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话管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22:37:18

点击下载

作者:李善友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内圣外王话管理

内圣外王话管理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内圣外王话管理作者:李善友排版:情缘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7-01ISBN:9787547606360本书由上海中欧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寻找有根的智慧

2009年12月27日晚,我所创办的酷6网宣布了一个震惊业界的消息:我们跟盛大旗下的华友世纪合并,从而实现了曲线上市的目标。自此,我们成为全世界第一家上市的视频网站,也是国内第一个上市的Web2.0网站。这一消息甫出立即成为各大网站科技频道的头条,我的手机当天就被打爆(这不是比喻,是真的打爆了)。记者们的确不明白,而且感兴趣的是,酷6网仅仅创办3年多,在行业竞争中既不占天时,也没有地利,何以第一个突围出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坦率地说,我也不知道。2006年,国内有数百家视频网站,我是最后一个进入的,的确不占天时;有无数资金融入这个行业,其中10几家同行的资金都远远在我们之上,我们的确没有地利。长期以来,人们不是很看好酷6网,或者说看不懂酷6网。美国商业竞争中有个专有名词叫“underdog”,意指竞争中最后胜利的,不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光鲜风光的,也不是在初程遥遥领先的,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甚至大家不是很看好的。这是MBA案例中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酷6网就是这样一个“我所知道的是,我们虽然没有天时,没有地利,但是我们有的是“人和”。如果—定要给我们的创业找个类型的话,则可以归纳为“价值观创业”。我们能够走到今天,后发制胜,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秉承的价值观。

第一,坚韧不拔。

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创业以来,我仔细数过,我们一共有过八次生死坎,是那种过不去就死的坎。但我和我的团队像许三多一样,不抛弃,不放弃,经历了别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困苦,终于走了出来。我的同事说,Kevin(笔者英文名)可能是他一辈子见过的最坚韧的人。这话有点过,但创业本来就是一事不成一场空的游戏,失败是正常的,成功是偶然的,对于领导者来说,创业更是孤独寂寞的,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不可能走过来的。

第二,与人为善。“仁”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一个字,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对“仁”有个基本界定:“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不同宗教学派之间的基本价值观其实都是一样的,佛教对菩萨的要求几乎跟儒家对君子的要求达到惊人的一致:“自立立人,自觉觉他。”我想,这两句话可以构成为人的基本伦理底线,这个底线其实也不是多么难,电影《无极》中就有这样一句台词:“跟我走,有肉吃。”你吃肉,也得让跟着你的人有肉吃啊!我想,正是由于我们秉持这种伦理底线,在危难的时候,团队仍然不离不弃跟着我们,我们的伙伴们总是在关键时刻伸出援助之手。

第三,平衡论/相对论。

我坚信,这个世界是个变化的世界。但是,大化流行,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支撑这些变化的基本规律,我认为这个基本规律就是平衡论,或者说相对论。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在道家看来,任何事物之中都蕴含着它的对立面,而且两者是完全平衡的。当一个事物发展到极点的时候,也是这个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时候。所谓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是也。

我早期相信绝对论,追求完美,认为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后来才知道,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而且它给我人生和心理带来很多纠结。当我接触到平衡论、相对论的时候,我心里豁然开朗,不但做事情比以前顺利很多,心情也畅快了许多,不再纠结于一时一事。比如,当我面临极大压力、困难和不顺利的时候,我明白,一个人的顺利和不顺利是平衡的,终其一生来说,一个人的好运气和坏运气是一样的,一个人在厄运时放弃了努力,也意味着放弃了即将来到的好运气。而且我坚信,一个人面临的困难、挫折越多,意味着这个人未来的成就越高。上帝想给你一样好东西的时候,一定是首先给你一样坏东西。如果你能够开开心心地把坏东西处理好,好东西自然就来了。

我不一定相信轮回,但我坚信因果。一个人做好事的时候,不要求回报,更不要求当时的回报。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情,或者做了一点好事却得到远高于自己应得的回报,那么未来一定有不好的事情甚至灾难在等着他。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别人尚且诽谤他,打击他,用佛家语言,这个人是在积阴德,或者用小的业障偿还以前做过的大的过失,所以不要有挫折感,因为他未来一定能够得到超越他想象的福报。

