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自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10:28:02

点击下载

作者:黄琳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遇见自己

遇见自己试读:

序 一

冥想有许多形式,也在不同的层面上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黄琳的这本书,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有意识地觉察,并与更深的自我和谐一致。

在经由冥想帮助他人获得内心更宁静的生活之前,作者走过了很长的一段生命旅程。

她生命中的一段重大旅程,始于她开始学习和应用萨提亚模式。萨提亚模式是一种综合而有效的方式,它帮助人们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人。萨提亚模式能够帮助人们发展出更敏锐的感知和对自己的思想、感受、行为更加负责的能力,帮助人们拥有更高的自我价值感,做出更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人们达到与自我、他人、情境和谐的状态。这样的和谐在生命力的层面,给内心带来更多平静、慈悲和快乐。

黄琳是萨提亚模式的热情学习者。萨提亚模式帮助她面对和处理了丈夫早逝、事业不顺所带来的压力。在这些生活经历面前,她被迫学习如何不让自己因此成为受害者。她以一种充满爱与关怀的方式,处理自己和家庭对自己的未被满足的期待,使得生活首先可以自我掌管,而后能够享受其 中。

在她的生命早期,家族和文化中对性别的隐性区别对待,在她的生命里留下很深的影响。在学习了萨提亚模式后,在我的帮助下,她开始转化深层的信念,接纳自己的女性身份,最终享受自己的存在形式。这个深层的转化为她带来了更多的能量,更多的喜悦,更多的创造力。在她的生命成长历程中,你能看到萨提亚模式对人的信念的改变,即每个人本身都是一个奇迹,永远有改变、成长的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展出自己更完整的生命。

黄琳对生命更深的层次有着深入的理解。在她的冥想中,她与你分享她的知识与智慧。她的冥想能够帮助你更加放松,更加专注,帮助你以接纳及欣赏的眼光,来理解和体验你自己。

当你聆听黄琳的冥想时,请给自己一些时间去吸收其中传递的信息。每天花时间在精神领域中,如果可能身体也放松下来,她的冥想将会带你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将会体验到内心更多的平静、和谐,并拥有与自己、与他人更健康的关系。

我希望读这本书的读者,能将书中的内容用于实践,我尤其鼓励你,将黄琳为你创作的冥想用于练习,帮助自己获得内心更多的和谐。

我衷心祝愿你更加幸福、成功与健康。约翰·贝曼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联合作者《萨提亚冥想》编者享誉国际的作家,治疗师和教育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萨提亚治疗师和导师之一

序 二

我听过黄琳的冥想,每一次都被她的语言疗愈。这一次,我细细读了她的每篇冥想词。读着那些句子,我就会感觉越来越宁静、平和。

我知道黄琳的每篇冥想都是她的生命体验,因为她总是在体验和穿越着生命以及周遭的一切。

我和黄琳是中国萨提亚培训师项目的同学。三年来,每年我们都会见面。大家一起学习期间,她每天早上都会去爬山。别人爬山可能只为锻炼身体,黄琳则在爬山的过程中,细细体察身体每个部位的感觉,甚至透过身体和内心的感觉,联结到生命的源头以及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我记得有一次,她就把自己在爬山过程中的体验,用雕塑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带给同学们很多启发。她在每个当下都带着觉知和体悟,并把这些体悟展现在她讲授的课程中,冥想就是她课程的精髓之一。借用约翰·贝曼先生的话,黄琳总是带着觉知使用她的时间,从来不会让生命这台机器空转。

黄琳有许多不同的角色——萨提亚中心的负责人、萨提亚培训师、咨询师、学校的名誉校长,但抛开这些角色,黄琳一直很安静且常常沉思。这一次,她带着慈悲和爱,把自己的智慧分享给大家,因此有了这本书和这些音频。

对于专业的培训师来讲,这本书里的冥想词,改一改就可以用来带领自己课程上的冥想,甚至可以拿来就用。对于普通人来说,读并体验这本书中的冥想词,可以收获宁静、喜悦,让自己更加幸福和快乐!刘称莲萨提亚模式学习者和实践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作家畅销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作者

前 言

若干年前,我在电台录制了一段冥想,这段冥想流传多年,许多朋友非常喜欢。我在带领团体课程的时候,朋友们都表示希望能在课程以外还有机会经常听到我的冥想。

2015年,我开始将自己在现场录制的一些冥想收录进我的喜马拉雅电台个人号,希望给更多的朋友带来生命层面的滋养,有机会帮助更多的生命。之后,我收到了许多朋友的反馈,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冥想帮助自己。

于是,我开始有了出版这本书的构想。本书的冥想,采集自我这两年带领的工作坊和课程。每篇冥想都是我现场的创作。我们的项目团队将这些冥想收集并誊写成文字,这成了本书最初的素材。

如果说身体需要保养、美容、保持年轻,那内心更需要日常的清理、关爱和滋养,这样我们才能帮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创造更和谐美好的外在环境。冥想,帮助我们每天养护心灵,为更幸福的生活助力。

过去几年,我收到许多朋友的反馈,当他们从我的冥想中获益,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改变时,他们的兴奋、感动和喜悦也滋养着我,激励着我将这些冥想整理成书,录制成音频,给更多的朋友带来心灵的养护。本书是我关于冥想的第一本书,未来会有更多的冥想创作与大家见面。

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朋友更多地自我觉察、接纳,从而过上更加轻松、喜悦的生活,获得更加和谐、亲密的关系,走向更加自由、宽广的人生。

