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09:00:26

点击下载

作者:胡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试读: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著名学者、诗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社会实进会教我今晚上来这里和诸位谈一谈。我很喜欢诸位没有存什么大希望,只要得着一个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这一个礼拜可惜没有工夫给我预备,我只可把我个人研究社会问题的经验,和书本上的理论,综合起来略略地说一点,恐怕其中还有条理不分明的地方。

我今晚所要讲的题目是“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既是研究社会,自然就和研究社会学的方法有关系。但这两种方法有不同的地方。就是社会学所研究的是社会状况;社会问题是研究个人生活状况。社会学是科学的,是普遍的;社会问题是地方的,是特别的。研究这两样的倾向既然不同,那研究的方法也该有区别。

再者,社会学的目的有两样:第一,要知道人类的共同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在社会里头,能不能把人类社会的普通道理找出来。第二,如果社会里的风俗习惯发生病的状态,应当用什么方法去补救。研究这两个问题,是社会学的目的。但我们研究社会问题,和它有一点不同。因为社会问题是特别的,是一国的,是地方的缘故。社会问题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知道要等到社会里某种制度有了毛病,问题才能发生出来。如果没有毛病,就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好像走路、呼吸、饮食等等事体,平时不会发生问题,因为身体这时没有病的缘故。到了饮食不消化或呼吸不顺利的时候,那就是有病了,那就成为问题了。

中国有子孝妇顺的礼教,行了几千年,没有什么变迁。这是因为当时做儿子的和做媳妇的,对于孝顺的制度没有怀疑,所以不成问题。到现在的时候,做儿子的对于父母,做丈夫的对于妻子,做妻子的对于丈夫等等的礼法,都起了疑心。这一疑就是表明那些制度有点不适用,就是承认那些制度已经有了毛病。

要我们承认某种制度有了毛病,才能成为社会问题,才有研究的必要。我说研究社会问题,应当有四个目的。现在就用治病的方法来形容:第一,要知道病在什么地方。第二,病是怎样起的,他的原因是那里。第三,已经知道病在那里,就得开方给他,还要知某种药材的性质,能治什么病。第四,怎样用药。若是那病人的身体太弱,就要想个用药的方法:是打针呢?是下补药呢?若是下药,是饭前呢?是饭后呢?是每天一次还是每天两次呢?医生医治病人,短不了这四步。研究社会问题的人,也是这样。现在所用的比喻是医生治病,所以说的都是医术的名词,各位可别误会。

在未入本题之前,我们需要避掉两件事:

一、须避掉偏僻的成见。我们研究一种问题,最要紧的就是把成见除掉。不然,就会受它的障碍。比方一个病人跑到医生那里,对医生说:“我这病或者是昨天到火神庙里去,在那里中了邪;或是早晨吃了两个生鸡蛋,然后不舒服。”如果那个医生是精明的,他必不听这病人的话。他先要看看脉,试试温度,验大小便,分析血液,然后下个诊断。他的功夫是从事实上下手,他不管那病人所说中了什么邪,或是吃了什么东西,只是一味虚心地去检验。我们要做社会的医生也是如此。

平常人对于种种事体,往往存着一种成见。比方娼妓问题和纳妾问题,我们对于它们,都存着一种道德的或宗教的成见,所以得不着其中的真相。真相既然不能得着,那解决的方法也就无从下手了。所以我们对于娼妓的生涯,是道德,是不道德,先别管它;只要从事实上把它分析得明明白白,不要靠着成见。我们要研究它与社会的经济,家庭的生计,工厂的组织等等现象,有什么关系。比方研究北京的娼妓问题,就得知道北京有什么工厂,工厂的组织是怎样的?南北的娼妓从那里来?与生计问题有什么关系?与南方的工厂有什么关系?千万不要当他做道德的问题,要把这种成见除掉,再从各种组织做入手研究的功夫。

二、须除掉抽象的方法。我们研究一种问题,若是没有具体的方法,就永远没有解决的日子。在医书里头,有一部叫做《汤头歌诀》,乡下人把它背熟了,就可以挂起牌来做医生。他只知道某汤头是去暑的,某汤头是补益的,某汤头是温,某汤头是寒:病人的病理,他是一概不知道的。这种背熟几支“歌诀”来行医的医生,自然比那看脉、检温、验便、查血的医生忽略得多;要盼望他能够得着同样的效验,是不可能的。

研究社会问题的人,有时也犯了背“歌诀”的毛病。我们再拿娼妓问题来说,有些人不去研究以上所说种种的关系,专去说什么道德啦,妇女解放啦,社交公开啦,经济独立啦;……要知道这些都和《汤头歌诀》一样,虽然天天把它们挂在嘴上,于事实上是毫无补益的;不但毫无补益,且能教我们把所有事实忽略过去。所以我说,第二样要把抽象的方法除掉。

已经知道避掉这两件事情,我就要说到问题的身上,我已经把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分做四步,现在就照着次序讲下去。

病在什么地方?

社会的组织非常复杂,必定要找一个下手研究的地方;不然,所研究的就没有头绪,也得不着什么效果。所以我们在调查以前,应当做两步功夫,才能够得着病的所在。

第一步,分析问题。我们得着一个问题,就要把它分析清楚,然后检查它的毛病。比方纳妾问题,分析出来,至少也有两种:一种是兽欲。基于这种动机而纳妾的人,社会上稍有道德观念的,都不承认他是对的。一种是承嗣的,这是因为要有后嗣才去纳妾,自然和那兽欲的有分别。再从细里分析,兽欲的纳妾的原因,大概是在哪里。他与财产制度、奢侈习惯、娼妓制度等等有什么关系。研究第一种的纳妾,在这些问题上,都要下功夫去研究才能够明白。说到第二种的纳妾呢,我们就不能和以前一例来看。有许多道学先生,到了四十多岁还没有儿子,那时候朋友劝他纳妾,兄弟也劝他,甚至自己的妻子也劝他。若是妻子因为丈夫要纳妾承嗣的话,就起来反对,人家必要说这做妻子的不贤慧。这样看来,第二种的纳妾是很堂皇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要研究中国的宗教。人为什么一定要有后?为什么要男子才算是后,女子就不算数?要有男子才算有后,在道德上和宗教上是什么根据?他的结果怎样呢?他有什么效果,是不是有存在的理由?这些问题,都和兽欲纳妾问题不同,是研究的人所当注意的。

