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12:44:20

点击下载

作者:梁娟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作业治疗技术

作业治疗技术试读:

前言

中医药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中医药行业多样化人才、传承中医药技术技能、促进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职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简称《纲要》)等文件精神,尤其是实现《纲要》中“到2030年,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对全民健康和地方经济的贡献度,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岗位胜任能力严密对接,突出新时代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特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教材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总结“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的经验,组织完成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是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唯一出版基地,为国家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细则、实践技能指导用书、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和细则唯一授权出版单位,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建立了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

本套教材规划过程中,教材办认真听取了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的意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于2016年启动了教材建设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全国范围遴选主编,又先后经过主编会议、编写会议、定稿会议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在千余位编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1年多时间,完成了83种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本套教材由50余所开展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专家及相关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护理6个专业使用。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贴近新时代实际

注重体现新时代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教育部新的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注重针对性、适用性以及实用性,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符合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际。

2.突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满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求

注重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从教材内容结构设计、知识点、规范化、标准化、编写技巧、语言文字等方面加以改革,具备“精品教材”特质,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3.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原则,按照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教材内容涵盖资格考试全部内容及所有考试要求的知识点,满足学生获得“双证书”及相关工作岗位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4.注重数字化融合创新,力求呈现形式多样化

努力按照融合教材编写的思路和要求,创新教材呈现形式,版式设计突出结构模块化,新颖、活泼,图文并茂,并注重配套多种数字化素材,以期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院校教育平台“医开讲-医教在线”数字化平台上获取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及特点,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套教材的建设,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指导与大力支持,凝聚了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齐心协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代表了全国中医药行业为“十三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所做的共同努力,谨此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对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所有组织者与编写者竭尽心智,精益求精,本套教材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敬请各教学单位、教学人员及广大学生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修订和提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1月

编写说明

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作业治疗是通过对生活功能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选用多种形式的作业活动方法,促进功能障碍者在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等活动中的功能恢复或重建,是功能障碍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桥梁。

本教材以高职、高专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为目标,以“必需、实用”为原则,侧重于作业理念与治疗技术的引入,将作业评定与作业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学生作业治疗实践理念的培养,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教材按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需求,提供专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专业教学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突出了专业特色。教材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八章,下篇六章,共计十四章。上篇基本技术篇集中讲述了作业评定与治疗的基本技术方法,下篇疾病治疗篇分述了部分临床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实施方案。

本教材各章节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由梁娟编写,第三章的第1~4节由李倩编写、第5节由郑佳编写,第四章由杨和艳编写,第五章由董林青编写,第六章由李文惠编写,第七章由马雪真编写,第八章由陈巧云编写,第九章、第十章由曾妙编写,第十一章由冯毅编写,第十二章由师莉、程妍编写,第十三章由陈丽娟编写,第十四章由程妍编写。教材建议教学时数为102学时。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既有可靠的理论依据,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参与编写的编委均来自教学和临床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在编写过程中,编委会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并有出版社编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所限,书中若有错谬之处,敬请各位同仁和学生在使用本教材过程中不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完善。《作业治疗技术》编委会2018年3月上篇 基本技术篇第一章概论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1.掌握:作业活动、作业治疗的概念;作业治疗的作用;作业治疗的应用原则;作业治疗过程及作业治疗分类。

2.熟悉: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区别;作业治疗的临床思维方法及临床常用作业治疗器械设备。

3.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简史。第一节 概述一、基本概念(一)作业、活动、作业活动

作业(occupation)是指人类的活动、劳作、事件或从事的工作。“occupation”源于动词“occupy”,“occupy”是指占有时间、地点、物品,捕捉心灵等意思,即用时间、空间、物品填满时空及身心,使人参与和忙碌。“occupation”一词所表达的意思是指人们为了生存所要进行的各方面活动。作业是人类存在的根本,人类的生活主要由作业活动构成,人们每天都在从事着各种不同性质的作业活动。

作业是比较复杂的行为过程,涉及个人或集体的综合素质、能力、技能、道具及作业环境等。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作业活动者要消耗时间与精力,同时,还需要企划、执行、判断、修订能力。作业对生活有深层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生活中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压力,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业平衡,保证合理地分配及使用自己的生活时间,在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地分配日常生活活动、工作和生产力活动、娱乐和休闲活动的时间与强度,安排好休息日与工作日的生活时间。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对作业内容做出合理的安排,安排好生活,体现生活质量水平。

活动(activity)是指个人或集体为了达到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动作的总和,是利用身心功能与能力,花费时间、金钱及精力,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的行为过程。活动的含义比较广泛,在具体性与抽象性并存的同时,需要参与活动的人具有主动性与积极性,受个人或集体的需要来推动。活动的目的体现在作业行为和作业环境之中。

作业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是指以一定目的为中心的个人或集体行为,也是个人或者集体自主性的参与行为。活动的目的体现在作业行为和作业环境之中,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作业活动中的收益也不同。作业活动受到各种各样的自身内因和外因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作业活动范畴、作业活动成分及作业活动背景的影响。

作业活动的范围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力活动、休闲娱乐活动三个方面,三者之间互相关联。作业活动关心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的范畴,包括生物学方面、心理方面及社会方面的特征。

知识链接作业层次(二)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又称职业治疗,是指有选择性和目的性地应用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等有关的各种活动,以治疗躯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功能障碍,预防生活、工作能力的丧失或残疾,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恢复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或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作业治疗是以活动、劳动和从事某项事情等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作业成为作业治疗的核心。作业治疗是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一座桥梁。

