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销售行动指南(套装共10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21:53:18

点击下载

作者:王梓,莱恩·莱韦斯克,孙世阳 等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深度销售行动指南(套装共10册)

深度销售行动指南(套装共10册)试读:

前言

第一章 销售精英都有“平衡思维” 平衡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维持价格,平衡利润与销量设定报价参考点形成“投入产出”的思考方式销售要靠智慧解决问题需反复思考第二章 高效行动,快速拿下订单 快速回复,主动出击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成败的关键——专业性销售都是“细节控”列清单,让讲话更具条理性根据客户需求演示产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切“准”项目的跟进时间第三章 建立销售网,提升销售额 不聊销售,先聊一聊生活产品和人脉是销售的“终极武器”重视“回头客”记录客户月采购金额不要迷恋“关系”用合作与发展解决矛盾第四章 客户就是上帝,用服务搞定客户 选择有效的沟通方法沟通必杀技——引导+深挖销售就是讲故事保持沟通的不紧迫感抓住关键人物的“心”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关心,就没有关系对待客户需恭维与震慑同在平等交换条件,实现双赢逾期欠款的处理方法第五章 培养信息分析能力 找到关键人是完成订单的关键了解项目背景了解客户公司的组织结构学会辨别客户提供的信息用销售思维分析销售数据深度挖掘客户信息分析话语背后的信息第六章 态度决定一切 不要把精力放在给好处上做一个“主动型”的销售处理好公司关系和私人关系不要做“打鸡血”的销售形成自己独特的销售风格销售不是越难越好第七章 合作才能共赢 培养“大合作”意识用“差异化”构建竞争优势让客户成为你的推销员与同事高效配合主动化解与客户的矛盾第八章 做好需求分析,找准市场突破口 “三步走”,突破销售难点深入了解市场,搜集有效信息了解产业链,制定销售策略第九章 提升销售领导力 销售管理方式: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无激励不销售——销售激励机制有效的销售管理附录 值得反思的案例销售哲思短句返回总目录前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工业4.0、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我们相信,这些新型技术会为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然而,概念仅仅是想法,而想法需要落地才能有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和行业的人员通力配合,才能让想法“开花结果”。其中,市场和销售人员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连接起公司和客户,将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为客户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也正是基于此,随着这两年国家对于制造业的投入和重视,很多制造业、科技业相关的公司顺势而为,开始大量招聘销售工程师来扩大市场份额,希望在这个窗口期获得快速发展。

销售工程师的工作本质在于销售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卖产品。很多人会问,销售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有的人会说,销售仅仅靠一张嘴巴吃饭,在客户面前口若悬河,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有的人会说,销售需要很高深的情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同一件事情,总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这在很多社会科学领域是很常见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就像著名风险管理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其著作《黑天鹅》中所说:“在社会科学领域没有绝对的权威。”尽管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解读销售工作,但是很多人没有从事过实际的销售工作,或者对于销售工作的思考并不深入,因此对于销售领域还是存在很多片面的认识。

其实,销售是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工作,所以,我更喜欢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去解读销售。简而言之,销售是一份为双方或者多方创造经济利益的工作:对于所在公司,销售人员卖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销售利润;对于客户,销售人员通过产品和服务解决其实际问题,为客户创造更多的实际利益。所以,从利益的角度看,销售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利益创造和交换节点。

多年来,我一直战斗在销售一线,由于工作的关系,实地拜访了成百上千家客户,覆盖了手机、液晶、电子、汽车、金属、新能源等不同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特点,每当我们计划切入一个新的行业的时候,都要不断地去学习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而结合客户的特点,去推荐合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不断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引发很多的思考,本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关于本书,我希望做以下说明。

1.真正的一线销售思想

本书的内容源于一线的销售工作,提炼的也是一线销售人员的销售思想。销售是一门实战型和实际性很强的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很多在办公室里“憋”出来的想法,乍一听好像是对的,但在现实的销售工作中并不是那么一回事,“现实”和“想象”总是有差距的。我见过一些搞销售培训的人员,不知是否真正深入从事过销售工作,也许是从一些书中学到了一些销售方法,然后就在各个公司的培训室里侃侃而谈,听起来好像全是对的,但实际做起来好像又不那么对劲。因此,我希望能够在当下的环境下,提炼出最实用的一线的销售思想。

2.简单通俗的语言

本书的目的在于让大家快速地了解销售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在工作中迅速实践。所以,在语言描述方面,追求的是简单、通俗。我不希望摆弄很多“高大上”的词汇或者概念,靠这些点缀去提升文章的格调,这不是本书的目标。我们更希望的是以简约的语言为载体,用有思想的内容去装备头脑。当看完本书后,留下的不是死记硬背的概念,而是销售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3.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在成书之前,我没有研读过任何和销售相关的书籍,对于同事交流的观点,也很少全盘接收,而是采用“怀疑主义”的方法,去做深入地思考与分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希望保持思考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要受外界的影响,而带有太多先入为主的主观性和感情色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媒体消息、权威观点等信息满天飞,我们不缺少信息,而是缺少冷静独立的思考;没有独立的思考,我们的大脑就会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4.注重销售细节,提供思考平台

本书没有写太多“高瞻远瞩”的内容,没有很多从“大宏观”角度去阐释销售的理论。而是从实际的销售工作出发,把笔墨放在了销售的细节上。我们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所有的细节都能做到位,成功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本书不是系统介绍销售理论或者方法的,而是深入描述每一个实际工作中碰到的细节,并做一些分析和思考,在你阅读后,结合你个人的经历,引发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

