低,春化阶段延缓,甚至不能通过春化阶段。这类品种生育期长,多晚熟,分蘖力强,苗期匍匐,耐寒性强,没有经过春化阶段的种子春播时不能抽穗、结实。

2.半冬性品种。对温度要求介于冬性和春性之间。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持续时间为15~35天。这类品种苗期植株呈半匍匐状态,耐寒性较强,不通过春化处理,春播时不能抽穗或抽穗不整齐,产量很低。如适宜于冀中南栽培的石麦18、石新828、邯6172、衡观35、衡4399、石麦15、冀5265、师栾02-1、科农199、良星99等品种均属于此类。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时对温度要求范围较宽,经历时间也较短。一般在秋播地区要求0~12℃,北方春播地区要求0~20℃,经历15天的时间可以通过春化阶段。这类品种多早熟,分蘖力弱,苗期植株呈直立状态,耐寒性差,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时能正常抽穗、结实。

河北省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在越冬前都能通过春化阶段。但由于当时气温低,不能进入下一阶段,抗寒力极强,麦苗可忍耐-20℃以下的低温。如果秋播春性品种,冬前很快就通过春化阶段,由于完成春化阶段后,气温仍然较高,开始拔节,使植株抗寒力降低,冬季易遭受冻害而死苗。所以河北省在小麦生产上一般不能选用春性品种,在中北部地区选用半冬性品种时,也必须适当晚播。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以后就进入光照阶段,开始幼穗发育,然后才能抽穗结实。根据冬小麦品种通过光照阶段对每日光照时间长短及光照持续日数的要求,可把其分为三种类型:

1.反应迟钝型。光照时数是每日8~12h,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春性品种属于此类。

2.反应中等型。在每日8h光照条件下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在12h的日照下,24天左右可以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半冬性品种大多属于此类。

3.反应敏感型。在每日12h以上的日照条件下,经过30~40天才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冬性品种和高纬度地区的春性品种均属于这一类型。

温度对光照阶段的进行有较大影响。4℃以下时光照阶段不能进行,20℃左右为最适温度。因此,有的冬小麦品种冬前可以完成春化阶段发育,但当时气温低于4℃,便不能进入光照阶段。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新陈代谢作用明显加强,抗寒力降低,所以,上述特性利于防止冬小麦冬季遭受冻害。

在制定小麦栽培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①品种布局与农时安排时,冬性品种适宜安排在早茬地上,半冬性品种安排在中茬地上,春性品种安排在晚茬地上。在既可种植冬性品种又可种植春性品种的地区,应首先播种冬性品种,然后是半冬性、春性品种,顺序不可颠倒。②确定小麦播种量时,春性品种分蘖力弱,单株分蘖少,宜密植,播量较大;冬性品种分蘖力强,播量相应宜小;半冬性品种居中。③在田间管理时,对春性品种,冬前宜加大肥水以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冬季控制群体;对冬性、半冬性品种,冬季、春季应合理调控群体,使群体与个体充分协调。第二节种子处理

作物生产用种不但要求品种优良,而且还要求质量优良。优质种子应具备如下条件:纯净一致、饱满完整、健全无病虫、生活力强。要达到这些条件,必须在种子的各个生产环节掌握严格的技术与质量标准,包括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脱粒、翻晒、清选、运输、贮藏及处理等。为保证种子播种后发芽迅速整齐、出苗率高、预防和防治各种病虫害的侵染和危害,保证苗全苗壮,需对种子做必要的处理。小麦种子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种子精选、晒种、浸种、拌种和包衣等。

种植户种子来源有两种,一是自留种,二是购种。自留种必须从种植到收获各个环节掌握严格的技术与质量标准,并在播种前进行适当的处理。

从市场上选购种子,要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经过处理的种子,避免农户自己处理种子不当影响小麦苗全苗壮。根据国家标准GB4401.1—1996的规定,小麦种子分原种和良种两个等级,其质量标准是:原种的纯度不低于99.9%,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良种的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小知识在市场上购买种子时为保证种子质量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注意选择合法种子经营单位的种子,不要购买小商贩走村串户销售的种子。二要查看种子质量及种子质量检验报告,要选择经过植保部门检疫过的高质量种子,防止带入土传疾病,为来年的小麦生产埋下隐患。三要向销售方索要购种凭证,即使是通过良种补贴政策购买的种子也不例外。购种凭证上一定要详细注明品种名称(绝对不能简写)、数量、购种时间、购种人、经手人等内容,并加盖销种单位公章,公章上的单位名称要与经营许可证或营业执照上的名称完全一致。四是选购包装正规的种子,从源头杜绝白袋包装的种子流向市场,如果发现有人销售白袋包装的种子,应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五是尽量购买经过处理的种子,要查看种子处理内容及防治对象,种子处理要符合当地生产情况。对未经处理的种子要根据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按照上述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

