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集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10:50:00

点击下载

作者:王静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故乡集美

故乡集美试读:

作者简介

王静,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优秀教师,咸阳市教学能手,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礼泉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曾获“全国经典诗文教学大赛”二等奖、“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现代小学生报儿童诗歌创作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先后十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教学工作者”和“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突出,2012年出版个人著作——一线教师手记《孩子,你能行》,同年荣获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著作类一等奖。多次被礼泉、泾阳、三原、长武、西安市杨凌区聘为署期教师培训讲师,主讲的“班主任工作艺术”“解读新课标走进新课程”“高效课堂实践与反思”等讲座教育教学理念新颖,观点鲜明,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搡作性。

工作之余酷爱写作,作品多写家乡风物,多抒乡思乡情,多赞乡土乡音,其散文《袁家印象》《老家的六娘》《文字确是一粒茶》《梨乡小河村》《写生基地任池村》《烟霞洞探幽》《顶天寺寻踪》等,先后在《教师报》《工人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咸阳3报》《秦都》《渭水》等报刊发表。迄今为止已发表教育教学类学术研究文章及散文共计五十余篇。

到处逢人说乡思

———读王静的散文范 超

美不美,乡中水,这水中最美者,当属醴泉;亲不亲,故乡人,这人中最亲之一,是王静。王静小我三四年华,村子相距十里春风,在老家,原是要连畔种地的。我在她们镇子上读过高一,当年穿街所见的女娃中,定然就有她吧?!而后我若不匆忙进城,隔三差五逢集,总会常常碰面,再者,如果生活按着从前的轨迹行进,她也许会嫁到我的村子里,成为我某一个弟妹,先后们挤挨在一起,相互帮衬着,过泼烦日子。

这不是没有可能。我常常想,我,王静,还有那么多涣散四处的游子,原本都是那块土地上完整的一树一枝,永结同样美丽的、红脸蛋般的苹果,但是生活的大剪刀却要按照自己的安排,对每个人的运途进行剪裁。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的客观现实。生生离开了原生,一点点远别了原点,也就有了原创,有了原伤,疲惫之身彷徨世外,敏感之心纠结尘中,总有一天,那份乡愁乡思堆砌到极致,会如醴泉,原浆原汤原汁原味的汩汩奔涌而出!

王静是二○一四年年初,慕名而入我微信朋友圈的。同饮一渠水的两个乡党,N年之后却如陌生人一样于网络相遇,这中间那双传统与现代翻云覆雨的推手,隐藏着多么大的变幻与玄妙啊,谁人又能说得清?她向往着文学,嘤嘤其鸣,便寻友声,路一旦修通就经常传了自己的文字来让我看。春天里我获得省五四青年奖章后,随团省委“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团回乡报告,秋天里我的新书《故乡空远》出版,回乡首发,两次活动她都在场,静静地聆听笔记,又四处找来我之前的著作求题赠签名,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脑海不由就浮现出杨敬之那几句诗来:“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项斯在这里,恰可作为乡思解。我常见别县作者有专述本域风情的文集出版,就建议她若有条件也当反观自照,将故乡之美写出来传出去,这也当是身在故里为文之人的自觉担承,她向我诉说逐梦之旅中的苦衷,我知道和理解她的诸多难处,唯一能做的便是时时予她鼓励,鼓励她扪心自问:真爱不爱,真想不想,真能不能。这些都是只能自己理性解决的最大内因,由因生果,纲举目张,道器合一,能量正大风雨难侵,一时热情无法长久,所有事业成功者莫不如此吃尽苦中苦,谁也帮不上忙啊!她是极聪慧极勤谨的人,本业传道授业解惑,要学生听话自己先听得进,于是,从教之余,缜密了思考,安排了主题之后,开始了一个个山地、一个个村落、一个个遗址的跑,紧抓了节点,梳理了素材,统一了文风,纯粹了情感。每写好一篇,就兴冲冲地告知我,我担忧着她的半途而废,我打气着她的坚持不懈,忙就要忙团团转,卖货就卖一堆堆!又抽暇不断叮咛着她,躁竞不堪时要娴静下来,过于纷缤顺利时则又须主次有别朴质真淳,开始做加法,最后了再做减法,以期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如此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整整一年下来,她收成了这样厚厚的一仓好麦子,依靠了自己,相信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实现了自己,成就了自己;认知了故乡,发现了故乡,书写了故乡,播美了故乡,延誉了故乡……我听到喜讯后,欣然不已,是比她还要高兴的。我看着她发来的目录和篇章,真是满心欢喜,两眼放光,周身发热啊!那故地的山水物产,那故人的神气口音,那故园四时风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那泉水清澈的爱、摇曳的情,从容惬意,欢快跃腾,无不在我的世界里击出浓烈的回声……乐游原上望昭陵,谁不说俺家乡好啊!感谢王静,她并不是以站在一边“体验生活”的身份来写,而是写她眼中的心中的生斯长斯的土地,她从未离开,她一直在场。她像村子里那个巧手的少妇,洗手做饭时让烟和火都散发着活力;她也像那个果园中精心作务的小主,让每一个苹果都富含着香气四溢的汁液。她更是一个好的写作者,有能力让日常平庸的生活闪闪发光,沧浪作响!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记得我老家的院子里,曾植有硕壮的梧桐树,吉兆着气象的殷实和福瑞的绵长,其意亦在引得凤凰来啊!古语云: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看,桑梓蕞尔小县所用的这个“醴”字多么美好,中有五谷有酒肉有书曲,正是物质精神双丰收啊!醴泉本为凤凰而涌,而今,那雍雍喈喈的凤,又在何方呢?

嵕山待有才女出,管领风骚鸣高冈!我相信王静会写得更好,我也希望王静能飞得更远!

兹为序!二○一四年十二月六日午后手写于古长安乐游原上曲江池畔

范超,陕西礼泉人,著名作家。作品相继获陕西新好散文联展奖、全国孙犁散文奖、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鲁藜诗歌奖、陕西柳青文学奖、《十月》散文奖、徐霞客游记文学奖等30多项大奖。作品先后入选《年度中国最佳散文选》、《感动100位著名作家的美文精品》、《中学语文课外读本》等100余种选本。第一章 花开果熟 四季悦香花满礼泉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细吟唐诗宋词,一句句道尽了中国人不同情境下的心情。“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冬去春来,自是桃杏最讨喜,最是花朵能怡情。

北方漫长的冬天刚过,街边的柳梢儿刚刚泛了绿,打了苞儿,一场春雨过后,故乡的花就醒了,追着太阳次第开放。不多日桃红杏白李花浓,从平原到山区,莽莽密密,热热闹闹挤上了枝头,开上了坡坡岗岗,俏遍了山山洼洼,让陈酿了一整个冬天的热情尽情绽放。这花海连到了天边,九嵕山下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花的盛会。春天发来请帖,谁还能忍住被隔窗的朔风禁锢了一个冬天的脚步?出得门去,这沃野、山林、村乡已戴上了鲜花的冠冕,着了花的裙衫,这山山水水繁花似锦,游人如织。

桃花开时最是娇艳热烈,也最讨游人喜欢,昨天还是那么一枝两枝斜在路边桥头,隔夜之后再去看,乡村的公路旁已经开成一片了,那颜色也极为美艳,一片花瓣也会呈现出浓妆淡抹之姿,贴近花蕊的地方红得深一些,是浓郁的桃红色儿,越是到了花瓣的边缘越是施了香粉似的像极了姑娘的俏脸,粉嘟嘟的。花蕊却是红透了的,镶着金,裹着蜜,金是那花蕊别样的色彩,蜜是那花蕊引飞惹蝶嗡嗡嘤嘤、翩翩跹跹的自然甜香,这花丛里一时间热闹非凡。正所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土地盛开了遍野的活力,自是有客远道而来。

