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西洋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20:27:45

点击下载

作者:郭生桢,马延康

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产西洋参

国产西洋参试读:

前言

西洋参原产北美洲,我国不产,长期依靠进口美国、加拿大,价格又昂贵,为了满足国内用药需求,减少外汇使用量,1957年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我国开始引种,1980年取得初步成功后,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医药总局、中国药材总公司、国家科委的重视,在有条件的地方扩大种植,经大量研究资料证明:国产参与进口参的外观、内在质量一致,获卫生部批准以新药生产。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同供药用。西洋参目前已在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北京市、陕西省形成主要产地。陕西省在省科委、省科学院、省医药局、省药材公司及汉中、商洛、宝鸡市等单位采取有力措施,使得西洋参在秦巴山区推广生产,目前汉中市留坝县已形成该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此项研究工作已过去10多年。药材市场的假冒伪劣西洋参甚多,无经验者难以辨认,有友人建议编写一本介绍国产西洋参的书,为国产西洋参正名,现已成书,望广大读者能建立起对国产西洋参的信任,积极购买国产西洋参药用,则本人将深感欣慰。值此成书之时对在该项研究工作中吉林农业大学李向高、郑友兰、张崇禧教授,西北大学胡正海教授,陕西省药品检验所高级药师严智慧及参加该项工作的同志深表谢意。

参与此项工作的全国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努力,发表了很多报告、论文。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此书挂一漏万,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业者批评指正。郭生桢2014年5月16日第一章 西洋参在北美洲第一节 北美野生人参的发现与疯狂采挖

据路易斯温加著《人参谱》记载:在加拿大殖民者未到美洲以前,东部大西洋沿海是一片硬木原始森林,覆盖着40万平方千米。在这地域中的居民属于伊洛魁民族,包括胡戒、伊衰尔、摩霍克、安内达、澳那达加、先湟卡等部落,伊洛魁民族是在北美洲最早使用人参(西洋参)的人。他们认为人参是神圣之物,称为“加仑特-凑库恩”,意思“分开的人腿”。常用在典礼仪式中,如在宗教仪式中,用人参作护符,巫医向它鞠躬并舞蹈,这种信仰也反映在古老的伊洛魁歌谣中。人参根在治疗疾病被当作对抗“老年火”的战士。印第安人发现了人参能够发汗退热。塞奥克斯民族的草医也掌握了人参治病的妙方。

1714年伦敦,英国皇家协会报上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关于鞑靼植物人参的描述》,是一个法国耶稣教会的牧师雅图斯神父在中国写的。在这篇文章中,雅图斯说明了这种植物在中国的多种用途,并附有亚洲人参(Panax ginseng)的插图,同年,这本刊物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另一个法国牧师郎士·拉费多神父手里,拉费多神父把一幅雅图斯画的满洲人参速写图给一群改信基督的摩霍克印第安人看,这些印第安人立即十分明确地认出这种植物,并把他领到附近一处地方,该处长着繁密的人参。拉费多神父又掘了几株参根,寄回法国,耶稣会的植物学家仔细研究了这种参根,经鉴定和分类认定它是属五加科植物,定名为Panax Quinquefolium(五叶的),又称北美人参,即现称“西洋参”。

1715年,当法属的加拿大的船主们得到北美人参在中国的价值消息时,让狩猎者和印第安人去所到之处采挖,并卖给蒙特利尔的商人,直至1750年,加拿大面临人参绝迹,有的人不等种子成熟,反季节采挖,导致美洲野生人参几乎灭种。

1744年后,疯狂采挖又蔓延至美国,一个叫乔治·华盛顿的人在一次西部旅行中,来到费尔吉尼亚州卡纳瓦河一带,“遇见印第安人赶着很多驴子驮着一袋袋人参,从福尔伯—布拉多克路上向东走着”,用人参去交换水壶、布、兰地酒。

1784年,美国“中国女皇号”船和费城商人的一艘360吨的货船,于2月22日从纽约开出驶往中国的广州,船长是萨缪尔中校,将人参以高价卖给中国人,并换回中国货物。到1841年前后,快速帆船每年运载64万磅干人参到中国。1858年美国运销中国的人参达366056磅,价值193735美元,每磅从52美分涨到4.71美元。美国人重蹈加拿大“覆辙”,反季节采挖,于是人参的面积从40万平方英里缩小到仅剩4000平方英里。中国劳工渡过太平洋在横跨大陆铁路做工时,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华盛顿、俄勒冈州发现了人参,且很快挖光,直到20世纪,北美洲的野生人参繁荣时期就结束了。随后,据说华工梅氏仿我国东北种植人参方法开始试种美洲人参。

据载:在美洲的北部、南部和西部硬木森林中生长着3种有明显区别的地区性西洋参生态型变种:①北部变型:有长的叶柄和成丛的芽孢(多茎参),每个叶柄上有5枚完全对称的小叶,主要分布在威斯康星州南部以及大湖区的雪岭山脉一带,称:“威斯康星野山参”,其质量最高。②南部变型:春季植株的茎和叶柄下部带紫色,分布在烟山和奥查克区一带森林中,伞状花序较大,长有更多的浆果和种子。③西部变型:叶和茎部较长,根也较长而苗条,多分布在俄勒冈州。第二节 西洋参在美国的生态条件

为了西洋参在我国落户,国内曾先后派多批次科技人员赴美国考察,了解和学习美国西洋参生产状况,笔者曾于1987年秋季对美国威斯康星州华索市马拉松郡西洋参种植情况进行了考察。

一、地理分布

西洋参原产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包括加拿大和美国。大约分布在北纬30~40度,西经67~125度的范围。在美国东北部和东南部,包括缅因州、俄亥俄州、西非尔尼亚州、密歇根州、印第安纳州、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肯塔基州、密苏星州、田纳西州、亚拉巴马州、阿肯色州、北卡罗里纳州、佛罗里达州、马里兰州、佛蒙特州、康湟狄格州等22个州。美国西部地区包括华盛顿州气候属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区由于山脉南北走向,又受墨西哥暖流的影响,气温南北交流,再加太平洋、五大湖的调节,气候温和多雨,冬季降雪较多,但不甚严寒,夏季降雨较频,因而无酷暑。威斯康星州参产区的年平均气温2.6~12.7℃,7月份平均气温20.1~24℃,气温年差较小,年降雨量为1100~1200毫米,详见表1-1。表1-1 威斯康星州各月份温度及雨量分布状况

