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全集(套装共3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05:42:27

点击下载

作者:(美)尼伦伯格,(美)卡莱罗,(美)格雷森,西武,杜丽丽,董豪旭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读心术全集(套装共3册)

读心术全集(套装共3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读心术全集(套装共3册)作者:(美)尼伦伯格;(美)卡莱罗;(美)格雷森,西武,杜丽丽;董豪旭排版:吱吱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2-01ISBN:9785632669115本书由北京卓文天语文化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总目录CONTENTS

封面

版权信息

微动作读心术:如何像读书一样读人

微表情读心术:5秒钟洞察人心

微反应读心术:FBI教你解读行为密码

目录

CONTENTS

出版说明

序言 用眼睛“聆听”

第一章 成为肢体语言的忠实解读者

你的观察平台:机场

“看一眼”产生的语言交流

观察一系列肢体动作

考虑“还有其他可能性”

察“言”观“色”

对非语言信息的反应

你的观察记录表

结论

第二章 一切都呈现在脸上

研究脸部表情

眼睛

眉毛

鼻子

嘴巴

下巴

微表情

结论

第三章 利用双手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交流

双手

手臂和肩膀

走路

结论

第四章 态度怎么了?

坦诚

抵触

揣摩

怀疑、不确定、隐匿和疑惑

准备就绪

冒犯

害羞

自我肯定

合作

挫败

厌恶

自信

优越性

满足和庆祝

焦虑

惊讶

自我控制

厌烦或者缺乏兴趣

认可

期待

求爱

结论

第五章 人际关系和肢体语言

父母和孩子

夫妻

社交聚会

老板和员工

委托人和专业者

买家和卖家

法庭上的各方

演讲者和观众

结论

结论

参考书目

返回总目录出版说明

早在“肢体语言”这一词语盛行之前,《如何像读书一样读人》就已经发行了第一个版本,并进行了大量的读者调查。其中心理念主要源于亨利·卡莱罗(Henry H. Calero)于20世纪60年代初为商务座谈会购买的一套录音系统。

当时,卡莱罗负责为加利福尼亚航空航天公司的管理者们督导项目,他设计了许多模拟谈判的案例,并用录音系统记录了参与者的非语言行为,作为日后的分析资料。在短短几个月内,卡莱罗便积累了丰富的非语言信息。

卡莱罗发现,手势、肢体动作和表情默默地传达着人们的每一种情绪——从权威、自信到自我保护和自我意识。这一认识在当时非常具有独创性。于是,卡莱罗开始在研讨会上和其他人讨论非语言沟通,并惊奇地发现,那些参与者和听说过这一研究的人对此非常感兴趣。

很快,卡莱罗便联手畅销书《谈判的艺术》的作者、被《福布斯》杂志誉为“谈判训练之父”的杰勒德·尼伦伯格(Gerard I. Nierenberg),共同研究非语言沟通技巧,并最终完成了《如何像读书一样读人》初稿的撰写工作。《如何像读书一样读人》已经持续发行了40多年,肢体语言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之相关的研究一直呈爆发性增长趋势——至少对于那些未受过“非语言行为”知识训练的人而言,确实如此。幸运的是,本书会把你带回最基本的概念中,真正做到了“像读书一样读人”。

加布里埃尔·格雷森(Gabriel Grayson)是在本书最新版本的修订过程中参与进来的,他撰写的《用手势交流,用眼睛聆听》(Talking with Your Hands, Listening with Your Eyes)曾在美国肢体语言类书籍销售排行榜中排名第一。作为美国新学院大学手语和非语言交流系主任,聋人家庭出身的格雷森对肢体语言的研究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三位作者共同努力,更新了本书的内容,并保留了它的可操作性和完整性。

关于本书内容的整理工作已经完成。需要强调的是,为了避免句子中出现冗长繁赘的人称代词,作者指定了“男性”代词和“女性”代词的使用——如果这一个讨论使用女性代词“她”和“她的”,那么下一个讨论便会换成男性代词“他”和“他的”。希望这样的安排能够为你提供不失公允且易于阅读的内容。

在你寻找更完整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方式中,《如何像读书一样读人》一定会成为一项重要工具。倘若使用恰当,这些知识将能帮你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你受益终生。序言用眼睛“聆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指甲、衬衫领口与袖口、鞋子、裤子的膝盖部位、食指和拇指的老茧、言行举止等细节,可以清楚地判断出一个人的职业。——阿瑟·柯南·道尔

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被证明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消遣行为。在购物中心、杂货店、会议室、社交聚会或运动会等公共场合,我们都会时不时地观察别人。如果你跟我们一样,你就会发现自己正在猜测别人的心理:为什么他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或作出这个决定?