2002~2004年我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EMBA,此后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当我开始认认真真地读《论语》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以前我根本读不进去的书,里边蕴藏了这么多的智慧!我宛如开启了一扇窗户,一扇通往另外一个心灵和智慧世界的窗户。曾听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个老师阐释“智慧”的定义:所谓智慧,就是简单朴素一以贯之的人生态度。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建立在传统智慧之上的人生智慧,才是真正的有根的智慧。我的人生理想,就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架构一座桥梁,以传统智慧为本,以现代企业管理为用,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之路。而在把这些智慧介绍给别人之前,我首先自己要信仰之,受用之。我想,我的职业道路能够走到今天,酷6网能够这么快成功上市,与此不无关系吧!

恰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5周年校庆,我荣幸地被学校评为中欧杰出校友之商业新锐奖,心里感到非常惶恐和意外。中欧出版部的老师也屡次约我,希望我把过去写过的一些管理的感受结集,出一本书,作为给中欧15周年校庆的一份礼物,因此感到更加惶恐和不安。我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出书可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啊,是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够做的事情,我何德何能,哪敢出什么书啊?!但既然中欧的老师鼓励我,就当是读书的学习笔记吧,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也让大家批评,对自己也是个进步的机会。勉从之,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是为序。2009年12月27日,北京去广州的飞机上1 管理之道内圣外王领导力

什么叫领导力(leadership)?翻开MBA书籍,对领导力的定义比比皆是。比如,“影响一个团队完成既定目标即为领导力”就是常见的几个定义之一。我的定义与此不同,我认为领导力就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这四个字不是我随便挑出来的,梁启超曾经说过:“‘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梁先生给这四个字的评价多高啊,“内圣外王”是中国学术的全部!内,自我的修养;外,成就一番事业,这就是领导力。我们讲过佛家“体”和“用”的道理,“体”是一个事物内在的本质,是它自己跟自己的关系,“用”是一个事物外在的用途,是它跟别人的关系。内圣指领导力之“体”,外王指领导力之“用”(图1.1)。

那么,“内圣外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文化中另外重要的四个字:修齐治平。“修齐治平”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无论你是皇帝老子还是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不修身就会失去为人的根本,失去根本或根本不牢,就谈不上建功立业!只有不断修身进德,才可以齐家,才可以治国,才可以平天下。

近代学者熊十力根据《大学》以“修身”为本,而进一步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为“内圣”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王”功夫。他说:“君子尊其身,而内外交修,格、致、正、诚,内修之目也。齐、治、平,外修之目也。国家天下,皆吾一身,故齐、治、平皆修身之事。”

古人很有意思,“正心诚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修身,前者内修,后者外修而已。也就是说,无论你取得多大的功业,当了多大的官,赚了多少钱,这些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还是为了修身!今人读来,固然有些失于迂腐,但是比起那些把权、钱、享受当作目的和最好追求而失去了自我的人,这个“迂腐”实在好上百倍!

我们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这四个词暂且放在一边(不是不讲,而是对于一般人来说理解起来更困难),先专注于人们比较熟悉的“修齐治平”四个字,“修身”即为内圣(其实还应该包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为外王。所谓“内圣外王领导力”,就是“修齐治平”领导力。“修齐治平”是有逻辑顺序的,修身之后齐家,齐家之后治国,治国之后平天下,这是由内而外的,没有修身就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图1.2)。

我们用现在的语言定义一下“修齐治平”。一定要讲“治国平天下”的话,离我们太远,够不着,没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转换一下,“修身”可以定义为“personal leadership”,就是自我领导,或者说是“自我人格完善”;“齐家”可以定义为“interpersonal leadership”,或者说“团队精神修炼”,讲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广治国“可以定义为“managerial leadership”,或者说“领导下属”,是对人的领导能力;“平天下”可以定义为“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或者说“组织管理”,就是管理一个组织/部门的能力,其中包括人员领导和业务管理。这四个层次,也是由内而外的(图1.3)。