史德镇有万亩御桃园,花开时节游人纷至沓来。吟诗、作画、摄影,才情不亚于那“桃花庵下桃花仙”;拍照、嫣笑、回眸,花影下“人面桃花相映红”;呼朋、唤友、畅行、结少年游,相逢为君饮,花下举觥筹。若逢“桃花节”更是名家云集,诗书画尽显桃花娇媚,歌舞曲皆赞春光正浓。农家把小吃摊摆在了村道边喜迎远客,把八仙桌搬进了桃花园盛宴宾朋,杀鸡烹羊,炊烟袅袅出,落英簌簌下。花影,人影,交影生辉;花香,酒香,越酿越香。

和桃花一起来赶趟儿的还有那粉的杏花,浓的李花,白的梨花。杏花粉成了一嘟嘟,梨花笑出了一树雪,李花朵儿偏小,却密密实实地挤成了一团浓情蜜意。村道旁,公路边,只要踏入这方热土,遍野的花就或连成一片,或错落变幻,像拉开的神奇的鲜花银幕呈现在你眼前。这边红得艳,那边白得绚,这一片李花藏在绿叶里,那一处杏花立在嫩枝头,阳坡上的苹果花已经绽开了几朵,山沟下面背阴处的杏花依然不肯退场。

看罢了史德的桃花,还有山底的杏花牵引着目光,等到这桃杏都将落红付了春泥,苹果花就开得正旺,礼泉的花季就更加壮阔,这时叶已绿,花正繁,花朵绿叶相互映衬,浓淡相宜。疏花的农人扬起一阵阵花雨,从花丛中的戏匣子里抛出一段秦腔,你若听见一定也会跟着哼几声,这花满之时亦是收获在望,怎能不欢欢喜喜?

冬天将酝酿了一季的热情绽放在这美丽的土地上,精心织了一袭花的衣裳,为你披上春光和风光,备好上等好酒,做好地道乡味,敞开家门迎春风,鼓乐吹笙宴宾朋。

春到礼泉,花满礼泉。

莫负东风万点红,走,咱打开家门迎春风,踏青、赏花去!礼泉苹果

我小时候家乡种麦子,麦熟时节田野里一望无际麦浪翻金,大人小孩挥汗如雨地忙,收割、打场、晾晒每一个环节的诸多步骤,父辈们一丝不苟;掀车子、扎捆子、张口袋、拾麦穗,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晒得脸颊黑红跟着帮忙。家家户户都这样,祖祖辈辈都这样,谁也没去想这土地除了麦子、玉米或是套种点儿豆子之外还能种啥。

等我上了初中,三年中,走过的乡间小路两旁渐渐变了景致,开始是一行一行小树,树行间隙里还套种着麦子或玉米、黄豆,渐渐地可以看见稀稀疏疏的果树开花结果。

堆麦垛子的记忆恍惚还在昨天,一夜春风吹醒了大地,礼泉的平原山乡花开次第,果熟遍野,一望无际的果园连到了天边。1985年,礼泉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苹果基地县”;1995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2000年被国家列为“陕西苹果原产地保护区域”。2005年十万亩苹果绿色基地建设通过农业部绿色标志认证,被评为“陕西省果业强县”。

家乡礼泉成了有名的“苹果之乡”,这片在儿时的记忆里生长着望不到边麦子、玉米的土地竟是如此这般冷暖适中、四季降雨适中,得天独厚,物产丰饶。

秦冠、富士、短枝富士、花冠、嘎啦、美巴……像父老不断充裕的收入一样品种不断增多,品质不断改良。“秦冠”苹果,色泽艳,脆甜,耐储存,老家的园子里曾有一大片;“富士”水分多,香味浓,结果子也多;“花冠”、“嘎啦”、“美巴”早熟可补市场空缺,春节前后苹果畅销,建果库以储之。这本“苹果经”我的父老乡亲念得恁熟。

记忆里,勤劳淳朴的父老乡亲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天收了麦子抢种秋粮,秋收之后趁着几场细雨到来前迅速撒种,一个漫长的冬天围着热炕头养好圈里的几头猪或牛,春天麦苗在田里拔节,牛羊在圈里成长,一切都在期盼中。一年两料收成,一家人的口粮,几头牛羊,换回媳妇女子的花衣裳。

如今果农们开着自家的农用车载了自家的果子进了县城的早市晚市,商洽、过称、算账颇显几分成熟商人风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至少有三万多名果农除了经营自己的果园外,还当起了收购、外销的果商,礼泉的青年娃娃因卖苹果把上海都逛完了。走兰州,到西宁、银川,下广州,去昆明、武汉,“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成了历史,这块旱涝保收的沃土开发出了最大的价值,给予了生息在这里的人们广阔的商机。

这变化仿佛一夜春雨万树花开。

传承了千年的耕作模式变了,春来疏花疏果,夏至锄草喷药,秋来收获硕果,冬至施肥修剪,一年四季耕耘着花与果,日子也弥漫着花香果香。待成熟的果子离了枝,进了果库或是运回了家,客商往来,果大果小,果面色泽,品种品质,论果估价这又是一本生意经。有做代办者,替客商订果、议价、包装、运输,一应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往来联络,合作共赢。

从平原到山区的景致变了。家家有果园,四季景长新,农家盖起了小楼,接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太阳能。夜幕降临,村边广场上华灯映照,乐声四起,乡下的媳妇女子跳起了广场舞,沉浸在这乐声里美衣靓衫生动了起来,起舞唱歌人也活泛了起来。生活热闹起来,多彩起来:有好摄影者,农闲时节踏遍山水,拍摄美好,成为一时美谈;有好文字者,忙罢田里,挑灯夜读,撰文著书,又是一桩美事。

如今,礼泉苹果早已走出家门成为名传天下的佳果,果业发展带动一方经济,这寓意着平安吉祥的水果造福一方乡民,成为农家田里的聚宝盆。

又是金秋时节,礼泉的苹果在枝头笑红了脸,那爽脆甘甜的味道浸得秋风也香甜,那满树的鲜红晶亮映得摘果姑娘更鲜妍。

果农欣喜,作诗赞曰:

家有二亩田,

务成苹果园。

春来花堆锦,

秋到树摇钱。史德御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自《诗经》起,中国文人便和桃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桃花可入诗,可入画,可入酒,可入心。有人说桃花艳俗,不敌牡丹富贵,不敌梅兰清雅,我却从“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中读到了她的深情,从“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等诸多句子中读到了她的平和亲民。

桃花笑迎东风是春天里最美的一道风景。

史德镇有万亩桃园,桃花开时连成一片花海,染红了半边天;鲜桃熟时商贾云集,御桃远销各地,甜醉了大江南北。

三月、四月踏青赏花,沿312国道进礼泉县城,再从兴礼路踏花向南,沿途看尽桃李芬芳梨花俏,十公里左右即到史德镇,桥头西行,沿途其他花朵渐消,唯有桃花开得正浓、正艳、正旺,在此连成一片。桃花大道旁竖立了许多与桃花相关的木刻诗牌,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桃树相对矮小,即便是老树,也高不过人头尺许,为确保采光通风,修剪得枝条浓淡恰宜。穿行其间,回眸一笑,俏脸就在花枝中,衣衫就在花影中,暖风熏得游人醉,花色照得两颊绯。丽人如织,穿梭于流水潺潺的桃林田间,色彩斑斓,镶嵌成风景中的风景,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最是摄影好去处。