多年来,作业治疗的概念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地修改。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FOT)把作业治疗定义为“通过选择性的作业活动去治疗有身体及精神疾患或伤残人士”。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作业治疗的定义修改为“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和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作业治疗是以患者为核心,作业治疗师在制订作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工作和生活环境等不同情况,选择和设计适合个体、符合患者意愿和需求的作业治疗方法。作业活动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还能增加兴趣、改善心理状况。在作业治疗中,患者常要利用某些辅助工具及技术,以减少功能障碍的影响。同时,作业治疗需要患者主动参与,应充分发挥患者综合、协调和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或潜能。

综上所述,作业治疗的定义包括下列几个重要成分。

1.作业治疗是一门专业,应在受过专业培训的作业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2.作业治疗以作业活动作为治疗媒介,即作业可以作为治疗的方法。

3.作业治疗针对的是日常生活作业功能,包括自我照顾、工作及休闲,作业可作为作业治疗的最终目的。

4.作业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活动,学习或再学习新的或失去的技能,使其得到最大行为上的改变,变成有作业意义的个体。

5.作业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预防残疾和残障,维持健康,促进生活独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参与社会并做出贡献。二、作业治疗目的及作用

作业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患者肢体尤其是手的灵活性及协调性,增加功能活动的耐力和控制能力,调节心理状态,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生存质量,使其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作业活动是改善功能障碍者状态的手段,重要的是活动目的而非活动本身。作业必须是有选择和有目的,应适合患者的需要,使患者主动参与,要求患者的躯体、情绪和认知系统同时协调地活动。作业的目的在于恢复日常生活的技能,患者总希望恢复原有的能力或获得新的技巧,在可能的范围内使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治疗师的目的正是帮助患者以适当的方式达到此目的。一切活动、任务、作业都要适合患者的能力和兴趣,适合其经济、文化和环境的背景。作业治疗师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尊重患者的权利,尊重其个性、需求、标准和愿望。

作业治疗中所进行的动作,较物理治疗具有高层次的目的,其结果是在生产面上能创造某种物件,或在其他方面完成某种工作。例如:肩关节挛缩,上肢的上举活动度受限的患者,用锯锯断置于高处的木材。患者为锯断木材必须进行肩关节的前方上举,活动度逐渐得到改善的同时,其作业的结果也创制出圆形木片。这与物理治疗时用肋木对肩关节进行的前上举运动不同,其动作有锯木的更高层次的进行目的,且制出很多木片,具有一定的生产性意义。三、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区别

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都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常同时应用。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同属于康复治疗技术方法,遵循相同的生物力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但治疗目标、范围、手段、重点和患者参与情况等都有所区别(表1-1)。运动治疗恢复关节活动度和增强肌力,提高运动功能,以下肢的运动、步态、平衡或肢体的粗大运动为主。作业治疗利用生活或生产性活动,恢复或改善关节的功能及各种精细协调动作,以上肢或手的精细、协调运动为主。作业治疗强调某项功能活动或任务的完成,或以生产、制作某一工艺或产品来改善患者的综合能力,易于增加兴趣,患者的积极性较高。临床上两者常相互配合应用,并可结合心理、言语、认知训练等其他康复治疗手段同时进行,以增强康复治疗的综合效果。表1-1 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区别续表

作业治疗以患者为核心,治疗师为指导,由作业治疗师与患者共同完成。因此,作业治疗师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作业治疗技术,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应尊重患者的意愿,对患者要热情和耐心地进行指导。

在临床作业治疗工作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功能障碍特点和评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目的地选择作业活动。在整个作业治疗的过程中,要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尽量采取对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作业治疗方法。

2.作业治疗的选择应与患者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具有实用性,所选择的作业治疗活动应具有现实意义,为患者的独立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与患者的客观需求或条件相一致。

3.作业治疗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患者的参与作用,应尽量根据患者的需求及个人背景因素,选择有意愿参与的作业治疗方法,或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让患者自己选择某一作业治疗活动,提高患者主动参与的兴趣,提高治疗效果。

4.作业治疗时应遵循渐进性的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制订适宜的、循序渐进的作业治疗方案,以使患者不产生疲劳为宜。

5.制订作业治疗方案应考虑患者在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时,环境因素对其功能的影响。作业治疗师在对患者进行作业治疗时,应尽量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四、作业治疗的应用原则

作业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情况及其身体基本状况,并结合患者的个体因素,包括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个人兴趣、爱好及患者的生活、工作环境等,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患者能主动参与的、个体化的作业治疗方法,以制订较完善的作业治疗方案。其总的原则是通过作业治疗能改善或恢复患者功能,克服功能障碍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康复目标。所以,作业治疗的选择,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

1.根据治疗的目的选择作业治疗的内容与方法 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评定结果,明确其治疗目的或设定其目标,制订适合患者的作业治疗计划。即我们选择作业治疗内容和方法时,要根据功能评定来发现患者功能障碍和了解现有的残存功能,如患者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则选择作业治疗的内容和方法时,一定要选择能改善或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患者能生活基本自理,渐至独立的作业治疗方法。对于某些患者功能障碍不能完全恢复,或需要发挥代偿功能时,作业治疗方法中,应选择有针对性地利用患者的残存功能或借助辅助器具来训练患者完成功能活动的方法;或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环境进行改造,使患者能适应环境,最大程度地达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目的。