再举一个例,娼妓制度,决不是用四个字就可以把它概括起来的。我们亦把它的种类分析起来,就知有公娼私娼的分别。公娼是纳税公开的,他们在警察厅权限底下可以自由营业;私娼是不受警察厅保护的,他们要秘密地营业。从娼妓的内容说,还有高等和下等的分别。从最高等到最下等的娼妓,研究起来,还可以分析到极细微。这种分析非常有用,切不可忽略过去。从卖淫的心理考察,也可以分出好几种。有一种是全由于兽欲的,她受了身体上或精神上的影响,所以去做卖淫的生活。但是从日本的娼妓研究下去,就知其中不全是如此。日本的娼妓,在它们的社会里头,早就成为一种特别的阶级。她们的卖淫,并不根据于兽欲,是以这事为一种娱乐。兽欲与娱乐是两样事体,所以研究的方法也不能一样。

第二步,观察和调查。分析的功夫若是做完,我们就可以从事于问题的观察和调查。观察和调查的方法很多,我可以举出几条来给各位参考。

我们知道社会问题不是独立的,他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社会的,是成法的,非个人的。比方纳妾问题,决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做成,乃是根于社会制度或祖宗成法而来。一种是个人的,社会问题的发生,虽不在乎个人,然而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他与个人自然有关系。因着这两种性质,我就说研究社会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含,一方面是外延;我们要从这两方面研究。所以调查的功夫,越精密越好。我们拿北京的车夫来说,他会发生问题,也许与上海、广东有关系,也许与几千年前圣贤的话有关系。你去问他们的境况,虽然是十分紧要,若是能够更进一步,就得向各方面去调查。

西洋现行的观察和调查的方法,总起来可以分做三样:

一、统计。统计的功夫,是国家的。他的方法,是派人分头向各区去调查,凡出入款、生死率、教育状况等等的事体,都要仔细地调查清楚,为的是可以比较。

二、社会测量(social survey)。研究社会问题的人测量社会,要像工程师测量土地一样。我们要选定一个区域,其中各方面的事体,像人口、宗教、生计、道德、家庭、卫生、生死等等,都要一一测量过,然后将所得的结果,来做一个详细的报告。

三十年前,英国有一位蒲斯(booth)专做这种社会测量的功夫。他花了好些金钱,才把伦敦的社会状况调查清楚。但三十年前的调查方法,不完全的地方很多,不必说的。此后有人把他的工作继续下去,很觉得有点进步;近来美国也仿行起来了。社会测量的方法,在中国也可以仿行。好像天津,好像唐山,都可以指定他们来做一个测量的区域。我们要明白在一区里头种种事体,才可以想法子去补救它。因这社会问题过于要紧,过于复杂,决不能因着一家人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全体的。现在研究社会问题的人,大毛病就是把调查的功夫忽略了。要是忽略调查的功夫,整天空说“妇女解放”、“财产废除”、“教育平等”,到底有什么用处,有什么效果。

三、综合。用统计学的方法,把所得的材料,综合起来做统计书,或把它们画在图表上头。统计的好处,是在指明地方和时间,教我们能够下比较的功夫。他不但将所有的事实画在格里,还在底下解释它们的关系和结果。我们打开图表一看,就知道某两线是常在一处的,某线常比其他的线高,某线常比其他的线低,我们将没有关系的线,先搁在一边,专研究那有关系的,常在一处的。到我们得着解释的时候,那病的地方就不难知道啦。

我前次到山西去,看见学校行一种“自省”的制度。督军每日里派人到各学校去,监察学生自省和诵读圣书。我觉得奇怪,就向人打听一下,原来这制度是从前在军营里行的。军营里因为有了这自省的方法,就把花柳病减少到百分之六十。督军看见这个结果好,就把他用到学校去。我说这事有点错误,因为只靠花柳病减少的事实,就归功在自省上头,这样的判断是不准的。我们要看一看山西的教育在这几年的进步如何,太原的生活程度是不是高了,医术是不是进步了。这几方面,都应当用功夫去研究一下,看他们和军人的行为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影响。要是不明白种种的关系,只说是自省的功夫,恐怕这种判断有些不对。而且宜于军人的,未必宜于学生,若冒昧了,一定很危险。遗传说食指动就有东西吃,食指动和有东西吃,本来没有关系,因为食指动是没有意识的。若在食指动以后,果然有东西吃,就把这两件事联起来做一个因果,那是不对的。我们对于原因结果的判断,一定要用逻辑的方法,要合乎逻辑的判断,那事实的真原因,才能够得着。所以我们研究社会问题,要用逻辑的方法,才能够知道病的确在什么地方,和生病的原因在哪里。不然,所做的功夫,不但无功,而且很危险,这是应当注意的。

病怎样起?

我们把病的地方查出来以后,就要做第二步的功夫,就是要考察那病的来源。社会的病的来源,可以分做两面看:一方面是纵的,一方面是横的;可以说一方面是历史的,一方面是地理的;一方面是时间的,一方面是空间的。社会上各种制度不是和时间有关系,就是和空间有关系,或是对于两方面都有关系。所以研究社会问题,最要紧的是不要把这两面忽略过去。

先从空间的关系说罢。我们拿北京的娼妓来研究,就知道它和中国各处都有关系。我们要用第一步的方法,研究那些娼妓的来路,和那地方所以供给娼妓的缘故。还有本地的娼妓,多半是旗人当的。我们对于这事,就要研究北京的旗人,她们受了什么影响,致使一部分的人堕落。又要研究她们多半当私娼的。由男子方面说,他们为什么专下南方去贩女人上来?为什么不上别处去?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开娼寮?这些问题是空间的关系,我们都应当研究的。我再具体举一个例来说,南妓从前多半由苏州来,现在就从上海来,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应当考究上海和苏州的光景怎样变迁,上海女工底境遇如何,他们在纱厂里做工,一天赚几十个铜元,若是女孩子,还赚不上十个。因为这个缘故,就有些人宁愿把女儿卖给人或是典给人,也不教他们到工厂里去做工。从北京这方面说,在旗人的社会里,一部分的人会堕落到一个卖淫的地步,也许是他们的生活状况变迁,也许北京现有的职业不合他们做。这两个例就是横的、地理的、空间的关系,要把他们看清楚才好。

社会问题,在时间上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时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比方承嗣的纳妾问题,就是一种纵的、历史的、时间的关系。古代的贵族很重嫡子,因为基业相传的缘故,无论如何,嫡子一派是不能断的,大宗是不能断的。但事实上不能个个嫡子都有后,所以要想法子把他接续下去。有人想,若是没有宗子的时候,有了庶子,也比无后强得多,这就是纳妾制度的起因。到后来贵族的阶级消灭了,一般人对于后嗣的观念仍然存在。如果没有儿子,就得纳妾,为的是不让支脉断绝了。所以我说为有后而纳妾,是历史的关系。知道这个,才可以研究。孔子说得好:“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这几句话,就是指明凡事都有一种历史的原因。所以对于问题,不要把他的历史的、纵的、时间的关系,忽略过去。