比如,某人吐舌头扮鬼脸或歪着脑袋,就表示他有某种特定的想法或情绪。不管他是否开口说话,通过他的身体动作所传达的信息会充分反映出他的想法和感受。即使他说话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同时关注他的肢体语言所传达出的信息,这样才能确认他所说的话是否真实。

意识到人们行为背后的情感和意图,会对你的生活很有帮助。按照本书提供的方法多多练习,你就能清楚地掌握是什么激发了人们的这些行为。有了这份深入的了解,你就能够非常专业、轻松、高效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学会如何训练自己才能更细致地观察周围的非语言信息,你将开始学习用眼睛去“聆听”,并仔细琢磨人们用手势或表情传达出来的意思。

本书第一章会把你训练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紧接着的第二章,你将直接观察一些人做出的表情,并揣测这些表情背后的含义。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同脸部一样,在非语言交流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在第三章,你将学习单一肢体动作的含义。

众所周知,单个词汇并不能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使用一句话描述也未必没有疏忽。所以,我们应该将表情和身体动作串联起来,这样才能完整地描述一个人的想法和感觉。于是,我们在第四章对各种姿势以及伴随这些姿势常见的手势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处于本书最末的第五章专注于肢体语言和人际关系的探究。在这重要的一章里,你将看到你所学的知识如何影响你与你的孩子、爱人、同事以及其他人之间的交流。同时,你还会掌握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改善人际关系。

解读人们的肢体语言能够让你收获很多,但是请切记一点:不要认为经过几次实践,你就掌握了非语言交流的精髓,于是开始骄傲自满,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千万不能根据一些肤浅的解读和几次实践就得出最后的结论。我们应该以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学习人类的行为,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所以,不要想着一步登天。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根据行为或人的复杂程度,密切关注其每一天或者每一周发生的变化。请时刻牢记,“读人”是一门观察艺术,而非一门学科。

人的行为包含了许多变量和解释,要成为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你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相关学科,这样才能创造奇迹。第一章成为肢体语言的忠实解读者学习乃是借助阅读书籍而有所收获,然而在世界的知识中,最需要学习的却是如何洞察他人,同时得善加研究各色各样的人物。——查斯特菲尔德

要学习如何像读书一样读人,第一件事就是你必须成为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去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观察每一个人的姿势、表情、动作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本章为你找到一个培养敏锐观察力的平台——机场,这里是磨炼你观察力的不二之选。你的观察平台:机场

机场是观察人们行为动态全景的最佳场所。它就像一个奇妙的实验大楼,能让你观察到无数的非语言信息,而这些信息能够揭露人们的想法、感受和态度。

通过观察每一个抵达或准备离开机场的旅客的肢体语言,你可以揣测他们的心理。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判断他们是否正在为错过航班而担心,是否正准备去探望朋友或亲人,是否期待有人来接他们……

如下图所示:一个女商人坐在机场候机楼的座位上,等待自己所乘航班的登机通知。你会注意到,她笔直地坐着,身体僵硬,背部拘谨,脚踝一动也不动,双手紧握(见图1.1)。

通过这些非语言信息,我们可以猜测这个女商人现在很紧张、很焦虑,进而推断她害怕坐飞机或担心航班延误,也许她会因此而错过一场重要的约会。图1.1 紧张的女商人图1.2 全身心投入业务的男商人

在这个女商人的前面,有三个男商人正在打电话。你会观察到,第一个男人焦虑不安地坐在那里,眼睛紧紧地盯着放在腿上的手提电脑。他双肩僵硬,外套扣得整整齐齐,看起来好像要去参加一个会议。另外,他的面部表情也很严肃(见图1.2)。

我们由此便可判定,这个男商人正在跟人交谈,或许这个人就是他的老板。他极想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让其信服,或者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方。图1.3 轻松悠闲的男商人

第二个打电话的男人,看起来相当放松。他很随意地跷着二郎腿,一只手抱着后脑,身体微向后靠着,面露微笑、态度随和。我们不难推断,他正在和一个很熟的人打电话,可能是他的妻子或者一个老朋友(见图1.3)。图1.4 秘密行事的男商人

第三个男人的身体向前倾斜,低声细语,试图在拥挤的机场人流中营造一个私密的空间(见图1.4)。你会发现,他举起一只手,遮住左半边脸,双眼朝下,似乎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表情。通过观察他的肢体语言,我们得出结论:他在秘密行事,可能正在计划着某个不能见人的交易或会面。

来到行李提取处,你会看到一个家族团体——这由他们相似的走路姿态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来。仔细观察,他们是否在期盼共度一个愉快的假期?或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有些紧张?这种紧张的关系是否表明他们在旅途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请用你的直觉来判断。

如果今天是周末,就会有许多旅客的家人或朋友来接机,所以,你会目睹很多拥抱和亲吻的感人场面。这些肢体动作都是对爱情和快乐作出的非语言表达。

又或者,你会看到有的旅客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径直走向停车场或停有出租车的路边。此时,你要注意,他们是疾步快走还是悠闲地慢走。一个人行走的速度能够让你深入了解这个人的旅行是否重要。