另外,当患者某种功能障碍明确,需改善某项功能时,按作业治疗的具体目的进行选择。如增强肩、肘关节伸屈功能,可选择木工刨削、拉锯及磨砂板训练等;增强腕、指关节的活动能力,可选择油彩、绘画、乒乓球训练等;增强手指精细活动功能时,可选择编织、刺绣、泥塑、书法、打字及弹琴训练等。

2.根据患者的功能状态选择适宜的作业活动 每个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不同,身体状况不一样,存在着个体差异,在选择作业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功能状态和个体情况,选择患者能主动参与并能完成70%以上的作业活动。

3.根据患者的个人爱好、兴趣,因人而异选择作业活动 作业治疗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达到治疗目的,选择活动时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不同,个人爱好、兴趣的差异等。而且选择的活动要能够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及参与意识,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及调节情绪,可选择下棋、玩牌、游戏、社交及寓于趣味性的活动;如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及自我价值观,可选择书法、绘画、雕塑、制陶及手工艺等的作业活动。这样使患者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治疗,获得相对较好的康复效果。

4.根据患者所处的环境,因地制宜地选择作业活动 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医院的康复条件较好,可重点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沟通能力,学会掌握各种生活技能。患者回归家庭及社区后,根据其生活或工作环境,需要训练患者如何利用在医院所学到的技能去适应其所处的环境,让患者回到家中学会自理及能独立生活。如患者应学会各种转移技术,在家能独立完成床椅转移和椅椅间的转移等;对于需要辅助器具帮助的患者,要让其学会如何使用器具去完成日常生活的活动,如穿衣、进食等。如果患者在功能上不能完全恢复,而不能适应其所处的环境时,要对其环境进行评估和改造,以使患者能适应所处的环境,方便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在过道、卫生间安装扶手,去除门槛,增加门的宽度,降低床、椅的高度等。

另外,回到家庭和社区的患者,在选择作业活动时,要考虑患者当地自然环境和一些地理条件,如家居农村有土地、树木,可因地制宜地开展园艺治疗;在有制陶工艺的地区,可就地取材,开展制陶工艺的作业治疗活动等。

5.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作业活动的强度 每一种作业活动的强度不一样,选择作业活动时,应根据患者当时的身体状态及个体不同情况,选择患者能够承受的作业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如果作业治疗的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患者难以忍受,不能完成作业活动;如果作业治疗量很小,即作业治疗的强度很小,时间过短,则达不到作业治疗的效果。所以,选择的作业活动强度即治疗量要适宜。五、作业治疗在康复团队中的角色

作业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康复医学有赖众多专业团队的合作,作业治疗是其中之一。康复团队包括作业治疗、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咨询、假肢矫形、社会工作、康复护理等,各有其专长。作业治疗的专长在于以“全人”的观念,不单纯考虑疾病,重视疾病后给患者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困难、障碍及适应生活环境的整体表现。

作业治疗师的职责是改善患者的多种状态,不仅要对所治疾病有很好的医学理论知识,了解疾病对患者的影响,预知作业治疗后患者的变化情况,还要了解疾病是功能障碍和残疾的动因,与患者的社会、工作、娱乐等各方面都有关系,因而要研究患者的心理、社会、经济、休闲等多种状态。作业治疗不仅需要治疗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有敏锐的观察、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作业治疗师应清楚了解自己工作岗位的职责,才能在日常治疗中正确指导患者进行作业活动。

作业治疗师的具体职责包括如下几点。

1.收集资料,了解病史,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及作业活动能力,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评估或提出改造意见,制订较完善的作业治疗方案。

2.评价患者自理活动能力,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照顾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训练患者用新的活动方式、方法,或借助辅助器具的帮助和使用合适的家用设施,发挥残存功能的代偿作用,以提高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3.指导患者家务活动训练,让患者懂得如何节省体力、减少家务活动的能量消耗、注意安全等。

4.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觉、触觉、实体觉、感觉运动觉等感知觉的功能训练。

5.指导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理解力、复杂操作能力、解题能力等。

6.指导患者应用手工艺作业活动方法进行手功能锻炼,恢复手的灵巧性,改善手的精细活动,训练创造性技巧,提高患者的兴趣,改善情绪。

7.组织和指导患者参加适当的工作和生产劳动,体现其生存价值,转移患者注意力,调整其精神和心理状态,促其早日回归社会。

8.为患者提供订制或购买辅助器具的咨询,指导患者借助辅助器具的帮助,独自完成某些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9.为患者提供出院后家居环境改造方面的咨询,提出建设性的调整和改造意见。

10.挖掘患者的职业潜能,指导患者实施职业技巧训练,根据患者的技能、专长、身体功能状况、兴趣和就业的可能性,向患者提供有关就业咨询和建议,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职业提供帮助。

11.指导患者进行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心理调适等。

12.对患者及其家属(或陪护者)进行预防和康复知识教育和培训。第二节 作业治疗的理论基础

理论是基本的学说及原理。作业治疗理论是康复医学工作者一直在追寻和探讨的课题,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种理论可以全面阐述或解释作业治疗活动的原理和各层面现象。近年来,国际上产生了许多论述作业治疗理论的观点或流派及作业治疗的实践模式,本节仅做简单介绍。一、作业治疗理念

