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媒体必修课(全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18:14:38

点击下载

作者:刘兴隆,康咏铧,程子桉,董绍春 等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新媒体必修课(全2册)

“互联网+”新媒体必修课(全2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互联网+”新媒体必修课(全2册)作者:刘兴隆,康咏铧,程子桉,董绍春 等排版:昷一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3-01ISBN:9785363255144本书由北京千华驻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总目录CONTENTS

互联网+微媒体: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体营销密码

互联网+新媒体:全方位解读新媒体运营模式

目录

CONTENTS

内容简介

PART1微媒体驾临,各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第1章互联网+微媒体成新贵

第2章互联网+环境下,微媒体是一种机遇

第3章新互联网企业P K传统型企业:微媒体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PART2微媒体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做微媒体前,先革自己的命

第4章营销革命:微媒体趋势下的全新营销

第5章思维革命:做微媒体,你需要4种思维

第6章传播革命:传播率有多高,看企业有多大的『舍得』

PART3互联网+时代,微媒体怎么做

第7章无孔不入:用微媒体打造你的品牌

第8章微媒体360°营销:左手盲点,右手痛点

第9章动态吸引力:再不做微视频就晚了

第10章创造你的企业APP:成败在此一举

第11章决战终端微媒体:移动掌控营销

第12章微媒体新势力:从万物互联到万众狂欢

附录1:关于本书中出现的名词解释

附录2:中国互联网公司最新阵亡名单

附录3 :作者“微商团队化管理”课程一览

后记:《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45.53亿总票房之思

返回总目录内容简介

微媒体颠覆了我们接触交互信息的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我们对它的认知与思考。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变革更加剧烈。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生活方式的改变,移动互联网深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阅读、接受信息的方式,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设备。事实上,从纸质媒体的衰落到互联网的兴起,再到移动设备成为社会化的主流媒体平台,微媒体不会是一个终点。但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媒介正在发生变化,如今流行的微博、微信也终会被更新的媒体平台取代,迭代是永恒的主题。可以肯定的是,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企业传播品牌的需要,我们该如何看待微媒体,企业如何花最少的钱进行最有效的传播?如何利用微媒体与时代“共舞”、共赢?怎样将微媒体变成有利的营销工具?怎样克服互联网+时代汹涌而来的海量信息对用户的冲刷?怎样从微媒体平台中脱颖而出?是随波逐流,还是原创为王?

诸如此类问题本书都将为您一一呈现。帮助读者朋友认知微媒体的必然性,在大趋势中拓宽视野、打开思路。让所有企业人和渴望与互联网+时代“共舞”的读者朋友,不仅仅关注信息本身,更了解信息的全新载体一微媒体。序

法国科幻动作大片《超体》中结局的一句“I AM EVERY WHERE(我无处不在)”令人印象深刻。在女主角的脑域开发度达到100%之后,她便进化到了普通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由于她当下的身体己经没办法承受大脑活动需求的能量,于是将身体数据化,最后只留下一张U盘,只要有一台连上互联网的电脑,她就无处不在了。

电影中人的身体可以数据化,那么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呢?

如果将互联网视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那么其中具有能动性的核心主体便是“人”。互联网为我们个体提供相关的技术平台支持。与此相联系的愿景就是实现人与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万物互联”的联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微广告、APP 等各种正在爆发的微媒体汹涌而来。我们已经感受到微媒体细菌一样无处不在的超强渗透力。

1.究竟何为微媒体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媒体的使命是传递信息,其价值在于影响力。

而这种影响可以应用在商业,引导某种趋势或潮流,让市场关注某种产品;可以应用于政治;也可以用于制造舆论……当媒体成为传播的渠道时,其中被传递的信息就叫做广告。

微媒体(Micro Media)是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例如微博等。其赢利点有三个方向:广告收入、传播费用和增值服务。

2.微媒体有4个特征

(1)增值性:

信息源是指任何产生信息增值的发布。必须有信息的源头参与才可能产生有价值的微媒体网络,例如写一篇文章是信息源,对信息做一次有价值的修改、或者发布一条评论,都是信息源。

(2)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指微媒体整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由于都是微小的个体所发布的内容,风格、导向性、内容都会不同,很容易理解。

(3)传播性:

这种传播指的是自发的传播而不是通过报亭这样的发布渠道,通常需要两个条件:①信息源对信息公开;②传递路径上没有障碍。

(4)选择性:

由被关注到被谈论,再到被传播,这是用户筛选的必然结果,信息的优胜劣汰在此自然形成。

而在Web 2.0时代,很多人开始把博客叫做媒体,现在很多人把微博、微信叫做微媒体。其实这不准确,应该把许多个微小的博客、微博等平台所组成的整个信息传播网络看做一种媒体,而且这种媒体的规模已经达到所有人不容忽视的程度,并与所有传统媒体不同。以后会出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微媒体形式。

基于微媒体创造出的内容简单易懂。内容的制造者和接收信息的阅读者是面对面的强关系,阅读者可以通过关注、取消关注、订阅、加粉等具体操作,有选择性地阅读。二者的互动性比传统媒体强百倍。

我们习惯把类似新浪这些大型门户网站称为媒体,这些网站由大型企业运作。相对门户网站而言,个人运营的网站就是一个微媒体,这也意味着用户与网络和企业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与智能。微媒体帮助无数制造商和消费者迅速找到彼此,帮助创业者找到“天使投资人”。作为新生力量,微媒体还在成长,它将具备更强大的渠道、营销匹配能力。

微媒体时代,我们的知识形态发生了改变,信息传播的模式也在改变,相应的,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都在改变。

第一,知识形态,包括我们知识的交流和储存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互联网上一天的信息量,相当于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信息。如今,出门绝对不能忘记的三件事基本是:钥匙、钱包和手机。

随着智能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手机从某种程度上替代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工具。通过手机每天获取的信息相当于刻录几百万张光盘。这些新事物改变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和知识形态。曾经很多我们自认为难以接受的事物,如今也能平淡看待。例如,在几年前你问别人“吐槽”是什么意思,对方一定会睁大眼睛看着你这个“怪物”,而今天即便上了年纪的用户也可以透过手机等众多微媒体形式,更容易地接触并理解“吐槽”这个词。