你还会发现,有的人焦急地等待着,并不停地看手表或者朝车辆开过来的方向张望;有的人紧握手机,似乎在等电话。

就像你所看到的那样,机场有许多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场景供你观察。所以,下次乘坐飞机时,你可以提前来到机场,放下书本或杂志,花点时间观察一下周围的人。你将会看到许多不同的姿势,这些动作能给你提供足够的提示和线索,去揣摩他们此刻的心理,进而推测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如果观察对象是跟其他人一起的,通过观察他们是如何交流的,就可以推断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总之,观察和解析他人行为的时间越长,“读人”技巧就越高超。“看一眼”产生的语言交流

在真空中是无法进行言语交流的。说得更恰当些,人、言语和身体的动作是一种复合的过程。我们在交流时,必须将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所遵循和发展。

从一个表情推断出某个人在想什么,我们天生具有这种能力。例如,我们经常发现一个人说的话和他表现出的肢体语言并不一致。直觉告诉我们,确实有哪个地方不对劲,但我们往往选择忽视它或者不相信它的存在。现在,是相信直觉的时候了。

当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不一致时,非语言信息被证明更具有真实性。因此,在沟通过程中,姿势和言语保持一致是至关重要的。政治家竞选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否保持这种一致性。

当然,大多数竞选者曾接受过专业训练,以确保自己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行为达成一致。不幸的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高级政客在演讲时,运用了与自己的言语不协调的肢体动作。

例如,当他说到“我非常乐于跟青少年进行真诚的交流”时,手指却乱晃,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他们指指点点,横加训斥;或者,他试图让听众相信他是一个热心、友善且关心人民疾苦的人,但却以空手劈向讲桌,不断强调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不当的肢体动作。

在写作过程中,保持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的一致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得到了许多著名作家的认可。尤其在侦探小说中,关键场景往往是这样的:某人想掩盖真相,结果他的行为出卖了他。像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马普尔小姐(Miss Marple)等世界知名侦探就往往利用当事人的肢体语言来侦破案件。

在研究个体的姿态时,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做一系列相关的观察,而不能单以某种姿势为代表。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姿态簇”——由种种形态所结合的“非语言行为”群体。姿态簇可能是同时发生许多动作,也可能是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比如手臂交缠、脚踝交叠以及握起拳头的动作,等等。观察一系列肢体动作

人的每一个姿势就像语言中的一个词语。为了让人理解一种语言,我们必须将词语构造为句子或者段落,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完整的思想。因此,搞清楚一组手势是否和语言和谐一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同样的道理,通过识别不协调的动作来否定你听到的一切,也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

当观察一个人时,你首先要考虑其所有的言语和手势,然后从中筛选出主要信息,形成完整的句子和段落,最后得出结论。不要只考虑她说的某一句话或者表面上做出的某一个动作。所以,为确保你的判断正确,你需要观察她做出的一系列行为。这就好比听一个人说话时,要把话听完整,而不仅仅听她说的某个词语或句子,这样才能明白她要表达的意思。

举例说明,你正在和一个看上去能力非凡、自信满满且学识渊博的人交谈,突然间你发现她发出了极为不协调的笑声,这一举动基本上推翻了你对她的第一印象。不仅如此,她的手臂、腿部还出现了紧张的动作,整个身体也像是在逃避一种不愉快的处境而不断变动着。你由此断定,她并非你第一眼所感觉的是一个有能力、很自信且学识渊博的人。可是,你是否想过,也许是你刚刚说的某句话或做出的某个动作让她不舒服或感到紧张。因此,在观察一个人时,你还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言语或行为是如何被他人感知的,以便更加完整地理解对方的整体行为。

在观察某个特定的姿势时,请注意对方同时做出的其他表达相似意义的行为,以此互相印证。例如,一个销售员的一整套协调的动作(姿态簇)可能是这样的:当他非常热心地推销产品时,浅坐在椅子的边沿,双脚分开,脚尖向前,手部置于桌面,身子向前倾靠。在本书中,你将学习以上各种姿势的含义,但重点是要综合考虑这些姿势,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了解姿态的一致性就像一种监视装置,透过它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意义。这种意识会驱使你进一步观察下去,从而避免仅凭粗略的观察就得出结论。换言之,这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你的行为。

起初,你会觉得解读肢体语言是一件非常有趣而容易的事情。不久,你便会发现,每一个姿态都可能很快被另一个姿态所反击、强化和混淆。未受过“非语言行为”知识训练的人,往往没有考虑到姿态的一致性而得出片面的结论。从我们的经验中得知,这对他们为害不浅,许多失败的例子都是这样产生的。

我们还发现,单一行为背后有多少种意义取决于有多少人对这一行为进行解读。因此,你必须记住,一个姿势仅表示一条非语言提示,而整个身体发出的信息才是重点。如果我们把对单一姿态的专注转为对姿态簇的钻研,将发现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并且身体动作和姿态会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这将大大帮助你认识人类姿态的全盘意义。考虑“还有其他可能性”

观察并了解他人的姿势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然而,精确地解读它们的含义却异常困难。比如,一个人在说话时,突然以手遮口,这通常表示她无法确定自己所说的话的真实性。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即一个人在和你交谈时,突然用手遮住自己的嘴巴,你是否认为她在撒谎?人的本性即是如此,我们很少会本能地考虑其他可能性。大多数人会想当然地将这一手势认为是撒谎、不确定或试图隐藏什么。

