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08:16:49

点击下载

作者:吴桂娟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试读:

前言

人来人往的大商场里,有小孩子赖在玩具柜台前哭闹,一旁的父母在面子大失之下,不免心烦意乱地“赏”孩子一记巴掌;

宾客满堂的时候,孩子却倒地撒泼,一屋子人尴尬之余,父母把孩子拖进了小房间,关起了“禁闭”……

或许,这样的场面对于每个家长来说都不陌生吧!遇到这种情况,许多父母感到束手无策,只好迁就了孩子,结果是恶性循环,孩子越来越不体谅父母,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不近情理。面对孩子越来越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应如何面对,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当然,很多家长都知道要拒绝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但不知道具体怎么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生活中,家长对于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确要说“不”:他们可能会抢小朋友手中的玩具;他们很可能会说那些让人脸红的脏话;他们任性刁蛮,动不动就发脾气;他们不顾别人感受,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他们不爱学习,甚至逃学;他们专注穿衣打扮而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等等,只有坚决制止了这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并加以教育,才能让孩子渐渐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看事情,思索人生,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变得通情达理、志向高远。

如今,孩子已成为家庭的中心,而孩子的教育的工作就成了当今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孩子降生开始,所有家庭成员的一切活动都自然而然地围绕着孩子。在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教育问题往往成为家长的重中之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在家长的人生字典里,孩子要聪明、美丽、进取、勇敢、有礼貌、讲道德、爱学习等等,而这些期盼也自然成了家长在教育中最头疼的问题。

然而,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像个小小探险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总想去尝试,而家长总是怕孩子受到伤害,像一个尽职尽责的管家,跟在他后面说着一连串的“不”!别看这个“不”字简单,可要说得太多,或者说得不是地方,孩子要不被你管得缩手缩脚,感官认知能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建构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不叛逆心特重,等孩子逐渐长大以后也会经常说“不”,孩子和家长之间也越来越难沟通。什么时候说“不”,该怎么说,怎么让No变成Yes,还真是门学问!

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相信会帮助家长们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一定会得到家长朋友们的广泛欢迎,成为你们简单、实用的好帮手!编者第1章对孩子的不文明语言说“不”

你的孩子突然变得爱说脏话和粗话,经常骂人,或者说一些无聊的不雅之辞。他专拣那些让你生气的话说,常常噎得你不知如何应对才好,让你在人前尴尬得无地自容,甚至气得你捶胸抹泪。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热闹非凡的大街上,他都能出口成"脏",你禁不住大为恼火。你简直不敢相信你的孩子竟然表现得如此粗俗无礼,缺乏家教!面对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办呢?1.年幼也能出口成“脏”

骂人在成人世界里,好像是个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哪国语言都会出现“脏话”。虽然大家都知道骂人是件非常不礼貌、非常没修养的事情,但可能由于它更能直接的表白自己的恼怒或者心理,所以一直很盛行。

但如果在孩子那片洁白、美好的天地里,突然也出现了这样的污点,那就太不应该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应该杜绝这样不文明的恶习,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从小就养成了这种坏习惯,不但让家长、老师遗憾,让周围的人厌恶,就连小朋友都会远离他。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这样的“坏”孩子接触,生怕自己的孩子也染上这样的恶习。因此,家有爱说脏话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言行,千万不能任由其出口成“脏”。

小花本是个挺乖的孩子,却不知什么时候染上了骂人的毛病。那天小花的爷爷到幼儿园接她回家,没想到老师却把爷爷叫到了一旁,跟爷爷说小花今天在幼儿园里骂了小朋友。爷爷听了心想,小孩子懂得什么叫骂人啊,因此并没有往心里去,但当着老师的面,也只好表态,说回去教育小花。可是一到家里,爷爷就把这件“不起眼”的小事抛到了脑后。

没过几天,妈妈去接小花,结果又让老师“留了堂”,又重申了一遍小花骂人的事情。而且告诉妈妈说前两天已经跟爷爷说过了,可是孩子却没有悔改。这两天不知怎么了,动不动就说脏话,其他小朋友不理解,都来问老师,小花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弄得老师都无法解释。

小花妈妈一听,可真着了急,她没有想到小花小小年纪就会骂人了,这是跟谁学的啊?回到家妈妈把小花狠狠地说了一顿,没想到,爷爷从中阻拦,“他们老师前两天跟我说来着,我都没当回事。孩子年龄还小,他哪知道那是骂人的话啊,等再大点就明白了,不用这么大张旗鼓的。”

孩子见爷爷解围,便向妈妈做了个鬼脸,跑开了。妈妈看着孩子的身影,轻轻叹了口气,心想:也许孩子就是觉得这样说好玩,希望孩子真的能像爷爷说的那样,年龄再大点慢慢就不骂了。

许多家长对待小孩子骂人这件事,跟小花妈妈的这种心理相似,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偶尔也不知道是哪里学来的话,胡乱说说,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些脏话是什么意思,等长大了,明白事理了,也就不骂了。甚至有些家长刻意不去理会孩子骂人,怕说了孩子,孩子反而记住了,常常挂在嘴边。正是这种侥幸心理,纵容了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孩子也因此误入歧途。

小新是班里调皮的孩子之一,总是让老师跟家长操心。每天告不完的状,弄得小新的爸爸妈妈直头疼。这不,刚刚走了一个告状的家长,另一个又来了。“小新妈,你家小新太不像话了,怎么张嘴就骂人啊!”邻居张阿姨气呼呼地进了小新家。“噢,张阿姨,您别生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小新的妈妈赶紧跑过来劝慰邻居。“刚才,我的孙子跟小新玩,不小心把球扔到了小新身上。我们还没来得及道歉,他张嘴就骂。我看不过去,上前说了他两句,可好,他张嘴连我都骂,你们说气不气人!这孩子你们必须要教育了,嘴太脏了!要是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张阿姨说完转身出了小新家门。

这时,小新刚好从外面跑了进来,妈妈生气地质问他为什么总是骂人,小新却不以为然地说:“那怎么了,谁招着我,我就骂谁,他们就欠骂!”

话一出口,在一旁忍了半天的爸爸突然上前给了儿子一巴掌,“我让你骂!我看你以后还敢再骂!”

妈妈见状,赶紧上前拦阻,“孩子有错,你也不能打他啊。有话好好说么!”“你就惯着吧,这孩子都是让你惯坏的。这么小就骂人,再不教育以后还不定干嘛呢!”