销售工作直接面向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需要不断地去处理由“人”所衍生出来的问题。所以,销售工作,是一份不断参悟人性的工作。我们的关注点,不单单在于项目本身,还要着眼于人的需求。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工作经验的增加,我们的思考和认知也不断在变化,之前的很多观点有可能会发生微妙的改变,甚至被自己完全推翻掉。就好比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当我回头去看本书的内容,会觉得有些观点还需要做些补充修改……

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面对它,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正是这些变化的存在,才使得工作更有魅力,思想不断进步。没有绝对正确的思想,只是在不同的时空下,有更合适的思想……朱圣金2018年1月10日第一章销售精英都有“平衡思维”万事万物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在销售领域同样如此。平衡思维并没有直接给出事情的答案,它告诉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平衡思维贯穿始终。平衡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

销售人员是连接公司和客户的直接纽带。从整个价值链条来看,销售人员是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的交换节点。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不应该只是单纯地考虑公司利益或者客户利益,而是要从中找到均衡点,平衡两者的利益。为什么要“平衡”,原因很简单。你是双方的利益节点——公司给你工资,你得到收益,自然代表公司的利益;客户给你订单,你得到业绩,当然也要考虑客户的利益。然而,很多销售人员的意识里并没有“平衡”的概念,而是单方面考虑一方利益,或者考虑了双方利益,但没有拿捏好平衡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公司利益、客户利益和平衡点。

·公司利益

公司是很多人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公司利益增加了,分配到每个人的利益才能增加。销售人员作为公司对外沟通的重要窗口,更应该时时刻刻为公司利益着想,这是基本的职业要求。

虽然很多人都明白个人利益影响公司利益这个道理,但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并没有践行到底,或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从产品价值链来看,销售是价值链的最后一环,而销售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销售让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增值,创造更大的利润。这就是说,不是卖出产品就万事大吉了,还要思考如何卖出更好的价钱,创造更高的利润,这样才算是代表公司的利益。比如说,很多销售人员对于销售价格不够敏感,认为卖价高出几个点或者低几个点是无所谓的事情。但是从某种角度看,卖出太低的价格其实就是对公司利益的损害。

举例来说,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销售员A和销售员B销售同样的产品,产品成本500元。结果,A卖出了1000元,创造了500元的利润;而B卖出了700元,创造了200元的利润。虽然两者都为公司卖出了产品,创造了利润,但是B却比A少创造了300元的利润。我们从结果看,本来可以卖1000元的产品,结果只卖了700元,是不是可以说你损害了公司300元的利润呢?这种理解问题的思路不是小题大做,我们可以算一笔账。比如很多高科技产品,它们的单价往往很高。假如卖价10万元,如果每个销售人员少卖5000元,全国100个销售人员就少创造50万的利润,这可是一笔可观的销售额。而且从长期看,卖价逐渐降低,利润逐渐下降,不利于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自然是对于公司利益的损害。

以上的情况尤其存在于销售对象为大客户的时候。一般来讲,大客户实力较为雄厚,有较大的采购量和采购潜力,所以会存在较强的话语权。当客户提出降价要求的时候,我们会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从长期合作的角度考虑,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很多销售人员一味地满足客户的降价要求,使公司利润一步步降低,这就有问题了。无论客户多么有实力,从商务合作的角度看,双方是平等的利益关系。这个时候,销售人员应该找准位置,从公司利益出发,认真判断是否有降价的必要,尽量减少价格下调的幅度和频率。

员工入职时,都会接受公司文化的培训,通过培训在销售人员的头脑中形成价值认可,这样才能在今后的销售工作中维护公司的品牌形象。例如,当客户对公司抱怨的时候,很多销售人员为了让客户满意,会随声附和不做辩驳。考虑客户感受虽然重要,但我们更应该从公司利益考虑,了解清楚客户的抱怨点,消除客户的抱怨,而不是点头哈腰甚至帮着客户说自己公司的不好。在这个时候坚守原则,维护公司形象,就是代表了公司的利益。

·客户利益

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总说“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其实,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客户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客户给我们订单,购买我们的产品,帮助我们达成业绩,我们自然需要考虑客户的利益。客户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价格和服务。价格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成本,服务则直接关系到产品价值的增值。所以,在维护客户利益时,价格和服务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客户利益这块,举两个简单的例子。首先是价格,无论对于公司还是客户,价格一直都是比较敏感和关键的要素。

比如,你和某个客户一直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该客户的设备售价为10万元,总成本8万元,利润2万元,其中你的产品在成本中占比最大。由于市场波动,客户设备售价降低到8万多元,接近目前的成本价。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客户希望压缩成本,提出降价需求,这个时候你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我们单纯从公司利益考虑,客户利润减少是由于市场的原因,和我们产品无关,我们没有必要为客户承担压缩成本的责任。但是,如果从客户角度考虑,我们的产品所占的成本比例最大,如果我们能在价格上做让步,为客户带来较大的利润空间,缓解其市场压力,帮助其渡过难关,客户自然会心怀感激,双方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当后面市场转好,客户设备销量增加,我们的产品销量势必增长,公司的利益自然也会上升。所以说,要从客户利益的角度考虑价格的合理性和降价的必要性。

在维护客户利益时,服务也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客户来说,服务是产品的进一步增值,好的服务会给客户好的印象和评价,有利于公司口碑的建立。服务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贯穿于整个销售过程。以售前为例,很多产品的型号分类很多,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型号。很多销售人员前期没有仔细倾听和判断客户的需求,造成选型偏差或者错误,影响了客户的使用。很明显,这是没有做好前期的选型服务造成的。如果再因此发生退货等情形,既会影响公司的利益,也会给客户留下不专业的印象,让客户认为我们服务不到位。