第二,信息传播方式,不只是单纯的改变,更多的是在转型、升级。从前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传递的。如今报业的影响力和销售额越来越低,电视的使用频率也开始逐年下降。而全球广告额的深入开始超越传统媒体,这意味着我们未来接受信息的方式会发生重大改变。

有了更方便的微媒体之后,我们对信息的解读也发生了变化。几年前的两会期间,有那么多的信息可以报道,但偏偏有人选择了去爆料代表们身上的各大名牌。当这些信息通过更多微媒体传播开来,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超乎想象。渐渐地,某个事件的舆论场所也在发生变化。

3.凭什么相信你说的

从哲学内涵的角度而言,新事物的发展势必要经历一个坎坷而曲折的过程。

新事物产生之初,总是不完善的、弱小的,但它在与暂时强大的旧事物的斗争中,最终会取得胜利。

微媒体伴随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应运而生,同样属于新生事物,需要我们慢慢吸收、消化其中精髓。

你或许会问,既然是新事物,我凭什么相信你说的?

你可以不信网络新闻媒体洋洋洒洒的报道,但你有必要相信本书作者刘兴隆对微媒体的诠释。

作者对微媒体这一新事物的理解并非空穴来风。刘兴隆老师是微赢新微商引领者、中国著名企业家、中国著名实战微营销专家,微商界实战培训殿堂级讲师,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和行业积累。

2014年11月,投身于微商行业,短短半年内受到了众多微商从业者和媒体好评;

2015年,独创了“微商团队化管理”、“微商企业化经营”课程,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全新的营销课程。

微媒体驾临,当一系列变化不请自来,对企业而言必然危与机并存。本书作者将以最精准的方式带你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微媒体,化危为机。

微媒体颠覆了我们接触、交互信息的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我们对它的认知与思考。从纸质媒体的衰落到互联网的兴起,再到移动设备成为社会化的主流媒体平台,微媒体不会是一个终点。迭代是永恒的主题。

可以肯定的是,传统媒体己经无法满足企业传播品牌的需要,我们该如何看待微媒体,企业如何花最少的钱进行最有效的传播?如何利用微媒体与时代“共舞”、共赢?怎样将微媒体变成有利的营销工具?怎样克服互联网+时代汹涌而来的海量信息对用户的冲刷?怎样从微媒体平台中脱颖而出?是随波逐流,还是原创为王?如何正确使用微媒体,怎样成为主动的信息使用者和传播者?

诸如此类问题作者都将在本书中为您一一呈现。帮助读者朋友认知微媒体的必然性,在大趋势中拓宽视野、打开思路。让所有企业人和渴望与互联网+时代“共舞”的读者朋友,不仅仅关注信息本身,更了解信息的全新载体——微媒体。

PART1揭秘了微媒体驾临,各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种种现状。举例并阐述了这些企业是如何利用微媒体和传统企业抗衡的,例如爱屋及乌若不是借着互联网和微媒体的东风,根本没有机会活下来,更别说和链家分庭抗礼了。可见,传统企业没有和微媒体结合很容易就落后了。

PART2说明新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是1+1等于几这种简单的问题,微媒体不是想做就做,本章总结了做微媒体之前应该完成的三场革命,即在微媒体趋势下的全新营销革命;互联网+浪潮下的5种思维革命;改变传播方式的传播革命。

PART3从实际出发,总结了做微媒体的具体落地方法,分别从品牌、内容、视频、APP、终端微媒体几个方面诠释了互联网+时代的微媒体战略。《圣经》里的第一句话是“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世界有了光,世界就存在了。微媒体时代到来,如同上帝第二次创造世界,第二次为世界带来光。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利用微媒体,成为一个信息使用或传播的主动者,让光芒永远照耀我们所处的、越来越进步的世界。PART1微媒体驾临,各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第1章互联网+微媒体成新贵第1节互联网+房地产:未来社区商业模式

1.万科的互联网思维

万科在没涌入互联网浪潮之前,已经在地产业取得了一定地位。

而在互联网+时代,万科纵身一跃,成为这个行业的创造者。

万科地产总经理郁亮说:“万科如果能更好地吸收互联网的思想,将这一工具运用得更加自如,万科就能更加适应这个时代,把产品做得更好,万科的转型也就更加成功。千万不要以规模扩张来衡量万科是不是胜利又或者是失败了。我想利用互联网的方式经营传统企业,用新的工具在管理中取得更好的成效。万科正处于学习的阶段,未来会不断地推出新的内容,例如会调整公司的组织架构,推出合伙人的概念正是我们目前思考的方向。跟小米、苹果等电商学习,我们学到了做生态系统,这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启发。我们的物业、社区等都非常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未来的潜力不可预估”。

万科的互联网思维如下图所示。

1)短信渠道

这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微媒体整合营销模式。

目前,我国房地产在业内的专业度很高。万科熟悉各个微媒体平台的运作,利用行业内的专业度,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普及;用互联网用户能接受的方式,包装自身的项目。这也给了传统企业以启迪: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将营销推广方案区别开并进行资源整合。

2)自助品牌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万科更加懂得了营销的强制性和必需性。万科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自主品牌,在运营过程中都以互联网的方式去思考和管理。并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对互联网足够重视。这个重视,不只是说说而己,而是深入各个环节。

3)社会化营销

万科不是由外包网络公司来维护,而是利用如微博、QQ 群、微信等社会化营销的方式来推广自身的项目,与用户保持最佳的互动和最近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万科培养了大批潜在用户,并且用老客户以及品牌的粉丝效应进行口碑传播。同时针对互联网用户定期组织宣传促销活动,而不只是走过场的常规活动。

万科本是一个传统的房地产企业,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由万科地产推出的一套“万科社区商业模式”也受到了用户的认可。

2.万科社区商业模式

万科地产王国的改变源于“从好房子到好邻居”的互联网思维的转变。

为了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提升用户黏度,万科社区商业与互联网已经有了初步的融合。今后万科还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打造社区商业,并支持员工自己创业,最终将企业做成连锁品牌,具体体现在万科社区商业与阿里巴巴淘点点线上的服务平台签约。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搭建网络客户端,随时随地让用户自助下单、付款,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商店24小时营业的便利以及送餐到家等服务。万科还将推出门诊医疗、购物商场、儿童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等。

