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导论(第二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12:23:36

点击下载

作者:李建军, 桑德春, 编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康复医学导论(第二版)

康复医学导论(第二版)试读:

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第二版)组织委员会与编写委员会名单

组织委员会

顾  问 吕兆丰

主任委员 李建军

常务副主任 董浩 线福华

副主任委员 王晓民 高文柱 张通 梁万年 励建安

委  员 李义庭 付丽 张凤仁 杨祖福 陆学一 马小蕊 刘祯 李洪霞编写委员会

学术顾问 卓大宏 周士枋 南登昆 吴宗耀

主  审 纪树荣 王宁华

主  编 李建军

副 主 编 董浩 张通 张凤仁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江钟立 刘克敏 刘璇 纪树荣 华桂茹 朱平 乔志恒 李建军 李胜利 陈立嘉 陈小梅 陈之罡 张琦 金宁 赵辉三 恽晓平 贺丹军 桑德春 敖丽娟 傅克礼

办公室主任 杨祖福 副主任 李洪霞

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再版序言

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第一版是由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联合组织编写,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有高度责任感、有开创精神的老教授和康复医学工作者参与了教材的创建工作。本套教材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满足了教与学的需要,为推动康复治疗学专业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自2002年以来的各届学生使用后,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又组织在临床教学、科研、医疗第一线的中青年教授、学者,尤其以康复治疗学专业一线的专家为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内外康复医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对本套教材进行修订和改编,力争使修订后的第二版教材瞄准未来康复医学发展方向,参照国际PT和OT教育标准,以培养高素质康复治疗专业人才为目标,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为基本点,在阐述康复治疗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加强了教材建设改革和创新的力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体系。

二版教材的修订和编写特点如下:

在对教师和学生广泛与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和汲取了第一版教材的编写经验和成果,尤其对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完善,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与创新性,并考虑其在全国范围的代表性与在本土的适用性。

第二版教材坚持了“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和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的原则,以“三基”为重心、以临床应用为重点、以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在继承和发扬第一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保留经典且注重知识的更新,删除了陈旧内容,增补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

第二版教材的内容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展示了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培养高素质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的目的。因其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并且做到了五个准确——论点准确、概念准确、名词术语和单位符号准确、语言文字准确、数据准确且材料来源可靠,所以属于现阶段的精品教材。

第二版教材共计19种,根据康复治疗学专业要求,新增《职业关联活动学》1种。

1.《康复医学导论》由李建军教授主编,主要介绍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康复医学的基本方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康复专业人员教育和培养,以及残疾人康复事业等相关问题,是学习康复医学的入门教材。

2.《人体发育学》由江钟立教授主编,是国内第一部以新的视角论述人体发育与康复治疗理论的专著。

3.《运动学》由刘克敏主任医师和敖丽娟教授主编,是康复治疗理论的基础教材,内容包括:生物力学、正常人体运动学、运动障碍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学、运动心理学。

4.《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由桑德春主任医师主编,主要介绍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的发生、发展过程,与之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特点及学习、运用的基本方法。

5.《康复疗法评定学》由恽晓平教授主编,全书系统介绍康复评定学概念及理论、相关基础知识、评定原理、评定所需仪器设备和方法,以及临床结果分析,理论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兼顾学科新进展,是国内外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全面、详尽论述康复评定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著作。

6.《运动疗法技术学》由纪树荣教授主编,是国内第一部运动疗法技术学专著,详细介绍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7.《临床运动疗法学》由张琦副教授主编,根据国际上运动疗法发展的新理念,结合国内运动疗法及其临床应用编写而成,是国内目前内容最全面的临床运动疗法学教材。

8.《文体疗法学》由金宁主任技师主编,主要介绍利用体育、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是PT和0T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国内第一部文体康复治疗的专著。

9.《理疗学》由乔志恒教授和华桂茹教授主编,内容包括物理疗法概论、各种电疗法、光疗法(含激光)、超声疗法、磁场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

10.《基础作业学》由陈立嘉主任医师主编,主要介绍现代作业疗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也是第一部此领域的专著。

11.《临床作业疗法学》由陈小梅主编,国内和日本多位具有丰富作业疗法教学和临床治疗经验的专家共同撰写,涵盖了作业疗法的基本理论、评定和治疗方法等内容,并系统地介绍了脑卒中、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科及精神障碍等不同疾患的康复特点和作业治疗方法,内容全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12.《日常生活技能与环境改造》由刘璇副主任技师主编,是我国国内有关残疾人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以及患者住房和周围环境的无障碍改造的第一部专著。

13.《康复心理学》由贺丹军主任医师主编,从残疾人的角度入手,论述其心理特征及康复治疗手段对康复对象心理的影响,将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运用于心理康复,是国内第一部康复心理学方面的专著。

