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海缀珠——中国历代诗词歌赋选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22:16:20

点击下载

作者:张有山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韵海缀珠——中国历代诗词歌赋选编

韵海缀珠——中国历代诗词歌赋选编试读:

写在前面的话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一个人如果饱读诗书,说出来的话也就朗朗上口格外受听,这个人气质上也就自然而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看来诗和书对人是多么重要!

余平生甚嗜诗书,寻章摘句,日积月累,连篇累牍,案积山堆,遂产生集精粹于一牍之想法,于是,重又精雕细琢,穷搜极索,挑之又挑,选之又选,说不得忍痛割爱,道不得挂一漏万,终成一集,名曰:《韵海缀珠》(中国历代诗词歌赋选编)。之所以冠名《韵海缀珠》是说书中选编的作品都是韵文,广大读者浏览本书就如同在韵文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徜徉,又把书中每一篇精美的作品都看成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我的任务只是把这些珍珠连缀在一起。

此书集诗词歌赋于一体,总的选择原则是“三美”,即意境美、文辞美、韵律美(不无唯美主义之嫌)。所选诗文均为韵文,基本上涵盖了国家教育部要求的中小学生必背篇章。共分选析和附列两类。选析的作品皆为精品精华,基本上是历代名作、代表作。对这部分作品有的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挖掘诗文的意境和意蕴;有的只做了评头品足,对其艺术特色进行评点;有的仅为读者对作品的典故词句进行排疑解难。(本书不是供深入研究者所用,本书的受众应是广大诗词爱好者)。所附列的作品也是相当上乘的作品,均列在体裁或题材内容有共同点的作品后,基本上是广大读者能独立理解的作品。

本书在编选顺序上遵循由古到近,由远及近去选择作品。编选时也充分照顾到了代表各个时代的作品,如《诗经》、《楚辞》等这些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学样式。

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宝藏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如此的灿烂辉煌,如此的无穷无尽,如此的浩瀚汪洋,任何人只要走进这个宝库,都会万难取舍,目眩神迷,就像童话太阳山的主人公农民老大一样会不知所措,感觉到不选哪一件珍宝都是终生遗憾,都是剥筋剜肉!在这种情势下,不得已在定下总体原则后又定下了诸项挑选细则:在思想倾向上尽量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而不选庸俗消极的;在内容形式上尽量选短不选长、选易不选难、选浅不选深;尽量照顾名家、名篇、名句(名牌效应);尽量选代表作或能体现作家基本风格的作品;尽量选纯绿色、原生态的作品;尽量按作品产生的时代、时间先后排序,以便广大读者能对我国文学发展历史有迹可循……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故所选作品也不一定完全适合广大读者的口味,所做评点也不一定恰到好处,还望谅解为盼!另外,在注释和评论欣赏上也从典籍中和互联网上选摘了几篇出类拔萃的评析加以删改润色,在此特致谢意,如有不周,还望诸公见谅为盼!

谨以此书献给全国广大诗词爱好者!编者 张有山网名 书剑情怀2017年5月10日第一编诗“诗言志,歌咏言”是说诗歌是表达作者志向,抒发作者胸怀的。把心里所想的、所要求的,把情感的喜怒哀乐有节奏、有韵律地表达出来,这就是诗。古时人们在劳动的时候所喊的号子就是原始的诗歌,但形成文字的诗最早的见于商代的刻在甲骨上的卜辞,到了东周才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三百》即《诗经》,以后历经战国、秦、汉、晋、南北朝,诗歌在不断发展演变完善规范,到了唐朝,终于达到了顶峰。唐朝国家兴盛,经济发达,国家提倡诗,民间流行诗,人人会作诗。从唐初到唐末,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诗人,可以说唐诗确实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确实称得上我国珍贵的文学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数量庞大,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代表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所以,本书也把唐诗放在了重点。一、古诗关雎(诗经·周南)[1][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3][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5]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6]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7]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8]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9]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10]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1]关关雎(jū)鸠(jiū):雎鸠鸟不停地叫。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类似于现在的鸳鸯鸟。

[2]洲:水中的陆地。

[3]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4]荇菜(xìnɡ):水草名,一种可食的水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5]逑:配偶。