在互联网思维下,万科未来的运营系统将会更加透明化。万科也一直在尝试学习移动互联网和微媒体营销。在郁亮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万科从组织架构再到业务开展,都在逐步地产生变化。用互联网来武装万科,将会使以万科为代表的传统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有效运用互联网思维,适应新的环境,这也是传统企业的转型之道。第2节互联网+通信业:开启移动互联世界

提到通信业,人们首先会想到QQ聊天软件、微信即时通信软件。短短几年,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让“+时代”开启了移动互联新世界,也让用户拥有了更具个性化的综合性沟通平台。

1.全球最大通信运营商: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一般指日本电报电话公司,二者是同一个意思),简称NTT,如右图所示。

该通信公司曾在全球500强中排名32位,是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下属机构有东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西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日本电报电话通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数据公司等。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的通信技术全球领先,但很明显他并不满足于此。

近几年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加强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也大力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几乎每个子公司都有“个人热点搜索服务”,即帮助用户搜寻附近的热点,让用户能够轻松找到网络。这个服务与该公司加强移动网络基础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2.中国的互联网之舞:中国移动

要说互联网意识,在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

从初入江湖的“飞信”业务,到现在的“融合通信”战略规划。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规划,始终处于领跑地位。

虽然由于我国体制的限制,中国移动总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但是它也具备很多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东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地响应和切换热点是中国移动的弱项,而提供内容和服务,恰是中国移动的强项。

1)中国移动的产品线

中国移动处于移动终端的垄断地位,其产品丰富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个人业务类的基础业务(产品)就有几十种,如下表。中国移动部分业务(产品)一览

市场上有的品类,你能想象得到的品类,去搜索移动出品,基本上都会找到相应的产品。

虽然产品非常丰富,但是缺少拳头产品,没有形成集团优势,只能各自为战,独立发展用户,相互无法借力。垄断地位加上不计成本的投资无法产生优势产品的原因多种多样(见下图)。

•产品规划大而全。

不论需不需要,每个产品基本上都会被规划一个。

•缺乏技术创新和体验创新。

中国移动的许多产品都是由不知名的外包公司承接,这些公司普遍靠中国移动的外包项目存活,缺乏市场化的机制和能力。

•运营能力不足。

中国移动的产品运营方式,普遍单一。多个产品看下来,基本就两种运营手段,即活动和短信群发。

•用户体验不好。

有的产品比较简单,却可能与好几家公司都有关,多家公司相互调用接口和模块,根本无法形成一致的用户体验。

即便如此,我们不能否认中国移动本身具有超强的产品规划能力,只是限于体制等原因,往往定位不清、缺乏核心技术、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落地时总是差强人意。所以,根据中国移动本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在互联网+时代逐步积累,最终也获得了广大用户和市场的认可。

2)中国移动在微媒体时代的布局

互联网+微媒体时代,中国移动将经营的重心由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转变。

例如,移动互联网热点、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物联网等。未来,中国移动或将在这些领域深耕。

当下,中国移动的微媒体战略产品是“融合通信”。作为希望与微信一较高下的产品,中国移动的决心很大,能否顺利完成目标,除了决心,还要可执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目前,中国移动初步展开了如下布局大计:中国移动的布局计划第3节互联网+出版业:话语权转移给读者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我国传统出版业开启了它的辉煌时代。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出版的盛行。似乎在一瞬间,我国的出版业又走向了没落。

最具代表性事件当属王府井书店的“十年浩劫”。《中国新闻周刊》曾发表了一篇《历史的见证》专门讲述了王府井书店从兴起到黯然衰退的整个过程,以及给所有出版人带来的思考。

十年浩劫,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到了极点。这也就是1978年一批名著被解禁时,人们会倾囊而出的原因。而当年的王府井书店见证了这一时刻。

……

这天,开门前数小时,王府井新华书店门前已人山人海——批被解禁的老版中外名著,将正式重印发行。读者事先从各种渠道探听到消息,一大早赶来排队,从十几岁的孩子到六七十岁的老人,无所谓职业、年龄、性别,人们蜂拥而至。几个“顽主”模样的年轻人在维持秩序,他们不是书店的员工,只是路过,见人潮汹涌,主动过来充当“志愿者”,他们把秩序维持到书店开门后,才欣然离去。

接下来,人潮演化为几近“疯狂”的抢购潮。不仅王府井书店,当天北京各家新华书店都上演了这一幕,“书香”弥漫着全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闻。这些名作,书是新的,版本却是旧的,是20世纪50年代或60年代的出版物,品种以曾经广为流传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为主,例如《唐诗选》《宋词选》《子夜》《家》《九三年》《大卫·科波菲尔》《安娜·卡列尼娜》《一千零一夜》等等。书价之低,现在听起来可以用一个书名来形容——《天方夜谭》。《悲惨世界》(一)0.98元,《欧也妮·葛朗台》0.54元,《高老头》0.73元。假如经济条件允许拿出一个月的吃饭钱(15元上下)或者更多,便可以放肆地大买特买。事实上许多人也是这么做的,不及中午,各书店的进货基本销售一空,不少人钱没带足或迟到,下午再进书店,只能扑空了。我的一个邻居,当年20岁出头,当兵复原没几天,他费了半天的工夫,从父母手里“磨”出十块钱,午饭后汽车从礼士路到西单到王府井,一路跑了三四家书店,也只买回一套《希腊神话和传说》。

排队买书,在当年不是什么稀奇事,在刘心武名噪一时的小说《爱情的位置》中,刻意设计了一个让男女主人公在王府井书店排队买《毛选》时不期而遇的场面。但这次不同于以往。读者不是冲着某一本去的,他们事先甚至并不清楚这批重印作品的书目。出现如此无具体目标的购书潮,恐怕史无前例。

