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维训练教学技能操作与实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20:03:15

点击下载

作者:吴克鹏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学语文思维训练教学技能操作与实践

小学语文思维训练教学技能操作与实践试读:

前 言

我校多年来确立的研究课题为《运用思维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专家指导和具体帮助下,进行了思维策略教学的成果推广实验,干部教师对课题的认识不断深入,实验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本书是我们开展课题深入研究的初步成果。

我校干部、教师始终把课题研究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学习吸收新的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解脱出来,由单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向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转变。在现代先进教学理论的引领下,我校教师运用集体教研、同侪互教互学的形式,进行深层次交流与研讨,把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的核心内容,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研究思维策略的教与学的有效性,将思维策略教学与新课程标准进行有效的整合,力求做到以研究促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思维训练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的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干部教师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以及教学录像课,在参加北京市教科院、教育学会以及丰台区教委、教育学会等单位举办的论文、案例、录像课评选中,都有多人多次获奖。

经历几年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干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思维策略性知识,运用思维策略指导自己语文学习的实践。通过实践,教师们感受到参与课题研究,有利于实施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拓宽教学科研新领域。大家深刻地领会到,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引领下,这项实验不但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而且对培养充满智慧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书第一章由王凤桐撰写,第二章至第五章由吴克鹏编写,其他各部分由参加实验的教师撰写,全书由何凤红、冯建英组稿。整个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田运教授和北京教育学院孟宪凯教授的鼓励与支持。主要参考文献来自于张庆林教授主编的《高效率教学》一书和田运教授主编的《思维论》。在此,对给予我们支持与帮助的各位专家和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的研究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有限,书中的缺点和问题在所难免,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编者2014年11月

第一章 思维训练教学概说

一、新课程理念与智慧开发

进入21世纪,新课程为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基础教育改革提出六项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的整合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最近发展区、关注人文性和终身学习)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参与、探究、互动、动手、交流、合作、信息、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促发展)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特色)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有关阐述如下:

1.语文教育现状和问题

忽视主体的需求和特点;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技术分析,忽视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削弱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不恰当的强化了课程的抽象性和客观性,忽视了语文作品的形象性和阅读表达中个人感受的独特性。

2.语文教育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性质是工具性(培养学生语文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性)和人文性(对学生的思想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人文学科特点)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统一。语文教育的特点:(1)丰富的人文内涵。过去醉心于数量化、标准化,理性分析,把对物理世界处理问题的方法拿到精神世界上来,背离了语文教育特点,降低了语文教育的效率,伤害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和创新意识。语文课程中有大量形象的、带有个人色彩的情感和主观色彩内容。但是,由于人的经验、知识、生活环境、体悟角度不同(差异),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要提倡师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2)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不是把学生个个培养成语文老师、语言学家或文学家。不宜追求知识系统完整性。而且,大多数学生难于达到。(3)学生学习母语重在情感把握;培养语感。(4)根据汉语汉字的特点,注重学生对词语的结构、含义、用法的整体把握能力,研究汉字学习规律,研究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教学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各个环节之家的联系,加强综合,以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汉语汉字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结构、含义、用法的整体把握能力;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教学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以提高教学效率。(综合的含义)

3.语文课程总目标(1)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4.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其表现是:支配和控制自己学习的选择权利;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掌握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兴趣、好奇心、求知欲)。

合作学习:指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人与自然合作,还有对活动成效的评估。

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鼓励帮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摸索适合自己的获得新知(对自己)的方法、途径,即独立发现、自主发展(可从与别人答案不一致中找经验);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支持学生寻求新解,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获得新知的能力和乐趣。要素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探究不是科研,不要将科学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去做)

接受学习产生被动性、强制性、简单重复性,要改变。教师的责任是:鼓励帮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寻找答案,鼓励探索问题的方法,获取“新知”(对他们自己)。

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增强资源意识(学习运用;课内课外);改革的现代意识(对传统审视筛选,指向未来);营造创新氛围(启迪、探索、提倡、鼓励、赞许、理解、宽容)。

5.新课程关于阅读理念实施建议

理念:一般阅读是指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它的理论基础是“对话理论”。实际上,阅读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双向互动的,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

现代阅读学强调阅读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不论是编写者,还是执行者,就文本展开的讨论是建设性的平等对话。

首先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要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语文课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第二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阅读是学生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第三是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谈话法是教师设套(预想答案),学生猜测,不可取;阅读活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否则,课堂死气沉沉),轻松、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才能建立,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和想象力。

第四,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互相作用过程(1)鼓励学生想象,独立反思。实行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将“教本”改为“读本”建立学生主体地位。(2)重视学生独立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主动发现建构意义和创造意义”。(3)教师是中介,不能取代学生主体地位。(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要随之改变,像指导自主学习、开展探索学习等)(4)阅读情感:阅读兴趣。感受美:欣赏美、聆听美、激发表现欲、发展个性特长、尊重每个学生、承认差异、都能学到知识。