往年常见有女子着了古装,白的衣,红的、绿的裙,如瀑的长发,行走在花间,透过花枝看去,恍然若仙女下凡,一排单反“咔嚓”,美人成了画中的仙子,桃园成了仙境中的画卷。

又见骑行者穿过田间地垄,相跟着飞驰而去,深呼吸着桃园的芬芳,留下几声朗笑,惊得桃花直睁了俏眼,越发开得旺。“桃林里笑脸美如画,桃林里小屋更温馨。”屋前有小桌小凳,村姑沏茶待客,是否惹了你误以为自己是借水的书生?沉浸在对诗、书、花的斟酌之中,转眼间花就谢了,果子就上了枝头。

各色品种的鲜桃从公历六月初上市,持续到九月底,这4个月,客商云集,车水马龙,优质鲜桃通过航空专线运往杭州、广州、福州等发达城市,传出“上午榆村摘桃,下午香港尝鲜”的佳话。

史德御桃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唐代。相传,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躲避战祸,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仓皇出逃,逃到底兆驿(今兴平店张镇)西边的榆村时,人困马乏,有村民献上新鲜蜜桃,玄宗吃后连连叫好,称“此乃天下极品,桃中之王”。安史之乱平息之后,每年榆村蜜桃成熟时,唐玄宗都命人采摘最好的桃子进献。从此以后,榆村蜜桃就成了“贡品”,“御桃”的身份也就由此确定下来。

2014年“御桃”从众多参选水果中脱颖而出,亮相中国首套水果邮票。国家邮政局特批《水果》邮票中的“桃”在礼泉首发,并将中国第一套水果邮票的首发地也确定在礼泉,有力地认证了礼泉着力打造“中国御桃之乡”这个品牌理念。

御桃之名,誉满天下!

鲜桃上市了,慕名的游客来到园里,八方的客商云集田间地头,摘一棵树顶上饱饮了阳光的熟透了的鲜红桃子,一口下肚,满嘴的汁水清凉甜蜜,带着太阳的香气滋润着喉咙和肚腹。

主人急问:“咋相?”①

客直呼:“美得很!美得很!嫽咂咧!”

桃园里笑声又起,东风中桃香渐浓。

① 注音为liáozalie,陕西方言“好极了”的意思。山底御杏“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礼泉也有一处杏花村,名曰“山底村”。几千年来,从九嵕山的山沟里流淌出的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纯朴的乡民。一片清泉出云根,流出桃杏片片新。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九嵕山下的这片福地千树万树杏花开,山水成趣花成海,一派自然丽景、田园风光。

山底村地理位置优越。九嵕之阳,远山在望,风景优美;旅游路旁,道路畅通,往来方便。喝足了泉水,晒足了太阳的杏子口感独特,与众不同,山底人单看外形和色泽就能辨别出是不是本地的杏儿,吃惯了山底美杏的人也只需咬一口就能辨真伪,一是水分多,二是甜味浓,带着一种特殊的香气。

相传山底的杏是专门进贡给皇帝的御果,被称为“御杏”,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御杏,坊间流传着一个古老而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传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在九嵕山陵区打猎,途经离陵山不远的山底村时,那满枝头金灿灿、水灵灵的大黄杏吸引了他,当地老百姓连忙摘下熟透了的梅杏给李世民品尝,他食后赞不绝口。当得知因为这儿有从陵山流出的泉水灌溉、滋润杏林,梅杏才独具美味时,李世民随即称赞:“四时陵园山自润,千果梅杏水长流。”从此,山底梅杏就成为御用的贡果,后来老百姓就将其称为“唐王御杏”。

杏子妖娆,花果皆可赏、可品、可入诗。春赏杏花夏摘杏,冬日踏雪再留影,若得好心情,这杏花源四季都是好风景。

四月份,出县城,十里春风,一路花海。山底村就在路边,木门柱,木回廊,卵石小路弯曲着向杏林深处而去,挤成堆的杏花铺展着向天边盛开,叶尚未绿花已抢了先在枝上荡着秋千,大地还未绿透就先粉透了、香透了,踏着第一缕东风而来的杏花,给被严冬压抑了许久的心灵带来释放的色彩和活力。

追逐花期而至的游人,停了车在路畔,一头扎进这杏林。泉水汩汩,缓缓而流,小桥款款,顺势而出,草亭翩翩立于花树之间,粉蝶欣欣舞于香风之中。流连于园中连椅之上,背靠着恋人拍照,沐浴着香风呼吸,蓦然不知今夕何夕,化了杏仙也在那枝头挤一挤,炫一炫,也做红杏,枝头闹春,不负这大好春光,美好年华。

若是时日不济,遇着落红满地,亦无需感叹春来无多日,沐浴着洋洋洒洒的杏花雨,诗意盎然尚在回味,不几日,杏园就把熟透的御杏捧上了枝头。

盛夏六月,叶碧似玉,杏黄赛金,果繁叶茂,笑响满枝,园中清凉,果香四溢,人在其中乘凉、摘杏,心旷神怡。

路边上停满了慕名而来的车辆,索一小篮,可自行采摘,欲挑色黄个儿大的,却见满枝的果子都是大个儿,鲜色儿。随手摘一个掰开,一汪水,甜似蜜,绵软美味,沁凉的汁水像加了泉水的蜜,令人叫绝。

饱尝御杏,饱览美景,出杏园,顺公路向北远眺,“帝乡三百里,杏在碧云间”,一路杏飘香,一路山风鲜,山上东坪村又是杏香园。

再向东南而去“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中有美人……”

关中风情袁家村,又是一番好去处!肖山石榴

顺着蜿蜒的山道,出礼泉县城一路向北,肖山村就在道旁,平处是人家的院落,院落外沟沟坎坎上漫山遍野都是石榴树。肖山石榴远近闻名,人称“御石榴”,据说当年曾是进贡给皇帝的圣果。

五月份随文友同去时石榴花开得正盛。远远就看到了绿叶丛中惊人的红,恰如东坡先生所言,“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浓绿万枝红一点”,刺激着你的视觉,不像街头的红叶李花或是时兴的樱花那么繁茂,一簇一簇开得那么热闹。她们一朵一朵,或是稳坐分枝处或是在枝梢荡着秋千,相互之间不会挤挤攘攘地抱成一团,即便是有耐不住寂寞的想找个伴儿,精细的山民也会掐去一朵,为的是花落之后结出一个长得更大个儿些的果子。叶子绿得起劲儿,密密实实地捧出一山浓绿,覆盖了这旱腰带地区苍劲的黄,这些被叶子簇拥着的花就得了这片绿的灵性,红与绿和谐相生,一朵朵火辣辣的,明媚鲜妍。

游人中有着了裙的女子,婀娜的身姿,飘逸的裙角,惹一阵快门飞闪。花在叶中,人在画中,叶绿似翠,花红赛火,景似画一般,人是画中仙。绿叶沙沙,红花摇曳,香风微拂,散落的人家鸡犬相闻,穿林的凉风清新可人,低了声儿,恍然若置身世外。

再去时正是十月深秋,山道两旁满目的绿与黄交织,常青的树木依然透着绿意,虽无“山山黄叶飞”的景致,秋的萧瑟却也入目入心。

土梁子上看到石榴红了,那熟透了的果子已咧了嘴,鼓着劲儿憋红了脸,也掩饰不住一肚子的喜庆。迫不及待地靠近,摘果,剥皮,那饱满润泽,如玉粒儿般透明的籽儿经了游人的手,进了焦渴的胃,唇齿至喉咙到肚腹便浸润着说不出是甜丝丝的酸还是酸溜溜的甜来,顺着你的味觉偏好让好酸的你在甜里觅一丝酸,或是好甜的你享受甜味儿的同时品出了一丝丝带酸的个性,五脏六腑瞬时妥妥帖帖地安逸起来。咂吧着,还是甜味盖过了酸,这甜不同于别的水果,甜得有个性,像着了妖冶裙的美女,入俗却不从众。“若榴者,天下之奇树,五洲之名果,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酲止醉。”华实并丽,此果不凡。

据传肖山石榴深得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喜爱,曾为宫廷御果,故又名“御石榴”。遥想当年,石榴熟了,宫人华衣丽衫,香车宝马迤逦而来,这里的沟沟岔岔又是怎样一番红裙飞舞、鼓乐喧天的大唐盛景啊!