通过这种转换,“修齐治平”也就有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应用意义,这也就是我要定义的“内圣外王领导力”的四个层次。再次借用“体”和“用”的概念定义领导。领导的“体”就是内圣,内容就是修身,逻辑顺序是“由内而外”,想跟别人好好相处,先做到能够领导好你自己,进行自我人格修炼。领导的“用”就是外王,内容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逻辑顺序是推己及人,领导别人其实是领导自己的外延,把自己能够做到的外推到去要求别人,能够与人进行团队合作,然后才能领导下属,最后达到管理一个组织或者部门的状况。

现代企业管理和MBA中,对领导力的定义一般都偏向于领导力之“用”,很少有人讲领导力首先是领导人自己的修身,只有中国人传统定义的领导力才把修身放在外用之前的基础地位。的确,如果自己不修自己的身,怎么能领导好别人呢?一个品行不正的人怎么可能对下属有影响力呢?人们有可能因为你的title(头衔)和由于你给别人发工资而怕你,但这不是领导力,只是你的职务权威而已。可是有太多太多人习惯于把职务权威等同于领导力了。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如何做到“修齐治平”。有什么关键的原则呢?(注意,我用的是“原则”而不是“技巧”,我定义的领导力是“道”非“术”,讲原则而不讲技巧。)领导力的“体”是自我人格修炼,就是“修身”,兼而与人相处建立团队精神就是“齐家”,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定义为“修己以敬”。这个词出自《论语》。子路问孔子如何做君子,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如果想领导好老百姓、领导好周围的干部,首先要做的是修炼自己。只有修炼好了自己,才可以去领导别人、管理别人。这个概念和逻辑顺序跟我们上边讲的顺序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们选“修己以敬”这四个字作为修炼领导力之“体”的过程。“修己以敬”有三个原则,就是“知、仁、勇”。这三个字也出自《论语》,孔子在《论语》里有两三次提到这三个字,都是对君子的定义,“知”就是“知者不惑”,“仁”就是“仁者不忧”,“勇”就是“勇者不惧”。这三个字就是自我修养的三个原则,所以我把它们挑出来作为内圣的方法,就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我也不是随机选择这三个字,它们其实跟现代的管理词汇很相关。我们都听说过“3Q”或者说“三商”:IQC(Intelligence Quotient),即智商,指一个人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多少和对知识的思维及理解能力;EQ(Emotional Quotient),即情商,指一个人自我情绪控制和对团队关系的运作能力;AQ(Adversity Quotient),即逆境商数,或者叫胆商,是一个人面对逆境的抗压能力。我们用这三个指标来定义人才,甚至选拔和培养人才。但是,再仔细看一下,IQ不是可以对应“知”,EQ不是可以对应“仁”,AQ不是可以对应“勇”吗?我们以后会详细阐述“知、仁、勇”。我们把孔子对君子要求的三个原则轻轻一转化,就成了现在企业领导人提高自我修养方面的三个核心原则和方法。

内圣是修身兼与人相处;外王是选拔人才、领导别人,可以对应治国这个层面,治国之后进而领导组织叫做平天下,我们可以把外王这个过程定义为“先人后事”。这四个字来自于我非常喜欢的一本管理书——《从优秀到卓越》;,原文对“先人后事”的定义是:“把合适的人请上车,让他们各就其位,让不合适的人下车,然后才决定把车开向哪里。”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段话,管理哲理丰富,“先人后事”也是我在管理上最常用的几句话之一。当把团队建立起来之后,你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抓住关键事项,亲自处理,就是我常说的刺猬优势;另外就是领导你的下属。领导下属又有什么原则呢?这里我引入三个字:君、亲、师。也就是领导你的下属有三个原则,或者说要扮演三个角色:第一个叫“为之君”,第二个叫“为之亲”,第三个叫“为之师”。“为之君、为之亲、为之师”是从“天、地、君、亲、师”来的,这五者是古时人们最敬畏的。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你一定要敬天、敬地、敬君、敬亲、敬师。天地以外,就是君、亲、师。反过来讲,对你的下属你无非是要“为之君”、“为之亲”和“为之师”,这是领导力外用的核心原则。“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可不是随便来的。另外,“君、亲、师”的确代表了三种迥异的领导风格。“君道”指的是职务权威,讲的是纪律性和执行力,领导人指挥、命令下属按照他的意图做事,或者叫先事后人;“亲道”指的是非职务权威,讲的是情感和信任,领导人首先选定下属,然后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下属自己去思考并做事情,或者叫先人后事;“师道”指的是领导人自己知道怎么做事情,可是他却教会下属,然后让下属自己去完成任务,这是更高一级的领导力要求,也是我们常说的“leader as coach”的道理。除了这三种领导风格和领导方式,你还可以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找出其它方式吗?

