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历史课笔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20:20:23

点击下载

作者:王俊峰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剑桥历史课笔记

剑桥历史课笔记试读:

前言

QIAN YAN

一本历史书,能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这种说法绝未夸大其词。

作为散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的普通人,我们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平凡而琐碎的事情中度过的。但人生之中难免也有一些精彩的时刻,一些改变此后命运的转折。人类历史亦是如此。虽然具体到历史中的任何一天,是平凡无奇的,但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来看,也有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成就了我们今天的世界格局和生活方式。

人类漫长的昨日已随风消逝,并不表示它们毫无意义。它们曾是无数人的当下,亦是古人的未来,站在不同时间点看历史,能发现其兼顾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特性,拿来一段历史来详读细品,无论是对人生的理解还是眼界的开阔都极有意义。

剑桥古代史系列自从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通史中的翘楚。出版者是隶属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剑桥大学出版社,这家出版社成立于公元1514年,以出版世界性、权威性高端学术系列书闻名。剑桥古代史堪称剑桥出版社的代表性作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在完善、编辑中,其中大部分已经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大陆。

不过,这套书多达14卷19册,全部读下来实在太难了。而且涵盖了政治史、艺术史、考古史、医学史、天文学史、音乐史等等内容,为了既能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又不至于被“大部头”磨蚀掉阅读的乐趣,我们特别编写了《剑桥历史课笔记》。

本书以剑桥古代史系列为蓝本,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介绍西方文明,下卷介绍中国历史。剑桥古代史系列构架精美,资料庞大,作为一本精缩书,我们无法面面俱到地点数那些深刻的观点和精彩的论述,只能从中挑选一些普遍关注度高、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点来为您呈现。书中的观点于中国的主流历史观或稍有偏差,尤其是再讲述中国史的时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值得读者好好玩味。

当然,如果有条件、有时间,还是建议大家去读一读剑桥世界史原本,它最为完整、最为丰富。本书虽力求经典、精华,但限于时间和编者能力,也难免挂一漏万,如果有人因为读过这本薄薄的《剑桥历史课笔记》而决心去阅读剑桥世界史,那真是我们无上的荣幸。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读史的乐趣。相信读过以后,呈现你眼中的将是一个与以往全然不同的世界。上卷 世界史上重要的阶段光荣之花绽放在希腊雪莱秉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宣称“我们都是希腊人”,欧洲文人对希腊的憧憬仿若中国文人对宋代的流连。在古希腊,文化与文人得到前所未有的尊崇,理想主义的熏风在白色城邦的每个角落飘荡。伯利克里、欧里庇得斯、苏格拉底、柏拉图、色诺芬……如众神汇聚在宙斯的宫殿般汇聚于传奇的雅典城,这是后世难以企及的光荣,任何了解那个时代的人都会禁不住高呼“光荣属于希腊”。一个早已逝去的时代究竟遗留下了怎样的疯狂因子,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着迷?就让我们走近那光荣盛放的国度,试着去了解神与人共存的传奇城邦。预习课程希腊在何方

古国希腊几乎人人知晓,但是提到希腊的确切地理位置,绝大多数人却不甚清晰。古希腊主体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南部,与今天的希腊共和国国土面积类似。不过,这可绝不是古希腊的全部国土,在公元前8~6世纪,希腊属下的众多城市排缀在今土耳其西海岸之上,其殖民地甚至远到南意大利、西西里、北非等地。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主要讲述发生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古希腊历史文化。

希腊多山,这种地理特征对信息交流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观察希腊的地图能够看到,希腊地区多为纵横的山脉——这是东地中海地壳活动的结果。从古至今,希腊人想欣赏到广袤的平原景观都是一种奢侈,只有在希腊北部地区才能看到一些平原的风景。正是这种地貌造成了古希腊交通上的不便。

地理对希腊的影响不仅仅是在道路交通通讯上,更大的影响在气候方面。希腊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潮润。不过受那些纵横的山脉的影响,希腊不同地域的气候并不相同,总体来看,西部的雨量比东部更为丰沛。所以小麦、大麦、稻米乃至葡萄和橄榄,在西部比东部能得到更好的生长条件。时至今日,去探访古希腊的遗迹,也会看到西部的古代农耕痕迹更多、更密集,植物种类也更为丰富。

相对地,古代居住在东部的希腊人对农耕并不怎么热衷,那里的土地往往保有比较原始的状态,一些地方甚至让人有荒凉的感觉。在这方面,爱琴海东侧的基亚岛较有代表性。在基亚岛的山岭上能找到古代开拓的梯田,但是面积并不广阔。

当然,希腊的环境不是仅仅用雨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就能描述的。剑桥古希腊史的编者们在提到这一问题时,引用了恩斯特·库尔提乌斯所撰写的《希腊史》中的一段:希腊土地的特别优越之处在于它自然财富的特性……土壤和水、山岭和平原、干旱和潮湿、色雷斯的暴风雪和炎热的阳光,所有这一切的对立,所有自然生命的形式,都以极大的多样性结合在一起,唤醒并推动人的思想。但是,由于这所有的对立又融汇成一种更高程度的和谐。它激励自由的生活,即在享乐与劳作之间,在感觉与精神之间,在思想与情感之间的自由生活……

这真是贴切的描述,通过库尔提乌斯的叙述,我们不仅能对希腊的地域环境有较为直观的印象,还能发现从古至今的史学家都对希腊的地域条件对人文的影响有着浓郁的兴趣。不少学者都曾认为巴尔干半岛的地形、气候影响着希腊的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的发展,人们甚至认为温暖潮润的环境是希腊民主繁荣的自然条件——希腊人热衷社交、喜欢辩论被看做这种条件的影响之一。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库尔提乌斯等早期学者的观点被认为是一种“相当天真的环境决定论”,不过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他们一度对希腊史研究赋予的重要意义。

虽然环境对希腊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不过奇怪的是,希腊人本身似乎并不怎么关注自然景观。古希腊时期,几乎有80%的人口在从事农耕活动,但是翻阅那个时代留下的资料,却几乎见不到关于农村的记述。即使今天,在希腊景点小贩向人们兜售的明信片上也难见希腊“秀美惊人”的自然风景。