关于萨提亚冥想

冥想是萨提亚治疗模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萨提亚女士通常会以一段冥想来开始她的工作坊,帮助参加工作坊的人放松下来,并将注意力保持在自我的中心上。获得自己和他人身上的新发现并接纳它们,有助于参与者将这些学习与发现转变为现实。她优美而富于启迪性的文字也激发了人们去更多地使用右脑,而右脑正是直觉的来源。冥想是一种运用我们的大脑直觉来开启更多的可能性,并允许其朝向成长和高自尊的变化发生的方式。

冥想所带来的心理体验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让人们从躁动中安静下来,使大脑进入一种开放的状态,使意识和潜意识联结起来,身体和心理联结起来,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结起来,个体与世界联结起来,还会使我们更有力量、更有智慧去做出选择和改变,成为“一个美妙的、更加和谐的生 命”。

冥想的语言与文字,如散文般优美。它帮助我们与自己联结,归于宁静,并开启疗愈、转化。冥想是萨提亚在工作坊中使用的一种促进转变过程的干预手段。一旦我们体验到自己最深的存在本质,就有可能做出决定去解决问题,或消除那些阻碍我们体验自我的影响。就此,改变已然发生。

备注:部分文字引自《萨提亚冥想》一书,由约翰·贝曼博士主编。

如何使用本书

欢迎你,打开这本书的朋友!

为了让这本书更好地服务于你的生活,希望以下文字能够给你提供一些指引。

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的访谈,记录了我走过的生命历程。

那些历程,亦是许多人在生命中会经历的,关于职业生涯的转折、生命中的丧失、自我生命的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体验、疗愈。许多朋友在读了我的一些文章后很有感触,给我留言,分享他们的困惑。在这篇访谈中,我分享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些重要历程,希望经由这样的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带来面临困境的勇气,以及生命成长的希望。这些生命历程,也恰恰反映了萨提亚冥想贯穿的信念。

第二部分是冥想文,包含了三十篇、八个主题的冥想文,以及一篇送给读者的特别的冥想。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你随身携带的心灵陪伴、自我滋养手册。当你需要关怀内心、帮助自己安定并更有力量时,你可以打开这本书,选取其中一个适合你当下需要的主题或某篇冥想文,用你的心来阅读,或在心里读给自己听。本书配有我录制的冥想音频。扫描书中的二维码,你就能听到我的声音,获得穿越时空的心灵陪伴。

冥想文的编排有一定的顺序,但你不一定需要按顺序阅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其中的篇章阅读。

冥想文的阅读,不同于读小说般一口气从头读到尾。当你阅读冥想文时,请带着你的心与身体,感受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段冥想都可以自成一章,单独阅读。每一段都可以细细品味。冥想文帮助你与内心联结,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帮助自己了解自己,感受自己的需要,带来新的洞见与成长,帮助你获得更平和的内心、更和谐的关系,更有力量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阅读此书,你可以从你感兴趣的篇章开始。每篇冥想文,你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时候拿来反复使用。如果说,每天步行或跑步能够帮助我们强健身体,那么每天使用冥想文,就是在帮助我们和谐内心,强健生命。这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成功与快乐!

关于书中的每篇冥想文:

开头部分有导读,帮助你了解如何使用这篇冥想。

结尾有今日主题,帮助你在选择冥想文或回看的时候,撷取文中重要的,或是可能给你带来启发和思考的要点。

在冥想文的主题之上,主题延展或主题延展练习,可以给你提供相关练习,帮助你更好地拓展理解,并应用于生 活。

在每篇冥想文后面,我们留了一个自由书写的空间“我的所思所想”,你可以记录你使用冥想后获得的新发现、感悟或任何感受。

书中,我们还提供了一些其他冥想者的感悟分享,以及一些关于成长的文字,希望帮助你在前往冥想之旅的路上,领略车窗外的风景,丰富你的阅读收获。

我们提供了一个读者反馈邮箱,欢迎你将你的感悟发给我们。我们会收集读者的感悟,这能帮助我们今后更好地创作冥想文。你的感悟也有可能被我们采纳,并分享给更多的读者,帮助他们了解冥想可能带来的帮助。如果你的分享不愿意被分享,你可以在发给我们的同时说明,我们会严格尊重你的决定。

特别要说的是,我非常推荐你去收听本书冥想的音频。在音频中,你能听到我的声音,以及为每段冥想文精心配置的背景音乐。你将获得超越文字的能量层面的共鸣和联结。这样的收获是更有“魔力”的,许多的听众体验过,并兴奋于他们的收获。相信你也将获益其中!

书的孕育,源自分享的意图。如果你感受到这本书给你带来的帮助,请将它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你的分享,也许会无意中给他人带来生命中的一缕亮光、一丝启发。

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与你的相遇,不是偶然。

感恩彼此的相遇!Part-1-访谈《点亮生命中的光》

采访者:涂涂

被采访者:黄琳

采访时间:2016年2月27日

采访背景:在中国,尤其是女性已越来越多地注重自己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工作中,以及社会上发挥独特的力量与魅力。于是,成千上万的中国女性开始了解萨提亚模式,走进萨提亚模式成长系统学习。她们学习的目的是让自己更幸福,关系更和谐,生活更加平衡。记者对这一女性群体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选取的女性对象主要来自中国的深圳、厦门、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项目挑选了十二位学习萨提亚模式五年以上的中国女性,她们在个人家庭生活及社会工作等领域均有突出的改变和影响力。项目研究聚焦于她们学习萨提亚模式之后是如何将其运用在个人成长及家庭关系这两个领域的。项目研究成果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于2016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纪念萨提亚女士诞辰100周年国际会议”上被发 表。打破沉寂与昏睡,聆听内心的召唤

记者:你好,黄琳!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萨提亚的?