华索市(Wausau)位于北纬45度,西经90度,1月份平均气温-11℃,7月份平均气温16℃,年平均气温5.6℃,年降雨量1200毫米,降雪量100毫米。

植被类型基本属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阔针混交林,常见树种有松(Pinus .sp)、柏(Juniperus .sp)、栎(Qurcus)、柳(Salix.sp)、枫(Acer.sp)、山胡桃(Juglans.sp)、桦(Betula .sp)。

农作物由于该区为高纬度低山丘陵地带,森林(次生)面积约占1/3,农作物植被在林间空地,以牧草为主,畜牧业较发达,该州人均6头牛,农作物品种有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人参,蔬菜有胡萝卜、芹菜、白菜、甘蓝、番茄、茄子等,水果有苹果、山楂等。

二、气候概况

该分布区由于海洋和五大湖的调节和南北走向的山脉,使南部暖流和北极气团互相交流,气候具有北温带海洋性特点,气温冬季不严寒,夏季不炎热,年温差小,雨量充沛,分布均匀,从表1-1可以看出:西洋参原产地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山区、气候因素是比较相近的,基本适宜西洋参生长。然而由于各地在气候上存在一定差异,东北的吉林省北部、黑龙江、辽宁省部分地区早春缓阳冻害较重;华北的河北、北京部分地区早春干旱对西洋参的发展潜在地存在一定限制性。而陕西秦巴山区,虽地处内陆,但因北有秦岭,南有巴山,冬季秦岭阻挡北方寒流的侵袭,夏季巴山、秦岭阻碍了太平洋温暖气流的北上,区内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4%~75%之间,因此秦巴山区是发展西洋参的最佳气候区域之一。

威斯康星州所产人参的质量为美国之冠,该区所产的人参占全美国人参总产量的90%,尤以华索市(Wausau)最集中。威斯康星州位于美国北部,北纬41~47.5度,西经85~92度,东临四大湖——安大略湖、利伦湖、伊利湖和密执安湖,北靠加拿大的苏必利尔湖、南界伊利诺伊州,西接明尼苏达州、爱澳华州。

三、土壤类型

根据我们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考察结果表明,野生参多生长在山地阴坡,栽培参多在林间开垦地,土壤由层积岩、花岗岩风化而成,属森林灰化棕壤或森林土,其间夹杂有小石块,土地肥沃,透水性良好,呈酸性,pH5.5~6.5之间。第三节 西洋参的国际市场

西洋参主要产地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和魁北克;美国主要产地为威斯康星州华索市附近一带,即马拉松郡之郡席。表1-2是美国商业部统计署资料。表1-2 美国出口西洋参粗根与加工产品 单位:吨

据载:美国出口农田栽培西洋参占75%,野生西洋参占25%。

图1-1为美国西洋参历年的生产量。图1-1 美国西洋参历年产量表1-3 1986年7月至1987年6月期间美国人参逐月销售量图1-2 1986—1987年美国人参逐月收购量表1-4 1980年美国西洋参出口国及地区统计 单位:吨

从表1-4看美国西洋参出口地主要是中国香港,其占出口总量的83.5%,其次是日本6.4%,中国台湾2.0%。香港商进口美国粗制根(初加工商品),经过去头(芦头)、去尾(参根下半部),有的撞去外表粗皮(光皮参),再销往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各国。中国香港成为国际人参(包括西洋参,中国人参,韩国、朝鲜人参等)的集散地。图1-3 美国、中国香港西洋参历年收购价格表1-5 美国西洋参出口价格

美国大约有8个人参收购公司。

1987年威斯康星州人参收购价,一等参每磅50美元,二等参每磅40美元。

纽约市唐人街西洋参零售价,大支头每磅115美元,二等支头每磅80.95美元,细支头每磅45美元,短支头粗径每磅125~130美元,小短支头每磅70~76美元。

美国1979年出口粗制西洋参12846千克,价值18907598美元;1980年出口粗制西洋参228461千克,价值36908720美元。第四节 美国林下栽培西洋参

林下栽培是根据野生参的生态条件,选择硬木落叶阔叶林地,树木高约20~30米,林内遮阴70%~80%,地势稍有坡度,排水良好,土壤比较肥沃,表层土质松软或夹杂石块,湿润、透气,pH值在5.5~6.5的地段种植西洋参。

仿野生简易栽培。选好地后,稍加清理林下杂木、杂草,不耕耘土壤,规划出1.2~1.5米的种植带,0.6米操作通道(兼排水沟)。随后,把枯枝落叶搂起,用简单的工具播种或栽参苗,然后覆盖落叶等,保墒、防寒。第二年参苗从覆盖物长出与其他植物杂草共生,每年对杂草进行打尖限制其生长。参苗生长正常,病虫较少发生,7年后采挖收获参根。

林下做畦栽培。选择较平坦的硬木林地,清除林内灌木,深翻土壤25~30厘米,清除草根和块茎等,做出中间高呈弧形30厘米左右的高畦,一般宽1.4米,通道(兼排水沟)0.6米。每畦播种6行,播幅5~6厘米(2列)等距播种,(每英亩4046.71平方米)播种量一般75~150磅(每磅453.59克),每平方米300~400株,播种深度1.2~2.5厘米。如土壤欠佳,上覆一层森林腐殖质土,镇压。畦面上覆盖麦秸(切成7~8厘米小段),厚10~12厘米,使整个畦面覆盖保墒防冻。春季参苗从覆盖物伸出地面,树木遮阴度在80%左右,如林阴不足,架设部分板条荫棚,其他覆盖黑色尼龙网遮阴。6月份前每月喷洒农药1~4次,6月份以后至秋季每周喷洒农药1~2次,严防病虫害。施用肥料为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1:1。第五节 美国农田栽培西洋参

美国农田栽培西洋参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规模化、技术集约化、全部田间操作机械化,其间,播种向种子公司购买,喷药防治病虫害给防疫站打电话,一户种植百余亩西洋参是极简单的事情。

一、选择参地

地势选有点坡度或缓丘陵谷地,以利排水,土质疏松、透气、不积水,以阔叶林地含腐烂树叶的肥沃土壤为最好,土壤酸碱度以pH5.5~6.5为宜,前茬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不宜连作,有的种植禾本科牧草,待10年后复耕种参。

二、整地做畦

翻地、施肥、碎土、土壤消毒、做畦、搂参床、拣石块等都使用机械操作。

三、土壤消毒

在做畦前,向土壤中灌注杀菌、杀虫、灭草的药剂。用专门药液灌注机,每30厘米宽、20厘米深开1个底沟,把药液加压到每平方米50磅压力,向土壤中灌注。每英亩用药液350磅,注入后同时镇压土壤,以保证毒气在土壤中能较长时间发挥作用。也有灌注后畦面再覆盖塑料薄膜,以防毒气溢散。每英亩150~160磅药液即可。土壤消毒药剂是药效成分100%氯化苦(Chloronarin)93.5%,二溴乙烷(Ehylcucdibromide)6.5%杀虫剂,半月以后毒气散净再进行其他作业,对预防根腐病及消灭地下害虫有良好效果。