哺育希腊人、成为他们文明载体的土地,为什么会成为被遗忘的对象?一方面可以认为,这是希腊人对神明的崇拜造成的。美国画家托马斯·科尔曾以《阿卡狄亚之梦》为题创作了一幅希腊景色风景画,这幅画作里的自然风景美得让人心醉,但是人们的目光最终还是被引向画作深处的神殿——某种程度上讲,这反映了希腊人的对自然景观的态度。与现代游客不同,景色不是古希腊人关注的重点,他们更注重的是神灵之所在。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为文献的编著者的城市男性精英的高傲思想在作怪。希腊语中“住在乡下”与“土里土气”是同一个词。在那个时代掌握话语权的人相当于今天城市里的中产阶级或精英白领,是非常时髦的一群人,让他们放弃高雅的城市文明不顾转而专注乡土问题,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对他们的自尊心也是一种伤害吧。【希腊文化揽萃】古希腊:在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地区,由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及爱琴海诸多小岛构成。整体看来,古希腊的城市围绕着地中海排列,柏拉图在《裴多》一文中描绘说“就像围绕着池塘的蚂蚁或青蛙”。古希腊对西方文化具有特殊意义。这段持续长达六个多世纪(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文明为后世留下了哲学、文学、建筑、雕塑、戏剧等多方面的灿烂文化遗产,影响巨大,堪称西方文明之源泉。怎样认出古希腊人

在开始这一节的内容之前,需要声明一个问题:我们所讨论的话题是建立在“如果可以把一个古希腊人放置在现代人群中”这一假设平台之上的。这个假设虽然荒诞,对我们深入了解古希腊人的特征却不失为一个有趣的切入点——“如何在欧洲人里辨认出古希腊人”这个问题,就像“如何在淡水珍珠里辨认出海水珍珠”一样难,至少对看惯了黄皮肤、黑发黑眼的亚洲面孔的我们来讲是如此。当然对欧洲人来讲,这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想知道答案,最聪明的办法是找一位专家。作为一本历史类书籍,我们倾向于请历史学家来解决这个问题,也许他们找寻答案的角度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在匪夷所思的推理过程之后给出的答案往往有较高的准确度。

编写剑桥希腊史的历史学家们建议我们采取以下辨认方式:

首先,你可以通过文化特征来辨认一个古希腊人。通过阅读一些遗留下来的古希腊文本,我们能了解到那个时代特殊的文化氛围、独有的文化特征。古希腊人崇拜神,对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特别有兴趣。而那些神话传说绝大部分并非空穴来风,是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的。换言之,它们在不断传讲的过程中不停地被修饰加工,加入了讲述者的意愿。

神话传说折射的是真实的社会形态,古希腊人甚至通过神话来认知世界,这些神话被修饰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告诉古希腊人他们生活的环境“本应如此”。如果你能在人群中找到与那些神话的气质、精髓产生共鸣的人,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古希腊人。

如果你不想翻阅大部头的文献来找寻古希腊人与神话传说微妙的内在联系,可以选择相对轻松的方式:与你心目中的“疑似古希腊人”聊几句。古希腊人说希腊语这是毋庸置疑的,你的侦查范围可以大大缩小。可惜的是,这是一种相对聪明的方法,却不能得出绝对正确的答案。

民族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语系的人们往往拥有共同的祖先。史学界探讨民族起源问题时很重视这方面的举证,却不能就此得出确切结论,这主要是因为存在语言与种族的同一性问题。剑桥史学家们指出:“我们很难用任何标准——即使仅仅用一种语言的标准——把一个民族明确区别开来”。

语言无法成为判断民族的决定性因素,还有一个原因是需要大量考古学资料的支持。一种语言是否真的被一个民族使用,需要由大量的文本资料证实。文本资料哪里来?由考古学家们一铲一铲从古遗迹中发掘出来。如果没有足够的考古学资料,一切关于该语言与使用民族之间的证据都属推演,推演而来的结论显然不够严肃,不能支撑起一个严密的论断。

其实,以上两种方法对这个问题来讲都不够严谨,相对严谨的方法是根据种族体质特点来判断。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体质特点,譬如高加索人种(白种),颧骨不明显,鼻高唇薄,通常为长颅型,肤皮较浅;尼格罗人种(黑种),毛头呈黑色小卷曲状,鼻矮,通常为圆颅型,肤色相对较深;东亚人种(黄种),头发黑色较为硬直,体毛不甚发达,肤色中等……如果将这些泛泛的外部特征进行深入剖析,能为种族的辨析提供某种程度的帮助。曾经有专家认为,根据头盖骨的形态,比照一些数据就能对希腊种族形态提供“一个客观分类”。虽然今天的学者们对这种分类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缺乏科学的严谨性,但是在20世纪,这种方法却堂而皇之地被当成了种族灭绝的工具。这是有良知的科学家所不能容忍的,这也是为什么剑桥历史学家们会选择两个更为繁复、却更为人文的角度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希腊文化揽萃】希腊语:隶属印欧语系,曾在希腊、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土耳其等地被广泛使用。古希腊语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为现代希腊语,一些古代词汇消失,遗留下的某些古词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相对古希腊语,现代希腊语文法较为简单。精读课程谁记录下了希腊的历史

剑桥史学家们这样定义历史:“我们现代人所持的‘历史’概念,是指对过去的一些重大史实所提出的批判性的、无偏无私的询问,是对史实所进行的理性的、客观的诠释”。他们认为,这一概念“是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留下的遗产”。

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这两个名字,在希腊史研究领域可说是灼灼辉映一方天幕的两颗明星。希罗多德被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尊为“历史之父”,他撰写了9卷《历史》。《历史》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因为这部作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记述西亚、北非、希腊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后半部分主要记述希腊人与波斯人数十年的战争历程。希罗多德不仅仅满足于对历史的记录,还试图通过考察证据的方式探究希腊人与波斯人开战的原因。

修昔底德是雅典“十将军”之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史学家认为,修昔底德在撰写史书时“继续或者确切地说是发展了希罗多德对证据的批判态度”——希罗多德对证据持有怀疑态度,试图通过考证的方式去辨明真伪;修昔底德则彻底怀疑证据的真实性。

绝大部分证据,无论是纸笔记录下来的还是口头传诵的,都是由他人来梳理、完成的。修昔底德认为,人的记忆力并不可靠,人在记述问题时也容易受个人立场所左右,因此所谓证据或者是被记忆歪曲的,或者是偏颇的。修昔底德在撰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时,没有为史料之真实性所困扰,因为他自身就是战争的亲历者。后来虽因战败被放逐,他依然持续关注着伯罗奔尼撒战争,保证了书中所纳资料的真实性。

修昔底德不仅继续了希罗多德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对希罗多德的治学态度进行了批判。后来的希腊史研究者们并不认为他们有多么亲密的师承关系,更愿意将前者当做是后者的对手。但历史喜欢开荒诞的玩笑,在那不勒斯出土的一尊半身像,与一般雕像相比颇有些不同,它是双面像,一面雕刻的人物是修昔底德,另一面却是希罗多德。如今,这座雕像被静静地安放在那不勒斯博物馆的角落里向万千游客展示着两位伟大人物的“亲密关系”。若激愤地否定希罗多德的修昔底德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呢?