每次都是这样,本来是教育小新,结果却变成了夫妻大战。因此,每当一说到小新骂人这件事,小新的父母就不知道有多烦心。

骂人这种极不文明的行为,轻者伤了大家的和气,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伤害事件。生活中许多人际冲突往往都是从骂人开始的,双方恼羞成怒后,就会演变成打架斗殴,甚至伤亡事件。然而,对于小孩子骂人这件事,有些家长总是满不在乎,尤其是对那些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偶尔蹦出两个骂人的词,还觉得很好笑、很有趣,个别家长甚至还暗示孩子骂人。殊不知,家长的这一疏忽,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骂人的恶习,为孩子的生活埋下隐患。因此,决不能养成孩子骂人的坏习惯,一旦发现必须制止。★ 据绝好奇心理,提早正确引导

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骂过人。一般孩子骂人大概有那么几种:随口而出,不假思索;怒不可遏,发泄不满;觉得好玩,有口无心。这也正是儿童的特点,别人骂,他也跟着骂,把骂人当成一种学习语言的途径。尤其是刚学说话的时候,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作为家长,这个时期切忌不能觉得好玩、新鲜,而放纵孩子的这种行为,即便孩子是无意识的,家长也要重视,郑重其事地告诉他“这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能学啊”,而决不能在听见孩子骂人的时候,故意引逗,或者哈哈大笑。一定要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给孩子的健康成长留有隐患。★ 检点自己行为,净化语言环境

当发现孩子总是说脏话时,我们做大人的就要检查自己的行为。在说服教育孩子之前,先要弄清孩子是跟谁学的脏话。有些家长自己平时就不注意言行,常常脏话连篇,尤其是一些爸爸妈妈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时,从来都不顾及孩子,常常相互对骂,给了孩子错误的信号,渐渐学会了说脏话。

由于孩子的模仿力强,有些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听见别的孩子骂人,觉得好玩,也想自己试试,慢慢地便学会了骂人。

这就要求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修养,严于律己,为孩子创造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一旦发现孩子身旁的人语言不检点,一定让孩子远离他,以免受到不良影响。必要时,家长还可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尽量避免孩子接触不良语言环境,让他听不见脏话,也就学不到脏话。不仅如此,家长还要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教育孩子学用文明礼貌用语,让孩子领悟到骂人是错误的。★ 耐心教育引导,化解三尺冰寒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口成“脏”的孩子虽然为数不多,但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对于那种已经养成了骂人恶习的孩子来说,一两句话是不管用的,克服它需要一个过程。作为家长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地教育,鼓励帮助孩子早日摆脱骂人的坏习惯。

虽说家长需要及时、严肃地制止孩子的骂人行为,但绝不能打骂,这样只能给孩子更坏的影响。当家长听见孩子骂人时,自己首先要冷静,尽量避免当着众人的面大声训斥孩子,或者与孩子起冲突,分析孩子刚才骂人的原因,把他带到远离人群的地方,私下说服教育。这样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能让孩子在和平冷静的氛围下与家长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切忌千万不能因为恨铁不成钢而过分惩罚和打骂孩子,这会让孩子的幼小心灵受到伤害,导致他固执地坚守自己的错误。如果常常骂人的孩子最近不怎么说脏话了,教育有了进展,家长就要适时鼓励和奖励孩子的这种转变,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用心良苦,真正认识到自己骂人的错误。2.谎话连篇色不变

婷婷是个胆小的孩子,平日里说话都不大声。再加上爸爸妈妈对她管教很严,所以在家或幼儿园一直都很听话。可不知是因为什么,最近妈妈发现她不知什么时候添了爱说谎话的毛病。

这还要从上周二说起。那天下午,妈妈照旧去幼儿园接婷婷回家。婷婷背着小书包跟着妈妈一路有说有笑地回了家。到家之后,妈妈做饭,婷婷就一个人在屋里玩,等到妈妈叫她吃饭时,才发现婷婷手里拿着一个很眼生的玩具。一向严谨的妈妈马上问道:“婷婷,你手里拿的是谁的玩具啊?妈妈好像从来没有见过啊!”

婷婷听到妈妈的声音,立刻把手里的玩具塞进了自己的小书包,怯怯地回答说:“是小华的。”说完,又连忙补充道,“是她借给我玩的。”“是吗?咱们家不是有很多玩具吗,你为什么还要借小朋友的啊?”妈妈继续追问着。“咱们家的玩具都很旧,这是新出的玩具,所以借来玩。”婷婷一面解释,一面紧紧盯着妈妈。“那好,既然是向小朋友借的,那明天可一定要还啊!”这时爸爸在一旁帮腔,“以后如果婷婷喜欢什么玩具,可以跟爸爸妈妈说。你年龄这么小,不应该随便管人家借东西的,知道了吗?”“知道了。”虽然婷婷额头上已经渗出了小水珠,但还是老老实实地答应着。

婷婷感觉终于躲过了这一劫,没成想,认真的妈妈却没有忘记此事。两天后刚好在幼儿园门口见到了同样来接孩子的小华妈妈。两人寒暄过后,妈妈想起了昨天的事情,“噢,对了,前天我们婷婷向小华借的玩具,她有没有还给小华?”“玩具,什么玩具?”小华妈妈有些不解。“就是那个黄色的变形金刚啊。前天婷婷回来,我看见她在玩,一打听才知道,是从你家小华那里借的。”婷婷的妈妈解释着。“哦,你说的是我们小华丢的那个吧?”小华妈妈恍然大悟。“丢的?”婷婷妈妈当时就是一身汗。“哦,我不是说你家婷婷偷的。”小华妈妈赶紧解释,“那个变形金刚,我们小华已经丢了很久了,我想,可能是婷婷在哪里捡到了。没事,让孩子拿着玩去吧。小华还有呢。”

此时,幼儿园的大门打开了,孩子们蜂拥而出,寻找自己的家长。婷婷和小华都走到了各自妈妈身边,婷婷妈妈当场确认了那个玩具的出处。原来那个变形金刚的确是小华一次不小心给丢在了操场上,被婷婷无意中发现,悄悄放在了自己的小书包里,准备回家玩两天再还给小华。

事情真相大白,虽然小华的妈妈一再表示,“无所谓,跟婷婷无关,孩子玩两天很正常。”但婷婷的妈妈心里明白,婷婷那天说了谎话,这让她的心里好一阵难受。自己平时对孩子严格要求,就是怕她在行为举止上出错,没想到还是应验了那句话,“越怕什么,越有什么”。