国际上普遍的作业治疗理念及思路为:人通过自己的作业活动行为,可以协调和改善躯体及心理功能,人、环境和作业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人对于活动的控制和调节,通过大脑的控制和各系统的协调完成。例如:当一个人伸手去拿东西或做某项活动时,视觉、听觉或触觉便能去感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不断地反馈到大脑神经中枢,人体控制系统通过不断地修正和调节,最后拿到所需要的东西或完成某项活动。因此,人在学习和掌握某种活动技能或任务的过程中,即是通过这种程序进行学习,掌握新的技能,促进功能恢复。

人的各种活动或运动技能,可通过不断的学习而获得。在作业活动中,通过以活动或任务为中心,从作业活动的不断实践中获得技能或功能恢复。作业治疗就是运用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的活动,不断反复地进行训练,掌握活动技巧,建立适应环境要求的生活习惯。作业治疗可以改善人的躯体和心理状态或功能,从而获得康复治疗效果。在20世纪60年代初,Mary Relly曾提出了“人可从内在精神意志得到力量,用双手去影响自己的健康状况”的论点,并认为“人有一种要去掌握、控制和改善自己及环境的天性”。作业治疗的架构包括四个层次(图1-1),第一层次或最底层是理论(theory),第二层次是实践模式(model of practice),第三层次是参考架构(frame of reference),第四层次或最高层是治疗方案(treatment approach)。这个架构可以由下而上解读,也可以由上而下解释。作业治疗的理论源于对作业活动的解释及对人健康的影响。例如:一位手外伤患者,我们可以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手部肌力和强度方面,由下而上推敲其工作的意志力、习惯性是否受到影响;对于作业表现中不能穿上衣的脑卒中患者,我们可以从上而下推敲不能穿衣的原因,是否患有神经心理学中的结构性失用及左右混淆。图1-1 作业治疗架构

作业治疗理念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图1-2)有许多相近之处,都以整体的人为对象,关注的不仅是躯体结构与功能,更加关注活动和参与能力,同时也考虑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图1-2 ICF模式

ICF为从生物、心理和社会角度认识损伤所造成的影响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为从身体健康状态、个体活动和个体的社会功能上探索提供了理论框架。二、作业治疗实践模式

在作业治疗学科中,包含了多种治疗实践模式理论,如作业表现模式、人类作业模式、人-环境-作业模式、康复模式等。本节仅简单介绍作业表现模式及人-环境-作业模式。(一)作业表现模式

作业表现模式(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model,OP)最早由Reilly、Mosey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初倡导。该模式强调作业能力是作业治疗的根本目标,作业技能是作业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强调作业活动要重复进行,各种技能之间相互影响。作业能力可根据个人背景及所处环境不同而改变。作业表现模式基本内容及框架如下。

1.作业活动行为范围 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工作及生产活动、休闲活动等。

2.作业活动行为技能 包括感觉运动技能、认知技能、社会心理技能等。

3.作业活动行为情景 包括时间范畴、环境范畴等。

作业表现模式中“作业活动范畴”与ICF中的“活动”和“参与”内涵高度一致;“作业活动成分”与ICF中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对应;“作业活动背景”与ICF中的“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对应。(二)人、环境、作业模式

人-环境-作业模式(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 model,PEO)由加拿大的Law博士等人于1994年提出,阐明了作业活动的表现是人、环境及作业的相互结果。

1.作业模式 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就被认为是人与环境的互动,这一互动过程是通过日常的作业活动而进行的,互动的过程是动态的,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改变。人、环境、作业三者相互影响,关系密切。①人的含义包括心灵、情感、身体结构及认知能力四个方面。人是一个不断改变的个体,可以拥有许多不同的角色,而这些角色会随时间流逝及情景变化而改变其重要性、意义及时期。②环境的含义包括文化、社会性、物理性及机构环境。环境不单包括非人类环境、文化/机构/个人环境,还包括人在不同时代、年纪、发展阶段所处的情景。环境可以有利于作业表现的发生,也可以构成障碍。③作业的含义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做的一切事情,包括自我照顾、生产力(生产活动)及休闲活动。有意义的活动是组成任务的单位,而作业就是个人一生中要处理的不同任务,使人能够完成作业的目的在于使服务对象在其所处环境中选择自认为有意义、有作用的作业,通过促进、引导、教育、激励、倾听、鼓励去掌握生活的手段和机会,并能与人协同作业活动。

作业表现会随人生不同阶段而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人、环境与作业相交的互动结果,三者关系密切,三者相交的作业表现则相当明显。这种模式对分析环境障碍及对其进行改造、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的支持和残疾者的参与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例如:儿童自小就从游戏中学习(游戏是一种作业活动),透过游戏促进身心和性格的发展,透过与环境的互动而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培养各种信念及价值观,渐渐形成个人的成长目标。把儿童放在一个太容易或简单的环境会导致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成长。但同时,一个太困难或复杂的环境会带来太多失败,形成逃避心理,打击儿童自信的建立,亦不利于有效的学习。再如:脑卒中患者,可通过参与作业活动即参与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帮助恢复肢体活动能力,重新掌握自理方法,尝试新的工作及业务活动,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然而,这个过程不是自然发生的。许多脑卒中患者没有重新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原因在于没有遇到合适的作业环境可以有效地重新学习,需要一套按照康复过程每一阶段的需要而安排的作业活动,配合心灵、情感、身体结构及认知能力四方面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一个合适环境的辅助及改造,重新学习和建立新生活。“人-环境-作业模式”指出作业表现是人、环境、作业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人、环境、作业间的相互作用,与ICF中所提出的“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对“结构与功能”“活动与参与”的影响十分吻合。总之,作业治疗与ICF都强调整体观,强调以整体的人的“健康”状态为中心,强调“活动”和“参与”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作业实践中,作业治疗师也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client-centered),全面考虑服务对象的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工作与娱乐,通过强化“身体功能”、提高“活动”能力,促进“参与”,并通过辅助技能与环境改造来促进“活动”和“参与”的实现。