……

最早的王府井书店叫新华书店北京分店王府井门市部。1950年,新华书店北京分店购入王府井大街14号的一栋四层楼房,王府井门市部迁入临街的一层营业,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书店。1970年4月22日,新扩建的王府井书店落成营业,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翻了6倍,为当时亚洲之最。新王府井书店和隔壁的工艺美术用品商店是前后脚建成,两店的临街距离都比其他建筑后移几十米,因而门前是一片不小的空场,如此设计大概是出于以后拓宽王府井大街的用意。那时新华书店都不开架,颇费眼神,后来华君武还画了一幅顾客用望远镜隔着柜台看书名的漫画,以督促书店改进经营方式。所幸20世纪70年代初逛新华书店,眼神再好也用处不大,因为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鲁迅的著作以及几个样板戏的剧本外,只有浩然等个别作家的个别作品还允许出售。

新王府井书店一共四层,一、二、三层对外营业,三层出售美术作品、宣传画、地图;一 、二层卖书,书店二楼曾一度辟出一个阅览室,供读者消磨时间。后来在王府井书店相继可以买到重印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高玉宝的《高玉宝》、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冠以“青年知识丛书”的知识性读物,以及一些新创作的小说,如《海岛女民兵》《连心锁》《难忘的战斗》《桐柏英雄》《征途》《闪闪的红星》等。但毕竟是“文革”年间,这些新作品普遍难逃脸谱化的框框,经典性更谈不上,所以,王府井书店规模虽大,却没有多少文化含量。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78年“五一”节。此后,王府井书店也随着品种的日益丰富和时间的流逝由“新”而“旧”。1994年11月13日,是它营业的最后一天,此前数日,这里天天挤满了来向王府井书店告别的读者,不少顾客在此留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2000年,王府井书店重新开张——那座令不知多少北京读者去过数不清次数的地方,又重新出现在王府井接头。“印书就像是在印钞票”——这是在我国互联网技术尚未普及之前出版人的形象比喻。理论上,印出来的书只要销售出去,就能为出版生态链上的人们谋得可观利润。

然而,曾经的黄金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而变得不再辉煌。

历史类小说中常用“虐心”一词来形容宫斗之痛。对于出版业而言,最“虐心”的一出戏,莫过于互联网的入侵。

互联网在我国尚未成熟以前,话语权基本属于出版社——在出版链条中具有主导权和掌控权。对于印刷机构和渠道而言,出版社的订单和发行量是它们的“衣食父母”。与此同时,出版社又同时掌控作者资源和发行渠道、印刷机构、购买者等各个重要部分。其强势地位可见一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话语权渐渐转移给了读者。

如果你想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一本实体书店的图书,你可以登录当当网、亚马逊、博库网等图书网站。各大图书网站不定期的活动、电子优惠券、满减活动和优质的配送服务,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退一步讲,即便你觉得图书网站的价格还不够实惠,你还可以登录“万能的淘宝”,总能找到一个价格令你满意的商家,实现在线购买。

如果你不想花钱购买纸质图书,你可以登录各大媒体平台和电子书阅读平台,支付比纸质书便宜几倍的价格阅读任何你喜欢的书籍。

在互联网+微媒体平台,几乎没有你找不到的图书。

出版产业格局也因此发生巨变,以下残酷事实足以引发传统出版人的思考见右图。

1)纸质书被电子书取代

为什么著名的《全英百科全书》宣布不再出版纸质的?

因为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代替纸质图书出现!

在这些现状背后,有一个出版人不愿承认却已成事实的事——传统出版业要么转型,要么在破裂的危机中。

2)市场地位不保

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牵头,和各大互联网企业通力合作,通过各种手段抢夺出版社的作者资源。而更多的数字出版运营商选择省去了印刷和发行环节的电子书渠道,直接将书籍投送到用户“掌中”,并且互联网企业还会将内容和自己的周边产业结合,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3)“0元电子书大战”

当当网为了进一步抢夺市场份额,曾展开了“0元电子书大战”线上活动。除了个别电子书之外,绝大多数电子书都可以在当当网免费下载。京东商城也不甘示弱,宣布立刻将5万册书籍上线供读者免费下载。京东商城和当当网用非常低廉的活动成本就宣传了品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然而,对于无辜被卷入这场战争中的出版商而言,所谓“0元”意味着出版商几乎一分钱都拿不到。第4节互联网+教育业:个性化的在线教育

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开始借助互联网和微媒体平台,在线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课程,有了更多自主的空间。

1.更多个性化教育实现“因材施教”

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这条信念被教育界推崇了很多年,时至今日,依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目标。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对学生的现实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再给予相应的辅导,而传统教育不可能一个老师只带一个学生。互联网凭借其优势,轻松做到了这一点。网络把教育业与服务业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了更好的体验感,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互联网在“因材施教”方面超越了传统教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在线教学“一对一”模式

许多传统的培训机构只是对学生进行大致分类,无法实现“一对一”教学。

如今一些知名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在“互联网之风”的吹动下,建立了远程教育平台,例如新东方。从“一对一”教学的角度而言,学生从在线网校积累的内容是最原始的学习资料,每学习一节课这些资料就会被载入数据库中,成为学校调整课程的依据,这对提升教学水平非常有利。

3.精准评估学生真实能力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在线教育能更精准地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评,并很快给出解决方案,做到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电脑系统会自动记录下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情况,例如,某个章节点击学习的次数最多,说明这一章学得吃力,如果多名学生出现这类情況,老师就会引起重视,相应地安排更多课程。

4.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

传统课堂教育,学生多半是在被动地听。在线教育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既然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难学”的课程,就不愿再接受“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传统课堂上,会不会你都得认真听讲。在线教育让学生将更多时间放在想学、难啃的内容上,实时知道自己还需要学习什么并主动学习。

毫无疑问,互联网将教育带入了全新的领域,也让徜徉其中的用户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第5节互联网+餐饮业:外卖服务提升品质

互联网+微媒体时代,很多行业都逐渐向“服务型”转变,餐饮本身就是服务行业,如果再不有所行动,将有可能面临关门。

1.世界上最好的比萨外送公司:达美乐

达美乐是美国著名比萨外卖品牌,成立于1960年,是世界公认的比萨外送领先者。

不断提升外送服务的品质是达美乐的核心所在。

达美乐也始终以外送在线订购的商品和服务作为功能中心,并向用户承诺30分钟送达,晚到顾客便可得到优惠券。达美乐的比萨订购应用,将娱乐性与功能性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获得了广大客户好评。