谈到说谎话,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狼来了”的故事,虽然孩子说谎话这件事,我们很多成人也都经历过,但想想故事里那个害人又害己的孩子,但凡做家长的都会为此惊出一身冷汗。用谎话骗人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对你的信任,更危害了自我的人格。

孩子从小就说谎话,对他今后的生活还会产生非常坏的影响,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会因此而远离他,甚至到最后只能孤身一人“自圆其说”。

唐唐就是个例子。

唐唐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平时在学校里学习不错,时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在家更不用说了,由于天资聪颖,爸爸妈妈更是疼爱有加,时常为天降才子而感到幸福。

可是,人无完人。各方面都称得上是优秀的唐唐却有个致命的毛病,那就是爱说谎话,而且说起谎话,面不改色心不跳,不知道的人,都会把他编出来的话当真。

仗着自己有几分小聪明,唐唐把父母、老师和同学骗得一愣一愣的。他每次出去玩,都骗家长说是去帮助同学学习;如果哪天不想做值日,就跟老师谎称自己肚子疼,甚至自己犯的错误,也会说成是别人干的。总之,他的谎话来得快,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用打草稿,

就这样,时间一久,大家都知道他爱撒谎,和他原本要好的几个朋友,也不再跟他玩了,大家都很厌烦他,无论他说什么人家都不再信了。老师为此找了好几次家长,可是依然没有改善,唐唐的爸爸妈妈对此也不大以为然,总是认为是老师偏向,同学们嫉妒自己的孩子。甚至私下里父母二人还对儿子能巧妙地骗过人家而啧啧称赞,认为自己的孩子够聪明。

但渐渐地,他们发现儿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人缘,成了班里不受欢迎的人。学校里的老师为此时常找唐唐谈话,对唐唐的家长更是有意见,觉得他们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不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改正缺点。

看着不再惹人喜爱的儿子,唐唐的父母这时才醒悟,原来溺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了解真正动机, 沟通情理交融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在对待孩子说谎这一问题上,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说谎的真相。有些孩子说谎可能是因为像婷婷那样,父母管教太严,生怕自己做错了事情而受到父母的责备,不敢在父母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因而,仗着胆子说谎话。其实这样的孩子心里知道说谎话是错误的,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孩子不堪压力的时候,会以谎言来减轻负疚感受。虽然这样的情况情有可原,但作为家长还是要及时纠正,并且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责罚,要做到情理并重,鼓励孩子说真话。当孩子发现父母的态度转变了,对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苛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父母说出真实的想法,不会再用谎话骗人。

对于唐唐那样聪明孩子的教育失误,主要在于父母的溺爱。在父母眼里看不到孩子的缺点,甚至缺点都变成了闪光点。这样的孩子一旦得到了父母的纵容,就会把那点小聪明发挥到极致,导致谎话连篇,而且并不自知。就像那个高喊“狼来了”的小孩,每当他看到周围的人被骗的时候都觉得别人很傻,自己才是最聪明的,到头来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实,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被孩子的谎言所骗,让谎言屡屡得逞,从而助长了孩子的侥幸心理,养成说谎的习惯。因此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耐心细致地施予教育,更要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及早予以制止和改善。★ 树立诚实榜样,绝不忽视放纵

其实,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被孩子的谎言所骗,让谎言屡屡得逞,从而助长其侥幸心理,养成说谎的习惯。由于现今社会纷繁复杂,生活和竞争压力使很多家长容易疏忽对孩子在细节方面的教育。许多家长当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说谎已经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而家长对孩子如何学会了说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容易起急冒火。因此,这个时候,家长必须要冷静、耐心。俗话说:打骂是下策,说教是中策,人格影响才是上策。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严爱结合,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正确的态度和道德观来说服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切记不要打骂,或者严厉地惩罚孩子,不然反而使孩子因为害怕受到责罚而不得不说谎。

而身为家长,更要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谎话。有些家长为了避免家庭争端,或是满足自己的私欲,在家人面前说谎,这就会让还不太懂事的孩子感觉,这样就不会挨骂,自然也会学着用这种方法推脱自己的责任。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家长总是说谎,那又如何能作为榜样教育孩子呢?

家长绝不能忽视孩子撒谎的严重性,特别是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偶尔说谎时,家长千万不能一笑了之,否则,等于在鼓励这种错误行为。家长一定要言传身教,告诉孩子诚实是一种品德,任何情况下的不诚实都是不道德的,是害人害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对孩子的诚实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同时注意民主、理解和沟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摆脱心理上的阴影,及时得到改正错误的动力,获得承认过失的勇气和决心,重归文明礼貌的正轨。3.口若悬河“小牛皮”

我们经常能看见路人口若悬河,大吹特吹,总以为这是成年的一种虚荣心在作祟。很多人都认为小孩子对什么事情,总是一五一十地说,不太会这样,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小孩子吹牛的本事可一点儿都不比大人差,他们甚至轻轻松松的就能把“牛皮”吹上天。

故事一:

露露平日里爱说爱笑的,因为她爱讲故事,所以小朋友们都爱跟她一起玩。而她更爱在大家面前炫耀,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春节刚过,幼儿园里,老师召集大家坐在一起讲故事,这次老师约定,要每个小朋友讲讲自己在春节假期里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小朋友们认真的讲述了在节日里爸爸妈妈带自己外出游玩、走亲访友以及在公园和庙会上的经历。露露在一旁紧缩着眉头,好像在努力地想着什么。这回轮到露露讲了,她一张口就让大家吃了一惊,“这个春节,我过得非常愉快,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原始森林,我看到了老虎、狮子、大象,并和它们一起玩耍呢!”“啊?”不仅是小朋友,就连老师也被露露的话吓了一跳,“露露,你去了哪个森林啊?”“就是原始森林吗,具体叫什么我也记不清了。”露露泰然自若地回答着。“是真的吗?”小朋友们炸开了窝,“露露,那你有没有看见梅花鹿,还有狐狸什么的?”“有,当然有!有好多动物呢,比动物园的多多了!”露露和小朋友们一唱一和着。

老师毕竟是成年人,见识和知识比孩子多,她不太相信露露的话,怀疑露露是在吹牛,但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并没有打断露露和小朋友们的聊天,打算等放学的时候,问问露露的家长。