14.《假肢与矫形器学》由赵辉三主任医师主编,内容包括:与假肢装配有关的截肢,截肢者康复的新观念、新方法,常用假肢、矫形器及其他残疾人辅具的品种特点、临床应用和装配适合性检验方法。

15.《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由陈之罡主任医师主编,内容主要包括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在临床中常用且比较成熟的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16.《言语治疗学》由李胜利教授主编,借鉴国际言语康复的现代理论和技术,结合国内言语康复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是国内第一部内容最全面的言语治疗学教材。

17.《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研究》由刘克敏主任医师主编,是国内第一部指导PT、OT专业人员进行临床研究的教材,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实例分析,实用性强。

18.《社区康复学》由付克礼研究员主编,是PT、OT合用的教材,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社区康复的最新理论、在社区开展的实践活动和社区康复管理知识;中篇主要介绍社区实用的物理疗法技术和常见病残的物理治疗方法;下篇主要介绍社区实用的作业疗法技术和常见病残的作业治疗方法。

19.《职业关联活动学》由朱平主任医师主编,主要介绍恢复和提高残疾人职业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在本套教材的修订编写过程中,各位编写者都本着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原则,力争达到精品教材的水准。但是,由于编写时间有限,加之出自多人之手,难免出现不当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三版时修订。

本套教材的编写得到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的大力支持,谨致谢忱。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编委会2011年6月

《康复医学导论》再版前言

本教材第一版出版发行后,得到了广大使用者和读者的好评,反馈了许多良好建议。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康复医学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进一步完善,康复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康复医学医疗和教育机构逐年增多,康复医学的队伍继续扩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的康复需求得到满足。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第一版教材的使用情况,在查阅了大量新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努力把所有的资料和数据都更新到最近可能达到的水平,完成了《康复医学导论(第二版)》的编写工作。本教材旨在使教材使用者系统掌握康复医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康复医学的入门教材。

我们根据编写要求和实际使用的需要,对教材的章节进行了重新编排,对篇幅和内容不合理的章节进行了调整、修订和必要的补充,增加了部分章节,如第一章第四节“健康、疾病、残疾与康复医学”,第六章“康复事业”等。

本教材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健康与康复医学的关系、疾病与康复医学的关系、残疾与康复医学的关系、如何学习康复医学等。第二章康复医学基础,介绍运动学基础、人体发育学基础、神经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残疾学基础等。第三章康复医学的手段与方法,介绍康复医学的手段、康复医学的工作方法、康复对象的管理等。第四章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介绍康复医疗服务方式、专业康复的方法、社区康复的方法等。第五章康复专业人员教育和培训,介绍学历教育、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培训等内容。第六章康复事业与残疾人社会保障,介绍国内外康复事业与组织、国内外残疾人事业与组织、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等。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知识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既反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又适合我国国情。有助于使用者提高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立足于介绍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特点及学习、运用中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撰写过程中编者总结了多年的康复医疗实践经验,并结合国内外的最新进展,深入浅出加以编著,尽量做到内容丰富,易于使用。

编写本书除了为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专业提供教材外,也可为各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以深入、细致地掌握康复医学的全面内容。

由于时间仓促,涉及范围较广、资讯范围所限,难免出现一些遗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李建军 桑德春2011年9月(李建军: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桑德春: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康复的定义和全面康复的含义、内容。

2.掌握康复医学的定义和康复医学的原则。

3.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

4. 了解健康、疾病、残疾与康复医学的关系。

5.熟悉如何学习康复医学。

由于社会的进步、公共卫生保健事业的完善、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显著提高,使得许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延长了病人的生命。但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慢性疾病病人也不断增多,加之工业、交通、竞赛性体育运动、地震等因素,残疾人数量越来越多。为了解决残疾所带来的个人、家庭和社会等问题,康复与康复医学的理念和方法逐渐得到人们的认识。康复治疗的基本技术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手段,在残疾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

第一节 康复的概念

一、康复的定义

康复(rehabilitation),由词头re-,词干habilis,词尾action构成。其中re-是重新的意思,habilis是使之得到能力或适应的意思,action是行为或状态的结果。综合起来,reha-bilitation是表示重新得到能力或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意思。

rehabilitation这一词的应用有一个演变过程,起初并非用在医学上。在中世纪曾用于表示教徒违反了教规而被逐出教门,经过改造后又重新回到教会的情形;也曾用于表示囚犯刑满释放后重新回归社会。从20世纪初叶引入医学领域,自1910年起在美国、英国等才把康复正式用于残疾人的治疗上,用以表示残疾人重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恢复做人的权利和尊严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康复的定义逐渐形成。1942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全美康复会上给康复下了第一个定义:“康复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职业的和经济的能力。”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给康复下的定义为:“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尽可能地达到高的水平。”