2.人生不同阶段的变化 人、环境、作业模式在人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改变,如图1-3所示。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环境因素在PEO模式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个时期儿童正处于学习及求学阶段,重塑新的环境及自己身处的空间,从而找寻自己在该环境下的作业模式。在成年人时期,环境因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少,但个人因素(包括心灵、情感、身体及认知)却渐趋扩大,所占比重则逐渐扩大,作业能力随个人能力的增加而增强。人会找寻自己的视野、工作、兴趣、娱乐、伴侣、朋友及心灵的需要,从而进一步在家庭及社会上肯定自我的角色,或更认识及了解自己的需要。在老年人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人能力的下降,人的因素会逐渐减少,作业的角色会减轻及重要性下降,而环境又会再次成为主导作业能力的因素。这个时期大都已退休,没有工作或经济收入,需要在一个对安全、认知和肢体能力等各方面没有太大要求的环境下生活,需要家人或照顾者帮助,在文化环境下找寻自我的根、童年回忆及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图1-3 人、环境、作业模式在个人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三、作业治疗的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及过程,能让作业治疗师系统性地收集及分析数据。对于筹划以治疗对象/患者为中心的评估,这些资料是不可缺少的。作业治疗的临床思维方式及过程可以体现治疗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一)作业与人类的关系

作业是人类的属性,人类的生活主要由作业活动构成,作业活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每时每刻的作业活动,所以自古以来作业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1.不同年龄阶段的作业表现 不同年龄不同人生阶段,作业有不同的演变和作业取向。人的作业活动能力主要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随机体不断发育与成长而逐步学习形成的。不同年龄不同人生阶段,人的作业表现如下。(1)婴儿期(infant):婴儿阶段主要是靠触觉、听觉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在能控制住上肢运动后,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及其在自己范围内的物体,用手去探索周边环境,用视觉追踪活动的物体,听声音,发出声音,学会应付环境需要。

刚出生的婴儿除拥有如吸吮等本能性生活动作能力外,需要他人照料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但按照生长发育规律,婴儿逐步学会卧、坐、爬、站、走,同时学会如吃饭、穿衣、排便等生活自理活动。(2)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preschool age and school age):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的中心活动内容是玩耍、嬉戏,随着不断的成长,游戏活动的内容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可以不断地提升运动、知觉、认知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群体生活,逐渐形成融入社会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的道德理念。(3)青年期(adolescence):处于游戏与工作阶段之间,这个阶段的作业较为复杂。青年人的作业选择能力逐渐发育成熟,他们在选择作业时会受到个人能力、性别、地区、亲友、个人愿望和工作诱惑力等影响。(4)成年期(adulthood):工作活动占据了成年人生阶段的大部分时间。成年人会寻求亲密,会结婚,会重新转换工作,角色的转变使人重新了解自己的责任及存在的意义。(5)老年期(elderly):老年人的工作角色逐渐消退,会重拾兴趣找寻生活的意义,度过充实的晚年。

2.作业对生活的意义 自理、工作、休闲与娱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作业对生活有着深层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生活中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压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业平衡,保证合理地分配及使用个人的生活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根据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对作业内容做出合理的安排,分配好休息与工作时间,体现生活质量水平,实现人生理想。

3.作业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具有作业的本能,通过作业活动增进健康,表现出人性的积极方面。如果作业本能不能够得到满足,会在精神及躯体方面出现问题,有损于健康。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做的每一项活动都对人体的体能及心智有所要求,并且可能影响人的情绪、人际关系或生活满足感。

作业治疗的理念就是当一个人因病或意外影响能力时,可通过某些有意义的活动来锻炼体能、心智或其他能力的不足。作业治疗师的责任就是根据患者的能力和背景,设计或选择对患者有意义的活动,并引导患者参与活动过程,享受治疗成果。

4.作业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社会文化素质表明了生活模式及其附加的意义、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文化素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业活动者的文化背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到作业活动的进行情况,文化素质的提升也要求活动者进行更高层次的作业活动,人们可以透过连续的作业活动不断地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5.作业与环境、处境的关系 环境对人类作业也很重要,人与环境是分不开的,环境影响人,人也可以控制环境,两者是互动的。环境(environment)分为人类环境、非人类环境及文化环境。人类环境包括不同的作业团体,例如家庭、工作组织和社会团体;非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例如光线和草木、不同的建筑物和设施、公共机关及物体等。处境(contexts)是生活处境,与环境不同。处境是影响作业的重要外在因素,加入了时间因素,包含了年龄、发展、生命周期及残疾情况。所以,每个人身处同一环境所做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个人身处同一环境也会因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所谓处境。环境能影响不同年龄、不同类型残疾人士在不同居住区或社区的作业行为,但不同类型的残疾情况在不同时段所做的反应也不同,应充分了解所处的处境和环境,才能进一步分析作业的表现。(二)临床思维方法