黄琳:2008年,当时我在一个大的金融企业里做培训,已做了11年。我们做员工的培训、管理队伍的培训、销售队伍的培训。在这之前,我的职业生涯应该说是很顺利的。但就在那一年,我遇到了一个转折,当时公司举行了一场竞聘,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记者:当时你多大年龄?

黄琳:35岁。那个时候我自己对此的感觉就好比一个湖,在水量非常丰富的时候,湖面看上去就像镜子一样光滑、优美,可是当枯水期到来的时候,湖面的水位开始下降,然后湖底有许多的东西露出来,可能有大大小小的石头、一些腐烂的木头,或者湖底各种各样的沉积物。

那个时候我突然间发现自己生命里好多部分都有问题,亲密关系的问题、和父母关系的问题、跟孩子关系的问题。过去,我一直忙于事业,也从来没有认真去看过这些,所以当有一天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从天而降,我突然间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生活里有这么多的问题需要面对!

那个时候我记得我打电话给一个很信任的朋友,我问他,现在我遇到问题了,学点什么对我会有帮助?那个朋友之前事业非常成功,后来花了两年的时间什么“正事”都不做,就是在国内到处上课。当时他跟我说了一句:“萨提亚的课一定要上!”出于对他的信任,所以就这么一句话,我就一脚跨进了萨提亚的课堂。那是由萨提亚国际大师约翰·贝曼博士在上海开设的一个专业课程。

记者:2008年?是什么课呢?

黄琳:嗯,2008年,我飞到上海,上了贝曼老师五天的课。那是萨提亚系统培训课程的一阶,一共三个阶段。我上了五天的课,上完之后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那个时候如果说有人问我都学了啥,我还真说不出来。但是我能隐约感觉得到内心的喜悦和力量,而这些是在我生命里已经很多年没有体验到的。所以自己很兴奋,也就从2008年开始了跟随贝曼老师学习萨提亚模式的历程。

记者:我非常喜欢你那个湖的比喻,很美。公司竞聘的结果让你很意外,能具体说说当时发生了什么,让你突然意识到生活中存在很多问题吗?

黄琳:在那个事件之前,我一直是别人眼中的工作狂。我投入大部分的精力在事业上,那个时候一直很忙,没有时间去回头看看自己的家庭或者生活。2008年竞聘的结果是,我从部门经理,降一级成为主管。在这之前我在职业生涯里都是一路往上走的,所以当时这样的结果我是不服气的,因为如果从培训的专业能力来讲,我觉得没有其他人可以和我竞争。

我的个性,是不会将就的。所以当时我做了一个决定,没有接受主管的职位,我跟公司说,我选择做一个普通的培训师。

接下来的过程,我印象特别深刻。原来做部门经理的时候,我有个单独的大办公室,非常大的办公桌,享受这个级别的待遇。当我选择做一个培训师后,我就换了一个办公室,好多人在一起办公的那种办公室,每个人就只有一张小办公桌。

你或许很难想象我每一天走进办公室的那种感受,有一个很大的落差。这种经验对我来讲是痛苦而纠结的。每天一走进那个办公室,我就要去体验那种失落,而这又是自己的选择。所以那段日子真的让我静下心来,回头去看看我的家庭和生活到底怎么了。我发现,我的生活和家庭里也有很多问题,而过去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看到。

所以也是这样一种机缘,让我开始走进萨提亚的课 堂。

记者:为什么在那个失落的时候开始去看自己的生活 呢?

黄琳:那个时候在工作上我已经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了,当时所承担的岗位职责对我来说是非常轻松的。

记者:就是其实那时候你的工作密度、强度都减少了,然后你空间、时间多了,是不是?

黄琳:是,而且你想想那时候所经验的那种失落感、挫败感,让你不得不把目光收回来,看回自己。

记者:似乎那时候一下看得好清楚,是吗?而在这之前自己太忙了,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去触碰这些,对吗?

黄琳:嗯,以前就顾着忙,每天许多的事。把自己埋在工作里头,不需要去看。

记者:那你自己后来是怎么回看这段经历的呢?

黄琳:我自己后来回头看,发现在过去的职业生涯里,我是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或者说我太聚焦于事情,而对人是忽略的。所以当我回头去看这段经历时,我觉得其实发生那样的结果也是必然的。

当时所发生的事情真的对我是个很好的提示,让我重新停下来看看人的部分。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特别感谢那段经历。如果那个时候我仍然那么顺,一路这么走下去的话,可能我这辈子都没有机会重新对自己有更多、更深入的探索,然后我也没有办法经验到现在的这种宽广,这种宽广就是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讲到这里我特别想到那两年的历程……

记者:是指竞聘之后的那两年吗?

黄琳:是。那次事件之后,我每天都要去体验那种落差带来的痛苦。那两年,手头的工作只要稍稍花一点精力就可以完成,感觉自己没有追求,没有新的创造,无非就是在维持一份工作而已,那时体验到生命的无意义感。然后我就一直上萨提亚的课程,那是唯一能让我感觉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的。

在萨提亚的课堂里我开始经验到很多关于感受、关于内在的渴望、关于生命力的东西,然后开始听到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些声音呼唤更多的自由和生命的意义。所以那个时候的我非常纠结。纠结的地方在于,一方面内心呼唤着你去追求一些更加有意义的生活;另一方面你又有些怀疑、不确定:假如放弃了现在的生活,那自己又是谁呢!

记者:你所说的放弃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意思,是离职 吗?

黄琳:是,那个时候工作对我来讲,就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离开还是继续,当时做这个决定,我纠结了两年的时间,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恐惧。

记者:能和我说说那个恐惧吗?