[6]寤寐:日日夜夜。寤(wù):醒;寐:入眠。

[7]思服:思念。

[8]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琴瑟,古比喻夫妻。

[9]芼(mào):挑选。

[10]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欢乐。

译文

一对对雎鸠鸟在河边欢快地鸣叫着,我努力追求的美丽贤淑的姑娘在哪里呢?长短不齐的荇菜在水流中飘忽不定,多么像少女那颗琢磨不透的心,我朝思暮想,我日夜思念,多么想早日追求到少女这颗芳心!河里的荇菜虽然飘飘忽忽左躲右闪,但我还是决心捕捉到它。爱情之路虽然再苦再难,我还是要努力去追求。美丽的少女也最终会成为我的伴侣,在鼓乐声中我们一定会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赏析

这首诗选自《诗经》,是《诗经》的首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收集作品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被列为五经之首(另外是《易经》《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它无愧为我国文学艺术的精华和瑰宝,对我国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巨大的影响。无论从思想艺术还是表现手法上都被后世广为援引和运用,有些篇、章、句、辞至今仍被广泛吟诵传唱。

这首诗是一首情歌,全诗分三章。第一章写目见耳闻的河边的景物,由此产生联想;第二章从河中的植物荇菜写起,联想到美丽少女的心,深入细致地抒写求爱之苦;第三章由思到幻,把感情推到极致,幻想着与美丽少女在鼓乐声中走入婚姻的殿堂,尽情享受爱情的快乐。

列《诗经》中另一名篇《蒹葭》《诗经·秦风·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汉族民间情歌。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每章八句,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的效果。《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音积jī,上升,指道路陡起)。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音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音sì,水边)。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古读为“已”,迂回弯曲)。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音址zhǐ,水中小块儿沙洲)。

*“蒹葭”,芦苇。现在这首诗已被改编成歌曲《在水一方》广泛传唱。九歌·国殇《楚辞·屈原》[1][2]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3]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4][5]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6][7]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8][9]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10][11]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12][13]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14][15]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注释

[1]操:拿着。吴戈:战国时吴国制造的一种特别锋利的戈矛。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车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车来往交错。毂(gǔ)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矢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矢:箭。

[4]凌:侵犯。躐(舱列):践踏。行:行列。

[5]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殪(yi义):死。右:指右骖。刃伤:为兵刃所伤。

[6]霾两轮兮絷四马: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霾(埋):通埋。絷(直):绊住。

[7]援玉枹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援:拿着。枹:鼓槌。

[8]天时:天意。怼(对):怨。威灵怒:神灵震怒。

[9]严杀:酣战痛杀。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0]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1]忽:指原野宽广无际。超:通迢。

[12]挟(xie):携,拿。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

[13]首身离:头和身子分离,指战死。惩:恐惧,悔恨。

[14]诚:果然是,诚然。

[15]终:始终。

[16]神以灵:指精神永存。

译文

身上披着坚实的铠甲,手里拿着锐利的吴戈奔赴战场,战车交错,短兵相接。战场上旌旗蔽日,敌人铺天盖地拥上来,箭镞像雨点一样纷纷坠落,勇士们仍无所畏惧奋勇争先。交战双方的阵形都已冲乱,战车的左右马不死即伤,车的两轮深陷泥中,四匹马用力却怎么也拽不出来,冲锋的战鼓敲打得惊天动地。天怨神怒,战士们怀着一腔浩然正气决心把侵略者斩尽杀绝,让他们尸横遍野。将士们一往无前视死如归,出发时就没打算活着回来。他们宁愿抛尸于超远辽阔的战场。虽然身首离分但仍无怨无悔,死后身上还是要佩戴着长剑和秦弓。是什么让勇士们如此不怕死?是忠君爱国的精神鼓舞着他们,才让将士们刚强勇武不可凌犯。即使身体死了灵魂仍会得到永生,就是做鬼也做刚毅勇武的英雄!

赏析

这首诗是《楚辞》中的一篇优秀的篇章,选自屈原的《九歌》,是其中的第十章。《楚辞》是战国时期产生于我国南方楚地的以屈原为代表而创作出的一种新诗体,它文采华美,风格绚丽,想象力丰富,感情奔放,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屈原,名平,战国后期楚国人,是著名诗人,爱国主义志士。他为了国家,数次犯颜直谏,两次被流放。公元前277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这一风俗几千年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屈原在我国影响之深。

这首《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战斗牺牲的将士的挽歌。诗人通过对战场上惨烈的战争场面的描写,热情歌颂了战士们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诗人把战场上静止的事物做了动态的描写,以一连串单音动词形象传神地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本色,渲染了宏大的战争场面,诗的风格雄浑刚毅,充满了阳刚之气,不愧为优秀爱国主义诗篇。

**这首诗的最后四句“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被艺术家选为国画《钟馗》的题画词,可谓恰如其分矣!大风歌刘邦(汉高祖)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勇士兮守四方?

