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新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01:35:36

点击下载

作者:胡元斌,郭艳红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增广贤文新读

增广贤文新读试读:

前言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为我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此书最迟写成于明代万历年间,后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本书作者一直未见任何记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语句又通顺,易懂。其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增广贤文》中的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等。

另有一些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

还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可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通过读《增广贤文》,我们就能领会到诸多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昔时贤文,诲汝谆谆12345678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注释

1昔:从前。

2贤文:能规范人道德行为的好文章。

3诲:教导。

4集:搜集。

5韵:韵文,如诗、词、赋、曲等。

6增广:增智慧,广风闻。这里指《增广贤文》这本书。

7宜:应该。

8鉴:借鉴。

新读

过去的名言,多能起到教诲告诫人们的作用,《增广贤文》概括了古今多方面的内容,是一本能够启迪人们心智的良好蒙学读本。

没有古代的历史,就没有今天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古代的历史来指导今天的行动。这样,我们才会少走弯路,取得更大的成就。秦始皇虚心纳谏

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后,改国号为秦,定国都于咸阳。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便自称“始皇帝”,后来人们就称他为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如何管理天下?丞相王绾建议说,原来的燕国、齐国、楚国离京城都很远,应该分封皇子去做王,不然难以控制。廷尉李斯反对王绾的分封建议,他说:“陛下要想江山稳固,要善于借鉴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当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曾经大封子弟功臣为诸侯,最终导致连年混战。如今陛下统一天下,可以在全国设置郡县,不要分封诸侯,这样才容易控制。”

秦始皇决定采纳李斯的意见,他说:“以往天下苦战不休,都是因为分封诸侯王的缘故。现在天下安定,再分封诸侯王,又将会种下战争祸根。”

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借鉴周朝的历史教训,建立的这套体制,对后世影响极大。后来各个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都是在秦制基础上逐步演变的。

李斯提出的这一套治国方案,也是广泛搜集前朝的经验教训,通过对历史的深刻研究才形成的,它是借鉴古代兴衰经验,指导当时行动的具体成果。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12345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6789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注释

1知:了解。

2彼:对方,别人。

3会:懂得,理解。

4人:能够理解的人。

5吟:吟咏。

6知心:彼此契合,腹心相照。指相互深切了解、深交的人。

7相逢:相互交往。

8初:开始。

9终:始终。

新读

要想既了解自己,也了解别人,就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的感受。有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去喝才有意思,写诗要向懂得诗的内涵的人去吟,才会有所提高。

一个人生存在社会上,能够认识很多的人,但是,可彼此交心的却没有几个。

人和人之间交往,应该一直像初次见面时那样相互尊重,才会保持一定的友谊,这样相交,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姚莹与张际亮

张际亮,福建建宁人。他才华横溢,秉性耿直,不随流俗,并喜欢广泛结交大江南北的仁人志士。

姚莹,安徽相城人,是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抵抗派将领。他就任台湾兵备道后,坚决抗击英军侵略,为保卫祖国海疆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他的正义举动却遭到昏聩腐朽的清政府的革职查办,并被逮入京师问罪。

这一冤狱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际亮此时重病在身,仍然不辞劳苦,四处奔走呼号,竭尽全力为姚莹鸣冤。他还决定亲自陪伴姚莹进京,以示对好友抗敌卫国之举的支持和对清廷制造冤狱的强烈抗议。

姚莹入狱后,清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把姚莹释放。可是,本来就病魔缠身的张际亮,却因长途跋涉,病情更加恶化。张际亮在临终前,请求姚莹协助他整理自己生平所撰诗作。张际亮的病逝,使姚莹悲痛万分。他以真挚的感情,写下了《祭张亨甫文》和《张亨甫传》,寄托对故友的哀思。办理完张际亮的丧事后,姚莹还亲自护送张际亮的灵柩回故里安葬。张际亮和姚莹知心相交、患难相顾的感人故事,此后在民间广为传扬。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123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45678心。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注释

1知:了解,熟悉。

2复:翻过来,倒过来。

3小人:品质不好的人。

4运:运气。

5似:像,就像。

6须:应该。

7用意:用心。

8一字值千金:史书记载吕不韦的著作《吕氏春秋》,完成后曾在咸阳城门公开,有能增减一字的,赏千金。形容文章具有极高的价值。

新读

离水近的人,一般能知道鱼的情况;住在山边的人,大都能分辨出各种鸟儿的声音。

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的变化,时涨时退;不明事理的小人随着时事的变化,反复无常。

运气不好时,金子可能变成废铁;运气到来时,废铁也可能变成黄金。

读书需要下苦工夫,只有舍得下苦工夫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文辞精妙的文章,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王勃一字千金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即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公元667年,王勃从京都来到南昌。当时,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临另时,他又写了序诗,其中两句为“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12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34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注释

1且:暂且。

2未可:不可。

3知:认识,识别。

4面:外表。

新读

对人说话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要只想着一吐为快,把心全部都交给了别人,那样的人到了后来往往会吃亏。

有很多时候,想办成的事情很难达到目的,不想办成的事却会毫不费力地办成了。就像我们有时候栽花种草一样,当你专心专意地想把一种花栽培好时,它反而枯萎了;可当我们随随便便地在地上插上一根柳枝,它却会意外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了解一个人的外表比较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和思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和画画的道理一样,我们去画一只老虎的外形常常很容易,但要让你把老虎的骨头也画下来,你就难以办到了。李林甫口蜜腹剑