下午,家长们来接孩子,老师悄悄把露露的妈妈叫到了一旁,向她打听春节期间是不是带露露去了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大冬天的,我们一家人怎么能去原始森林呢?这肯定又是露露在吹牛了!”妈妈哈哈大笑起来。“吹牛?难道露露总是在吹牛?”老师一头雾水地看着露露的妈妈。“唉,不瞒您说。露露确实有点爱吹牛。我和她爸爸工作忙,有时候没时间陪她,这不,春节我们两个人都加班,只好把她送到奶奶家住了几天,哪儿也没去。”妈妈有些自责,“每次,我们露露听说别的小朋友跟家长出游,就羡慕不已,怕别人说自己哪儿也没去过,就编个故事吹嘘自己去了什么地方。唉,这是我们家长的错啊!都怪我们工作太忙了。”“原来是这样啊。”老师这才如梦初醒,马上和露露的妈妈就如何教育露露改正吹牛的毛病做了一次详谈。

故事二:“我爸爸开的车,比你爸爸的好!我爸爸开的是尼桑,你爸爸开的就是个夏利。”小勇和刚刚在一起为了谁的爸爸开的车好争执着。“胡说,我爸爸才不开夏利呢!我们家早就换车了,他现在开的是本田!。”

笑笑在一旁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他们的争论。没想到这时小勇把注意力忽然集中到了笑笑身上,“对了,笑笑你爸爸开的是什么车啊?”“当然是好车!”笑笑不假思索地回答着,“反正比你们爸爸开的车都好!”“啊,那是什么车啊?”刚刚接着话茬。“大奔!”笑笑得意地说着,“啊!那我们怎么从来都没见过你爸开大奔来接你啊?”小勇和刚刚惊讶地看着笑笑。“切,我爸爸平时那么忙,哪有时间来接我啊!等有时间让你们开开眼!”笑笑说着准备离开。

事情偏不凑巧,笑笑的爸爸竟然来了,“笑笑,爸爸来接你了!”

众人闻声,都朝话音处望去。本以为能看见“大奔”,没想到却看见笑笑的爸爸坐在一辆“奔奔”上,从车窗向外喊着笑笑。

这时小勇和刚刚仿佛恍然大悟,“敢情这就是你爸爸的‘大奔’啊!哈哈!你也太能吹了吧!哈哈哈!”

笑笑满脸通红地急忙跑向爸爸的小车,身后不断传来小勇和刚刚肆无忌惮的大笑。

对于孩子吹牛这件事,有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是孩子在说谎,必须制止在萌芽状态;但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偶尔吹吹牛,无伤大雅,谁没有吹牛的时候,大人不也在时常吹牛吗,不必挂在心上。而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对此都存在疑惑,到底孩子吹牛要不要管?如何去教育呢?其实孩子吹牛是一种内心愿望的表达,作为家长和老师只有读懂了孩子的内心,才能对他这种不良的行为加以纠正。★读懂孩子内心,找出吹牛症结

我们说过,孩子吹牛是他内心愿望的体现,要想正确对待孩子吹牛这一不良嗜好,家长首先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找出吹牛的原因。

孩子一般都有好强心理,当听到别的孩子说自己拥有令人羡慕的物品时,自己也希望如此,希望自己在小朋友中提高地位和凝聚力。为了能在相互的攀比中获胜,不惜搬出全部“家底”,但如果此刻还不能获胜,有些孩子就会通过夸大其辞、编造离奇的故事或者情节来出奇制胜,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吹牛”。而这种“吹牛” 的实质就是说谎话,因此家长必须适时教育制止;而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自身认知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地区分现实生活和虚幻生活的关系,因此常常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东西移接到现实,而他的话在人们听来,无疑是“吹牛”;孩子吹嘘自己的能力和拥有的东西,实际上是在显露自己的虚荣心,有时候吹嘘自己就是想让大家跟他一起玩,就是想让大家关注他。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吹牛,要分别对待,抓住实质才能有效地教育纠正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杜绝攀比心理,改善人际关系

我们每个家长都知道,爱吹牛既不利于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又不利于与人友好地交往,更不利于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人们对爱吹牛的人常常做出不好的评价,产生不信任感。

对于那种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吹牛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在攀比中不断地将事实扩大或缩小,说起话来既不严谨也不准确。为此家长首先要纠正孩子的攀比心理,告诉他吹牛的坏处,告诉孩子这样很可能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为此而付出很大的代价,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为了纠正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创造各种比赛的机会,让他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到竞争对手的强大,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必事事都争第一,大家都是各有所长,没有永远的第一。

尽量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感受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的力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认识到吹牛很容易让大家远离他,从而改善他的人际关系,增加别人对他的信任度,让他学会尊重别人。并让他意识到,说大话、处处占上风的孩子,同样会遭到同伴的嫌弃,导致最后没有朋友。★进行换位思考,家长一马当先

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听说能力还不完善,生活经验较少,常常将想象、现实、家长的话混淆,不由自主地吹嘘自己。孩子的这一行为需要家长及时给予重视和纠正,不然,当孩子的大话变成一种习惯,孩子的夸夸其谈、盲目自大就会成为不自觉的行为,而孩子的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

因而,家长在发现孩子吹牛的时候,首先应该纠正这一错误,还原事实的真相。尤其是孩子把父母原版的话说走了样,家长更要来个真相大揭露,以免孩子曲解自己的意思,信以为真,而在外面吹嘘。

父母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常说某些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主观愿望,比如,如果中了500万,就如何如何,这样很容让孩子误解。要放慢语速,让孩子听明白自己的意思。

当听到孩子夸耀自己、贬低同伴时,父母一定要提醒他,帮助他换位思考,告诉他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果别的小朋友也这样评价你,你会怎么想。启发他将心比心、设想一下他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的感受。

家长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管是谈生意、谈事还是聊天等,都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说大话、吹牛,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吹嘘自己如何如何,或胡乱承诺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诺言。家长要借助孩子的“大话”,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帮孩子分清事实,并鼓励孩子树立美好愿望,教育他从零开始,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家长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实地参观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让他远离不切实际的“吹牛”。4.说话“没大没小”

如今,在独生子女盛行的时期,许多家长都过分溺爱孩子,生怕孩子受委屈,弄得孩子在家就像个小皇帝, 成天为所欲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无论家长为孩子做了什么了,付出了多少努力,但在孩子眼里就是理所应当,无视家长的辛苦,更有些孩子,竟然被惯得没有长幼之分,对家长或者长辈缺乏应有的礼貌,直呼其名,就连“请”这样简单的词都不会说。