我再举一个例。办丧事的糜费,大概各位都承认是不对的。从前我住在竹竿巷的时候,在我们邻近有一户洗衣服的人家,也曾给我们洗衣服,所赚的钱是很少很少的;但是到他办丧事的时候,也免不了糜费。中国人办丧事要糜费,因为那是一种大礼。所以要从丧礼的历史去研究,才能得着其中的真相。

原来古代的丧服制度,有好几等。有行礼的,有不行礼的。第一等的人,可以哭好几天,不必做什么事;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有人替他办理,所以他整天躺着,哀至就哭,哭到要用人扶才站起来。所谓“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就是说这一等的丧礼,要行这样礼,不是皇帝诸侯就不能办得到。次一等的呢?有好些事体都要差人去办,所以自己要出主意,哭的时间也就少了。起来的时候,只用杖就可以,再不必用人去扶。所谓“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就是指着这一类说的。古代的大夫、士,都是行这样的礼。下等的人,所有的事都要自己去做,可以不必行礼,只要不洗脸就够了。所以说“身自执事而后行者,面垢而已”。这几等的制度,都是为古代的人而设的,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上不大夫”。就是表明古礼尽为“士”以上的人而作,小百姓不必讲究。后来贵族阶级打破了,这种守礼的观念还留住,并且行到小百姓身上去。

现在中国一般人所行的丧礼,都是随着“四民之首”的“士”。他们守礼,本来没有“杖而能起”,“扶而后能行”的光景,为行礼就存着一个形式,走路走得很稳,还要用杖。古时的丧服,本来不缝,现在的人,只在底下衩开一点,这都是表明从前的帝王、诸侯、大夫、士所行的真礼,一到小百姓用的时候,就变成假的。所以我们从历史方面去研究丧礼,就知道某礼节从前可以行,现在可以不必行;从前行了有意思,现在就没有意思。我们从这方面研究,将来要改良它,就可减少许多阻力。

以上说的是第二步功夫。我们要知道病的起源,一部分是空间的关系,一部分是时间的关系,因为明白这两种的关系,才能够诊断那病是怎样发生的。以下我就要说开方和用药的方法。

怎样用药?

要是我们不知道病在什么地方,不知道病从何而来,纵使用了好些药,也是没有功效的。已经知道病在那里,已经知道病的起因,还要明白药性和用药的方法。我们在这里可以举出两个法子来:第一是调查。我们把问题各种特别的情形调查清楚,然后想法子去补救,这是我已经说过的,现在可以不必讲。第二是参考。我曾说用汤头来治病是不对的,因为有些地方要得着参考材料,才可以规定用药的方法。检查温度,试验大小便,分析血液,这些事体要医生才知道,若是给我做也做不来。这是什么缘故?因为我不是医生,没有拿什么大小便、血液来比较或参考过的缘故。若是我们对于一个问题,不能多得参考的材料,虽然调查得很清楚,也是无用。

我们所用参考的材料,除用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和其他的参考书以外,还要参考人家研究的结果。比方对于娼妓制度,要看人家怎样对付,结果又是怎样。禁酒问题,人家怎样立法,怎样教育,怎样鼓吹,结果都是什么。我不是说要用人所得的结果来做模范,因为那很容易陷到盲从的地步。我们只要知道在同一的问题里头,哪一部分和人相同,哪一部分和人不同。将各部分详细的比较,详细的参考,然后定补救的方法。

有人从美国回来,看见人家禁酒有了成效,就想摹仿人家。孰不知美国的酒害与中国的酒害很不相同,那里能够把他们的法子全然应用呢!美国的酒鬼,常常在街上打人,或是在家里打老婆;中国的醉翁,和他们是很不相同的。情形既然不同,就不能像人家用讲演或登报的方法来鼓吹。譬如要去除北京的酒害,就得调查饮酒的人,看他们的酒癖和精神生计等等,有什么关系。何以酒害对于上等人不发生关系,专在下等人中间显露出来。我们拿这些事实来比较,又将别人所得的结果来参考,然后断定那用药的方法。我们能够聚集许多参考材料,把它们画成一张图表,为的是容易比较,所以参考材料不怕多,越多越好比较。

用药的功效

这里所谓功效,和社会学家的说法不同。社会学家不过把用药以后的社会现象记出来,此外可以不计较。社会改良家,一说就要自己动手去做,他所说的方法,一定要合乎实用才成。天下有许多好事,给好人弄坏了,这缘故是因为他有好良心,却没有好方法,所以常常偾事。社会改良家的失败,也是由于不去研究补救方法而来。现在西洋所用的方法很多,我就将几样可以供我们参考的举出来。

一、公开事业。有许多问题,一到公开的时候,那问题已是解决一大半了。公开的意思,就是把那问题的真相公布出来,教大家都能了解。社会改良家的职分,就是要把社会的秘密,社会的黑幕揭开。中国现在有许多黑幕书籍,他说是黑幕,其实里头一点真事也没有,不过是一班坏人,有些枝枝节节的方法,鼓吹人去做坏事罢了。这里所说的公开,自然不是和那黑幕书一样。比方北京娼妓的情形,这里的人到南方去买女子,或是用几十块钱去典回来;到北京以后,所有的杂费、器具、房屋都不能自己预备。做妓女的到这时候就要借钱,但一借就是四分利息,纵使个个月都赚钱,也不够还利息的。娼妓因为经济给这班人拿住,就不能挣脱,只有俯首下心去干那丑生活。久而久之,也就不觉得痛苦了。遇着这种情形,若是调查社会的人把它发表出来,教人人明白黑幕里的勾当。以后有机会,再加上政治的权力把那黑幕除掉,那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二、模范生活。现在有许多人主张大学移殖事业。这种事业,英文叫做social settlement。翻出来就是“社会的殖民地”。但我以为翻做“贫民区域居留地”更好。移殖事业是怎样的呢?比方这里有许多大学的学生,暑假的时候,不上西山去,不到北戴河去,结几个同志到城市中极贫穷的区域去住,在那里教一般的贫民念书、游戏和作工等等日用的常识。贫民得着大学生和他们住在一块,就渐渐地受感化,因此可以减掉许多困难的问题。我们做学生的一定要牺牲一点工夫,去做这模范生活,因为我们对于这事,不但要宣传,而且要尽力去实行。