李林甫,唐宗室,小字哥奴。开元二十二年(734)五月,拜相,为礼部尚书。开元二十四年(736)底迁中书令,大权独握。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品德败坏。他嫉贤妒能,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讨好卖乖的本领。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好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阴险狡猾,常常两面三刀,暗中害人。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信以为真,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李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对他疏远了。

宋朝司马光评价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后演化为“口蜜腹剑”。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1234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一日春工十日粮,十日春工56半年粮。疏懒人没吃,勤俭粮满仓。人亲财不亲,财利要分清。

注释

1仁:良心,善心。

2义:诚实,守信,正义等道德。

3岫:山峰。

4本:本来。

5疏懒:闲散,懒惰。

6财:金钱,财物。

新读

钱财虽然是人人都需要的东西,但却如粪土一样,是最没有价值的,真正价值千金的东西是仁义和道德。

水从山上流往滩下不是有意的,白云从山洞中穿过也是无心的。当初如果不去登高望远,后来怎么会知道东海的浩瀚。

春天干一天活的收获够吃十天,春天干十天活的收获够吃半年。懒惰的人没有饭吃;勤俭的人家粮食满仓。两人是亲戚,两人的钱却不能乱用,钱财利润上一定要彼此分清。卜式重义轻财

卜式,西汉人,以牧羊为业。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他很会养羊,又善于理财,十年之后,羊群已繁殖到千余头,他买了房屋,又置办了土地,成为当地很有名的富户。而这时弟弟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卜式于是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

当时,汉朝与匈奴连年作战,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国库空虚,卜式为此忧心忡忡。他给汉武帝写了封信,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半家产,作为边防军费开支,也算是他尽了一点爱国之心。

尽管有些豪富嘲弄挖苦他,说他傻,但他仍旧勤勤恳恳地牧羊、劳作,赈济穷人,还专门派人带着钱去边关地带救助因战祸而逃荒的难民,又捐出20万钱交给河南太守帮助边地移民。在卜式的带动下,不少富户也都出钱、出粮,资助朝廷府库。

汉武帝知道后说:“像卜式这样一心为国的人太少了。要是大家都学他的样子,天下还愁不能大治吗?”他下诏书给卜式很多奖赏,卜式又把这些奖赏全都交给官府。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2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34般心,有钱难买针。忠厚自有忠厚报,豪强一定受官刑。人到公门56正好修,留些阴德在后头。

注释

1遥:远。

2堪:可以。

3豪强:有钱有势的人,这里指依仗权势欺压别人的人。

4官刑:刑罚。

5公门:指官门署衙。

6阴德: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这里指多做好事。

新读

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长了才了解人心。两个人一条心,日子会越过越好;若是一人怀着一种心思,那么,日子就会越过越穷,而且事业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忠厚的人一定会有忠厚的报应,横行霸道的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进了政府正好修行,留点阴德为以后做点打算。路遥知马力

传说在宋朝时,路遥为南京绅士,富甲一方且为人大度,乐善好施。马力是开封府尹包拯麾下马汉的侄子,当时是穷困潦倒的书生。

这一年,马力去京城赶考顺道投靠叔叔,当他走至南京时盘缠用尽,又身患重病,被困在客栈。走投无路的马力听说路遥乐于助人,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去求助。

到路府后,马力没有向路说明他与马汉的关系,路遥却一见如故,热情接待,为他请医治病还腾出房屋让马力读书。

路遥赏识马力的才学,二人义结金兰。马力病愈后,路遥赠送二百两纹银助他上东京(今开封)赶考,后马力得中。从此路马也失去联系。

多年后,路遥家中失火,家道中落无以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开封投靠义弟马力,一路行乞到达开封。谁知到马府后恰遇马力不在家中,家人没有接待路遥。

路遥以为马力不念旧情一气之下拂袖而去。马力回家听家人说后,知是当年恩人来过,一面痛斥家人无礼,一面派家丁日久快马追赶路遥。日久追上路遥后说明原委,二人化解误会。

后马力将路遥一家接到开封。于是有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典故。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123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4贫。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但567求心无愧,不怕有后灾。只有和气去迎人,哪有相打得太平?

注释

1相见:(初次)见面。

2风流:行事风流潇洒。

3为:因为。

4痴汉:痴,傻,无知。痴汉,傻子。

5迎人:对待别人。

6相打:相互打斗。

7太平:国泰民安的好日子。

新读

人与人相处,短时期内接触容易处理好关系,但如果是长期住在一起,关系就难处了。

马跑不起来都是因为身体太瘦、没有力气;人不能扬眉吐气则是因为没有钱,家庭贫困。

能够宽以待人的人是通晓事理的人,而不通晓事理的愚笨人是不懂得宽以待人的。

人在家里坐着,灾祸从天而降。但求问心无愧,不必忧虑会有什么灾祸。只应该和和气气对待别人,哪有互相打斗得到太平日子的?刘君良友爱乡邻

刘君良,唐代深州饶阳人。他们家祖辈都讲究团结友爱,父慈子孝,兄弟团结和睦,到他这辈已经是四世同堂。

他们同族兄弟们都住在一个大家庭里,吃一个厨房的饭,共同劳动,治理家业,一斗粮、一尺布都不私用,真可谓是孝悌礼让的大人家。

隋大业末年,因年成不好,粮菜都歉收,刘君良的妻子不是个贤惠的人,这时她就造谣说天下要大乱,让大家分了家。分家一个月后,刘君良发觉是他妻子搞的诡计,便把妻子骂了一顿,将她赶回了娘家。妻子走后,他又把众兄弟召集到一起,说明了原因,让大家又合到一起住。这时地方上很乱,乡里的人无法安居,于是都来依靠刘家。大伙在他家修筑起堡垒来,起名叫“义成堡”。大伙守在这堡垒里,渡过了难关。