赏析

首句“风”“云”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云,引申的是政治风云。次句是说刘邦当了皇帝威威赫赫地回到故乡。末句是说国家正当动乱之秋急需“勇士”保家卫国,表达了汉高祖对家乡子弟的殷切希望。

全诗虽短短三句,却雄阔四海,气吞八荒,彰显帝王之胸襟气概也!垓下歌项羽(西楚霸王)

力拔山兮气盖世,[1][2]

时不利兮骓不逝。[3]

骓不逝兮可奈何,[4]

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释

[1]时,这里指时局,形势。

[2]骓,指项王骑的乌骓马。

[3]奈若何,怎么样。

[4]虞,古指美女,这里指项羽的妻子虞姬。

赏析

英雄末路的慷慨悲歌,荡气回肠,传唱千古!

**这首诗被后人改编为京剧《霸王别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表演精湛,唱念做舞皆超人一筹,曾因演绎此剧被评为“四大名旦”。短歌行曹操(魏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2]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3]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4][5]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6]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7]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句引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意是思念远方的穿青衣的美女,这里引申为渴慕治理国家的贤才。衿,衣服,代指穿衣服的美女。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此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这里借指贤才来了一定会给以优厚待遇。

[3]掇:通“辍”,停止,指月亮的运行什么时候也不会停止。引申为思念人才的心永不停止。

[4]陌、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这是客气话。存:问候,慰问。

[5]契阔:久别。旧恩:往日的情谊。此句意谓:在今日的宴会上,与久别的贤士们促膝谈心,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情谊。

[6]月明星稀,何枝可依?此句告诫贤才不要犹豫,要擦亮眼睛,“择枝而栖”。乌鹊:乌鸦。匝(zā):周,圈。两句意思是说还有大批的贤士像南飞的乌鸦,它们绕树徘徊,还没有选定最后的归宿。

[7]周公吐哺:周公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武王的弟弟,成王三岁登极,周公辅之,为政勤勉,有时正在吃饭,把饭吐出来也要接待客人。因此被后世推为勤政下士的楷模。

赏析

这首《短歌行》属乐府诗体,是曹操一系列短歌中的一篇,通篇抒写曹操对缺少人才安邦治国的忧思,表达了他急于得到贤才的渴望。全诗并没有过分渲染“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却充分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招揽贤才,治理好国家的愿望。

***“乐府”是秦代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龟虽寿曹操[1]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2]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螣同腾)[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5]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竟:终结。

[2]螣(téng):传说中能腾飞的大蛇。

[3]骥:千里马。枥:马槽。

[4]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短。

[5]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赏析

写这一首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想起人生路程,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

*作者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创立者。

**另附曹操《观沧海》一首供欣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七步诗曹植(东汉末)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另一版本为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析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qiáo)郡今安徽亳(bó)县人。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juàn)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社会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传说此诗是“七步成诗”,但仅限于传说而已!咏怀诗阮籍(晋)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1]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2]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3]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1]薄帷:指窗帘,也可指床帷。鉴:照。

[2]翔鸟:飞翔盘旋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3]“徘徊”句:这里指人也兼指鸟,孤鸿、翔鸟也和人一样,夜不寐而徘徊,好像心中有些不安和感伤。

赏析

月色如水,寒风拂衣,孤鸿悲鸣,宿鸟惊飞,在这一片冷漠枯索的气氛中,主人公独处空堂,徘徊忧思。这里所描摹的并非实有的场景,也未必隐喻着什么具体的事件,而只是借诗的意象和意境,用象征的手法,寄托一种绝对的孤独感,一种幽深而难以名状的愁绪。

阮籍(210-263),字宗嗣,因做过步兵校尉,故又称阮步兵。阮籍生活在魏晋政权交替时期,为了反对黑暗统治,不为司马氏所利用,他采取出世逃避的手段,与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常在山间竹林里相聚,饮酒狂歌,仰天长啸,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世人把这七人称为“竹林七贤”。这首咏怀诗是他写的一组(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首,诗中婉曲地把他对黑暗统治的不满表达出来,同时这首诗还具有一种清幽的美感,可谓寄托幽深,言近旨远(“言在耳目之内,情在八荒之表”),是以景传情,以物托志的典范。饮酒歌陶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

本篇是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作者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符亮,晋代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诗人,隐者(他也是中国古代著名隐者的代表人物)。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二十九岁起,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八十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的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著有《陶渊明集》。

*附作者另一名作《归园田居》组诗三首供欣赏《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赠范晔陆凯(南北朝)[1]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2]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释

[1]陇头:指长安城。

[2]一枝春:指梅花。梅花在春季最早开放,故以梅花代表春天。

赏析

陆凯与范晔是好朋友,感情深厚。这时陆凯人在江南,梅花开放,就捎寄了一枝梅花到长安给范晔——江南什么也没有,就送你一枝代表春意的梅花吧!