在修昔底德之后有不少史学家想要继续他未竟之事业,续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色诺芬。不过,看过色诺芬书写的续编,会发现他对证据的态度,既不像修昔底德也不像希罗多德。客观地讲,比起客观证据,他更关注一些较为主观的内容:梦兆、预言乃至神谕。而且色诺芬在书中表现了明显的倾向性,西方史家“为亲者讳”的不良风气即始于其。

历史在这里再一次展现了它的幽默感,曾经有四位著名的史学家试图续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的作品能够流传下来并非因为这部书史学价值有多大,而是因为其清丽优美的文笔让文学批评家们倾倒。

今天有作品可查的希腊史学家中,真正继承了修昔底德衣钵的是波里比乌斯。波里比乌斯乐意用“实用”一词来评价自己的作品,他也确实做到了——他完成了一部希腊历史研究时不可避绕的重要作品,他本人亦被评价为“最后一位伟大的希腊史学家”。【希腊文化揽萃】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公元前42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西方文学奠基人。代表作为《历史》一书。修昔底德:(公元前460或455—公元前400或39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争,曾因战败被放逐。战争:希腊男人的事情

在今天的人看来,军队的存在是为了维持和平,但古希腊人可不这么想。今天国与国的外交事务多以和平为目的,古希腊人虽然也将“关于和平与战争的事务”作为“外交政策”这一个概念的解释,但是他们的真实的外交活动,绝大部分为战争而非和平。

古希腊人对外交的看法让我们吃惊,他们对战争的态度更是让今天的人大跌眼镜。他们认为与敌人的刀剑相搏能淋漓尽致地展现男性的力与美,是男子气概的最佳彰显机会。由于认知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古希腊人与今人民俗的差异。在我们这个时代,男子战死沙场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大家会对丧生者及其家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人能活着回来,那是莫大的幸福,大家都会为他感到高兴。然而,古希腊人,尤其是好战的斯巴达人可不这么想。

如果男子血染沙场,他的家人会觉得面上有光。假使打了败仗,这位男子又没有在战场捐躯,家人会表现出很失望,他的母亲甚至会觉得没脸见人,躲在家里不肯出门。所以,斯巴达男儿上战场前得不到母亲“平安归来”之类的祝福,母亲们希望儿子能为城邦的荣誉流干最后一滴血,而不是羞耻地被放在盾牌上抬回来捡得一条命。

那么,妻子这在男性生命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女性,在丈夫投身战争时需要做什么事情呢?——支持,忠贞不渝的支持。

出门打仗是希腊男人的义务,表示对丈夫出征绝对支持则是希腊女人的义务。众所周知,希腊人是神灵的信仰者。他们在出征前会举行一种宗教仪式,祈求神灵的支持。丈夫会全副武装身着重甲出席,妻子帮助丈夫在碗中倒入祭祀用酒。作为礼仪的一部分,丈夫饮酒时,妻子向外拉起上衣做出表示忠诚的动作。那种谦恭而优雅的举动,让每一个雄心勃勃即将踏上战场的男性都在心中增添了无限的责任感:要保护女人。

这大概也是希腊女人在战争中的全部意义了,即充当被保护的对象。女性的柔弱给了希腊男性战斗的现实理由,不过这多半是男人们自以为是的想法。并不是每位女性都对丈夫的出征表示真诚的支持,没有一点牢骚。对此,我们可以从当时流行的戏剧中窥探一点真相。

剑桥历史专家选取了希腊人热爱的戏剧《美狄亚》中的著名片段来印证这个问题:一个男人同家里人住得厌烦了,可以到外面去散散他心里的烦闷,或是找朋友,或是找玩耍的人。可是我们女人就只能一个人厮守。他们反说我们安处在家中,全然没有生命危险,而他们却要举着长矛上战场。这说法真是荒谬!我宁愿提着盾牌打三次仗,也不愿生一次孩子。

这是女主角美狄亚对丈夫的抱怨。作者欧里庇得斯思想先进,没有将妇女置于附属地位,而是将男女双方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比对,提出了对男人战斗至上的质疑。这质疑是婉转提出的,并不尖锐,但足以表明女性对战争的怀疑态度——它是否真的有意义?或者,不过就是男性为摆脱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毕竟,在一个“外交政策”等价于“关于和平与战争的事务”的国度,我们还能为战争赋予多么崇高的意义呢?【希腊文化揽萃】美狄亚:法力高强的公主美狄亚本是金羊毛的看护者,她爱上了来取金羊毛的英俊少年伊阿宋,反而帮助他盗取了金羊毛。由于父兄穷追不舍,美狄亚杀死了哥哥并将其尸体切成碎块抛落四方,在父亲忙着收敛尸体的时候与伊阿宋逃脱。婚后,美狄亚并没有得到她所追求的幸福,她为伊阿宋生育了两个孩子,处心积虑讨丈夫欢心,依然惨遭抛弃。愤怒的美狄亚决定对丈夫展开残忍的报复。她施魔法杀死了伊阿宋将要迎娶的新娘和那女孩的父亲,并狠心杀死了与伊阿宋所生的两个孩子。至此,伊阿宋非但没有尝到新婚的喜悦,还断绝了子嗣,悲痛至极。美狄亚则驾驶龙车,带着两个孩子的尸体飞向遥远的天际。陶罐上的古希腊女人

古希腊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文明的、开放的社会,出人意料的是,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特别低。女人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说:“我们拥有艺妓是为了愉快,拥有姘妇是为了肉体的满足,拥有妻子则是为了生育合法的子女,为了可靠地保护家庭财产。”这样的观点在今天看来简直让人无法容忍,而古希腊人却认为理所应当。至少没有任何关于西摩尼得斯因为说了这话而被揍掉门牙的记载,相反这句糟糕的话却被当做金玉良言流传了下来。

由此可以想象,有多少希腊文学家肯为这些美丽的附属品们浪费笔墨。今日我们所知的希腊之妇女生活,多从挖掘出的希腊手工艺品图样而来,譬如陶瓶、陶罐上精美的图纹,宛若一幅幅古希腊妇女的生活画卷。希腊的男人被镌刻在了质地细腻的大理石上,而卑微的女人,则被描画在了庸常的陶罐上。