由此可见,“修己以敬”就是领导者的“体先人后事”是领导力的“用”。“修己以敬”是“先人后事”的基础(图1.4)。

用孔子的话来解释这个图。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舜的领导方式是“无为而治”,但并不是完全无为,而是要做两件事情:一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这不就是“修己以敬”吗!二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论语•为政》)。这不就是“先人后事”吗!所以我说《论语》是讲领导力的书,孔子是领导力大师!

最后我们就合成了一张“内圣外王领导力”框架图(图1.5)。

图1.5是说领导力有三个层次,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的是组织管理能力,我们以后再说)。修身就是先修你自己,然后再跟别人相处,这个阶段就是修己以敬,而齐家治国那部分就叫先人后事。哪三个原则能帮你修炼自己呢?就是知、仁、勇。哪三个原则能帮助你实现先人后事呢?就是君、亲、师。这个框架就是领导力的框架。这个框架外边还有一个圈,我把它定义为“造钟”。这个词来自《从优秀到卓越》一书,讲的是体系和制度,是人和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本来是我们中国人极擅长的,现在我们不妨先拿来主义一下。

知道“7Habits”;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我用的是“7Habits”的框架,我讲的应用全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词汇——领导力,而我用的道理和原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词汇。这就是“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框架为相”。那么,这六个关键词,即知、仁、勇和君、亲、师,它们之间有没有逻辑关系?如果看的时间长一点,就很容易发现,其实它们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知”为“师”之体,“仁”为“亲”之体,“勇”为“君”之体。儒家偏于“仁—亲”,法家偏于“勇—君”,而道家偏于“知—师”。这里的微妙关系要慢慢体会(图1.6)。

以上就是我定义的领导力,就是内圣外王领导力。无论诚意、正心,还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修身,前者为内修,后者为外修。掌握了这个道理,人生才能真正平衡而有意义。

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做事就是做人!无为而治与中国式企业管理

做好一个企业,至关重要的无非两个要素:一是管好人,二是管好事。我们姑且把前者称为领导力,把后者称为管理或战略管理,领导和管理是领导人左右互搏或者说阴阳互补的两个方面(图1.7)。

在研究中国传统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时,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儒家、道家和法家本来是差异性非常大的三种思想,可是,它们在实践上却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无为而治”。我发现,儒家在领导力方面有比较多的关注,而道家和法家在战略管理方面则有很深刻的思考。而他们的要旨,居然都是无为而治。

儒家和领导力,前文“内圣外王领导力”一节有专门阐述,儒家的领导力本质其实是“无为而治”领导力。孔子在讲述他认为的古往今来最优秀的领导人事例时,谈到舜。舜是什么领导风格呢?“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这不就是无为而治吗!舜是如何实现无为而治的呢?有两个要点,一个是个人修养,我们称之为内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再一个是用人,建立功业,我们称之为外王。“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所以,我们把儒家领导力定义为“内圣外王领导力”。

谈到管理,无非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思考正确的战略意图,二是将战略分解为合适的战术计划,三是建立良好的执行和反馈系统。为了简化,我们选取三个关键词:战略、战术和系统(图1.8)。刺猬优势战略