教学活动多样:读、演、画、唱、比赛。

第五,关于阅读能力(1)包括:浏览、略读、捕捉信息、直觉思维等。(2)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阅读使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教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自己的阅读定义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其要素有:拓展视野;心得;疑问;评价;体验;思考;欣赏品位;档案信息;制定计划。

第六,关于阅读分析(1)去掉“段落”概念。概括段意改为把握内容、体会情感。领悟写什么、怎样写、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促进个性发展”(2)去掉“概括中心思想”提出“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概括是理性判断,要准确言传,体会则是通过多种渠道可获得;概括重结果,体会重过程;概括要求规范统一,不考虑个体差异,体会重自主感悟、自由表达,关照个体差异。(3)提倡有创意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指以下几点:

①“对不理解的提出疑问”学贵知疑,提问才能锻炼抓要点、抓关键,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的好处是:锻炼思维、学会思考、表达、交际、交流、建立自信心等。

②“推想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推想是建立在儿童自己初步感受、理解的基础之上。包括猜测、假想等。

③“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切实发挥主体性)

④“利用信息渠道尝试探究性阅读”自己解决。(开放式阅读)

⑤“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索疑难问题”。

第七,关于作文

激发兴趣和自信心(我要写、我能写);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运用联想和想象;重视自己修改;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上述观点实际上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某些陈旧教法的冲击。(它不是凭空提出来的,是来自阅读教学新理念……)

第八,关于综合性学习(1)突出综合。学习目标综合,要包括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的综合。还有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2)加强实践。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3)强调“自主”阅读,建议,教法推荐:推荐—思考—写作;阅读—交流—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探索应用;过程参与;方法体验;强调自主;方式多样。

教学技能开发项目建议:指导口语交际(创设情境;能言善劝;能言善辩;双向互动;联系生活);组织合作学习(不走形式,真正合作);指导读书(指导学法、实现自主学习);引导感悟;鼓励创见。

新课程的理念新,对教育的要求充满着新世纪的时代气息。

如果对新课程的精神理解了,我们就会发现,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上下左右多方面配合,并且要经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新课程要求的艰巨任务。

报载:

钱学森走了,生前他提出了中国出不了大师的问题。这个解开了无数尖端科技难题的科学大师,把为什么中国一直出不了大师的问题抛给了公众。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真的是要向大家讨要一个未知的答案,甚至,或许答案就在他的心里,而这不过是晚年钱学森的一句浩叹。2006年末,总理温家宝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以钱老的这个问题求教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得到的答案是“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了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如此种种,不知钱老是否满意。

而就在钱学森提出大师问题之后,还有更多关心教育、关切国运的人士求解。他们说,大师的心灵一定是自由的。他会顽固地、习惯性地怀疑权威。无论何种模式的灵魂塑造、思想灌输,都必同于对大师的戕害。他们说,大学日益行政化、官僚化的背后,是权力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创造的扼杀,是权力通吃对大学的污染和毒化。至于,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几乎就是对“中国何以不出大师”这样务虚的发问最直白的回绝。

由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认识,即:因为传统的社会习惯和陈旧教育体制等等方面都不会轻易地改变,只有坚持改革的志士仁人齐心协力,不懈奋进,才能将新课程改革达到预想的结果。

总之,新课程理念与智慧开发的教学密切相关,只有紧紧抓住思维训练的教学,才能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出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高质量人才。

心理学和思维学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人的智力是可以开发的,人的思维能力大小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脑力是可以经过训练增强的。

思维训练对提高学习者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改革必须着眼于培养人的素质,而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开发人的智慧的教育。

人们常说智能、智力、智慧,什么是智能、智力和智慧?这三者是什么关系呢?依据田运同志的《思维论》我们做一简要说明。

思维学理论和思维科学研究指明:智能、智力和智慧开发即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编制了一个三智开发图,想借着这个简单的图解,将这三智的关系显示清楚,三智开发如下图1-1所示:图1-1

智能的范围最大,包括人的大脑、某些动物的大脑和无生命的电脑。智力包括人的大脑和某些动物的大脑。智慧只包括人的大脑,而且是一部分人的大脑,因为人并不都具有智慧的大脑。

智慧是高明意识的外化。高明的意识产生智慧,低劣意识产生顽愚。智慧包括有真、善、美的内容。真:是符合客观真实;善:是行为能够造福人类社会;美:是具有魅力的内容。(田运著《思维论》第265页)

所以说,人类才智有两种,一是高尚才智即智慧,一是仅有单纯的普通意识,它必须净化、升华才能成为智慧。比如,高明的小偷,诡诈的强盗,游手好闲的井市无赖,只能说他智能高,他祸害社会,不能说他具有智慧。