记录妇女生活的文献虽少,却不至于没有。剑桥古希腊史在谈到妇女问题时,即多次引用了色诺芬的《家政论》。文字优美的色诺芬是个多面手,不但对史学很有研究,哲学、经济学方面也颇有心得。“家政论”一词还曾被译成“经济学”,不过色诺芬研究的这门经济学不关国计民生,关系的只是普通人家的生活,与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管理模式非常相近。《家政论》中的伊斯科马库斯在30岁时娶了14岁的女孩为妻,这种年龄差距以及新娘的年岁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却是当时雅典主流的婚配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桩婚姻并不是自由恋爱的结果,是双方父母出于生育健康的孩子、管理家庭等目的而特别安排的。作为妻子的年轻女孩与其说是为了被爱、享受生活来到世上,不如说是为了管理家庭才来到世上。

女性所接受的大部分教育都是为了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家庭的管理者、一个丈夫眼中温驯的妻子,这种教育的结果是,这些在现代人眼中还是天真少女的女性,已经学会如何“尽可能少看,少听,少说话”,学会如何“谦逊温和”“自我节制”。即使婚后,此类教育也不会结束。伊斯科马库斯和其他普通的雅典男人一样,在婚后训练他年轻的妻子做各种家务。

雅典人承认女人拥有与男人一致的管理能力和记忆力,这种认同并非想表达平等观念,而是为社会分工做铺垫:所有关于家庭的工作应一分为二,男性因为生理上的优势适合种植、放牧等外部工作,女性适合食物制作、带小孩等内部工作。

伊斯科马库斯非常富有,家务不用妻子亲手完成,只要她监督奴隶去完成就可以了。纺织是当时妇女的主要工作,伊斯科马库斯的妻子在娘家时就已经对这项工作驾轻就熟。作为上流社会的妇女,她不仅仅要自己学会纺织,还要学会如何给负责纺织的奴隶们分配工作。伊斯科马库斯给妻子的建议是“要以威严的方式亲自站在织布机前教她的奴隶们纺织”。

如果一天到晚只是站在织布机前监督奴隶们织布,生活也太乏味了。事实上,女性,尤其是上流社会的女性也是有娱乐活动的。女人可以对唱歌跳舞表现出兴趣,并在宗教节日上展现这些爱好。一些妇女还会读写,平时这门本事被用来记账,闲暇时可以来阅读一些文稿或信件打发时光。妇女们也有社交行为。专家们通过对一些陶罐上图案的研究,发现做家务是女性们常见的交流机会,譬如她们会带着提水罐去公共水源处打水,借机进行一些轻松友善的谈话。

今天我们普遍认同女性“工作着是美丽的”,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的伊斯科马库斯也不遗余力地向妻子灌输这个观念——似乎当时的男人们都这么干,他们告诉妻子,天然美才是真正的美,穿着朴素、忙于家务的妻子才是最美的妻子。然而对他们来说,比起家里“朴实”的妻子,其实他们更关注精心装扮的妓女与女奴。【希腊文化揽萃】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4年)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著述颇丰。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弟子,雅典人。他做过军人,有传奇的战斗经历,后以此经历为蓝本写成《远征记》一书。体育场上神一般的胜利者“哦,阿波罗,甜蜜是您赋予人们劳作的报酬。一方面是您的指点使他获得胜利,另一方面是他先天的遗传使他步其父后尘,他父亲曾在奥林匹亚两次赢得全副武装的比赛。”

这是一首颂诗,为一名在披提亚运动会中赛跑夺冠的男子而作。诗歌的后半部分很好理解,夺冠者有着优秀的遗传基因,在比赛中取得了与父亲一般傲人的成绩。那么为什么要将这胜利也归于阿波罗的指点呢?披提亚运动会与神祇阿波罗渊源很深,甚至会在阿波罗神庙附近举办。

不仅仅是披提亚运动会,在希腊所有的运动盛会中,都少不了对神祇的赞美,人们相信获胜者能取得胜利得益于神之庇佑。冠军之所以格外受人青睐,更与希腊人的观念有关:希腊人认为胜利者能与尊贵的神灵更接近。还有一种说法更为直接:“胜利者在胜利时实际上看起来就像神一般”。

在希腊人心目中,体育运动拥有崇高的地位。一位优秀的运动员会像演说家、学者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剑桥古希腊史接连两处引用《奥德赛》中的内容。一次引用了游吟诗人菲米奥斯的话,证明希腊人“才由神授”的观念:“我是无师自通的,神将所有的演唱技艺注输在我心中。我值得为你吟唱,就像在一位神灵面前一样。”另一次引用,就是奥德修斯通过运动的方式阻止了费埃克斯人对自己的诋毁,让形象更为高大完美。

奥德修斯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头脑、口才、体魄都非常出众。费埃克斯青年欧律阿洛斯对此十分不满,公开指责他是“贪婪的商人”。商人虽然拥有丰厚的财富,但是一与贪婪挂钩,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多么光彩。奥德修斯雄辩滔滔,对欧律阿洛斯的污指做了有力回击。

之后,他用一个举动证明了自己运动实力之强劲:从竞赛场上抓起一块最厚重的石饼远远抛了出去。

英雄的这一抛无比健美有力,人神都为之赞叹。雅典娜女神甚至“幻化成常人模样,亲自度量石饼飞过的距离”。欧律阿洛斯的污指不攻自破,奥德修斯也就此树立了他高杆的社会地位。

抛掷石饼的运动后来演变成了掷铁饼,人们熟知的雕塑《掷铁饼者》表现的就是这一运动。如今我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依然能看到掷铁饼的比赛。不过,像奥德修斯那样掷一块石饼就能确立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在今天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由此,希腊人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可见一斑,古希腊,真是最适宜运动员生活的国度。【希腊文化揽萃】《奥德赛》:又译为《奥德修记》,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取胜及返航途中的历险故事。奥德修斯:希腊传说中的英雄,伊塔卡岛的王。奥德修斯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特洛伊战争中,就是他构想出了举世闻名的木马计。众神和英雄构建的希腊神话

古希腊有一个庞大、复杂的神祇系统,性情各异的神灵各司其职,受到希腊人热情崇拜。一些人类英雄也是被崇拜的对象。这些英雄往往拥有超凡的力量或神奇的技能,他们与神最大的不同就是寿命不是无限的,会像普通人一样死亡。英雄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有着近乎神的地位。人们会到神庙中去祭祀神,也会到墓地去祭拜英雄。

细心的希腊神话爱好者能发现,神话中有神和英雄、各种各样的怪物,却唯独没有魔鬼。这个问题让人琢磨不透,是否是因为希腊的神在具有神性的同时也兼具了魔鬼的某些特征,流露出了肮脏与腐朽的气息?剑桥希腊史在谈及这一问题时,举出了《欧黙尼德斯》开篇描述复仇女神的句子:“她们肮脏不堪,令人厌恶地酣睡,眼中流淌出污秽的分泌物”。如果不点破,谁能想象得到这是对女神的描述?