1.科学性思维 用于了解条件/情况的本质。作业治疗在这个层面需要了解治疗对象/患者的诊断(评估)及病历,思考的问题包括治疗的安全措施及治疗的预防措施是什么。基于治疗对象/患者的评估及病历,列出问题并合理地提出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在被选择了的聘用参考指标及治疗方针基础上,解释治疗目标和计划。

2.叙述性思维 用于了解条件/情况对于人们的意义。作业治疗在这个层面要对治疗对象/患者的人生经历进行总结,了解治疗对象/患者的社交、人生经历是什么。例如治疗对象/患者曾经承担的角色及任务,某些角色及任务对于本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或意义,但却因为疾病/残障而变得困难。

3.务实性思维 用于了解实际因素对临床治疗的影响。作业治疗在这个层面需要思考务实的问题。例如:住院的长短将如何影响到作业治疗的目标及计划;为了早一天出院,治疗对象/患者有哪些原动力参与治疗计划;作业治疗每天平均需要花多少时间完成文书工作、参加会议、督促助手或学生,需要每天应诊、接待多少个治疗对象/患者;当进行评估或治疗时,有哪些资源可以使用;当治疗对象/患者出院后,是否有社会、社区的支持,生活、居住环境中是否有接近医院及诊所或其他支持服务点(如公交站点、邮局、社区中心、诊所)等。

4.道德伦理思维 在各方面利益的冲突、竞争之下,用于抉择道德上的自卫行为。在这个层面上,需要作业治疗应注意哪些专业守则及道德上应考虑的因素。(三)临床思维过程

临床思维方式及过程能让作业治疗师系统性地收集及分析数据,筹划以治疗对象为中心的评估方法,体现治疗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作业治疗的临床思维过程包括互动性过程和条件性过程。

1.互动性过程 是指基于双方面交流、沟通上的本质,以治疗师作为工具,在互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治疗对象/患者。该过程描述作业治疗是如何接近治疗对象/患者,并如何与治疗对象/患者互动;在与治疗对象/患者互动的过程中,治疗对象/患者对个人疾病的认知、了解多少,治疗对象/患者人际关系模式如何。

2.条件性过程 是基于以治疗对象/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针,能制订个别指标给个别治疗对象/患者,并对转变中的条件做出治疗上的调整。每个治疗对象/患者都有个人的治疗背景及环境,需要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及条件性过程。四、作业治疗循证实践

循证作业治疗是指在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过程中能允许将此作业治疗干预方法复制,并且能保证给患者提供有效和有效率的干预疗法。作业治疗循证实践可以帮助治疗师选择临床上最有效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为每一位患者选择最好的评价、方法和工具,给予最好的治疗技术和干预手法,治疗师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患者及其家属可自行决定是否愿意参加作业治疗干预。

作业治疗常用的干预方法包括非人类环境、有意识的自我使用、教与学过程、有目的性的活动、活动小组、活动分析和组合。

1.非人类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如光线、草木)、不同的建筑物和设施、公共机关及物体。人与环境是分不开的,环境影响人,人也可以控制环境,两者是互动的。作业治疗师是医疗团队中最了解环境对患者影响的成员,在选择治疗活动时,常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环境情况选择治疗项目。

从康复治疗的角度,作业治疗也可将环境改良,配合无障碍环境设施,对不同类型的残疾评估环境安全性问题,预防老年人跌倒等,使功能障碍者或病患者能独立并安全地生活。环境改良包括几个范畴:建筑环境改造、辅助技术等。(1)建筑环境改造:建筑环境可能成为功能障碍者独立生活的最大障碍。治疗师会安排随访及家居改造,评估由环境引起的问题,提供合理的改造建议,解决患者家居及工作上的障碍。作业治疗师会就不同的残疾情况提供合适的环境策略。(2)辅助技术:运用科技、辅助器具或系统增强功能障碍者的功能,是非人类环境的物体之一。辅助技术不但能减轻照顾者的负担,还能增强功能障碍者的工作及生产能力,成为独立的经济个体。辅助技术包括助具和适应性设备、常用辅助装置及日常生活辅助器具、坐姿及干预、坐垫及轮椅、康复支架、压力衣及压力垫等。

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康复是辅助技术新的发展,如环境控制(ECU),辅助沟通方法(AAC)及适应性开关或玩具,作业治疗项目的软、硬件设计和开发,多媒体程序和软件设计,虚拟现实(VR)等。

2.有意识的自我使用 是指为了减轻恐惧或忧虑,有计划地利用治疗师或治疗对象与另一个人的相互作用。自我使用可以提供辅导、必要的信息或建议,发挥及使用潜在的内部能力。

3.教与学过程 当个人不能独立参与社区里的某项活动,或不能获得必要的技能时,教与学的工具才被使用。教与学过程表明了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4.有目的性的活动 活动是有目的的,按照治疗对象在感觉、肢体活动、认知、社交及技能方面的需要来发展,反映出其社团和相关文化价值。

5.活动小组 用于帮助共同关心有关作业问题的治疗对象。适合互相合作的人,让其面对或知道与他们类似的问题,增强其信心或某种程度的彼此信赖。小组活动可以是开放或封闭式,或因不同的需要以不同的结构及主题组合。