钱学森对教育的建议中,就多次强调培养人才要具有真、善、美的内容。钱学森的儿子回忆说:教育和人才培养一直是晚年钱学森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登门看望时,钱学森当面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建议,还提出了“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的观点。

智力开发是智慧开发的基础,智慧开发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由此看来开发人的智慧,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教育来讲是应该极为值得重视的课题。

需要指出的是,思维训练和智慧开发有层级性。智慧是一个人的秉赋,较智力层次高。它表现为人对事物的认识、辩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力。其中,科学智慧是智慧的高层次,它有很高的智慧价值,在思维训练智慧开发教学活动中,科学智慧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开发人的智慧,与运用思维策略教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从思维训练的总体框架中可见一斑。见图1-2所示:智慧开发的全脑思维训练图示图1-2

由图可知:思维训练、智慧开发是对主体进行系统教育训练工程。

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与创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独特的特点。创造思维得益于全脑配合即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紧密联系,以及人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创造与灵感相关,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神妙的精神现象,无数科学家都赞叹灵感在创造活动中神奇作用。灵感具有突发性、突变性、突破性。捕获灵感亦是创造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直觉是对面前出现的事物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种直接的敏锐的洞察。它不同于灵感,灵感有发现的突然性,直觉思维有随机性,跳跃性特点。它跳过许多思维细节,思线短,直接得出确定性结论,直觉思维得益思维品质的优化。直觉和灵感有极强的“穿透力”是捕获新思想、新认识,解决“问题”的理想思维方式。

联想是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通过联想可建立事物之间联系,是内化存储信息和外化编码提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联想的前提是大脑中必须存储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否则什么信息也提取不出来。联想种类很多,如,接近联想、因果联想、相似联想、意义联想、对比联想等。联想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决定着大脑提取信息、建立事物联系的质量。

监控反省是监视反馈、控制调节之意。监控是人类自身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进行的动态思维过程,监控可以针对一个解题、针对事物发展过程或阶段。主体思维不停,监控不止,高水平的监控决定着高水平思维。实施监控必须有良好的心境,精力集中、排除干扰。高水平学识和经验是成功监控的基础。

人类个体自我监控能力是建立在高度发达与完善的人脑生理物质基础之上的自我意识行为。监控水平是主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策略和情感是思维监控的两大方面。

情感与情绪通常作为同一概念使用。主体对情感也可以调节和调制,情感思维的核心是理智,主体情感经历一个“孕育—激发—控制—调节”的过程。

情感思维有敏捷性(见物生情,不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客观性(有时代性,社会性,不虚伪、不变态),深刻性(情感深沉,爱憎分明,不脆弱),批判性(能自检反审,不自以为是)等。

优化情感思维品质对培养真善美的高智人意义极大。心理学家说:人格决定发展,性格决定命运。爱因斯坦说:“成功靠整个人格的发展。”都讲的是人的情感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情感包括心智、性情、情操、精神各方面。

策略是主体支配自己思维过程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认知策略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情感和策略是思维训练、开发智慧的两大方面,他们决定着思维训练和开发智慧的成败。

综上述,可以看出,开展思维训练,开发人的智慧,实现全脑开发,是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世纪人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正确途径。而对学习者进行思维策略训练则是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学习者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掌握思维训练技能

思维训练是智力开发的组成部分,是智慧开发的基本方式之一。

思维是人脑的理性意识活动,通俗解释就是人的“想或思考”,想与思考的过程是思维过程。

在心理学中,思维指的是人脑对客体的反映。从思维信息论方面说,是指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思维是人脑复杂的物质活动,是人认识事物的高级形式,是认识能力的核心。我国思维学家田运说:“成也思维,败也思维”这说明思维反映了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人的智慧水平,所以说,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素质教育,就要高度重视对儿童能力的培养,其中的关键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智慧的开发。

思维训练又称思维教学,指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所进行的训练。思维训练把思维当做一种技能,可通过技能训练获得和增强,并改善人的思维品质。

思维训练的机理是:人脑总体神经元减去用于躯体功能部分后,尚有数量很大的待开发的神经元,具有巨大潜力;天赋遗传素质仅提供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大脑对于思维的先天性影响较之后天教育训练的影响要小得多。

思维训练教学的功能是:

思维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技能的兴趣;促进学生间人际沟通,利于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慧。

从教学结构和学习过程特点上看,思维教学主要经历以下阶段:

1.创设情景、诱导思维意识。思维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辞海》说,环境是“周围事物的总和”。从思维学观点看,在人的头脑和意识之外,世界的一切都是思维主体的环境。如生物环境、人类环境等。环境是思维训练的外部条件,是外因。环境对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有制约和调控作用。学生的思维有受制于环境,也有改变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面。课堂教学的人文环境要有利于思维的氛围,即民主、合作、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这对于发挥学生思维积极性、产生灵感和发挥创造力十分有利。