黄琳:当时非常大的害怕或者恐惧就是,如果我从服务了13年的企业系统里辞职出来,那我又是谁?在过去的职业生涯里,因为专业能力在那里,所以有不错的年薪、保障和社会形象。可是如果我辞职出来,所有的这些都会失去,而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不知道我能干什么,外界又会怎样看我。所以那个时候,我非常迷茫。

当时没有想到“我是谁”这三个字,后来我回头看,那个时候最大的恐惧,在于不知道、不确信“我是谁”。未来是未知的,也有着对未知的恐惧。

当时在自己的家族里,包括我先生的家族里,大家几乎都从事着稳定的工作,在政府部门或医院、学校任职,工作到退休,都过着那种非常稳定的社会主流所认同的生活。所以说如果我辞职出来,没有了稳定的收入,变成一个自由职业者,那无论对于我的家族还是我先生的家族来说都是一个另类。所以当时我非常犹豫不决,既想往前,又害怕,所以纠结了两年,始终没有迈出脚步……直到2010年才真正下决心,辞职。

记者:那你的决心是如何下的呢?犹豫了两年,是什么让你最终做出这个决定的呢?

黄琳:我觉得在那两年里头,自己在萨提亚的课堂里面不断地成长、收获,今天去看,我们知道那就是你和自己的生命力有了更多的联结,你经验到自己更多的内在力量,当那个部分慢慢地越来越茁壮的时候,当它的力量超过了自己的恐惧的时候,最终这个决定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所以在我做决定的那一刻不是没有恐惧了,而是恐惧依然有,只是那个时候力量的部分更多一些,很有意思的一个内在历程。(微笑)

记者:用两年的时间做一个决定,这当中纠结的过程应该很消耗能量,对吗?

黄琳:对,就在那里纠结,然后内在的两种力量在打架。我印象特别深刻是2010年5月,我递交辞职报告的那一 天。

在那天之前,我准备了好几天,终于把辞职报告写出来了。报告文字不多,但其中伴随的情感却汹涌澎湃。

那一天,我去老总办公室,我跟他说了我辞职的决定,然后把辞职信放在他的办公桌上。那一瞬间,我突然感觉老总的整个办公室亮了!很神奇,外在的环境没有改变,但你心境变了,似乎感受到的也变了。那个瞬间的体验让我自己很感动。

然后我从老总的办公室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雨伞。那天在下雨,我一路慢慢地走回家,经过一个咖啡厅,独自在那里坐了三个小时。那三个小时呢,独自一人为自己庆祝,庆祝生命里的这个决定。有眼泪,有咖啡,有好多过往的回 忆。

我想起贝曼老师在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我来到这里(中国),带给你们最好的礼物是你(自己)。”当我再次默念这句话,泪流满面。那流淌的眼泪,是纪念曾经压抑的生命、挣扎的岁月,是庆祝生命新的开始。后来,一个媒体的朋友向我约一篇文章,我写的标题就是“辞职那天,是我人生新的启程”。因为热爱,人生开始新的启航

记者:看上去你做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候需要一点儿时间,慢慢去积蓄能量,是吗?

黄琳:对,看什么样的决定,当时那个决定对我来讲真的是十分重大的。

记者:你的家人支持吗?

黄琳:做完那个决定,我告诉我的父母,他们没有说什么,因为他们知道我是自己做决定的人。但当时我公公就特别着急,他急得不行了,就跑去找我父母亲,希望我父母亲劝说我收回这个决定,然后他也去做我先生的工作。但我是一旦决定就不会回头的人,属牛,呵……

记者:当时你做这个决定之前有没有跟别人讨论过?

黄琳:没有,我生命里很多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好像不太习惯去和别人讨论。

记者:那你先生对你的决定会不会觉得很突然,他支持 吗?

黄琳:一开始他是反对的,他希望我的选择更加稳妥,更加慎重。然后他开始慢慢接受,再后来看到我创办了萨提亚中心,一路走过来,慢慢地越来越支持。

记者:办这个萨提亚中心你是怎么考虑的,这是你另外的职业生涯,这个决定是如何做出来的?

黄琳:学习萨提亚之后,我觉得非常喜欢这个家庭治疗模式。那个时候我就想,我可以去做一些跟萨提亚模式相关的、有益自己、有益他人的事。把我自己的爱好同时做成我可以从事的事业。

那个时候国内的萨提亚课程非常少,当时贝曼老师也只在北京、上海开课,我们要去学习就得飞到北京或上海。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能在厦门做这样的一个中心,就会让周围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学习、受益。

记者:如果是想从事与萨提亚模式相关的事,你可以做老师或咨询师啊,怎么会想到创办这样的一个中心呢?办中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啊。

黄琳:对,那两年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放弃原有的职业。2010年,我在那个企业系统里已经工作13年,如果我出来,一定是做跟萨提亚模式相关的事情,我太喜欢它了。做中心就像刚才所说的,主要是希望未来可以让我们当地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学习受益。

记者:所以其实在你做决定(辞职)的时候,你已开始琢磨要做这个事。

黄琳:对,只是不知道会做得怎么样,因为那个时候学萨提亚的人还很少,做这样的一件事情也不知道前景如何。

记者:听上去那时候你有很多担忧在里面,是不是?

黄琳:对,因为不确定、未知。

记者:但你的喜欢,让你有一股劲儿在做这件事。

黄琳:是的!

记者:其实你也有蛮勇敢的一面,或者说你有商业头脑,有预见性。

黄琳:我觉得是勇气和执着吧!在我生命里面一直都有。

记者:现在你怎么看当时那个决定?或者说你现在看这个决定和当时看这个决定有什么不同?