儒家和道家在治理国家方面有非常大的区别,儒家讲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事无大小巨细,悉以治之。而道家则讲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不是真的完全无为,而是要抓住要害,做最重要的事情。领导人一上台,不是要忙于做事,而是要裁撤废除过去本不应该做的事情,所谓“少则得,多则惑”。不要什么都做,不要见什么做什么,这就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战略特色。

无独有偶,我最喜欢的《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里,也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刺猬优势”理论。该书作者研究了很多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公司,锻后发现,很多不成功的公司很像一种动物——狐狸。狐狸很聪明,能力出众,兴趣广泛,知道很多事情,能够跟得上时尚。今天流行A,它就会做A,做得很不错;明天流行B,它也能进入B,做得也挺好。但是,最后发现,它哪件事也没有能够做到最好。而很多成功的公司像另外一种动物——刺猬。刺猬看起来很笨,能力单一,行动迟缓,跟不上潮流。可是无论狐狸想尽办法来谋害刺猬,刺猬只需要缩起来,狐狸就无计可施了。笨笨的刺猬只会这么一件事情,但是它能够坚持不懈,把这件事情做成天下第一。很多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最后他们做的事情成为主流,世界围着他们转;很多人追逐时尚,最后世界抛弃了他们,他们成为最边缘化的人。“一”是道家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是道家的“一”不是轻易选择的。在我看来,儒家更讲究道德,而道家更追求智慧。从战略上,道家更有前瞻性、预见性,找到最根本的那一件事情,把它做好,其它的事情就简单了。得到“一”有什么好处呢?“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从战略上说,这个“一”,其实就是focus(专一化)战略,选择一个重点,然后坚持把它做到最大。《从优秀到卓越》也认为,刺猬优势并不是简单的坚持,而是发现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且在这个核心能力基础上去运营自己的主营业务,最后坚持不懈使之成为天下第一,这才是企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在最重要的业务领域里边,必须有成为No.1的方面。没有核心能力你将被边缘化,没有主营业务你会失去存在的理由!能够成为No.1的领域,就是你的“主营业务”。

发现自己的刺猬优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思考,需要结合自己的核心能力,需要结合市场发展的形式变化。一般说来,一个企业需要3年时间才能确定自己的刺猬优势。刺猬优势确定了之后,要尽快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尽快确定资源的使用分配。有个“721原则”,即要把70%的资源放在主营业务上,20%的资源放在对主营业务相关的业务上,剩余的10%放在其它副业上。绝对不要平均分配你的资源!很多企业犯了多元化的错误,以为这个业务能够成功,其它的业务也同样能成功。

拿联想来说,它在PC领域能打败国外厂商,就以为自己在其它领域也能再造PC的辉煌,于是进入很多新的领域,每个业务开始的时候都是声势浩大,结果无一不陷入困境:互联网领域中的FM365,关闭了;信息服务领域,卖给亚信了;联想手机,一直在第二集团之外;其它诸如数码相机、MP3、U盘、掌上电脑等甚至一开始就注定成不了气候。它在2001年制定这个战略的时候,预计在2003年能够做到600亿元营业额,结果连1/3都没有完成,甚至连主营的PC业务也没有起到“金牛”作用。最后它发现,自己的核心能力还是在PC领域,于是制定了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收购了IBMPC,又回到了PC领域。有几个我非常熟悉的互联网前辈,如奇虎的周鸿祎、猫扑的陈一舟,在融资之后总结自己的教训时,不约而同地说“我做了太多的事情”。Focus,Focus,Focus!这就是道家战略中的“一”,就是刺猬优势战略!