思维意识是思维的起点。高明的意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就是智慧。所以指导思维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意识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意识要破除思维障碍,如定势思维、惯性思维和迷信思想。只有破除思维障碍学生才能产生积极思维的动力。

须知,学生在课堂里学习会有多种心理反映,如:我不爱学,我不会学,我学不会,今天的内容太难了,由此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是:今天先轻松一下,明天再学也不迟,等等想法五花八门。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学习意识集中统一到教学目标上来,这就是高明的教学艺术性。其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就是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

好奇心是人遇到外界新奇事物刺激引起注意、操作等行为的内在心理动力。在思维教学中,教师给出的信息刺激愈新奇、愈复杂,学生就愈好奇,愈不顾一切地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学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有思维动力。

思维意识对学习者十分重要,包括对信息的警觉性、主动探究性。表现在对认知内容不保守,不迷信,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善于打破定势思维,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勤于探究,勇于进取。

魏书生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他每次上课开始,都让学生站起来,挺起胸来大喊三声:“我能成功!”魏老师说:“喊的过程也是自我解放的过程,上课前挺起胸大喊出声,可以克服自卑感。”

创设情景、启动思维意识的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考虑给定的思维材料的信息性质。这是开展思维教学的关键之点。

2.引导预测和假设。“凡事预则立”预测和假设是人们认识事物开始的重要思维活动。预测和假设是指思维解题活动开始对学习结果进行预料和推测以及探知运用思维工具或策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教师指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之前的开端思想。敢于预测和假设是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大胆想象创造的表现,这是教师指导学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如阅读的预测,做数学证明题之前的假设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说做学问要敢想,在大胆设想的基础上还要用科学的方法验证,这是实事求是的做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利用假设的概念形成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对假设进行考验的过程。人已获得的知识或当前得到的信息构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假设库。人在解决概念形成问题时,对任何一个刺激的反应,都会从假设库中提出一个或几个假设,并对其进行进行考验。这种假设考验说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关于概念形成的主要理论。

进行创造性解题,培养创造思维能力要在破除思维障碍的前提下,运用假设。大胆想象,设想解题思路和策略,这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3.指导思维步骤和程序。思维要有序,不能胡思乱想,程序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的有序化的集合。程序思维是将问题分成许多小的指令,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思维。程序思维有利于提高分析能力。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巧妙设计思维程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维步骤和程序可由学生依据认知经验自己设定,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时,可以由教师提供,进行掌握程序的教学。

语文阅读程序,心理学家对阅读策略(SQ3R技术)规定如下:

1浏览:略读全文,把握大意;2提出问题;就学习材料关键部分提出问题;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4试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5尝试回忆阅读过的材料。

事实证明,这个阅读程序对读书是十分有用的。

在程序思维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排除定势思维的干扰,鼓励发散思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

4.启发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人们进行思维的重要能力,没有联想和想象思维就不能进行。比如逻辑思考,就要靠联想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推理的结果是建立某种事物的形象,这要由想象完成。

通过联想建立事物联系,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搜索信息的能力。搜索是指学习者凭借自己脑内原有的积累的资料信息和对外界捕获的资料信息获得解题线索,有人工搜索、资料搜索和脑力搜索三大方面。人工搜索指凭借人的器官直接搜索解题线索,如观察。资料搜索是指利用查询方式获得解题线索,如网络查询。脑力搜索是凭借学习者的脑内积累知识信息运用联想建立程序寻找解题线索。如果一种搜索方式不能提供足够的解题信息线索,则可以运用多种信息搜索方式结合进行。

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有时需要教师提供思路,但是不能一味传授,关键是培养联想能力,如接近联想、因果联想、对比联想、意义联想、相似联想等。

想象,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类型。捕获解题信息与再造想象相关,是指捕获解题事实、方法和思想,即通过联想搜索首先找到事实或数据,在此基础上找到正确的方法,进而产生新的形象,得到新的结论性知识,如,概念、规律、定理、结论等。

善于创造想象才能提高创造能力,教师要启发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解决问题的直观性、形象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想象具有跳跃性、多维性、突发性、情感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靠教师点化、启发,提供开窍信息。课堂教学中练习的方式很多,如续写故事结尾、改编故事、填补空白,写想象作文、写科幻故事、一题多解、图形解题、实验解题、探究新算法等等。

思维训练的关键是教学生会思维,运用提问启发学习者积极思维是指导思维的重要手段。(美)Robert J. Sternberg《思维教学》一书中,曾谈到三种教学策略:以讲课为基础的照本宣科策略,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和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它们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各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作者认为以第三种策略为最高明。如(美)斯腾伯格对认知思维能力就提出七种技能:问题的确定,程序的选择,信息的表征,策略的形成,资源的分配,问题解决的监控,问题解决的评价。