希腊神祇中的神不仅能有污秽的外貌,更有污秽的行为。剑桥研究者们在随后的探讨中随意就举出了两个例证:希波里托斯之死和赫拉克勒斯弑子。猎手希波里托斯是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忠实追随者,对情爱之事不屑一顾。他对爱情的态度惹恼了爱神阿芙罗狄忒,这位爱与美的女神竟然施法术让继母疯狂爱上了他。继母在爱欲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向希波里托斯求爱,遭到了后者坚决拒绝。继母羞愧至极,自杀身亡。临死前,不甘心的女人对丈夫说是希波里托斯要玷污她,最终害得无辜的猎手横死。这个神话里,女神莫名燃起的怒火和残忍的报复都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说其是魔鬼的代言人也不为过。

赫拉克勒斯是天神宙斯与凡间美女阿尔克墨涅结合生下的孩子。他力大无穷,斩杀了许多陆地和海洋中的妖怪,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半神。即使是这样一位“正面人物”也犯下过累累罪行,他曾因为弹不好七弦琴一怒之下用琴砸死了音乐老师,还因为求娶箭术老师的女儿未遂,杀死了老师的儿子泄愤。他最骇人听闻的恶行是在疯狂的状态下杀死了妻子和三个孩子——据说他之所以发狂是因为天后赫拉做了手脚,不过不管是当事人赫拉克勒斯还是幕后操纵者赫拉,其心胸、做法都让人难以置信是神之所为。

类似的例子在希腊神话中不胜枚举。众神之王宙斯可以变幻成各种形态去诱惑美丽的女人,而他的妻子赫拉则紧随其后对女人和她们生下的孩子进行残忍的报复,其中没有耻感或道德感可言;第一代泰坦神的领袖特洛诺斯为了推翻父亲的残暴统治不惜对其进行阉割,他自己也有了孩子后怕重蹈父亲的覆辙,竟然把孩子们全部吞进肚里;战神阿瑞斯与阿芙罗狄忒通奸,阿芙罗狄忒的丈夫赫菲斯托斯将他们捉奸在床不说,还叫来众神参观;狡猾聪明的赫尔墨斯喜欢偷东西,偷过宙斯的权杖、战神的宝剑、海神的三股叉,太阳神阿波罗运气最差,不仅被偷过金箭、银弓,还被牵走了50头牛……

希腊神祇神性之复杂,是其他神祇系统所鲜见的。不过,虽然作为神祗,他们的性情与行为上有着种种瑕疵,这些神似乎并没有忘记维持人间秩序的职责。譬如残忍的利卡昂用人类小孩的肉宴请众神,神主宙斯愤怒地将这败类变成了狼,驱逐出人类的族群。再比如宙斯对神的情爱之事素不过问,但当冥王哈迪斯强抢大地母神的爱女进冥府,造成大地荒芜时,宙斯却积极出面调停,使人间恢复了生机。

希腊的神不仅在外貌上与人类别无二致,性情之复杂比起人类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就像纵横于荒原上的风随心所欲,意志如飘荡于巴尔干半岛之上的云彩变幻莫测。脆弱的人类在无法捉摸的神灵面前无所适从,为了揣测神的意志,古希腊盛行祈求神谕之风。【希腊文化揽萃】神谕:古希腊人将想要提问神灵的问题,铭刻在一种叫“简”的铅条上。刻好的铅条被卷成一卷,教给神的代言人——祭司。过一段时间后祭司就会向提问者给出答案。从现今出土的“简”的内容来看,可向神提问的范围很广,大到国家兴亡,小到妻子是否忠诚都可以从神那里得到答案。希腊思想家们如是说“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罗素如是说。古希腊时期是西方思想的起源期,亦是爆发期。希腊人过着富足而悠闲的生活,这使他们有客观条件来关注哲学问题而不至于把绝大部分精力用来为生存奔波。古希腊人受人敬仰的地方在于,不仅是同时代还是之后的年代,拥有与他们同样富足生活条件的地域并不鲜有,但是却没有人像他们一样为崇高的思想投入无尽的热情。

希腊空气中飘逸着浓厚的哲思之味,在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不断有优秀的思想家现于世间。

有文字可考的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初的泰勒斯。关于泰勒斯有个著名的故事:泰克斯专注观察天空的星星,一不留神掉进了井里,被一个恰巧经过的女奴嘲笑。对泰勒斯来说,天空的缥缈星辰比脚下实际的道路更有吸引力。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他不愿意继续做一名商人,而是义无反顾地选择成为学者。我们无法考证泰勒斯做商人是否成功,他作为哲学家确实非常优秀,他所提出的“水是万物始基”的假说为他赢得盛名。

毕达哥拉斯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晚期的思想家。知道毕达哥拉斯的人一定比知道泰勒斯的人多,主要是因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当有名。不过就像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一样,发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并不是毕达哥拉斯,希腊人认为他第一次用直观的证据论证了这一理论,才用他的名字进行了命名———这又是一笔糊涂账,直到今天也没人能找到证据支持希腊人的观点。不过希腊人会把数学方面的丰功伟绩记在毕达哥拉斯头上是有原因的,他最大的贡献是对数的研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是数”,把数的概念提到了一个突出的地位。

希腊人早期对哲学的关注多在自然领域,后来逐渐转向了对社会以及人本身的思考。这一时期的杰出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

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69年,在公元前399年被判喝下一碗毒芹汁而死。苏格拉底对伦理道德最感兴趣,愿意花费很多时间与人探讨美德、勇敢、正义的话题。深邃的思想使他成为无数青年人的偶像,聪慧到诡谲的美青年阿尔基比亚德斯甚至对他迷恋到要献身的程度。让人叹息的是,思想最终害他横死。苏格拉底在雅典一个小土丘上,被六百个陪审员以民主之名判以死刑,理由是他“腐蚀青年人的心灵,相信他自己发明的神灵,而不相信国家认可的诸神”。