除了产品的服务,在和客户沟通交流中,态度也是很关键的服务要素。无论是和客户电话沟通还是面谈交流,销售人员如果始终保持一种谦虚、和气的态度对待客户,客户自然会乐意和你沟通。从公司角度看,这有利于业务的开展;从个人角度看,你和客户结下了良好的友谊。然而很多销售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态度的重要性,对客户态度平平,有时甚至因为很小的事情就训斥客户,使双方关系紧张。这一点尤其发生在大公司的销售人员身上。由于产品优势明显,客户选择面狭窄,所以销售人员在交涉中总是咄咄逼人,显得很强势。这种因优越感而产生的强势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无法和客户保持深层次的联系,会丢失很多潜在的机会。

·平衡点

以上我们分别讲述了销售过程中的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其实,大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两者的利益平衡点,平衡好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说到平衡,这真的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物理化学,还是社会中的人文经济,平衡无处不在。同样,在销售工作中,也存在着平衡。要学会从平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兼顾公司和客户的利益。像前面提到的价格问题,高价利于公司利润的上升,不利于客户成本的降低;而低价利于客户成本的降低,但是不利于公司利润的上升。所以,我们要找出二者的平衡点,平衡两者的利益。再者前面提到的服务问题,如何找出二者的平衡点,让公司和客户都满意,这都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的地方。举例而言,在回款的环节中,有时会出现客户未按时付款的情况。从公司角度考虑,客户未按照约定时间付款,失信在先。而且回款时间过长会造成公司资金压力,不利于公司稳定,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客户立即付款。但是客户方面,近期资金链紧张,的确在短期内无法支付款项,主观上并没有恶意拖欠款项。如果我们一直催促客户付款,一来会给客户造成较大的压力,二来不利于双方的互信。这时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寻找平衡点。比如我们可以让客户承诺一个最快的付款时间,这样既可以给客户留够资金准备时间,缓解压力,也可以给公司一颗定心丸,不用频繁催款。当然,平衡的方法不止一种,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背景去随机应变。

当各方的利益诉求都满足时,平衡点就达到了。但是,平衡点不等于中间点,每个销售项目的平衡点都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A项目可能更偏向公司利益,B项目则可能更偏向客户利益。要想把平衡点拿捏准确,需要不断提升销售技能,积累销售经验。在日常的销售工作中,销售人员跟进每一个项目时,头脑中要有寻找平衡点的意识,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好的平衡感,平衡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维持价格,平衡利润与销量

随着市场越来越开放,投资机会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现利润区,众多的投资者会一拥而入,抢食利润的“蛋糕”。所以,大部分行业里,都存在众多的竞争者。在销售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道选择题:是坚持高价以维持高利润,还是降低价格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当然,产品和市场不一样,所采用的价格策略也是迥异的。在此,我们以具有一定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为例,来说明维持高价的重要性。

比如,我们模拟一个最简单的销售市场,算个明白账。A产品成本1000元,售价3000元,利润2000元。市场上有甲、乙两家客户购买该产品,其中,甲公司的年购买量100个,乙公司的年购买量200个。我们每年可以赚取多少利润?很简单,2000×(100+200)=600000(元),也就是说,如果维持目前的售价不变,我们每年可以赚取60万元的利润。在合作中,甲客户提出了降价,要求单价下调500元,这样我们的利润将会减少500×100=50000(元)。信息是流动的,如果乙客户得知了甲客户的价格更便宜,同样也会提出降价500元的要求,这样我们的利润又会减少500×200=100000(元),最后总共减少了15万的利润收入,相比之前,利润下降了25%。

上面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一是即使单品降价不多,但如果产品销售量很大,也会出现大量的利润下滑;二是价格具有“木桶原理”的特性。如果给其中一家客户降价,随着信息的流通,其他客户得知后也会提出降价要求。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他们的关注点是业绩,只要短期内业绩提升,他们就不会那么关注长期的品牌价值和利润。如果降价能够增加业绩,销售人员就有很强的动力去降价。但对于公司而言,需要长久的维持高价,保持高利润,才能经久不衰。于是,两股力量出现了:一边是销售人员通过降价获取高业绩的动力;一边是公司通过维持价格获取高利润的动力。那么,为了平衡好两股力量,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兼顾两者。对于降价问题,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首先,公司要培训销售人员头脑中建立不降价的意识,尽量维持住价格;如果外界因素导致一定要降价,销售人员可以及时申请提出,但是公司要把控降价幅度、降价频率和最终的价格底线。

如何理解这个价格思路呢?首先,销售人员要建立起不降价的意识。意识有了后,在实际的销售活动中,灵活使用各种营业技巧,让客户理解和信服你不降价的理由。但是,市场总是在变化,总会存在引起降价的外界因素:比如竞争对手价格比你低,一旦介入会蚕食较大的市场份额;比如客户本次预算实在不足,如果价格不降低该项目会停滞;再比如客户接到大单,采购量激增,提出降价要求等等。这时,公司就要掌控降价的节奏,包括降价幅度、频率和最终价格等等。总之,销售人员和公司,两手都要抓。

如果公司控制不好降价节奏,就会导致市场价格混乱,长此以往,难免会损害品牌形象。

举例而言,某工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品牌形象和科技含量,所以售价和利润都比较高。产品市场售价为8000元/个,而成本只有1000元/个,利润高达7000元/个。其中,某客户的月均采购量为10个,但由于中标大单,月均采购量激增到100个,客户要求降价,否则将会考虑其他品牌。销售人员为了抢夺客户,同意降价,并且给出了3000元/个的低价,利润瞬时压缩到2000元/个。该客户的产品被销售到了其他不同的区域,由于价格信息流通,很多使用该产品的公司纷纷提出降价,无奈之下,市场价格由原来的8000元/个降为4000元/个,利润被压缩了一半。