关于提问策略,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编写的微格教学教程中介绍了两类思维教学策略:

策略一,是培养学生认知思维层次水平的提问:①简单提问,确认事实;②理解提问,掌握学习材料;③综合提问,培养创造思维能力;④评价提问,培养反思监控思维的能力。

策略二,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问:①诱导提问、启动思维意识;②疏导提问,启迪思维条理性和发散性;③对比提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④迂回提问,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见北京教育学院组编《微格教学教程》提问技能,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

从教学实践看,上述指导思维的策略是有效可行的。

实践证明:利用启发提问是点拨、提供开窍信息的有效方法,高明的教师还放手让学生质疑提问,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5.提供监控平台。监控是思维技能训练的重要的环节。思维技能的掌握和某些思维经验、知识、方法及学习情感的提升效果如何,要经过验证、检验。检验有思维题检验,还有问卷检验,实验验证等多种形式。

思维不停,监控不止。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反思监控的平台,指导学生自己会反思监控自身的思维,这是高水平思维教学的重要环节。

综上述,概括地说,思维训练指遵循思维规律,采用相应的方法、内容、手段,按一定的程序训练人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等,使受训者准确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育过程。

思维训练要素与类型关系见图1-3示:图1-3

从不同的理论出发,就有不同的思维训练方案,本书中阐述的思维策略技能训练框架主要依据近年来的思维学理论和张庆林的思维策略训练理论。

第二章 思维策略的教学

一、思维策略对学习的意义

策略是主体支配自己思维过程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或认知技能,概念和规则的运用也是认知策略的核心。智慧技能是对外办事技能,认知策略是对内调控的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是认识主体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信息加工心理学讲的策略是指个体自己认知过程的思维,包括对自己内部信息的表证、组织、存储、提取方法的思维,即思维的思维。

控制认知策略应用的是更高层次策略称反省认知策略,即认知的认知,属自我意识范畴。反省认知是策略训练的关键,也是影响策略可迁移性的重要因素。

学习理论指出,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反省认知策略都可以通过系统的长期的教学得到改善。学习者的思维策略就是学习者以思维科学、心理学等为依据的一种自我调控的思考方法。思维策略性知识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性。思维策略就是以思维科学、心理学等为依据的一种自我调控的思考方法。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支配自己认知思维过程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个人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自我调控技能,由一套操作程序构成。

在学习心理学史上,加涅首次提出智慧技能在本质上是应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他的智慧层次论认为:所谓程序性知识或智慧技能,其核心成分是概念和规则的运用,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和认知技能,概念和规则的运用也是认知策略的核心。

智慧技能是对外办事的技能,认知策略是对内调控的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带有很高的概括性,在应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认知策略是学习者支配自己认知思维过程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学习者用来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比较抽象的通用的思考方法。学生对认知策略的学习是受个人整体认知发展水平制约的。

认知策略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个人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自我调空技能,它由一套操作程序构成。控制认知策略的应用更高层次是反省调控的认知的认知,又称元认知,即反省认知策略,属自我意识范畴,反省认知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

根据思维信息加工理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有对信息吸收的鉴别选择策略,如阅读策略、学习策略、观察策略等;信息加工的分解、转化、组合策略,如解题策略、操作策略等;信息存储的记忆策略;信息传输系统的监控策略,如反审认知策略、情绪调控策略等。

主体具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实施策略的前提和基础,主体的策略抉择如果接通直觉则使解题优化,因为直觉是对结论的快速洞察判定。如战场上优秀的指挥员对战略或战术的快速判定,科学家对某一科学现象或结论的判定等。彭如勒说:“直觉是发现的工具。”居里夫人在镭原子测定出来前四年就“直觉”到它的形状并提议命名为“镭”。

开展思维策略教学,首先要明确思维策略性知识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当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关于“是什么?”的概念性知识是陈述性知识,关于“怎么做?”的具体方法是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思考?”的方法性知识则是策略性知识。

策略≠算法。如果说算法是战术,策略就是战略。算法是具体解决某一任务的方法,算法有确定性,必解性。策略有选择性,灵活性,策略是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如应用题教学的读题,分析已知和问题,具体列式运算,都属于算法范畴。而如何更深刻地理解题意,怎样优化计算,怎样获得优解,就属于策略问题了。

学习论专家把学习策略归纳为四种观点:学习策略是内隐学习系统;学习策略是具体学习方法和技能;学习策略是学习程序和步骤;学习策略融入在学习过程之中。

智慧技能是对外办事的技能,认知策略是对内调控的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带有很高的概括性,是学习者用来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比较抽象的通用的思考方法,在应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