以花相赠,别富情趣,从中可见两人的交情和胸襟。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南北朝)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赏析

陶弘景是南北朝齐朝人,辞高官而不做,隐居山中,但朝廷每有大事,必派人去山中请教,故人称“山中宰相”。这首小诗也反映了他隐居的心境。

齐高帝下诏到山中征聘陶弘景到朝中做官,诏书中反复强调尘世的繁华,问他:山中到底有什么值得您恋恋不舍呢?故陶弘景作此诗以答之。

短短的几句诗就清楚地表明了作者对高官厚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不屑一顾,只追求恬淡的、大自然的高尚情操,这种精神境界世人实难做到!寄王琳庾信(南北朝)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赏析

梁亡后,王琳在郢城练兵,志在为梁雪耻,作书与庾信。庾信感慨不已,作此诗回复。前二句言南北道远,一个在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省),一个在金陵(即今南京市)音讯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不胜惊喜。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王琳怀雪耻之志,可以想象信中满纸之词,使诗人深受感动,为之下泪。

此诗言短意长,耐人回味。诗人为何拆书下泪?是有感于故人万里寄书的情谊?还是触动了悠悠乡思?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惭于自己的苟全?诗中均未言明。无限话语尽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泪”中了!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初仕梁,后出使西魏,时值西魏灭梁,于是羁留北方。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博学多才,擅长诗文。早年作品绮艳轻靡,晚年因遭世变,身居北地,所著多身世之感,故国之思,风格苍凉沉郁深受杜甫推崇,曾夸赞其“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有《庾子山集》传世。

*附庾信《重别周尚书》一首《重别周尚书》一首阳光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江南弄·采莲曲萧纲(南朝)

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莲疏藕折香风起,香风起,白日低,

采莲曲,使君迷。

赏析

在那碧绿的水面上,姑娘们驾着轻舟荡漾。她们那光彩焕发的面庞,与荷花交相辉映,同样的美丽可爱。满塘的莲房已被采得疏疏落落,藕根也已折断,这就暗示采莲已经多时,将近尾声了。接着写少女们归去的情景:重叠的“香风起”三个字,给读者带来一种袅袅的动态,似乎那起于荷塘的清风,自远而近,带着幽幽的香气(这“香气”,既是花的香也是采莲少女的香),轻轻地柔柔地吹拂到你的脸上。“白日低”点明了时间,给画面抹上绚丽的残红。就在这美丽的傍晚,少女们唱着欢乐的歌——这是她们满载着莲藕归来了。那歌声使人陶醉,使人忘记一切,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全诗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美轮美奂,真令人心醉神迷也!

也许这就是最早的“词”吧,况且《江南弄》本身也是当时流行的曲调。

*附汉乐府《江南采莲曲》《江南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人日思归薛道衡(南北朝)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注释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也叫人七日,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至今我国有的地方还有过人七日吃面条的习俗。

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赏析

此诗是诗人出使陈时在江南创作的,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开头两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满腹心事,仿佛他在屈指计日,也许在他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了许久,但仔细一算,原来入春才七天呀,时间过得真慢!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样熬过去的呀?诗人以平淡质朴的诗句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归乡了,可是现在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诗人却无法回去。在后两句中,诗人先说“人归落雁后”,再说“思发在花前”,以将来迟归的结局来对照念念在心的思归愿望,更见出诗人身不由己,思归不得归的苦衷。别诗范云(南北朝)[1][2]