四、播种

用人参播种机一次播2畦12行,每行2列。每英亩最少播40~160磅种子,播种量和播种深度可以自由调整,如有漏播及时发出指示信号。将麦草用机械切碎成短节后送入扬草机覆盖畦面。

五、荫棚设置

采用大荫棚遮阴,遮阴度70%~80%,南部地方透光少些,北方适当多些。遮阴材料:板条苫子遮阴75%左右。黑色尼龙编织成条状,4厘米宽密织成不透光的黑带条,2厘米宽稀织成透光部分。荫棚为方形或长方形平顶棚,参田四周围起板条,南面、西面全围,防强日光照射;北面、东面半围,让散光射入。

荫棚高2.2米,每英亩用立柱380根。柱粗15厘米,柱高从床算起1.9米,每柱距离4米×6米;板条棚立柱用6厘米×12厘米的楞木搭起梁架,上面铺放板条苫子。用尼龙网可减少立柱,柱间距离7.2米×7.2米,棚下不搭木框。

六、种植密度

直播参床,行距20~25厘米,每行2列,株距2.5~4厘米,每平方米400株左右。育苗移栽,苗床5~15厘米1行,稀植的每平方米有120~140株。少数育苗移栽的行距25厘米,株距7~9厘米,每平方米50株左右。

七、施肥

有的选择肥沃有机质丰富的地块,不赞成施肥,施肥易引起病害,有的人用腐熟发酵过的木屑或腐熟树叶,翻入地下10~15厘米以上;或必要时骨粉、血粉等施入地下20厘米处;也有施复合肥作底肥,改良土壤物理性能,提高土壤肥力。

八、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问题概况:

威斯康星州是北美最重要的西洋参产区之一,病害问题在这个地区也十分突出。在生长季节危害地上部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或称作黑斑病,由铰链孢菌(Alternaria panax)等侵染所致。危害地下部分引起根腐病的主要是晚疫病(Phytophora cactorum)和锈腐病(Cylindrocarpon spp.),其次还有幼苗倒死病、立枯病及黑根病(Sclerotinia smolesina)等。但比较少见,一般危害不重,由于高度机械化作业,地上部病害防治主要靠喷药。一般从5月下旬开始,每周喷药1次,全生育期共喷15次左右。防治根病则主要是靠彻底的轮作倒茬,在一块地上种植西洋参后,至少在10年内不再重复栽培。当地参农也非常重视采取措施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的机会,参观者只能在田边地头,一般是不允许进入田间来回走动的。

为了保证大面积种植西洋参的成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管理—科研—生产体系。州农业部有专管西洋参生产的部门,生产上的问题或拟采取的重要技术措施,须先交由大学或研究单位的专家进行研究(经费由政府或西洋参种植者协会提供),提出研究报告,并得到认可后,才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以农药的使用为例,任何一种新农药在西洋参上合法使用都必须经过以下程序:①经专家研究,提出报告,证明确有好的防病(虫、杂草)效果,对作物无害,无残毒(低于国家规定的容许量),并提出合理使用的方法、用量、次数、时期及注意事项等。这项工作一般是由称为IR-4的组织专家进行的。②根据专家提出的报告,向国家或州的环保局(EPA)注册申请使用许可证(Laber regrstron)。环保部门经研究有关报告并与农药制造商磋商,确认无环境污染问题之后,即给予注册,准许生产或进口,在特定范围(如全国或1个州)的特定作物上使用,并允许写入注册农药使用说明书中。西洋参种植者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用于该种作物的农药或在西洋参收获前的一定期限内不得使用某种农药。③西洋参种植者必须提前提出购农药(种类、数量)的申请,到时才能在一定的供应点购买。

北美西洋参协会(NAGA)也是很活跃的民间学术组织,除美国、加拿大各有自己的全国性协会之外,两国种植西洋参较多的州省也都有相应的分会。这个组织的宗旨是总结交流西洋参生产经验、研究成果,分析市场动态,提供科技和市场信息,保护西洋参种植者的利益。在它的倡议和组织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1~2年就召开1次北美西洋参会议,每次会议都编有论文集,已经确定,第八次北美西洋参会议于1988年2月26~2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城(Lasvegas)召开,从历次论文集和有关材料所表明的病害研究水平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威斯康星州的马铃薯种植也比较发达,历史较久,防治西洋参病害的农药、措施和手段深受马铃薯病害防治法的影响,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后者而来的。

早疫病(Alternaria panax):又称为叶疫病或黑斑病,是当地危害西洋参地上部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发生普遍而严重。病菌可侵染西洋参地上部的各种器官。1年生幼苗发病,茎、叶常表现为湿腐状,并迅速干枯死亡。叶片受病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枯白色或淡褐色,随着病斑的扩展,其上常有多数褐色轮纹,边缘具褐色晕圈,病斑多时,常相互愈合,形成不规则形大斑。急性型病斑呈水渍状,病斑大而发展迅速,边缘褐色,干枯后易破碎。掌状复叶各小叶片的结合部也极易受病,并常由此而引起全部小叶片萎垂和迅速死亡,叶柄和茎部受病后形成凹陷形病斑,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植株夭折。各受病部位在潮湿环境中,迅速形成橄榄霉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总花梗、花序、果实和种子也都易于受病。病部迅速干枯死亡,并常产生橄褐色霉层,病害严重时,常引起全田大部分或全部植株提前死亡,此即所谓“倒苗”。

据威斯康星大学丁·帕克博士的研究,认为引致西洋参早疫病的病源菌至少有2种:一种为五加铰链孢(Alteraria panax),致病力强,分布广,为主要致病菌;另一种为细铰链孢(Alteraria alternata),常见,但致病较弱,形成的病斑较小,我们知道,后者为常见且在温带分布极广的一种真菌,常腐生,但常为多种植物的第二寄生物(Secondary parasite),或弱寄生物,在环境条件对植物不利时,或受病时,侵染寄生,引起轻度发病。我们在研究工作中也多次发现这种情况。

病害的初侵染来源一般认为是上一年遗落田间的病残组织和床面的覆草。田间早期病株上的病原物则为侵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北美参棚多不防雨,病害极易借风、雨和机械传播而迅速流行。