朵朵就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在家里跟家长成天没大没小。为了这事,爸爸妈妈没少教育她。这天周六,爸爸妈妈照例带着朵朵去爷爷奶奶家看望二老。一进门,奶奶看见孙女来了,就迎了上来,“朵朵来了,奶奶都一个星期没看见朵朵了,我和你爷爷都想朵朵了。”朵朵连理都不理,扭身冲进了屋,一下按开了电视,自顾自地看着。

爸爸和妈妈跟爷爷奶奶打过招呼后,看见朵朵又犯了毛病,就跟朵朵说:“朵朵,怎么回事,奶奶跟你说话呢,你怎么不答应啊?也不说跟爷爷奶奶打招呼,怎么这么没有礼貌!”“算了,孩子吗,别理她了,喜欢看电视,就让她看吧。”爷爷赶紧解围。

就这样,家里人开始忙着张罗中午饭,中间爷爷奶奶偶尔跟朵朵说话,她也只是哼哈,爱搭不理的。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一家人坐在饭桌上,推杯换盏,有说有笑。“嗨,把那个香椿煎鸡蛋给我拿来,我喜欢吃那个。”大家正边吃边聊,朵朵不和谐的声音让大家住了口。“快点啊,你们没听见啊?”朵朵竟然不高兴了。“朵朵,我看你太不像话了!你这是跟谁说话呢?没大没小的!”妈妈首先发了火。“你们这么多人,我知道叫谁啊!谁听见谁给我拿不就行了。”朵朵还满不在乎地强硬着。“我们没有称谓啊?成天‘嗨’来‘嗨’去的!进门连爷爷奶奶都不叫,我看你是找揍!”爸爸本来就一肚子火,这下可爆发了。

爷爷奶奶看事态不妙,赶紧打圆场,“朵朵,赶紧认个错,说‘下次不这样了’。”“我没错,我就是没错!你们就是成心跟我过不去!”朵朵说完大声哭了起来。爸爸气得要打朵朵,爷爷奶奶一个劲地拦着。

就这样,好好的家庭聚餐让孩子给搅和了,不但没吃好,家人还跟孩子呕了气。

在当下的家庭中可能不止朵朵一个孩子有这样不礼貌的行为,像朵朵这样的孩子其实大有人在。他们从不把家长放在眼里,不光是在家里,就是在外人面前,也表现得非常没有礼貌,让父母难堪。

乐乐活泼好动,聪明可爱,家里人总是宠着他,尤其是爷爷奶奶,对这个长孙更是要星星不给月亮。就像所有被宠坏了的孩子一样,乐乐越来越没有礼貌,上幼儿园时,还知道叫“爷爷奶奶”,如今上了小学,竟直呼爷爷奶奶为:“老张、老邢”。他这一不礼貌的行为,家里人不但没有制止,爷爷奶奶还笑说,“这孩子可真有意思!”所以乐乐越惯越没样了。

这天,爷爷的老战友王爷爷到乐乐家做客。王爷爷由于“老有所为”,和爷爷很少见面,这次能来看乐乐的爷爷,可把爷爷奶奶乐坏了。早早就准备好了,等着招待王爷爷。

王爷爷准时来到乐乐家,一进门两个老战友就相互亲切地握手问候。“这就是你那个宝贝孙子乐乐吧,都长这么大了!”王爷爷一眼看见站在一旁的乐乐,高兴地说,“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好东西了-----”说着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礼品盒递给乐乐。“王爷爷大老远来,还给你带礼物。乐乐,还不赶紧谢谢王爷爷!”爷爷赶紧提醒着乐乐。可是乐乐连个“谢”字都没说,上前拿了东西,就到一旁拆了包装。“看这孩子,惯得都没样了。老王别见怪啊!”爷爷似乎有些尴尬。“没事,小孩都这样,认生。”王爷爷并没有太在意。

乐乐打开了包装一看,里面竟然是他想要了很久的“奥特曼”,一下子兴奋起来,拿着东西跑到王爷爷跟前,“嘿,老头,你还真会买东西啊!”

话一出口,王爷爷惊讶得皱紧了眉头。爷爷气得说不出话来,脸上不断变着颜色。乐乐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低下头,一溜烟跑了。

吃完午饭,王爷爷临走时对乐乐的爷爷说:“老张啊,也许是我多嘴,但有些话我不得不说,宠孩子没错,但要有个限度,不能一味地娇惯,会把孩子惯坏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还是要多学习啊!”听着老战友这肺腑之言,爷爷既惭愧又难堪。

孩子对长辈不尊重,说话没大没小,如果父母不及时加以纠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霸道、不讲理、没有礼貌等不良习性,引起周围人的反感,进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时,一定要加以制止,适当纠正,要让孩子知道如何尊重别人,这也是能够得到别人尊重的最佳途径。★原因各有不同,学会正确表达

在纠正孩子没大没小的不良言行时,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不礼貌的原因。由于孩子在家里备受宠爱,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当遇见与大人理论相驳时,不管对错,他们都会任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有些孩子则是故意挑衅家长的忍耐极限,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不高兴、不顺从,尤其是有爷爷奶奶等老人在家时,更是有恃无恐;而另一种孩子则是出于心直口快,不懂得用礼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懂得顾及对方的感受。

作为家长,针对孩子不礼貌的这些特征和原因,要对孩子给予教育,及时纠正他们的这一错误行为。要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当孩子表现出没大没小时,家长要教育孩子如何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不礼貌的行为,是不会受到大家欢迎的,爸爸妈妈都希望他是个讲文明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他我们是文明礼仪之邦,人们从远古时代就讲究礼仪等等;还可以给他讲“孔子尊师”、“张良拜师”、“孔融让梨”等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从而改正不礼貌的行为。★隔离冷静处理  耐心引导学习

当发现孩子表现出没大没小的行为时,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在众人面前颜面无存,因而恼羞成怒、大发雷霆。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却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很可能更加肆无忌惮地与家长顶撞,这样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教育孩子,而且常常是家长爆发之后,也没弄清孩子口不择言的真实用意和原因,而后也不了了之。

因此,家长在遇见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冷静,把孩子叫到一旁,耐心地说服教育。让孩子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才会有所改正。家长一味地大吼大叫是很难起到正向作用的,相反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抗意识,使事情更糟糕。只有耐心细致的引导,才能让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和语言。★父母模范作用,礼貌从小抓起