唐武德年间,深州别驾杨宏业专程来刘家访问。他看到刘家有六个大院,共同吃一个厨房做的饭菜。看到全家的子弟们都彬彬有礼,招待他酒饭,他感到很高兴,也很愉快。

唐贞观六年,朝廷特下诏书,表彰刘君良孝悌友邻、和睦家庭的高尚品德,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是亲不似亲,非亲却似亲12

是亲不似亲,非亲却似亲。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3456789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注释

1是:本来,原本。

2亲:亲人,亲属。

3莺花:莺,这里指鸟儿。莺花,莺鸣花开的意思。

4春光:时光,时间。

5老:原意是衰老,这里指时光流逝。

6岂可:怎能。

7枉:白白地。

8度:过,度过。

9春:这里指光阴。

新读

本来是自己的亲人,没有把他当亲人看待,却把不是亲人的人当做自己的亲人看待。

对故乡的东西倍感美好,故乡的水就是不甜也感觉十分香甜;对同乡的人倍感亲切,故乡来的人就是不熟也像是自己久别的亲人。

天上的鸟儿,地上的花儿尚且还怕时光流逝、春光老去,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怎么可以白白虚度大好光阴呢?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他俩自幼贫贱结交,相互间非常了解,非常知心。

管仲和鲍叔牙都勤奋好学,知识渊博,长大后也都成了当时才华出众的名人。管仲做了齐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齐公子小白的老师,两人都忠心耿耿地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后来,齐公子纠和齐公子小白因争夺君主地位,互相残杀起来。公子小白胜利了,当了齐国的君主,叫齐桓公。而公子纠被逼自杀,管仲也被俘,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准备处死管仲。

鲍叔牙这时已做了齐国的宰相,他千方百计地解救管仲,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管仲的才能大大超过我,要使齐国富强起来,请主公一定要重用他。”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劝告,用最隆重的礼节,请管仲当了齐国的宰相。而鲍叔牙反而成了管仲的助手。

两人同心辅政,齐桓公很快成就了霸业,齐国成了春秋时期五个霸主中最早和最有名的一个。

管仲功成名就,十分感激知心朋友鲍叔牙,逢人便颂扬鲍叔牙的美德。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1234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

56浪子莫教贫。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注释

1饮:饮酒。

2笑:笑话,嘲笑。

3红粉佳人:美丽的女性。红粉是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

4休:不要。

5风流浪子:有才华又不拘礼节的才子。

6阿魏:是新疆一种独特的药材,多年生一次结果草本,属伞形科,分新疆阿魏和圆茎阿魏两种。

新读

好友相逢如果不请其喝酒就让他回去,就是门口那盛开的桃花也会笑话你的吝啬。

漂亮的女人不要让她老,老了就会失去原有的风采;风流的浪子不要让他贫困,穷了就会有不雅的举动。

在家不会接待外来的客人,出去后受到别人的冷落,才会感叹作为主人待客的重要性。

黄金因为比一般金属贵重,所以要想造假不是那么容易;阿魏这种药材由于非常稀缺,因此,一般人很难看见真的。王安石吃剩饭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子到京城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萧氏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

时近中午,仆人来唤。萧氏子跟随仆人来至餐厅。出乎萧氏子意料的是,桌上只有几盘家常便菜,几杯薄酒。

他有些失望了。又一想:宰相府焉能如此寒酸!

酒过数巡,王安石说了声:“进汤饭来!”

随后,仆人便把一盆汤和两盘薄饼放在桌上。

萧氏子彻底失望了,只好拿起一张饼,去掉边和皮,勉强吃了饼心,便撂筷了。

这萧公子哪里知道,这便饭还是王安石的待客饭呢,他平日只有一菜一汤啊。

王安石看了看桌上的残饼,想:百姓多有食草根、树皮、观音土者,他竟如此不知节俭,怎能兴国立业!但他想萧氏子是成年人,没有必要教训他,就拿过残饼自己吃了,萧氏子看见,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待客之道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个性品格,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讽刺了萧氏子这类贪图名利的人。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123

客来主不顾,自是无良宾,良宾方不顾,应恐是痴人。贫居4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注释

1顾:照顾,招呼。

2痴人:傻瓜。

3贫:穷人。

4富:富人。

新读

客人来了,主人若不去热情迎接、打招呼,这种人恐怕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就是一个十足的傻瓜。

人穷了,就是住在闹市也没人愿意理他;人富了,就是住得再偏远也会有人去登门拜访。

人生在世,什么人背后不被人说,又有谁在别人面前不去议论人呢?孟尝君待客

孟尝君,原名田文,因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又称薛公,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

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

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

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

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这些宾客后来也为孟尝君后来成就自己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123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长江后浪推前4567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注释

1闹里:喧闹繁华的地方。

2微尘:微小的尘粒。

3推:推动。

4新人:新的一代,下一代。

5近水楼台:靠近水边的楼台。这句话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能够先得到月光的沐浴。