苏格拉底的死亡很快让雅典人追悔莫及,他从容赴死的态度更给弟子们带来了莫大震撼。譬如,柏拉图。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彻底疏远了希腊的政治生活,将精力投入到理论的创构中去。生命的终止并没有停止苏格拉底的影响力,柏拉图选择用对话的方式表达哲学,而在作品中与他对话的人物,往往就是他的老师苏格拉底。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思想的归纳者、宣扬者,苏格拉底的思想最终能成为确定的学说,柏拉图功不可没。剑桥史学家这样介绍柏拉图的思想:“他对人们难以说出美德到底是什么却能辨别美德这一难题的解答,是假设在这个世界的范围之外存在着超验的‘相’。所有灵魂在降生到人世之前,就已经看到了它的存在。特定的美德就是这样被认识到的,因为它们带有‘相’,人类对‘相’只有模糊的记忆。只有那些毕生致力于对真理的艰苦追求、超凡脱俗的哲学家们才能真正了解‘相’为何物。”

这一观点被称为“相论”。伟大的哲学家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处心积虑巩固已树立的学说不被他人攻破,而是他们敢于否定,对自我不断否定。柏拉图晚年批评自己的“相论”——他自我否定的范围并不仅限于“相论”。他最伟大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这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精神,继续着对世界的拷问。

如我等所见,希腊一辈又一辈的思想家们薪火相传,对未知的领域持续探索、发力。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希腊思想的火光,能照亮西方思想领域蒙昧的黑暗。【希腊文化揽萃】“水是万物始基”假说:泰勒斯提出水是生命的源头,其自身亦是有生命的。水能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变幻莫测,不可创造、不可毁灭。毕达哥拉斯定理:即我国的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深度课程雅典的民主颂歌“我们的政体并非对邻国法律的模仿。我们自己与其说是别人的模仿者,不如说是一些人仿效的楷模。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这就是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的原因。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私人纠纷方面是平等的;就社会身份而言,在公共生活中领先是才能带来的荣誉。我们不允许考虑阶级差别而抹杀某些人的优点,也不允许让贫穷妨碍了民主的道路: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为国家服务,他就不会因为身份低微而受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二卷第四章: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伯利克利的演说

是的,你没看错,这段激情洋溢的演说,出自20多个世纪前的古希腊人,其平等、民主之理念与今人相比,毫不逊色,以至于亚伯拉罕·林肯都会以此为参照,于公元1863年发表了近代最著名的一次关于民主政治的演讲。

有人对这篇演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只因《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修昔底德手撰的作品,此文究竟为伯利克里演讲原文、还是修昔底德的艺术创作?如果修昔底德在收入书中时进行了加工,那么他编撰的依据是否是伯利克里曾经说过的话?不管这篇演说的真相如何,有一点似乎很少争议,那就是演说所言民主之风确实在雅典盛行。修昔底德笔下自由民主的希腊绝非臆想,自由民主在希腊确实得到了实际执行。无数后来者追慕早已消亡的希腊文明,理想主义的民主氛围恐怕是其魅力的主要来源。

雅典的民主内容全盘摘来可能会略显枯燥,我们选取一两个有趣的点来讲述,窥斑见豹,多少能领略希腊民主之风韵。

在现代,体现民主的重要方式是投票,此事古而有之,当年在雅典就颇为盛行。雅典人的公民大会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举手投票。一个普通的雅典人也许没有胆量在大会上发言,但是他能够在表决的时刻举手表明自己的看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对城邦的管理。与今天的举手表决不同的是,雅典人不会仔细去数有多少人举手表示赞同、多少人举手表示反对,他们只估算一个大概数目,这是因为参加民主大会的人太多了。他们在露天山坡上开会,参加会议的能有几千人,挨个计数太耽误时间。

除了举手,我们还会采取投票的方式表决。雅典人也会投票,不过他们的选票并非纸质,而是陶瓷碎片。此种投票法被称为“陶片放逐法”,顾名思义,是用投陶片表决是否放逐危险分子。最早发明陶片放逐法的人是克里斯提尼,他发明该法本想防止野心家独揽大权破坏民主,不想却成了政治家们互相攻击的武器,连他自己都成了受害者,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将陶片放逐法把玩得最娴熟的当属铁米斯托克里,他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的陶片放逐法混战中占据了明显优势,驱逐了不少敌对势力。玩蛇的被蛇咬,没过几年,铁米斯托克里自己也被放逐。投票用的陶片上要刻上被驱逐者的名字,他的政敌们伪造了大量陶片。美国考古学家曾在雅典遗址挖掘出过190块刻着铁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经笔迹鉴定,这么多陶片上的字竟然只出自14个人之手。

虽然陶片放逐法并不够严谨,但雅典人的表决方式也比斯巴达人更公平些。斯巴达人开公民大会用喊叫法,会议主持人根据赞成、反对双方的声音大小来做最后裁决。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嗓门的大小与其能起到的政治作用成正比。即是说,如果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与奥巴马总统一起参加斯巴达人的会议,人们会更重视多明戈的意见而非奥巴马——仅仅因为多明戈的嗓门大!【希腊文化揽萃】克里斯提尼:(约公元前6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专注于雅典政治机构改革,对奴隶主民主政治做出过突出贡献。曾于公元前508年担任执政官,公元前509年担任首席执政官。铁米斯托克里:(约公元前524年—约前460年)雅典著名政治家、统帅。自公元前493年起多次担任执政官。罗马,永不消失的城市很多人都对电影《罗马假日》怀有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影片结尾记者提问说“访问的城市当中,殿下最喜欢哪一个呢?”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款款回答:“每个城市都令人难忘,要想选择哪个城市,实在是太难了……罗马!无疑是罗马!这里的一切记忆,我都会珍惜,直到永远!”罗马让公主永生难忘当然是因为爱情,但也绝对不仅仅是因为爱情,这个城市从15个世纪前出现以来就未曾真正消失过,无论是中世纪还是文艺复兴,乃至今日,它都以一种强悍的姿态在历史的瓦砾堆里一再魅惑重生,让无数人魂牵梦绕。预习课程希腊的终结者,希腊的延续者

公元前146年,罗马人成了希腊的终结者,将希腊变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不过有趣的是,罗马人乐于相信自己是希腊文化的延续者,这种心态在罗马东部的臣民中尤其明显。

今天,一些家庭条件优渥的青年会选择出国留学,在崭新环境下学习知识并享受新文化的洗礼。早在2000多年前,罗马的年轻贵族就已经过上了这种时髦的生活,不过他们心仪的不是美国、英国或法国(我们得承认,那时候美洲大陆尚未被发现:不列颠群岛在罗马人的统治下;而法国还处于高卢时期),而是一些希腊的重要城市,譬如雅典。雅典在当时的罗马上流社会眼中俨然是今天的巴黎、纽约、巴塞罗那,是文化、经济最为繁荣发达之地。一言以蔽之,去雅典,很酷!