在上述案例中,销售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能够挤出竞争对手,维持公司的市场份额。但问题在于公司没有掌控好降价的节奏:一是一次性降价幅度太大,客户认为价格水分太高,发现自己原来被“薅了这么久的羊毛”。也许降价之后,客户表面上很是高兴,非常感谢你的配合,但是心里会犯嘀咕:你们公司的其他产品是不是一样存在较高的价格水分?这势必会影响公司后续的业务开展;二是公司没有掌握好价格底线,严重拉低了产品利润。在短期内好像是拿到了大单,总体利润额上升,但是从长期来看,总体的利润却是下降的。

无论从微观层面的产品,还是从宏观层面的市场而言,维持价格都是很关键的。那么,从销售层面来讲,如何去维持价格呢?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们提供六字核心思路:增内功,御外敌。

所谓“增内功”,就是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对于销售人员,要想办法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让客户感觉他不仅仅购买了你的产品,还购买了你的优质服务,并且愿意为这部分服务支付更高的购买费用。比如说,为了保持和客户的联系和沟通,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近期客户联络表”,列举出近3个月实地拜访过的客户,然后根据表格,一一电话联络沟通,询问产品的使用状况或者新的棘手问题。一旦客户反馈出问题点,第一时间协助客户解决。这样做,一是能够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二是能让客户感觉自己很被重视,认可你的服务,那么,客户自然很乐意为此多支付一些费用。当然,方法不一而足,但是原则就要让客户“舒服”。

除了“增内功”,我们还要“御外敌”。就是要实时关注市场和项目动态,警惕竞争对手的进入,因为一旦竞争对手介入,会很容易搅动市场价格。对于“御外敌”的方法,我们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竞争对手尚未介入阶段和已经介入阶段。如果竞争对手尚未介入,在这个阶段,销售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高效的服务,为客户最快地解决问题,不给竞争对手留下切入的机会。像上一段讲到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增内功”。但是,一旦竞争对手介入,仅仅自己埋头“增内功”是不够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时候,销售人员就要学会进行有效的差异化对比,让客户了解到,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你提供的是最优化的方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平日的工作中,多去了解和熟悉不同品牌产品的优点和缺点,多去做一些“产品参数对比表”,用性能数据去征服客户。

讲述了这么多,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市场价格能够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不要出现大起大落。争取不降价是原则,如果必须要降价,一定要考虑清楚降价的必要性,权衡好得失。设定报价参考点

销售不是一个单纯的买和卖的过程,在销售的过程中,需要双方不断地谈判磋商,最终达成交易。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便是价格的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很多经验不足的销售人员被问到了价格问题,往往拿捏不准,报价吞吞吐吐;要不就是拖泥带水,很久才能回复客户价格,造成客户不满。销售人员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理解:他们担心本来可以卖出的高价结果卖低了,造成利润的减少;而为了高利润报出了高价又担心丢掉订单。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显然不利于销售人员的理性思考,不利于做出合理的报价。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的,很多事情只要能够抓住关键的点,并由此做出判断,事情就能够迎刃而解,价格也不例外。在此,我们列举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六个价格“支撑点”。大家在后续的报价过程中,可以参考这几个关键点,梳理清楚思路,报出合理的价格。这六个关键点分别是:厂商指导价、行业价格、客户购买量、竞争对手价格、预算、未来使用潜力。

·厂商指导价

这是指出厂时的厂商定价。作为产品的生产商,厂商在定价时就已经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制造成本、利润和市场状况。厂商的定价还可以为不同区域的销售做一个价格参考,所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行业价格

是指某产品在同一行业的平均销售价格。很多产品面向的行业不止一种,尤其是那些具有通用性的产品。比如,很多光学类的传感器,既可以用在手机行业,也可以用在汽车甚至航空行业。由于不同行业的使用量、市场潜力等市场状况不同,所以很多情况下,同一产品在不同行业的销售价格也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传感器在手机行业的用量大,定价500元/个,而航空业则用得少,定价1000元/个。虽然行业价格差别较大,但是毕竟“隔行如隔山”,同一产品在不同行业的价格还是比较难互通的。所以,当你碰到同一产品在不同行业价格差异较大时,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客户知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是,如果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客户,如果价格差异过大,再加上同一行业的信息流速远比不同行业的信息流速更快,会让客户失去对你的信任感,从而影响后续合作。所以,在报价时,一定要清楚行业的平均价格大概是多少,在平均价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

·客户购买量

大家在购买东西时,都存在这样一种潜意识——量多优惠。很多采购人员询价时,经常会问:“你们一个多少钱?我这次买的多,能给多少钱。”同样,供应商可以薄利多销,在保证购买量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降价优惠,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所以,购买量也是很重要的报价参考点。

比如,客户购买一台显微镜,你报价10万人民币。后续客户扩产,需要一次性购买5台。这时,如果你分文不让,报价50万给客户,客户肯定会不满地找你砍价,质询你为什么没有任何优惠。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客户有这种心理预期,不如提前给客户点“甜头”,先满足客户的这种预期,做出合理的让步,让客户感觉爽快。比如你先报价49万,不管降价幅度怎么样,客户会感觉你在协助他们降低采购成本。如果客户觉得降价幅度不够,双方可以进一步商讨。由于不同行业的情况不同,所以,即使在有采购量的情况下,报价也要参照具体情况量力而行。但是,无论怎么报价,都要以行业价格为参考,不宜差异过大。或者可以做一个阶梯价格:10台多少钱,20台多少钱,50台多少钱……

·竞争对手价格

现在各行业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产品的同质度也越来越高,很多情况下,大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都在“拼价格”。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报价前知晓客户是否引入了竞争对手以及其价格是很重要的。如果产品差异不大,都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你认为客户会采购哪家的产品?客户更倾向于成本更低的。所以,如果你一定要拿下某个项目,竞争对手的报价是非常具有参考意义的。我们可以在竞争对手的价格上做浮动调整。客户当然乐意看到更低的价格,但是,如果产品的确有些许优势,为了更高的利润,可以适当地比竞争对手的价格更高,前提是,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让客户认为高出来的价格是“值得的”。如果报价前你不了解竞争对手的价格,有可能报价过高而错失项目,被竞争对手拿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预算