6向阳:向着阳光。

7逢:迎接。

新读

闹市是赚钱的地方,所以做生意的人都喜欢选择人多、热闹的场所;静地是休养身体的去处,因此想养生的人均爱去人少、僻静的山地。

来时动静很大,就像急风暴雨一样;走时没有任何声响,犹如飘荡在空中的灰尘。

长江后浪推动前浪前进,是河水前进的动力;世上新人替代旧人,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规律。

近水楼台由于临近河边,能够抢先得到月光的沐浴,向阳的花木因为能够得到阳光的照耀,才可以提前跨越冬天的樊篱,提前开放。李谧青出于蓝

李谧,字永和,北魏赵涿人,相州刺史李安世之子。

李谧从小学习就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他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老师孔璠,有时候孔璠反过来又向李谧求教。

他的同学们敬佩地作了一首歌说:“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这首歌的意思是说,青色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青色应该感谢蓝色;世上没有长久的老师,只有永远能够教育人的经文。

后来,他仍感觉自己的知识学问不足,于是发愤学习研究各类经书著作,竭力比较各类书籍的异同,对重复讹误之书,还作出校正。他曾说“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家中藏有万册书,何需作百城之官来证明自己。

据史书记载,李谧所藏书“无重复者,4000卷有余”。因读《考工记》、《大戴礼记》,考其明堂之制不同,著有《明堂制度论》及《春秋丛林》等。

北魏延昌四年,即公元515年,李谧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二岁。他的老师孔璠上表朝廷追谥其为贞静处士,以表彰他的高风亮节。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1234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5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好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

注释

1古人:古时的人。

2照:照射、照耀。

3君:原意是君主,这里是主宰、统治的意思。

4臣:原意是指臣子,这里是指附属、次要的意思。

5庶民: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6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古文经学家据《周礼》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公卿在这里泛指高官。

新读

古里的人已经逝去,他们不会见到今天的月亮;但今天的月亮自古就有,它们曾经照耀过古代的人。

做事要讲究一定的秩序,以先来的为主,后来的为辅。

不要以为你行动得早,还有人比你行动得更早的人。

喜欢学习的人即使是家庭贫寒的平民子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高官;相反,不爱学习的人,即使是锦衣玉食的高官后代,也会因为不思上进,碌碌无为而沦为平民百姓。苏东坡负荆请罪

一次,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他在宰相居所没有见到王安石,却偶然发现了王安石书桌砚台底下压着的一首没有写完的诗:“西风昨晚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想:只有秋天才刮金风,金风起处,群芳尽落,但菊花能傲霜雪,怎么花瓣四处飘落呢?

王安石恐怕是“江郎才尽”了吧?于是,他挥笔续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写完,便拂袖而去。

后来,苏东坡贬官至湖北黄州府当团练副使。苏东坡到任后的当年秋天,好友陈季常请他到后花园赏菊饮酒。

当时,正巧是刮了几天大风之后,园中十几株菊花枝上一朵花也没有了,只见满地铺金,落英缤纷。

苏东坡一时瞠目结舌。

陈季常问:“你见菊花落瓣,怎么这样惊诧呢?”

苏东坡讲了在王安石府上改菊花诗一事。

苏东坡感慨万分地说:“我曾给王宰相改诗,以为他孤陋寡闻,谁知孤陋寡闻的竟是我自己。这事给我的教训太深了。看来凡事要谦虚谨慎,千万不可以自恃聪明啊!”

陈季常听了也感慨不已。

后来,苏东坡向王宰相“负荆请罪”,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苏东坡特别谦虚谨慎了。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12345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自恨6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注释

1莫信:莫,不要。不要相信。

2直中直:正直又正直。

3防:提防。

4仁: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5直人:正直的人,没有私心的人。

6偏:歪,不在中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抱怨太阳没有照着你。

新读

不要相信所有人都是正直无私的,应该防备少数人的不仁不义。

在深山老林,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笔直的树;但在我们的身边,你却不一定能遇到正直的人。

树枝没有树叶,应该首先检查自身的原因,不可一味抱怨太阳的光芒没有惠及到自己。陈之茂正直无私

南宋的时候,有一年秋天,都城临安举行进士考试。主持考试的官员叫陈之茂,这个人非常正直。

考试的头一天,陈之茂被请到丞相府,秦桧装腔作势地说:“你的工作做得很好,考试完了,我要在皇上面前保你升官。不过,有件事我想请你帮帮忙。我有一个孙子名叫秦埙,这次也来参加考试。他的文章写得很好,可以说是天下的英才,我看这次的头名进士准是他了。”

陈之茂听到这里就明白了。他气愤地站起来,严肃地对秦桧说:“我权责有限,只知道按照考试规章办事,府上公子文章写得好,我自然给他好名次。要是再说别的,我就管不得了。”说罢,一甩袍袖,气冲冲地离开了。

考试结束以后,陈之茂仔细批阅卷子。他发现有一个叫陆游的考生,文章写得流畅精彩,比秦埙的文章好得多。他便毫不犹豫地把陆游取为第一名。

发榜的那一天,秦桧听说第一名不是自己的孙子,气得直吹胡子,连饭都不吃,直嚷着要整死陈之茂。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陈之茂,陈之茂说:“不管是谁,公事就该公办。整死我算得了什么!”