不仅年轻人对希腊文化充满好感,似乎整个罗马社会都有“崇洋媚外”的嫌疑。希腊人精美的雕像作品一直就是罗马人的心头好,是罗马部队喜爱的劫掠品。掠夺希腊人的雕像甚至会成为罗马将军出征任务的一部分。从道德角度讲,这当然让人难以接受,个别勇敢的将军会拒绝接受此类命令,譬如攻陷塔伦图姆的罗马将军就对这种命令说了“不”。

不过罗马人对希腊雕像的喜爱让他们有意忽视这些艺术品的来源,雕工精美的石像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诸城。好比今天的中国人喜欢在家中放置几件欧陆风情的家具增添一点儿异国情调,罗马人在家中或公共场所陈列希腊雕像成了一种时尚。希腊风是如此流行,在建造建筑物时,罗马建筑师也会融入一些希腊元素,才不至于被人说是落伍。据说庞贝城里的剧场建筑群就是以希腊人的城市米利都为蓝本建造的,当然,作为时髦的装饰,这些建筑里还摆放了很多希腊雕像。

罗马人热衷于对希腊艺术品的收集和仿制,后世能看到美妙的希腊艺术,那些热爱艺术的罗马贵族们功不可没。

希腊在政治方面也对罗马造成了颇多影响。有学者认为,罗马元首制就是受希腊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其中一个旁证为,希腊城市中的人称罗马皇帝为“巴塞列斯”,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是国王的意思。还有一个例子是,虽然罗马人的母语是拉丁语,但很多铭文表明古罗马的官方语言是希腊语。出现与母语不同的官方语言,这与今天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选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情境较为类似。【罗马文化揽萃】哈德良:全名为普布利乌斯·埃利乌斯·哈德良(公元76年1月24日—公元138年7月10日),罗马帝国五贤帝中的一位,绰号勇帝。哈德良博学多才,是一位受人景仰的帝王。他在位期间曾停止东方战争,并修建了著名的“哈德良长城”。哈德良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与美貌的希腊青年安提诺乌斯的爱情。据说安提诺乌斯在陪伴哈德良出巡时溺死在尼罗河,哈德良大为悲痛,追封其为神祇。罗马的城市建设

能有哪座城市,如同罗马城一般持续不断地给予各个时代的建筑师以灵感呢?那个超级大都市,以其无与伦比的规模、华美的建筑风格在工业革命以前傲视西方世界,成为无数人的梦想之地。罗马人从海外被征服之地受益颇多,他们甚至直接从异国的城邦运来大量艺术品装饰自己的城市,时至今日,从罗马城的遗迹中依然能感受到昔日雄伟帝都的极致奢华。

罗马城是罗马治下城市中的翘楚,而其他的罗马城池亦有过人之风采,甚至在古罗马的统治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剑桥历史专家评价说,“罗马人确立了西方世界的秩序”,而他们对秩序的掌控主要就是通过对城市的管理。

罗马人每征服一地,会大兴土木。有些城市是为了纪念军事胜利而建,有些是对已有城市的翻新、扩建。后者的原住民有机会住入新城,亦有可能遭到驱逐。

一座罗马城市的标准配置是这样的:名为“卡多马克西姆”的南北走向的主路和名为“德库马努斯马克西姆”的东西走向的主路交叉在一起构成整体框架。辅路穿插其中,勾勒出各个街区,街区里建有私人住宅“公寓楼”。该框架中心区域一般为市中心,城市最繁华的地段,聚集着娱乐休闲场所以及庙宇之类的重要公共设施。在那个时代,城与城之间的攻防战很平常,所以城池往往配有完备的防御机制,以城墙的防御工事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看到圆顶、圆形斗兽场、大理石上美丽的雕花都会联想起古罗马,这都是经典的古罗马建筑元素,在罗马帝国最繁盛的时代风行于世,提醒着每一座城池它们是被哪一个强盛的国家所征服。

罗马人非常喜爱公共娱乐活动,对一个典型的罗马人而言,仅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却没有优哉的娱乐活动,不是完整的城市生活——以至朱维那尔嘲讽说“所有人都关心面包和竞技”。

运动会、斗兽、戏剧表演等公共活动需要耗用大量资金。主持活动的人往往是政府官员,除了动用公共基金,他们还会打开自己的钱袋。不过这些杰出公民出资并非出于强迫,而作为回报,他们的声誉会大为提高,名字会被记录在铭文里。当城中需要兴建新的娱乐设施或者对损坏的建筑物进行修复时,他们也是积极的资助者。

如果想对罗马的城市有较为直观的认知,可以去寻访庞贝古城。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庞贝城在瞬间被火山灰封存,留下了丰富的罗马世界中的实物。【罗马文化揽萃】庞贝古城:一座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的城市,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79年毁于火山爆发。庞贝面积不大,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有着浓郁罗马风情的繁华城市。由于被火山灰填埋,整座城市保存较为完整,为古罗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精读课程财富高于门第:罗马人的等级观

没有哪个时代的人不重视财富,但是在罗马时代,人们对财富的重视程度到了令人讶异的地步——罗马人甚至认为失去财产“就像道德上有污点一样”。剑桥罗马史援引了西塞罗在哲学作品中提出的观点:“只有富人能够抗拒贿赂,或者具有使得他们成为可靠的、能干领袖的道德与教养”。这在我们看起来,多么浅薄又不可思议!罗马人却认为,这观点无限靠近真理。

财富的作用在罗马政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强调。奥古斯都执政时期,元老阶层因为其充裕的财富而具备了更多的特权,譬如他们能得到最好的官位,可以不受骑士法庭的审判。他们甚至拥有了标志其身份地位的专属服装,即使去剧院看戏也有专属座位。在元首制时代重财之风愈演愈烈,后来连骑士们也受到了这种财富分层的影响。

富有者掌握权势、施威于人,相对地贫穷者就要承受来自富人的统治。罗马作为一个信仰财富的帝国,有着大批奴隶——那些极端贫穷,连自己的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人。奴隶是富有者财富中的一部分,奴隶制与帝国统治存在某种共生关系,剑桥历史研究者指出“在古代地中海世界,奴隶制很长时间以来即是帝国统治的代名词”。

