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21:33:21

点击下载

作者:于学剑,段雨强,张玉珍,王春燕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吕剧

吕剧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吕剧作者:于学剑,段雨强,张玉珍,王春燕排版:KingStar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1-01ISBN:9787551604383本书由北京欣博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01起源与发展山东琴书由坐腔扬琴发展为化装扬琴,并不意味着它在唱腔上变为板腔体了,不能把化装扬琴简单地与吕剧画等号。实际上,化装扬琴时期,在唱腔体制上有两个阶段:前期是曲牌体阶段,后期是板腔体初步建立阶段。化装扬琴前期的曲牌体阶段不能算作是吕剧,只有当化装扬琴发展到板腔体阶段,才标志着吕剧的诞生。1.1起源

一般认为,吕剧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化而来,而关于吕剧最终形成的标志则有四家之说。始于1880年博兴县孙中新之说

目前有些研究者认为,吕剧于1880年由孙中新创始。比如杨淑桐在《吕剧源流新探》一文中说,吕剧始成于1880年左右。当时博兴县西王文村民间艺人孙中新联合刘峦峰等唱曲艺人,把带有故事情节的曲子,如《后娘打孩子》《审青杨》等,按故事中的人物分扮角色,仿照戏剧的样子化装演出。当时所唱的曲调很多,演出剧目主要有《后娘打孩子》《三打四劝》《看瓜园》《双配合》等。伴奏乐器是四根弦,后来增加了扬琴。到1890年左右,已由唱单出小戏发展到以章回小说为底本的连台戏,同时初步运用了京剧、梆子剧种的打击乐,形成一种新型的戏曲表演形式了。始于1894年胶东翁老明之说

有的研究者认为,吕剧于1894年由胶东翁老明创始。比如刘延祥在《胶东蹦蹦戏音乐研究》一书中说:

在胶东名声较大、威望较高的扬琴曲目及剧作家、组织者翁老明,在胶东扬琴红火时期就曾说过:“这玩意儿如能改为上场(即搬上舞台)才好呢!”随后,在胶东扬琴演唱的实践过程中,他会同艺人及乐友们共同探讨如何将扬琴这种曲艺形式改为上场演出。起初,先以其自编的《三打四劝》中《苏保送妹》一折试演,并为男女角色、文武场分工开了先河。经过一段时间的室内试演,在1894年左右,首次在登州府(今山东省蓬莱市)内进行了化装“跑圆场”的公开演出。这种演出形式的出现,使胶东扬琴打开了新局面,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至此,它已初具戏曲雏形。始于1900年广饶时殿元之说

东营市文化局编写的《吕剧起源与发展》一书中说:1900年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广饶县牛庄时家村的琴书艺人时殿元与艺人们化装演出了山东琴书《王小赶脚》。时殿元扮演执鞭撵驴的王小,崔心悦扮演身缚驴形的二姑娘,武春田操坠琴,崔心庆打扬琴,谭明伦打竹板掌握节奏(当时打击乐只有竹板或梆子之类),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第二年春,时殿元等又将许多琴书篇目由坐腔形式改为化装演出,带领戏班到广饶、博兴、潍县(今潍坊市奎文区)、诸城、掖县(今莱州市)、黄县(今龙口市)等地演出。时殿元等人所创化装扬琴《王小赶脚》,已突破了山东琴书的形式,而初步具备了戏曲的艺术特征。

从以上记载来看,时殿元等只完成了戏剧形态的转化,即由原来山东琴书的说唱形式变为化装演出的表演形式。演员以说唱人与剧中人双重身份表演,即琴书中时常提到的演员“时进时出”的表演形式转变为基本以剧中人物形象(王小与二姑娘)来表演故事。概言之:化装扬琴由叙述体变为代言体。这是一个重大转变,它突破了山东琴书说唱曲艺形式而进入戏剧的形态。音乐曲调方面,《王小赶脚》沿用的还是山东琴书中以曲牌体为主的曲调形式。始于1913年吕剧板腔体的确立之说

这种观点认为,不能以戏剧形态这一把标尺来断定剧种起源,而忽略剧种音乐(主要是唱腔音乐)的体制。具体到吕剧来说,就是不能把杂曲化装演出(即1880年孙中新的化装演出、1894年翁老明的化装演出)和化装扬琴演出(即1900年时殿元《王小赶脚》的演出)当做吕剧诞生的标志。吕剧诞生的标志,不仅要看它在演出形式上是不是戏剧形态(在这一点上三家说法都有有力证据),还要看它在唱腔音乐上是否已建立了以〔四平腔〕为基础的板腔体制的框架。只有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标志吕剧正式诞生。

吕剧的音乐风格特征是以〔四平腔〕为基本调,运用节奏、节拍的伸展、紧缩或拆散,衍化出一系列不同板式(少量曲牌间插运用),从而形成自己的主插体板腔体制。只有形成稳定的音乐基本特征,才是吕剧诞生的唯一的标志。

山东琴书由坐腔扬琴发展为化装扬琴,并不意味着它在唱腔上变为板腔体了,不能把化装扬琴简单地与吕剧画等号。实际上,化装扬琴时期,在唱腔体制上有两个阶段:前期是曲牌体阶段,后期是板腔体初步建立阶段。化装扬琴前期的曲牌体阶段不能算作是吕剧,只有当化装扬琴发展到板腔体阶段,才标志着吕剧的诞生。1.2发展1.2.1 吕剧戏班纷纷成立

吕剧形成以后,各地区纷纷成立了戏班,广泛进行演出活动。

吕剧发展初期,吕剧戏班在各地区情况不一。有的地区吕剧戏班较少,如博兴;有的地区则班社名号林立,如广饶、胶东。博兴吕剧戏班

博兴一带的吕剧戏班有名号的不多,吕剧演员从第一代主要艺人孙中新、刘峦峰、张保光等算起传承了五代,但他们的演出团体并没有明确的组织名称。博兴一带只有张家班和顺和班较有规模,这是博兴吕剧发展初期的组织特色。广饶吕剧戏班