以后,又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康复工作者们一致认为,经过系统康复,残疾人应该达到的康复目标是:能够和健全的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即重返社会。因此,在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上修订的康复定义为:“康复是指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训练残疾人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需要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在拟订康复实施计划时应有残疾者本人和他们的家属以及他们所在的社区参与。”

1993年,联合国的一份正式文件中提出:“康复是一个促使残疾人身体的、感官的、智能的、精神的和/或社会生活的功能达到和保持在力所能及的最佳水平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能借助一切措施和手段,改变其生活而增强自理能力。康复包括重建或恢复功能,提供补偿功能缺失或受限的各种手段。”

1998年,著名康复医学专家Delisa从医学模式角度提出“康复是一个帮助伤病员或残疾人在其生理解剖缺陷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根据其愿望和生活计划,促进其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职业上、业余消遣上、教育上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过程。”综上所述,康复的定义是:康复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和再训练,消除或减轻伤、病、残者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康复是使残疾人复功能、恢复权利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使残疾人的各种功能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但由于受残疾人病情、医疗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是无法达到这一目标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康复理解成伤病后完全恢复到健康的过程,这有悖于康复的真正含义。

国际上,受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影响,对rehabilitation一词的理解有所不同,仅从汉字的表述来看,香港译为复康,台湾地区译为复健,应正确掌握这些词的使用。

归纳起来,康复的内涵具有五个要素:①康复对象:是指功能有缺失和障碍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残疾人和伤病员。②康复领域:包括医疗康复(身心功能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以及在业余消遣上帮助患者发展潜能等方面,以便促进残疾人全面康复。③康复措施:包括所有能消除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的措施,以及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措施,不但使用医学技术,而且也使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工程学、信息学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并包括政府政策、立法等举措。④康复目标:康复的目标应同时考虑到可能性、可行性。在患者身体缺陷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实事求是地拟定康复目标,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尽可能使残疾人或患者各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⑤康复的提供者:提供康复医疗、训练和服务的不仅有专业的康复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区的力量,而残疾人及其家属也参与康复工作的计划与实施。二、全面康复(一)全面康复的含义

各种原因导致的残疾所带来的问题,不仅限于躯体功能障碍,还会影响到其参与家庭、社会生活。要想使残疾人恢复功能、恢复应该有的各种权利,就要把残疾人作为一个个体,全面地考虑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具备的条件。在康复工作中,全面地分析残疾所带来的问题,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使残疾人得到完整康复,获得重返社会的能力,称为全面康复。

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全面康复的含义。一是对于某一残疾人的整体功能而言,从身体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康复的目标不仅是改善残疾人的肢体或脏器功能,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整个人,解决由于残疾导致的所有问题。所以,可以把全面康复理解为整体康复。另一方面,对于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内容而言,在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领域都得到综合康复称为全面康复。也就是说,应该从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等多方面开展康复工作,以解决残疾人躯体上的问题和由于躯体损伤或疾病带来的参与家庭和社会的能力障碍。全面康复的概念两方面的含义是一致的,内容是统一的,残疾人只有得到各个康复领域的综合康复才能获得整体性的全面康复。

全面康复是现代康复的基本原则,应贯穿于康复医疗服务的始终,以保证残疾人能够得到真正的救助,使他们顺利地回归社会。全面康复有赖于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学科康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二)全面康复的内容

全面康复的内容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全面康复的四个内容在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对于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所采取的康复方法和介入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医学康复首先介入,其他的康复工作在医学康复基础上进行,介入稍晚。社会康复持续时间最长,常贯穿于康复的全过程。但并非所有残疾人都需要这四个过程,某些残疾人可能不需要经过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就可以重返社会。

1.医学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 医学康复是指运用一切医学技术和方法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诊断、功能评估、康复治疗等,以减轻因残疾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实现康复目标。

医学康复是全面康复的第一步,是全面康复的基础,为全面康复提供必要的条件,是实现全面康复目标的根本保证。医学康复的手段是综合性的,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康复的基本技术(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理等)、辅助器具的应用等,同时需要残疾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医学康复涉及医学的各个领域,要求各专业的人员都要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正确把握好康复的时机,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注意减少各种继发障碍,尽快和最大可能地改善其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回归家庭和社会。

2.教育康复(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 教育康复是使残疾人实现受教育的权利。针对各类残疾人,通过教育与训练的手段提高功能残疾人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教育康复的对象大部分是残疾儿童和残疾青少年。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肢体残疾人进行的普通教育,如九年义务教育和中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二是对智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视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进行的特殊教育,如对盲人的盲文教育和对聋哑人的手语教育等。