洛阳城东西,长做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注释

[1]长:通“常”,常常,经常。

[2]经时:长时间。

赏析“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两句,描写了人们所常见的惜别场面。在京都的城东和城西,每天都可以见到无数互相告别的人群。在这里游子离乡远去,恋恋不舍。亲友们含泪送别,情意绵绵,此行千里,归期何日?此两句引起了人们对于离别情景的回忆,不尽之意,蕴于诗外。洛阳,这里代指国都,即南朝的建康。如果说前两句只是平稳的起句,那么后两句则是奇峰突起。“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昔时别去,正是隆冬季节,那茫茫大雪犹如春天的满天飞花;而今归来,却值暮春三月,遍地繁花,不再是严冬时的银装素裹。这是通过物候的变换表现节令和逝去的时光,同时也表达作者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这种手法是非常高妙的,同样是“雪”“如”“花”这三个字,却意境完全相反,这强烈的反差是通过把三个简单的字轻轻地换了一下顺序完成的,却造成了较强的美感,也成了千古名句!君子行曹植(魏)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1][2]

劳谦得其柄,和光慎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注释

[1]劳谦得其柄:此句是希望统治者能勤政爱民谦恭下士,只有这样做才是最根本的。

[2]和光慎独难:是说士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独善其身,独慎其行。和光:源于成语和光同尘,原意是君子混迹于俗流之中不露锋芒,与世无争。慎独:指君子在未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洁身自好注意规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但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赏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诫当政者要勤政谦恭,为民者要言行谨慎。

诗中“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已不合时宜。

特附另一首相和歌辞《长歌行》于后,供欣赏《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诗劝导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否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敕勒歌杂歌谣辞(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山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

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寥寥几句那苍茫的景象和雄浑的境界便应声而出。

*附另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表明青年男女坚贞爱情的诗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木兰辞汉乐府(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一作“男”),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惊忙一作: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诗歌的创作背景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南北朝南朝)。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内蒙古境内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

这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用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诗后被很多戏剧品种借用,诗中的主人公木兰被冠以“花”姓,情节则被多方演绎。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展,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它和另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后人盛称为“乐府双璧”。三峡谣民谣(南北朝)[1]

朝见黄牛,暮见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注释

[1]黄牛,指黄牛滩。

赏析

这首民谣虽寥寥数言,却绘画出三峡这段江流的曲曲折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的奇妙地貌。另有黄景仁《新安滩》和《三秦民谣》诗也很上乘。

*附《三秦民谣》无名氏《三秦民谣》

无名氏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本诗极力渲染了三秦地势的险要、重要,写的气势恢宏,奇伟雄丽!)

*附黄景仁《新安滩》《新安滩》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二、唐诗[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4][5]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6]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7][8]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1]少府:官名。

[2]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3]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

[4]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

[5]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五个渡口风烟迷茫。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

[6]宦游:出外做官。(宦;huàn四声)

[7]无为:无须,不必。

[8]歧路:告别的地方。

赏析

本文作者王勃(650-676),字幼安,初唐四杰之一(另几人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代表作是《滕王阁序》。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悲戚戚。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是全诗诗眼。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附王勃另两首五言诗《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林塘怀友》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林塘自然环境的美丽远远胜过画笔和织机织出来的美丽)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欣赏

骆宾王是唐代婺州义乌人。七岁能诗,号称“神童”,这首《咏鹅》就是他七岁时的作品。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他最知名的是《咏鹅》诗,流传最广的文章是《讨武氏檄》。武则天称帝,徐敬业扯旗造反,骆宾王为其起草《讨武氏檄》,写的是风雷激荡,剑影刀光,淋漓尽致。其中有一段是“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传说武则天在病中看后惊出一身冷汗,重病立刻痊愈,叹息说:“宰相安得失此人?”赐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赏析

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给他手下大臣萧瑀的,极富哲理性,前两句一直流传至今。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

诗写登上幽州(北京市)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感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形成巨大反差。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赏析

久别在外就要见到亲人的心情是多么兴奋和迫切,但这里诗人却用了一个“情更怯”来表达自己就要见到亲人的复杂矛盾心情,这也正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那么诗人怕什么,他是怕家人有变故,亲友不平安……没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是写不出来这种心情的。

此诗一说作者为李频,但历来多认可宋之问。

*宋之问因谄媚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被称为唐“最无耻文人”。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2]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3]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1]遥夜:长夜。

[2]竟夕:整夜。

[3]盈手赠:满手捧着月光赠送。

赏析

写月写人,即景抒情,构思奇妙,意境幽清。

**作者张九龄是唐朝名相之一,勤政爱民,卓有建树,岭南通往内地的道路就是他做地方官时打通的。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行至次北固山下的时候,青山绿水,顺水顺风,潮平岸阔,残夜雁归,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愁绪。全诗对仗工整,跳跃洒脱,叙事明确,写景逼真,和谐优美。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1]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注释