广饶一带的吕剧戏班主要有:共和班、义和班、时谭班、黄家班、高家班、庆和班、车里班、范杆班、前秦班、杨李班、顺和班、缕戏班、季子班、共乐班、志正班、玉昌班等。胶东吕剧戏班

蓬莱、招远、莱阳、莱州等地的吕剧戏班主要有:里东街班、鼓楼西街班、西关班、水城班、直口班、同乐班、姜家班、李家沟班、柳家班、王家班、朱泮村班、孟家班、丁家班、马莲庄班、双合班、宅科班、东官庄班、路旺乡班等。

吕剧进入济南后,又成立了多班合一的义和班。此外,还有部分艺人不隶属于某一戏班而是频繁搭班演出。1.2.2 吕剧从乡镇走向城市

吕剧发展早期,艺人们组成大小班社与团队四处流动演出。

吕剧班社流动演出的第一个特点是“北动东静”。鲁北吕剧艺人向鲁东流动,鲁东即胶东吕剧艺人则基本在本地区内演出,不向西、北流动。有时因地利之便,他们也向东北地区的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拓展。造成这种吕剧班社流向的原因主要是“西穷东富”。胶东经济相对发达,人们生活条件较好,自然不会远涉穷地;而鲁北的经济相对较落后,且多患水灾,鲁北吕剧艺人们自然向着富庶的地区流动。

吕剧班社流动的第二个特点是,先涉足乡镇,而后又向省会济南进发。

1918年,广饶张凤辉、张凤阁、刘立贤、刘钦武、张明德等人进济南“风顺茶园”席棚演出。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王小赶脚》《秦雪梅观画》《双换亲》。这是吕剧最早进入济南演出。随后,不少吕剧戏班先后来到济南演出。

20世纪30年代前后,济南较有影响的吕剧班社有黄家班、父子班、同乐班、庆和班、共和班。这些班社后来都相继解散,仅剩下父子班保持着一定规模的演出。1932年,一些吕剧艺人又聚集起来,成立了在济南颇有影响的义和班。后来父子班解体,其主要演员张传海、张传河、张翠霞、张翠云等加入义和班。

组合后的义和班除在济南演出外,还经常到博山、淄川、沾化、无棣、阳信、乐陵、惠民、滨县(今属滨州市滨城区)、利津、庆云、盐山等地演出。

1946年,义和班解散。

1948年8月,原义和班的十几个艺人又组合起来,在济南大观园东南门演出,直到1948年9月济南解放。1.2.3 吕剧与革命文化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刚刚起步不久的地方剧种吕剧,也因其通俗易懂、为群众喜爱的优点,融入革命文化的洪流中。

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区党委领导的耀南剧团于1944年创作演出了《双寻夫》(编剧彭飞)。《双寻夫》描写的是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儿子,一个当了八路军,一个当了伪军。两个儿媳分别去看望丈夫,回来后一个向婆母诉说当伪军的耻辱和痛苦,一个诉说当八路军的光荣和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戏是具有革命文化性质的较早的吕剧现代剧目,它开了吕剧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先河,在当时影响较大。

这个小戏的剧本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时,第一次以文字方式使用了“吕戏”这个名字,对“吕剧”之名的确定起了重大作用。

在解放战争时期,配合现实的现代吕剧剧目有《老太婆的觉悟》《张洪生参军》《尹洪英送郎参军》《黑球参军》《斗争恶霸刘二虎》《范小丑参军》等。解放初期发表或演出的吕剧剧目有《婚姻要自由》《卖棉花》《刘二嘎转变》等。

从1944年至1950年,在革命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一小批吕剧现代戏,是吕剧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现代戏创作的开端。这些吕剧革命现代戏从题材、主题及时代气息等方面,与吕剧传统戏相比都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在吕剧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2.4 新中国成立后吕剧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戏剧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吕剧艺术获得新生。这个时期,吕剧优秀剧目迭出,各地剧团纷纷成立,多部作品在会演中获奖,一些精品被拍成电影,吕剧发展进入了辉煌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山东地方戏首先以吕剧为重点进行实验改革,先后整理了《小姑贤》《蓝桥会》《王定保借当》等。整理加工后的这些剧目都成为吕剧保留剧目。

这个时期,吕剧在整理传统戏、移植传统戏之外,还不失时机地进行现代戏创作,于是《李二嫂改嫁》应运而生。《李二嫂改嫁》剧照《李二嫂改嫁》改编自王安友的小说《李二嫂改嫁》,1951年4月为山东省第一届文学艺术代表大会做了正式演出,受到充分肯定。作为第一出真正有分量的吕剧现代戏,《李二嫂改嫁》奠定了吕剧以创作现代戏为主的发展方向。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是吕剧发展的一个兴盛时期。

山东省吕剧团于1953年11月17日至12月20日,在济南大观电影院做了改革剧目的首次公演,演出剧目为:《刘海砍樵》、《拾玉镯》、《王定保借当》、《井台会》(《蓝桥会》之一折)、《闯宫》、《小姑贤》、《李二嫂改嫁》。

这次演出是吕剧这一剧种以改革后的崭新面貌第一次与广大观众见面,演出引起轰动,盛况空前。

这次演出是第一次以专业的“吕剧团”的名义演出吕剧,带动了其他吕剧演出团体先后以“吕剧团”命名。

在1954年的第一届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李二嫂改嫁》获优秀演出奖、音乐改革奖(团体奖)、剧本一等奖(改编:刘梅村、刘奇英、靳惠新、王昭声、张斌),尚之四获导演奖,郎咸芬饰李二嫂获演员一等奖,王俊英饰张大娘获演员一等奖。《光明大道》获演出奖、剧本二等奖(编剧刘奇英),尚之四、陈征信获导演奖,贺伟、张琨获舞台美术奖,时克远饰李老发获演员一等奖。《王定保借当》获演出奖、剧本二等奖(纪根垠执笔),钱玉玲饰春兰获演员二等奖。《小姑贤》获演出奖,林建华饰李荣花获演员二等奖。《井台会》获音乐改革奖(团体奖)。