2002年我任搜狐总编辑的时候,做过搜狐刺猬优势分析。对于搜狐公司而言,当时的主营业务是广告收入,而内容是对广告的有力支撑。当时,我们的竞争对手新浪认为,网络不是媒体,而更像图书馆,所以网站最主要的核心能力就是“快”和“全”,只要第一时间把某个新闻爆出来,然后把尽可能多的相关新闻罗列在一起,哪怕它们有的只是标题不同,也要列出来。这个策略在新闻极度匮乏的时代起到极大的作用,对互联网迅速崛起立了极大的功劳。但是我认为,其实互联网本质更像是媒体,而不是图书馆。所以在核心能力的追求上,除了“快”和“全”之外,还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声音,后者更是媒体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决定一个媒体广告价值的大小,除了发行量之外,还有媒体影响力,有的时候,后者甚至比前者更为重要。比如,QQ的流量早就超过了新浪,百度的流量也比新浪高,那为什么QQ和百度的品牌广告就是不如新浪呢?因为它们的媒体影响力不如新浪。所以,我制定的搜狐新闻崛起战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战场,比快和全,这是搜狐的短板战略;第二类是新兴战场,比观点、声音和策划,我们把它称作News2.0,这是搜狐的刺猬优势。我从新浪挖来很多高级编辑、副主编等,撑起了搜狐第一战场,结果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搜狐领先新浪1分钟报道,从此结束了新浪在快速方面的优势,但这还不是战胜新浪的关键。最重要的还是第二战场,当时整个互联网媒体人都不擅长,于是我从传统媒体请了很多人进来。比如赵牧,这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我请他进来,建立了“搜狐视线”这个著名的栏目。他把中国第一流的新闻评论家全都汇聚在搜狐周围,根据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制作专题,每个专题都有精要的评论。由于这个栏目选题精当、评论深刻,很快成为当年互联网评论第一栏目。很多人说上搜狐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搜狐视线。后来,我又从传统媒体请来很多人做我们频道的主编。比如,《新京报》副总编辑王越春来到搜狐后任新闻中心的副总编辑,极大地提高了搜狐新闻的策划能力和编辑意识;《商报》副主编何毅过来后担任搜狐汽车频道主编。正是由于何毅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搜狐汽车在业界影响力。他采用的策略正是我们的刺猬优势策略,把策划、专题、进入业界活动等作为突破口(图1.9)。

刺猬优势战略,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战略,就是“一”战略,就是Focus战略。框架自由战术

战略方向确定之后,如果想得到有效的执行,正确的战术分解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战略,如果没有合适的战术来支撑,一定得不到好的效果。在战略的执行上,通常会有两种绝对化的倾向:一种是战略和战术完全由公司高管决定,下属绝对执行即可,联想肯定有这个倾向,我们姑且称之为左倾;另外一种是无论战略和战术都由下属制定,下属拥有绝对的自由,我们姑且称之为右倾。

我们先看看左倾,即下属绝对执行的情况。有本书里提到,对于联想的人,你要给他指定好那一亩三分地,用尺子比划着画好格子,再指定固定的间距播种,严格按照规定浇水施肥,收获以后还要认真总结。这种倾向的缺点是,联想的中间层是具有高素质、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但实际上他们被训练成只能执行的群体。“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成了联想的隐形文化。柳传志自己也说,联想缺乏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

我们再看看右倾,即下属绝对自由的情况。有媒体说,对于TCL的人,你只要指定好哪片江山是他的,到时给你收获100万千克果子就行。至于怎么获得要他自己去想办法。这种情况的优点是,一旦遇到优秀的下属,可能会取得异乎寻常的效果,比如TCL手机部,后来几乎成为TCL最赚钱的业务部。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最后会造成下属和领导的矛盾,产生人事危机。TCL手机随着狂人万明坚的离去,迅速没落。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道家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做法,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即“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庄子•天道》)做领导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找到那个“一”,找到后,执行要靠下属。道家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领导如果过多介入到下属的细节中,下属就会丧失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但是,战略的制定,是领导不能疏忽的责任。《从优秀到卓越》一书认为,下属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的管理制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它们之间的确存在一些矛盾。一般说来,创业型公司的企业家精神高,管理系统比较乱,久而久之会陷入混乱;而一个成熟的大公司管理系统完善,但是下属的企业家精神已经很少了,久而久之会陷入官僚组织状态。如何能够创造一个卓越的组织,它既具备成熟企业的管理体系,又让下属保持高昂的企业家精神,《从优秀到卓越》一书的作者经过研究,提出一种“框架自由”的概念。即在企业的战略制定中,要“由上而下”,而在战术的制定中,要“由下而上”,但是战略和战术不能脱节,在连接战略和战术之间,是上下双方共同同意的“关键成功因素框架”(图1.10)。