教育康复应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和需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和自身缺陷补偿的教育,同时要加强劳动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他们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教育康复应按照国家、各级政府的要求,教育部门、残疾人组织及其他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协作才能顺利进行,是整体康复计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职业康复是帮助残疾人选择、提高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就业能力,获得就业机会的过程。包括对残疾后就业能力的评定、选择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的最佳职业、就业前的训练、决定就业方式、安排就业、就业后随访等。

选择职业工作是人的基本权利,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生价值和尊严。部分残疾人因残疾产生自卑、失去价值、依赖于人的感觉。从这种心态中解脱出来的最有效办法是能够恢复职业和就业。职业康复能有效地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减轻家庭、社会负担,使残疾人的社会生活更加完善。职业康复是残疾人自食其力、自立于社会的根本途径。

残疾人就业难度要比正常人大,需要有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完善的管理系统、专业的职业康复机构、科学的职业康复程序等,才能使残疾人真正地掌握职业技能,获得就业机会。职业康复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安置问题,而是使残疾人确实能够达到具有适应某项工作的能力,并从事这项适当工作。

4.社会康复(social rehabilitation) 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它与医疗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共同形成全面康复的基本内容。

社会康复工作是一门综合运用医学、法学、社会学、工程学、护理学等现代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以应用为主的专业学科。它是调动社会力量来帮助有特殊困难的人们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系列有组织、有目标的活动。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员,社会的功能是满足其成员的生活与需求。社会应对残疾人提供帮助,减少和消除社会上存在的不利于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各种障碍,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会康复的实现,一方面依靠残疾人自己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则依靠社会对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社会康复是康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及地域文化等密切相关。维护残疾人权利和尊严,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困难,改善生活和福利条件,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是社会康复的中心工作。

社会康复工作主要通过各种康复机构、社区、家庭来实现,社区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人。

社会康复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助政府制定法律、法规,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社会康复工作者既要认真贯彻、执行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协助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以确立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和公正待遇,使残疾人的家庭生活、住房、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生活、劳动就业、经济福利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形成健全的法制环境,保障残疾人真正地回归社会。(2)改善残疾人经济环境:按照国家、各级政府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其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自给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劳动者。(3)消除残疾人在家庭中和社会中的物理性障碍:生活环境的物理性障碍给残疾人的生活造成许多困难,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是残疾人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应该在残疾人的居所及公共建筑、道路、交通工具、工厂、学校、商店等公共设施中,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点设计无障碍环境,方便残疾人家庭和社会生活。(4)改善残疾人社会精神环境: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维护其政治权利,是社会康复工作的重要内容。残疾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不仅可以提高觉悟、提高政治地位,还可以改变人们的一些不正确看法,纠正社会上的错误观念。

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消除歧视残疾人的观念,是改善残疾人社会精神环境的重要环节。树立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帮助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其自身价值。

第二节 康复医学的概念

一、康复医学的定义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是主要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外伤或疾病而遗留功能障碍,并导致生活、工作能力暂时或永久性地减弱或丧失的残疾人,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学科。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旨在促进人体病、伤后的恢复,研究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治疗等问题,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完成与康复医学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但康复与康复医学不是等同的概念。康复是恢复残疾人的功能和权利的过程。而康复医学本质上是功能医学,它主要是研究患者的功能障碍、伴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残疾,以及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这两个概念应加以区别,正确理解其含义(表1-2-1)。表1-2-1 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区别

在国际上,有的国家把康复医学称为物理医学与康复(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这两个名词是同义词。从这个名称可以理解为,康复医学是物理医学的原理、手段融入现代康复的理念和临床康复技术而形成的一个医学学科,但不等于是物理医学。二、康复医学的对象与范围(一)康复医学的对象

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要是各种急、慢性疾病或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和能力减退的病伤残者、衰老所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人等。

临床医学是以疾病为主导,以治愈患者为目的。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障碍为主,为回归社会的目标打基础。所谓功能障碍是指人体的组织器官和心理活动本应具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的状态,如脑血管病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功能障碍等。功能障碍分可逆的和不可逆的。一般的疾病经过治疗可得到痊愈,不导致功能障碍;有些疾病后可导致暂时的功能障碍,经过治疗后能够逆转;致残性的伤病,经过临床医学手段不可治愈的,可导致不可逆的功能障碍。功能障碍与伤病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与伤病共存的功能障碍,伤病后遗留的功能障碍,与疾病无关、独立存在的功能障碍。这些功能障碍,存在于各个系统的各类疾病。因此,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涉及到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康复医学发展的初期,是以骨科和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为主,以后逐渐开展了慢性疼痛、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表1-2-2)。表1-2-2 康复治疗的主要病种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残损、残疾、残障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ICIDH),功能障碍可分为组织器官水平的功能障碍、个体水平的能力障碍和社会水平的障碍三个层次。世界卫生组织新颁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将这三种功能障碍统称为残疾。残疾可分为暂时性残疾和永久性残疾两类,残疾状态持续不到12个月为暂时性残疾,持续12个月及以上时为永久性残疾。康复医学的对象应该是临床医学各科中患病后遗留暂时性和永久性残疾的所有患者。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会继续扩展,康复医学在人类防病、治病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康复医学的范围