1955年9月,山东省吕剧团携《李二嫂改嫁》等剧目进京演出。周恩来总理看完演出后说:“想不到山东有这样的好剧种。”《李二嫂改嫁》于1957年被拍成电影,与其同时或之后,又推出了《姊妹易嫁》《借年》《两垄地》三部吕剧影片,其中《姊妹易嫁》一剧与《李二嫂改嫁》并称“吕剧双璧”、“吕剧两嫁”。群众排队购票场景山东省吕剧团演出盛况《借年》剧照

这些优秀戏曲电影的相继推出,使吕剧在社会上的影响更加广泛,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

这一时期,山东省吕剧团曾先后在济南或进京为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柜中缘》《借亲》《逼婚记》等剧目,得到肯定。同时,吕剧剧团在山东各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山东的影响下,东北、新疆、江苏等地也涌现出不少吕剧剧团,全国范围内相继成立的职业吕剧团多达四十余个。1.3新时期的吕剧

改革开放以来,吕剧艺术得以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演出相继举办,吕剧剧目也以电影、电视等各种形式与观众见面。1.3.1 赛事与演出

新时期以来,山东省内多次举办多种形式的吕剧表演比赛和演出活动,显示出吕剧发展的蓬勃生机。

历年来举办的主要赛事有:1960年山东省文化局、山东省文联主办的山东省第一届吕剧观摩演出大会,1985年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省吕剧青年演员比赛,198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全国吕剧中青年演员比赛广播大奖赛,1996年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省吕剧会演,2002年山东省总工会、山东省文联、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省首届吕剧戏迷大赛,2002年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东营市吕剧演唱大赛,2004年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省吕剧中青年演员比赛,2007年山东名人协会、山东侨报社主办的我最喜爱的十大吕剧名家、十大吕剧优秀演员评选活动,2007年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东营吕剧文化艺术节,2002年后连续举办的威海市吕剧电视大赛,等等。

各个吕剧院团还多次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并频繁送戏下乡演出、募捐义演等。山东省文化厅从2006年开始组织“泉城大舞台演出”,每周都有吕剧演出,以百花剧院为主要演出场所。定点、定时的演出为广大群众观看吕剧提供了方便。

近年来各地吕剧团还经常组织吕剧进校园演出,受到小学生、高校学生的欢迎。比如,青岛吕剧团1999年创作排演了小学生“课本剧”《猎人海力布》《金色的渔钩》《群鸟学艺》《你们想错了》《掩耳盗铃》《小马过河》《幸福是什么》《西门豹》等。这些小吕戏配合了教学,增加了小学生对吕剧的兴趣。2009年至2010年,《补天》在济南各大高校进行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展演”,在大学生中培养了一大批吕剧爱好者。

吕剧曾以组团的方式几次进京演出,对扩大吕剧在全国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1979年,山东省吕剧团带《姊妹易嫁》《借年》两出古装戏进京演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会演,均获演出二等奖,《姊妹易嫁》另获创作一等奖。1989年,应文化部邀请,山东省吕剧团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了《画龙点睛》《玩会跳船》《姊妹易嫁》,受到国家领导同志及专家的好评与鼓励。1997年,应文化部邀请,山东省文化厅组织了《苦菜花》《无品芝麻官》《滩回水转》《荣辱悲歌》等四出吕剧剧目进京在人民剧场和工人俱乐部演出。2008年,山东省吕剧院携《补天》进京在梅兰芳大剧院参加配合北京奥运会所进行的文化演出活动。2009年,山东省吕剧院演出的《苦菜花》进京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获国家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011年,山东省吕剧院演出的《百姓书记》进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

1990年,山东省吕剧团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剧目有:《借年》《姊妹易嫁》《喝面叶》《墙头记》《玩会跳船》《龙凤面》《三拉房》《王定保借当》《蔡文姬》《逼婚记》。这次演出在香港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当地《文汇报》《新晚报》《香港商报》《大公报》等相继发表评论文章。《姊妹易嫁》剧照

2002年,山东省吕剧院赴台湾演出,演出剧目有:《姊妹易嫁》《三拉房》《王小赶脚》《玩会跳船》《借年》等。

2006年,山东省吕剧院新编现代戏《补天》入围2005~2006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2010年,山东省吕剧院新编历史剧《画龙点睛》入围2009~2010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该剧曾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编剧奖”“作曲奖”“文华表演奖”。

2011年11月,济南市吕剧院创作排演的现代吕剧《阳光大姐》,在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舞台艺术奖)评选中获二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的全国性综合类文艺奖项。

2013年9月,大型反腐倡廉剧《断桥惊梦》获第六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戏剧类一等奖。1.3.2 与媒体联手

新时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吕剧演出与观众欣赏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除了现场演出观看的形式外,影视、光碟、网络等也已成为吕剧观众欣赏演出的很重要的方式。因此,在保持舞台演出的传统形式之外,吕剧又充分运用了影视、广播、盒式带、CD、VCD、网络、展览等多种载体进行传播,以适应新时期观众的需求。

近年来,一批优秀吕剧剧目被拍摄成电视剧,如:山东省吕剧团演出的四集吕剧电视剧《苦菜花》,莱州市吕剧团演出的吕剧电视剧《恩怨情》《小岛风情》,烟台市吕剧团演出的吕剧电视剧《郑盈盈》《青山梅》,滨州市吕剧团演出的吕剧电视剧《王邪招亲》《攀亲记》《庄户娘们》,山东影视制作中心、东营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吕剧电视剧《黄河口之恋》(三集),东营区委主持制作的吕剧电视剧《传艺》《油地情》,东营市垦利县吕剧团演出的吕剧电视剧《考丈人》,潍坊市吕剧团演出的吕剧电视剧《李二嫂后传》(获第四届中国电视戏曲“金三角”奖二等奖),江苏省东海县吕剧团演出的吕剧电视剧《春打六九头》,青岛市崂山县吕剧团演出的吕剧电视剧《飞犬奇案》,山东电视台拍摄的三集吕剧电视剧《红男绿女》,济南电视台拍摄的三集吕剧电视剧《金嫂》,青州市电视台拍摄的吕剧电视剧《雪蓑献寿》等。《井台会》剧照