或许事实的确如此,但是,在下结论之前,你不妨回想一下,她以前是否出现过这一举动,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如果没有,再考虑一下,她可能刚做过牙科手术,或是有人告诉她,她有口臭,而她在说话过程中突然意识到了这点,因此以手遮口。总之,请一定要考虑其他的种种可能性。察“言”观“色”

很多学习肢体语言的人偶尔会发出这样的抱怨:他们有时会大脑短路,对他人通过非语言行为传达出的信息毫无反应。你在学习当中可能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但请鼓起勇气:完全了解非语言传达的技巧,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和习得流利的外语一样困难。

大多数外语老师会强烈建议学生多花时间去听,多看那些说话流利的学生是如何发音的,即“渗透式学习”。同样的道理,只要你领会到自己所看到的肢体动作的意思,多多练习就可以了。

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任何人群聚集之处,都是很好的观察场所,比如机场、公园、购物中心等。尤其是那些允许自由表达情绪和态度的社交聚会和商业会议,最适合做彻底的研究。因为参加此类活动的人的态度非常积极,每个人都会开诚布公地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

另一种磨炼识人技巧的好方式是:观看电视台纪实报道、参与座谈会或辩论赛,甚至是虚构的犯罪表演。因为在模拟表演中,演员会演示一系列广泛的情绪和意图。另外,访谈节目也是值得一看的,因为在采访时,你会下意识地观察采访对象是如何通过肢体动作回应采访者提出的问题的。

当你在观看这些节目时,先试着只看画面了解来龙去脉,同时用笔记录下当事人的各种脸部表情、手势和姿势。然后每隔五分钟打开声音,比较一下人物言语的表达和你根据表情姿态所推敲出来的结果是否一致,但一定要注意表情姿态的调和与连贯性。对非语言信息的反应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潜意识能够无意识地与其他人的潜意识相互发生影响。”这就意味着,你可能会基于自己的判断和直觉,而非基于事实去下意识地评价别人。换言之,即基于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去评价他。

一项由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和娜莉妮·阿姆巴迪(Nalini Ambady)进行的研究,证实了非语言信息的力量。这两位研究者给一组本科学生展示了32段不同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视频剪辑,然后要求他们对这些教师进行评价。由于片段中的声音已经被扰乱或删除,所以学生们只能基于各个教师的肢体语言对他们作出判断。

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学生的评价和那些曾听过这些教师的课并在学期结束时填写了教师评估表的学生的评价达成了一致。尽管后者将其评定结果归因于教师的友好或清晰的思路,但此项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的评价是基于非语言交流形成的。

只要运用逻辑推理和深思熟虑的评估,你就能避免单纯依据肢体动作作出反应。如果没有仔细考虑产生这些肢体动作的可能原因,你将会被这些肢体语言所欺骗。例如,我们熟识的一名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突发中风,面部肌肉抽搐,嘴角抽动,这些动作令辩护律师紧张不安。假如辩护律师知道法官的这些动作并非自愿行为,就不会表现得如此不安了。

为了避免产生误解,你必须谨记自己的表情和手势是如何被他人感知的。任何时候,请注意自己正在传达出去的非语言信息。你的双臂是否交叉?你的身体是否倾斜?如果你展现出的是一种开放的姿态,或许别人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当然,你还应该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如果你感觉到对方对你有所防备,你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谈话方式,以使对方乐于接受你。演说家们将其称之为“观众意识”,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它的存在。当他们从某个观众身上看到负面的非语言信息时,便会快速转移话题,讲一个笑话或提出幽默的观点,让观众大笑,放松心情。你的观察记录表

在学习如何像读书一样读人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很多细节。然后,你才能根据这些细节准确地描述出一个人的想法或感受。请注意以下几项:

◎脸部表情,包括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下巴。

◎头部的位置。

◎背部和肩膀的位置。

◎肩膀和双手的动作。

◎腿部和双脚的动作,包括一个人走路的样子。

◎音调和声音的其他变化,比如清嗓子。

◎上述所有变化的交互作用。

如果把上述非语言信息串联在一起,将会形成一个极具指导性的信息。在你与别人接触时,这个信息能够帮助你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不管是一次很随意的私人碰面,还是很正式的职业会面,这个信息都能在某些情况下帮你一把,至少能够让你的这次见面保持和谐,而且能达成一个共识。结论

本章内容为接下来的仔细观察活动做好了准备。但是,在按照自己的直觉行动之前,你并不能确定自己的读人行动是否成功。这就和新车通常都要经过测试才能被开到展厅,但是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被真正评估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过,在你开始真正的测试之前,还需要学习很多知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人们的各种表情、手势和姿势的含义。第二章一切都呈现在脸上人的眼睛所说的话和舌头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这是它的好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在所有非语言交流的部位中,最不易产生争议的就是脸部表情。通常,我们将眼睛定格在对方脸上的次数比其他任何部位都多,而且我们看到的所有表情都被认为是富有含义的。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一个足以杀人的眼神”“死鱼眼”或者“轻佻的神态”等表情。