1.康复医学范围与康复范畴的区别前已述及,康复与康复医学是不同的概念,虽然两者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用康复来表述康复医学是不确切的。康复的范畴很广,涉及到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康复医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医学康复的对象是各类永久性残疾人。康复医学的对象是暂时性和永久性残疾人。康复的方法包括医学、工程、教育、职业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手段,需要从事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的所有康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康复医学则主要采取医学的手段,主要由从事康复医学工作的各类人员完成。

2.康复医学知识体系的构成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学科,它的知识内容由康复基础学、残疾学、康复评定学和康复治疗学四部分构成。

康复基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体发育学、运动学、运动生理学、神经系统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骨骼肌肉系统解剖学等。

残疾学的内容包括神经系统残疾学、循环系统残疾学、呼吸系统残疾学、运动系统残疾学、精神心理残疾学、功能障碍学等。

康复评定学的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评定、听力语言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职业能力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等。

康复治疗学的内容包括物理疗法学、作业疗法学、言语治疗学、心理治疗学、康复护理学、文体治疗学、康复工程学、传统康复治疗学等。

3.康复医学的基本对策康复医学本质上是功能医学,它主要是研究患者的功能障碍及伴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残疾,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治疗手段介入的时间,因疾病的种类、疾病的程度、患者的不同状态等而有所不同。总的原则是只要患者病情稳定,无禁忌证,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康复手段的介入,不仅是功能障碍形成以后,应该在障碍出现前就开始。康复介入可分几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康复知识的宣教、康复预防措施,防止造成残疾的疾病出现。第二步,一旦疾病出现,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医疗措施避免或减少残疾的出现。第三步,如果出现残疾,应及时通过科学的康复治疗手段,限制残疾的程度,避免造成严重残疾,并解决残疾带来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康复医学的方法和措施应用到残疾的防治中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医学观念。整体康复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原则,采取的康复措施具有多学科性、广泛性和社会性,充分体现出康复医学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各种原因导致的功能障碍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即器官水平的障碍、个体水平的障碍、社会水平的障碍。康复医学应针对不同层面的功能障碍,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处理。以脑出血为例:脑出血后肢体瘫痪为器官水平障碍;由于脑出血所致瘫痪、认知障碍、失语等原因,影响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等,使得这一个体存在了障碍,这种情况为个体水平障碍;这类患者除了躯体疾病外,还影响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即为社会水平障碍。对于器官水平的功能障碍在促进功能恢复的同时,还应对并发症、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过用综合征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个体水平的功能障碍,要在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适应的代偿的措施。如用轮椅及其他辅助器等,以辅助实现患者的整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社会水平障碍的对策,除了提高患者的个人能力外,还应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适应社会生活训练,顺利地回归社会。对残疾儿童、少年应确保接受教育,对残疾成年人应促使就业,对老年人要使他们过有意义的生活,构造健康的社会生活环境。三、康复医学的原则

康复医学的对象是暂时性和永久性残疾人。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实现重返社会的目标创造基本条件。做好这项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早期治疗的原则

早期治疗是指从疾病的预防、疾病或残疾发生后,早期介入康复医学的手段,以尽可能地避免或减轻残疾的出现,维护其最佳功能状态。

早期康复治疗,一方面对原发病进行处理,康复医学的方法尽早融入整个治疗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对并发症尽早进行康复医学方法干预,避免或减轻继发性残疾,特别是尽可能地减少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过用综合征等的出现。

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已经被许多临床研究工作所证实。一般认为,只要患者病情稳定,没有康复治疗禁忌证,就应该尽早地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康复医学治疗与其他临床医学治疗同步进行,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二)主动参与的原则

主动参与有两个含义。一是把康复医学的理念和方法主动应用到各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扩大康复医学的作用;二是在康复治疗中努力争取患者的主动参与,提高治疗效果。前者可实现康复医学治疗与其他临床医学治疗同步进行,争取治疗的良好时机,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后者能充分地调动患者的潜能,使得康复医学的技术和方法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患者的主动参与对顺利完成康复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通过与患者和家属交谈、健康宣教等形式获得患者的主动参与。既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参与社会情况、心理状态等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和目标,又要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及相关的一些知识、康复治疗的目的和方法、需要患者完成的内容等,争取患者的积极、主动配合。(三)功能训练的原则