晚疫病(Phytophthora cactorum):此病在威斯康星州主要危害西洋参根部,引起褐色软腐,病部外观呈深褐或浅黑色,根皮易剥离,病组织为黄褐色,有腥臭味,为当地引起根腐的主要病害。常造成田间植株成片死亡,特别在雨后死亡更多,造成大量减产,从已收获的参根看,此病造成的烂根率占5%左右(不包括田间已烂掉者),若不加挑选,势必降低产品质量。

威斯康星大学的丁·帕克博士和他的学生们正在研究该病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他们用诱发法从土壤或病组织中分离病菌,用V8洋菜培养基与石至石(Vermiculite)混合后培养真菌,用培养无接种土壤能引起西洋参幼苗猝倒病,用游动孢子接种叶片,引起暗绿色水渍状斑,但有的人认为此种现象在田间极少发生。

锈腐病(Cylindrocarpon spp):此病在威斯康星州发生普遍,但危害似不如晚疫病。病菌可侵袭西洋参的所有地下非绿色部分,茎基、芦头、根部均可受害。病部初显锈褐色,逐渐深入危害皮层组织,引起局部死亡。由于寄主的愈伤反应,此斑常作疮痂状,并不断突破寄主的防线,病斑逐渐深入扩大形成大的凹陷状疤痕。同一根上常有数个病斑,此时,常由于其他软腐真菌或细菌的参加,而引起病根腐烂,根部受病严重时,病株地上部分表现萎蔫症状,叶片转黄,继而变紫红色,逐渐凋萎死亡。

我们对进口西洋参种子做带菌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种子带菌是该病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苗期病害:根据威斯康星州参农和植病专家提供的情况和资料,除上述几种病害危害苗期之外,还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ani)、黑根病(Sclerotinia smolesina)等,但危害不是特别严重。

病害的综合防治:(1)消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菌源。美国参农已充分认识到清除田间病残组织的重要性,注意于秋季清除田间枯死的茎叶,以减少来年叶斑病的初侵来源。同时也采取严格的措施,减少人为传病的可能性,但由于人力的限制,及时摘除田间早期病叶难以做到。(2)轮作防病。威斯康星州地广人稀,农场占地面积一般都比较大,但一般参农只种植20英亩左右的西洋参,完全有条件轮作,种过西洋参的土地至少在10年内不再种植,这对减轻多种根部病害的危害,是非常有效的。(3)改良田间生态条件,减轻病害。为便于机械化操作,参棚高而间距大,有利于通风排湿,且普遍实行高垄栽培,有利排水,对减轻病害有一定作用。另外,据称,调节土壤pH值至弱酸性(pH5.5~6.5),对减轻锈腐病有明显效果。(4)土壤消毒处理。美国土地虽多,但考虑到建造参田费工、费时、费成本,也有人建议经过土壤消毒,解决老参地的重复利用问题。据说,有些参园在初建时也先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土壤消毒剂为氯化苦或溴甲烷,也可将67%氯化苦和33%溴甲烷混合使用,每隔30厘米开1条20厘米深的沟,在专用的灌注机中将药液加压至31千克/时而注入沟底,每英亩用药260千克(约42.8千克/亩),然后覆土。(5)种子处理。当地自用的种子埋藏催芽用种子量0.3%的克菌丹(captan)拌种。(6)主要农药。田间喷药是防治叶斑病菌等地上部病害的主要手段。为减少初侵袭来源,于春季出苗时可喷2次药,消毒畦面和覆草出苗后从5月下旬起每5~7天喷1次药,全生长季共喷12~15次左右。喷药作业均靠机引宽幅喷雾机来完成,喷洒效率高,质量好,生产上法定准用的农药主要有:

代森锰锌(Dithanem- 22或M-45):每英亩每次用2磅,加100加仑水,喷雾(约合亩喷0.21%浓度药液24.9千克),因喷药后至少1个月之内植株内还有残毒,规定了收获前的数月之内不得使用。

扑海因(Rovral):威州马拉松县于于1986年规定为防治叶、茎疫病(Alternaria panax)的主要农药。用量为每英亩每次2磅(有效成分1磅),加水100加仑,喷雾,为防治病菌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也可与铜制剂(Kocide)混用。

乙膦铝(Aliette):马拉松县1986年规定为防治西洋参叶部病和根腐病的农药。5磅约(有效成分4磅)加100加仑水(约合0.35%药液,37.5千克/亩),喷雾,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

百菌清(Bravo 500):每英亩用药量2.25或2.75磅,加水100加仑(约合0.22%~0.27%药液,37.5千克/亩),对早疫病和晚疫病都有防效,但生长后期防治早疫病的效果不如前期好,原因尚未明确。

瑞毒霉链锌(Ridomil Mz):为内吸性杀菌剂,田间超微量喷雾,防治晚疫病和早疫病,用量为每英亩1.5~2磅加水3加仑(约合5%~6.65%药液,每亩2.5千克),喷药间隔14天,可与代森锰锌、百菌清等混用。在马铃薯上有收获前7天停用和每英亩用量不得超过22.5磅(约合0.84千克/亩)的规定。

参地周围将网状的铁丝围栏,或木质栅栏埋在地下12~18英寸,做成围栏,防止鼠类侵入及畜类和家犬踏残参苗。

九、采收种子与催芽处理

大部分参果为紫红色,采收浆果,集中用水搓洗去果皮和果肉,将种子收集。种子由种子公司收购专门处理催芽,按种子与湿沙1︰1的比例装入木箱框内,上下用铁丝网封实,以防鼠害,放入排水良好而且凉爽的地方挖穴,底部用沙石垫起,再放种子箱。为了防干燥,上覆腐殖土,上面再搭起荫棚。埋藏种子每月检查,上下翻动,使种子水分干湿均匀,如湿度过大,将种子筛出,阴晾一两日再埋藏。经过15个月以上,种子完成后熟期,种子裂口,来年春季及时播种。

十、收获参根

一般种植4年收获,有的延长1~2年收获,但病害增多。好的参根长20余厘米,径粗2.5厘米,重量在28克左右。采挖用采挖机,力求保全参形完整。将过小的参根集中起来再栽培1~2年收获。将参挖出后抖落泥土,放在畦面按支头大小分拣,运回干燥。

十一、初加工

各参场都有自己的干燥室。将鲜参用水冲去泥土,把参根放入木盘内,木盘底部用板条钉着,留有间隙,通气,送至通风良好的干燥室中干燥。干燥室为玻璃房,一侧放置热风机,另一侧上方有排风扇,排出湿气,采用变温干燥。开始温度为15.5~26.6℃,几天后温度升高到32.2℃;另有参农开始温度较高为37.7~43.3℃,当参根表面失水萎蔫时,再下降至33℃,要干燥6周,小支头3~4周。干燥时不能温度过高,以防色泽变坏。