深秋时节红也衰翠也减,大自然却在这里渲染出另一番热闹景象,沟沟畔畔石榴熟透,山山洼洼惹人眷恋。

摘罢石榴,上了沟,进了村,农家乐的招牌掩在绿树丛中,下一坡,现一场院,西面临沟,远山就在眼前,石榴园就在脚底,东面一溜儿窑洞,一字排开。进得里面,暖意拂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美曰“窑洞宾馆”。

这窑里冬暖夏凉,这农家热情好客,少顷,菜已上桌,酒已斟满。

崖上响起歌声:

对面面(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我那勾命的(那)二妹妹……

主家上菜,憨笑,直呼:“拙婆娘会跳舞了,没想到,没想到……”

透过树影再看时,外面的广场上已是红扇飘飘、舞姿翩翩了。葡萄熟了

传说女娲造人时,怕人类寂寞,蘸黄泥甩出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与人类为伴,从此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自然造物神奇,春夏交替,四季轮回,斗转星移,风物变换,各有各的风韵,各有各的美丽。若要那广袤的土地四季花常开、果常熟定是要知物候变化、生物属性,统筹规划、辛勤耕耘,费一番心思才好。“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御果,花海礼泉”,“年年有亮点、季季有特点、月月有看点”,如此描述我的家乡礼泉,一点儿都不为过。从第一朵桃杏盛开到最后一朵榴花燃尽,时月都浸在花香里,从第一颗早熟的毛桃上市到最后一颗雪桃离枝,四季都醉在果香中。桃、杏、李子、梨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红火。

葡萄花不惊人,牵藤绕翠,套了严实的纸袋隔农药污染,覆了密密的网防飞鸟来啄,无声无息地酝酿着甜蜜,九月一到,一声不吭地、紫莹莹、亮晶晶地上了街边的水果店,让人惊喜,惹人垂涎。

昭陵、建陵两镇都有红提葡萄基地,就在旅游专线公路两侧,昔日皇陵今日景区,到了金秋时节就成了一个热情、丰硕的大果园。葡萄藤矮,叶子却浓,长得密实,那藏在浓叶之中的果实就像极了养在深闺里的名媛佳丽,一朝秋风起,叶子褪了抢眼的浓绿,隔了路就可见那果实在叶隙里回眸一笑百媚生,惹得游人不由停了脚步,循着果香而去。

公路边果园的主人撑起大伞,摆张小桌,堆几篮鲜果,竖一个招牌,写上“葡萄采摘园”。远到的客人瞅见这招牌,像受了热情的邀约似的,停车直奔田里去,弯下腰钻进田垄,这边一串沉甸甸的坠弯了藤,那边一串亮晶晶的探出了头,再看那一串,密匝匝的饱满籽粒在长可过尺的果梗上抢夺着地盘,已经挤得透不过气来了。连忙动手剪下,摘一颗送进嘴里,饱含着甘露似的鲜汁直甜到心里头去,那被挤扁了的旁边的一颗吐了口气,憋得紫透了的脸上洇着层淡淡的水雾,新鲜活泼。北部山区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近水佳果也先得了风水滋养,颗粒饱满,味道鲜甜。

果园千里一碧,一家挨着一家,一口气连到了高天之下。天尽头是山,静如水墨丹青,风过可闻,鸟过留音,远离了喧嚣,身与心都在这高天下、果园里、叶丛中安逸从容起来,沉声静气,絮絮谈,缓缓行,山野之美,采摘之趣,无扰之乐,一时间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出了果园,再往别处去,这季节,石榴、柿子、大枣还有闪亮登场的果乡主角———苹果早已拉开了几十万亩的华丽丽的丰硕画面。一村一品一特色,一山一水一风光,百果儿飘香,香透了云端,香透了山,香透了水,香透了太阳流着金,香透了秋风裹着蜜。

呼朋唤友,携妻带子,陪伴父母,乘金风欣欣而来,踏果香陶陶归去,马蹄皆醉!柿子红了

柿子红了,叶子也就跟着变红了,很美的色彩,很甜的味道。我很少去尝,这个季节是家乡果熟之时,水果多了,柿子相比之下并不是心头之好。

在果乡,柿子也不会占据主要地位,连片的红苹果笑得酣,酥梨脆得甜,葡萄紫得闪,就连村边空园子里的枣林也一片片挂着鲜。柿子却多半在沟畔、崖边长成粗壮的几棵,粗糙着树皮,延伸着枝干,让人想起贾平凹先生的《古炉》里,爬上屋顶偷吃柿子的狗尿苔,旧时这柿子逢着饥荒能救命,现在它却成为点缀金秋的一道美丽风景。

礼相公路一路向上,地势渐高,时有土崖,那崖边坡上就一株株地矗立起苍劲的身影,说它们高大魁梧,似乎又并不确切,用我家乡的话来说,“敦实”仿佛更为恰当。扎根黄土,头顶蓝天,一树树红果子在蓝天的背景下越发明媚鲜妍,枝条弯曲像龙的爪,坚韧有力,沧桑中露出坚毅,冷峻中透着活力,在北边高天下的白马山上描绣红艳的色彩,在红瓦白墙的屋舍边朦胧出耐读的诗意,在飞快闪过的田畔子上站成一道冷峻独特的风景。

走近时,那色彩引发了强烈的视觉惊叹,枝干色浓近黑,叶片或绿得瓷实,或红得热烈,或黄得灿烂,一树之上色彩斑斓,不多时日,经了霜后,又染成一树火热的红,再过不多久,叶子落尽,若是柿子仍未采摘,枝干坚硬,柿子甜美,那树就把力与美、刚与柔诠释得淋漓尽致。

树身就峭在崖边,风风雨雨,干旱煎熬,到了它们这里平静得就像那枝头的果子,悠悠然地自个儿开了花,落了花,结了果,就连结多了果子也自个儿解决,不用疏花,不用疏果,自觉地掉落一地小柿子,告诉大地过多的热情都是浪费。

那从崖壁上伸出来的蟠曲的树根,结实坚韧得又打个弯再钻回土崖里去,锲而不舍地铆着劲儿扎进土层深处去,平静地站成蓝天下的一幅画,坚韧地站出了一树丰硕。

这植物竟然这样精通生存的法则。这哪里是树啊?这是土塬上的硬汉哪!

那枝头的柿子却是温软甜美异常,采下后放置十天半月,皮就变得薄如纸,果肉就汪成了一团蜜糖汁。甜美和柔软是坚韧不屈的产物,上善若水,至柔至刚,这柿子树何曾不是这样?