康复医学是研究患者的功能障碍、伴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残疾,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科。它更加关注的是伤病引起的功能变化,以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为主要目的。这一目的的完成,需要采取各种方法进行功能训练,提高运动、感觉、言语、心理、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能力。

功能训练包括针对患者肢体或脏器功能训练、辅助器具使用训练、环境利用能力训练等多方面,使患者能够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四)整体康复的原则

康复医学是在整体水平上开展治疗的,把人体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功能障碍所带来的一切问题。以多学科的优势,在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治疗。

整体康复治疗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医学角度上采取多学科、多专业合作的方式,针对伤病带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二是从全面康复的角度上采取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的各种方法,解决因残疾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五)团队方式的原则

康复医学的特点是多学科、多专业结合起来的小组工作形式进行康复治疗。康复医学面临的任务是艰巨、复杂的,任何单一的专业或学科均难以解决因伤病所带来的全部问题。因此,康复医学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多学科、多专业合作的团队工作形式,在残疾的防治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采取这种工作方式,综合协调地发挥各学科和专业的作用,才有可能改善患者的功能,提高参与家庭、社会的能力,完成康复目标。(六)提高生活质量的原则

生活质量又称生命质量,是指人们在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生活中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是使残疾人在躯体上、心理上、社会上、职业上等全面地得到康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

第三节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

一、国际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

康复的概念应用于残疾人事业是在20世纪初,直到20世纪中叶,康复医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总体上看康复医学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但在发展的道路上却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归纳起来,康复医学的发生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确立期、发展期等几个阶段。(一)萌芽期

1910年以前为康复医学的萌芽期。人类自古就有利用自然因子(如日光、水、温度等)、身体运动、被动活动、牵引等各项措施来治疗伤病和强身健体的传统。公元前,希腊人利用温泉、日光、海水、矿泉、磁石、按摩等治疗慢性疼痛、风湿、损伤等疾患。公元1世纪,古罗马采用运动、阅读、对话及音乐治疗心理障碍。

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认为垂钓、造房、造船等劳动都可以用于治疗。公元2世纪后,Caelius Aurelianus提出用滑轮悬挂肢体、步行训练、温泉中运动治疗瘫痪患者。

公元5世纪,英国神经学者提出通过主动与被动训练治疗各种瘫痪。

公元16世纪,Ambroise Parey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治疗骨折,通过运动疗法促进功能恢复。

公元12~17世纪,欧洲创立了许多大学,同时也建了许多医院,兴起了科学研究工作,作业疗法重新被人们重视,在应用于精神科领域的同时,还将骑马等娱乐性活动用于便秘、腹痛、痛风等内科系统疾病。

公元18世纪,Joseph-Clement Tissot提出用作业疗法、医疗体操进行治疗。

公元19世纪,一些物理因子(光、电、磁等)应用到医学领域。这一阶段,初期的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理疗等开始萌芽,精神残疾人的心理治疗、盲人和聋哑人的特殊教育、残疾人的职业训练等工作开始进行。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将温热和按摩用于治疗疾病,汉代已用医疗体操或运动疗法来进行医疗保健,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中已绘有医疗体操图多种,名医华佗的《五禽戏》是较早的医疗体操,用于健身强体。我国古代武术运动被视为世界上较早的运动疗法之一。这一阶段的主要治疗对象为轻型外伤后遗症、风湿性疾病、聋人与盲人的特殊教育等。(二)形成期

1910年至1946年为康复医学的形成期。这一期间,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范围的脊髓灰质炎大流行产生了许多残疾人,也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发展。

1910年开始,康复一词正式应用在残疾人身上,人们开始关注残疾人的康复治疗。1917年,最早的康复机构美国陆军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部成立。同年成立了美国作业疗法振兴协会。

191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战伤者康复法,为战伤者创建了许多治疗设施,同时进行职业康复训练。1919年,美国开设了波士顿作业疗法专科学校,随后其他地区也相继开办了此类学校,这些学校以后大多发展为大学。1920年,确立了职业康复方法(Smith-Fess法),产生了对战伤者的治疗和职业训练的一些专用名词,如重建(reconstruction)、再调整(recondition)、再教育(reeducation)、恢复期护理(convalescent care)、康复(rehabilitation)等,同年美国成立了物理治疗师协会。

1920年~1930年,由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流行,许多医务工作者致力于脊髓灰质炎的治疗,出现了手法肌力检查法、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矫形器等,物理治疗师的数量有所增加。1922年,《作业疗法与康复》杂志诞生。1923年,成立了美国作业疗法协会,同时发行了该机构的杂志Archives。1930年,英国的第一所作业治疗师学校成立。