干燥后装箱放通风干燥处,防潮。

平均每英亩产干参1500~2500磅,最多可达3000磅。

本书中有部分单位为保持与引用资料一致,未经换算仍用“英尺”“英寸”“平方英尺”“平方码”“英亩”“亩”“磅”“°F”。

注:1英尺=30.48厘米;

1英寸=2.54厘米;

1平方英尺=929平方厘米;

1平方码=0.836平方米;

1英亩=4047平方米;

1磅=0.454千克;

50℉=10℃;

1亩=0.67平方米。第二章 西洋参在我国医药的应用第一节 人参和西洋参在我国中医药用历史

人参在我国有悠久药用历史,在秦汉之际就有本草书流行,汉元帝时代(公元前48—前33年)有史游的《急救草》一书记载有“参”名。《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记载着人参的功效为性味甘、微凉、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安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之后,张仲景著《伤寒论》(公元前220~196年前),三国时魏国吴普的《吴氏本草》(公元220~265年),华佗的《中藏经》及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弘景(公元456~536年)的《本草经集注》中都有许多药用人参的处方。唐代甄权的《药性本草》、孙思邈(公元580~682年)的《备急千金要方》、王涛的《外台秘要》(公元742~755年)、苏敬等人编写《新修本草》,宋代李言闻(李时珍之父)的《月池人参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元代李东垣的《用药法象》,明代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等都详细记载了人参的药用处方。

西洋参在我国的药用源于对人参的药用,有悠久的历史,并深知其珍贵。自从在加拿大发现美洲野生人参之后,1716年加拿大商人就开始将西洋参运往中国,并引起了在加拿大人的疯狂采挖。1758年前后,向我国出售西洋参的价值达5000万法郎;美国则于1784年由“中国女皇”号的商船从纽约将西洋参运入中国,至1814年前后,运往中国的西洋参达64万磅。第二节 人参和西洋参药用区别

西洋参在我国的药用历史近300年,始载于《药性考》,“洋参似辽参之白皮泡丁,味类人参,性寒、甘苦,补阴退热,姜制的益元扶正气”。《本草从新》载“苦微甘,性寒。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相宜”。《本草再新》载:“味甘辛,性凉,无毒。活肺火旺,咳嗽痰多,气虚咳喘,失血,劳伤,固精安神,生产诸虚。”《本草求原》载:“清肺肾,凉心脾以降火,清暑解酒。”以后各本草书均称西洋参性寒,味苦、微甘,入肺胃二经,功能为补阴,清火生津液。《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有“西洋参性凉,能补助气分,并能补血分。凡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据《中国药典·一部》和《中药大辞典》载,西洋参和人参在中医用药是不同的,详见表2-1。

从表2-1可知中医在用药上人参和西洋参是不同的,也为现代药理研究所证明。虽然人参和西洋参同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但是不同“种”,二者的内在药用化学成分含有种类基本相同,但其各自含量多少又有差异,因而导致在医疗用药上的区别。详见第八章西洋参药理一节。表2-1 人参与西洋参在中医用药区别第三章 西洋参种植业在我国的发展

西洋参原产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我国不产,全靠进口满足国内药用需求,为此,1975年在有关领导的关怀下,中国科学院获得少许西洋参种子,委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和吉林省科委共同组织,在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陕西省、江西庐山、北京市等地引种试种,题目为“7510引种”,参加该项工作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中国农科院吉林特产研究所、辽宁中药材研究所、黑龙江森林植物园、中国医药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吉林农业大学等单位,并成立科研协作组。几年来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在一些地区只初步引种成功,对西洋参的栽培生理、解剖、化学成分、药理、生药质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初步掌握了西洋参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栽培技术。于1980年7月在吉林科委和北京植物园的主持下,中国医药局、中国药材总公司领导的参与下,召开“西洋参引种成果鉴定会”。会议肯定了引种成果,并决定进一步在我国扩大试种。

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先后在陕西秦岭山区的长安县境内的大坝沟、鸡窝子东沟试种4年,证明西洋参在秦岭山区能生长发育良好,3年生开花结实,4年生主根达到采挖要求,子一代种子繁育成苗,并对其植物解剖、生药、化学成分(皂苷)进行初步研究,证明:引种的西洋参与美国进口参化学成分、结构一致,为西洋参在陕西扩大试种打下基础。

扩大种植面积。从1981年开始,由中国医药局、中国药材总公司牵头,从美国批量代购西洋参种子,有的单位也自购西洋参种子在全国各地扩大试种,据不完全统计初步引种地区达16个省,62个县市。大致可分为:①东北地区:包括吉林省的左家、旺清、靖宇、长白、辉南、通化、集安、敦化、延边、蛟河、吉安等,黑龙江省的五常、哈尔滨、东宁、穆棱、林口、密山、尚志等,辽宁省的恒仁、抚松、宽甸、沈阳、新宾、清源等。②华北地区:包括北京、怀柔、昌平、密云、顺义、北京郊区西北旺等。③华东地区:包括山东省的莱阳、文登,山西省的娄烦县,浙江省的嵊县,安徽省的金寨县等。④西北地区:陕西省的留坝、南郑、勉县、安康、洋县、宁强、岚皋、洛南、商县、宝鸡、陇县等。⑤华南地区:江西省的庐山,福建省的大田、德化县等。⑥西南地区:包括云南省的昆明、丽江地区等。

陕西省于1981年将引种西洋参列入陕西省科学院科研项目,西安植物园引种成果于1984年通过技术鉴定。1981年、1982年国家医药局分别以国药字(81)第289号文和国药科字(82)第78号文下达陕西省医药局和省药材公司引种西洋参的科研计划,经省药材公司组织,西安植物园及长安、汉中、陇县药材公司在当地试种,省药材公司于1984年进行技术鉴定。1983年我省计划文件16号附件10列入“六·五”科技攻关项目,西安植物园列入参加单位,并列入“新产品开发与新技术推广”项目上报国家科委。1983年7月在汉中市召开“秦巴山区(三地区)科研协作攻关会”,确定在汉中地区留坝县进行西洋参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建立商品、种子基地。参加单位有省药材公司、西安植物园、汉中地区药材公司、留坝县科委等。1985年8月国家科委将西洋参技术开发〔国科农(综)字85-07-11〕列入首批下达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此计划在汉中、商洛实施,经过多年努力,陕科委受国家科委星火计划办公室委托,于1990年5月13~14日在留坝县召开验收会。西安植物园在此期间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陕西秦巴山区进行区划,选择适宜种植区域,在汉中、商洛、宝鸡、安康等地区扩大试种面积。