人的脸部表情能够有意或无意地通过非语言的方式交流很多思想或情感。我们将在本章学习脸部的各种表情。但是请记住,尽管我们侧重于观察单一表情,但却不能单凭某个表情骤下定论,而必须将所有表情串连在一起(包括手势、姿势和言语),将前后动作加以融会贯通,了解姿态簇的整个含义。研究脸部表情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确信脸部表情在交流思想、感觉和情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几乎没有人知道如何将脸部表情进行细分。图2.1 会议桌前对立的双方

下面这张图显示出,两组人员面对面坐在会议桌旁,大多数人只注意到两组人员的长相不同,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观察。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注意到更多细节,例如紧锁的眉头、挑起的眉毛、睁大的眼睛、张开的鼻孔、撅起的嘴唇等等。

观察图2.1,你看到了什么?快速记下你观察到的信息,你很有可能会记下很多。在本章的介绍中,我们将了解脸部各个部位的变化如何对应个人的心理变化。愉快的会议参与者眼睛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假如真是如此,那么眼皮便是投影,眉毛和前额就代表着窗户的装饰。这些因素能够帮助你构筑一张关于人的心理状态的完整画面。

在本节中,我们将近距离观察眼睛是如何“说话”的,包括眼神接触、瞳孔放大或收缩、眨眼频率等。稍后,我们还会学习眉毛在眼神交流的过程中是如何起到关键作用的。

眼神接触

当你聚精会神地听一个人讲话时,是否发现他的眼睛竟然盯着其他东西看?当你把事情讲到一半时,是否发现倾听者一直都在密切注视着你?这是因为人们在倾听时比在说话时希望获得更强烈的眼神接触。

当我们仔细聆听一个人说话时,我们通常会看着他,尤其是看着他的眼睛。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所说的话,而且还能作为我们给予他的清晰反馈。但是,当我们在讲述时,则会偏向于环顾四周或盯着其他东西看,以便更好地理清思绪。

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人在与我们交谈时,没有看着我们的眼睛,那说明他要么没有在听,要么在隐藏什么。

在《人际行为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ur)一书中,作者迈克尔·阿盖尔(Michael Argyle)提到,人们互相注视的时间通常占全部接触时间的30%~60%,如果互相注视的时间超过60%,那他们很有可能互相爱慕,或是准备打架了。但是,要判断他们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则需要仔细观察他们的一系列行为。

一个人的民族文化和居住地决定了他用眼神进行交流的行为恰当与否。比如,在北美洲,人们往往喜欢用眼神进行交流,而在其他国家,这样做被认为是想使自己占主导地位,属于一种非常粗鲁的行为。

又比如,在有些地方,女人和与自己无关的男人之间进行眼神交流被视为一种不恰当的行为。而在其他地方,女人用眼神交流则表示她是一个妓女。

因此,在你以负面观点解释一个人的眼神接触之前,请务必考虑一下这个人的民族文化以及为什么他不愿意跟别人进行眼神接触。

在观察各种眼神接触时,你还应该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个人性格。一个性格外向的人在眼神交流方面往往不存在什么问题,而一个腼腆的人则可能不会跟别人进行太多的眼神接触。我们也可以说,当一个害羞的人与他人进行了诸多异于平常的眼神接触时,往往表明他在伪装或撒谎。请你千万不要在这个常识上犯错误。

如果一个人被要求回答一个让他感觉不舒服或不知如何作答的问题,他就会尝试着转移话题,并产生自卫心理。此时,他通常会比平时产生更多的眼神接触。

当一个人处于凝视或注视的状态时,他的眼睛会盯着某一特定物品一动也不动。通常,进入一个房间,我们会下意识地迅速扫描一圈,然后记下周围的事物。由于这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所以我们几乎意识不到。如果我们的眼睛停留在某个物品或某个人身上的时间比平时长,那说明我们对该物品或这个人感兴趣。

对于一个正处于凝视或注视状态的人,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这个人的眼神是否集中或目光是否呆滞。如果一个人的眼睛集中在他所看到的物品上,他的眼睛就会变得非常灵敏。这也意味着他在思考或分析该物品。但如果一个人的眼神迷茫,似乎心不在焉,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在白日做梦,且没有意识到眼前的物品。

视线的方向

人们在交谈时,眼珠往往会朝不同的方向转动。这些方向能帮助你判断一个人真正在想什么。

当一个人向上看时,她很有可能在思考或者试图想起某件事。或许她是一个善于视觉思维的人,正尝试着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图像。如果眼睛向下看,可能表示服从,或者对某件事感到愧疚。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向侧面看,那么请注意,她可能要生气了。当然,这也可以解释为她试图逃避对话或者心不在焉。

瞳孔放大或收缩

瞳孔的放大或收缩是一种生理反应,不受个人控制。当你近距离地接触一个人时,便能够非常清晰地观察到其瞳孔的放大或收缩过程。尤其那些眼睛是绿色、蓝色或红褐色的人,更是如此。