客户在做项目或者评估方案时,往往都有预算要求。如果报价过高或和预算差距过大,客户有可能会更改方案或者延期项目,导致项目中断。所以,报价前了解客户的预算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比如,某客户有个车间自动化改善项目,改善预算10万元。由于你初期没有确认客户的预算,报价20万元,远超客户预期,客户很可能再次审慎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这个时候,如果客户透了底儿,告诉你预算只有10万,那即使你再降价也很难贴近客户的预算。如果你为了接近客户的预算而降价太多,客户就会认为你的初期报价有问题,价格水分太高,对你会失去信任感。所以,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为后续的降价留有余地,前期一定确认好客户的预算。当然,如果客户对于产品价格没有明确的概念,不了解行情,并没有做预算计划,那么这个时候,预算也许就不是报价的参考对象了。

·未来使用潜力

像前面提到的采购量,是我们报价的重要参考点。如果客户首次购买量不多,比如只有一台,好像没有报低价的必要。但是,我们了解到客户一旦第一台使用感良好,后面就会大规模地采购。考虑到未来的使用潜力,我们也可以酌情报价。举个例子,客户做锂电池行业的设备,需要检测电池厚度。由于是第一次做,需要先做一台样机测试。我们确认到客户的预期成本5000元,而我们产品的单台价格市场价要在1万元。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按照市场价1万元报价过去,客户可能无法接受,会想办法找其他的解决方案。考虑到客户的成本预期和未来潜力,比如我们报价6000元,尽管超出预算,但是超出不多,我们可以告知客户如果后续设备推广开来,购买量增加,可以考虑进一步调价,这样的话,客户认为和他们的预算基本接近,才能更容易接受你的报价。做销售一定要“放长线,钓大鱼”,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要以合作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客户和项目,这样才能“经营未来”。

掌握上述六个价格关键点,对于产品的报价是大有裨益的。为了更直观地掌握每个项目的关键点,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一个“项目报价管理表”,方便自己去完善报价,举例如下:

报价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价格数字,但一个合理的报价,背后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我们本文提到的六个“支撑点”,并不是分割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报价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六点,综合评估,合理取舍,慢慢积累报价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形成“投入产出”的思考方式

当客户决定去做一个项目时,一定会去评估项目的必要性,简单讲,就是这个项目“值不值得”去做。同样,对于销售人员而言,确定好客户项目的必要性也是很关键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会顺利进行下去。比如说,如果客户项目的必要性不强,说明客户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那么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客户随时可能中止项目的进行。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去跟进项目,结果前功尽弃,还不如把时间用在更有前景的项目上。因此,在项目初期,判断客户项目的必要性就是很关键的一步。那么,该如何做出有效的判断呢?在这里,我们介绍一种通用性很强的思考方式——投入产出比:客户项目投入这些成本,如果产出大于成本,那么客户就会有改善意愿,产出越大,改善意愿越强烈;产出越小,改善意愿越微弱。

在实际的销售工作中,这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评估项目必要性的方法。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其经济理论基础是很坚实的。假设在市场中的人们都是理性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属于“经济人”。当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利润会驱动人们从事该项目。利润越大,从事项目的动力越大;利润越小,从事项目的动力越弱。就像著名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提出的“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动也会改变。

项目的投入即项目的成本,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比如原材料的采购、人员的工资等就是显性成本,而项目的开发周期、人员的流动等则是隐性成本。在实际的销售营业中,提到投入,一般都是指显性成本。简单讲,就是这个项目要花多少钱。

产出即是收益,收益也可以分为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比如直接的账面收益就是显性收益,而对公司品牌美誉度的提高则是隐性收益。一般来讲,提到产出,主要指直接的资金收入。

在实际的营业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销售技巧引导客户思考项目产出的隐性收益,让客户意识到综合收益的提升,从而更有动力去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此,我们通过两个运用投入产出比思考方式的销售实例,来看一下这种方式的“神奇效果”。

某公司主要面向欧洲客户生产汽车配件,品质要求较高,所有产品需要做出货检测。而目前主要以人工检测为主,公司为了替代人工,提升检测的装备水平,希望能引入自动化设备,客户找到了你,希望做项目评估。项目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使用投入产出的思考方式呢?在项目沟通中,你了解到,客户每天生产1000个产品,人工8小时工作制,平均每人每天能检测100个,总共雇用了10名工人做品质检测。每名工人的工资为2000元/月,那么检测这项的人工投入为2000×10=20000(元),即24万元/年的人工检测成本。运用投入产出的思考方式,我们判断,如果通过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使每年的检测成本低于每年24万元,客户就有动力去做这部分改善。有了这些思考结果后,我们可以给客户算笔账,引入我们的设备后,每台机器每天可以检测1000个产品,相当于10个工人的检测速度,效率提升了10倍,可以直接替代目前的人工。设备的售价为100万元,使用寿命为10年,平均每年的成本不过10万元,而人工成本为每年24万元。所以,从显性收益来计算,每年将会节省14万元的人工检测费用,很明显,这个投入产出是很“值”的。另外,从隐性收益考虑,引入设备后,不会存在人工疲劳出错的问题,提升检测良率;同时,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增加欧洲客户对公司实力的认可,后续有机会接到更多的订单……

所以,从客户的角度看,项目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就会有强烈的意愿去实施该项目。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判断这是一个一定会进行下去的项目,只要跟紧项目,努力就不会白费,订单到手不是大问题。