东北地区的吉林、辽宁地区及黑龙江省为我国人参传统生产区,又有大批的科研院所、参场及科技人员,对种植西洋参有着深刻的认识,各自竞相发展。主体单位有中国农科院吉林特产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辽宁中药研究所等,协助当地发展西洋参生产。黑龙江省以森林植物园为主体在黑龙江省推广西洋参种植。并发起在中国植物学会属下成立西洋参协会,每年召开西洋参研究讨论会,交流各地种植经验,推动西洋参种植业发展。华北地区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等单位为主,在河北怀柔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并成立“中国西洋参技术发展促进会”促进西洋参在当地发展。

陕西在各地推广种植西洋参并取得了良好结果。西安植物园与吉林农业大学、省药品质量检验所协作,对陕西省和其他地区产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的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证明二者在外观与内在质量方面基本一致。“西洋参生产质量与新药审评会”1988年7月29日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技术成果鉴定会召开,编号89027科鉴〔1988〕。鉴定评审一致认为陕西产西洋参栽培技术成熟,药材外观,内在质量的系统研究具有使用价值和科学价值,建议上报审批药用。最终采纳建议,按新药审批程序,提供资料,经省药品评审委员会于1988年7月29日通过评审。按卫生部有关规定,引种西洋参属中药一类新药。研究资料按新药审批办法《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和说明》中第二条的要求整理,陕西省卫生厅以(89)陕药中产字第12号文,上报卫生部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通过后,卫生部于1990年5月10日批准,颁发新药证书:汉中地区(留坝县)(90)卫药证字Z-30号;商洛地区(90)卫药证字Z-40号;宝鸡地区(陇县药材公司)(90)卫药证字Z-39号。批件称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可同供药用。至此,国产西洋参药材上市药用。

西洋参从初引种到国家批准药用这一成果的获得,与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广大从事西洋参引种事业的科技工作者及参农是分不开的,特别要提及的是高镇生、崔德琛、檀树先、王铁生、王章准、刘铁城等参业栽培专家,从事药化、药理研究的李向高、张树臣等教授,为西洋参在我国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他们都为西洋参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四章 西洋参栽培技术第一节 我国主要栽培地区自然条件

自1980年西洋参在我国引种栽培初步取得成功后,不少地区也扩大试种,因不同原因目前已形成三大产区,即东北三省、北京、陕西三地区。

气候条件。见表4-1。

从表4-1气候条件看:东北地区1月份平均在-15℃以下,最低可达-20℃,在栽培区西洋参床面要加盖较厚的覆盖物,以防冻害,特别是早春的“缓阳冻”,地表土层遇到温度升降,一冻一消,会将根拨断导致参根腐烂。北京春季少雨,要注意及时根据墒情灌溉。陕西高海拔地区(海拔1700米以上)也要防冻,夏秋雨季要搭防雨棚,防土壤湿度、空气湿度过大,病害蔓延。表4-1 原产地与主产地气候条件比较

土壤概况。土壤大致分两类:一类依土壤含腐殖质多少可分为:森林深棕土壤、暗棕土壤、棕土壤、浅棕土壤,此类土壤腐殖质多,团粒结构良好,肥力高,土壤酸碱度为酸性,农田栽参可不施化肥,可适时施骨粉,以磷、钾为主的复合肥。另一类为丘陵地、河滩地,壤土、沙壤土,此类土壤有机质贫乏,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或呈微酸性,透水、透肥强,农田栽参要以多施有机肥料为主,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在干旱时要及时浇水灌溉。详见表4-2。表4-2 原产地与主产地土壤物理性状比较

植被概况。西洋参野生分布于北温带,植被类型属以阔叶林为主的松林混交林,树高20~30米,覆盖度70%~80%,植物群落组成相当丰富,除少数特有种外,同属植物秦巴山区植物群落组中均有,据调查列表于下(表4-3)。表4-3 原产地与主产地植被情况第二节 西洋参生长发育特性

西洋参与人参同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为主根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一株的生命年限无定说,我国东北地区有“百年山参”之说,通过数根茎上“碗”(茎痕)的多少来定该参株的年龄。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中药店陈放的几十年野生人参较为常见。

据报道:①2007年吉林长白山挖掘出350年以上野山参,鲜重316克,干重101克,长145厘米,是1949年以来有史可查的“第一参王”。②2008年8月在长白山脚下,蛟河漂河川附近掘出百年以上野山参,鲜重85克,干重25克,且五形俱美,纹少而清晰,腿须呈“人”字展向四周,犹如“仙光四射”。③2009年7月在长白山脉侧峰挖出一颗野山参鲜重312.5克,干重78克,生长环境为长白山原始阔叶林混交林下,五形俱全,身形灵秀,三芦,须似皮条,珍珠点明显,锦皮细纹,约在百年以上。这些罕见野生山参在吉林国际人参拍卖会上以几十到几百万成交。

西洋参从播种至第3年生为幼龄期,此期根形小,幼嫩,根含水分多,干物质积累少,干燥后个小,身轻,瘦瘪;4年生至5、6年生者根体较大,干物质积累较多,干燥后体质坚实;五六年以后根增粗较缓慢,干物质、人参皂苷积累明显也减缓,病害增多,因此最经济最适合的采挖根为第4龄参。

西洋参在1年的生长发育物候期各地因地理位置不同,如同一地区种植不同海拔高度,向阳坡与阴坡,造成温度差异直接影响各物候期迟早不同。以秦岭山区南坡留坝县为例:从4月上旬至4月中旬出苗,至4月中至下旬为展叶期营养生长,此期幼茎由土中长出、伸直、加粗,叶面平展,花茎伸长,地下根部储藏养分供新根及地上部营养器官生长,根重显减轻。从5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花,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生殖生长期,茎生长缓慢加粗,叶柄伸长,叶片大小定型,开始开花,有的现果实,根生长旺盛,根开始增重,越冬芽原基已形成。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红果期,10月上旬至下旬为地上枯萎期,主根明显增粗增重转向当年生嫩幼根数量枯死增多,地上部茎叶从停止生长、变黄至枯萎,果实变紫红至收获,芽孢(越冬芽)已形成至休眠。从出苗至枯萎生育期约200天。从11月至翌年4月上旬出苗前为休眠期约150天。

植株生长发育在宝鸡西部山区栽培的西洋参1年生平均株高7.2厘米,根长13.7厘米;2年生株高12.15厘米,根长14.3厘米;3年生株高25厘米,根长19.33厘米;4年生株高35.4厘米,根长26.9厘米。详见表4-4、表4-5、表4-6、表4-7。花为单顶生伞状花序,1年生无花茎,2年生有花茎,开花,结实,3年生大都开花结实,花朵形小,浅绿色,从边缘向中心开放,1朵花开3~7天。4年生达到开花盛期。每1浆果含1~2粒种子,经人工处理促进后熟,能繁育后代。表4-4 林光村西洋参物候期记载汇总表续表*因参荫棚上覆盖薄膜防护。表4-5 西洋参茎、花、结实记载汇总表表4-6 西洋参叶生长发育状况 单位:厘米表4-7 西洋参根生长情况 单位:厘米