各电视台还经常播放吕剧电影、吕剧舞台演出、吕剧名段欣赏、有关吕剧代表性人物及演出活动的专题节目等。

吕剧第一次将剧目录制成唱片,是1954年山东省吕剧团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上海唱片厂将《李二嫂改嫁》《小姑贤》《井台会》《王定保借当》录制成唱片,做的是密纹唱片。这次录制的唱片使吕剧唱段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1965年,香港歌乐唱片公司发行了《姊妹易嫁》全剧唱片,在东南亚一带产生广泛影响。1981年,中国唱片社为青岛市吕剧团演员李兆瑞、李乐芬、董明进的唱段灌制唱片并发行。1984年,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了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的唱腔选段。1987年,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了《吕剧电声新唱》盒式带,包括《李二嫂改嫁》《喝面叶》《红嫂》《王小赶脚》《梨花狱》《香蒲》等剧目中的优秀唱段。1989年,郎咸芬演唱的《李二嫂改嫁》唱片获首届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中央及省、市广播电台也多次对吕剧剧目进行录播,还有吕剧优秀演员的个人专题录播,如:1954年、1963年、1984年、1985年,中国唱片社曾先后为山东省吕剧团录播了《小姑贤》《井台会》《喝面叶》《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搬窑》等多出剧目。198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唱片社录播了青岛市吕剧团的《张王李赵》《双借亲》《牡丹仙子》《龙凤面》《喝面叶》。199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济南市吕剧团录播了《搬窑》《小姑贤》《闹房》《井台会》《温凉盏》《逼婚记》《父母官》。1984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录播了吕剧名家贾淑华的《贾淑华的唱腔艺术》。198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华丽甜美 清新流畅》专题,介绍林建华的唱腔艺术。198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岛人民广播电台为龚鲁阳、李乐芬作了《艺峰高千仞 志在勇攀登》的专题介绍。

山东省吕剧团还曾录制《燕双飞》(1982年)、《俩姐妹》(1983年)、《清水店》(1985年)、《借媳妇》(1988年),济南市吕剧团曾录制《老村长追儿媳》(1992年)等广播剧。其中,《清水店》获第四届全国戏曲广播剧评选优秀剧目奖。1.3.3 吕剧的研究

新时期,许多研究、评论吕剧的文章发表于全国多家报刊,《戏剧丛刊》从1980年创刊至2010年共发表了二百余篇吕剧研究文章。出版的吕剧相关著作也不少,如《吕戏音乐》(1955年)、《吕剧音乐研究》(1962年)、《吕剧音乐创作基础知识》(1979年)、《吕剧起源与发展》(1997年)、《胶东蹦蹦戏音乐研究》(2000年)、《吕剧声腔说略》(2004年)、《吕剧史论》(2010年)等。这些文章及著作在吕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近年来,各地还相继举办吕剧研讨会,深化了吕剧理论的研究。如:1963年,由山东省文化局主办,在济南召开了吕剧艺术座谈会。1985年,由东营市文化局主办,在东营召开了吕剧史料座谈会。1986年,由惠民地委主办,在惠民召开了吕剧艺术改革研讨会。1987年,由《戏剧丛刊》社主办,在济南召开了振兴吕剧座谈会。1992年,由滨州地委主办,在滨州召开了吕剧艺术改革研讨会。1996年,由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在邹平召开了山东省振兴吕剧理论研讨会。2003年,由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在济南召开了山东省吕剧音乐研讨会。2005年,由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主办,在济南召开了吕剧创新与发展研讨会。2007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在东营召开了吕剧艺术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1.3.4 新时期剧目创作的拓展

新时期的吕剧创作继承了本剧种剧目创作的优良传统和特色,并有了新的突破。

擅长表现农村生活、女性人物、家长里短、爱情婚姻、生活情趣,是吕剧剧目的传统优势。新时期吕剧剧目的题材在此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如现代戏中出现了军人题材、革命历史题材、教师题材、城市题材、商业题材,历史剧中出现了国家、政治、帝王题材等。

题材的拓展,也使吕剧塑造了诸多光彩各异的人物形象,如《苦菜花》中的革命母亲形象,《补天》中坚毅刚强的女兵群像,近代历史剧《海殇》中心系国魂的管带夫人形象,历史剧《画龙点睛》《大唐黜官记》中的帝王形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层面、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组成新时期吕剧舞台上缤纷夺目的人物画廊。

新时期某些吕剧剧目突破了以前写实性的创作方法,借鉴了浪漫主义和现代派创作方法,加入了隐喻、象征、梦幻等手法,展现出新面貌,如《魂归故里》、《红雪》等剧目。在剧本结构方面也打破了一人一事一线贯穿剧本始终的传统形式,而代之以散点连缀的方式。如《补天》一剧,它塑造的是英雄群像,结构方法是以群体人物的思想发展为脉络,用经过精心挑选设计的闪光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每个人物的细节形成独立片段,又彼此交叉展现。重点戏则将具体情节加以扩充渲染,如第六场石骆驼与小沂蒙二人战风沙一场。1.3.5 对外文化交流

1982年,青岛市吕剧团创作的《张王李赵》舞台美术设计和小舞台模型,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中日舞台美术交流展。

1985年,国际剧协澳大利亚中心代表团到山东省吕剧团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

1986年3月,郎咸芬任团长,率中国戏剧、电影艺术家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郎咸芬应邀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为当地艺术家作了吕剧艺术讲座,当地媒体予以大篇幅报道。悉尼歌剧院总监对中国代表团说:“我们的歌剧就是唱,芭蕾舞就是舞,而你们的戏剧是又歌又舞,了不起!”同年5月,澳大利亚妇女代表团访问山东省吕剧团,观看了《画龙点睛》片断。同年7月,加拿大客人访问山东省吕剧团,进行学术交流。