还是以搜狐为例。上文所述,我们把网络媒体影响力作为刺猬优势战略。但这只是我们的战略思考,为了完成这个战略,需要得到有效的执行。我们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会议,提出执行这个战略的“八点框架”,我们认为这八点都是所谓的关键成功因素(KFA),能够有助于提升搜狐网及各个频道的影响力、点击率和广告价值等(图1.11)。

这八个因素是我们提出的关键成功因素指导意见,有助于跟我们的刺猬优势战略保持一致。但是,具体到某个频道,由于频道情况不一样,他们可以选择更适合他们自己频道的某几个框架,而且可以付诸不同的资源投入,这个过程是由频道,也就是执行层自己决定的。

比如汽车频道,他们是产业频道,以前公司投入严重不足,跟竞争对手在论坛和流量方面的差距很大。他们找的刺猬优势突破口就是News2.0和业界关系,而他们认为自己的短板是Web2.0与服务(图1.12)。News2.0和业界关系构成了搜狐汽车与新浪汽车的差异化,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而Web2.0与服务的快速崛起将使搜狐汽车成为全能王,尽可能减少缺陷。他们在弥补自己不足的同时,大力拓展自己的刺猬优势。拿业界关系来说,何毅通过自己的人脉,连续几年使搜狐汽车频道成为中国车展的唯一指定官方网站,每年举办两次汽车营销峰会、一次搜狐汽车论坛大会,每个新车下线,搜狐汽车都派人现场直播……通过这样一件接一件的事情,奠定了搜狐汽车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而搜狐新闻则不同,它是搜狐网中最重要的内容频道,背后没有所谓的相关产业,它最主要的工作是建立在行业和网民中的影响力。王越春提出的新闻频道刺猬优势是新闻全息成像。即把重大报道和突发事件作为竞争突破口,每次运用各种手段集中优势兵力作全方位报道,无论是News1.0的快速海量,还是News2.0的策划观点或各种互动的Web2.0手段等。做过新闻的人都知道,报道大事件是媒体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漏报重大事件等于犯罪。凤凰卫视通过直播香港回归,一举奠定自己的特殊地位;CNN通过伊拉克战争报道,成为美国电视后起霸主。搜狐网通过第一个报道伊拉克战争,提升了自己的反应速度;通过沈阳刘涌案件、广东孙志刚案件、河北孙大午事件等一系列策划报道奠定了自己舆论新锐的地位;通过非常新颖全面的两会报道,提高了自己在网民和政府中的影响力。在2006年的两会召开之前,温家宝总理提到,很多网民通过网络给他提意见,这些网站分别是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这是政府首脑第一次在这样重大的场合提及商业网站,而且把搜狐排在新浪前边。总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正在工作的搜狐编辑们报以猛烈的掌声

整体战略意图制定之后,约定执行框架范围,然后由下属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战术重点执行,这就是道家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髓,也是在关键成功因素(KFA)链接下的“框架自由战术”的精髓。复合绩效系统

有了刺猬优势战略,下属参与找到了框架自由战术,是不是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呢?我个人觉得,道家的无为而治方案有它过于理想的地方,除了战略、战术及人的因素之外,还缺系统的力量。我比较推崇法家的无为而治。在法家的体系里,有一些很现代的观点,他们没有过分依赖领导人的个人品质和能力。他们认为,君王不必是圣人或超人,一个仅具有中等资质的人就可以治理国家,方式是建立法律、完善制度、任命官吏、赏罚分明,这样他就可以“无为而无不为”。这很像美国在制定国家体系时的理念:重要的不是选举一个好的总统,而是建立一个制度。即使没有选出最优秀的总统,他也不会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太大的灾难。美国总统有点接近中国古代道家和法家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