达美乐公司的“互联网”思维给我国传统餐饮业转型带来了足以借鉴的启迪(见下图):

1)调动用户积极性

达美乐推出了企业APP,并采用游戏通关的方式,将揉面、配料、烘焙、切片等过程设置成关卡的形式,将复杂枯燥的制作过程以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充分调动了用户参与制作的积极性。用户在不断寻求通关的心理需求下,美味的比萨也应运而生。

2)在线直接下单满足个性化需求

用户可实现在线直接下单。达美乐会按照下单时提供的比萨样式,制作一款高度一致的比萨,第一时间送到用户手中。这种将虚拟物品转化为实物进行订购的方式,允许用户在订购前期对口味及样式进行选择,满足了众多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作为专业的提供外卖服务的企业,如何提供个性化的订餐服务,是互联网+微媒体时代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唯有带给用户不同的愉悦体验,才有希望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2.KFC(肯德基)的微媒体之路

如今,吃饭聚餐时人们习惯性会埋头刷微博、聊微信,原本热闹的气氛就这样被手机掠夺,谁还有心思投入到聚会的交流中?

KFC注意到了这样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策略,如下表。KFC的微媒体运营策略

在未来,餐饮业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微媒体的力量,还会逐步衍生出更加新颖的营销方式。对餐饮企业而言,从用户立场出发,解决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从而赢得消费者信赖。这种方式也会为餐饮业注入新的活力。第6节互联网+新闻业:新闻业务物联网化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习惯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的方式接受新闻。

直到互联网出现,局面被打破。

当我们渐渐觉得通过手机、电脑看新闻既省时省钱又便捷之时,传统媒体的脸上便多了一丝“愁容”。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人更乐意通过互联网了解新闻,而网络新闻的用户群体已经非常庞大,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新闻业的衰退。这就使得,传统新闻业互联网化:不仅要有新闻,更要有态度。

在互联网+浪潮下,国内众多传统媒体集闭纷纷加大向新媒体转型的力度。若要在行业内独树一帜,避免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就要体现作为一家新闻媒体的态度。

提到“凤凰卫视”,我们并不陌生。其鲜明的“凤凰”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如下图。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香港,内地中心在深圳,是全球性华语卫星电视频道。其主播来自于全国各地。

凤凰卫视是华语媒体中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也是大陆地区最先获得落地权的境外电视媒体之一。

凤凰卫视在转型过程中,颇具代表性的策略是将新媒体确定为未来的发展重点,成立了凤凰新媒体。凤凰新媒体拥有凤凰网、移动风凰新闻门户和凤凰视频,以提供网络互动、宽频、无线增值服务为突破口,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并逐步实现了大规模盈利。根据凤凰卫视在2014年8月公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凤凰新媒体总营收为人民币111亿元,净利同比增长9.17%。

很多人好奇,这只凤凰是如何在新媒体中起飞的?

这要归功于凤凰卫视推出的几个独具特色的新闻频道,如下表所示。凤凰卫视独具特色的新闻频道

互联网+微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传媒)企业该具备什么特征?应该如何转型?

1.传播从单向到双向

在人们固有印象中,传统新闻媒介的状态是单向传播——只负责发行出去(传统媒介也曾通过书信或电话与大众沟通过,但这些传达速度比较慢)。

而网络新闻却能做到与用户互动——这是互联网给传统新闻业带来的优势(见下表)。传统新闻媒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的转型策略

2.内容呈现“多元化”

传统新闻业若想转型,就要呈现“多元化”的内容。

看似平凡的新闻,背后都有未被挖掘的要素。所谓“多元化”,不是简单地将素材整理起来就可以,而是需要进行深度加工。例如,读者已经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报道,是关于奥运会的某项比赛进行了报道,并且重点采访了冠军,这是很多媒体都能做到的。而此时出现了一则报道,只是简单介绍了比赛情况,却用了很大篇幅对他们幕后的训练情况进行介绍,甚至去采访那些失利的运动员。该新闻的报道者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当读者看到更深层次、更有价值的新闻自然更愿意买账。因此,当媒体在面对海量新闻时,必须层层筛选,为读者解读更新鲜、更重要、更有价值的新闻。第7节互联网+物流业:助力物流行业升级

2015年11月11日零点,由阿里巴巴联合各大电商发起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准时拉开了帷幕。

下表是来自阿里巴巴的重要数据:关于2015年“双十一”交易额的重要数据

比起2014年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交易额571亿元的惊人成绩,2015年的双十一更是奇迹般地向全球展示了什么叫“中国速度”!

1.“ 双十一” 成为过去时,物流业的“ 大考”刚开始

央视财经频道也推出了特别企划八小时大型直播节目“聚焦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在专访中,记者问马云:“去年问您的时候,您说您不关注那个成交的数字,但是您当时最担心的是物流。那今年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马云回答:“我今年担心的还是物流。”

他解释道:“其实今天的数字大家都在猜,我们公司是不想猜,我们说把前面的工作做好,把准备工作做得尽量仔细。所有的技术环节、支付环节,包括物流环节。但是我今年担心的依然是物流,我相信物流既希望天冷一点,冷了以后大家购买“过冬”的商品欲望就大一点,但也担心天气冷了以后天气不好,快递就会受到很多的难度。毕竟这些东西要用人在路上去送,所以怕刮风下雨。”

在“双十一”购物节后的一周时间内,是各大快递公司最繁忙的时候。

下表为2015年双十一当天各大快递公司接单量。2015年双十一当天各大快递公司接单量

2015年天猫“双十一”产生了4.67亿件物流订单,较 2014“双十一”增长168%。据数据统计:所有包裹里程加起来将可绕地球1100万圈,地球到太阳近1500个来回,突破了我们人类目前探索到达的最远距离。

惊人数据的背后,反应的是双十一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巨大考验。

当互联网+与物流相融合,物流公司应利用互联网+做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要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物流领域,从而让物流本身的特征、优势得以发挥。

从这个角度而言,互联网+和物流的融合创新,要做以下三件事情。

(1)提高“云物流”技术(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的物流平台服务);

(2)提高效率;