1987年4月,山东省吕剧团为新加坡客人演出了《姊妹易嫁》。同年,山东省吕剧团为日本客人演出了《借年》《玩会跳船》。

1989年1月,美国维州56号公共电视台节目部助理海伦·珍宝女士到山东省吕剧团商榷录制吕剧电视节目的事宜。

1993年5月,新西兰、以色列客人访问山东省吕剧院。

1999年3月,德国文化参赞一行观看了山东省吕剧院演出的《姊妹易嫁》。

2000年,潍坊市吕剧团创作的《李二嫂后传》应邀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

在2003年、2004年、2005年的博兴国际小戏节上,吕剧小戏《圣贤楼》《春暖花开》《孝子董永》《王邪招亲》《好亲家》《老冤蛋收礼》参加演出并获奖。

2005年10月,滨州市滨城区吕剧团的《老冤蛋收礼》参加在印度举办的国际奥林匹亚艺术节,获国际最高荣誉奖。

2009年11月,山东省吕剧院赴法国参加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演出《墙头记》,获评委会特别奖。02剧目《李二嫂改嫁》的创作演出,为吕剧表现现代生活开辟了一条新路,它至今仍为吕剧主要演出剧目,仅山东省吕剧院就有五代演员传承并演出过该剧目,演出场次已逾3000次。2.1传统剧目

吕剧早期的传统剧目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单本戏,有《王小赶脚》《三打四劝》《小姑贤》《借年》《王定保借当》《空棺计》《光棍哭妻》《小寡妇上坟》《梁祝下山》《王天保下苏州》《打关西》等近百出。这些戏是吕剧传统戏中的基本剧目,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和民间传说,有的取材于历史小说的片断,以反映惩恶扬善、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男女爱情等为基本内容,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要角色,故事情节紧凑,生活气息浓郁,语言生动质朴。大多数剧目主题思想积极明确,表达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及追求婚姻自主、家庭和睦的强烈愿望和美好理想。如《打关西》《逼婚记》《打蛮船》等剧目,反映了穷苦人民反抗压迫的精神,揭露和鞭挞了恶霸豪强的恶行;《蓝桥会》《梁祝下山》《老少换妻》《白蛇传》等剧目,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表现出人民群众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的思想;《小姑贤》《三打四劝》《后娘打孩子》等剧目则反映了人民群众希望家庭和睦的美好愿望;《姊妹易嫁》《空棺计》等剧目,讽刺了嫌贫爱富、为富不仁的势利小人。还有一些描写民间风趣故事的传统小戏,如《王小赶脚》《小秃闹房》等,也具有较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另一类是连台本戏,这些剧目多根据长篇鼓词、章回小说和琴书脚本改编而成,有《王华买父》《大英烈传》《温凉盏》《金鞭记》《孟丽君》《珍珠塔》《包公案》等十余部。吕剧中的连台本戏,结构松散,情节冗长,唱词也不固定,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较之单本戏都有一定差距,保留下来的剧目不多。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吕剧早期的某些剧目也难免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描写和宣扬了一些封建迷信及宿命论思想。

吕剧传统剧目有以下两个特点:以女性题材为主

吕剧产生并长期流传于乡间农村,其早期剧目多为历代艺人口头创作,大多是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取材,以典型的故事情节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地去表现人民群众的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传统美德,颂扬劳苦大众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斗争精神,反映他们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塑造人民群众所熟悉的人物形象。其中尤以描写各类妇女形象的戏最多,对深受压迫和奴役的旧社会妇女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倾吐她们的心声,为她们伸张正义,受到广大妇女观众的厚爱,吕剧也因此有“贴心袄”“拴老婆橛子戏”之称。这可能是因为吕剧音乐的柔婉性适宜表现女性角色,同时戏曲艺术重旦角的特点也成全了吕剧这一特点。多表现家庭伦理及爱情至上

吕剧传统剧目中表现的爱情多先苦后甜,结局美满,均没有脱出传统的才子佳人的窠臼,宣扬的是爱情至上。夺取功名可以获得美满幸福的爱情,而对爱情的追求又成为男主角考取功名的巨大动力,最有代表性的剧目就是《姊妹易嫁》。

表现家庭伦理、夫妻关系、惩恶扬善等也是吕剧传统剧目的特点,代表剧目有《小姑贤》《逼婚记》《后娘打孩子》等,这些剧目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朴实、幽默风趣、真实感人。2.2现代戏创作

吕剧现代戏的创作演出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创作的主要剧目有《李二嫂改嫁》《明明上当》《张大友被骗》《王秀鸾》等。这些现代戏,特别是《李二嫂改嫁》的创作演出,为吕剧表现现代生活开辟了一条新路。吕剧现代剧目的创作是以现实生活为时代背景,把当下观众想要说的话通过戏剧说出来,把观众想要做的事通过戏剧在舞台上面演出来,从而使观众在观赏戏剧表演时产生共鸣。这些戏无论是在剧本的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在表演形式、音乐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是吕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至今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吕剧《李二嫂改嫁》《光明大道》在20世纪50年代的山东省及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促使吕剧在“戏曲剧目两条腿走路”和“现代戏、新编历史戏、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戏三者并举”的剧目政策倡导下,优秀现代剧目被不断创作、排演出来,吕剧《沂河两岸》《两垄地》等新编剧目应运而生。山东省吕剧团也因此成为全国编演现代戏的“八大红旗院团”之一。

改革开放之后,山东省内各个吕剧院团创作的新编现代戏剧目,也随着全国文艺春天的到来而百花齐放,这些剧目均获国家级或省级奖项。

吕剧现代戏剧目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农村题材

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戏曲改革的历史性机遇中诞生的农村题材剧目《李二嫂改嫁》这出吕剧经典,以其清新朴实的艺术风格影响了随后的吕剧现代戏创作更多地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这种风格的最佳载体就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剧目。农村题材的剧目培育着吕剧舞台的乡俗风味,长年形成的乡俗特色又使演员在表现农村题材的剧目时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反映农村生活的戏成了吕剧现代戏剧目的重要板块。如山东省吕剧院创作排演的现代戏剧目中,农村生活的戏占了绝大多数。其他地市的吕剧团,虽不一定以编演农村戏为主,但演农村题材戏的自信心以及驾驭能力都是很高的。