三、社会的立法(social legislation)。社会的立法,就是用社会的权力,教政府立一种好的法度。这事我们还不配讲,因为有些地方,不能由下面做上来,还要由上面做下去。我在唐山看见一种包工制度,一个工人的工钱本来是一元,但是工头都包去招些七毛的;得七毛的也不做工,包给六毛的;得六毛的就去招一班人来,住在一个“乌窑”里头。他们的工钱,都给那得六毛的、得七毛的、得一元的工头分散了。他们一天的生活,只靠着五个铜子,要教他们出来组织工党,是不成功的。欧美各国的工人,都能要求政府立法,因为好些事是他们自己的能力所办不到的,好像身体损伤保险,生命保险,子女的保护和工作时间的规定,都是要靠社会的立法才能办得到的。上海的女子在工厂里做工,只能赚九个铜子,教他们自己去要求以上那些事,自然办不到,所以要靠着社会替他们设法。我们由历史方面看,国家是一种最有用的工具,用的好就可以替社会造福。社会改良家一定要利用它,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好些事。

以上三种方法,不过是略略地举一些例。此外还有许多方法,因为不大合我们的采用,所以我不讲。

结论

我已经把研究社会问题四层的功夫讲完了。总结起来,可以分做两面:一面是研究的人,自己应当动手去做,不要整天住在家里,只会空口说白话。第二面是要多得参考的材料。从前就是因为没有参考材料,所以不发生问题。现在可就不然,所以我很盼望各位一面要做研究的学者,一面要做改良社会的实行家。

“研究国故”的方法

研究国故,在现时确有这种需要。但是一般青年,对于中国本来的文化和学术,都缺乏研究的兴趣。讲到研究国故的人,真是很少。这原也怪不得他们,实有以下二种原因:1.古今比较起来,旧有的东西就很易现出破绽。在中国,科学一方面,当然是不足道的;就是道德和宗教,也都觉浅薄得很。这样,当然不能引起青年们的研究兴趣了。2.中国的国故书籍,实在太没有系统了。历史书,一本有系统的也找不到;哲学也是如此。就是文学一方面,《诗经》总算是世界文学上的宝贝,但假使我们去研究《诗经》,竟没有一本书能供给我们做研究的资料的。原来中国的书籍,都是为学者而设,非为普通人、一般人的研究而做的。所以青年们要研究,也就无从研究起。我很望诸君对于国故,有些研究的兴趣,来下一番真实的功夫,使彼成为有系统的。对于国故,亟应起来整理,方能使人有研究的兴趣,并能使有研究兴趣的人容易去研究。“国故”的名词,比“国粹”好得多。自从章太炎著了一本《国故论衡》之后,这“国故”的名词于是成立。如果讲是“国粹”,就有人讲是“国渣”。“国故”(nationalpast)这个名词是中立的。我们要明了现社会的情况,就得去研究国故。古人讲,知道过去才能知道现在。国故专讲国家过去的文化,要研究它,就不得不注意以下四种方法:

一、历史的观念 现在一般青年,所以对于国故没有研究兴趣的缘故,就是没有历史的观念。我们看旧书,可当他做历史看。清乾隆时,有个叫章学诚的,著了一本《文史通义》,上边说:“六经皆史也。”我现在进一步来说:“一切旧书——古书——都是史也。”本来历史的观念,就不由然而然的生出兴趣了。如道家炼丹修命,确是很荒谬的,不值识者一笑。但本来历史的观念,看看他究竟荒谬到了什么田地,亦是很有趣的。把旧书当做历史看,知他好到什么地步,或是坏到什么地步,这是研究国故方法的起点,是“开宗明义”第一章。

二、疑古的态度 疑古的态度,简要言之,就是“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十个字。譬如《书经》,有《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之别。有人说,《古文尚书》是假的;《今文尚书》有一部分是真的,余外一部分,到了清时,才有人把它证明是假的。但是现在学校里边,并没有把假的删去,仍旧读它全书,这是我们应该怀疑的。至于《诗经》,本有三千篇,被孔子删剩十分之一,只得了三百篇。《关雎》这一首诗,孔子把它列在第一首。这首诗是很好的,内容是一很好的女子,有一男子要伊做妻子,但这事不易办到,于是男子“寤寐求之”,连睡在床上都要想伊,更要“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呢!这能表现一种很好的爱情,是一首爱情的相思诗。

后人误会,生了许多误解,竟牵到旁的问题上去。所以疑古的态度有两方面好讲:一、疑古书的真伪;二、疑真书被那山东老学究弄伪的地方。我们疑古的目的,是在得其“真”,就是疑错了,亦没有什么要紧。我们知道,没有哪一个科学家是没有错误的。假使信而错,那就上当不浅了!自己固然一味迷信,情愿做古人的奴隶,但是还要引旁人亦入于迷途呢!我们一方面研究,一方面就要怀疑,庶能不上老当呢!如中国的历史,从盘古氏一直相传下来,年代都是有“表”的,“像煞有介事”,看来很是可信。但是我们要怀疑,这怎样来的呢?根据什么呢?我们总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究其来源怎样。要知道这年月的计算,有的是从伪书来的,大部分还是宋朝一个算命先生用算盘打出来的呢。这哪能信呢!我们是不得不去打破他的。

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以后呢?大部分也是不可靠的。如《禹贡》这一章书,一般学者都承认是可靠的。据我用历史的眼光看来,也是不可靠的,我敢断定它是伪的。在夏禹时,中国难道竟有这般大的土地么?四部书里边的经、史、子三种,大多是不可靠的。我们总要有疑古的态度才好!

三、系统的研究 古时的书籍,没有一部书是“著”的。中国的书籍虽多,但有系统的著作,竟找不到十部。我们研究无论什么书籍,都宜要寻出它的脉络,研究它的系统。所以我们无论研究什么东西,就须从历史方面着手。要研究文学和哲学,就得先研究文学史和哲学史。政治亦然。研究社会制度,亦宜先研究其制度沿革史,寻出因果的关系,前后的关键,要从没有系统的文学、哲学、政治等等里边,去寻出系统来。

有人说,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进步,这话荒谬得很,足妨害我们研究的兴趣。更有一外国人,著了一部世界史,说中国自从唐代以后,就没有进步了,这也不对。我们定要去打破这种思想的。总之,我们是要从从前没有系统的文学、哲学、政治里边,以客观的态度去寻出系统来的。

四、整理 整理国故,能使后人研究起来不感受痛苦。整理国故的目的,就是要使从前少数人懂得的,现在变为人人能解的。整理的条件,可分形式、内容二方面讲:

一、形式方面,加上标点和符号,替它分开段落来。

二、内容方面,加上新的注解,折中旧有的注解。并且加上新的序跋和考证,还要讲明书的历史和价值。

我们研究国故,非但为学识起见,并为诸君起见,更为诸君底兄弟姊妹起见。国故的研究,于教育上实有很大的需要。我们虽不能做创造者,我们亦当做运输人——这是我们的责任,这种人是不可少的。