[1]万籁:指所有声音。籁:声音。

赏析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马戴的五言诗《楚江怀古》也类此篇,特附于后供欣赏《楚江怀古》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出塞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是边塞诗中佳品。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赏析

首句写遥望楼西一轮落日向着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次句写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两句诗合起来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后两句,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它不是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是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有机的不露痕迹的融和在一起,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市,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其他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其楼名声很大,所以楼上题诗者甚多,除王之涣这首独步天下外,较上乘的还有畅当和李益的《登鹳雀楼》。

*附畅当的《登鹳雀楼》《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李益的《登鹳雀楼》《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有人愁。

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生短促之感叹。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本诗作者崔颢是唐天宝年间著名诗人,诗风绮丽,擅长边塞风情,他的《长干行》诗民歌风味浓厚,感情朴实真挚,也是一首上乘之作。《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

简练含蓄,浅白如话,回味无穷。后两句传播千古!

*刘长卿这样风格的诗很多,这里特列两首供读者欣赏《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擅长五言诗,当时流传口号:七绝圣手王昌龄,五言长城刘长卿。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题材(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山水田园生活,来源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田园诗派的鼻祖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古往今来,陶渊明的诗作及艺术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唐代的田园诗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诗五言绝句的形式。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人之赞美王维也!王维写景“美而静,哲而禅”,清词丽句,朗朗上口,这样的诗很多,今特选精品六首以飨读者。《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欹湖》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701-761)字摩诘(因崇尚佛道而取),做过尚书右丞的官。唐代著名诗人,诗、书、画、乐样样精通,诗的风格恬淡自然,与孟浩然等被称为“田园诗派”。相思王维[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2]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果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2]采撷:采摘。撷,xié。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以往人们一直误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中的上乘佳品!

*附作者抒写乡情友情的诗三首供欣赏《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绮窗,雕刻着花纹的窗子。绮qǐ,带花纹的丝织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东,这里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茱萸,一种草,旧风俗中有重阳节插茱萸避瘟疫之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曲广为传唱。由于歌曲的结尾反复吟唱三次,所以又称《阳关三迭》,一时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流传下来)[1]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3]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míng):日暮,傍晚。

[2]浣(huàn):洗。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说春天的芳华就任凭它消散吧!秋光更美,王孙依旧可以留在山中。王孙:贵族子弟。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清丽明快,美不胜收。

*附列王维另两首不同风格的五言诗供比照欣赏《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附组诗《少年行》三首供欣赏《少年行》是王维写的一组组诗,共四首。这组诗歌是对杀敌报国的少年英雄的赞美,也是诗人自己向往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理想的表述,这里选列三首。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新丰: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新丰镇古时产美酒,谓之新丰酒。其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其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jí)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有《孟浩然集》三卷。(选析二首附二首)

*孟浩然还有一首《宿建德江》也很出色,不亚于这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过故人庄孟浩然[2]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3][4][5]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拜访,探访,看望。

[2]鸡黍:指鸡和黄米饭。

[3]轩:窗户。

[4]场圃:农家的小院。(场:打谷场。圃:菜园)

[5]话桑麻:谈论庄稼。

赏析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和恬淡的农家生活,语言朴素平实直白,意境鲜明清新,生活气息浓郁。一个普通的农庄,一顿普通的田园饭菜款待,在诗人的笔下却变得如此令人垂涎。描写的都是眼前的平常景物,使用的全是大众化的语言,描述的层次顺序也是完全顺其自然,笔笔都显得轻松至极,仿佛不受任何诗词格律的约束,但细加品味,却又句句字字都在格律要求之中。通篇品赏,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朴实的农家田园是惊人地和谐,表现了形式内容的高度一致,足见诗人的非凡功力。

*附作者另一首五言诗《临洞庭上张丞相》供欣赏《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涵虚混太清: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与水混成一体)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是我国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雄豪浪漫,汪洋恣肆,故被誉为“诗仙”。同时,他和与他作品风格相同的辛弃疾、陆游、苏轼等诗人被称为“豪放派”。李白和杜甫齐名称“李杜”,又同李商隐、李贺并称“三李”。

李白诗数量浩繁,其优秀篇章数不胜数,本书特从五言、七言、乐府等不同格式、题材中选析五首。

*另附七首优秀的五言诗供欣赏《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越女词》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观放白鹰》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3][4]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2]既:且。

[3]无情:忘却世情。

[4]邈:遥远。

赏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