(3)组织创新/变革。

要做到上述三点,最根本的落脚点是物流管理模式。这也是物流应用互联网+的立足点。

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首先,应转变目标模式。

一味拼价格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是要从降价转变为降成本的目标模式。这个降成本不是指降低你自己的成本,而是物流公司能够形成自己的运作模式,从而降低客户的成本,这样才能体现物流公司的价值。

其次,物流发展模式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就是创新驱动。

如今,大多数物流公司的创新多少有一些就地取材的意味。例如,利用物流所控制的货物资源做一些供应链金融等。不是不能做,但若做不好就容易降低互联网+的创新功能。互联网+物流,最大的创新就是形成新的资源——数据为己所用,具体在物流上就是云物流。

2.电商新战场:物流系统升级

长期以来,大部分电商都只能靠第三方物流生存,尽管每年“双十一”快递公司都会爆仓,但也只能默默忍受,毕竟仅仅短时间内凭企业一己之力很难改变现状。如今,各大电商在“双十一”战场交锋时,已经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很多电商开始自建自己的物流系统。在物流领域,已经出现了通过自建配送平台而留住客户的佼佼者。

苏宁易购就是其中之一。

苏宁易购自上线以来就以“黑马”姿态示人,在创造自己物流系统的同时,也创造了骄傲的业绩(见下表)。苏宁易购物流系统的优势

除了苏宁,在我国电商中,一直保持翘楚地位的莫过于阿里巴巴也在搭建更先进的物流系统。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控股,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宅急送,百世汇通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宣布,“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简称CSN)项目正式启动,合作各方共同组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马云任董事长,沈国军任首席执行官。其中,天猫投资21.5亿,占股43%。银泰通过北京国俊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6亿,占股32%。

外界一度认为刚刚“退休”的马云又想高调复出。

马云不这么认为:“此次到深圳为菜鸟网络站台,并不是意味着复出,做物流公司不是今天的想法,是四五年前的想法。”

他只是在解决令他笑不出来的问题。【结论】传统媒体败给微媒体的症结一微媒体可以无孔不入

马化腾说:“‘互联网+’是一个趋势,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加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影响很大;加娱乐产生网络游戏;加零售产生电子商务,现在已经很大;最近互联网金融非常热,互联网将让金融变得更有效率,更好地为经济服务,响应‘普惠金融’的精神。”

传统媒体之所以在微媒体面前节节败落,说到底是因为微媒体可以无孔不入。虽然它和“互联网+”一样看似虚无缥渺,实则无处不在,它能深入各个行业为其带来一定影响。倒逼传统行业变革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今,对于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而言,在微媒体平台占据一席之地已和建设网站同等重要了——许多用户在进行消费或者做业务的时候,如果发现对方是一个没有网站的公司,往往会三思而行。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将会微媒体作为他们日常工作和人际交流的一部分。

1.记住,你是“微媒体社区”里新来的孩子

记住,当你新加入一个微媒体平台的时候,你就像是一个社区里新来的孩子。

此时,你要做的不是像电影《横冲直撞好莱坞》那般疯狂地横冲直撞,然后无礼地敲邻居的门,向其兜售商品。

微媒体既不是“1+1=2”付出就有回报的营销方式,也不是一个实打实摆在销售柜台里付钱就能拿走的商品。在这个全新的“虚拟社区”里,你不能太莽撞。要很严肃地对待“社区”,寻找一些创造价值、帮助他人、建立联系并乐在其中的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创造社区价值的部分,才会有所更大收获。

2.微媒体,互联网+热点下的冷思考

现在看来,微媒体就像互联网+—样铺天盖地,无孔不入。

但事实上,任何一种新营销模式,包括微媒体在内,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让你的企业扭转局势,一夜暴富,更不可能让你的销量瞬间攀升。

微媒体的作用和公关、展销、广告基本相同,都只是市场营销,企业营销的工具而已。

这就像你在车库里用到的电力工具一样,有一些市场营销工具总比另一些更加好用,更加顺手。

对于极少数的成功企业来说,微媒体一直是一条通向名利双收的捷径。这些人气很高的“微媒体之星”中,有很多企业在最初涉足微媒体时,就已经拥有一份十分详尽并且管理得当的计划表了。除此之外,他们还因为之前取得的商业成功而获得的认可度,并且非常清楚早日进入一种新兴媒体能够带来的好处。

换言之,微媒体让他们之前的成功得到了延续和加强。

但对大多数发展中的企业而言,微媒体不会凭借一己之力就能让你成为百万富翁。

你对微媒体运作的方式了解得越多,技巧越精湛,内容向最佳目标受众传递得越完美,那么你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微媒体自然不会例外。

既然如此,你有必要在真正展开一系列新营销之前,了解微媒体的功能——它能为你的企业做些什么?哪些又是它无能为力的?

对比分析如下表:微媒体的功能对比分析

总之,如果你能够有策略地应用微媒体,并在互联网+微媒体之外,辅以创新的营销计划,那么你的企业将如虎添翼,实现效益最大化。第2章互联网+环境下,微媒体是一种机遇第1节“互联网+”,全球所有企业在同一个市场厮杀

新时代来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传统行业,如下表所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总结

互联网+是当今中国企业界最炙手可热的话题(见下表)。肯定互联网思维的代表

市场厮杀中的赢家——阿里巴巴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挂牌上市,开盘每股售价高达92.97美元,阿里市值大约2300亿美元,超过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GDP。

如果以“18岁为成年人”的标准来看,这个成立只有15年的“未成年”的年轻企业,因为互联网技术,成为真正富可敌国的超级企业。

这是互联网技术的力量,也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

关于阿里巴巴成长之路、发展史的资料、图书数不胜数,在此不再赘述。

我们要说明的是:三大传统行业巨头海尔、联想、万科的平均年龄是30岁,是三大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腾讯的两倍。但前者的市值总和却比后者少了3000亿美金(见下表)。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市值对比

可见,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年龄并非是笑到最后的筹码。当然,也不能说明“互联网三巨头”的领导者水平比传统企业领导者的水平更高。他们之所以能在市场的厮杀中笑到最后,有一个共同点是:乘势而行,顺势而为!第2节麦肯锡报告:互联网使我国中小企业成为“小微跨国企业”