思维策略性知识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是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统教育把思维能力看作是传授知识的自然积累,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创造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人的发展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思维是构成人的智慧核心要素,思维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开发人的智慧,智慧又是在“解题”实践中表现的,所以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和智慧开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见孟宪凯主编的《教学技能有效训练》——微格教学第193页,思维训练技能的理解。)

思维策略是将人们从多年的学科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经有关专家研究、概括总结,归纳成符合科学理论并有利于操作的系列框架,为学生提供了如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同时又是关于思维方法的知识,所以学习者一旦掌握,能够自觉地、熟练地、灵活运用,就可以转化成一定的能力。

学习者对认知策略的学习是受个人整体认知发展水平制约的。学习策略高明的学生,学习水平就高。

多年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一直把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加以描述。但是在传统上,人们重视的却仅仅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是通常强调的“双基”。因为“双基”的可考、可测性,效果明显,加之人们传统的内隐片面的教学观念认识,即认为“只要知识掌握了,能力也就提高了”“只要双基扎实了,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提高的”,以及教学管理上的片面性,对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的途径单纯依靠书面考试等,造成了学生的发展不平衡。

总之,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对学习者进行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于能力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国家颁布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例如,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要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4项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由此看来,教儿童会学习、会思考,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是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实现创造性高效学习是教育的使命。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而学生能力培养关键是提高思维能力,这种认识,对学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思维策略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有重大意义。

策略性知识可以向能力转化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策略水平是智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提高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策略作为策略性知识,为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率提供了可能。认知策略教学顺应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人格特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是学生开展主体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现实体现。

由于思维策略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实践经验为基础高度概括而成的,因此,它不仅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有意义,也为他们解决一般生活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力求借助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将思维策略知识纳入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的范畴,探索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操作技术,也就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中的策略性知识转化问题。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大量实验证明,策略是可教的,策略训练是有效的。教师从语文、数学、科技活动课中设置思维策略训练,对学生进行系统、专项的思维策略的学习与训练,对提高学习者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二、小学生掌握思维策略的可行性

小学生掌握思维策略具有可行性。埃里克森认为,发展危机既可使人遭遇心理上的困扰,也可能使人在危机或压力推动下,学会自我调节和社会适应,使个体人格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个人如果能够顺利的化解冲突,完成特定的任务,就能向矛盾积极的方面转化,形成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

小学生大约从7岁到11岁,已经进入皮亚杰所谓的具体运算阶段,与儿童早期相比,在这一时期,儿童思维的逻辑性更强,更灵活、也更有组织性。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语文、数学等学科学习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知识,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基本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了相应的社会生活经验。在这一阶段要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这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期。根据这一特点总结的思维策略,用以指导小学生在语文、数学学科等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教学生学会思维方法、掌握认知策略、提高思维能力,最终形成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是促进他们一生发展的关键举措,是非常必要的。

思维策略教学力求借助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将思维策略知识纳入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的范畴,探索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操作技术,也就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中的策略性知识转化问题。我们利用推广《小学生思维策略的学习与运用》一书开展教学研究,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教学研究表明,学习策略可学、可教。我们认为学习策略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研究:

从教师方面,要强调制定策略教学方案,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择策略教学内容,考虑教学方法、步骤。

从学生方面,要考虑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有那些思维策略,怎样掌握。

学习者在学习运用思维策略时,又需要一些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的小窍门、小秘诀,我们称之为思维诀窍。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思维策略,并开发出相应的诀窍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见杨美凤,王凤桐主编《思维策略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第32页)

如语文读写方面的思维策略:“叙述具体不空洞”“语言优美巧修饰”“典型特征细体会”等,既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文章时理解、体会、欣赏语言文字的方法,也为学生在习作中提供了如何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使所写文章的内容具体,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提供了思维技巧。

所以,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对思维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与运用,把思维策略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工具交给学生,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结合学科教学,将有关思维策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指导他们将这些策略性知识运用于学习实际,并且达到熟练和广泛地迁移使用的程度具有现实性,学生将所掌握的策略性知识,自觉运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就是对思维策略知识的掌握做到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这样,就能使学生形成真正的思维能力与元学习能力,从而达到高效学习。所以,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对思维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与运用,把思维策略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工具交给学生,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第一阶段的实验中,我们主要是运用实验教材上思维训练课,使学生初步掌握思维策略。

第二阶段是策略的情境化阶段,学生在尝试运用策略、解决学习问题的实践中,体会并反思思维策略的使用规律,使之达到情境化、条件化。

第三阶段达到思维策略的理性化阶段,使学生在迁移运用思维策略的实践中,验证思维策略的有效性。

第四阶段是思维策略的内化阶段,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灵活地、有选择地运用思维策略,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并从数学、语文学科向科技等学科拓展。学生策略水平就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从而使学生的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将思维策略性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智慧水平。

本书采用的思维策略“是将人们从多年的学科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经有关学习专家研究、概括总结,归纳成符合科学理论并有利于操作的系列框架,为学生提供了如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见张庆林主编《高效率教学》34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因为它们是知识,所以可以表述,可以传授,可以目标细化,可以测量;同时它们又是关于思维方法的知识,所以学习者一旦掌握,能够自觉地、熟练地、灵活运用,就可以转化成一定的能力。

我们依据张庆林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儿童解决问题思维策略的发展》课题研究,就是以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根据“能力培养的策略性知识转化理论”探讨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中发挥思维训练的有效性,以其最终实现高效率的教与学。

案例:从失败到收获——思维策略使教学更生动麻珍琪

问:“第一课时应怎样处理?”