我们再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玻璃生产商目前的产量为1万片/月,生产良率为95%,即每月会有500片的不良品报废,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因此,客户希望引入你的设备,提高生产良率。通过进一步沟通,我们了解到,每片玻璃的成本为100元,这样来算,每月会有500×100=50000(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们判断,如果通过引入设备,提升生产良率,降低废品的成本浪费,客户就会有较强的改善意愿。经过计算后,我们和客户沟通,通过引入我们的设备,生产良率可以提升至98%,提升3%的合格率,即每月减少300片的不良品。这样来看的话,通过引入设备提升良率,每月可以降低300×100=30000(元)的成本,每年节省36万元。设备的售价为100万元,使用寿命10年,平均每年的设备成本为10万元,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26万元的成本。对于客户来讲,这是一笔可观的利润。该项目的实施必要性很强烈,只要我们做好对应,拿单不是问题。

上述两个示例中,我们都通过简单的数据计算,量化了投入和产出,为客户的决策提供了简单而有力的依据。其实,“投入产出”这种思维方式的本质源于人们天生的基本逻辑——对比。在对比和比较中,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不仅仅是在销售领域,当我们自己日常消费时,也会不自觉地使用“投入产出”这种思考方式。比如我们花很多钱购买一个高端耳机,它到底能为我带来多大的音乐品质的提升;我们该如何挑选“性价比”更高的手机话费套餐……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在市场经济中,大部分经济决策都要经过这种“投入产出”的评估。对于一名销售人员而言,掌握好这种思考方式,有利于看清楚项目背后的“决策过程”,猜透客户的“权衡取舍”,在跟进项目的时候才会更有“方向感”。销售要靠智慧

人们一提到销售这份工作,首先想到的是销售人员口才不错、能言善辩,有的还油嘴滑舌。他们认为销售人员推销东西,来回就靠一张嘴。局外人有这样的观点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作为被销售的对象,和销售人员的沟通就是从“嘴巴”开始的。销售人员通过语言描述去给客户推销产品,靠的的确是“嘴”,所以就给大部分人留下了“靠嘴吃饭”的印象。局外人没有从事过具体的销售工作,看不清销售的本质也就罢了。但是,连一些长年奋斗在市场一线的销售人员也认为自己卖东西靠的就是“嘴”,这就有问题了。难道你自认为学习了很多语言话术和沟通技巧,就能百战不殆,轻松拿单吗?难道你的“嘴”真的那么厉害吗?销售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本质的东西?

不可否认,口才对于销售人员的确很重要,但是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想单纯靠一张嘴就把客户“镇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销售人员推销东西不靠“嘴”,那靠什么呢?答案很简单——靠的是脑子!

请记住一句话:真正决定产品能否卖出的,脑子起到决定性作用,嘴起到关键性作用。

我们说销售产品靠的是“脑子”,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通过脑子去思考自己的产品定位,把握方向,找准目标客户;第二个方面,通过脑子去想办法引导客户的思路,获取客户的信任,最终卖出产品。

先说第一个方面,当你决定去销售某个产品时,不要匆忙地拿起电话推销或者登门拜访,这些盲目的行动会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你首先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分析一下自己的客户究竟在什么地方,自己应该朝哪些客户群体使劲。把握准方向,就能找到销售捷径,事半功倍。曾经有一个销售人员,非常勤奋努力,每天的电话量和拜访量都非常多,但是销售业绩一直上不去。通过和他交流分析,我们发现他在销售过程中完全没有“目标客户”的意识,遇见客户就上前介绍,前期根本没有做好调研工作。找到问题后,他通过分析、定位目标客户群,加上之前一贯的努力,销售业绩有了很大的起色。“要想跑得快,先要制定好跑步的路线”。所以,销售的大方向一定要准确,目标客户群一定要明确,而这些不是靠“嘴”就能发现的,这需要通过你的脑子去深入地整理和思考。

搞清楚了销售的方向,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方面。在具体的电话或者拜访活动中,我们先要用脑子想清楚引导客户的方法,然后再借助嘴巴这个工具去具体实施。在实际的电话和拜访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察言观色,结合客户的特点去引导客户的思路,而这,都需要你的大脑不停地思考对策和随机应变。我曾经和一些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拜访客户。几十分钟的拜访下来,他们也没有说很多话,但是,他们总能在关键的“交流点位”,抛出能够决定谈论方向的说辞,扭转谈论的方向,引导客户朝着对销售有利的方向去思考。我请教他们的经验,他们说,要把焦点放在客户身上,而不是自己的产品身上,要引导客户说出他们碰到的难点,然后我们再去介绍我们的产品能够在哪些方面帮助到他,让客户意识到产品的好处……中国太极讲究“吐纳”之功。同样,在实际的销售活动中,也要控制好“吐纳”的时机,而背后控制这一切的,就是你的脑子。

我们在这里花很多笔墨去比较“脑子”和“嘴”的高低,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真正从心里形成一种观念:销售靠的是脑子,是智慧,而不是靠耍小聪明和嘴皮子。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你才能在每天的营业活动中,时时刻刻去动用脑子去思考对策,而不是不假思索地用嘴巴脱口而出。相信通过不断地用脑,不断地思考,你积累的各种销售情境会越来越多,这对下一步的销售会更为有利。解决问题需反复思考

在实际的销售工作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项目,所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任何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既然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为了完美地解决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难题,我们就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反复思考。

首先,大家要清楚,为什么要反复思考?项目的决定因素和干扰因素有很多,它们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走向。简单的一次思考往往会有所疏漏,为了尽可能地考虑更多的因素,我们需要反复去思考,围绕项目本身去想还有哪些可能性因素,还有哪些看不见的变量等等。在现实社会中,市场包罗万象,在解决某个市场问题或者社会问题时,一定要拒绝单一的思考方式,尽可能多地去考虑相关因素,逐渐培养全面思考的思维习惯。