6.活动分析和组合 活动分析是一项作业活动过程,活动组合是针对治疗对象的能力及活动而进行有机的组织分析,再结合非人类环境的过程,设计一项适合有关评估或者干涉的作业活动。五、作业治疗过程

作业治疗中的医患关系可以看成教与学的关系,治疗中应以患者为中心而非治疗师为中心,学习应当是经验性的而非指示性的,应该强调在接近实际工作与生活条件下反复实践,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治疗过程实际上是设置学习的目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

作业治疗过程是作业治疗最基本的步骤,应用于作业治疗之中,可分为六个步骤。

1.评估 可概括为数据的收集及处理。收集患者有关资料,作为设定预期目标、指定治疗程序时的判断依据。作业治疗师可针对具体活动障碍采用活动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徒手肌力或日常生活活动测试。(1)收集数据:收集有关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病史、用药情况、工作、护理记录、社会经历等数据,进行有目的的评估,以决定患者目前的功能水平、病程阶段等。(2)问题分析:将上述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功能受限最明显或影响生活最突出的困难所在、妨碍其恢复的各种可能因素、导致功能障碍及个人社交能力产生不良适应的症结,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实质。

2.设定预期目标 将各种有价值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分析患者残存的功能,确定妨碍恢复的因素,从而预测出可能恢复的限度,即预测目标的设定。步骤包括:首先了解必要的最低残存能力;发现妨碍因素,进一步检查;活用个人经验。治疗目标可分为最终目标(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短期目标)。

3.指定治疗方案 在详细了解残疾程度及功能障碍的基础上,可确定达到的目标。根据评估亦可预测出可能出现的继发性畸形及挛缩等,以此指定一个包括预防对策在内的,为达到目标的治疗程序。确定治疗程序后,对近期目标提出具体的作业治疗方法,并用简明的形式表示出来。

4.治疗的实施 根据处方或确定的治疗程序表,与各专科治疗师密切联系,进行综合治疗。作业治疗师可依评估的结果,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及技术水平选择最佳治疗手段。可分步骤、分阶段完成。

5.再评估 要进行客观的复评,并不断观察和记录。如未能完成预定目标,应检查原因,修正治疗方案。

6.决定康复后去向 通过反复再评估,确认患者恢复已达极限,症状已固定之后,则应决定患者今后的去向。第三节 作业治疗分类及常用器械设备

传统作业治疗多采用木工、编织、黏土三大类作业活动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作业疗法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治疗项目被不断地引入到作业活动中,其分类方法较多,每种类型涵盖多种的治疗项目。作业治疗的器械和设备相比其他康复治疗方法来说,一般比较简单,但种类繁多。对于作业治疗分类及临床常用器械设备,本章仅做简单分述。一、作业治疗的分类(一)按作业名称分类

1.木工作业

2.手工艺作业

3.日常生活活动

4.编织作业

5.黏土作业

6.制陶作业

7.五金、金工作业

8.皮工、纺织作业

9.园艺作业

10.计算机作业

11.电气装配与维修作业

12.治疗性娱乐、游戏作业

13.书法、绘画作业

14.认知作业

15.虚拟场景及人工智能作业(二)按作业活动性质分类

1.功能性作业活动 如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和耐力、改善运动协调性及精细运动能力等,是以改善患者某种功能为目标的作业活动项目。

2.心理及精神性作业活动 如娱乐、游戏、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是主要针对患者心理及精神障碍的作业活动。

3.儿童作业活动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功能障碍和残疾特点,制订活泼有趣的游戏或文娱活动,将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以提高患儿童康复治疗的兴趣和效果。

4.老年人作业活动 对老年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时,可根据患者功能情况,选择辅助器械,或改善家居环境,代偿和弥补某些功能缺陷;组织集体性活动,增加老年患者的人际交往、与人相处的机会,消除老年患者的孤独感,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参与能力。(三)按作业活动功能分类

1.日常生活活动 包括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等内容。

2.生产性作业活动 如编织、刺绣、纺织、泥塑、制陶等能创造价值性活动。

3.娱乐休闲性活动 如游戏、棋牌、书画、弹琴、集体郊游等娱乐休闲性活动。

4.特殊教育性活动 针对发育障碍或残疾患者,进行特殊教育和训练活动,如文化教育、唱歌、跳舞及游戏活动等。(四)按作业治疗的目的分类

1.减轻疼痛的作业活动

2.增强肌力的作业活动

3.增加耐力的作业活动

4.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作业活动

5.改善手眼协调和平衡控制能力的作业活动

6.改善知觉技能的作业活动

7.改善视、听、触觉的作业活动

8.改善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理解力等认知功能的作业活动

9.增强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的作业活动二、作业治疗的常用器械设备

1.手的精细活动及上肢活动训练器械 如插板、插针、磨砂板、,套圈、七巧板、手指抓握练习器、OConnor手精细活动能力测试器、手指屈伸牵拉重量练习器、手腕功能综合训练器、结扣解扣练习器、计算机(带键盘)等,以及各种训练手指精细抓捏动作的小粒滚珠、木棒和细小的物件等。如图1-4。图1-4 常用手精细活动及上肢作业活动器械

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器具 如穿衣钩、扣纽器、穿袜器、鞋拔、长柄梳子、拾物器、C形夹、姿势矫正镜、个人洗漱用具、清洁用具及物件、餐具、自动喂食器、厨具、家用电器、模拟厕所浴室设备,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器具等。如图1-5。图1-5 常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器具