2014年7月24日,世界知名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公司发布了《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现状。

我国的互联网催生了全球网络零售市场,并深刻地融入了我国的商业生态圈。它集中释放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群体力量,为中小型企业转型成为“小微跨国企业”奠定了基础。基于以下重磅红利,微媒体在时代的召唤下应运而生(见下图)。

1.互联网令行业准入的门槛越来越低

报告中指出:“尽管许多中国的中小企业仍然对互联网(技术、思维和平台)抱有疑虑,但是数字化可以消除中小企业面对互联网时的一些劣势。”

互联网不仅使企业能够在网上寻找更多的合作平台,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让客户的营销方案能够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

只要企业有好的营销思路,互联网就能帮助企业在网络平台找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者。

总之,互联网令行业准入的门槛越来越低,完善了市场机制,加快了中小企业成长,使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小微(微型)跨国企业。”

2.互联网降低了营销成本,提高了营销效率

互联网催生了云计算,而云计算使得企业降低了为互联网系统的付费成本,同时降低了传统营销的成本。从“撒网式”大规模投放广告到互联网时代的精准营销,效果越来越好,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3.互联网使我国中小企业成为“小微(微型)跨国企业”

我国网络平台,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整体出口能力。几年前,一提到“跨国企业”,大部分人的印象是“资金雄厚”、“大型”、“实力强”,但互联网降低了这一门槛,让中小企业也有机会成为一家跨国贸易企业。这一切都是互联网的魔法: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例如阿里巴巴等,打破了传统地域、文化等诸多限制,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了更多客户群体,包括海外客户。

4.物流和支付技术的双重支持

在以前企业除了要负责生产、销售,还需要兼顾物流,与运输公司签订各种协议、合同,并派专人负责收取、支付资金,而现代互联网则通过网络平台轻松实现资金、物流的支持。

5.给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上的保障

对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最大的问题便是融资困难,企业规模越小,越难获得资金。而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

2014年7月22日,阿里巴巴公司与包括中行、建行、招行、平安、邮储、上海银行、兴业银行在内的7家银行深度合作,其中一个重点合作项目便是以网商信用为基础,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该贷款计划最高可以为中小企业贷款1000万元。

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它们正渐渐崛起,为我国GDP贡献自己的力量。麦肯锡报告称:“互联网正在从根本上,重新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份报告充分说明,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报告预测,从2013年开始到2025年,我国互联网将进一步拉动中国GDP的提升。而企业拥抱互联网的程度深浅,决定了企业运营效率的高低。

改变,就从现在开始。跟不上时代变化的企业,结局将被淘汰。

到了2015年,来到互联网+时代,很多传统企业惊恐地发现,自己的那套运营模式、营销模式己经过时了。具体表现在,最新的商业名词的懵懂,听懂了却理解不了,理解了却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做,那些朋友圈疯传的成功商业案例,怎么看都匪夷所思。跟上时代的变化,也是对所有传统企业的挑战。

在这个顾客即上帝、口碑高于一切的时代,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企业终将失败。

因此,当微媒体时代驾临之时,从前沉寂在市场中的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疯狂抢占自己的市场,而曾经跟自己实力相当的企业,却在转型的过程中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将自己甩在身后。这时才发现,几年前同行都在做网店、做企业APP、开通微博时,自己却不屑一顾,待到别人开花结果收获之时却显得有点晚了。

不要再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企业只有奔跑起来才能追上时代的发展速度,与之共舞。第3节“烂”大街的苹果:敢革自己的命

在互联网+微媒体时代背景下,懂技术还不够,还要敢创新。

知名的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络版)曾撰文,总结了苹果公司的十大卓越营销技能。其中,敢革自己的命等均榜上有名。

文章提到,在某调研公司对全球营销主管的调查中,苹果再次获得了“杰出营销奖”一这己经是该公司连续第5 年获此殊荣。

苹果为何精于营销?难道真的是其前已故CEO 史蒂夫•乔布斯的“信徒”遍布全球?

当然不是!

苹果在1977年1月成立之初,其投资者兼顾问麦克·马库拉规划了3点营销理念。

令人惊讶的是,直到今天,这些理念依旧是苹果公司的营销核心,帮助其吸引了大批忠实用户。这正是苹果强大营销力的有力注解。麦克·马库拉规划的3点营销理念

苹果利用这三大原则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和“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在嘲笑苹果“烂”大街之前,请学学它的营销革命。

苹果公司的系列产品,尤其是手机在全球的销量自不必多说。在中国,苹果手机更是快成了“烂”大街的产品一不是中国人太有钱,就是苹果太受欢迎!

实际上,自“乔帮主”创立苹果之初,就始终以“创新革命”杀敌制胜。

对此,《福布斯》杂志总结了苹果公司在以下几方面的创新(见下图):

1.吸引用户参与——这一模式应反复循环

众所周知,苹果每年都会花费大量时间,仔细观察用户使用苹果和其他公司产品的方式。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痴迷,使得一本正经的市场调研显得不再重要。在这种所谓的“参与式设计”或“实用性测试”中,苹果将用户体验融入了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借此寻找不足与机遇。

2.提升用户体验——让兼容成为可能

其主营产品Mac、iPod、iPhone、iPad与iTunes的协同效应为用户带来了巨大价值。

这是因为用户渴望通过简约而直观的使用方式,将他们的设备作为一套系统来使用。苹果深知其中奥妙,因此在推出一系列产品的过程中,先后以“数字中心”和“娱乐中心”来定位。

无论是哪种理念,都可以在系统内实现软硬件的兼容。

(当然,苹果与其他公司的产品之间并不兼容。)

3.招募敢于创新的员工——能与顾客产生共鸣

史蒂夫·乔布斯对于“人与科技的互动”愿望有着独到而精准的洞察力。乔布斯喜欢引用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话——“如果问人们,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回答:跑得更快的马。”来解释这种洞察力的重要性。

乔布斯也说过:“苹果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开发真正能令人兴奋的产品。”换句话说,用户的思维或许只局限于他们已知的东西,而不会跳出当下,思考其他可能。