我不假思索地说:“处理生字词、把书读准确,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一些不懂的问题。”“这第一课时的处理过于简单了些,学生都上高年级了。怎样讲好第一课时,许多老师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

这是在一次教研中,主任和我的对话。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何让第一课时的教学变得扎实有效呢?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

学校正在进行微格培训,用思维策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我何不把思维训练引入第一课时,想到这我开始了实践。

思维训练中有一个策略:自我提问自引导,我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这项训练。第一次失败的尝试

在《天然动物园》一课中,我直接让学生“自我提问自引导”,结果学生问的不是太浅,就是毫无意义。例如:

生1:阿里是谁?

生2:有恃无恐什么意思?

生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这些在预习中有的问题学生自己就能解决,而追问主要内容成为了每节课提问的重点,再深入的问题学生就没有了。需要深入思考,才能有所获。俗话说:“小疑有小获,大疑有大获。”学生自主深入的思考,是提升自我能力最重要的一项。掌握思维诀窍

经过上次的失败,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教“自我提问自引导”诀窍,即先交给学生方法。

启迪提问的思路,主要内容、写作顺序(线索)、人物品质、写法。还可以用五大联想,把学过的课文和本文作比较进行体验。思维教学见收获

11册《金色花》,是我思维训练成果的试金石。

出示:花的相关图片。

师: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花的身影,请你一边看图片,一边来形容它们。

学生看后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篇文章《金色花》。

板书课题。

在检查完初读后,引导学生运用“自我提问自引导”这个策略,自己提问自己解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出题并讨论答案。

全班交流汇报。(说不到的地方,其他组可以补充)

学生的提问与回答:

1.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按照仙人掌的成长过程)。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我”在阳台养了一些花,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许久后的黄昏,仙人掌长大了许多。

第三部分:(8—16自然段)久雨后的夏天,“我”发现仙人掌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金色花。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3.作者对仙人掌的态度是怎样化变化的?(不无遗憾)→(不再关心)→(忍不住大笑)→(流下眼泪)→(感到惭愧)

……

3.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全班学生讨论交流:(1)仙人掌生存条件艰苦:一小盆泥土、阴晴雨雪天。(2)很长时间没有人关心它、意味着不浇水不施肥等等。(3)开出异常美丽的花。

……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互动交流得很热闹,并且处处围绕文章的写法、作者的感情,在交流中学生越谈越深刻。教师则处在了补充和调节的地位,学生往往因为一个问题研讨的面红耳赤,这种学习状态还真是不多见。学生为了体现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别人强而越问越深,回答问题的学生则要展现自己的理解,越难越愿意回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该教师的教学小有成就,原来枯燥无味的第一课时成为了学生喜欢上的课。老师脱离了注入式,教学实效性提高了很多,经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该教师发现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习课文中会提问,学生写作时也往往思考怎样把自己的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运用“自我提问自引导”这个策略,在提问回答之间,学生的学习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下是学生运用思维策略学习的案例:我写作文不再抓耳挠腮了四年级称泽龙

以前,我最害怕写作文,一听到老师说写作文,脑中就像灌了铅似的非常沉,每次写句子,都得一句一句地往出憋。但自从老师给我们讲了写作的思维策略,我就知道了运用多种手段观察事物、写事物。比如“语言优美巧修饰”、“叙述具体不空洞”、“线索分明条理清”等,从此,我就慢慢学会了写作,不再写的时候无从下手,抓耳挠腮了。

那还得从一次实践活动说起。记得去年秋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世界公园,去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回来要写一篇作文。听到写作文,我有些不想去,但看见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样子,我想还是去吧,大不了记一份流水账呗。

走进世界公园,我们跟随老师参观园中的各个建筑。每到一个景点,老师都教我们运用“仔细观察细揣摩”的思维策略进行观察:用什么手段去观察,看到景物会想到什么,这时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观察仰光大金塔的时候,老师问:它像什么,有的说像倒扣的漏斗,有的说像铃铛,还有的说像小姑娘的裙子……而看着它通体金灿灿的不由得让我想到了金子,如果这座塔是由金子做的,那得需要多少金子啊。我说:“如果把这么多财富分给老百姓多好啊!”当我把这个想法说给老师时,老师说:“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国君,你一定是一个好国君。”

大家听了老师的话,都笑了起来。

回来写作文的时候,我把观察的景物和体会都写进作文里,老师给我批了一个:优!这是我第一次写作得“优”啊!