从各地种植西洋参地区环境条件与西洋参生长发育特性比较,陕西秦岭山区由于纬度偏南,较温暖,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种植西洋参的出苗期较北京、东北地区早,地上茎叶枯萎期迟,生育期长,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积累相对多,表现参根个体大,人参皂苷含量高,又无冻害,因此该区是西洋参自然生长的最佳区域。以留坝县为例,每平方米产鲜参975克,平均单支根鲜重32.8克,最重单支根鲜重152克,较北京怀柔每平方米880克、美国每平方米107克高。第三节 西洋参农田栽培技术

农田栽培西洋参技术虽然因地域条件的不同,但各地都因地制宜。东北地区具有传统的种植人参经验,大都参场的参农将传统种植人参的办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用于种植西洋参;北京怀柔是引进美国技术,仿美栽培西洋参;而陕西秦岭山区是以农户为单元,种植西洋参地段有的选在山坡上,有的选在沟底农田,有的选在河滩沙土地,因此具体栽培技术要结合实际,做到技术到位,以达到西洋参高产稳产的目的。

一、选地

西洋参原产于野生于阔叶林下,性喜阴凉、湿润和散射光环境。秦岭山地海拔800~1700米山地,夏季7月份最高气温日平均不超过27℃,具有阔叶林或杂木林间缓坡生荒地、二荒地,或山间川道农田栽参。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5.5~6.5,土壤中腐殖质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一般壤土、沙壤土也较适宜。土壤偏碱性,黄土、黏土、黄泥巴、稻田、河滩沙砾地等均不适宜种植。农田栽参前茬作物宜为小麦、玉米、荞麦、豆类;马铃薯、水稻、烟草、茄子、红薯、辣椒等作物的地不宜栽参,不连作,参地相隔20~25年,其间,可种植禾谷类、豆类、牧草、紫穗槐或其他作物。

二、整地

种参地应于栽参前1年仲夏选定,冬季深翻40厘米深,夏季连续深翻5~6次,通过伏晒、冬冻杀死病害菌体与虫体,彻底清除杂草、石块,使土壤熟化。结合深翻施入有机肥料,如厩肥每亩300~600千克,或青草、落叶、稻草或麦秸的发酵腐熟有机质,每亩1500~3000千克。发酵腐熟的豆饼、油渣等,每亩30~50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匀,耙平,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结合伏耕可用50%棉隆每平方米25克进行土壤消毒,应在播种前3个月施行,或栽种前每平方米用代森锌10~20克加乙膦铝10~15克处理表层土,以杀灭土壤中残存菌体和虫体。

三、做参床

首先要确定参床的方向。西洋参忌直射光,生育期要求散射光,一般以上午9~10时阳光退出参棚,下午4~5时夕阳射入为宜。种植参田如实行一棚一参床,在做参床前确定参床方向。办法是当夏至(6月20日前后)日落时在田地插一竹竿,杆影与日落方向一致,即为参床方向。再按具体地形、地势加以适当调整。为了排水方便,要修排水沟。

做参床以地形、地块大小可做一棚一参床、一棚二参床、一棚多参床。后两种作业道的宽、窄相间,可增加土地利用率。一棚一参床的床面上宽1.2米,底宽1.5米,床高40厘米,作业道宽100厘米。一棚二参床的床面上宽1.2米,底宽1.5米,床高40厘米,作业道50厘米或100厘米。一棚多参床同上。按不同类型床的规格,测量作业道、参床底宽和床面间距离,插好标桩。将同床同侧的两端标桩用绳连接成线,两条床线间距是床位。把作业道上的土壤抱到床位上,用耙做成床。然后在床面上施骨粉、磷肥或复合肥,与床土混合10~20厘米深。搂平床面,中部稍成弧形。

栽参棚的立柱。方法规格见后。

四、床土消毒

杀除病原菌常用的药剂有:播种前15天用15%多菌灵每平方米10~15克消毒;或80%代森锌每平方米10~20克;50%乙基托布津每平方米10~30克;40%霉疫每平方米10~30克;代森胺200~400倍溶液,每平方米2~4千克;60%棉隆每平方米10~15克。杀虫药剂可用75%锌硫磷700倍溶液喷洒床面,混合土壤内杀死地下害虫。有的地方用南蛇藤(苦树皮、苦藤根)的根皮,晒干,磨粉,拌入床土内,效果良好,又无残毒。

五、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霉疫净1%浸种10分钟;1%甲基托布津浸种10~20分钟;0.2%乙基托布津浸种10~20分钟;50%乙基托布津浸5~10分钟;45%代森胺剂量0.1%~0.2%;15%嗪氨灵乳剂量0.1%~0.3%拌种:瑞毒霉剂量0.1%~0.2%拌种。

六、播种

播种的种子都是经过催芽裂口的种子。具体时间是秋播在10月中、下旬,至土壤结冻前;春播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的种子要求完全裂口的大粒,淘汰未裂口、小粒、瘪粒。播种的方法有点播、条播和撒播,由于种源缺乏,点播节约种子,营养面积均匀,出苗整齐,参苗生长一致,健壮,保苗率高。点播是在做好的参床上,用木制的压穴器,从床面的一端开始,1器挨1器压。行距10厘米,株距5厘米,每平方米200粒,每株营养面积50平方厘米,每亩播种量为4.54千克。播深3~4厘米,覆土后,用木板轻轻镇压床面,使土壤和种子紧密结合。覆短节(4~5厘米长)麦秸或荞麦秸3~5厘米厚,以利保墒出苗。

点播压穴器做法:选3厘米厚的硬木板条,锯成长120厘米,宽20厘米。在板条上按株距5厘米,行距10厘米,钉上粗1厘米,长3~4厘米楔形的木钉,木板两边各留5厘米的距离。1个点播压穴器共有2行木钉,共计40枚。

西洋参点播压穴耙示意图(见图4-1):图4-1 西洋参点播下种耙示意图

七、移栽

西洋参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从播种至收获一般四五年时间。有的播种后不移栽,4年收获,优点是减少移栽劳力,降低成本,但参根大小不一,产量不高;移栽:由于参株在新土壤里生长,营养充足,满苗,参根大小均匀,优等品率高,能保证一定亩产量。各地大都采用“2、2制”,即播种育苗2年,移栽后长2年采挖参根;很少采用“2、3制”。