当然,这种生理反应通常在受到光线刺激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光线越暗,瞳孔就张得越大;反之亦然。不过,一个人的情绪变化也会引起瞳孔的放大或收缩。当一个人被某个人或某件物品吸引时,其瞳孔就会放大(见图2.2)。而当一个人非常生气或犹豫不决时,就会呈现出一种“激光式的眼神”(见图2.3)。图2.2 瞳孔放大的眼睛图2.3 瞳孔收缩的眼睛

眨眼频率

眨眼睛既属于一种自发性的行为,也属于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不管一个人的眼睛看上去是干涩或是水润,注意其眨眼频率非常重要。要时刻关注和你交谈的人的眨眼频率,看她的眨眼频率是正常、过快还是过慢。请注意,你说的话和做的事也会影响到对方的眨眼频率。当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意图时,要多观察其眨眼频率,再结合其他姿势进行综合考虑。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撒谎,其眨眼频率就会比平时高很多。例如,美国海关检查员通常会告知游客,如果有违禁物品未申报,就会被遣送回国。你是否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多余的做法,因为游客已经填写了申报表。其实不然,当检查员提出这个要求时,她会仔细观察游客的眼睛,看对方的眨眼频率是否正常。如果游客的眨眼频率过高,她就会检查对方的行李。

此外,执法人员通常也会记录下犯罪嫌疑人的眨眼频率,以协助她们确认对方是否有罪。因为较高的眨眼频率能反映一个人的罪恶感,而较低的眨眼频率则说明这个人正在准备坦白一些事情。正是因为如此,嫌疑人才没有精力去注意自己的眼睛。这就是为什么要记下一个人所有的表情和手势的原因所在。

眼皮

在关于眼神接触的讨论中,眼皮的重要性通常被忽视了。实际上,就算很小的一件事情,比如一个人露出多少眼白,也能够传达出很多信息。

众所周知,低垂的眼皮代表很多含义,所以请根据具体场景来准确判断一个人是感觉疲劳、厌烦、沮丧、懒散,还是在调情(见图2.4)。图2.4 眼皮低垂

努力睁大眼睛通常表明一个人对某事物非常感兴趣。如果眼睛睁得太大,就意味着他可能很惊讶或者害怕(见图2.5)。图2.5 努力睁大双眼

如果一个人斜视,但并不是因为强光的刺激,那就说明他可能在酝酿着要说什么或者表示不确定(见图2.6)。如果一个人在斜视时满面笑容,就说明这个人感到非常高兴。图2.6 斜视眉毛

眉毛一向是脸上极具表现力的一个部位,它能够用来传达很多不同的情绪。例如,有些人能够挑起一侧的眉毛。如果一个人只皱起左边或右边的眉毛,那么通常她是故意的,以此来表示自己的怀疑,好像在说:“真的吗?你确定你是这个意思吗?”(见图2.7)图2.7 挑起一侧的眉毛图2.8 挑起的双眉

有些人的眉毛活动可能没有如此丰富,但她们依然会努力通过眉毛传达一系列情绪。例如,挑起双眉表示惊讶,有时也用来表明将要提问问题(见图2.8)。当一个人紧皱双眉(挤在中间形成皱纹)时,可能表示焦虑、生气或沮丧(见图2.9)。图2.9 紧皱的双眉鼻子

尽管你可能没有把鼻子当作极富表现力的一个部位,但它(见图2.10)确实能够交流很多信息。例如,当一个人的鼻孔鼓起时,说明马上会有一场战斗发生(见图2.11)。因为鼻孔变宽是身体吸入更多氧气的方式,这就预示着他在准备一场对抗。图2.10 正常的鼻子图2.11 鼻孔鼓起的鼻子图2.12 紧皱的鼻子

紧皱的鼻子通常表示厌恶(从轻微的不满到极度厌恶)(见图2.12),似乎说明这个人闻到了一股特别糟糕的气味。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鼻子紧皱意味着他对外部事物的反感,但也有可能表示他正在沉思,且并不满意自己的某个想法。嘴巴

嘴巴是唯一一个既能通过语言的方式也能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的身体部位。众所周知,人体发出的语言信息可能并没有反映出这个人真实的想法或感受。然而,嘴巴所传达出的非语言信息却相当可靠,几乎不会误导你。例如,我们很容易看出真笑、因紧张而笑和假笑之间的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嘴巴在不说话的时候所传达的含义吧!