所以,乔布斯和他的同事对于用户体验的思考,比用户自己更为深入。

对用户而言,这是一种幸运。

4.“ 减法使人进步”——防止功能膨胀

在很多人眼里,工程师只想干有创意、有挑战,且令人振奋的项目,而商人却只想干能赚钱的项目。任何有过科技行业从业经历的人都明白,这两类人存在与生俱来的矛盾。双方妥协的结果就是产品适用范围蔓延、功能膨胀,从而催生令人困惑、失去重点的产品。

苹果的创新恰恰在于将这些产品进行提炼,让它们回归自己的根本目的,然后为其赋予简单而有吸引力的使用方式。正如乔布斯所说:“减法使人进步。”

这一逻辑从苹果产品最直观、简单的设计就能看出端倪。例如,苹果手机的Home键——简单却“万能”。

5.商业模式创新一~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为什么苹果产品能数年如一日地保持同一价位,基本每一代新品的价格趋势有增无减,至少和上一代产品持平。

这由苹果的商业模式决定——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聘请重视用户体验的员工和开设零售店,是苹果创造用户价值的两个主要渠道。

6.吸引“全球粉丝”——突出品牌地位

众所周知,“果粉”遍布世界各地。

苹果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了这一点(见下表)。“果粉”之所以遍布全球的三个关键因素

7.我只是我——不必成为全能型企业

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在选择目标用户和产品时犹豫不决。苹果却敢于革命、大胆决策,将战略集中于有限的产品线上,同时限制每一类产品线的产品数量。

乔布斯1997年回归苹果时就引入了这一理念,将苹果的产品线从1 5个削减到4 个。这一战略一直坚持到今天。当时还是苹果COO的蒂姆·库克(Tim Cook)如此描述苹果的理念:“多元化是很多商学院教授的传统管理理念,但这不适合我们。”

8.良性循环一创造一个能够提供价值的生态系统

时代的追随者遵守所处生态系统中的规则,而时代的创造者往往能创造一个能够提供价值的健康生态系统。iPhone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AppStore。然而,AppStore必须要得到开发者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苹果推出了很多开发工具,吸引开发者为iOS平台创造简单而一致的应用体验。这加快了应用开发速度,并加大了用户互动率,对开发者、用户和苹果而言,是一种三赢策略,也为苹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苹果用事实证明:

它不仅是一家杰出的科技公司,更是一家伟大的营销公司。

而传统企业如果想要拥有更好的产品,就应该像苹果公司勇于革自己的命。否则,其他企业就会革你的命。第4节亚马逊的贝佐斯哲学:Gradatim Ferocite(稳步勇进)

不少人认为,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在其著作《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中的形象并不“高大”,而且还犯了很多错误。例如早期的“荒唐并购”导致其在第一波互联网泡沫中损失惨重。

但不得不承认,对国内的大多数网络公司和传统企业而言,不管是否已经成长为巨头,贝佐斯的经营哲学依然值得学习,这也是我们在展开互联网+微媒体营销之前的基本功课。

回顾任何一家巨头的发迹史,成功都不是偶然。

亚马逊值得夸耀的成功之处在于:

1.“云服务”收集海量数据

亚马逊“云服务”能将大数据处理成标准化模块化,被用于其他应用。例如,提供标准化的数据块,允许其他公司方便接入,也进行合作,如此一来,就进一步争取了更多的用户。

2.革新既有市场的规则

亚马逊直接革新了既有市场的规则。例如,Kindle直接发表的发展,让作者直接面对读者,绕开了中间环节,无形之中也让亚马逊成为一个巨大且有能力的出版公司,这就彻底改变了原先的出版市场。

一举成为kindle上的畅销作者,这对很多拥有作家梦的人而言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亚马逊能成为网络巨头不是偶然,尤其是贝佐斯的经营哲学。放眼长远,以下几点是很多企业未能坚守的(见下表)。

这三点就是贝佐斯的经营哲学“GradatimFerocite”,翻译过来就是“稳步勇进”。

往往不能着眼长远的公司也会很快倒下,迅速被人遗忘。第5节问道马云:每次变革都是一次机会

在这个“互联网+”和“微媒体”叠加的时代,总有些人和故事让人鼓足前进的勇气。

2015年8月10日,马云在北京参加了由北京联合大学举办的“问道马云”活动,并为“四海一家”香港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团做了一次演讲,演讲涉及的内容如下表。马云在演讲中谈到的3个重要方面

如何才能在这三方面取得成功,马云分享了三点经验:

1.坚信自己就是要自己创业

用马云的话说就是:“我以前找了20多份工作,都没有被录取。我们5个朋友去考警察学校,他们4个人都被录取,我没有被录取。我们24个人去肯德基应聘服务员,有23个人被录取了,我也没被录取。后来想想,觉得可能上天就是安排你自己干而不是去给别人打工。”此次演讲,马云再次重温了他的求职路,并坚信自己非创业不可。然后,你也需要知道可不是谁都适合创业的,想创业当然需要些素质。马云说:“做事要有智商,要有情商,还要有勇气担当的商,我觉得自己智商不高。如果我智商高,就不会创业了。情商是怎么来的,情商是磨难、失败、失意、迷茫所有凑在一起变成情商。”

2.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缺少创新“未来30年,任何行业,有两个字是少不了的,一个是创,一个是新,创新是未来的核心。所以,你必须想,我为什么能做得和别人不一样,我怎么样做得不一样,和谁一起可以做得不一样。”马云说。

马云说的这些要素我们都有,可是如果创业初期没钱怎么办?难道马云当初很有钱吗?

马云说:“刚开始,我们18个人凑了50万,以为可以撑一年,结果不到3个月就没钱了。我们出门买东西都不敢打车。有时候,买了东西必须要用车拉回来,如果招过来的出租车是桑塔纳,我们会把头转过去,不坐这辆车。因为桑塔纳要12元的起步价,而夏利只需要8元的起步价。正因为知道钱来得不容易,所以我们把每分钱都花得很小心。如果没有钱,你就会认真分析怎么样才能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

3.没时间流泪,唯有坚持

马云说道:“我没时间为失败流眼泪,我只让对手流眼泪。有些时候,不要放弃,再熬一熬就有好机会。未来30年,人类社会从IT向D T 转变,也就是信息技术向数据技术转变。每一次技术的变革,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