有村民摘了柿子摆在路边售卖,走上前去却发现这果子里也有一番学问:软硬两种,色浓偏红的软柿子称“水柿子”,个头大色偏黄一些的软柿子称“火柿子”。硬柿子也有不同种类,温水中浸泡去涩味的,摘下来直接就可以吃的,都是又脆又甜。

硬果削皮之后晾晒,制成柿子饼,饼霜如雪,软绵可口,别有风味,又是一款畅销特产。

依托北部“旱腰带”地区杂果自然优势资源,“调优、调杂、调精品”,果业大县礼泉,相继建起了御石榴、御杏、柿子、核桃、李子、冬杏、花椒等七个万亩杂果经济林,使广大群众享受到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好处,从调整优化果业结构、发展杂果上尝到了持续增收的甜头,带给这片土地四季常新的景致和蓬勃的生命力。

返回时经烟昭路,一路惠风和畅,苹果遍野,石榴成林,过几处村庄时又见到一树树柿子红红火火地满了枝头,掩映着人家的红墙蓝瓦。这树长得壮,这果飘着香,抓一把风,也是香的,张开双手,晒在太阳下的也是温暖幸福。

乡民沉醉,游人沉醉,山水沉醉,大地沉醉!第二章 农家酒醇 村乡风暖关中印象袁家村

石磨、碾子、油坊、醋坊、织布机、老井、古街、茶楼、木门、瓦屋、泥墙、土炕……

当这些东西呈现在眼前时,那些掺杂了尘土的记忆又一次被唤醒,一个老物件诉说一个故事,一个老门店陈述一段历史,入目入心的是浓郁的关中风情,积淀久远的是深沉的关中文化。走进袁家村,当金色的阳光,从农家蓝瓦的屋顶射下一缕,透过树影暖在你身上时,这情景似乎是儿时行走在村子的小巷里一般;当五谷醉人的味道,飘出雕花的窗棂格儿,钻进你的嗅觉里时,这味道又仿佛来自哪部影片里的大宅门一般。一时间你竟不知道它到底是亲是疏、是近是远,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关中味道,不由得让人思绪万千。袁家印象

在文人墨客笔下或是影视作品镜头里的关中农村,若以一词概括,无非“粗犷”、“纯朴”,我在贾平凹老师的文字里啃到了黄土地贫穷的硬骨头,在张艺谋导演的影视作品里嗅到了关中旧事凄美的味道。

袁家村的关中印象是厚重的、纯朴的,也是流淌着诗意与富庶的。

老街宽平,绿树葱茏,高门宽宅,木门楼,雕花窗。街旁可见上百年的苍松翠柏,房前屋后时现婀娜的芭蕉、凤尾。青砖蓝瓦,挑檐画栋,门楣精致,门槛厚重,门前绿藤缠绕,有石刻的拴马桩,砖雕的壁画,俨然一富庶人家。进得门去,小楼别致,院落宽敞,摆设更具特色,老式的农具倚在青砖墙边,饱满的苞谷棒子骑上矮树杈,鲜红的辣椒串儿挂上花窗棂,赫然一精致民宅。

四方客围坐八仙桌,天涯人共聚农家乐。上桌皆乡野之色,时令的野菜,地道的小吃,家养的土鸡、自制的冻肉,客逐一问过竟无一重复酒家特色,主挨个儿对答,皆是五谷本色。

有阁楼高挑,鲜花四合,客至若置身画中。楼下主人烹羊为乐,火起处,香味四溢,香浓处,人影绰绰。

待饭至半饱,酒过三巡,农家自酿的女儿红红了笑脸,热了心肠,游兴尚浓,出小院,游老街,入目之景既熟悉又新鲜。几个可爱的小孩子拿了杯农家自制酸奶,咂摸着晃晃悠悠地坐上门前的秋千,言笑晏晏若清风扑面。高柳之下,那边秋千上亦有一妙龄女子,木制的摇椅缠着绿藤花影,美人在其中荡起一街风景、一阵快门声。

放眼望去,恍恍然若至柳郎中词里江南。

家家门前招牌古香古色,或饮食或住宿,特色明明朗朗;户户院内陈设美轮美奂,或小坐或久留,感觉清清爽爽。畅谈闲坐,留恋处,犹回故里,女墙粉白,瓦顶起伏,墙外传来街市人声,有婉婉转转几声秦腔,再细听时变了角儿,一时间曲调高亢雄浑,一时间木门瓦屋、阁楼乡风承千载古关中风情,解百年新农村愿景,洋洋洒洒一副关中水墨,浩浩荡荡一曲时代新歌!

夕阳西下,暮霭弥漫,农家篱院里的瓜果自由地伸展到路边,漫步的鸡、鸭、狗、猫自觉地回到窝边,伴着农家乐里飘出的袅袅炊烟,整个袁家村一如华国锋主席题的“袁家村”书法,透着一份平和、恬淡、宁静和空灵。

至夜,撩起农家的土布门帘儿,土炕舒坦,乡风清凉,客直可不须归矣!老街五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一溜粉白女墙掩在柳荫下,顶覆青瓦,中留门洞,过门洞,绿柳荫里轻盈盈一转身就是另一番天地:古香古韵、人来人往的一条老街,称“五味街”,乡邻亦称之为“美食一条街”。

游此街从东头村口起步最佳。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泛着古老暗雅的光,街边来自山上的清泉水静静长流,一步一景观,一步一店铺,一铺一特色,一铺一历史。“永泰和”的土布是手工织成的,做成了旧式衣衫,纯天然极具亲和力;“五福堂”的面粉是现场加工的,生机盎然的小麦就在你眼皮底下经过庞大的磨面机摇身一变成了白花花的细面;“百花源”的蜜就在这布店和面店的旁边,渗着花草的自然甜香;老式的油坊里庞大的压油杠子悄然陈列,飘出历史的温热气息,细嗅却是炒熟的菜子香。

一份辛苦一份甜,这老街呈现的不只是物,还有造物的过程,观之深感:一丝一缕、一餐一饮皆有耕者艰辛,来之不易。

再向前,几十步开外,酸味渐浓,一溜厚实大瓷缸一字排开,是早年乡下人家蓄水的那种,这是多少年未见的童年记忆啊?待快步走去,酸味占据了所有嗅觉之后,惊喜开始弥漫心头,醋糟!大麦!这是哪年哪月的纯朴到农人骨子里的制作方法啊!曾几何时,大宅大院大户里的长嫂要费多少力气、心思和智慧才能酿一缸这样上好的陈醋,当细细的一股酸香从瓦缸下的小竹筒里流出时,酿醋的嫂子满满的一脸成就,若是这醋久放不“白花”,这家大嫂贤惠、能行的名声定是会传遍整个村子的。“慢工出细活”啊,在时代飞快的脚步里这老街让粮食精华在慢工里得到了升华,让游人触摸到了“本、真”。

待走过一间间作坊,百年关中风情早已熏得游人心醉,各种地道特产一并收仓:几斤豆香浓郁的热腾腾的硬豆腐,两壶陈醋,一罐醪糟,一捆麻花,一包麻叶……

大包小包拎着,伴着街边潺潺流过的清泉水缓缓而行。逢节假日如潮的人流中时不时有靓衣女子明眸善睐,“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一时间恍若大宋朝元霄的街市。飘雨的天气里独自走过这悠长的雨巷,饱饱地品足了这旧关中的风情后,会不会逢着一个丁香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呢?