各种笑容

笑分为很多种。对于真诚的笑,最常见的三种是微笑、轻笑和大笑。

微笑时,人们的双唇呈紧闭状态,主要是在熟悉的环境和比较满意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的一闪而过的笑容(见图2.13)。图2.13 微笑

人们在轻笑时,上门牙会暴露出来,通常还会与他人进行眼神接触(见图2.14)。这种笑常作为朋友、家人和颇有好感的同事或生意伙伴之间的问候。图2.14 轻笑

大笑往往在大家都非常高兴的时候才会出现。人们在大笑时,上下门牙都会暴露出来(见图2.15),且通常不会产生眼神交流,因为他们的头部基本上处于后仰状态。图2.15 大笑

然而,笑并不是全部象征着美好与善意。几十年前,伯明翰大学心理学系伊万·格兰特(Ewan Grant)教授提出了一个关于表情的专业术语——“长方形微笑”。“长方形微笑”常见于人们认为出于礼貌,不得不强迫自己挤出笑容的情况下。由此可见,“长方形微笑”并不是伴随着轻松快乐的心情而表现出的真笑。

当人们发出“长方形微笑”时,嘴唇会从上下牙齿处拉开,形成一个长方形。事实上,这并不是一种真诚的微笑,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痛苦的表情(见图2.16)。图2.16 不真诚的长方形微笑会笑的眼睛通过观察眼角的鱼尾纹,我们能够将真正的微笑(由法国内科医生纪尧姆·杜乡发明,故又称为“杜乡的微笑”)与假笑(中国人常说的“皮笑肉不笑”,又称为“非杜乡的微笑”)区分开来。如果一个人具有“会笑的眼睛”,那么她的笑容看上去似乎是真诚的。不管是“杜乡的微笑”,还是“非杜乡的微笑”,她的嘴角都会上扬,但是,真心微笑时眼角出现的鱼尾纹几乎是无法伪装出来的。

撅嘴和撅唇图2.17 撅嘴

撅嘴是下唇故意突出的一个动作(见图2.17),可以表示多种情绪,比如伤心、失望或沮丧等。人们在逗趣或者认真的时候都可以撅嘴,但一般偏向于表示不满和生气之间的过渡反应。此外,该表情还能让人联想到幼稚,所以要谨慎使用。当看到一个撅嘴的动作时,很多人容易变得烦躁。

撅唇一般表示一个人很生气。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撅嘴姿势被认为是“撅唇”:一种是,当人们克制怒气时,上下嘴唇相互挤压在一起(见图2.18);另一种是,嘴唇从各个方向挤压在一起,使得嘴巴看起来很小,充满张力。不管是哪种姿势,都表示这个人正试图抑制自己的愤怒或尝试着避免被他人评论。图2.18 撅唇

舔嘴唇或咬嘴唇

通常,舔嘴唇被视为一种富有挑逗意味的性信号(见图2.19)。如果你正和一个男人调情,而他做出了舔嘴唇的动作,那么不管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说明他想亲吻你。图2.19 舔嘴唇

当然,舔嘴唇并不只是表示性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感觉嘴巴很干,也会通过舔拭而使嘴巴湿润。

当一个人咬自己的嘴唇时,通常表示他很焦虑、不舒服、沮丧或者尴尬(见图2.20)。除此之外,咬嘴唇还表示一个人很迷茫。图2.20 咬嘴唇

尽管咬嘴唇被视为一种心神不定(有时为幼稚)的表现,但很多人都有咬嘴唇的习惯,并且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这一行为。下巴

虽然下巴看起来像是反应比较迟钝的脸部部位,但却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颚肌紧缩表示“被抑制的”愤怒;咬紧牙关说明即使一个人感到愤恨或恼怒,也正在尝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尽管后者的嘴巴处于紧闭状态,但这种思想活动通过收紧或弯曲的上颚肌能表现出来。

一般来说,突出下巴意味着反抗,比如小孩子在不想理会父母的建议时,通常会突出自己的下巴。微表情

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是一位著名的非语言行为研究专家,他撰写了许多关于脸部表情的著作。在早期作品中,艾克曼主要专注于以下几个方面:

◎触发情绪的因素有哪些;

◎脸部如何将情绪信号传达给他人;

◎我们怎样学会区分人们的各种反应;

◎我们能否真正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自从这些作品发表之后,很多研究团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对微表情(一种停留时间极短的脸部表情)的研究。

通常,控制别人的人(比如扑克牌玩家、谈判者或骗子)都能够有意识地掩饰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意图,至少表面上,他们做得很好(参见“扑克脸”)。扑克脸扑克脸一般指那些没有表情的脸。扑克脸不会显露任何感情,包括开心的、不开心的或中立的。成功的扑克牌玩家通常能非常熟练地控制自己的肢体语言,尤其是脸部表情,从而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你会经常看到他们戴着墨镜,以减少自己的眼神泄露情绪的可能性。有时,他们还会发出假表情信号或故作姿态,试图误导其他玩家。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构成犯罪。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显示对立的表情或保持扑克脸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如果一个人并没有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图,那么大多数表情都会在脸上停留至少几秒钟的时间,并能够被人所察觉。在本章中,你将学到的微表情基本上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微表情常见于一个人试图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的时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快速开始和停止一段视频,用来记录和研究人们在交谈或者询问时出现的各种微表情。如果你只是想训练自己意识到而不是深入了解这些微表情,就不需要一台电脑来监测它们了。