再谈谈“整理国故”

鄙人前年曾在贵校的暑期学校讲演过一次“整理国故”,故今天的题名曰《再谈谈“整理国故”》。那时我重在破坏方面提倡疑古,今天要谈的却偏于建设方面了。我对人说:我国各种科学莫有一种比得上西洋各国,现在要办到比伦于欧美,实在不容易。但国故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总应该办来得比世界各国好。这种责任,是放在贵校与北大的国学系,与有志整理国故者的肩上,盼望诸君努力!“国故”二字为章太炎先生创出来的,比国粹、国华……等名词要好得多,因为他没有含得有褒贬的意义。现在一般老先生们看见新文化的流行,读古书的人日少,总是叹息说:“西风东渐,国粹将沦亡矣!”但是把古书试翻开一看,错误舛伪,佶屈聱牙,所在皆是。欲责一般青年皆能读之,实属不可能。即使“国粹沦亡”,亦非青年之过,乃老先生们不整理之过。故欲免“国粹沦亡”之祸,非整理国故、使一般青年能读不可!据我个人意见,整理之方式有四种:

1.最低限度之整理——读本式的整理;

2.索引式的整理;

3.结账式的整理;

4.专史式的整理。

一、读本式的整理。这种方式,即是整理所有最著名的古书,使成为普通读本,使一般人能读能解。现在一般青年不爱读古书,确是事实,但试思何以青年不爱读古书呢?因为科学发达的原故吗?西洋文化输入的原故吗?学校里课程繁重的原故吗?我敢说都不是重要的原因,实因莫有人整理,不容易读懂的原故。我已于上文说过了,试举个例来证明。shaksespeare的《莎氏乐府》与milton的《失乐园》及现在的《圣经》(bible)的原本,不是很难懂的吗?何以现在英、美人个个能读呢?并不是英、美人爱读古书,我国青年不爱读古书,实在因《莎氏乐府》、《失乐园》、《圣经》有很通俗、最易解的译本罢了!但这种整理,要具有下列五种方法:

1、校雠。古书中有许多本来是很易懂,往往因传写或印刻的错误,以致佶屈的。如《论语》中“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一句中的“而”字,很不易解,但依别本“而”字为“之”字,则明畅易懂了。故依据古本或古书引用的原文来校对,是整理国故中的最重要的方法。

2、训诂。训诂即下注解。因从古至今,语言文字经过许多变迁,故有些句子初学不易看懂,故注解亦是必需的;但注解不宜滥用,须有下列二条件,才下注解。(甲)必不可少——因为有许多书很明白,加了注解,反使读者不了然;(乙)要有根据——注解不能随个人主观的见解妄下,须根据古字典或古注,或由上下文比较,始能得确凿的意义。

3、标点。有许多书加上标点,他的意义、气态就完全明白了,不必加注解了。故标点亦是很重要的。

4、分段。我国文章,多系一气写成,以致思想、意义初学者不易看出;若一经分段,则于作者的思想、意义极易看出,节省读者的精力不少。

5、介绍。我们要彻底了解一部书,对于作者之历史、环境、地位,……不能不知道,故宜于每部古书之前,作以上所说种种之简单介绍与批评,于初学者补助不少。

有以上五种方法来整理古书,则读本式的整理即成功了,恐怕青年人也爱读古书了。

二、索引式的整理。索引怎样解呢?如以绳索钱,使能提纲挈领也。西洋书籍,差不多每本都有索引(index),检查非常便利。而我国的书没有一本有的,如问一个稍不著名的人为何时人,则非检查许多书不能览得,有时竟查不出,这是何等痛苦啊!后来汪辉祖著《姓氏韵编》,看起来很平常,然而后学者却受惠不少了!但很不完备。现在非有人出来作这工作不可。这种工作并不难,中等人才都可以干的。我很希望大家起来合作!

三、结账式的整理。怎么叫结账式的整理呢?譬如说,以前有许多学者说《尚书》中有许多篇为东晋梅赜所上的伪书;有些人又说不是;又古今文之争,至今未决。又如有人说《诗经》的小序是子夏作的,有人又反对。我们应当把自古迄今各家的聚讼结合起来,作一评断,好像商家在年底结账一样,所以叫结账式。有这种整理,初学者就不至陷入迷途了。

四、专史式整理。有以上三种方式之整理了,然后就各种性质类似的古书纂集起来作一种专史,如诗赋史、词曲史……等类是也。这种整理,能使初学者不耗几多脑力,即能知国学中各门之源流及其梗概了。

以上把各种方式及方法说完了,再来谈谈实际的整理。我既主张用以上几种方式整理国故,所以我就选了《诗经》来做第一种方式的整理——即读本式的整理。及至我把《诗经》看一遍后,才知数千年来许多大经师没有把《诗经》弄明白。我并不是说我弄明白了,但我敢大胆说,至少要比古人多明白一点。譬如《诗经·大雅·公刘》章云:“于胥斯原。”这“胥”字,以前注《诗经》者都当作“相”字解,但实在讲不通。试问“于相斯原”又怎样讲呢?但我们用比较法观之,则一望而知“胥”为一地名。

因其余两章有“于京斯依”、“于豳斯馆”同文法的句子,注云:“京”与“豳”皆地名,则“胥”为地名无疑了。又《召南·采蘋》章云:“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一章,不知注解说些什么。但我们若将原文加上标点,成为“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则为很明白的一问一答的句子。意即一问:哪里去采蘋呢?一答:到南涧之滨去采。又问:哪里去采藻呢?一答:于彼行潦去采。由上二例,可见古人实在没有把《诗经》弄明白。这种工作,在清代已经很发达了,如王念孙父子的《经传释词》、俞樾之《古书疑义举例》等书,都是用这种方法做成的。不过他们的方法还未十分精密,不能使人满意。如释某字为某词,——如释“焉”为语助词——究竟某词又如何解呢?他们就答不出来了。

以上所讲几种整理国故的方式,都是很容易办到的,只要中才的人,有了国学常识,都可以做。希望诸君起来合作,把难读难解的古书一部一部的整理出来,使人人能读,虽属平庸,但实嘉惠后学不少。

怎样读书

我们平常读书的时候,所感到的有三个问题:一、要读什么书;二、读书功用;三、读书方法。

关于要读什么书的一个问题,在《京报》上已经登了许多学者所选定的“青年必读书”,不过这于青年恐怕未必有多大好处,因为都是选者依照个人的主观的见解选定的,还不如读青年自己所爱读的书好。