由于河北省小麦病虫害较多,使用自留种时要根据当地生产情况特别是病虫害发生情况对种子进行处理,严禁白籽播种。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种子精选

生产上,收获的种子往往混有沙土、颖壳、草籽等,并有空、秕、破粒和病虫粒,所以播种前要精选种子。通过精选种子一般可增产5%左右。有条件的可用种子精选机精选,没有条件的可用筛选、风扬等方法将碎粒、瘪粒、杂物等清理出来。图1-1 5XZC-5C风筛清选机(普通型,小麦脱壳机下置,总功率10.99kW)

1.筛选 根据种子形状、大小、长短及厚度,选择筛孔适合的一个或几个筛子,进行种子分级,筛除杂物,选取充实饱满的种子,提高种子质量。种子数量少时可人工筛选,数量多时可用精选机精选种子分级(图1-1)。

2.风选 是利用种子的乘风率分选种子的方法。乘风率是种子对气流的阻力和种子在气流压力下飞越一定距离的能力。乘风率用种子的横断面积与种子重量之比表示。

乘风率大的为空瘪种子,乘风率小的是充实饱满的种子。风车选种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进行清选分级的。在一定风力作用下,不同乘风率的种子依次分别降落在相应位置。充实饱满的种子就近降落;空瘪粒、轻杂物在较远的地方降落,从中选取充实饱满洁净部分作为种子。

3.液选 利用液体的比重将轻重不同的种子分选开来。充实饱满的种子下沉底部,秕粒、虫蛀粒等上浮在液体表面。常用的液体有清水、泥水、盐水和硫酸铵水等。采用液体比重选种时,应根据作物种子种类和品种,配制适宜浓度的溶液,小麦用比重为1.16的液体。选种时,将种子倒入配好的液体内,搅匀后除去秕粒、小粒、杂草籽等,将选出的饱满大粒种子用清水洗2~3遍,晾干后,即可播种。二、晒种

种子在贮藏期间因干燥、缺氧等原因,生理代谢活动微弱,处于休眠状态。播前晒种能促进种子后熟,提高种子活性,增加种子透性,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可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及虫卵。晒种后,种子发芽快、出苗齐,有利于达到苗全苗壮。具体方法:在播种前10天将种子摊在苇席或防水布上,厚度以5~7cm为宜,连续晒2~3天,随时翻动,晚上堆好盖好,直到牙咬种子发响为止。注意不要在水泥地、铁板、石板和沥青路面等上面晒种,以防高温烫伤种子,降低发芽率。三、浸种

用清水或各种溶液浸泡种子的方法叫浸种。目的是促进种子较早发芽,还可以杀死一些虫卵和病毒。浸种的方法有药剂浸种、一般浸种、热水浸种、温汤浸种等。农户可选用塑料容器进行操作。浸种时浸种液的数量要根据种子量的多少配制。浸种液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缺素情况、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其他灾害种类,选用不同的浸种药剂。如0.2%~0.4%磷酸二氢钾,或0.05%~0.1%钼酸,或0.1%~0.2%硫酸锌,或0.2%硼砂,或硼酸溶液浸种12h,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四、拌种包衣

在播种前将种子与农药、菌肥等拌和叫拌种。农药防治病虫害,菌肥作为种肥或接种剂。种子包衣是指利用黏着剂或成膜剂,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着色剂或填充剂等非种子材料,包裹在种子外面,以达到种子成球形或者基本保持原有形状,提高抗逆性、抗病性,加快发芽,促进成苗,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一项种子技术。拌种用药剂根据拌种目的不同而不同(表1-1)。拌种包衣方法可以采用人工和机械方法(图1-2、图1-3)。图1-2 5BY-2小型种子包衣机(生产率2000kg/h,功率1.85kW,整机重量220kg,适于小型种子公司或个人使用)图1-3 小麦小型拌种机械

种衣剂不要和碱性农药、肥料同时使用,在盐碱较重的土地上不宜使用包衣种子,否则容易分解失效。在搬运包衣好的种子时,要先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漏洞。严防包衣种子被儿童或禽畜误食中毒。使用小麦包衣种子播种时,工作人员要穿防护服。