后来,秦桧没等到整死陈之茂就死了,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而陈之茂的故事却被后人广泛传扬。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12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34计在于勤。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守口如瓶,防意如城56。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注释

1计:打算。

2和:和谐、协调。古语“家和万事兴”之说。

3责:责备。

4恕:宽恕,原谅。

5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语出唐道世《诸经要集·九择要部过》引维摩经。喻严守秘密,不可告人。

6负:辜负;对不起人。

新读

一年最好的时光在万物生发的春天,一天最好的时机是在万象更新的早晨。

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才是理想的生活,一个人勤劳肯干就会有无限的前程。

要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要求自己,更要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

如果能做到不胡乱说话,那么,你就会少惹许多是非,你的个人防护就会像一座城一样坚固。

宁可别人做对不起我的事,也不要我做伤害别人的坏事。

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再三思考,谨慎又谨慎,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诸葛亮自求贬职

三国时,蜀军中有个参军叫马谡,喜欢自吹自擂。蜀主刘备在临终前曾对丞相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可是,诸葛亮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还认为马谡不仅擅长辞令,而且还很有才气,常与他海阔天空地长谈。

228年春,诸葛亮挥师北伐曹魏,向祁山进军。魏明帝曹叡派部将张郃救天水,抗蜀军。

诸葛亮闻讯后,料定张郃必定要抢夺街亭这个交通要道。于是,诸葛亮派马谡守卫街亭。

到了街亭后,马谡听不进副将王平的正确意见,却自以为是地在山上安营扎寨。

结果,魏军来到马谡守军的山下,切断水源,阻绝所有下山的道路,蜀军不战自乱,致使街亭失守。诸葛亮北伐,第一次进攻祁山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回到汉中,诸葛亮见到逃回的马谡,心中后悔不已,连声叹道:“都怪我固执己见,当初不听先主的劝告,才导致今天这样的后果,这完全是我的罪过啊!”

于是,他立即传令,将违反军令、严重失职的马谡斩首。接着,又向后主刘禅上书道:“丢失街亭,虽然马谡有责任,但主要是我用人不当造成的。为此,我请求给自己贬职三级以记住这个教训。”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123456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远7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注释

1生:陌生。

2犹:还,尚且。

3近:靠近,接近。

4人熟:熟悉的人。

5堪:可以。

6是非:是,对的,正确的;非,错的,错误的。这里指搬弄是非,好说闲话。

7远水:远处的水。

新读

对从没见过的老虎可以表示亲近,因为老虎不一定个个都会吃人;但对太熟悉的人却不能够过分亲热,因为很多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四处传播是非的人,其实就是挑拨是非,别有用心的人。

远水再多也难以救近处的火灾,远亲再好也不如近处的邻居有用。

一个人有身份有地位的时候朋友很多,那是由于人们有求于你;可到了危难的时候却看不见一个朋友,这是因为大家怕你麻烦他们。李勉为友肝胆相照

李勉是唐朝的宗室后代,当过开封尉、刺史、节度观察使,晚年还当过两年宰相。他一生中最喜好的就是与有才干、有知识的人结交。

李勉在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境贫穷,所以在客居梁、宋等地读书时,曾和一名太学生同住一个旅舍。他们两人的关系很好,平日里常常一起谈诗作赋。一天,那个太学生突然得了急病,卧床不起。

李勉看他的病情十分严重,非常着急,忙给他请医生熬药,又给他端水端饭,无微不至地护理那位太学生。外面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们是亲兄弟呢!

可太学生的病体却不见好转,后来眼看快要不行了。太学生趁房内无人,紧紧拉着李勉的手,流着泪说:“你我朋友一场,没想到你对我这么好,这些银子你拿着。”

他说着,摸出几锭银子交给李勉,又说道:“没人知道我身边藏有这么多银两,我死后请你用这笔钱将我安葬,余下的你就自己用吧!”说完,就去世了。李勉忍受着失去朋友的悲痛,给亡友买了棺木、衣衾等物,把他好好安葬了。剩下的钱,李勉分文未动,都随亡友一起埋入了土里。不久,太学生的遗属来找李勉,李勉便和他们一起去给亡友迁葬,并取出埋在地下的银两交给他们。遗属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李勉却说:“朋友一场,这是应该的!”

临别时,李勉又拿出了自己的银两和礼物送给遗属后,才把他们送上了回家的路。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12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34567逢百岁人。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8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

注释

1人情似纸:比喻人的情谊和情分像纸一样脆弱。

2世事如棋:比喻世事变化莫测。

3百岁人:形容人年岁大。

4力微:力气小。

5言轻:说话微不足道,没有分量。

6护短:包庇缺点或过失。

7从师:跟从老师学习。

8举子:举人。即科举考试中选的人。

新读

人与人之间的情分,就像一张薄纸一样脆弱;世界上的时事,则如棋局一样变化万千。

山上生长的有千年以上的树,世上能够活到百岁以上的人却不多见。

力气太小的人无法承担太大的重量,说话不被重视的人,也不要尝试着去劝解、影响或者改变他人。

怕花钱就不要送孩子去读书,有包庇孩子的坏毛病就不必为孩子请老师。

能够牢记前人的锦绣文章,就能成为新的举人。李垂不被重用

宋真宗时,聊城人李垂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著作郎、馆阁校理等官职。李垂很有才学,他为人正直,对当时官场中奉承拍马的作风非常反感,因此一直得不到重用。

当时的宰相丁谓,就是用阿谀奉承的卑劣手法获取宋真宗欢心的。他玩弄权术,独揽朝政。许多想升官的人都吹捧他。有人对李垂不走丁谓的门路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从未去拜谒过丁谓。李垂却说:“丁谓身为宰相,不但不公正处理事务,而且仗势欺人,有负于朝廷对他的重托和百姓对他的期望。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去拜谒他呢?”