20世纪80年代,吕剧农村题材现代戏创作数量多,而且多为上乘之作。如《丰收之后》、《这方水土这方人》等,歌颂善良质朴的中国农民,反映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

进入21世纪,吕剧迎来了农村题材剧目创作的又一个高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新作,如《军嫂》《李二嫂后传》《信用人家》《潮涌黄河口》《百姓书记》等剧目,表现了新时期的新农村、新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革命历史题材

在吕剧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革命历史题材始终是其创作的主要内容。革命历史题材既是现代戏剧目中最活跃、最具有感召力的题材,同时也为吕剧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崭新的内容。

20世纪40年代,吕剧就开始编演革命历史题材的现代戏了,如《张洪生参军》《尹洪英送郎参军》《斗争恶霸刘二虎》等以宣传土地改革、积极参加革命为题材的剧目。

新中国成立后,吕剧现代戏中革命历史题材的剧目创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艺术手段及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如《红嫂》《山高水长》《石龙湾》《苦菜花》等剧目都很好地运用了吕剧的传统表现手法和技巧,同时充分运用音乐、舞美、灯光、布景和化妆造型等现代手段丰富作品的表现力。2006年,中国现代戏研究会以“革命历史题材的吕剧剧目”为主题,在山东召开了全国现代戏研讨会。

革命历史题材的吕剧剧目创作,不仅展示出风云变幻的革命历史画面和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还为吕剧现代戏创作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现实题材

在反映现实题材方面,吕剧始终走在地方剧种的前面,吕剧新创作剧目在关注现实、关注民生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具有高尚品格、积极精神的真人实事题材是吕剧剧目创作者一直比较关注的。如《军嫂》《大地军魂》《阳光大姐》《杨广和》《百姓书记》等现代剧目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注意挖掘“英雄”身上的光环之下的真实情感世界,避免了脸谱化。移植剧目

移植剧目是各吕剧院团演出剧目的一个重要部分。

移植剧目的演出,一方面表现在对不同剧种的剧目或对名著的改编上,如山东省吕剧院改编演出的《祝福》、《雪野》(原著为《原野》)、《雷雨》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同剧种不同院团间对同一剧目的照搬演出,如山东省吕剧院的《李二嫂改嫁》,几乎所有的吕剧院团都演出过。探索剧目

探索剧目在吕剧舞台上为数不多,代表性的有滨州市吕剧团创排的《红雪》、山东省吕剧院创排的《红花椒 绿山冈》等,这些剧目在题材及表现形式,或在音乐创作、排演手段上颠覆了吕剧的传统表现形式,但并未形成主流。2.3新编历史剧

新编历史剧在吕剧舞台上屡见不鲜,已经成为吕剧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新创编的剧目,而是需要在尊重基本历史事件或基本历史人物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造,同时赋予其新的内涵。

山东省吕剧院排演的《蔡文姬》《画龙点睛》《大唐黜官记》,烟台市吕剧团排演的《海殇》,东营市吕剧团排演的《孙武》,日照市吕剧团排演的《毋忘在莒》等都是这类剧目。

有的新编历史剧目,给历史人物赋予了新的事件,对其进行新的诠释。如《画龙点睛》《大唐黜官记》都是反映李世民为巩固政权而广纳天下贤才、整饬吏治的历史剧,表现了任人为贤方能国泰民安,反之则贪官污吏作乱导致丧失民心的主题。

烟台市吕剧团的《海殇》等剧目则是根据著名的历史事件编排的,它以清朝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进行的殊死大战为背景,弘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日照市吕剧团创作的《毋忘在莒》,则是取材于“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建立霸业的故事。这种改编自历史事件的吕剧剧目也不少见。2.4优秀剧目《啼笑因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大学生樊家树去北京游历,结识了大鼓女艺人沈凤喜、侠女关秀姑和豪门小姐何丽娜。樊钟情于沈,送其求学。后樊母病,樊家树返回杭州探母。沈凤喜在其叔沈三玄的拉拢说和之下,被军阀刘将军纳为小妾。关秀姑之父关寿峰曾受樊家树活命之恩,召樊进京。秀姑受樊所托,乔扮成女佣,混入刘府打探虚实,并安排樊、沈见面。樊伤心成疾,沈亦因与樊私会而遭刘折磨,被逼致疯。刘又欲霸占秀姑,秀姑假意应允,将刘骗至西山杀死。之后,樊遇盗被绑架,关寿峰父女冒死相救。樊对秀姑产生爱慕之情,秀姑则安排樊与何丽娜相见,自己随父远走他乡。

该剧为吕剧连台本戏。20世纪40年代根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小姑贤》

王登云娶李荣花为妻,二人情爱甚笃。王母刁氏宠爱女儿桂姐,经常虐待儿媳。一日,刁氏借做饭刁难荣花,并强逼儿子休妻。桂姐甚贤,以自己日后也要做人儿媳为由,巧劝母亲回心转意,全家和睦。《小姑贤》剧照

该剧民间生活气息浓郁,婆婆逼儿媳一锅做十二样饭的描写,语言夸张,饶有情趣。1951年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整理并首演。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整理演出。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出奖。1954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剧本单行本,1960年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山东省卷》。《井台会》

少女蓝瑞莲被卖给53岁的周蓝宽为妻,受到丈夫和婆母虐待。一日,蓝在井台打水,遇书生魏魁元讨水喝。二人互诉身世,产生爱慕之情,相约夜半于蓝桥相会。《井台会》剧照

1951年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截取《蓝桥会》井台相会一段,整理演出,张斌编曲。该剧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进行展览演出,获音乐改革奖。同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剧本单行本。《李二嫂改嫁》

根据王安友同名小说改编。1947年,鲁中南解放区某村年轻寡妇李二嫂,爱上了本村农民张小六,却受到婆婆的阻挠和旧风俗的压力。后在妇女会主任等人的帮助之下,李二嫂决心改嫁,与张小六结为终身伴侣。《李二嫂改嫁》剧照