拌种时一般选择塑料容器进行操作。种子数量大时可选用机械拌种。①先将种子置于容器中,视容器大小和种子数量选择分次拌种;②按规定的比例用量将所需水盛于另一塑料容器中,然后缓慢加入规定量的药剂,充分搅拌均匀;③将配好的药液缓慢倒入小麦搅拌容器中,边加入边搅拌,充分拌匀,在阴凉处晾干后播种。

1.小型拌种机拌种包衣流程(图1-4至图1-7)(1)药剂准备。按规定准备药剂(常用药剂见表1-1)。(2)包衣机械及种子准备。干净种子及器械,种子灰尘过多不利药液黏着,影响包衣质量。图1-4(3)包衣流程。先将种子倒入搅拌机内,一次拌种量视拌种机容量大小而定。缓慢倒入已混好的药液,边倒入边搅拌。(4)搅拌时间。药液倒完后继续搅拌1min。(5)充分晾干。种子拌好后在阴凉处晾干(以不粘手为宜),避免阳光直射。图1-5图1-6图1-7

2.人工拌种包衣流程(图1-8至图1-11)(1)事前准备。较厚的塑料袋1个,一次处理种子10kg,将种子装入袋中。图1-8(2)药剂配制。将药剂倒入盆内,用清水将药品包装清洗干净,药剂充分搅匀。配药时要戴胶制手套和口罩。图1-9(3)手动搅动。快速搅动拌种袋0.5~1min。

在阴凉处充分晾干,以不粘手为宜。

包好衣的种子要适当浅播,出苗比白籽播种晚1~2天,但有利于防病虫和壮苗。图1-10图1-11表1-1 小麦常用拌种药剂及方法

在病害和虫害混发区,可选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同时拌种,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但要注意: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讨论种子处理这么麻烦,有用吗?说说白籽播种后给小麦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五、催芽

晚播小麦播前浸种催芽,可加速种子内营养物质水解,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早出苗和形成壮苗。六、发芽试验

种子发芽试验主要包括种子发芽势、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发芽率就是种子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发芽的种子占全部种子的百分比。发芽势是指发芽试验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种子发芽势高,表示种子生活力强,发芽快,发芽整齐,出苗一致。种子发芽率高,表示有生活力的种子多,播种后出苗数多。发芽率是决定种子是否适合播种和播种量的主要依据。不管是购种还是自留种都要进行发芽率测定。

1.直接法(1)数取试样。从准备的种子中随机取出4份试样,每份选择100粒,然后用镊子将种子整齐地排列在发芽床上。避免籽粒之间接触,以防彼此感染。(2)摆种。在发芽皿上铺上沙子或滤纸做发芽床,倒入清水,使发芽床水分饱和但不宜有过多的积水。再将1份种子摆在一个发芽床内,种子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不使之互相接触,腹面在下,背面在上。(3)适温培养。将发芽皿的底盘上贴好用铅笔写的标签,注明品种名称和重复次数。然后,将发芽皿放在恒温箱或其他能控制温度的场所。农户放在室内(温度20℃左右)即可。发芽期间必须注意检查恒温箱的温度和发芽床的水分,注意不要使发芽床干燥。发现有种子发霉,应将烂种取出,并进行记载,如果只是表面发霉,冲洗后仍然放在原处。(4)鉴定记载。在发芽试验期间应按计数的规定时间,进行正常幼苗鉴定和记载。分出正常幼苗和不正常发芽种子数,以便计算结果。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属于正常发芽的种子:小麦种子的幼根达到种子长度,幼芽达种子长度的一半。凡出现下列情况的都不得作为正常发芽的种子:幼芽或幼根残缺、畸形或腐烂;幼根显著萎缩,呈纤维状或幼根、幼芽呈水肿状。

发芽试验开始后,每天记载发芽的种子数并拣出已发芽的种子,填好发芽试验记载表(表1-2)。表1-2 发芽试验记载表

过了发芽试验规定的天数,可根据记录表上的记载结果,计算出每个重复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如果重复间差异不大,使用4次重复的平均数作为这批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如果有一个重复超过了允许误差的范围,则以其他三个重复平均数,如果有两个重复超过允许误差,则重新试验。发芽试验允许误差如表1-3。表1-3 发芽试验结果的允许误差表