这话后来传到了丁谓那里,丁谓非常恼火,便借故把李垂贬到外地去当官。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倒了台,李垂又被召回京都。一些关心他的朋友对他说:“朝廷里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学过人,想推举你当制诰。不过,当今宰相还不认识你,你何不去拜见一下他呢?”

李垂冷静地回答说:“如果我三十年前就去拜谒当时的宰相丁谓,可能早就当上翰林学士了。我现在年纪大了,见到有的大臣处事不公正,还会当面指责他。我怎么能趋炎附势,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借以来换取他们的荐引和提携呢?”

他的这番话又被人传到了宰相耳里,结果他再次被挤出京都,到外地当了州官。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12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34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劝君莫将油

567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注释

1皱眉事:害人的事。

2切齿人:仇人、恨你的人。

3士:指具有某种品质或技能的人。

4儒:读书人、有文化的人。

5劝君莫将油炒菜:古时的油是用来点灯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将油节约下来点灯读书,求取功名。

6千钟粟:很多的粮食,代指高官厚禄。钟是古代容量单位,六石四斗为一钟。

7颜如玉:美丽的女子。

新读

没有钱不要到人前去,境遇不好的时候,不要去寻亲探友。

一辈子只要不做对不起人的事,世上就不会有恨自己的人。

读书之人是国家的宝贝,懂得礼义的人是国家的栋梁。

要想知道戒酒的办法,清醒时看看喝醉的人便知道该如何做了。

劝你不要用油炒菜,留下油给儿孙夜里读书作灯油。

用功读书会得到高官厚禄,好好读书也会娶到美丽的妻子。童子好学

东汉末年,有个大学者名叫郭泰,他的品德十分高尚。一天,他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童子正在给他打扫书房,那个童子长得眉清目秀,而且举止有礼。于是,他就问那个童子说:“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来的我家?”那童子彬彬有礼地答道:“我叫魏昭,是这两天才由府上总管收下来的仆人,分派我给您做清洁工。”

郭泰问:“你认识字、读过书吗?”魏昭说:“读了一点。”郭泰拿起一本较容易的书考问他,这个孩子有问必答,都非常正确。他觉得这孩子不但聪明,而且很有学问。

郭泰说:“你有这么好的素质,应该继续学习啊!来这里做仆人岂不是浪费青春吗?”

魏昭说:“我是专门投到你府上来的,因为我听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所以想到你身边来,学习怎样做人啊!”

郭泰听了,深深地被这孩子积极进取的行为感动,于是收魏昭做自己的学生,尽心竭力地教育培养他。

在他的指导和教诲下,魏昭刻苦努力,学习勤奋。苍天不负苦心人,三年之后,竟博通“三坟五典”,锻炼得“善论谈,美音制”,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学者。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1234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

56789添杯不如无。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注释

1丈夫:男子汉,即有气节、有所作为的人。

2济:帮助,接济。

3急时无:指需要帮助的人。

4甘露:甜美的水。

5醉后添杯:喝醉酒后,继续添酒。

6贱:轻视。

7频:频繁,多次。

8疏:疏远。

9酒中不语:指喝醉酒后不胡言乱语。

新读

求人应该求那些有担待的英雄好汉,接济人要接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人在口渴的时候,送一滴水就像送甘露一样;人在喝醉酒后,若再让他喝酒就没有必要了。

一个人在亲戚、朋友家住的时间长了会招人厌烦,人与人交往过多,再亲的人也会觉得厌烦,从而慢慢疏远。

喝醉酒时,不乱说话才是一个君子的作为,钱财上分得清楚,就能干出一番大的事业。葛洪卖柴求纸笔

东晋时期,在丹阳郡句容县市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卖烧柴的孩子。他身材瘦小,沉重的柴担子把他的脊背都压成了弓形。

这一天太阳都偏西了,还没有人买柴,他就一直把担子挑到书肆店的门前,放下担子坐在柴捆上擦汗。他的名字叫葛洪,是个勤劳节俭,刻苦学习的孩子。

葛洪是个性格刚强、很有主见的孩子,家里没钱给他买笔、墨、纸、砚,他就每天早上上山打柴挑到城里去卖,卖了钱之后再买些纸、笔等回去学习。这天,葛洪挑着两大捆柴来到了书肆店,书肆店老板见葛洪坐在那儿,忙打招呼说:“小伙子,又来买纸了?”

葛洪说:“大伯,今天我的柴还没卖出去,想买点纸又没有钱,大伯你家缺柴烧吗?买下这些柴吧!都是一色儿的干树枝子,可好烧啦!我不要钱,你给我些纸笔就行,我这就给您挑进去吧?”