1932年,英国成立了作业治疗师协会,美国作业疗法协会制定了教育、资格认定和会员注册方法,318名会员在严格考核下登记注册。1934年召开了第一次英国作业疗法会议。1938年组织了第一次作业治疗师公认资格考试,作业疗法开始有组织地进行。

1942年,全美康复讨论会给康复下出了第一个定义。1943年,英国发表公告,公开承认了康复的概念。1944年,《物理医学文献》杂志诞生,康复学术体系逐渐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大量残疾人,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对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全面发展。(三)确立期

1947年至1970年为康复医学的确立期。这一期间,开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康复医学理念,提出了多学科合作,让残疾人身体-心理-社会全面恢复的理论,并配合有一系列综合、全面的训练技术和方案。康复医学的基本方法、康复医疗机构、康复医学学术组织、各种管理体系基本完善。陆续在西方国家建立起来一大批康复中心,并使康复医学在原有物理医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以美国医学家Howard.A.Rusk为代表的康复医学先驱者们做了出色的工作,确立了康复医学的地位。Rusk教授首先在美国倡导创办了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研究所,直至今日,仍是世界最著名的康复中心和康复人才培训基地。

1947年,美国物理医学会更名为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同时制定了康复医学专业医师的培养制度,出现了专业康复医师。1948年,成立了世界物理治疗联合会(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WCPT)。

1950年,Rusk.H.A等,将其治疗对象限定为运动功能障碍和部分内脏功能障碍者。将康复医学定义为从医学角度提供的康复手段,并以小组(team work)工作的形式向全美推广。同年,成立了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联盟(Internationnal Federation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IFPMR)。

1952年,在英国,6个会员国代表讨论,制定了加盟该组织的条件、作业治疗师的教育标准及该组织的有关章程。作业疗法与康复杂志更名为美国物理医学杂志。

1954年,成立了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arpists,WFOT)。同年,物理医学文献杂志更名为物理医学与康复文献。1955年,Rusk教授在美国成立了世界康复基金会(World Rehabilitation Foundation,WRF)。1956年,全世界注册了52所作业治疗师培养学校。

1922年建立的国际伤残者协会于1969年更名为康复国际(Rehabilitation International,RI)。同年,成立了国际康复医学会(International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ssociation,IR-MA)。

这一阶段,脊髓损伤康复获得了完整经验。治疗中枢性瘫痪的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等神经生理学与神经发育学治疗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康复工程的方法纳入康复治疗手段。心肺疾病康复开始进行,社区康复的概念逐渐形成。这些工作表明,康复医学的发展已臻成熟。(四)发展期

康复医学的发展期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个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康复医学的医疗、教育、科研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康复医学正向深度发展,已进入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内脏系统康复、慢性疾病处理、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等各个领域。在伤病早期,如有功能障碍存在即有康复医学方法的介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既治愈疾病又获得良好的身体功能。康复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康复医学和康复事业迅速发展,全面康复的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保健、预防、医疗、康复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为人类的健康提供全面的服务。

这个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康复治疗、康复研究、康复教育等机构。许多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了康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了康复医学数据库,各项康复治疗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康复技术人员的培养、准入制度和方法日臻完善。康复医学的行业组织、学术组织,在康复医学的普及和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76年,实现残疾儿童全面就读。1981年,定为“国际残疾人年”。1983年至1992年为国际残疾人10年,以“完全参加与平等”为宗旨,积极地推动了康复事业的发展。康复医学在残疾的防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将为人们平等参与社会、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做出贡献。二、我国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现代康复的概念。国内许多专业人员先后去国外学习带回了经验,并在原有的理疗学、医疗体育、疗养学以及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使康复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康复事业在政府高度重视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82年初,卫生部提出选择若干综合医院和疗养院试办康复医疗机构,通过试点逐步推广。1983年,开始筹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业康复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山医学院和南京医学院被确定为康复医学进修教育基地,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在我国举办了首届康复医学培训班。同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康复医学专业学术团体——中国康复医学会。

1984年,卫生部科教司向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发出通知,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增设康复医学课程。1985年,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更名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1986年,成立了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同年成立了由21个政府部门和残疾人组织的负责人组成的“联合国残疾人10年中国组织委员会”。

1986年以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等相继创刊。

1987年,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残疾人的抽样调查,对全国残疾人的数量、残疾类型、残疾程度等进行了统计,为各项康复医学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1988年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了“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同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落成,全国民政系统康复医学研究会成立。

1989年12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试行草案)中规定,各级医院均负责预防、医疗、保健和康复的服务任务,康复服务内容包括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两个方面。

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残疾人保障法”,自1991年5月15日开始施行。该保障法有总则、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福利、环境、法律责任、附则,共计九章54条。该法全面地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是发展残疾人事业,保护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发展康复医学事业的基本法律保障。在第二章中对康复的职责、指导原则、组织实施、人员培训和康复器具都有明确的规定。