通过这件事让我渐渐地明白了,其实,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真实地表达出来,用一些修辞方法和思维策略让自己表达的语言更优美一些,就会得到老师的赞赏,取得好成绩。从此,我不再害怕写作文了。思维策略是我的好朋友五年级张瑜洁

以前我不知道怎样阅读课文,只把书看几遍,知道课文内容就得了。现在,我们学习了思维策略,我可以运用思维策略分析文章。这样,不仅知道了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学习到写作方法。

拿到一篇文章,我会运用“细审词句明题意”和“线索分明条理清”这两个思维策略,先对题目有大概的理解。抓关键词,判断这篇文章是写事的、写人的,还是写景的。然后理清课文的层次,找出重点段,这样我就有目标,不会再不知从何下手了。

不同的文章,也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策略来学习。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我可以用“语言优美巧修饰”、“叙述具体不空洞”、“典型特征细体会”这几个思维策略来学习。

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可以用“语言优美巧修饰”的思维策略来学习。有一句:几只小鹿溪边散步,他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小鹿在溪边散步”这是语言优美巧修饰,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鹿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遇到写人的文章,我可以用“典型特征细体会”的思维策略来领悟人物的言、行、心理。比如:《卖小狗的小孩》这一课,里面有一句:男孩子仰起头,涨红了脸说:“我不要你送给我。”表明他非常的有志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块钱!”表明在小男孩的眼里,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不那么低贱,应该平等的对待。用思维策略一分析,小男孩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

遇到写“物”的文章可以运用“叙述具体不空洞”的思维策略来学习。比如《我爱家乡的柿子》这一课。“在秋日的阳光里,柿子闪闪发亮,令人垂涎欲滴。”柿子什么样?怎么样?课文写了在秋日的阳光里,柿子闪闪发亮。

以上是我运用思维策略学习的方法,现在我已经能自己学习、分析课文了。思维策略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思维策略真是我的好朋友。

第三章 思维策略项目体系

一、思维策略体系介绍

思维策略训练主要有一级策略、二级策略两个层次。

一级思维策略重点体现其智力性,更抽象、具有普遍性。一级策略是根据思维学理论和学习学认知理论规划的五类策略。(见表1)思维策略体系 表1

二级策略是从一级策略衍生出来的具体操作的策略。

二级思维策略具有学科性,不同学科策略不同,但它们都是一级策略在不同学科的具体体现。二级策略不具有普遍性,学科不同,操作的策略类型就有不同。二级策略下,每一个策略中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级特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思维诀窍,这些诀窍才能保证对于每个思维策略准确地应用。(见表2)二级思维策略的学科教学解析 表2语文学习思维策略体系23条,大体分为4块:语句读写(说);篇章结构;文章情感价值;读写(说)监控。语句读写(说)篇章结构文章情感价读写(说)监控值叙述具体不空洞多种角度看事物细审词句明仿写文章出特色语言优美巧修饰发散思考思维活修改润色成文章题意联想想象细揣摩线索分明条理清典型特征须鲜明立意深刻有表情朗读悟文意典型特征细体会语言准确重点明见解语言准确重点明开头结尾有特点自我提问自引导求异思维有倾听发言要分析创见补充说明有根据主题突出重当众发言有条理点明讲究礼貌需交际数学学习思维策略体系19条,19条大体分为4块:知识概念;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认知监控。知识概念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认知监控深入理解巧细审词句明题意发散思考思维有序思考有条数量关系图中现运用活理顺向推理需充分分析比较巧大胆假设细检整体观察细统逆向推理找目标归纳验筹双向推理脑子灵典型特征细应用知识需实解完题后多反解完题后多反思体会践思分析条件想问题深入理解巧运自我提问自引分析问题找条件用导

三级思维策略是对二级策略的具体操作,所以更具方法性:学科不同,诀窍不同;年级不同,诀窍不同。因此可操作性更强。(见表3)三级思维策略的诀窍举例 表3(年级不同,诀窍不同)内容策略诀窍发散思拼音练习1.学拼音要读准发音、理解字义;考思维(低年级)2.多组词、说句子。活发散思拼音练习1.学拼音要多想多练;考思维(中、高年级)2.想得越多学得越活。活发散思阅读故事1.读故事要揣摩怎么样;考思维(低、中年级)2.多问为什么,说明什么。活发散思阅读故事1.读故事要联想、推敲;考思维(中、高年级)2.想象言外之意,言外之情。活典型特看图说话11.仔细观察找不同;征细体(低、中年级)2.说话要说不同处。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