黄琳:当时就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就是喜欢,热爱,然后就这么跳下去了。我记得办第一次课的时候,是2010年的9月。第一个班来了十几个学员,全是我自己全国各地的朋友。当时我就跟他们说,萨提亚的课非常好,他们都很信任我,就来了。

……所以这一路过来就是喜欢,热爱,然后摸着石头过河。过去这6年的历程,就是摸爬滚打,遇到问题解决,脚湿了换鞋,着凉了添衣……

记者:其实你是有很多资源的,你之前是做培训的,你在培训行业十几年,做过部门经理,又是培训师,所以培训系统和教育系统你是蛮熟悉的,对吗?所以你的勇气和喜爱背后,还有你的工作经验在支持。

黄琳:嗯,是,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过去十几年自己在培训领域的经历,是创办中心一个很好的助益。

记者:这6年来你自己是不是有许多变化?

黄琳:是,许多的变化。原来在一个大的企业系统里工作,你只是大系统的一部分,你有很多系统性的支持。可是当自己去创办一个中心的时候,你要独立去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每分每秒你都在跟人打交道,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所以我觉得这几年很大的变化或者说成长,就是无论外在发生什么,仍可以保持在自己的中心,坚定地走在自己想要的方向上。

我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感触,从2008年学习至今,我将从贝曼老师身上学到的帮助运用到两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如何去更深入地影响人。在过去的这些年,我以此运营萨提亚中心。第二个就是在专业上,今天我把这些学到的用在带团体、做咨询的工作上,非常深入而有效。

记者:你说在贝曼老师身上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去影响他人,这个部分对于你作为一个中心的管理者有很大的影响对不对,能否给我们举个例子?

黄琳:在过去这些年来,我看到老师一直非常有耐心地带领我们这些一直跟随他的学生,以及这些年在国内慢慢成长起来的各个萨提亚中心的负责人成长。我从老师身上看到了他是怎么去影响这些人的,他是怎么去支持每一个人的成长的。每次和老师在一起,我都会体验到他对于人的洞察和关注。即使我们是跟着老师做课程助教,但每次的助教会,老师都会把很多精力放在关注每位助教的个人的学习、个人的内在历程上。这个部分这么多年来对我帮助很大。

我自己也会花许多时间和精力支持我们义工团队成员的个人成长。所以今天在我们中心,义工、志愿者就有近百人,他们参与着非常多的工作和项目。

我们曾经举办过很多大型活动,其中很多是全部由义工来完成的。比如我们举办过的征文大赛活动,整个征文大赛组委会的成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家用业余时间参与到大赛的组织活动中,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次全国性的征文大赛。类似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今天我们有好多义工团队的成员和盈和这个平台都有着非常深的联结。

有很多人说,包括贝曼老师也经常说,盈和拥有一个很大的义工志愿者系统。当我自己回看这个部分,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做法或者管理上的经验,但是我们唯一一直在做的,就是和义工成员在人的层面上联结,这个是我会花时间去做的。

所以今天很多萨提亚的国际导师来到厦门,他们很喜欢这里的工作团队,这里面很大一部分人是义工。他们喜欢盈和的氛围,以及这里的义工所提供的用心服务。而这其中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那份联结。我时常被我们的义工所提供的服务所感动。你能看得见他们呈现出来的服务不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或者一项任务,他们真的是用心在付出。

记者:那能不能这样说,在你和贝曼老师一起工作的时候,你既是他的学生,同时你作为中心管理者,其实也是他的工作团队成员之一。你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你也和老师有很深的联结,是吗?

黄琳:对,好像我自己就是这么泡过来的。在萨提亚这个领域,一直跟着贝曼老师这么一路泡过来。

记者:他带领你,起初他是个领导者,你是个跟随者。后来你自己办了中心,你自己就成了领导者,然后又有许多人成了跟随者。

黄琳:是,我用我所体验到的,我从老师那里学习到的,再去影响更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我们这里。

记者:这个部分也是你跟贝曼老师学到的很有特色的地方哦,能不能就这部分多分享一些?

黄琳:我觉得这些年跟着老师,自己有非常多的成长,这些成长会带给我生命本身更多的发展,让我自己体验到生命更加宽广,更加有深度。而这些我所体验到的、从老师身上学习到的,好像今天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所以今天自己做事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记者:那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

黄琳:这些年和老师在一起,我会去分享我的内在,然后在自己内在的层面去工作。同时这些年,在我的个人成长上,老师给了我很多支持,比如我觉得每一次个案对我来讲都是一次自我成长,对我有非常深远的帮助。有的时候我也会通过邮件跟他分享我的历程。说到这里,我又感受到了很多感动和温暖(停顿)。

我感觉老师是在用他这个人去影响他的学生。这些年和老师学到最多的就是人的部分。有的时候我发现,当我在带团体或做咨询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老师曾经说的,这些不是我脑子里想好的,有很多临场发挥出来的东西真的就是这些年和老师学习到的,这些东西已经自动化 了。

记者:你学萨提亚从2008年到现在,有8年的时间了,做中心也有6年的时间了,你觉得自己比较大的改变是什么?

黄琳:比较大的改变就是幸福指数的提升,就是更多的幸福感。你可以更多地体验到喜悦和幸福,当然你也能够拥有生命中更加丰富、复杂和宽广的体验。过去你的世界很小,但今天的世界要比过去宽广得多。而在这个更加宽广的世界里面,有风有雨,有彩虹,有阳光,有雷电,有雾霾,什么都有,所以生命的体验比过去更丰富。穿越苦痛,体验生命的本然、自由与宽广

记者:除了你的辞职外,你人生中又一个重大的事件,是你先生的去世对吗?之前你和我提到,这是你生命中一个很艰难的历程。这个经历发生在你已经有一定的成长之后,这个过程中你都体验了什么?