店老板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爱学习的孩子,于是笑着说:“行啊!孩子,你帮我把柴搬到后屋去,我这就去给你拿纸笔。”

葛洪放好柴,店老板特地多拿了一些纸笔给葛洪,想让他多用一段时间,可葛洪拒绝了。葛洪说:“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但大丈夫应该钱财分明,只有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的东西用了才会心安。”

店老板赞同地点点头,从此更喜欢买他的柴了。

葛洪由于学习刻苦努力,对经史百家都有研究,后来成为东晋著名的道教学者和医药学家。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1234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养子不教56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78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注释

1出家:离开亲人、家庭,到庙宇里去做道士或僧尼。一般出家后,除了须吃斋念佛外,还要戒掉七情六欲。

2成佛:佛教语。指永离生死烦恼的智慧者、觉悟者。

3积:储存。

4经书:指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等。

5仓廪:装谷米的仓库。

6虚:空。

7兮:相当于“啊”、“呀”。

8疏:生疏、疏远。

新读

一个人只有像初出家时一样真心诚意,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积攒黄金千两,也不如通晓四书五经。

养儿子如果不教育的话,就像养了一头蠢驴一样;养女儿若不教育的话,则还不如养一头猪作用大。

有田地不去耕种,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去读,子孙就会愚笨。

仓库空虚了,日子就会不好过,子孙愚笨了,又怎么能够知晓人世的礼义呢?王应麟留书不留金“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三字经》的最后两句话,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

作者的意思是说,有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用不尽的金银钱财。而我却不是这样,我只留给我的后代一本能够指导他们学习的书,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三字经》的作者至今还没有定论,但大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是南宋的王应麟。

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进士出身,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他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即今浙江鄞县。他经历了南宋的理宗、度宗、恭帝三个王朝,曾任吏部尚书。

王应麟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经史学者。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开始著书立说。

王应麟隐居乡里二十年,所有著作,只写甲子不写年号,以示不向元朝称臣。《三字经》是王应麟晚年为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编写的一本融会我国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诀”。

他是通古博今的大儒,以他举重若轻的大家手笔写这样一部“三字歌诀”,当然是非同凡响。

王应麟的《三字经》固然令人喜爱,但其“我教子,惟一经”的精神更是令人敬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2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茫茫四345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6。

注释

1胜:好过,比……更好。

2马牛如襟裾:就像穿着衣服的牛马。襟裾:代指衣服。襟:上衣的前面部分。裾:衣服的前襟。

3四海:指天下、世界各地。

4缘:因为。

5好客:乐于接待客人。

6收书:收藏、购买书籍。

新读

同有修养的人谈一席话,胜过读了十年书。

人如果不读书、不懂礼义,没有知识,就与牛马穿上衣服没有两样。放眼四望,在许许多多的人当中,有几个是真正有作为的人呢!

白酒酿成的目的,是为了接待远来的客人;而千金散尽的原因,却是为了收集天下的好书。秀才上京赶考

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这天,他只顾赶路,错过了住宿的地方。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非常着急。

正在这时,一个屠夫走过来,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住。秀才见他面目和善,就欣然来到了他家。屠夫给秀才安置好住处后,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屠夫随口问秀才说:“先生,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树木哪是公,哪是母呢?”

秀才一下子被问住了,他只好向屠夫请教。

屠夫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

秀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那公树母树呢?”

屠夫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

秀才听了这些话,一下子明白过来。

秀才到了京城,进了考场,把卷子打开一看,巧极了,皇上出的题,正是屠夫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很多秀才看着题目,两眼发呆,只有这个秀才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不久,秀才被点为状元。他特地回到屠夫家,送上厚礼,还亲笔写了一块匾送给屠夫,上面题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12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庭前生瑞草,3456好事不如无。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注释

1浮屠:本是梵语的音译,意思即是“佛陀”,指释迦牟尼。而“七级浮屠”,即七层的塔,音译后的略称也是“浮屠”。所以,“浮屠”既可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

2瑞草:吉利、吉祥的草。

3欲:想要。

4生:活着时。

5成:建设。

6足:足够。

新读

救人一条性命,功德无量,远胜过建造一座七层的佛塔。

城门如果着火,则会使护城河里的鱼受到株连而死亡。

庭前长出吉祥的草,这种好事不如没有。

要想得到荣华富贵,必须要下大的工夫才会成功。

努力多年常常难得成功,一旦毁坏却十分容易。范蠡辞官退隐

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宛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范蠡于公元前496年前后,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而投奔越国。

在越国,范蠡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辅助越王勾践二十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473年一举灭了吴国。

范蠡帮助勾践灭了吴国后,全国上下都欢欣鼓舞,可他却一点都不高兴。因为通过多年的接触,他深知越王这个人只能与人共患难,却难以与人共富贵。

所以,当勾践的庆功大会开过不久,范蠡就去向勾践辞行。

勾践含泪挽留说:“你走了叫我靠谁呢?你留下,我可以分一半国家给你。”

范蠡坚定不移地说:“主辱臣忧,主忧臣死。当年主公在会稽受到侮辱,范蠡本来就应该去死。那时不肯死,是为了替主公报仇,如今大仇已报,我的心愿也就了了。”

勾践见范蠡去意已决,只好不再阻拦。范蠡走之前只带了些细软盘缠,便和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一起乘船离去。

范蠡在立下大功,身居高位的情况下,意识到“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果断退出暗含杀机的官场,与美女西施泛舟五湖,经商致富,演绎了一出千古流芳的人生喜剧。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12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水至清则无鱼,34人太急则无智。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一字为师,终身如56父。忘恩负义,禽兽之徒。

注释

1人心似铁,官法如炉:任你心如铁石坚硬,也逃不出洪炉般的法律。官法:国家的法律。

2化:感化,使变化。

3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这句话的意思是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人太紧张,就会失去理智。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性情急躁,就不能很好地团结人。