移栽时间最好在秋季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尽量做到边挖苗、边选苗、边消毒、边栽植,保证移栽质量,提高成活率。起挖苗最好在栽参前1天,挖苗要保证主根完整,防止损伤芽苞,挖出参苗放存室内,严禁风吹日晒。选苗要选择根粗、越冬芽大,芦头完整无损,保护芽孢。参苗存放垛不能过厚,要通风透气,防止因温度高而烂芽。

栽前对参根要整形下须,用指甲或剪刀把主根上所长的须根或多余的支根剪去,人为地促使根形美观,营养集中于主根,提高商品参质量。

参根消毒。挖参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增加了病菌的传播机会,又经过整形下须在参根上留有伤口,容易感染病菌,因此对参苗消毒很重要。方法是用120倍波尔多液浸根5~10分钟;或代森胺800倍稀释液;或粉锈宁25%可湿性粉剂0.075%~0.125%稀释液;或50%可湿性托布津500~800倍稀释液浸根5分钟,浸根时浸至芦头以下部分,勿使芽苞接触药液,以防药害。

移栽密度因参苗大小,自然条件,土壤肥力,栽培方法不同而异。一般栽植行距20厘米,每行有11株、13株、15株。

栽植方法有平栽、斜栽和立栽。平栽是参根在床土内平置或根茎略高,成品参主根肥大,支根少,商品率高;但秋季多雨,参根会有“破肚”现象。斜栽是参根与床面呈30~45度角在床土中栽植,成品参主根较粗、坚实,植株抗旱、健壮,产量高。立栽是参根与床面呈60度以上在床土中栽植,植株抗旱,植株生长健壮,主根长,侧根较粗。

栽参时,用铁锨开沟,沟底深浅要大体一致,一侧斜面呈45度角不等,把参苗按株距要求摆好,芽苞距地面5~7厘米摆成一水平线,先用少量土将参须理直压住固定,再用床土覆盖。如此一行接一行地栽植。床面覆3~5厘米厚短麦秸等,结合挖好排水沟,再覆防寒土1~2厘米压住麦秸,防止冬季大风吹散。

栽参注意不要在雨后土壤板结时栽,参苗防止风吹日晒,可用白布盖好,做到随取随栽。栽完,清理作业道,挖好排水沟。

八、塔设荫棚

西洋参生长发育期需要充足散射光,因此种参必须搭设荫棚遮挡阳光直射,透光度以20%为宜。

荫棚的种类各地不一,按结构分有单床棚、双床棚和多床棚;按参棚形状分有半屋脊式棚(单坡面棚)、屋脊式棚(双坡面棚)、大平顶棚;按遮阴材料分有木板棚、草帘棚、麻秆箔棚等;按透光漏雨程度分全荫棚(不透光不漏雨)、单透棚(透光)、双透棚(透光漏雨),后两种由于改善了光照条件,又满足一定水分要求,参株生长发育好,产量高,透雨棚在雨季要用塑料薄膜遮雨,减少叶部病害的传播。

荫棚由立柱、顺梁和横梁及遮阴物组成。(1)单荫棚。①埋立柱。将参床做好后,在参床两侧,每隔5~6米埋立柱1对(上下檐留1.1~1.2米高,后檐留80~90厘米高)在立柱顶端,顺床方向锯成“V”字口,以便安放顺梁。②安放顺梁。将顺梁安放在立柱顶端的“V”字口处,粗头与细头相接,摆直放平,用铅丝或葛藤条捆牢。③钉横梁。按一定距离(依遮阴材料而定)将横梁钉在顺梁上。④搭放遮阴材料。⑤用铅丝固定,以防风吹散。(2)双荫棚。双荫棚是一棚二参床。荫棚以单屋脊式较理想。①顺参床方向的中央每隔一定距离栽立柱,地下深埋50厘米,突出床面1.2米,立柱顶端锯成“V”字形;另一参床中央立柱为1米,顶端锯成“V”字形。②架放顺梁。③钉横木,前檐高1.5米,后檐高80厘米。(3)大荫棚为一棚多参床。①埋立柱。每隔一参床在另一参床的中央相隔一定距离埋立柱,高出地面1.6米。②架起横梁和顺梁,四周用粗铅丝拉紧固定埋入地下。

为了防止牲畜、免、鼠害及偷盗,棚的四周埋设铅丝网或栅栏。

西洋参园荫棚样式剖面示意图见图4-2。图4-2 西洋参园荫棚样式剖面示意图

九、田间管理

西洋参在参田连续生长多年,土壤养分不均衡,病原菌增多,给西洋参的正常发育带来了困难,必须采取综合有效的农业措施,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程,坚持不懈,才能获得优质高产,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防寒物的覆盖与撤除。西洋参根能耐零下20℃的冬季低温,但初冬或早春气温突变的情况下常引起冻害,受冻参根脱水腐烂,严重者可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山区,特别是高山区(海拔约1500~1800米)要注意防寒。在初冬结冻前,用树叶、麦秸、荞麦秸等,根据冬季寒冷程度覆盖3~10厘米厚,为了防止冬季寒风吹散,上部撒些土压。立春,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气温逐渐升高,床土完全解冻后,越冬芽在地下将要萌动时,留1厘米厚草物外,其余全部取去。如过早撤除防寒物芽苞易遭冻害;过晚撤除则芽苞已经萌发出土,易伤芽苞。(2)清洁参田。越冬芽未出土前,用硫酸铜1000倍稀释溶液,将床面、作业道、棚架地坎等全面喷洒1遍,杀死越冬病原菌。将防寒物堆积一旁烧掉做肥料。(3)床面覆盖草物。参株生长期床面覆盖落叶,短麦秸等物,可调节土壤温度,湿度急剧变化,减少土壤板结,减少病害发生,厚度1~3厘米。(4)松土除草。为了增强土壤透气性,调节水分,消灭杂草、青苔,经常对参田松土是很必要的。第1次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多在展叶期进行,过早参茎幼嫩易损伤芽苞;过晚易伤新根,松土宜浅不宜深。第1次以后,每隔1个月松土1次。播种苗床由于苗小苗密,可用手拔草;或用粗铝丝钩耙,破除板结,以保持床面无杂草和青苔。(5)结合除草扶苗。参田杂草应坚持拔早、拔小、拔了,经常保持床面无杂草和菟丝子危害。西洋参随参龄增加,芦头向上移动,因此对3年以上参株每年5月上旬结合中耕培土1次,防参头外露。结果期在床面用竹竿固定果茎,防止果序下垂倒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