读书的功用,从前的人无非是为做官,或者以为读了书,“颜如玉”、“黄金屋”一类的东西就会来;现在可不然了,知道读书是求智识,为做人。

读书的方法,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条件:一、精;二、博。

从前有“读书三到”的读书法,实在是很好的;不过觉得三到有点不够,应该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 是个个字都要认得。中国字的一点一撇,外国的a,b,c,d,一点也不可含糊,一点也不可放过。那句话初看似很容易,然而我国人犯这错误的毛病的偏是很多。记得有人翻译英文,误port为pork,于是葡萄酒一变而为猪肉了。这何尝不是眼不到的缘故。谁也知道,书是集字而成的,要是字不能认清,就无所谓读书,也不必求学。

口到 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现在虽没有人提倡背书,但我们如果遇到诗歌以及精彩的文章,总要背下来,它至少能使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得到一种好的影响,但不可模仿。中国书固然要如此,外国书也要那样去做。进一步说:念书能使我们懂得它文法的结构,和其他的关系。我们有时在小说和剧本上遇到好的句子,尚且要把它记下来,那关于思想学问上的,更是要紧了。

心到 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做到这一点,要有另外的帮助,有三个条件:

一、参考书,如字典、辞典、类书等。平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读书,第一要工具完备。

二、做文法上的分析。

三、有时须比较、参考、融会、贯通。往往几个平常的字,有许多解法,倘是轻忽过去,就容易生出错误来。例如,英文中的一个turn字,做vt.有15解;作vi.有13解;作n.有26解;共有54解。又如strike,vt.有31解;vi.有16解;n.有18解;共有65解。又如go,vi.有22解;vt.有3解;n.有9解;共有34解。

又如中文的“言”字、“于”字、“维”字,都是意义很多的,只靠自己的能力有时固然看不懂,字典里也查不出来,到了这时候非参考比较和融会贯通不可了。

还有前人关于心到很重要的几句话,拿他来说一说。宋人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又说:“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手到 何谓手到?有几个意思:

一、标点分段。

二、查参考书。

三、做札记。札记分为四种:(甲)抄录备忘。(乙)提要。(丙)记录心得。记录心得也很重要,张横渠曾

说:“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否则还失之矣。”(丁)参考诸书而融会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

手到的功用,可以帮助心到。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思想,无论是听来的,或者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费一番功夫,把它芟除的芟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作成札记,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属于自己的了。

就是什么书都读。中国人所谓“开卷有益”,原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博呢?有两个答案:一、博是为参考;二、博是为做人。

博是为参考有几个人为什么要戴眼镜呢?(学时髦而戴眼镜的,不在此问题内。)干脆答一句:是因看不清楚,戴了眼镜以后,就可以看清楚了。现在戴了眼镜,看是清楚的,可是不戴眼镜的时候看去还是糊涂的。王安石先生《答曾子固书》里说:

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之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

他“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我们要推开去说: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其书。比如我们要读《诗经》,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歌谣周刊》,便觉《诗经》容易懂。倘先去研究一点社会学、文字学、音韵学、考古学等等以后去看《诗经》,就比前更懂得多了。倘若研究一点文学、校勘学、伦理学、心理学、数学、光学以后去看《墨子》,就能全明白了。

大家知道的达尔文研究生物演进状态的时候,费了三十多年的光阴,积了许多材料,但是总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来;偶然读那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便大悟起来,了解了那生物演化的原则。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读,往往一本极平常的书中,埋伏着一个很大的暗示。书既是读得多,则参考资料多,看一本书,就有许多暗示从书外来。用一句话包括起来,就是王安石所谓“致其知而后读”。

博是为做人像旗杆似的孤零零地只有一技之艺的人固然不好,就是说起来什么也能说的人,然而一点也不精,仿佛是一张纸,看去虽大,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也不好。我们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样,又大、又高、又尖。所以我说:“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思想的方法

一个人的思想,差不多是防身的武器,可以批评什么主义,可以避免一切纷扰。我们人总以为思想只有知识阶级才有,可是这是不尽然的;有的时候,思想不但普通人没有,就是学者也没有。普通人每天做事、吃饭、洗脸、漱口,……都是照着习惯做去,没有思想的必要,所以不能称为有思想;就是关着窗子,闭着门户,一阵子的胡思乱想,也绝对不是思想的本义。原来思想是有条理、有系统、有方法的。

我们遇着日常习惯的事,总是马马虎虎的过去;及至有一个异于平常的困难发生,才用思想去考虑和解决。譬如学生每天从宿舍到课堂,必须经过三叉路和电车站,再走过二行绿荫荫的柳树,和四层楼的红房子,然后才至课堂。这在每天来往的学生,是极平常而不注意的事;但要是一个新考进来的学生,当他到了三叉路口的辰光,一定有一个问题发生:就是在这三条路中,究竟打哪一条路走能到目的地?那个时候,要解决这个困难,思想便发生了。

要管理我们的思想,照心理学上讲,须要用五种步骤:

一、困难的发生。人必遇有歧路的环境或疑难问题的时候,才有思想发生。倘无困难,决不会发生思想。

二、指定困难的所在。有的困难是很容易解决的,那就没有讨论和指定困难的所在的必要。要是像医生的看病,那就有关人命了。我们遇着一个人生病的时光,往往自己说不出病之所在;及至请了医生来,他诊了脉搏,验了小便,就完了事;后来吃了几瓶药水,就能够恢复原状。他所以能够解决困难,和我们所以不能解决困难的不同点,就在能否指定和认清困难之所在罢了。

三、假设解决困难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出主意了。像三叉路口的困难者,他有了主意,必定向电车站杨柳树那边跑。这种假说的由来,多赖平日的知识与经验。语云:“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们求学亦复如此。这一步实是最重要的一步。要是在没有思想的人,他在脑袋中,东也找不到,西也找不到,虽是他在平常能够把书本子倒背出来;可是没有观察的经验,和考虑的能力,一辈子的胡思乱想,终是不能解决困难的啊。

但是也有人,因为学识太足了,经验太富了,到困难来临的时候,脑海中同时生了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时候,把对的主意,给个人的感情和嗜好压了下去,把不对的主意,反而实行了。及后铸成大错,追悔莫及。所以思想多了,一定还要用精密谨慎的方法,去选定一个最好的主意。

四、判断和选定假说之结果。假若我脑海中有了三种主意:第一主意的结果是a、b、c、d,第二主意的结果是e、f、g,第三主意的结果是h、i;那个时候,就要考虑他三个结果的价值和利害;然后把其中最容易而准确的结果设法证明。