2.间接法 来不及直接测定发芽率时,也可采用染色法。先把种子浸于清水中2h,捞出后取200粒分成等量两份测定。用刀片从小麦腹沟处通过胚切成两片,取其一半浸入红墨水10倍稀释液中1min,捞出用清水洗涤,立即观察胚部着色情况。种胚未染色的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完全着色的为无生活力的种子,部分斑点着色的是生活力弱的种子。这样测定的结果与直接做发芽率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因生活力弱的种子也计算在内,所以此法测定的发芽率偏高。实际上一些生活力弱的种子往往不能发芽。第二章科学施肥第一节确定施肥量

确定小麦施肥量最科学的方法是,根据不同区域的测土结果和养分状况,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施肥量。在确定小麦施肥量时,一是要考虑一定产量水平对养分的需要量;二是考虑土壤当季的供肥数量;三是考虑肥料的当季利用率。一、确定当地麦田需要补充的营养元素

1.小麦必需的营养元素 迄今为止,已确认的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7种,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和镍(Ni)。根据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不同,前9种是作物需要量相对较大的,称为大量元素,后8种是作物需要量极微的,稍多会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有益元素要包括硅、钠、钴、硒、铝5种。尽管作物对这些养分的吸收量各不相同,但它们在作物生长发育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同等重要。

小麦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微量元素有铁、硼、锌、铜、钼、锰等。小麦一生积累的干物质中,大量营养元素碳、氧、氢共占95%左右;氮和钾各有1%以上;钙、镁、磷、硫各有0.1%以上。微量元素中氯、硼、锰、锌、铜等均在6mg/kg以上。其中,碳、氧、氢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其他元素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氮、磷、钾是经常亏缺的三要素,其他元素因需要量较少,除特殊土壤外一般不缺。但是,由于三要素施用量增加和产量提高,现在部分土壤缺锌,其次是缺硼和锰。

2.小麦缺素症的诊断(1)仪器测定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一般农户因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而无法进行,多由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向农户提供当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养分含量指标。如遇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生长不正常情况,可以先进行初步诊断,然后再请农业技术部门做进一步化验诊断。(2)形态诊断法。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缺少任何一种必需元素,都会引起作物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之为缺素症。作物的外部形态是作物体内复杂生理过程的反映。根据作物缺乏某种营养的特殊症状,就可以初步判断某种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这种方法叫形态诊断法。当然缺素症在作物体上发生的部位一般与某种元素在作物体内能否再利用有关。如氮、磷、钾、镁、锌等元素被作物吸收后,在作物体内可多次利用,缺素症首先在老叶上发生。而钙、铁、硼、锰、铜、钼等元素进入作物体内后不易或不能被再利用,故缺素症首先发生于细嫩的叶片上。

需要注意的是,作物形态上表现的各种症状,除与缺素有关外,也可能与其他环境因素有关。因此,在形态诊断的基础上,再配合化学诊断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形态诊断法的步骤:在小麦生长期内进行田间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植株长势长相、叶色、株高、分蘖、根系、穗等部位,对照缺素检索表(表2-1)和图片资料,初步确定缺乏何种营养元素。表2-1 植物缺素症检索表

小麦施肥就是要补充土壤供肥不足的部分。除了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外,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如果过低也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表2-2)。表2-2 土壤耕层养分评价标准

注:1.具体作物对不同养分的敏感程度不同,临界值略有差异。

2.养分测定依据。有机质GB9834—1988,全氮GB7173—1987,速效磷GB12297—1990,有效硼GB12298—1990。二、确定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就是计划产量,是肥料定量的原始依据。因此,配方施肥首先要把目标产量定下来,然后根据目标产量,计算作物需要吸收多少养分来提出应施的肥料用量。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水平来确定的,而不是凭主观愿望任意定一个指标。在实际推广配方施肥时,常用平均单产法来确定。平均单产法是利用施肥区前3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其计算公式是:目标产量(kg)=(1+递增率)×前3年平均单产

一般粮食作物的递增率以10%~15%为宜,露地蔬菜一般20%左右,设施蔬菜为30%左右。三、计算施肥量(一)计算目标产量所需肥料数量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所需养分量