其次,了解了反复思考的重要性,我们要将反复思考落实到具体的销售习惯中。如果从时间轴的角度考虑,反复思考包含了两个过程:一是在某一时间区间内重复思考某一问题;二是在另一时间区间内反复思考某一问题。这句话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讲,就是当我们碰到问题后,除了当时去反复思考问题外,隔一段时间,我们还要回过头来继续思考同样的问题,期望能够发现新的解决路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思考问题的主体毕竟是人,而人在不同时间段的心情、精神、精力等都是存在区别的,所以,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时间段内做出判断,很可能得出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这种人为的影响因素,更加趋近完美地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思考同一个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努力给出最佳答案。

列举一个实际的例子。销售人员正在跟进一个项目,经过反复的技术评估,双方认为可行性没有问题,于是进入到项目的议价阶段。由于价格较高,双方一直僵持不下,没有任何进展。直到有一天,销售人员在拜访时发现客户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低价购买了产品,而客户并没有提前说明。这时,他心情低落,想到(第一次思考):客户既然都已经购买了,项目也算是做完了,再去争辩意义不大,就这样吧,以后这个客户就不做了。想完,就去忙其他项目去了。过了一段时间,销售人员在思考让哪些失败的项目“起死回生”时,又重新思考了这个项目(第二次思考):该项目没有和客户沟通好价格,自己也有责任,客户还是要做的,毕竟客户手中有项目。有了这个方向,销售人员决定登门拜访。拜访前,他想(第三次思考):该项目会重新做,一是对应好价格,二是摸清楚客户的渠道,对比渠道的优劣性,让他在其他项目中直接联系我的渠道。想罢,销售人员开始了“破冰之旅”,重新攻略下了这个客户。

从上面的举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内,对同一个问题的确会做出不同的决策,而且有时差异很大。第一次的思考很情绪化,很“任性”地丢下了客户;第二次开始回归理性思考,并做自我反省;到了第三次思考,开始考虑采取主动措施,再次拿下客户。正是由于反复的思考,才能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完美地解决问题。因此,反复思考对于一个销售人员而言,是很重要的销售方法。

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怎么把“反复思考”这个动作落实到具体的销售活动中呢?这个要因人而异,不同的销售人员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过,在此我们可以列举个不错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比如,第二天清晨上班后,头脑很清醒,我们可以把前一天已经处理过的事情再“过滤”一遍,考虑是否还需要采取一些销售动作。对于销售而言,很多情况下,经常与客户电话联络,我们可以每天做一个电话列表,记录一下关键的问题和信息,这样第二天清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照着表格依次梳理,反复思考了。很多销售人员尝试这样做过,效果很好,而且效率很高。

有个成语叫作“好事多磨”,如果我们希望能够在销售工作中得到“好事”,真的有必要“多琢磨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能够反复思考,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第二章高效行动,快速拿下订单更高的效率才能有更高的产出价值。随着事物的复杂度越来越高,碎片化越来越严重,高效是击破一切的关键。当销售人员能够长久地保持高效的工作时,就能越来越抓住项目的核心。快速回复,主动出击

不同种类的工作会有不同的工作特点。比如说,研发类的工作在前期研发阶段会比较忙碌,新产品上线后会相对轻松一些;再比如维修类的工作,当设备运转良好时比较清闲,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就会非常忙碌。那么,销售类型的工作有什么特点呢?一般而言,销售类工作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很忙碌,从来没有尽头。原因在于公司需要通过不断的产品销售取得利润,来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转。高高的销售目标被分配到每个月,好不容易完成一个月的目标,接踵而至的是下一个月的目标,往复循环,从不中断,没有太多喘息的时间。

面对这么高的业绩目标,销售人员靠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张张客户的订单,不断地叠加累积,支撑起每月每年的销售业绩。要知道,每一个项目,从开始介入,到完成销售,要经过很多烦琐的环节。比如,一个相对完整的“销售环节链”如下:技术要求、背景了解——产品型号选型——客户确认——采购议价、货期——高层审核——客户订单——售后。上述只是一个销售流程概括,如果从实际的销售工作展开,每一个环节又可以分为很多小环节,就拿第一个环节来说,技术要求、背景了解中可能包括技术参数确认——客户讨论——样机试用——试用技术支持——试用问题反馈——型号再选择——竞争对手确认等等。销售人员的手中不可能只有一个项目在跟进,一般都会同时跟进多个项目,不同项目的进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对于一个业务繁忙的销售人员来说,每天都要处理非常多的事务,大脑要不停地在不同的项目间切换。很多销售人员会感觉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精神一直处在紧张状态。而且事情一旦多,就容易丢三落四,不是忘了处理客户的事务,就是由于忙碌而造成工作出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什么改善的方法吗?如何才能既解决客户问题,让客户满意,又能让自己控制好工作节奏,做到松弛有度呢?