黄琳:打个比方,这个事件对于我当时的生活,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掉落到湖里,它溅起大片的水花,同时因为石头太大了,它带来的冲击把湖底的很多沉积物都搅动起来了。整个湖瞬间失去了清澈与宁静,陷入混沌与混乱中。

先生生病到去世的历程,就好像一个非常大的波澜在生命里面,把生命深处的议题全部搅动上来。 从他确诊到去世是一年多,去世后到现在是两年。过去的这三年里面,我自己的生命体验了许多被这块大石头搅动起来的冲击。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就是这样的感觉。

记者:那这块石头所搅动起来的都是什么议题呢?

黄琳:好多的议题。

第一个议题,是关于丧失和孤单。我记得当我的先生确诊是癌症晚期的时候,医生说大概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之前没有任何征兆,所以诊断报告一出来,对于我而言犹如晴天霹雳,当时体验到的就是非常无助和恐惧。那个恐惧,后来我才慢慢看到,那是我害怕万一他离开,我将要面对孤单,而孤单对于当时的我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那时的感觉,就好像一个画面,画面里他在山崖边,下面是一个很深的深渊,你看到他沿着这个斜坡一点点往下滑,那个时候我所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去拽住他,不让他掉下去,不顾一切,哪怕自己也有可能被拖下去,就是不放手。我只知道自己不能让他走(停顿)。

确诊之后,接下来就是陪伴他治疗。当时自己竭尽全力试图挽回这样一个局面,所以用尽各种办法,尝试各种努力,希望他能活下去。后来我去看自己很深的恐惧,我才看到那个是关于孤单的。就是一旦他走了,我将被孤单地留下来,独自去面对许多负担、家庭的责任,那时孩子还小……

记者:当时孩子多大呢?

黄琳:11岁,上小学。当时就只是竭尽全力,那时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后来才知道。

在陪伴先生治疗的过程中,有许多内心的挣扎不断涌现。那个时候因为里里外外一个人,要陪着他去治疗,同时在运作中心,忙碌的日子里疲于应付,许多的内在感受无暇处理,更无法表达,唯一能抒发内心感受的方式就是写作,当内心有很多波澜的时候,我就会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我记得当时的随笔中有一篇《铁路线上的VIP》,那个时候治疗不是在我们所在的城市,每次治疗都要陪他去福州的医院,所以我们成天在铁路线上来来回回。

那个时期有好大的压力,一方面我希望给先生信心,让他看到希望。我每次进病房之前,或在他面前,我都要调整下自己的状态,让他看到我的时候感受到乐观、信心和支持。对于他来讲,那个时候内心有很多的恐惧,恐惧死亡,恐惧病痛。而对我而言,我也有好多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担心、害怕失去他,同时有许多的压力要自己扛,里里外外。

当时治疗花了好多钱,更重要的是那种悲痛,你有可能要失去生命中至亲的一个人。我记得有一次走出病房的那一刻,在医院的走廊上,刹那间泪水像开了闸的洪水,可劲儿地流。那个时候走廊上有好多的医生和病人,那一刻啥也不管了,我就在那儿痛快地哭。憋得太久了!那个时候担着好大的担子。

记者:那个好大的担子是什么?

黄琳:就是压力,沉重而让人窒息。 治疗的前半年效果还不错,到后面的几个月就急转而下,最后那个阶段,你能预感到时间真的不多了,所以那个时候,你真的要去直面死亡、分离的议题。所以,在他去世之前,我经历了好多,他去世后,我又有好多内在的历程发生。

我记得他刚去世的时候,我在我们家的房子里,老觉得房子里头好像有人,或者有鬼,非常恐惧,所以那个时候我自己也去做了心理咨询。那之后就不同了,我开始体验到,家里留下了先生好多的爱。

记者:心理咨询的过程,对你内在历程的帮助是什么?

黄琳:我觉得每一次都在推进我的内在历程。先生的去世,把生命中很多很深的议题都搅动起来,浮上水面。每次的咨询都让这些内在议题不断往前推进、转化和疗愈,现在回头看自己已经穿越了许多。我非常感谢自己坚持不断地进行内在探索和疗愈。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自己还经验了性别这个生命深处的议题。

记者:你说的性别议题,是指你作为女性这个身份吗?

黄琳:是的。

记者:这个议题,是否让你自己感觉很意外?

黄琳:不意外,这个议题几年前就浮现出来了,只是在这个三年里面,自己在这个议题里不断地觉察、推进和疗 愈。

记者:在我们的文化里,对于男性和女性,是有不同的对待的,男孩重要女孩不重要,在你的原生家庭里面曾经有这样的体验吗?