还有我们做事,往往用主观的态度,而不用客观的态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某人说话,不负责任”的解释了。

此次五卅惨案,也有许多激烈的青年,主张和英国宣战,他们没有想到战争时,和战争后,政治上、商业上、交通上、经济上、军事上的一切设备和结果。他们只知唱高调,不负责任的胡闹,只被成见和一时感情的冲动所趋使,没有想到某种条件有某种结果,和某种结果有没有解决某种条件的可能。

五、证实结果。既已择定一个解决困难的方法,再要实地试验,看他实效的如何以定是非与价值。遇有事实不易在自然界发生的,则用人力造成某种条件以试验之。例如欲知水是否为轻[氢]养[氧]二原素所构成,此事在自然界不易发生,于是以人力合二原质于一处,加以热力,考察是否能成水。更以水分析之,看能否成轻[氢]养[氧]二原素,即从效果上来证实水的成分。

从前我的父亲有一次到满洲去勘界。一天到了一个大森林,走了多天,竟迷了路;那个时候干粮也吃完了,马也疲乏了,在无可如何的时光,他爬上山顶,登高一望,只见翠绿的树叶,弥漫连续,他用来福枪放起来,再把枯树焦叶烧起来,可是等了半天,连救援人的影踪也找不到。他便着急起来了,隔一回儿,他想起从前古书里有一句话,叫做“水必出山”。他便选定了这个方法,找到了河,遵了河道,走了一日夜,竟达到了目的地。

又有一例。禅宗中有一位烧饭的,去问他的大法师道:“佛法是什么?”那大法师算了半天,才回答道:“上海的棉花,二个铜子一斤。”烧饭的便说道:“我问你的是佛法,你答我的是棉花,这真是牛头不对马面了。”隔了三年,他到了杭州的灵隐寺去做烧饭,他又乘便问那个主持的和尚道:“佛法是什么”,那主持和尚道:“杭州的棉花,也是二个铜子一斤。”他更莫名其妙;于是他便跑到普陀山、峨眉山……途中饱尝了饥渴盗匪之苦,问了许多和尚法师,竟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有一天,他到了一个破庙房,碰到一个老年的女丐,口中咿唔的在自语着,他在不知不解间,听得一句不相干的话,忽然间竟觉悟了世界上怎样的困难,他也就明白了“佛法是什么”。他在几十年中所怀的闷葫芦,一旦竟明白了,不是偶然的。这就是孟子所说“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只要把自己的思想运用,把自己的脑筋锻炼,那么,什么东西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宋朝有一个和尚,名叫法贤,人家称他做五祖大师,他最喜欢讲笑话。他讲:从前有一个贼少爷,问贼老爷道:“我的年纪也大了,也不能天天玩耍了,爹爹也可以教我一点立身之道吗?”那贼老爷并不回答他,到了晚上,导他到一座高大的屋宇,进了门,便把自己身边的钥匙,开了一个很大的衣橱,让他的儿子进去,待到贼少爷跨进衣橱,贼老爷把橱门拍的关上,并且锁着;自己连喊“捉贼,捉贼”的逃了。那时候,贼少爷在衣橱里是急极了,他想,我的爹爹叫我来偷东西,那么他为什么把我锁在里边,岂不是叫他们活剥剥的把我捉住,送我到牢狱里去,尝铁窗骚味吗?可是他既而一想,“怎么样我可以出去?”便用嘴作老鼠咬衣服的声音,孜孜一阵乱叫,居然有人给他开门了,他便乘着这个机会,把开门的人打倒,把蜡烛吹灭,等到仆人们来追赶他,他早已一溜烟的跑回家了。他看见父亲之后,第一声便问道“你为什么把我关在橱里呢?”那贼老爷道:“我先要问你,你是怎么样出来的?”他便把实情一五一十的讲给贼老爷听,他听了之后,眉开眼笑的说道:“你也干得了!”要是这位贼少爷,在困难发生的时候,不用思想,他早已大声的喊道:“爹爹啊!不要关门啊”了。

我们读书不当死读,要讲合用;在书本之外,尤其要锻炼脑力,运用思想,和我的父亲,禅宗中的烧饭者和贼少爷一般无二。他们是能用有条理有系统有方法的思想,去解决他们的困难的。

我记得前几天有一个日本新闻记者问我:“现在中国青年的思想是什么?”我便很爽快的答道:“中国的青年,是没有思想的。”这一句话,我觉得有一点武断,并且很对不起我国的青年,可是我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当我在北京大学教论理学的时光,我出了三个问题:

一、照你自己经验上讲,有何可称为思想的事实?

二、在福尔摩斯的侦探案中,用科学方法分析出来有何可称为思想的事实?

三、在科学发明史上,有何可称为思想的事实?

到了后来,第二第三都能回答得很对,第一问题简直回答的不满十分之二,而他们所回答的,完全是答非所问。这便因为他们平时不注意于运用思想的缘故。十四,十,二十八日,于光华大学

中国书的收集法

王(云五)先生告诉我说,众位在这里研究图书馆学,每星期请专家来讲演。我这个人,可以说是不名一家。白话文是大家做的,不能说专家;整理国故,实在说不上家。所以我今天来讲,并不是以专家的资格。并且我今天所讲的,是书的问题。书这样东西,没有人可以说是专家的;图书馆范围非常广博,尤其更不配说专家。我家里书很多,可是乱七八糟,没有方法去整理。当我要书的时候,我写信去说:我要的书是在进门左手第三行第三格。我的书只是凭记忆所及,胡乱的放着。但是近来几次的搬家,这个进门左手第几行第几格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现在我的书,有的在北平,有的在上海,有的在箱子里,有的在书架上。将来生活安定了,把所有的书集在一处布置起来,还须请众位替我帮忙整理。因为我是完全不懂方法的。

近来我在国内国外走走,同一些中国图书馆家谈谈,每每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学图书馆的人很多,但是懂得书的人很少。学图书馆的人,学了分类、管理就够了,于是大家研究分类,你有一个新的分类法,他有一个新的分类法。其实这个东西是不很重要的,尤其是小规模的图书馆。在小图书馆里,不得已的时候,只须用两种方法来分类:一是人名,一是书名,就够了。图书馆的中心问题,是要懂得书。图书馆学中的检字方法、分类方法、管理方法,比较起来是很容易的,一个星期学,几个星期练习,就可以毕业。但是必定要懂得书,才可以说是图书馆专家。