小麦对肥料的需要量,是确定施肥量的重要依据。小麦全生育期的需肥量因环境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等的不同而不同。据研究,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一般需吸收氮3kg±1.1kg,磷252(PO)1.1kg±0.3kg,钾(KO)3.2kg±0.6kg左右,三者的比例为2.8∶1∶3.0。随产量水平提高,总的需肥量也有所提高,但单位产量的需肥量有所降低,氮的相对吸收量减少,钾的相对吸收量增加,磷的相对吸收量基本稳定(表2-3)。小麦植株不同部分的氮、磷、钾含量有很大的差异。氮、磷主要集中于籽实,分别占植株总含量的76%和82.4%,钾则主要集中在茎秆,占全株总含量的70.6%。表2-3 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二)计算施肥量

1.地力差减法 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空白产量(不施养分区作物的产量)之差来计算施肥量。供肥量是通过空白产量来计算的。由于空白产量吸收的养分全部来自于土壤,它所吸收的养分量能代表土壤提供的养分数量。其公式为:

小麦对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受肥料种类、配比、施用方法、时期、数量、土壤环境和小麦生长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一般为30%~50%,并随施肥期后延而提高。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一般为10%~20%,高者可达25%~30%,并随与根系接触面增大而提高。钾肥的利用率多为40%~70%。有机肥的利用率因肥料种类和腐熟程度不同而差异很大,一般为20%~25%。随生产水平和施肥量提高,土壤的基础养分也相应提高(表2-4、表2-5)。表2-4 常用有机肥的养分含量与利用率表2-5 常用化肥的当季利用率

地力差减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可省去每季复杂的土壤养分测定,但是,空白产量是决定产量诸因子的综合结果,不能反映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或哪一种养分是限制因子,只能根据作物吸收量来计算施肥量,可能造成某种肥料的浪费或不足。特别是氮素用量不足,时间久了容易造成地力亏损而使肥力下降。

此法适用于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农场或种植大户,一般农户不采用此法。案例分析

某农户麦田前3年平均亩产为365kg,该地块无氮对照区小麦产量为150kg,现有尿素(含氮46%),肥料利用率为50%,玉米秸秆堆肥(含氮0.12%)1500kg做底肥,试估算实现小麦计划产量每亩需施用多少尿素?(1)计划产量确定:365+365×10%=401.5≈400(kg)。(2)实现计划产量的需肥量确定:每100kg小麦籽粒需纯氮3kg,则400kg小麦籽粒需氮12kg。(3)估算土壤供肥量:150×3%=4.5(kg)。(4)计算玉米秸秆堆肥供氮量:1500×0.12%=1.8(kg)。(5)估算实现计划产量的施肥量:(12-1.8)/46%÷50%=44.4(kg)。

2.养分平衡法 根据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和校正系数计算目标麦田土壤当季的供肥量,不足部分用施肥来补充。具体步骤如下:(1)测定目标麦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一般由当地农业科研或技术部门来完成。(2)计算土壤当季供肥量。土壤供肥量是指一季作物在生长期中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一般以不施肥麦田产出小麦的养分量测知土壤提供养分的数量,并配合土壤中这些养分的全量和速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估算土壤的养分含量与供肥量的关系(表2-6)。土壤养分测定值是一个相对值,土壤养分不一定全部被作物吸收,同时缓效态养分不断继续转化,作物实际吸收量可能小于测得值,也可能大于测得值。所以需要经过田间试验求出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产量相关的“校正系数”,经过校正才能作为土壤养分的“真实”供应量。表2-6 不同地力麦田土壤的供肥状况

式中0.15是换算系数,即将养分折算成每亩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是作物实际吸收养分量占土壤养分测定值的比值,需要通过田间试验用下列公式求得:

校正系数也称土壤测定养分的利用率或利用系数,和一般利用率小于100%的概念不同,它可以小于100%,也可以大于100%。校正系数因土壤养分含量高低而不同(表2-7)。表2-7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

计算施肥量。无机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养分含量按其标明量计算;不明养分含量的有机肥料,其养分含量可参照当地不同类型有机肥养分平均含量获得或参考常用有机肥养分含量与利用率及供给当季作物养分表获得。其计算公式如下:

但是,由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麦面积很小,而农户之间土壤肥力差异很大,不可能每户都进行测土和配方施肥。在不能实施配方施肥时,施用量可以参考吸收量,并适当考虑秸秆还田的归还作用和施肥试验结果综合确定。(三)计算需购买肥料数量