1990年,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组织编写了大型综合性康复医学专著《中国康复医学》。

1991年7月,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颁布了“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1991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提出了1991年~1995年的总目标: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精神环境,缩小残疾人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使残疾人参与机会增多,参与范围扩大,自身素质提高,生活状况改善。

1996年,卫生部颁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对康复医学科的性质、功能、人员配置、设备和各项质量标准等有明确规定。同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对于设置老年人康复设施等也做了规定。

199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防治保康一体化的、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社区康复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998年人事部编印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在卫生技术人员分类中新增设了“康复医学科医师”的项目。1999年人事部、卫生部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中,已把康复医学专业包括在所评审的专业系列中。

2000年,卫生部的各类医师考试与资格认定中包括了康复医师。同年,首都医科大学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康复医学院;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北京联合大学共同创办了北京听力语言技术学院。康复治疗专业开始纳入全日制高等教育计划。

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制定了“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体系,发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的卫生工作指导方针。

2002年,卫生部等六部委经国务院转批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目标。

2008年,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进一步开展残疾人康复医疗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及康复事业受到政府、社会和残疾人团体的高度重视,已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事业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逐步走向成熟,在与国际相接轨的道路上迅速发展。全国成立了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相当一部分医科院校开设了康复医学课程,举办了各种有关康复医学的培训班;康复医疗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成立了各种康复学术组织,每年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出版了一些康复医学专著和译著以及多种康复医学杂志;加强了与国际康复医学界的学术交流。我国以中医传统的康复治疗理论和技术贡献于世,在世界康复医学界占有一定地位。

第四节 健康、疾病、残疾与康复医学

一、康复医学理念与新医学模式(一)康复医学理念

1.康复医学的整体观念在本章第一节已经介绍,康复(rehabilitation)这个词的产生和应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终应用到医学上形成了以下定义:“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和再训练,消除或减轻伤、病、残者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康复是使残疾人恢复功能、恢复权利的过程。”从此定义中不难看出,对残疾人的康复,不是简单地改善其肢体或脏器功能恢复,而是把残疾人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地考虑由于伤病导致的躯体、心理、教育、职业、社会等问题,综合地进行处理,使之能够得到整体改善,达到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目的。

这里面提示了两个问题:一是伤病带来的问题是复杂的;与之相对应,需要用综合的措施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以人为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康复医学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原因所在。

2.整体医学与康复医学 整体医学(holistic medicine)是在用整体主义指导医疗保健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含义是个人应该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身心健康和治愈疾病。整体主义起初是哲学的一个概念,强调每一个生活的有机体都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它比构成这一实体的各部分的总和更大、更重要。这一思想在医疗保健中得到了应用,形成了整体保健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对康复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整体医学治疗的特点:①从整体出发,身心治疗相结合,达到人体内外环境稳定、协调。②强调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对恢复健康只起到促进作用。③治疗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疾病或症状。④要以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进行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⑤吸纳各种传统的医学方法,主张使用不同于药物和手术的治疗方式。⑥强调调整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这些特点是与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相吻合的,康复医学也恰恰利用整体的治疗观念开展医疗工作。

3.康复医学的本质康复医学主要以有功能障碍的患者和残疾人为服务对象,以恢复功能障碍为主要目的,为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条件。

功能(function)是指组织、器官、肢体等的特征性活动。如手的功能是利用工具劳动,下肢的功能是支撑身体和走路,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脑的功能是思维等。各种功能均有自己的特征,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功能障碍(dysfunction)是指人体的组织器官和心理活动本应具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的状态。功能和功能障碍是康复医学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评估、训练、代偿、代替、适应等手段解决功能障碍,恢复功能。康复医学的理论正是围绕功能障碍和恢复的研究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康复医学的功能观,康复医学的本质是功能医学。

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对功能的视点有所不同(表1-4-1)。从康复医学的角度看,功能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可调控活动。这种活动是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等所必需的。临床医学是以治愈疾病为主,以保证人的生存为主,在诊治过程中虽然也要从人的整体出发,但核心是考虑病理过程,治疗病理改变;康复医学是以病人为主体,以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回到社会中去。

临床医学主要根据病史、体检、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诊断学依据,对患者作出明确诊断后,即由医师开具医嘱,由护士及相关人员执行。而康复医学则不同,通常以综合的、具有专门技能的多学科协作组的形式来完成,以解决因各种功能障碍所带来的复杂问题。康复治疗组由康复医师担任组长,由具有各种专门技术的人员如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康复工程人员等共同组成。在康复组中的各个成员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康复治疗。表1-4-1 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对功能的视点区别(二)新医学模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