1951年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首演。1954年由山东省吕剧团演出。编剧:刘梅村、刘奇英、靳惠新、王昭声、张斌。导演:尚之四。作曲:张斌等。舞美设计:贺伟。郎咸芬饰演李二嫂,杨瑞卿饰演张小六,王俊英饰演张大娘,靳惠新饰演天不怕,武韬饰演李七。该剧至今仍为吕剧主要演出剧目,仅山东省吕剧院就有五代演员传承并演出过该剧目,演出场次已逾3000次。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优秀演出奖、剧本一等奖、音乐改革奖、导演奖、舞美设计奖。演员郎咸芬、王俊英分别获表演一等奖,杨瑞卿、韩武、李筱玲、武韬获表演三等奖。1955年先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剧本单行本。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戏曲剧本奖。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并被评为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1960年剧本被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山东省卷》。

2004年,在中国戏曲现代戏优秀保留剧目展演中,《李二嫂改嫁》获突出贡献奖,郎咸芬获个人突出贡献奖,高静、马晓琳获优秀主角奖,黄继森、朱广友、李红、胡静华、郭爱琴获优秀配角奖。2009年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山东十大经典剧目奖。山东省吕剧院第二代“李二嫂”剧照山东省吕剧院第五代“李二嫂”剧照山东省吕剧院第三代“李二嫂”剧照山东省吕剧院第四代“李二嫂”剧照《王定保借当》剧照《王定保借当》

学生王定保被人引诱赌博输了钱,不敢回家,到舅父家找未婚妻、表姐张春兰借钱还债。春兰将嫁衣借给他典当,并暗中放上母亲纺线积攒的八百钱。恶霸李武举久慕春兰貌美,以家中失盗为名,诬赖王定保盗窃他家财物,将定保送至公堂。春兰闻讯,与妹妹秋兰半夜越墙而出,直奔县衙喊冤作证,终将王定保救出。

1952年由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济南市吕剧院前身)首演,后由山东省吕剧团排演。1952年,山东文化事业管理局戏曲审定组集体讨论,纪根垠执笔整理。1954年,获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奖,同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二等奖。1953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剧本单行本,1955年收入《华东地方戏曲丛刊》第五集,1960年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山东省卷》。《王小赶脚》剧照《王小赶脚》

二姑娘雇王小的毛驴回娘家,一路之上,王小本想讨些便宜,反遭二姑娘捉弄。王小背着二姑娘的包袱,二人说说笑笑,直到张家湾。

该剧为小旦、小丑唱做应工戏,载歌载舞,搭配得当。1952年由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济南市吕剧院前身)整理演出。2008年该剧尝试踩跷演出,获得成功。《喝面叶》《喝面叶》剧照

梅翠娥很爱自己的丈夫陈士铎,但又嫌他手脚不勤,于是在丈夫赶会回家时佯装生病,叫丈夫做面叶给她吃。陈士铎从做面叶中体会到忙家务的辛劳,更加体贴妻子,夫妻二人更加恩爱。

该剧为1954年山东省吕剧团移植剧目。《借年》

王汉喜家贫,除夕之夜到岳父家借年。未婚妻爱姐关心婆母,疼爱未婚夫,给了满篮子年货。二人正在倾谈,被嫂子看见,逗弄二人一番之后,成全了他们的婚事。《借年》剧照

1954年山东省戏曲工作组根据吕剧《皮袄记》和四平调《借年》整理。1956年山东省吕剧团首演。编剧:李寿山、王之祥、王传友、邓金禄、刘宝玺。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1979年赴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获剧本三等奖、演出三等奖。1955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剧本单行本,1960年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山东省卷》。《光明大道》

1953年,山东某村张五嫂丈夫病故,欠下药贩子李半仙的高利贷“药债”。李半仙唯恐其非法收入落空,极力怂恿李老发买下五嫂家的“金盆地”。李老发之子李守诚得知后,一面发动互助组帮助五嫂解决困难,清还“药债”;一面请出二舅,说服李老发不要买地。李老发经过守诚二舅善意捉弄后悔悟,张五嫂也消除了对守诚参与买地的误会,申请入组,共同走上互助致富的道路。

1954年由济南市吕剧团首演。编剧:刘奇英。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二等奖。1955年,作家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剧本单行本,1959年收入《山东十年戏剧选》。《打金枝》

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给汾阳王郭子仪的六子郭暧为妻。汾阳王花甲寿辰之日,子、婿纷纷前往拜寿,唯独升平公主未去,引起众人议论。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向父母哭诉,求皇帝将郭暧治罪。郭子仪亦绑子上殿请罪。皇帝明事理、顾大局,加封郭暧。皇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前嫌,和好如初。

这是一出轻喜剧,1955年由山东省吕剧团移植排演。《打金枝》剧照《龙凤面》剧照《龙凤面》

梁子玉、梁赛金兄妹受继母虐待,在仆人丁奎帮助下,逃出家门。兄妹二人途中不幸被虎冲散,赛金被板桥衙官钟文炳收为义女。后来,梁子玉考中状元,行至板桥,衙官献赛金所做的龙凤面。子玉见面生疑,仔细盘问,兄妹终于相认、团圆,一同回家。继母羞愧难当。

山东省戏曲研究室1956年改编,山东省吕剧团排演。执笔:纪根垠。195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剧本单行本,1960年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山东省卷》。《迎春曲》《迎春曲》剧照

1952年春天,复员军人李兴杰回到离别四年的故乡。农业合作社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周立文向他介绍故乡是模范社,但是李兴杰却发现了社里一些名不副实的问题。适逢县委书记下乡检查工作,李兴杰揭发了模范社存在的问题,周立文在领导和群众面前露出马脚。在群众的拥护和领导的支持下,李兴杰当选为社主任,改进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并真诚地劝导周立文改正错误。周表面上拥护李兴杰,暗地里却破坏李兴杰的工作。李兴杰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发动群众同周立文展开斗争。后来周立文设计放火陷害李兴杰,但在证据面前,周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合作社欣欣向荣,社员们用劳动的歌声迎接春天的播种。

张彭、刘梅村根据王希坚同名小说改编。1956年山东省吕剧团首演。该剧1956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二等奖。《空棺计》