关中女子却是少有这般的幽幽怨怨,婆娘女子讲究的是麻利、火。风箱拉得呼啦啦的,擀面杖在案板上咣当当的,客人碗里的面条光溜溜、香喷喷的,吸引着你走过街心的茶楼寻着饭香而去,搅团、烙面、软摊、凉粉、麻糖……

关中美食在此集中开会了啊!

西边第一家的粉汤羊血总是不乏食客,排队等位亦是常事,黑板门敞开,一口大铁锅,浓汤泛着浓香,一溜碗碟,调味料唱着小调,一色鲜活生动的实在天然大料,活生生的一曲夫唱妇随,女主人麻利,男主人稳妥,逢客来热情一声招呼,各样食材入碗,在汤里冒个遍,铁勺勾起配料入碗,舀一勺滚汤,男主人接过弯了腰放在你面前的矮桌上,香味就直刺你的嗅觉真逼你的味觉啊!待日色渐偏,锅中鲜汤渐少,若还有食客等候,男主人会憨实一笑,道歉一声,告诉你这已是最后一碗。

那上桌的最后一碗依然是汤浓馍软,分量不减。吸溜一口,细如丝的红、亮晶晶的粉,滑软的口感之外,便是那渗透到每个毛孔里的麻辣,吃得额头冒汗,直呼———解馋!

这一路吃过去,甜的、酸的、辣的、咸的,算是尝尽了,关中各地美食的瘾也算是过足了。

相约坐于茶楼前,大铜壶、木风箱、土灶台、伴着音乐节奏摇头晃脑拉动风箱的老茶师又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了;待那茶入杯中,形秀、色浓、香醇即刻成了桌上一道风景;茶入唇齿,入肚腹,先苦后香的味道又成了一道人生的风景。

山好水好品茗三杯清烦恼,人?茶?出馆一笑乐逍遥啊!

五味街上真情真品出精纯,纯色纯香显本真,细想无非两个字———真、纯。

至此,五味街上五味俱品,红尘游中浮尘皆抛矣!酒吧街

行至老街最东头,出城门洞即是阔马路,绿果园。留连处盼望着转角遇见……遇见李易安似的女子,或是诗经里翩翩而来的青青子衿……

不远处的大宅院里投木报琼的少年还在痴痴吟哦“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就在那棵古树下吧?

高楼上哪家女子又吟一首《夏日即景》: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那“金笼鹦鹉”还在檐下,且去一品“御香”,柳风凉处花木成行,定神凝思,这一转角竟到了另一番天地,“山语居”旁为“惟德书屋”,进退之间又现“绒花阁”与“南非鹰谷酒庄”,读书、品茶、泡吧,一街之上,柳荫凉处诗情画意竞浓。“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是山庄门联,“骑上你的驴,恰上你的娃,驮上你的婆娘,领上你的乡党,尝一下”是“80后”招牌,“江湖传言:文章和姚迪是在这里认识的”是“IBar”广告……

风轻轻地吹拂着,古树老屋,高门阔宅,入内即可闹中取静,品茶读书。加湿器雾洒洒地湿润着,水汽氤氲,小街上椅新桌奇,各具特色,任选一款,坐定细赏,却原来是一架老织布机改造而成。

酒吧里一群年轻人相聚畅谈酣饮,隔窗见人影来回走动,却不见声响入耳,或是隔音设备好,或是各自一方天地,彼此不扰。

袁家人在钢筋水泥丛林里造了如此一片木色木香、古意盎然的去处,任你踩着青石板神游古今,顺着味觉走遍三秦。“早听天言,夕聆地声,沉甸甸的黄土,到处掩藏着沉厚的文明细节,不论是这里的民风还是建筑,都被古老而烂熟的传统文化熏陶得太久了,所有的一切都有如一坛保存了千年的老酒……”

这里是袁家村,藏在关中人记忆里的关中印象,打破了沉睡多年的关中旧梦,和着时代的新曲,填了阙新词,唱出秦风、秦韵、秦人、秦声,三秦皆醉,美!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白村访白村现代农业示范园

五月,一场新雨过后,天朗气清。有师友电话询问:“礼泉樱桃是否上市?哪家最好?”因忙于诸端事务,一时语涩。樱桃已上市?确是不知。记得阡礼路两旁裴寨乡附近的田里广植樱桃,往年常见有村民摘了鲜果路边售卖。白村的樱桃园规模甚大,却不知此时是否成熟,可否采摘。下班后,带了小儿,驱车一路向白村而去。

路开一带,绿合四野。路宽敞,绿更浓,绿荫里路就如同车劈开的一道翻滚的白浪,不时会把兜不住的绿抛进车窗,惹得小儿大呼“快看,樱桃树多绿呀!樱桃多红啊!”司机只能正襟危坐,眼观六路之时,打开车窗尽情呼吸。“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樱桃园主摆了张小桌,提了篮诱人鲜果,端坐村外道旁树下。一时间绿树、红果、村妇、游人,瞬间打开了一副光艳艳、活生生的乡土画卷!脚底接了地气,心肺装了清气。

过裴寨乡、西张堡镇,不多久,“陕西省白村现代农业园区欢迎您”的硕大招牌呈现在眼前,我可是仰慕已久,不请自来啊!

此时天已向晚,行人渐稀,下车步行,享受这万株果树夹道相迎、千亩果园布阵簇拥的非凡礼遇。只可惜“身无彩凤双飞翼”,若能凌空俯瞰,这园区定是一碧万顷,绿浪滚滚,波翻浪涌。

路边采摘园里,叶绿赛翠,土肥似酥,地整得平平的,一棵杂草也不生,树修剪得疏密有致、高大有型,雨后的泥土带着乡间特别的气息,是清凉的、带香的,泥土香,还混着青草的香、大地的香。呼吸芳香,舒畅胸中浊气,采摘熟透的鲜果,五脏六腑被农家天然的气息和果子沁凉的甜香安顿得妥妥帖帖,悠哉游哉!

忽一青春女子巧笑声飘来,环顾,不远处的一垄田里一靓衫女子正摘樱桃,男声欣欣女颜悦,树影间隐约可见粉面红衫,摆着姿势对着镜头作采摘状,方知是一对小情侣来此采摘拍照。“这樱桃可以吃吗?”“当然可以!”“我是说没洗呢!”“你看这空气净的,连个灰尘都没得,无公害的,放心吃,没事。”一旁的老农答话。“呀!真甜,脆很!”“得是的?我也吃一个。”男青年答话。

此时,这园区里,砀山酥梨“小豆丁”似的隐在枝叶间;秦冠苹果挤出篱笼把两颗天生丽质的小红果展现在游人面前;葡萄在架上,架就在路旁;早熟的樱桃在大棚里,大棚就透亮亮的在眼前。

人与自然无限亲密并肩而行。

再往前走,几处皆为樱桃园。地头有石,石上刻“樱桃好吃树难栽”“耕耘”“勤劳致富”等词句。有云生雨、有井汲水方可耕耘,关中厚土旱涝保收,加之政府扶持,政策优越,自可放心耕耘。“勤劳致富”却是古训,一生之计在于勤,人勤土生金啊!

陕西中、北部土质为黄壤,田地为上上等,这在《尚书·禹贡》中是有记载的。打小就闻惯了这里泥土醇厚,看惯了田野麦浪翻金,秋粮泛黄,五谷杂粮,应季而生。九十年代起家乡成了远近闻名的果乡,以苹果为主,四时景致大有不同,四季佳果海内飘香。

今天,走进白村,“现代化农业”更让人开了眼界,学了智慧,长了精神。思量间走到一处“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心中豁然开朗,“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党员带领,政策促进,“樱桃好吃树不难栽”了。

一招先,吃半天啊!