为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言行。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语。有些家长不注意,总是称呼父母为“老头儿、老太太”等,其实这可能是成年人间的一种所谓的亲昵称谓,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就会错误地认为这样的称呼是正确的。因此就很可能学着如此称呼,引起大家的反感。而在公共场所,家长更不能大声吵闹,对他人要有礼貌,为孩子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

要想让孩子成为文明礼貌的典范,就要从小教育孩子懂文明、讲礼貌,对他人常常使用“请”、“您好”、“谢谢”等文明用语,教育他要尊重别人,不能随意数落别人的缺点。不断地提醒孩子在长辈面前要谦虚谨慎,文明有礼。也可以带着孩子观察和体会文明礼貌的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出一些事例,让孩子自我判断对与错,自我判断某一语言或行为是否是文明礼貌的,这样才能让他切身体会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从而纠正他没大没小的不良行为。5.没把门儿的“小贫嘴”

说到“贫嘴”,自然而然跳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贫嘴张大民”,那个成天唠唠叨叨、油嘴滑舌的小人物。这个可爱的人物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嘴贫,并借他的贫嘴说出了世间的万物百态。

但这毕竟是影视作品,是着意刻画出来的人物。而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孩子来说,要是也有着这样的毛病,估计做家长的没有不着急、不担忧的。

奇奇人如其名,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好打听,成天围着大人问来问去的。有时候“贫”得让爸爸妈妈闹心。

这天,爸爸带着奇奇去游乐园玩,身旁一个年龄大约30多岁的阿姨,见奇奇可爱,就跟他搭话:“你叫什么啊?好可爱啊!”“阿姨好,我叫奇奇,奇怪的奇。”奇奇看见有人跟他说话,很是高兴。“呦,这孩子真有意思!”阿姨觉得奇奇很有意思,“谁带你来的啊?”“我爸爸。阿姨,您觉得游乐园里什么最好玩啊?您都玩过什么啊?阿姨,您是自己来的吗?阿姨,您家的小孩呢,您怎么没带他来玩啊?”奇奇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有些收不住。“噢,阿姨还没结婚呢,没有小孩。”阿姨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奇奇,阿姨没问你这个。”爸爸忙在一旁制止,“这孩子就是有点贫,小孩子不懂事,您别介意啊。”“没事,没事!”这位阿姨说完赶忙掉头离开了。“爸爸,阿姨怎么走了?”奇奇还是穷追不舍。“你这孩子啊,以后不应该问的以后不要问,不该说的以后不要说!跟你说了很多次,怎么老是记不住啊!”爸爸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爸爸,那什么是应该说的,什么是不应该说的啊?为什么你们大人总是不喜欢小孩子说话呢?”奇奇没完没了地问着,“爸爸,你说我爱说话,你们是不是不喜欢啊?爸爸——”

此时,爸爸只有一脸无奈和茫然地看着奇奇,心想,这孩子这么贫,可怎么办啊。

这是很多聪明孩子容易犯的一个错误,由于他们好奇心强,总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不分场合地问这问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常常自认为自己的意识是正确的。与家长老师抢着说话,自顾自地发表意见和建议,从不考虑和尊重别人的感受,有时令人颇为反感。

萍萍是个有名的“小贫嘴”,什么事情在她嘴里就像倒豆子,噼里啪啦地说个不停。这天妈妈带着她出去,路上遇见了以前的邻居,不免寒暄几句。当对方问到萍萍家目前的近况时,妈妈还没搭腔,萍萍这个“小贫嘴”就忍不住了,“阿姨,您是问我们家啊?我们家现在可好了,爸爸升了职,比以前挣钱多多了。我们家最近还买了汽车。对了我妈妈说,我们马上就要买房子了——”

听着女儿一五一十地跟邻居阿姨聊个没完,妈妈心里别提多别扭了,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又不能打断孩子,怕邻居疑心,只能在一旁哼嗨搭腔,一点办法都没有。

萍萍好不容易抖落完家底,妈妈赶紧跟邻居告辞,拉着萍萍快速离开,“你这孩子,妈妈不是说过吗,家里的事情不要随便对外人讲。你怎么老是记不住!”“阿姨不是外人啊,她和咱们以前是邻居啊!”萍萍纳闷地强调着。“但是阿姨和咱们家并不是非常熟悉啊。妈妈不是说过,家里的很多事情都是咱们家的隐私,不能随意外传。”妈妈一脸的不高兴,“我看啊,你这孩子就是太贫了,以后家里的事情不能让你什么都知道。”

萍萍不再说什么了,在她的心里,她觉得大人都很“虚伪”,明明是事实,还不让说。

其实,孩子“能说”、“贫”,并不一定就是件坏事,但是他若把这种本领用错了地方,那就会造成周围人的反感情绪,所以家长对待孩子贫嘴行为要区别对待,正确引导。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孩子在适合的环境和条件下,充分发挥“爱说、能说”这一特长。★分清贫嘴本质,挖掘孩子潜能

其实,贫嘴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家长应该正确看待这个问题,正确引导孩子多提问题,多给孩子讲些待人接物的故事,让孩子在角色中体会自己的做法是否妥当、适时。只有父母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才能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弄清孩子“贫嘴”的原因。

孩子正处于发育和成长阶段,对外界的万事万物都非常好奇,总是想弄明白自己不懂的事情,一肚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但是由于孩子对待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知之甚少,更由于他们的单纯和直率,有些问题可能会使大人颇为尴尬,难以坦白或准确地告诉孩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充满好奇和多余的话语很容易引起大人的反感。其实这不能完全怪罪于孩子,他只是想弄清自己不了解的事实,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表现,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探索的表现。只不过他们的方式方法不甚得当,或者说探寻的方向有些偏差。

因此,家长在了解孩子的这一本质之后,应该正确看待孩子“贫嘴”这件事,从积极的角度去挖掘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勇于追求的勇气,从而引导他这种积极的因素向好的方面发展。家长可以带爱提问、爱思考的孩子去参观博物馆或展览等,让他去探寻未知的世界,充分满足他的好奇心,激发他对知识的渴求欲望。

当孩子摆脱身边琐事,对知识感兴趣时,无论有多少问题,无论多么“贫”,大家也都不会反感,反而会非常乐意接受或给他讲解。★理解教育孩子,发挥聪明才智

对待“贫嘴”的孩子不能一味地训斥,要用朋友一样的态度跟他沟通,让他明白也许他的“贫嘴”会为家庭和父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家人的心情和正常生活;还可以给他列举一些事例,说明“贫嘴”的坏处,让他体会到自己在不恰当时候的一种错误行为表现,而且要告诉孩子,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这样口无遮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不能完全暴露给世人;“贫嘴”的孩子会被周围的人厌恶,如果不自觉地改掉这种行为,朋友就会离你远去,不再受人欢迎,成为“讨人嫌”的孩子。从而让他反省自己的这一行为。只有孩子真正从内心意识到这是一种不恰当的行为,他才会自觉自愿地改正。