黄琳:是。在我母亲的家族里,我记得小的时候曾经听到母亲羡慕别人家有男孩,因为我们家是两个女孩。所以其实从小我就很努力,好像在心底里不服气:我们家虽然是女孩,但是不比别人差。所以这个议题,在过去的三年里面,也一直在持续地推进。

去年,2015年的4月,我们举办了一次贝曼老师的大型成长工作坊,在厦门。那个工作坊有二百多人参加,这种规模的工作坊在国内是第一次。贝曼老师说那是一次历史性的工作坊。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工作坊结束的那天晚上,我和贝曼老师在一起。老师每次和你在一起,都会关注你个人的内在历程。那天老师不知道问了我什么,我特别伤心。本来这样的一个工作坊一直是我想去实现的目标,也开创了国内的先河,但在真正实现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体验到的是特别大的悲伤,但当时我不知道那个悲伤是什么。

一直到过后大概两周左右,我才慢慢地去看到、感受到那份悲伤。

那时,我看到,无论自己举办多么成功的活动,背后其实是一种证明,证明自己虽然是女性,但并不比男性差。那个工作坊给我带来的喜悦,仅仅是一瞬间,而随之而来的悲伤,是证明背后的抗争和无望,是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否定和不接纳。

我想起来,有一次贝曼老师在给我做个案的时候,我闭着眼睛沉浸在自己的内在历程里,当时老师说了一句话:“You are a human being in the form of female.(你是一个人,有着女性的存在形式。)”当他那句话一说出来,我睁开了眼睛,似乎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亮了。

我突然间体验到过去那么多年来,好像自己无意识地铆足劲儿地想证明,作为女性,我不比男性差。其实在那个背后是一个隐藏的无力抗争的信念,就是女性和男性是不同的,或者说女性在某些方面是劣于男性的。

当我听到老师那句话,你是一个人,有着女性的外在形式。那一瞬间我突然间意识到,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是人,都拥有生命发展所需的一切内在资源。并不因为你是女性你就比男性少一些什么,或者说在某些方面劣于男性。所以当老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间感觉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世界!

那天做完个案,我独自在珠江边散步,那么自在,身体体验到从未有过的轻松。所以我很感谢这几年的经历,虽然当时备感艰难,但这些经历让我有机会在生命更深的层面中去穿越、转化、疗愈。

记者:听到你说这些,我对你有了新的发现和了解。当生命中有一些重大的事件发生,你并没有被这些事件击垮,而是运用这些重大的事件和议题,帮助自己去成长。你当时是怎么选择帮助自己成长的呢?

黄琳:当时没有想到要运用这些去成长,当时是自己难受得不行了,痛得不行了,真的需要帮助了。

记者:需要寻求帮助,是吗?

黄琳:是的,真的是。我记得我先生是2013年1月份诊断出来癌症晚期,然后我开始陪伴他治疗。到8月份的时候,我已经陪他走过了半年的治疗历程,在那半年里我自己内心累积了好多的压力,以及排山倒海的压抑的感受。那时候,我知道贝曼老师在上海开成长工作坊。那时我感觉到自己电池的电量几乎耗尽了,再不充电,人就枯竭了。我就好像一根蜡烛,光亮已经很微弱,快灭了。当时我就跟老师说:“我需要你的帮助。”然后就飞到上海去,回到老师的课堂。

记者:你找到了合适的人,合适的人也愿意帮助你。贝曼老师算不算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贵人?

黄琳:我觉得是的!这几年从老师那里获得的所有帮助与支持,是此生非常大的幸运,上天的礼物!

我记得很清楚,2014年2月中旬(我先生是2014年3月初去世的),那时老师来到厦门进行萨提亚进阶课程第二阶段的教学。那个时候我已经没有办法去课堂现场,那些日子是我先生生命最后的时光。那时候我经历着许多回天无力的悲痛,很快要失去生命中的一个至亲。

我记得那天老师刚下飞机,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接起来的那一刻,我已经说不出来话了,那时心里压着巨大的悲痛,勉强能从嘴里蹦出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然后电话那头传来贝曼老师的声音,老师说:“Hi,Jane,Take it easy.”从老师简短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他对你的关怀,以及他对生命的热忱,你知道,天还没有塌下来!老师说:“你照顾好那边,我们会照顾好课程。”

老师的这通电话,给了我非常大的支持,我知道有老师在那边,我可以放心课程的事。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快溺水的人几乎无法呼吸,突然有一口新鲜的空气进来,进入你的身体里。那对于当时的我是非常大的精神上的支持!

记者:你对老师也是非常信任,联结也是非常深的。虽然只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但是你收到的内容却是很丰富的。

黄琳:是的,非常深的联结。

记者:听起来你生命中这两个大的事件,第一个事件是你辞职开启了生命中新的职业生涯;第二个重要的事件,是你经历了生命中的丧失,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痛苦,却推进了自己的成长,做了很多内在清理和疗愈。这部分好像不仅对你个人的成长有帮助,也帮助了你的事业,甚至渗透到每一个维度。但根本还在于你的个人成长带动了其他维度的发展,是吗?这个经历很特别,你的成长有点像萨提亚说的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带来了你生命的巨大混乱。

黄琳:对,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把你整个人卷入生命的巨大漩涡里去了。

所以从另外一方面看,自己是很幸运的。虽然经历了生命中的这些事件,但好像这些事都成为自己成长的契点,或者说经由这些经历获得了成长。

记者:想象一下,如果你没有学习萨提亚,没有从萨提亚模式中得到帮助,一个普通人在经历这些事件后会发生什么呢?

黄琳:也许会去自救,也许有别的可能,但可能结果不会像我现在,拥有这么多的可能性和自由。但一定会去自救,这是人的本能。让光进来,点亮你的世界

记者:那么现在来看,关于这些议题你又在哪些位置呢,比如说孤单,你现在又走到哪里了呢?