4一字为师:指只要对你的进步有帮助的人,哪怕是指出你的一个字的错误,也应敬为师长。

5如父:像父亲那样。

6徒:指同一类人。

新读

即便人心如铁石,也会在如炉的官法中熔化。

积善不够,积恶有余的人,必定会受到惩罚。

水如果太清澈了,就不会有鱼存活。人如果脾气太急躁了,也不会有智谋产生。学习时在老师一人之下,运用时却可指挥万人。

哪怕只教过一个字的老师,终生都应像对父亲一样尊重。

忘恩负义的人,是禽兽不如的东西。王述咬生鸡蛋

王述,字怀祖,东晋人,因袭封蓝田侯,所以又叫王蓝田。王述世袭侯爵,官至散骑常侍、尚书令。

王述在担任州官时,清廉无比,俸禄赏赐都分散给亲戚朋友,住宅用具很破了都不改换,人们对他非常敬重。

但是他性子急躁易误事。有一次,他吃鸡蛋,用筷子刺戳鸡蛋,可是鸡蛋比较圆,一刺便滑走了。

他多次刺不到,非常生气,于是抓起鸡蛋便摔到地上。可是鸡蛋摔在地上不仅没有碎,反而还团团转圈,就像是在故意挑衅蓝田侯。

王述一见,更气愤了,他从席子上跳下来,又用脚狠狠地去踩鸡蛋。他那时穿的是木屐,要用屐齿踩到圆滚滚的鸡蛋也不容易,鸡蛋又滑走了。王述这时简直气得怒发冲冠,怒目圆睁,于是抓起鸡蛋放到嘴里恶狠狠地咬破,又吐到地上,这时才感觉解了气。

王述在担任高职以后,性格慢慢改变了,处理事情也总是采取比较柔和的方法。

当时有一个叫谢奕的人,性格非常粗鲁。有一次,不知因为什么事情被王述惹恼了,他大声咒骂王述,口中脏话不断。但王述一句都不回应,只是面对着墙壁不理他。

过了半天,谢奕离去,王述才重新入座。当时的人因为此事对他大加称赞。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123

智者减半,愚者全无。是非终日有,不信自然无。宁可正而

456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注释

1智者减半,愚者全无:智者,聪明人。把所有自认为是智者的人减去一半,那么这世上就没有愚蠢的人了。

2终日:终,从始至终;终日,天天、每天。

4不足:缺少,不富足。

3正:正直。

5邪:邪门歪道。

6有余:富足。

新读

聪明的人如果能够减少一半的话,那么全世界就找不到一个愚蠢的人了。

是非每天都会有,但是如果你不去听,或者听了不去信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存在了。

宁肯做正直的人而过比较贫困的生活,也不要做奸邪的人而过富足的生活。

有些事宁可相信有,也不要轻易相信没有,否则就可能吃大亏。子余的先见之明

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让他的大臣子余去督造一条大船。当船造好后,有个商人请求做掌管船的官吏,子余没有任用他。

于是,商人就离开了越国,去了吴国,靠攀附王孙率而见到了吴国国君,并且说了越国大臣子余不用他的事情。

有一天,王孙率和他在江边游览。忽然起了飓风,江上的船都摇晃起来,他就屈着手指指着江里的船对王孙率说:某条船将要翻了,某条船不会翻,果然都被他说中了。

王孙率非常惊异,以为他是有特殊本领的人,就把他推荐给吴国国君,让他做了主管船只的官。

越国国君听说了这件事,责怪子余为何没有任用他。

子余说:“我不是不知道他的这种本事,我曾经与他相处过,他是一个喜欢说大话的人,他总是说‘越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我’。喜欢说大话的人总是夸耀自己的优点,招来很多奉承,他说没有人比得上他,必然是经常猜忌别人,而又没有一点自知之明。如今吴国重用这样的人,将来败坏吴国大事的必然是他。”

越国人都不相信子余的话。

没过多久,吴国征伐楚国,吴国国君让那个商人掌握船只,船从太湖驶出吴国的江河,逼近扶胥口时,就沉没了。

越国人这时才佩服子余的先见之明。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123456

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道院迎仙客,书堂隐

78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注释

1竹篱茅舍:竹篱,竹子围成的篱笆;茅舍,茅草盖成的房屋。竹篱茅舍指简易的农家房屋。

2僧院道房:僧院,和尚诵经的地方;道房,道士修炼的地方。僧院道房是指僧人道士居住的地方。

3道院:道人所居之处。

4仙客:指尊佛敬道的香客。

5书堂:读书的房间。

6隐:隐居。

7相儒:指有宰相之才的读书人。

8栖:停留、居住。

新读

竹篱笆和茅草屋虽然简陋,但却可以欣赏优美的风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僧人道士的屋室虽然华丽,但清规戒律束缚身心,少了一份人生乐趣,这是僧院道房的清修者不能比的。

寺院迎接的是有仙气的游客,书斋里隐居的是未来的宰相。

庭院里栽种的是能够供凤凰栖息的树,池塘里养育的则是即将化为飞龙的大鱼。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因不喜欢对上司阿谀奉承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

在《归园田居》、《饮酒》等诗中,陶渊明对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作了描写,“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往来。相见天杂言,但道桑麻长。”“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别人都瞧不上眼的乡村、平凡的事物、乡间生活,在陶渊明的笔下却显得那样的优美、宁静、亲切。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平淡自然。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与世长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