叫花子耍猴子,有了猴子,才可以耍;舞棍,有了棍,才可以舞。分类法的本身是很抽象的,书很少,自然没有地方逞本事;有了书,也要知道他的内容。这本pasteur(巴斯德)的传,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是化学家呢,还是生物学家,医学或卫生学家,就彷徨无措。无论你的方法是如何周全精密,不懂得内容,是无从分类起的。图书馆学者,学了一个星期,实习了几个星期,这不过是门径。如果要把他做终身的事业,就要懂得书,懂得书,才可以买书、收书、鉴定书、类分书。众位将来去到各地服务的时候,我要提出一个警告,就是但懂得方法而不懂得书,是没有用的。你们的地位,只能做馆员,而不能做馆长的。

今天我所讲的,是怎样去收集书。收书是图书馆很重要的事。可是要收的,实在不少,有旧书,有新书,有外国书,有中国书。外国书自然是要懂得外国文字的人,才有收的方法。如果不懂得外国文字,便是讲也没有用处的。要懂书,有三个重要的办法:一、爱书。把书当做心爱的东西,和守财奴爱钱一样。二、读书。时时刻刻的读,继续不断的读,唯有读书才能懂书。最低的限度也要常常去看。三、多开生路。生路多了,自然会活泛。因此,外国语不能不懂,一日语,二英语,三法语,四德语,五俄语,能多懂了一种,便多了一种的好处。生路开的多了,才能讲收书,无论新的、旧的,中国的、外国的,都得知道他的内容,这样便是分类也有了办法。

我今天的题目是《中国书的收集法》。吴稚晖先生这几年来常说:中国的线装书,都应该丢到毛厕里去。这句话在精神上是很可赞成的。因为在现在的中国,的确该提倡些物质文明,无用的书可以丢掉,但是他安顿线装书的法子,实在不好。毛厕不是摆书的好地方,而且太不卫生。所以我提议把线装书一齐收集起来,放到图书馆去,所谓束之高阁。整理好了,备而不用,随时由专门学者去研究参考。那么中国书当如何收集呢?从前收集中国书,最容易犯两个大毛病:一是古董家的收集法,一是理学家的收集法。

古董家的收集法,是专讲版本的。比方藏书,大家知道北平的藏书大家傅沅叔先生,他收书,就不收明朝嘉靖以后的书。清朝的书,虽也收一点,但只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精刻本。亦有些人更进一步,非宋不收,而且只限于北宋;他们以为北宋版是初刻本,当然更好。不论是那一种书,只要是宋版,便要收藏。因此这一类书,价钱就很贵。譬如《资治通鉴》,是一部极平常的史书,什么地方都可以买。好古的收藏家,如果遇见宋刻的《资治通鉴》,都千方百计的要弄到他,就是他三千、五千、一万、两万而得到一部不完整的本子,也是愿意的。现在刚刻出来的一本《宋刑统》,这一部书,包括宋朝一代的政治法令,本来没有人注意到,大理院刻了这部书,在历史上很占重要的地位。可是古董式的收藏家,他不肯花数十块钱买一部《宋刑统》,却肯花三千、五千、一万、两万买不完整的宋刻《资治通鉴》。拿这种态度收书,有许多毛病:一、太奢侈。用极贵的价钱,收极平常的书,太不合算。

诸位将来都是到各地去办小规模的图书馆的,这种图书馆,当然没有钱做这样的事情。便是有钱,我以为也不必的。二、范围太窄。譬如说,明朝嘉靖以后的书,一概不收;清朝本子刻得好的,才收一点。他们收的书,都是破铜烂铁,用处实在很少,只有古董的价值,完全没有历史的眼光,惟有给学者作校勘旧本之用。比方一部宋版的《资治通鉴》,他因为刻得最早,错误的可能性少一点,如果用他校勘旁的版本,当然有许多利益。诸位写一篇千字的文章,自己初抄的时候,抄错一个字;可是给人家第二次抄录的时候,就错了两个字。这样以讹传讹,也许会错到五六字、十余字的。如果把原本对照,就可以改正好多。所以买旧本的用处,至多只是供校勘学者的校勘而已。如果要使人知道古书是怎么样子的,那么说句干脆话,还不如交给博物馆去保存的好。而且严格的说一句,宋本古本,不一定是好的。我们一百年来晓得校勘本子,不在乎古而在乎精。比方a、b、c三个本子,在宋朝时候据a本校勘成为d本,便称宋版;而e本呢,是收a、b、c三本参考校勘而成的,可说是明版。这样看来,明版也许比宋版精粹些,说明如下:

理学家的收集法,是完全用理学家的眼光来收书的。这一种收集法,比古董家还不好。古董家的眼光,如果这书是古的,他就收去。比方《四部丛刊》中间的《太平乐府》是刻得很坏的,这里面的东西,都是元朝堂子里的姑娘所唱的小曲子,经杨朝云编在一处,才保存到现在。如果撞在道学家手里,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古董家因为看见他难得,所以把他收进去,使我们晓得元朝的小曲子是一种什么样子的东西。董康先生翻刻的《五代史平话》,原是极破烂的一本书,但是因为古的关系,居然有人把他刻出来,保全了这本书。这是第一种比第二种好的地方。还有一种好处,就是古董家虽然不懂这破烂的书,可是放着也好。要是用道学家的眼光收书,有很大的毛病。《四库全书》是一个很大的收集(collection),但是清乾隆皇帝所颁的上谕,和提要中,口口声声说是要搜集有关世道人心的书。我们查书中的几篇上谕,就可以知道:他小曲子不要,小学不要;他所收的,都是他认为与世道人心无妨碍的。拿这个标准收书,就去掉了不少有用的书。他的弊端很大:一、门类太窄。《四库全书》是大半根据《永乐大典》集出来的。《永乐大典》的收集法乱七八糟,什么书都收在里面,戏也有,词曲也有,小学也有。他的收集法,是按韵排列的。譬如这部戏曲是“微”韵,就收入“微”韵里。可是到了清朝,那些学者的大臣,学者的皇帝,带上了道学家的幌子,把《永乐大典》中保存的许多有用的书,都去掉了。自此用道学家的眼光收书,门类未免太狭。二、因人废言。用道学家的眼光收书,常常因人的关系,去掉许多有用的书。比方明朝的严嵩,是当初很有名的文学家,诗文词赋,都占极高的地位,可是在道学家的眼光看来,他是一个大奸臣,因此《四库全书》中,便不收他的东西。又如姚广孝,是永乐皇帝——明成祖的功臣。他是一个和尚,诗文都好,但是因为帮永乐篡位,所以他的作品也不被收。又像明末清初的吴梅村等,都是了不得的人才,三百年来,他的文字要占极高的地位。不过因为他在明朝做了官,又在清朝做官,便叫贰臣。他的作品,也就不能存在。三、因辞废言。用道学家的眼光收书,对于人往往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