穷书生王秀诗自幼与表姐于蒲姐订婚。蒲姐之父于得水嫌贫爱富,欲逼王秀诗退婚,遂定空棺之计,伪称蒲姐病亡。王秀诗悲恸吊孝,但心生疑惑。蒲姐得知父亲诡计,设法与秀诗相见,二人离家逃走。

1956年济南市吕剧团整理演出,同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山东省戏曲研究室藏抄本。《砸粥缸》

孙秀英无意中发现婆母王氏与和尚通奸。和尚让王氏在饭中下毒,欲毒死秀英,不料王氏自己中毒身死。秀英为瞒家丑,供认自己下毒,情愿抵命。知县疑有隐情,先将秀英收监,后与公差定计,砸了卖粥人刘婆的粥缸,激怒刘婆告状。知县将刘婆投入监狱,并亲到狱中暗听刘婆和秀英互诉冤屈,案情大白。知县赔偿粥缸,重赏刘婆。

1956年博兴县吕剧团排演,由山东省戏曲工作组整理,李寿山执笔。同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剧本单行本。《柜中缘》

岳飞被秦桧陷害,屈死风波亭,家人受官兵追捕。次子岳雷出逃途中慌不择路,于万分危急之际躲进了玉莲家。独自一人在家的玉莲得知他是忠良之后,冒着风险将他藏于柜中,使其躲过追捕。这时,玉莲的哥哥送母亲去舅家突然返回,要开柜取东西,玉莲千方百计不让哥哥开柜,兄妹之间发生了一场惹人发笑的误会。玉莲的母亲问明原委,做主使玉莲与岳雷缔结良缘。

1958年山东省吕剧团移植演出。《蔡文姬》剧照《蔡文姬》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流落在乱军流民之中,被南匈奴的左贤王所救,并与他生下一儿一女。十二年后,曹操派董祀和周进一同出使匈奴,赎回蔡文姬。归汉途中,董祀奉劝文姬抛却儿女私情,与天下同喜共悲。八年后,文姬整理出蔡邕遗文四百多篇。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来朝祝贺,带来了文姬的儿女和左贤王临终前托孤的遗嘱。曹操亲自做媒,使蔡文姬与董祀缔结良缘。

1959年山东省吕剧团根据郭沫若同名话剧移植演出。改编:刘梅村、张斌。《借亲》剧照《借亲》

刘邦喜自幼与马大保之女金莲订婚,因家贫无力完婚。程万户之子孝泉与财主赵连岱之女“一锭金”定亲,双方都听说对方容貌丑陋,放心不下。程母假装生病,要“一锭金”前来探望,想借机相看。赵家怕女儿丢丑,借马金莲顶替;程家怕儿子丢丑,请刘邦喜代替。探病之日,赵家丫鬟秋菊借机行事,成全了刘邦喜和马金莲的婚事。

该剧喜剧色彩浓郁,其中的经典唱段“马大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流传甚广。1959年山东省吕剧团根据莱芜梆子剧本移植排演。剧本整理:王毓祥、刘梅村。《生死牌》《生死牌》剧照

明代,衡阳贺总兵的儿子三郎在郊外打猎,遇见少女王玉环。三郎垂涎她的美貌,要强抢她为妾。王玉环畏惧逃跑,三郎追上桥头,不慎落水淹死。贺总兵是严嵩死党,一贯纵子行凶,作恶多端。他诬陷王玉环害死三郎,威胁知县黄伯贤,令他将王玉环问斩,为儿子抵命。黄伯贤知道玉环冤屈,不愿意屈杀无辜,又得知玉环是自己恩人王志坚的女儿,决定放她逃生。黄伯贤的女儿秀兰和义女秋萍知道父亲如果放走玉环则性命难保,都愿舍身代玉环去死。玉环不肯,三女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在黑屋中设“生死牌”,谁摸得死牌谁就去死。结果秀兰摸得死牌,黄伯贤忍痛将女儿绑赴刑场。玉环的父亲押送军粮路过家乡,回家探视女儿,听到凶耗急忙赶来。他不知道黄伯贤已经暗中救了自己女儿,大骂黄伯贤助纣为虐,忘恩负义,冤害无辜。待他上前与死刑犯相见时,才发现不是自己的女儿。贺总兵也发现死刑犯不是王玉环。此时,玉环和秋萍也赶到法场喊冤,都自称是玉环,并痛斥贺总兵的罪恶。贺总兵恼羞成怒,要将三女一起处死。幸而海瑞私访到此,查明冤案,当场释放三女,惩办了贺总兵。

1959年山东省吕剧团移植排演,2004年复排。《墙头记》《墙头记》剧照

张木匠有两个儿子,大乖刁,二乖奸,两个儿媳亦不贤。当年张木匠对两个儿子疼爱娇惯,如今两个儿子反觉老人累赘讨嫌。王银匠侠肝义胆,为救老友巧设计谋,言称张木匠有大笔银钱,谁侍奉得好就留给谁。二子于是又争父献殷勤,不为孝顺只为钱,最终落得丑态百出惹人笑谈。

该剧喜剧色彩浓郁,流传甚广。1959年移植自山东梆子剧目。编剧:孙秋潮。2009年赴法国参加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获评委会特别奖。《三拉房》

书生张文生因进京赶考缺少盘缠,愁闷不语,新婚妻子郭素真以首饰相助。临别时,素真一因新婚难舍,二怕丈夫得志后变心,用多种比喻劝夫。文生对天盟誓,表示定会忠贞不渝。张文生临行时素真仍依依不舍,三次拉丈夫回房,谆谆嘱咐。

1961年山东省吕剧团移植演出。《三拉房》剧照《玩会跳船》剧照《三看御妹》剧照《玩会跳船》

钱塘江边的龙舟会上,侍郎之女白月娟与书生萧文勤不期而遇。两人一见钟情,但很快又被人群冲散。慌乱中月娟将金钗丢失,恰巧被萧文勤拾到。通过来寻金钗的侍女云霞牵线搭桥,萧文勤白扇题诗,向月娟倾吐爱慕之意;月娟回赠诗扇,向萧文勤表明思恋之情。鹊桥架起,萧文勤跳船赴约相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