黄琳:我觉得,在这些议题上,自己在不断地往前推进,或者说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

关于孤单,在2014年12月,我曾经写下了一段文字。那段文字,来源于一天晚上以及第二天清晨的内在体验,当时有几个字跳入我的脑海:单独却完整。

那个体验非常有趣,那天晚上下着雨,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湿气。我沿着海边的木栅道独自散步。既冷又下着雨的夜,整个海滩几乎没什么人。我在木栈道上走,偶尔能遇到人,但凡是遇到的,都是成双成对的情侣。

我拿着伞,在阴雨的晚上独自走在木栈道上,孤单的感觉好像浸润在每一个脚印里。

在某个地方,有一对情侣迎面向我走来,女的挽着男的的手。那样的画面忽然让我看到自己的过去。过去的自己就是这样的,一直希望生命中有另一半的庇护或是陪伴。过去生命里一直在追寻这样的感觉。

那时突然间体验到,其实很多的伴侣,即便他们在一起,内心仍然是孤单的。所以那天晚上特别有感而发,写下了一段文字:

2014年12月19日夜,我的随笔

雨雾蒙蒙,独自一人,散步在这里的木栈道。栈道沙滩空无一人,海天雾气蒙蒙,对岸的灯光在迷雾中影影绰绰。那一刻,孤独与悲伤如水印般,浸润在每个脚步留下的足迹里。继续前行,生命中的许多铭心的片段浮现眼前,出生,童年,少年,青年,婚姻,一路的镜头,一路的追寻,来到现在的自己。

偶尔有人走过,几乎都是情侣。看着他们,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期待经由关系完满自己,摆脱孤独,最终亦是徒劳。突然浮现曾经看过的一句话:单独却完整。

继续前行,独自,却不孤单。带着生命中所有色彩(粉色、灰色、绿色、黑色……),承认,拥有,重归宁静。在蒙蒙的水雾中温暖回家。

第二天清晨,阳光明媚,在蓝色的海边,我又写下了那时当下的感受:

2014年12月20日清晨,我的随笔

昨晚一觉到天亮,畅快舒适。睁开眼睛,窗外是蓝天艳阳,一刻也不愿耽误,迅速收拾出门,迎向明媚的冬日。蓝色的海天,绵延的沙滩,海面如金子般闪耀着波光。

散步,驻足,随着音乐律动,坐着晒太阳。世界美而丰富,自己亦以完整的生命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不再缺憾,不再追寻,不再需要依赖。此刻,就是完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踏实地存在于这个星球之上。

风大了,海面上的波光亦如银河般流动跳跃起来。

这两日,生命体验、成长、穿越的速度亦如这风、这波光,一路跳跃前行。生命深处的课题,亦翻过里程碑的新一页。仿佛自己重新踏上这个星球,崭新的旅程已开启!

黄琳:这就是我在孤单这个议题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体验。这个体验让自己在内在历程中又往前迈了一大步。而“单独却完整”这几个字,留在了我的生命里。

记者:当你经验到内在的丰富时,你会用文字记录下来,似乎每一次记录,都是你的某一个特别感悟或某一个成长的阶段,而这些正是你生命成长的一个见证,是吗?

黄琳:是的,所有的这些文字都是自己生命体验的呈现,内在感受的抒发,这是非常真实和宝贵的内在历程的记 录。

记者:听你这么说,让我想到了“能量”这个词。有些人喜欢画画,有些人喜欢写诗。而每一幅作品都不是偶然的,其实都是内心世界的呈现和能量的流动。我曾经去看画家莫奈的作品,在他不同的生命阶段,他画的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元素,那个其实也是能量的流动。所以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艺术家,都是自己的人生的艺术家。

黄琳:现在特别能感受到这一点,它是一个内在的表达,内在的世界经由不同的方式,可能是文字,可能是画,可能是声音,也可能是舞蹈,呈现出来。

记者:所以贝曼老师经常说彰显你的生命能量,这也是你彰显的一部分,是吗?

黄琳:是的。

记者:在对萨提亚模式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困惑的地方呢?

黄琳:曾经有过困惑,就是学习了萨提亚,如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生活里。后来我发现,每一次当你从内在去体验一些东西(比如说让你难受的部分)的时候,你就可以对内心所体验的部分进行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运用。通常你都能经由内心的工作对自己有更多发现,从而成长更 多。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

黄琳:大概五六年前吧。平平淡淡或风平浪静的生活里,其实很难想到这些,很难想到要把萨提亚模式用到你的生活里。但每次当我遇到让我头疼、难受的事情时,或是当我被触动、痛得不行了,这个时候我就会想,我得想办法帮助自己……

记者:请你用一句话来形容萨提亚模式。

黄琳:萨提亚模式在我生命中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内在的世界。从一个角落到另一个角落,更多的角落被照见,内在的世界更加敞亮。原来自己的生命中有好多好多的珍宝!

记者:这束光是什么呢?

黄琳:是生命力,是爱。

记者:在学习萨提亚模式的这八年,你体验到这部分,是吗?

黄琳:是的,我体验到了自己生命状态的改变,也见证、陪伴了许多生命的改变。而这些,让我对生命充满希 望。

记者:我了解到你喜欢冥想,冥想给你带来了什么 呢?

黄琳:我最初的冥想,是在贝曼老师的课堂上体验的。刚开始的时候,脑子里总有许多念头,无法安静下来。然后我慢慢地爱上冥想,每次冥想都感觉身心放松,它是心灵的SPA。

后来我开始在团体和咨询中带领冥想,很多朋友很喜欢,他们把我的冥想音频放在家里听,给孩子、家人听。他们给我发来了自己听冥想后的感悟,我看到人们经由冥想带来了如此丰富的体验与收获。这些也鼓励我继续在冥想创作上不断深入。

带领冥想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每个冥想都是现场的创作,就如一幅即兴的水墨画。冥想的语言与文字,如散文般优美。它帮助人们安静下来,使大脑进入开放的状态,与自己联结,归于宁静,并带来转化、疗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