在我们研究人的脸部表情时,若想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含义,就一定不要忽视那些一闪而过的最简单的情绪变化,这或许比某个人主动表现出来的情绪更为重要。脸部表情和手语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已经了解:脸部表情能够支持、改变或反驳一个人通过语言传达出的信息。那么,你是否知道在手语中,脸部表情同样也很重要呢?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判断他人用双手传达出的信息真实与否。例如,一个人用手语告诉众人“爷爷生病了”,比划的意思很清晰,但脸上无任何表情。如果此时有人用手语反问:“爷爷真的生病了吗?”你就会发现,用来表达意思的手势并没有改变,只是脸部表情发生了变化——一副想要得到答案的迫切样子。也就是说,如果提问的人不相信爷爷真的生病了,那么她除了使用相同的手势之外,还会配合一个表示疑问的脸部表情。因此,不管他人是用语言还是手语和你交流,你都应该注意对方表现出的姿态簇,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她要表达的意思。结论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各种脸部表情的含义,但你还需要把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结合起来。

在人们进行交流时,很多人会用到自己的双手和手臂,甚至肩膀(将其视为手臂的延伸),但腿和脚如何参与到身体语言的表达呢?比如,他们是如何站立和行走的?在下一章,我们将带你观察身体的其他部位是如何交流信息的。当脸部表情说谎的时候脸部是一个双重系统,既能刻意地表现表情,也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脸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的情况下自发地产生表情。脸部最能揭露人们真实感受(不一定是他们想传达出来的情感)的部位有眼睛、眉毛和嘴巴。眨眼频率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舒适程度。眨眼的速率越快,越能说明这个人在撒谎、犹豫或不舒服。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别,所以要尽量掌握每个人正常的眨眼频率。在交谈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对方在说到“如何”“何时”“为什么”以及“哪里”等词语时,眉毛隔多久挑起一次。这在判断一个人的真诚度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他人倾听你讲话时,你要注意观察对方的嘴唇和嘴巴的细微动作。如果嘴巴抽动、绷紧或者起皱,就意味着她在向你暗示,她不同意你所说的话。第三章利用双手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交流人类所以崇高卓绝……在于知道我们自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整体的一部分。——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身体的其他部位和脸部一样,能够传达出很多信息。本章我们将单独观察双手姿势和手臂姿势的各种含义,以及我们走路的方式如何传达情绪方面的重要信息。

通常,肢体动作比脸部表情更加容易察觉,因为我们可以很容易从较远的地方观察到这些动作。如有需要,我们还可以通过房间的窗户或者在大街上观察路人,像读书一样读人。

由于双手是除脸部之外活动最频繁的身体部位,所以本章便从手开始讨论。双手

双手是我们人类拥有的最实用的身体部位。一个人用他的双手做了什么,能够告诉我们相当多的关于这个人的想法和感受方面的信息。并且在手语中,双手能够像语言一样传达无尽的信息。

在本节开始,我们主要描述用于表示欢迎的最常见的手势——握手。然后,我们会继续讨论其他手势的含义。

握手

握手动作是从古代的一种手势——古代人在见面时会将双手举起来,示意自己没有携带武器——演变而来的。在罗马帝国时代,人们见面后并不握手,而是抓住对方的前臂表示问候之意。在现代,握手已经成为了世界通行的有代表性的问候礼节之一,表示坦诚相见和团结。

掌心干燥且握手力度很大通常表示一个人很自信,属于掌控他人之人。而无力的握手或许会被认为是性格软弱的表现。握手时手心出汗可能是因为紧张、焦虑,也有可能是因为天气太热了。然而,所有的这些猜测都只是很笼统的结论。

有些力量很大的人并不会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因为他们担心那样做会使对方产生疼痛感。依靠双手工作的艺术家或者外科医生为了保护自己,也可能不会紧握别人的手。同样的,有些患有关节炎的人很有可能不愿意跟别人握手。

标准或平等的握手是这样的:双方的手掌垂直,握手时的力度一致,两只手紧握在一起,而不是互相挤压(见图3.1)。握手的同时,双方的眼神交流控制在三次以内,这样的握手表示自信而非自大。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友善真诚的态度,握手时请注意保持微笑。图3.1 标准或平等的握手

在政客式握手中,主动握手的一方通常会用双手握住对方,而非用单只手(见图3.2)。他们会用右手握住对方一只手,再以左手轻轻放在相握的两只手上面。图3.2 政客式握手

还有一种很普遍的握手方式,即以右手握手,同时用左手抓住对方的前臂或肩膀。一般情况下,两个亲密的老朋友见面时,使用这样的握手方式是可以接受的。通常双方在握手之后,还会立刻给对方一个热情的“熊抱”。但若不是很亲密的朋友以这样的方式打招呼,大多数人会感到很不舒服。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这种姿势不够真诚,是一种奉承巴结。无论别人何时以这种方式跟我们打招呼,我们都应该将其视为真诚的表现。

在危难之中,人们一般不会通过握手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而是会温柔地拉起对方的双手,利用脸部表情交流她们深深的同情(见图3.3),通常还会加上一个拥抱的动作。这种方式即告诉需要帮助的人,你会一直陪着她,直到她渡过难关。图3.3 同情地紧握双手

有时候,人们在初次握手时,会在无意识中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