面对繁杂的事务,最核心的解决之道是提高效率,具体的实施策略也很简单,可以概括为两点:快速回复和主动跟进。

·快速回复

对于客户的事情要做到快速回复。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当你接到客户的电话或者邮件,或者是自己公司内部的联络时,尽自己所能,给予最快回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快速回复可以给客户高效的印象,客户会认为你很重视他,对应及时;其次,快速回复可以加快项目的进展。就像前面提到的,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进度,当客户在某个进度环节出现了问题,电话过来找到你时,如果你能快速回复其解决方法,客户就能够根据你的回复进一步推进项目往下走。而如果无法快速回复,拖延时间太久,问题迟迟不能解决,项目就卡顿在这个环节,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如果手头上有多个项目同步在做,几个客户同时找到你,每个客户都有自己不同的问题,如若不能快速回复解决,积累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到后面就会很被动。

模拟一个简单的场景,你手头上同时有A、B、C三个不同的项目在做,A在型号选型阶段,B在报价阶段,C在验收阶段。三个项目的客户都找到你,提出了自己的问题。A认为型号选择不对,需要进一步明确;B认为价格过高,需要进一步商讨;C对于验收结果不满意,需要进一步协商。

我们依此模拟两种场景,一种是回复速度慢,一种是快速回复。

先说回复速度慢的情况。如果这个时候A提到型号问题时,你不以为然,认为当初的选型是正确的,没有更换必要,你和客户产生争执,最后不欢而散,A项目就停滞在了初步选型阶段;当B认为价格过高时,你开始猜测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一直在心里来回思考,也没有及时地回复客户,客户就一直在等待报价,无法推进项目进行下去;C提出验收结果不好,但是对你来讲,产品已经卖掉,业绩已经产生,所以懒得去搭理客户,由于对应不及时,客户也就暂时没有支付尾款。三个项目都出现了问题,进展停滞。一直到客户比较着急,再三催促你,你才手忙脚乱地去对应。你看,三个事情都积攒到了一块儿,是不是显得很被动呢?

如果我们能够快速对应,会不会有明显的不同呢?对于A,我们迅速回复“请您提出型号不对的理由,方便我们分析确认”,客户提出理由后双方进一步商讨型号的问题;对于B,我们迅速回复“如果您认为价格过高,那从你们的成本考虑,怎样的价位是合理的呢”,客户可能会提出一个参考价位,我们再依此进一步议价;对于C,我们迅速回复“请问您的验收标准是怎样的呢”,待客户回复验收标准后,我们再根据标准去确认验收的结果。总之,由于你的快速回复,每一个项目都在逐步往下走。如果你的销售思路足够清晰,销售技巧足够灵活,这样的回复其实并不需要花费你太多的时间,也许电话里的一句话,就能推进项目进一步往下走,加快项目的进展。所以,快速回复是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主动跟进

由于你的快速回复,客户都在根据你的回复进一步去推进项目。在客户产生新的问题前,不会过多地联络你,所以工作的紧张程度会放缓。在这个工作时间内,是不是我们就可以扔下电脑和手机,好好睡一觉呢?对于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而言,不是盲目的放松,而是主动出击,主动跟进,提前想到客户的需求,在客户提出问题前就把问题解决掉!这样不但加快了项目的进展速度,还减少了后续的繁杂事务,将部分事情“前移”,减轻了后续的工作压力。比如,在上述的例子中,C项目在验收之前,你提前电话给负责验收的人员,明确好验收的条件,验收的操作方式等细节。那么,当他严格按照双方商定的验收方法验证时,也许就不会出现验收效果不好的问题,也就不会有后续很多麻烦的事情。通过主动跟进,在快速回复前就解决了客户问题,工作效率自然很高。主动跟进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习惯,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经常自问一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哪些项目即将碰到问题。通过这种自问的方法,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培养主动跟进的习惯。

销售面向的最终对象还是人,人作为一种高级生物,有一个聪明而复杂的大脑,总会提出很多杂七杂八的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冒出来。所以,一个销售人员不断拿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想在繁杂的事务中保持平稳的工作节奏和良好的工作心情,需要你不断地积累销售经验,快速解决问题,主动跟进项目,提高工作效率。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总是能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比较简单,有些问题则比较棘手。对于常规性的相对简单的问题,基于之前的解决经验,我们可以沿用以前的方法把问题解决掉。但如果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参考,这个时候就需要思考新的解决方法。对于棘手问题,我们要树立积极解决的意识,保持镇定,从分析问题入手,迅速进入解决问题的状态。

销售本身就不是一种常规性和重复性的工作,每一个项目都会面向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各个公司风格迥异,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很多销售人员业务经验不足,显得束手无策。很多销售人员故意拖延解决问题的时间,不但解决不了问题,久而久之,还会养成逃避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后续的成长。还有的销售人员,讨厌新的问题,一旦碰到新的问题,急躁的情绪迅速上升,理性思维被不良情绪占据,无法集中精力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甚者,直接将这种不良情绪传递和发泄给客户,不利于客户关系的维护和后续业务的展开。

有句话叫作“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这个世界上,有问题,就一定会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定存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正所谓先有意识,后有行动,首先头脑中要时时有解决问题的意识,相信自己能想出最好的解决方法,继而才会有具体的行动去执行最好的方法。为了培养这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我们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小方法:在实际的营销活动中,每当遇见问题时,我们可以自问一句:“用什么方法才能快速完美地把问题解决掉?”

举个实际的例子,客户有个紧急的项目,要购买你们公司的产品,前期通过短暂沟通,双方选定了型号,客户下单购买。当产品到货后,客户发现选型出现问题,目前采购的型号无法使用,提出退货的要求。但是你们公司规定,一旦在工作中出现退货,就会影响个人评估和奖金绩效,所以一般情况下,你是不愿意退货的。问题就摆在面前:客户要求退换货,而你不愿意退货,该怎么办?

任何棘手问题最终一定是用理性来解决的,这个时候,销售人员要扪心自问:“用什么方法才能快速完美地把问题解决掉呢?”解决问题的意识有了,下一步就开始分析问题。客户的真正诉求点是什么?难道真的是退货吗?不是的,退货只是最表象的东西,客户的真正诉求点是希望能使用你们公司的产品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减少选型错误造成的损失。通过分析,我们掌握了客户本质的需求,那么,下一步就要思考,满足这个诉求点的方法是什么?很简单,就是抓紧时间把正确的型号产品发货给客户。客户的诉求满足了,还有销售人员的诉求点。那销售人员的诉求点是什么?是不希望客户退货而影响到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