政府领导下的新农民以劈波斩浪的精神,打造了一片新社区,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天色已晚,小儿不耐,急唤归。出园,有石上书:时和年丰,五谷丰登。

出门楼,见左右两联。

上联:学三年培养一代职业农民

下联:干三年建成一流示范园区

广播里正在播放“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携儿驶离,欣欣然浩气满怀!访白村农耕文化体验园

晋陶渊明有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秋丝绕舍,采菊东篱,心远自偏,这份心境堪赞;庐在人境,山气日夕,飞鸟归林,可悠然见南山,这处佳境难觅。

闻白村可种田,曰“农耕文化体验园”,遂约几闺蜜欣欣然再去。一路绿树成行,果园连片,少顷即到。

进园区,一路向东,过采摘园,右手边一小门楼,红松为柱,绿竹作檐,匾书“半亩园”。青砖路两旁,有茅舍两行,各自独立,间隔成排,每间茅屋外皆有二分菜地,一字排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恍恍然如入世外桃源。

轻了声儿,慢了脚步,进了园子,近了小屋。青砖墙,蓝瓦顶,屋内一应设施俱全,屋顶覆着干茅草,檐下挂着红辣椒、大蒜头,屋前大椽撑起遮阳丝网,遂成一方小院,中置石桌一张石凳四五,顶上悬挂玉米棒数串,四周有丝瓜架或是葡萄藤,皆攀缘成绿墙,造出一方幽静空间。

屋外有地,已拾掇平整,打了梁子,分成小块,或种了韭菜,或种了菠菜,或栽了鲜花,皆透着虎虎的劲,茂腾腾地生长。早前去张家界,奇山碧水过目难忘自不必说,山脚下一处静地,两行丝爪架起一弯清凉小路,尽头一瓦屋,众人好奇,走近,隔窗而望,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床灶简朴,陈列有致,桌上有孩童小衣,针线笸篮,房前是菜园,屋后有小院,鸡狗同栏,各自相安,前行不远果见一对夫妇挑水而回,语声细细相媚好。惊得一众人皆以为牛郎织女再返人间。

城市里的牛郎织女多半日出上班,日落归家,餐桌上有急忙忙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菜,也有这一日里的困顿繁忙。蜗居的都市人来到这里,租一间农房种几分菜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体验田园生活,满足“农夫,山泉,有点田”的梦想。

这梦想不远,就在白村。

靠着梦想的门,倚着梦想的窗,拍一张照片,一众白领皆笑成眯了眼的村姑,身心舒畅。“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世外桃源里定有我的邻居吧?缓步串门。各家大门紧闭,只有园里的菜还留着主人的余温,有的刚种不久,有的扯藤花开,有的已长老结籽,若是那主人再来,必定一番惊喜,吟“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不穷。”这正是那家门楣上的对联啊!心里有一方桃花源,那一定有耕不尽的良田啊!

各家门楣上都有一联,却句句以农人的心态、农人的语言道出醒世之箴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处事待人诚为本,持家立业俭为先。”“盈门桃李笑春风,满屋诗书添丽景。”若加一横批,以“耕读传家”为妙。“笔底一诗可撼世,中庭半亏能容天。”若是给这家主人再赠一句,那定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金子总会发光!”“德馨自有林下蹊,行端何惧身外言。”再送这家主人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何计生前身后名?”

出半亩园,门楣一联,众皆凑前一赏,“客来还有酒,随事宿茅堂。野碓舂粳滑,山厨焙茗香。”

一众相从,曰:“走,去对面作坊街果腹,吃茶去!”

农家小吃上桌,四面蛙声渐起。

此地可安心,可一游!花果氧吧东坪村

九嵕山腰坐落着一个小山村,绿树环绕,小径通幽,宛如仙境,错落住着几十户人家,世代耕读、淳朴善良,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这片世外桃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吸引着远近游客纷至沓来。

饱览美丽的果乡风光,游览关中风情袁家村,感受山底御杏园的杏香,一路再向北,地势渐高,空气渐凉,翠色渐浓,九嵕山渐近,距唐太宗昭陵两公里处,瓦屋露顶,院落时现,隐于桃杏梅李之中,扎在清风暖阳堆里。

进村,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屋舍俨然,街道宽平,花红树翠。群山环绕,背景秀、雅、鲜;红墙蓝瓦,农家清、平、乐,景色浑然天成,堪比世外桃源。

门前果树成林:熟透的黄杏水灵灵地挂满枝头;毛手毛脚的桃子青涩涩地隐在枝叶中;柿子、苹果尚小,羞答答地躲在绿叶里;小小的石榴胆儿大,咧着嘴对着游人朗笑。

树下有石桌、石椅,有三两游人临桌而坐,几杯小酒,几碟家常,低眉细语,相谈甚欢。

门楣上挂着大红灯笼,门口盘踞着大碾子,树荫里荡漾着秋千,一派生机盎然的乡村风光,一副活生生的田园画卷。低头啄食的鸡鸭悠然自得,昂首蹲坐的家犬友好摆尾,过沟的凉风摇扇送爽,夹道的浓荫滴翠纳凉,一时间恍觉“秋丛绕舍似陶家”,只待我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走进一处农家院子,农具在院角排着队,玉米在墙头开着会,辣椒和大蒜在檐下吵起了嘴,一桩桩,一件件,都讲着故事,勾起游人的关中记忆,醇厚浓烈,回味悠长。

前厅三间瓦房,后院一排窑洞,院里几张方桌,布置敞亮,桌明几净,整洁温馨。

女主人拿出菜单,游人笑言:“初来乍到,不知道有什么特色,你来介绍。”①“搅团是刚打的,又软又筋,调一盘咋个相?”

① 陕西方言,怎么样的意思。“好!”“地软软是前两天坡上拾的,你看还在那儿晾着呢,又干净又好吃,凉拌一盘?”

循着指点看过去,敞亮的院子里墙根儿下扫得白白净净的地上一溜簸箕,晒着嫩生生的地软,还有带壳的红小豆,绿莹莹的野菜,白生生、胖嘟嘟的杏仁。“好!来一盘。”“韭菜是咱地里种的,没打过药,又嫩又香,鸡蛋是咱养的土鸡下的,韭菜炒鸡蛋能行不?”“行!”“还有杏仁拌木耳、农家自制冻肉、涮锅油饼、凉拌野菜、锅盔辣子各来一份。再炖只土鸡,慢慢炖着,我们不急着走。”主人自数家珍,客人听着新鲜,应得干脆,听得馋了,拿起菜谱,一口气报了个够。“好!”女主人一声脆应承,人已到厨下,系上围裙,净了手,忙活开去。

一伙人就把桌子抬到了大门口,沐浴着凉风,一杯酽茶下肚,工作烦忧,儿女琐事,随着穿林而来的风吹上林杪,留下全身心的舒畅。

不多时,菜已上桌,女主人掸一掸围裙,热情招呼:“看啥都合适着么?油是咱榨的菜籽油,醋是粮食酿的老陈醋,放心吃,啥不合适了言传。”

等到下了筷子,盘中餐成了腹中美味,自是品出不同来,新鲜食材的清香,农家味的纯厚地道,穿越味觉,带着身心舒舒服服地在这世外桃源里安顿下来。

餐罢,主人邀约去土窑一坐,借着这“没有噪音的天然空调”,悠闲地翻几页书,写几行字,笔翰如流。

这东坪村倚山傍沟,万亩林果宛若“天然氧吧”,御杏、御石榴、苹果、柿子等时令水果应季而生、香甜可口,御韭、土鸡、野兔、野菜等风味小吃美味独特,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时有民俗社火表演、果品采摘等参与性项目,踏进这“桃园”深处,更觉其魅力无穷。