其实家长还应该看到“贫嘴”的孩子暗藏的潜质和能力。看到他们能说会道背后的完善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并发挥他们的这一才能,把他们的能力引向正轨。比如,家长可以教导爱说的孩子创作故事,或者学习表演、朗诵、唱歌等才艺,充分调动他们嘴上的功夫。而那些反应迅速,常常能举一反三的孩子,更要调动他们的潜能,多尝试学习新知识,鼓励他们对某一领域进行研究,让他们的才能有用武之地。

只有理解了孩子“贫嘴”这一行为,充分发现和发挥他的这一潜能,才能把孩子的“坏”习惯,向好的方面转变,发挥孩子的聪明才智,正确引导孩子成功走出人们的“误解”,不再因为“贫嘴”而“讨人嫌”。6.言语“小暴徒”“语言暴徒”,什么意思?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其实所谓的语言暴徒,就是说话横冲直闯,不假思索,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暴力倾向,恶语相向,让人耳膜受创。俗语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孩子从小也沾染上了这种恶习,总是恶语伤人,顶撞他人,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明明这孩子还算是不错,可就一个暑假,也不知道在哪里学的,说话非常难听,不容人说他不好,还经常恶语相向,弄得爸爸妈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天,一家人吃过晚饭,爸妈正在看电视。明明写完了作业,准备睡觉,于是,她在自己的房间大喊,“妈,赶紧过来,我要睡觉了,帮我铺床!”

妈妈所看电视剧的剧情正在关键时刻,就随口应了一声,“那你自己先把书包收拾好,妈妈马上过去啊。”说是这么说,但却并没有起身。“妈,你干吗呢?我叫你没听见啊?你耳朵聋了?怎么还不过来呀?”明明似乎有些急了,“一天到晚就知道看什么破电视剧,一点正事都不干!”

妈妈听见女儿教训自己,有些不高兴,“你这孩子,怎么跟家长说话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好,你不是不过来吗,一会儿我就把电视砸了,看你们还看不看!”明明叫嚣着走出自己的卧室。“你这孩子,越说越不像话了,还敢威胁家长。你给我过来!”爸爸在一旁气愤地起身向女儿冲了过去。

一场家庭战役即将爆发。

孩子这种表现在语言上的暴力行为,无疑给周围人以致命打击。家长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说这些“狠”话,来威胁他人,其实,孩子这种不礼貌的行为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本意,很可能就是一种模仿。

小剑平时最爱看电视,尤其是武打片,看完后还经常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经常让大家捧腹。可是没多久,家人就笑不出来了,他们发现小剑说话越来越超乎他们的想象,越来越有暴力倾向,还经常把自己置身其中,时刻展现着剧中人物的言行。

一天,小剑和小朋友玩游戏。玩着玩着,两个人为了一个皮球吵了起来。“这是我的,我就不给你玩。”小朋友抱着皮球一边说一边往家走。

小剑见此情形,上前一步拦住了小朋友,“这是你的不假,但我就是想玩,你怎么着吧?”“我把它拿回家,我看你还怎么玩?”小朋友很是不高兴。

小剑不依不饶,“你要是不给我玩,我就抢!再不给,我就揍你,我看你给不给!”“你敢,我告诉我妈妈去。我爸爸妈妈都在家,我看你敢进我家。”小朋友还在还嘴。“你家怎么了,有什么了不起!我告诉你,如果今天你不乖乖把皮球给我玩,我就杀了你和你全家!你给还是不给,啊?”小剑怒目圆睁使劲盯着小朋友。

小朋友吓得“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孩子的妈妈们闻讯赶来,相互劝着。当问清事情的真相时,小剑的妈妈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连连向人家道歉。

还有一个叫小龙的孩子,由于妈妈不幸去世,他跟爸爸和爷爷奶奶住。爷爷奶奶心疼孙子是个没娘的孩子,所以格外宠爱。但小龙却不领情,他从心里认为,当初妈妈出车祸去世都是因为爷爷奶奶造成的。他们老是当着爸爸的面,说妈妈的不是,害的爸爸妈妈时常吵架。结果妈妈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才酿成了大祸。

为此,他时常对爷爷奶奶冷言恶语。不管爷爷奶奶如何赎罪似的给他买这买那,好吃好喝地伺候他,但他总是稍有不顺心就说:“你们两个老家伙,不用假装好心,我妈妈就是你们给害死的!你们等着,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给我妈妈陪葬!”每当二老闻此言,都心寒不已,经常为此悄悄落泪。他们多么希望小龙有一天能理解爷爷奶奶的苦心。

从上面的这三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语言暴力带来的危害和教育的重要性。如今,家长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多的是社会责任。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一不留神就会被别人说成是“教育的失败者”、“就会宠孩子,一点都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等等,这些评价让每个家长都倍感压力。社会变迁,让现代的家长,更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儿童心理变化,解决更多的教育难题,不能再像以往简单年代那样,简单地处理孩子的问题。我们所需要的是更科学,更个性、人性化的教育。

对于孩子如何教育和纠正孩子语言中的暴力行为,就要家长不断自醒,不断研究孩子的心理,从而规范和纠正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重新理解“暴力”, 及时制止惩戒

在孩子的语言有些失控的情况下,作为父母绝不能把孩子的观点、愿望和感情的言行轻易与“暴力”画等号。其实有些孩子只是出于模仿,并不一定真的明白这些话语的意思,而有些孩子为了表现自己的不满和愤懑,使用恶劣的语言顶撞家长,很可能就是一种对不平等的申辩。因此,为了教育孩子更好地使用文明语言,父母就要积极鼓励孩子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愿。

但如果父母或者别人不能接受孩子说的话或不能容忍孩子说话的语调和内容,必须马上向他表明你的立场,让孩子懂得表达自己意愿的同时,要懂得尊重别人。在纠正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时,家长只是指责孩子粗鲁的语言,而不应指责孩子本人。同时,要给孩子重新选择的权利。让他从新思考刚才说的话是否正确,是否有不妥之处。一旦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时,家长一定要鼓励和表扬孩子,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如何尊重它人。