3.认知功能评定及训练器具 如各种记忆图片、实物、棋牌、积木、拼图材料、交流沟通板,以及实体觉测验器具、感觉统合测验器材和计算机测试软件等。如图1-6。图1-6 常用认知功能评定及训练器具

4.手工艺治疗设备或器材 如黏土和制陶材料及其工具和设备、刺绣用材料及器材、竹编或藤编工艺材料及用具、写字和绘画用笔及颜料等。如图1-7。图1-7 手工艺治疗器材

5.辅助器具及支具 如各种手杖、腋杖、肘杖、轮椅、水平转移车、转移板,以及各种助行器和功能改善用的支具等。如图1-8。图1-8 常用辅助器具及支具

6.职业能力评定及训练设备 如缝纫机、打字机、台式计算机、各种木工工具、器械维修工具、五金工具、Valpar综合职业技能测试设备(Valpar工作范例评定系统)等。如图1-9。图1-9 常用职业能力评定及训练设备第四节 作业治疗发展简史一、作业治疗的起源

作业治疗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欧洲启蒙时代精神病学中的道德治疗,后来,道德治疗的思想广泛传播到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对精神病的治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业治疗在康复医学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早期的作业疗法属于一种精神治疗方法,主要对精神病患者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工艺、园艺等作业活动来维持精神平衡。

现代作业治疗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起源于美国。对作业治疗发展有启蒙影响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主管阿道夫·梅耶(Adolf Meyer)(1866—1950),他主张有意义地利用时间及使用有目的性的活动治疗精神病患者。1910年,特雷西所著的《伤兵的作业治疗》一书是最早的作业治疗教科书。美国建筑师乔治·巴顿(George Barton)于1914年提出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名称,并于1917年3月15日在美国倡导成立了全国作业治疗促进会,1920年改称为美国作业治疗协会。该协会包括来自各种专业背景的人士,其中William Rush Dunton是精神科医生,George Edward Barton及Thomas Bessell Kidner是建筑师,Eleanor Clarke Slagle是来自社区服务组织的社工,Susan Cox Johnson是工艺科老师,Susan Tracy是护士,这些有专业背景的始创人对早期作业治疗的概念化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精神科医生William Rush Dunton被誉为“OT”之父,于1915年写了《作业治疗——护士手册》一书,早期利用作业活动治疗精神病患者。Susan Tracy是史上首位作业治疗师,在工作中发现了作业活动对骨科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并于1911年在工作的医院护士学校设立课程教授作业治疗。1914年,世界第一所正式的作业治疗学校法维尔职业学院在美国成立。1952年,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WFOT)正式成立。第一届世界作业治疗大会于1954年在苏格兰举行,并每隔4年召开一次国际会议。

世界大战带来了大批伤员需要康复医疗,作业治疗发挥了充分的作用。两次世界大战使作业治疗的原理、技术和使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军队和地方医院相继开设作业治疗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业治疗的重点开始由残疾人逐步发展到对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引起的躯体功能障碍。二、作业治疗的发展(一)国外作业治疗的发展

作业治疗专业在形成后经历了不同年代的理论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一直缺乏对作业治疗的规范和统一的标准,理论也不完善。直到1922年,美国的作业治疗先驱、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阿道夫·梅耶(Adolf Meyer)对作业治疗原理做了精辟的论述。他首次提出作业治疗是“通过感受文娱活动的愉悦,来寻找促进和维持健康,防止残疾,以及改善身体、心理及社会机能障碍的活动方法”,明确了作业治疗的理论基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肢体伤残军人数量增多,作业治疗在帮助伤残军人功能恢复及获得正常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业治疗的对象也从过去仅注重精神病患者扩展到注重肢体障碍患者。此阶段,作业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被扩展,但人们更多地还是将其作为医疗的辅助手段来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康复医学的兴起、全面康复概念的提出,作业治疗在恢复躯体功能、认知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伤残病员的重视,作业治疗已成为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作业治疗学家Mary Reilly提出:作业疗法的核心蕴藏在早期的方法之中,其焦点在于人类的作业活动上。意思是说:进行机体活动,人能够创造性地调整自己的思想、感情,以达到轻松处世,并与世相融的目的。“作业行为(occupational behavior)”一词,也成为作业治疗实践模式中一个综合概念和术语。

随着作业科学(occupational sciences)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形成,美国作业治疗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了有关作业科学与作业治疗关系的研究,将作业治疗定位在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的位置上。在美国,其教学程序必须遵从1983年的“作业治疗师的学会程序纲要”,以便获得美国国家作业治疗注册委员会(NBOTE)认定,在完成至少6个月的临床实习后,认定资格的毕业生才适合去通过NBOTE的证书考试,才能注册作业治疗师(OTR)。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作业治疗发展最先进的国家,有超过半世纪的作业治疗培训历史。日本于1963年开办了最早的培养作业治疗士的专科学校,于1972年成立了OT学会,并同年成为了WFOT会员。日本由于老年问题和政府的推动,OT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05年,OT大学超过150余所,并已有硕士及博士进修课程。印度是亚洲较早被WFOT认可OT课程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已开展作业治疗。

目前,作业治疗已在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应用,作业治疗手段也不断得到丰富,其服务模式已从医院走向社区,基本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在Mary Reilly论点的影响下,作业治疗学以“有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