离开时,一车人皆恋恋不舍。

遂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生基地任池村

用文字来描述景物之美,最高的赞誉莫过于“美得像一幅画”,所以就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说。如果用这样的句子形容任池村总觉得有不尽之意,任池村美,美得有声有色,活色生香。

出礼泉县城,向北十五公里,S形山道拐出一路鸟语果香,沿途春花秋月四时景致不同,花开时桃杏含羞,榴花欲燃,柿子花落下一瓣瓣鲜黄新亮,果熟时月更长,夏秋两季最是丰硕。

任池村就在这“花果山”的尽头。

热情迎接你的是带香的山风,这过沟而来的暖风带着金秋的果香,穿过农家院落时捎了些食物的美味,扑鼻而来。村人指路,在村头神庙背后有一条小路,走过去可近山观景。那庙是一间瓦屋,看不出丝毫仙气,庙旁的老槐树却像极了神话传说里牛郎织女拜过的那一棵,枝干蟠曲着撑起一树浓绿,显得头顶的天越发蓝得洗过似的。

蓝天是不变的背景,在这自然的怀抱里就连树叶儿都一尘不染,绿得浓艳。沟边,远山跳入眼帘,碧透了的,红透了的,黄透了的,这时节各种颜色都蘸足了浓彩似的饱满非常。大自然给了这山村一个丰盈的颜料匣子:春天里桃花、杏花、李花在山边的梯田上红一片、白一片、粉一片地交织着变,扎了朵花在山的裙子上,补了些鲜活的色彩给这大幅的水墨;到了夏天绿色成了主角,那绿浪就从山顶滚到了山脚,又从山脚翻个跟头摔进沟里;不多时日金黄色就波翻浪涌似地席卷而来,那些尖尖的小山绿了头黄了衣衫,黄得生动,黄得摇曳多姿,方方的一片,细细的一带,或打个卷儿绕出一圈弧线,公路在黄与绿中弯出了一条银色的丝带,光影下闪烁成活动的斑点;早秋有诱人的杏黄、苹果红,再往后衰草连天、雁阵当头,那些长满了草甸子的山坡风吹草动现羊群,那些连绵的山峦渲染出几分“长河落日圆”的韵味;隆冬到来之前村外的山野捧出了几分塞外边关的孤野之美,若逢千山暮雪,风雪夜归人,农家的小院里热火的炕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小酌一杯,隔窗听雪,等天转晴红妆素裹、江山妖娆又是一幅美画卷!

此时此刻,眼前的画卷是色彩饱满绚丽的,就连声音也充沛丰盈,隐在草丛里的蟋蟀叫得含蓄,藏在山沟里的野鸡唱得张扬,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唱家子”,都隐在那些不知名的处所里,隐隐地发了声,唱得轻,唱得亮,大自然安排得妥帖它们也唱得和谐。哪一对说着情话的俏山鸡公然晒起了恩爱,把风情的几声洒了满世界都是,像极了秦腔里的梆子,“哐哐才”一阵,主角闪亮登场。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主角自然不是这骚情的野物,山道转弯处,果田隐退,山峦骤现,无遮无拦地就在眼前,跑上前几步就是秋草铺满的山坡,一沟之隔如凤凰展翅的就是大唐名相魏徵陪伴太宗的陵山。静、秀、美、奇,声色亦饱满,静听那来自大唐的声音,鼓乐丝竹声里九嵕尽舞,墨绿的、翠绿的、泛黄的都在秋风里翻滚起伏,再看那高天,靛草染过似的蓝,那云飘着絮似的轻,那鸟勾了魂似的飞……坐在任池的山坡上,“相看两不厌,唯有九嵕山”。

饭香唤人归,在夹道的果香里沿路回村,人家的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桃花开时这饭香一定也是粉嘟嘟的吧?杏子黄时呢?那一定也是带着杏香的吧!

这个时节,桃花谢了春红,杏子别了枝头,只有苹果香得正好,石榴熟得正透,正被这甜香诱惑得不知所措,一村民打窑归来,拉土的车子拖在身后,完工的悠闲写在脸上,边走边脆生生地咬着红苹果,“你们也摘,随便吃,打老远来的,还不能吃个果子?”在老乡的极力“怂恿”下,顺手在道旁摘了一个红透了的,一口咬下去,脆甜的感觉瞬间在味觉记忆里夺得头筹,果然不凡。

一路相跟,絮絮而谈,老乡话语渐开,从修路说到打井,从规划谈到新村建成,从猪厂说到正在筹建的奶羊养殖基地。这个位于旱腰带九嵕山十四里长的山梁上,昔日“出门靠走,吃水靠挑,收成靠天,点灯靠油”的落后山村,先后打了深井,通了公路,建了新村,办起了现代化的养猪场,一跃发展成为咸阳市级扶贫开发先进村、礼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谈起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乡直夸村干部。

走上沟畔,平坦处新村豁然开朗,中有广场,东有舞台和社区活动中心,绿树红花点缀,健身器械齐备,屋舍俨然,窗明几净。有十几户农家乐敞开家门迎客,“勤与俭创业良图,忍而和齐家善策。”那朱红大门上的对联特别抢眼。

进门去,主人确实麻利快活,干净利索,少顷,饭菜上桌,色香味俱佳,正赞叹山村农妇有如此好手艺,那麻利妇人却接话道:“康书记组织我们统一培训的,开始我都不敢弄,怕没人来吃,我们书记说‘放心,人厚道啥事都能做成!’”

饭罢,老乡热情相邀:“杏子黄时,再来摘杏,免费采摘。”主妇一旁补充:“山上几处好景,东边昭陵就在沟那边,西边山上把建陵看得清清楚楚,可以照着画画。你要是对历史感兴趣,咱这地方底子深,满山上都是历史传说和故事。”男主人连忙帮媳妇更正:“什么‘照着画’!那叫写生。”我却觉得说成“照着画”更为恰当生动,这山山峁峁、沟沟壑壑本身就是一副四季长新的美画卷,无需渲染直可照着酣畅挥墨。

出村时,村口有村情简介,有三年规划,有村书记康长良和一班村干部围绕在县委孙书记周围的和影,景与人相映生辉。

山美、村美、人更美!

色浓、味浓、情更浓!

这一方好山水啊!这一副美画卷啊!这一群厚道的能行人啊!可圈可点,可描可绘,可敬,可赞。人间仙境杏香园

进九嵕山,金果飘香,唐风扑面,尝罢山底村的御杏,再去东坪村的花果氧吧坐一坐,农家饭菜的清香,土窑的清凉定是难忘。若是尚有闲暇,顺着山路往山上而去,散落的人家阡陌交通却各自独立,隐于桃杏丛中,有一处“杏香园”,最是美妙。

杏花开时,山路边上,一串红灯笼,一面古色旗子飘在香风里,远远望见“杏香园”,顿生“牧童遥指杏花村”之感。从石子岔道望过去,小路尽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粉妆玉砌,香雾缭绕,堆叠成云彩连到了天边。

这杏花源里有人家?

等驱车过去,不出三四百米,一木门楼矗立,四野满眼杏花,那花丛里露出一栋小楼,白墙,红顶,绿帘儿,恍若世外桃源。走近,主人尚未谋面,一群小狗小猫便摇着尾巴奔了过来,迟疑间正欲躲闪却见它们摇头晃脑一脸友好,想必是见惯了主人热情待客也学了一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