在确定施肥量以后,就需要具体确定所购买商品肥料的数量。各种肥料养分含量见附录2,将施肥量换算成商品肥料数量即可。

例如:已知某农民有一块麦田,通过测土知其基础肥力为:碱解252氮(N)90mg/kg,速效磷(PO)20mg/kg,速效钾(KO)110mg/252kg,土壤养分利用系数(校正系数)按N为0.4,PO为0.8,KO为250.5。计划亩施厩肥1000kg,厩肥养分含量N为0.4%,PO为0.2%,2252KO为0.4%,厩肥当季利用率N为30%,PO为40%,KO为40%。在此基础上,配施一定数量的化肥,计划亩产为500kg,所施N肥2/3为尿素(含N46%)底施,1/3为碳酸氢铵(含N17%)追施,普通过252磷酸钙(含PO14%)和氯化钾(含KO 60%)也底施,这4种肥料252各用多少千克?化肥利用率按N为40%,PO为25%,KO为50%计算。

计算步骤如下:

1.小麦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 冬小麦形成100kg经济产量从土252壤中所吸收的养分量氮(N)3.00kg,磷(PO)1.25kg,钾(KO)2.50kg。

  需N量=5×3.00=15.00(kg);25

  需PO量=5×1.25=6.25(kg);2

  需KO量=5×2.50=12.5(kg)。

2.土壤供应养分量

  土壤供N量=90×0.15×0.4=5.4(kg);25

  土壤供PO量=20×0.15×0.8=2.4(kg);2

  土壤供KO量=110×0.15×0.5=8.25(kg)。

厩肥供应养分量:

  厩肥供N量=1000×0.4%×30%=1.2(kg);25

  厩肥供PO量=1000×0.2%×40%=0.8(kg);2

  厩肥供KO量=1000×0.4%×40%=1.6(kg)。

3.应补充养分量

  补N量=15-5.4-1.2=8.4(kg);25

  补PO量=6.25-2.4-0.8=3.05(kg);2

  补KO量=12.5-8.25-1.6=2.65(kg)。

  需施尿素量=(8.4×2/3)/46%÷40%=30.43(kg/亩);

  需施碳酸氢铵量=(8.4×1/3)/17%÷40%=41.18(kg/亩);

  需施过磷酸钙量=3.05/14%÷25%=87.14(kg/亩);

  需施氯化钾量=2.65/60%÷50%=8.83(kg/亩)。(四)河北施肥经验

河北省要本着高产区“控氮磷、增钾肥、配微肥”,中产区“稳氮磷、补钾肥、配微肥”,低产区“明确限制因素,合理调配养分”的原则,搞好测土配方施肥。适当调整氮肥的底施、追施比例,保证底氮肥比例在50%以上。目前河北省高产麦田的施肥数量的确定:25

亩产500kg的产量水平,每亩可以施氮15kg,施磷(PO)5~7.5kg,即吸收多少施入多少。秸秆还田时,每亩施氮量减为12~13kg,亩施磷量3.5~6kg。底氮肥比例要不低于50%。春天浇水时间不能保证的,底肥的比例应更高,可在60%以上。在小麦玉米两熟情况下,一般把两季作物需要的全部或大部分磷肥施在小麦上。据研25究,亩产700kg左右玉米磷(PO)的总积累量为3~5kg。因此,与25玉米综合考虑,可以在小麦上施磷(PO)9~10kg,全部作为底肥。

北方土壤母质中含钾量较高,可以供应较大部分的钾肥。在亩产500~600kg产量水平下,从保证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应重视钾肥的施用,每亩可施10kg以上。25

河北省一般中高肥力地块施磷酸二铵20~25kg/亩(折合PO10~12kg/亩),尿素10kg/亩(折合纯N 6~7kg/亩),硫酸钾10~15kg/2亩(折合KO 6~9kg/亩),即可满足小麦需肥量。如果土壤中微量元素过低,甚至低于临界值,则需要施用微肥(附录2)。第二节施肥技术一、掌握小麦营养特点

小麦全生育期中对氮的吸收为均衡型,磷为后重型,钾为中重型。

施肥的目的就是要协调土壤供肥与需肥之间的矛盾,保证土壤能连续不断地提供生长发育的各阶段所需要的养分(表2-8)。表2-8 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磷、钾累积进程

注:数据为冀麦24、冀麦7号和丰抗2号3个品种的平均值,平均亩产量465.1kg。

随着生育进程中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氮、磷、钾吸收总量也相应增加。苗期对养分的需求十分敏感,三叶期是需磷的临界期,充足的氮能使苗提早分蘖,促进叶片和根系生长,磷素和钾素营养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抗寒和抗旱能力。但此期麦苗较小,氮、磷、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