如果孩子经常恶语伤人,对家长的说服教育制止不理,家长也可以给他一些小小的惩戒,暂时取消他的一些权利,如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许去找朋友们玩儿等。但惩罚不能过重,以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不满,甚至憎恨。而含糊的警告或者空洞的威胁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还很可能助长孩子的这一不良习惯。★“良言”教育优先,鼓励安慰为上

孩子言语上的这一不良行为,很可能导致孩子周围的朋友远离,甚至伤了父母的心。他们的言语虽非真正的行为和心愿,也许只是觉得这样的“狠”话,可以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意愿,孩子往往没有预见他们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语言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为此,家长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可以带着孩子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扮演不同阶层的人,让孩子知道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道理;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公正公平观念,从事例和故事中培养孩子的公正意识,要待人公正,做事公平,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家长要教育孩子男女平等的观念,通过游戏和书籍帮助孩子明白在当今社会上男女平等,打破以往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习交友技能,让孩子主动与小朋友交往,通过各种健康的途径,结交朋友,相互接纳,共同分享友情;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了解恶语伤人的后果,可以让他扮演或者转换角色,亲身体会自己言语的恶劣和伤害他人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家长可以主动创造“和平环境”让孩子自主提出解决各种纠纷的方法,家长评判和启发孩子,告诉他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有效,让孩子明白自己暴力语言的错误性;家长还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爱心来教育和纠正孩子的不良语言行为,可以通过一些纪念活动,让孩子懂得友情、亲情和关爱的重要。★家长以身作则  规范孩子言行

如果家长尊重孩子和他人,那么孩子也能尊重别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言传身教。为此,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家长就应教他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

由于社会的纷繁复杂,有些家长具有双重面孔,双重人格。家长在教育孩子努力进取时,自己却得过且过、懒散无比;教育孩子品德高尚、与人为善,自己却经常恶语伤人、蛮不讲理;在教育孩子尽职尽责、淡泊处世时,自己却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这些家长都会在无形中忽略了家长应有的榜样作风,而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成了单调的说教,形成一纸空文,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让孩子越发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

而一些家长粗鲁霸道的行径和教育行为,更让孩子等不到家庭的平等和公正,这一影响很可能使孩子的语言更加暴力。因此家长更应该关注提高自身的学习,提升教育水平,更要关注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培养。

在教育和纠正孩子粗暴的不良言行时,家长要有耐心。一旦教育有效,就要及时引导孩子,这是规范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孩子称赞别人、讲话友善或是努力地控制自己不说“狠”话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并肯定孩子这种行为的正确性。

在教育和纠正孩子粗暴的语言时,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间的心灵沟通。孩子有心事、难题、疲倦或是遇到困难时,家长就应该随时充当孩子的良师益友,为他们提供温暖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家长要经常鼓励和赞赏孩子获得的成绩,真正了解他的喜怒哀乐,让孩子在爱的关怀中,走出语言暴力的阴影。7.自以为是嘲笑人

在社会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自以为很了不起,对他人从来都是肆意嘲笑,而这一举动也经常遭到他人的白眼和反感。而作为孩子来说,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虚荣心和骄傲情绪不断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有些孩子常常自以为是,对其他小朋友不是嘲笑就是讽刺,导致周围的小朋友对他这种行为极其不满,悄悄远离他。

小军什么一学就会,爸爸妈妈总是夸奖他聪明,小军也因此沾沾自喜。

这天,幼儿园里上手工课,老师教大家折纸鹤,小军学的快,老师教了一遍,他就能折出来了,老师夸奖他学的快、折的好。于是小军得意地看看这个小朋友折好了没有,看看那个小朋友是不是折错了。拿着自己折的纸鹤满屋子转悠。

恰巧班里有个叫小淑的女孩子,怎么弄都折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老师又专门仔细地给她讲解了一遍,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折。虽然别的小朋友已经拿着自己的小纸鹤在那里玩着,而小淑却依然努力地一遍一遍地折着。

这时,小军走了过来,看见小淑还没折好,就笑话她说:“你可真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我还是…还是有点不会。对了,小军你帮我看看这个地方怎么折啊?”小淑不好意思地说。“反过来往上折不就行了,真笨!”小军不耐烦地说。“怎么反过来啊,我怎么往上折不了啊?”小淑还在认真地请教着。“你这个笨蛋,教你多少回你也不明白!我可没功夫教你这样的笨蛋!”小军说着拿着自己的纸鹤在小淑面前晃了晃,“我看你一辈子都折不出这么好的纸鹤。”

小淑被小军一阵数落,终于忍不住“哇”地一声哭了。其他的小朋友都跑过来劝小淑,“小淑,你别哭,我们帮你。”

这时出去拿玩具的老师闻讯赶来,“这是怎么回事啊?小淑,好孩子,跟老师说为什么哭啊?”老师上前一边给小淑擦眼泪,一边询问。“都是被小军气的!”“小军说小淑是笨蛋。”“小军不教小淑,还说她!”……

小朋友们纷纷向老师告状。“小军,你为什么说小淑啊?老师不是说过,小朋友之间要团结有爱么?”老师严肃地批评小军。“她本来就笨么,害怕人说!”小军很不服气,“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不是笨是什么?还有脸哭!”“小军,不能这样说小朋友。”老师走到小军身边,劝导着,“对于任何事情,我们大家都有不会的时候,要是你不会,别的小朋友说你,你是不是心里也不好受啊?”“我才不会向他们那么笨呢!我妈说了,我聪明,学什么都一学就会!”小军边说便用手指着其他小朋友。“他总是自以为是,我们以后不跟他玩了!”小军的话激起了小朋友们的愤怒。

老师一阵说服教育,安抚了所有的小朋友后,决定找小军的父母谈谈。

下午,小军的妈妈来接孩子,老师就把上午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小军的妈妈。没想到,小军妈妈却不以为然,“哎,老师您别见怪,小军这孩子就是有点爱炫耀。也难怪,这孩子确实比其他孩子聪明些!”“聪明的孩子就更要好好教育,别让聪明耽误了孩子啊。”老师觉得小军的妈妈太袒护孩子。“行,我们回去一定说小军啊。不好意思,家里有事,我先带孩子走了啊。”说完不等老师回话,妈妈就带着小军离去了。

老师望着小军和他妈妈远去的身影,心中无限感慨和忧虑。

孩子的言行经常受到周围的影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先天的聪明才智导致有些孩子目中无人,总爱嘲讽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如果家长对这一不良行为不及时教育,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很可能导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