奴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富人标榜身份的标志。一个身份高贵、财富充裕的家庭,可能有拥有上百名的奴隶。这些奴隶负责家庭中的各种劳作工作,维持家庭的运转并为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对于主人来讲,一名奴隶再聪慧、劳作技巧再娴熟也改变不了其“与物同类”的本质,奴隶可以像一只酒杯、一条鱼一样被买卖。剑桥专家在提及这一问题时举了一个例子:“罗马征服马其顿后,小男孩和鱼子酱的价格比土地和雇佣庄稼汉还要高”。该问题的重点不在于奴隶(小男孩)的价格,而在于奴隶并没有被当做有权力、有地位的人来对待,仅仅与鱼子酱之类的货物同类。”

在罗马,财富与地位等价。即使你出身并不够高贵,只要你奴隶够多、有足够的金钱,就能为自己搭建一座爬上高位的阶梯。一位富有的普通城市公民可以获得大片土地,并通过联姻的方式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大量的财富投入可以使人得到罗马的公民权,进而得到更为高贵的骑士身份。如果足够富裕并且加上一些必不可少的运气,你甚至能成为元老院中的一员。

有趣的是,这种“上位”方式能起到一种黏合剂的作用。野心勃勃的富人们喜欢选择邻近的城邦置办土地或联姻,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社会流动。庞大的罗马帝国被类似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粘连在一起,这以利益为出发点的贵族与贵族之间的联合,往往比生硬的军事控管更为牢固。【罗马文化揽萃】奥古斯都:古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公元前63年9月24日—公元14年8月19日),奥古斯都是元老院赐予他的封号,意为“神圣的”“高贵的”。奥古斯都是一位独裁者,掌权达四十多年,但他使罗马表面上维持共和的形式,并让帝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了和平及繁荣。由于贡献卓著,奥古斯都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宣布其为“神”,并将8月命名为“奥古斯都”月。元首制:奥古斯都创立的政治制度,于公元前23年开始实行,三世纪末期终止。元首制规定由第一公民来领导国家。所谓第一公民是罗马皇帝的正式头衔。专为罗马皇帝服务的团队

公元前27年,盖乌斯·屋大维接受了罗马元老院“奥古斯都”的称号。这一称号比他拥有过的执政官、保民官、大将军、大祭司长等官职都要有名,成了后世罗马皇帝的代名词。

作为一名皇帝,奥古斯都所拥有的当然不仅仅是一柄权杖,还有庞大的财富。皇帝拥有大量的不动产——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土地。由于土地面积太大,皇帝需要一支专业团队来进行管理。为皇帝的“家务事”服务的人非常多,多到人数会超越国家处理相应事务的官员。对此我们不必表示过多的惊讶,罗马帝国对行省管理一向较为薄弱,皇帝为自己的私产比为国家投入更多的人力,并不稀奇。

这支团队的人员组成特别与众不同,主要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不要因为身份卑贱就轻看了这些人,他们在管理地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奴隶们在各个行省打理着皇帝的土地,向负责相关事务的官员提供报告。负责接受报告的官员被称为“代理人”,他们往往也是被释放的奴隶。

奴隶虽然身份卑微,可他们在罗马帝国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即使在皇帝身边亦是如此。在皇帝身侧受命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奴隶或被释放的奴隶,比如秘书这一重要职务,几乎都是由奴隶担任的。还有帮皇帝阅读信件的阅读官,这看起来是个无从轻重的职务,不过皇帝政务繁忙,不可能拆开来看每一封信,对信件分类、拆看甚至回信,都会成为阅读官的任务。据我们所知,担任阅读官的往往也是奴隶。

除了奴隶,皇帝也会让一些骑士和贵族贴身侍奉。骑士官员是作为补充加入到皇帝的秘书和财务管理队伍中去的。至于贵族,多为皇帝信任的、并能为其提供帮助的“朋友”,这些人都承担着重要职能,他们的重要性又是奴隶难望其项背的了。

皇帝心腹的人员构成,奴隶比重明显大于贵族。贵族即使成功进入了元老院又怎样?依然不如奴隶们距离皇帝近。虽说伴君如伴虎,可作为君王的亲密臣子,所承受的风险与能博得的利益是成正比的。贵族阶层有足够理由认为这种人员构成是利益的侵犯,他们处心积虑从奴隶与被释放的奴隶手中争夺那些令人垂涎的官位。

不得不说,古罗马的贵族们在这方面做的真不错,越来越多的贵族替代被释放的奴隶们管理皇帝的财产。一个世纪之后,帝国中几乎有一半被升迁的官员都有过在皇帝的私人团队中工作过的经历。不过很可惜,这条迅捷的升迁之路并没能维持下去。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公元3世纪,将军、廷臣逐渐与皇帝分庭抗礼,靠走皇帝的后门升官已经不像1世纪、2世纪那么容易了。【罗马文化揽萃】行省:指被征服的、需向罗马纳贡的地区。罗马每建立一个行省,都会颁布一定的法律法规,决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元老院会为该行省配备一名总督、三名副总督、一名财务官。行省的一切资源都被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经营,行省居民要想使用需从国家手中获得转让或租取。行省制始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结束于公元476年。读书写字的罗马人

在庞贝遗迹中有一幅罗马壁画,壁画表现了一名妇女执笔思索的情景。她肤色白皙,有着漂亮的五官和柔软的卷发,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年轻女士。她左手托着书册,右手不经意地将一支尖笔抵在唇上,仿佛在构思优美的诗句。这个场景,在已经发掘的罗马肖像画中并不鲜见。显然对古罗马人而言,读书、写字是很常见的事情。

古罗马读写之风甚盛,学者醉心于专业性的著述,小说家们精心炮制各种风格的小说,即使是普通人也会提笔通过书信、传记或日志的形式进行写作。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我的母亲那里,我濡染了虔诚、仁爱和不仅戒除恶行,甚而戒除恶念的品质,以及远离奢侈的简朴生活方式。从我的曾祖父那里,我懂得了不要时常出入公共学校,而是要在家里有好的教师;懂得了在这些事情上一个人要不吝钱财。

以上符合斯多葛学派日常“精神练习”风格的段落出自《沉思录》,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的作品。虽然很多人抱怨这部作品太沉闷,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它是一部思想深邃的伟大著作。罗马帝国的精英们特别青睐这部书,它所强调的等级观念以及义务的重要性很符合当时政治家们的胃口。

古罗马作家写作不全都这么一本正经,有些人喜欢写活泼轻快、颇具讽刺意味的文体,比如琉善。琉善是古罗马的一位重要作家,信仰无神论与唯物主义。琉善以锐利的眼光观察世界,并以锐利的言辞嘲讽世界,恩格斯赞扬他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伏尔泰”。

琉善在作品中这样奚落某些“哲学家”:他们懒散、好辩、自负、易怒、贪吃、愚蠢、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